小学三年级需掌握的成语故事19个

时间:2019-05-14 21:36: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三年级需掌握的成语故事19个》,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三年级需掌握的成语故事19个》。

第一篇:小学三年级需掌握的成语故事19个

001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难一》

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马上就会被它刺穿!” 他十分得意,便又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最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会怎样呢?” “这——” 围观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便都散了。

那个卖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

后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用来讽刺那些言行不一致,前后不协调的人。

002郑人置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国有个想要买鞋子的人,先自己量好脚的尺度,并把量好的尺码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等到前往市场,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鞋的人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散了,于是没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用来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 也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003截竿入城——出自《笑林》

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想要进城门,但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不久,有个年长的男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之辈,只不过见多识广,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再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这是在说持竿人做事不会思考,死板的循规蹈矩,不知变通。这个故事意在告诉我们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决不能做自作聪明、好为人师的人。另外,虚心求教的人同样也应积极动脑筋,绝不能盲目地顺从别人的意见。

004东施效颦——《庄子·天运》

传说春秋时期,越国有个美女,名叫西施,她的身材、长相、一举一动都很美。西施有心口疼的毛病,经常用手按住胸口。皱紧眉头。这副病态,在别人眼里很妩媚可爱。西施有个邻居叫东施,是个丑姑娘。她看见西施病态的表情很美,就模仿起来。她本身没有病,却用手按住胸口,把眉头邹起来,以为这样就美了。她这样装模作样,别人反而不觉得她更丑了。

讽刺了那些不知自丑,不识时务的人,只知道盲目效仿,结果却适得其反,成为人的笑柄。告诉我们爱美之心人人有,不要不顾自身条件而盲目模仿他人。

005邯郸学步——《庄子·秋水》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006画蛇添足——《战国策·齐策二》

古时候,楚国有一家人,祭完祖宗之后,准备将祭祀用的一壶酒,赏给帮忙办事的人员喝。参加的人很多,这壶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够的,若是让一个人喝,那能喝得有余。这一壶酒到底怎么分呢?

大家都安静下来,这时有人建议: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又画得好,就把这壶酒归他喝。大家都认为这个方法好,都同意这样做。于是,在地上画起蛇来。有个人画得很快,一转眼最先画好了,他就端起酒壶要喝酒。但是他回 头看看别人,还都没有画好呢。心里想:他们画得真慢。又想显示自己的本领,他洋洋得意地说: “你们画得好慢啊!我再给蛇画几只脚也不算晚呢!”于是,他便左手提着酒壶,右手拿了一根树枝,给蛇画起脚来。

正在他一边画着脚,一边说话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已经画好了。那个人 马上把酒壶从他手里夺过去,说:“你见过蛇吗?蛇是没有脚的,你为什么要给它添上脚呢?所以第一个画好蛇的人不是你,而是我了!” 那个人说罢就仰起头来,咕咚咕咚把酒喝下去了。

比喻有的人自作聪明,常做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办糟了。比喻节外生枝,多此一举,反而坏事。

007掩耳盗铃——《吕氏春秋·自知》

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后来,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来讽刺那些采取愚蠢的办法欺骗别人而没有成功的人。

008鹬蚌相争——《战国策·燕策》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它常常仗着它的优势去侵略别的弱国。弱国之间,也常常互有磨擦。

有一次,赵国声称要攻打燕国。当时,著名的游说之士苏秦,有个弟弟叫苏代,也很善于游说。苏代受燕王的委托,到赵国去劝阻赵王出兵。

到了邯郸,苏代见到了赵惠文王。赵惠文王知道苏代是为燕国当说客来了,但明知故问:喂,苏代,你从燕国到我们赵国做什么来了? 尊敬的大王,我给你讲故事来了。

讲故事?他要讲什么故事呢?赵惠文王心中不禁一愣。接下来,苏代讲开了他要讲的故事。

他说这次到赵国来,经过易水的时候,看见一只蚌,正张开双壳,在河边晒太阳。忽然飞来一只水鸟,伸出长嘴去啄蚌的肉。蚌立刻用力合拢它的壳,把水鸟的嘴夹住了。这时候,水鸟对蚌说:不要紧,只要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的。等你死了我再吃你的肉。

蚌不服气,它回敬水鸟说:不要紧,只要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你也会活不成的。咱谁吃谁的肉,还说不定呢!它俩争吵不休,谁也不肯相让。

正在它俩争吵的时候,有一个打渔的人走了过来。那打渔的人毫不费力地伸手把它俩一起提拿去了。

苏代讲完了上边的故事,然后严肃地对赵惠文王说:尊敬的大王,听说贵国要发兵攻打燕国。如果真的发兵,那么,两国相争的结果,恐怕要让秦国做渔人了。赵惠文觉得苏代的话有道理,便放弃了攻打燕国的打算。

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009塞翁失马——《淮南鸿烈》

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居住在靠近边塞的地方。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未必不会是一种福气。”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许多匹良驹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说不定就是一种灾祸。”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腿。人们都前来死亡众多。惟有塞翁的儿子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的道理。如果单从哲学角度去看,这则寓言启发人们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去看问题:身处逆境不消沉,树立“柳暗花明”的乐观信念;身处顺境不迷醉,保持“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

010杯弓蛇影——《风俗通义》 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被征兵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塞翁失马》通过一个循环往复的极富戏剧性故事,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揭示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有一年夏天,县令应郴请主簿(办理文书事务的官员)杜宣饮酒。酒席设在厅堂里,北墙上悬挂着一张红色的弓。由于光线折射,酒杯中映入了弓的影子。杜宣看了,以为是一条蛇在酒杯中蠕动,顿时冷汗涔涔。但县令是他的上司,又是特地请他来饮酒的,不敢不饮,所以硬着头皮喝了几口。仆人再斟时,他借故推却,起身告辞走了。

回到家里,杜宣越来越疑心刚才饮下的是有蛇的酒,又感到随酒入口的蛇在肚中蠕动,觉得胸腹部疼痛异常,难以忍受,吃饭、喝水都非常困难。家里人赶紧请大夫来诊治。但他服了许多药,病情还是不见好转。

过了几天,应郴有事到杜宣家中,问他怎么会闹病的。杜宣便讲了那天饮酒时酒杯中有蛇的事。应郴安慰他几句,就回家了。他坐在厅堂里反复回忆和思考,弄不明白杜宣酒杯里怎么会有蛇的。

突然,北墙上的那张红色的弓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立即坐在那天杜宣坐的位置上,取来一杯酒,也放在原来的位置上。结果发现,酒杯中有弓的影子,不细细观看,确实像是一条蛇在蠕动。

应郴马上命人用马车把杜宣接来,让他坐在原位上,叫他仔细观看酒杯里的影子,并说:“你说的杯中的蛇,不过是墙上那张弓的倒影罢了,没有其他什么怪东西。现在你可以放心了!”杜宣弄清原委后,疑虑立即消失,病也很快痊愈了。

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通过调查研究去努力弄清事情的真相,求得正确解决的方法。同时也讽刺了在虚幻的现象面前疑神疑鬼、自相惊扰的人。

011疑铃盗斧——《吕氏春秋.有始览.去尤》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便观察那人,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脸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一不像偷斧子的。

不久后,他(丢斧子的人)在翻动他的谷堆时发现了斧子,第二天又见到邻居家的儿子,就觉得他言行举止没有一处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做人处事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不能凭空猜想。

012井底之蛙——《庄子·秋水》

有一只青蛙长年住在一口枯井里。它对自己生活的小天地满意极了,一有机会就要当众吹嘘一番。海鳖兄,请过来,快请过来!”海鳖爬到枯井旁边。

青蛙立刻打开了话匣子:“今天算你运气了,我让你开开眼界,参观一下我的居室。那简直是一座天堂。你大概从来也没有见过这样宽敞的住所吧?”

海鳖探头往井里瞅瞅,只见浅浅的井底积了一摊长满绿苔的泥水,还闻到一股扑鼻的臭味。海鳖皱了皱眉头,赶紧缩回了脑袋。

青蛙根本没有注意海鳖的表情,挺着大肚子继续吹嘘:“住在这儿,我舒服极了!傍晚可以跳到井栏上乘凉;深夜可以钻到井壁的窟窿里睡觉;泡在水里,让水浸着两腋,托住面颊,可以游泳;跳到泥里,让泥盖没脚背,埋住四足,可以打滚。那些小虫子、螃蟹、蝌蚪什么的,哪一个能比得上我呢!”青蛙唾沫星儿四溅,越说越得意:“瞧,这一坑水,这一口井,都属我一个人所有,我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样的乐趣可以算到顶了吧。海鳖兄,你不想进去观光观光吗?”

海鳖说:“大海水天茫茫,无边无际。用千里不能形容它的辽阔,用万丈不能表明它的深度。传说四千多年以前,大禹做国君的时候,十年九涝,海水没有加深;三千多年以前,商汤统治的年代,八年七旱,海水也不见减少。海是这样大,以至时间的长短、旱涝的变化都不能使它的水量发生明显的变化。青蛙弟,我就生活在大海中。你看,比起你这一眼枯井、一坑浅水来,哪个天地更开阔,哪个乐趣更大呢?”

青蛙听傻了,鼓着眼睛,半天合不拢嘴。

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思路狭窄的人。我们要多学习,多实践,不要像井底之蛙一样目光短浅,没什么见识。有一天,它吃饱了饭,蹲在井栏上正闲得无聊,忽然看见不远处有一只大海鳖在散步。青蛙赶紧扯开嗓门喊了起来:“喂,海鳖感到盛情难却,便爬向井口,可是左腿还没能全部伸进去,右腿的就被井栏卡住了。海鳖只能退了回来,青蛙摇摆头。

013叶公好龙——《新序·杂事》

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都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的东西而不是龙。

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真正爱好。

014盲人摸象

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萝卜。”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来。“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却嘟嚷:“唉,大象哪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原来他摸到的是大象的尾巴。四个盲人争吵不休,都说自己摸到的才是大象真正的样子。

“盲人摸象”的寓意是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而应看全局,那样才能全面和真实的了解事物的情况

015狐假虎威——《战国策·楚策一》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经问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它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猾的狐狸突然说话了:‘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它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它,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它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它们没走多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四散狂奔。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但它并不知道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凭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权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016黔驴技穷——《柳宗元集》

黔地(这里的黔不指贵州)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把它作为神(来对待),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老虎)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十分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与它搏斗。(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更加亲切而不庄重,碰倚靠撞冒犯它。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老虎于是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道,天帝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帝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是,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唉!外形庞大好像有德行,声音洪亮好像有能耐,(老虎)当初(如果说)看不出驴的本领,老虎即使凶猛,(但)多疑、畏惧,终究不敢猎取驴子。如今像这样的下场,可悲啊!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017杞人忧天——《列子·天瑞》

春秋时期,杞国有一个人常常想一些不切实际的问题。一天,他突然想:如果天塌下来把我们压死了,那该怎么办呀?他越想越担忧,觉也睡不着,饭也吃不下,一天天消瘦下去。

也不是你一个人能解决的!还是不要为这种事自寻烦恼了。“可无论朋友们怎么劝说,这个杞国人都听不进去,仍然时常为这个问题担忧。他一会儿担心天会塌下来,一会又担心太阳、月亮和星星会掉下来。但是,一年年过去了。不仅天没有塌下来,日月星辰也都好好儿地挂在天上,什么变化也没有。可这个杞国人却始终被这个问题困扰着。后来,他由于忧虑过度,终于一病不起。据说,他临死之前还在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这个故事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018朝三暮四——《庄子·齐物论》

宋国有一个养猴的老人,喜欢猴子,把它们成群养着,他可以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可以理解老人的心意。养猴的老人宁可减少他与家人的食物也要满足猴子的需求。不久,他家里的粮食缺乏了,他将限定猴子的食物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橡实,早上三颗然后晚上四颗,够吗?”猴子们都站了起来并且十分恼怒。他又说:“给你们橡实,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够了吧?”猴子都非常高兴然后一个个都趴在地上。

故事原来比喻用诈术欺骗人,后来用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捉摸不定。

019同舟共济——《孙子·九地》

春秋时期,有人问孙武怎样用兵才能不败,孙武回答说用兵布阵应该像蛇一样反击猎手,蛇形阵能够首尾兼顾成为一个整体,孙武说吴国人与敌对的越国人同舟遇到风浪都能同舟共济,何况这些无仇的士兵呢?

孙武,字长卿,中国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被后人尊称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他领兵打仗,战无不 胜,曾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率兵六万打败楚国二十万大 军,攻人楚国郢都,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于诸侯。他著有《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 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 典”,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 学典范之书。

一次,有人问他:“怎样 布阵才能不被敌人击败呢? ” 孙武说:“你如果打蛇的脑袋,它会用尾巴反击你;你 去打蛇的尾巴,它又会用头部 来袭击你;你如果打蛇的腰部,它就用头尾一齐来攻击你。所以,善于布阵的将才,也要将军队摆成蛇一样的阵势,头尾能互 相救援,使全军形成一个整体,前、中、后彼此照应,才不会被敌人击溃、打散……”

那人这才明白军队要想得胜,应该摆成蛇字形,但又产生了疑问,不知道士兵会不会像蛇一样,首尾互相照应呢? 但是他们同乘上一 条&渡海,遇到了狂风恶浪,眼看就有葬身海底的危险时,他们就会忘 记旧仇,同心协力与风浪搏斗以避免船翻人亡的危险。

连仇人在危险之 时尚能同舟共济,何况没有冤仇、兄弟情深的将士呢?所以军队必然会 像蛇一样成为一个整体,首尾相顾,彼此救援的。”

这个人听了孙武的解释之后,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更加佩服孙武了。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他的朋友们知道后,都劝他说:“老兄呀,你何必为种事情烦恼呢?这种事自古以来就没有发生过。即使天真的塌下来了,孙武说:“这是不必担心的。战场是生死之地,战争迫使军队必然齐 心协力。比如两个仇人,平日恨不得彼此吃了对方。

第二篇:小学三年级需掌握的成语故事40个

001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难一》

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马上就会被它刺穿!” 他十分得意,便又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最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会怎样呢?” “这——” 围观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便都散了。

那个卖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

后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用来讽刺那些言行不一致,前后不协调的人。

002郑人置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国有个想要买鞋子的人,先自己量好脚的尺度,并把量好的尺码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等到前往市场,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鞋的人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散了,于是没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用来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 也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003截竿入城——出自《笑林》

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想要进城门,但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不久,有个年长的男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之辈,只不过见多识广,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再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这是在说持竿人做事不会思考,死板的循规蹈矩,不知变通。这个故事意在告诉我们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决不能做自作聪明、好为人师的人。另外,虚心求教的人同样也应积极动脑筋,绝不能盲目地顺从别人的意见。

004东施效颦——《庄子·天运》

传说春秋时期,越国有个美女,名叫西施,她的身材、长相、一举一动都很美。西施有心口疼的毛病,经常用手按住胸口。皱紧眉头。这副病态,在别人眼里很妩媚可爱。西施有个邻居叫东施,是个丑姑娘。她看见西施病态的表情很美,就模仿起来。她本身没有病,却用手按住胸口,把眉头邹起来,以为这样就美了。她这样装模作样,别人反而不觉得她更丑了。

讽刺了那些不知自丑,不识时务的人,只知道盲目效仿,结果却适得其反,成为人的笑柄。告诉我们爱美之心人人有,不要不顾自身条件而盲目模仿他人。005邯郸学步——《庄子·秋水》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006画蛇添足——《战国策·齐策二》

古时候,楚国有一家人,祭完祖宗之后,准备将祭祀用的一壶酒,赏给帮忙办事的人员喝。参加的人很多,这壶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够的,若是让一个人喝,那能喝得有余。这一壶酒到底怎么分呢?

大家都安静下来,这时有人建议: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又画得好,就把这壶酒归他喝。大家都认为这个方法好,都同意这样做。于是,在地上画起蛇来。

有个人画得很快,一转眼最先画好了,他就端起酒壶要喝酒。但是他回 头看看别人,还都没有画好呢。心里想:他们画得真慢。又想显示自己的本领,他洋洋得意地说: “你们画得好慢啊!我再给蛇画几只脚也不算晚呢!”于是,他便左手提着酒壶,右手拿了一根树枝,给蛇画起脚来。

正在他一边画着脚,一边说话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已经画好了。那个人 马上把酒壶从他手里夺过去,说:“你见过蛇吗?蛇是没有脚的,你为什么要给它添上脚呢?所以第一个画好蛇的人不是你,而是我了!” 那个人说罢就仰起头来,咕咚咕咚把酒喝下去了。

比喻有的人自作聪明,常做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办糟了。比喻节外生枝,多此一举,反而坏事。

007掩耳盗铃——《吕氏春秋·自知》

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后来,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来讽刺那些采取愚蠢的办法欺骗别人而没有成功的人。

008鹬蚌相争——《战国策·燕策》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它常常仗着它的优势去侵略别的弱国。弱国之间,也常常互有磨擦。

有一次,赵国声称要攻打燕国。当时,著名的游说之士苏秦,有个弟弟叫苏代,也很善于游说。苏代受燕王的委托,到赵国去劝阻赵王出兵。

到了邯郸,苏代见到了赵惠文王。赵惠文王知道苏代是为燕国当说客来了,但明知故问:喂,苏代,你从燕国到我们赵国做什么来了? 尊敬的大王,我给你讲故事来了。

讲故事?他要讲什么故事呢?赵惠文王心中不禁一愣。接下来,苏代讲开了他要讲的故事。

他说这次到赵国来,经过易水的时候,看见一只蚌,正张开双壳,在河边晒太阳。忽然飞来一只水鸟,伸出长嘴去啄蚌的肉。蚌立刻用力合拢它的壳,把水鸟的嘴夹住了。这时候,水鸟对蚌说:不要紧,只要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的。等你死了我再吃你的肉。

蚌不服气,它回敬水鸟说:不要紧,只要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你也会活不成的。咱谁吃谁的肉,还说不定呢!它俩争吵不休,谁也不肯相让。

正在它俩争吵的时候,有一个打渔的人走了过来。那打渔的人毫不费力地伸手把它俩一起提拿去了。

苏代讲完了上边的故事,然后严肃地对赵惠文王说:尊敬的大王,听说贵国要发兵攻打燕国。如果真的发兵,那么,两国相争的结果,恐怕要让秦国做渔人了。赵惠文觉得苏代的话有道理,便放弃了攻打燕国的打算。

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009塞翁失马——《淮南鸿烈》

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居住在靠近边塞的地方。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未必不会是一种福气。”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许多匹良驹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说不定就是一种灾祸。”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被征兵去作战。边 塞附近的人,死亡众多。惟有塞翁的儿子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塞翁失马》通过一个循环往复的极富戏剧性故事,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揭示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如果单从哲学角度去看,这则寓言启发人们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去看问题:身处逆境不消沉,树立“柳暗花明”的乐观信念;身处顺境不迷醉,保持“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

010杯弓蛇影——《风俗通义》

有一年夏天,县令应郴请主簿(办理文书事务的官员)杜宣饮酒。酒席设在厅堂里,北墙上悬挂着一张红色的弓。由于光线折射,酒杯中映入了弓的影子。杜宣看了,以为是一条蛇在酒杯中蠕动,顿时冷汗涔涔。但县令是他的上司,又是特地请他来饮酒的,不敢不饮,所以硬着头皮喝了几口。仆人再斟时,他借故推却,起身告辞走了。

回到家里,杜宣越来越疑心刚才饮下的是有蛇的酒,又感到随酒入口的蛇在肚中蠕动,觉得胸腹部疼痛异常,难以忍受,吃饭、喝水都非常困难。家里人赶紧请大夫来诊治。但他服了许多药,病情还是不见好转。

过了几天,应郴有事到杜宣家中,问他怎么会闹病的。杜宣便讲了那天饮酒时酒杯中有蛇的事。应郴安慰他几句,就回家了。他坐在厅堂里反复回忆和思考,弄不明白杜宣酒杯里怎么会有蛇的。

突然,北墙上的那张红色的弓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立即坐在那天杜宣坐的位置上,取来一杯酒,也放在原来的位置上。结果发现,酒杯中有弓的影子,不细细观看,确实像是一条蛇在蠕动。

应郴马上命人用马车把杜宣接来,让他坐在原位上,叫他仔细观看酒杯里的影子,并说:“你说的杯中的蛇,不过是墙上那张弓的倒影罢了,没有其他什么怪东西。现在你可以放心了!”杜宣弄清原委后,疑虑立即消失,病也很快痊愈了。

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通过调查研究去努力弄清事情的真相,求得正确解决的方法。同时也讽刺了在虚幻的现象面前疑神疑鬼、自相惊扰的人。

011疑铃盗斧——《吕氏春秋.有始览.去尤》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便观察那人,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脸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一不像偷斧子的。

不久后,他(丢斧子的人)在翻动他的谷堆时发现了斧子,第二天又见到邻居家的儿子,就觉得他言行举止没有一处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做人处事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不能凭空猜想。

012井底之蛙——《庄子·秋水》

有一只青蛙长年住在一口枯井里。它对自己生活的小天地满意极了,一有机会就要当众吹嘘一番。

有一天,它吃饱了饭,蹲在井栏上正闲得无聊,忽然看见不远处有一只大海鳖在散步。青蛙赶紧扯开嗓门喊了起来:“喂,海鳖兄,请过来,快请过来!”海鳖爬到枯井旁边。

青蛙立刻打开了话匣子:“今天算你运气了,我让你开开眼界,参观一下我的居室。那简直是一座天堂。你大概从来也没有见过这样宽敞的住所吧?”

海鳖探头往井里瞅瞅,只见浅浅的井底积了一摊长满绿苔的泥水,还闻到一股扑鼻的臭味。海鳖皱了皱眉头,赶紧缩回了脑袋。

青蛙根本没有注意海鳖的表情,挺着大肚子继续吹嘘:“住在这儿,我舒服极了!傍晚可以跳到井栏上乘凉;深夜可以钻到井壁的窟窿里睡觉;泡在水里,让水浸着两腋,托住面颊,可以游泳;跳到泥里,让泥盖没脚背,埋住四足,可以打滚。那些小虫子、螃蟹、蝌蚪什么的,哪一个能比得上我呢!”青蛙唾沫星儿四溅,越说越得意:“瞧,这一坑水,这一口井,都属我一个人所有,我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样的乐趣可以算到顶了吧。海鳖兄,你不想进去观光观光吗?”

海鳖感到盛情难却,便爬向井口,可是左腿还没能全部伸进去,右腿的就被井栏卡住了。海鳖只能退了回来,青蛙摇摆头。

海鳖说:“大海水天茫茫,无边无际。用千里不能形容它的辽阔,用万丈不能表明它的深度。传说四千多年以前,大禹做国君的时候,十年九涝,海水没有加深;三千多年以前,商汤统治的年代,八年七旱,海水也不见减少。海是这样大,以至时间的长短、旱涝的变化都不能使它的水量发生明显的变化。青蛙弟,我就生活在大海中。你看,比起你这一眼枯井、一坑浅水来,哪个天地更开阔,哪个乐趣更大呢?”

青蛙听傻了,鼓着眼睛,半天合不拢嘴。

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思路狭窄的人。我们要多学习,多实践,不要像井底之蛙一样目光短浅,没什么见识。

013叶公好龙——《新序·杂事》

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都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的东西而不是龙。

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真正爱好。

014盲人摸象

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萝卜。”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来。“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却嘟嚷:“唉,大象哪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原来他摸到的是大象的尾巴。四个盲人争吵不休,都说自己摸到的才是大象真正的样子。

“盲人摸象”的寓意是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而应看全局,那样才能全面和真实的了解事物的情况

015狐假虎威——《战国策·楚策一》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经问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它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猾的狐狸突然说话了:‘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帝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帝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它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它,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它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它们没走多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四散狂奔。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但它并不知道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凭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权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016黔驴技穷——《柳宗元集》

黔地(这里的黔不指贵州)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把它作为神(来对待),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老虎)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十分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与它搏斗。(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更加亲切而不庄重,碰倚靠撞冒犯它。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老虎于是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唉!外形庞大好像有德行,声音洪亮好像有能耐,(老虎)当初(如果说)看不出驴的本领,老虎即使凶猛,(但)多疑、畏惧,终究不敢猎取驴子。如今像这样的下场,可悲啊!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017杞人忧天——《列子·天瑞》

春秋时期,杞国有一个人常常想一些不切实际的问题。一天,他突然想:如果天塌下来把我们压死了,那该怎么办呀?他越想越担忧,觉也睡不着,饭也吃不下,一天天消瘦下去。

他的朋友们知道后,都劝他说:“老兄呀,你何必为种事情烦恼呢?这种事自古以来就没有发生过。即使天真的塌下来了,也不是你一个人能解决的!还是不要为这种事自寻烦恼了。“可无论朋友们怎么劝说,这个杞国人都听不进去,仍然时常为这个问题担忧。他一会儿担心天会塌下来,一会又担心太阳、月亮和星星会掉下来。但是,一年年过去了。不仅天没有塌下来,日月星辰也都好好儿地挂在天上,什么变化也没有。可这个杞国人却始终被这个问题困扰着。后来,他由于忧虑过度,终于一病不起。据说,他临死之前还在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这个故事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018朝三暮四——《庄子·齐物论》

宋国有一个养猴的老人,喜欢猴子,把它们成群养着,他可以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可以理解老人的心意。养猴的老人宁可减少他与家人的食物也要满足猴子的需求。不久,他家里的粮食缺乏了,他将限定猴子的食物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橡实,早上三颗然后晚上四颗,够吗?”猴子们都站了起来并且十分恼怒。他又说:“给你们橡实,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够了吧?”猴子都非常高兴然后一个个都趴在地上。

故事原来比喻用诈术欺骗人,后来用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捉摸不定。

019同舟共济——《孙子·九地》

春秋时期,有人问孙武怎样用兵才能不败,孙武回答说用兵布阵应该像蛇一样反击猎手,蛇形阵能够首尾兼顾成为一个整体,孙武说吴国人与敌对的越国人同舟遇到风浪都能同舟共济,何况这些无仇的士兵呢?

孙武,字长卿,中国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被后人尊称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他领兵打仗,战无不 胜,曾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率兵六万打败楚国二十万大 军,攻人楚国郢都,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于诸侯。他著有《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 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 典”,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 学典范之书。

一次,有人问他:“怎样 布阵才能不被敌人击败呢? ” 孙武说:“你如果打蛇的脑袋,它会用尾巴反击你;你 去打蛇的尾巴,它又会用头部 来袭击你;你如果打蛇的腰部,它就用头尾一齐来攻击你。所以,善于布阵的将才,也要将军队摆成蛇一样的阵势,头尾能互 相救援,使全军形成一个整体,前、中、后彼此照应,才不会被敌人击溃、打散„„”

那人这才明白军队要想得胜,应该摆成蛇字形,但又产生了疑问,不知道士兵会不会像蛇一样,首尾互相照应呢?

孙武说:“这是不必担心的。战场是生死之地,战争迫使军队必然齐 心协力。比如两个仇人,平日恨不得彼此吃了对方。但是他们同乘上一 条&渡海,遇到了狂风恶浪,眼看就有葬身海底的危险时,他们就会忘 记旧仇,同心协力与风浪搏斗以避免船翻人亡的危险。

连仇人在危险之 时尚能同舟共济,何况没有冤仇、兄弟情深的将士呢?所以军队必然会 像蛇一样成为一个整体,首尾相顾,彼此救援的。”

这个人听了孙武的解释之后,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更加佩服孙武了。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020相濡以沫——《庄子·大宗师》

庄子河边去散步,脚下是条干了的河。河滩上两条小金鱼,互相在身上抹唾沫。庄子边走边琢磨,心里琢磨嘴上说: “两条小鱼真奇怪,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两条金鱼张了张嘴,摆动着身子大声说: “天不下雨小河干,鱼儿没水不能活。我们互相抹唾液,我救他来他救我。等到大雨‘哗哗’下,我们就会有条河„„” 庄子听了心里想,做件好事真不错: “我送你们去湖里,那里水多鱼也多!两条小鱼摆摆头,一起低声把话说: “那样我们会分离,这样我们很快活!” 两条小鱼金光闪,庄子心里直发热。多好的小鱼儿多深的情呀,真想为他们唱支歌儿!古代有个很有学问的人叫庄子。有一天他路过一条干涸的小河,看到河滩上有两条鱼,正把自己的唾液抹在对方身上。庄子问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鱼儿说:“河水干了,我们只能用唾液保持彼此身体的湿润。下雨了,我们就有救了。”庄子很感动,要把他们送到很远的湖里去。鱼儿说:“湖里虽然好,但是我们会分离,我们宁愿这样在一起。” 后人用“相濡以沫” 比喻在困境中用微薄的力量相互帮助。

比喻: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021完璧归赵——《史记》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使者带着国书去邯郸城(今河北省邯郸市)见赵惠文王,说秦王情愿让出十五座城来换邯郸城收藏的一块珍贵的“和氏璧”,希望赵王答应。赵惠文王就跟大臣们商量,要不要答应。要想答应,怕上秦国的当,丢了和氏璧,拿不到城;要不答应,又怕得罪秦国。议论了半天,还不能决定该怎么办。当时有人推荐蔺(音lìn)相如,说他是个挺有见识的人。赵惠文王就把蔺相如召来,要他出个主意。蔺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答应不行。”赵惠文王说:“要是把和氏璧送了去,秦国取了璧,不给城,怎么办呢?”蔺相如说:“秦国拿出十五座城来换一块璧玉,这个价值是够高的了。要是赵国不答应,错在赵国。大王把和氏璧送了去,要是秦国不交出城来,那么错在秦国。宁可答应,叫秦国担这个错儿。”赵惠文王说:“那么就请先生上秦国去一趟吧。可是万一秦国不守信用,怎么办呢?”蔺相如说:“秦国交了城,我就把和氏壁留在秦国;要不然,我一定把璧完好地带回邯郸。”(原文是 “完璧归赵”。)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了咸阳。秦昭襄王得意地在别宫里接见他。蔺相如把和氏壁献上去。秦昭襄王接过璧,看了看,挺高兴。他把璧递给美人和左右侍臣,让大伙儿传着看。大臣们都向秦昭襄王庆贺。蔺相如站在朝堂上等了老半天,也不见秦王提换城的事。他知道秦昭襄王不是真心拿城来换璧。可是璧已落到别人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

他急中生智,上前对秦昭襄王说:“这块璧虽说挺名贵,可是也有点小毛病,不容易瞧出来,让我来指给大王看。”秦昭襄王信以为真,就吩咐侍从把和氏璧递给蔺相如。蔺相如一拿到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宫殿上的一根大柱子,瞪着眼睛,怒气冲冲地说:“大王派使者到邯郸来,说是情愿用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璧。赵王诚心诚意派我把璧送来。可是,大王并没有交换的诚意。如今璧在我手里。大王要是逼我的话,我宁可把我的脑袋和这块璧在这柱子上一同砸碎!”

说着,他真的拿着和氏璧,对着柱子做出要砸的样子。

秦昭襄王怕他真的砸坏了璧,连忙向他赔不是,说:“先生别误会,我哪儿能说了不算呢?”

他就命令大臣拿上地图来,并且把准备换给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蔺相如看。蔺相如想,可别再上他的当,就说:“赵王送璧到秦国来之前,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堂上举行了一个很隆重的仪式。大王如果诚意换璧,也应当斋戒五天,然后再举行一个接受璧的仪式,我才敢把璧奉上。”

秦昭襄王想,反正你也跑不了,就说:“好,就这么办吧。” 他吩咐人把蔺相如送到宾馆去歇息。

蔺相如回到客栈,叫一个随从的人打扮成买卖人的模样,把璧贴身藏着,偷偷地从小道跑回邯郸去了。过了五天,秦昭襄王召集大臣们和别国在咸阳的使臣,在朝堂举行接受和氏璧的仪式,叫蔺相如上朝。蔺相如不慌不忙地走上殿去,向秦昭襄王行了礼。

秦昭襄王说:“我已经斋戒五天,现在你把璧拿出来吧。”

蔺相如说:“秦国自秦穆公以来,前后二十几位君主,没有一个讲信义的。我怕受欺骗,丢了璧,对不起赵王,所以把璧送回邯郸去了。请大王治我的罪吧。”

秦昭襄王听到这里,大发雷霆。说:“是你欺骗了我,还是我欺骗你?”

蔺相如镇静地说:“请大王别发怒,让我把话说完。天下诸侯都知道秦是强国,赵是弱国。天下只有强国欺负弱国,决没有弱国欺压强国的道理。大王真要那块璧的话,请先把那十五座城割让给赵国,然后打发使者跟我一起到赵国去取壁。赵国得到了十五座城以后,决不敢不把璧交出来。”

秦昭襄王听蔺相如说得振振有辞,不好翻脸,只得说:“一块璧不过是一块璧,不应该为这件事伤了两家的和气。”

结果,还是让蔺相如回邯郸去了。

蔺相如回到赵国,赵惠文王认为他完成了使命,就提拔他为上大夫。秦昭襄王本来也不存心想用十五座城去换和氏璧,不过想借这件事试探一下赵国的态度和力量。蔺相如完璧归赵后,他也没再提交换的事。

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022围魏救赵——《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他向田忌建议说:“此时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邯郸,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折都城大梁猛插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邯郸之围遂解。

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

023负荆请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渑池会(即指完璧归赵的故事)结束以后,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是赵国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相如本来是个平民,我感到羞耻,在他下面我难以忍受。”并且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听到后,不 肯和他相会。相如每到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相如外出,在邯郸城回车巷远远看到廉颇,相如就掉转车子回避。

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直言进谏地说:“我们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恶言,而您却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耻,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我们这些人没出息,请让我们告辞吧!”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厉害?”回答说:“廉将军比不了秦王。”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却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邯郸城,就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呀,如今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自己严厉责罚。

024卧薪尝胆——《拟孙权答曹操书》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阖闾也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过了两年,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说:“吴国大臣伯嚭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就派他带着珍宝贿赂伯嚭,伯嚭答应和文种去见吴王。

文种见了吴王,献上珍宝,说:“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请您能饶恕他。”伯嚭也在一旁帮文种说话。伍子胥站出来大声反对道:“人常说‘治病要除根’,勾践深谋远虑,文种、范蠡精明强干,这次放了他们,他们回去后就会想办法报仇的!”这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投降,把军队撤回了吴国。

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

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门外的士兵问他:“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他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而吴王夫差盲目力图争霸,丝毫不考虑民生疾苦。他还听信伯嚭的坏话,杀了忠臣伍子胥。最终夫差争霸成功,称霸于诸侯。但是这时的吴国,貌似强大,实际上已经是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482年,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与晋国争夺诸侯盟主,越王勾践趁吴国精兵在外,突然袭击,一举打败吴兵,杀了太子友。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带兵回国,并派人向勾践求和。勾践估计一下子灭不了吴国,就同意了。公元前473年,勾践第二次亲自带兵攻打吴国。这时的吴国已经是强弩之末,根本抵挡不住越国军队的强势猛攻,屡战屡败。最后,夫差又派人向勾践求和,范蠡坚决主张要灭掉吴国。夫差见求和不成,才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剑自杀了。

形容人在遭受困难、挫折之后,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最后果真苦尽甘来。

025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淳于髡这个人,是齐人的赘婿。身高不足七尺,聪明机智擅长辩论,多次出使诸侯国,从未受过屈辱。

齐威王统治时,喜欢话里有话,爱好过度享乐彻夜饮酒,沉沦不改,把政务委托给卿大夫。文武百官荒废乱政,各诸侯国同时侵犯,国家存亡危在旦夕,齐王左右的人都不敢进谏。淳于髡用隐语对齐威王,说:“国家里有只大鸟,停驻在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鸣,大王知道这鸟是为什么吗?”齐威王说:“这只鸟不飞就罢了,一飞直冲云霄;不鸣就罢了,一鸣震惊国人。”于是就诏见各县令七十二人,奖赏一人,诛杀一人,发兵出城,各国诸侯感到惊恐,都归还齐国被侵占的土地。齐王的声威持续了三十六年。

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突然做出惊人的成绩。

一举成名和“一鸣惊人”;都含有“一下子就使大家全都知道”的意思。但一举成名表示“出了名”;其途径仅为“做某件事”;“一鸣惊人”表示“做出惊人之举”;其途径不限于做某件事;也可指说话等。

026孟母三迁——《列女传·卷一·母仪》

孟子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思想家,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为了把儿子培养成一个有见识、有才能的人,母亲对孟子的要求非常严格。

刚开始时,他们住在墓地附近。因为看多了办丧事的情景,孟子就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下葬、扫墓之类的游戏。孟母认为这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不利,于是就带着孟子离开了那个地方,搬到了集市附近。

这一回,孟子每天看到商人做买卖,就开始和小伙伴们玩起了做买卖的游戏。孟母一看,决定再次搬家,找一个真正适合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地方。

于是,他们搬到了一所学堂附近。孟子每天看到和自已差不多大的孩子认真读书的情景,受到了影响,变得越来越喜欢读书,也开始守秩序、懂礼貌了。孟母看到孟子的变化,非常高兴,满意地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后来,他们就一直住在哪里。

词语解释信息为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现在有时用来指父母用心良苦,竭尽全力培养孩子。

027纸上谈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是(赵奢)不承认他有军事才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等到赵括将要起程的时候,他母亲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可以做将军。”等到赵括(被拜为大将)即将出兵的时候,他的母亲上书告诉赵王说:“赵括(这个人)不可以让他当大将。”赵王说:“为什么?”(赵括的母亲)回答说:“当初我开始侍奉他的父亲时,(他)当时做大将,亲自捧着饭把食物送给(别人)的有几十次,所交的朋友有几百个;大王和宗室赏赐给他的东西全都把它送给军中将士和士大夫,从(他)接受任命的那一天起,就不再过问家里的事。现在赵括刚当上大将,就面朝东方接受朝拜,军中将士没有敢抬起头来看他的,大王所赏赐的金银财宝,(他)都拿回来藏在家里,而且每天看到有便宜的田地住宅可以买下来的就买下来。大王认为(赵括)跟他的父亲相比如何呢?他们父子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出兵。”赵王说:“老太太你的意见还是先放在一边吧,我已经打定主意了。”赵括的母亲于是说:“大王最终决定要派他出兵,那么如果有不顺利的情况发生,我能够不受到连累吗?”赵王答应了她。

赵括代替了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并撤换重新安排军官。秦将白起听说了这件事后,便派出引诱赵括做出错误判断的小股部队,佯装失败,却断绝他的粮道,分段两军,士卒的士气大乱。四十多天后,军队士兵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于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028毛遂自荐——《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战国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挑选20个文武全才一起去。经过挑选,最后还缺一个人。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平原君说:“先生来到赵胜门下几 年了?”毛遂说:“三年了。”平原君说:“贤能的人处在世界上,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现在,处在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赵胜也没听到赞语,这是因为没有先生什么才能的缘故。所以先生不能一道前往,请留下!”毛遂说:“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如果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就会锥子那样,整个锋芒都会露出来,不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平原君终于与毛遂一道前往。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快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毛遂就把出兵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撤退了。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比喻不经别人介绍,自我推荐担任某一项工作。

029鸡鸣狗盗——《史记·孟尝君列传》

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

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秦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只要妃子说一,昭王绝不说二。孟尝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应了,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报酬。这可叫孟尝君作难了,因为刚到秦国,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就在这时候,有一个门客说:“我能把狐白裘找来!”说完就走了。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他先摸清情况,知道昭王特别喜爱那件狐裘,一时舍不得穿,放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里。他便借着月光,逃过巡逻人的眼睛,轻易地钻进贮藏室把狐裘偷出来。

妃子见到狐白裘高兴极了,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并准备过两天为他饯行,送他回齐国。孟尝君可不敢再等过两天,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到了函谷关(在现在河南省灵宝县,当时是秦国的东大门)正是半夜。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半夜时候,鸡可怎么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时,只听见几声“喔,喔,喔”的雄鸡啼鸣,接着,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原来,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怎么还没睡蹭实鸡就叫了呢?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但也只得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尝君一行已经逃走,立刻派出人马追赶。追到函谷关,人家已经出关多时了。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逃回了齐国。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030四面楚歌——《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031手不释卷——《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三国时,吴国大将吕蒙作战勇猛,但在谋略上却不是很高明。

有一天,孙权劝他说:“如果你多读一些历史书和兵法书,用兵会更高明一的。吕蒙推托说:“平时军事那么繁忙,哪里有时间看书学习呢?”

孙权给出他列举古人发奋学习的例子,说:“光武帝也是在军队中担任重要职务的,但他总是书不离手。”

吕蒙有点不相信,谁知道这是不是后人杜撰的呢?

孙权看出了吕蒙的心思,就拿自已的例子跟他说:“你平时总不会比我还忙吧:时间挤一挤还是有的。再说,我也不是叫你研究学问,史是让你读一点古书,从中获得一些智慧而已。”

吕蒙这才被说服了,连忙请孙权给他推荐一些书。

从此,吕蒙便开始勤奋读书,打仗之余常常手不释卷,并且一直坚持。慢慢地,他用兵越来越高明,多次建立奇功。

形容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032三顾茅庐——《出师表》

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卧龙岗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南阳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卧龙岗。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葛亮才27岁。

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033望梅止渴——《世说新语·假谲》

有一年夏天,曹操带兵攻打张绣。行军途中,将士们非常口渴,可是沿途是一片荒原,找不到一滴水。曹操灵机一动,大声说道:“前面不远处有一大片梅林,咱们到那里去吃梅子吧!”将士们想到了梅子的酸味,嘴里流出了口水,马上不那么难受了。曹操带领大军走出了这片大荒原,赶到了目的地。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034单刀赴会——《三国志·吴书·鲁肃传》

周瑜死后,刘备为了和吴国重新联合起来,答应孙权等他攻占西川后就把荆州交给吴国。

这时刘备已经很强大了,他的军队很快就攻占了西川。刘备在西川建立了蜀国,派关羽和他儿子关平驻守在荆州。

孙权听说刘备占领了西川,派大使到蜀国向刘备要荆州。刘备听了诸葛亮的计谋,写了一封信交给吴国的大使,让他到荆州去找关羽。

吴国的大使拿着信来到荆州,却被关羽拒绝了。关羽说:“这么重要的事,我怎么能相信一封信呢?”然后就把大使赶回了吴国。

孙权大怒:“刘备分明就是在捉弄我。”鲁肃出了一个主意:请关羽到吴国来吃饭,趁机把他抓起来,逼迫关羽交出荆州,不然的话就杀死他。关羽接到邀请信后,笑着说:“我才不怕他们,我一个人去,看他们敢把我怎么样?”

第二天,关羽乘船来到吴国。鲁肃早已经布置好了军队,只要关羽不答应,马上就把他抓起来。

在酒席上,鲁肃笑嘻嘻的提出归还荆州的事,关羽就说:“我今天是来喝酒的,国家的大事我们不谈”但鲁肃还是一个劲儿地提起荆州。

过了一会儿,关羽站起来拉住鲁肃说:“我有点醉了,荆州的事以后再商量吧。”说完就拉着鲁肃向江边走去。

吴国的士兵怕误伤到鲁肃,不敢对关羽下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关羽拉着鲁肃走出去。关羽一直把鲁肃拉到江边才放开手。等吴国军队来追赶时,关羽的船已经开出很远了。

原指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

035乐不思蜀——《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公元263年,魏国灭了蜀国。蜀国国君刘禅 投降后,全家迁往洛阳,魏文帝封他为安乐分。有一次,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在旁的人都为刘禅的亡国感到悲伤,而刘禅却欢乐嬉笑,无动于衷。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就对贾充说:“想不到刘禅竟糊涂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活到这时,也不能辅佐,何况是姜维呢!”贾充说:“不是如此,殿下您又怎么能吞并他呢。”

有一天,司马昭问他说:“是否会思念蜀地?”刘禅回答说:“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国。”知道了这事,随侍刘禅的郤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著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话回答。司马昭于是说:“为何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著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左右的人都笑了。

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036入木三分——《书断·王羲之》

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字号逸少,是东晋书法家王旷的儿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看见在他父亲枕下的前代的《笔说》,他偷来读。父亲说:“你为什么要偷被我秘密收藏的东西?”王羲之却笑着不回答,母亲问:“你看的是用笔法吗?”父看他年纪还小,担心他不能守住秘密,告诉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书法。”王羲之跪了下来说:“现在就让孩儿看看这书吧,长大再看就耽误了孩儿幼年的美好才华与发展了。“父亲很高兴,于是立刻就把书给了他。还不到一个月时间,(王羲之的)书法就有了很大进步。

卫夫人知道后,告诉太常王策说:“这孩子一定看过用笔诀窍,最近看见他的书法,就已老成大器。”流着眼泪说:“这孩子将来名声一定超过我。”晋帝时,在北郊祭祀,更换祝版,工匠刻字由羲之书写,笔法入木三分。三十三写了《兰亭 序》,三十七写了《黄庭经》,写完后,空中有人语说:“卿的书法都感动我,而况世人呢?我是天台丈人”。天台丈人称王羲之的楷书胜过了钟繇。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文章或见解深刻、透彻。

037东山再起——《世说新语·排调》

江宁的东山原为土山,据说是当年小秦王赶山塞海神鞭鞭方山时掉下的一撮土,取名土山。吴开始建都于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后筑石头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吴国(229年5月23日 —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为孙权所建立,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公元222年孙权称王,229年正式称帝)。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

东晋谢安,才学过人,但在朝廷遭到一帮小人的嫉妒,使得皇上一刻儿用他一刻儿贬他。谢安一气之下就辞官来到土山隐居,邀人下棋,落个耳根清静。他人在外,心念家,就模拟浙江会稽东山景色,在土山上大兴土木搞建筑,并改土山为东山。

公元383年8月,前秦符坚率百万大军南下伐晋。此时的皇帝想起了谢安,决定重新启用他,就派员到东山,封他为征讨大都督。宰相肚里能撑船救国要紧,谢安没有推托,他回到朝廷调兵遣将,上下整顿,赏罚分明,官兵一心,要与符坚决一死战。

不多久,符坚的人马打到了淮河、淝水,只要一过江,东晋难保,谢安心中有数,凭东晋的八万官兵跟符坚硬拼尤如鸡蛋碰石头,他坐阵东山,临危不乱,精心排兵布阵,并把自己的侄儿谢玄也派到前线去打仗。他侄儿临走前想探听这个仗怎么个打法,谢安只说了一句话“朝廷自有安排”。谢玄心里没底,第二天又派人来听口风,谢安呢,就拖来人下棋,一直下到天黑,打仗的事一字未提,到了当天半夜时分,才掏出将帅名单,摆出了他的“八卦阵”。

淝水那里战事拉开,谢安仍稳坐东山跟人下棋,敌人果真中计,大败而逃。喜报传来,谢安接过一看,二话没说,还下他的棋。客人等不及了,都围过来听消息才知道前方打了胜仗,谢玄立了大功,在场的人无不佩服谢安沉得住气,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

淝水一仗,救了东晋,谢安被封为三公之上。因为他东山闲居以后,又出来做了一番大事业,后来人们都称谓他“东山再起”。

直到现在,东山上还有“谢公祠”的碑、“谢公泉”的井,山脚下还有条“跑马埂”,据传是当初谢安练马时用的,这埂能伸能缩,马跑多远,它就能长多远,神哩!

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古时,指出山为官。

038凿壁偷光——《西京杂记·卷二》

汉朝的匡衡勤奋好学,但因为家境贫寒,买不起蜡烛照明读书。他见到邻居家明亮的灯光,便偷偷地在墙壁上凿了一个小洞,亮光从小洞透了过来,他把书本就着亮光,坚持认真读书。就这样,经过刻苦努力的学习,匡衡最终成为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匡衡勤奋好学的精神一直受到后人的称赞,许多人以他为榜样。

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039画龙点睛——《历代名画记·张僧繇》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 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 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可是,当人们走近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 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 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两条白龙,只肯为另外两条白龙点睛。这一天,在寺庙墙壁 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点过第二条龙眼睛,过了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向了。

比喻说话或文章,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这样的话被称为”点睛之笔",使内容就更加生动有力了。比喻说话或做事关键部位处理得好,使整体效果更加传神。

040胸有成竹——《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同,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

文同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太阳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tàng)。可是,文同照样跑到竹林里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记竹叶子有多密。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满脸都流着汗,可他就跟没事儿似的。

有一回,天空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电闪雷鸣,眼看着一场暴雨就要来临,人们都纷纷往家跑。可就在这时候,坐在家里的文同,急急忙忙抓过一顶草帽,往头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他刚走出大门,大雨就跟用脸盆泼水似地下开了。

文同一心要看风雨当中的竹子,哪里还顾得上雨急路滑!他撩(liáo)起衣服,爬上山坡,奔向竹林。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跑进竹林,顾不得抹流到脸上的雨水,就两眼一眨不眨地观察起竹子来了。只见竹子在风雨的吹打下,弯腰点头,摇来晃去。文同细心地把竹子受风吹雨打的姿势记在心头。

由于文同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细微地观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在阴晴雨雪天,竹子的颜色、姿势又有什么两样;在强烈的阳光照耀 下和在明净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样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画起竹子来,根本用不着画草图。

有个名叫晁(cháo)补之的人,称赞文同说:“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 文与可(文同)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

文与可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竹子的各种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胸有成竹,比喻熟练有把握。“胸有成竹”和“心中有数”都是“心中已有打算”的意思。但“胸有成竹”偏重于事前对问题已有全面的考虑和解决办法,或者因心中有了主意而办事神态镇定、沉着;“心中有数”偏重于对客观情况已有所了解,十分有把握。

第三篇: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中的需掌握的成语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中的需掌握的成语

第一单元

群芳吐艳:各种花儿竟相开放,展现美丽的景象.

姹紫嫣红:姹:美丽。嫣 :美好。形容各种花娇艳美丽。

落英缤纷:落英:落花。缤纷:繁多凌乱的样子。鲜花盛开,花瓣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郁郁葱葱:形容草木苍翠茂盛的样子。喷薄欲出:喷薄:有力地向上涌的样子。

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初升时涌上地平线的景象。

旭日东升:旭日:早上刚出来的太阳.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形容朝气蓬勃的气象.

夕阳西下:傍晚时太阳慢慢落山.

皓月当空:皓:明亮.明亮的月亮高高地挂在天空. 崇山峻岭:崇:高大.高大的山岭.

悬崖峭壁:悬崖:又高又陡的山崖.峭壁:陡直的山崖.形容险峻的山势.

层峦叠翠:层峦:山连着山.形容山峰多,一片翠绿.

苍翠欲滴:苍翠:深绿色.形容繁茂的草木生机盎然,呈现出浓浓的深绿颜色,就像要滴下来一样.

挨肩擦背:肩挨着肩,背擦着背.形容人多拥挤.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一望无际:一眼望不到边,形容辽阔.

惊采绝艳:采:文采.绝:艳丽,华美.文采惊人,辞藻华美. 光彩夺目:鲜艳耀眼.

波光粼粼:形容湖面的微波由于明净而闪光.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 挨挨挤挤:数目众多,相互之间距离小.

第二单元

长途跋涉:跋涉:爬山涉水.远距离爬山涉水.形容长途旅行的艰辛. 饥寒交迫:饥饿和寒冷一齐逼来.形容无衣无食,生活贫困之状. 清澈见底:形容河水很清.

应有尽有:应该有的都有了.形容很齐全. 白雪皑皑:形容雪洁白的样子. 漫天飞舞:在天空中到处飞舞. 银妆素裹:形容雪后美丽的景色.

冰天雪地:冰雪布满天空和大地.形容天气很寒冷.也指非常冷的地方. 有利可图:图:谋求.有利益可谋求.

有机可乘:机:机会.乘:趁.有机会可以利用,指有空子可以钻. 有根有底:有开始也有结尾.指做事能够坚持到底. 有口难言:有话不便说或不敢说.

有恃无恐:因为有依靠而不害怕,没有顾忌.多含贬义. 有求必应:只要有人请求帮助,就一定答应. 有志竟成:指只要意志坚定,事情一定能够办成. 有口无心:说话漫不经心,脱口而出. 有气无力:形容懒散没劲的样子.

有声有色:形容叙述、描绘或表演得十分生动.

有板有眼:板、眼:戏曲音乐的节拍。指表演的腔调合乎节拍。

多形容说话、办事有条理。

小巧玲珑:形容物体小而精致。隐约可见:指看起来不很清楚。

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第三单元

买椟还珠:椟:匣子.还:退还.比喻没有眼光,不识货,取舍失当. 惊弓之鸟:指受过箭伤,闻弓弦声而惊坠的鸟.

亡羊补牢:羊丢失了再去修羊圈,还不算晚.后用“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以后及时想法补救,以免继续受损失.

南辕北辙:辕:车辕.辙:车轮通过留下的痕迹.本要往南边去却驾车向北.后用“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截然相反。

和颜悦色:和:和蔼。悦:喜悦。色:脸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连绵不断:连续不间断。

若隐若现:隐:隐藏。现:显现。形容隐隐约约,模糊不清。恍然大悟:恍然:忽然醒悟的样子。忽然间明白过来。

风华正茂:风华:风采和才华。风采和才华正茂盛。形容年轻有为,才气横溢。

出类拔萃:出:超出。类:同类。拔:高出。萃:指聚在一起的人或物。人的品德才能出众,高出同类之上。

才思敏捷:形容人思维敏捷,才华出众。

后生可畏:年轻人是新生力量,很可能超过前人,因而值得敬畏。文思如泉:行文思路像泉水奔涌那样迅速、丰富、流畅。手不停挥:手不停地挥写。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极快。笔下生花: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力透纸背:形容书法绘画笔力遒劲有力。也形容诗文作品深刻有力。源自寓言故事的成语:买椟还珠 惊弓之鸟

亡羊补牢 南辕北辙 描写人有才华的成语:风华正茂 出类拔萃 才思敏捷 后生可畏

文思如泉 手不停挥 笔下生花 力透纸背

第四单元

光阴似箭: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日月如梭:梭:织布时用的穿2纬线的工具。日月像穿梭一样飞快地 来来往往: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鸦雀无声:连乌鸦和麻雀的声音也没有了。形容十分寂静。情不自禁:指感情自然流露而无法控制自己。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很多。

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一开头就直截了当地进入主题。大材小用:大的材料用在小处。比喻用人不当,浪费人才。一举两得:举:举动。指做一件事可以有两方面的收获。三长两短:意外的灾祸或事故。也特指人的死亡。

小题大做:以“五经”文的章法来写“四书”的称之为“小题大做”。

后比喻把小事情当作大事情来处理,含贬义。

百发百中:射箭一百次,就能射中一百次。形容射箭技术高明,百无一失。也指射击技术高明,弹无虚发。比喻料事如神或做事有绝对把握。

诚心诚意:形容非常有诚意。

博览群书:览:看。群书:众多的书。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孜孜不倦:孜孜:勤奋的样子。形容勤奋不知疲倦。坚持不懈:坚持进行,毫无松懈。

业精于勤:只有勤奋,学业才能精进。

专心致志:致:集中于某个方面。志:志向,志趣。把心思全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精神集中。

聚精会神:聚:聚集。会:会合,集中。本指君明臣贤,集中众人智

慧,可相得益彰。后用来指精神专注,高度集中。

废寝忘食:顾不上吃饭,忘记了睡觉。形容对某事专心致志。锲而不舍:锲:雕刻。不停地刻镂。比喻坚持不懈。

第五单元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神气十足:形容十分得意骄傲的样子。

迫在眉睫:迫:近。眉睫:眉毛和睫毛,比喻事情已临近眼前,非常急迫。

小心翼翼:原指恭敬谨慎。形容十分谨慎,一点也不敢疏忽。

左顾右盼:顾:回头看。盼:看,向左右两边看。形容得意、犹疑、仔细观察等神态。

七嘴八舌:你一句我一句,纷纷插嘴。形容人多语杂,不停口。

如愿以偿:如:按照,适合。愿:愿望。偿:满足。指愿望得到实现。恍然大悟:悟:心里明白。一下子明白醒悟过来。

悠然自得:悠然:闲暇舒适的样子。形容态度从容,心情舒适。蔚然成风:形容一件事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尚。坚贞不屈:贞:坚定,有操守。坚守节操,毫不屈服。忍辱负重:忍受委屈,承担重任。始终如一:自始至终都一样。

矢志不移:矢:发誓。移:改变。立下志愿决不改变。志在千里: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义无反顾:义:道义。反顾:回头看。指为了正义事业而勇往直前,毫无犹豫。

坚定不移:形容人立场、观点、主张等固定专一,毫无动摇。

第六单元

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目不转睛:眼睛凝神注视,眼珠一动也不动。形容注意力集中。恋恋不舍:恋恋:留恋。舍:舍弃。形容很留恋,舍不得离开。情不自禁:指感情自然流露而无法控制自己。坐观成败:指冷眼旁观别人的成功失败而不帮助。兴风作浪:作:兴起。比喻煽动挑拨,制造事端。

操之过急:操:办理,从事。急:急噪。办事过于急噪。

雷厉风行: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形容做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按兵不动:控制军队,使暂时不行动,以等待时机。

蠢蠢欲动:蠢蠢:虫子爬动的样子。形容像虫子一样缓慢移动。

轻举妄动:轻:轻率,不慎重。妄:随便,胡乱。指未经慎重考虑,轻率、盲目地采取行动。

闻风而动:听到风声或消息就立刻行动。

不翼而飞:翼:翅膀。没长翅膀却能飞行了。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笨鸟先飞: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时,恐怕落在后面而提早行动。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暮春时的动人景色。

瓦解星飞:像瓦片碎裂,星星飞散。比喻人群离散,各奔东西。

第七单元

面面俱到:俱:都。指说话做事或写文章时各方面都能照顾得很周到,没有遗漏。

头头是道:头头:各方面。道:道理。佛教语,指无所不在的。后用来形容说话做事有条有理,道理充分。

源源不断:源源: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接连不断绝。彬彬有礼:彬彬:文雅的样子。文雅而有礼貌。

息息相关:息:呼吸进去的气息。呼吸时进出的气息相互关练。形容关系、联系非常密切。

蒸蒸日上:蒸蒸:热气上升的样子。形容事业一天天向上发展。

滔滔不绝:滔滔:连续不断的样子。绝:完结。形容话多连续不断,没完没了。

栩栩如生:栩栩: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历历在目:历历:一个一个清清楚楚。指远处的物体或某种景象清清楚楚出现在眼前。

济济一堂:济济:形容人多。许多人聚集在一起。

侃侃而谈: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理直气壮不慌不忙地说话。无影无踪:没有一点影子和踪迹。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名不虚传:传扬的名声一点不虚假。指人或事物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游人如织:游人很多,穿梭来往。

琳琅满目:琳琅:美玉。所见皆美玉。比喻杰出人才、好文章或精美物品很多。

爱不释手:喜爱得不愿放开手。形容十分喜欢。闻名遐迩:遐迩:远近。形容名声很大。驰名中外:驰:传播。声名传播全球。

第八单元

异口同声:大家说的都相同。形容意见一致。大惊小怪:指对不足为奇的事情表现出过分惊讶。

提心吊胆:心和胆好象悬着。形容担心害怕,情绪不安。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一样灰暗,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恐惧或气急的样子。七嘴八舌:形容你一言,我一语,非常杂乱。成千上万:形容数量极多。

惟妙惟肖:肖:相像。形容描写、模仿得非常逼真。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极多。

各显神通:每个人都显示出自己的本领。粗中有细:粗鲁之中有细心之处。多多益善:益:更加。越多越好。

铁面无私:形容公正严明,不畏权势,不徇私情。赞不绝口:一直表扬,夸个不停。美中不足:虽然好,但还有缺陷。

腾云驾雾: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胀。风雨交加:风刮得很猛,雨下得很大。形容天气恶劣。

画龙点睛:喻作文、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一两句重要的话,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拔苗助长:把苗拔起来,帮助苗快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只能事与愿违。

狐假虎威:假:凭借。比喻倚仗别人的威势吓唬人,欺压人。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万象更新、抱头鼠窜、鸡鸣狗盗、千军万马、亡羊补牢、杯弓蛇影、鹤立鸡群、对牛弹琴、如鱼得水、鸟语花香、为虎作伥、黔驴技穷、画龙点睛、抱头鼠窜、虎背熊腰、守株待兔、鹤发童颜、狗急跳墙、鼠目寸光、盲人摸象、画蛇添足

描写友情的成语

推心置腹 肝胆相照

情同手足 志同道合 风雨同舟 荣辱与共

同甘共苦 关怀备注

心心相印 海誓山盟 拔刀相助 亲密无间

描写花的成语

万紫千红 春暖花开 鸟语花香 姹紫嫣红 花红柳绿 百花争艳

锦上添花 火树银花 昨日黄花 春花秋月 过时黄花 花团锦簇 花枝招展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神采奕奕

眉飞色舞

昂首挺胸

惊慌失措

漫不经心

垂头丧气 没精打采

愁眉苦脸

大惊失色

炯炯有神 含有夸张成分的成语

怒发冲冠

一目十行

一日千里

一字千金

百发百中

一日三秋 不毛之地

不计其数

胆大包天

寸步难行

一步登天

千钧一发 含有比喻成分的成语

观者如云

挥金如土

铁证如山

爱财如命

稳如泰山

门庭若市 骨瘦如柴

冷若冰霜

如雷贯耳

守口如瓶

浩如烟海

高手如林 春天

阳春三月

春光明媚

春回大地

春暖花开

春意盎然

春意正浓 风和日丽

春花烂漫

鸟语花香

百鸟鸣春

百花齐放

莺歌燕舞 夏天

赤日炎炎

烈日炎炎

骄阳似火

挥汗如雨

大汗淋漓 鸟语蝉鸣

万木葱茏

枝繁叶茂

莲叶满池 秋天

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秋风送爽

秋菊怒放

秋菊傲骨

秋色迷人 秋色宜人

金桂飘香 果实累累

北雁南飞

满山红叶

五谷丰登

冬天

天寒地冻

北风呼啸

滴水成冰

寒冬腊月

瑞雪纷飞

冰天雪地 冰封雪盖

漫天飞雪

白雪皑皑

冰封大地

冰天雪地

早晨

东方欲晓

旭日东升

空气清醒

雄鸡报晓

晨雾弥漫

晨光绚丽 中午

烈日当头

丽日临空

艳阳高照

万里无云

碧空如洗 傍晚

日落西山

夕阳西斜

残阳如血

炊烟四起

百鸟归林

华灯初上 夜幕低垂

日薄西山

夜晚

夜深人静

月明星稀

夜色柔美

夜色迷人

深更半夜

漫漫长夜 城镇

风光秀丽

人山人海

车水马龙

宁静和谐 村庄

草木苍翠

竹篱瓦舍

山幽路辟

小桥流水 大楼、饭店

直指青云

古色古香

青砖素瓦

耸入碧云

工厂 机器轰鸣

铁流直泻

热气腾腾

钢花飞溅 商店

粉饰一新

门可罗雀

冷冷清清

错落有致 馆场

富丽堂皇

设施齐全

气势雄伟

金碧辉煌 学校

风景如画

闻名遐迩

桃李满天下

车站、码头

井然有序

杂乱无章

布局巧妙

错落有致 街道

宽阔平坦

崎岖不平

拥挤不堪

畅通无阻

花 花红柳绿

花色迷人

花香醉人

花枝招展

百花齐放

百花盛开

百花争艳

绚丽多彩

五彩缤纷

姹紫嫣红

绿草如茵

一碧千里

杂草丛生

生机勃勃

绿油油

苍翠挺拔

郁郁葱葱

枯木逢春

秀丽多姿

青翠欲滴

林海雪原

耸入云天

瓜果蔬菜

清香鲜嫩

青翠欲滴

果园飘香

果实累累

果实饱满

鲜嫩水灵

鸽子、燕子 乳燕初飞

婉转悦耳

莺歌燕舞

翩然归来 麻雀、喜鹊 枝头嬉戏 灰不溜秋 叽叽喳喳

鹦鹉

鹦鹉学舌

婉转悦耳

笨嘴学舌

啄木鸟

利嘴如铁

钢爪如钉

鸡鸭鹅

神气活现

昂首挺胸

肥大丰满

自由自在引吭高歌

腾空而起

狂奔飞驰

膘肥体壮

昂首嘶鸣

瘦骨嶙峋

行动迟缓

俯首帖耳

膘肥体壮

川流不息

呼啸而过

穿梭往来

缓缓驶离

一叶扁舟

扬帆远航

乘风破浪

雾海夜航

追波逐浪 飞机

划破云层

直冲云霄

穿云而过

银鹰展翅 学习用品

美观实用

小巧玲珑

造型优美

设计独特 玩具

栩栩如生

活泼可爱

惹人喜爱

爱不释手 彩虹

雨后彩虹

彩桥横空

若隐若现

光芒万丈 雪

大雪纷飞

大雪封山

鹅毛大雪

漫天飞雪

瑞雪纷飞

林海雪原

风雪交加

雪上加霜

寒霜袭人

霜林尽染

垂露欲滴

朝露晶莹

日出露干

雷电 电光石火

雷电大作

惊天动地

春雷滚滚

电劈石击 雷电交加

小雨 阴雨连绵

牛毛细雨

秋雨连绵

随风飘洒

大雨 倾盆大雨

狂风暴雨

大雨滂沱 瓢泼大雨

大雨淋漓

暴雨如注

秋风送爽

金风送爽

北风呼啸 微风习习

寒风刺骨

风和日丽 雾

大雾迷途

云雾茫茫

雾似轻纱

风吹雾散

云消雾散 云

彩云满天

天高云淡

乌云翻滚

彤云密布 霞

彩霞缤纷

晚霞如火

朝霞灿烂

丹霞似锦 星

满天星斗

众星捧月

群星灿烂

万点繁星

月出东墙

月出东山

玉兔东升

月光皎洁

月色迷人 月牙初升 日

旭日东升

日上三竿

一轮红日

日高三尺

艳阳高照 烈日当头

骄阳似火

日影西斜

师生间

苦口婆心

口若悬河

心平气和

不慌不忙

语重心长

热情洋溢

恭恭敬敬

洗耳恭听

同学间

亲密无间

形影不离

情同手足

团结友爱

朝夕相处 人多

人山人海

人声喧哗

人声嘈杂

人如潮涌

摩肩接踵 大雨

倾盆大雨

狂风暴雨

大雨滂沱

瓢泼大雨

学习

神情专注 学而不厌

学无止境 专心致志 日积月累

似懂非懂 过节

普天同庆 彩旗飞舞

欢天喜地

张灯结彩 彻夜狂欢 兴高采烈 游戏

手舞足蹈

笨手笨脚

挤眉弄眼

得意忘形

根据成语所涉及的事物进行分类

(一)关于动物的成语:

狐假虎威、狼心狗肺、鸡犬不宁、兔死狐悲、狼狈为奸

(二)关于人体的成语:

手忙脚乱、耳目一新、眼疾手快、掌上明珠、足不出户、腰缠万贯

(三)关于方位的成语:

前仆后继、左顾右盼、上行下效、声东击西、里应外合、南辕北辙

(四)关于数字的成语,颠三倒四、五颜六色、七上八下、十拿九稳、千丝万缕、千方百计

根据应用范围分类

对于带有描写意味的成语,可以按照它们所表现的不同方面进行分类。

(一)描写表情神态的成语:

眉开眼笑、愁眉苦脸、怒气冲冲、嬉皮笑脸、满面春风、垂头丧气

(二)描写心理活动的成语:

情不自禁、心花怒放、惴惴不安、心惊肉跳、忐忑不安、思绪万千

(三)描写风景的成语:

鸟语花香、山清水秀、花好月圆、争奇斗艳

(四)描写天气的成语:

风和日丽、飞沙走石、风雪交加、风起云涌、天高气爽

根据相同的字分类 有些成语含有相同的字

(一)带“心”字的成语:心惊肉跳、心有余悸、苦口婆心、口是心非、心心相印

(二)带“不”字的成语:不欢而散、不折不扣、不约而同、不翼而飞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万象更新

抱头鼠窜

鸡鸣狗盗

千军万马

亡羊补牢

杯弓蛇影 鹤立鸡群

对牛弹琴

如鱼得水

鸟语花香

为虎作伥

黔驴技穷 画龙点睛

抱头鼠窜

虎背熊腰

守株待兔

鹤发童颜

狗急跳墙 鼠目寸光

盲人摸象

画蛇添足

含有两个动物名称的成语

鹤立鸡群

鸡鸣狗盗

鹬蚌相争

蚕食鲸吞

蛛丝马迹

龙争虎斗

龙马精神

龙飞凤舞

龙腾虎跃

龙骧虎步

龙潭虎穴

龙跃凤鸣

车水马龙

指鹿为马

兔死狐悲

鸡犬不宁

心猿意马

狼吞虎咽

含有人体器官的成语

眼高手低

目瞪口呆

胸无点墨

头重脚轻

手足轻深

口是心非 手疾眼快

耳闻目睹

头破血流

眉清目秀

袖手傍观

口出不逊 手无缚鸡之力

含有昆虫名称的成语

飞蛾扑火

金蝉脱壳

积蚊成雷

蟾宫折挂

蚕食鲸吞 蜻蜓点水 螳臂挡车

蛛丝马迹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含有一组近义词的成语

见多识广

察言观色

高瞻远瞩

左顾右盼

调兵遣将

粉身碎骨 狂风暴雨

旁敲侧击

千辛万苦

眼疾手快

生龙活虎

惊天动地 七拼八凑

胡言乱语

改朝换代

道听途说

含有一组反义词的成语

千呼后拥

东倒西歪

眼高手低

口是心非

头重脚轻

有头无尾 前倨后恭

东逃西散

南辕北辙

左顾右盼

积少成多

同甘共苦 半信半疑

大材小用

先人后己

有口无心

天经地义

弄假成真 举足轻重

南腔北调

声东击西

转危为安

东倒西歪

反败为胜

以少胜多

由此及彼

多字格成语

九牛二虎之力

手无缚鸡之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人不可貌相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天时地利人和

习惯成自然

一年之计在于春

久旱逢甘雨

一言以蔽之

安乐窝

解铃还须系铃人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急来抱佛脚 三人行必有我师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宁为鸡首,无为牛后

化干戈为玉帛

描写情况紧急的成语

千钧一发

刻不容缓

迫不及待

十万火急

火烧眉毛

燃眉之急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心旷神怡 心平气和 目不转睛 呆若木鸡 眉开眼笑 愁眉苦脸 愁眉紧锁

目瞪口呆 垂头丧气 嬉皮笑脸

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

一身正气 临危不惧 光明磊落 堂堂正正 大智大勇 力挽狂澜 急中生智

仰不愧天 镇定自若 化险为夷

描写春天美好的成语

春光明媚 万紫千红 春雨如油 生机勃勃 春色满圆 春意盎然 鸟语花香

春暖花开 百花齐放 和风细雨

“想”的成语

苦苦地想(苦思冥想)静静地想(静思默想)想得周全(深思熟虑)想得混乱(胡思乱想)想得厉害(浮想联翩)想得很多(左思右想)

想得荒唐(痴心妄想)想得离奇(异想天开)想了又想(朝思暮想)

“多”的成语

观众多(座无虚席)贵宾多(高朋满座)人很多(摩肩接踵)人才多(人才济济)

兵马多(千军万马)事物多(林林总总)色彩多(五彩缤纷)类别多(千差万别)

困难多(千辛万苦)话儿多(滔滔不绝)读书多(博览群书)见识多(见多识广)变化多(千变万化)走得多(走南闯北)颜色多(五颜六色)花样多(五花八门)

带有“看”的近义词的成语

见多识广

望而生畏

察言观色

一视同仁

一览无余

高瞻远瞩

坐井观天

举世瞩目

管中窥豹

左顾右盼

带有“龙”字的成语

生龙活虎

龙争虎斗

龙马精神

龙飞凤舞

龙腾虎跃

龙骧虎步

画龙点睛

龙潭虎穴

龙跃凤鸣

车水马龙

源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鹬蚌相争

刻舟求剑

鹏程万里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

惊弓之鸟

杯弓蛇影

抱薪救火

源自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安步当车

暗渡陈仓

按图索骥

程门立雪

班门弄斧

兵不厌诈

三顾茅庐

首尾同字的成语

微乎其微

神乎其神

天外有天

痛定思痛

数不胜数

举不胜举

人外有人

防不胜防

忍无可忍

闻所未闻

带有鸟类名称的成语

欢呼雀跃

鸦雀无声

鹏程万里

一箭双雕

风声鹤唳

鹤发鸡皮

鹤发童颜

鹤立鸡群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成语接龙(“不”字开头)

不耻下问

问道于盲

盲人瞎马 马到成功 功败垂成 成人之美 美不胜收 收回成命 命中注定

定时炸弹

弹尽粮绝 绝无仅有 有机可乘 乘机而入 入木三分 分秒必争 争权夺利

利欲熏心

心安理得 得意洋洋

成语之最

(一日三秋)最短的季节。

(一落千丈)落差最大的瀑布。

(一字千金)最贵的稿酬。

(一本万利)最赚钱的生意。

(一手遮天)最大的手。

(一毛不拔)最吝啬的人。

(一步登天)最长的脚。

(一日千里)跑得最快的马。

(一尘不染)最干净的地方。

(一掷千金)最浪费的行为。

(一文不值)最便宜的东西。

(一身是胆)胆最大的人。

(千钧一发)最危险的时候。

(羊肠小道)最狭窄的路。

(一目十行)最快的阅读。

(天涯海角)最远的地方。

(无米之炊)最难做的饭。

(顶天立地)最高的个子。

(十全十美)最完美的东西。

(无可救药)最重的疾病。

(风驰电掣)最快的速度。

(晴天霹雳)最反常的天气。

(度日如年)最长的日子。

(一柱擎天)最长的棍子。

(气吞山河)最大的嘴。

(一步登天)最长的腿。

(顶天立地)最高的人。

(轻如鸿毛)最小的人。

(无孔不入)最尖的针。

(一言九鼎)最重的话。

(金玉良言)最贵重的话。

(一览无余)最宽的视野。

(脱胎换骨)最大的手术。

(包罗万象)最大的气量。

(天壤之别)最大的差异。

(天翻地覆)最大的变化。

(取之不尽)最多的资源。

(无边无际)最大的地方。

反义成语

爱财如命——挥金如土 异口同声——众说纷纭 爱不释手——弃若敝屐

半途而废——坚持不懈 一丝不苟——粗枝大叶 博古通今——坐井观天

高瞻远瞩——鼠目寸光 寂然无声——鸦雀无声

近义成语

百发百中——百步穿杨 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白日做梦——痴心妄想 熙熙攘攘——熙来攘往 博古通今——博古知今

东倒西歪——东扶西倒

不名一钱——一贫如洗

根据书籍名称说出有关词语

《三国演义》 草船借箭

过五关,斩六将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赔了夫人又折兵

舌战群儒

《红楼梦》

刘姥姥进大观圆

林黛玉葬花

《西游记》

西天取经

猪八戒大闹高老庄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水 浒》

逼上梁山

林冲棒打洪教头

劫取生辰纲

武松打虎

武大郎卖烧饼

三碗不过景阳岗

三字俗语类

1、(变色龙)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

2、(笑面虎)笑脸相迎,两面三刀的人。

3、(地头蛇)强横无赖,称霸一方的人。

4、(铁公鸡)一毛不拔,吝啬钱财的人。

5、(哈巴狗)趋炎附势,百依百顺的人。

6、(替罪羊)代人受过,替人挨揍的人。

7、(井底蛙)孤陋寡闻、知识不广的人。

8、(孺子牛)鞠躬尽瘁、为民造福的人。

9、(千里马)得才兼备,大有作为的人。

10、(纸老虎)比喻外强中干的人。

给动物安家

猪圈 鸟巢 蛇洞 龙潭 虎穴 兔窝 牛棚 鸡笼 马厩 蚁巢 狗窝

数字成语

一唱一和

一呼百应

一干二净

一举两得

一落千丈

一模一样

一暴十寒

一日千里

一五一十

一心一意

两面三刀

三长两短

三番五次

三三两两

三头六臂

三心二意

三言两语

四分五裂

四面八方

四通八达

四平八稳

五光十色

五湖四海

五花八门

五颜六色

六神无主

七颠八倒

七零八落

七拼八凑

七上八下

七手八脚

七嘴八舌

八面玲珑

九死一生

九牛一毛

十马九稳

十全十美

百发百中

百孔千疮

百战百胜

百依百顺

千变万化 千差万别

千军万马

千山万水

千丝万缕

千辛万苦

千言万语

千真万确

千锤百炼

千方百计

千奇百怪

千姿百态

千钧一发 千虑一得

千虑一失

千篇一律

万水千山

万无一失

万众一心

万紫千红

万死一生

描写友情的成语

推心置腹

肝胆相照

情同手足

志同道合风雨同舟

荣辱与共

同甘共苦

关怀备注

心心相印

海誓山盟

拔刀相助

亲密无间

描写花的成语

万紫千红

春暖花开

鸟语花香

姹紫嫣红

花红柳绿

百花争艳

锦上添花

火树银花

昨日黄花

春花秋月

过时黄花

花团锦簇

花枝招展

描写山的成语

崇山峻岭

山明水秀

山穷水尽

大好山河

刀山火海

地动山摇

高山深涧

悬崖峭壁

峰峦雄伟

漫山遍野

江山如画

锦绣山河

描写颜色的成语

五彩缤纷

五颜六色

一碧千里

万紫千红

花红柳绿

翠色欲流

姹紫嫣红

五光十色

青红皂白

绿水青山

表示稀少的成语

不可多得

凤毛麟角

九牛一毛

绝无仅有

空前绝后

寥寥无几

寥若晨星

宁缺毋滥

前所未有

屈指可数

三三两两

铁树开花

微乎其微

一麟半爪

一丝一毫

百里挑一

沧海一粟

千古绝唱

描写热闹繁华的成语

摩肩接踵

车水马龙

川流不息

纷至沓来

花花世界

举袖为云

挥汗如雨

络绎不绝

门庭若市

万人空巷

水泄不通

人声鼎沸

人欢马叫

人山人海

震耳欲聋

座无虚席

描写丰富繁多的成语

包罗万象

琳琅满目

美不胜收

目不暇接

无奇不有

无穷无尽

无所不包

五花八门

眼花缭乱

洋洋大观

一应俱全

应有尽有

应接不暇

比比皆是

不可计数

层出不穷

绰绰有余

多多益善

多如牛毛

俯拾皆市

举不胜举

漫山遍野

星罗棋布

丰富多彩

含有“云”字的成语

九霄云外

腾云驾雾

壮志凌云

风云变幻

风起云涌

行云流水

风卷残云

浮云蔽日

孤云野鹤

烘云托月

过眼云烟

烟消云散

含有“雨”字的成语

大雨倾盆

血雨腥风

风雨交加

风调雨顺

枪林弹雨

风雨同舟

风雨无阻

和风细雨

狂风暴雨

满城风雨

滂沱大雨

春风化雨

风雨飘摇

斜风细雨

未雨绸缪

含有“水”字的成语

水流湍急

水平如镜

高山流水

千山万水

水滴石穿

水乳交融

滴水不漏

杯水车薪

洪水猛兽

流水无情

描写说的成语

直言不讳

无所顾忌

拐弯抹角

真心诚意

故弄玄虚

侃侃而谈

滔滔不绝

虚情假意

推心置腹

旁敲侧击

喋喋不休

慢条斯理

含糊其词

唠唠叨叨

振振有辞

肆无忌惮

大言不惭

娓娓动听

绘声绘色

对答如流

自圆其说

闲言碎语

描写人的容貌或体态的成语

闭月羞花

沉鱼落雁

出水芙蓉

明眸皓齿

美如冠玉

倾国倾城

国色天香

鹤发童颜

眉清目秀

和蔼可亲

心慈面善

张牙舞爪

愁眉苦脸

冰清玉洁

雍容华贵

文质彬彬

威风凛凛

老态龙钟

虎背熊腰

如花似玉

容光焕发

落落大方

骨瘦如柴

大腹便便

面黄肌瘦

其貌不扬

蓬头垢面

弱不禁风

描写人的语言的成语

口若悬河

对答如流

滔滔不绝

谈笑风生

高谈阔论

豪言壮语

夸夸其谈

第四篇:三年级成语故事

三年级成语故事

三年级成语故事1

战国时期,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宰相,对他言听计从。商鞅制定新法,将维护贵族特权的旧法废除。这次变革,在历史上被称为“商鞅变法”。

商鞅主张,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为国家做出了一定贡献,就应该对他进行奖励。他废除贵族世袭制度,使得朝廷赐爵以军功大小为标准。他鼓励耕织,发展农业生产,大搞水利建设,规定生产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由于商鞅积极推行变法,秦国的老百姓普遍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军队纪律严明,士兵们都心甘情愿地为国家出力。老百姓的生活变得富裕起来,社会秩序安定,民风非常淳朴,人们晚上睡觉连门窗都不用关,在路上丢了东西也不用担心被别人拾走。

从此,秦国越来越强大,别的诸侯国对它非常畏惧。

三年级成语故事2

晋代的是个、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三年级成语故事3

有个楚国贵族,在祭祀过祖宗后,把一壶祭酒赏给门客们喝。门客们拿着这壶酒,不知如何处理。他们觉得,这么多人喝一壶酒,肯定不够,还不如干脆给一个人喝,喝得痛痛快快还好些。可是到底给谁好呢,于是,门客们商量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每个人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了这壶酒就归谁喝。大家都同意这个办法。

门客们一人拿一根小棍,开始在地上画蛇。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不一会儿,他就把蛇画好了,于是他把酒壶拿了过来。正待他要喝酒时,他一眼瞅见其他人还没把蛇画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边自言自语地说:“看我再来给蛇添上几只脚,他们也未必画完。”边说边给画好的蛇画脚。

不料,这个人给蛇画脚还没完,手上的酒壶便被旁边一个人一把抢了过去,原来,那个人的蛇画完了。这个给蛇画脚的人不依,说:“我最先画完蛇,酒应归我喝~”那个人笑着说:“你到现在还在画,而我已完工,酒当然是我的~”画蛇脚的人争辩说:“我早就画完了,现在是趁时间还早,不过是给蛇添几只脚而已。”那人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要给它添几只脚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

那人毫不客气地喝起酒来,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却眼巴巴看着本属自己而现在已被别人拿走的酒,后悔不已。

有些人自以为是,喜欢节外生枝,卖弄自己,结果往往弄巧成拙,不正像这个画蛇添足的人吗。

三年级成语故事4

古代齐国著名的辩论家田巴,在徂丘、稷下一带跟人辩论。这个人能说会道,可以把历史的三皇五帝、春秋五霸统统骂倒。把截然不同的东西说成一模一样。他擅长一套巧妙的诡辩术,任你怎么会说也不是他的对手。

一天,年仅十二岁的鲁连来到田巴这里,说:“我听人家说过:‘厅堂上的污秽还没扫除干净的时候,就来不及清除郊野的杂草;刀光剑影在面前,用短武器交锋的时候,就顾不得防备远处射来的飞箭’。为什么呢?因为事情总得分个轻重缓急,首先要救急嘛。当前,楚国大军驻扎南阳,赵国军队攻打高唐,燕兵十万围困聊城,我国的形势十分危急,先生,您可有什么应急之计呢?”

田巴答道:“没有办法。”

鲁连说:“拿不出转危为安、救亡图存的办法,光说空话大话的人有什么价值呢?现在,我可以用计赶走南阳的楚兵、击退高唐的敌人,解除聊城的包围。真正的学者,就应该这样显示自己的才能啊!可您只会瞎吹,像猫头鹰的叫声一样,人们都讨厌极了,希望您以后少开口吧。”

田巴红着脸说:“知道了,知道了。”

三年级成语故事5

从前,在某一个地方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只凶猛无比的老虎。有一天,它因为没有食物充饥,觉得非常难过。于是,它走出山洞,到附近的山野里去猎取食物。

正在这时候,老虎看到山腰的不远处有一个人正蹒珊地走来,便猛扑过去,把那个人咬死,把他的肉吃光。但是老虎还不满足,它抓住那个人的鬼魂不放,非让它再找一个人供它享用不可,不然,它就不让那人的鬼魂获得自由。那个被老虎捉住的鬼魂居然同意了。

于是,他就给老虎当向导,找呀找的,终于遇到第二个人了。这时,那个鬼魂为了自己早日得到解脱,竟然帮助老虎行凶。他先过去迷惑新遇到的人,然后把那人的带子解开,衣服脱掉,好让老虎吃起来更方便。这个帮助老虎吃人的鬼魂,便叫做伥鬼。后人根据这一传说,把帮助坏人做伤天害理的事情,称“为虎作伥”。出处《正字通·听雨记谈》

三年级成语故事6

从前有个放牧人家,爸爸妈妈带着儿子阿布过着幸福的生活。可就是有一天,爸爸妈妈在出去打猎的时候遇到了野兽,不幸遇难了,10岁的阿布从此成了可怜的孤儿。爸爸妈妈几乎什么也没给他留下,只有羊圈里大大小小15只羊。

坚强的阿布过起了独立生活,每天早上放羊,晚上把羊关进羊圈,靠卖羊奶和羊毛为生。这天,阿布和往常一样,早早地把羊群赶回了羊圈,回家休息了。没想到的就是……

半夜里,一条饿狼潜入阿布家的院子,绿着眼睛绕着羊圈转了很多圈,口水直流;羊群受到了惊吓,在羊圈里横冲直撞。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常年失修的羊圈被一头强壮的公羊猛烈地撞了一下,两根篱笆桩松动脱落了下来,羊圈上出现了一个大洞!狼发现羊圈破了,立刻钻了进去……

第二天早上,阿布高高兴兴地来到羊圈,准备带羊群出去吃点新鲜的草。还没到羊圈,阿布就看到了地上的斑斑血迹,他心里一紧,不由加快了步子。“呀!”阿布惊叫起来,他看到了羊圈上的大窟窿,还有地上散乱的羊毛、点点的血迹和一些凌乱的狼的脚印。“不好,狼来偷羊了!”阿布立刻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他赶紧数了数羊的数量:“一、二、三……十二、十三!少了两只羊!”

阿布立刻哭了起来,他一共只有15只羊啊,这就是爸爸妈妈留给他的唯一的遗产!不知所措的阿布坐在羊圈旁呜呜地哭着,哭声传到了邻居王爷爷的耳朵里。王爷爷赶来一看,立刻安慰阿布说:“孩子,别难过了,羊已经丢了,还就是赶紧想想怎么样才能保住剩下的羊吧!”阿布抽泣着说:“我该怎么办呢?”王爷爷查看了一下羊圈,告诉阿布说:“别急,这羊圈总体来说还就是挺牢的,只要把这掉下的几根重新补上就好了。走,孩子,跟爷爷回家拿工具区。”阿布听话地点点头,擦干眼泪跟王爷爷走了。

阿布拿来了锤子和钉子,叮叮当当地补起了羊圈。每订好一根还用手摇一摇,看看就是不就是牢了。很快,羊圈补好了,细心的阿布还把其他的篱笆桩都修整了一下。满头大汗的阿布靠在羊圈边上休息,羊群发出了咩咩的叫声,好像在说:“谢谢主人,我们以后更安全啦!”阿布回头看看可爱的羊儿,又露出了笑容。

三年级成语故事7

《亡羊补牢》

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修,把窟窿堵上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了进来,又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三年级成语故事8

守株待兔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成语寓言故事,可是在农夫饿死前,神仙曾来过这里。

农夫快饿死之前,是非常后悔的,恨不得回到过去,将这件事的结果告诉好逸恶劳的自己,让他继续种庄稼,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免得遭受饥饿。神仙看到农夫迷途知返,心软了,决定再给农夫一次机会,于是下凡,给了农夫一家人一颗仙丹,让农夫在春天来临之际,去播撒种子,一定有一个好收成,说完之后,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农夫非常的高兴,自己可以得到重新获救的机会。可是,农夫并没有吸取之前的教训,认为有了丹药,自己的好运就会来了,于是又放弃了种庄稼,继续在那棵树下等兔子。回到家之后,妻子劝他,不能这样下去了,好运是不会再来的,只要踏踏实实种地,才是正途,农夫仍然不听劝说,一意孤行,并且大言不惭的说,有神仙保佑,不会饿死的,就算饿死,神仙会再一次来就我们的。妻子无奈,只有随他去了。

结果可想而知,农夫在树桩旁一天又一天的等下去,始终没有等到兔子的到来。到了收庄稼的季节,别人都满载而归,而农夫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人家,后悔不已。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不劳而获的事情是不可能总降临在你的身上,知道自己错了,一定要及时改正,不要到了无法弥补的时候才后悔,这样的话,你终究什么也得不到。

三年级成语故事9

我看过很多成语故事,有《拔苗助长》,有《画蛇添足》,还有《铁杵磨成针》,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亡羊补牢》。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人养了一群羊。一天,羊圈破了,羊丢了几只。邻居好心劝他修好羊圈,以免再次丢羊,可他却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第二天,他再去看时,又少了两只羊。这时他才后悔没听邻居的劝告,赶忙修好了羊圈。从此这个人再也没有丢过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及时纠正错误,听取劝告,就不算晚。

看完了这则成语故事,我不由得想起了二年级的事情。那时我的口算成绩非常差,可我漠不关心,总认为只要认真就可以了。但我的口算不但没有提升反而下降的更猛了。爸爸劝我:“赶紧练习口算吧!别再让口算成绩下滑了。”但我仍然置之不理,最后口算亮了红灯,我才抓紧练习口算,终于又取得了好成绩。

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要及时纠正错误,还要听取别人的劝告,希望大家也可以知错就改。

三年级成语故事10

相提并论

汉景帝4年(公元前153年)立刘荣为太子。景帝的姊姊长公主几次表示愿意将女儿嫁与太子。太子的母亲栗姬因公主经常向景帝推荐宫中美人,而坚决反对。长公主转而将女儿许给景帝的另一位妻子王夫人的儿子刘彻,王夫人欣然同意。从此,长公主每天在景帝面前吹捧王夫人,攻击栗姬。谎话重复百次都可能被误为真理。

景帝听得太多了,不知不觉思想受到长公主的影响。王夫人梦太阳入怀而怀孕,生下刘彻。景帝想起此事,萌动了另立太子的念头。王夫人暗中窥伺到景帝对栗姬有些厌烦,故意煽动景帝的'情绪爆发。她授意宫中负责礼仪的官员奏请立栗姬为皇后。景帝闻听大怒,说:“你有什么资格妄谈这什事!”景帝余怒不息,下令处死这个官员。又过了几个月,到了冬天的11月,景帝突然下诏,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窦婴没能保护好太子,觉得愧对满朝文武。从此,窦婴称病在家,过起了隐士生活。许多人都来劝说窦婴上朝,他都听不进去。

有个名叫商遂的人劝窦婴,说:“您无力使皇帝改变主意,又不能为此事殉节,呆在家中与美女厮混,如将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评价(相提而论),像是在故意显露皇帝的错误,作臣子的不该如此啊!”窦婴也觉得自己太过分了,于是入朝办事。后人将“相提而论”说成“相提并论”。

三年级成语故事11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三年级成语故事12

有一次,楚国在祭祀典礼结束后,只剩下了一壶好酒,有五个仆人无意之中发现了。

他们想着这肯定是一瓶好酒,但是五个人来分的话又不够喝。怎么办呢?于是,他们想了一个办法,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完,谁画得最漂亮,这瓶酒就归谁喝。五个仆人都觉得这个办法很公平,所以就答应了。

然后,他们找了一块空地,每人拿了一根小树枝在地上画了起来。其中,一个仆人先画完了,他想去拿酒。当他看到别人都还没有画完时,他为了显示自己画画能力高超,就自作聪明的在蛇的身体下添了几只脚,不料,蛇从地面上走了出来。五个仆人全都吓了一跳,连忙跑走了。他们以为一跑起来蛇就不追了。可是,蛇依然在他们的身后拼命地追着。

五个仆人躲在草丛里,商量着做一个简单的陷阱把蛇捉住,回去吃蛇肉。他们用树枝编制了一个长长的密集的小陷阱。不一会儿,蛇就追来了。那条蛇只顾追着,一不小心就进了仆人们设计的陷阱,可没想到的是,但是蛇的身体太滑了,它很快爬了出来。

蛇没有再追,因为它又累又渴。它爬回刚才的地方,把那一瓶酒喝完了,结果喝得酩酊大醉,不知不觉,它躺在地上就睡着了。醒了之后,蛇发现自己周围乌黑乌黑的,它用身子顶也顶不动。原来是仆人们拿了个黑色的盆子盖住了它,上面还放了一块砖头,省得让它跑掉。

蛇迷迷糊糊的听到五个仆人商量着怎么吃它,而且还吵起了架。后来,五个仆人决定把蛇肉烤着吃,他们直接把蛇搽在小树枝上,在火堆上烤。最终,这只倒霉的蛇被仆人们吃掉了。

三年级成语故事13

【典故】

唐朝著名大诗人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

三年级成语故事14

悬梁刺股

这个成语由两个故事组成,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一句成语,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东汉·班固《汉书》记载:“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这段话讲述的故事大概如下:

东汉时候,有位著名的政治家叫孙敬。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独自一人关起门,从早到晚不停地读书,废寝忘食。为争分夺秒地抓紧时间学习和积累知识,他还想出了一个专门对付“瞌睡虫”的方法。这个方法是什么呢?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不是很长的嘛。他就找一根绳子,把绳子的一头牢牢绑在房梁上,并拉直绳子,将绳子的另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当他读书疲劳地打盹时,头一低,绳子就会往上牵头发,这样头皮就会被弄痛。于是,他就马上清醒了,继续读书学习。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这段话讲述的故事大概如下:

早在战国时期,有一个著名的政治家苏秦。他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刺激很大。后来,他就下定决心发愤读书,常常读书到深夜。人很晚不睡觉,产生疲倦感、打盹儿什么的是很正常的。但苏秦总觉得睡觉很浪费时间。于是,他就准备了一把锥子,自己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让自己猛然间感到疼痛,好清醒起来继续挑灯夜读。

——《汉书》、《战国策·秦策一》

笑比河清

包拯是北宋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人。端州的砚台很有名,以前的知州借上贡的名义,随意征收几十倍的砚台来巴结上司。包拯到任后,命令只造上贡朝廷的数目,一块也不能多,老百姓的负担一下子减轻了。担任三司户部副使时,一次契丹在边境集结队,边境的州郡逐渐紧张起来,朝廷派包拯到河北调发军粮。包拯说:漳河地区土地肥沃,百姓却不能耕种,邢赵三州有民田一万五千顷,却被用来牧马,请求全部给老百姓耕种。造福了河北的百姓。

包拯任开封府府尹时,因为是京城,很不好管理。按以前的规定,百姓告状要先写状子,再托府吏传进来。包拯破了这个规矩,大开府门,让老百姓直接到堂上来陈述,这样官吏再也做不了手脚。一次,开封发大水,水排不出去。包拯一调查,原因是许多权贵在疏通的河道上筑了许多花园、亭台。包拯限期他们全部拆掉。有个权贵不肯拆,还拿出一张地契,说那块地是他的。包拯详细一检查,发现地契是伪造的。包拯马上拆了他的花园,并奏明仁宗皇帝。后来大水就退了。

由于包拯铁面无私,一年时间就把开封治得井井有条。权贵们都收敛了许多,一听到包拯的名字就怕,说要看到包公的笑脸比看到黄河水变清还难。老百姓却很喜欢他,说:关节不到,有阎王包老。

笑比河清表示态度严肃,难见笑容。

(出自《宋史》卷三一六)

歧路亡羊

杨朱是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学者,人称杨子。杨子的邻居丢失了一只羊,于是,这个邻居的全家人都去找,同时也请杨子的仆人帮着一块儿去找。

杨子说:唉,不过是丢掉一只羊而已,何必要让那么多人去找呢?丢羊的人说:因为岔路太多了。

那些找羊的人回来后,杨子问道:找到了没有?他们回答说:没有!杨子问:为什么找不到呢?他们说:岔路中间又有很多岔路,我们不知道羊往哪一条岔路上去,所以就回来了。

杨子听了,很有感触,脸上露出了很不愉快的神色,沉默了很长时间,整天都没有笑容。人们觉得特别奇怪,便对杨子说:羊又值不了多少钱,更何况丢的也不是你家的羊,你为什么这么闷闷不乐呢?杨子没有回答。

有一个名叫心都子的人在一旁边听了说道:道路因岔路多了,容易使羊丢失;学者因为不能专心致志,可能会迷失人生的方向。(原文是: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杨子闷闷不乐的原因难道你们还不明白吗?

歧路亡羊这一成语由大道以多歧亡羊演变而来,比喻事情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歧路,岔路;亡,丢失。

三年级成语故事15

孙阳,春秋时秦国人,相传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相马专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马的好坏。因为传说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因此人们都把孙阳叫做伯乐。

据说,伯乐把自已丰富的识马经验,编写成一本《相马经》,在书上,他写了各种各样的千里马的特征,并画了不少插图,供人们作识马的参考。

伯乐有个儿子,智质很差,他看了父亲的《相马经》,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马。他看到《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高脑门,大眼睛,蹄子像摞起来的酒曲块”,便拿看书,往外走去,想试试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远,他看到一只大癞蛤蟆,忙捉回去告诉他父亲说:“我找到了匹好马,和你那本《相马经》上说的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来的酒曲块!”

伯乐看了看儿子手里的大癞蛤蟆,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气,幽默地说:“这‘马’爱跳,没办法骑呀!”

第五篇:三年级成语故事

纸上谈兵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典故]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shē)的儿子赵括,从小就熟读兵书。谈起用兵之道,连赵奢也说不过他。时间久了,赵括便自以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公元前260年,秦兵进犯赵国。大敌当前,赵孝成王任命廉颇为大将,率军抵抗。廉颇见秦军强大,就在长平筑垒(lěi)固守,最终与秦兵形成对峙(zhì)局面。秦国见一时无法取胜,就派间谍到赵国都城邯郸(hán dān)去散布流言,说廉颇惧怕秦兵,所以按兵不动,秦国特别担心赵王任命赵括为将。赵王果然中计,下令由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由于赵括没有任何实际作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结果使赵军陷入秦军重围,他自己也在突围中被乱箭射死。最后,赵国四十万士兵被秦将白起活埋。[释义] 比喻夸夸其谈,不切实际。也比喻只是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如鱼得水

[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典故]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纷起,群雄争霸(bà)。刘备为实现自己统一天下的宏愿,多方搜罗人才,特意拜访隐居在隆中卧龙岗的诸葛亮,请他出山。他连去了两次都未见到,第三次去,才见到了诸葛亮。刘备说明来意,畅谈了自己的宏图大志。诸葛亮推心臵腹,提出了夺取荆州、益州,与西南少数民族和好,东联孙权,北拒曹操的战略方针,预言天下今后必将成为蜀、魏、吴三足鼎(dǐng)立的局面。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拜诸葛亮为军师。诸葛亮竭(jiē)力辅佐刘备,而刘备对诸葛亮也是格外信任和重用,这引起了关羽、张飞等将领的不满。他们不时在刘备面前表现出不满的神色,性格耿(gěng)直的张飞更是牢骚(sāo)满腹。刘备耐心地作了解释,反复说明诸葛亮对于自己完成夺取天下大业的重要性。他说:‚我刘备有了诸葛亮,就好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我。‛ [释义] 本意指像鱼儿在水里一样自由自在。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了与自己情投意合的人或适合自己 的环境。

走马观花

[出处] 唐〃孟郊《登科后》 [典故] 唐朝著名诗人孟郊,小时候家里很贫穷,但他很有才华,学习也非常刻苦。长大后,他的诗做得很好。可是,他考试当官的路却走得很辛苦,连续参加了好几次考试,都没能考中。

孟郊为人非常正直,虽然考不上,他也不想拉关系走后门,只想通过自己的真才实学,走上当官的道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孟郊四十六岁的时候,终于考中了进士。几十年的读书当官梦终于实现了,孟郊非常高兴。他迅速穿上新衣服,骑上马,在当时的京城长安尽情地游玩。玩到高兴时,他不由自主地取出笔,很快写了首名叫《登科后》的诗。他在诗中写道:

‚昔日龌龊(wò chuò)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意思是说:过去那种贫穷的生活实在没什么值得夸耀(yào)的,今天我中了进士,才真正感到皇恩浩荡。我很高兴,马儿也跑得飞快,一天就把长安城的美景全都看完了。[释义] 原形容事情如意,心情愉快。后比喻匆忙或粗略地了解事物或深入地参观。也作‚走马看花‛。

精卫填海

[出处] 《山海经〃北山经》 [原文]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

[8][2][3]

[4]

[5],[1],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哓

[9]

[6][7].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注释] [1]精卫:相传是炎帝的小女儿淹死在东海之后化生出来的,俗称帝女雀。[2]发鸠(jiū):山名。相传在今山西省东南部的长子县西。

[10]

。[3]柘(zhè)木:柘树,木质坚硬,其叶可以喂蚕。[4]乌:乌鸦。

[5]文首:头上有花纹。文,通‚纹‛。[6]喙(huì):此指鸟嘴。[7]哓(xiāo):呼叫。[8]溺(nì):淹入海水中。[9]衔(xián):用嘴含。[译文] 发鸠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柘树。那里栖息着一只奇特的鸟,它外形像乌鸦,头上有漂亮的花纹,白白的嘴巴,红红的双脚,名叫精卫,它鸣叫时总是在呼唤自己。精卫本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一天女娃到波涛汹涌的东海游泳,不幸沉入海底,再也没回来,因而变成了这只精卫鸟,长年累月地口衔西山上的小枝条、小石子,决意要把那一望无际的东海填平。[说明] 这篇寓言说明,在远古时代,人类不知被大海夺走了多少宝贵的生命,然而在作为人类化身的精卫身上,却寄托了人类敢于征服大海的雄心壮志。

同舟共济[出处] 《孙子兵法〃九地篇》 [原文]

[1] 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注释] [1]济:渡河。[译文] 吴国人和越国人经常打仗,积怨很深,当他们同坐在一条船上过河,遇到大风大浪,船就要被掀翻的危险时刻,他们忘掉一切怨恨,互相关怀救助,好象是一个人的左右手,不分彼此。[说明] 这则寓言是说,为了共渡难关,可以与那些积怨很深的对手团结一致。也指众人一起渡过难关。

老马识途

[出处] 《韩非子〃说林上》 [典故] 公元前683年,齐桓(huán)公应燕国的请求,出兵帮助攻打入侵的山戎(róng),并带管仲和他一块去。

当齐桓公和管仲带领齐军赶到燕国时,山戎已经掠夺了许多财物,逃到燕国东面的孤竹国去了。齐桓公本来想收兵回国,但是管仲认为,攻打孤竹国,可以保证北方的安全,于是就向齐桓公提出了他的想法。齐桓公认为很有道理,就派兵追击山戎,直到孤竹国。山戎和孤竹国的国君,听说齐军到来,就吓跑了。所以齐军很快就取得了胜利。

胜利是胜利了,但是来回征战在路上却用了很长时间。他们出兵的时候是春天,回来已是冬天了,沿途景物大不相同,因此怎么也找不到原路,齐军在大山中迷了路。尽管一批又一批的人被派去探路,但都没有结果。

情况非常危急,要是再找不到出路,齐军就有可能被冻死在大山中。管仲冥(mímg)思苦想,终于想起来,老马可能有认识路的天性。齐桓公一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同意试试看。

管仲到战马中,解开几匹老马的缰(jiāng)绳,让它们自由行走。说来还真是奇怪,那几匹老马都不约而同地朝同一个方向走去。管仲就命令大军跟着那几匹老马前进。果然,在老马的带领下,齐军走出了大山,并且在大雪来临之前,安全地回到了齐国。[释义] 原意是说老马认识道路。后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作用。

指鹿为马

[出处] 《史记〃秦始皇本纪》 [典故]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cuàn)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 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bì)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这哪里是马,分明是一只鹿,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 呢?‛赵高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勇敢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nìng)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实是一匹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释义] 本意是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肴是非。

望梅止渴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谲》 [典故]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军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进,两边密密的树木和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然晕(yūn)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yí)误战机,心里很着急。他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梅子,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释义] 比喻用空想或空话来安慰自己或别人。也作‚望梅解渴‛。

买椟还珠[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

[2]

[1],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

[7]

[3][4][5][6]买其牍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注释] [1]椟(dú):匣子。

[2]为:做,制造。木兰:一种木纹很细的香木。柜:匣子。[3]桂、椒:都是香料。[4]缀(zhuì):连结,装饰。[5]玫瑰:粉红色的玉石。

[6]辑(jí):同‚缉‛,镶边,衬托。翡翠(fěi cuì):绿色的玉石。[7]鬻(yù):卖。[译文] 楚国有个人到郑国去卖珍珠,把珍珠放在一个用木兰木做成的匣子里。这个匣子用桂、椒一类香料熏得芳香袭人,镶缀着珠玉,装饰着玫瑰石,装嵌着绿翡翠。有个郑国人看中了这个漂亮的匣子,把匣子买了下来,而退还了里面的珍珠。这个楚国人可算是善于卖匣子,却不能算是善于卖珍珠。[说明] 它告诫人们,不能过分讲究和追求形式,不然就会喧宾夺主,埋没内容,适得其反。现在一般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对牛弹琴

[出处] 《牟子》 [原文]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注释] [4][5][1]

[2]

[3][1]公明仪:人名。清角:古雅的曲调名称。操:古称琴曲名。[2]虻(méng):牛虻 [3]犊(dú):小牛。

[4]奋:竖起,举起。奋耳:竖起耳朵。[5] 蹀躞(dié shè):迈着小步走路的样子。[译文]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子的琴曲,牛依然如故,埋头吃草。并非牛没有听见,因为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啊!后来,公明仪改变了弹法,模仿蚊子、牛虻的叫声,小牛犊寻找母亲的鸣叫,此时牛立即摇着尾巴,竖起耳朵,迈开脚步走来走去地倾听起来了。[说明] 这则寓言说明牛听不懂高雅的音乐。它告诫人们,教育要看对象,要因材施教。

一鸣惊人

[出处] 《史记〃滑稽列传》 [典故] 战国时候,齐国有一位著名的学者名叫淳(chún)于髡(kūn),他非常聪明机智。当时正值齐威王统治时期,大权旁落,他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好整天装作寻欢作乐,不理朝政。如果有人劝他改邪归正,他就马上把劝说的人关起来。因此文武官员,也都学起他的模样,不务正业。结果,齐国上下一片混乱,四周的国家都来攻打齐国。

齐威王有个癖(pǐ)好,喜欢听谜语和笑话。有一天,淳于髡去见齐威王。当时齐威王正在和一群歌伎(jì)寻欢作乐,一看见淳于髡就说:‚我现在很忙,有事改天再说。‛淳于髡说:‚我刚听见一则好谜语,特意来讲给大王听。‛

齐威王一听是谜语,马上高兴起来,忙说:‚快讲、快讲。‛

淳于髡说;‚咱们齐国有只大鸟落在宫廷里整整三年了,不飞也不叫。大王您知道这是什么鸟吗?‛ 淳于髡刚一说完,齐威王便立即答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齐威王明白淳于髡是借谜语来劝他。他认为时机成熟了,决定马上开始治理国家,收复失地。第二天,他下令召集所有大臣入宫,大声告诉他们说:‚从今天起,我们开始治理朝政。有功的奖励,危害 国家的惩罚。‛接着,他又召开全体县吏会议,将不称职的县吏全部投入油锅。原来,齐威王早就偷偷地摸清了县吏和官员的底细。

不久,齐国就被治理好了,失去的国土也都收回来了。[释义] 比喻平时默默无闻,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毛遂自荐

[出处] 《史记〃平原君列传》 [典故]平原君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公子之一,他养有很多门客,据说有数千人之多。其中有一个叫毛(suí)遂的门客,由于地位低微,几乎没人知道他。

赵惠(huì)王的时候,秦兵围攻赵国。赵惠王就派平原君出使楚国,请求楚国帮助,共同抵御(yù)秦国。但秦国势力强大,楚国是不会轻易答应出兵的,因此要完成出使任务困难很大。于是平原君决定带20个门客去联系,他想万一谈不成功,那么就用武力强迫楚王同意。可是他左选右选只选到19人,还缺一人。正在这时,毛遂自告奋勇地说:‚我自认为符合去的条件。‛

平原君看了看他,说:‚我听说,有才德的人在社会上就像锥子在口袋里一样,很快就会显露出来。但是你在我的门下这么久了,大家都不了解你,可见你才能一般。这次任务关系重大,我看先生还是不要去了吧。‛

毛遂说:‚我之所以没露出头来,是因为从来没有把自己放在口袋里。‛

平原君看他谈吐还行,而且很有胆量,就让他跟着去了。到楚国后,开始那些门客都看不起他,但是看他在与楚王谈判时,说话很有分寸,逐渐对他有了好感。

谈判已经过了两三天,可一点结果都没有。就在双方僵(jiāng)持不下,口干舌燥的时候,毛遂带着剑径直走到楚王跟前,用武力强迫他跟赵国签了协议。而其他的门客却毫无作为。

就这样,毛遂赢(yíng)得了平原君和门客们的尊重,一举成名。[释义] 比喻自告奋勇或自我推荐担任某项工作。

雪中送炭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 [典故] 宋太宗是宋太祖的弟弟,他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宋太祖一起打过天下,深切地知道江山得来不易。因此,他特别爱护老百姓。

有一年冬天,天气特别寒冷,到处都是白皑(ái)皑的积雪。宋太宗在皇宫里面,穿着龙袍,烤着炭火,还觉得寒气逼人。他命人拿来美酒,借酒来驱赶寒冷。他一杯酒还没喝完,忽然想道:‚我住在皇宫中,穿着狐狸皮做的龙袍,烤着炭火,还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的贫苦农民,他们又没有炭火烤,不知会被冻成什么样儿?我必须想点办法,帮助他们解决这个实际困难。‛

想到这里,他马上召来开封府尹(yǐn),对他说:

‚现在天寒地冻,我们这些有吃有穿有火烤的人都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没火烤的老百姓,肯定更加受不了。你现在马上带上衣食和木炭,替我去慰(wèi)问他们,帮助他们迅速解决这个燃眉之急。‛

开封府尹一接到圣旨,马上带领他的所有随从,准备好衣服、粮食和木炭,挨(āi)家挨户送到百姓手中。凡是没米没衣服的就给他们送去米和衣服;没有柴烧的就给他们送去木炭。

那些有困难的灾民非常感动,都称皇上是‚雪中送炭‛。[释义] 本义指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困难或紧急的时候,给别人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滥竽充数

[出处] 《韩非子〃内储说上》 [原文]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注释] [1]竽(yú):古代的一种乐器,像现在的笙 [2]宣王:齐国的国君,姓田,名辟疆。[3]必:一定,必须,总是。

[4]处士: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请:要求,请求。[5]说:同‚悦‛。

[6]廪(lǐn凛)食:官府给他的粮米,供俸。以:用,拿。廪食以数百人:拿数百人的口粮来供 [7][8][2]

[3]

[4]

[5]

[6]

[1]养他。

[7] 湣(mǐn敏)王:宣王的儿子,姓田,名地。立:继承了王位。[8]好一一听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译文] 齐宣王让人给他吹竽,一定要听三百人的合奏。有个南郭先生去见齐宣王,请求参加合奏。齐宣王高兴地答应了他的请求,官家对他的待遇同那几百人的供俸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位,可是他不喜欢听合奏,却喜欢吹竽的乐师一个个地为他独奏。这个南郭先生便逃跑了。[说明] 这个寓言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是用不好的东西混在好东西里充数。千百年来,滥竽充数这个故事,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南郭先生也成了滥竽充数者的代名词,南郭先生的行为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强调个人应该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

郑人买履[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原文]

[1]

郑人有且臵履者,先自度其足而臵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 [1]履(lǚ):鞋。

[2]且:将要,准备。臵:买。

[3]度(duó):量。臵:放,搁在。坐:同‚座‛,坐位。[4]至之市:等到前往市场。操:携带。[译文] 郑国有一个人想去买一双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画了一个底样的尺码放在座位上。他匆忙走到集市上去买鞋子时,忘记了把量好的尺码带在自己身上。他拿起鞋子,才说:‚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码来了。‛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等到他赶回来时,集市已散了,鞋子也就没有买成。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呢?‛ [2][3][4]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说明] 宁肯相信量好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愚蠢可笑的故事,讽刺那些墨守成规,迷信教条、不相信客观实际的人。

高枕无忧

[出处] 《战国策〃魏策一》 [典故] 战国时候,齐国的相国孟尝君家里有个门客叫冯谖(xuān)。有一次,冯谖自愿替孟尝君到薛地去收租,结果不但没把租子收回来,反而把交租的契(qì)约烧掉了。薛(xuē)地百姓以为是孟尝君让他那样做的,所以对孟尝君非常感激。后来孟尝君被齐王免去了官职,只好回到薛地,但却受到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孟尝君这才明白冯谖烧契约的目的。这时,冯谖又对孟尝君说:‚狡兔有三窟(kū),才能免除一死。现在您仅有一窟,还不能高枕(zhěn)无忧,我愿意为您再造两窟。‛于是冯谖去见梁惠王,并对他说:‚齐王免除了孟尝君相国的职务,使诸侯有了任用他的机会。如果谁先把他请去治理国家,一定能够民富国强。‛梁惠王听冯谖这样说,就派使者带着黄金千斤和车马百乘(shèng),去请孟尝君去梁国做相国。冯谖抢在使者前面回到薛地,建议孟尝君不要接受梁国的聘(pìn)请。因此,梁国的使者跑了三趟,都没有把孟尝君请去。齐王知道了这件事,担心孟尝君会到梁国去做官,赶紧用隆重的礼节,请孟尝君回去仍做相国。冯谖又建议孟尝君向齐王请求赐(cì)给他先王传下来的祭(jì)器,让他把祭器放在薛地,并建立宗庙,这样就能保证薛地的安全了。当宗庙建成时,冯谖对孟尝君说:‚现在三窟已经完成,您可以‘高枕无忧’了!‛ [释义] 垫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太平无事,无所忧虑。

一字千金

[出处] 《史记〃吕不韦列传》 [典故] 战国时候,秦国有个丞相名叫吕不韦。他原来是个商人,由于资助庄襄(xiāng)王做皇帝而立了大功,因此被封为丞相。

那个时代,商人的社会地位是最低的,人们通常都看不起他们。因此吕不韦虽然做了丞相,但满朝文武官员都很清楚他的过去,都很鄙视他。吕不韦也清楚自己的情况,他觉得必须想办法提高自己的声望。于是就召开门客会议,商量这件事。

会议召开时,很多人提出带兵打仗,也有很多人表示反对。因为带兵打仗风险太大,吕不韦自己也不同意。于是吕不韦又问:‚还有别的好办法吗?‛

过了一会儿,有一位门客说:‚我们都知道,孔子是个大学问家,他写了一本《春秋》;孙武很会打仗,他写了《孙子兵法》。我想,我们不如也替丞相写一本书,这样既可以提高丞相的声望,还可以为后人做些贡献。‛吕不韦听了很高兴,就立即组织人员抓紧时间撰(zhuàn)写。他有很多门客,大家都很努力。很快,一部名为《吕氏春秋》的书便写成了。

但是,怎样才能使吕不韦的《吕氏春秋》为众人所熟知呢?于是他命人将书抄写下来,贴在城墙上,并且特意张贴了布告说:‚谁能把这本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减少一个,或者改动一个,就奖励黄金一千两。‛

这样一来,人们都知道了吕不韦的书,他的名声、地位也提高了。[释义] 原指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后用来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

乘风破浪

[出处] 《宋书〃宗悫(què)传》 [典故] 南北朝时,有个年青人名叫宗悫。他从小就跟着叔父们舞刀弄剑,练就一身武艺,年纪不大,却非常勇敢。

有一天正是他哥哥结婚的大喜日子,家里宾(bīn)客盈(yíng)门,热闹非凡。这时,有十几个盗(dào)贼(zéi)冒充客人,乘机混了进来。

很快盗贼就潜入宗家的库房里偷盗起来。有个家仆正巧去库房拿东西,发现了盗贼,于是便大叫着奔进了客厅。一时间,客厅里的人都惊呆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见宗悫镇定自若,拔出佩剑,直奔库房。盗贼一见来了人,都挥舞着刀枪威吓宗悫,不许他靠前。宗悫面无惧色,举剑直刺盗贼,随后赶来的众人也在一旁呐(nà)喊助威。盗贼见势不妙,丢下抢得的财物,脱身逃跑了。

众宾客纷纷称赞宗悫机敏勇敢,少年有为。问他长大后想干什么?他昂起头,大声地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干一番伟大的事业。‛

几年以后,林邑(yì)王范阳迈侵扰边境,当朝皇帝派交州刺吏檀(tán)和之前往讨伐,宗悫自告奋勇地请求参战,被皇帝任命为振武将军。

有一次,檀和之率兵包围了区粟(sù)城里林邑王的守将范扶龙,命宗悫去阻击林邑王派来增援(yuán)的军队。宗悫设计,先把部队埋伏在援兵的必经之路,等援兵一进入埋伏圈,就命令伏军立即出击,结果把援兵打了个落花流水。

就这样,宗悫替国家打了不少胜仗,立下了许多战功,后来被封为洮(táo)阳侯,最终实现了他少年时的理想。[释义] 原指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形容船行进速度很快。也比喻不怕艰难险阻,奋勇前进。

鹬蚌相争[出处] 《战国策〃燕二》 [原文]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注释] [4]

[5][2]

[3]

[1] [1]鹬(yù):候鸟的名字,羽毛茶褐色,嘴、腿都很长,常在水边或者田野中捕吃小鱼、小虫和贝类。

[2]曝(pù):晒太阳。

[3]钳(qián):夹住。喙(huì):鸟嘴 [4]舍:放开。

[5]禽:同‚擒‛,捉住。[译文] 一只河蚌正张开两壳晒太阳,飞来一只鹬鸟伸嘴去啄它身上的肉,河蚌急忙合起两壳,紧紧地钳住鹬鸟的嘴巴。

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肉吃。‛ 河蚌也对鹬鸟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有只死鹬鸟。‛

两个相持不下,谁也不肯放松,有一个渔夫走过来看见了,便把它们一起捉住了。[说明] 这则寓言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它告诫人们,要与人为善,互相谦让。

按图索骥[出处] 明〃杨慎《艺林伐山》 [原文]

[1] 伯乐《相马经》有‚隆颡蛈日,蹄如累麴‛之语。其子执《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其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

伯乐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御也。‛ 所谓‚按图索骥‛也。[注释] [1]按图索骥(jì):按照图样寻求千里马。骥,千里马。与下文的‚骏(jùn)‛同义,都是良马的意思。

[2]伯乐:相传为古时的善相马的人。隆颡(sǎng):高大的额头。颡,额。蛈(tiě)日:疑为‚蚨(fú)目‛之误。蛈目,形容马的眼睛象铜钱般圆大。累麴(qū):堆迭起来的麴块。这里用以形容马蹄圆大而端正。麴,同‚麯‛用作酿酒。

[3]蟾蜍(chán chú):既癞蛤蟆。[4]尔:罢了。[5]御:驾驭 [译文] 伯乐《相马经》里有‚高大的额头,像铜钱般圆大的眼睛;蹄子圆大而端正,像堆迭起来的曲块‛的话语。他的儿子就手拿着这本《马经》去找千里马。他出门看见一只大癞蛤蟆,对他的父亲说:‚我找到了一匹马,与书上写的大略相同,只不过蹄子不象堆迭起来的曲块罢了!‛

[5]

[4]

[2][3] 伯乐知道自己的儿子愚蠢,只好转怒为笑地说:‚这匹马喜欢跳跃,不好驾驭呀!‛ 这就是所谓的‚按图索骥‛呀![说明] 这则寓言告诫人们,认识事物,必须通过实践,透过表象,抓住事物的本质特点,不能生搬硬套,只拘泥成法办事。

下载小学三年级需掌握的成语故事19个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三年级需掌握的成语故事19个.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五篇范例)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

    安全员需掌握内容

    (2010年10月修改) 1、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扑救哪些火灾? 答:干粉灭火器综合了泡沫、二氧化碳和四氯化碳灭火器的特点,适用于扑救油类、可燃气体、电气设备和遇水燃烧等物质的初起火......

    党建需掌握内容

    党建需掌握内容一、六项规定(农村)上级安排部署的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落实不到乡(镇)、落实不到村党支部的,一律上查一级,对县(市)委组织部长或乡(镇)党委书记进行诫勉;失职失责、情......

    小学语文一年级需掌握的近义词

    神奇——奇妙 神秘——神奇 巧妙——奇妙 惊叹——惊奇 惊异——惊奇 奇特——奇异 忠诚——真诚 忠诚——忠实 普遍——普通 细微——细小 渺小——微小 描绘——描述 猛烈......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需掌握词汇

    二年级下册需要掌握的词语 班级姓名 1、 子孙自私背诵刚才乌鸦良好字典楼房求教科学 2、 建造知识扇子雨伞暖瓶批评亲切责备责怪灵巧 3、 水桶提水疼痛劳累消灭削皮捎带树梢......

    经典成语故事三年级[推荐阅读]

    成语故事文化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现象之一,来源于历史事件名人传闻佚事的有很大的比例,它以简洁的词语反映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语是中华文化中特殊的语句,基本上只有四个字,但......

    三年级阅读成语故事

    中华传统文化——成语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勤劳、聪慧的炎黄子孙,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文明,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和丰厚的文化遗产。成语是祖国灿烂文化......

    小学成语故事

    拔苗助长 古代宋国有一个农夫,是个急性子的人。他每天总是起早睡晚,辛勤地劳动,他盼着禾苗快快成长,今天去量量、明天又去量量,可是一天、两天、三天、五天,他总感到禾苗好像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