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导论

时间:2019-05-14 21:11: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10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导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10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导论》。

第一篇:第10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导论

社会主义部分

第10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导论

1.怎样从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性和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来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公有制与私有制相区别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哪些方面?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应该怎样说明?

4.什么是社会主义物质基础?我国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建立,要经过哪些阶段?遵循什么样的途径?

课后习题详解

1.怎样从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性和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来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答:(1)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这个基本矛盾的存在,客观上要求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的成长,又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准备了阶级条件。因此,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的必然,但这一历史必然实现的途径和形式却具有特殊性。无产阶级政党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自己国家的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找到最适合于本国条件的具体途径和形式。这种情况和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由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演变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我国决不能照搬马克思、恩格斯的模式,而只能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认为我国原来的经济落后,不能搞社会主义革命,这是右倾机会主义者的机械论的观点。但是,中国有条件可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不等于说我国可以立即进入到社会主义发达阶段。正因为我国原来的经济文化落后,所以我国进入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只是它的初级阶段,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通过这个初级阶段,要完成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国家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好这个主要矛盾,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并且为此还要改革经济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所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2.社会主义公有制与私有制相区别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社会主义公有制与私有制相区别的基本特征

两者相区别的基本特征是在“剩余”的归属上。私有制使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可以单纯凭借生产资料所有权不劳而获取得一份收益。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不是个人而是劳动者群体,劳动者个人无权以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身份索取不劳而获的收益。

(2)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应该怎样说明?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

(1)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性质决定的。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参见本章第2题。

(2)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以外,还存在着多种经济成分。这是由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的。同这种生产社会化的多层次相适应,与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同时并存的,还有三种非公有制经济,即个体经济、以雇工经营为特征的私营经济和外商独资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对于增加社会产品的供应、增加就业、增加税收,都起着积极的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使之健康发展。

(3)由于公有制经济同非公有制经济同时存在,因此在各种经济成分之间以及各种经济内部的各企业之间,必然会互相渗透,形成各种复杂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使不同经济成分通过企业内部的结合,扬长避短,得以发挥综合优势,因而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出现,使人们对公有制经济的含义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什么是社会主义物质基础?我国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建立,要经过哪些阶段?遵循什么样的途径?

答:(1)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即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与之相适应的物质生产力,或者说,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赖以巩固地建立其上的物质生产条件,就是比资本主义更先进的大机器生产。

社会主义物质基础是一个历史范畴。一般来说,机器大生产就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它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开始形成的。但是,马克思时代的机器大生产不同于列宁时代的机器大生产,列宁时代的机器大生产的具体标准也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变化的。

(2)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需要经过的阶段及途经 就我国这样原来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来讲,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建立一般包括三个发展阶段:原始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前旧社会里的机器大生产)、比较充分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发展起来的较旧社会更先进的机器大生产)、牢固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更先进的机器大生产)。

为建立比较充分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第一步,先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当我们实现第三步任务的时候,我国的经济面貌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是,这还只是建立了比较充分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要继续前进,目标是建立牢固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以保证有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更高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我国是一个底子薄而人口多的大国,要实现上述目标,困难无疑是很大的。但是,只要坚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篇:第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第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1.教学目的与要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体系中,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基础,正是由于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除了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分离的状态,才能摆脱资本家的剥削,获得主人翁的地位,实行按劳分配,消除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2.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含义;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的原因;按劳分配的客观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难点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3.讲授时间:4学时 本章集中讲三个大问题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与按劳分配

(一)生产资料公有制

1.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含义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占有或一部分劳动群众在一定范围内共同占有和支配的新型所有制。在我国包括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2.我国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的途径

(1)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具体方法是没收官僚资本,改造民族资本。

(2)改造个体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具体方法是引导个体农民走合作化道路。3.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原因 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只有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固有的内在矛盾,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三、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条件和保证。

(二)按劳分配

1.按劳分配的含义

按劳分配就是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为社会进行劳动,其劳动产品作了必要的扣除之后,根据每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量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2.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依据

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为实行按劳分配提供了必要的的前提条件。第二、在社会主义阶段,劳动者及其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主要是谋生手段,只有实行按劳分配才是合理的。

第三、社会主义现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抵还没有达到使社会财富充分涌流的程度,不能实行按需分配,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这种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P183)

(二)我国现阶段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1.国有经济

(1)性质:社会主义经济

(2)作用:掌握国民经济命脉和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部门,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地位: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2.集体经济

(1)性质:社会主义经济

(2)地位: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发展生产,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增加积累,安排就业,满足 2 人们多种需要。

3.个体经济

(1)含义: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由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直接支配与使用,并直接从事劳动的经济成分。

(2)性质:个体私有制

(3)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作用:发展社会生产,方便群众生活,增加国家税收,安排就业。4.私营经济

(1)含义: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私有制经济。(2)性质: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

(3)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作用:发展生产,活跃市场,繁荣经济,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满

人民需要。

5.“三资”企业中的外资经济

(1)“三资”企业的含义:“三资”企业是指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2)性质: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3)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4)作用:(P189)

(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

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

2.怎样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完善国有企业的经济体制。通过优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把国有企业塑造成市场主体。

(2)继续深化集体企业改革。支持和帮助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的发展。

(3)改进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的经营体制和市场行为。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分配制度?

1.总起来说,是由现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的。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决定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存在与发展决定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改革开放以来调整所有制结构,允许和鼓励多种所有制结构共同发展的结果。在公有制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在私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

(二)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1.不能以劳动证书或劳动券的形式直接实现等量劳动另取等量报酬的原则。而是每个社会成员向社会提供劳动后,根据多劳多得原则获得货币工资,再用货币购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

2.货币工资不仅用于购买个人消费品,也可以进行投资,还可以购买生产资料或流通资料组织生产和流通。

3.不能由社会按统一的标准直接确定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而是以企业为单位进行分配。

(三)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1.生产要素分为劳动生产要素和非劳动生产要素两类。劳动者的体力劳动、科技劳动和管理劳动属于劳动生产要素;资本、土地和技术本身属于非劳动生产要素。

2.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指按生产要素在社会财富,即使用价值生产中的贡献参与分配,不是按其在价值创造中的贡献才与分配。因为费劳动生产要素仅是生产价值与财富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价值的源泉。

(四)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1.个人收入的分类(P197)

2.合法的劳动收入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的概念(P197-198)

思考题

1、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包括什么内容?

2、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实行公有制?

3、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4、怎样认识多种所有制经济各自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5、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依据是什么?

6、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7、什么是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第三篇: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或“纯而又纯”的公有制

作者:卫兴华 发布时间:2009-07-10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和主要媒体不断强调,我们要坚持改革的方向,不能倒退,倒退是没有出路的。这其实有很强的针对性,是针对否定改革开放思潮的。如今,甚至还有人肯定“文化大革命”,肯定阶级斗争为纲,把这些年来所出现的现实问题全部归结为搞市场经济。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有人在报刊上公开发表文章,认为国有企业不是社会主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否定公有制,主张私有化,甚至提出土地也应该私有化。所以,《人民日报》和中央其它报刊一再宣传我们要坚持什么,我们不照搬西方的什么,都是有针对性的。我今天要讲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有关问题。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我们搞改革,既要坚持改革不动摇,又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那就是中央文件里写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但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不少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一个概念还是两个概念理解不清楚,往往有人把它们看成是一回事。其实,无论在宪法上,还是在中央文件里,上述概念都是有区分的。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982年以来,我国宪法修改了多次,但有一点没有修改,宪法上这样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只能以公有制为基础,不是以私有制作为基础,也不

是以公有制再加上私有制为基础。那么,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除了基础以外,上面还有什么?有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即按劳分配,还有劳动人民当家作主,还有社会主义的本质,等等。只有在公有制的基础上才能够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只能以公有制为基础,这是宪法规定的。

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就包括非公有制经济,这带有初级阶段的特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也就是以公有制经济作为主体,同时又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我们所说的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虽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但非公有制经济也要让它发展。当然,我们在实际中,公有制还是不是事实上的主体,这是大家很关心的一个问题。应该注意的是,不要把公有制为主体流于空谈。因为,目前有统计材料证明,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在不断减少,私有制经济的比重不断扩大。据统计,2006年,私有制经济已经占到全国GDP的63%。中央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强调绝不搞私有化。这实际上是对那些继续主张搞私有化、取消公有制、不要国有企业之类论调的一种否定。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提出的历史过程

过去,我们生产力落后,广大人民生活贫困。小平同志讲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摆脱贫穷?怎样才能使我们摆脱落后?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搞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践证明,正是改革开放使我们扭转了人民普遍贫穷的局面。但是,怎么去搞改革开放?在所有制问题上怎么发展?这个思想也是逐步解放的,一开始是允许个体经济发展,把个体经济的发展叫做拾遗补缺;后来个体经济发展了,它的经济规模扩大了,一个人,或者靠他家里的劳动力不够,就要雇人。这又产生个问题:雇人不就是搞资本主义吗?你允许个体经济发展,那么你允许不允许雇人?

我们先前允许发展个体经济的时候有个界定,请雇工7人以下(含七人)的才叫个体经济。实际上个体经济的概念本来应该是,个体经济本人或他的家庭来经营的经济叫个体经济。为什么界定为7个?当时有一个学者给中央提了个意见,说马克思《资本论》里讲过,雇7个人以下是个体经济,雇7个人以上8个人以上就是资本主义了,就有剥削了。中央采纳了这个建议,据此制定政策,个体经济可以有几个帮工,有几个学徒,加起来不要超过7个人。后来,雇工超过7个人了,开始检查,超过了不行。其实,也没法检查,他把人辞退了怎么办?超过8个人怎么办?那时还没有“私营企业”概念,称谓五花八门,如“雇工大户”等。中央的政策是“三不”原则:“不宜提倡,不要公开宣传,也不要急于取缔。”一不宣传,二不制止,看看再说。实际上,只要你不制止它就发展起来了。一直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除了个体经济以外,私营企业也允许发展。十三大报告指出:“我们已经进行的改革,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至允许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实际状况所决定的。”这样,私营企业取得了合法的地位。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开始只是说可以让个体经济起一个拾遗补缺的作用,后来讲非公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或者叫做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这是小平同志提出来的。我们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中央又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后又进一步提高了非国有经济的地位,把它纳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可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个概念的提出,是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是认识不断发展的过程。这就表明我们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是一种暂时的策略,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是要坚持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和事实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根据什么理论、根据什么事实提出来的?中央文件里已经回答了,是根据我们的国情提出来的。我们的国情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既然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必须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否定了公有制也就否定了社会主义。只有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私有制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比如外资企业,外国资本家来中国大陆办企业就是搞社会主义了?不是的。但是我们要引进外资,要发展外资企业,利用它来更好地发展我们的生产力。对私营企业,过去认识得很清楚,现在似乎越来越不敢讲了,我觉得我们理论界应该明确。我们私营企业已经有550多万家了,有的资本达到几百亿。我们有些学者硬说私营经济、个体经济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实际上,中央文件、小平同志都没有这样讲过。你看小平同志也好,中央文件也好,最初是说,非公有制经济是国有经济的补充,或者讲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那就表示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非公有制经济本身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如果私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的,那就用不着提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了。甚至有些学者讲,国有企业不是社会主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如果那样的话,就更用不着讲公有制为主体了。恰恰宪法与中央文件都强调,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你搞社会主义不能离开公有制这个基础的,正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这是一方面,这是我们国情的重要方面。

另一方面,我们虽然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我们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因为按照过去的社会主义的概念,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私有制,共产党宣言里面就讲,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我们过去急于消灭私有制,就是按照马恩著作去做的。可是,马克思、恩格斯讲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力高度发达的那些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基础上的,我们照搬时就没有考

虑到它的前提,我们是在生产力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里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然后再进行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的,彻底消灭私有制那种做法脱离了我们的国情。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首先,我们生产力还很落后,地区发展不平衡,文化水平、教育水平各个方面都还是比较落后的。我们处于初级阶段,就不能搞单一的公有制,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事实证明,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的成果是有目共睹、世界公认的。我们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2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0070亿元,30年来年均增长9.8%,经济增长速度是同期世界平均经济增长速度的3倍还多。从全国来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倍,农民的人均收入实际增长6.3倍。我们的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亿5千万减少至去年的1400万。城乡居民储蓄,1978年是211亿元,去年已达到21788亿;外汇储备78年才1.7亿美元,增加到去年的19460亿美元,将近2万亿美元。我们国家的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总量当中所占的比重,由原来的第十位上升到第三位,现在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当然,如果按人口平均数的话,我们人均GDP还很低,但经济总量排在世界第三了,这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成果,也就是我们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成果。

四、提高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认识

我们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那首先要坚持和完善我们的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坚持和完善我们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主体和主导是两个概念,主体是指要在量上占优势,量不占优势叫什么主体?对量这个概念怎么理解?过去是讲产值,公有制的产值要占优势,要占比例大;后来中央文件提优势,公有制的资产要占优势,我觉得不仅公有制的资产要占优势,公有制的新增加值也应该占优势。仅仅资产占优势不说明问题,我们有些国有企业占的资产很多,但是放在那儿闲置不用,引进外资,新

进的技术设备不会利用,放在那儿风吹雨打,资产有,但没有用上,或者没有开工,或者开工不足,浪费太大,那样的资产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要看新增加值,在全国各个企业,全部经济的新增加值方面,我们的公有制经济也是应该占优势的。

我们的国有企业数量在不断地减少,有个统计数字我看了一下,由几十万减到几万了。人们似乎普遍地有个观念,好像国有企业不行,国有企业效率低,亏损严重,国有企业不如私营企业。但是,我们设问一下,改革开放以前国有经济占很大比重,尽管那个时候有“左”的路线、“左”的理论的错误干扰,但开放以前我们新中国取得的成就也是巨大的。改革开放以前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靠什么?主要靠国有企业。从统计数字来看,那个时候国有企业的利润率是很高的。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搞公有制。沙皇俄国是个落后的、封建主义很浓厚的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跟美国的差距很大,但苏联建立以后很快地缩小跟美国的差距,后来战胜法西斯德国,能够跟美国抗衡,靠的是什么?在经济方面就是靠公有制,很大程度靠国有企业。

我们改革开放以后为什么国有企业出现了亏损,而且亏损不是一开始就出现,而是后来发生的?亏损、问题多,不是证明国有企业本身不行。国有企业过去挖得很苦,利润全部上交,没有让它留下发展的潜力,改革开放后你让它自负盈亏,特别是老企业,老的国有企业给国家的贡献大,背的包袱也比较重。过去我们医疗、住房、孩子上学全部由国有企业内部来解决,背着沉重的包袱,老企业退休职工也越来越多。而私营企业、外资企业轻装上阵,没有包袱,当然显示出它的竞争力了。你到市场的海洋里游泳,国有企业背着包袱,你不支持它;私营企业、外资企业轻装上阵,轻装游泳当然游得快,你轻率地断言国有企业不如私营企业,就不客观了。私营企业的主要目标是追求利润,而国有企业要担负国家的重大任务,它的目标不是仅仅追求利润。我们承认,国有企业过去在旧的体

制下确实缺乏活力,所以我们要进行国企改革。但是我们改革是要把国有企业改造成富有活力、生机盎然的企业,而不是简单地把国有企业当包袱甩掉。当然,我们是有进有退的。

在我们理论界,有学者提出个口号,把改革国有企业叫做“国退民进”,这个口号响了很多年。现在把私营企业叫做民营企业,国退民进,国有企业退出来,民营企业进去。有人误认为这是中央的口号,有些地方官员误认为这是中央的精神,大量地出卖国有企业,我们国有企业在大量地减少,有不少就是一卖了之。什么国退民进,就是要让国有企业从经济里全部退出来,中央并不赞成那个口号。在某些地方,有些人以改革国有企业之名化公为私,大量侵吞国有资产;有的国有企业的厂长跟上面的官员勾结起来,自买自卖,通过各种的渠道侵吞国有资产,或者跟外商勾结起来,廉价卖给外商自己捞好处,这种例子很多的。有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卖国有企业要经过议会批准的,而我们有些企业可以随便地和上级部门勾结起来就卖掉,几亿的一个企业可以一千万、两千万把它卖掉。对于国有企业改革,中央的政策是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有的要进,有的要退,该进的进,该退的退,不是全部退出来。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为什么不允许国有企业去竞争呢?好像一切赚钱的行业国有企业就应该全退出来。按照一些理论家的说法,那是竞争性的领域,不要搞国有企业。既然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为什么不允许国有企业竞争呢?为什么国有企业要全退出来?国有企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但不是都不为,也不是不要国有企业存在。我们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坚持国有企业为主导。什么是主导呢?主导意思是不一定占很高的比重,过去国有企业占70%、80%,那么现在哪怕降到40%、30%也可以,但是它起一个领导、引导的作用。可是不能降得太多,现在国有企业据统计降到20%几了,甚至比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占的比例都要小了,这有点不合适。

有些理论家把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跟资本主义的国有企业对比,有种理论上的认识我认为是错误的。资本主义国家认为,它的国有企业可以非国有化,可以卖掉。有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有企业占的比例很高,比如说英国的撒切尔夫人搞非国有化,卖了很多。把资本主义国家国有企业当做我们的参照物,它可以不要,可以卖,我们也可以卖,这个误区我们要认识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资本主义是以私有制经济为基础的,没有国有企业,资本主义制度照样存在和发展。国有企业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同步,16世纪算起,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了几百年,国有企业是后来才发展起来的。没有国有企业,资本主义完全可以照样存在,照样发展,国有企业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的必要性,国有企业对于资本主义来说仅仅是经济体制、经济运行的需要。因为资本主义经济规模扩大了,经济发展非常复杂了,它需要国有企业来控制它的经济运行过程。今天私有化,明天国有化、非国有化,变来变去都是根据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需要来安排的。

而社会主义国家就不一样了,社会主义的国有企业既是我们经济运行的需要,它更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本身必要的。我们理论界出现了一种怪论,有一个经济学家写了本书,叫《人间正道私有化》,在香港出版的,就是主张私有化。他把国有企业叫做国家社会主义,他把私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叫做人民社会主义,他不主张国家社会主义,主张人民社会主义,居然说搞国有企业源于希特勒,因为希特勒打的招牌就是“国家社会主义”。这完全是颠倒是非。不仅马克思、恩格斯讲过,列宁也讲过社会主义要搞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马克思讲过,为什么要搞国有经济?只有国有经济才能够从全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我们现在有的理论家,甚至是有影响的理论家,恁说国有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甚至曲解恩格斯的话,比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提到过俾斯麦的国有化,大家知道俾斯麦,当时的铁血宰相,他也搞国有化,恩格斯说,“自从俾斯麦致力于国

有化以来,出现了一种冒牌的社会主义,它有时甚至会堕落为某些奴才气,无条件地把任何一种国有化,甚至俾斯麦的国有化,都说成是社会主义的。显然,如果烟草国营是社会主义的,那么拿破仑和梅特涅也应该算入社会主义创始人之列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17-318页注解)可见,恩格斯是反对把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叫做社会主义的。但是我们的理论家引证恩格斯这个话,说恩格斯讲得很清楚,国有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我们社会主义的国有企业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不要社会主义。他们否定国家社会主义,把国有企业叫做国家社会主义,他们要什么呢?要人民社会主义,就是私有制,把私有制叫做人民社会主义。我说你主张私有制讲你的理由就行了,你是主张搞资本主义讲你的理论就行了,你不要曲解恩格斯。有人甚至曲解小平同志的话,为了搞私有化,给私有化提供理论根据,曲解邓小平理论。所以,我们理论界在认识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怎样正确把握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怎样正确地把握和认识邓小平理论,怎样正确地把握和认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怎样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就是我们既要毫不动摇地发展公有制经济,也要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企业要通过改革真正表现出它的优越性,如果公有制经济确实表现不了优越性,如果国有企业本身内在的就不如私有制经济更有效率,那你要国有企业干什么?如果真是公有制经济不如私有制经济更有效率,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那你搞公有制经济干什么?恰恰马克思主义主张以公有制取代私有制,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基于如下两个标准。

马克思主义不是说私有制就绝对地坏,公有制绝对地好,没有这个概念。马克思主义判断私有制、公有制不仅仅是从道德的原则出发的。马克思主义判断一种社会制度,公有制、私有制哪个优越,哪个不优越,有两个标准。第一位的是

生产力标准,第二位的才是价值标准。首先是生产力标准。比如说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发展为奴隶社会,原始社会公有制,人人平等,没有剥削,发展到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是私有制,而且奴隶制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最野蛮的剥削制度,那么,奴隶制度取代了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私有制取代了公有制,剥削制度取代了没有剥削的制度,是历史的倒退还是历史的进步?如果仅仅从道义不道义、正义不正义、公平不公平从这个价值原则出发的话,那么剥削制度取代了没有剥削、私有制取代了公有制好像是倒退。恰恰相反,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讲,奴隶制度取代原始社会制度是个历史的进步,这正是从生产力标准出发作出的判断。因为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恰恰出现奴隶制的私有制,比原始社会的公有制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比如说原来原始社会有部落战争,抓来的俘虏杀掉,那时候生产力很落后,俘虏你还得养活他,他的劳动成果很低,所以要杀掉;而生产力发展以后,把他当成奴隶,保护了生产力,因为他留下来可以当劳动力,除养活他本人外还可以有剩余劳动力,可以剥削了。所以说,奴隶社会私有制发展起来可以促进社会分工,社会分工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就可以进一步发展。

但是,任何私有制必然会产生两极分化,产生剥削制度,产生阶级、阶级对立和阶级矛盾。资本主义私有制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不断地导致经济危机。人们过去还迷信资本主义,现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发展起来的世界金融危机,又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矛盾。过去,我们有些理论家把西方尤其是美国那一套当做我们改革开放的标准,坚持要向那里走,认为市场是万能的,否定计划。前不久《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值得我们一读。作者强调计划,提出日本、法国也搞经济计划,搞的还很好,他们既搞市场化,又搞计划化。我们原来强调计划经济,否定市场经济,现在倒过来强调市场经济、强调市场化,不敢讲计划化,连计划都不敢讲了,老是走极端。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世界的经济危机,我

们国家的金融系统不会像资本主义那样受到那么大的危害的,为什么呢?恰恰在于我们的银行国有,我们没有完全自由化,没有完全按资本主义那样搞。

我们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就要强调搞好国有企业。你搞不好的话,怎样为主体?空谈不行,国有企业不是搞不好的,可以搞好。从历史上来看,从外国来看,不是公有制经济搞不好,马克思主义强调搞公有制经济,恰恰认为它可以消除私有制的弊端,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公有制经济比私有制应该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他才提出用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数年一次的经济危机,对生产力破坏极大,而社会主义公有制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可以避免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另外,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将会被社会主义取代,从价值判断上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共同富裕,比资本主义优越,比私有制优越,私有制达不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用马克思主义的两个标准看,就是首先从生产力的发展看,公有制更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我们现在有些地方把发展私有制经济当做政绩去宣传,放开、放手、放心搞,而不宣传怎样搞好国有企业,也不下工夫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没有搞好,不等于说国有企业搞不好。光宣传国有企业不好,它怎么能搞好?在社会主义国家,一定要搞好国有企业,显示出它的优越性,你才能站住脚,理论上你才能够说服人。

另外,我们也要完善非公有制度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符合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要大力发展,也要不断完善。我觉得私有制经济有两面性,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但也不要忽略它的消极面。私有制经济如果唯利是图,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

中央强调,毫不动摇地发展公有制经济,也要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这其中也涉及到医疗卫生改革,新医改引发大家思考,怎样搞好国有医疗卫生事业?卫生医疗制度应该怎么改革,才能让穷人看得起病?刘国光同志的文章也讲到这个医疗问题,他说如果把医药制度完全市场化、医疗制度私有化,会产生很多问题。如果公有制比重过低,那么国家宏观计划调控的实施难度就增大了。为了实现病有所医这个目标,国家从财政上就需要有所补贴,因为医疗、医院它本来是公共产品,是福利,可是原来的国有医疗体系已经改变了,许多医疗机构,尤其是一些基层的医疗机构已经私有化了,私人医疗机构的主要目的是赢利。过去在医疗改革过程中我们走了一些弯路,致使广大老百姓看不起病、看病难,但这都是改革中碰到的问题,都可以在改革中加以解决。实践证明,完全市场化、完全私有化是行不通的。

我们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既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也要毫不动摇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作用,对它不利于社会主义发展的这一面要监督它,对它的积极面要积极地支持发展,不能因为出现一些问题就简单否定。

(报告人系人民大学教授,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第四篇: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定的经济运行形式及经济体制,总是依托一定的所有制结构而存在。市场经济的不同社会形式,是由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也必然依托一定的所有制结构作为经济运行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基础。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指各种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中的构成状态,以及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所有制结构是由生产力的水平和结构决定的。实行何种所有制结构,应根据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来决定,凡是能够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能够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所有制形式都应允许其存在和发展。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项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和确立,是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构建,制约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体运行的效率和方向。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依据如下:

1、它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我国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化大生产在整个社会生产力系统中处于基本的和主要的地位,从而为公有制经济在我国所有制结构中居于主体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因而,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另一方面,只有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人民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物质基础,保证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才能保证创造的财富,第一归国家,第二归人民,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相反,如果没有公有制经济及其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就将丧失其自身的经济基础,就不能保证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就不能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和道路。

(2)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水平的多样性决定的。由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高,生产力的社会化程度参差不齐,呈多层次、不平衡的结构状态,经济发展必然长期受到 人口 多、消费需求大、就业负担重、资源相对短缺等种种矛盾的制约。这种状况,客观上限制了人们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统一支配生产力的能力。因而,只有建立起多种所有制经济合理配置、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才能调动起国内外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使各种经济成分的优势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有利于解决经济建设中的矛盾,满足现实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可见,现阶段我国非常复杂而又呈多层次的生产力水平状况,是导致我国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根本原因。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针对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种种弊端,我们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积极探索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各种非公有制经济。通过积极发展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努力创办“三资”企业,来发展社会的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它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各个经济主体在市场上围绕经济利益展开激烈的竞争,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的发展目标。实现市场 投资 主体的多元化,则有利于形成充分的公平竞争 环境。因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客观上要求打破传统经济体制下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的格局,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培育多元化的相互竞争的独立经济主体。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

第五篇: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学习心得体会

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学习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这一新的概括,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前提是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和实质。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

经济制度是经济关系在制度上的反应,经济关系是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其中最基本的是生产关系。一定的生产关系往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二是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既定的前提下,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过程中形成的具体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就是生产关系在制度上的表现,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对经济制度属性和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决定性影响。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探索、丰富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理解起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内在统一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其中,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反映了生产资料的归属关系,不仅规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也对分配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由我国生产力状况、所有制关系决定的,是所有制关系在收入分配领域中的实现,反映了生产方式、生产成果的分配方式,对所有制关系及其实现方式具有重要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所有制关系为前提和基础,体现所有制关系、交换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并受所有制关系、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影响,对所有制关系及其实现形式也有重要影响。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中国特色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其一,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评价经济制度必须结合现实生产力发展水平。只有适应现实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经济制度才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纵览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不同时期的实践可见,只要经济制度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相反,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例如,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在经济建设中,也曾脱离我国的国情,不顾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盲目搞一大二公三纯,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后,我们党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我国生产力得到了巨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其二,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坚持和完善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经济制度的过程中,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制度追求。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只有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才能保证共同富裕和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目标的实现。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收入分配制度主要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只有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才能保证劳动者相对平等地占有生产资料,从而形成有利于劳动者的分配制度,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目标奠定物质基础。实践表明,市场经济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相结合就会有不同的制度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结合,既发挥市场经济的效率优势,也彰显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既体现市场经济的特征,也体现社会主义性质特别是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要求。因此,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与时俱进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源泉。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发展和完善,体现了党的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这种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的。

长期以来,我们党一直强调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两个毫不动摇,并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一论断体现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等方面的作用,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基本经济制度之间相互支撑的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纳入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

总之,理论来源于实践,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建立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上。从发展趋势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适应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某些具体制度也要不断调整和变化,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也要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下载第10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导论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10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导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第一课我们学习了商品和商品经济,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生产者一方面要到市场上去销售自己的产品,另一方面还要从市场上买回自己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消......

    如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5篇)

    如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 光明日报 》( 2013年12月05日)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01第一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第一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教学目标:从马、恩对未来社会认识的方法及对未来社会经济特征的认识入手,运用生产关系适应生产......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1、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A) A 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B 对基建......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1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教学设计 一、课题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二、课时 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学习心得体会(共5篇)

    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学习心得体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5篇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 根据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实现共同富裕 C.消灭剥削 D.......

    第5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

    第五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B、按劳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