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经验文章2
经 验 文 章
“四个得法”催开作文之花
前不久的一次作文评讲课上,我对自己的一番话记忆犹新:“作文犹如说话,只要能说通顺的话,能把把话说得让人听明白,能把自己说的话写在本子上,就是作文,”我告诉学生,“作文是很自然的事情,决不能端着架子说:‘我要写作文了!’这样不好,这是把作文和说话,把作文和交流割裂开来的错误的做法。”其实,细想起来,我们的作文教学近年来不就是陷入了怪圈中了吗?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过高,要求过高,不能用平和的心态、切实地指导学生作文,学生当然也就体味不到作文的乐趣,于是作文如登山,年级越高,作文越难。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作文是用笔说话。”《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生作文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针对以上的问题,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我尝试“四个得法”作文之道,从立足课内阅读教学,扎实开展综合活动,实行自改互改,开展师生共写生活日记等方面,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作文之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课内阅读“读中得法”
学生害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根源是他们在读中没有学到作文之法,没有具备应有语文感觉和语言修养。而这,正是我们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充分发挥阅读教材的语言典范作用,让他们他们在读中得到作文之法,将为他们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教师应该有语文意识,决不能将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科学课,不能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那么语文意识指的是什么呢?即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要着眼于“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叶老曾经说过:“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的技能。这些事不能凭空着手,都得有所凭借。凭借什么?就是课文或选文。”可见,我们教师要将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当做一个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载体。
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语文”的角度来审视教材,写法的渗透、语言文字的训练要和课文的阅读和学习如影相随。对于每一篇文章,我们要多问几个:“我这节课要让学生在语文上有什么收获呢?”“我要让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个怎样的熏养过程呢?”“在这节课上我要对学生进行那些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呢?”有了这样的追问,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能上出语文味来,而语文味的课堂,才能让学生学到作文之法。
具体到一篇课文来说,以下内容应是语文课的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写好字、理解词语,知道学生复述课文、背诵课文或精彩段落,指导学生积累优美词句、学习概括段落大意和文意,学习拟小标题,指导学生造句和仿写,指导学生揣摩课文表达方法等。
如果我们能长期地坚持上出语文的本色,坚持读写结合,坚持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让学生在读中得法,让读和写形成良好的循环,就能为孩子的写作夯实基础。
二、综合活动“用中得法”
新课程改革以来,多种版本的教材涌入我们的视野。无论哪种教材,都体现着新课程标准精神。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因此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它已成为训练和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平台。
有了综合实践活动做保障,这篇作文写起来就不难了,因为他们在实践中,首先已经认识到了什么样的人才是身边最高尚的人。而且采写了很多的生活实际例子。有的孩子写到了妈妈单位的李叔叔如何孝敬老人的事迹,非常令人感动。有的孩子则是发现身边的同伴身上的闪光之处,开始向同伴学习起来,而且写起来也非常容易和简单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能高致。”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入乎其内”,如此,学生才能写出具体详实的文章来,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来。入得越深,感受越深刻,文章也就逾发生动和优美起来。
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上,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一要坚持单元备课,综合实践活动统筹安排,注重方法的指导;二要做到活动有始有终,既有过程的关注和指导,又要有结果的评价和总结;最后则要鼓励学生作文百花齐放,多方尝试,开阔视野,共同提高。
三、自改互改“评中得法”
好作文都是改出来的,好文不厌百回改。自改和互改早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实际操作中,有的教师往往停留在自改互改的表面形式上,而忽视它的实质,那就是自改和互改和目的是为了激励人、发展人,是为了引燃他们习作的火种。那么如何自改互改,才能让学生在其中得法呢?
1是要给孩子充分的自改和互改的时间和空间。评改作文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学生必然要深入到习作中去,品味语言文字,从而做出自己的判断,这和作文是一样的。教师要抽出专门的时间让孩子之间进行自评和互评,并且要变化形式,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读到其他同学的文章,可以同桌互相改,可以小组内轮流改,还可以全班打乱顺序互相评。孩子读别人的文章是很新奇的,首先别人的文章对自己来说内容很新鲜,他在内心会和自己的文章进行对照和对比,从中感悟到一些经验和体会。接着是他要行使评改作文的主动权,因此说又是充满神圣和骄傲的。因此只要老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孩子都能自主地,并且满怀兴趣地投入其中。
2是要还学生评改作文的主动权。首先不要在评改作文时,给学生那么多的限制和要求,只要说出评改作文的大致框架,那就是两个方面,先发现习作中值得发扬,或者是值得自己的学习的优点,这要占大部分,接着是要坦白地写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或者是委婉地指出别人文章中的缺点,并提出合理的建议等。做到这些后,老师大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写。这样学生的评语不会有一些套话和客气话,而是切合了每一篇文章的实际,提出自己独到的感觉来。学生一方面是在评价作文,却在开阔自己的视野,也锤炼了个性思想,为今后的作文打开了一条绿色通道。当然教师还要善于交流评语,促使孩子的作文评价更加丰富多彩。
3是教师要上好作文评讲课。上好评讲课的先决条件是,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不但要写好评语,还要做好评改记录。有了评改记录,评讲课就有了保障。评讲课要完成哪些任务呢?先是要进行优美片段赏析(尽可能让很多学生的闪光片段都能得以展示,并署上学生的姓名),接着是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可列举具体的片段作以示范和修改(要精挑作文,千万不要把孩子的名字写上了)。最后可以针对共性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练笔。
四、师生同写“自然得法”
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作文教学中,学生往往缺少的不是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而是一颗敏感而丰富的眼睛,他们不能发现和捕捉到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之处。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那么如何训练学生的“眼睛”,让她们变得敏感和形象起来呢?日记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特别是师生同写日记。
写教育日记我一直就没有停止过,本期开学至今两个多月的时间,我和学生每天都用笔记载着点滴感悟,一天不落。如今好多孩子已经写下了一本日记,而我也乐于这样的相互激励和鼓舞,装订了厚厚的两本“书”,我和学生多篇文章发表。一路走来的喜悦里,我感觉到师生同写日记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我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我自己首先带头做到。我在黑板旁边的墙上钉了一个钉子,每天都拿着自己写好的一篇文章夹好挂在墙上。一方面我接受学生的监督,告诉他们:“孩子,让我们相约,一同用笔记下丰富多彩的每一天吧!”另一方面,也让我和学生之间得以沟通和交流,日记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心桥,大家彼此的心贴得更近了。
2降低日记要求,鼓励真情日记。学生的日记写得好不好,不是它的语言如何优美,结构如何精巧,匠心如何独运,而是要看他写日记的兴趣是否浓厚,日记是否是自己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否已经逐渐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等。在写日记之初,教师首先要降低日记的要求,一是数量上不要求字数过多,程度低的学生可以一句两句,逐渐到整段整篇,循序渐进地写好日记。二是在质量上也不要过于挑剔,鼓励孩子写出每天真实的生活,抒发自己真实的感情。写作是灵魂的表达,单纯的技巧训练只能让作文过程变得索然无味。作文的字里行间有作者情感、思想的流动,作文里必定有个大写的“我”在。特别是对那些有自己独到见解的学生,要大力鼓励和表扬,让他们坚持写下去,相信多写,学生一定会由量变到质变,一定会游刃有余地驾驭神奇的文字。
3定期交流日记,鼓舞写日记的信心。写日记最能考验一个人的恒心和毅力了,小学生年龄小,意志和品质还不稳定,需要教师多鼓励和表扬,让学生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笔者每周都要把学生的日记收上来批改一次,虽然只是大致翻看一下,却能立刻发现谁认真地写,而且写得特别好。对于字迹工整,而且文从字顺的同学,我奖励一枚“优秀日记”贴在学生的日记扉页上。每一次学生得到小小的奖励时,都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在往后的日记中,他们又会爆发出更大的热情,用心地品味和捕捉生活,写出很多令人怦然心动的文章来。
4开辟网络平台 书写网络日记。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学习和生活的新方式,我和全班学生都在校信通建立了个人博客,并成立班级博客圈。每天我的日记一旦上传,就能在第一时间内被班级的小“网虫”们逮住了。老师和学生之间、老师和家长之间都有了心与心的交流。每一次回帖就是思想的顿悟和启迪,每一次家长的留言都给我无尽的力量和信心。日记、留言就这样成为了我和学生的真情相约,我们彼此心照不宣,彼此汲取对方文字的芳香和魅力,彼此默默地攒足了劲头,向着明亮那方前进,前进。”
教无定法,但有法可循,作文教学尤其如此。美文如花,美情如月,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但愿我们凭借着作文教学的智慧和激情,用“四个得法”催开作文之花,让我们的学生能用一双文学的耳朵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激扬的文字表述出来。
第二篇:教师经验文章
“四个得法”催开作文之花
经验文章
前不久的一次作文评讲课上,我对自己的一番话记忆犹新:“作文犹如说话,只要能说通顺的话,能把把话说得让人听明白,能把自己说的话写在本子上,就是作文,”我告诉学生,“作文是很自然的事情,决不能端着架子说:‘我要写作文了!’这样不好,这是把作文和说话,把作文和交流割裂开来的错误的做法。”其实,细想起来,我们的作文教学近年来不就是陷入了怪圈中了吗?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过高,要求过高,不能用平和的心态、切实地指导学生作文,学生当然也就体味不到作文的乐趣,于是作文如登山,年级越高,作文越难。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作文是用笔说话。”《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生作文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针对以上的问题,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我尝试“四个得法”作文之道,从立足课内阅读教学,扎实开展综合活动,实行自改互改,开展师生共写生活日记等方面,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作文之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课内阅读“读中得法”
学生害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根源是他们在读中没有学到作文之法,没有具备应有语文感觉和语言修养。而这,正是我们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充分发挥阅读教材的语言典范作用,让他们他们在读中得到作文之法,将为他们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教师应该有语文意识,决不能将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科学课,不能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那么语文意识指的是什么呢?即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要着眼于“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叶老曾经说过:“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的技能。这些事不能凭空着手,都得有所凭借。凭借什么?就是课文或选文。”可见,我们教师要将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当做一个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载体。
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语文”的角度来审视教材,写法的渗透、语言文字的训练要和课文的阅读和学习如影相随。对于每一篇文章,我们要多问几个:“我这节课要让学生在语文上有什么收获呢?”“我要让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个怎样的熏养过程呢?”“在这节课上我要对学生进行那些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呢?”有了这样的追问,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能上出语文味来,而语文味的课堂,才能让学生学到作文之法。
具体到一篇课文来说,以下内容应是语文课的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写好字、理解词语,知道学生复述课文、背诵课文
或精彩段落,指导学生积累优美词句、学习概括段落大意和文意,学习拟小标题,指导学生造句和仿写,指导学生揣摩课文表达方法等。
如果我们能长期地坚持上出语文的本色,坚持读写结合,坚持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让学生在读中得法,让读和写形成良好的循环,就能为孩子的写作夯实基础。
二、综合活动“用中得法”
新课程改革以来,多种版本的教材涌入我们的视野。无论哪种教材,都体现着新课程标准精神。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因此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它已成为训练和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平台。
有了综合实践活动做保障,这篇作文写起来就不难了,因为他们在实践中,首先已经认识到了什么样的人才是身边最高尚的人。而且采写了很多的生活实际例子。有的孩子写到了妈妈单位的李叔叔如何孝敬老人的事迹,非常令人感动。有的孩子则是发现身边的同伴身上的闪光之处,开始向同伴学习起来,而且写起来也非常容易和简单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能高致。”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入乎其内”,如此,学生才能写出具体详实的文章来,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来。入得越深,感受越深刻,文章也就逾发生动和优美起来。
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上,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一要坚持单元备课,综合实践活动统筹安排,注重方法的指导;二要做到活动有始有终,既有过程的关注和指导,又要有结果的评价和总结;最后则要鼓励学生作文百花齐放,多方尝试,开阔视野,共同提高。
三、自改互改“评中得法”
好作文都是改出来的,好文不厌百回改。自改和互改早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实际操作中,有的教师往往停留在自改互改的表面形式上,而忽视它的实质,那就是自改和互改和目的是为了激励人、发展人,是为了引燃他们习作的火种。那么如何自改互改,才能让学生在其中得法呢?
1是要给孩子充分的自改和互改的时间和空间。评改作文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学生必然要深入到习作中去,品味语言文字,从而做出自己的判断,这和作文是一样的。教师要抽出专门的时间让孩子之间进行自评和互评,并且要变化形式,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读到其他同学的文章,可以同桌互相改,可以小组内轮流改,还可以全班打乱顺序互相评。孩子读别人的文章是很新奇的,首先别人的文章对自己来说内容很新鲜,他在内心会和自己的文章进行对照和对比,从中感悟到一些经验和体会。接着是他要行使评改作文的主动权,因此说又是充满神圣
和骄傲的。因此只要老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孩子都能自主地,并且满怀兴趣地投入其中。
2是要还学生评改作文的主动权。首先不要在评改作文时,给学生那么多的限制和要求,只要说出评改作文的大致框架,那就是两个方面,先发现习作中值得发扬,或者是值得自己的学习的优点,这要占大部分,接着是要坦白地写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或者是委婉地指出别人文章中的缺点,并提出合理的建议等。做到这些后,老师大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写。这样学生的评语不会有一些套话和客气话,而是切合了每一篇文章的实际,提出自己独到的感觉来。学生一方面是在评价作文,却在开阔自己的视野,也锤炼了个性思想,为今后的作文打开了一条绿色通道。当然教师还要善于交流评语,促使孩子的作文评价更加丰富多彩。
3是教师要上好作文评讲课。上好评讲课的先决条件是,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不但要写好评语,还要做好评改记录。有了评改记录,评讲课就有了保障。评讲课要完成哪些任务呢?先是要进行优美片段赏析(尽可能让很多学生的闪光片段都能得以展示,并署上学生的姓名),接着是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可列举具体的片段作以示范和修改(要精挑作文,千万不要把孩子的名字写上了)。最后可以针对共性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练笔。
四、师生同写“自然得法”
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作文教学中,学生往往缺少的不是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而是一颗敏感而丰富的眼睛,他们不能发现和捕捉到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之处。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那么如何训练学生的“眼睛”,让她们变得敏感和形象起来呢?日记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特别是师生同写日记。
写教育日记我一直就没有停止过,本期开学至今两个多月的时间,我和学生每天都用笔记载着点滴感悟,一天不落。如今好多孩子已经写下了一本日记,而我也乐于这样的相互激励和鼓舞,装订了厚厚的两本“书”,我和学生多篇文章发表。一路走来的喜悦里,我感觉到师生同写日记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我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我自己首先带头做到。我在黑板旁边的墙上钉了一个钉子,每天都拿着自己写好的一篇文章夹好挂在墙上。一方面我接受学生的监督,告诉他们:“孩子,让我们相约,一同用笔记下丰富多彩的每一天吧!”另一方面,也让我和学生之间得以沟通和交流,日记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心桥,大家彼此的心贴得更近了。
2降低日记要求,鼓励真情日记。学生的日记写得好不好,不是它的语言如何优美,结构如何精巧,匠心如何独运,而是要看他写日记的兴趣是否浓厚,日记是否是自己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否已经逐渐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等。在写日记之初,教师首先要降低日记的要求,一是数量上不要求字数过多,程度低的学生可以一句两句,逐渐到整段整篇,循序渐进地写好日记。二是在质量上也不要过于挑剔,鼓励孩子写出每天真实的生活,抒发自己真实的感情。写作是灵魂的表达,单纯的技巧训练只能让作文过程变得索然无味。作文的字里行间有作者
情感、思想的流动,作文里必定有个大写的“我”在。特别是对那些有自己独到见解的学生,要大力鼓励和表扬,让他们坚持写下去,相信多写,学生一定会由量变到质变,一定会游刃有余地驾驭神奇的文字。
3定期交流日记,鼓舞写日记的信心。写日记最能考验一个人的恒心和毅力了,小学生年龄小,意志和品质还不稳定,需要教师多鼓励和表扬,让学生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笔者每周都要把学生的日记收上来批改一次,虽然只是大致翻看一下,却能立刻发现谁认真地写,而且写得特别好。对于字迹工整,而且文从字顺的同学,我奖励一枚“优秀日记”贴在学生的日记扉页上。每一次学生得到小小的奖励时,都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在往后的日记中,他们又会爆发出更大的热情,用心地品味和捕捉生活,写出很多令人怦然心动的文章来。
4开辟网络平台 书写网络日记。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学习和生活的新方式,我和全班学生都在校信通建立了个人博客,并成立班级博客圈。每天我的日记一旦上传,就能在第一时间内被班级的小“网虫”们逮住了。老师和学生之间、老师和家长之间都有了心与心的交流。每一次回帖就是思想的顿悟和启迪,每一次家长的留言都给我无尽的力量和信心。日记、留言就这样成为了我和学生的真情相约,我们彼此心照不宣,彼此汲取对方文字的芳香和魅力,彼此默默地攒足了劲头,向着明亮那方前进,前进。”
教无定法,但有法可循,作文教学尤其如此。美文如花,美情如月,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但愿我们凭借着作文教学的智慧和激情,用“四个得法”催开作文之花,让我们的学生能用一双文学的耳朵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激扬的文字表述出来。
第三篇:体育经验文章2[小编推荐]
初中体育教学经验总结
“体育与健康”是以前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目标的课程。这就给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在体育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主动参与,是我们每位体育教学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下面是我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取得的点滴经验做一个回顾总结。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
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兴趣是中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观念和情绪状态,是中学生力求认识某种活动并积极参加的心理倾向,它既是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内在动力,也是中学生个体能力发展的起点与依据。激发与培养中学生的体育兴趣,不仅能提高中学生学习体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而且能充分体现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中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有无兴趣,直接影响他们从事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决定着体育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
1、积极引导,提高学生认识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方面。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要与中学生的思想实际、理想、人生价值、社会发展等联系起来。只有中学生的兴趣与其理想、目标一致时,才能促进学生兴趣的不断发展。平时如遇下雨天,或和学生在一起时,经常有意识地聊上好体育课对自身身体的重要性,无意识之中学生对体育锻炼作用有了进一步了解,,从而使他们内心深处萌发出对体育由衷的喜爱。
2、创设情景,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
体育教学与其他教学不同之处甚多,其区别主要在于,室外课较多,学生活动情况明显,对此,在体育教学中,多利用游戏练习,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角色情境”中,创设一种宽松,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兴趣性,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投实心球练习中,我们先让学生练习投较轻的物体“篮球”作为游戏教具,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并以游戏中领会了技术要领,体验蹬腿、收腹、挥臂,顺利地掌握了技术动作。又如在上短跑教学中,我们多利用“迎面接力赛”“50米往返接力”“障碍跑”等。特别是在单调乏味的耐久跑中,为了掀起大家的热情,我把同学们按层次分组,这样有利于学生沟通、交流,使学生能够兵教兵、兵练兵,提高学生的兴趣。随后进行小组比赛,同学们兴奋不已,斗志十足,比赛结束又让大家思考怎么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务。让学生自己总结,思考,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锻炼的积极性,兴趣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体会,总结耐久跑的方法,技术,了耐掌握久跑的动作要点,这就使每一个同学在乐中学、学中乐,都体会到运动带给他们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忘记了疲劳,达到“我想学”、“我要学”、“我会学”、“我爱学”。
3、用激励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激励,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实效。宽容式激励:在课堂上,师生之间产生矛盾是常有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首先教师要容人之短,不怀成见,老师的宽容是育人的前提,是妥善解决矛盾,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其次,教师对学生要热情教诲,以情感人。若采取“以牙还牙”的办法必然激化矛盾,破坏师生关系,严重影响教学;影响式激励:主要表现在教师自身的模范作用上,课堂上,教师懒懒散散,学生就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教师严于律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对学生充满信心,捧出诚心,献出爱心,工作耐心,这样才会使师生关系产生零距离。第三、期望式激励:在体育教学中,表现特别好的学生,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有某些过失的学生,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遇。遇到上述情况,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的,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奖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有过失的论述要适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其补缺改过的动机和行为。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彼此交往,在心理体验上形成相对稳定的群体心理状态,这就是体育课的心理气氛。它是体育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心理条件,也是衡量体育教学师生活动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第四篇:班主任经验文章
班主任工作的几点看法
罗江中学
王进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型的教育价值观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时空观,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一种平等的、对话的、相互作用的新型关系逐步建立。这种新型关系达到师生间广泛的交流和沟通。,使双方在这种交流和沟通中获得人性的自我完善和自我表现。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性。下面,我就班主任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把微笑送给学生 很多人在提到教师时,总会与“严肃”、“不苟言笑”联系在一起。其实,“微笑”的力量才是无穷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每天给学生灿烂的微笑,会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发展。中国有句谚语:“谁也说不清哪块云彩会下雨。”而我却相信我的每块“云彩”都会“下雨”。因为,我拥有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微笑。我们班有个学生,刚开始每天的作业总是爱拖着不做,因此考试成绩总是不如人意。怎么办呢?训一通吧,不行!我试着寻找他的优点,结果发现他这个人还真有不少优点: 比如,爱劳动,每次教室里的饮用水一吃完,他总是自告奋勇地去总务处把水给换来了。另外他非常懂礼貌,每次见了老师总会笑嘻嘻地打招呼。于是只要一发现他做了好事,我便在晨会课上表扬他,然后在课后再悄悄地微笑着问他:“作业好了吗?要抓紧一点哟!”他总是边红着脸边搔着头对我说:“还有一点点了。”我还是笑着对他说:“等一下我可是要来查的。”他从我的目光里读到了鼓励,久而久之,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后来还变得在课上敢于发言。在学生取得成功时,我会用微笑送去欣赏;在学生感到失落时,我会用微笑送去鼓励;在学生犯错时,我会用微笑送去宽容。因此,我用微笑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我想说:微笑,是一把闪闪发光的金钥匙,能开启教育成功的大门,帮助学生们茁壮成长。
二、把真情送给学生 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等给予关心,而且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论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不论是家庭富裕的还是条件较差的,不论他是否犯过错误,班主任都要一视如仁,不搞特殊化,不偏见,要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公正、平等对待班上每一位同学,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情感交流渠道,让学生学习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场所,这样他们才能好好学习,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例如,我班有名学生,母亲不知去向,独自一人居住,虽有伯父照顾,但总见他愁眉苦脸,还经常去网吧上网,学习上毫无动力,有时交费也总是拖拖拉拉。同学们也不太乐于与他交往。我便召集班干部开了一个会,说了他的情况,同学们便决定齐心协力帮助他,当时刚巧学校订做校服,同学们便你捐一元,我捐二元的开始捐款,我也凑了十几元,为他订做了一身校服,当我把崭新的校服交到他手里的时候,他没有说什么,但我从他含泪的眼睛里分明看到了感激和上进的决心。果不其然,他上课开始专心听讲了,还在我校的一次长跑比赛中为我们班争了光。这些小事常常会发生在你我身边,比如,学生病了,我会打个电话通知家长,或者亲自把他送回家;学生病假回校,我会主动为他补课;并且时时注意天气情况,提醒学生添减衣服。这些虽然是小事,但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的记忆却是很深的。我送出的是真情,收获的是更多的真心回报。每每读到学生们发自真心的感激之语时,我总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充盈心头。
三、把创新送给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根据这一观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质疑问难的方法,有效地唤醒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在课内课外通过为课文添枝加叶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生活上指导实践,如开展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趣味数学等等、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实践证明,“学生的大脑不是一个需要填充的机器,而是一支等待被点燃的火把”。
当我们的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时候,他们的创新意识已经苏醒,一旦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创新思维的火把就被点燃,接着就是创新的熊熊火焰,教师只有不懈努力探索,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舒展双翅在知识的天空自由地飞翔!但是新世纪教育的挑战不仅是针对学生,更重要的是针对老师,因此,新世纪的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具有开拓和创新的精神。课余时间我除了博览群书外,还认真撰写工作总结与教学论文。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优美的,但是让我做绿叶的事业吧!她总是谦逊地垂着绿荫。”纵然岁月消逝了我的青春,但,我依然无悔!我高兴,我是一个班主任。
第五篇:英语教学经验文章
英语教学经验文章
教师要充当教育他人的角色,接受他人教育则有一定难度。为此,我们在教师思想工作中尝试“自我反思策略”,通过反思自我达。强化课堂教学交际化运用
⑴几分钟会话。每堂安排几分钟左右时间进行会话:有值日生汇报、自我介绍、家庭情况、谈论天气以及熟悉的歌星、影星和运动员等。让学生自由用英语交谈,允许学生模仿课文内容适当增减,自由发挥。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通过问答形式作简要的复述。由单一的讨论内容过渡到综合内容,把几个不同内容的话题串联起来,既复习旧知识,又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还特别注意,轮到中差生会话时,鼓励他们大胆实践,有点滴进步就给予表扬肯定,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⑵注重语感教学。加强听说训练,努力做到视、听、说同步,培养语学习兴趣。每篇课文的生词、句型和文章都是朗读的好材料。要注意创造情景,让学生懂得不同句子的重音有不同的语感,显示不同的语言心理。同样,语调的不同,重音的移动,也体现了说话者不同的心理状态。经过训练,学生在以后朗读中也就注意了正确使用语音、语调和重读、弱读及升调,朗读也会绘声绘色,津津有味了,课堂上学生们兴趣盎然,学习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对话使用,角色表演。结合课文内容,每教一个情景句型,让学生用当天所学的,到讲台前来表演。如学到 family tree这课,我告诉学生都带一张“全家福”照片,根据自己的全家福来用英语介绍。有能力的学生在根据实际情况在黑板上画出图表。整个课堂就是欢乐的海洋,在热烈的气氛中学生们学会并运用所学单词和句型,提高了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
⑷运用直观教具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图片、图表及实物、录音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及教具,生动形象地开展教学和交际活动。利用实物和图片教单词,学生能更好地记住词义,并能反复利用它们复习,其趣味性、直观性较强。例如,在unit 3学习颜色一单元,我利用多媒体将多彩的鲜花和颜色相结合,一朵朵漂亮的鲜花怒放,多彩的颜色随着一朵朵鲜花开放在学生的眼前,学生们惊奇得连声欢呼着,雀跃着的同时自己就记住了不同的颜色的单词。同时将颜色和现实生活中的广泛使用的实际例子相结合,例如,说出学生们喜欢的颜色,朋友和父母喜欢的颜色等等。what colour do you like? what colour dose your father /mother /friend ? i like ….the best.he likes …the best.同时让学生明白颜色构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学习英语的趣味和身边的点点滴滴和英语的紧密相关,让学生们有了学习英语的热情。激发学生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要为祖国和自己将来得到更好的发展而勤奋学习。又如教unit 7.the weather forecast 时,我准备了中央电视台7:30新闻后的天气预报实况展示给同学们。优美的音乐,宋英杰那独有的中音,娓娓道来的天气预报的全文,变化的屏幕。学生们兴奋极了。七嘴八牙的纷纷参与,抢着举手说出自己知道的天气预报知识。然后,我又在屏幕上打出一张表格,根据课文将各种不同的人物需要知道天气预报的理由让生们一一列举出来,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填到表格内,让学生感受到我们今天高科技的发展令人耳目一新。同时对于天气预报的兴趣油然而生。快乐的学习又使我的教学达到了教会知识的目的。一堂课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又在快乐中结束了。学生们经常会说,怎么时间这么快呀。
狠抓基础,注意容量
一方面突出知识重点,狠抓基础,一方面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容量,把握节奏,备课先备人,平时注意了解和分析每个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有的防矢,合理安排好45分钟教学内容和进程,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实践面较广并在同一水平基础上对内容从多视角理解,多角度开展操练运用,即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从听、说、读、写不同角度展开,在教学“时态”这个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时,自始至终利用多媒体的引导,设置不同的情景,在情景中进行教学,学生们不知不觉地学习了知识,突出了时间状态和不同的谓语动词,让学生练习理解运用,并设疑释疑、解惑,让学生积极思考,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状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走出一支粉笔盒满黑板的例句的教学模式。形象的教学手段和彩色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走向希望。温故知新,克服遗忘
注意在课堂上经常复现旧知识,让学生反复操练,由易而顺利地完成一个个学习目标。具体方法是:学习—复习—再复习。复习时做到系统性、针对性、综合性。用以前学过的词语操练新句型或已学过的句式学习新单词。国际音标是初中学生教学的基础知识,学生感到拼读困难,针对这一个问题,我将英语的音标知识动画片每一堂课前都放上几分钟,既有趣又反复的复习了音标,效果很好。
当堂巩固,注重反馈 教学时要处处考虑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以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教学评价的得失作为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尺度,所以,在学生经过一段学习活动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分析,然后教师以鼓励表扬为主,满腔热情帮助学生,及时处理反馈信息,当堂巩固,如果时间许可的话,还可引导学生对一些易出错的地方,如人称变化,谓语动词的形式变化、某些习惯表达的异同进行归纳分析,让学生学有所得。
五、注意培养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是要让学生“会学”。因此,我重视对学生的课外学习的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⑴早读课,每天两名学生领着同学们坚持听课文录音,加强听力训练,让学生模仿地地道的英美人语音、语调。
⑵指导学生订出学习英语长期计划和短期安排,每天坚持搞好课前预习,我给每一位学生家长一封信,讲明我的想法和做法,发动家长帮助督促实施。
⑶搞好课外阅读,对一些有自学能力的学生,给一些课外读物来扩展他们的指示视野。
⑷强调作业的独立完成,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帮助学生认识到,做作业实际上是新旧知识的运用过程,一定要养成自觉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⑸培养学生认真听课,初步运用英语思维和理解。
⑹从音、形、意几方面培养观察力和记忆力,打好语音基础。
⑺用联想对比,归纳演绎等记单词和语法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