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例女医学生情感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
一例女医学生情感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
窦光茜
天津师范大学
摘要:本案例求助者系医学院学生,对怀疑患有家族遗传性高血压的男友的健康过分担心,尤其当男友偶尔身体不适时更是紧张焦虑,想分手又觉得难以割舍,从而产生心理冲突,内心烦恼痛苦。咨询师通过合理情绪疗法改变求助者在心中过分担忧的不合理信念,帮助求助者树立正确的看待男友可能遗传高血压这一事实,解决其内心冲突,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合理情绪疗法,家族遗传性高血压,以学生综合症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王XX:女,25岁,汉族,未婚,研究生在读,目前一人租房在天津居住。其父母在河南省居住。
(二)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为独生女,从小与父母一起生活,父母关系好,父亲为会计,母亲原为小学老师,现已退休。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家族内无精神病史。身体健康,从未患过重大疾病。从小学到大学成绩优秀,深受父母和老师的喜爱,并担任学生干部,与同学相处融洽,乐于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性格较为活泼,对自身各方面严格要求。家中三名亲属都在医院工作,因此从小受到熏陶,高中毕业后考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了解医学知识后,更注重家人的身体健康,不但个人坚持规律的饮食作息,还督促父母家人遵循。大学二年级时曾有一次梦见自己的父亲病故,醒来后很恐慌,为此更加在意亲人的身体健康。
(三)精神状态:
情绪低落,偶尔激动,但感知觉正常,注意力集中,记忆思维清晰,言行一致,有自知力,人格相对稳定。
(四)身体状态:
最近一个月有时入睡困难,食欲减退,体重略有下降,但近期身体检查报告正常。
(五)社会功能:
工作时可暂时不想此事,除工作外不愿参加其他娱乐活动。
(六)心理测验结果:
1、SCL-90自评量表测验结果:
总 分:175 阳性项目:45 阳性症状均分:2.89 躯体化:1.50 强迫症状:2.60 人际关系敏感:1.89 抑 郁:3.31 焦 虑:2.00 敌 对:1.83 恐 惧:1.29 偏 执:1.50 精神病型:1.30
2、SDS抑郁自评量表测验结果:61分
3、SAS焦虑自评量表测验结果:55分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一)主诉:因“担心男友有家族遗传性疾病,但又不忍分手,内心极度痛苦”前来咨询。
(二)个人陈述:三个月前经亲戚介绍我与现男友认识,双方都很满意。男友的人品、学历、外貌、工作收入、家庭条件等各方面情况都很符合自己的标准。两人相处融洽、情投意合,在相识2个月后确立恋爱关系。但之后不久男友偶然间提起他的母亲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他的血压也偏高,这让我非常担心。尤其是经过5年的医学学习,了解到高血压病具有很强的遗传倾向,会造成全身小动脉的痉挛,不但不能彻底治愈,而且中年后会更加严重,进而造成全身包括心、脑、肾脏、眼睛等多处病变,更有可能因冠心病或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而危及生命。前些天,男友有一次头晕、头疼,我觉得应该是血压的问题,这就更加印证了我的担心。但是这是我第一次交男朋友,投入感情很深,而且男朋友对我也非常的好,和他父母也相处融洽,除了他血压偏高这一件事之外,都是极其满意的。而且在他看手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他的生命线比较短,而我的生命线又很长,想到他可能由于该病而过早的离开,很担心自己因此要一个人孤独的生活,非常害怕痛苦。也想过和他分手,但又担心会再也找不到像他这样爱我又情投意合的人,而且因为这样的理由和男友分手,也担心会对也是第一次恋爱的男友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对他健康很担心这一事我也一直没有告诉过男友,因为怕他也为此担心,将更不利于他的健康。所以我现在很烦恼痛苦,心理很矛盾,舍不得分手但对未来可能遭遇的丧偶痛苦非常恐惧。晚上一想到这件事就难以入睡,只有工作时才能暂时把这些事抛在脑后,一闲下来心里就会想,心里特别难受,也没什么胃口,最近体重也少了三四斤,除了工作外也不愿出去玩。希望得到咨询师的帮助。
三、咨询师的观察:
求助者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讲话声音清晰,意识清楚,交谈合作,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但情绪低落,说到伤心处时,求助者情绪较激动而哭泣。求助者每次来时,都会自己带白开水,担心饮料不健康所以从来不喝,其中偶尔接听电话时,都会使用耳机以避免辐射。个人维护健康的意识过于强烈。
四、评估与诊断:
(一)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目前状态评估如下: 心理状态:情绪低落,感到心烦痛苦,偶尔失眠,心理矛盾。生理状态:体重略有下降,无重大生理功能改变。社会功能状况:对工作及社会交往影响较小。
(二)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的诊断如下:
1、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2、诊断依据:
(1)求助者担心男友患有家族性遗传高血压,想分手又觉得难以割舍,由此产生了内心冲突,是具有现实意义的现实冲突;
(2)1个月前从男友口中得知其血压偏高,结合了自身以往的医学知识,由此产生不良情绪;
(3)不良情绪未泛化到生活的其他方面;(4)出现睡眠问题,但对工作影响不大;(5)体重略有下降,但近期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3、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的求医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躯体无器质性病变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相鉴别:求助者情绪低落、心烦等心理问题时间并不长,且并未影响社会功能,虽有一定的躯体症状,但从病程、求助者的精神痛苦程度、社会功能三方面的评分上看,小于6分,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
(3)与严重心理问题像鉴别:求助者的不良情绪并未泛化,仍能维持正常工作,时间比较短,故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一)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减轻求助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求助者的睡眠和饮食状况;帮助求助者改变其对疾病的绝对化认识,形成正确的认识。
(二)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完善求助者个性;帮助求助者正确看待疾病,正确对待可能患病的这一事实。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主要咨询方法与原理:
1、咨询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2、原理:合理情绪疗法是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辫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个体解决情绪和行为的问题。该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A代表诱发时间;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合理情绪疗法认为,A并不是引起C直接原因,继A发生之后,个体会对A产生某种看法,做出某种评价和解释,从而产生关于A的某些观念即B。而B才是引起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所以可以通过改变个体的想法和观念B来改变、控制其情绪和行为的结果C,其中重要的方法是对不合理信念加以驳斥和辩论,使之转为合理的观念,最终达到新的情绪及行为的治疗效果。该求助者对疾病存在不合理信念,由此产生不良情绪及心理问题。所以采用该疗法最合适。
(二)双方责任与义务
1、咨询师要认真遵守职业道德和保密原则,真诚、负责地为求助者服务,有责任向求助者介绍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以及求助者的自身权利和义务。
2、求助者有权利了解心理咨询的性质、特点、保密原则以及应用这一原则的限度,有权利选择咨询目标以及参与咨询方案的制定,同时负有配合咨询、完成家庭作业、遵守咨询师时间、交费等义务。
(三)时间和费用等:
咨询时间:每周2次,每次1小时,共4次 咨询收费:未收费
七、咨询过程
咨询大致分为三阶段: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具体咨询过程:
(一)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第一次咨询:2009年9月2日
目的:
1、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2、收集资料,确定主要问题,探寻求助者的改变意愿
3、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咨询方案
4、减轻求助者的不良情绪。方法:
1、摄入性会谈
2、心理测验 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2、与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通过倾听、共情,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收集临床资料,完成心理测验,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探寻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及改变意愿,并给予初步分析,让求助者领悟其原因。
4、与求助者经过认真协商,确定了咨询目标,制定了咨询方案。
(二)心理帮助阶段: 第二次咨询:9月9日 目的:
1、进一步巩固咨询关系
2、使用ABC理论,帮助求助者领悟其不合理的信念。
3、改善求助者不良情绪及睡眠饮食状况。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诊断阶段:针对求助者认为男友“患有高血压可能会过早离世”的片面观念,运用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诊断求助者不合理的信念。
2、领悟阶段:让求助者领悟其不合理信念属于糟糕至及、过分绝对化。
3、修通阶段:询问求助者不合理信念的理由,咨询师通过提问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例如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有:手相中生命线短与血压偏高这一事实都会造成男友的过早离世;担心自己活的比男友长而极度痛苦等。访谈摘要如下:
“咨询师:以你的专业知识来看,高血压是一定不能治愈的吗? 来访者:应该是的,只能控制。
咨询师:那是所有的高血压患者都会早逝吗?都没有长寿的? 来访者:那也不是,有的控制好,可以活七、八十岁呢。少数控制不好的才会发生脑血管意外。但我很怕将来真的会这样,所以才特别担心他。而且他左手的生命线也比我短一截,很担心他会比我早死,那我一个人会很痛苦。
咨询师:你说的只是一种可能而已,不是一定会发生。而且掌纹本身并不是科学依据,是所有长寿的人都有很长的生命线,夭折的人生命线都很短吗?这一点你能确定吗? 来访者:这我不能确定,我只是担心。
咨询师:你是不是有些过于悲观了?事情其实不一定会那么糟。你将你男朋友归于会发生脑血管意外的一类,是不是过分绝对了? 来访者:是啊,我将他的情况归结到最坏的一类,这只是我担心发生的情况,并不是一定会发生,是我这种悲观的想法让我特别难受。咨询试:对极了!就是你这种过分绝对,喜欢把事情往最坏的方向去想的不合理信念造成你的痛苦。
4、布臵咨询作业:让求助者回家后为男友亲自测量一次血压或进行全面体检,以判断男友的血压状况究竟如何;思考一下手相中的生命线与医学中人的寿命长短是否有必然关系;思考如果和现男友分手,以后的男友或爱人是否会有其他的健康问题。第三次咨询:9月16日
目的:
1、帮助求助者改变其对疾病和手相不合理的认识。
2、继续帮助求助者消除不良情绪,改善饮食睡眠。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反馈作业:求助者为男友测量血压发现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其有时头疼的情况并不一定是血压原因造成,并让其阐述对待疾病应有的态度。
2、修通阶段:继续与不合理信念辩论。让求助者领悟任何人都有可能患病,任何人也都会死去,但把高血压与死亡画上等号无疑是一种糟糕至及、过分绝对化的观念,让求助者说出自己信念中不合理的地方。
3、再次让求助者说明对疾病的认识以及对爱的理解。
4、布臵作业:写一份咨询后体会,思考应该如何看待男友可能遗传高血压这一事情。
(三)结束与巩固阶段。第四次咨询:9月23日 目的:
1、结束咨询
2、巩固和提高咨询效果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会谈法 过程:
1、反馈作业:求助者已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并说明了今后不会将高血压与死亡画上等号,而是努力用自己的医学知识为男友及其家属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促进起健康维护。
2、再教育阶段:巩固前几个阶段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帮助求助者形成新的合理理念,并得以强化。
3、与求助者进行了一次回顾性的谈话,总结了咨询中改变的任知偏见、目前的认知状态,以及信念改变的效果,讨论了咨询效果及求助者心理健康终极目标等问题。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不要过于追求绝对的健康,放下对于所学医学知识的绝对化、有些夸大的观念。使求助者在咨询后仍能用学到的东西应对以后恋爱及生活中的问题,以更好的适应现实生活。
4、建议求助者再做一次心理测验。
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求助者自我评估
求助者在咨询心得中写到:“通过咨询,我认识到自己将书中的疾病知识绝对化了,患了所谓的医学生综合(以学生在学习医学知识的时候总是将书上的疾病表现与自己对照,因而觉得自己有病。)将男友可能遗传高血压这一事实变成了他必然会遗传高血压,进一步发展为患了高血压必然会早亡,这一明显的绝对化观念造成了自己的情绪上的困扰,现在我想明白了,男友只是可能会患高血压,而人也不可能不生病,任何人都有可能患病,也都会死去,这是我们不能控制的,而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努力促进自己的健康,把握好自己的现在。以后我不会再因此而钻牛角尖了。
(二)心理测验的复查结果:
1、SCL-90自评量表测验结果小于160分,各项因子分均小于2分。
2、SDS抑郁自评量表测验结果:32分
3、SAS焦虑自评量表测验结果:30分
(三)咨询师的评价
两个星期后,通过电话回访,求助者表示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基本消除了不良情绪,改善了求助者的睡眠及饮食状况。求助者改变了不再为男友的健康状况过分担忧,以较为积极的心态与男朋友相处,从而促进了良好的恋爱关系的发展,影响了求助者看到问题的角度,不再以偏概全,树立了正确的健康观、恋爱观。
参考文献:(1)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2)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3)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4)汪向东等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出版社,1999
联系电话:***
第二篇:心理咨询案例
2010年6月16日星期三18~20点。
来访者,×××,为隐私考虑,其他情况略
今天,为一位来访者进行了咨询,使用的技术主要是朱建军的“意象对话技术”和“子人格分裂”技术的有机结合。给我最大的收获是——“机敏”,也就是在咨询中多次出人意料的在意象之间转换角色,杀回马枪,从而刺破阻抗,一层层的揭示人格结构和矛盾。
我从朱建军常用的“房间”的意象入手,引导她想象一间房间内的布置,从而探察她的心理状况。她描述了一个空旷的房间后,我并没有依照常规,引导她对房间进行改建,从而在潜意识层面调整她的情绪。我认为还需要更进一步看看她的子人格。于是我出了第一个奇招,要她钻到床底下看看,藏着什么东西。
她看了好一会,说有一只小猫,我回忆了下猫的意象的代表意义(性本能、妩媚、直觉、攻击和强健,和来访者本人有些像),然后问她,是什么样的猫。她说是一只很惧人的,缩在墙角的小猫。
我感到满意的一点是,这时候,没有顺着常规走下去,去安抚这只小猫。而是第二次迅速转换角色,要她投入到那只猫当中,代替那猫说说话,看猫有什么感受,这样就能吐露出第一个子人格的心声。结果那只猫说,它害怕主人打它,因为它想上床,想一起做这个房间的主人,主人不想它把房间弄乱。如此这般,吐露了很多委屈的心事。
按常理,可以要主人好好的疼爱这只小猫了,这样就能取得内心的和解,并学会表达感受。但是我再杀一次回马枪,要她融入到那只小猫中,回过头看看意象中的主人,是什么样子。这样,就能将来访者的主导人格观察出来。
她看了好一会,说意象中的本人,“她一会变成妈妈,一会变成一个怪物。那怪物是个马脸的,很高很瘦,奸冷的笑,好像要吃了小猫……妈妈很凶、很严厉,黑色的,满脸怒气”
到这个时候,症结已经很明显了,她子人格中的由母亲的严厉的教导形成的超我,对小猫代表的本能,造成了严重的压制。
在这之后,我再采用其他技术,引导小猫所代表的本能和母亲所代表的超我进行沟通,达到了温暖的融合。
我请她谈谈咨询后的感受,她问我,怪物代表什么,母亲为什么会和怪物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我跟她简单介绍了客体关系理论,告诉她,小孩子会在心中把母亲愤怒的一面形成一个客体,这个母亲形象是她在心中形成的自我压制的超我的形象。现在这个超我中严厉、压制、绝对化的一面已经基本消除,而来自父母的温暖的慈爱和支持,将使她余下的人生更加坚强。
第三篇:心理咨询案例
心理咨询案例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32岁,己婚,博士,公司职员。
求助者主述:快半年了,我为工作的事项,心情不好,情绪低落,内心很乱。
求助者自述:我博士毕业后选一家军队单位。进了部队的门,我才发现自己己错了。我坚决要求转业,经过三年不懈的努力,我终于到了一家和我专业非常对口的地方公司。没有了部队纪律的约束,我觉得真自由,但新问题又来了。公司虽然挣钱多,但远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好,我有些后悔从部队转业了。一次吃饭,一位朋友说他先在军队工作后来转业了,博士毕业后又回到了部队。我心里一亮,别人可以二次入伍,我也可以啊。我找到原部队的领导提出想回去的要求。可领导却解释说没有这种规定,我特别生气,明明人家都这样办了,他们却还说不可能…………什么原因啊?还不是我当初坚决要走,没给他们面子,他们趁机找我麻烦。我就去上级机关讨说法,可他们的解释也一样。我很后悔,自己当初一步走错,现在步步错,觉得特别难受,心烦。我生他们的气,更生自己的气。苦恼。没兴趣工作,打不起精神,没什么胃口,晚上有时折腾到夜里三四点才睡,经常头昏脑胀的,注意力总集中不起来,特别爱对人发脾气,也不愿意出门见人,各种各样的应酬都推掉了。我希望您能帮帮我。
心理咨询师观察与了解:求助者性格较内向、柔弱,从小就要求把事情做好,从小到大学习和生活比较顺利。博士毕业后到军队保密单位工作,自觉难以适应,后转业到地方工作,又对地方单位不满意。现不愿上班,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白天无精打采,晚上睡不着,体重下降了20多斤。
根据以上案例,请回答以下问题:
1、对该求助者做出初步诊断并说明依据。(30分)
2、心理咨询师应怎样与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咨询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30分)
3、心理咨询师应该怎样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20分)
4、针对本案例,心理咨询师使用了合理情绪疗法,请简述修通阶段的常用技术。(20分)
标准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对该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25分)答:该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生物学原因(2.5分):男性,19岁,患过肠胃炎(每个0.5分,共1.5分)。
(二)社会性原因(2.5分):
1、环境因素。(1分)
2、家庭教育严格。(1分)
3、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1分),鼻炎、胃肠炎、高考失利、与同学矛盾、物品丢失。((每个0.5分,共2.5分))
4、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1分),未得到父母、老师和同事的理解和帮助(0.5分)。
(三)心理学原因:(2.5分)
1、存在错误认知(1分):自己是最倒霉的(0.5分),觉得别人讨厌自己(0.5分),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0.5分)。
2、情绪方面(1分):受苦恼的情绪困扰(0.5分),情绪不稳定(0.5分)。
3、行为模式(1分):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0.5分)。
4、个性特征(1分):个性偏执、敏感多疑、追求完美、患得患失。(共2分,每个0.5分)
二、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及依据是什么?(25分)答:
(一)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10分)
(二)诊断依据:
1、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2分),排除精神病(障碍)(1分)。
2、心理问题由现实刺激引起(3分)。
3、心理问题无泛化、回避(5分)。
4、社会功能受到轻度损害(1分),仅出现学习效率下降(1分)。
5、病程时间短,近两个月。(1分)
6、并非由躯体疾病所引起。(1分)
三、该案例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出现了较为强烈的阻抗,请简述阻抗的表现形式。(25分)答:阻抗的表现形式:
(一)讲话程度上的阻抗(2.5分)。包括沉默、寡语、赘言。(每点1分,共3分)
(二)讲话内容上的阻抗(2.5分)。包括理论交谈、情绪发泄、议论小事、假提问题。(每点1分,共4分)
(三)讲话方式上的阻抗(2.5分)。心理外归因、健忘、顺从、控制话题、最终暴露。(每点1分,共5分)
(四)咨询关系上的阻抗(2.5分)。不履行咨询安排、诱惑咨询师、请客送礼。(每点1分,共3分)
四、心理咨询各种方法有效的共同因素有哪些?(25分)答:
1、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建立的和谐、信任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共同点。(5分)
2、求助者具有求治的强烈动机、积极态度。(5分)
3、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方法。(5分)
4、咨询师本身的特征。(5分)
5、促进求助者的认知改变、情绪调节、行为改善。(5分)
第四篇:心理咨询案例
樟湖中心小学心理咨询案例
三年(2)班
陈志
辅导对象:胡志源 班级:三年(2)班 性别:男 年龄:9 辅导时间:2014年5月
问题表现:胡志源与别的同学交流时,特别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总是觉得自己被孤立,上课常走神。他总有这样的苦恼—— “他们不喜欢我”、“他们总不愿和我做朋友”、“根本没人理会我”。平时同学不小心碰了他的什么,他便会大发雷霆,与人争执。为此他本人很懊恼,没少挨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胡志源在心理也常提醒自己,别人没你想的那么坏,他们不是故意 的,但到时候他还是会很激动。他真是苦恼极了,却很难改掉这个坏习惯。
原因分析:有一个可怕的毛病就是自卑,对自己缺乏自信,这种自卑感使得他克服不了一点小麻烦。也有可能是“入学适应” 困难,胡志源刚进入三年级的学习,环境变了,学习的压力大了,学习的方法也需要调整了,这些都可能在他心理上产生压力。
辅导对策及过程
1、体验“成功”喜悦,克服“自卑”心理
多形式、多层次地让胡志源“体念成功喜悦,克服自卑心理”。其一,教学降低重心,重视基础。其二,课堂上创造参与的机会。课堂上让他回答能够解决的问题、主题班会让他发言等,让他知道“我的回答还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我的讲话还可以得到同学们的掌声”。其三,给予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胡志源体操做得不错,让他领操。
2、学会恰当评价自己
自卑的本质就是自我评价过低,以至信心不足。要克服自卑,应从恰当评价自己入手。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肯定 自己的成绩;要进行“别人能行,我也能行”的积极暗示,以振作精神,增强信心。
3、确定合乎实际的目标。
奋斗目标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分阶段制定,首先确定最有可能实现的近期目标,集中精力向这个目标冲刺。这个近期目标实现 后,再制定下一个近期目标,循序渐进,这样可以减少挫折和失败,有效的保护和增强信心,防止自卑感的产生。
辅导追踪:
辅导效果: 随着学习的适应,同学的逐渐了解,学习方法的改变,尽管学习的任务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难,压力越来越大,胡志源同学的心情越来越好、学习劲头越来越足、学习成绩稳中有升。虽然胡志源还会与同学有摩擦,但他比较服从老师的处理,不再自作主张,大大出手了。班级里,他也有了几个要好 的伙伴,参加了几次体育比赛,获得了好名次。
第五篇:心理咨询案例
心理咨询案例:小学生懒惰个性问题
一年级的李明懒出了名,作业总拖拖拉拉、偷工减料,每次劳动就想方设法偷懒,不愿动弹。老师就拿他没办法,批评、体罚全没用,急得老师忍不住直皱眉头:他还能变勤快吗? [分析] 小学生的懒惰主要是由于家庭的培养方式不当,父母怕孩子年幼做不好事情,总主动为孩子承担一切杂务,结果不但使孩子失去了做事的兴趣,而且会对别人为自己做事习以为常,自己却什么都不会干,什么都不愿干,这样形成的惰性还会扩展到其他方面。还有的学生懒惰是因为其他负性心理的影响,如畏难、依赖等。[方法] 1.帮助学生认清惰性的危害。惰性不但给父母增加负担,给周围的人带来危害,削弱自己的斗志,而且会最终落得平庸、失败的下场。
2.在学校情境中规定学生劳动的时间,养成整理环境的习惯。决不迁就学生对劳动的消极抵抗,不把劳动作为惩罚,否则会使学生厌恶劳动。
3.与家长沟通。教师、家长都积极地让学生学习、劳动,鼓励学生动手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心理咨询师情绪问题咨询案例之不合群
小明的智力发育和学习十分正常,课间同学们都到室外活动去了,可他却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发呆。他不愿和同学们一起玩,渐渐对周围的环境没了兴趣,对周围的人和事不予理睬。大家都说他是个“不合群”的同学。[分析] 不合群的情况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生对与人交往根本就不感兴趣或因为焦虑、担忧等原因而不能与人交朋友,称为交往退缩,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交往心理障碍;另一种是学生不被同伴所喜爱,与他人交往时遭到了拒绝。不合群的原因是多种的,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种。
1.婴儿早期与同伴隔绝导致以后的适应问题。曾有研究表明,婴儿从出生后半年即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同伴社交行为,16~18个月是婴儿交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有的孩子由于在婴儿早期缺乏这种必要的同伴交往,有可能导致不合群。
2.由于身边没有同龄伙伴和朋友,在家里主要同父母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与能给自己保护和支持的成年人很好相处(如教师),而不会处理与同龄人的关系。
3.家长的过分保护,不让孩子与其他“坏孩子”来往,怕孩子受欺负,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或是急躁、自我控制能力差,或是胆小、懦弱,均不受同伴的欢迎。
4.曾在交往中遇到过挫折,失去信心,不愿交往。如有的孩子可能在幼儿园或小学低年级因尿裤子而遭到同伴们的哄笑,于是就产生逃避集体场面的心理和行为。
5.个性原因。有些孩子由于种种原因,形成了呆板、不爱活动的性格,因此不容易与大家交朋友。
6.患有儿童孤独症、精神分裂症的儿童对交往根本不感兴趣,也易引发其他心理问题。[方法] 对于不合群的儿童,首先做的应该是查找原因,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确定不同的矫治重点。问题比较严重的儿童应建议寻求专家的帮助。
1.区分不合群的儿童究竟是受到忽视还是遭到拒绝。对于遭到拒绝的儿童,给予交往技巧和原则上的指导;对于受到忽视的同学,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心,查找原因。要区别这两种情况,可利用提名测验,让每个同学写出班上三个最想交往和三个最不想交往的同学,那些两种情况都未被提名的往往就是被忽视的儿童,教师也往往忽视他们,应对他们实施行为改变计划。
2.行为强化法。鼓励儿童主动交往,教师给予相应的强化,如表扬、注意等,同时争取得到家庭的帮助。
3.认知重建法。交往障碍常常源于不正确的自我评价,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树立信心,有正确的自我评价。
4.教学一指导技术包括指导、提供榜样、练习、强化等环节。如教会儿童问问题、提建议,给他们提供交往技能较高的同伴做榜样,再给予同伴的支持和帮助。
5.交往能力训练。
6.多组织集体活动,创造交往的机会。
浅谈小学生的健康心理
小学心理学家认为:小学阶段必须把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小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小学生智力的发展固然重要,我们应该高度的重视,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生命的健康,心理的健康。因为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是孩子成长的前提条件。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说到底就是要促进小学生个性心理的全面发展。当代的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具体来说主要是要促使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要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要培养小学生的健康心理,即根据小学生成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和需要,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促使小学生人格即个性心理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心理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自己的言行、健康的人格来感染学生。在给小学生提供精神环境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心发展。教师不仅是环境的创设者,还要做小学生的引路人,小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引导小学生形成奋力向上、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教师尽量满足小学生的合理需要,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就会影响其正常的发育和成长,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任何一个小学生,作为班级中的一员,如果长期得不到认可,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关爱,总是受到排斥,体验不到集体的温暖,他就会感到孤独,感到压抑,就有可能走向自我封闭,导致逆反、消极的心理,心理健康就无从谈起。小学生由于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很容易在满足需要的冲动驱使下,接受不健康或不正当诱因的影响来求得满足,从而导致错误行为,教师对此必须充分注意。每个人的性格是一种个性心理特点,它是个性的核心部分。做事胆小,缺乏独立性、过分依赖家人,是性格软弱孩子最突出的表现。在性格形成时期,学生表现出性格意志的缺陷,教师应引起重视,及时进行帮助、引导,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健康发展。对于小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或可能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教育,使学生对自己成长发育中可能面临的问题有所认识,有所准备,能以平常的心态去面对。针对个别小学生存在的某些不利于身心发展的问题,如逆反心理、厌学心理或人格上的某些弱点应给予正确的帮助。
小学生身心发展和健康教育的复杂性,个体间的差异性和家庭生活、环境影响的多样性,因此无论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多么重视,工作多么细致,也不可能使所有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都能达到理想的程度,总会有少数或个别小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这就要求从事小学教育的教师们都能根据有关方面的知识,善于分析,及时发现,并能随时与家长取得联系,给予及时调节和治疗。只要及时发现,善于分析,及时帮助和调治,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都能有效地得到根治。教师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要充分利用沟通方式,学会倾诉心声,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振奋学生的情绪,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健康心理。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心灵的丰富性、多样性。一个老师要想在学生平静的心田中激起情感的浪花,就要用“爱”来感化学生,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逐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当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我们要做到:
1、教师要用“爱”去呵护,用“爱”去感化学生。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师爱是每位教师必须具有的道德品质,但对学生更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对他们的爱既是“亲其师”的纽带,又是学生愿意接受教育的桥梁。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关心儿童的生活和健康,关心他们的利益和幸福,关心他们的完满的精神生活。”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如果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就会使他们鼓起勇气,力所能及的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关心和爱护就成了学生增加信心的力量。爱给了学生温暖,学生在爱的感染下找回了自己的自信,能勇敢的面对问题,并且能解决问题。
2、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学生:所谓尊重:就是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学生的人格尤为重要。教师要想了解学生靠平时的观察是不够的,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沟通,沟通多了,就能更多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动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实事说明,要想让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批评说教的效果远及不上和学生谈话的效果明显。作为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和学生是平等的的位置上,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染学生,要让学生从心底真正的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如果一味的挖苦、讽刺,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伤害学生的心灵。和学生交流时要讲究语言艺术,维护学生的自尊,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你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对他的理解,从而放下自己畏惧的心理状态,平等的与老师交流,师生的感情才能更加融洽,这样就能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对学生心理成长的作用。
作为一个教师只要你能够及时的发现、挖掘我们职业中的那种高尚的爱,你就会每天都产生冲动,你就会看到每个学生都是你读不完的一本书。明白自己所从事的是一个影响人的一生的、值得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这样,你才会爱这个职业,才会全身心地投入。你的爱才会使每一个学生用同样的爱来回报你,学生在爱的氛围中身心能够健康的成长。
利用学科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作为教师要时刻记得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对学生要和蔼可亲,以培养其良好情绪;每位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及时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营造生动愉悦的教育教学情境,使学生乐于学习;及时发现并表扬学生的优点,尤其是对性格软弱的学生,更应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抓住时机给予不同方式的表扬,鼓励他们要有进取精神。充分利用学科知识中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情绪,使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康的发展。
小学生最大的心理问题是厌学
让孩子11岁前疯玩过 没有兄弟姐妹,也没有弄堂的喧嚣,现在很多小孩子基本都是独套公寓里的独子,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孤独。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资深咨询师陈默碰到的一名最小的抑郁症患者只有9岁。陈默还看到幼儿园4岁的孩子坐在那里发呆。“有的问题是无解的,没有人帮他解惑,于是我们的孩子抑郁了。”很多孩子幼时是在贵族化的环境里生活,但是进入学校后,又给他一个高竞争的环境,这种反差让他们很难承受。
在心理专家看来,要让孤独的孩子在某种环境里释放孤独,尤其要让孩子在11岁以前疯过,这样的心理环境才可能更健康。擦掉对孩子的负面评价
目前小学生碰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厌学。孩子上到小学二年级后,厌学已成为普遍现象。专家认为,这个问题要怪两个人——老师和妈妈。很多孩子成了订正专业户,订正量比功课量还要多。家长是孩子读书的监工,可是在监督之下又很难学习好。孩子其实特别需要的是,引导出学习兴趣。现在还有个很大的误区,妈妈70%的功能在做“老师”。陈默风趣地指出,如果让孩子找一个动物来代替妈妈,小朋友经常答的是老虎或者狼。“实际上妈妈要做老母鸡,应时不时护着小鸡,让他有安全感。孩子一上学就进入竞争状态,即使老师对孩子都是负面评价,妈妈也必须做橡皮擦,擦掉负面评价。”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自卑树”是在小学时种下的,妈妈要把老师批评时给孩子带来的自卑阴影擦掉,让孩子永远有信心。小小孩过度早教害处多
过度早教是很多小小孩都可能遇到的问题。事实上,如果让小孩子长时间做同一件事,会超前抑制他的大脑,将来形成的问题就是高级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过度早教还会过早开发视力,可能让孩子长大后戴上“啤酒瓶”,甚至引发视网膜变性或脱离。“目前,儿童近视较以往提早了三四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上海市视光学学会委员柯碧莲指出,持续的近距离用眼、iPad等多种视频终端的普及、不良的坐姿及握笔姿势、不均匀的照明等都会诱发近视。柯碧莲曾经接待过一名3岁半的小病人,父母忙着做生意,孩子天天在狭小的空间里长时间看电视,结果近视程度竟达1200度!因此,家长应保证孩子有一定的“远视保有量”,把密集用眼期延到12岁以后。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王满,男,8岁,小学二年级学生。该生学习成绩差,性情怪异,很难与同学相处。
1、卫生习惯差,手脸总是有污秽;
2、人际关系恶劣,总是欺负周围的同学,总以强者形象出现,无缘无故的,就打同学一巴掌或踢同学一脚,要不就咬人。
3、组织纪律差,上课时有话就说,没有留心听课、认真思考、举手回答的习惯。原因分析:
1、该生从小跟爷爷在老家生活,很少见到父母,对父母缺少依恋。爷爷对他言听计从,千方百计满足他,渐渐形成横蛮任性的性格。(小时候环境生活的影响)
2、后来父亲怕他吃亏,叫他回击欺负他的人,渐渐地,他由一个受他人欺负的人转为一个欺负他人的人,由一个弱者变成一个大“天王”,令老师极其头疼。(父亲错误的引导方式)由于该生自小过于宠爱、放纵,家长怕他吃亏,使他在家庭、在同伴中慢慢变得像个“小皇帝”。别人说他不得,碰他不得,而他却 目中无人,动不动就打人。该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他并没有认识到来学校是来学知识、学文化的,更没想到来学校是要遵守纪律的。对待这类孩子,一下子的批评教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来源于家庭的病症,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学生的健康人格才能有效地培养。综合分析与诊断
该儿童目前要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 1.攻击性行为; 2.人际关系; 3.学习适应性。
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攻击性行为:根据儿童的成长经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经验习得的结 果。人的行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点,之所以选择某种行为,主要是这种行为能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利益。本案中的“攻击性行为”的最初形式是“被打”,而他打小朋友是角色的转换,但当他打了小朋友后没有任何的“惩罚”出现,就再一次证明了这种行为是可行的。“强者打人”与“弱者挨打”的体验在认知上让他强化了这种打人的行为,让他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因此,观念中形成了这样的推理:“弱者”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强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武力来保护自己。而且,在“我是强者”的强烈暗示下,往往会对外界发出警示,以表明自己的强者姿态。当行为不断反复后,将会变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成为人格特征之一,就现状及年龄阶段,还谈不上“攻击性人格”,只能说有攻击性倾向,也正因此,及时的干预是可以矫正的,否则随年龄的增长,行为复现率的提高,会使改变难度增大,演变为人格特征。2.人际交往问题:该儿童的人际交往问题与他的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攻击性行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负”,但却引起了同学的“注意”,这些行为也就形成了他在别人眼中的“不良形象”:动不得、说不得、脾气大、爱打人、即使有些行为是暗示“我想跟你们玩”,但“打”的方式是不被认同和接受的。3.学习适应性:现该生学习没有多大的进步,这是发展过程中的适应不良表现。这除了影响行为与人际协调外,还有对学习态度和方法等方面的影响。目前,该生所面临的学习问题主要是如何调整好情绪,给予学习相应的注意力,提高上课效率,并且这也是促进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在行为上给予积极的建议与指导,两者结合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1、询问基本情况。
2、向家长反映该生的在校表现,表明想教育好其儿子的心意。
3、向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4、与孩子交谈,探寻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思想意愿;
5着重让孩子表达“当时怎么想,想怎么做,感觉如何”,目的一在于让孩子宣泄;二在于让父母学习与演练与孩子的沟通;三可以顺势引导家长如何做更好,做好共同教育工作。
6、让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欢迎的学生,让他明白如何与同学相处,做个受同学欢迎的人。
7、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继续自我监督与控制。
8、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