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下册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
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Period 1 Section A 1a-2d教学设
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并掌握1a-2d的单词和短语
(1)sign, cheer, raise, lonely, volunteer, notice;
(2)clean up, cheer up, give out, hand out, put up, put off, used to; 2.掌握并运用句型
(1)I’d like to help homeless people.(2)The girl could visit the sick kids in the hospital to cheer them up.(3)The boy could give out food at the food bank.(4)We need to come up with a plan for the City Park Clean-Up Day.(5)Let’s make some notices.3.让学生使用could向他人提建议,团队协作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景介绍的方式进行词汇或短语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操练、理解并学会运用 2.采取Pair work或Group work问答式的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运用表达方式和句型互相操练“询问和谈论志愿者活动”;
3.采取对话排序、图文配对和句子填空的听力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听力技能; 4.采用Role-play的学习策略,利用课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展开课堂教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渗透助人即是助己,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志愿者及慈善活动,培养学生为他人着想,热爱公益事业,为美化环境尽一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用情态动词could表达建议;
2.正确使用有关援助的表述、短语动词以及相关表达中的动词不定式; 3.就志愿者活动这一话题分角色表演对话;
(二)教学难点:
1.学会提供帮助的基本句型; 2.理解不同短语动词的含义与搭配;
三、教学策略
语音教学——让学生进行模仿操练;词汇教学——采取情景介绍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操练、理解含义,并学会运用;口语教学——采取 Pair work和Group work 问答式的口语交际活动互相操练;听力教学——采取句子排序、图文配对和文章填空的方式。
四、教学过程 Step I Free talk
1.要求学生试读课本单词表中的单词和短语,帮助学生解决语音问题。2.询问学生是否知道提供帮助和表建议的句型,在黑板上板书。3.向学生提三个问题。(1)Do you often help people?
(2)Tell us something about the last time you helped others.(3)How could we help people?
e.g.at home, at school, in the hospital, on the street and so on.<设计意图> 首先,磨刀不误砍柴工,读会单词,帮助学生们解决语音问题,可以让后面的课上得更加的流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本单元的话题涉及援助与关爱。通过学生课前的预习,帮助学生初步梳理出表达提供帮助和建议的句型。既可以检测学生的预习的是否到位,同时可以为这堂课的句型学习做好铺垫。然后,设计的三个问题是关于帮助的,通过三个问题的提问与回答,鼓励学生勇于开口,讲述自己的切身感受,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并给与表扬,让学生感受助人为乐的真谛,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氛围。
StepⅡ Warming-up
1.给学生看志愿者的图标,问学生它看起来像什么?(hand)一只手意味着什么?(help)这样给与别人援助的人称作什么人,接着引出生词volunteer,并且简要的向学生们讲解。
2.让学生观看一个“青年志愿者之歌”的视频,看之前,抛出问题“What do volunteers do to help people in the video?”要求学生把答案写下来。
3.回答问题。
plant trees.clean the road.They could help
play with children.old people / sick children.teach children English.blind people to cross the road.<设计意图> “志愿者”众所周知,可是对于志愿者的含义、特征、工作性质等,学生们并不清楚。通过视频的观看,可以让学生们更多的了解志愿者这项工作。此外,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有意识的观看视频,并做笔记;通过回答,让学生知道志愿者的工作,以及帮助人的方式,为课本的学习奠定基础。
StepⅢ Listening
1.引导学生观察单元主题图中的三幅海报,读出图中公告栏所列的英文内容,学习相关生词及表述。
2.通过给出问题“How could we help people?”和若干幅图片的展示,引导学生说出表达建议或提出帮助的句子,反复朗读。
We could help clean up the city parks.We could cheer up sick kids.(cheer them up)We could set up a food bank.We could give out food at the food bank.We could help stop hunger.We could volunteer in an after-school study program to teach kids.We could visit the old people in the old people’s home.3.开展头脑风暴活动,指导学生从校外和校内两方面思考可以帮助别人的方式;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写出来,越多越好。之后让学生们汇报自己的想法,板书学生所写的优秀的及值得学习的表述。4.学生朗读四个句子;学生听听力,核对答案;讲解句中出现的生词及短语等。<设计意图> 图片是最直观的,因此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通过课本图片中的三幅海报以及其他图片,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说出本单元的关键句型,并在句型中穿插动词短语,用红色笔凸显,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注意。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呼吁学生们多做好人好事。
StepⅣ Pair work
1.要求学生跟读听力材料,模仿语音语调。
2.让学生结合1a活动中自己写出或摘抄的内容创编对话,对编排优秀或有创意的学生及时肯定、表扬。
<设计意图> 由于此前的1a活动中已积累了一些句子,因此操练对话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目标语言。同时,通过模仿语音语调,使学生的口语能力有更原汁原味的折射。
StepⅤ Listening
1.让学生观察五幅插图,并引导学生尝试用动词短语表述五幅图片的含义,带读短语 2.听2a,并核对答案。
3.在2b中,先要求学生浏览句子,了解句子的大意;其次让学生预测这些空可能缺少怎样的单词;最后给出五个短语,让学生听听力填空,核对答案。
4.让学生将动词短语极其意思进行匹配;要求学生观察短语,并总结他们的共性。<设计意图> 由于该部分听力内容中有较多的短语动词,同时语速较快,可能会对学生形成困扰,加大了听力理解的难度。因此,在听听力之前让学生根据插图充分理解并输入相关词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以减轻学生在听力活动中因词汇而产生的焦虑和压力,这也是预测这一听力策略的渗透。另外,动词短语是这个单元的重难点,所以配对练习可用来加深巩固理解,同时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抓住规律,总结特点。
StepⅥ Group work
1.让学生们以雷锋日为话题,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模仿2a,2b编写对话并表演出来。
2.让学生们对自己的表现及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自我评价,在小组内评价,然后评出最“最佳表演组”,并鼓励学生们下一次争取做最优秀的小组及个人。
<设计意图> 学生们从小就听着雷锋乐于助人的故事长大。经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表达方式。通过任务的设计、说明与布置,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转化为语言输出。利用对话表演的形式反馈,同时,鼓励学生勇于开口、大胆表演。通过运用和表演,既复习新知,同时以竞争机制评出“最佳表演组”,促使学生们积极参与,让学生感受成功的愉悦,也活跃课堂。
StepⅦ Exercises
要求学生将答案填在导学案上,一定时间之后核对答案并讲解。
<设计意图> 练习是学生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课堂练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StepⅧ Role-play
1.播放听力,让学生跟读磁带,了解对话大意。
2.让学生齐声朗读对话,纠正读音,解答学生存在的语言障碍。3.让学生根据对话,回答问题。
4.学生结对分角色朗读对话,给予适当评价。5.讲解语言知识点:
(1)They told me stories about the past and how things used to be.used to do sth.过去常常做某事;表示过去习惯性、经常性的动作或状态,暗指现在已经不存在。used无人称和时态的变化。
e.g.I used to go to the Youth Center.But I have no time now.我过去经常去青少年中心,但现在我没有时间了。
Grandparents used to tell us stories when we were very young.在我们小时候祖父母常给我们讲故事听。
(2)Yeah, a lot of old people are lonely.lonely adj.孤独的;寂寞的指精神上感觉孤独、寂寞。
e.g.The old man feels lonely, so he raises a dog.那名老人觉得很孤独,因此他养了一只狗。(3)We need to come up with a plan for the City Park Clean-up Day.need 用作实义动词,有“必要”、“必需”之意,有人称、数和时态的变化,可以接名词、代词、动名词或带 to 的动词不定式作宾语。
e.g.The man needs an English dictionary when he works.这个人在工作时需要一本英语词典。
Do you need to see him yourself? 你必需亲自见他吗? <设计意图> 分角色朗读课文,形象生动,如亲临其境,可以把注意力吸引到课文的内容中去,领略其中的含义,更能加深印象,不容易忘记。其次,分角色朗读对话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增加课堂气氛,营造出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
Summary 1.Target language:
What will/ could you do to help people? I will do„ / I could do„/ I’d like to do„ 2.Grasp how to use some phrases to help others.3.Understand we should care for someone who needs our help.Homework
1.Review the phrases learned in this class and try to make sentences with them.2.Write three conversations on how to help people.Sample
A: I’d like to help the old.What could I do? B: You could visit the old in an old people’s home.
第二篇:2014年新目标八年级下册英语Unit2 I
2014年新目标八年级下册英语Unit2 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单元测试题 I.单词拼写:
1.Can’t you see the ―No smoking‖ s_______?
2.Working with you gave me a lot of p________.I really enjoy it.4.I think I can f________ up the clock.5.Something is wrong with the TV.It needs r___________.6.There is no chalk in the classroom.Could you please go to my office and g_____ some for me?
8.People in these countries don’t have enough food to eat,and many of them have died of h_____.9.You can i_______ how different the table manners there are from ours.II.从方框中选择适当的短语完成句子:
put off,call up,set up,come up with,put up,take after,cheer up,run out of,fix up,give out
1.The teacher came into the classroom and ______________ the papers as quickly as possible.2.The man was unlucky, he ____________________ his money and had to beg in the street.3.My bike is broken.I have to _________it_______ today.4.I want to _______________ a stamp collectors club.I need to know more persons who like collecting stamps.5.The man ______us_______ , but we were not at home.6.She ___________ the plan with excuse that she had too much to do.7.He seems very sad.Lets_______him________.8.He thought and thought.At last he _____________ a good idea.9.Your daughter doesn’t ____________ you in any way.You are quiet, but she is outgoing.10.Don’t ____________ pictures on the wall.III.用所给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Would you like ______(clean)up the city parks?
2.Could you please______(give)out food at the food bank?
3.We can’t put off _______(make)a plan.4.Two weeks ________(be)enough for us.5.They ________(set)up a food bank next year.6.He spends about two hours_______(do)his homework.9.All the students will go out and play if it stops_______(rain)later.IV.单项选择:
1.You shouldn’t ________ your hope.Everything will be better.(2007长春)
A.give up B.fix up C.cheer up D.put up
3.A lot of meeting were______ because of the dangerous disease.(2007天津)
A.turned offB.set offC.put offD.taken off
4.Don’t _______ the people in trouble.Try to help them.(2007吉林)
A.hear fromB.go overC.laugh atD.look like
5.—Tom, it’s cold outside.______ your coat when you go out.--OK, Mom.(2007安徽)
A.Take offB.Take awayC.Put awayD.Put on
6.The plane _____ at three o’clock in the afternoon.(2007广东)
A.takes offB.takes awayC.takes outD.takes down
7._____ spending our vacation in a hotel, why not try hiking in the country?(2007江西)
A.Instead ofB.Because ofC.Thanks toD.As for
8.Pollution is a serious problem.Scientists have _______ some good ways to save it.(2007呼和浩特)
A.come up withB.come onC.come outD.come up
9.Some people plan to ______ a volunteer project to help the disabled children.A.put upB.think upC.set upD.cheer up
10.–The shoes are very nice.I’ll take them.--But you mustfirst.I think the size is a bit small for you.A.pay for themB.try them on C.put them on D.Take them off
11.The music is too loud,would you mind______?(2007内江)
A.turn it down.B.turning it downC.turning down it
12._______ the bad weather, the swimming match had been put off.(2007山西)
A.BecauseB.Thanks toC.With the help of
13.---_______the socks,Jim.You shouldn’t throw them everywhere.(2007
---OK.Mom.A.DriveB.Take offC.Try onD.Put away
14.He ______ a piece of waste paper, and put it into the rubbish bag.(2007
A.picked upB.threw awayC.looked for D.handed in
15.Remember to______ the lights when you leave your classroom.(2007重庆)
A.turn onB.turn offC.turn upD.turn down
17.Kate didn’t go to the movie last night because she had to ___ her sick dog at home.(2007陕西)
A.look atB.look upC.look forD.look after
18.My parents and I like tooutside after dinner.It is really relaxing.(2007太原)
A..run offB.hang outC.dress up
20.--How are you getting along with your classmates?(2007福州)
--Very well.They are all____ me.A, afraid ofB.angry withC.tired ofD.friendly to
VI.完型填空:
How can you think in English? I think the best way is to practice as what a football player does every day.During the1the football player will pass the ball to his teammates over and over again.So he won’t have to2passing the ball in the game, he will just do it.You can3yourself to think in English this way.The first step is to think of the words that you use daily, simple everyday words4book or shoe or tree.For example, whenever you ___5____a ―book‖ you should think of it in English instead of in your mother language.After you have learned to think of several words in English, then move on to the next step— thinking in6.Listening and repeating is a very useful7to learn a language.Listen first and don’t care too much about8you fully understand what you’re hearing.Try to repeat what you hear.The more you listen, the9you learn.After you reach a higher level, ____10having conversations with yourself in English.This will lead you to think in English.1.A.practiceB.breakC.gameD.day
2.A.wait forB.think aboutC.look at D.give up
3.A.allowB.trainC.tellD.ask
4.A.inB.aboutC.likeD.from
5.A.buyB.keepC.borrowD.see
6.A.sentencesB.passagesC.lessonsD.classes
7.A.ideaB.stepC.wayD.pan
8.A.whichB.whetherC.howD.why
9.A.harderB.lessC.laterD.more
10.A.rememberB.stopC.startD.finish
VI. 阅读理解:
A
Every year thousands of young people in England finish school and then take a year off before they start work or go to university.Some young people go to other countries and work as volunteers(志愿者).Volunteers give their time to help people.For example, they work in schools or hospitals, or they do something helpful for the environment.Pauline Jones, 18, lives in Cardiff, Wales.Next year she wants to go to university to study Chinese, but now she’s living in Belize.Pauline says, “I’m working with other people here to save the coral reefs(珊瑚礁)in the sea near Belize.The reefs here are beautiful, but if the sea water is very polluted(污染), the coral dies.I’m helping to do research on the coral and the fish that live around the reefs.All over the world, coral reefs are dying.We need to do something about the problem before it’s too late.‖
―I’m staying with a family here and I help do some housework.I don’t get any money, but that’s OK.I love my work here, and I’m learning a lot about the people of Belize—and myself!When I finish my work, I want to stay here for another three months.I want to travel around
Belize and Central America.‖
1.Some young people from England _______ after they finish school.A.go to university abroadB.spend one year abroad as volunteers
C.go to work for moneyD.start work in schools or hospitals
2.Paul in Jones, an eighteen-year-old girl, is living in _______ now.A.EnglandB.ChinaC.BelizeD.Cardiff
3.Paul in Jones is _______ with other people.A.studying Chinese in a universityB.working to save the coral reefs
C.helping do some houseworkD.doing some research in Wales
4.From the passage, we know that the coral reefs ______.A.will die because of the pollutionB.are not as beautiful as before
C.cannot live without fish in the seaD.will probably be sold for money
5.Paul in Jones wants toafter she finishes her work as a volunteer.A.stay there for another yearB.go back home to start work
C.learn about the people homeD.travel around Central America
B
“How are you?”is a nice question.It’s a friendly way that people in the U.S.A greet
each other.But “How are you?”is also a very unusual question.It’s a question that often doesn’t need an answer.The person who asks“How are you?”hopes to hear the answer“Fine‖,even if the person’s friend isn’t fine.The reason is that ―How are you?‖isn’t really a question and ―Fine‖isn’t really an answer.They are simply other ways of saying―Hello‖or ―Hi‖.Sometimes,people also don’t say exactly what they mean.For example,when someone
Asks “Do you agree?”,the other person might think,“No, I disagree.I think you’re Wrong...”But it isn’t very polite to disagree so strongly,so the other person might say“I’m not sure.‖It’s a
nicer way to say that you don’t agree with someone.People also don’t say exactly what they are thinking when they finish talking with other
people.For example,many talks over the phone finish when one person say “I’ve to go now.”Often,the person who wants to hang up gives and excuse:“Someone’s at the door.‖―Something is burning on the stove.‖The excuses might be real,or not.Perhaps the person who wants to hang up simply doesn’t want to talk any more,but it isn’t polite to say that.The excuse is more polite,and it doesn’t hurt the other person.Whether they are greeting each other,talking about an idea,of finishing a talk,people
don’t say exactly that they are thinking.It’s an important way that people try to be nice to each other,and it’s part of the game of language.6.When a person in America asks―How are you?‖,he or she wants to hear―‖
A.How are you?B.HelloC.I don’t know.D.Fine
7.When a person disagree with someone,it is polite to say―‖
A.You are wrong.I disagree.B.I’m not sure.C.I’m sure I disagree.D.No, I disagree.8.A polite way to finish talk is to say―‖
A.You have to go now.B.I want to hang up.C.I have to go now.D.I don’t want to talk any more.9.When a person says―I’ve to go now.Someone’s at the door.‖,the person may be.A.giving an excuseB.hurting someone’s feeling
C.illD.asking you a question
10.The rule of the game of language is probably.A.―Always say what you mean‖B.―Don’t disagree with people.‖
C.―Never say exactly what you’re thinking.‖D.―Be polite.‖
Keys:
IV.句型转换:
1.Neither of them likes2.stopped smoking3.children who don’t have bikes
4.Did he tell5.takes after6.We spent, doing/on
7.What kind of work, do8.will you9.What does, say10.not only, but also
V.单项选择:
ACCCDAAACBBBDABBDBCD
VI.完型填空:
1.A2.B3.B4.C5.D
6.A7.C8.B9.D10.C
VII. 阅读理解:
1.B2.C3.B4.A5.D
6.D7.B8.C9.A10.D
VIII.根据汉语完成句子:
1.to come up with2.give out3.cheer up4.call up, to come5.volunteer, to help
6.run out of7.to give up8.professional singer9.gave away10.set up
IX.书面表达:
第三篇:八年级政治第I卷
2012—2013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八年级思想品德试题
(考试时间:第Ⅰ卷、第Ⅱ卷共60分钟)
真情提示: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祝你答题成功!卷,不得看别人的试卷及参考资料,不得互相说话。1.思想品德考试为全开卷考试,考生可参阅任何参考资料。但考生必须独立答
2.思想品德试题包含第Ⅰ卷、第Ⅱ卷,共计8页。
3.第Ⅰ卷含辨别题、单项选择题共30个。答案要求涂写到答题卡上。
4.交卷只交答题卡和第Ⅱ卷。
第 Ⅰ 卷
一、辨别正误,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守信是诚实的基础,诚实是守信的具体表现;不诚实很难做到守信,不守信也很难说是真正的诚实。
2.平等待人体现为在法律地位上的平等,没有体现我们对自己与他人人格的尊重。
3.当我们的交往从内圈向外圈发展时,也就有可能受到更多的教益。
4.公民履行义务的自觉性越高,就越有利于国家的富强昌盛,公民的权利也就会获得更多的保障。
5.未经他人允许而使用他人肖像的行为是侵犯他人肖像权的行为。
6.民事法律手段是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最严厉、最有效的方法。
7.任何不尊重他人的言行都会引起他人的反感,也不会赢得他人对自己的尊重。
8.凡是宪法和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就必须去做。凡是宪法和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坚决不做。
9.竞争不能忘记合作,没有合作的竞争称不上是积极向上的竞争。
10.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每一位公民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
二、下列各题,各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11.2012年12月1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开幕。会议指出,201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为()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全面建设现代化D.全面实现现代化
八年级思想品德试题第1页(共8页)
12.胡锦涛郑重指出:日方采取任何方式“购岛”都是非法的、无效的,中方坚决反
对。中国政府在维护领土主权问题上立场坚定不移。以下选项与胡主席讲话立场一致的是
A.绝不妥协的立场
B.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被侵占
C.我国始终坚持和平外交政策
D.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13.根据卡内基训练统计,70%的人都是不及格的倾听者,但倾听,却是现在职场上
最容易被忽视的竞争力。因此我们应该
A.学会倾听能够使我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
B.善于表达,让别人喜欢听
C.说话时,要有情感的投入
D.赞美是门艺术,赞美也有技巧
14.美国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经常参加社交活动不仅能使老人心情愉快,还能帮助他
们保持思维敏捷,防止出现认知障碍。这项研究说明
①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必须与他人交往②交往在人生的各个
阶段都是必要的③通过交往可以认识许多新朋友,在交往中不断完善自我④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交往范围会逐渐缩小,所以要加强交往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5.我国民法通则第5条规定,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
和个人不得侵犯。这主要说明
A.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
B.我国的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C.规定公民权利和义务是法律的重要内容
D.我国法律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16.中国人民大学校友、旅美华人企业家段永平、刘昕夫妇将所募集善款3000万美元
捐赠母校,以支持母校事业发展,促进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段永平、刘昕夫妇的行为是
行使自己对合法财产的A.占有权B.使用权C.收益权D.处分权
17.目前,我国已基本完成信贷系统的诚信体系建设。人们在使用信用卡、进行贷款
等过程中的信用,有了体系、制度上的保证。同时,要建立黑名单制度,不仅对金融系统的不诚信行为进行曝光,也要对假冒伪劣的制售者进行曝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诚信是商业文明的基础B.诚信有利于社会合作的不断延续
C.讲诚信必然要付出昂贵的代价D.诚信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18.网络的迅猛发展在给信息交流带来快捷方便的同时,也使谣言“插上了翅膀”。特
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手机短信、即时通讯工具和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崛起,网络谣言也呈激
增之势。针对这种情况,公民
①增强法律意识,依法规范行为②不断地对外发布信息,保障信息的公开、透明、及时③需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④要正确认识网络信息的内
容,避免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八年级思想品德试题第2页(共8页)
19.新华社北京电 教育部网站2012年11月12日通知要求,各地要依据《车辆生产
企业及产品公告》选购校车产品,违规行为依法严惩,以便从源头上确保校车安全。对此
规定理解正确的是
①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②对于公民享有的合法权益,我国宪法和法律都给予保护③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④不利于艰苦奋斗精神的培
养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0.石家庄旅游于2012年9月主打“ 诚信兴商”。记者从石家庄市旅游局了解到,全市旅游行业将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开展这项活动
④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①②④
21.优酷土豆的合并,一石激起千层浪,震荡了网络视频行业。2012年11月,时代
周报记者采访了优酷土豆集团高级运营副总裁魏明。对于优土合并,魏明的观点很明确,合并之后,一定会有1+1>2的结果。这说明
①良好的合作可以创造双赢②合作是一种力量,有助于事业的成功和社会的发展
③良好的合作能化解矛盾,完全消除竞争④善于合作是时代的要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2.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把握时机,认
真筹划好2012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加
强对青少年普法教育
①能够促进青少年依法律己,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②可以从根本上遏止青少年违
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③能够促进青少年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④能增强青少年的自
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3.现实生活中,经常有不尊重他人隐私的行为。下列不属于侵犯隐私权的是
A.小李私自翻看他人的邮箱B.父母私自拆阅子女的信件
C.小强公布同学小华的身世D.公安机关按法定程序调查某人的私有财产
24.近四年里,我市依法惩处危害社会治安稳定、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犯罪,对30
名拐卖妇女儿童、74名制售有毒有害食品药品和伪劣产品、16名扰乱医疗秩序的犯罪分子
进行了严惩,有力的保护了人民和国家的财产安全。这一材料说明
①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②我国法律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
意志和利益的体现③我国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④国家运用法律维护社会秩序、保持
社会稳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①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 ②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③有利于社会和谐八年级思想品德试题第3页(共8页)
25.中央电视台以《温暖的红飘带》为题报道了青岛出租车司机的“红飘带精神”。
市委书记李群致信感谢出租车司机师傅这种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的精神,并希
望每一位青岛市民都能系起属于自己的“红飘带”,共同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青岛。为
弘扬这种精神,你可以
①自觉遵守公德和公共场所的社会秩序②阅读日本动漫,汲取外来文化③主动帮
助其他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④积极参加所在社区的社会公益活动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6.因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引发的中日关系紧张继续发酵,中国官方取消多项与
日本的官方及民间交流活动。对此,你的正确理解是
A.我国政府的做法违背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B.这种做法符合我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我们也应积极响应,拒绝购买日本产品
D.我国政府的做法太偏激,不可取
27.中国航天人积极践行中华民族精神,攻坚克难、无私奉献,取得了举世瞻目的成就,直接说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②以爱好和平为核心③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
史文化的灵魂④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8.李某早年与妻子赵某离婚,一直与儿子和父母共同生活。2012年初,李某因交通
事故去世。对李某遗产的继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若李某留有有效遗嘱,须按遗嘱继承②若李某未留有有效遗嘱,可按法定继承
③李某是继承人,儿子、父母是被继承人④若按法定继承,赵某、儿子和父母是第一顺
序继承人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
29.小刚碍于朋友面子,答应小磊为他旷课到网吧打电子游戏的事保密。你认为小刚
对自己做出的承诺
A.应遵守诺言,这样才会取得别人的尊重
B.应坚持,对朋友要以诚相待
C.不应该信守,这一承诺不利于同学的健康成长
D.应信守诺言,因为诚实守信是一种品格
30.央视2012年“3.15”晚会统计的投诉前十位消费领域中,网络购物排在第一。
面对网络购物,我们应
①坚决不在网上购物,因为网络中陷阱太多②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知识和维权途径
③不盲目追随其他消费者④在网上交易时要注意保存相关证据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八年级思想品德试题第4页(共8页)
第四篇: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噪声控制的途径难点:噪声的危害以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法与学法:
分组讨论法、阅读法
四、教学过程:
放一段录像,先放出一段优美的旋律,然后放出一段嘈杂的声音。
然后引入课题:优美的声音使人心情愉快,而杂乱的声音则令人心烦意乱。那么,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人有没有危害?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这些声音的产生和或者削弱它呢?
1、噪声的`来源(学生讨论)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噪声的含义: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学生讨论)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三条界线:
>90dB,会破坏听力;
>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3、控制噪声
复习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引起鼓膜的振动
(声源发生处)(声音的传播过程)(人耳)
演示实验:让闹钟发出声音,过一段时间后,把纸盒将闹钟罩住,让学生比较前后声音的不同。
综合实验和学生活动内容,总结得出控制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五、课堂小结:
1、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有哪些?
2、怎样防治噪声?
六、布置作业:
调查学校周围有哪些噪声源,学校应该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
七、教学后记: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多,在强调一两个主要内容的同时,可以安排一定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在课堂完成。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2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学会使用天平及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的方法;
2、通过活动学会测量微小物体的质量。领会误差的含义;
3、学会根据实验原理设计测量步骤。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测微小物体和液体质量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讨论法、分组实验
实验准备:托盘天平及砝码、回形针、水、烧杯(两个)。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策略
【新课学习】:一、测一枚回形针的质量
活动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观察天平的'测量值和标尺分度值。
天平的测量值(砝码盒内所有砝码质量值之和):
横梁标尺刻度(等于砝码盒内最小砝码质量)
标尺分度值(最小刻度)
思考:哪次测量更准确?为什么?
从这个实验中得到什么启发?
方法介绍:测量单个小物体的质量时,由于被测物体的质量比较小,一般的托盘天平精度不够,难以测出,因此采取测多算少,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
同时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进一步较小误差。
二、测量水的质量
设计方案:如何测量水的质量?
教材P6把三个步骤排列一下,填入表格。
思考:把⑴和⑵交换,这个方案如何?分组活动:⑴调节天平;
⑵测一枚大头针质量;
发现:无法测量,比分度值小
⑶设计方案;
⑷测100枚大头针质量;
⑸再测200枚大头针质量;
⑹计算一枚大头针质量。
同样的误差,分得越多,误差越小。
测多算少(累计法)
活动2:分组活动测水的质量
⑴测烧杯质量m杯;
⑵测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总;
⑶计算烧杯中水的质量m水=m总-m杯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3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力的概念。
2、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重点:
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用具:
弹簧、钢锯条、气球、磁铁、磁针、大头针、铁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我们常常提到“力”这个字,但是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要比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狭窄、确切得多。
人推车需要力;人把水桶提起来需要力;马拉车需要用力。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伴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但在在大量情况下,虽然没有出现肌肉紧张的情况,仍然有力存在,因为产生了和肌肉紧张相同的效果。大家看,用吸铁石吸引这些大头针,尽管没有肌肉紧张,不是也有力存在吗?(演示)
请大家举出有力存在的实例。
请大家考虑,当有力存在(或出现)时有几个物体?
教师:有力存在时,一定有两个物体发生了某种作用。吸引、拉、举等等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
吸铁石吸引铁钉,吸引就是吸铁石对铁休的吸引力。运动员举杠铃,举就是运动员对杠铃的力。火车头拉车箱,拉就是火车头对车箱的力??
上述的例子说明,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组物体是施力的,另一组物体是受力的。对一个力来说,有施力物也有受力物。现在请大家指出下列各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
汽车对拖车的拉力;推土机对土的推力;起重机向上吊起集装箱的力
教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对力的理解应注意以下两点。这里所说的作用指的就是力。当有力出现时,应分清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尤其是注意认清哪个物体是受力物体。
三、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演示实验:吸铁石吸引大头针。
2、演示实验:铁块吸引小磁针的一个极。
四、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1)实验:用手将弹簧拉长。
教师:弹簧受到拉力时变长了。
(2)实验:手用力使锯条变弯曲。
教师:气球受到手的压力时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教师: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动。汽车关闭了发动机后,由于汽车受到阻力,速度逐渐变小,最终停下来。可见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大,也可以使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小。
(2)教师:乒乓球向我们飞来,我们挥拍打去,球的运动方向变化了,又向对方的球台飞去。可见力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五、练习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4
一.什么是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一个力必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速度和方向)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第二节力的描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的三要素;
2、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力的单位;
4、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讲解、讨论、练习与对比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严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力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力的图示
教学过程:
一、力的三要素
利用多媒体展示或者口头介绍各种力的作用的例子:踢足球、抬木头、拉箱子、扳手腕??请学生思考、讨论:力作用在物体上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与力的哪些因素有关?
踢足球用力大小不同,球运动不同;方向不同,球运动不同;踢球时所踢的位置不同,球的运动也不同;同样抬木头时??
老师演示实验:分别用不同的力推门,效果不同。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作用力的大小不同,效果不同;方向不同,效果不同;作用的点不同,效果不同。
引导学生做教材5页图7-2-2的实验。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不但与力的大小、方向有关,而且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二、力的单位
老师给出力的单位、力的符号,简单介绍牛顿。
老师对一牛的力究竟有多大做一个形容:两个鸡蛋一袋方便面??所受的重力。
三、力的图示
利用多媒体演示一个人推或拉一辆车(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举或提一个木箱(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设问:我们怎样来表示力对物体的作用,而不必表明是什么样的力?
老师假设刚才录像中人拉车的力为100N,演示如何用力的图示法作图。强调在作图时,如何规定一个合适的长度,如何选择起点、线段的长度、箭头的画法、意义等。多媒体展示:力的`作用点相同、方向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并作图;力的作用点相同、大小相同、但方向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作图;力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同、但作用点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作图。练习:教材6页图7-2-5作图。
四、力的示意图
讲解力的示意图,将力的
示意图与力的图示比较。
举例作图:
1、一木箱放在地上,对地面的压力为100N,画出它的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
2、一钩码竖直挂在弹簧上,钩码对弹簧的拉力为12N,画出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
五、课堂小结
六、课堂作业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5
基本信息
课题名称
机械效率
授课类型
新授
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第3 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结合实例分析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能说出机械效率的含义,知道机械效率是小于1的。能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实验了解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高低与物体重力的大小有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与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认识。
(2)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理解机械效率
难点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演示法 探究法 讨论法 阅读法 自学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投影,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的同时提问。
教师:这篇传说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教师:他为什么聪明呢?
(二)导学达标
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投影,提出问题:有什么办法将教室门口的沙子运上教学楼3楼?那种办法较好?(直接拿着桶从楼梯走上去、用动滑轮、定滑轮拉上去、用袋子装着直接从上面吊上去等)
教师:这里提供一些器材和相关的数据,请同学们讨论一下用哪种方法好?
教师:在把沙子从一楼运上三楼的过程中,每种方法中各对哪些物体做了功?
教师:无论他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做的功是什么?
教师: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有用的功我们叫有用功。
教师:在几种不同的方法中他不愿做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分别是什么?
教师: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我们叫额外功。
教师: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我们叫总功。
2.机械效率
①机械效率的引出
【分组讨论】
方案一(直接用桶提):有用功600J;额外功2520J;总功3120J。
方案二(用动滑轮和桶):有用功600J;额外功180J;总功780J。
方案三(用动滑轮和袋):有用功600J;额外功90J;总功690J。
教师:在这三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大?
教师:方案三(用动滑轮和袋)做的`额外功最少。
教师: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越大,我们就说机械效率高。
公式:η=W有用/W总
②机械效率的特点
教师:机械效率在数值上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机械效率可不可能等于或大于1。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教师:不同机械的效率可能不同,同样的机械在不同的状况下效率也不尽相同。
机械的效率越高,越能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你有哪些方法提高机械的效率?
(学生讨论交流总结)
教师:机械效率的高低对我们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我们经常要了解机械的效率。请看下面这台机械。
③机械效率的计算投影例题
起重机把重力为4×103N的重物匀速提升了6m,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4.8×104J,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教师:根据刚才所学试一试
3.【实验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跟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今天我们主要探究相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跟物体的重力有什么关系?
教师:我们利用实验来探究相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跟物体的重力到底有什么关系?
教师:实验中需要什么测量工具,要测量那些物理量?
用刻度尺分别测出距离S、高度h
教师:怎么计算有用功、总功?请写出表达式。
教师:实验原理是η=W有用/W总=Gh/FS
教师:测量过程中应注意:①要匀速拉动物体。②拉力方向应竖直。
教师:如何读数?
投影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情,调节教学。
展示学生的实验数据(2-3组代表)
小组内分析数据,归纳总结
全班交流实验结论:
次数
钩码所受重力G/N
提升高度h/m
拉力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有用功W有用/J
总功W总/J
机械效率
η
1?
2?
3?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归纳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四)课堂练习
思考回答
学生:这位宰相很聪明。
学生甲:他借皇帝的手惩治伙计。
学生乙:他让伙计浪费了好多力气。
学生丙:伙计们做了很多无用功。
思考回答
学生:对沙、桶、袋、人、动滑轮做了功。
学生:对沙做功。
学生:对桶做功。
学生:对动滑轮做功。
学生:对人和口袋做功。
学生:方案三(用动滑轮和袋)。
学生:机械效率没有单位,总小于1。
学生:机械效率常用百分数表示。
学生:改进结构,使之更合理、更轻巧。
学生:经常保养,定时润滑。
(学生小组相互讨论交流,得出答案)
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分别测出:钩码重力G、拉力F
学生:W有用=Gh;W总=FS
学生:眼睛要紧随测力计且示数稳定时读数,视线与指针指示位置垂直。及时记录数据。
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交流协作能力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归纳概括能力。
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实验探究、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从实验目的,原理,器材,猜想,设计,操作,评估等过程,都是学生逐步逐步层层推进而实现的。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基于已有的平均速度的概念的基础上,猜想小车下落的过程运动,设计出利用比较平均速度,证明小车下落时运动特点,并通过实验,得到明确的证明,以及通过小组同学合作讨论,得出实验中需要完善的环节。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知道电压的单位伏特、千伏、毫伏及相互关系;
3、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的电压.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想象、类比、推理能力,搜集信息能力。
情感目标
1、体会类比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2、培养学生学科知识联系实际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灯泡发光、电动机砖动”现象提出问题:灯泡发光、电动机转动,都需要电流,那么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引起学生思考。
学生在思考后得不出结论的情况下,需要教师的讲解点拨。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教材用水流类比电流、阀门类比开关、涡轮类比电灯、抽水机类比电源、水位差类比电压。让学生体会用“水位差是形成水流的原因”类比“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用“抽水机是形成水位差的原因”类比“电源是形成电源的原因”;用“流动的水冲动水轮机转动”类比“流动的电荷使灯泡发光”。
在学生初步知道电源、电压、电流的作用后,介绍了电压有高低、电压的单位;介绍了生产、生活中的用电器的电压值,是学生感觉到“电压”就在我们身边。
电压概念的初步建立过程充分体现了“类比的科学方法”,把难懂的概念用通俗的方法说明使学生容易理解。
教法建议
演示一个显示电路通电的实验(小灯泡发光),启发指出电路中有电流。提问电流是怎样产生的?若学生回答是因为电路中接有电源,则可进一步提问:有电源为什么就会有电流呢?学生的回答一般是不完全的,在指出它们的正确方面以后,就此引入新课。
1. 用类比法讲解电流形成电流原因
对初中学生可以采用类比方法,说明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首先作好课本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A、B两杯水面高度不同是形成水流冲动涡轮转动的原因,当水面相平后,水就停止了流动。要让水持续流动,就需要用抽水机把B杯中的水抽到A杯,使两杯水面再次形成液面差。
由以上类比,启发学生归纳出:水的流动是因为有水压,电荷作定向移动是因为有电压。因此可知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使提供电压的装置。
注意:讲授电压时,还需着重指明是那段电路两段的电压。常说的“电路上的电压”,指的是“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
2. 电压的高低和单位
先从水压有大小引出电压也应有大小(高低),在做下面的实验:
(1)用1节、2节、3节干电池分别给同一个小灯泡通电(选用额定电压为3。8V的灯泡),小灯泡的亮度不一样。
(2)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电压不同。
(3)介绍电压的单位:伏特(V)。一接干电池电压1。5V,家庭电路电压220V。比伏大的单位有千伏(kV),高压输电线间的电压达几千伏甚至到几万伏。比伏小的单位友毫伏(mV)。
(4)在讲完电压的单位之后,认真地介绍课本的几种电压值,还可以多介绍一些生产、生活中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值,可以布置查找记录电源、用电器额定电压值的家庭作业,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5)讨论“想象议议”中的问题,可以起到巩固、归纳本节知识的作用:用电器工作需要通过电流,产生电流需要在用电器两端加上电压,提供电压需要电源。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应当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互动”的新理念,为避免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一系列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知识、巩固知识、学习方法、片杨能力。
一、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电灯发光、电冰箱制冷等用电器工作时都有电流通过,电荷是怎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呢?在学生思考不得其解的时候,教师进行下面的活动。
二、类比说明,讲解电压
1.演示水流冲动涡轮机转动实验,提出问题:水为什么会流动?怎样才能使水持续流动?两容器水面有高度差,水才会流动;抽水机不断地把低处的水抽到高处,使两容器内保持一定的水面高度差。
2.演示小灯泡发光实验,用类比方法讲解“电压使电路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类比的方法要具体,可以参考下面的方式:
3.对电压高低的认识,要从具体现象入手,使学生对电压的高低有直观的认识。可以演示“利用不同节数干电池给同一小灯泡供电,观察其亮度的变化。”由此说明,灯泡两端的电压越高,表现出灯泡发光越亮。在此基础上,再演示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电压不同。
三、电压的单位
1.电压的单位教学可以直接给出定义,但对伏特、千伏、毫伏间的换算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落实。
2.对电压单位的初步认识,可以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电源、用电器的电压标值中确认识、去了解。
以上教学要求和方法,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一般的学校和学生都应该能做到。如果有的学校没有小抽水机和涡轮,可以用下面的实验加以说明:
两个玻璃杯容器底部用一根软胶管相连,中间用卡子卡住,两边的水面不相平,当把卡子打开后,看到水从A容器流向B容器。A、B容器水面相平后,水停止了流动。由此说明水面的高度差是使水定向流动的原因。
接下来可以提问:要让水持续不断地流动,应当采取什么方法?
不断地把B容器中的水舀到A容器中,使A、B容器保持稳定的水面高度差。接下来说明,舀水的工作可以用抽水机来完成,给出说明。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讨论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典型例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例题.关于电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路两端有电压,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
B。 电路中无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无电压
C。 电路两端必须有电压,才可能有电流
D。 电路中有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有电压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练习电压单位换算。如:220V=______kV, 4。5V=______mV。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②.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①.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②.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③.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教学过程;
师: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把铜丝作为斜面,让滑轮滑下来)滑轮在前半程滑的快,还是后半程滑的快?生答。
师: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样快。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较平均速度。速度又怎么知道呀?用路程除以时间,路程用刻度尺来测,时间要用表来测,那具体应测哪些物理量呀?今天我们就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来验证斜坡上自由滚下的物体在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板书课题:平均速度的测量。
实验器材可从实验台上选取。要求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先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表格,进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报告,分组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上的第4、第5项内容,时间为5分钟。
拿出一组同学的实验报告在展台上展示。
师:很好,那么后半程的时间如何测量呢?生答。
总结:可以用总时间减去前半程的时间。那秒表又如何使用呢?哪位同学知道呢?生答。
总结:很好,按一下开始计时,再按一下停止计时,再按一下回零。外面的长针走一圈是30秒,长针走两圈里面的短针走一格是一分钟。我们会使用秒表了,下面就开始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把数据填在表格里。时间为10分钟。开始:
实验结束把一组同学的报告展示出来。
师:哪位同学发现他们的数据有什么问题没有?
很好,长度测量的结果要有准确值和估计值,他们这一组同学没有写出估计值。长度测量写出估计值的同学请举手。你们的路程测得怎么不一样呢?生答。你们是怎么测量的呢(找学生演示他们是如何测量木板的'长度的)?我们通过这个实验就验证了,物体从斜面上滚下来时,后半程比前半程的速度快。你们能比较出哪一组的小车滑的快吗?不能,有什么办法吗?有同学说比速度,怎么比呢?请同学们完善你们的实验方案,算出小车在斜面运动时全程的平均速度,时间为2分钟。
再拿两组实验报告比较一下,哪一组小车滑的快。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路程、时间,并通过实验测出了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如何测出1路公共汽车从河师大到火车站的平均速度呢?
【作业布置】用一根米尺和一块手表,怎样既方便又较正确地测出从你家门口到学校门口的路程?简要说出测量步骤。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
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过程:
导学达标:
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种各样的声音。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1、声音的产生
演示实验:(1)、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4)、扩展:录制声音
2、声音的传播:
(1)、得出:固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2)、实验14页图1-4示: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学生活动: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
学生活动:如何证明液体可以传声?
(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学生活动:(1)、看15页的表格内容
(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谁快?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学生活动:对着远处的高山喊可以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里讲话听不回声?
4、回声:声音的反射。<0.1秒<17米
二、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三、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外练习。
四、课后活动:
动手动脑:1、2、3题。
教学后记:
在课堂上对声音的知识不能扩展太多,这只是声音的第一节课,可降低难点。
要测一测学生的接受情况。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什么是弹力;
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分析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力的测量原理。
教学难点: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2、你能举例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吗?
二、弹力
介绍:跳水,蹦床,蹦极,射箭?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a、钢尺压弯反弹;
b、拉伸或压缩弹簧。
小结:
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
2、弹性形变:撤消外力后能恢复原来状态的.形变。
3、弹力:物体在受力发生弹性形变时,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施加力,这种力就叫做弹力。
三、测力计及其使用
1、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叫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
原理: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构造:弹簧、指针、挂钩、刻度盘、吊环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a、观察:量程与分度值
b、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弹簧是否灵活
c、测量:不能超过量程
弹簧伸长方方向与受力方向一致,弹簧一要靠在刻度板上
沿力的方向静止或匀速拉测力计
d、读数:数值+单位
四、相互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五、课堂练习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9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喜悦。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难点:
照相机的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特征。
教学器材:
透镜、纸片、放大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各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焦点?什么叫焦距?
光心有什么特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我们在生活中,有哪些仪器用到透镜?
进行新课:
1、照相机:可以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照相机的结构:镜头……凸透镜
胶卷……
快门……
图3.2-1示
2、活动:制作模型照相机(10分钟)
3、投影仪: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结构:图3.2-4示
4、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实际是一个凸透镜
怎样使用?
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课本练习。
写出照相的一些技巧。
教学后记:
考虑二个问题:如何讲解结构、原理时具体化?
如何连接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过程和方法: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重、难点:
1、试验的`过程。
2、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器材:透镜、光屏、蜡烛、刻度尺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各有什么作用?
2、什么是焦点?什么叫焦距?光心有什么特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照相机:可以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凸透镜投影仪: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思考: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凸透镜所成的像?
1、演示试验:
物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用U表示。
像距:像到透镜的距离,用V表示。
焦距:用f表示
2倍焦距:用2f表示
注意事项:A、蜡烛、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B、调节光屏找出最清晰的像。
结果:距离不同成的像不同
像与距离有什么关系?
2、学生试验:试验过程如课本示
A、要找出放大、缩小的区域B、要找出倒立、正立的区域C:要找出不成像的区域。
试验结果填入课本表格,并进行总结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对照电脑模拟)
物距像距倒、正大、小虚、实
u>2f
u=2f
f
u
4、凸透镜成像的原理:(作图法)
实像:真实光线汇聚而成的像,可以出现在光屏上。
虚像:讨论其特点
讨论: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
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
写出凸透镜成像时各种的规律。
第五篇: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第七章
力
7.1力(F)
1、定义: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 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 发生改变)。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 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 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
(1)弹性: 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 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二、弹簧测力计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 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5)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B、使用前指针要 校零
;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
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 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 垂直。
7.3重力(G)
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2定义:由于 地球吸引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 G 表示。
3重力的大小:
① 又叫重量(物重)
②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③计算公式:G=mg
其中g= 9.8N/kg , 物理意义: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 牛顿。
④重力的大小与 物体的质量、地理位置有关,即质量越大,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在地球上,越靠近赤道,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小,越靠近两极,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
4.施力物体: 地球
5.重力方向: 竖直向下,应用:重垂线
①原理:是利用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性质制成的。
②作用:检查墙壁是否竖直,桌面是否水平。
6.作用点: 重心(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7.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在受力物体上画力的示意图时,常常把力的作用点画在重心上。同一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时,作用点也都画在重心上。
第八章 运动和力
8.1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控制变量法),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有相同的速度;阻力的大小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的长短来体现(转化法)。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事实和科学推理得出的,它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
4、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 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⑵性质:惯性是物体 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 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⑶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形状、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⑷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囊,汽车安装安全带。
⑸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 拍打衣服可除尘。
⑹解释现象:
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8.2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称为平衡状态。
2、平衡力: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平衡力。
3、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 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同物、等大、反向、同线)
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⑴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当物体 不受任何力作用时,物体总保 持静止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②当物体 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总 保持静止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③当物体 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 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⑵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②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
注意:在判断物体受平衡力时,要注意先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水平方向还是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然后才能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受到平衡力。
②当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运动、方向改变)时,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5、物体保持平衡状态的条件:不受力或受平衡力
6、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8.3摩擦力
1定义:两个 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
相对运动
时,就产生一种 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产生条件:
A、物体 相互接触并且相互挤压;
B、发生相对运动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
3种类:A、滑动摩擦
B静摩擦、C 滚动摩擦
4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大小的因素:压力的大小
和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5方向:与物体
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6测量摩擦力方法:
用弹簧测力计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相等。原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平衡)
7.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A、增大压力
B、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8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A、减少压力
B .减少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C、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D、使两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气垫船)。
第九章 压强
9.1、压强:
㈠压力
1、定义: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2、方向: 垂直于受力面
3、作用点: 作用在受力面上
4、大小:只有当物体在水平面时自然静止时,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才与物体受至的重力在 数值上相等,有:F=G=mg但压力并不是重力
㈡压强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压力的大小和 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 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定义:物体 单位面积上受到的 压力叫压强.4、公式:
P=F/S
5、单位:帕斯卡(pa)
1pa = 1N/m2
意义:表示物体(地面、桌面等)在每平方米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 牛顿。
6、增大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力
举例: 用力切菜易切断
2)减小受力面积
举例: 磨刀不误砍柴功
7、减小压强的方法: 1)减小压力
举例: 车辆行驶要限载
2)增大受力面积
举例: 铁轨铺在路枕上
9.2、液体压强
1、产生原因:液体受到 重力作用,对支持它的容器底部有压强.液体具有 流动性,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的 底部和 侧壁有压强, 液体内部 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各个方向的压强随着 深度增加而增大;
3)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 的;
4)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 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公式:P= ρgh
注意: 液体压强只与 液体的密度和 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 体积、质量无关。与浸入液体中物体的密度无关(深度不是高度)
当固体的形状是柱体时,压强也可以用此公式进行推算
计算液体对容器的压力时,必须先由公式P= ρgh算出压强,再由公式 P=F/S,得到压力 F=PS。
4、连通器: 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特点:连通器里的液体 不流动时, 各容器中的 液面总保持相平,即各容器的液体深度总是 相等。
应用举例: 船闸、茶壶、锅炉的水位计。
9.3、大气压强
1、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 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气体 受到重力,且有 流动性,故能向各个方向对浸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3、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
其它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 吸盘挂衣钩能紧贴在墙上、利用吸管吸饮料。
4、首次准确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 托里拆利实验。
一标准大气压等于76cm 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即P0=1.013×105Pa,在粗略计算时,标准大气压可以取105 帕斯卡,约支持10m 高的水柱。
5、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000米内,每升高 10m,大气压就减小 100Pa;大气压还受 气候的影响。
6、气压计和种类: 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
7、大气压的应用实例: 抽水机抽水、用吸管吸饮料、注射器吸药液。
8、液体的沸点随 液体表面的气压增大而增大。(应用:高压锅)
9.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2、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3、应用: 1)乘客候车要站在安全线外;
2)飞机机翼做成流线型,上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比下表面快,因而上表面压强小,下表面压强大,在机翼上下表面就存在着压强差,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
第十章
浮力
10.1浮力(F浮)
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是 竖直向上的。
3、产生原因: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 压力差。
4、,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控制变量法):浮力的大小跟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 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10.2阿基米德原理
1.实验: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1,小桶所受的重力G2;
②把物体浸入液体,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G1-F1)并且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
③ 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总重力G3,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G排=G3-G2。
2.内容: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3.公式:F 浮 =G排=ρ液gV排
4.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大小只决定于 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 体的体积),与物体的 形状、密度、质量、体积、及在液体的深度、运动状态无关.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物体的浮沉条件:
2.浮力的应用
1)轮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
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
3)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来改变浮力。
4)密度计是漂浮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4、浮力的计算:
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称量法:F浮=G物-F拉(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测力计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漂浮悬浮法:F浮=G物
阿基米德法:F浮=G排=ρ液gV排(当题目中出现体积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功
1、功的初步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 做了功。
2、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功=力×力的方向上的距离)。
4、功的计算公式:W=Fs 用F表示力,单位是牛(N),用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功的符号是W,单位是牛•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焦耳,焦耳的符号是J,1 J=1 N•m。
5、在竖直提升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 W=Gh;在克服摩擦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fs。
6、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7、当不考虑摩擦、机械自身重等因素时,人们利用机械所做的功(Fs)等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这是一种理想情况,也是最简单的情况。
第2节
功率
1、功率的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2、功率的定义: 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3、计算公式:P= W t =Fv 其中W代表功,单位是焦(J);t代表时间,单位是秒(s);F代表拉力,单位是牛(s);v代表速度,单位是m/s;P代表功率,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4、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W)、千瓦(kW)1W=1J/s、1kW=103W。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一、能的概念
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能量和功的单位都是焦耳。具有能量的物体不一定正在做功,做功的物体一定具有能量。
二、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3、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静止的物体动能为零,匀速运动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上升、匀速下降,匀速前进、匀速后退,只要是匀速)动能不变。物体是否具有动能的标志是:是否在运动。
三、势能
1、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被举的高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被举得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3)一般认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重力势能为零。位置升高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升高,还是加速升高,或减速升高,只要是升高)重力势能在增大,位置降低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降低,还是加速降低,或减速降低,只要是降低)重力势能在减小,高度不变且质量一定的物体重力势能不变。
3、弹性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2)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是:弹性形变的大小(对同一个弹性物体而言)。
(3)对同一弹簧或同一橡皮筋来讲(在一定弹性范围内)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物体是否具有弹性势能的标志:是否发生弹性形变。
第4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存储着的能量。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也就是说机械能是守恒的。
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4、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利用的机械能源有水能和风能.大型水电站通过修筑拦河坝来提高水位,从而增大水的重力势能,以便在发电时把更多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
1、定义: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2、五要素:一点、二力、两力臂。
(①“一点”即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②“二力”即动力和阻力,它们的作用点都在杠杆上。动力是使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1”表示,阻力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2”表示。③“两力臂”即动力臂和阻力臂,动力臂即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1”表示,阻力臂即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2”表示。)
3、杠杆的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不转或匀速转动叫杠杆平衡)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F1L1=F2L2。
4、杠杆的应用
(1)省力杠杆:L1>L2,F1<F2(省力费距离,如: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
(2)费力杠杆:L1 (3)等臂杠杆:L1=L2,F1=F2(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 等臂杠杆的具体应用:天平.许多称质量的秤,如杆秤、案秤,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 第2节 滑轮 1、滑轮是变形的杠杆。 2、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物。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 3、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 F=G物.4、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物。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动物()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第3节 机械效率 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 斜面:W有用=Gh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额=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额=fL 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 总=W有用+W额=FS = 有用 斜面:W总=fL+Gh=FL 4、机械效率: 定义: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5、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 1。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6、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7、机械效率的测量: (1)原理:有用总 (2)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3)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4)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5)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①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②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③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8、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