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试卷
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试卷.txt6宽容润滑了彼此的关系,消除了彼此的隔阂,扫清了彼此的顾忌,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兰大考研网 |首页|
用户名: 密码: 保存 注册
考研资料网 当前位置:主页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在答题纸的相应 题号的空格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绝对真理是指()。
A.绝对正确的认识 B.人类追求的永恒真理 C.真理中所包含的不依赖于主体的客观内容 D.绝对不变的真理
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4、矛盾的转化是()
A.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 B.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C.向没有矛盾的方向转化 D.向矛盾激化的方向转化
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A.矛盾的观点 B.物质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发展的观点
6、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A.社会发展史和自然界的发展史是完全相同的 B.社会的发展过程不受人们思想的影响
C.社会发展过程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 D.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客观规律
7、社会存在的含义是()A. 人的客观的活动
B. 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即以生产方式为主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C. 全部社会关系
D.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8、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A. 人口太多而造成贫穷落后 B. 国际阶级斗争形势的影响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 人民群众的觉悟及其积极性
9、人的本质在于()
A.人有智能和思想 B.人能自觉地创造社会历史 C.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人在任何社会都有阶级性
10、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A.阶级斗争 B.科学实验
C.生产实践 D.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11、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 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12、“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 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 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
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
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13、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14、《国语·郑语》写道:“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朱熹提出:“未有天地之 先,毕竟是先有理”。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不同观点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种不同观点 C.古代唯物主义之中两种不同派别的观点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两种不同观点
15、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
A.客观存在的物体 B.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结构和层性 C.一切自然现象 D.客观实在性
16、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辅导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人的社会价值 C.两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两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17、“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 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 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这是()
A.唯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C.非决定论的观点 D.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18、人的视觉感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 380nm(纳米)-780nm,成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是人 感觉到不同的颜色,一般来说,700nm为红色,580nm为黄红,510nm为绿色,470nm 为蓝色,400nm为紫色。这种现象表明()A.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 B.人的感觉所具有的胜利阀限是人认识能力的界限
C.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 D.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
19、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的原则()
A.是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 B.仅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只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D.是朴素唯物论的观点 20、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课 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填在答 题纸的相应题号的空格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这一 说法()
A.是指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B.是对意识来源的一种正确解释 C.是庸俗唯物主义的 D.是辩证唯物主义的 E.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
2、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
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关系 C.产品分配关系和由此所决定的消费关系 D.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E.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
3、辩证的否定是()
A.外力作用的结果 B.事物内部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
C.事物内部肯定方面战胜否定方面 D.事物的自我否定 E.绝对的否定
4、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
A.个性中包含共性 B.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C.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D.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 E.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实践的基本特征是()
A.观念性 B.客观现实性 C.自觉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 E.主观性
6、下列现象属于因果关系的是:()A.水涨船高 B.电闪雷鸣
C.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D.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E.昼夜交替
7、在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A.阶级的产生是由纯粹的经济原因引起的
B.阶级产生的首要前提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 C.阶级的产生是一部分人用暴力征服另一部分人的结果 D.社会分工的规律就是阶级划分的基础 E.阶级是随着社会发展自然消亡
8、《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 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A.运动是心灵的运动 B.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C.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D.运动的承担者是精神 E.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9、古代人们的认识,古代的科学,首先取决于当时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的需 要,也在相当程度上受统治阶级的需要特别是战争的需要所制约。古代的天文学、力学、数学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修建水利灌溉工程、帝王宫殿和坟墓、神庙和教 堂、城堡和战舰,是古代的人们所进行的规模较大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提出的问 题,构成了古代力学和数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十七、十八世纪自然科学的兴起,取 决于当时生产技术蓬勃发展的要求。航海特别是远洋航海需要根据天体的位置精确 地确定经纬度,矿井抽水需要尽可能提高抽水扬程,战争中枪炮的制造需要计算弹 道和落点„„。近代力学,归根到底是由于有这样一些实际问题需要解决而发展起来 的。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为了发展它的工业生产,需要有探索自然物体的物理 特性和自然力的活动方式的科学。”科学发展这一历史印证了()A.劳动实践创造了人和人的认识
B.科学研究的任务,科学工作的课题,是由实践的需要提出的 C.科学家和理论的“求知欲”“好奇心”,显然不能对科学的发展起到什么推动作用 D.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E.科学决定实践
10、下列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A.万物皆备于我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D.心外无物
E.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
11、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是()
A.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D.各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E.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2、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例子:猫、田鼠、熊蜂、蝴蝶花,在自然界中是种属相距甚远的动植物。然而人们却发现,有些地方猫多蝴蝶花也多 这一奇怪现象。原来,猫吃田鼠,猫多则田鼠少;田鼠毁掉蜂窝,田鼠少则熊蜂 多;熊蜂能替蝴蝶花传递花粉,熊蜂多则蝴蝶花繁茂。这个例子生动地表现了()。
A.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B.自然界中的动植物被一种关系复杂的网联系在一起 C.物质世界无不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之中 D.物质世界神秘莫测,不可言喻 E.物质世界是循环发展的
13、“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 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说明()。A.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生产力会得到迅速发展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代替封建制度是历史的进步 C.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是历史的创造者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E.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完善形式
1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发展 B.感性认识需要理性认识的指导 C.理性认识中包含感性的成分
D.在一定条件下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可以互相转化 E.感性认识否定理性认识
15、《老子》第六十四章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 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两句话说明了(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 B.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量变是质变的基础 E.量变突破质变
三、材料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材料1 列宁指出:“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还指 出:“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 的矛盾。” 材料2 杜林说:“矛盾这东西是一个范畴。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 现实。” 材料3 艾耶尔断言:“自然界不可能有矛盾,只是在陈述中才可能有矛盾。” 请回答:
(1)材料1的观点是什么?是否正确?
(2)对比材料1与材料2,指出材料2的错误。(3)对比材料1与材料3,分析材料3的错误。
2、以下是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材料:)材料1 中国可利用的水资源仅占世界的7%,全国年人均淡水量2400立方米,仅为世 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长江以南的水资源占全国的80%,长江以北占20%,其人 均占有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0。1999年,全国年污水排放总量为606亿立方 米,其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缺水的北方农业,采用传统的浸灌方法,浪费十分严重。1998年,中国长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灾,表面上是水多了,实质上 是森林过度采伐,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蓄水保水作用减弱所致。
摘自《光明日报》2000年5月21日 材料2 当人类改造自然能力显著提高,有能力迅速将自然环境和物质转化为经济效益 之后,就往往偏爱于眼前利益,忽略了所取得效益的由来和根本,演变为国家、地 区、部门、集团对资源的竞相占有,甚至导致总体失控,进而遭到自然界的报复。滥垦滥伐导致水土流失;围垦河湖滩地导致洪水泛滥;不注意珍惜和合理配置、节 约、保护水资源导致干旱缺水;超采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等,都是明显的例证。摘自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全国水利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3 20世纪 90年代以来,水资源危机日益突出,把海水转化为淡水的海水淡化工 程日益获得广泛应用。反渗透技术已相当成熟,并有约20年的经验积累,已成为海 水制取饮用水最廉价的方法。目前,世界淡化水日产量已达到 2700万立方米,并 以10%~30%的年增长率攀升。实施此项工程的不仅有中东国家,还有美国、俄罗 斯、日本、意大利等许多发达国家的部分地区。其中美国有一家反渗透淡化厂规模 就达到日产38万吨。大型海水淡化每吨成本一般在1美元左右或以下,在许多国家 其价格与自来水价格相差无几或接近持平。
相比之下,我国海水淡化事业进展缓慢,在整个40年的发展过程中每跨一步都 要经历10年之久。1958年起步,1965年开始研究反渗透技术,1986年建设日产3000 吨的海水淡化装置,1997年建成舟山日产 500吨海水反渗透淡化装置,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造成我国海水淡化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思想不够解放,担心海水淡化 技术不可靠、成本过高等等。
摘自《中国化工报》2001 年3月10日 材料4 甘肃省张掖自古并不缺水,历史上黑河充沛的水量,曾经浇筑了河西走廊的辉 煌,而张掖就位于河西走廊的腹地,人称“金张掖”。但是随着人口和耕地的增长,近几十年来,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了。为了缓解水事矛盾,100多万张掖农民在调 整农业结构的时候,把水的压力变为动力,以节水为出发点,选择节水而高效的种 植业品种,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实现了节水与增收双赢,而且转变了农业生产万 式,使农业发展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最终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摘自《人民日报》2001年5月22日 请回答:
(1)结合材料l、2,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的原理,分析我 国水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
(2)根据材料3,分析人们在解决水资源问题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矛盾 转化原理。
(3)结合材料4,分析人类在应对水资源挑战的实践活动中的主观目的和客观规律 的关系。
四、综合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中的伟大变革? 更多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试卷
©版权所有 兰大考研网
第二篇:复旦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学试卷
复旦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学试卷
第一部分:新闻传播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30分)1.消息 2.舆论 3.《大清报律》 4.《中国报学史》
5.《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二、简答题(共30分)1.谈谈对新闻娱乐化的看法
2.新闻控制对社会的作用(原话记不清了……)3.写出5个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名称,并简述之
三、论述题(共90分)1.论作为社会现象的新闻
2.看下面一段材料,以《论媒体》为题目写篇作文 3.论述梁启超对于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
第二部分:新闻实务
一、名词解释(共30分)
1.现场观察 2.采访计划 3.综合新闻 4.解释性新闻 5.归纳推理 6.冲击式排版 7.立论
二、简答题(共30分)1.深入采访的标志是什么? 2.正面提问的要求是什么,什么样的对象适合正面提问? 3.新闻主题有哪些特征?
4.如何理解编辑取向优质化这个含义? 5.评论的根本特性是什么?
三、指出五段文字的错误,修改,并说出理由(共10分)
四、看材料写不超过600字的消息稿(20分)
五、根据上面写的消息写一个主体类标题(10分)
六、根据一段材料写一个评论(20分,内容是一段关于足球的文章)
第三篇:浙江大学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试卷
浙江大学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试卷
1、由受众接受新闻的意愿谈谈新闻的特性
2、简述弥尔顿、杰斐逊和密尔的出版自由思想 论述
1、在典型报道中,如何将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相结合
2、论述大众媒介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作用
3、一则材料让你谈感想,关于足球报和中国足协的冲突材料 传播理论
1、谈谈传播学的本土化
2、简述梅罗维茨、麦克卢汉和戈夫曼的理论观点及联系
3、为什么说语言就是我们的历史、文化和精神。论述
1、论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的差异
2、传播效果分层理论的观点及其产生的背景 广播电视学
1、广播电视传播符号、传播形式和报纸的主要区别
2、广播电视传播制度的类型有哪些,它们的特点各是什么? 论述
1、结合你熟悉的雅典奥运会体育赛事的电视直播,论述电视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主观干预合理不合理?为什么?
2、广播电视新闻中节目品质的提高和商业价值的提高之间主要的矛盾是什么?如何解决? 广告学
1、整合营销传播的核心就是创造“一种声音”吗?
2、罗瑟·瑞夫斯说:“USP是一种表述的哲学,品牌形象是一种感受的哲学”谈谈你的看法 论述
1、《定位》的作者指出“美国近期的广告发生了很多奇怪的事情,广告越来越不赏心悦目了,却越来越有效了”结合中国的脑白金广告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理解 媒介管理学
1、电视新闻编排中如何对时段进行选择
2、媒介人才资源管理的原则是什么 论述
1、论全球媒介由盛而衰的病征及其医治
2、结合以下材料谈谈张艺谋《英雄》的营销神话运用了哪些媒介营销理论,它们有哪些特点?
新闻业务试题 感谢网友女主播提供
一、简述题
1、什么是跟踪摄影?请以“老师和学生”为题设计一个采访方案。
2、请结合采访实践,谈谈你对“涉浅溪者得龙虾,入深水者得蛟龙”的理解。
3、一架客机在浙江境内坠毁,请分别从都市报记者、新华社驻浙江分社记者和《南方周末》记者角度谈谈各自报道的侧重点并说出原因。
4、请你从经济学角度谈谈媒介公信力。
二、论述题
1、谈隐性采访的利弊。
2、谈读图时代图片传播的特点。
3、谈我国“完全国有,有限商业运作”的管理体制和完全商业运作体制的区别,并结合你对我国新闻媒体的实践谈谈这种体制的利弊和改革途径。
给以下一则消息配评400字
茶农为扩展种植茶叶面积砍伐九溪十八涧的林木
以下任选一个选题写一篇时评600字
1、中国高校管理制度的弊端和大学生诚信问题
2、中国与全球反恐
第四篇:复旦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基础试卷
复旦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基础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信息 【参考答案】
作为一个科学概念,信息最早出现于通信领域。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而是对物质系统运动状态的表述。信息能够有效地消除熵,通过掌握信息,人们可以减少或消除对某事物的不确定性。一般而言,信息可以分为三类,即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其中的社会信息,是指余人的社会活动相关的一切信息。新闻传播的信息属于社会信息的范畴。
2、舆论 【参考答案】
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通过意见评价的方式,以特定的价值观念、意愿和理想这些主体的“内在尺度”干预现实,影响社会生活,是舆论的基本功能。
3、《大清报律》 【参考答案】
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二月十三日,清政府颁布《大清报律》。该报律是由清商部、民政部、巡警部和法部共同起草,经宪政编查馆议复后,奉旨颁行的。早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清商部、巡警部等部门就曾拟定了《大清印刷物专律》和《报章应守规则》,对有反清倾向的报纸、杂志的出版加以限制。《大清报律》共有四十五款,其中主要规定为:报纸创办前必须向有关机关办理登记手续,并交纳保证金;每期出版前必须送交地方行政机关或警察机关审查;禁止刊载“诋毁宫庭”、“淆乱政休”、“扰乱公安”的言论,违者“永远禁止发行”;禁止刊载“未经官报、阁钞发布的谕旨章奏”,违者处两年以下徒刑及二百元以下罚款;国外出版的报刊违反上述规定者禁止入境,出海关没收后入官销毁。
4、《中国报学史》 【参考答案】
我国著名报学家、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戈公振先生的《中国报学史》,是一部研究新闻学和我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开山名著,国内外新闻界誉之为中国首部新闻史学权威著作。该书于1927年11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曾多次重印,日本学者小林保将该书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中国报学史》首次全面、系统地叙述了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被公认为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之作,对后世新闻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5、《我们关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
1943年9月1日,陆定一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这篇文献论述了两个方面的问题,即“新闻的本源”和“新闻如何能真实”。《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从哲学根本观点上划清了唯物主义新闻观和唯心主义新闻观的界限,明确指出:“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因此,唯物主义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尊重事实。该文对其后的中国新闻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谈谈你对新闻娱乐化的理解。【参考答案】
(1)新闻娱乐化的表现: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即所谓“硬新闻软着陆”。娱乐性节目比例大量增加,严肃新闻节目的比例下降,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三点特征:一是内容上注重软性新闻,二是着力挖掘硬新闻中的娱乐性因素,三是形式上强调吸引力。
(2)成因:社会转型期的躁动、激烈的市场竞争、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媒体职业道德的缺失、受众的心理需求、跨文化传播的冲击。
(3)评价:从新闻的传播功能角度来看,新闻娱乐化是对新闻娱乐功能的异化,即:它扩张了娱乐性在整个媒介新闻中的地位,放大了新闻的人情味、趣味性因素,因而偏离了新闻娱乐功能的初衷。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新闻娱乐化充分迎合受众的心理需求,它是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机制的产物。但是新闻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与人类生存关系密切的信息。这并不排斥新闻事业的其他功能,比如教育功能、娱乐功能,但它们不是主要功能。新闻娱乐化如果过分地强调了新闻的娱乐功能,那么娱乐功能的过分张显必然会影响到其他功能的发挥,如果新闻仅仅成为人们娱乐的工具的话,新闻无疑就走入了歧途。应该承认,市场经济初期新闻娱乐化的某些作法有其合理性,它在一定程度上使新闻媒介走向市场、走向大众,贴近生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媒。但物极必反,新闻事业的发展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如果对当前新闻娱乐化日益泛滥的现象不加防范,听之任之,则新闻很容易走向低俗化,甚至成为垃圾文化。
2、分析新闻传播的社会控制。【参考答案】
(1)对新闻传播的社会控制有四种正规的途径: 司法 控制,即国家通过法律来监控新闻媒介;行政控制,即行政部门以各种规定、税收来控制新闻媒介;资本控制,即大公司垄断媒介市场,是新来者难以进入;媒介的自律。当然,对新闻传播最具威慑的社会控制来自受众,即公众乐意还是拒绝接受媒介。(2)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本国的新闻
传播的社会控制都主要采取法律控制的手段。新闻法规是国家实施监控的主要依据。无论采取何种形式,新闻法规所要处理的核心问题是:保护新闻自由,同时要防止新闻自由的滥用,确保在国家利益、公众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鼓励新闻媒介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促进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
(3)在中国,新闻传播的社会控制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我国的绝大多数媒体,尤其是各级党委机关报,都是在党领导下的,因此新闻传播事业还要接受党纪的约束,坚持党性原则。
3、写出5份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名称,并简述之。【参考答案】
(1)《向导》:是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时事政治评论性的周报。1922年上海创刊,1927年停刊。《向导》集中宣传党的
“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向导》用大量事实报道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分析,揭露贫穷落后、战乱不安的根源,明确指出打倒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之一。《向导》经过两年多持之以恒的宣传,终于使
“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深入人心,成为全国人的政治常识。《向导》是当时中国新闻界中
“真敢替受压迫的工农阶级呼冤而确能指示民众以革命大路的”惟一报纸,是“黑暗的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
(2)《红旗日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1930年8月15日在上海创刊,由《红旗》3日刊和《上海报》合并而成。第 162期后为中共中央和江苏省委机关报。李求实任编辑。该报在国民党统治区秘密发行,出版1月后发行量达1.2万份,有国外订户。设有“苏维埃区域来信”“莫斯科通信”“欧洲通讯”“红旗俱乐部”“我们的字典”“短斧头”等栏目。每周有1 篇时事汇评。此报发刊词中说“报纸是一种阶级斗争的工具”,在中国首次提出了这一观点。1931年3月停刊。
(3)《新中华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机关报。原名《红色中华》
(1931年12月创刊),1937年1月29日改名《新中华报》,期号续前。在延安出版。初为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报。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后,成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1939年2月7日改组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兼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1941年5月15日停刊,改组为《解放日报》(延安)。新中华报在陕甘宁边区和抗日民主根据地范围内发行,宣传抗战团结进步,反对投降、分裂、倒退。在国民党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中,发表抗议通电、社论和中共中央的一系列文件,报道“皖南事变”真相,阐明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八路军、新四军的战绩和边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成就,作了比较系统的报道,并发表重要评论。
(4)《解放日报》:1941年至1947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1941年5月16日在延安创刊。由原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和《今日新闻》合并而成,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出版的第一张大型机关报。初为二版,后改出四版,毛泽东题报头并写了发刊词。1942年4月1日,为配合中国共产党的整风运动,《解放日报》改版,加强了党性、群众性、战斗性、组织性,突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路线和解放区八路军的情况毛泽东等经常亲自写稿、改稿,阐明党的方针政策。1942年 9月起,《解放日报》兼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报,并在边区各地陆续建立通讯处,派出特派记者,扩大报道面。1947年
3月,中共中央撤离延安时停刊,至 3月27日共出二千一百三十期。(5)《人民日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1948年
6月15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创刊,由前晋察冀解放区的《晋察冀日报》和前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是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1949年
3月迁至北平,同年 8月起改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到1989年 3 月,除台湾省以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和深圳经济特区均派驻了记者。
1956年,《人民日报》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制定出以扩大报道范围, 改进文风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方案。“文化大革命”中,《人民日报》领导权长期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篡夺,粉碎“四人帮”(1976),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以后,经过拨乱反正,重新赢得了读者的信任。1986年,《人民日报》为适应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政策及读者对扩大信息的需要,又进行了一次改革,提出改革是为了更好地体现中央机关报的性质,发挥它的功能,使报纸从内容到形式都办出自己的特色。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90分)
1、论作为社会现象的新闻。【参考答案】
(1)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作为社会现象的新闻,首先表现在人际之间的新闻信息的沟通和传播。在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中,相互传递新闻的活动在普遍地持续地进行着。这些信息传播的形式除了一般的街头巷议,还包括信件、电报、电话、会议等形式。在数字媒体发达的今天,还包括影响日众的手机短信的信息传播。其次,作为社会现象的新闻主要还是表现为正规的新闻
传播事业,这包括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这些信息传播形式形成了庞大的新闻传播业,对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因此,了解和传播新闻这样一种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所有的人,无论其阶级、职业、性别、宗教、民族的差异,都离不开新闻信息的获取,否则就无法生存和发展。从广义上说,新闻活动不局限于和大众媒体的接触,而是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3)了解到新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普遍性,对社会的信息调控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应当充分认识到新闻信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充分尊重受众的知情权,不断促进信息透明化,为社会发展塑造良好的信息流通环境;其次,充分注意大众传播与非大众传播之间的互动关系。新闻信息的传播是弥散于日常生活中的,新闻的存在不仅可以通过大众媒体得到传播,同样可以通过人际的口耳相传和其他人际传播手段,如电话、手机等形式得到传播。例如,在“非典”时期,起初相关消息在大众媒体中很少提及,然而通过人际途径,这些消息得到广泛传播,并存在不同程度的扭曲和变形,对社会秩序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因此,在现代社会,如何充分认识到新闻信息传播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处理好不同形态的传播途径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关涉到社会良性发展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2、阅读以下材料,以《论媒体》为题作文。
我国首次全国国民阅读倾向调查显示,从闲暇时间对媒介的利用看,人数最多的是电视,其次是报纸、杂志、图书和广播,对录音制品、录像制品及计算机的利用,也有相当多的人。休息日人们对各种媒介的接触机会小于工作日,但长时间利用媒介的人增多。虽然上网的人数不多,但是上网的时间却远远高于对书报刊的使用时间。绝大多数人认为,在当代社会中,读书的作用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重要。从读书的目的看,男性偏重实用性和开阔眼界、满足兴趣爱好,女性偏重提高个人修养、满足与人交往和应付考试。此次调查的内容涉及各阶层人员对各种媒体的购买、使用情况和趋势。【参考答案】 略
3、试述梁启超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
第五篇:河南师范大学2013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
一、填空(共20分,每空2分)
1、中国银行标志设计者是______________,中国工商银行标志的设计者是陈汉民。
2、_________________园艺为畸形的珍珠,作为一种设计风格,追求标新立异、活动浪漫、造型夸张。
3、威廉·莫里斯是______________的奠基人。是真正实现约翰拉斯金思想的一个重要设计
先驱。
4、包豪斯在设计理念上提出三点:一是坚持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二是________________, 三是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规律的法则进行。
5、波普设计形成了特有的设计流派和风格,产品充满了戏剧性、浪漫性的效果,令人啼笑
皆非的波普形象,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和视觉冲击,其代表作有袋椅、_______________。
6、隋唐时代,中国陶瓷产生了“南青北白”的局面。以____________为代表的南方青瓷和
北方邢窑为代表的白瓷两大体系和窑场。
7、______________即指人工性的物态化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一定的材料,为一定的使用目的而制成的物体和物品,它是人类为生存和生活需要而进行的物质生产。
8、数字化的虚拟分为三种形式,一是___________,二是对现实超越性的虚拟,三是对现实
背离的虚拟。
9、_____________是造物的文化,是人类用艺术的方法造物的文化。艺术设计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富有代表性。
10、明代计成在《园冶》中指出,在建筑设计中统领全局的设计师即“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共28分,每题7分)
1、装饰艺术
2、设计美学
3、非物质设计
4、生态设计
三、简答题:(共30分,每题10分)
1、简述设计师的职责?
2、简述包豪斯的主要成就?
3、简述道德价值与设计的关系?
四、论述题(共72分,每题24分)
1、怎样正确理解设计与艺术的关系?
2、为什么说艺术设计是新知识创新体系的一部分?
3、根据个人的认识和体会,谈谈你所构想的未来设计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