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济任发[2007]27号(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的意见)
济任发〔2007〕27号
中共济宁市任城区委 济宁市任城区人民政府
关于实施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的意见
(2007年4月28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321”工程的总体要求,区委、区政府决定,今明两年在全区实施“农业特色产业产品培植、强工兴企富民、新型农民培训转移、基础设施完善、社会事业提升、新村规划建设、清洁生态家园、文明村居、平安村庄、基层组织创优”十大工程,加速推进我区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现代新城区、工业聚集区、商贸服务区、生态示范区”发展定位,按照“典型示范、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加速推进城郊型新农村建设,力争到2008年圆满完成市新农村建设示范试点任务,逐步达到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树立新风尚、培育新农民、完善新机制“五新”目标。
——以城带乡、协调发展的原则。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走群众路线,尊重群众意愿,顺应群众选择,依靠群众力量推进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指导作用,运用政策杠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依据区位、产业、-2- 经济发展水平,分类指导,因村制宜,努力建设特色鲜明、格调新颖、充满时代气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示范带动、梯度推进的原则。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根据村庄区位和发展状况,尊重客观规律,立足现有村庄基础,明确阶段性目标,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先易后难、逐步升级,以精品村、示范村建设带动全区新农村建设顺利开展。
二、主要内容和重点任务
(一)农业特色产业产品培植工程
以城郊型现代农业为发展方向,围绕苗木花卉、甜叶菊、瓜菜、林果、畜禽、水产六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产品,重点培植壮大一批特色产业产品,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或“一镇一业”、“多镇一业”格局。
1、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基地。重点建设六大特色产业基地。苗木花卉产业基地,以李营镇为重点,辐射廿里铺、南张、接庄等镇,面积达到11万亩;甜叶菊产业基地,以南张镇为重点,辐射廿里铺、长沟等镇,面积达到7万亩;瓜菜产业基地,以接庄、南张、廿里铺、喻屯等镇为重点,辐射城郊等镇村,面积达到28万亩;林果基地,以长沟镇为重点,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桃、石榴等果树种
-3- 植面积达到2万亩;畜禽基地,重点培植生猪、奶牛、家禽等产业,全区规模养殖场、养殖专业村、养殖小区发展到300处,建成万只蛋鸡(鹅)养殖场10处,万只蛋鸭养殖场10处;水产基地,在石桥、许庄、唐口、喻屯等沿湖镇(街道)兴建水产养殖带,规模养殖基地发展到220处,休闲渔业基地发展到180处,进一步扩大塌陷地水域网箱养殖面积,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0.6万亩。
2、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围绕特色产业和主导产品,重点发展甜菊糖、板材、果蔬、畜禽加工企业和农产品运销企业,全区新上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3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总数达到50家,其中10家企业进入济宁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行列,3家企业进入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行列。各镇(街道)每年至少建立完善2-3处规范化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3、培育农产品特色品牌。加快科技兴农步伐,健全完善农业适应技术推广网络,加快引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建立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和监测站,建设一批标准化基地,争创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一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
-4-
(二)“强工兴企富民”工程
1、大力发展农村工业经济。坚持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大力实施全民创业计划,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培育一批小而专、小而强的农村中小企业。调整优化农村工业产业布局,推进工业向城镇和园区集中,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加强融资担保、人才培训、创业辅导、行业协会、法律服务,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2、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全面搞活农村流通业,积极构筑三大流通网络。一是建立畅通高效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农产品交易市场,努力培育一批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鼓励发展农产品收购、运输、存储、加工、配送等功能一体化的新型流通业态,提高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水平。二是规范发展农用生产资料经营市场。加大对农资流通企业的支持和培育力度,尽快形成一批大中型农用生产资料流通连锁企业。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假贩假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净化农资市场。三是提升农村消费营销水平。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超市下乡”工程建设为契机,以中心镇和示范镇为重点,以连锁超市、便利店为主要流通业态,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构建城乡一体的新型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
-5-
3、培育发展农村特色旅游业。充分发挥环城近郊优势,重点开发北湖旅游度假区、滨湖风景区、李营苗木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游、“农家乐”、“水上游”和湿地公园等休闲观光特色旅游业,引导更多的农民从事现代服务业。
(三)新型农民培训转移工程
1、搞好农民技能培训。组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绿色证书、实用农业科技培训、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和“技能扶贫”工程,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2万人。
2、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畅通信息渠道,搭建服务载体,完善服务网络,形成上下相连、供需对接的城乡劳动力市场,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充分就业,实现劳务经济由粗放型向技能型、由打工型向创业型转变,每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万人,拓宽农民收入渠道。
(四)基础设施完善工程
1、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积极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治理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善防洪除涝和水资源保护两大体系,搞好灌区排灌系统改造配套,加强生态林营造和南四湖自然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今年区财政列支800万元,用于稻区排灌设施维修改造。全面实施《济宁市任城区采煤塌陷地复垦规划》,-6- 重点抓好济东矿区1万亩采煤塌陷地治理项目。
2、搞好乡村道路硬化。加快行政村之间断头路的硬化联接,形成纵横交错,畅通无阻的交通路网。加大村内街巷的整修、治理和建设。
3、抓好村庄自来水建设和配套任务。大力推行乡村集中供水,切实解决稻区高氟水和沿湖村庄饮用水安全问题,不断提升农村供水标准。2007年全面实现村村通自来水,2008年所有的村饮水质量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4、加快电力设施建设和农电网改造提升,提高供电保障能力,做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抓好文化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试点,2008年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70%以上。
(五)社会事业提升工程
1、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按照“一体化、低水平、广覆盖、适度保障”的要求,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户供养、孤儿和灾民救助等制度,逐步将失地农民纳入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农村五保供养率达到100%,集中供养率达到95%以上。
2、加快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建设,加快镇(街道)卫生院改造,提升农村卫生院
-7-(室)装备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合理设置农村卫生室的网点布局,降低药品和医疗收费价格,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3、普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补助标准,逐步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
4、实施“农村教育提升行动”计划。继续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积极实施中小学危房、旧房改造,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六)新村规划建设工程
按照中心城市“东拓西跨南联北延”布局,与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加快编制我区城区总体规划,按照美观实用、相对集中、整体和谐的原则,搞好镇村规划建设。2008年全面完成新一轮镇(街道)规划的修编工作。按照市新农村建设“321”示范工程的要求,突出城郊特色,积极实施“5518”试点示范工程,即抓好5个市级亮点村,5个市级示范村,10个区级示范村,80个镇级示范村。
1、以济北新区建设为龙头,打造现代城市新社区。按-8- 照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纳入中心城市规划范围内的村庄,实施整村开发改造,建设新型示范社区。
2、加快小城镇建设,打造城郊亮点村。按照各镇(街道)驻地总体规划,对中心镇区规划范围内的村庄,做好公用设施、公共事业以及农民的转移就业等工作,推进人口向小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建设现代化小城镇。
3、依托产业优势,打造特色示范村。对产业基础较好、集体经济有一定基础、农民收入较高、环境整治初见成效、公用设施和公共事业有待发展完善的村庄,按照农业产业、休闲产业、工商产业三种模式,因村制宜,分类指导,建成各具特色的新农村。
(七)清洁生态家园建设工程
1、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探索农村垃圾城市化管理的新路子、新措施,坚持以“净化、硬化、绿化、美化、亮化”为标准,做好城市出入口、国省道沿线、城乡结合部、镇(街道)驻地的环境卫生治理工作,积极探索户收集、村集中、镇(街道)处理的环境卫生保洁管理机制,努力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
-9-
2、加快“一池三改”生态家园建设。按照科学规划、方便实用、布局合理、确保实效的原则,加大宣传力度,严格落实“一池三改”奖励资金,加快推进“一池三改”建设进度,搞好改厨、改厕、改圈工作,力争每年新增沼气池5000个,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3、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工作。2008年示范村村庄绿化率在30%以上,林木覆盖率在22%以上,农田林网完好率达到95%。
(八)文明村居建设工程
1、扎实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突出抓好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推行文明公约和村规民约,普及文明礼仪,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小康村”、“好媳妇、好婆婆”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2、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发展壮大农村业余文化队伍,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2008年每个镇(街道)建成设施比较完善、功能齐全的综合文化站和3个文体活动中心,建有文化大院等文体活动场所。
(九)平安村庄建设工程
-10- 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活动,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群众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依法维权的能力。着力健全治安防控机制,广泛开展“技防村”创建活动,强化群防群控工作,充分发挥平安警务室的作用,深入推进农村平安建设。扎实做好群众工作,健全村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定期排查矛盾纠纷,及时加以化解,畅通村情民意反映渠道,及早发现各类问题苗头,严防突发群体性事件发生,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利益关系,营造农村安定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良好社会环境,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
(十)基层组织创优工程
1、深入开展 “三级联创”活动。开展“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年”活动。修订完善党建工作制度,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继续落实好村干部任职承诺和责任追究制,抓好“双责双评”目标管理承诺制,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
2、进一步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强村级管理规范化建设,健全完善村规民约,严格落实“四民主两公开”等各项制度,提高群众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水平。
-11-
三、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机制,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有效。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区、镇(街道)、村新农村建设机构网络,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农工办协调、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调整充实区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各镇(街道)也要充实和加强力量,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各村“两委”要切实承担起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做好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
强化责任落实。要加强对“十大工程”建设的具体指导,各责任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主动协调、密切配合,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及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新农村建设搞好服务。深化区直部门、企事业单位与村结对共建活动,为新农村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
完善投入机制。坚持公共财力向农村倾斜,按照“三个高于”的要求,确保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12- 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认真研究中央和省市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充分运用政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鼓励支持社会各界、各类企业、民间团体投资新农村建设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资金用于农村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心村改造。积极推广农村小额贷款、房产抵押贷款等新机制,建立农村信贷担保体制,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逐步完善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金融贷款为支持的多元化投资体系。
严格督查考核。制定科学可行的目标管理和考核体系,把工作目标细化分解到各镇(街道)、区直有关部门,纳入全区党政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体系,严格考核奖惩。建立定期督查调度制度,区委农工办和区委办公室督查室、区政府办公室督查室负责对全区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督查,一月一督查、一季一调度、半年一抽查、一年一考核,促进工作落实,推动全区新农村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
-13-
主题词:新农村建设 “十大工程” 意见
中共济宁市任城区委办公室
2007年4月30日印发
(共印150份)
-14-
第二篇:关于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推进情况汇报
关于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推进情况的汇报
一、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1、制定了创建国家级、省级、市级生态镇及《清理污染源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基层绿色创建目标。一是组织对环境综合整治试点村进行业务培训。二是在全市70所学校中开展市级绿色学校创建活动。三是组织环保局技术力量对7个镇进行规划修编。目前对全市创建单位均进行了统一动员和对接,各项工作正在强势推进之中。
2、认真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及“三同时”制度,督促辖区内企业做好废水、废气、固定噪声源的达标排放工作。对农村所有污染源进行了一次环境执法检查,近15家非法排污企业受到处罚。
3、大力培育生态镇典型。对全国生态镇创建进行指导和帮助,3月29日该镇高分通过省环保厅组织的考核验收。
4、指导社区创建国家级绿色社区。3月28日就“小区停车与绿化矛盾”议题召开圆桌对话会议,国家、相关省、市宣教工作负责人40多人现场观摩。5、3月中旬,由市“六城同创”指挥部牵头,组织监察、环保、建设等部门的相关人员组成督查组,对全市20 个镇、两个开发区的污水集中处理厂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了拉网式督查,对全市年内镇镇建成污水处理厂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6、在去年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污染排放任务的基础上,制定了下一污染减排计划,确定了减排重点工程,并强势推进。省污染减排督查组对我市减排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8、1月30日召开全市环保大会。重点部署和推进生态市建设、污染减排、污水处理厂建设等环保重点工作。各镇、各环保责任部门以及62个拟创建生态村的负责人出席了大会。2月1日召开了环保系统全体人员会议,全面部署了今年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各项环保工作。
二、典型培育情况
一是发挥专业优势,主动指导、帮助农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基层绿色创建。去年我局深入到乡镇,帮助两个村进行环境综合整治,使两个村获得省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代补资金各20万元,有力地调动了全市各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和环境综合整治的积极性。二是我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领一班人到双帮村进行重点扶持和环境综合整治。在我局的大力支持下,这两个村在创建生态村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绿化、清理沟渠河道、清理生活垃圾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受到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一季度全市重点工作点评 会议上,我局“双帮”工作考核为全市第二名。三是按照上级要求,指导创建镇加强领导,广泛发动,明确目标,采取措施,努力使各项指标达到全国生态镇考核标准的要求。全市有10个镇先后获得全国生态镇命名。
三、成功做法及创新举措
一是创建主体领导高度重视是全面落实各项环保措施的关键。相关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大局,确立了环保就是资源、环境就是品牌、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把创建工作作为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作为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资本的重要手段,使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二是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是基层创建的根本。社区在创建活动中,切实加强创建绿色社区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社区居民自觉将创建绿色社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将创建工作变成每个居民的自觉行动。三是基础资料和基础台帐的积累是基层绿色创建的基础。要给人以真实的感觉,必须要一步一个脚印,工作必须善于总结,善于提高。每做一件事都要记载,都要有痕迹,要高度重视资料的积累(如光盘、宣传册、图片、台帐、影像资源等)。
我局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全体干部职工发扬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甘于吃苦、乐于奉献、高点定位、争先创优、和中共计、弘扬正气的精神。局领导明确提出,全系统人员 必须围绕全年总任务,工作要主动,工作要像打仗一样,要么不打,打就要打赢,各项工作要么不做,做就要争一流。在全系统继续开展“建一流班子、创一流科室、干一流业绩、争一流先进”活动,以激励全系统人员奋发向上的精神。
四、存在的主要要问题、原因分析及建议
1、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生活垃圾难以及时回收处理,大多数镇生活垃圾基本都是就近填埋,根本达不到无害化要求。建议市政府尽快落实“户收集、村集中、镇中转、市处理”的机制。
2、由于资金投入等多方面的原因,镇区污水处理厂推进难度较大。一是已开工建设或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占比较低,到目前为止,仅有5个镇已经或基本建成污水处理厂;二是污水管网建设进展缓慢,有些污水处理厂虽然已于去年投入试运行,但因管网建设严重不到位,导致污水处理厂难以正常运转。建议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大考核力度,强势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
第三篇:济人社发〔2012〕 号 - 济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3年职称评审明白纸
一、关于评审范围的问题。
凡在我市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与用人单位确定了人员聘用关系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在农村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农民,均可由单位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组织申报。公务员和列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外)以及今年12月31日以前达到退休年龄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得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二、关于标准条件的问题。
申报人员应符合有关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及《济南市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办法(试行)》(济人社发„2011‟221号)等有关文件的要求。破格申报人员,须符合省、市规定的破格申报标准条件;改系列评审人员,应在现聘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一年以上,经考核符合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条件;非企事业单位人员交流或聘用到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或者事业单位中由非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到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人员,须在本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一年以上,经考核符合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条件,方可申报评审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三、关于申报渠道的问题。
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有主管部门的经本人申请、所在单位推荐、主管部门负责审查报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核。无主管部门但其所在单位具有人事档案管理权限的,可经本人申请、所在单位推荐、由所在的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审查报送;人事档案关系由市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代理的,经本人申请、所在单位推荐,由其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负责审查报送;人事档案关系由县(市)区人才交流服务机构代理的,经本人申请、所在单位推荐,由所在的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审查报送;人事档案关系不在我市的,可持其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出具的委托评审函,由所在的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审查报送。民办高校等民办非企业单位由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呈报。劳务派遣人员由劳务派遣单位按申报人所在单位隶属关系推荐申报;城市无工作单位的职业者和农村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由其所在街道社区和村委会推荐申报。
四、关于所需报送材料的问题。
申报人须提供的评审材料类别、数量(有关表格可到济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文件及表格下载”栏目中下载)
1.《山东省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1份(需购买,手写)。2.《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简表》一式3份(A4纸型,原件,必须双面,可打印)。
3.《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职称情况一览表》一式3份(A3纸型,原件),须使用《山东省职称评审管理系统》打印生成。
4.《济南市推荐评审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量化赋分表》1份(A4纸型,原件)。
5.反映本人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业绩的业务工作总结1份;代表性著作、论文、作品,成果及奖励证书等(原件)。其中,《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职称情况一览表》中“任现职以来取得的成果及受奖情况”(以下简称“成果及受奖”)栏填报数量不超过2件;“任现职以来发表、出版的论文、著作、作品等”(以下简称“论文、著作、作品”)栏填报数量不超过3件,其中论文不超过2篇,著作不超过1部。填写《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职称情况一览表》时,“成果及受奖”栏,应按要求填写“核心提纲、解决问题、效果”等内容;“论文、著作、作品”栏,应按要求填写“刊号、提纲、观点、文章字数”等内容。6.学历及学位证书(原件。如学历证书丢失,须提交毕业生登记表原件)。
7.现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单位聘书(原件)。8.任现职期间各考核登记表(原件)。
9.有效期内的外语考试合格证或成绩单(原件),符合免试条件的,须提供经市人社局审核同意的《山东省海外留学回国等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免于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审核表》1份(A4纸型,原件)。
10.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原件),符合免试条件的,须提供经市人社局审核同意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免试审批表》或《山东省海外留学回国等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免于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审核表》1 3
份(A4纸型,原件)。
11.《推荐申报专业技术职称“六公开”监督卡》1份(A4纸型,原件)。
12.改系列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指同级别的),须呈报《改系列申报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一式4份(A4纸型,原件),原《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或《专业技术职务呈报表》1份(原件),并报送反映其工作变动后业务水平、业绩情况等证明材料。
13.破格申报的,须报送经市人社局审核同意的《破格参加评审审批表》1份(A4纸型,原件)。
五、关于报送2013职称材料具体要求的问题。
事业单位申报职称评审人员要以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为前提,按照岗位空缺情况进行推荐申报。各事业单位要填写《济南市事业单位申报职称岗位及人员情况表》、《济南市事业单位申报职称人员花名册》,同申报人员的五证(学历证书、计算机证书、外语证书、资格证书、聘任证书或聘任登记表)一起以主管局为单位进行上报(上报时间截止到2013年10月10日),待市人社部门审核条件并结合单位空岗情况下发申报名额后,再组织竞争推荐。
企业单位要填写《济南市企业单位申报职称人员花名册》,连同申报材料一起以主管局为单位上报各评委会办事机构。今年各企业主管部门要加大审核力度,对各单位上报材料要逐一进行审核,特别是对其“工作经历”要严审,防止出现事业单位人员 4
以企业名义上报的现象。此类现象一经发现,将对申报人员和相关部门按有关文件规定进行全市通报和处理。
六、关于逐级审核的问题。
1.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呈报部门要对申报材料认真审查,严格把关,经公示无异议的,申报人、审核人、单位负责人分别在申报材料的相应意见栏中签字,加盖印鉴后,连同其他申报材料,由呈报部门按规定时间报送到指定地点。
2.申报材料要以县(市)、区人社局和市直主管部门为单位上报,同时一并上报公示报告。公示报告要体现上报人员信息,要加盖单位公章,要有分管领导签字同意。各评委会办事机构要严格审查各单位上报的公示报告并存档备查,无有对应公示报告的上报材料一律不予接收。
3.符合破格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须由单位和有关主管部门出具破格推荐报告1份,并由呈报部门核准签署意见,加盖印鉴,报市人社局审批。
4.呈报部门审核纸质申报材料的同时,要核对通过《山东省职称评审管理系统》生成的数据汇总盘内容,并上报。
5.呈报部门填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人员花名册》2份(A4纸型,原件,加盖印鉴,附数据盘)。
6.各级、各部门(单位)人事管理机构要严格把关。以“局”和“办公室”命名的单位,其工作人员申报时,须由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或市直主管部门(单位)人事处出具申报人不是列入公务员法管理范围人员的证明,随同申报材料同时上报。
七、关于申报职称时需要注意的其他问题。
1.呈报的申报材料必须手续完备,内容齐全,字迹清晰,不得涂改、漏页、缺页。
2.申报材料须按要求装入规范的材料袋内,实际材料件数与材料目录必须相符。
3.申报材料可到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机关印刷所购买,电话:86915856,地址:市中区南新街23号。除《山东省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必须购买后手填外,其他表格也可由电脑打印。
4.各级人社部门要严格按照规范的程序,认真组织好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议推荐,申报材料的填报、审查、审核、呈报工作,确保提供的评审材料真实、准确、有效。报送省里评审的,按省各评委会办事机构有关要求办理。
5.所在单位必须填写法定全称。如:××市、县(市、区)××局所属的事业单位人员申报时应如实填写单位全称“××市、县(市、区)××单位”,不得填写“××市、县(市、区)××局”。填写从事专业应统一规范。按照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及有关政策规定,规范填写“从事专业”。
八、关于资格证书办理的问题。
省高级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人员的资格证书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统一规定的期限内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统一到指定地点办理。各有关单位人事部门负责收集本单位获得资格人员的照片(近期2寸彩色免冠照片l张),按照申报、呈报的程序,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集中统一打印、用印、盖章。
市评中高级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人员的资格证书由各评委
会办事机构在规定期限内到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办理。
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不受理个人办理证书的申请。
九、关于各级联系点问题。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专技处(科)、市直有关部门组织人事处负人是做好本级、本部门专技工作的联系人和第一责任人,各级人社部门负责职称工作的联系电话如下。
济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 66605955
66605953 济南市人才服务局人事代理处 87081605 历下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 88152309 市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 82078357 槐荫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 87155509 天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 85872685 历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 66899790 长清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 87226534 章丘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 83213045平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 87882886 济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 84236911 商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 84880107 高新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88871237 7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工程承包合同
新农村建设工程承包合同
发包方:XXX镇X家村委会X家村民理事会
(简称甲方)承包方:
(简称乙方)
依据《合同法》、《建筑法》及新农村建设有关规定,为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经济责任,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后同意签订本合同。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XX镇上X新农村建设。2.工程地点:XXX镇X家村委会上X自然村。
3.工程内容:①自来水安装;②道路硬化(主路、支路、入户路等);③环境整治(建排水沟、场地平整、村庄绿化、建室外休闲活动场所或路灯安装、建垃圾池和集中沤肥窖等);④拆危房、杂房、猪牛栏;⑤房屋美化靓化(即“穿衣戴帽”)。
二、承包方式
包工包料,工程项目承包单价一次性包定,不随市场材料价格和人工工资等因素的变动而变动。
三、建设工期
1.工程建设期限为120天,定于2016年7月1日起至2016年n月30日止。具体开工时间由甲方通知乙方,乙方接通知后应按时组织施工。
2.若施工过程中发生人力不可抗拒的情形,或甲方要求乙方暂停施工,工期可相应顺延,具体顺延的时间由甲乙双方另行确定。
四、质量标准
根据各建设工程项目的具体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拟定相关条文。
1、改路:村内主干道:宽2.5-3米,厚度0.18-0.2米;支路:宽2米,厚度0.12米;入户路:宽1.5米,厚度0.10米。
2、改水:以自来水厂签订合同价格和安装自来水实际户数计算。
3、改环境:按照区新村办要求并结合本村实际情况而定,以实际发生金额结算,但双方需签订补充协议。
4、“改厕”要按《3-5人用有效容积2立方米“三格式”无害化户厕化粪池建造技术标准》建设等,改厕费用由农户自负。
五、工程验收
工程项目竣工后,甲方按照相关的《质量验收标准》和本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对乙方建设的工程项目及时进行验收。如验收不合格,乙方应负责无偿返工或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进行补救。验收时且合格后,甲、乙双方要在镇新村办人员和村书记的监证下及时办理验收决算手续,并填写《承包工程项目验收决算单》。
六、工程量
以工程项目建设竣工验收实际工程量为准。
七、合同价格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后,按照双方协商确定的(1、改路工程项目承包总价:600,000元;
2、改水工程项目承包单价:以自来水厂签订合同价格和安装自来水实际户数计算;
3、改环境工程项目承包单价:以实际发生金额结算。),计算出该项工程合同承包金额。
八、付款方式 一次性付款即工程项目验收后付清全部工程款。
九、双方责任
1.甲方:协调施工现场的临时用水、用电等事宜;协调并处理施工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纠纷;监督乙方施工质量和进度;按合同约定向乙方支付工程款。
2.乙方:按合同要求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配合甲方协调处理好相关矛盾和纠纷;领取工程款时应开具正式有效税务发票;自行完成本合同工程,不得转包他人。
十、施工安全
乙方应遵守安全施工有关规定,严格按安全标准组织施工,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消除事故隐患。凡在施工过程中造成事故的责任和因此发生的费用,均由乙方承担。
十一、违约责任
1.甲方如未按照合同的规定履行自己的职责而影响建设工期,竣工日期应得以顺延;工程中途停建、缓建或由于设计变更以及设计错误造成的返工应采取措施弥补或减少损失,同时赔偿乙方由此造成的实际损失;工程未经验收,甲方提前使用或擅自使用,由此而发生的质量或其它问题,由甲方承担责任。2.乙方因非甲方或人力不可抗拒的原因,未按期完成工程项目,每逾期一日,应向甲方支付本工程总金额百分之一的违约金,逾期超过十天,甲方有权单方面解除合同;因工程质量不合格,负责无偿返工或整改,造成逾期的应向甲方偿付违约金,每日 按工程总额万分之五支付赔偿金;因工程不能按合同规定的工期交付使用的,每延期一天应向甲方偿付违约金500元。
十二、其它事项
1.未经甲方同意,工程不得转包。否则,甲方除有权终止合同外,乙方还应支付甲方总造价30%的违约金,并赔偿甲方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
2.本合同自甲、乙双方签字后生效,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并结清工程款后即行终止。
3.本合同签订后,甲、乙双方如需提出修改时,经双方协商一致后可以签订补充协议,作为本合同的补充合同。
4.本合同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镇经管站入账一份。
甲方代表
乙方:(理事会长):
到场参与人员:
****年**月**日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七大工程(模版)
新农村建设七大工程
一、加快农民增收工程。加快农民增收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和中心任务,促进农民增收要多措并举。农业职能部门围绕做大做强我市优势产业,实施蔬菜、畜牧、林果花卉、种苗四大产业振兴规划,抓住国家建设新一轮“菜篮子”工程机遇,围绕“肉禽蛋奶菜花果鱼”,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一批既服务城市又致富农民的安全“菜篮子”大型农业产业化项目落地生根,稳步推进土地流转。加快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提高工资性收入。着手探索制定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就业的保障扶持政策,提高技能培训比例,增加务工性收入。要把小城镇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节点,增强小城镇吸纳农村人口转移的功能。
二、山区生态建设工程。南部山区生态保护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实验区,是我市“十二五”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实施山区生态建设着力点在于促进农民向城镇转移,围绕人的流向制定政策。总体思路是:把土地综合整治、增减挂钩试点、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以及山区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实行田、水、路、林、村的统筹规划、综合治理、有序推进。
三、重点城镇提升工程。重点城镇提升工程方面,从济阳、平阴、商河、章丘4个县(市)中遴选4个经济基础好、集聚能力强、有条件优先发展的中心城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突出地域特点,优化招商环境,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使小城镇产业发展和人口聚集良性互动,打造1个在省内有影响的强镇、3个在全市有影响的强镇。
四、新型社保覆盖工程。新型社保覆盖工程包括新农保、医疗惠民、弱势保障、教育均衡四项内容。2011年1月1日,我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提前实现全覆盖,全年斥资4亿元,使60余万名60岁以上农村老人不用缴费每月可领到55元养老金,彻底解决了农村千百年来养儿防老和以地养老的局面,提前两年实现“十二五”目标。
五、基础设施强化工程。实施基础设施强化工程,全面启动中小河流治理,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步伐,抓好农村公路的改造保通。实施产业体系振兴工程,突出蔬菜、畜牧、林果花卉、种苗等产业振兴,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年内建设提升60个都市农业园区和40个特色品牌基地。实施乡村文明创建工程,年内新建农村沼气2万户,力争20%的行政村建成文明生态村。
六、实施产业体系振兴工程。蔬菜产业振兴:通过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优化蔬菜区域布局,建立省城储备菜田制度,实施品牌提升战略,做深做精加工出口蔬菜,到2015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发展到220万亩,设施栽培面积达到100万亩,其中冬暖大棚达到45万亩,蔬菜总产量达到800万吨,总产值实现136亿元。畜牧产业振兴: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加强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培育和壮大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健全完善动物防疫、检测、检疫监督体系,加强畜禽批发交易市场建设,到2015年,全市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到200家,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50万吨、40万吨、60万吨。林果花卉产业振兴:通过改良果品品种,做强优势果品,做精特色果品,大力培育和推广精、优、鲜、亮果品,提高果品科技含量;充分利用商河地热优势,建设地热花卉设施栽培产业园,发展花卉苗木深加工及配套产业,到2015年,全市实现年加工木材100万立方米,生产各类板材100万立方米,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发展经济林面积23.2万亩,经济林年产值达20亿元以上,新建苗木花卉生产基地4万亩。种苗产业振兴:强力推进种子产业化工程,在市农科院建设1处农业生物工程实验室,加快转基因技术研究,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发展,打造瓜菜集约化育苗产业优势,建立脱毒种苗三级繁育体系;到2015年,种植业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畜牧业肉羊、肉牛、奶牛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 70%、80%、90%,生猪、蛋鸡全部实现良种化,全市水产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
七、实施乡村文明创建工程。农村环卫:到2011年底,建城五区城乡环卫一体化规范建设达标率达80%,到2012年底,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规范建设达标率达100%,初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和城乡建设发展相适应的环卫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农村沼气:以解决农村秸秆燃烧、人畜禽粪便污染等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厕、改圈、改厨)”户用沼气和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新建农村户用沼气20万户,户用沼气保有量达到35万户以上;新建大中小型沼气工程500处,总量达到700处,使全市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率达到85%以上;推广安装太阳能热水器20万平方米,总量达到40万平方米,使全市25%的农户用上太阳能热水器;“三沼”综合利用面积达到30万亩,加快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农业产业链模式。农村文化体育: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社区文化大院和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社区文化体育服务水平;完成国家下达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站点规范化建设任务。乡村文明争创:“十二五”期间,力争有 50%以上文化广场达到市级文化广场标准:力争50%以上新建农村新型社区达到市级以上文明社区标准;力争50个以上乡镇(办)达到市级以上文明乡镇(办)标准;力争有60%以上村达到市级文明生态村标准,有20%以上户达到市级星级文明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