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IT企业福利制度的案例
IT企业福利制度面面观:谁能够把它搞清楚?
福利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组成部分,但是对现代企业而言,福利却又在整个人力成本中占据着相当大的一块份额。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发展与提高的结果,使得福利成为薪酬理念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机体而固化下来,但同时——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员工来说——它又是那么的繁琐和复杂,以至许许多多的疑惑。
“你知道你的单位有哪些福利待遇吗?”每当遇到这样的问题,多数人都需要好好的思索一番才能作答,而且极少能够说得既准确又详细;而如果问的是:“你知道某某人所在的那个单位有哪些福利待遇吗?”则几乎没有人敢说知根知底。
在愈益激烈以至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员工薪酬(包括工资、奖金、补贴、福利等)作为企业机密,小心翼翼地藏护起来以防被竞争对手“偷”走。即使对本企业的员工,也是能不告知的就不告知,让他(她)“越胡涂越好”。这,或许就不完全是出于保密的需要了。
据有关机构的统计,目前企业人工成本中,工资、奖金等项开支只占薪酬总额的六成不到,而福利待遇(包括法定福利和非固定福利)却占到了40%以上。1999年,美国的企业为每个雇员支付的法定福利开支为3500多美元,而非固定福利开支为8840美元,仅后者就占去了总薪酬成本的40%。在市场经济得到广泛推崇的今天,企业希望它的每一笔开支都能够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能够对员工产生有效的激励作用。然而——说来有些奇怪——数额巨大的福利开支却不能让企业得到相应的报偿。作为一种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个人权力,它对员工的激励或约束作用其实很小,这是福利所带给人们的最根本的困惑。
福利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因此它需要管理专家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作出科学的设计。从世界范围来看,几乎每一家有较大规模和较高知名度的企业的福利制度都有其独特之处,难以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版本。从理论上讲,处于时代发展前列的IT企业尤其是人力成本极高的软件企业,在福利待遇上也应当“标新立异”,领一时之风范,但实际的情况并不完全如此。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国内目前为数众多的软件企业是一些只有几十人、十几人甚至几个人的小公司。这些企业大多连规章制度都不够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低下,薪酬以及包括在其中的福利战略设计就更是无从谈起了。在笔者几个月前发表的“人才流失冷眼观潮”一文里,已经谈到“软件人才流失,70%是出于薪酬方面的原因”,而在这70%中,福利不仅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且有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一、一种复杂的时代象征
上一世纪的最后20年里,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经济史上一个奇迹。与此同时,先是有80年代日本电子和汽车工业的昌盛一时,其后则是90年代美国IT经济的大放异彩,而曾经开创了人类工业化时代的欧洲,却因为经济持续低迷而陷入延续至今的长期衰退。
这种状况是如何产生的?全球经济学家们在长期的仔细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之一是:欧洲国家普遍存在经济体制和经济与社会政策问题。更具体一点讲,是欧洲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泛实行的“福利国家”制度造成了这样的恶果。在“福利国家”体制下,政府在经济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广泛地实施干预,通过各种经济与社会政策有效地抑制了市场机制对普通劳动者不利的因素,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专家们认为,“福利国家”对就业者的过度保护损害了整个社会就业率的提高,损害了人们的就业动机,导致“依赖性贫困”的产生。同时,高福利政策使得劳动成本提高,并导致社会经济运行效率的降低,因而在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高福利政策具有很强的刚性,即只能上不能下,逐渐成为政府预算中的沉重负担,也影响经济的竞争力。1995年,欧盟各国中央政府的开支一般都在本国GDP的三分之一以上,有一半的国家超过了40%,个别国家接近50%,而当年美国的政府开支只占GDP的22.1%。对劳动者来说,高福利带来高税收,使其实际工资降低。从1970年到1991年,欧洲工资的直接纳税负担上升了40%,几乎是美国的两倍。
照此来看,美国的福利政策及其开支显然要比欧洲差很多了,然而看一下美国政府的福利开支,依然能让我们吓一跳。从1970年到1999年,美国的退休金福利从最初的每人每年13349美元直线上升至27774美元。美国社会保障托管理事会在1999年发出警告说,全国社会保障信托基金将在2034年告磬,而之所以能够勉强维持到这个时候,还需要美国政府重新投入数万亿美元的资金。
无论是欧洲国家、美国还是日本,工业化国家目前实际上都实行着广泛且数额庞大的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因而也都是名副其实的“福利国家”。
翻阅历史,我们发现最早的保障劳动者利益的福利制度也正是从工业化国家产生。19世纪后叶,德国最先实行工伤保险法。20世纪20年代以后,欧洲及美国开始更广泛地施行福利及社会保障制度。
1920年,美国大部分州(除6个州以外)都制定了保障伤残工人利益的雇员补偿法(也称义务伤残法),该法要求企业主无论有无过失,都要完全负责地向因职业原因伤残的工人提供福利,并承担工伤和事故造成的费用。1935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政府颁布了包括失业保险、伤残保险和医疗保险等三项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法”。而在10年以前(1993年),美国又出台了一个能够让雇员以家人健康为理由获取每年12周假期的“家庭病假和事假法”。
一个世纪以来,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福利保障制度不断增订、修订,形成了一个庞杂的体系,而它带来的副作用也日渐突出。以德国为例,在职人员每年有30~50天的假期,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宗教和其他法定节假日13天,以及
每周两天休息日,平均算起来,每3天就有一天休息。今年5月,德国政府试图对社会福利体制进行改革,在工资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劳动时间,结果遭到在野党、工会和教会的一致反对。
时至今日,福利及社会保障制度在全球得到广泛认同并得以实施,总体上所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然而一些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却在通过一些显然负面的现象提醒我们,福利制度是一把双刃剑,有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企业文化的福利体现
不久前,由国内几家媒体组办的“IT(通讯)行业十佳雇主”评选结果揭晓,上榜企业中有近一半是软件企业,金蝶、金山、神州数码、亚信、用友等名列其中。在评选者列出的中选条件里,福利待遇显得最为突出,如安全退休金、医疗保障、股权、红利、独生子女保障费、生日礼物、商业保险、员工俱乐部、班车及免费工作餐等福利项目,都成了企业获得社会青睐的重要理由。
类似的评选在国内还不多见,但在国际上却盛行已久,每年我们都能从中看到许多非常熟悉的名字,而这些企业之所以在业界声名远振,显然也与其优厚的福利待遇有着一定的关系。在IT业,内企与外企不仅在核心薪酬(工资、奖金)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在福利待遇上的更是显著,这是造成人才向外企流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人才流失冷眼观潮”一文里,我们谈到“目前(软件企业)外企与民企和国企的薪酬水平差距已经大大缩小,几年前那种相差几倍的现象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软件初级人员的薪酬上,外企和内企的差距已经很小”。当然这里没有谈及的是福利,以一项“住房资助计划”为例,国内企业的福利列项里几乎不设这一条,而它涉及的金额可能是数万元到数十万元,即使它仅仅是无息贷款,也能帮助员工解决购房首付款、装修费等支出难题。
国内IT企业的家底儿自然比不上国际巨头那样雄厚,尤其是对于占绝大多数的小型软件企业来说,生存无疑是第一位的,福利待遇理应是能给多少就给多少,然而有时却并非如此。
GZW公司是一家由多家国有企业组成的集团,最初这些下属企业分散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一些效益好的企业可以自己作主,经常给员工发一些水果、礼品、洗涤用品等作为福利。后来集团整合到一座大楼里,开始一段时间还是照发,但后来就发现不对劲儿了,原因是各单位效益好坏不一,有的能发有的不能发,有的发的多有的发的少,这边大包小包地往家拎,那边看着就难受。因此,没过多久,整个集团就都停止了福利用品的发放。
在中关村的写字楼里,这样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有位薪酬专家说过这样的话:“企业的薪酬和激励制度,实际上就是企业文化”,这里面自然包括了福利。
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2002年“全美最值得为之工作的100家公司”之一的JM斯马克公司的一项福利是:如果员工家里发生紧急事件,可以免费乘坐公司的专机直接飞回家。JM斯马克的另一项福利也很有意思——它甚至专门开设了一个戒烟培训班。自1984年以来,IBM公司共计投资2亿多美元,建设了67家日托中心,以便为夫妻都工作的员工照顾子女和老人。
国内企业当然也不乏一些独特的福利设计,用友软件公司的免费午餐似乎就很受员工的欢迎。记者几年前在该公司采访的时候,曾经亲自品尝了一番,质量还真是不错。
由于有国家法律的明文规定,因此不论你愿意还是不愿意,福利开支的钱都是要化的,而如果设计巧妙与得当,使这笔开支能够为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发挥一些作用,显然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
IT企业的福利制度比较 福利项目 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养老保险 工伤保险 生育保险 住房公积金 住房资助或补贴 法定带薪假日 年度全额带薪假期 非工作时间报酬 加班报酬 免费工作餐、茶点 免费班车 带薪病假 家庭病假及事假 出差补助 出差意外伤害险 人身意外伤害险
国内大、中型企业 ★★★☆☆ ★★★☆☆ ★★★☆☆ ★★★☆☆ ★★☆☆☆ ★★☆☆☆
★★★★★ ★☆☆☆☆
★★☆☆☆ ★☆☆☆☆ ★☆☆☆☆ ★★☆☆☆
★★★★☆ ★★★☆☆ ★☆☆☆☆
国际知名企业 ★★★★★ ★★★★★ ★★★★★ ★★★★★ ★★★★★
★★★★★ ★★★★★ ★★★★★ ★★★★★ ★★★★★ ★★★★☆ ★★★☆☆ ★★★★★ ★★★★★ ★★★★★ ★★★★★ ★★★★☆
企业股份期权 员工子女医疗费补助 培训及学费报销 再就业援助 保健活动 员工俱乐部 带薪婚假、产假 通信费补助 交通费补助 书报费补助
★☆☆☆☆ ★☆☆☆☆ ★★☆☆☆
★★☆☆☆ ★☆☆☆☆ ★★☆☆☆ ★★☆☆☆ ★★☆☆☆ ★☆☆☆☆
★★★★☆ ★★★★☆ ★★★★★ ★★★★☆ ★★★★☆ ★★★★★ ★★★★★ ★★★★★ ★★★★★
三、福利陷阱还是管理黑洞?
日前有媒体报道,北京的一家网络公司由于经营状况不好,将数十名员工以培训的名义使其待岗,然后又不明不白地让他们实际下了岗。然而这些员工发现,他们不仅只能领到部分工资,而且原本在工资单上写明已扣除地住房公积金和保险金也已经一年都没有交了。
这家企业的做法无疑是非常错误的,而且留下了不小的后患,如果这些员工将其告上法庭的话,它几乎肯定要败诉。
首先,企业不能以隐秘的手法变相裁员。在国外,企业裁员要有正当的理由,并发放遣散费。而即使是辞退员工,也应当根据其工作年限给予一定的补偿。这家公司既不裁员也不辞退,而是以不安排工作岗位逼迫员工自己离开,手法固然恶劣,更是法律所不允许。
其次,企业不能无故或在不事先通知的情况下削减员工的工资,也不能长期拖欠工资,否则就是违法。
第三,住房公积金及保险金是法定福利,受到国家法律的监督,企业不能以任何名义不予缴纳,而该公司不仅没有为员工缴纳,并且在工资中已经进行了扣除,这是一种典型的欺诈行为。
如前所述,福利大致两个部分——法定福利和非固定福利。所谓法定福利是国家法律规定的,因而也是受到法律保护的;非固定福利则由企业根据社会上约定俗成的做法,或者与员工(工会)谈判协商而成。非固定福利一般没有法律约束,但发生纠纷可请求劳动仲裁。
在我国,有国家法律明文规定或有指导性意见的福利大致包括:
“五险一金”:即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法定假日:每周两天的休息日,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以及婚假、产假等法定节日;
加班报酬:法定节日的加班工资为平均工资的三倍。
随着我国法制社会建设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以及我国产业与世界经济的接轨,企业管理日趋规范,社会各界对劳动者权力、利益的重视不断加强。在这样一个社会大环境下,中国的福利事业正在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两个需要解答的问题是:福利是否真的最终会成为社会的沉重包袱(如西方福利国家)?福利是否与现代企业的激励机制相矛盾?
对第一个问题,我们不能只看到西方福利国家的负面,而忽视了它的正面。福利国家的开支负担虽然很重,但这些国家的人民普遍愿意选择投资而不是储蓄,这样做的结果是促使资本快速运转,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因此,这些国家的经济竞争力依然很高,创新的能力依然很强。这种现象高速我们,人民只有在其生活有较高层次的保障的情况下,才会把资金用于投资。
第二个问题,福利待遇之所以在人力成本中占到很高的比例,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如二战和朝鲜战争期间,美国政府禁止企业增加工资),实际上则是工资的另一种存在方式。福利能够树立企业的口碑,对人才形成号召力,好的福利设计让人心情愉快,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同样是对生产管理的一种贡献。
因此我们说,福利不是陷阱也不是黑洞,而是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一种象征。
四、中小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福利?
国内软件企业普遍规模偏小,缺乏有效的管理,企业领导者的素质也是良莠不齐。下面这个事例也许不具有很强的代表,但足以说明一些问题。
海波是中关村较早靠“攒”PC发家致富的人之一,做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已经有了近千万元的身家,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生意日渐清淡,他便想从其他方向摸索一条新路。当时,多媒体光盘刚刚在国内兴起,其发展前景被许多人看好。几经考虑,海波终于决定投身其中。
海波虽然对PC很熟悉,本人的学历也不低,但对多媒体光盘的制作工艺和生产、销售过程并不了解,更重要的是他对当时国内该领域的薪酬水平一无所知。海波以出让部分股权请到了一位制作方面的专家,而付给对方——在他看来已经
很高了——的薪水实际只有其他公司的一半。他也以同样比例的薪酬水平招聘了十几个年轻人进行制作。就当时的情况来看,多媒体光盘的制作技术还比较复杂,而海波那家公司的开发力量更是非常有限。公司开张后近一年时间,仍不能将产品投放市场,而这期间海波在公司的各项投入却已超过50万元。
海波是个很简朴的人,不抽烟、不喝酒,夏天连只冰棍也不舍得吃。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被“打水漂”,他不能不感到心急火燎。
接下来的事情似乎很好理解:由于经营观念上的不同,海波与技术专家分道扬镳,自己接手往下做。虽然生产周期加快了许多,但产品质量不过关,产品滞销。员工队伍也愈发的不稳定,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老员工已全部走光。由于逐渐了解到市场行情,制作人员要求涨薪的呼声很高。迫于压力,海波将制作人员的薪水提高了近一倍,但依然不提供任何福利待遇,也没有组织过什么集体活动。
公司的内部管理越来越混乱,令人可怕的是,海波始终不清楚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
让海波陷入困境的原因有很多,但不了解人才市场行情,没有一个得当的薪酬、福利战略,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IT以人为本,重视人才的价值,因此国内但凡具有一定规模的IT企业,目前基本上都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备的薪酬及福利制度。但是广大的IT和软件中小企业,在这方面遇到的困难的还是很多的。
实际上,对任何规模的企业而言,设计一套薪酬和福利制度都不啻是一场挑战,对中小企业来说就更是如此。中小企业的优势在于,它没有已经成型的模式,因此具有明显的创新灵活性。然而,设计、完善和管理福利机制的成本是昂贵的,其间充满了风险。
中小企业的福利不可能与大企业相比,但是他们又必须同这些企业竞争以吸引优秀的人才,因而福利计划必须具有创新性。实际上,中小企业最大的诱惑力是其前景远大(又较为模糊)的发展机会,因此它大可不必照抄大企业的模式,而应当在满足最基本的要求的基础上采取有创新性的弹性福利。
有弹性的福利制度重在提供一个氛围,不同的雇员有不同的福利需求,只要能够适当地照顾到这些需求,福利设计就会具有较好的吸引力。而随着企业的业绩成长和财务能力的增强,它会很快地向着市场化的高水平看齐。(何是)
中小企业福利设计方案 名称 5+1法
内容
5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1金(住房公积金)
优点
缺点
遵照国家的相关法不包括非固定福利,因此不律规定中最重要的会具有太大的吸引力,同时条款设计,可有效也还不是很完备,仍有可能避免发生大的劳资(如休假、加班)发生纠纷
纠纷
针对不同的岗位设计出不同的区分法 福利,如营销人员着重于增加交通费、通讯费,而研发人员则应让其有机会多做健身运动 企业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经一口价法
区别对待,设计合理,易于得到员工的认同 这也许是最适合中
可能会加大开支,而且运作
上也较为繁琐
营特点,以及员工年龄、兴趣上小企业的方法,简的特点,将为数不多的几种福利便易行、直观实用,以现金形式发放
有现实的诱惑力
需要跟员工交待清楚,并以协议的方式留档,但仍有可
能引起纠纷
目前国际流行的一种福利方式,因人而异,更趋合自助餐法 指在金额固定的前提下,由员工理,效果明显,不自己选择福利项目
增加费用
事情可能会变得很繁琐,管
理人员的压力较大
第二篇:企业福利制度
万合集团员工福利制度
第一章 总则
一、目的
为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体现集团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鼓励员工长期为企业服务并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以促进企业的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集团所有在职且转正的员工。
三、责任部门
本制度由集团综合办公室制定、修改、实施,报董事长、总经理审批。
四、修订原则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集团发展需求,本制度以尽可能考虑广大员工利益为修订原则。
五、福利的发放领用情况由人资部进行登记,记录。
第二章 福利结构
集团福利由法定福利、普惠福利、特殊福利三部分组成。
一、法定福利
是国家和地方政府法律法规规定提供给员工的基本保障性福利,包括社会保险、法定休假、劳动保护、教育培训、高温补贴等。
二、普惠福利
是集团提供给全体员工的保障性利益和服务,包括工龄补助、免费午餐、健康体检、佳节福利、员工旅游活动、生日祝贺等。
三、特殊福利
是集团基于职位、职级或绩效而有所差异的福利,是对部分员工提供的额外福利,例如:旅差费、招待费、通讯费、洗车费等。
第三章
福利项目
四、福利待遇的给付
一、社会保险费用由财务部统一缴纳。
二、误餐费、住房补贴每月随工资发放,通讯费采取凭话费发票报销或公司 按额度为每每部手机预存话费的方式,具体方式公司可视情况进行调整。
三、享受休假福利的员工视同出勤,生育假待遇按相关规定执行。
五、附则
万合集团综合办公室 二零一五年六月二十三日
第三篇:企业员工福利制度
企业员工福利制度:现代企业里的福利弹性化
由于企业经营环境的多样化和企业内部的特殊性,弹性福利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逐渐演化为以下几种有代表性的类型,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加以选择和比较:
(一)、“附加型弹性福利计划”它是最普遍的弹性福利制,就是在现有的福利计划之外,再提供其他不同的福利措施或扩大原有福利项目的水准,让员工去选择。例如某家公司原先的福利计划包括房租津贴、交通补助费、意外险、带薪休假等,如果该公司实施此类型的弹性福利制,它可以将现有的福利项目及其给付水准全部保留下来当作核心福利,然后再根据员工的需求,额外提供不同的福利措施,如国外休假补助,人寿保险等,但通常都会标上一个“金额”作为“售价”。每一个员工则根据他的薪资水准、服务年资、职务高低或家眷数等因素,发给数目不等的福利限额,员工再以分配到的限额去认购所需要的额外福利,有些公司甚至还规定,员工如未用完自己的限额,余额可折成现金,不过现金的部分于年终必须合并其他所得交税,此外,如果员工购买的额外福利超过了限额,也可以从自己的税前薪资中抵扣。
(二)、“福利套餐型”
它是由企业同时推出不同的“福利组合”,每一个组合所包含的福利项目或优惠水准都不一样,员工只能选择其中一个的弹性福利制。就好像西餐厅所推出来的A餐、B餐一样,食客只能选其中一个套餐,而不能要求更换套餐里面的内容。在规划此种弹性福利制时,企业可依据员工群体的背景(如婚姻状况、年龄、有无眷属、住宅需求等)来设计。
(三)、“选高择抵型”福利
不同的福利组合。这些组合的价值和原有的固定福利相比,有的高,有的低。如果员工看中了一个价值较原有福利措施还高的福利组合,那么他就需要从薪水中扣除一定的金额来支付其间的差价。如果他挑选了一个价值较低的福利组合,他就可以要求雇主发给其之间的差额。人力资源经理只要去挖掘,的确可找出既少花钱,又能提高员工福利的方案来,比如以下方案都可以起到这种效果:
基本工作方法 1.把握需求和机会
福利工作不仅仅是给员工上养老保险、交住房公积金、发放津贴等等,福利工作更重要的是了解员工的需要是什么。员工需要的是为其提供保障安心工作的环境和条件。因为市场环境在变化,企业竞争的外部条件和内部环境也在变化,所以员工的福利需要当然也要变化。
在新的环境下,需要给员工提供什么样的福利条件?
一是利用国家政策合理安排弹性福利。比如有薪假期的安排,在业务淡季安排员工享受带薪假期,既不影响公
司运转又让员工享受福利。
二是在礼物中多加一点人情味。比如生日礼物,单送个蛋糕或礼品可能普通些,如果加上一个贺卡,上面有老总的亲笔签名的贺词,那激励作用就有不同的效果。三是通过一些集体项目节约成本。比如现在保险公司中有一些集体保险项目,参加了集体保险后,即使有个别员工流失了,但后面补充进来的员工仍可享受这份保险,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又如集体租用运动设施,这比个人去运动花费的成本节约些,而员工在运动后身体更好、精力更充沛投入工作,则可使公司产生更好的效益。四是福利创新。将一个沿用数年的福利方案进行一些创新和改进,则可能焕发出新的激励效果。比如把人人有份但不多的每年旅游补贴改成分等级,在总成本不变的前提下分成境外游、国内游、短线游,把旅游与绩效挂钩,激发员工争取更好的业绩以赢得最佳的旅游福利。五是针对性的福利方案。比如某民营企业作出规定,凡进入核心骨干层的员工可享受一笔按揭购房首期资助,此后,企业还帮助这些骨干制订供房和还款计划,通过还款计划稳定军心,激励他们更努力工作,另外还激励其他员工努力进入核心骨干层以获得这笔资助。
总之,企业在设计弹性福利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弹性福利的利弊。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灵活运用。企业福利工作的目的和基本工作方法 目 DI
提供各种工作条件和生活保障,确保员工能够安心工作。
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之所以把薪资和福利分开来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职能内容,是因为它们的根本目的是不一样的。
薪资的目的是激励。将固定工资、浮动工资、奖金与业绩挂钩,完全以绩定薪。
福利不一样,福利的根本目的是要保障员工能够安心工作。通过提供各种各样的工作条件和各种生活保障,如医疗保险、员工休假制度等,让员工能够有更好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投入到工作中,保障员工能够安心工作。从根本上讲,福利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目的展开的。这就需要去做市场调查、员工调查,这是福利工作中很重要的一步,也就是说做福利工作首先要把握员工需求和机会。
2.开发项目和资源
(1)制定新的福利项目。如补充医疗保险、人寿保险、员工健身俱乐部。
在做福利项目的时候,要根据本企业实际需要制定福利政策,社会要求的、政府要求的只是一个最基本的保障,它不见得适合你的企业,或全方位满足你企业的要求。如果企业的经营水平、市场地位,或者综合实力比较好,相应的福利也应该比较好。
企业福利与传统的或者政府要求的社会福利之间的差距应该由企业自己的福利管理人员来处理,所以要开发新的项目。项目越多,福利的涉及面越广。这些涉及面也可以通过充分地开发各种资源来做,不见得全部由自己做。比如说传统上有5项社会保险,除了这些保险之外,还有别的保险需要做吗?像养老保险是管退休以后的事情;大病统筹或医疗保险到员工生病的时候才起作用;生育保险,女工在某一段时间有用;工伤保险发生工伤的时候才会用。保险背后的含义就是当发生意外的时候,需要有一个依靠,一个支持,有了保险就不用去担心这些意外的事情。从这一点上讲,员工除了养老等需要之外,肯定还会有防止人身意外伤害的需要,这个福利项目就需要企业自己去做。因为工伤覆盖的范围非常有限,在其他时间里员工肯定还会有受到意外伤害的可能性存在,现在企业很普遍的做法是为员工提供人寿保险,但这不是政府要求的。
(2)开发新的行政资源
政府专门有一个社会福利机构,即社会保险办公室,可以帮助企业做一些保险工作。
职工集体福利的理论分析与制度建构
摘要】构建全体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已经成为未来的奋斗目标,而衡量标准之一就是社会总体福利和成员个体福利的同步增长。历史经验和理论研究已经证明,增进福利的重要使命不能由国家独自承担,多元化的福利供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动主体,也应当和能够参与福利供给,内容之一就是职工集体福利。我国旧的职工福利制度是计划经济和国家福利的产物,必须在理论反思基础上,就职工集体福利的资金筹集、管理机构和供给方式等方面
予以制度重构。【关键词】职工集体福利;职工个人福利;公益金;职工福利委员会;福利国家
福利原本是描绘个人对收入或财产的幸福体验,但是人类社会中不断拓展的市场机制并不旨在让每个人分享福利,部分的个人或群体甚至缺乏基本福利保障,因此,福利逐渐转变为与特定成员资格相联系的权利,福利与福利国家几乎融为一体,而越来越多的个人基于公民资格将福利增进的责任诉诸国家。直至20世纪80年代,福利国家的危机迫使对福利的重新认知,国家固然是人类社会中的最重要群体形式,但是个人还生存在诸如家庭、自愿社团、企业组织等其他群体之中,这些群体可能也应该与
如果要做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一家企业做不起来,肯定要和保险公司合作,让保险公司来做。
如果觉得管理很麻烦的话,也可以专门让一家福利顾问公司或中介人事服务机构来办理这些事情。所以企业除
了自己开发项目,还可以找合适的行政资源帮助做这些工作。
(3)保障效果
具体的工作可以寻求很多社会资源来帮助操作或实施,如:社会保险办公室、福利顾问公司以及各种各样的保险公司等。但是做得好不好,员工满意不满意,有没有达到福利保障的目的,这是企业福利管理的事情。换句话说,企业福利管理要理解需要、保障效果,这是工作重点。
在这方面的工作方法和标准主要有: ◆市场标杆——规范化、标准化 ◆效益最大化与成本控制 ◆员工满意
国家一道促进福利,换言之,福利供给应是多元化的,而不应局限于国家一方。企业是市场经济的最重要活动主体,也是福利供给的渠道之一,并且表现为两种:其一,企业对外参与公益活动,面向社会成员予以广泛地福利支持;其二,企业对内专门向自己职工给予福利。从义务主体的角度,后者可以称之为企业福利,更常见地是,从权利主体角度称之为职工福利或员工福利,即企业向与之具有劳动关系的个人,在工资之外,提供直接的和间接的支持,以满足其生活需要或改善其生活质量。近年来,职工福利日益成为各国福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形式也丰富多彩,一般依据受益范围的不同,可分为职工个人福利和职工集体福利。[1]
前者,是指由职工个人直接取得或者享用的各种福利,包括企业支付的各类法定社会保险费用以及企业自主设立的补贴、补充社会保险和生活困难补助等。后者则是企业面向职工集体提供的各类福利设施和服务等,除职工本人自愿放弃外,不能予以分解。职工集体福利曾经是我国福利制度的主要形式,但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展开,职工集体福利被边缘化甚至消解,制度层面上,1994年《劳动法》第76条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创造条件,改善集体福利,提高劳动者的福利待遇”,由于缺乏必要配套规范而形同具文,因此职
工集体福利的理论反思和制度重构是维护劳动者福利、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之一。
一、我国职工集体福利制度的变迁
新中国建立伊始,基于意识形态、社会稳定、资源统一分配等因素,我国选择以国家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福利制度,即国家承担福利供给的主要职责,尤其是在城市。但是,与西方的福利国家不同的是,国家与个人之间没有直接的福利授受关系,而是以单位为中介展开的。“单位制”是改革前中国城市社会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2]一方面,大多数社会成员被整合到一个个具体单位中,由单位给予他们社会行为的权利、身份以及合法性,并满足他们各种需求,代表和维护他们的利益,控制他们的行为,另一方面,国家垄断所有社会资源,并通过单位分配资源,个人也只能从所在单位获取基本生活必需品。[3]企业就是单位之一,其不仅是工业组织的一种形式,也是国家控制社会的一种手段,因此,企业所提供的职工集体福利的实质是国家福利,[4]主要包括职工集体文化福利和职工集体生活福利:前者是指由企业兴建文化卫生、体育娱乐等设施,以优惠待遇供职工享用和提供服务,包括业余学校、文化宫(俱乐部)、图书馆、体育场馆、医院(卫生所)和保健、疗养设施等;后者是指由企业兴建集体生活服务设施,以优惠的待遇供职工享用和提供服务,包括职工食堂、职工宿舍、托儿所、幼儿园、子弟学校、浴池和理发室、上下班交通车辆等。[5]
相关福利经费来自:国家提供给企业的基本建设费用中,安排与职工基本生活有关的必要非生产性建设费用;提取企业的职工福利基金,有的按照国家规定比例从企业利润中提取,有的按职工人数提取,有的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企业的管理费一部分;工会经费的一部分;福利设施和服务本身的收人等。一方面,职工集体福利制度是低工资分配模式赖以存续的基础,较低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平均主义思想导致低工资分配模式的长期存在,实际上,低工资不足以维持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的生存,也无法体现劳动生产率的差异,由企业相对灵活、自主地为职工提供的一些非工资性的实物分配、消费性服务、资产使用权等集体福利则构成调节分配的隐性收人。另一方面,职工集体福利制度也是抑制人员流动、维持社会稳定的工具,个人获得职工集体福利的依据是特定的身份,一旦离开原企业,就丧失过去所拥有的种种资源,实际上也意味失去生存条件。
我国早期职工集体福利在特定时期对满足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但是这些都取决计划经济形成的外在环境。20世纪80年代开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诸多改革措施相关联的职工集体福利制度也发生较大的调整,例如,随着住房制度和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推进,一些原本由职工集体福利承担的错位功能已经或正在重新交归社会福利办理,此外,国有企业改制的一个重点就是剥离一些“企业办社会”所形成的非经营性资产。总之,职工集体福利表现为供给减少以及方式变化。此外,早期职工集体福利是计划、政策的产物,福利资金筹集、管理、使用等诸多方面都缺乏规范的指引,不仅难以保障供给的公平与效率,而且深受腐败的侵蚀以及生成“小金库”等问题,因此,职工集体福利制度变迁的另一个特征便是相关的法律规范的逐渐增加,主要包括以下:
1994年颁布《劳动法》第76条之规定,用人单位“改善集体福利、提高劳动者的福利待遇”;1992年颁布、2001年修改《工会法》第30、38条之规定,工会协助企业办好职工集体福利事业,企业召开讨论有关工资、福利、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会议,必须有工会代表参加;1993年颁布、1999年和2004年修正《公司法》第180条之规定,公司提取的法定公益金用于本公司职工的集体福利,2005年又删除第180条,补充第18条之规定,公司工会代表职工就职工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福利、保险和劳动安全卫生等事项依法与公司签订集体合同;1988年《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第45、50条关于厂长、职工代表大会就职工福利的职权和义务等,虽然这些法律规范不成体系、过于原则、缺乏操作性,但是在不同程度上触及职工集体福利的权义主体、资金来源、管理机制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是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我国职工集体福利的制度基础。
二、职工集体福利制度的合理性反思我国职工集体福利制度的变迁,早期职工集体福利的弊端主要来自其与工资、职工个人福利及社会福利的纠缠不清的逻辑定位:第一,低工资和高福利是旧分配模式的两大支柱,二者之间的互相配合实质是借高福利来补偿低工资,工资的劳动报酬功能也因此受到干扰,进而影响劳动力市场机制有效运作;第二,一些本应属于职工个人福利的被纳入职工集体福利范畴,形成福利的大锅饭,导致企业内部的低效率供给;第三,职工集体福利是社会福利缺失的替代,构成企业的沉重负担;第四,以企业为限的覆盖面,过于狭小,也影响互助互济机制的作用,企业之间标准不
一、苦乐不均,甚至将农村居民排斥之外,成为身份特权。因此,职工集体福利改革的核心是正本清源,摆脱国家福利的阴影。制度变迁或许表现为运作空间的渐次收缩,但是,有的学者因此认为,职工集体福利是“寄生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配体制中的毒瘤和怪胎”,并断言“在不久的将来它必然要走向消亡”,[6]则是干预偏颇。笔者认为,随着国有企业的放权让利、政企分开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大量涌现,企业成为独立于国家的市场经济主体,职工集体福利不仅
不应被抛弃,反而有机会发挥其真正的功能。就职工而言,职工集体福利是为满足他们因工作关系而结合成的社群公共利益。社群是个人生存的基本状态,福利是社群为其成员所提供的基本保障,国家是典型的社群形态,国家对公民所供给的福利就是国家福利。职工由于劳动关系而依附于企业,因为共同的环境和合作关系而彼此组成社群,并借助社群达成他们的公共利益。社群公共利益具有不可分割的特性,其载体应是非排他性和或非竞争性以社群为范围的公共物品,所谓职工集体福利制度就是该类公共物品的供给机制,例如企业医院、职工食堂以及上下班通勤等。价格机制运行障碍、信息不对称以及搭便车等客观存在,致使市场和国家对于类似公共物品的供给缺乏效率或公平,而最佳的供给者便是由职工组织起来的社群,福利供给也是增强社群团结的重要方式。西方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发展趋势是,国家直接承担的福利责任适度化,作为国家减轻责任的替代者,企业供给的职工集体福利,已经受到重视并占据福利制度的显着位置。[7]就企业而言,其参与职工集体福利的供给具有功利和责任的双重意义。功利性的分析,职工集体福利是一项具有长远效益的投资,职工福利状态的改进具有外溢性,例如,职工集体福利为职工提供生活方便,减轻生活负担,能使职工精力充沛、心情舒畅地投入工作,尤其是文体设施、活动和服务的供给还促进职工交流技术、学习科学文化、增长知识,从而提高劳动素质。此外,职工集体福利也是黏合剂,将职工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有机结合,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培养职工的归属感和群体意识,而这些最终都反映为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5](p.192-193)从企业社会责任角度分析,企业处于多边关系的中心,其不仅致力于股东利益,还应对其他利益相关者承担责任,2005年修正《公司法》第5条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职工利益与企业命运休戚相关,是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之一,并且其对企业的依附性,又是劳资关系的弱势群体,因此,企业对职工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甚至“一方面公司与股东的人合关系日渐淡漠,而另一方面对职工所负的社会义务日益增强”。[8]职工集体福利制度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方式,通过企业的福利供给,职工集体与股东、债权人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分享企业的发展利益。
总之,无论对于职工还是企业,职工集体福利的存在都是正当的,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其占据着福利制度中不可替代的地位,而合理定位基础上的制度建构是职工集体福利改革的重要任务。
三、我国职工集体福利的资金筹集职工集体福利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资金筹集是制度构建的首要,如上述分析,职工集体福利的供给是
企业的社会责任之一,因此职工集体福利的资金由企业承担,便理所当然,但是,具体提取途径还应进一步探讨。
依据现行法律法规,我国职工福利资金提取大致是费用和税后利润两个渠道,并且区分外商投资企业和内资企业而有所不同。外商投资企业依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以及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从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按照企业自主决定的比例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基金属于负债性质,与退休养老等项基金、保险福利费和国家的各项补贴等都在“应付福利费”科目进行核算。内资企业则依据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管理费用”中列支“劳动保险费”支付诸如价格补贴、异地安家费、死亡丧葬补助费、抚恤费等法定项目;按照企业工资总额的14%提取职工福利费,在“应付福利费”科目进行核算,主要用于职工的医药费(包括企业参加职工医疗保险交纳的医疗保险费),医护人员的工资、医务经费、职工因工负伤赴外地就医路费,职工的生活困难补助、职工浴室、理发室、幼儿园、托儿所人员的工资等。旧《公司法》还规定,内资企业按照5%至10%比例从税后利润中提取公司法定公益金,用于职工的集体福利,并且相关会计制度和税收规范进一步明确主要用于集体福利设施,属于所有者权益的内容,2005年修正《公司法》则完全删除相关规定。1旧的内资企业公益金虽然颇类似于西方财务会计上指定用途的留存收益,但是就制度变迁视角,则是延续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从利润分配中提取职工福利基金的作法,应属于一项具有我国特色的制度设计。[9]公益金制度试图区分职工集体福利与职工个人福利的资金渠道,但是,一方面公益金用途被局限于集体福利设施而不能囊括更广泛的领域,另一方面诸如医护人员的工资、医务经费和职工浴室、理发室、幼儿园、托儿所人员的工资等集体福利内容却被划入职工福利费之中。实际上,职工集体福利和个人福利之间存在灰色空间,并且能够相互转化和替代,因此,制度设计难免捉襟见肘。公益金留存比例的硬性规范反映的是国家强制剥夺职工与企业的自治权,由于不能代表不同企业以及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集体福利的真实需求,造成资金饥渴或者闲置以及违法行为的泛滥,例如,随着住房商品化、货币化改革的深入,公益金需求减弱,一些企业就将其作为奖励基金,用于奖励普通职工和高级管理人员,以及作为职工持股、股票期权计划的费用支出。公益金制度最大的问题在于其所有者权益的属性:[10]
一方面,集体福利设施和服务完全由职工享有,体现为职工对企业的权利要求,应当属于企业一项负债,将其归入所有者权益,结果是虚增资本,产生虚假信息;另一方面,职工集体福利归入所有者权益导致劳动者承担所有者的风险,尤其在企业破产清算时,一些集体福利设施会成为破产财产一部分,2遑论职工还丧失依据集体福利的债权属性与其他无担保债权人的同一序列受偿。总之,2005年修正《公司法》废止公益金制度是合理的,应该为职工集体福利的资金筹集另辟蹊径。笔者认为,不应该在资金来源上区分职工集体福利和个人福利,建立统一职工福利基金,资金渠道之一是按照一定比例提取税后利润作为企业对职工的福利负债,以保证职工能够分享企业发展利益,资金渠道之二是按照企业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以保证在企业亏损和微利的情况下,职工集体福利的必要需求仍能获得满足以及原有集体福利的设施维护和服务延续。至于具体的提取比例,应由职工和企业代表组成的职工福利委员会共同决定,并依据2005年修正《公司法》第18条之规定载入集体合同中。当然,为防止逃避税和维护国库利益,税法可以限制一定比例职工福利资金进入成本费用,在税前列支。
四、我国职工集体福利的管理机构实现职工集体福利的功能,保障供给上的公平和效率,必须将职工集体福利纳入规范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的架构下,这是制度上亟待添补的薄弱环节。依据《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之规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厂长负责领导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其职权之一就是提出福利基金使用方案和其他有关职工生活福利的重大事项的建议,而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其职权之一则是审议决定职工福利基金使用方案、职工住宅分配方案和其他有关职工生活福利的重大事项,但是,计划体制下,国有企业或缺乏自主权,一切或者决于上,或者厂长不受法律法规和规章制约,我行我素,导致职工对集体福利的民主管理形同虚设。工会应代表职工的利益,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但是,依据《工会法》规定,工会只有“协助企业办好职工集体福利事业”以及“企业而召开讨论有关工资、福利、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会议,必须有工会代表参加”的有限权利。
职工不能有效参与管理是我国现行职工集体福利制度的主要弊端。一方面,职工集体福利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完全由企业一手操办,而企业往往看到职工集体福利与企业利润的对立性,即职工集体福利的增加带动成本费用的提高,会减少公司利润,而低估或忽视职工集体福利对企业的外溢效应。特别是,当企业受内部人控制时,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掌握职工集体福利的运行,会有更多机会将其转为个人福利或在职消费。另一方面,职工是集体福利的需求者,他们知悉所要求的福利种类、数量和质量,职工又是集体福利的享用者,他们体察福利供给的状态和结果,有足够信息和动力进行相关监督,因此,职工有效参与是集体福利供给的公平和效率的重要保障。此外,企业垄断职工集体福利的管理,致使福利更像是“施舍”,职工的被动接受也难以形成对企业的向心力。
笔者认为,大陆应借鉴台湾的职工福利委员会,建立一个职工民主参与、职工与企业友好协商的职工集体福利管理机构。在台湾,1943年颁布的《职工福利金条例》及其《职工福利金条例施行细则》历经修改始终延续,并形成科学合理的职工福利制度,其中设立职工福利委员会负责办理职工福利事项。委员会是由依法组织的工会及各工矿场或其他企业组织共同设置,工会代表不得少于2/3,并且委员会如果具备民法上公益法人中财团法人设立各项要件,可申请法人登记,而委员会的任务是:职工福利事业的审议、促进及督导事项;职工福利金的筹划、保管及动用事项;职工福利事业经费的分配、稽核及收支报告事项以及其它有关职工福利事项。[11]
五、我国职工集体福利的供给方式已提取的职工福利金应及时地划转职工福利委员保存,并按照有关的福利规划予以支出,专款专用,不得移作他用。职工集体福利的供给形式主要为集体福利设施和服务,尤其前者涉及产权变动,由职工福利委员会代表全体职工行使产权,当企业破产或解散时,视不同情形处理,一般而言,如果人员组织以其他形式存在,则集体福利设施转由其经营,如果人员组织彻底消亡的,集体福利设施应妥善处理并分发给职工。职工集体福利的供给应遵循一定原则,以确保其功能的达成。
首先,职工集体福利供给以满足职工合理需要为原则。以企业职工为社群的共同需求是职工集体福利存在的正当性基础,也是供给的首要原则。落实该原则的关键是职工的共同需求有机会表达并获得尊重,具体措施为职工福利委员会成员选任以及决策过程的职工民主参与机制的完善。职工集体福利水平在与企业经济能力逐步提高的同时,还应受到相应地制约,不能过分强调职工福利而侵蚀企业发展基金,这主要借助职工福利委员会内部的职工与企业的协商机制安排,具体福利项目应依据职工需求普遍性、迫切性以及受益大小有序排列,逐步实现。此外,对于需要后续资金支持的项目,应当慎重决策,确保切实可行。
其次,职工集体福利供给的非歧视性原则。集体福利在于满足职工的共同需求,通过差别以实现激励不是其应有的功能,相反地,强调“机会均等,共同享受”,面向广大职工普遍性提供。保障职工在集体福利面前的平等,不应工龄、性别、职务等不同而受到歧视,尤其不允许少数人“特殊化”。
最后,职工集体福利供给的效益原则。职工集体福利供给本身也是资源的分配过程,注重效益是逻辑的必然。基于效益原则,对于每个项目供给应首先进行集体福利或个人福利的判断,因为,“个人是自己利益最好的评判者与追随者的”,个人福利供给往往比集体福利更具效益。如上述分析,职工集体福利和个人福利二者之间既相
互有别,又存在一定灰色空间,还能够相互转化和替代,以职工上下班通勤为例,有两种福利方案可供选择:其一是个人福利方式,即企业给予职工个人交通补贴;其二是集体福利方式,即企业向职工集体提供上下班的通勤服务,比较而言,个人福利方式中,职工选择空间更大,也社,1999:201.[9]刘燕.会计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332.[10]邱海洋.公司利润分配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317-318.[11]黄越钦.劳动法新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具有较高效益,但是其是否能够实现却取决诸如单位所处社,2003:376-377.地理位置以及周围交通情况等。因此,不同企业甚至同一企业的不同时间都应对职工集体福利项目进行必要的筛选。提高职工集体福利供给的效益另一个思路是区分集体福利的供应和生产,前者是对集体福利项目、资金筹集、供应协调等事项的集体选择,后者是一系列资源输入并转化为集体福利的技术过程,二者区分的意义在于,前者一般由企业承担,而后者则可以借助市场化、社会化方式实现,进而提高供给效益。还以职工上下班通勤为例,集体福利供给方式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其一,供应和生产统一,企业购买通勤客车、雇佣司机、进行维护,以向职工提供上下班通勤服务;其二,供应和生产分开,企业向客运公司支付租赁费,由客运公司在上下班时间向职工提供通勤服务,后者更具有效益,但是是否能够实现却取决于外部市场环境等因素。
【注释】 [1] 2006年3月15日,财政部颁布《关于〈公司法〉施行后有关企业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财企[2006]67号),就公益金余额处理问题,规定“企业对2005年12月31日的公益金结余,转作盈余公积金管理使用;公益金赤字,依次以盈余公积金、资本公积金、以前未分配利润弥补,仍有赤字的,结转未分配利润账户,用以后实现的税后利润弥补。
[2] 2002年最高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指出,”债务人的幼儿园、学校、医院等公益福利性设施,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不作为破产财产分配“,但是,集体福利设施远远不止这些。
【参考文献】 [1]贾俊玲.劳动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79.[2]孙立平.转型与断裂——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17.[3]张树义.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法学透视——行政法学背景分析[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34.[4]郭成伟,王广彬.公平良善之法律规制——中国社会保障法制探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300.[5]李怀康,刘雄.社会保险和职工福利概论[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198-202.[6]李文伟.我国”集体福利"分配模式的演变研究[J].理论月刊,2002,(5):27-29.[7]郑功成.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辩[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6-27.[8]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M].北京:法律出版
第四篇:企业公司福利制度
企业福利制度
一、总则
为规范员工福利,保证公司的员工能够享受到工作中应有的待遇。
二、入职
1、员工证:
1)、员工入职时可以免费领取员工证,员工证使用半年以上可以以旧换新,更换时不
收费用;
2)、员工不慎丢失员工证,补办时收取工本费20元。
2、暂住证:
员工暂住证由单店人事部代为办理,费用由员工自行负责。
3、健康证:
员工上岗前应自行办理健康证,单店人事部门视入职人员情况可以组织员工统一办理,但费用由员工自行承担。
三、生活福利
1、宿舍用电
1)空调
空调具体开关时间由各店人事部根据实际情况拟订,报驻店总经理审批后执行。每台空调免费用电限额100度/月, 超额部分,公司按照超额部分收费0.5元/度, 同宿舍人员分摊,从当月工资里扣除。
2)取暖器
取暖器具体开关时间由各店人事部根据实际情况拟订,报驻店总经理审批后执行。冬季取暖期间,每台取暖器免费用电额度600度/月, 超过部分, 公司按照超额部分收费0.5元/度,同宿舍人员分摊,从工资中扣除。
2、员工住宿与住宿补贴
1)公司备有员工宿舍,为方便员工,保证员工休息,适应倒班工作需要,为单店一线
员工统一安排住宿,如员工需要自行解决住宿的,应向单店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自行解决。
2)非一线员工单店可视宿舍情况给予安排。
3)因单店宿舍情况不能给予安排住宿的,单店可自行拟定补贴方案报公司人事工作负
责人审批后,可发放一定金额的住宿补贴。
4)不在一线工作的北京市区员工,公司原则上不安排住宿,也不提供住宿补贴。
5)员工因自身原因,不在单店员工宿舍住宿的,公司不予发放住宿补贴。
6)管理公司员工需要安排住宿的,可与单店协商解决,如无法解决的可以按照下列标
准给予住宿补贴:
经理级(含)以上人员不享受住房补贴;
主管级人员享受元/月的住房补贴;
其他员工享受元/月的住房补贴。
3、员工伙食补贴
1)公司为实习生、正式员工提供免费工作餐,工作餐标准由单店制定,不在公司用餐的员工不享受额外的补贴。
2)员工在试用期、学徒期可在单店用餐,但要按照一定金额扣除伙食费。
3)采购部司机、采购员可根据班次情况享受早餐补贴,具体金额由采购部负责人确定。
4、劳保用品
1)工服
A、单店员工工服分夏服和冬服两种。单店根据工作需要为一线员工、库管员、勤杂工每人配备两套工服,免费使用。
B、员工离职时,工服必须退回单店,如有恶意损坏或丢失的,按成本价给予扣除。
C、如单店工服数量不够或需要更换的,先与公司确认,如不能安排批量采购,可按照下列标准给予报销:
驻店总经理、驻店副总经理按照每套元的限额给予报销,每年限报销套,入职时可报销套;
驻店总经理助理、行政经理、营业经理、楼面经理按照每套元的限额给予报销,每年限报销套,入职时可报销套;
主任、主管级按照每套元的限额给予报销,每年限报套,入职时可报销套;
2)工鞋
A、一线主任级(不含)以下人员(不含领位)每三个月发放布鞋一双。
B、领位、一线主任级及以上人员每半年报销购鞋款
3)其它用品
A、一线女员工每月发放三双袜子, 每三个月发放一支口红。
B、每年暑期,单店由人事部或医务室组织采购常用防暑药品备用,单店应常备日
4)社会保险:
单店依照有关法律和各单店管辖区域劳保部门的要求,为在职员工办理社会保险。
5)差旅费:
单店员工出差费用沿用现行办法办理:部门经理(含)以上人员出差住房标
准元/人/天,生活补助元/人/天,可乘坐飞机、火车硬卧、船二等舱、的士;其他人员住房标准元/人/天,生活补助元/人/天,可乘坐火车硬座、船三等舱、的士,特殊情况,经批准可乘坐飞机。住宿费凭发票报销,超过部分自理;生活补助按实际出差天数计发;交通费凭票报销。
6)员工活动:
单店应建立员工活动基金,单店定期拨入一定金额,主要用于单店组织的员
工活动。
单店视经营情况在节假日、员工生日或每月月底可酌情发放节日礼品或组织
员工活动,具体方案由驻店总经理报公司总经理同意后即可执行。
各单店分别组织的店庆、春节联欢活动经费由单店另行申请预算,公司组织的联欢活动经费由公司另行安排。
四、交通
1、年假差旅费:
公司为广东籍厨师、高层管理人员提供年假差旅补贴,具体补贴办法见福利明细表。其余员工原则上不享受年假差旅补贴。
2、汽油费:
经员工申请由总经理批准,员工可享受每月一定限额的汽油费。
3、车辆使用费:
经员工申请由总经理批准,员工可享受一定金额的车辆使用费。
4、交通补贴:
员工因公在市内可享受公共交通费用补贴,具体金额按照实际发生额计算,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后给予报销。
因特殊情况需要乘坐出租车的,需提前电话与部门负责人确定,经同意后方可乘坐出租车,按实际发生金额给予报销。
五、通讯
1、营业部员工必须按照要求使用公司统一配发的手机号码,每月享受讯补贴。
2、经员工申请、获总经理批准同意后可享受一定金额的通讯补贴。
六、其它事项:
1、上述需要申请后方可享受的福利待遇从本制度实施之日起应从新申请,获批准后方可继续享受。
2、本制度中未提及的福利待遇,需员工本人申报获批准后方可享受。
3、本制度的制定和修改均需总经理同意后方可生效。
附件1:
附件2:
员工福利明细表 员工福利申请表
第五篇:11社会福利制度案例
第七章
社会福利制度 第一节
社会福利院
案例1 有子女的老人,可以进入社会福利院吗?
案例介绍
王长生,某市某企业退休人员,丧偶。2002年9月,王长生退休后,常常感到生活寂寞。王长生的子女工作比较忙,每周只来看望老人一两次,没有时间照顾老人。2004年5月,王长生想到本市第三社会福利院生活,有子女的老人可以进入社会福利院吗?
案例分析
王长生可以进入社会福利院。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扩大,由此也促使我国社会福利院的工作范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社会福利院收养的全部是无子女、无收入、无劳动能力的老人。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社会福利院已经开始了市场化经营、运作。社会福利院在收养“三无”老人的同时,也吸收有子女、有收入的自费老人入住,以解决在职劳动力的后顾之忧。
长期以来,我国以家庭养老为主要养老方式,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的改变,家庭子女养老功能呈现弱化趋势,依靠老年个人劳动自养又受到年龄和健康状况的限制。因此,需要打破身份限制,只要老年人有需求,就可以进入养老院,这也体现了福利项目的内在规律,符合福利制度社会化的改革方向。
本案中,王长生进入社会福利院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也可以解除子女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工作。
案例4 社会福利院有钱给孩子看病吗?
案例介绍
某日,某市中心医院心脏病专家愿意为某社会福利院的幼儿免费施行心脏病手术。党开红、党艺、党冬星、党中敏这4个小女孩是不幸的,她们都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她们还在襁褓中的时候就被4个家庭抛弃了,社会福利院成了她们的家。在临床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岁以内做手术,有70%的成活率;5岁做手术治疗,成活率只有30%。早一些进行手术治疗,她们获得新生的机会就会大一些。但是,对于这4个幼小的生命来说,高昂的检查费和治疗费是一个很大的障碍。某市中心医院得知这个消息后,决定对她们施行爱心救助,免费为患儿进行诊治。来自俄罗斯的2位小儿心脏病专家为孩子们进行了诊断。其中,3个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室间隔缺损或房间隔缺损,另一个孩子被排除了患有心脏病的可能性。心脏病专家呼吁,不要丢弃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通过手术治疗,孩子是可以康复的。社会福利院的3个女孩有幸获得医院的免费救助,福利院的其他孩子有钱看病吗?
案例分析
目前,我国医疗费用过高的现状让老百姓望而却步。一个家庭,如果摊上孩子患有先天性疾病,就有可能无力支付庞大的医疗费用,就可能承担沉重的债务负担。面对中国的医疗制度,老百姓的无奈之举就是遗弃有病的孩子,这不仅造成了国家的负担,而且也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基于以上考虑,国家可以建立、完善医疗救助机制,救助患有重大疾病的孩子及其家庭,给予患儿适当的医疗救助,体现社会的人文关怀。
被家庭遗弃孩子的归宿是社会福利院。然而,社会福利院是否能够拿出足够的钱来为孩子看病呢?在国家财政对福利院投入明显不足的情况下,社会福利院面对病弱的孩子,可能是无能为力的。本案中,4个孩子是不幸中的幸运儿,因为他们可以获得医疗机构的免费救助,获得重生的机会,同许多得不到救治的孩子,让社会福利院里不病的孩子得到及时的救治,是非常必要的。
资金短缺一直是困扰我国福利事业发展的问题之一,采取多元化的筹资策略,扩充福利资金的来源,应当成为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方向。具体措施包括:(1)增加政府财政投入。政府可以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实行奖励制度,该部分资金可以是现金,也可以采用提供免费培训、赞助福利院提出的改进项目等方法投资福利院的建设。(2)动民间资财。可以扶持民办福利事业,充分利用民间资本来发展社会福利。(3)收费补贴。除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无抚养关系人的极少数社会成员外,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在享受社会福利时均应承担一定的缴费义务。如养老院在保证孤寡老年人得到收养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对社会开放,并对有经济承受能力的收养对象收取相应的费用,以弥补经费之不足。
案例5 社会福利院需要社会捐助吗?
案例介绍
2006年1月某日上午,南宁市某社会福利院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这些客人大多是网上认识的,相互之间只知道网名,但是,网友们对于老人的爱心却是一样的。他们给福利院的老人送来了70套被套,还有一些冬衣、棉鞋等物品。当他们把礼物送到老人手上时,老人的脸上笑开了花。社会福利院需要社会损助吗?
案例分析
目前,国家对社会福利院拨付的资金不足,需要社会各界的捐助。在网友们捐助的社会福利院里,老人使用的被套、床单大多数已经褪色变旧,有的被单是老人从家里带来的。一位老人颤巍巍地走了过来,寒冷的冬天,她竟然只穿一双凉拖鞋,有只脚连袜子都没穿。社会福利院办公室的主任介绍说,福利院共有70名孤寡老人的年龄在70岁以上,其中,生活可以自理的有40人,无法自理的有30人。国家每月发给他们210元生活费,加上社会救助和福利院的补助,仍然无法维持老人的开销。
本案中,网友们到社会福利院献爱心的行为体现了互助互爱的精神,发动更多的人献出爱心,帮助更多的孤寡老人,不仅可以解除国家的后顾之忧,而且可以弘扬整个社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社会福利事业需要社会的参与和支持。社会福利社会化不仅仅是工作方法问题,更有机制创新的直接体现。因此,必须宣传、引导、鼓励社会各界多方面支持和奉献来兴办福利事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动、激活各个领域的可利用资源,使社会福利社会化这个市场在资本的运营中引起瞩目,形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社会中有许多以获利为目的持币观望的准投资者,如果给以相应的优惠政策,他们就可能愿意投资到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建设中,获得名利双收的效益,这是社会中潜在的力量。另外,还有许多慈善家,只要在政策上引导,保证资金使用的可靠性,他们也会积极参与到福利事业社会化的建设中来。
第二节
福利彩票
案例11 福利彩票可以向未成年人出售吗?
案例介绍
2004年5月的一天,某福利彩票发售点的工作人员到某中学,鼓励学生用节约的零花钱购买彩票。某福利彩票发售点工作人员的做法正确吗?福利彩票可以向未成年人出售吗?
案例分析
福利彩票不能面向未成年人出售。
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彩票发行与销售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第18条的规定,禁止向未满18周岁者出售彩票和支付中奖奖金。
彩票在一定程度上是利用人类的某种投机心理发展起来的。中小学生正处于从依附型向独立自主型转变过程中,内心存在着许多方面的矛盾与困扰,心理上没有克制能力,经济上没有承受能力。如果长期沉迷于此,会给未成年人造成许多不良后果,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本案中,某福利彩票发售点的工作人员鼓励学生购买福利彩票的做法是错误的,违反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应该予以纠正。
案例12 民政部门可以要求中奖者捐献吗?
案例介绍
李安民,某省工人。2004年5月,李安民购买福利彩票中奖10万元。当李安民兑奖的时候,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要求李安民向某福利院捐献1万元;否则,不予兑奖。民政部门可以要求中奖者捐献吗?
案例分析
民政部门不能要求中奖者捐献。
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彩票发行与销售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第30条、第31条的规定,彩票机构应及时向社会公布以下信息:(1)在正式发行销售彩票前,公布相应的游戏规则。(2)每期(次)发行销售活动结束后,公布当期(次)发行销售总额,各奖级中奖情况,奖池资金,拟从调节基金转入奖池的资金数额。不得公布下期(次)预计销售额和奖金额。(3)销售即开型彩票前,应公布当期彩票的编号范围、奖组规模、奖组数、设奖规则和兑奖程序,销售结束后应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及时公布销售总额和中奖、兑奖、弃奖情况。(4)财政部门要求公布的其他信息。彩票机构应及时向财政部门报告以下情况:(1)每周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一周彩票发行销售及中奖情况。(2)按月报制度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月度彩票发行销售及资金上缴情况。(3)每年1月20日前,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上彩票发行销售情况总结报告,内容应包括全年彩票发行销售数量,中奖、兑奖、弃奖情况,资金上缴情况,安全管理情况,发行销售管理的主要措施,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本工作安排等。(4)彩票发行销售工作中出现的重大工作失误和违法违规行为。(5)财政部门要求报告的其他情况。(6)彩票机构认为应向财政部门报告的其他情况。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规范福利彩票管理的通知》第2项的规定,民政部、国家体育总局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和制度,分别研究制定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的发行、销售和资金管理的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负责研究制定本系统彩票发展规划;研究提出发行额度并经审核批准后组织实施;确保及时足额向财政专户解缴彩票公益金;加强对彩票发行与销售机构的管理,努力降低成本,扩大发行规模。
福利彩票是公众自愿自觉选择,其生命力在于公信力。只有公众信服,人们才会自愿参与其中。尤其是福利彩票,是带有游戏成分的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特殊社会捐赠形式,如果在发行中出现有损形象的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彩票市场的发展。
本案中,民政部门工作人员要求中奖者捐献的行为,实际上就是一种变相改变游戏规则的行为,是不合法的。有鉴于此,李安民可以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维护自己的权益。
案例15 福利彩票中奖后,中奖者需要纳税吗? 案例介绍
2004年6月,上海市陈志毅中了100万元的福利彩票大奖。陈志毅不知道,自己需要纳税吗?
案例分析 陈志毅需要纳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2条的规定,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1)工资、薪金所得。(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4)劳务报酬所得。(5)稿酬所得。(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8)财产租赁所得。(9)财产转让所得。(10)偶然所得。(11)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个人所得税法》第3条规定:(1)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5%~35%。(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5%~35%的超额累进税率。(3)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4)劳务报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实行加成征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5)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
本案中,陈志毅彩票中奖属个人所得税的偶然所得,按20%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由此,陈志毅需要缴纳20万元的个人所得税。
第三节
其他福利制度
案例16 老年人优待的对象是什么?
案例介绍
李意,51岁,某企业退休人员,2006年2月,到民政部门所属的街道办事处领取《老年人优待证》。民政部的工作人员认为,李意不属于老年人优待的对象。李意不知道,老年人优待的对象是什么?
案例分析
李意不属于老年人优待的对象。
2006年2月,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20个部委,下发的《关于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第2项规定,优待服务的对象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
老年人优待服务的对象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在此基础上,各地可以根据不同老年群体的需求和本地实际,对各优待项目的服务对象进行细分。原则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应有覆盖本地老年人的统一优待办法,提倡地(市)、县(市、区)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更优惠的优待项目,鼓励把优待对象的范围扩展至外埠老年人。优待服务的内容要兼顾老年人的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医疗保健以及维护权益等多方面的需要,注意照顾贫困、高龄、鳏寡孤独老年人以及病残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
本案中,李意虽然已经退体,但是,不属于老年人优待的对象,不能获得《老年人优待证》。
案例17 老年人可以享受哪些优待?
案例介绍
赵飞飞,北京某区老年人。2006年3月,赵飞飞持《老年人优待证》到某公园玩,某公园卖给赵飞飞的门票是优惠的。赵飞飞不知道,老年人还可以享受哪些优待?
案例分析
2006年2月,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20个部委下发的《关于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规定,国家财政支持的各级各类公益性文化设施应向老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贫困老年人要按规定纳入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老年人不应该承担各种社会集资。城市公共交通应为老年人提供票价优惠,老年人可以免费使用收费公厕。公园、园林、旅游景点应积极为老年人提供门票减免,并提倡对外埠老年人实行同等优待。
案例19 老年人购房可以优先选择楼层吗?
案例介绍
刘小菊,女,72岁,北京市居民。2005年12月,刘小菊居住的四合院拆迁。2006年4月,刘小菊要购买某经济适用房。刘小菊的女儿认为,刘小菊有肺气肿,不适宜在高层居住,要求优先挑选楼层。老年人购房,可以优先挑选楼层吗?
案例分析
刘小菊可以优先挑选楼层。《关于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第5项规定,老年人在其产权或承担住房拆迁安置中,享受优先选择楼层的待遇。
本案中,刘小菊优先挑选楼层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的规定,有关单位在工作中,应该优先考虑刘小菊的情况。
优待老年人,积极老年人提供各种形式的经济补贴、照顾和优先、优惠服务,促进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应该涉及老年人的衣、食、住、用、行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并采取多种措施,本案中刘小菊优先挑选楼层就体现了老年人社会保障服务内容的多样性。
案例20 老年人诉讼是否可以优先审理?
案例介绍
张贻明,女,66岁,北京市某区居民。2005年6月,张贻明原来居住的房子拆迁,张贻明委托其侄女领取拆迁费。张贻明的侄女领取拆迁费后,迟迟不交给老人。老人多次索要,钱已经花完了。2005年10月,张贻明将侄女告到法院。直到2006年2月,张贻明的诉讼都没有结果。法院的工作人员告诉张贻明,案子太多,来不及审理。张贻明是否可以要求法院优先审理?
案例分析
张贻明可以要求法院优先审理。
《关于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第7项规定,老年人因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提起诉讼,缴纳诉讼费确有困难的,可以申请司法救助,缓缴、减缴或者免缴有关收费。老年人因赡养费、扶养费、养老金、退休金、抚恤金、医疗费等纠纷提起的诉讼案件,要予以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应裁定先予执行。
老年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由于生理的自然衰老和社会变迁过程中利益分配关系的重新调整等原因,使老年人满足自身需救济金的能力受到限制,而且他们的利益和需求也比较容易受到忽视,因此是最容易受到侵害的对象。虽然社会保障对老年人经济和健康的保障具有主导作用,但是老年人更需要有具体的法律法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政府也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本案中,张贻明侄女私自扣留张贻明拆迁费的做法显然是违法的,侵害了张贻明的合法权益,其权益应该获得法律的保护。鉴于张贻明是老年人诉讼,法院应该优先审理、优先执行,以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