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铁大规模改造工程技术风险分析与控制
地铁大规模改造工程技术风险分析与控制
摘 要:结合北京地铁1、2号线设备消隐改造工程,综合分析和研究地铁大规模改造工程的技术风险,并提出规避技术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地铁改造 技术风险 标准 过渡方案
1、概述
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由北京站经宣武门站和复兴门站至苹果园站,共计17座地下车站,一座古城车辆段,线路长度为 23.6km.北京地铁二期工程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线路呈马蹄形,由复兴门站经西直门站和东直门站至建国门站,共计12座地下车站,一座太平湖车辆段,线路长度为17.2km.北京地铁1、2号线改造工程主要包含一、二期工程,投资总额为37.5亿元。北京地铁一、二期工程建设初期的指导思想是,以战备疏散为主,兼顾城市交通。基于国内没有地铁设计规范和相关标准,工程建设参照了国外地铁的设计资料和规范,尤其是前苏联的设计规范。局限于当时的建设条件和国内的技术水平、生产工艺水平,采用了大量的非标产品和特殊设备。经过二三十年的运营,北京地铁1、2号线车辆、设备老化,大都进入设备报废期,系统技术性能下降,存在很大的地铁运营安全隐患。
本次改造涉及线路、车辆、供电、通信、信号、通风空调、给排水及消防、动力照明、火灾报警、环境与设备监控、车辆段等多专业的全面改造、更新和升级,根据工程筹划的要求,涉及行车安全、运营安全和消防安全等方面的改造内容必须在2008年前完成。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内完成多专业、多系统的改造,面临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和资金风险等困难,技术风险又是工程风险控制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改造中的技术风险进行分析。
2、技术风险的诱发因素
北京地铁1、2号线改造工程是一个复杂的技术改造工程,涉及全部设备专业、线路专业及土建专业,从某种意义上讲,相当于新建线路的设备安装阶段,但又不能等同于新建线路。本次改造工程是在不停运的前提下进行的,又受土建结构、人防设施不改变的制约,所以,诱发技术风险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2.1 改造方案与规范的差距《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主要用于新建线路的指导,未涉及改造工程内容及要求。在车站安全出入口设置、消火栓设置、车站外部消防水源引入、区间火灾报警、区间风速等方面,改造方案与规范有一定的差距。
2.2 土建结构与人防设施不改变本次改造是在不停运的前提下进行的,不具备土建结构发生变化的条件,且运营线路又兼顾战备人防的需要,要求人防等级不降低。在变电所有限的空间内,标准化产品与设备安全操作距离出现不匹配的现象;车站及区间主风机难于达到区间风速要求,需要重新制定新的通风排烟系统运行模式。
2.3 过渡方案新旧系统倒接,必然涉及过渡设备和改造期间的车站运营模式和设备系统运行模式。过渡方案的制定与现状设备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系统有密切的联系。
过渡方案的合理、可靠、安全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改造工程的成败。
2.4 概算因素根据北京市有关规定,初步设计概算额不能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值的3%,否则重新立项。此项规定在新建项目执行中难度较小,但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改造而言,属于崭新领域,执行过程复杂。由于国内没有改造经验,可能会出现漏项问题,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值与初步设计概算额有较大出入。
正在运营的线路已经暴露出严重危及运营安全的隐患,改造工程刻不容缓。如果概算额超标(大于3%),进行重新立项的话,时间耽误不起。因此,按照现有规定不重新立项,需要根据不超标的初步设计概算额反过来调整设计方案。
2.5 现状变化与原始设计的出入北京地铁1、2号线已经运营30多年,路基、土建与建设初期比可能发生了变化,如路基沉降;建筑平面功能调整;设备及车辆处于老化期,大部分设备已到报废期,系统性能下降;由于基础资料的不齐整,使各类管线的现状敷设情况不很明朗等。
上述因素,将直接导致技术风险。当然,设计边界条件也是影响设计质量的因素之一。
3、技术风险的分类
3.1技术标准与设计标准目前,国内没有相关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改造设计规范和标准。
《地铁设计规范》第1.0.2条规定:“改建、扩建和最高运行速度超过100km/h的地铁工程、以及其他类型的城市轨道交通相似的工程设计,可参照执行。”
衡量改造工程是否达到要求、是否贴近国家相关规范及标准,针对目前可参考的设计规范及标准,制定改造工程的技术标准和设计标准是必要的。对于不同的现状和条件,技术标准及设计标准也不同。制定标准的宗旨是尽量靠近现行的设计规范和标准,满足改造目标。
3.2 现状设备系统对现状系统及其设备的安全评价是改造工程的重要环节,是制定改造范围、内容及用户需求的依据,将直接影响到改造技术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在行车安全、消防安全及运营安全等方面,应分析哪些系统及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哪些系统及设备制约着运输能力的提供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哪些因素制约着改造的技术标准和设计标准,从而为编制改造范围、内容、原则及用户需求提供依据。否则,可能会出现危及安全的遗漏项目或出现不应有的项目占用有限资金的现象。
3.3 改造技术方案改造技术方案是改造工程的核心内容,建立在现状系统及设备、技术标准及设计标准的基础上。高质量的改造技术方案应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提高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在改造期间对运营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而且通过工程筹划、设备招投标及施工管理,节约投资。
在不突破投资概算、不改变土建结构、改造期间降低对运营的影响等一系列的制约条件下,照搬新建线路的技术方案往往行不通,需要有新的思维方式,因地制宜,因事制宜。改造技术方案应有针对性,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还要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有大胆的设想。
3.4 技术协调改造工程的技术协调工作与新建线路基本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4、技术风险的规避措施
了解改造技术风险的诱发因素以及类型,就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处理技术风险的方法,使改造技术方案既贴近实际情况,又能规避风险。北京地铁1、2号线车辆、设备消隐改造工程面临如此大的难度和技术风险,是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内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本工程通过测试、试验、调研、方案征集、技术方案论证、专家专题论证及专题研究等手段,研究控制技术风险的措施。
第二篇:地铁大规模改造工程技术风险分析与控制
地铁大规模改造工程技术风险分析与控制
摘 要:结合北京地铁1、2号线设备消隐改造工程,综合分析和研究地铁大规模改造工程的技术风险,并提出规避技术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地铁改造 技术风险 标准 过渡方案
1、概述
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由北京站经宣武门站和复兴门站至苹果园站,共计17座地下车站,一座古城车辆段,线路长度为23.6km.北京地铁二期工程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线路呈马蹄形,由复兴门站经西直门站和东直门站至建国门站,共计12座地下车站,一座太平湖车辆段,线路长度为17.2km.北京地铁1、2号线改造工程主要包含一、二期工程,投资总额为37.5亿元。北京地铁一、二期工程建设初期的指导思想是,以战备疏散为主,兼顾城市交通。基于国内没有地铁设计规范和相关标准,工程建设参照了国外地铁的设计资料和规范,尤其是前苏联的设计规范。局限于当时的建设条件和国内的技术水平、生产工艺水平,采用了大量的非标产品和特殊设备。经过二三十年的运营,北京地铁1、2号线车辆、设备老化,大都进入设备报废期,系统技术性能下降,存在很大的地铁运营安全隐患。
本次改造涉及线路、车辆、供电、通信、信号、通风空调、给排水及消防、动力照明、火灾报警、环境与设备监控、车辆段等多专业的全面改造、更新和升级,根据工程筹划的要求,涉及行车安全、运营安全和消防安全等方面的改造内容必须在2008年前完成。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内完成多专业、多系统的改造,面临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和资金风险等困难,技术风险又是工程风险控制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改造中的技术风险进行分析。
2、技术风险的诱发因素
北京地铁1、2号线改造工程是一个复杂的技术改造工程,涉及全部设备专业、线路专业及土建专业,从某种意义上讲,相当于新建线路的设备安装阶段,但又不能等同于新建线路。本次改造工程是在不停运的前提下进行的,又受土建结构、人防设施不改变的制约,所以,诱发技术风险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2.1 改造方案与规范的差距《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主要用于新建线路的指导,未涉及改造工程内容及要求。在车站安全出入口设置、消火栓设置、车站外部消防水源引入、区间火灾报警、区间风速等方面,改造方案与规范有一定的差距。
2.2 土建结构与人防设施不改变本次改造是在不停运的前提下进行的,不具备土建结构发生变化的条件,且运营线路又兼顾战备人防的需要,要求人防等级不降低。在变电所有限的空间内,标准化产品与设备安全操作距离出现不匹配的现象;车站及区间主风机难于达到区间风速要求,需要重新制定新的通风排烟系统运行模式。
2.3 过渡方案新旧系统倒接,必然涉及过渡设备和改造期间的车站运营模式和设备系统运行模式。过渡方案的制定与现状设备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系统有密切的联系。
过渡方案的合理、可靠、安全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改造工程的成败。
2.4 概算因素根据北京市有关规定,初步设计概算额不能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值的3%,否则重新立项。此项规定在新建项目执行中难度较小,但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改造而言,属于崭新领域,执行过程复杂。由于国内没有改造经验,可能会出现漏项问题,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值与初步设计概算额有较大出入。
正在运营的线路已经暴露出严重危及运营安全的隐患,改造工程刻不容缓。如果概算额超标(大于3%),进行重新立项的话,时间耽误不起。因此,按照现有规定不重新立项,需要根据不超标的初步设计概算额反过来调整设计方案。
2.5 现状变化与原始设计的出入北京地铁1、2号线已经运营30多年,路基、土建与建设初期比可能发生了变化,如路基沉降;建筑平面功能调整;设备及车辆处于老化期,大部分设备已到报废期,系统性能下降;由于基础资料的不齐整,使各类管线的现状敷设情况不很明朗等。
上述因素,将直接导致技术风险。当然,设计边界条件也是影响设计质量的因素之一。
3、技术风险的分类
3.1技术标准与设计标准目前,国内没有相关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改造设计规范和标准。
《地铁设计规范》第1.0.2条规定:“改建、扩建和最高运行速度超过100km/h的地铁工程、以及其他类型的城市轨道交通相似的工程设计,可参照执行。”
衡量改造工程是否达到要求、是否贴近国家相关规范及标准,针对目前可参考的设计规范及标准,制定改造工程的技术标准和设计标准是必要的。对于不同的现状和条件,技术标准及设计标准也不同。制定标准的宗旨是尽量靠近现行的设计规范和标准,满足改造目标。
3.2 现状设备系统对现状系统及其设备的安全评价是改造工程的重要环节,是制定改造范围、内容及用户需求的依据,将直接影响到改造技术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在行车安全、消防安全及运营安全等方面,应分析哪些系统及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哪些系统及设备制约着运输能力的提供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哪些因素制约着改造的技术标准和设计标准,从而为编制改造范围、内容、原则及用户需求提供依据。否则,可能会出现危及安全的遗漏项目或出现不应有的项目占用有限资金的现象。
3.3 改造技术方案改造技术方案是改造工程的核心内容,建立在现状系统及设备、技术标准及设计标准的基础上。高质量的改造技术方案应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提高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在改造期间对运营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而且通过工程筹划、设备招投标及施工管理,节约投资。
在不突破投资概算、不改变土建结构、改造期间降低对运营的影响等一系列的制约条件下,照搬新建线路的技术方案往往行不通,需要有新的思维方式,因地制宜,因事制宜。改造技术方案应有针对性,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还要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有大胆的设想。
3.4 技术协调改造工程的技术协调工作与新建线路基本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4、技术风险的规避措施
了解改造技术风险的诱发因素以及类型,就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处理技术风险的方法,使改造技术方案既贴近实际情况,又能规避风险。北京地铁1、2号线车辆、设备消隐改造工程面临如此大的难度和技术风险,是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内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本工程通过测试、试验、调研、方案征集、技术方案论证、专家专题论证及专题研究等手段,研究控制技术风险的措施。
4.1 前期工作
4.1.1 测试与勘察涉及测试与勘察项目的专业
4.1.2 试验涉及试验项目的专业
4.1.3现场调研与市场调研现场调研和市场调研是在初步设计、施工设计工作开展前(或过程中)必需做的准备工作,改造工程无法脱离现场实际情况。通过现场调研,掌握设备及其机房的现状,根据工程改造的范围及内容、改造原则、改造目标,为技术标准及设计标准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现场调研情况而确定的设计方案,进行必要的市场调研,以确保所采用的技术、工艺及设备满足设计方案的需要,避免或尽可能地少用非标准设备。
与新建线路相比,现场调研和市场调研要占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有限的设计周期内完成大量的调研工作难度很大,应正确处理好调研与设计时间分配的关系。
4.2 设计工作
4.2.1 设计标准的选用前面已经谈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领域尚未编制相关的改造标准。对于改造工程而言,设计标准与技术标准是相辅相成的,彼此既有联系又相互制约。设计标准应建立在改造目标现状的基础上,否则,不切合实际的技术方案无法实施,可能会中断运营,造成地面交通的混乱,这也是政府和市民不愿见到的事情。
对于难于把握的内容,可以通过专家专题论证和专题研究来解决。
4.2.2 技术标准的制定技术标准应根据改造后需达到的目标制定。本工程技术标准取决于几个方面:一是不停止运营条件下进行改造,要求技术方案不能影响地铁运营,制定的标准首先追求安全性和可靠性;二是土建结构不可改变,要求各系统技术方案“量身裁衣”,符合实际;三是循序渐进地改造,并非全面、彻底地改造,工程造价是控制工程改造规模的重要环节,技术方案不能过于追求技术的先进性,应充分考虑工程的经济性。
在考虑上述因素后,首先应对改造工程需达到的目标进行客观定位,然后使合理的技术标准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中。
本工程技术标准应遵循安全、可靠、经济、先进的原则。
4.2.3 技术一致性全线车站及区间的技术标准、技术方案追求一致性,有利于日后的运营管理和降低管理成本。
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如车站规模不改变或投资控制等),技术方案只能因地制宜,只要满足性能指标就应认为满足改造要求。
4.2.4 过渡方案过渡方案是改造工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既然改造工程是在不停运条件下实施的,各系统及各专业必然存在新旧系统的过渡方案。通风空调系统、给排水及消防系统等专业的过渡方案将对消防安全、服务水平构成潜在影响,供电系统、通信系统、照明配电系统等专业的过渡方案将对消防安全、服务水平、运输能力及运营安全构成潜在的影响,信号系统、线路专业的过渡方案将对运输能力及运营安全构成潜在的影响。
过渡方案的制定应首先遵循安全、可靠、经济的原则,将安全放在首位。其中,供电系统的过渡方案对运营中的地铁影响最大,应充分认识到过渡方案一旦失败就将中断运营的严重危害性。
新旧系统间的过渡存在技术上的难度,毕竟安全是第一位的。关键的技术处理措施,可以通过在社会上广泛征集方案来实现,其中包括向设备供应商、科研院校及设计单位等征集供电系统的双边联跳、信号系统的系统制式及过渡方案等。
4.2.5 方案调整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限额设计、边界条件等),需要对设计方案甚至是改造内容进行调整,调整时,必须对调整内容进行评估,评价其是否背离了改造目标,若脱离了改造目标而进行的改造工作是失败的。
4.3 专题研究与论证由于设计标准的选用问题,势必需要进行专题研究和专家论证,取得技术研究上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认可。
其中,涉及消防安全的内容与新建线路的设计规范有较大差异,应组织消防专家论证会,对改造内容中的消防技术方案进行论证,提出可操作的指导意见,以指导设计工作和竣工验收工作。
5、结语
改造工程具有很强的挑战性,分析技术风险的所在以及如何解决,是改造工程的一大特点,也是其难度所在。本工程通过前期的可研、总体设计、初步设计阶段工作,归纳总结了上述内容。随着施工设计和安装施工实施的开展,预计将会出现新的问题和难点。本文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社会各界同仁的关注,毕竟当城市轨道交通进入稳定发展期时,国内将迎来改造的时期。
参考文献
[1]毛儒。论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J].都市快轨交通,2004,17(2)。
[2]毛儒。有效的风险管理[J].都市快轨交通,2004,17(3)。
[3]朱民,冯爱军,邓志高,等。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前期风险分析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04,17(6)。
第三篇:地铁车站造价分析与控制
摘要:地铁车站是地铁工程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投资所占比例较大,为合理控制其造价,对几个城市的十几个地铁车站(高架车站和地下车站)土建工程造价的组成和各分部工程造价指标进行比较与分析,找出影响车站投资的关键因素,针对关键因素提出控制高架车站和地下车站土建工程造价的主要思路和可采取的措施,以便施工单位合理优选施工方案、工艺和工法,从而达到合理控制造价的目的。关键词:地铁;车站;造价;分析;控制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现代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地域不断扩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的交通事故、噪音和空气污染等日益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地铁作为快捷、安全、舒适、大运量、低能耗、少污染的城市交通工具,是解决城市交通矛盾的有效手段,因此,国内许多城市修建地铁的热潮空前高涨。通过对近年参与设计的上海、南京、宁波、深圳等城市20 多个地铁车站的造价资料分析,发现地铁车站费用约占地铁工程土建费用的35%以上,其投资巨大,是地铁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地铁车站有高架车站和地下车站2 种结构形式,施工难易程度各不相同,造价指标有较大差异。本文拟对地铁车站土建部分的造价展开分析,研究如何降低地铁车站造价,这对控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造价具有实际意义,并可从中获取一些控制地铁车站造价有用的信息。
1高架车站
地铁高架车站需要占用一定的地面空间,故通常设在城市郊区及副中心等地理位置,一般有岛式及侧式 2 种车站结构形式,其造价组成分别为高架站房(含上下部结构)、出入口、人行天桥、建筑装修及其他(含地面辅助用房、附属设施等)费用。
下面以 13 个高架标准车站的初步设计概算为例,分析高架车站的造价组成及各项费用指标,如表
1、表 2 和图 1 所示。
使命:加速中国职业化进程
由表
1、表 2 和图 1 可以看出,高架标准车站的建筑面积一般为 6 000 ~ 8 000 m,车站长度
2120 ~140 m。2005 年上海、深圳等地的高架车站土建单方造价一般为 0. 4 万元/m2~ 0. 45 万元 / m2,土建总造价为 2 500 万元 ~ 3 000 万元。近年来由于建材价格大幅上涨及新的技术规范的出台等,使高架车站的造价水平相应提高,2011 年宁波地区高架车站土建单方造价已达 0. 55 万元/m2~ 0. 60 万元 / m2,土建总造价达 3 500 万元 ~4 000 万元。
车站高架站房(桥梁结构、站房建筑、钢屋架及屋面雨棚等)是高架车站的主要组成部分,单方造价最高,约占土建费用的 65%。
出入口及人行天桥为独立结构,与市政桥梁结构相类似,其费用约占高架车站土建费用的 10%。
车站建筑装修档次根据业主要求而定,在初步设计概算中通常以单方指标计列,一般占土建费用的 23%。
此外,高架车站造价还包含地面辅助用房、地面广场、自行车棚、绿化等其他费用,占车站土建费用的 2%。
由此可以看出,高架车站的造价控制要素为高架站房及建筑装修,可采取如下措施合理控制其造价。
使命:加速中国职业化进程
(1)按客流需求配属车辆编组,进而控制车站长度及总建筑面积,保证满足初、近、远期需求。
(2)选择经济合理的桩型做基础并满足承载要求。
(3)在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对站房钢结构雨棚进行优化,尽量减少钢结构自重。
(4)屋面雨棚选用轻质节能环保材料,减少能源浪费,减轻钢构负重等。
(5)车站建筑装修,应讲求经济实用、美观大方,除个别有特殊要求的车站外,可用地砖替代石材、涂料替代幕墙等措施来降低装修费用,也不影响设计效果。
2地下车站
地下车站不占用地面空间,通常设置在城市中心区域建筑物密集的地下,由于地下车站的工程造价相对高架车站更高,而且地下空间一旦开发形成,就不能再更改,因此地下车站的建设一定要从长远考虑,要有整体规划。
地下车站的站台形式一般分为岛式及侧式 2种,地下层数一般有地下二层或地下三层的空间形式,根据地质结构施工方法可分为明挖法、浅埋暗挖法和盖挖法。因此,影响地下车站造价的因素很多,如建筑层数、规模、布置、地质、水文、施工工法等都会造成地下车站造价指标差异很大。
车站的施工方法不同,对车站造价、工期、质量及周围环境影响也会不同,一般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优选明挖法施工,但在受施工场地条件限制的情况下,才选择盖挖法或暗挖法施工。不同施工方法的综合比较如表 3 所示。
目前国内地下车站的主要施工方法以明挖法为主,故从采用明挖法施工的地下车站来分析车站的工程造价。
采用明挖法施工的车站费用组成如下。
(1)车站主体费用;
(2)出入口及通道费用;
(3)风道风井及风亭费用;
(4)车站建筑装修费用;
(5)施工监测费用;
(6)其他费用。项费用中(1)~(3)项费用又可细分为围护结构、土方支撑降水、主体结构及地基加固费用。围护结构是车站明挖法施工的重点,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车站的造价。围护结构形式根据工程地质、围护的刚度、基坑防水和车站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主要分为 SMW 工法桩、钻孔桩加止水帷幕、钻孔咬合桩、地下连续墙等形式。不同围护结构形式造价比较如表 4 所示。
使命:加速中国职业化进程
土方支撑降水费用含土方开挖、回填与运输,支撑(含格构柱)安装与拆除、租赁,施工降水及机械进出场费。主体结构费用包括支架搭拆、模板安拆、梁板柱混凝土浇注振捣、钢筋绑扎、防水制作、抗拔桩施工等建筑安装费用及机械进出场费。地基加固是为避免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而进行的旋喷或搅拌桩加固施工。出入口及通道为车站与地面联系的纽带。其他费用包含风亭及出入口地面建筑、路引标识、车站小广场、停车场等费用。
目前,上海地区及南京地区地下车站主体围护结构以采用地下连续墙、钻孔桩、咬合桩等形式为主,为此对这几种围护结构的地下车站造价进行分析。地下车站的造价组成及各项费用指标,如表
5、表 6 和图 2 所示。
由表
5、表 6 和图 2 可以看出,地下标准车站的建筑面积一般为 10 000 ~12 000 m2,车站长度一般在 150 ~200 m,含配线段车站则长度和面积根据设计要求相应增加。2005—2008 年期间,车站土建单方造价一般为 0. 70 万元/m2~ 0. 95 万元 / m2,土建总造价为 7 000 万元 ~12 000 万元。2010 年车站造价较前几年有较大幅度上涨,土建单方造价已达1. 10万元 / m2~ 1. 20 万元 / m2,这主要是因为通胀而导致的各项成本上升。
围护结构、车站主体结构、出入口及风道是地下车站造价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各占土建费用的24%、使命:加速中国职业化进程
25%、23%。其中出入口通道的设置是为了满足客流进出地铁车站的需要,在功能上是车站的辅助部分,但其建设费用并不低,甚至个别车站的出入口通道费用超过了车站主体费用。因此,在出入口与风道的设计中,既要考虑使用功能,又要考虑技术经济指标。土方支撑降水占车站土建费用的 12%,地基加固占车站土建费用的 3%,施工监测占车站土建费用不到 1%,车站建筑装修一般占土建费用的 9%,其他费用占车站土建费用的 3%。
由以上分析可知,地下车站的造价控制要素为围护结构、主体结构、出入口及风道风井,因此,为合理控制造价,需要采取如下措施。
(1)合理确定车站的层数、地下深度,控制车站建筑面积及车站长度。
(2)根据工程地质情况和施工条件,经比较确定车站的施工方法,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并按计划实施。
(3)优选经济适用的围护结构工法,降低工程造价。
(4)合理设置车站出入口位置,减少车站的施工长度及工程量。
(5)地下车站的建筑装修由车站公共区、设备区、出入口通道组成,各部分的装修标准应从实际出发,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要经济实用、美观大方、区别对待,切忌攀比豪华。
3结束语
以上分析的样本在区域上、数量上及时间上均有所限制,不能代表全国大部分城市地铁车站造价的普遍水平,但基本反映了城市地铁车站各部分所需费用及所占比例,以及控制工程造价应考虑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进行地铁车站设计时,控制投资应从关键因素入手,对所提出的设计方案进行充分的论证、比较和优化,然后根据优选设计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单位应根据审批的设计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优选施工方案、工艺和工法,从而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使命:加速中国职业化进程
第四篇:大学生创业风险分析与控制
创业过程中的风险及管理
摘要:创业风险指的是在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指的是由于不确定的创业环境、复杂的创业机会与创业企业的,创业者、创业团队与创业投资者的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最后导致创业活动偏离预期目标的可能性。本文通过总结本学期从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对创业者在创业过程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讨论,并对其行进分类、识别。对创业者在日后在创业过程中对风险进行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风险,大学生,创业,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的目的并不是完全消除风险,而是通过各种风险管理的方法。在损失发生前进行预防,在发生损失时对其进行控制以及在损失发生后做好事后补偿,以尽量增大效益。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风险,故学习风险管理对初次创业的创业者有积极意义。
一、创业环境风险
什么是创业环境:创业环境是指那些与创业活动相关联的因素的集合,包括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指的是对创业产生机会或者不利的社会力量,这些力量包括政治、社会、经济、技术、自然等因素。行业环境指提供同一类产品(或服务)或提供具有可替代性产品(或服务)组成的环境,该环境包括行业的生命周期、进入及退出该行业的障碍、行业需求及竞争状况、该行业当前的主流技术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微观环境指的是顾客、竞争者等对企业营销活动有直接营销的各种因素所组成的环境。
创业者对创业环境风险管理:
创业环境对创业者的创业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创业者必须在创业前对创业的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对由环境带来的创业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首先应对当地的人口、政策法规环境、社会舆论及市场经济发展状况等进行调查。其次应该对当地的行业环境以及微观环境进行调查。面对当今复杂的创业环境,创业者需要抓住机遇,顺应时代的环境,把握好地利,因地制宜,利用地域特点进行创业。这样才能有效地管理由环境带来的创业风险。
二、人力资源管理风险
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的一系列人力资源政策以及相应的管理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员工的招募与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流
动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员工安全与健康管理等。即:企业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对人力资源的获取(选人)、开发(育人)、保持(留人)和利用(用人)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活动,最终达到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一种管理行为
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来源:
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如要来源于以下几点。1.员工招聘的风险:招聘人员的信息不实、聘用者的动机与品质问题以及招聘使用的测评工具有效性;2.培训风险:由培训的机制不健全,培训的目标不明确以及培训的理念不清晰带来的风险;3.员工的任用风险:不能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导致大材小用或小材大用,忽略员工长处,埋没人才:4.薪酬管理的风险:薪酬模式与企业的发展战略错位,奖励制度起不到激励的作用,薪酬制度存在不科学的设计;5.劳动关系带来的风险:用工、招聘、签约、以及解约过程中使用方法不恰当带来的风险。
创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控制:
1、主动获取更多应聘者的信息,认真把关,谨慎选择,慎用招聘测评感觉。
2、加强对培训的管理,提高培训的质量,不要让培训成为可有可无的鸡肋。制定以及实施培训计划、做好培训的转化工作以及培训以后的回访工作。
3、按需用人,用人之长,因人设岗,通过科学的的选人技术来有效的降低员工任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风险。
4、科学的衡量当前企业的薪酬水平,根据该水平,在遵循公平原则、竞争力原则、激励原则等的前提下,制定有效的薪酬管理制度。
5、规范用工、招聘、签约、以及解约等的过程。
三、企业财产风险
什么是企业财产:
企业财产指的是一组来自某项有形的实物资产的权利或者是关于该有形的实物的资产的某一部分的一组权利,只要这项有形的实物资产具有独立的经济价值,即可称之为财产。企业的财产包括动产、不动产以及无形资产。
企业财产的风险来源:
1.自然原因:由自然力造成的损失,发生频率与损失状况很大程度归因于自然,人类难以控制。
2.社会原因:由于违反个人行为准则导致的财产损失。如纵火、盗窃等。
3.经济原因:一般由众多的人或者政府的行为所产生,经济衰退等原因。
企业财产风险控制:
做好损前预防,发生损失之前尽量消除损失发生的根源,尽量降低发生损失频率;损失发生之后努力减轻损失的程度。加强安全规章制度建设,向员工管束安全意识,以杜绝容易导致事故的不安全行为。运用合理的转移风险途径。如签订免责协议、转移风险源以及利用合同中的转移责任条款。保险作为财产风险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慎重认真地选择,因为保险关乎到了损失发生后的事后补偿。
四、知识产权风险
什么是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就其智力劳动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通常是国家赋予创造者对其智力成果在一定时期内享有的专有权或独占权。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工业产权、人身权利与财产权利。
知识产权的风险来源:
1.当前我国对专利管理的混乱从而导致专利管理不力。
2.针对专有技术与商业机密的内部保护机制不健全而导致无形资产流失。
3.未能根据市场优势和商业价值定位核心技术,区分知识产权保护的轻重缓急,浪费了法务部资源。
4.缺乏对同行竞争者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进行实时监控。
5.不了解海外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
知识产权风险管理:
1.进行知识产权审核:在项目立项前对与其相关的技术进行专利的审核与分析;在获得研发成果后,对其保护方式进行评审,选定正确的保护专利的方式;生产阶段对其生产工艺进行评判,选择较好的生产路线;在产品销售的阶段对将要使用的销售方案、广告、宣传语等牵涉到知识产权的方面调查,对准备注册商标的商标查询等。
2.建立与完善知识产权档案:做好商标注册、专利申请、专利研发过程中的过程记录以及知识产权评审等相关文件的存档。这样既可让明确的展示企业拥有的所有知识产权,又能时刻监控市场上其他竞争者的动态。这些文件将成为企业在侵权诉讼中的有利武器。
3.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防范措施主要包括通过合同对合作方与雇员进行约束,防止商业机密泄露以及转移侵权风险。对于合作方的约束的目的主要在于转移侵权的风险。应根据合作的内容对涉及到的知识产权责任和权利进行明确规范,通过设立知识产权保证条款来免除企业的侵权责任,减轻可能发生的侵权赔偿责任,这样即使在将来的诉讼中被判败诉,企业也可以在败诉后根据合同中的条款与合作方共同承担赔偿责任。对于员工的约束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由于员工不当的行为导致企业的商业机密泄露的风险。
五、保险与风险管理
什么是保险:
保险在法律与经济学上的意义是一种风险管理的方式,主要用于经济损失发生后的事后补偿。保险通过每一个投保人缴纳一定费用,将一个实体潜在损失的风险向一个实体集合转移,实现分散风险,分摊损失。
保险与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与保险两者关系密切。由于风险的存在,保险才得以产生与发展。但是保险并非风险管理的唯一手段,同时,并非所有风险都能通过保险来降低。保险知识一种风险管理中的财务手段,主要运用与预防风险发生、事发中的控制以及事发后的补偿。保险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在风险管理创立的初期,保险就是风险管理中使用最广泛的工具。而风险管理又推动着保险的发展。只有在合理地使用风险管理手段,保险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功效。在对于在创其初期的创业者而言,由于受到资金的限制,企业往往会由于过于关注获取回报而忽略了潜在意外风险的控制或规避。一次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就足以重创创业企业。但如果在此时企业购买了企业财产保险或公众责任险,对于因火灾、地震、风暴、洪水等自然灾害或因其
他意外事故承担财产损失,可获得保险的赔偿;而对于餐厅、酒店、超市、商场、等服务类行业,容易发生大小事故,造成顾客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通过购买公众责任险以转移此类赔偿的责任,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将要面对的风险,促进创业初期的企业走上正轨。
六、融资风险
什么是融资:
融资是企业通过分析自身的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一定的渠道向外界筹集资金,以确保企业正常运作的理财行为。
大学生融资风险来源:
1.初次创业的大学生在融资方面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很难选择到正确的融资途径。不惜低价转让自己的创意或者股权,为的是尽快获得资金周转,最终导致毁约,损害企业的信誉,加大了日后融资的潜在风险。
2.刚刚创业的企业内部管理较为不完善,财务机制不完善,缺乏对资金的收支的记录,不重视对融资使用的资金的回收,加大了出现融资风险的概率。
3.当前我国融资平台发展的不健全,投资方与创业者的信息不透明,在无形中增大了大学生融资的风险。同时政府推出的一些政策也可能回影响正在融资的企业,导致融资风险产生。
融资风险管理:
1.大学生创业者应该提高自身的风险监控意识。通过锻炼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以及自身的管理能力。在资金紧缺时,应该慎重选择融资渠道,不应盲目进行融资,过大或过小的融资规模都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2.初创的企业应该重视企业自身信用制度的建设,不应有“拿了钱就完事”的想法。完善企业内部财务机制的建设,及时记录收支,增大企业内部信息的透明度。这样做能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企业的信誉度,为日后企业发展再次进行融资打下良好基础。
3.政府应该完善如今的与融资相关的政策以及法律,增多融资的渠道,降低大学生创业融资的门槛。同时资本市场中的融资市场也应该增大其信息的透明度,能让创业中的大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投资方的信息,降低大学生在通过融资平台融资出现风险的可能性。
七、财务风险
什么是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内部的财务结构不合理或者融资方式不当,导致企业无法获得预期的经营目标,使得预期的收益降低。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够通过风险管理尽量降低财务风险,并不能完全消除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的成因:
1.企业财务管理宏观环境的复杂性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而企业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
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然而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主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
4.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明。这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不力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这主要存在于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关系中,很多集团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财务关系十分混乱,资金使用没有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大学生创业财务风险控制:
1.增强投资者与管理者的风险防范意识。
2.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使用预算模型,对企业将要面对的风险进行模拟,运用弹性预算,将为日后面对风险留有后路。
3.善于使用企业孵化器,在创业初期的企业可以考虑加入企业孵化器中,这样可降低在创业初期企业将要面临的风险
4.积极吸纳风投经济,这样可以改变企业内部的财务结构,提升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企业面对风险的能力。
5.保持企业的资金流动性,缩短资金流动周期,减少坏账,使得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流去面对风险。
结论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21世纪中,处处皆为商机,而创业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一条良好的途径。但是我们不能否认风险是与机遇并存的,所以大学生初次在如今的社会中创业必将困难重重。创业过程中面临风险是无法避免的,大学生只有通过自己不断积累的经验去识别风险,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控制风险,尽量减少风险带来的阻碍。只有这样初次创业的大学生才能在如今看似遍地黄金的社会中,披荆斩棘,开拓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的道路。
第五篇: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分析
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分析
叶孟昕 财务1405 2014763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对于银行来说,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也面临着诸多的风险,因此,加强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也逐渐的突显出来。在本文中,主要对当前银行所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一些加强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以期为银行的风险控制提供一些帮助。关键词 银行风险控制;现状;措施
随着经济金融逐渐向全球化方向发展,消费者在享受到诸多金融产品的同时,银行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对于银行来说,随着金融市场活跃性的进一步加强,在一定程度上也为银行的风险控制增添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在当前多种金融产品共存的这一背景下,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程度正在逐步的上升,因此,银行一定要重视风险控制的重要性,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风险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从而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壮大。
当前银行所面临的风险
1.1 社会环境所产生的风险
一般来说,社会环境风险主要分为自然风险和国家政策风险两种。所谓自然风险,指的就是因为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化产生的现象所导致危害经济活动、物资生产或者生命安全的风险,比如海啸、台风等风险,这些自然灾害往往都会对银行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所谓国家政策风险,指的就是国家通过制定政策或者是经济手段来实现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通常都会给银行带来一定的风险。
1.2 信用风险
对于银行业来说,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就是信用风险。之前,银行在发放贷款时,要求企业或者个人必须要有抵押,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银行风险的规避,为贷款的按时收回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但是随着银行业的不断发展,银行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一些银行为了能够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对贷款业务进行了扩大,并且不断的增加企业的贷款品种,尤其是增加了信用贷款,比如凭个人信用来发放贷款。银行贷款品种的增加,让银行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因为,用来进行信用贷款的诸多资料都是可以造假的,这就让银行在贷款到期之后,很难按时收回款项。通常情况下,银行在贷款给企业时,都要求企业要出具财务报表,很多企业为了能够通过银行的审核,都会选择在财务报表上作假,甚至花费高成本请中介人员,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以便能够顺利的通过银行的审查。企业的这种做法,让银行在不了解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的情况下发放贷款,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银行的贷款风险,并且,贷款到期时,往往会导致银行难以收回贷款,让国家承受巨大的损失。
1.3 利率风险
对于银行业来说,利率风险是一种较为普遍的风险。所谓利率风险指的是因为市场利率的不确定变动从而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一般来说,金融产品是银行所拥有的负债和资产的主要存在形式,因此,一旦发生利率变动,会给银行带来较大的影响。在银行的正常经营运行中,利率波动所带来的风险是无法完全规避的,尤其是当利率发生波动时,对银行的支出和收入都会带来较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让银行面临不确定风险。
综上所述,随着金融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也在逐渐的增多,因此,对于银行来说,风险控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定要进一步加强风险控制,有效的规避风险,从而将风险降到最低。加强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
2.1 严格依据法律准则,规避金融风险
国家政府以及金融主管部门制订的相关法律法规目的在于防范金融风险,而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政府制订的金融市场准则,才能从根本上规避风险的发生。商业银行必须依照国家银行金融类执行标准,而相关监管部门则必须做好相关的监督工作;执法部门要在工作中对各类金融违规案件严格查处,坚决按照国家制订的法律法规执行。
2.2 精细化金融管理,防微杜渐
商业银行业务执行与风险评估的过程,都要体现出金融企业的内部执行责任。从基础业务配置与企业设置中精细化管理,并根据市场金融风险的预测方向,做好实时控制。可以根据业务流程,建立相关的产品风险设计与防范预案,在金融理财产品中需要严格贯彻以下方面:金融产品的内部可控性需要严格把关;能够根据风险预警系统适时调整。当前较发达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的建设已经能够符合这个标准,而风险管理流程上,需要加强风险把控与企业内部风险防范流程。
2.3 以科技辅助风险防范金融风险
商业银行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必须严格把控企业科技投入资本,不断更新当前金融形势与金融漏洞,对当前社会金融行业违法犯罪案件进行学习和分析,优先把控金融风险控制的主动权。
2.4 从制度建设健全方面把控金融风险
商业银行运营制度需要与风险把控防范机制向结合,企业运营过程中所出现的金融风险问题与企业制度直接形成联动,切实做到对各类金融风险早的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早补救。
2.5 完善和强化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体制
商业银行必须在对社会充分负责的基础上,既要遵守相关国家经济法规,在经济适度原则的基础上,助力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需要强化自身责任建设,明确企业对于社会和自身所负有的责任。
一是责任体系设计原则。主要遵循全面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与业务管理平行作业原则、矩阵式报告制度原则、精简效率原则、相互牵制原则、协调配合原则、程式定位原则7条原则。
二是责任体系分层设计。根据商业银行层级责任制度,可以从分行与支行责任分配方面进行优化设计。首先是在各个层面上落实风险把控责任岗,明确风险责任岗的重要地位,并将风险把控与企业业务执行密切联动起来。各支行可以设置风险部门,对社会风险以及不良资产评估进行专门负责,从岗位职责方面落实风险规避。
最后要明确商业银行各个岗位职责。风险管理岗位要有清晰的岗位职责,对岗位职责和岗位授权进行严格把控,要从金融授权范围与分级中做好风险把控。风险管理的关键是,商业银行所有经济活动都存在一定的金融风险,因此要从健全业务管理制度中落实金融风险的严格把控,所有市场金融活动要符合社会法制准则,决不能逾越法律标准。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金融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也在逐渐的增多,因此,对于银行来说,风险控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定要进一步加强风险控制,有效的规避风险,从而将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庄颖.论加强银行风险控制的必要性[A].财税金融,2011(4):63—64.[2] 周小和.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控制[A].浙江学刊,2004(01).[3]罗霄.论文化环境对银行风险控制的有效支撑[J].经济师,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