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质量控制风险点归总与分析

时间:2019-05-14 21:40: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审计质量控制风险点归总与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审计质量控制风险点归总与分析》。

第一篇:审计质量控制风险点归总与分析

审计质量控制风险点归总与分析

质量是国家审计的生命线,审计过程中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机关工作的核心内容,如何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是国家审计较长时期内必须不断研究和完善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控制审计质量的前提是提前找准审计风险点,在审计各关键环节设置风险点,针对此类风险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将审计质量控制前置,以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发生概率,提高审计质量。通过对国家审计项目具备的共通点的分析,存在以下7个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并找出风险存在隐患,供审计时参考。

风险点一:编制审计实施方案

(一)主要内容。

根据审计项目的规模和性质,安排适当的人员和时间,对被审计单位的有关情况进行审前,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实施方案中所确定的审计目标、范围、内容和审计重点应符合审计工作方案要求,确定的审计方法、方式等应当科学、合理、可操作。在审计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同,经审核同意后可作适当调整。

(二)风险点。

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和调整过程中,因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审计内容、审计方法等确定不当,造成重大问题应当被审计而未审计。

风险点二:收集审计证据

(一)主要内容。

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按照有关规定收集与审计事项相关的审计证据、编制取证记录和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应具备真实性、适当性和充分性。

(二)风险点。

事实认定不清楚,审计证据不充分、不适当,与事实或实际数据不符,缺乏说服力或所取得的证据不能直接或间接支撑审计结论。

风险点三:确定交换意见内容

(一)主要内容。

现场审计结束前,审计组(小组)根据审计情况和发现问题编写审计报告(交换意见稿),向被审计单位通报审计情况,听取被审计单位意见。

(二)风险点。

审计报告(交换意见稿)反映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数据有误;对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在审计报告中未予报告或者未如实报告;审计报告问题定性不准确,引用不恰当等。

风险点四:出具审计决定书或移送处理书

(一)主要内容。

审计组根据审计实际情况,针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提出处理处罚意见。属于审计职权范围的,直接提出处理处罚意见,代拟审计决定书;不属于审计职权范围的,提出移送处理意见,代拟审计移送处理书。

(二)风险点。

审计查证的问题与事实不符,数据有误,作出的审计决定不适当,法律依据不充分或移送部门不恰当等。

风险点五:出具审计报告

(一)主要内容。

审计组针对被审计单位在关于对征求意见的回复意见中所提出的有异议的问题进行核实,对其提出的意见或建议予以研究,确定正式审计报告内容,代拟出具审计报告。

(二)风险点。

审计报告中审计评价缺乏证据支撑,所反映问题定性不准确,引用法规不恰当,提出审计建议不恰当或对交换意见过程中被审计单位提出的意见的采纳情况缺乏合理性等。

风险点六:督促整改落实

(一)主要内容。

被审计单位在收到审计组发出的通报、征求意见内容或审计报告后,对证据确凿、无争议的问题是否采纳审计组提出的建议,是否采取措施落实整改,对有重大危害的问题是否立即纠正消除隐患等。

(二)风险点。

对审计发现问题经向被审计单位通报或出具审计报告后,被审计单位未采取措施进行整改,而审计组也未对其进行跟踪,导致问题不能消除、危害进一步扩大等情况发生,与跟踪审计的初衷相违背。

风险点七:归集审计档案

(一)主要内容。

审计项目终结后,审计组立卷责任人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收集与项目有关的材料,建立审计档案,经复核合格后交由办公室封存保管。

(二)风险点。

审计取证、底稿等文字材料不齐全、不规范,或与反映事实不一致;其他立项类、结论类、备查类等文书不齐全,不规范。(来源:中国会计网)

财政审计科

第二篇:审计质量与审计风险控制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CPA继续教育专用资料

第 四 讲

审计质量与审计风险控制

主讲人李晓慧

【师资简介】

李晓慧,河南南召人,经济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担任财政部审计准则咨询委员会委员、亚洲风险与危机协会注册风险管理师中方认证专家、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专业技术标准委员会委员。曾在会计师事务所、国有资产管理局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专业标准部工作。

在《会计研究》、《审计研究》、《财政研究》、《财务与会计》、《中国注册会计师》、《财会通讯》、《上海会计》、《中国财经报》和《中国证券报》等上发表近百篇专业论文,近年来主要的论著有《现代审计精要》(1999年)、《审计实验室——审计实务个案分析》(2000年)、《审计实验室——主要会计事项的相关法规及其审计案例》(2002年)、《实用审计英语》(2002年)、《审计实验室3——风险审计的技术和方法》(2003年)、《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个案》(2003年)、《审计实验室4——其他鉴证业务的风险控制》(2004年)、《会计与资本市场案例研究》(2006年)、《审计学:实务与案例》(2008年),等。

知识产权与版权作者所有-0-谢绝以任何形式传播

第三篇:加强审计质量控制

狠抓“四点”、“四面”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抓好审计质量控制,对提高审计项目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提高审计质量,笔者结合整理申报优秀项目档案的体会,认为必须按照《国家审计准则》、《审计署审计质量控制办法》和《审计署优秀审计项目评分办法》的要求,特别注意抓住四个的质量控制点,并从四个方面着手切实提高审计质量。

一、狠抓四个方面质量控制点

(一)履行审计程序控制点

1.关注表明履行审计程序的相关资料。注意查看是否缺少审计通知书送达回证、审计组长授权委托书、审计工作底稿汇总表、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或审计组对反馈意见的说明等审计资料。

2.关注是否按照实施方案开展审计(调查)。包括是否存在实施方案未经复核批准即开始实施;是否存在没有按照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分工开展工作;在需要调整审计分工时审计组是否编制调整实施方案。

3.关注是否存在逆程序操作,导致资料形成时间相互矛盾。例如在审计(调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没有按照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汇总表、编写审计(调查)报告的顺序进行操作,而是完成审计(调查)报告后,补充或修改其他资料。由此出现审计工作底稿形成及复核时间早于审计证据取得时间或晚于审计(调查)报告形成时间,或审计工作底稿汇总表编制时间晚于审计(调查)报告形成时间等问题。

4.关注表明履行审计程序的相关资料编制是否规范。包括是否存在审计(调查)项目虽然表明履行审计程序的相关资料齐全,但是缺少规定内容,或相关资料间对应关系矛盾;是否存在审计(调查)报告征求意见稿没有审计组组长签名和落款日期;是否存在审计(调查)报告征求意见稿中反映的问题在代拟稿中修改,但审计组没有说明原因或理由;是否存在对被审计单位提出异议的问题,没有在对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的说明中明确表示审计组是否采纳。

(二)编制审计资料控制点

1.是否编写规范。包括是否存在项目审计事项或索引编号编写不统一;是否存在没有按照一事一稿的要求编写审计工作底稿。

2.是否缺少规定内容。包括在编制审计(调查)实施方案时,是否缺少组织方式、技术方法、进度安排、所需审计人员数量、审计范围等规定内容;审计(调查)实施方案是否缺少重要性水平确定和审计风险的评估、质量控制、纪检保密等规定内容的表述;是否存在审计(调查)实施方案对审计目标、审

计分工没有细化,审计的方法步骤编写粗糙、操作性不强;是否存在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时,有的审计工作底稿反映的问题没有在报告中反映;审计工作底稿是否存在要素不完整,或者缺少查证过程、查阅资料名称或审计方法步骤。

3.内容是否规范。例如编制审计(调查)报告时,是否在基本情况中表述审计评价的内容;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时,是否出现报告反映的问题超出审计范围,或者对问题的定性与审计工作底稿定性不一致,且审计组没有说明原因,对明显违规甚至是违法的问题没有提出处理意见,也没有说明具体原因。

4.审计复核是否规范。包括审计组在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复核时,是否存在简单签署“同意”,没有明确表明复核意见,或者没有进行复核就签字;是否存在有的签字确认的复核人员不是审计(调查)实施方案规定人员,而是审计人员互签;是否存在审计(调查)报告或审计工作底稿文字表述不简练、不清晰的问题。

(三)收集和使用审计证据控制点

1.是否符合合法性要求。包括是否存在审计(调查)项目在收集审计证据过程中,除红头文件之外的部分审计证据,没有逐页加盖被审计单位公章或由审计组组长和审计人员予以确认;是否存在收集证言类证据时,没有说明证言人身份,缺乏法律效力;是否存在用铅笔或圆珠笔随意涂改审计证据,或者用碳素笔涂改审计证据中的关键数字后没有在涂改地方加盖被审计单位公章予以确认;如果审计工作底稿上的数字不能直接从审计取证资料中获取,是否标注了相应的计算过程。

2.是否符合相关性要求。包括是否存在有的审计(调查)项目在使用审计证据过程中,多份审计工作底稿共同使用的审计证据,虽按照要求附在相关程度最高的审计工作底稿后,但未对其他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索引;是否存在将与审计工作底稿无关的审计调查统计表格、文件法规也附在审计工作底稿之后的情况。

3.是否符合充分性要求。审计(调查)项目在收集和使用审计证据过程中,是否存在审计证据不足以支持审计工作底稿表述的事实、定性或数据的情况。

(四)审计文书中反映的重要事项或数据控制点

1.是否存在审计定性不正确,将此问题定性为彼问题。

2.是否存在审计定性引用法规不正确甚至未引用法规。如审计定性时,没有引用审计定性的法规,而是引用了处理处罚的法规。

3.是否存在审计数字和专有名词不正确。如审计工作底稿,涉及审计定

性重要事项的相关单位名称和审计证据名称与审计证据不符。

二、从四个方面着手切实提高审计质量

(一)抓制度建设,全面规范审计质量专业标准

为使审计业务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有章可循,各单位在审计署制订的准则框架内,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全面细化审计质量专业标准、构建审计业务管理制度体系,并根据审计工作发展变化及时作出修订和调整。一是推行审计项目质量分级负责制。明确从审计组成员、审计组组长到审计业务部门负责人、办领导在执行审计项目过程中应尽的职责、承担的责任和相应的追究办法,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制订相应的追究办法;二是制订审计业务模板。统一规范审前调查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审计业务会议记录等审计文书格式,促进审计人员审计行为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二)抓复核程序,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按照审计署6号令规定的三级复核内容,严格落实复核责任。一是强化审计组的复核责任。审计组组长或由审计组组长指定的专人对审计组复核负责,要实时监控审计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及时提出调整方案的建议,履行调整手续;及时复核审计工作底稿,签署恰当的复核意见;二是切实发挥业务处的复核作用。对提交法制处复核的审计业务文书,业务处应对审计事实和证据、法规引用、审计评价、定性和处理处罚等方面进行认真复核,业务处负责人应严格把关。

(三)抓流程建设,突出重点环节着力贯彻落实

一是法制处要深入一线开展审计现场质量检查,督促审计组加强审计现场业务管理,规范审计行为,将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坚持审计复核“预警”与审计情况通报相结合。即由法制处复核人员根据审计项目规定的审计报告上报截止时间,提前两周督促相关处室报送复核材料,以保证复核时间和复核质量。将审计质量检查和审计复核中发现的审计质量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每个季度在全办范围内书面通报一次,每年至少在全办大会上通报一次,起到典型引路和集中整改的双重作用;三是定期开展审计项目质量经验交流。组织有关业务处负责人开展讲座,结合以前完成的审计项目,剖析影响审计质量的主要问题,交流提升审计工作质量的经验,以此增强全员审计质量控制意识。

(四)抓流程规范,大力推广应用AO系统

对于有条件采集数据的项目,要大力推广应用AO系统。一是将AO系统的运用贯穿于审计项目的始终。在审计方案中必须有应用AO系统的量化指标,在审计实施阶段必须运用AO系统采集的数据建立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和审计情况数据库,在审计结束阶段对审计人员运用计算机管理和控制审计过程的情

况进行量化评定;二是将AO系统的应用纳入主审负责制的任务内容。由主审规范审计公文及审计项目文档用语,并输入AO系统,然后打包传送给审计组全体成员,审计组全体成员根据承担的审计事项,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形成审计工作底稿,定期回传给主审,审计组长和主审借此可以对审计人员进行实时管理,提高审计质量控制的时效性。

第四篇:审计质量控制

(一)加强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审计人员是CPA审计服务的主体,他们是审计产品的直接提供者,直接影响着审计质量,对于审计质量负有重大的责任。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应该成为各级审计机关的一项重点工作,重中之重是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这样才能改善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胜任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审计人员把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执行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培养审计人员的思维能力。

四、提高素质,强化管理,实行全员审计质量控制审计机关要加强审计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这是搞好审计的基本前提。要强化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生命线的理念,强化审计机关全员质量控制的理念,审计机关每个人的工作都构成审计质量,人人都要为审计质量把关,这一点对审计业务人员都可理解,但实际上审计法规复核人员、审计监督管理人员、打字文印人员乃至后勤服务人员的工作实际也直接或间接形成审计质量。

《审计准则》中明确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从事审计业务相适应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工作经验,并且对审计机关在任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培训等方面做了严格的规定,以确保审计人员具有与其审计业务相匹配的职业胜任能力。这些规定对确保提升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能力、素质,作风,经过全体审计人员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审计质量。

加强业务技能的学习和培训, 提高员工的执业技术水平。执业质量与审计人员的执业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 现在会计造假的水平越来越高, 表现形式越来越隐蔽,你没有好的’‘金钢钻” 是做不好“瓷器活” 的。没有过硬的本领、难以发现假账, 即使发现了也可能会把错的当成对的而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 必须把提高员工的执业技能作为一项大事抓实抓好, 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

(二)提高业务技能,开展广泛的职业道德教育。广泛的职业道德教育要求必须从思想根源,加强诚信教育,防止审计失败,这提高审计质量的切入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出社区教育培训和职业道德展览,一方面增加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人,项目经理的培训工作,另一方面,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内部审计,加强诚信教育。

2.对审计过程的控制。审计过程的控制是审计质量控制的中心环节。对质量控制而言, 在编制审计计划和审计实施阶段, 事前和事中的指导和监督具有防患于未然的作用。而在审计完成阶段, 由事务所高层负责人进行最终复核是把住审计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因此, 必须重视审计计划的编制, 并保证按计划实施审计工作。同时建立三级复核制度, 事务所项目负责人、部门经理和主任会计师对具体项目工作底稿逐级审查复核并签发审计报告, 由于审计业务本身的复杂性, 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审计风险以及审计人员自身能力的限制, 对某一经济事项难免有错误的判断, 为了确保审计质量, 减低审计风险, 明确相关审计人员的责任, 建立三级复核制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审计计划阶段的质量控制。要保证审计质量,首先

要以科学发展观制定和管理审计计划,树立审计项目计划意识,明确审计工作目标,点面结合,重点突出。(1)科学选择审计项目。要紧紧围绕政府的工作重心,树立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意识,在认真调查审计需求的基础上,对审计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从项目重要程度、项目风险水平、审计预期效果、审计频率和覆盖面、项目对审计资源的要求等方面对初选审计项目进行评估,以确定审计项目及其优先顺序。审计项目组织和实施单位应当确保完成,不得擅自变更。这就要求审计机关在编制审计计划时,既要有创造性,确保审计计划的针对性、前瞻性和操作性,同时应保持应有的谨慎性,避免重复、无效的审计项目,适度核算审计成本,避免给被审计单位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影响。(3)合理分配审计资源。要正确评估审计项目与审计资源,找到最佳切入点,有效整合审计资源,控制审计成本。(4)及时评价计划执行情况。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和实施审计项目计划执行情况及其结果的统计制度,定期检查审计项目计划执行情况,评估执行效果。

2.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

审计实施阶段是审计工作的核心,只有通过恰当程序获取充分且适当的审计证据,才能充分揭示和正确评判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状况和遵守财经法纪的真实情况。

(1)恰当组织审计组。根据审计需求恰当分配审计人力资源,实行审计组组长负责制。

(2)充分开展调查了解程序。“调查了解”作为审计实施的一部分贯穿于审计实施的全过程。审计组应当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重点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充分运用职业判断,评估被审计单位存在重要问题的可能性,确定审计应对措施。

(3)精心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机关要在做好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的基础上编制审计实施方案,要包括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内容、重点及审计措施,审计工作要求等四项内容。在审计实践中,要高度重视实施方案的制定,内容要具体,要具有可操作性。

(4)依法获取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检查、观察、询问、外部调查、重新计算、重新操作、分析等方法获取审计证据,并评价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和充分性。

(5)规范编制审计记录。审计记录包括调查了解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和重要管理事项记录。审计人员应当真实、完整地记录实施审计的过程、得出的结论和与审计项目有关的重要管理事项,以实现下列目标:①支持审计实施方案和审计报告;②证明遵循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③便于实施指导、监督和检查。

(6)规范撰写审计报告。《审计准则》强调了审计组讨论形成审计报告,以第五章整章的篇幅对各类审计报告的格式、构成要素、编写内容、行文程序、复核重点、审理重点、签发程序、送达和报送程序、对外公布程序等都作了详尽的规定,形成了严密的审计公文编审运转程序,筑成了审计报告质量控制的防线。

(7)严格执行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环节。为了保证审计报告的质量,审计准则要求在审计报告签发前要经审计组组长审核、业务部门复核、审理机构审理。3.终结阶段的质量控制。一是签发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经审计机关负责人签发后,报送被审计单位、被调查单位。二是积极实施审计整改检查。审计整改检查是审计准则的新增内容,要求审计机关建立审计整改检查机制,督促被审计单位和其他单位整改,审计机关应指定专门部门负责检查、了解整改情况,并向审计机关提出检查报告。审计机关可以采取实地检查或了解、取得并审阅相关书面材料等多种法师检查了解整改情况。

.健立健全各项挽章制度, 从全过程进行质童控制实践证明, 仅凭事后通过工作底稿的复核来进行质量控制的效果不理想, 要切实提高审计质量, 必须对审计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监控。从接受委托、签订业务约定书, 直至出具审计报告的各环节都要按照执业规范的要求进行严格控制, 把质量隐患消除在各个环节中。要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事务所必须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如业务承接与签约规定.了解企业基本情况指引, 人员委派制度, 分级督导制度, 业务操作流程, 外勤工作规则, 三级复核制度, 重大及疑难问题会商制度, 工作质量考核奖惩制度, 文印及档案保管制度、报告签发制度等等, 有了这些规章制度, 才能在质量控制方面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规章制度建立后, 关键是要落到实处, 因此, 事务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要经常性地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运行。

(一)审计前的质量控制。审计前的质量控制指从一个项

目的开始确保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节约审计过程的时间

与成本。加强审计项目前期审计质量的控制,必须抓住审计项

目立项和审前调查与方案编制两个方面,一是审计项目的立

项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事关企业发展的重大事项,做到项目目标明确;二是审前调查与方案编制,关系到审计的深度、效率,也关系到责任和风险。

(二)审计中的质量控制。审计中的质量控制是整个审计

过程质量控制的核心。在具体审计业务实施阶段,要按审计外

勤工作的管理制度规定,严格外勤审计工作程序,明确项目负

责人和各级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责,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在工作底稿上反映出其专业判断的过程和工作轨迹,把好审

计证据的质量关,完善信息传递系统,保证上下之间信息渠道的畅通,避免外勤工作的失控。审计工作人员应记录对质量控

制制度的遵守情况,以供日后修订和完善质量控制制度使用。

严格执行复核制度。各级都应具体明确复核内容和承担责任,层层把关,级级负责,确保每一个审计项目的每一个环节自始

至终都符合相关准则的要求。建立审计报告的签发制度,对报

告的起草、签发、打印、签章及分发使用作出具体规定。保证审

计报告按规定的程序、格式对外出具,避免出现纰漏。完善复

核制度,增强审计人员的风险责任意识,提升审计质量控制机

制。

(三)审计后的质量控制。每一个审计项目结束,审计人员

都应对本次审计工作及时迚行总结,简要阐述本次审计工作

中发现的重大疑难问题和采取的相应措施,指明今后类似审 计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此外,还应针对不同行业、系统的审 计工作迚行总结。审计总结对今后的工作有极强的借鉴和指 导意义,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加强审计 档案的管理。审计档案是审计工作的重要历史资料,应当妥善 管理和保管。审计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这些资源为今后的审计 业务服务。同时,对于降低审计风险,化解潜在的诉讼具有特 殊作用。

二要把握审计质量控制点,建立质量控

制体系。审计质量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 及到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一是把好审前调 查关,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通过审前 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并对审 前调查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初步分析性复核,确定审计重点,分解审计目标,细化审计内 容,明确审计的具体步骤和方法,落实审计 责任;二是规范审计取证工作,提高审计证 据质量。要以严谨的态度对取得的证据进行 分析、判断、综合和归纳,科学地决定审计证 据的取舍,确保审计证据的客观、充分和合 法;三是推行审计日记制度,健全审计项目 质量的内控机制;四是重视审计复核工作,加大审计复核力度,严格执行审计复核和审 定制度,实行审计项目三级复核制,所有重 要审计项目都要通过审计业务会议集体审 定;五是建立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强化 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明确各个环节应该完 成的工作和各个环节的责任,实行一环扣一 环的质量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除此,从一 般的审计人员到审计机关领导,不论是谁,只 要在执行审计项目过程中违反了审计法规、审计准则和审计质量控制规定的,都要追究 相应的责任。

一、突出审计方案的质量控制

审计方案包括审计机关审计工作方

案和审计组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方案是

审计质量控制的“龙头”,是指导审计人

员实施审计的“路线图”。要高质量地编

制审计方案,首先要搞好调查了解,在此 基础上评估被审计单位存在重要问题的可能性,确定审计应对措施。重要审计项 目的审计实施方案应当报经审计机关负

责人审定;其次要明确审计目标,细化审 计内容,突出审计重点,确定审计步骤和 方法,落实审计分工和审计责任,增强审 计实施方案的针对性、指导性,防止审计 操作与审计实施方案脱节,真正发挥审

计实施方案指导、规范和控制审计过程的作用。

二、突出审计实施的质量控制

强化审计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提

高审计质量的中心环节。审计实施的主

要工作是收集、整理审计收据。收集审计 证据时,必须注重审计证据的质量要求,审计证据应当具有适当性和充分性。审

计人员应当真实、完整地记录实施审计的过程、得出的结论和与审计目标有关的重要管理事项,形成审计工作底稿,为 编制审计报告提供支持。要加大审计组

组长对审计工作底稿的现场审核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审计证据不充分、不适

当,审计结论不恰当等问题,加强对审计 人员现场审计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要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审计复核制度,切实解决审计工作底稿未经复核或复核

流于形式的问题。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

和审核工作中,从内容到形式都要注重

规范与完善。

三、突出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

审计报告是反映审计工作情况和审

计结果的载体,审计质量最终体现在审

计报告上。审计报告必须以审计工作底

稿为基础,以审计证据为依据,如实反映 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做到内容完整、事 实清楚、结论正确、用词恰当、格式规范。审计组在起草审计报告前,应当集体讨

论起草事项并作出记录。审计组应当在防范审计风险的情况下,按照重要性原

则,从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方面提出 审计评价意见。审计组应当根据审计发

现问题的性质、数额及其发生的原因和

审计报告的使用对象,评估审计发现问

题的重要性,如实在审计报告中予以反

映。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应当对审计报告

进行复核并提出书面复核意见。审理机

构可以根据情况对审计报告进行修改。

审计报告原则上应当由审计机关业务会

议审定。要进一步提高审计报告的综合分析水平,重点分析宏观性、普遍性、政 策性或者体制、机制问题并提出改进建

议,充分体现审计成果,提升审计质量。

2.加强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加强会 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首先要保证业务流程质 量控制要到位。其中, 在业务承接阶段, 控制的 重点是充分评价客户风险, 将不良风险的可能性 降至最低。在审计计划阶段, 控制的重点是进一 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选派熟悉客户行 业特点和生产经营流程且与客户无利害关系的审 计小组成员执行审计项目, 制定周密的审计方案。在审计实施阶段, 要针对具体的会计报表项目, 确定有效的实质性程序及其执行的范围和具体时 间, 以搜集充分的、有证明力的审计证据;编制 完整、清晰的审计工作底稿, 记录审计测试的执 行过程和结果。在审计报告阶段, 控制的重点是 根据审计程序执行的充分性和被审计单位未调整 事项的重要性等发表适当的审计意见并撰写审计 报告。此外, 要严格执行项目负责人、部门经理 和事务所负责人的三级复核制度, 保证审计质量。

第五篇:浅议审计项目质量控制

浅议审计项目质量控制

浅议审计项目质量控制

海原县审计局包兆武

近年来,审计质量成为影响审计事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审计署于2004年2月发布了第6号令《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自治区审计厅也下发下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审计执法工作的意见》,对贯彻执行审计署6号令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通过对6号

令的学习贯彻,审计项目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笔者认为,审计项目质量的控制,要贯穿于整个审计的全过程,包括审前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等环节,而审前准备阶段和审计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

一、审前调查,是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基础

审前调查是为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和组织审计实施工作而进行的必要准备,是不可缺少和替代的审计程序。审计署6号令中对审前调查的内容、方式、方法等有明确的规定,我们应该认真贯彻执行。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部分审计人员认为,一个县级审计机关,就那么几个被审计单位,年年审计或两三年就轮审一回,自认为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很熟悉,没有必要再搞审前调查。即使搞审前调查,也是蜻蜓点水,敷衍了事。孰不知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是一个动态变化着的业务,其资金总量、资金构成、资金的使用等都有可能发生变化,绝不会以同一个模式呈现。审前调查不但要了解和掌握其经济性质、管理体制、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财政财务隶属关系、职责范围、会计政策选用及变动情况等一些常规的基本资料外,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和掌握被审计单位的资金总量、结构和使用情况,以及有哪些重大开支和特殊开支,审计期间的经济指标状况及相关行业、单位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还要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经济运行环境等相关情况。只有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环境、业务流程、内控制度等情况掌握清楚后,才能为审计项目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才能在审计实施阶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否则,审计质量控制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二、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依据

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组为了完成审计项目任务,从发送审计通知书到处理审计报告全过程的工作安排。审计实施方案的质量关系到审计项目能否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是整个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保证。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审计人员会忽视审计实施方案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方案的编制过于简单,审计重点不明确,审计内容不详,操作性不强以及缺少对审计事项的确定或者没有确定重要审计事项的方法和步骤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不论是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还是在审计复核等事后控制中不能有效地进行控制或根本无法控制。因此,在实施审计前必须编制出高质量的审计实施方案。

首先,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要在充分做好审前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审计目标的要求,项目的特点,审计资源利用等因素,按规范要求编制,具体要做到:一是审计目标明确,审计内容具体。有了明确的审计目标,才能确定需要查证的具体审计事项,有了具体的审计事项,就能在审计实施阶段对审计质量进行控制。二是突出审计重点,确定重要审计事项的方法和步骤,编制方案时,要根据审前调查所取得的资料,分析可能存在问题的线索,确定审计重点。对重点审计事项要有可操作性的方法和步骤,使实施现场审计的人员在重点事项的审计中按照既定的方法和步骤顺利地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合理搭配审计力量,明确人员分工,落实责任。审计组组长要合理整合审计资源,将需要查证的审计事项按审计组成员能力、分工等逐一落实到每个审计人员身上,做到责任明确。

其次,审计组组长或主审要将编制好的审计方案提交审计组反复讨论修改,以便进一步提高审计方案的质量,并使审计组成员明确自己的责任。经审计组讨论后再由审计机关领导批准执行。

高质量的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依据。一个审计项目实施后,其审计目标是否实现、审计内容是否得到查证、审计方法和步骤是否有效、审计程序是否合法等均可以得到验证。

三、审计实施阶段,是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关键

审计组在现场实施审计阶段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这一过程包括审计证据的收集、产生审计工作底稿、记载审计日记等。

(一)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审计证据的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是审计证据质量控制的本质。对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要围绕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和要求,做到全面客观、实事求是、重要事项不得遗漏;证据要具有充分的证明力,要素齐全。要将获取审计证据的名称、来源、内容和时间等清晰、完整地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中。审计证据应由提供者签名盖章,对提供者拒绝签名或盖章的审计证据,应当注明拒绝签名或盖章的原因和日期,不影响事实存在的,该证据仍然有效。另外,要对审计证据进行分类编号,以便利用。审计组长或主审在汇总审计证据时,要按照审计方案确定的人员分工,将审计证据的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进行质量控制,降低审计风险。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控制。审计工作底稿是联系审计证据与审计结论的纽带。当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之一时,审计人员应当在编写审计日记的基础上,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一是被审计单位有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二是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而在工作实践中往往出

现:①将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证据混淆或只有审计工作底稿而没有审计证据;②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不规范,遗漏项目;③没有经过审计组长复核;④对违规问题的定性依据不足等问题。

结合工作实际,我认为对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控制应该做到:一是编制要规范,内容要完整。要按照审计方案的具体审计事项,一事一稿,规范编制。二是发现的问题必须写明事实基本情况、法规依据、审计评价、处理意见。三是编制人员签名后及时送交审计组长复核,审计组长编制的工作底稿可由本审计组其他人员复核,形成会审制度。四是正确区分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获取的能够证实被审计事项真相的证明材料,是每个审计事项都不可缺少的材料;而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经查证认为被审计单位违反财政财务收支行为或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它不是每个审计事项都必须有的。五是索引号编写要统一、规范。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日记之间是相互印证、互相补充的,因此审计组要对其索引号的编制要做到统一和规范,以便于审计资料的利用和对审计质量的检查。

(三)审计日记的质量控制。审计日记是审计组以人为单位按时间顺序反映其每日实施审计全过程的书面记录。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要逐日编写审计日记,真实、完整地记录实施审计的具体过程,它是审计人员现场审计的全过程记载,是审计人员智慧结晶的真实反映,是现场审计的“黑匣子”。在审计实施阶段对审计日记的质量控制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一是通过审计日记的记载,反映审计人员整个审计工作的轨迹和过程,便于审计组长和主审了解审计人员的工作情况;二是它是审计过程和结果的反映,便于对审计人员工作业绩和工作质量进行考核;三是利于分清责任,降低审计风险,保护审计人员。

对审计日记的质量控制,一是记载要具有连续性;二是要具有完整性;三是要具有合法性。最终形成的审计日记要经审计组长或主审复核把关。

四、提升审计人员素质是审计质量控制的保障

审计人员的政治思想,业务技术水平等综合素质是提高审计质量的总体要求,审计工作责任大,专业性强,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知识,并严守审计纪律、恪守审计职业道德,做到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保持严谨、稳健、负责的职业态度。只有加强审计人员素质的控制,才能保证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下载审计质量控制风险点归总与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审计质量控制风险点归总与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内部管理制度、质量控制水平1、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2、项目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3、重大项目会审制度 4、档案管理制度 1、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1.1 专业项目负责......

    合同管理风险点及控制

    公司合同管理中的风险点及其控制 为规范公司合同在签订、履行过程中的管理,防范与控制合同风险,依法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现对公司合同管理中的风险点作以下提示: 一、 合同的签......

    浅谈企业质量风险控制

    浅谈企业质量风险控制 在市场环境恶劣、不确定性增加的新形势下,企业风险管理尤为必要,如何控制质量风险,坚持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是需要我们每一名管理者去认真思考、努力......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履行经济职责和廉洁勤政情况的审计。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为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进行考察考核、综......

    浅谈街道小型工程审计质量控制与管理(合集)

    浅谈街道小型工程审计质量控制与管理 作者顾云龙 江浦街道审计站 摘 要:近年来,建设市场趋于向法制化、规范化的方面发展,但仍有不少企业为了个人的利益,采取不易被觉察的方式,......

    大学生创业风险分析与控制

    创业过程中的风险及管理 摘要:创业风险指的是在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指的是由于不确定的创业环境、复杂的创业机会与创业企业的,创业者、创业团队与创业投资者的能......

    审计质量控制关键十点

    审计质量控制关键十点 管理就是监控,不论在集团公司的管理上,还是在内部审计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中,都必然要对常规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对审计业务质量进行控制,是防范和控制审计......

    浅议基建审计的质量控制

    浅议基建审计的质量控制 摘 要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水平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由于审计目的和审计内容的独特性,致使基建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具有其独特的一面,本文着重对基建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