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州情综合材料

时间:2019-05-14 03:30: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州情综合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州情综合材料》。

第一篇:2011州情综合材料

迪庆州州情概况

“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是云南省惟一的藏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滇、川、藏三省区结合部的青藏高原南延地段,是世人向往的香格里拉,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腹心区。澜沧江和金沙江自北向南贯穿全境,形成“雪山为城,江河为池”的特殊地貌,是滇西北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一、悠久的历史

迪庆有着悠久的历史。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境内的戈登新石器文化遗址证明,远在六七千年前,迪庆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德钦县永芝、纳古、石底等地出土的石棺墓及随葬文物显示,约在二千三百多年前,吐蕃先民已在这里创造了个性鲜明的土著文化。秦王朝时期,吐蕃统治势力已延伸到迪庆。汉朝,汉武帝在“西南夷”设置郡县。东汉时,迪庆为牦牛羌地。三国蜀汉时期,属云南郡地。隋时为南宁州总管府地。唐调露二年(公元680年),吐蕃在今迪庆境内维西塔城一带设“神川都督”。南宋宝佑元年(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领“回回亲军”挥师南下,西路军兀良合台经旦当(今香格里拉)、罗裒间(今维西)并于境内金沙江上“革囊渡江”,后平大理国。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设临西县,属丽江路军民抚司巨津州。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在今维西县设刺和庄长官司,直属云南都司管辖。明嘉靖至万历年间(公元1522—1572年),丽江军民府土知府木氏染指藏务,经营康区,并以迪庆为据点,攻下巴塘、理塘、乡城等康南地区。这一时期,香格里拉称“中甸”,维西称“你那”,德钦称“阿德酋”。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准于中甸互市”,“遂设渡通商贸易”。清雍正四年(公元1276年),清政府将迪庆地区划归云南省,设中甸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设维西厅。

千百年来,居住在迪庆这方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勤劳勇敢,为争取和平与自由,同一切残暴势力进行顽强斗争。早在唐咸通十五年(公元669年),迪庆藏民就投入“洛金邦”奴隶平民大起义。公元1801年,傈僳族人民不堪忍受清王朝、土司、喇嘛寺的重重压迫剥削,爆发了震惊清王朝的“恒乍绷起义”。清光绪壬辰年(公元1905年),在德钦县爆发了有上万名藏民僧俗及其他民族参加的反帝斗争。1936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长征途径中甸(今香格里拉),与藏民和松赞林寺结下深厚情谊,贺龙同志向松

共同发展的主题。迪庆境内有26种民族,千人以上的有藏、傈僳、汉、纳西、白、回、彝、苗、普米等9个民族。迪庆藏族自称“博”,操藏语康巴方言,使用藏文。迪庆藏族性格刚毅,能歌善舞,长于骑射,热情好客。主要分布在德钦县、香格里拉县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的塔城镇、巴迪乡等地。傈僳族主要居住在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境内,德钦县的霞若乡、香格时拉县的洛吉乡等地也有分布。迪庆傈僳族热爱生活,长于歌舞,纯朴勤劳。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族彝语支,使用傈僳文。迪庆纳西族主要分布在香格里拉县三坝、金江、上江,维西县永春、塔城、攀天阁、叶枝及德钦县佛山等乡镇,其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本民族古老的象形文字“东巴文”。境内纳西族喜好歌舞,勤劳善良。迪庆白族主要分布在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维登、中路、白济汛等乡,自称“那玛人”。迪庆彝族主要分布在香格里拉县的虎跳峡、三坝、洛吉、金江及维西县永春等乡镇,大部分居住在海拔2500—3000米的高寒山区,使用彝文。迪庆普米族主要分布在维西县的永春、攀天阁及香格里拉县的三坝、洛吉、金江、上江等乡镇,大部分居住在河谷地区及丘陵地带,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迪庆回族主要居住在香格里拉县建塘镇、三坝乡,德钦县升平镇,维西县保和镇、白济汛乡等地,通用汉文。迪庆苗族主要居住在香格里拉县金江镇,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只在本民族内部日常交往中使用,其余交流通用汉语。迪庆境内各民族长期以来亲善相依,共同为迪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多民族和睦共处的同时,多种宗教共存共荣。迪庆藏族信奉藏传佛教;傈僳族除信仰本民族固有的原始宗教外,主要信仰基督教,也有一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及藏传佛教;纳西族主要信仰原始宗教东巴教,香格里拉县三坝乡的白地村被公认为纳西族东巴教发祥地,少数纳西族信奉藏传佛教;白族的信仰同其他地区白族一样,多信仰本主教;彝族信奉毕摩教;回族信仰伊斯兰教。这种多宗教共存共荣的现象,成为迪庆人文景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四、丰富的自然资源

在迪庆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高山大川与古高原携手并肩,形成了“三山挟两江”的雄奇地貌:梅里雪山山脉、云岭雪山山脉、中甸雪山山脉横亘天际,澜沧江、金沙江自北而南贯穿全境。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呈纵深切割之势,海拔高差悬殊,最高峰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是云南最高

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对国内外不同层次的旅游者都具有经久不衰的吸引力。通过多年的努力,迪庆以“香格里拉”品牌为核心,以“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迪庆境内自然风景区为范围,以藏文化为主的多民族文化相互融合为特征的旅游开发框架已初步形成,并已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是生物资源。迪庆被誉为“动植物王国”和“天然高山花园”,是世界著名花卉杜鹃、报春、龙胆、绿绒蒿、细叶莲瓣等的分布中心,有世界著名的园林园艺植物珙桐、秃杉等,有以松茸、羊肚菌、木耳为代表的野生食用菌136种,野生药用植物有虫草、天麻、贝母、杜仲、当归等867种,分布在迪庆境内的高等植物多达187科5000余种,其中银杏、云南红豆杉等30余种为国家一、二级保护树种。仅维西兰花、高山杜鹃等观赏植物就达1578种。境内有野生动物共1400余种,仅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种类就达80余种,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滇金丝猴、野驴、黑颈鹤。二类保护动物有雪豹、林麝、淙熊等十多种。三类保护动物有岩羊、血雉等近十种。

三是水能资源。迪庆州地处“亚洲水塔”东南端,平均海拔3380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条大河的上游都纵贯迪庆州。特别是长江,流经里程达430公里,流域面积16810.8平方公里,澜沧江在州境内流程320公里,流域面积7059.2平方公里,全州共有大小支流221条,水能蕴藏量达1650万千瓦,占全省的15%。可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在1370万千瓦以上。“十一五”起,国家将开发金沙江、澜沧江水能资源,总装机可达1000万千瓦以上,水电产业的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四是矿产资源。迪庆地处 “三江成矿带”腹心地带,是全国十大矿产资源富集区之一,到目前共计发现铜、钨、钼、铅锌等30多种矿,发现矿床矿点300多处,其中羊拉铜矿、普郎铜矿、红山铜矿、楚格咱铁矿、江坡铁矿、安乐铅锌矿等达到大中型矿床的规模。已发现铜矿床和矿点42处,探明铜金属储量达500多万吨,其中羊拉、红山铜矿已探明铜金属储量达260多万吨,普朗铜矿储量在200万吨以上。

我州的矿产资源与全国其它地区相比,具有富集程度高,分布集中,品位高,规模大,矿种配套性好,资源潜力大的特点,从而使我州从整体上成为具有世界级成矿规模的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实现州委州政府提出的走“矿电结合”产业路子,把矿业培育成支柱产业,把迪庆建成中国最大的铜业基地的目标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保障。

矿产业 围绕园区建设和重点产业,通过整合矿产资源、推进矿电结合、打击矿产资源开发违法行为、加强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加快推进工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昆钢30万吨铁合金和华新水泥等重点工业项目顺利竣工,维西工业园区还原铁、羊拉、普朗等矿业基地基本形成。

六、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国民经济

1950年迪庆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中获得解放。1957年,国务院批准设立迪庆藏族自治州,建州40多年来,在民族区域自治的大道上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的阳光雨露,走过了辉煌的发展历程。1992年起,迪庆藏族自治州所属三县先后对外开放;1993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在迪庆召开扶贫现场办公会;1997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建州40周年暨第二届滇藏川青毗邻地区文化艺术节期间向世界郑重宣布:人们寻觅已久的人间仙境——“香格里拉”就在中国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1999年,迪庆“香格里拉”机场通航;2001年12月,国务院批准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2003年,省政府迪庆现场办公会召开,会议原则同意了《迪庆藏族自治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规划了迪庆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121项,计划总投资174.51亿元。这一切,无不饱含着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迪庆的亲切关怀,凝聚着迪庆广大干部和各族群众的心血和汗水。

2010年,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州人民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齐心协力,积极应对各种挑战;解放思想,全力抢抓发展机遇;攻坚克难,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克服了拉萨“3·14”事件、国际金融危机和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等严峻困难,成功举办了奥运火炬传递、建州50周年和第六届康巴艺术节等重大节庆活动,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十二五”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2010年全州生产总值77.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9.5%,增速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9.5%,二季度增长17.9%,三季度增长12.7%,四季度增长23.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34亿元,增长6.7%,对GDP增量的贡献率为3.8%,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为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

2010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3.96亿元,比上年增长 43.2%。其中,城镇投资123.1亿元,增长47.2%,农村投资0.87亿元,增长22.1%,农村私人投资6.4亿元,增长14.4%,房地产投资3.58亿元,下降1%。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2010年,全州年末公路通车里程4815公里,其中等级公路3813公里,占公路里程的79.19%。全州旅客运输量为459万人,比上年下降4.93%;旅客周转量76195万人公里,下降2.99%;其中,民航旅客运输量26.33万人,增长18.98%,民航旅客周转量12638万人公里,增长18.97%。全州货物运输量439万吨,增长12.6%;货物周转量304293万吨公里,增长32.74%。

2010年,全州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3361万元,比上年增长15.33%。其中,电信业务总量4701万元,增长5.74%;邮政业务总量1347万元,增长10.36%;固定电话用户为37469户,比上年末下降6.01%,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276647户,比上年末增长31.49%,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81.69部,比上年末增加15.69部。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2010年,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99亿元,比上年增长23.8%。按隶属关系划分,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8.32亿元,增长21.9%;县消费品零售额12.67亿元,增长25%。分行业看,住宿业零售额0.63亿元,增长44.2%,餐饮业零售额1.49亿元,增长22.2%,批发业零售额6.11亿元,增长40.5%,零售业零售额12.76亿元,增长16.6%。分经济类型看,非公经济零售额13.16亿元,增长15.5%;公有经济零售额7.83亿元,增长40.7%。

全年香格里拉县城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4%,其中,食品上涨8.7%。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4.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5%。

(七)财政、金融、保险

2010年,全州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9667万元,比上年增长36.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31485万元,增长43.4%。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00334万元,比年初增长38.9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60960万元,增长25.2%。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73596万元,增长24.3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4209

5-9

38212元,增长8.25%。农民人均纯收入3347元,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96元,增长9.57%,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9388元,增长23.09%。

年末全州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15421人,比上年增长7.54%;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5965人,下降1.66%;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4562人,增长7.39%;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6024人,增长16.91%。年末全州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1944人,比上年末增加1050人,共发放保障资金2523万元,增长29.05%,年末全州农村低保人数达103900人,增加2400人,共发放保障金7532万元,增长10.18%。

七、绘就美好蓝图

经过“十一五”的发展,我们已经积累了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宝贵经验,只要我们准确把握未来五年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切实增强前瞻性、科学性和创造性,就能推进迪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实现新跨越。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十次全会和州委六届十次全会后,根据州委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州政府对“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生产力布局等重要内容,组织多次咨询论证,开展形式多样的建言献策活动,在集中各方智慧的基础上,形成了《迪庆藏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纲要(草案)》明确了政府的工作重点和责任,各项部署体现了战略性、指导性、操作性的要求。

《纲要(草案)》提出了“十二五”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即: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迪庆特点的发展路子,按照“四个走在前列”总任务,紧紧抓住发展、稳定、民生三件大事,坚持“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和谐安州”发展思路,依托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教育现代化四轮驱动,实施“绿色经济、人才优先、投资拉动、品牌支撑”发展战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生态、和谐迪庆,努力把迪庆建设成为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以及大香格里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轴心区,为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

完善100万亩核桃、水果基地及配套设施。改良天然草场150万亩、建设饲料基地15万亩,大小牲畜年出栏稳定在80万头。

四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引导经济资源和生产力要素主要向重点开发区聚集,通过非均衡布局推动经济跨越发展。完善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建立具有迪庆特点的城镇体系。要帮助有条件的农民进入城镇,促进人口和生产要素流动,加快中心城市、重点乡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切实增强中心城市、重点乡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努力把香格里拉县城建设成国际旅游城市和人居环境优美的生态城市,把维西县城建成独具傈僳文化特色的民族生态文化城市,把德钦县城建成独具藏区特色的藏民族宗教文化旅游城市。

五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激活跨越发展的创新力。进一步明确改革的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统筹推进各方面改革,争取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真开展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经济合作工作,努力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

六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加大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力度,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确保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建立促进资源节约的政策法规体系。实施新一轮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七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州战略和人才强州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迪庆。优先发展教育,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普及双语教育,切实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提高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和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实现人力资源市场化、社会化,逐步建立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有效机制。

八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城乡各类社会保障制度,健全住房保障体系。积极促进就业,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使发展成果更多的惠及民生。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和完善反对分裂、维护和谐稳定工作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九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各族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保护民族优秀文化资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着力培

第二篇:迪庆州州情综合材料07年

迪庆州州情综合材料

“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是云南省惟一的藏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滇、川、藏三省区结合部的青藏高原南延地段,是举世闻名的香格里拉,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腹心区。澜沧江和金沙江自北向南贯穿全境,形成“雪山为城,江河为池”的特殊地貌,是滇西北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一、悠久的历史

迪庆有着悠久的历史。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境内的戈登新石器文化遗址证明,远在六七千年前,迪庆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德钦县永芝、纳古、石底等地出土的石棺墓及随葬文物显示,约在二千三百多年前,吐蕃先民已在这里创造了个性鲜明的土著文化。1950年5月,中甸县(今香格里拉县)和平解放,成立了香格里拉县人民政府。随即德钦也宣布和平解放,仍称德钦设治局,1952年5月建立县一级的德钦藏族自治区,1955年改称德钦县。1957年9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成立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

二、独特的区位

全州国土面积23870平方公里,辖香格里拉县、德钦县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三个县,29个乡镇,182个村民委员会;2003年底,总人口35.3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3.56%,生活着藏、傈僳、纳西、白、彝等26种少数民族,藏族人口12万余人,占总人口的33%;傈僳族人口10 1 万余人,占总人口的29%。迪庆历史上是西南“茶马古道”的要冲,是东部藏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转站,是我省进出西藏的咽喉。

三、多彩的民族文化

迪庆文化多样,特色鲜明。世居这里的藏、傈僳、纳西等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多宗教并存、多民族共融的文化特色,体现了东西文化荟萃和南北文化交融的特点,突出了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主题。迪庆境内有26种民族,千人以上的有藏、傈僳、汉、纳西、白、回、彝、苗、普米等9个民族。迪庆境内各民族长期以来亲善相依,共同为迪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多民族和睦共处的同时,多种宗教共存共荣。迪庆藏族信奉藏传佛教;傈僳族除信仰本民族固有的原始宗教外,主要信仰基督教,也有一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及藏传佛教;纳西族主要信仰原始宗教东巴教,香格里拉县三坝乡的白地村被公认为纳西族东巴教发祥地,少数纳西族信奉藏传佛教;白族的信仰同其他地区白族一样,多信仰本主教;彝族信奉毕摩教;回族信仰伊斯兰教。这种多宗教共存共荣的现象,成为迪庆人文景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四、丰富的自然资源

在迪庆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高山大川与古高原携手并肩,形成了“三山挟两江”的雄奇地貌:梅里雪山山脉、云岭雪山山脉、中甸雪山山脉横亘天际,澜沧江、金沙江自北而南贯穿全境。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呈纵深切割 2 之势,海拔高差悬殊,最高峰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是云南最高峰。最低谷海拔1486米,绝对高差达5254米,较小范围内的巨大高差使得境内出现了垂直气候和立体生态环境特征。州内气候属温带——寒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4.7℃—16.5℃,年极端最高气温25.1℃,最低气温—27.4℃。立体气候十分明显,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特殊的地理条件形成了迪庆无与伦比的自然景观,同时也使幅员辽阔的迪庆高原成为一块资源富集的宝地,那皑皑的雪山、肥美的草场、茫茫的森林、宁静的湖泊、纵横的溪流,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资源。

一是旅游资源。1997年9月,云南省人民政府通过组织专家学者考察论证,在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研究和评审的基础上,郑重向世人宣布:香格里拉就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2001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迪庆州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香格里拉的神秘面纱从此掀开,云南迪庆藏区随之成为人们寻梦、旅游的热点。迪庆香格里拉融自然与人文、宁静与深邃、优雅与壮阔、古朴与现代等和谐统一、风韵天成,尤其是她那历经自然和历史的沧桑熔铸而成的以藏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沉淀,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令无数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这里有雄伟壮丽的云南第一高峰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有险峻奇绝的世界上最深的峡谷虎跳峡,有东巴文化的发祥地“仙人遗田”白水台,有中国纬度最低的现代冰川明永冰川,有“高原名珠”碧塔海,有康藏十三林之一的噶丹〃松 3 赞林寺。还有碧壤峡谷、哈巴雪山、萨马阁、千湖山、依拉草原、尼汝林区、茨中天主教堂、达摩祖师洞、长江第一湾等一大批已开发和待开发的旅游景区景点。除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外,迪庆风格各异的各民族歌舞,独具魅力的民间传统艺术、神密深邃的多种宗教文化,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对国内外不同层次的旅游者都具有经久不衰的吸引力。通过多年的努力,迪庆以“香格里拉”品牌为核心,以“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迪庆境内自然风景区为范围,以藏文化为主的多民族文化相互融合为特征的旅游开发框架已初步形成,并已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是生物资源。迪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立体气候为众多生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被誉为“动植物王国”和“天然高山花园”。迪庆是世界著名花卉杜鹃、报春、龙胆、绿绒蒿、细叶莲瓣等的分布中心。分布在迪庆境内的高等植物多达187科5000余种,秃杉、银杏、光叶珙桐、云南红豆杉等30余种为国家一、二级保护树种;野生动物有1400多种,仅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种类就达80余种,其中以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滇金丝猴和黑颈鹤最为有名;有以松茸、羊肚菌、木耳为代表的野生食用菌136种;迪庆花卉资源十分丰富,仅观赏植物就达1578种,维西兰花、高山杜鹃等久负盛名。此外,质好品高的野生药材如冬虫夏草、天麻、当归、木香等产量颇丰,深受各地客商青睐。正是由于物产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从而使迪庆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几个“物种基因库”之一。境内有白茫雪山国家级自然 4 保护区,哈巴雪山、碧塔海、纳帕海三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达32.0129万公顷。

三是水能资源。全州水资源总量为119.73亿M3,可利用量95.7亿M3,境内两江一级河流硕多岗河、吉仁河、阿东河等可开发利用率较高。全州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1650万千瓦,占全省总量的15%,可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在1370万千瓦以上。金沙江、澜沧江两大干流水量稳定,天然落差大,具备开发大、中型梯级电站的优良条件。

四是矿产资源。迪庆位于三江成矿带,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东南亚锡矿带和玉树——义敦的铜、铅、锌、银、金、汞矿带横贯全境,是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非金属矿的富集区之一。现已探明有铜、铁、钨、铅、金等矿,全州范围内有24个矿种323个矿点。其中羊拉、红山铜矿已探明铜金属储量达260多万吨,普朗铜矿储量在200万吨以上。

五是森林资源。全州林业用地161.5万公倾,森林覆盖率达65.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树种有云杉、红杉、冷杉、高山松、红豆杉、香榧、云南松、华山松等。

六是畜牧资源。迪庆境内共有草地面积913万亩,占全州国土总面积的18.8%。其中可利用草地629万亩,是云南最大的天然牧场。主要畜种有牦牛、犏牛、猪和羊等。

五、持续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

1950年迪庆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中获得解放。1957年,国务院批准设立迪庆藏族自治州,建州40多年来,在民族区域自治的大道上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的阳光 5 雨露,走过了辉煌的发展历程。1992年起,迪庆藏族自治州所属三县先后对外开放;1993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在迪庆召开扶贫现场办公会;1997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建州40周年暨第二届滇藏川青毗邻地区文化艺术节期间向世界郑重宣布:人们寻觅已久的人间仙境——“香格里拉”就在中国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1999年,迪庆“香格里拉”机场通航;2001年12月,国务院批准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2003年,省政府迪庆现场办公会召开,会议原则同意了《迪庆藏族自治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后,迪庆州委、州人民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开拓进取,奋发图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2006年,经过全州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全州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令人振奋的好成绩。全州生产总值跃上30亿台阶,达到34.89亿元,比上年增长20%。人均生产总值达1642美元,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6.65:34.91:48.44,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增长32.9%;全州财政总收入完成3.05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2亿元,分别增长26.5%和30.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3.85亿元,增长29.3%;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41.79亿元和39.46亿元,分别增长33.5%和3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5亿元,增长 6 47.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达10789元,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1614元,增长13.26%;城镇登记失业率4.1%,人口自然增长率4.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2%。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增加值16亿元,占全州生产总值的47%。

六、绘就美好小康蓝图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重大战略部署,为把迪庆的建设和发展融入全省、全国加快发展的战略之中,州委、州人民政府立足州情,着眼未来,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最根本的任务,编制了《迪庆藏族自治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绘就了迪庆未来18年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纲要》提出的发展思路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部署,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巩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努力把迪庆建设成为全国最好藏区之一。发展战略为:提升品牌,强化基础,团结稳定,协调发展。提出了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分三步走的奋斗目标:第一步到2005年,力争GDP年均增长15%以上,经济总量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8.46亿元;第二步到2010年,力争GDP年均增长15%以上,经济总量在2005年基础上再翻一番,达到36.92亿元;第三步到2020年,7 GDP年均增长8%,经济总量比2000年翻三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00美元,经济社会各项指标接近或达到小康目标,把迪庆建成全国最好藏区之一。《纲要》对全州生产力作了科学布局,提出了“两江”、“三带”、“四区”的布局。“两江”即开发金沙江、澜沧江流域水电资源,把迪庆建成全省最大的水电基地。“三带”即建设永壳至香格里拉县,升平镇、奔子栏至尼西,维西县城至拖枝三个移民城镇经济带。“四区”即打造精品旅游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铜业产业区和绿色工业园区。

《纲要》按照大思路带动大项目,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要求,规划了具有战略性、支撑性、前瞻性的迪庆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121项,计划总投资174.51亿元,其中近期重点建设项目68个,总投资规模91.6亿元;中长期重点建设项目53个,计划总投资82.91亿元。《纲要》还提出了十条具体对策措施:分别是加大基础设施力度、打牢发展基础,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强扶贫工作、提高人民生活,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实施科教兴州战略、加快科教文卫事业发展,大力发展非公经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打造诚信政府、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

第三篇:文山州州情简介

文山州州情简介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东与广西百色市毗邻,西、北分别与省内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曲靖市相连,南与越南接壤,国境线长438公里。全州国土面积31456平方公里,辖文山、砚山、西畴、麻栗坡、马关、丘北、广南、富宁8县102个乡镇,居住着汉、壮、苗、彝、瑶、回、白、傣、蒙古、布依、仡佬11个民族,总人口345万人,少数民族占56.7%。州情主要有五个特点:一是历史悠久、传统光荣。公元前111年西汉王朝便将文山纳入版图,1927年我党就在文山县洒戛龙村建立了党支部,富宁、广南等地是邓小平同志领导百色起义后红七军活动的根据地之一。文山是建国以来全国经历战争时间最长的地区,举世闻名的“老山精神”就诞生在这块英雄辈出的红土地上。二是人杰地灵、风光秀丽。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楚图南、狂飙诗人柯仲平等都是这块土地上哺育出来的时代英杰。国家4A级风景区—丘北普者黑、“世外桃园”—广南坝美山水田园风光令人流连忘返。三是民风淳朴、文化多样。壮族三月三节、苗族踩花山、彝族火把节、瑶族盘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以及丰富的民间传说、民族歌谣和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四是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文山是云南的东大门,素有“滇桂走廊”之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中越“两廊一圈”、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深入推进,使文山正从昔日封闭的边疆转变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逐步成为云南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桥梁和纽带。随着普者黑机场建成通航、衡昆高速公路文山段建成通车、富宁港的开工建设及云桂铁路文山段即将全线建设,文山将成为省内同时具备航空、水运、铁路、高速公路立体交通网络的州市。五是资源富集、潜力巨大。文山州资源丰富,是久负盛名的名贵药材三七的原产地和主产区,产量占全国的95%以上,有“中国三七之乡”之称,辣椒、烤烟、八角、草果、茶叶等特产在省内外也有较高知名度,是云南新烟区开发和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有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近

第四篇: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情简介(本站推荐)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于1956年7月23日,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东邻湖南,南接广西,与本省黔南、铜仁毗邻,境内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全州辖16市县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循环经济工业区,有90个镇,116个乡(17个民族乡),5 个街道办事处,89个居民委员会,68个社区居委会,3226个村民委员会。首府凯里市,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黔桂铁路,湘黔铁路、公路320、321国道从境内经过,凯里与贵阳市高速路连接,至贵阳龙洞堡机场不到2小时行程。全州总人口446.91万人,有苗、侗、汉、布依、水、瑶、壮、土家等3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人口总数的81.87%,其中苗族人口占42.09%,侗族人口占31.86%。

自然条件:黔东南州国土面积30337.1平方公里,东西相距220千米,南北跨度240千米。地势西高东低,自西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海拔最高2178米,最低137米。其中,耕地379.13万亩,占8.3%;林地2232万亩,占49.1%;荒草坡地1286.83万亩,占28.27%。黔东南州沟壑纵横,山峦延绵,重崖迭峰,境内有雷公山、云台山、佛顶山、弄相山等原始森林,原始植被保护区与自然保护区27个,其中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自然保护区。原始生态保存完好;境内有三条主要河流,即清水江、舞阳河和都柳江,平行贯穿中、北、南部。黔东南耕地面积较小,人均占有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东部、东南部多为山地,土层肥厚,保水条件好,宜于树木生长。

黔东南州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在14-19摄氏度之间,雨季明显,降水较多,年降雨量在1000-1600毫米,日照年均约1200 小时,无霜期长,为260-220天,南部地区无霜期平均为310天,农作物三熟潜力较大,北部普遍轮作两熟。资源优势:黔东南是自然资源富集的地区之一,能源、矿产、生物、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资源优势突出。

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已探明矿产有重晶石、汞、煤、铁、锰、锑等47种,特别是重晶石冠甲中华,保有储量占全国的60%,金矿和石灰岩等矿产也极具优势。

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条件优越。水能蕴藏量332万千瓦,可开发的水能资源244万千瓦,河流天然落差大,全州农村小水电站装机容量达16.32万千瓦,凯里火电厂装机容量达50万千瓦小时,2006年全州年发电量41.36亿千瓦时; 国家电网覆盖全州,已形成水火互济的发、输电力网络。

生物资源品种多,价值高,全州森林面积188.73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0959.7万立方米,覆盖率达62.78%,有各类植物2000多种,其中野生植物资源150余科,400多属,1000余种,在种子植物中,有中国特有属24属,占全国特有属的11.7%,有秃杉、篱子三尖杉、银杏、鹅掌楸等重点保护树种37种,占全国重点保护树种的10.5%,占省保护树种的90.2%;药用野生植物400余种,盛产太子参、松茯苓、五倍子,天麻、杜仲等名贵药材驰名全国;有野生动物上千种,草鹗、麝羊,彪豹、毛冠鹿、娃娃鱼、中华鲟等10多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自然风光神奇秀丽,人文景观绚丽多彩,民族风情浓郁迷人。以舞阳河和云台山为代表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迤逦多姿;以凯里、台江、雷山为代表的苗族风情,文化底蕴浓郁;以黎平、从江、榕江为代表的侗族风情,独特的建筑艺术令人赏心悦目;还有施秉杉木河、黄平野洞河、剑河温泉、岑巩龙鳖河等景点,构成黔东南多姿多彩的旅游景观,黎平高屯天然石拱桥和述洞侗族独柱鼓楼、榕江车江三宝侗寨古楼等世界之最已列入吉尼斯记录。遮天避日的亚热带森林,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又使其成为理想的避暑胜地。早在1992年的国际旅游年会就巳将黔东南列入世界“返璞归真、重返大自然”十大旅游景区之一,随后又被联合国保护世界乡土文化基金会列为世界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圈。黎平肇兴堂安侗寨和锦屏隆里古城为中国与挪威国际合作项目生态博物馆,境内有“舞阳河”和“黎平侗乡”两个国家风景名胜区。

民族风情:美丽富饶的黔东南州居住着苗、侗、汉、水、瑶、壮、布衣、土家等民族。这里民风质朴,人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处处洋溢着浓郁的高原豪放之气。各民族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创造美好家园的同时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积淀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节日庆典和娱乐活动,美不胜收的民族民间工艺和民居建筑,编织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苗岭高原风情画,成为黔东南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黔东南素有“百节之乡”的美称,一年中有节日集会200多个。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有唱歌跳舞、斗牛赛马、吹芦笙、踩铜鼓、赛龙舟、玩龙灯、唱侗戏等等。主要的民族节日有苗族的芦笙会、爬坡节、姊妹节、“四月八”、吃新节、龙舟节、苗族的苗年,侗族的侗年、泥人节、摔跤节、林王节、“三月三”歌节、“二十坪”歌节,水族的端节,瑶族的“盘王节”等等。这些节日集会是展现黔东南民族风情和灿烂文化的百花园。

“吃新节”是苗族春夏之交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由古代的祭祀演变而来,各地过节时间不一,一般在农历的六月初到八月中旬这段时间内。

黔东南素有“歌舞海洋”的美誉,各民族历来以能歌善舞著称。苗族有高亢激昂、热情奔放的“飞歌”,也有委婉动听、抒情优美的“游方歌”,还有质朴无华的“古歌”、“酒歌”、“大歌”,其调式不一,各具韵味,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侗族的歌大多旋律优美,曲调多样,犹如潺潺流水,有合唱歌曲,也有独唱歌曲,特别是无伴奏、无指挥的多声部侗族“大歌”,以其古朴优美的曲调、独特的演唱方式享誉海内外。

民族舞蹈多姿多彩,动作刚劲有力、豪放潇洒,被称为“东方迪斯科”的苗族木鼓舞和庄重的踩鼓舞,有纯朴活泼的芦笙舞,有侗族的“多耶舞”。这些舞蹈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与民族习俗紧密联系,与各民族的历史和生产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主要有苗族的“划龙船”和武术,侗族的被誉为“东方橄榄球”的抢花炮等等。

民族工艺美不胜收,有早在宋代就作为贡品的苗族蜡染和侗族的侗锦以及苗族侗族的刺绣、具有鲜明特点的民族服饰和首饰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民族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独树一帜。苗、侗、水、瑶、畲等民族的干栏式吊脚楼,土家族的衙院庄园,侗族的鼓楼、花桥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艺术价值。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建州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黔东南州经济和社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苗乡侗寨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勃勃生机,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2008年,是黔东南州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先后遭受了百年不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考验和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面对困难和挑战,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的影响,保持了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就。全州生产总值达22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5112元,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林、牧、渔各业均保持了持续发展,以从江椪柑、榕江西瓜、脐橙、台江、雷山金秋梨、从江、榕江、剑河香猪、香羊为代表的绿色产业,特色产业正在逐步形成。工业规模逐步扩大,拥有凯里电厂、施秉恒盛冶炼厂、镇远青酒集团、全江化工公司、凯里铁路铅锌厂、凯晟铝业公司、岑巩国恒锰业公司、凯里中密度纤维板厂、凯里瑞安水泥厂和阳光铝厂等一批骨干企业。

旅游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秀美的山水、众多的名胜古迹,充满厚重原生文化色彩的民族风情,让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留连忘返。2008年全州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38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5亿元,刺激第三产业经济的连带发展,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92.8亿元,增长12.8%。

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近几年,黔东南州委、州政府抓住中央增加投资、扩大内需的机遇,加大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力度,加大投入,通过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以优化黔东南的区域位置。继贵阳—新寨高等级公路黔东南段、凯里—麻江高速公路竣工后,玉—凯高速公路已正式通车,贵广快速铁路和厦蓉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昆明经贵阳过黔东南至长沙快速铁路专线拟于10月份动工新建。目前全州公路通车里程7184.1公里,实现县县通油路,乡乡通公路。88%的行政村通了公路;铁路建设快速发展,湘黔铁路、黔桂铁路过境232.5公里,湘黔铁路复线建设已全线竣工通车;民用航空建设载入史册,黎平机场已正式通航;能源、邮电通讯等事业近年得到迅猛发展,全州16个县市拉通了国家电网,全部实现市话交换程控化,乡乡通电话,移动电话网络覆盖全州,畅通八方的交通通讯新格局已初步形成,对外开放投资环境日趋改善。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事业健康发展。2008年黔东南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1616元和2450元。城乡居民家庭居住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25平方米;年末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21.38平方米。城乡居民家庭拥有的耐有消费品不断增加,不少家庭生活开始迈向小康;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第五篇: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州情简介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州情简介

文山是一个集边疆、民族、贫困、山区和原战区为一体的民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东邻广西,南与越南接壤,国境线长438公里。全州国土面积31456平方公里,辖文山、砚山、西畴、麻栗坡、马关、丘北、广南、富宁8县102个乡镇,居住着汉、壮、苗、彝、瑶、回、白、傣、蒙古、布依、仡佬11个民族,总人口345万人,少数民族占56.7%。

文山州州情主要呈现五个特点:一是历史悠久、传统光荣。公元前111年西汉王朝便将文山纳入版图,1927年我党就在文山县洒戛竜村建立了党支部,富宁、广南等地是邓小平同志领导百色起义后红七军活动的根据地之一,举世闻名的“老山精神”就诞生在这块英雄辈出的红土地上。二是人杰地灵、风光秀丽。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楚图南、狂飙诗人柯仲平等都是这块土地上哺育出来的时代英杰。国家4A级风景区—丘北普者黑、“世外桃源”—广南坝美山水田园风光令人流连忘返。三是民风淳朴、文化多样。壮族的三月三节、苗族的踩花山、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盘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以及丰富的民间传说、民族歌谣和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四是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文山是云南的东大门,素有“滇桂走廊”之称,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中越“两廊一圈”、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深入推进,文山正从昔日封闭的边疆转变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逐步成为云南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桥梁和纽带。随着普者黑机场建成通航、广昆高速公路文山段建成通车、富宁港的开工建设及云桂铁路文山段即将全线建设,文山将成为省内同时具备航空、水运、铁路、高速公路立体交通网络的州市。五是资源富集、潜力巨大。文山是久负盛名的名贵药材──三七的主产地,有“中国三七之乡”的美称;是云南新烟区开发和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广南八宝“贡米”、丘北辣椒在国内外市场上都享有很高的盛誉;州内铝、钨、锌、锡、铟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可打造成全省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和铝工业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2年实施战后恢复建设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始终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创新发展思路,围绕实施农业立州、工业强州、城镇富州、开放活州、科教兴州、和谐稳州“六大战略”,加快建设生物资源开发、新型冶金化工、现代商贸物流、旅游休闲度假“四大基地”,加快发展大通道经济,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追赶式、跨越式发展之路。

2009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3.1亿元,增长12.6%;完成财政总收入29.3亿元,增长7.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7.3亿元,增长12%;地方一般预算支出89亿元,增长3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6亿元,增长30.6%;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13元,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2379元,增长17.4%;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302.5亿元,增长26.5%;各项贷款余额232亿元,增长24.1%。

下载2011州情综合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州情综合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黔南州州情[五篇材料]

    黔南州州情 1、黔南州成立于哪年哪月哪日? 答:1956年8月8日。 2、黔南州总面积是多少平方公里? 答:26197平方公里。 3、黔南州自然地理位置如何? 答:黔南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向广......

    情系州城 沐浴书香

    情系州城 沐浴书香 四月,让知识的浪花澎湃你少年的向往 四月,让智慧的箴言指引你人生的方向 四月,让欢愉的诗篇跳跃最婉转的声响 四月,让美妙的憧憬悸动着飞翔的翅膀 四月,让春日......

    州综合目标管理畜牧业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州综合目标管理畜牧业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今年我市确定搬迁定居牧民450户,其中:上户沟乡200户,水磨沟乡100户,三工河乡80户,九运街镇牧业队20户,滋泥泉子镇滴水岩村50户。目前已......

    州教育局

    阿坝州教育局 开展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工作总结 根据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相关工作要求,每年的5月20日至6月20日为学前教育宣传月。我局按照相关文件精神,对全州2012年学前教育......

    州铁路

    州铁路(集团)公司 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成立于1993年2月8日(其前身是原广州铁路局),是全国18个铁路局之一,管辖广东、湖南、海南三省境内包括京广、京九、浙赣、广深、焦柳、湘黔、......

    郑 州 大 学

    郑 州 大 学 先进班集体”申请资料 院系:信息工程系软件学院 班级:2010级九班“ 尊敬的校领导: 你们好 !我们是信息工程(软件)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信息处理专业10级九......

    州文件

    征求《州直学校党建工作考核办法(试行)》 意见建议的通知各乡镇党委、教育局党委: 现将《州直学校党建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发送你们,请结合本单位情况提出修改意见,4月1......

    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月圆中秋情(精选合集)

    铜仁市和平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月圆中秋情 一、活动目标: 1、能通过查阅资料搜集关于中秋节的来历、习俗。 2 、学会设计调查问卷。3、掌握月饼的制作方法。 4、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