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历史(人教版)一轮特训:17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精选]

时间:2019-05-14 03:24: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历史(人教版)一轮特训:17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历史(人教版)一轮特训:17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精选]》。

第一篇:2017历史(人教版)一轮特训:17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精选]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时间:45分钟

[固基题组] 1.[2016·甘肃联考]1949年到1952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政治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动和变革不包括()A.全国领土已基本解放

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C.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初步建立了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制度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本题需抓住时间限定“1949年到1952年”,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基本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项时间不符合。随着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除台湾和少数沿海岛屿外,全国领土基本解放,A项正确。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制度。通过的《共同纲领》确定我国的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B、D两项正确。

2.[2015·温州模拟]下列关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②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④它实现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本题考查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全部正确,所以A项历史学习资料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符合题意。

3.[2016·乐山检测]下面是1954年上海市第一届人大代表的构成情况表。这组数据()

①可以用来研究人大代表的广泛性 ②反映出人大代表构成的地域性 ③是研究当时中国阶级状况的第一手资料 ④是研究当时民主政治特征的重要资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构成。从1954年上海市第一届人大代表的构成情况表可以看出,代表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具有广泛性,故①正确;材料中没有人大代表的地域来源,故②错误;从材料中也无法直接判定出社会人士的阶级属性,故③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体现,故④正确。正确答案是C项。

4.[2016·淮安月考]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A.分别颁布于1912、1949年、1954年

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历史学习资料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故D项错误。

5.1980年8月,邓小平在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采取的重大措施有()①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③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④提出并实践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文化大革命”之所以发生,与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制度的破坏密不可分。所以要想避免类似悲剧,必须完善民主与法制,具体举措包括完善人大制度、完善政协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加强法制建设,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一国两制”是为了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故排除④,选A项。

6.[2015·金华联考]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出现许多可喜的变化,究其原因,下列有关表述符合史实的是()①海协会和海基会的合力推动 ②国共两党已开通高层会谈渠道 ③两岸政府已实现“三通” ④香港、澳门地区“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树立了榜样

⑤台湾经济繁荣、科技发达、体育强盛,使大陆民众形成向心力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历史学习资料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海协会和海基会于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有力推动了两岸关系发展,故①正确;近年来,国民党高层访问大陆,国共两党实现高层会谈,故②正确;两岸民间已实现“三通”,并非政府,故③错误;香港、澳门地区“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树立了榜样,故④正确;大陆的发展,使台湾民众形成向心力,故⑤错误。故A项为正确答案。

[提能题组] 7.[2016·武邑调研]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由32人组成,委员名单由毛泽东提出,构成比例为:民主党派如民革、民盟、民建各2位,其余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各1位。以上材料说明()A.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多党合作协商制度的产物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 C.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物 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建设情况。结合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53年”“宪法起草委员会”以及委员的具体构成情况可知,这一构成比例出现在一届人大召开之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民主协商精神,答案为B项。

8.[2016·苏州模拟]1954年12月25日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人民政协要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这些规定()A.表明人民政协具有参政议政职能 B.反映出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明确了人民政协是国家权力机关 D.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历史学习资料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的“人民政协要协助国家机关”“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等信息揭示了人民政协的参政议政职能,故选A项。

9.[2016·广西钦州月考]1958年之后,全国人大会议上鼓掌逐渐代替了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的表决方式,直到1979年相关法律才再次明确规定票决方式。这表明我国()A.民主制度曲折发展

B.人大制度重新恢复 C.法律制度已经健全

D.依法治国理念确立 答案 A 解析 “鼓掌逐渐代替了举手和无记名投票”是一种民主上的倒退,“再次明确规定票决方式”是一种进步。故A为正确答案。

10.[2016·安康高三月考]近年来,我国一个法律名词——政府听证变得炙手可热。天津、江苏等地相继举行了听证会,问计于民,对一次性统一收取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的义务教育“一费制”收费办法,学校、学生家长和专家等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了论证、质询。国家决策的“问计于民”说明()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B.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正在逐步开展

C.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把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 D.民主发展程度决定政治文明程度 答案 B 解析 材料是政治文明建设开展的情况,故B项为正确答案。11.[2016·安徽联考]俞可平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文中指出,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以下属于“民主存量”的是()A.制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B.建立完善政治协商制度 C.颁布《民族区域自治法》

历史学习资料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D.确立依法治国的方略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由题干可知“民主存量”指的是1949年到1978年的史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出台是在1998年,故A项错误;建立完善政治协商制度在1956年,故B项正确;颁布《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在1984年,故C项错误;确立依法治国的方略是在1997年,故D项错误。

12.[2015·绍兴期中]最近香港部分居民和学生发起了一个“占中”的运动,对2017年后特首的产生提出了“公民提名”“公民推荐”和“政党提名”等方案,目前均被特区政府拒绝。这些方案被拒绝的最主要原因是()A.不符合广大香港公民的利益 B.不符合“一国两制”的原则 C.违背了中央人民政府的意愿

D.不符合《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有关决定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这些要求不符合《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有关决定,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共40分,其中13题20分,14题20分)13.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做主的权利。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已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历史学习资料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做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以上均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青年评论家俞可平所说,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现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中国新闻网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近代前期,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哪些斗争和探索?(5分)(2)依据材料三、四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有何重大创新。(9分)(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6分)答案(1)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探索: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特点: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人民充分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既借鉴吸取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又坚持独立自主道路。

创新:颁布《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扩大基层民主。

历史学习资料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3)认识:新中国成立是民主政治实现的必要前提;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必须相适应。

解析 第(1)问从内外两方面因素归纳概括,回答“斗争”与“探索”时注意时间限制是近代前期(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第(2)问分析“特点”时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即可,回答“创新”时注意结合新时期的基层民主建设回答。第(3)问可从民主政治的前提、趋势、发展道路等角度回答。

14.[2015·湖南岳阳检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由中国太平洋学会召集举办,《浮生六记(卷五)册封琉球国记略〈海国记〉》原件专家认证会2010年9月11日在北京召开。经海峡两岸学者研讨,认为《海国记》 一文为古典名著《浮生六记》缺失之佚文。因文中内容明确表示古钓鱼岛归属中国,为中国确认钓鱼岛主权又添铁证。

——中国新闻网

材料二 1993年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144亿美元,2万家台湾企业在大陆的投资约在150~300亿美元之间。台湾越来越把注意力集中于大陆,一位台湾官员于1993年说:“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了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

——[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

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三 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在拉萨召开,西藏自治区宣布正式成立。周恩来总理本来要到拉萨参加庆祝大会,到了成都后因故未能成行。由中央代表团团长谢富治在大会上讲话,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向大会祝贺。张国华代表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作报告,总结了在西藏15年来的工作。阿沛·阿旺晋美作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工作报告。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峡两岸学者认证《海国历史学习资料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记》一文为古典名著《浮生六记》缺失之佚文的主要用意,分析其主要影响。(5分)(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峡两岸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5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藏自治区宣布正式成立的意义。(6分)(4)中国中央政府针对台湾和西藏实施的政策或制度有什么相同点?(4分)答案(1)主要用意:确认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主要影响:影响着中日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海峡两岸“一个中国”共识的形成;有利于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2)主要原因:两岸有着相同的文化根基;两岸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两岸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两岸经济发展优势可以互补;台湾地区与美国经济联系的逐渐减弱。

(3)意义:满足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和地区稳定;有利于调动西藏人民的积极性,促进西藏地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4)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与中央的关系都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但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及民族区域自治。第(1)问,注意这本书中的关键内容,即注意“文中内容明确表示古钓鱼岛归属中国,为中国确认钓鱼岛主权又添铁证”这句话,意图明显。其影响可从中日之争、“海峡两岸学者研讨”的角度分析。第(2)问,从材料二来看,主要从经济方面来分析原因,注意结合所学知识补充其他方面。第(3)(4)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历史学习资料

第二篇:201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范文)

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ua.net您的教育资源库

201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中华人民国和国的成立

1、背景:(1)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2)1949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国家领导人就职。会后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新中国诞生。

3、意义:(1)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2)新中国的成立,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后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二、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1)一届人大的召开: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2)内容: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意义: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为新中国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初步奠定了基础。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中国的根配政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与西方议会制的区别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资产阶级议会制虽都属于代议制的范畴,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一,阶级本质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服务于人民民主专政;资产阶级议会制服务于资产阶级专政。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资产阶级议会制的根本区别。第二,组织活动的原则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和议行合一原则组织活动;资产阶级按照三权分立原则组织活动。第三,政党在政权组织中的活动方式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即中国共产党始终处于领导核心地位;资产阶级议会制采取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的制度。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1)19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常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已经结束,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依据这一方针,中国共产党组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一方针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4)“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提出的原因及意义:

原因:①民主党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与中共合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作出贡献。②在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民主党派表现出与中共合作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强烈愿望。③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的成员,逐步变成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民主党派也成为这部分劳动者的政党。④为了更好地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需要团结民主党派共同奋斗。

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ua.net您的教育资源库 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ua.net您的教育资源库

意义:“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它对于各民主党派的发展,对于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团结各党派、各民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有着重大意义。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建立:①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②依据: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就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当地民族自己做主和管理,行使自治权利。1954年宪法也规定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这样,民族区域自治就成为中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各民族平等联合,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最恰当的制度。它对于实现民族平等,保证祖国和民族团结,调动各民族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产生了深远影响。

(3)概况:内蒙古自治区4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5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58年3月,宁夏回族自治区58年10月,西藏自治区65年。

(4)a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①中国在历史上长期以来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②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于分离的民族关系。③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只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有利于国家的繁荣昌盛和各民族的发展。④近代以来,各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和长期革命斗争中结成休戚与共的关系,这就是建立一个统一的新中国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①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集中统一领导。②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

三、“文化大革命”——“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1、冲击党政机关,批斗各界名人:“文革”期间,江青等人煽动群众冲击党政机关、学校、工厂和农村基层组织,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党和国家各级领导人、文化科学教育界知名人士,惨遭批斗、抄家和残酷的人身迫害。

2、非法夺权,党政机关瘫痪:1967年1月,上海的一批选择派组织,非法夺取上海党政各级领导权,之后全国各造反派之间为夺权展开激烈争斗。宪法遭到严重践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10年没有召开,人大代表已无法正常行使其权力,公检法各部门已无法正常工作。

四、新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1、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

(1)原因——文革的教训:经过“文革”,党和人民得到了深刻的教训,认识到必须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进行民主法制教育。

(2)重大举措:①提出法制建设方式: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并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冤假错案。②加紧全面立法工作:1979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82年,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此后又先后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的局面,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ua.net您的教育资源库 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ua.net您的教育资源库

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1)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和国家领导体制:1982年新通过的宪法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和国家领导体制,从而促进了国家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2)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1998年,九届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

(3)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凋制度:1982年中共“十二大”,确立了中共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进一步完善。

(4)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84年颁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体现了国家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5)确定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

①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②2002年“十六大”明确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思路。

五、“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1、(1)含义:“一国两制”是指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提出:它是针对台湾问题而提出的。它是在中国国际地位日渐提高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中国在1979年的《告台湾同胞书》中,已明确提出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80年代初,邓小平明确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了这一伟大构想,获得了大会的通过。

(3)评价:“一国两制”构想,是根据我国国情,实事求是地科学地以和平方式解决一个国家统一问题的成功尝试,在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原则方面毫不含糊,同时在具体政策和措施上又充分照顾实际情况和各方面的利益,完全符合台湾、港、澳地区和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与发展。同时,这一构想也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对人类历史和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2、香港、澳门的回归

(1)香港的回归 ①过程: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邓小平就香港问题与她进行了会谈。1984年12月,中央经过谈判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将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1997年1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解放军进驻香港。

②意义:香港的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中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进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香港问题的解决,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2)澳门的回归:中葡两国政府就澳门问题进行谈判,并于1987年4月,在北京正式签署了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实现了回归。

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新中国成立后,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长期隔绝状态。1979年元旦,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金门,两岸实现真正停火。中央人民政府倡议直接实行通邮、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ua.net您的教育资源库 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ua.net您的教育资源库

通航、通商。1987年,台湾当局迫于形势采取一些开放措施,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

(2)九二共识和“汪辜会谈”

①两会成立:1990年,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1991年,中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这两上民间团体开始进行对话。

②九二共识: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③汪辜会议: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辜振甫会长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史称“汪辜会谈”,这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的一次历史性突破。为两岸交流建立了正常化的联系渠道。

(3)江泽民的八项主张:1995年,汪泽民提出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4)新世纪以来的反台独斗争:2000年3月以来,台湾政局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重申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中国共产党坚决阻止任何制造分裂的图谋。

(5)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并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进行会谈。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4、台湾问题和祖国统一的历史与现实联系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依据:①公元230年,三国时吴王孙权派遣将军卫温率水军到达台湾。②隋朝时,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前往台湾。③元朝时曾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和澎湖岛,从此,台湾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的管辖。④1661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台湾回到祖国怀抱。⑤1683年,清政府进军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⑥1885年,清政府正式将台湾设为行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

法律依据:在法律意义上,中国对台湾拥有不容争辩的主权,台湾属于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a从国内法来讲: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中明确指出:“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②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反分裂国家法》规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决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形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完成统一祖国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

b从国际法来说:①二战时期,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政府共同签署《开罗宣言》指出:“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②在二战即将结束前,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政府共同签署了波茨坦公告,它进一步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③《日本投降条款》规定:“兹接受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后来又有苏联参加的1945年7月26日的波茨坦公告的条款”。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多年来,已有160多个国家先后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这些国家同中国建交的同时,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如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都承认台湾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侵害的一部分。⑤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证明世界上最权威的国际组织承认了“一个中国”的原则。

5、正确理解“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条件与特定涵义

①条件:“一国两制”构想是根据实事求是原则,在尊重世界和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来的。②特定内涵:第一,“一国两制”的前提是祖国统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第二,“一国两制”是指在统一的中华人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ua.net您的教育资源库 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ua.net您的教育资源库

民共和国内,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第三,实行“一国两制”,是指在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实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在各方面有着根本、重大的区别。第四,实行“一国两制”有宪法和法律保证,在一些地区实行不同的制度有较长时间的稳定性。

6、“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的关系

(1)二者的联系: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

(2)二者的区别:①设立的区域不同:特别行政区是在港澳台设立的,而民族自治区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的;②自治程度不同:特别行政区有“高度的自治权”,民族自治区有“一定的自治权”;③社会制度不同:特别行政区坚持资本主义制度,民族自治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④解决的问题不同:特别行政区是为实现中国和平统一而设立的,民族自治区是为了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愿望设立的。

7、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对我国的经验和教训:(1)前者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适应了战时需要,具有必要性。同时,它又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但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2)后者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生产发展的,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走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认识到任何改革不是一撮而就的,它们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每一次改革都有其积极性,学会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特别是新经济政策的一些原则和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指导意义。

书利华教育网www.shulihua.net您的教育资源库

第三篇:课时训练10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课时训练10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呼和浩特调研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纪1.2013·

元。对新中国成立的条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

B.具备了理论和路线方针条件

C.人民强烈要求在共产党领导下成立中央人民政府

D.基本歼灭了大陆上的国民党残余军队和武装土匪

解析:到1950年夏,人民解放军才基本上歼灭了大陆上的国民党残余部队和武装土匪。所以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洛阳调研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2.2013·

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解析:“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说人民当家作主,C项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后还有一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需要完成,排除A项;B项错在“彻底”;D项错在时间,其确立时间为1954年而非1949年。

答案:C

青岛模拟《中国的法治建设》3.2013·白皮书中写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纪元。”对材料中“新纪元”理解正确的是()

A.在法律上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

B.确立了国家根本政治制度

C.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

解析:B是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上确立的;C是在1954年制定的;D是在改革开放后确立的。故据时间信息“1949年”判断,答案只能是A。

答案:A

潍坊模拟1954年全国人大在宪法修改意见中,有代表提出在第三条第三款中4.2013·

“各民族都有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中应补上“也有使用的自由”,宪法将其确定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这主要体现()

A.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力求创新

B.新中国追求各民族平等

C.新中国推行百花齐放的方针

D.我国语言文字丰富多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分析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宪法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充分说明新中国坚持民族平等原则。A、D两项结论没有体现题干材料的主要含义;C项表述时间不符合题意,百花齐放方针提出于1956年。

答案:B

长沙调研根据何顿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5.2013·《我们像葵花》中有这样的一组镜头:

男主人公冯建军的养父冯清明在下雨天收衣服时,不小心用晾衣竿碰破了家中挂着的毛主席

画像,随后即被无端关押十多年。在看到这组镜头时,你认为对此应怎样解读才正确()①作为小说和影视作品的内容,这一段内容纯属虚构,毫无根据 ②根据这样的情节来判断,这一组镜头反映的社会背景应该是在“文革”开始后不久 ③艺术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这反映了当时我国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的情形 ④冯清明破坏毛主席画像的事实,表明当时中国的确存在大量的反革命分子

A.②③B.①④

C.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题干中的材料反映了“文革”期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和践踏,②③符合题意。

答案:A

6.1980年8月,邓小平在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采取的重大措施有()

①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③颁行《民族区域自治法》 ④提出并实践“一国两制”构想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文革”的教训。“文革”发生的主要原因在制度上的表现是民主与法制建设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因此①②是为避免类似情况发生的有效措施,③是针对民族工作的措施,④是针对祖国统一问题的措施,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答案:A

7.“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为此,新中国政府()

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在全国普及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可知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排除A、C、D。由“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可知新中国未照搬苏联的民族共和国制度,而是在民族聚居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B

8.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感觉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这个“场面”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

A.《共同纲领》B.《民族区域自治法》

C.《村民委员会组织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解析: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显著特点是直接民主,材料反映的是直接选举的场面,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由直接选举产生。

答案:C

烟台模拟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指出:“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9.2013·

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这里的“某些问题”应指()

A.国家统一 B.所有制问题 C.民族关系

D.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

解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内部问题是国家统一问题。所有制问题、民族关系、政党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前都已经解决了。A项正确。

答案:A

10.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并成功运用于对香港问题的解决。“一国两制”的核心问题是()

A.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的社会制度不变

B.一个中国和祖国统一

C.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D.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以保留军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A、C、D只涉及台湾而未提及香港、澳门,也不是核心问题,应排除。B是“一国两制”的核心。

答案:B

广州模拟目前,香港已超越东京与伦敦,成为全球第三大融资中心,在过去11.2013·

十年为内地企业融资达1100亿美元。这表明()

①香港回归后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 ②香港回归促进了祖国内地经济的发展 ③香港的经济制度比东京、伦敦优越 ④日益强大的祖国是香港保持繁荣稳定的坚强后盾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香港的经济制度实行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与东京、伦敦相同,排除含③选项。答案:D

1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最主要的国际意义在于()

A.“一国两制”成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基本原则

B.用和平方式成功解决了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

C.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建设性的一步

D.证明中国有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政治能力

解析: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A项明显不正确;C项是国内的意义;B、D两项都是国际意义,但最主要的应是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各民族来说,„„如果没有一个现代的制度支撑,就无法改变落后挨打、蚕食瓜分的命运;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也就无法形成认同、结成一体,凝聚起亿万人民的力量。

——《人民日报》2009年11月30日

材料二 1967年,刘少奇在中南海一次批判大会后,回到办公室,怒不可遏地从怀里抽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

——王开岭《巍峨与卑微:太阳神坛下的祭牲》 材料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的“现代的制度支撑”和“坚强的领导”。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刘少奇当时要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为维护自己权利的依据?刘少奇面临的这种问题何时开始出现重大转机?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是如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

答案:(1)“现代的制度支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强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转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拨乱反正。

(3)恢复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多党合作制和民族区域自治等政治制度;健全法制,实行依法治国;实行基层民主选举。

南京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14.2013·

材料一 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

材料二 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有人担心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这个政策对不对。如果不对,就可能变。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

材料三 澳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回归后七年中有四年的GDP增长幅度达到双位数,2006年本地生产总值创下历史新高,人均达28 436美元。澳门治安状况良好,各族群众和睦相处,人们安居乐业。„„香港回归十年间,已先后有世界银行年会、世界会计师大会、《财富》全球论坛、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等一系列重大国际活动在香港成功举办。1997年外国公司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或地区办事处的数量是2 514家,而截至去年十二月已有3 845家„„

——腾讯网《陈佐洱向欧洲介绍“一国两制”

下的香港澳门》(2007年)

材料四 “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的成功实践,是全世界公认的,对两岸关系发展具有启示性意义。„„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一国两制”方针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一国两制”方针实践上,香港走出第一步,许多困难是过去从未遇到的,这些经验都可以在交流交往中提供给台湾同胞,以便今后做得更好、设计得更好。

——《访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

委员会副主任梁爱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设想有何相同点,又有何发展?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港澳在回归后取得的成绩说明了什么?指出“一国两制”构想与港澳问题、台湾问题之间的关系。

(4)综合以上材料,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谈谈你对“一国两制”的认识。

答案:(1)变化:由军事对峙到和平统一。

(2)相同: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平统一。发展: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观点(或明确提出在大陆和台湾分别实行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政策的稳定性(或长期不变)。

(3)说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关系:“一国两制”方针是针对台湾问题而提出的;首先在港澳问题上成功实践;港澳“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可以为台湾提供借鉴。

(4)认识:“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了港澳的回归;“一国两制”方针的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创新。

第四篇:4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010年全国各地会考真题分专题汇编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选择题

1.(2010年浙江会考8题)图2所示文献是在下列哪一会议上制定通过的?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2.(2010年6月广东会考10题)首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朱德

D.周恩来

3.(2010年1月新疆会考7题)右图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4.(2010年1月黑龙江会考7 题)村民杨明在2000年通过直接选举成为村民委员会主任。他能当选的法律依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C.《刑事诉讼法》 D.《民事诉讼法》

5.(2010年6月广东会考45题)1949年1月,毛泽东、周恩来向宋庆龄发出邀请电报:“中国革命胜利的形势已使反动派濒临死亡的末日„„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是指 A.筹建新中国 B.召开人民代表大会 C.召开中共七大 D.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6.(2010年广东会考11 题)“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成为

A.经济特区 B.民族自治区 C.特别行政区 D.经济开放区

7.(2010年江苏会考14题)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忘迄今实告实现。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8.(2010年1月黑龙江会考 5题)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的顺利回归是下列哪一方针运用的结果 A.民主集中 B.“一国两制” C.武力统一 D.多党合作

9.(2010年广东会考10 题)1956年,中国共产党为处理与民主党派的关系而提出的方针是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求同存异”

C.“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0.(2010年湖南会考13题)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满足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1.(2010年1月山东会考8题)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明确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这一构想的第一次成功实践是

A.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了“九二共识” B.香港回归

C.海峡两岸实现了通邮、通商、通航 D.澳门回归

12.(2010年1月黑龙江会考 6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规定了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体现这一规定的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宗法分封制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3.(2010年1月福建会考8 题)澳门回归祖国十年的实践,证明了“一国两制”构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提出这一伟大构想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 泽 民

D.胡锦涛

14.(2010年6月广东会考11题)1995年,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强调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A.荣辱与共

B.一个中国

C.和平共处

D.求同存异

15.(2010年广东会考45 题)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

A.标志着新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 B.标志着新中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C.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D.是新中国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 16.(2010年1月新疆会考8题)“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是 A.“九二共识” B.两岸实现“三通” C.经济特区的设立 D.香港、澳门的回归

17.(2010年春季北京会考13题)明确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国家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叶剑英

D.邓小平

18.(2010年春季北京会考11题)20世纪50年代,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A.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普遍推行基层民主选举

19.(2010年浙江会考11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下列求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②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④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一、选择题

1.C 2.A 9.A 10.D 6.B 17.D

3.B 11.B 18.B

参考答案

4.A 5.A 6.C 7.A 12.D 13.B 14.B 19.D

8.B 15.C 1

第五篇: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专题训练

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必修一一轮复习单元卷(含解析):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以下对我国法制化的历程叙述不正确的是()

A.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B.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轮番而治的两大原则 C.“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D.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2011年10月安溪一中统练15题)某导演创作了一部电视片《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下列题材,可以入选该片的有()

①历史新纪元——开国大典

②以和平代替武力——《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③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阶段

④不结盟——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开端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

3.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分六集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下列是其前四集的名称,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可能集中在()A.《千年巨变》 B.《峥嵘岁月》 C.《中国新生》 D.《伟大转折》

4.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

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5.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6.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纲领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7.1999年,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正式把治国方略以国家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是在()

A.中国共产党“十五大”上

B.全国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

C.全国政协会议上

D.全国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 8.(2012年11月山东菏泽高三联考14题)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

A.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民主和法制 B.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 C.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 D.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

9.《共同纲领》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它()

A.确立了国家性质 B.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针 C.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D.规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目标

10.(2011年山东会考5题)某网站准备在2011年组织一系列的纪念或庆祝活动,其中不可能有 A.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

B.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C.纪念中美正式建交30周年

D.庆祝香港回归15周年

11.(福州三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9题)毛泽东同志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是()A.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全面发动

12.以下是一张毛泽东致宋庆龄的亲笔信截图,毛泽东在信中写道:“重庆违教,忽近四年。„„兹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驾莅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勿却为盼!”请推断毛泽东邀请宋庆龄参加什么重要话动?()

A.七届二中全会 B.开国大典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 D.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3.(2011年4月北京海淀区一模17题)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也就是真正革命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共和国。„„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以下各项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是()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抗日根据地的“三三制”政权 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4.(2011年12月潍坊三县联考6题)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

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

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15.(2011年10月安溪一中统练18题)表l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国人大农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与城镇代表所代表的人口的比例变化,不能说明的是()

A.农村与城镇代表比例趋向平衡 B.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速度加快 C.城市和农村人口数量趋于接近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逐步的普及

二、非选择题

16. 2003年12月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指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就产生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以及其他许多也在中国思想史上有地位的学说流派,这就是有名的“诸子百家”。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质,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所有这些,对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

据此回答:

(1)在儒家孔孟思想中最能体现“人民性”的思想是什么?(2分)

(2)简述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我国“民主性”发展所作的主要贡献。(5分)

(3)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党建立了哪些民主政治制度?(3分)

17.(2012年1月广东省茂名市高考模拟)城市建筑和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是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国事会议的地方。万人大礼堂是人民大会堂的主体建筑,平面呈扇形,所有的座位都可以看到主席台,礼堂顶部有一个巨大的红五角星„„大会堂内还有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名称命名、富有地方特色的厅堂。

问题:

(1)请从材料一、二提取历史信息,分析北宋“皇帝居住和办公之处”所处的地理位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本质特征?(6分)

(2)与唐朝相比,北宋商品经济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请从图一和图二提取历史信息,说明这个观点的正确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商品经济发展对科技和思想文化产生的影响?(9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和地位。(3分)

(4)根据第(1)问和第(3)问的信息分析人类政治文明史发展的趋势。(2分)

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1954年宪法体现的是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轮番而治不是社会主义宪法的基本原则。

2.A 3.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110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中国由此获得新生。

4.C 解析:《共同纲领》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的原则,《宪法》则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5.C 解析: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重压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其含义就在于推翻三座大山,人民当家作主。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但是还有遗留任务,不能说已经完成,A错;新中国成立时,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尚未被彻底清除,B错;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错。题中“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表明的是人民当家作主。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A 错在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后还有一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需要完成;B错在“彻底”,只能说基本被清除,在大陆还有一些残余军队和武装土匪;D错在时间,其确立时间为1954年而非1949年。

6.C 解析:《共同纲领》既是建国初期人民政府的施政纲领,也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7.B 解析:制定、修改宪法的只能是人大,BD中的B召开于1999年,正确。

8.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文明发展历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阶级斗争’口号下的非正常秩序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左倾”思想的错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遭到践踏。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9.A 解析:属于容易题。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共同纲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通过的,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即确立了中国的国家性质。此题考查考生的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共同纲领》在1949年至1954年《宪法》颁布前,起到了代宪法的作用,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即国家的性质。这是课本上的表述。本题考查的是建国初期历史,有些考生可能不是很注意。

10.D 11.C 解析:毛泽东的话主要论述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敌我矛盾基本解决,中国社会的矛盾大量体现为人民内部矛盾,这是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历史背景。答案为C。

12.C 解析:图是摆设,不起作用,“重庆违教,忽近四年”指1945年毛泽东到重庆后四年就是1949年,所以从时间上来说,不是七届二中全会,也不是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兹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可以判断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

13.C 解析:本题考察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据题干信息:根据题干“1940年”和“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分析,应是指新中国的成立,选项中与新中国成立相关的是C项,在当时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A项在1924年提出,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此时无产阶级还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项在1940年抗日根据地中提出的政权形式,同样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D项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确认中共中央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承认现有的五种经济成分等,表明中国已经完成反帝反封建人物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4.D 15.D

二、非选择题

16.(1)孔子倡导“仁”,(1分)孟子主张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1分)(2)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1分)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分)(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17.(1)变化:①居于城市中心位置。②被其他部门与城墙重重包围。(2分)特征: ①皇权专制(至上)(2分)、等级森严(1分)、中央集权(1分)。

(2)出现了夜市、打破坊市界限、出现专门市场。(4 分,每点2分,答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影响:出现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理学兴起、书法艺术更具个性化、民间风情画出现、宋词盛行、说书艺术流行、出现瓦肆等等(5分,每点1分,答其中五点即可,答其他内容符合题意的同样给分)(3)原则:民主集中制。(1分)地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昭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了。(2分)(4)由专制到民主。(2分)

下载2017历史(人教版)一轮特训:17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历史(人教版)一轮特训:17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