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上著名的28个半布尔什维克

时间:2019-05-14 03:30: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党史上著名的28个半布尔什维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党史上著名的28个半布尔什维克》。

第一篇:党史上著名的28个半布尔什维克

历史上著名的“28个半布尔什维克”

所谓“28个半布尔什维克”指的是1927-1930年前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与共产国际东方部负责人米夫来往密切的一群中国学生,也被称为“米夫帮”。他们是:

王明、博古(秦邦宪)、张闻天(洛甫)、王稼祥、盛忠亮、沈泽民、陈昌浩、张琴秋、何子述、何克全(凯丰)、杨尚昆、夏曦、孟庆树(绪)、王保(宝)礼、王盛荣、王云程、朱阿根、朱自舜(子纯)、孙继民(际明)、杜作祥、宋潘(盘)民、陈原(源)道、李竹声、李元杰、汪盛荻、肖特甫、殷鉴、袁家镛、徐以(一)新。

从性别上看,“二十八个半”中有女性4人,即孟庆树、张琴秋、朱自舜、杜作祥。

在这些人中,有些人之间有着较为深厚的渊源,如:沈泽民和张琴秋当时已是夫妻;孟庆树则是王明当时追求的对象,回国后不久也结成了夫妻;朱自舜则是孟庆树在中山大学里最好的朋友。

“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归国以后,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和形势的不断变化,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王稼祥到达中央苏区后不久,就支持毛泽东担任红军的领导工作,遵义会议上在反对“左”倾军事路线的斗争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张闻天也最终站在了正确的路线方面,以后在长期的工作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革命与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秦邦宪在中共七大上做了诚恳的自我批评,并在领导《解放日报》、新华社以及在同国民党谈判的斗争中,做出了非常积极的贡献。

杨尚昆、张琴秋等很早就认识和改正了错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为党做了很多很好的工作。

何克全(凯丰)在遵义会议时仍然坚持不改,但在后来也改正了错误。

夏曦后来在战斗中成为烈士,殷鉴则在唐山煤矿开展工作时被捕牺牲。

李竹声、王云程、孙继民、盛忠亮、汪盛荻、朱阿根等少数几个人回国后便脱离了革命队伍,成为中国革命的叛徒。

另外一些人,在归国后没有什么令人瞩目的表现,如朱自舜、宋潘民、李元杰等,既没有做什么好事,也没有做什么坏事,平平淡淡,不知所踪,远不如他们在中山大学时那样“领风气之先”。

只有教条主义、宗派主义的头头王明和其妻孟庆树,对于自己所犯的错误始终不悔改,而是一意孤行,一错到底。

王明也名“陈绍禹”,他在1971年在苏联写的《中国共产党50年》一书,与张国涛的《我的回忆》同是研究党史的反方参考资料之一。

夏曦病死在红2军团(贺龙)和红6军团(肖克)赴云南的路上,是2、6军团的重要负责人之一(2、6军团后编为第二方面军,由任弼时负主要责任,贺龙、肖克、关向应为辅),他一生功过互抵。由于在肃反中过分扩大化,成千上万的革命者,被当成反革命杀害。他死后,二方面军内有人心大快的说法。但平心而论,他的功绩也不能因此被完全埋没。

陈昌浩归国后与张国涛同去湘鄂豫西,并成为红四军(后红四方面军。先前朱德毛泽东领导的军队编号也是红四军)的领导人之一,张国涛毛尔盖会议后南走西康,陈昌浩是红四方面军的政委(时张国涛系红军总政委,朱德系红军总司令),后北征到甘肃会宁过黄河时,因军事上的错误延误了渡河时机,不得不与张国涛朱德等人分手,四方面军分为左右两路军,陈昌浩与徐向前同为左路军负责人,统领7军、31军、5军团(董振堂)和9军团渡河西行,后在河西走廊与马步芳军激战中,几乎全军覆没(最后在甘肃高台一战中,军团长董振堂以下3000余人全部战死),他只身回到延安,从此一蹶不振。解放后,他因俄文非常好,被任为马列主义编译局局长(地在北京西单附近的西斜街),大约在文革期间去世。

还有,那“半个布尔什维克”是指张闻天(洛甫),这是毛泽东戏称的,缘是他从遵义会议起,已背离那留苏的米夫帮,完全赞同毛的领导,尽管他是实际上的党的负责人(党中央总书记),直到1944年7大中落选为止。

张闻天解放后任副外长,并曾任驻苏大使。在庐山会议(中共8届8中全会)上,因发表同情彭德怀的观点,被打成“彭、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反党集团成员。看起来,他这“半个布尔什维克”未必比得上那些100%的,比如,杨尚昆后曾贵为国家主席。

所谓“28个半布尔什维克”指的是1927-1930年前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与共产国际东方部负责人米夫来往密切的一群中国学生,也被称为“米夫帮”。张国涛不在此列,因为他在苏联的两年期间没有在中山大学上学。左权和伍修权虽都在1925年夏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但1927年冬两人都转入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已经脱离了中山大学。伍修权后在1929年调苏联伯力远东国家保卫局工作,1930年转为苏联共产党(布)候补党员,已完全脱离中山大学的米夫帮的控制。

因此,张国涛、左权和伍修权3人虽都留过苏,但不属于那“28个半”。

附录: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山大学简介

1920年5月决定建立莫斯科东方大学(全称: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招生对象是苏联远东各少数民族和亚洲各国的革命青年[13]。瞿秋白、刘少奇、任弼时、罗亦农、肖劲光、王一飞、柯庆施、彭述之等首批去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东方大学中国部改名为孙逸仙大学,又叫中山大学。时值第一次国共合作,由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选送一批人去中山大学[14]。张闻天、叶剑英、王稼祥、秦邦宪、罗亦农、许光达、杨尚昆、伍修权、乌兰夫、廖承志、刘伯坚、谭平山、蒋经国、屈武、谷正纲等都在东方大学或中山大学学习过。1923年以后,朱德、邓小平、赵世炎、王若飞、陈延年、聂荣臻、李富春等从西欧转到莫斯科东方大学。1926年中山大学在校生340人,1927年达到800人。到中山大学1930年关闭止,留学生总数当在千人以上。另外,1922年联共(布)远东局在满洲里开设政治学校,毕业后分送苏各大学续读,共接收中国学生310人(广州180,上海、北平、天津共100,湖南、云南、黄埔军校各10人)。

第二篇:党史上的6.21

党史上的6.21

201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90周年。90载艰苦卓绝,90载荣耀辉煌。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32000多个平凡但伟大的日子,承载了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要事件,谱写了壮丽辉煌的历史篇章。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由中央外宣办和中央党史研究室主办,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等中央和地方新闻网站以及商业网站承办的“党史上的今天”于2011年1月1日正式推出,广大网民将共同回顾党的历史上的重要时刻。

1956年6月21日 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在押的第一批335名日本战犯免予起诉,并于当日释放

1956年6月21日 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在押的第一批335名日本战犯免予起诉,并于当日释放。

1992年6月21日 李先念因病在北京逝世

1992年6月21日 李先念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讣告》称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1996年6月21日 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5周年座谈会上发表《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重要讲话

1996年6月21日 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5周年座谈会上发表《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重要讲话,指出75年来,我们有一条基本的经验,这就是:党领导的事业要取得胜利,不但必须有正确的理论和路线,还必须有一支能坚决贯彻执行党 1的理论和路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基本要求是:(1)要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2)努力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宗旨,密切联系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坚决维持人民群众的利益;(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开拓前进,具有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4)模范遵纪守法,保持清正廉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自觉拒腐防变,坚决反对消极腐败现象;(5)刻苦学习,勤奋敬业,不断加强知识积累和经验积累,具备做好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第三篇:心理学的N个著名效应(范文模版)

心理学的N个著名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做了个实验:他们来到一所小学,煞有介事地对所有的学生进行智能测验。然后把一份学生名单通知有关教师,说这些名单上的学生被鉴定为“新近开的花朵”,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潜力,并再三嘱咐教师对此“保密”。其实,这份学生名单是随意拟定的,根本没有依据智能测验的结果。但八个月后再次进行智能测验时出现了奇迹:凡被列入此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借用希腊神话中一个王子的名字,将这个实验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传说皮格马利翁爱上一座少女塑像,在他热诚地期望下,塑像变成活人,并与之结为夫妻。

为什么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所做的实验会出现这种奇迹呢?由于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都是著名心理学家,教师们对他们提供的名单深信不疑,于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即对名单上上的学生特别厚爱。尽管名单对学生是保密的,但教师们掩饰不住的深情还是通过语言、笑貌、眼神等表理出来。在这种深情厚爱的滋润下,学生自然会产生一种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推动下,他们有了显著进步。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一旦好意知觉学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寄以期望,学生就会产生出相应于这种期望的特性。难怪有人说,教育的秘诀就是一个字:“爱”!人们通常用这样来形象地说明皮格马利翁效应:“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期望对于人的行为的巨大影响。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由此可见,积极期望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有多大!

增减效应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总是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总是不喜欢那些不喜欢我们的人。然而,人是复杂的,其态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对方对我们的态度在喜欢与不喜欢之间转变时,我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为此,心理学家们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其中有这么一个实验:被试的八十名大学生,将他们分成四组,每组被试都有七次机会听到某一同学(心理学家预先安排的)谈有关对他们的评价。其方式是:第一组为贬抑组,即七次评价只说被试缺点不说优点,第二组为褒扬组,即七次评价只说被试优点不说缺点;第三组为先贬后褒组,即前四次评价专门说被试缺点,后三次评价则专门说被试优点;第四组为先褒后贬组,即前四次评价专门说被试优点,后三次评价则专门说被试缺点。当这四组被试都听完该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后,心理学家要求被试们各自说出对该同学的喜欢程度。结果发现,最喜欢该同学的竟是先贬后褒组而不是褒扬组,因为这组的被试普遍觉得该同学如果只是褒扬或先褒后贬均显得虚伪,只是贬抑显得不客观,而先贬后褒则显得客观与有诚心。

实验的结果,使心理学家们提出了人际交往中的“增减效应”,即我们最喜欢那些对我们的喜欢显得不断增加的人,最不喜欢那些对我们喜欢显得不断减少的人;一个对我们的喜欢逐渐增加的人,比一贯喜欢我们的人更令我们喜欢他。

“增减效应”有其合理的心理依据:任何人都希望对方对自己喜欢能“不断增加”而不是“不断减少”。不是吗,许多销售员就是抓住人们的这种心理,在称货给顾客时总是先抓一小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添入,而不是先抓一大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拿出。

诸位教师,我们在评价学生时难免将学生的优点和缺点都要诉说一番,可往往是采用“先褒后贬”的方法,其实这是很不理想的评价的方法。我们不妨运用“增减效应”,这或许会增强评价的效果:当你评价学生时可以先说学生一些无伤尊严的小毛病,然后再恰如其分地给予赞扬。

贴标签效应

罗尔斯出生在纽约州的一个贫民窟,这里的孩子逃学、打架成风,有的还偷 窃、吸毒,非常难管,长大了也鲜有能找到体面工作的。而罗尔斯则幸运地遇到了皮尔·保罗——他的小学校长。皮尔·保罗想尽办法劝孩子们回到课堂,劝他们不要打架,劝他们要有理想,但都无济于事。最后他想到了给孩子们看手相。

当罗尔斯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皮尔·保罗展开他的小手,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这句话在罗尔斯幼小的心灵里发生了一次大爆炸。因为从小到大,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有一天奶奶说他可以成为一艘五吨重的船的船长。从此后,罗尔斯记下了这句话,并坚信它。他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他不再产污言秽语,他总是挺直腰杆走路,他成了班长。在以后的四十多年里,他没有一天不是按照一个州长的规范要求自己。五十一岁时,他真的成了州长。

还有一个故事。有一个学校请来了著名教育学家来学校指导工作。这个教育学家非常厉害的就是他指导过的学生都很有出息。被教育界奉若神明。学生也以见他一面为荣。这所学校有一个班以问题学生和学困生出名。学校很头疼。就对这个教育学家说,您来看看这个班的学生怎么办吧。

于是教育学家就来到这个班,见了一班的学生。摸摸这个头对所有人说,这小伙不错一定可以成为大企业家。看一个小女孩安静坐在哪说你可是个好公关料„„以此他夸讲了许多学生。这几个学生在他走后高兴极了。连教育学家都这么说那我一定是块好料。从此真的越来越好了。许多年以后,他又来了。校长说,你真是神了你说的那几个孩子差不多都成才了。他们可都是差生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结果教育学家说,我什么也没看出来呀。我甚至没有好好看他们。我只是故意这么说的。

其实,这两个故事,就是我要说的所谓的“贴标签效应”。“贴标签效应”也就是人一旦被上某种标签,就会按照标签所标定的去塑造自已,最后达到与结论相一致。美国心理学家贝克尔说:孩子像一张白纸,你给他贴上什么样的标签,他就会按照标签去塑造自己:给他贴上勇敢的标签,他就会努力形成勇敢的性格,给他贴上胆小的标签,他就会养成懦弱的性格;给他贴上勤快的标签,他就会变得勤劳,给他贴上懒虫的标签,他就会变得懒惰。我们给我们的学生,贴什么样的标签。他们就有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好的标签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要经常对学生说你真行,是个聪明的,有主见的,有能力的人。让他觉得他就是这样的人,在心里上认可自己。就会在心理上按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让自己做这样的人。其实这和我们现在所说的赏识教育有点象。比如说,有的教师对学生常常斥责,称学生是“笨蛋”、“不是读书的料”,时间长了,学生便会产生自己确实不行的感受,自信心也就越来越差,学习成绩越来越糟,最后,任意放纵,破罐子破摔。试想,谁都认为他差,连他自己都这么认为。他能不差吗? 因此,针对心理学中的这种“贴标签效应”,我们教育工作者,千万不要对一时有缺点和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经常性的贬低和训斥,从而不自觉地给学生贴上一枚“黑标签”,以至于误导学生向不良方向发展,最终使“黑标签”变成了谁也不愿意接受的事实。相反,做教师的要尽可能的去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大张旗鼓的表扬,也就是有意识的给学生贴上一枚“红标签”,这也是教育界常说的一句话:“对于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表扬要在课堂上,批评要在办公室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常常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优点,长处,意识到自己按好的“标签”去要求自己,约束自己。久而久之,这枚“红标签”便起到了使学生强化了好行为,淡化了坏行为的作用,“坏学生”和“落后分子”也就成了“好学生”和“积极分子”了。要收获金色的太阳,就给学生贴上光明的标签!你会发现,最终你的学生会成长为一个聪明的、自信的、乐观的、勇敢的、勤奋的、勇于进取的,具有你所期望的所有高尚品格的人!

蝴蝶效应

在紊乱学中,有一条叫做“蝴蝶效应”的原理。据说,南半球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所带起来的微弱气流,由于其他各种因素的掺和,几星期后,竟会变成席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紊乱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蝴蝶效应”,并作了理论表述:一个极微小的起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及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可以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的影响力。“蝴蝶效应”告诉我们,教育无小事。一句话的表述,一件事的处理,正确的,恰当的,可能影响学生一辈子;错误的,专断的,也可能贻误学生一辈子。

以学生评语来说,中小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的形成和成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还不健全,具有较强的向师性,家长的话可以不听,却把老师的话当作“圣旨”,可谓“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礼”。老师写给学生的评语,犹如一面镜子,学生会深信其真实,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一位教师在谈到评语时激动地提到一封学生来信,信中写道:“我坐在大学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给您写信。还记得吗?您在我本子上批过一句话——‘句子造得很精彩,希望你做人也精彩。从那时起,我一直努力使自己精彩,尽管我的基础很差,没有考上重点高中,但是我没有放弃努力„„”这位老师为这名学生的努力感动,也为当初自己的批语感动。他没有想到自己很随意的一句赞扬,竟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反响!反之,我们也常常看到,学校里的许多大事件(如学生斗殴、打群架),往往是从小事酝酿成的,所以教师要有“风起于青萍之末”的防患于未然的意识,不要等事件闹大了再来处理。

登门槛效应 日常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你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小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登门槛效应”。很多研究都证明了登门槛效应的存在。加拿大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如果直接提出要求,多伦多居民愿意为癌症学会捐款的比例为46%;而如果分两步提出要求,前一天先请人们佩戴一个宣传纪念章,第二天再请他们捐款,则愿意捐款的人数的百分比几乎增加一倍。心理学家认为,一下子向别人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人们一般很难接受,而如果逐步提出要求,不断缩小差距,人们就比较容易接受。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在不断满足小要求的过程中已经逐渐适应,意识不到逐渐提高的要求已经大大偏离了自己的初衷。这是因为,人们都希望在别人面前保持一个比较一致的形象,不希望别人把自己看作“喜怒无常”的人,因而,在接受别人的要求,对别人提供帮助之后,再拒绝别人就变得更加困难了。如果这种要求给自己造成损失并不大的话,人们往往会有一种“反正都已经帮了,再帮一次又何妨”的心理,于是,登门槛效应就发生作用了。

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我们也可以运用“登门槛效应”,对教师、学生先提出较低的要求,待他们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使每个人都乐于无休止地积极奋发向上。尤其是对年龄较小的学生的教育引导,使用目标分解法,运用循序渐进原则,则更会奏效。

南风效应(情感效应)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相约比武,看谁能把路上行人的衣服脱掉。于是北风便大施淫威,于是,北风先施展它的威力,它吼声如雷,凛冽刺骨,而行人为了抵御风寒,却把大衣裹得更紧,北风败下阵来。这时南风则徐徐吹拂,风和日丽,行人顿觉暖意融融,始而解开纽扣,继之脱掉大衣。北风和南风都是要使行人脱掉大衣,但由于态度和方法不同,结果大相径庭。

“南风效应”启示我们:教师教育学生要讲究方法,实践证明,南风徐徐吹动的“柔”比北风凛冽刺骨的“刚”效果更佳。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他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南风效应运用于教育,特别是在如何对待那些在成长的道路上偶尔犯错的学生身上,更有神气般的力量。早已在教育界被传为佳话的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和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朵玫瑰花的故事”。这些故事都在告诉我们:感人心者莫乎情,说服往往胜于压服,和风细雨有时候要强于暴风骤雨。

“四块糖”的故事

当年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校长。一天,他看到一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遂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等候。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的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一朵玫瑰花的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段故事:校园花房里开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学生们都很惊讶,每天都有学生看。这天早晨,苏在散步,看一个小女孩摘下花朵后从容地往外走,他上前弯下腰,亲切的问:“你摘这朵花想送给谁呢?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很重,我告诉她学校有这么一朵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一朵给她看,过后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他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中又摘下两朵大的玫瑰花,对孩子说:“这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奖给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孩子”。

通过这两则故事,我们万分感叹与无比钦佩前辈大师对于教育的高境界与大智慧。“呼呼北风”只能引起学生的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既不利于改正错误,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温暖的“南风”看起来平淡无奇,却能触及学生的心灵;听起来缺乏力度,却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古语有云“数其一过,不如奖其一长”,面对犯错误的学生,让我们对他们多一分宽容和理解,让那微微南风,拂过学生的心灵,留下一份温暖,培育一份感动。

角色效应 有位心理学家通过观察发现:两个同卵双生的女孩,她们的外貌非常相似,生长在同一个家庭中,从小学到中学,直到大学都是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内读书。但是她俩在性格上却大不一样:姐姐性格开朗,好交际,待人主动热情,处理问题果断,较早地具备了独立工作的能力。而妹妹遇事缺乏主见,在谈话和回答问题时常常依赖于别人,性格内向,不善交际。是什么原因造成姐妹俩在性格上这样大的差异呢? 主要是他们充当的”角色“不一样。在生下来后,她们的父母在对待她俩的态度上大不一样。尽管她们是孪生姐妹,但她们的父母就责成先出生的为”姐姐“,后出生的为”妹妹“。姐姐必须照顾妹妹,要对妹妹的行为负责,同时也要求妹妹听姐姐的话,遇事必须同姐姐商量。这样,姐姐不但要培养自己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且还扮演了妹妹的”保护人"的角色;妹妹则当然充当了被保护的角色。可见,充当不同角色是对孪生姐妹形成不同性格的关键因素。充当何种角色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人的行为。角色的这种作用,被称之为“角色效应”。

其实,并非只是孪生子才有“角色效应”,正常的人都会受到角色的影响。充当“知识分子”这个角色,就会受到“文质彬彬”等一些角色要求的影响;充当“教师”这个角色,就会有“为人师表”等角色要求。“飞扬跋扈、不可一世”不是政客就是某些公检法人员,“角色效应”它就象“魔绳”一样,把你紧紧地捆束在这个角色之中。

角色效应对班级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班级这个浓缩的小社会中,各种角色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由于不同的班级角色被赋予了不同的职能,因此这些角色无形中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班委成员角色能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并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班长角色能训练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决策能力;学习委员角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上进心和责任感;体育委员角色能磨练学生的意志和胆量,提高学生的竞争性和服从性;组长角色能锻炼学生的合作组织能力。所以班主任老师要在班级管理中更好地利用角色效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优化班级角色,合理安排学生角色,尽量使每一个同学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最优发展。

超限效应

著名作家马克 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所有的钱。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就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了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相反,还从盘子里偷了二元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超限效应”。这种超限效应在我们的教育中时常发生。例如:在批评学生时,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批评完后,过了一会,又觉得意犹未尽,又重复批评一次,接着还是批评,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批评,使学生极为不耐烦,讨厌至极。其实第一次挨批评时学生可能已经接受了老师正确的观点,并下决心进行改正,但是在第二次,学生的厌烦心理就会出现,如果再来第三次,那么厌烦心理就会以几何级数增加,说不定因而演变成反抗心理。这样,我们教师是好心人办了坏事情。由此可见我们教师对于批评不能过度超量,应恰到好处,点到为止,这一点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另外教师的口头掸,如“对不对”、“是不是”等也会造成超限效应。有时有的学生甚至不听老师批评的内容,而去数老师在整个批评中有几个“对不对”,这样的教育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近因效应

心理实验表明: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往往最后一句话决定了整句话的调子。例如:向考生说:“随便考上一个学校,该没有什么问题吧?虽然基础不好。”或者说:“虽然基础不好,总能考上一个学校吧?”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只是语句排列的顺序不同,但给人的印象是全然不同的,前者给人留下悲观的印象,后者则相反。因此我们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应注意语句的选择、先后顺序,尽可能使它产生一个良好的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告诉我们:怒责之后莫忘安慰。例如,批评之后说:“也许,我的话讲得重了一点,但愿你能理解我的苦心。”用这种话作结束语,学生就会有勉励之感,认为这一番批评虽然严厉了一点,但都是要我好。相反,如果用“值了没有”“如果再犯,我决不饶你”,等穷凶极恶、命令式的结束语,只能给学生留卞一个可恶的印象。

首因效应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题,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然后让一些被试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谁更聪明一些?结果发现,多数被试都认为学生A更聪明。这就是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首因效应,也称为第一印象作用,或先入为主效应。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第一印象,是在短时间内以片面的资料为依据形成的印象,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这一最先的印象对他人的社会知觉产生较强的影响,并且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

首因效应是一个妇孺皆知的道理,为官者总是很注意烧好上任之初的“三把火”,平民百姓也深知 “先发制人”、“下马威”以及“恶人先告状”的妙用,都是想利用首因效应占得先机。

教育心理学中十分强调:“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教师师威信的形成有重大影响”。“教师与学生初次见面,特别是头几堂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往往是非常深刻的”。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善于进行第一印象的管理,注意自己与学生初交中的形象塑造,力求给学生一开始就有一个好的印象。为此,要注意做好如下五个最初印象管理。

第一见好第一次面。教师与学生进行第一次见面或谈话时,要事先作好充分准备,要表现出对学生的热爱、关心和体贴,要注意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联系,力求一开始就留给学生“是他们知心朋友”的印象。

第二,讲好第一次课。第一次课,教师必须充分作好准备,不但在教材上作好准备,还须在课堂语言、表情、方法等方面作好准备,要力求留给学生热心教学,知识渊博,有教学艺术等良好印象。

第三,批好第一次作业。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认真批改,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绩效强化”的作用。学生对老师的第一次作业批改,往往极为重视,印象也十分深刻,故教师批改第一次作业时,应特别认真仔细,严格要求,不马虎从事,一开始就留给学生要求严格,一丝不苟的印象。

第四,处理好第一件意外事件。教师在处理第一件意外事件时,要表现出高度的教育机智,特别是意外的情况,快速作出反应,及时采取恰当的措施,应力求留给学生沉着稳重、思维灵活、善于机智处事的印象。第五,开好第一次班会。第一次班会给学生的印象很是深刻的。教师要精心安排和组织,达到教育目的,要表现出教师较高的政治素质和组织才能,力求留给学生政治思想水平较高,组织管理能力强,工作有方法等良好印象。

当然,获得良好的第一印象并不是纯粹的方法问题、策略问题,更不是假惺惺的伪装,而是平素积累和养成的作风、思想、知识、才能、方法等的一种表现。每一个教师都应切记“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俗语。也就是说,教师在放好“第一把火”后,还要紧跟着放好第二、三„„把火,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信任。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描写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他们相爱很深,但由于两家是世仇,感情得不到家里其它成员的认可,双方的家长百般阻挠。然而,他们的感情并没有因为家长的干涉而有丝毫的减弱,反而相爱更深,最终双双殉情而死。

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常见到这种现象,父母的干涉非但不能减弱恋人们之间的爱情,反而使感情得到加强。父母的干涉越多,反对越强烈,恋人们相爱就越深,关系更牢固,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罗米欧与朱丽叶效应”。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也就是指有好感的异性间,受到的外界干涉越多,他们的感情就会越深。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是因为人们都有一种自主的需要,都希望自己能够独立自主,而不愿意自己是被人控制的傀儡,一旦别人越俎代庖,代替自己做出选择,并将这种选择强加于自己时,就会感到自己的主权受到了威胁,从而产生一种心理抗拒,排斥自己被迫选择的事物,同时更加喜欢自己被迫失去的事物,正是这种心理机制导致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一代代的不断上演。心理学家的研究还发现,越是难以得到的东西,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越高,价值越大,对人们越有吸引力,轻易得到的东西或者已经得到的东西,其价值往往会被人所忽视。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对所谓中学生“早恋”现象(早和恋本身就是矛盾。是早就不叫恋,是恋就不可能早。在国外的青春期问题里,没有早恋这个词。硬把他翻译过来,只能叫“青春期约会”。或叫中学生恋爱更为中性。)宜导不宜堵,粗暴禁止,只会引起相反的结果。实践已经反复证明,对早恋行为粗暴禁止,不仅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会使事情走向反面,导致“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本来恋爱关系不明确的青少年,变成了真正的“恋人”;一些陷入恋爱关系的青少年,不堪忍受教师和父母的粗暴干涉,离家出走;甚至会有一些青少年在情绪冲动之下,殉情自杀。由引可见,教师和父母对待青少年的早恋行为,决不能粗暴干预和禁止,而应克制自己的感情,用理智的态度,耐心地向子女讲清早恋的危害和应当采取的处理办法,使青少年的认识发生转变,主动地去解决好自己的问题。我们的态度应该是尊重、理解、关怀、引导,粗暴干涉和横加指责只会引起相反的结果。

1、尊重,即尊重学生,尊重人格;善意劝告、平等对话、保守秘密、私下处理。

2、理解,即理解学生的美好而纯真的感情;进入青春期,由于营养的支持,性激素的分泌,生理出现第二性征,心理渴望了解异性,接近异性,处于异性倾慕期,青春期的互相倾慕,几乎是每个人成长中的故事这种情感体验是必然的,也是自然的;是不可限制的,这就是成长。青少年的相互倾慕不必大惊小怪,把它视为洪水猛兽。

3、关怀,即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

4、引导,引导学生理解相互倾慕与恋爱的区别,友谊与爱情的区别,即帮助学生回到班级集体之中,回到同学之中,减少个别往来。

——人生各个阶段有各自的任务,青春期不是播种爱情的季节。既然在春天,就不要做夏天的事。

——人生有得必有失,中学婉拒的爱情,十年后会与你重逢。

——天涯何入无芳草,不必急在少年时,拥有了一棵树,却失却了一片森林。——爱情,除了快乐还有责任。

——我们只有纯洁的感情,却不能保证给予对方幸福。——珍藏起提前到来的微笑,作为十年后选择恋人的镜子。

——你没有过错,只是目前不适宜。还是让理智的选择战胜感情的冲动吧。——爱情需要责任,付出、时间、金钱、甚至身体。你现在一样都不具备。

霍桑效应 人在一生中会产生数不清的意愿和情绪,但最终能实现、能满足的却为数不多。对那些未能实现的意愿和未能满足的情绪,切莫压制下去,而要千方百计地让它宣泄出来,这对人的身心和工作效率都非常有利。

在美国芝加哥市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生产状况也很不理想。后来一个由心理学家等多方面专家参加的研究小组,在该工厂开展一系列试验。其中有个“谈话试验”,即用两年多的时间,专家们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并做详细记录;对工人的不满意见不准反驳和训斥。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霍桑工厂的产量大幅度提高。这是由于工人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有诸多不满,无处发泄,“谈话试验”使他们这些不满都发泄出来,从而感到心情舒畅,干劲倍增。社会心理学家将这种奇妙的现象称为“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学校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物质条件,不一定让所有教师都满足自己的愿望和追求的心情。教师工作压力大,任务重,社会期望值高,如果对那些未能实现的意愿和未能满足的情绪,切莫压抑克制下去,而要千方百计地让它宣泄出来,这对人的身心和工作都有利。而学校领导有责任也有义务给教师提供这样一个场所,让教师能有舒缓身心的途径。领导要经常沉到教师中去,与教师零距离接触,了解一些虽然很小但和教师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加强与教师们情感之间的沟通,了解教师们的迫切需要,努力帮助教师们解决一些问题,从而激发教师的积极情绪,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是美国一心理学家提出的心理课题。这位心理学家提出:一幢办公楼,如果有一块窗玻璃被打碎,若未及时安装,那么很快其它的玻璃也会被打碎。这就是所谓的“破窗效应”。类似的现象在学校中也普遍存在,学校刚刚粉刷的墙壁维持了很长时间,而一旦有一个脚印落在上面的时候,不久就会有许多脚印;修剪过的草坪平平整整,只有一名同学踏上草坪之后,不久整个草坪就会面目全非。这就是所谓的“破窗效应”。这种现象不仅在学生的校园生活中存在,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也同样存在着,这值得我们的教育管理者警惕。一位年轻的班主任坦言:刚一开始工作的时候,学校布置什么任务都能够及时认真完成,而且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待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后来渐渐发现学校对于那些没有及时完成任务的老师也没有怎样,又没有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只是说说而已。自己对布置的工作也渐渐应付、敷衍起来,再后来就是能拖则拖,能免则免,拖拉多了就仅仅是“习惯”的问题了!“破窗效应”给学校管理带来的危害也正在于此。

因此,作为学校的管理,首先是决不允许其成员轻易地破坏制订出台的各项规章制度,不管是领导本人,还是普通老师。其次不管什么原因,对于违反者必须进行必要的处罚,这种处罚还需要体现:公平,对什么人都一视同仁;公正,根据规章制度,该怎样处罚就怎样处罚;公开,至少在全体教师会议上及时宣布处理决定。通过管理要让全体成员杜绝“破窗效应”的产生,自觉维护各项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和有效性。

手表效应

大家都有这样一个体会:一个人如果只有一只手表,他知道现在几点了;如果有两只走时不同的手表,他往往不知道现在几点了,也就是说,他无法知道哪一只手表更加精确,这就是“手表效应”的原义。

“手表效应”对学校管理的启示是: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要加强彼此的沟通,既要有默契的协作,也要有明确的分工,尤其对教师布置任务或提出来工作要求时,必须是统一的要求,必须只有一个声音,绝不能有两个相互矛盾的要求或声音,否则,教师将无所适从。在一个学校内部,教师如果经常获得相互矛盾的要求或声音,一方面反映出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工作配合缺乏默契或闹不团结,另一方面也会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遭受干扰并陷于停顿,这是学校管理的大忌。

“手表效应”对教育的启示:教师之间、父母之间、教师与父母之间对孩子的教育要求应一致,尤其是在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培养上更要一致,否则极容易形成双重人格。家园同步教育十分重要和必要。

泡菜效应 “泡菜效应”其含义是:同样的蔬菜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将它们分开煮,其味道是不一样的。根据这个原理可知,人在不同的环境里,由于长期的耳濡目染,其性格、气质、素质和思维的方式等方面都会有明显的差别,这正如人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泡菜效应”揭示了“人是环境之子”的道理,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不可抗拒的影响作用。人在幼年时期对环境的影响更为敏感,染苍则苍,染黄则黄。“出于污泥而不染”是对某些成人而言的,却不符合儿童的实际。

“泡菜效应”对学校管理的启示:是学校要重视校园的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重视通过良好的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校园的硬环境主要是指校容校,它由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茶、一楼一台等建筑物构成;校园软环境主要是指正确的舆论风气、和谐的人际关系、民主的管理方法、严明的校纪校规、独特的校风校训等。校园的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具有“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为此,学校要努力让校园的硬环境整洁、优美、有序,让校园的软环境充分体现人文精神,蕴涵丰富的教育因素,从而给学生诗情画意、温馨怡人的感受,发挥对学生启迪智慧、激发灵感、培育志向的作用。

“非零和效应”

“非零和效应”来源于“零和效应”。“零和效应”之意为:实力相当的双方在谈判时作出大体相等的让步,方可取得结果,亦即每一方所得与所失的代数和大致为0,谈判便可成功。然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越来越走向“非零和”,也就是所说的“双赢”。因此,“非零和效应”已经替代了过时的“零和效应”。如今,不少人常将“非零和效应”称之为“双赢效应”。

“非零和效应”对学校管理的启示是:要向教师不断灌输“合作行为”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当前课改的过程中,要大力提倡“师生合作”和“师师合作”,力求取得“双赢”的成效。就“师生合作”而言,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合作,既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也能促使教师面向学生学习,并在汲取学生智慧的过程中提高教师自己的素质;就“师师合作”而言,教育教学创新的思想火花,常常产生于教师之间的合作之中。因此,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往往能共同进步和共同成才。务必记住:双赢则皆利,两败必俱伤。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作为学校领导者,还要注意加强与其它学校的精诚合作,取别人之长处补自己之短,从而使自己所在的学校能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成效。

狮羊效应

狮羊效应源于拿破伦的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一只狮子带领的九十九只绵羊可以打败一只绵羊带领的九十九只狮子。”这句名言说明了主帅的重要性。

狮羊效应”对学校管理的启示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校长,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因此,我们要管理好学校,首先要有好的校长。

酒污水效应

如果你把一汤匙的酒倒进一桶污水里,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你把一汤匙的污水倒进一桶酒里,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也就是说这“污水”的能量是相当惊人的,它的破坏力是巨大的。

酒污水效应对学校管理的启示是:在一些学校中难免会碰到个别“污水”式的教师,他们人数虽然很少,但破坏力巨大;不但不认真教学和不断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传播流言,影响团结和谐的氛围,甚至拖要求上进的教师的后腿。为此,学校领导者一定要花费精力来处理这类“污水”式教师:或使他们改邪归正,或将他们清除出教书育人的队伍。倘若未能这样做,那么学校任何方面的辛勤努力都有可能被“污水”式教师的所作所为抵消。

第四篇:今天说个三句半

今天说个三句半,说的不好不吃饭,至于说的好不好,接着看 领导同事大家好,新年马上要来到,我们先来拜个年,给钱 先来夸夸咱医院,三年巨变刮目看,全国百强创示范,齐声赞 医院环境很温馨,各种设备真先进,医护人员技术高,放心 领导气魄不平凡,探索医改新观念,带领全院谋发展,实干 全科医生挑重担,门诊签约要两全,医德高尚医术好,不一般 护理天使真能干,服务热情技术好,耐心细致又周到,难找 药品管理很规范,中药西药质量好,取药窗口送微笑,您走好 医技科室很辛劳,加班加点没牢骚,结果准确报告早,周到 后勤财务也得夸,保障工作做到家,围绕医疗中心转,顶呱呱 干群齐心加油干,公卫医疗齐争先,群众满意党放心,2018谱新篇!谱新篇!

第五篇:中国史上著名的十首马屁诗

中国史上著名的十首马屁诗

“拍马”是一个技术活,除了要脸厚嘴甜会来事儿之外,还要讲究技巧,要以最恰当的力度,拍到受拍者感觉最舒服的地方。否则只会是弄巧成拙,轻则鼻青脸肿,重则呜呼哀哉。特别是在封建时代,帝王手握生杀予夺的大权,身边的臣子既可能因言语文字的不慎而惹祸,也可能因颂扬而得到恩宠。随侍之人不得不小心谨慎,察言观色,见风使舵。中国是诗国,不仅作诗、吟诗是普遍现象,还有人赋予诗歌以一定的实际功用,因此,著名马屁诗也应运而生。

第一首:南唐中主李璟好钓鱼,一次带了伶人李家明与一帮侍从在池塘边垂钓。李家明运气好,不一会就钓到好几条鱼,李璟的钓竿却是纹丝不动。李璟心中老大不高兴,却又不便发作。李家明见中主面有愠色,便很机智地禀报中主,请求就其钓鱼赋上一首诗。得到恩准后,他即赋道:

玉甃垂钩兴正浓,碧池春暖水溶溶。凡鳞不敢吞香饵,知是君王合钓龙。

帝王君临天下,钓鱼自然不同于常人,一般的鱼儿连上钩的资格都没有,只有那神异的蛟龙才配上御钩。马屁一拍果然奏效,李璟的脸色立即由阴转晴,趁机也就结束了那令人扫兴的垂钓。

第二首:若遇上残忍嗜杀者,那就更得挖空心思拣好听的话来保住自己的一颗头颅。唐末以诗而名满天下的杜荀鹤就在这种情况下作了一首马屁诗。当时,朱温被封梁王,坐拥四镇,权倾一时。朱温为人阴狠刚烈,左右之人稍忤其意,立即处死。对于这么一个杀人恶魔,求仕心切的杜荀鹤竟也冒死求见。杜荀鹤赶到洛阳上了求见的帖子后,等了好长时日才蒙召见。这天,杜荀鹤战战兢兢地进了朱温的便厅。适逢此时艳阳高照而雨丝飘洒,朱温认为是件稀奇事,即要杜荀鹤就此赋诗。诗的好坏不仅关系到自己朝思暮想的官位,而且连生死都搭上了,杜荀鹤自然是抖擞精神,绞尽脑汁往吉利动听的事上想,总算皇天不负有心人,吟出一诗:

同是乾坤事不同,雨丝飞洒日轮中。若教阴晴都相似,争表梁王造化工!

把太阳雨这种自然现象附会为是上天对朱温的歌功颂德,朱温被吹捧得喜滋滋、飘飘然,对杜荀鹤大加赏识,优礼有加。朱温篡唐登基后,又授以杜荀鹤翰林学士之职。

第三首:明初的僧人宗泐遇到的情况更加险恶。明太祖朱元璋与马后是患难夫妻,感情深厚。马后不幸先太祖而去,朱元璋悲痛之际又遇下葬日风雨大作,雷电交加。朱元璋心中郁闷至极,招来宗泐询问缘由。朱元璋是一句话不对劲就要叫你人头落地的,宗泐自然要全力应对,一路往前走,一路上就将脑筋转得飞快。到得朱元璋面前已经有了主意,即以一首诗作答: 雨落天垂泪,雷鸣地举哀。西方诸佛子,同送马如来。

将马后尊奉为佛祖如来,连上天也用雷雨为她举哀,菩萨也来送行。这样的天气正是上天赐福,吉祥得很。朱元璋的满腔不快因此而飞到九霄云外去了,宗泐因此而逃过了这一劫。第四首:明太祖朱元璋,因一首马屁诗而免了一大群和尚的罪。朱元璋年轻时在皇觉寺做过和尚,当年曾在庙壁上题诗。做了皇帝后故地重游,壁上之诗早已没了踪影。他不禁勃然怒起,欲迁怒于寺里众和尚。眼看大祸将临,方丈为推脱责任而赋诗道: 圣上题诗不敢留,诗题壁上鬼神愁。谨将法水轻轻洗,犹有龙光射斗牛。几句哄鬼的话,吹捧得也实在是太离谱,然而朱元璋偏听得心花怒放,得意万分,一场行将降临的灾祸随之而烟消云散了。

第五首:唐朝嗣圣年间,中宗李显的韦后欲步武则天的后尘,在宫中大发雌威,极力排挤中宗,争揽大权。内宫的一班趋炎附势者惟韦后的马首是瞻,争相讨好巴结。一次宫中举行宴会,一名优伶即不失时机地唱了一首《回波词》: 回波迩时栲栳,怕妇也是大好。外边只有裴谈,内里无过李老。

裴谈时任御史大夫,是朝内出了名的惧内者,“李老”即指中宗。优伶为了拍韦后的马屁,竞不惜出皇上的丑。韦后被拍得心花怒放,洋洋得意地盯着中宗微笑,懦弱成性的中宗只有无奈地陪笑脸。优伶则因马屁拍得好,得了韦后重重的一笔赏赐。

第六首:士大夫的趋炎附势、溜须拍马一点也不比那位优伶逊色。清朝乾隆时的方面大员阮元就是靠马屁诗登上高位的。阮元最初任职翰林院,官职并不高。一年翰林院举行大考,由乾隆亲自主持,考试的诗题为《眼镜》。阮元在此前已从和珅那里了解到乾隆是不戴眼镜的,因此能胸有成竹地揣摸上意,从容不迫地赋了一首长诗,其诗末四句最为肉麻: 眸瞭何须此,瞳重不恃他。圣人原未御,目力寿徵多。

眼内有两个瞳仁称为“重瞳”,据说舜就生有重瞳,因此“重瞳”便成了圣君的象征。乾隆目力甚好,用不着戴眼镜,阮元借此将其吹捧为古之圣君——舜。诗句搔到了乾隆的痒处,阮元遂被拔置为一等一名。从此以后便官运亨通,青云直上,后来官至总督、巡抚。

第七首:清朝乾隆时的方面大员阮元就是靠马屁诗登上高位的。多年后忆起旧事,他还沾沾自喜地赋诗道:

高宗寿八旬,目无叆叇照。臣赋眼镜诗,褒许从优诏。

叆叇是眼镜的别名。诗中的沾沾自喜之情溢于言表。

第八首:元末明初的王冕在《儒林外史》中被树为隐士的楷模,这个形象也深入人心,似乎成了他专有的品牌。其实,他也有庸俗、人格低下的一面。王冕才高八斗,胸怀大志,然而身当乱世却是怀才不遇。后来见了“真命天子”朱元璋十分振奋,于是作《应教题梅》诗以吹捧:

猎猎西风吹倒人,乾坤无处不生尘。胡儿冻死长城下,始信江南别有春。

末句吹捧当时朱元璋辖下的江南如春天般温暖、光明,与前三句描述的险恶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朱元璋自然是龙颜大悦,立即授王冕以谘议参军的官职。然而,王冕太无官运,甫上任便呜乎哀哉了。

第九首:也有人马屁拍在了马腿上,本欲借拍马屁以讨好媚上,不曾想却惹火烧身,甚至招来杀身之祸。明朝初年,僧人来复自江西应召进京建法会。一次朱元璋赐宴,来复赋诗一首以表感激之情:

金盘苏合来殊域,玉碗醍醐出上方。稠迭滥承上天赐,自惭无德颂陶唐。

诗句说宴会上点的是来自异域的苏合香,喝的是只有天上才有的醍醐,各种佳肴罗列桌上,自己领受如此美味实在惭愧。本来是一首谄媚讨好之诗,猜忌心特重的朱元璋偏能嗅出异样的味道来。第一句中的“殊域”本是异国的意思,朱元璋却认为“殊”字拆开是“歹”“朱”,无异于是指着自己这朱姓皇帝的鼻尖谩骂。朱元璋于是勃然怒起,来复因而落得个身首异处的可悲下场,这实在是他始料不及的。

第十首:拍与被拍是地位使然,一旦角色转换,被拍者也会变为拍者。南北朝时的陈后主陈叔宝荒淫无度,惯于听入耳顺心的话,因此被一帮宵小无耻之徒所包围。陈亡于隋,后主由君王沦为阶下囚,权势的丧失使他对隋的统治者低声下气,极尽吹捧拍马之能事。一次陪侍隋文帝登芒山,他借机赋诗道: 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东封书。

“东封书”指封禅书,古代帝王往往到泰山向上天祷告,以表明自己是真命天子,其君权乃上天所授。诗句颂扬隋文帝功高德厚,完全有到泰山封禅的资格,而自己愿代拟封禅书。奴才相十足,而作为亡国君主更是大跌身份的。

孔子所提倡的诗教中有“兴、观、群、怨”的说法,其中的“群”即指诗歌可以帮助人们沟通感情,他老先生绝对没料到后世的人们会用诗歌拍马屁的方法来沟通感情,可慨也夫!

下载党史上著名的28个半布尔什维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党史上著名的28个半布尔什维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外微生物学史上著名的十大人物

    中外微生物学史上著名的十大人物 XX (生物制药二班 生命科学学院 黑龙江大学 哈尔滨 150080) 摘要: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这么一群人,不断地探索着这个神奇的世界,让我们知道这个......

    1著名英语学习网站A-100个

    100个英语学习网址 1. 欢乐美语 :http://202.112.105.179/english/listentuning.asp 2.几个英语学习的FTP站点 ftp://210.34.5.27/pub/英语学习/ ftp://202.194.192.178/Eng......

    群众路线是个宝(三句半)

    群众路线是个宝(三句半) 欢声笑语走上场,教育活动我开腔,演段曲艺三句半,捧捧场!十八大精神导航向,群众路线作风扬,党风正气树形象, 事事强!伟大复兴中国梦,强国富民百姓梦,依靠群众做好......

    歌颂党三句半

    一九二一年“七一”,中华新篇章开启。劳苦大众恭贺党,成立。党领工农红军师,五次围剿无所惧。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军民齐心搞协作,八年艰苦算什么?勇往直前紧跟党,抗日。抗战胜利......

    从一个著名推销员的成功谈推销员的口才

    作为一名成功的推销员,既要吃苦耐劳,也要能说会道。库尔曼可谓两者兼备。凭借自己的勤勉和出众的口才,库尔曼把寿险推销给了一个又一个客户,与此同时,他也把成功"推销"给了自己......

    中国共产党党史上的重要事件大全

    中国共产党党史上的重要事件 1.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2.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确定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

    党史上的历次集中教育

    党史上的历次集中教育 2016年06月30日10:3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八路军战士在整风运动中学习。1952年,广大群众在“三反”“五反”运动中检举不法商人。毛泽东《关于正确处......

    赞美亲爱的党(三句半)

    中队长: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自从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已有整整90年,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科技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