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 传记阅读 作文[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4 03:1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三 传记阅读 作文[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三 传记阅读 作文[本站推荐]》。

第一篇:高三 传记阅读 作文[本站推荐]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双料”院士的有情人生

严东生是我国无机材料科学技术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双料”资深院士,既是著名的战略科学家和优秀的科技工作领导者,也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先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科研人员。他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他为中国科技和教育事业、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著功绩。

中学毕业后,大伯希望严东生报考税务学校,以后可以捧个“金饭碗”,但他的第一志愿却填了清华大学化学系,因为积贫积弱的祖国催生了他心中的一个梦想,那就是“科学救国”。而化学,是他最喜欢的学科。1935年,严东生如愿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

1937年北平失陷,正在读大二的严东生由于要照顾体弱多病的母亲,只得留在北平,转入了燕京大学。在燕大,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并收获了爱情——与同班同学孙璧媃结成一生的伴侣。他们不仅在事业上有共同语言,在业余爱好上也兴趣相投——经常晚饭后放几段世界名曲,夫妻俩一起欣赏,听完后交流感受,其乐融融。他的研究生“关门弟子”杨建华,对先生的很多事情都难以忘怀,“2014年师母病重入院,那3个多月里,他每天都陪到很晚,被护士催着才回家。那时先生身体还很好,送毛巾、递茶水都不肯让子女和学生帮忙。师母没能出院,她走后,先生便常常发呆。”

1946年,严东生踏上了赴美留学的航程。在伊利诺伊大学,他主修陶瓷工学,辅修无机化学。毕业后,严东生留校任博士后研究员,薪资优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他当即决定提前回国。1950年,在克服美国当局设置的困阻后,乘船途经香港,回到了故土。同事们都说,严先生是一个战略科学家和科学外交家。他直接参与中国第一个12年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及《1963~1972十年科技规划》的起草,为我国材料科学的发展拟定了方向。1984年他主持制定了《关于中国科学院科技体制改革的汇报提纲》,对中科院的科技体制改革采取了一系列面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大举措,使中国科学院的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严东生带领团队精心“打造”了很多种现代先进材料。比如,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领衔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2012年7月宣布发现一种新粒子,其特性与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一致,而探测器“心脏”——电磁量能器使用的5000根高质量、大尺寸PWO闪烁晶体,正是严东生团队的杰作。

不止一个学生记得严先生是如何为他争取到了出国进修的机会,又如何千叮万嘱一定要回来为国效力。施剑林研究员始终记得,严先生反复同他讲,国内缺少年轻科学家,尽量多待在国内搞科研,“出国的事我来安排”。经老师牵线搭桥,施剑林去德国马普学会工作了1年多,这期间严东生给他写了很多信,最常关照的一句话是“一定要回来”。他的学生们都如期回来了。

严东生的言传身教,在一双儿女身上体现得最是淋漓尽致。女儿严燕来,退休前是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教授。儿子严友为,退休前是美国默克制药公司高级研究员。这一家子有两大共同语言:科学和音乐。他深知科普的重要性,对记者也非常尊重。记者黄辛表示,“科学是他的生命,在他身上,最能体现知识分子的良知与风骨。”

(有删改)【相关链接】

他始终坚持“国家利益为大,个人名利为小”,教诲我们保持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的信心。他常说,立志为中国的建设发展而献身是我国几代科学家的理想和美德。

——李红霞《追忆恩师严东生先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材料第一段对严东生的“双料”资深院士等身份作了介绍,并对其一生的卓著功绩作了概括,让读者对人物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总领了全文。

B.严东生选择报考清华大学化学系,不仅因为自己的爱好,更源自他的爱国心——通过化学实现自己“科学救国”的梦想,让积贫积弱的祖国强盛起来。

C.严东生一方面为学生争取出国进修的机会,另一方面又叮嘱学生学成后要归国,为祖国作贡献。他的那些弟子都如期回国,践行了对恩师的诺言。

D.严东生与孙璧媃能走到一起,跟他们在事业上有共同语言和业余爱好上兴趣相投有很大的关系,他们经常晚饭后放几段世界名曲,一起欣赏,并交流感受。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严东生团队发现了一种新粒子并成功为丁肇中领衔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打造了探测器“心脏”——电磁量能器使用的5000根高质量、大尺寸PWO闪烁晶体。

B.严东生不慕名利,始终坚持“国家利益为大,个人名利为小”,心怀国家、民族和社会。他的身上体现着我国几代科学家立志为中国的建设发展而献身的理想和美德。

C.1946年严东生赴美国留学,在伊利诺伊大学主修陶瓷工学。新中国一成立,当即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博士后研究员的职务乘船回到了祖国,体现了浓浓的赤子之情。

D.严东生直接参与中国第一个12年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及《1963-1972十年科技规划》的起草,指明了我国材料科学的发展方向,这是他被称为科学外交家的原因之一。

E.严东生的女儿退休前是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教授,儿子退休前是美国默克制药公司高级研究员,他们都爱好科学和音乐,这与严东生的言传身教有很大的关系。

3.材料写了严东生哪些方面的“有情人生”?请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塑造人心者,先要塑造自己

博 林

这几年,佟丽娅塑造出的角色愈加受到观众的瞩目。少有人知道,十二年前,她还是一个在文化部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独舞的小姑娘。生长在充满艺术灵气的祖国西北边陲的她,少女时期即表现出舞蹈方面的天赋。那时,她就曾多次代表新疆地区进京比赛演出,是不折不扣的文艺骨干。

2004年,20岁的她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就读于表演系。从那时起,一条更加广阔的艺术之路才在她的眼前初现端倪。“很多人是通过古装剧开始知道和了解我的,后来陆续接了一些戏,慢慢也被贴上了古装小花的标签。”佟丽娅知道,作为演员,最先被大众关注的很可能是外表,但自己绝不能止步于此。“我希望观众看到的佟丽娅不是一个花瓶,而是一些有质感、有温度、能够引起思考的角色。”

毕业以后,佟丽娅就展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戏路和接戏标准。“正能量”“接地气”“社会效应”,也成为她对剧本判定的关键词。从《母仪天下》到《怪侠一枝梅》,从《宫锁心玉》到《梦回唐朝》,她一面尽情展现着自身独特的古典气质,一面也努力让角色的风格向自己理想的方向靠拢。而待到她的代表作《北京爱情故事》出世之际,佟丽娅仿佛看到了演艺之路上那一抹隐现的曙光。

“《北京爱情故事》热播的那一年,有朋友说他家楼顶上有人大喊‘北京我要留下来’。这恰巧是我们戏中的一句对白。也有人给我留言说,沈冰这个人物让他们对爱情有了美好的憧憬,也让他们对北漂生活不再害怕。”言及此处,佟丽娅的语气里充满了感激。正是这些来自观众的声音,发自肺腑的触动,让她认识到“演员”二字应有的分量。

佟丽娅很喜欢文艺界前辈李雪健的一句话,就是“通过角色来和观众交朋友”。在她看来,要让那些素不相识的人们愿意和自己交朋友,最好的办法,便是呈现出角色身上美好的一面。

2013年,她首次出演了专业题材的电视剧《产科医生》,饰演一个与层级制度、身份背景、复杂的医患关系不断做抗争的进修医生何晶。和很多“北漂”所面临的窘境十分相似,她们都是些想通过努力打拼、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位置,但却总淹没在人海之中的普通人。为了演好医生,她甚至专门赴医院学习,让自己首先体验到生命的美好与不易,目的都是为了将这种感受传递给观众。

“作为一名演员,我要尽最大的努力去还原角色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细节,赋予角色真实的魅力。”佟丽娅说,她希望大众看到真实之“美”,也更加坚定地去追求这样的“美”。

真正让佟丽娅在全国观众中名声大噪的,大概是翌年拍摄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早在学生时代,她便读过这部当代文学经典,书中讲的虽是父辈的故事,但那种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却让她感动。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拍摄这个故事,她早已做好了准备。《平凡的世界》播出以后,在大江南北引发了无数的热议与惊叹。多少人因为润叶和少安的爱情而涕零,一些高校迎新的横幅上甚至打出了“像少安一样去奋斗,像润叶一样去爱”的标语,这让饰演润叶的佟丽娅感动不已。一直以来,她都希望自己的表演能呈现出那种昂扬向上的感染力,能够温暖人心,而通过润叶这个角色,她确确实实地做到了。

再后来,在电视剧领域硕果累累的佟丽娅开始涉足电影,接连出演了《智取威虎山》《唐人街探案》等叫好又叫座的作品。有人问她,为什么总演这么土气的角色,趁年轻多接一些偶像剧、时装剧、玄幻剧不是更能吸金吗?然而她却说,接地气才是她演艺之路上真正的标的。从小一路打拼过来的佟丽娅,更习惯在经典的演绎中拔节成长,在角色的打磨中塑造自己,努力体会前辈们在作品中寄寓的温度与厚度。

最近,佟丽娅还以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代表的身份参加了五年一度的第十次全国文代会,谈话间说起红色经典,还说起当初张涵予在剧组教她唱京剧《智取威虎山》的选段,她连称“惭愧”,言语中流露出面对经典的虔诚和谦逊的态度。在“小鲜肉”“小花旦”充斥荧屏的当下,能有这样一位与历史之筋骨、时代之体肤如此亲近的青年演员,何尝不是国内演艺界之幸呢?

(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12月10日,09版,有删节)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佟丽娅生长在充满艺术灵气的祖国西北边陲,少女时期的她就在舞蹈方面表现出卓越天赋,曾多次代表新疆地区进京参加比赛演出,是新疆地区的文艺骨干。

B.20岁时,佟丽娅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学习,从此步入了更宽广的艺术之路。十几年来,她的演艺事业不断发展,不仅在电视剧领域硕果累累,在电影领域也崭露锋芒。

C.佟丽娅为了使观众看到真实之“美”,努力还原角色,赋予角色真实魅力。她在出演《产科医生》时,还专门赴医院学习,让自己真切地体验生命的美好与不易。

D.涉足电影领域后,佟丽娅饰演的都是土气的角色,观众认为她应趁年轻多接一些片酬更高的偶像剧、时装剧。但她不为所动,仍然坚持接地气的角色演绎原则。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由于塑造了不少古装戏的角色,佟丽娅被贴上了“古装小花”的标签。这说明观众只关注她那漂亮外表和独特的古典气质,对此她很不满足,作了深刻的反省。

B.待到《北京爱情故事》播出后,有观众在楼顶大喊“北京我要留下来”,也有观众留言说“对北漂生活不再害怕”,这正是佟丽娅演出触动观众内心、注重社会效应的具体表现。

C.佟丽娅希望观众看到自己饰演的角色是有质感、有温度、能够引人思考的。《北京爱情故事》里的沈冰,《产科医生》里的何晶,《平凡的世界》里的润叶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D.佟丽娅所饰演的角色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她们努力打拼,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位置,却总淹没于人海之中。这些人物身上的“正能量”有无穷的感染力,温暖人心。

E.塑造人心者,先要塑造自己。佟丽娅就是这么践行的,如完全不以外表取悦观众,坚决不出演青春偶像剧,为出演做足准备,真心希望与观众成为朋友等。

6.为什么作者称佟丽娅是“一位与历史之筋骨、时代之体肤如此亲近的青年演员”?(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第二篇:初二传记作文(汇总7篇)

篇1:初二传记作文

世界很大,人物众多,但我是独一无二的。

本人生于2006年6月3日,大名杨舒然。长相没什么突出之处,但又不像是上帝随笔画出。似双非双的眼皮下一双有神的眼睛,嵌在一张“南瓜子”脸上。眼尾微微上翘,浓密的睫毛使眼睛更加深邃。扁扁的鼻子莫名为整张脸增加了一丝可爱的气息。

没有樱桃小嘴,但也不是血盆大口,大小刚刚好,比例十分协调。笑起来总会露14颗牙,可我很爱笑,一点也不介意这张看起来就很开心的嘴巴。

我的性格外向,活泼开朗,人缘自感甚佳,只是偶有急躁情绪。甚喜舞蹈,目前已过十二级,因学业繁忙,只好随便跳跳打发时间了。古筝是第二爱好,有时抒发感情,有时发泄烦恼,陪伴我八年,也因学业让开了大路。学习成绩中等,预计很快有所提高。

班里活动我总是积极参加。上学期,带领班级排出一支不错的啦啦操,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还有幸成为了女足队的一员,在我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也取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

去年九月,我有幸成为了九班的一份子,与同学们相处融洽,取长补短,一起进步。集体中的幸福感仅此一种,每个人的闪光点也都会在其中慢慢体现出来。

我努力绽放在九班花园中。

篇2:初二传记作文

我平凡的母亲(小传)

母亲平凡一生,刚过四十,便安居在安静的小城中,怀抱温暖的小窝,过着闲适的生活。

母亲和当时那个年代的很多人一样,从山区走出来,目睹了这个时代迅速发展的一切。她是土生土长的湘潭人,还有一个从小到大相互扶持的妹妹。 母亲对教科书并没有多喜欢,但她也知道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所以他不惜从山区跑到小镇边缘去上学,

母亲说当时她每天都得步行很远,穿过一环接一环的山道去上学,每次刚出家门天还是黑的,山路两旁的杂草中,蛇、黄鼠狼、野兔什么动物都可能有,她就每天在恐惧

担忧中穿梭于家与学校之间。山路的危险是未知的,他的未来更是毫无定数的。 念完高中后母亲来到了城里定居,在这里找了一份低薪工作,于是从一个平凡的学生,成为一名平凡的工作者。十七八岁的母亲,青涩懵懂,与妹妹住在出租公寓里,

站了一天的班后,回到家,一间房,两个人,一张桌,两道菜便结束了一天的生活。一碗芽白菜,一碗辣椒是当时最常见的晚餐。

在母亲的省吃俭用下,我出生在一个极为舒适的环境中,丰衣足食、家庭美满,母亲曾打趣地说她的前半辈子都是在为我的出生做铺垫,而她口中的“后半辈子”他也不曾多提。

母亲每次说起她的过往,话题总又不经意间回到了我身上,她只是平凡世界中一个平凡的人,却因为母亲的身份而不在平凡。

篇3:传记初二作文

世界上有许多名人,他们的成就令人钦佩。

但是,有多少“名人”在各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感动了人们?这样,真正震惊世界、震撼人心的名人数量大大减少。

《名人传记》的名人大多出身贫寒,成长于逆境。他们的力量是在困难中培养出来的。相对于其他出身高贵,从小娇生惯养的同龄人,他们在困难面前更坚强,更有动力,在挑战面前更有活力,更容易成功创业。因为他们在逆境中成长,他们克服困难,与命运抗争,同时他们对光明的未来越来越充满希望。

几乎每一个名人都经历过风风雨雨才取得成功。他们有的人生挫折,有的要面对身体残疾,有的'家庭不幸。

尽管困难重重,但他们从未被打败,因为他们有一种坚韧,他们坚强不屈,他们永远有“光明就要来了”的希望。

最打动我的名人是海伦凯勒。

原本才华横溢的她,可以享受这个快乐而有趣的世界,感受到所有人的爱,但不幸的是,她高烧不退,以至于失去了听觉和视觉,与多彩的世界彻底隔绝。然而,当她最需要帮助却又最无助的时候,安妮莎莉文小姐出现了,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海伦凯勒成为世界奇迹,成为震惊世界、感动人心的名人。

和她相比,我觉得很惭愧。

我以前经历过逆境,但没有勇敢面对。

面对困难,我退缩了。我放弃了自己,甚至想过放弃学业。但是,母亲一直陪伴着我走过那些艰难的岁月,让我真正在逆境中成长。

其实名人也是普通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是因为他们在困难和磨难面前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心态,在追求自己热爱的事业上表现出了非凡的毅力。

只要你有一颗永不放弃,追求到成功的心,你也会成为名人!

篇4:初二传记作文

一个女孩的传记

我并不清楚这个女孩是谁,不清楚她的名字,她的窗边有一株兰花,就用来作为自己的称号。她虽然是个外表恬静的女孩,但却又有着与其他女孩不同的性格爱好。

大多数的中学里都有兴趣班,当别的女孩选择了口琴、舞蹈时,她毅然地选择了机器人,并坚持要一直学下去。这或许与她年幼时的爱好有关。

当她在上幼稚园前,同龄的女孩还在家里抱着娃娃,与邻家的孩子“办家家”时,她却在家附近的广场上开着心爱的遥控汽车。当广场上有人遛狗时,她便会用手中的车追赶那些狗,引得人们捧腹大笑。

在小学时的女孩是最为开朗,最想表现自己的。于是她同班的许多女孩都积极地参加中小队长竞选,甚至是大队长。几乎只有她,默默无闻的看着别人的演讲,安静地写着自己的选票。我想,或许她试试还是可以选上的,但她不管是老师还是父母鼓励,她都认为其实不当中小队长也一样可以帮助班级、同学,一样努力学习。小学的五年里,有无数次的竞选,永远没有她的身影。

她同样爱好读书,但在她的初中,有许多同龄的女孩,她们喜欢看一些琼瑶、言情小说。而在那些女生为剧情楚楚落泪时,她却在家里读着一本厚厚的《福尔摩斯》。当她的同学崇拜一个日韩歌星像滨崎步、Super Junior时,她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偶像,自信满满地说她是一个自我崇拜者。2009年大热的电视剧,当同学们热烈的讨论时,她只在一旁冷漠地看着她们,心里还认为这些女孩有点傻。

这个女孩与普通孩子一样爱她的父母,只是她从来不向父母撒娇,只是经常附和着父亲,与母亲开玩笑。

初中是一个人确定自己一生性格的重要时期,与同学想象的完全不同。她追求的是一种安静、默默的生活。或许她并没有一个好脾气,因为性格的差异,时常会与同学发生分歧,但如果可以避免,她宁愿沉默也不愿与人发生正面冲突。

她的母亲说她:太有个性了,虽然有很强的自尊心,但却如此淡泊名利,整天乐呵呵的,但缺少自信。我想,她大概就是这样的人吧!

记住这一天

南风又起,念你成疾.

再次回到家,这里依旧熟悉,青润的庄稼地,像灵巧少妇手中的织毛毡,网罗着淡远的青山,岑寂的树林,稀疏的村庄。

手拎大包小包,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大概是雨后初晴,微风伴着麦香轻拂过脸庞,两旁的绿荫透过阳光在大地上投射出斑驳的影子。面前的父亲沉默不语,脚底的两只布鞋沾满了泥泞,我也安适自得,在行走中,忘却城市的繁华与喧嚣,感受乡间的清澈与洁静。

回到了分别半年的乡县房屋,父亲出去干活儿了,我在房里也待不住。来到后院,鸡雏都已经长大,羽毛中还留着暗黄,小猪们酣睡哄食,不时发出吱吱的声响。豆芽也都长高。萌发出稚嫩的新绿。来到厨房,借着微弱的光,我与母亲一起粘上窗花,这是我们那里的习俗,每逢儿女归家,都会粘上这喜庆的标志。

火焰慢慢升腾,我帮着母亲洗菜,拣去干枯的部分,切好,入锅。窗外又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母亲叫我为父亲送雨披,我撑着小伞,出了门。一路上,不时有村民憨厚地向我问好,我在一一回问后找到了父亲,他在一把天然的大伞——绿树下与几个村民闲谈的模样,我把雨披给他,他向我会心一笑,从他的眼神中我读出了对我的赞许和深深的父爱,言有尽而意无穷,大概是些许为我的成长而自豪?

再次回到家。母亲已经张罗好一桌菜,邻居亲戚欢坐一堂,我与他们闲聊的不是城市里的灯红酒绿,而是三亩地里四口人五两酒的琐事。在那段时间,我感觉我好像面前的米粥一样质朴,清明。灯光透过尘埃照在每个人的脸上,在几双灵动的眸子中,我感受到了一片赤忱……短暂的一天悄然流逝,我躺在床上静思,回忆……也许,以后每逢微风拂面,树叶翻飞的时候都会唤醒我对这一天永久的回忆?

人在初二

人在初二,有欢乐洒脱,也有紧张备战。初二是初中生活中最美好的,也是最短暂的。我记得在哪上面看到过,初一太生疏,对自己来说是新的体验,初三太忙,没有时间来感受,只有初二,是最值得回忆的。

初二开学那天每个人都是兴奋的,上了初二就感觉像升了一级似的,但真正开始学习,却发现课程那么紧凑。老师换了,同学换了,教室换了,每天这个老师走那个老师进,我却依然快乐。下课打打闹闹,唧唧喳喳的凑在一起,都已经快成了回忆,现在却才懂得珍惜。

人在初二,是有很多感受的。烦恼随着时间而来,各种奇异的想法,青春的梦想,都在萌发。初二的老师,像我们的朋友,陪我们分享快乐,减轻忧伤。

人在初二,有很多话想说,却又不知道怎样说出口。随着会考的来临,初二生活也快要接近尾声,现在的感受,应该就是老师说的惜缘吧!我们的缘分,就像从天上掉下一粒米,正好就不偏不正落在了地上一个竖着的针尖上,那种巧合,令人惊叹!

人在初二,要懂得珍惜。友谊,师生情……曾经的一幅幅画面又浮现在脑海。如今,面临这人生的第一次会考,我们身在初二的人们要鼓足了劲冲,才不会给它留下遗憾。

点点滴滴的小事,吵吵闹闹的课间,充满欢笑的课堂……从现在起,我们珍惜着每一秒钟,认真对待着每一秒钟,他就像一个氢气球,等待着我们最后将他充满气,飞向蓝天,带着初二的回忆。

人在初二,自在的期待!

珍藏的记忆

蔚蓝的空中,浅处的云儿早已模糊不清,而深处那浓厚的云仍然清晰可见,无需刻意,它早已化作那绵绵的香气和慈祥的影子……

春已悄然离去,她没有带走充斥世界的曼妙的香气,而是送来了醉人的绿意。我漫步在羊肠小道上,阳光好不容易挤过那茂密的树叶照在庄稼上,我醉心于此,但想的并不是这小桥流水,仅仅是那一抹香气,一抹在我心头挥之不去的身影。

奶奶弯着腰,手里拿着把生了锈的锄头,小心翼翼地挖着翠而饱满的野菜和青菜。她是那样小心,那样专注,尽管炎热的阳光在他脸上嬉戏玩耍,汗珠已经遍布了她那满是皱纹的额头,她也没有去管,还是那样细心,这仅仅是为了我这个回来玩的孙子。我上前扶起了奶奶,为她拂去那汗珠,轻声对奶奶说:“奶奶,我来吧,你进屋休息会儿。”也许是实在太累了,奶奶无奈地点了点头说:“唉,我这把老骨头真不争气,可怜我这小孙子喽!”我看着她那颤颤巍巍的背影,心酸啊!

我干起了奶奶剩下的活,小心翼翼地挖着,唉,我终于体会到了奶奶的辛苦。在我挖的时候竟有一个背影站在我的后面,默默地注视着我,我不禁感叹:“唉,谁人识媪心,悲哉悲哉!”最后,我搀扶着奶奶回去了,奶奶则开始了“满汉全席”的制作。我抱来了一捆柴火,奶奶早已生起了小火,等我来后,便添柴加火。她娴熟的将菜洗得干干净净,然后展示出了她那“绝世刀法”,只听见“哒哒哒”的几声,菜便被如数切好。

她倒入了油,“滋滋滋”,奶奶迅速放入了菜,一首动人心弦的歌传了出来,我在歌声中迷失了自我,“此曲只应奶奶会,人间那得几回闻”。奶奶好似施了个魔法,手只是轻轻一挥,各种佐料入锅,顿时香气四起,引来了即将回巢的鸟儿驻足闻着沁人心脾的香。它虽然没有花儿绚丽地芳香,而是弥漫着了农村清香和质朴。至今还在回味着那香甜的味道,那迷人的清香,那颤颤巍巍的背影……

这醉人的香气哪里可寻,哪里哪里?蓦然顿悟,这哪里需要去可以铭记,原来早已化作那慈爱的背影在我心中渐行远去……

迎接初二

今天25日了,我心里只有两个字:忐忑。虽说是这样,但内心的喜悦和惆怅还是来到了。

何谓喜悦?我并没有“开学综合症”,所以不存在对开学的恐惧。我的喜悦在于——一切都是新的开始。我想,从零起步,或许能够摆脱失败的阴影,同时又能面临新的挑战。我坚信,每一次学期的更替就是一次新的挑战、新的洗牌,唯有勇者才能成为王者。“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失败,算不了什么,只需要站起来;成功,算不了什么,只不过是“当年勇”而已。挑战,才能带来新生!同时,我也憧憬着能够在新的学期摆脱“无朋无友”的困境,找到一个“死党”才是关键的。独闯江湖没意思,群闯江湖才威风。同时,我也在想:会不会有新同学?会不会有新老师……总之,一切的一切都是未知数,只有等着新学期的开始,才能得到答案。

为何惆怅?我在想着八年级的苦战和会遇上的种.种麻烦(尽管这已经并不重要了),也需要翻翻身,打一个漂亮仗。虽说名次无所谓,但是需要以此来证明,我是优秀的。其中还包含着对假期的挽留,因为上学了,休息的时间也就少了。休假毕竟是人人都渴望的呀!但是,休假长了,骨头就软了。少些惆怅,生活总是要向前看的。

“我,从此策马扬鞭。

曾经,马儿在草地上悠闲的吃草,我闲躺在草地上,呆呆地望向天宇,闲看白云追逐打闹。我静静地聆听风的脚步,我静静地体会着草地安静的味道。在此,没有吵闹,没有喧嚣。

不禁坐起,凝视远方。在天空和草原的无限延伸处的地方,会是什么?苦思冥想,敌不过远方幽幽的箫声。是谁?在何处?只好希冀于眺望,似乎有什么东西,在敲打我的心房。

别了——

跨上马背,穿上战袍。人,不应该安于现状。远方的风拂过,是离别的味道,也是新鲜的味道。大雕驰过,拉弓引弦,箭,穿空而过。没有离别的笙箫,只有取胜后的欢笑。

疾驰在远方的路上,那箫声还在心里回响。”

篇5:传记作文600字初二

我家有位“慢吞吞”先生,他刷牙洗脸慢,他穿衣服慢,他吃饭也慢,做什么事情都慢吞吞的,他就是我的慢吞吞爸爸。

“叮铃铃”闹钟锲而不舍地把我从睡梦中叫醒,一想到今天是爸爸送我上学,我就不由得担心起来。“爸爸”我急匆匆地把爸爸叫醒“起床了,别忘了今天还是你送我上学呢!”只见爸爸听完眯着眼睛瞅了我一眼,便又翻了个身继续睡。唉,爸爸又开始磨蹭了!我只好把他的被子掀起来,使劲推醒他。爸爸这才勉强将眼睛撑开一条缝,伸出手胡乱抓了抓稻草般的头发,心不在焉地开始穿衣服。

我无奈,只好先去吃早餐。等我喝完了一杯牛奶,爸爸才缓缓走过来,不紧不慢地吃起早餐。我三下五除二吃完早餐,又开始催促爸爸:“爸爸快吃啊,我就要迟到了!”爸爸,却不慌不忙地回应:“红薯粥的味道真不错又香甜用绵软,慢慢来,不要急,一切尽在我的掌握之中。”接着慢吞吞的拿起筷子,一点点将粥送入口中,半眯着眼睛,时不时嘴中还冒出:“呀,真是人间美味!”享受的吞咽那口香甜的粥……

好不容易吃完早餐,我立刻穿好鞋冲出家门,结果呢?爸爸,依旧不急不慢的。只见他弓着腰坐在板凳上,一手摸索的鞋子,一手还拿着手机看新闻。没办法,我只好蹲下来帮爸爸穿鞋,结果一股臭味扑面而来。我一手捂住口鼻,一手拿起那臭不可闻的鞋,往爸爸脚上一套,一拉,一只鞋就穿好了。爸爸的声音又在耳边响起:“欲速则不达,等我看完新闻就把鞋穿好”说完,慢悠悠地划了划手机屏幕,一旁的我看见这一幕,真是又急又气。

等爸爸送我到学校的时候,果然迟到了。唉,家里有这样一位慢吞吞先生,真是头痛呀!

篇6:传记作文600字初二

她,留着一头长长的马尾,修着细细碎碎的刘海。她,澄澈的眼好像装了草长莺飞,有时有似无边无际的星辰大海。她打扮随意,也遮不住那股由内至外的书香气味,她,就是我的好朋友,李乐群。

李乐群自七岁起开始学习书法,上了小学就一直连获学校举办的书法大赛一等奖。还记得六年级时,她获得了区里一等奖,并代表我们学校参加省里的书法大赛呢!我见了真是羡慕,真是人比人,气死人,这么好看的字我怎么就写不出呢。乐群耐心地说:“哪有这么夸张,我的字也只不过是勉强能看罢了。小时候,我都是一边哭一边练毛笔的呢。而且,我的手因为练字的缘故,已经变形了。”边说着伸出右手给我看,果然细长的手指却有些弯曲。我忽然之间明白,哪有不劳而获,只有付出才有回报啊!

从小学起语文就是我的短板,而乐群的语文成绩却一直十分优异。暑假时,我们常常会约着一起做暑假工,发了几天传单,赚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乐群拿着钱进了一家书店,在书架上挑书,我在旁边等她。乐群问我:“你不买一本吗?”“算了吧,买了也不会看,不浪费钱了。”我说。乐群又帮我讲述了这本书的内容,是本科幻小说,说了一个星球的故事,很有意思。她终于说服了我,我和她一人买了一本。读了几章,我对文字顿时产生了巨大的兴趣。

乐群成绩优异,还是一名艺考生,她不但学习毛笔,在美术方面也小有成就。悠闲的暑假时光,她却每晚练习素描到十二点。她的画都是栩栩如生,素描,水粉画,油画都是信手拈来。

这就是李乐群,我欣赏她的率真,随性,多才多艺,不拘小节,还有对朋友的真诚,我一定也会向她看齐,努力学习!

篇7:传记作文600字初二

王定六是建康(今南京)人,长得干巴瘦小,尖嘴猴腮,但走路飞快,整天上窜下跳的,人送外号活闪婆,活闪婆意思就是敏捷的鳄鱼,形容王定六行动敏捷。他平时喜欢游水和舞枪弄棒,曾到处投师,但没学到什么东西,只好帮助父亲在扬子江边开酒店。父子俩每日接待八方宾客、三教九流,常听人说到梁山泊宋头领替天行道,不害良民,对梁山泊一直心向往之。

张顺为了救宋江的命,到建康拉好友安道全入伙,路上一时大意,遭到歹徒张旺暗算,被丢到扬子江里,幸亏他会水,自己逃出来,遇到了王定六父子。听说张顺就是梁山好汉,王定六父子热情帮助他杀死仇人,报了一箭之仇。之后,父子俩跟随张顺上了梁山。

梁山英雄排座次时,王定六位列第104名,仅在三个小偷一个叛徒前面,因为他既无身份地位,又无本事,也没关系,只能排在后面。他的星名是地劣星,“劣”既有坏的意思也有弱小的意思,这里应该是指后者,是因为他身材瘦小的缘故。他的职务是打听信息邀接来宾头领,负责跟李立主持北山酒店,这样安排是因为他曾跟父亲一起开过酒店。但我觉得这个职务并不适合他,他既然会凌波微步,还是当交通员比较好,要不他的一双好腿脚就浪费了。后来,梁山好汉被朝廷招安,梁山山寨废弃,他到水军部队当了一名偏将,东征西讨,南征北战,立过一些功劳,比如曾砍死过王庆的统军毕先,还活捉了王庆的大舅哥段二。

征方腊时,王定六跟随卢俊义打宣州,夺取城门时遭到方军暗算,被城楼上射下的毒箭射中,抢回阵地后不久,毒发身亡。

第三篇:传记读后感

读《武则天传》看武后

10151092万文辉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坚强不屈、努力拼搏,她也阴险狡诈、心狠手辣。她虽身为女子,却没有女子的温婉顺从,而是觊觎朝政,胸怀天下。小小的皇宫抑或是怯懦的丈夫并不是她所想要的,她追求无上的权利以及绚丽的荣耀。她就是武则天。

武氏生的极其健硕,脸方,下颌秀美,两眉明媚,两鬓微宽。她有自知之明,料事如神,治事有方,十四岁时被太宗看中带入宫中,但直到二十七岁才被做到才人。既然没被太宗提拔,那么对于一般女子来说一生的幸福也已毁灭殆尽。然而她的命运并不是这样,她主动出击,令太子治对她倾心,进而满足她的各种要求。在太宗驾崩后,她被送去做了尼姑。武氏既为太宗的才人,现在又成了尼姑,高宗理应不在有什么非分之想。但高宗年轻气盛,又是一个多情的种子,自然常去与武氏幽会,武氏当然不能错过这个机会,已经怀有龙子的她理所当然的被接回宫中。于是她的第一步计划已经完成。

关于回宫这件事,表面上好像只是高宗的意思,但是事实上武氏自己已经做了很多的努力。其实在太宗重病时,她就已经认准了,只有高宗能够拯救她的人生。这后来发生的一切也都是按照她的意愿发生的,包括她做尼姑,高宗时常来看她等。我们可以看到,她是一个用于向命运发起挑战,主动制造机遇的人。她所做的这些可以认为是善用计谋、扩张欲望,但我却觉得她的这点很是令人敬佩,在困难面前冷静分析,在逆境中不屈不挠,不论结果成功与否,都要放手一搏。

武氏精明强干,她不甘屈于人下,便生出计谋害死王皇后,自己坐上皇后之位。但是她还不能满足,她想象皇帝那样处理政务,甚至君临天下。无限膨胀的欲望与精明强悍的内心令她一步步向前,一寸寸逼近那张令无数人艳羡的龙椅。为了这个目的,她除掉朝中异己,连长孙无忌、遂良这样由先帝亲自制定的辅政忠臣都难逃一劫;她培养自己的耳目走狗,皇宫之中大小事务都逃不过她的眼睛;她管制皇帝,令一个风流多情的皇帝卑怯无助,宛如行尸。她日日临朝,参与政事,而皇帝却偶尔临朝,权力已经悄然想武后倾斜。

武后在情感方面也是不容侵犯的。高宗虽有三宫六院,但是生活中真正的妻子却只有武后一人。并不是因为高宗专情,那是由于但凡他喜欢的女子都不长命,她们一定会暴毙而亡,在这些暴毙的后宫佳丽中还包括着武后的姐姐、侄女。无论是出于嫉妒还是对自己地位的巩固,武后都有理由谋杀她们。

用传统的眼光来看,武后的所作所为早已超出了对女子的规定。她没有以夫为天,而是自己创造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虽然手段卑劣,但是若没有这卑劣的手段就成就不了如今的武后,也就没有看到自己梦想成真的一刻。古时候有乱臣贼子某朝篡位,武后也不过是篡谋了李氏天下,使之姓武而已,并没有比其他乱臣贼子卑劣到哪去,相反的,她迈出的步伐是那样特别,那样不俗,她知道人们就是见不得女人做皇帝,她却偏偏要这么做。对于感情也是一样,皇帝只属于她一个人,她不允许其他人分享——也许只有这样霸道的女人才能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皇帝吧。

我读的这本《武则天传》是林语堂先生所著,书中没有提到武后的功绩,而是不停地描写武后的内心世界以及谋取利益的手段,可以看出来作者对武后持批判态度,他认为武后没有做女子该做的事,而是欲望太强,心狠手辣。我却认为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环境下,也只有像武后那样做才可以真正保全自己,活出真正的个性,否则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宫廷中,在那个封建礼教的时代,武后的下场一定是悲惨的。

第四篇:传记 教案(推荐)

盈江县第一中学

高三语文组复习教案

2012-3-26

高考语文复习人物传记之客观题(教案)

组长:唐赟 主备人:刘文灿

一、复习反思:

通过一二轮的复习,同学们已经熟知人物传记的文体特征及考试题型,通过强化练习,能基本掌握主观题(6分、6分、8分)的答题技法,但诸多考生的5分客观题失分较严重。

二、高考回顾:

1、(2010年课标卷——杂交水稻之父)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斯瓦米纳森博士在他主持召开的一次国际水稻科技界会议上的隆重推介,使袁隆平作为世界著名水稻专家而广为人知。

解析:强加因果。“使袁隆平作为世界著名水稻专家而广为人知”不只是斯瓦米纳森博士的隆重推介,更重要的是袁隆平为全世界粮食安全做出的杰出贡献。

B.袁隆平因为发明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全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解析:筛选内容,与原文一致,正确。

C.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为了感谢袁隆平给他送来了好种子,专门花钱请人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供在家里。

解析:曲解文意。其错误在于不是曹宏球送来杂交水稻种子,而是为人们送来了杂交水稻种子。

D.袁隆平的研究生经他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为了成为超过老师的杰出学者,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外国工作。

解析:强加因果。袁隆平认,他目前难以为他的学生提供成为超过自己的杰出学者的条件。E.本文通过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博大胸怀以及勇于探索、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解析:筛选内容,与原文一致,正确。

【答案】考查内容,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答A、D不给分。

2、(2011年课标卷——下笔不觉师造化)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盈江县第一中学

高三语文组复习教案

2012-3-26

A.针对当时沪上流行的细谨、涂泽的媚人习气和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黄宾 虹推崇细腻、轻软的逸品画格,倡导做“真画者”。

解析:曲解文意。根据第2段内容,黄宾虹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力求华滋浑厚的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是沪上流行的画风。

B.由于我国书法、文字、金石、绘画同源异流,道归于一,要研究中国书法、绘画的笔法意蕴,就只能从上古时期的甲骨、古玉、铜器入手。

解析:范围失当。三代以上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不是“只能从上古时期的甲骨、古玉、铜器人手”。“只有”绝对化。

C.书画家常能从观察自然中领悟到艺术的真谛,如由雨后看车行泥沼悟得笔法的疾徐粘脱,由石的阴阻向背、树的交互参差悟出笔法的变化。解析:考查内容。与原文第4段表述完全一致,正确。

D.张大千有着深厚的艺术修养,模仿的水平也极为高超,以至于他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书画大行家罗振玉等人。

解析:考查内容。表层理解文意,鉴赏、鉴别真伪的大行家罗振玉。

E.本文通过记述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画的艰苦历程,描写了他在中国绘画艺术上的理论创见与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艺术家的感人形象。

解析:无中生有。本文没有记述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画的艰苦历程,没有描写黄宾虹的突出成就。

答案: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

三、考查内容:

此题考查范围包括筛选文本内容,写作技法,如语言特色,描写手法及行文结构等,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技法导航:

1、陷阱法:参看一般论述文七大陷阱(偷张答范无错转)

2、还原法:参看文言文选择题第6题,即回到原文寻找匹配信息,对照筛选正确答案。

五、例题导航:

何泽慧:风骨无需雕饰

薛之砚 盈江县第一中学

高三语文组复习教案

2012-3-26

10年前,从中关村到玉泉路的公交车上,每天都有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去上班,穿件打补丁的衣服,一双军绿色的解放胶鞋,下班的时候还会带上两个单位食堂里买的馒头。2006年,92岁时,她不小心摔断了腿,但痊愈之后照样去单位,单位每次会派一辆小巴车接送。“春光明媚日初起,背着书包上班去。尊询大娘年几许,九十高龄有童趣。”同窗王大珩贺何泽慧90华诞诗,诙谐打趣。

朴素不仅是在坐公交车的时候,参加国际会议仍如此,她脚上穿的鞋,打了三层补丁;她提着人造革书包,带子断了,用绳子扣着,革裂开了,用针缝起来„„

这不是一位普通的老太太,而是一位吃过洋面包的科学家。她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0年获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43年起在德国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工作,1946年起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试验室从事研究工作。在物理学界,她赫赫有名,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从2005年到2010年,温家宝总理先后六次看望她,让更多人知道了她的名字——何泽慧。当然,何泽慧的出名还因为她的丈夫——钱三强。两人是清华同班同学。大学毕业后,何泽慧去了德国,钱三强考到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跟随居里夫人学习镭学。

1943年,德国与法国恢复通信。何泽慧给七年未见的钱三强写了一封信,问钱三强是否还在巴黎,如可能,代她向家中的父母写信报平安。信很短,因为战争时期,交战国通信,限定25个单词。

何泽慧与钱三强的美好姻缘就是从这封短信开始的。1946年春天,何泽慧离开德国,来到了战后的巴黎,与钱三强正式结婚。婚后,二人同在居里实验室工作,共同发现了核裂变三分裂、四分裂现象,轰动世界。从此他们的生活和事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事实证明,他们用一辈子的风雨与共、相依相携履行了爱的承诺。

朴素而久远的不仅有爱情,更有对国家的挚爱。何泽慧老人一生的重大选择,无不和祖国的需要连在一起。“你恋着我,我恋着你,是山是海我拥抱着你”,这不是赞颂,而是对何泽慧那一辈学人的精神世界的白描。1936年清华毕业后,何泽慧到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这位喜欢听评弹的苏州女子,在抗日救亡的时代,毅然选择实验弹道学的专业方向。l940年,她以论文《一种新的精确简便测量子弹飞行速度的方法》获得工程博士学位。

她坚信只有科学能够使祖国尽快摆脱贫弱落后的局面。l948年夏,何泽慧同钱三强一起带着刚出生七个月的女儿,回到祖国,参加北平研究院原予学研究组的组建。由她具体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开展工作,经过几年努力,于1956年研制成功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子核乳胶。盈江县第一中学

高三语文组复习教案

2012-3-26

1955年初,何泽慧积极领导开展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的实验准备工作。1958年,中国第一台核反应堆及回旋加速器建成后,她担任中子物理研究室主任。她是中国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实验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国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和高能天体物理研究最早的推动者。2011年初夏,97岁的老人驾鹤西去。人们前往她家吊唁,发现她住的是一套老旧的单元房,灵堂则是她不到14平方米的小客厅。遗像上的老人满头银发,微微抿嘴,淡淡微笑,朴素一如生前。

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朱光亚、何泽慧„„相继辞世的新中国第一代科学家,堪称为人处世做学问的楷模,风范绝代,倾慕后世,风骨伟岸,无需雕饰。

在苏州十中校园,原来的振华女中,有两块篆刻遥遥相对。一块是l932年何泽慧毕业时写下的“仁慈明敏”,一块是2006年,何泽慧为百年母校的题词——“爱国奋进”。从“仁慈明敏”到“爱国奋进”,这位苏州女子,用自己朴素而伟岸的一生,诠释了她的信仰。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80多岁的老太太乘公交车上班,穿补丁衣服和胶鞋,下班的时候还带上从单位食 堂里买的馒头。这些事件体现了何泽慧朴素的品质。

B.何泽慧与钱三强情深意长,早在1943年,德国与法国恢复通信时,在德国留学的何 泽慧就曾给在法国的钱三强写信,表达自己的心意。

C.何泽慧将事业与国家紧密相连,将自己的人生奉献给了亲爱的祖国,“你恋着我,我恋着你,是山是海我拥抱着你”,便是真实的写照。

D.何泽慧老人去世时,人们发现她住的是老旧的单元房,客厅很小,旨在说明总是赞 扬科学家朴素是不够的,国家要切实改善科学家的生活。

E.本文主要通过一系列的事迹来体现何泽慧无需雕饰的风骨,并运用外貌描写等手 法来表现她“仁慈明敏”“爱国奋进”的精神品质。

答案:(1)答C项给3分,答A项给2分,答B项给1分;答D、E不给分。(B项,何泽慧没有明确表达心意,但有可能是一种暗示,故给1分;D 项“国家要切实改善科学家的生活”的说法与作者的写作目的不符。E项外貌描写不能体现何泽慧“仁慈明敏”,“爱国奋进”的精神品质。)

第五篇:传记提纲

人物传记

传记是记述人物事迹的一种文体。从传记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体悟一个人的情感世界,追寻一个人思想演变的线索,剖析一个人成败的缘由,寻回那逝去的岁月云烟,感受沉重的历史沧桑。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明确传记特点:

第一、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传记里的人物都是某时代某领域较突出的人物。第二、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传记的材料比较翔实,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有较强的说服力。第三、选文兼具史实性与文学性。

传记属于纪实性作品,要求记述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准确的、真实的。任何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是不可能全面复现的,任何对历史的叙述,也只能是相对真实的描述。传记允许作者对个别细节、某些场景进行符合时代环境的合理的有限度的想象,以便丰富、生动地描绘人物,凸现人物特性,使之显得有血有肉,增加作品的可读性与感染力。

如何阅读一篇传记文:

⑴了解传记的文体特点

⑵整体阅读全文,初步感知全文大意。

⑶理清行文线索、结构;弄清主旨。

⑷局部探究文中的典型细节,从中感悟传主的思想性格。(评传中要注意作者的情感倾向和直接评价。)

传记文学的表现手法

1、细节描写:

阅读传记需要特别关注细节描写。通过传主的日常生活细节,刻画传主的形象。呈现传主的内心世界,折射出传主的精神品质,多方面多角度地展现出传主的个性特征。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而鲜活,使传主的生命历程更富有光彩。还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另外,还需特别留意有些侧面描写看似与传主无关,但却与刻画传主有着重要的作用。

2、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正面描写 :

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作用表现人物性格,使形象血肉丰满

侧面描写 :自然环境啊(环境、社会环境);他人 作用: 烘托

3、引用:

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引用同学、同事、友人的回忆,引用档案资料等材料。

①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②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读性。③充分使用传主的有关资料,可以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凸显传主的精神面貌,起到增强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的作用。

4、象征:

①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达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5、人称:

①自传(第一人称):文本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②他传(第三人称):作者以局外人的视点进行叙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6、叙述顺序:

①顺叙: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②倒叙:造成悬念、埋下伏笔,以吸引读者,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③插叙:帮助展开主要事件,或对主要人物的身份、性格作简要介绍。

7、传记文本的观点和倾向思路:

①从传主的思想、品格入手,抓住成长因素把握人生轨迹 ②从作者的褒贬爱憎入手,抓住议论抒情把握褒贬爱憎

8、探究题的答题格式:

①应写自己的观点,“我认为„„”或“我赞同„„”

②分析自己的理由,“理由是:1.„„2.„„3.„„”,把理由分点罗列。③加总结句,“所以(或因此)„„”。常用写作手法(技巧)

第一类: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第二类: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反衬),变换人称,联想想象,象征,类比,虚实结合渲染烘托

第三类:结构方式:前后照应、铺垫,过渡(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制造波澜,特定线索、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等),第四类:修辞手法:比喻、反复、对比、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借代:

第五类:描写手法: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基本题型题(非探究型和评价型)及解答思路 题型1: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

A.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

B.语句的作用题:要回答该句子在文章结构与内容主题两个方面起的作用。

1文首句:⑴照应标题(开篇点题);⑵渲染气氛(定下情感基调);⑶埋下伏笔 ⑷设置悬念;⑸为下文(中心)作辅垫;⑹总领下文;

2文中句:⑴前后照应,⑵承上启下(过渡);⑶总结上文;开启下文;⑷为下文作辅垫

3文末句:⑴总照应开头或标题,结构紧密;⑵卒章显志,揭示中心;⑶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题型2:整理文章思路并归纳文章的内容

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和写了什么: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并,相承,相属),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各段与中心的关系)。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与主要内容就在你眼前了。

▲叙述性文体的线索:看时间的变化,看空间的变化,看情感的变化,看故事情节的变化,看事物发展阶段的变化。

▲论述性文体的结构: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说明性文体的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题型3:分析手法及作用,主要举例说明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化物为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便于对话,交流情感。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阅读及做题步骤:

1泛读:了解文章大意、结构;圈出关键词、句 2审题:确定范围、角度、要求

3精读:寻找相关信息,筛选关键词语 4加工:按题目要求整合针对性训练:

我所认识的梁漱溟

牟宗三

我是在梁先生于重庆北培创办“勉仁学院”时(1948年)认识他的。“勉仁”是梁先生的斋名,取儒家“勉于行仁”的意义;先前他也以“勉仁”办了一所中学。我是在建校以后去的,在那里待了一年多,所以对梁先生的学问与人格也有一些了解。

他是个了不起人物,从性情、智慧、个人人格各方面来讲,在这种时代,要找这种人,已经不太容易了。他的议论不管是对是错,都有真知灼见。他和一般社会上的名人、名流不同,他对中国有极深的关怀,平生所志都在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寻出一条恰当的途径,例如“乡村建设运动”,就是梁先生思想见之于行动的具体表现,不只是讲说学问而已。

“乡村建设”的实践,就他思想的渊源来看,可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代表。这本书是梁先生应王鸿一之邀,在山东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题的演讲稿合辑而成的。那时他还很年轻,不到30岁。这是当时非常了不起的一本著作,思辨性非常强,自成一家之言,不是东拉西扯,左拼右凑出来的,而是一条主脉贯串而下,像螺丝钉钻缝入几的深造自得之作,可说是第一流的。

梁先生没出过洋,又不是什么翰林学士,但一样可以讲中西文化问题;黑格尔没到过中国,也不认识中国字,但到现在为止,讲中西文化问题的,没有一个超过黑格尔的,谁能够像黑格尔了解到那种程度的?这就是哲学家的本事了。梁先生讲中西文化,完全出自于他对时代的体认及民族的情感,而这又是承续自他家庭中关心国事的传统。梁先生的父亲梁济(字巨川),在民国七年时,为抗议象征着固有文化的清朝之灭亡,而自杀身亡。这是一个时代的问题,也是梁先生格外关注的文化问题。

究竟,中国文化该何去何从?中国文化在满清统治了三百年之后,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一直难以步上正轨,而源始于十七、八、九世纪近代文明的西方文化,就摆在眼前,应该如何作个抉择?

梁先生曾说过一句话:要读他的《中国文化要义》,保存中国传统。保存文化是对的,那一个民族能否定自己的文化?但想了解中国文化并不容易,读《中国文化要义》恐怕不如读《东西文化其及哲学》。

《中国文化要义》是从他的《乡村建设理论》简约出来的,哲学味太重了,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再加以申说,否则不易懂。而《乡村建设理论》虽是他最用心的著作,企图自农村风俗习惯的横剖面深刻剖析中,归结出中国文化的特征,但是纵贯性不够,在方法论上“从果说因”,是有问题的。这是梁先生一生吃亏的地方,也使他不可能真正了解到中国文化。

梁先生晚年观念已老,也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尤其是文化上。但是,在文革之时,他却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不屈不挠的风骨与气节,这是他最值得敬佩的地方。他被批斗时,家具和所有的藏书也都被摧残烧燬,他并没有反抗,只极力要求破坏者让他保留一部字典,因为那部字典是向朋友借来的,烧掉了会对不起他的朋友。虽然最后这部字典还是不能幸免,被烧掉了,但是从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到他那来自传统知识分子的忠厚的一面。

梁先生在近代中国是一个文化的复兴者,不但身体力行地宣掦了传统的儒家思想,更可以说是接续了清代断绝了300年的中国文化。这是他的一生最有意义的地方,也正是梁漱溟先生象征“文化中国”的意义所在。(文章有删改)

1、文章第二段说“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和社会上一般的名人、名流不同”。这样评说梁漱溟的具体理由是什么?(4分)

2、文章第四段写到了梁漱溟父亲自杀身亡,这段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3、作者在评述《中国文化要义》等著作特点的同时,也指出了梁漱溟的不足。他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4分)

4、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梁漱溟的?这样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6分)

黄侃先生二三事

①中国文人似有放诞的传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放诞与其说是真性情的流露,不如说是专制制度下无奈的装疯卖傻。就群体而论,文人放诞怪癖的行为,既能见自由之态又能显率性之真,恐怕也只有晚清和民国间的读书人了。如章太炎将袁世凯所授大勋章贬做扇坠,辜鸿铭大辫长袍徜徉北大校园,逻辑学家金岳霖与鸡共餐„„黄侃也堪列其中。

②黄侃为章太炎门生,学术深得其师三昧,后人有“章黄之学”的美誉;其禀性一如其师,嬉笑怒骂,恃才傲物,任性而为,故时人有“章疯”、“黄疯”之说。

③1908年春,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先后病逝,清廷下令各地举行“国丧”。当时,高等学堂学生,同盟会会员田桓在“哭临”(指追悼皇帝的仪式)时,流露不满情绪,堂长杨子绪高悬虎头牌警吓,并欲开除田桓学籍,黄侃获悉,大怒。闯入学堂,砸烂虎头牌,大骂一顿而去;又过几天,田桓带头剪辫以示反清,杨子绪恼怒异常,又悬挂虎头牌,黄侃闻讯,手持木棒冲进学堂,先砸烂虎头牌,又要痛打杨子绪。④1911年7月,黄侃因宣传革命,被河南豫河中学解职,返乡途经汉口之际,同盟会同志及友人为他设宴洗尘。席间论及清廷腐败,革命浪潮的高涨,黄侃激愤不已,当晚,黄侃借酒性挥毫成文,题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文章刊出,舆论哗然,各地报刊或纷纷报道,或全文转载,清廷惊恐万分。

⑤黄侃不仅有革命之壮行,亦多名士之趣行,一次,他在课堂上兴起,谈及胡适和白话文说:白话与文言谁优谁劣,毋费过多笔墨,比如胡适的妻子死了,家人发电报通知胡适本人,若用文言文,“妻丧速归”即可;若用白话文,就要写成“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呀”11个字,电报费要比用文言贵两倍,全场捧腹大笑。

⑥黄侃曾经在中央大学任教。学校规定师生进出校门需佩戴校徽,而黄侃偏偏不戴,门卫见此公不戴校徽,便索要名片,黄侃竟说:“我本人就是名片,你把我拿去吧!”争执中,校长出来调节、道歉才算了事。在中央大学教课的名流颇多,大多西装革履,汽车进出,最起码也是包车。唯有黄侃进出学校,穿一件半新不旧的长衫或长袍,并用一块青布包裹几本常读之书。一个雨天,其他教授穿胶鞋赴校,而黄侃却穿一双土制皮木钉鞋以防滑践泥,课后晴天,他换上便鞋,将钉鞋用报纸包上夹着出校门,新来的门卫不认识黄侃,见他土里土气,又夹带一包东西,便上前盘问,还要检查纸包,黄侃放下纸包就走,从此不再去上课,系主任见黄教授连续几天未到校,以为生病,便登门探望。黄侃闭口不言,系主任不知所以然,急忙报告校长,校长亲自登门,再三询问,黄侃才说:“学校贵在尊师,连教师的一双钉鞋也要检查,形同搜身,成何体统?”校长再三道歉,后来托名流相劝,均无效果。

⑦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当然不是黄侃的全貌,他对学术的谨严与虔敬,恐怕才是其性情的根本。黄侃治学非常严谨,对待著述十分谨慎、认真。所治经、史、语言文字诸书皆反复数十遍,熟悉到能随口举出具体的篇、页、行数,几乎没有差误,即便如此,依然不轻易为文。他常说,学问之道有五:“一曰不欺人,二曰不知者不道,三曰不背所本,四曰为后世负责,五曰不窃。”黄侃还经常教育学生,中国学问犹如仰山铸铜,煮海为盐,终无止境。作为一个学者,当日日有所知,也当日日有所不知,不可动辄曰我今天有所发明,沾沾自喜,其实那所谓发明,未必是发明。⑧以学术“新”、“旧”论,黄侃与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学人可谓泾渭分明,但在内在精神方面,他们对学术独立、自由精神的追求、甚至革命行动的激烈等,恐怕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吧。

(根据刘作忠《国学大师黄侃的妙文趣事》改写)

5、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叙写黄侃的?请各举一例。(4分)

6、按照第⑦段中的黄侃的说法,中国学问有什么特点,应当采取怎样的治学态度,应当做出怎样的贡献?(用自己的话回答)(5分)

7、作者这样叙写黄侃的写作意图是什么?(6分)

叶圣陶在四川

1940年初夏,叶圣陶来到成都,在四川省教育厅教育科学馆工作。他白天去办公,晚上教儿女们写写文章。常常在晚饭之后,把油灯移到桌子中央,至善、至美、至诚就凑着光亮,认真地听父亲讲解。有时候,儿女们也和父亲热烈讨论。他们每人每星期交一篇文章。叶圣陶一向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这也是他们一天中最感兴味的时刻。叶圣陶一边看他们的文章,一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遇到看不明白的地方,他就问孩子们:“原来是怎么想的?到底想清楚了没有?为

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他问得十分仔细,简直就是严格的考试,同时也是生动活泼的考试。孩子们都乐意参加这样的考试。

但是,对于叶圣陶,到了成都以后,使他格外高兴的事,却要算和朱自清的朝夕相见了。几十年来,这两位作家亲似手足。朱自清曾写过《我所见的叶圣陶》《叶圣陶的短篇小说》等文章。1931年8月,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就是在叶圣陶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游杂记》的。朱自清在这本书的“自序”里,曾提到叶圣陶帮助“设计”、“题字”、“校对”等。叶圣陶曾写过《与佩弦》的散文,讲述他们之间的友情:

促膝谈心,随兴趣之所至,时而上天,时而入地;时而论书,时而评画;时而纵谈时局,品鉴人伦;时而剖析玄理,密诉衷曲„„可谓随意之极致了。这当儿,名誉之心是没有的,利益的心是没有的,顾忌欺诳等心也都没有,只为着看出内心而说话,说其不得不说。其味甘而永,无所不领会,真可说彼此“如见其肺肝然”的。

现在,很难得他们同处一地,又在一起工作,还先后合编了《精读指导举偶》和《略读指导举偶》,作为中学生学习国文的课外读物,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出版。

为了浇灌《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叶圣陶1945年9月离开成都到重庆,住在螃蟹井开明书店那个局促的小楼上。看稿编辑,和作者、读者书信联系,甚至校对都由他自己动手。他热情、认真、宽容,一心一意为作者和读者服务。来稿只要有可用之处,他就诚恳地提出修改意见。赵景深在《文心剪影》里说:“他的复信措词谦抑,字迹圆润丰满,正

显出他那谦和而又诚实的心.”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报》曾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时那样。他那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工作态度,给予年轻一代的教育、鼓舞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当时《中学生》杂志一位年轻编辑后来回忆说:“他是实际的教育家,但不是取教训态度的老师,而是取辅导态度的顾问„„他是热忱的事业家,在编辑部不是做官当老爷,而是脚踏实地、以身作则,放手让青年编辑在实践中锻炼,有合理的建议欣然采纳,对可用的稿件热诚支持,有忽略的地方及时提醒,有弄错的地方予以纠正。”这就是真正的教育者的榜样。在他身上似乎更多的是儒家思想,从他为自己的儿女取名至善、至美、至诚可以看出,他追求的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但是,他又能把握时代的潮流而有所取舍,不断前进。

(选自《叶圣陶和他的世界》第九章,有删节)

8、.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正是在叶圣陶的鼓动与热心帮助下,1931年8月朱自清才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并写出了散文集《欧游杂记》。

B、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的《精读指导举偶》和《略读指导举偶》,是叶圣陶和朱自清合编的中学生课外读本。

C、正如当年的《小说月报》那样,《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也曾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D、从叶圣陶为他的儿女取名为至善、至美、至诚,我们可以看出他追求真善美、憎恶假恶丑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E、本文通过描写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编《中学生》杂志等事迹,勾勒了一位可亲可敬、踏实认真的教育家形象。

9、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有什么特点?他对儿女们的作文又是从哪些方面评议的?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6分)

10、和朱自清见面,叶圣陶为什么会感到“格外高兴”?他们谈心时为什么能达到“随意之极致”?请简要分析。(6分)

11、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依据传记内容,探究文中哪一方面已经体现了叶圣陶的“孺子牛”襟怀。请简要论述。(8分)参考答案:

1、【答案】有真知灼见;不只是讲说学问,还将思想付之于具体行动;“平生所志都在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寻出一条恰当的途径”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答案可以从第二段之中总结出来。注意题目要求——“和社会上一般的名人、名流不同”,要说出具体理由。

2、【答案】表明梁漱溟关心国事是有家庭传统的;是梁漱溟格外关注文化问题的原因;使读者对人物了解更全面。

【解析】文中提到梁漱溟父亲自杀身亡,主要是证明梁漱溟关心国事是有家庭传统的,引起梁先生格外关注文化问题,可以使读者全面了解传主。

3、【答案】《中国文化要义》哲学味太浓;《乡村建设理论》在方法论上“从果说因”;晚年观念已老;在文化上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答“哲学味太浓、方法论上从果说因、观念陈旧、文化上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也可。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主要从七、八自然段寻求答案。从中寻出梁漱溟的不足之处即可,注意分条列答。

4、【答案】主要是从学问和人格两个方面去认识梁漱溟的。启示有四点。(1)从文体来说,要评传结合。(2)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3)中心内容要体现人物的身份特征(4)通过细节表现人物。

【解析】第一问考查对文章结构的理解。第二问从写作技巧设问,和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难度相当。直接考查考生对文本中心内容的把握。这个题的答案要点必须来自文章自身,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和个性化解读。

5、【答案】①“革命之壮行”(志士之狂):怒砸虎头牌(大闹学堂;撰写革命檄文)文章是从、、学人之严谨三个方面叙写黄侃的。

②名士之狷(名士之趣行;率性之真):拒佩校徽(穿着古怪;耍大牌脾气;嘲笑白话文;在中央大学中的行为举止)

③学术谨严:读书非常认真,决不轻易写文章、说发现(反复阅读书籍,但却决不轻易写文章、说发现)

【解析】文中“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当然不是黄侃的全貌,他对学术的谨严与虔敬,恐怕才是其性情的根本”是一过渡句,由此句即可得出答案。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的分析综合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题,应先依据题干要求,通读全文,筛选出信息在原文中合理相关句子,再加以提炼。

6、【答案】①中国学问博大精深,难以穷尽。

②应当始终保持谦卑的态度,坚持不懈地学习钻研。

③要有真正的发现,推动学术的发展。(真正领会中国学问的精髓)

【解析】在第⑦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回答。找出相关的句子:中国学问的特点:中国学问犹如仰山铸铜,煮海为盐,终无止境;治学态度:一曰不欺人,二曰不知者不道,三曰不背所本,五曰不窃;贡献:四曰为后世负责。【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观点的鉴赏评价能力,能力层级D。

7、【答案】①给我们介绍一个很有个性的学者。

②用黄侃的个性和言行,来表现那个时代学者的自由风貌。

③说明那个时代的新旧学者,在内在精神方面也有不少相通之处(他们对学术独立、自由精神的追求、甚至革命行动的激烈等,也有不少相似之处)。

【解析】作者的选材和表达特点都是为了表现黄侃的狂、狷、严谨的个性,更好地丰富人物形象。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作者创作意图的探究能力,能力层级F。

8、【答】AC

【解析】A项“正是在叶圣陶的鼓动与热心帮助下,1931年8月朱自清才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表述有误,根据原文中“1931年8月,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就是在叶圣陶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游杂记》的”一句可知; C项“《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也曾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表述有误,原文说“为了浇灌《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他热情、认真、宽容,一心一意为作者和读者服务,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报》曾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时那样”,重点是称赞他“那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工作态度,给予年轻一代的教育、鼓舞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而没有《中学生》“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这层意思.9、【答】第一问:①认真讲解,时或热烈讨论。②不加约束,任其自由发挥。③重视评议,培养写作习惯。④善于启发,诱导深入思考。

【解析】结合原文第一段相关内容儿女们“认真地听父亲讲解”“有时候,也和父亲热烈讨论”和“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分别概括出①②点,根据叶圣陶的问话内容及儿女们的表现可以分别概括出③④两点。

第二问:【答案】①仔细考查作文的表达形式。②详细询问作文的思想内容。

【解析】应该根据第一段叶圣陶的问话来分析、提炼、概括,如“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问话主要涉及了作文的用词、句式等方面,考查的是关于作文的表达形式的;“原来是怎么想的?到底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问话主要涉及的是作文的思想内容方面。

10、【答】第一问:①有着几十年亲似手足的友情。②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③互相鼓励和帮助。

【解析】根据原文第二、三段内容,结合 “亲似手足、鼓动、帮助”等关键词语概括出来。第二问:①随兴之所至,无话不说。②没有功利目的,无所顾忌。③心领神会,肝胆相照。【解析】根据文中叶圣陶的散文《与佩弦》中的内容,抓住“兴趣之所至、随意之极致、名誉之心是没有的、利益的心是没有的、顾忌欺诳等心也都没有、无所不领会,如见其肺肝然”等关键词句,就可以概括出来了。

11、提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探究分析: ①对子女循循善诱,呵护备至。②对作者、读者精心扶植,热情宽容。③对年轻编辑辅导提携,关心爱护。

下载高三 传记阅读 作文[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三 传记阅读 作文[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传记文言文

    传记文言文 阅读有妙招 2005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共有16套,其中涉及传记类文言文阅读试卷的共有11套,2006年高考语文试卷共有17套,其中涉及传记类文言文阅读试卷的也有11套。这实......

    名人传记

    名人传记 就是所写人的一生的缩写 ,在里面可以看到他的一生。儿子已经四年级了,我想是应该给他看一些名人传记的时候了。从这些名人的身上孩子们能够学到很多的优点,学到他们的......

    传记题型

    实用文本阅读——人物传记题型及答法 题型: 1、写什么? (1)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 (2)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相关信息。如: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

    名人传记

    读《梵高传》有感这个假期,我读了欧文·斯通的《梵高传》。这个如此深切,如此感人地打动了我的心,为我拨开了眼中的迷雾,使我能够把生命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的人。其实我并不懂得......

    传记知识

    一、传记: 1、写什么 (1)概括分析传主事迹 设问方式:……的事迹主要有哪些?请简要概括。/文中写了有关传主的几件事?/文中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传主的? 解题方略:找出时间变化的词句,划......

    传记怎么写

    传记怎么写传记文体源远流长,最著名的当推《史记》,其中的“本纪”“世家”“列传”等都是典型的传记。19世纪中叶,传记文体几乎被废;20世纪90年代至今,这一文体又趋热势。(一)传记......

    名人传记大全

    名人传记大全 古代人物传记 ◎诸子传 1孔子传 (曹尧德等)2老子传(刘升元 秦新成)3庄子传(王新民) 4管子传(高连欣)5屈子传 (曹尧德)6吴起传 (孙开泰 孙东) ◎帝王权臣传 7康......

    鲁迅传记

    鲁迅传记 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及教育家者也。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也。生于破落封建家庭。其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与托尔斯泰博爱思想之影响。于一九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