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辨明的几种关系

时间:2019-05-14 03:24: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辨明的几种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辨明的几种关系》。

第一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辨明的几种关系

高中语文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辨明的几种关系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国家教育部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中对研究性学习的内含作了明确界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对概念、理论、思想的理解不够透彻,有些时候只是流于形式,出现各种误区,影响了研究性学习的效果。表面上看起来一招一式很热闹,实际上“新瓶装旧酒”,对学生能力的形成没有多大作用。为了更好更深入的开展研究性学习,真正用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思想培养具有实践能力、主动求知能力的创造型人才,在研究性学习操作过程中,必须首先明确以下几种关系。研究与学习在传统观念中,研究通常是指向未知领域,为此,它必须建立在一种研究资格,诸如丰富的基础知识,一定的科研能力基础之上;学习则是指向已知领域,重在消化、吸收人类已有的科学文化成果。有人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与专家学者的科学研究混为一谈,这是错误的。中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并不要求研究主体有什么重大发明创造,而是重在让学生学习研究的方法、经历研究的过程,感悟周围世界的奥秘,养成研究的习惯,培养服从真理、追求真理的态度和精神;归根结底还是学习,是求知,只不过是主动性的求知,是在研究中求知,这是研究性学习区别于传统接受性学习最本质的地方。苏霍姆林斯基在凝结其毕生心血和创造性智慧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明确讲到:“对自然现象、生产、人的实践采取恰当的带研究性的学习方法,能够使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努力的从实践中挖掘更多的材料?D?D他们就能养成一种宝贵的脑力劳动的品质?D?D即不通过直接观察,而用间接方式去研究、认识和探索事实和现象的能力。”

世纪跨越中的教学改革将这两者联结在一起,要求中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经历科研工作者的课题研究历程,直接感受、体验、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使学习过程变成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寻找课题、研究课题以至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再只是对已有的认识历程的简单重复,甚至已知认识结果的直接接纳。研究性学习目的是让知识“活”起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为日后走入社会后的创造性活动奠定基础。研究与指导 有人以为学生在研究,那么老师应该轻松一下了,这是对研究性学习认识的又一误区。在教学过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构造型态,无论是理念的表述,还是实践的运作,实际的效用,都早已被教育界人士广泛接受。在学习活动中,教师永远是指导者,研究性学习同样不能没有教师的指导作用,而且反而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更高。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当然应当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抉择、独立判断的学习决策者的作用,教师则应从启发诱导、点拨指导、释疑辅导、和因势利导等几个纬度上充分发挥启发导引作用。惟其如此,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说来,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利用可能的信息资料,针对学生实际,指导确定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及时了解研究实施情况,有针对性的提醒指导、点拨督促;组织灵活多样的研讨、交流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研究学习的积极性;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开发可资研究性学习的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运用有效手段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监控,指导写好研究日记,记载研究情况;指导学生对获取的研究资料、信息进行整理、筛选,形成结论。总之,始终应注意,教师指导的内容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一个已有的结论,而只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介绍方法线索,具体实际操作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去发现。继承与创新 研究性学习旨在促进学生创新学力的发展,那么,在研究性学习运作过程中还要不要对传统的认同与传承?对此,有学者告戒我们:“重要的不是空言'创造',而

用心 爱心 专心

是要认认真真的把国内和国外文化传统中有价值的东西接纳过来……如果连传承方面的基础性工作还没有做好,就大谈特谈'创造教育',岂不是在沙漠上建造高楼?”这是一种警示。继承是基础,创新是发展,发展离不开基础,创新离不开继承。

但是,在现代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基础与发展的关系,决不是一种先基础后发展,或先认同继承再创新创造的阶段性线型衔接关系,而是一种非线性的耦合镶嵌关系。具体的说,就是在研究性学习中,要把学习的对象作为研究的对象,把继承与创新的镶嵌耦合关系统一在问题的研究过程之中。

课题与课程 也有人误以为,研究性学习就是通过对一个个独立的课题进行研究的学习活动,这也是不对的。课题研究学习与课程研究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两种基本类型和形式。课题式研究学习,是通过选题立项与课题研究等开展学习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独立研究的实践能力,它具有时空阈限单元规定性的特征。研究性课程学习,则是把课程内容(通过教材课文)作为学习研究的对象,籍以发展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思维创新方式和创新学力,它是变革中小学学生学习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最基本的形式,它具有学习研究对象确定性的特征。这两种模式既互相独立,又互相关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联接,构成综合交叉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与结果 这里涉及到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标准问题。针对接受性学习重在认同、继承,倚重结果的弊端,有人引申提出研究性学习“重过程不重结果”的原则,这是矫枉过正。按照质量互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结果与过程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互为因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具体说,研究性学习的结果既是研究性学习过程发展的自然结果或状态反映,又是新的过程的起点和开端,或者说是过程的延续。所以,过程与结果并不是对立的概念,而只是相对的分类。重过程,其实是在于探索思维的轨迹;看结果,在于测定思维过程的效应,并以此改善思维过程状态,创新往往在过程与结果的联结中产生。

研究性学习将整个课程实施的过程看的得比结果更为重要,它并不是非要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达到“有所发明创造”的标准,而是更重视学习的过程,强调学生把学到的学科知识加以综合,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它要求学生去发现学过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对学生学过的知识有更深切的体会,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通过收集资料,确定课题,设计方案,动手实践,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了解科研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知道除了教材之外还有很多获取知识的途径,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创新精神的目的,使他们在今后通过进一步的学习,达到“有所发明创造”的境界。研究性学习与高考 这是广大教师在实施研究性学习时最关心、也是最直接最敏感的话题。所有的教师都明白,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和主动学习精神是有明显促进作用的,而问题的关键是目前的高考与研究性学习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目前的高考改革落后于教学改革,仍处于探索之中,尚未能对研究性学习起到积极导向作用。然而我们应该看到,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早已列入高考命题方向,高考命题也早已明确提出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目前需要也正在实践的是怎样才能得到切实的体现。教育发展的方向应该是高考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而不是教育改革适应高考的需要,高考命题应对基础教育改革起到指挥棒的导向作用。研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我们有理由相信,高考必将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教师积极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条光明大道。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二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浅谈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问题创设为情景,以自主钻研为形式,以实践体验为手段的一种学习。高中语文开展研究性学习,目的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探求知识,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可以有下列几种设计:

一、可以通过问题铺设台阶,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

学生在学习中一旦提出了某个问题,就会产生解决它的强烈愿望,就能够更敏锐地感受和觉察到与该问题有关的各种信息。比如讲授高中语文《雷雨》时,同学们讨论周朴园的性格,大多认为他是一个极端自私、虚伪、冷酷、无情的人。有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呢?”我于是让同学们四人一组开展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一个同学持肯定的观点,认为:“周朴园本身就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他年轻时与鲁侍萍相爱,本是一件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伟大爱情。如今他这般冷酷,是为环境所迫。尽管如此,他仍然保留着侍萍留给他的旧衬衣、旧家具和相片,他残酷的背后还保留着一丝对年轻时的爱情的留念。可见,他的本性是善良的,却被封建制度毒害,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是爱侍萍的。”通过这一问题的研讨,学生不但深入了解了人物,而且研究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随机感悟为解决问题提供新颖的思路和新的可能,突破常规思维的局限,探索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途径。

除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发产生的困惑,教师可以从教学材料中选择一个令人困惑的情景或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去寻找答案。如选修课上我讲授高中语文余华的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它叙述“我”受父亲的叮嘱,十八岁第一次出门去认识外面的世界,所接触到的莫名奇妙的人和事。“莫名其妙”是一个令人困惑的情景。我先让学生描述这一“困惑”:“我”出门远行,司机“粗暴”,“我”恼怒,他却“笑嘻嘻”,“我”大惑不

用心爱心专心

1解;有五个人来抢苹果,“我”被打得鼻子软塌塌地“挂在脸上”,他转过身来,表情“越来越高兴”;后来“我”连“愤怒的力气”都没有了,“那个司机”竟跳上拖拉机,“朝我哈哈大笑”,手里抱着“我”那个红色背包;“我”一直在寻找旅店,没想到旅店就在驾驶室的座椅上。然后,我请同学们来解释或评价这一情景。同学们七嘴八舌:有说司机和那些人是同伙,有说“我”是一个被愚弄的对象等。为了开阔同学们的视野, 我朗读了余华《最初阅读》中的一段:“我是在文化大革命开始那一年进入小学,文化大革命结束时中学毕业。”“那时候的大字报已经从文革初期的口号转化成人身攻击了,充满围墙的全是对别人的编造和丑化,而且还有故事和情节。”我要求同学们据此知人论世,继续探究。这时有些同学豁然开朗了,有人推论:“当我们背上行囊,充满梦幻,在人生的路途中跋涉的时候,会有茫然、挫折、甚至失败,倒不如牢牢抓住今天。”有人评价说:“余华描绘的是在可怕的文革中,人们被莫名其妙攻击的情景,揭示了人所处的困境。” 一番话,引得掌声阵阵。

二、可以就几篇文章进行比较,开展比较式的研究性学习

比较本身就是研究,就是一种思维方法;比较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就是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比较,可以是内容之间的比较,也可以是表达方式、语言技巧方面的比较。比如在学习了《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等文章后,我指导学生就“劝谏”技巧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还让学生进行了“劝谏成败原因分析”的研究。

在比较研究中,除了同类文章可以进行比较外,异类文章也可以进行比较。比如对同一单元文体不同的四篇文章,可以指导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联系每篇文章的中心意思,联系上下文,对语言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等进行辨析、品味,也可以指导学生对不同文体对语言的不同要求作比较性研究,还可以指导学生从时空上作纵向或横向的比较,如对朱自清不同时期散文的比较等等。

三、可以选择一组文章,围绕一个中心,开展专题性的研究性学习

要培养学生持久的研究兴趣和纵深的研究能力,最好是开展专题性的研究性学习。如高中语文《琐忆》是写鲁迅的,而《拿来主义》、《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写的。我们就可以把这些文章放在一起,作为一组文章,指导学生通过这些文章对鲁迅精神进行专题性研究。当然,仅仅凭这么一点材料去研究鲁迅是很不够的,我们并不是要学生一开始就去寻找大量的材料,搞深刻的研究,而是为了让学生初步形成从资料中寻找课题,寻找研究依据的能力。随着高中学习的深入,同学们对鲁迅作品的接触也越来越多,我们就可以要求学生将这个专题一步步深入地做下去。这样的专题性研究,虽然耗时比较长,但效果比较好,不但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而且贯穿于学生整个高中阶段学习的始终,甚至会影响到他们今后专业的发展方向。

语文学习应是一个广纳四面来风的开放系统。叶老说:“把精读文章作为出发点,向四面八方发展开来„„就可以带读许多书,知解与领会的范围将扩张„„”教材无非例子,由此延伸、展开,就能为我们打开一片研究性学习的广阔天地。如学习《窦娥冤》,就可延展到对元曲的研读,再类推到对一系列文学现象的解读,你就会有惊人的发现:窦娥冤魂感天动地,刘兰芝和焦仲卿化鸟,梁山伯和祝英台化蝶„„《促织》中成名的儿子化虫,卡夫卡《变形记》中格里高尔变甲虫„„现实的痛苦以异化的形式怪诞地显现,揭示人物在社会处境中的困惑与荒谬,反映人物对社会现实的憎恨和抗争。

四、可以与各项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开展相关项目的研究性学习

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做到这一点,就离不开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活动。如教学《简笔与繁笔》时,就可以要求学生或从大量的阅读材料中找出这样的例子,或结合自己写作的实践活动谈这方面的体会,从而加深对写作这个项目的研究。这样做,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从理性上提高了对简练为文的认识,也推动了写作的实践活动,促进了写作水平的提高。又如,教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在庆祝北京大

学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文章时,可以把课文学习与平时开展的演讲活动结合起来,进行演讲这一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做到边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边研究他人演讲的范文,边开展演讲的实践活动,让学习、研究、实践融为一体。当然,也不是什么课文都要结合实践的,在实际教学中一切都要从可能和需要出发,做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还有“课文内容的拓展”,这是针对涉及背景广、知识面宽的小说和诗歌而言的。如节选小说,有选自《水浒》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有选自《三国演义》的《失街亭》、有选自《红楼梦》的《刘姥姥游赏大观园》、《林黛玉进贾府》等。学习这类课文,就采用课内向课外拓展、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这类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古典名著的积极性,扩大阅读量。这类课文可以这样设计:1.筛选问题,确立研究小专题。让学生在课堂上预习课文,提出问题。教师根据这些问题整合出几个小专题,然后让学生选其中的一个专题,或独立或组成小组分头找资料完成研究任务。2.研究文献,搜集整理资料。先教给学生查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从而找出有用材料的方法。如采取“滚雪球”的方法,即先查几篇与专题有关的主要文献,通过阅读消化,了解课题的有关范围并从文章中发现新的线索,再扩大查阅对象。如研究《失街亭》,得先阅读《三国演义》,再由此涉及《三国志》、《资治通鉴》和《中国文学史》中的有关内容。3.分析整合,形成小论文。写小论文是汇报研究成果的一种形式,也是一种综合素质的训练,它是语文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

4.展示成果,总结评价。选出较好的论文,让学生在课堂上按序宣讲论文,并由同学对他们论文中的观点进行质疑,或对相关问题提问,宣讲人需作解答,解答不了的可请同小组同学帮助解答;如有不同观点还可以进行辩论;最后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作自评、互评,教师再加点评。这种让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无论对课文的理解、知识面的拓宽,还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锻炼,都是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所无可比拟的。同时,学生的阅读品位也得到了提高。学生为了探究都能主动翻阅《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名著。没

有名著的民族是可悲的,它意味着文明的短暂和浅薄;拥有名著就意味着自动靠近高尚和不朽。

四、可以开展“课外语文学习”,这类研究性学习活动完全是在课外进行。

让学生在寒暑假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社会现象进行探究或对课外读物进行研读。如对“街头错别字的成因和解决途径”、“某民间故事与史实的联系”等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读课外读物主要是指研读文学作品,要求学生扣住人物形象、文学语言、艺术技巧来拟定研究方式。活动之初先由教师定几个题,如“鞠躬尽瘁的诸葛亮”、“神通广大的孙行者”等。当学生初步具备研究课题的能力后,就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确定方向。虽然他们的研究难免稚嫩,但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对于他们发展自己的终身阅读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语文研究性学习主体课堂是建立在学生自主钻研、自主探究的基础之上的,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感知学习材料,自主发现,再经过组合、内化,从而获得新的体验,形成自主性人格,达到教是为了最终不需要教的目的

第三篇:高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论文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语文学习要“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因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下面从几个方面简单阐述高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

1、实际上,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比如在个性化阅读以及自由、有个性、有创意表达中离不开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思维;研究问题、形成成果时离不开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交流汇报、讨论辩驳时离不开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等思维的心智操作。

2、锻炼学生的言语能力。在心里学上,一般把言语分为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两大类。内部言语又分为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两大类。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强调小组合作研究、强调研究信息、创意和成果的经常交流和共同分享。这就需要口头言语—口语交际来完成;高中语文研究成果的表达主要应由书面言语来担任,当然,研究性学习成果表达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在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时,尤其不能离开内部言语。特别是阅读活动中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常常遇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况,必须借助内部言语—思考问题时对自己发出言语的活动才能完成。显而易见,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提高学生言语的水平的有效途径。

3、陶冶学生的情操。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自身优势,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受到美好情操的陶冶。

(1)培养学生的道德感。道德感是人根据道德规范来评价社会现象时所体验到的情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会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形成评价社会现象的道德感。

(2)加强学生的理智感。理智感是人在获取知识的活动中所产生的情感。它是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的满足与否相联系的。学生通过语文研究性学习,其求知欲望、认知兴趣和解决问题的需要等会得到一定的满足感,产生一些积极的情感,发展其理智感。

(3)培养学生的美感。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美感是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体验到的崇高、优美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又一重点。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有组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鉴赏和创作活动是进行审美的重要渠道。阅读优秀作品,品位其语言,感受其思想及艺术的魅力,能较好地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需要意志努力的活动。要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研究并解决语文研究性学习问题,要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挥想象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要进行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自主探究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培养独立性、坚定性、果断性和自制力等意志品质。

5、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学生长期进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有组于学生形成注重感悟、重视积累、善于质疑、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相互切磋、合作探究、乐于交流、共享资源创意成果、关注现实等习惯。

6、增强学生的能力。学生参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一般能力,而且可以发展语文方面的特殊能力,如语文积累能力、语感能力、个性与创新表达的能力等等;还能够发展学生的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如创造出一些文学作品等;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元认知能力,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且会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7、形成学生良好的性格。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性格是他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

8、形成学生的心象。心象是当对象不在眼前时,头脑中浮现出的形象。心象是一类很重要的知识表征,它那能够在对象未出现的情况下去表征和加工这些对象。在学生构思想象作文或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他们往往会用到头脑中出现的颜色、形状、大小、方位等视觉特征的形象——视觉心象;他们还常常会用到经过头脑对记忆心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的新心象——想象。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则是让学生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追求思维的创新和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能够不断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有创意的表达。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探究实践活动的民主氛围有利于培养学习独立的、主动的、爽直的、协作的、亲切的、善于社交等性格。

第四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

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的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学生思考力和创造力的方式。它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根据课本去教学,根据课本去学习,一切以本为本。因此,可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以积累文化知识为核心,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高中三年中,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几乎没有离开过课本;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不能跳出课本范围,即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也只能是解题能力而已,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很难得到培养。相反,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都是立足于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研究性学习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跳一跳摸得着。如果我们长期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和高考的成绩不但不会下降,而且会有很大的提高。不少学校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类型多种多样。就其特点来说,可以分两大类:其一是专题性研究。其二是非专题性研究;就其内容来说,也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关于语言的研究,其二是关于文学的研究。下面就专题性研究和非专题性研究谈谈我个人的有关体会。

一、非专题性研究

这里所说的非专题性研究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非系统性地研究学习。它结合课本内容,体现教材的知识点,贴近高考指挥棒,所以,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既体现课本中“传其道,解其惑”的要求,又能贯彻研究性学习的精神,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课本内容的过程中,得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本体性研究。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有研究意义的深层次的问题供学生研究学习。⑴ 设计研究性问题这类问题最好是具有较大的开放性的,不过也可以是对课文的理解有较大价值的。如《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是鲁迅先生在五位革命作家遇难两周年时写的纪念文章。经过分析,此文只要解决三个问题就可以透彻的理解全文的主旨,即: ① “为了忘却的纪念”这个题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 作者为什么要记叙和五位烈士交往的经过; ③ “惯于长夜过春时”一首诗在全文中的作用。在预习时,先把作者的生平简历,写作的时代背景,有关的参考资料介绍给学生,然后再把这三个问题布置给学生,鼓励学生结合教材,独立研究,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研究结论未必正确,但只要能有理有据,自圆其说,言之成文,畅所欲言,就达到了目的。当然,最终还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在大家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统一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2)组织专题探讨教师课前布置任务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积极准备,然后在课堂上畅谈自己的看法,教师组织学生以讨论和辨论的形式来探讨问题。如教苏洵的《六国论》时,课前可以布置下列任务给学生: ① 六国破灭之我见; ② 谈苏洵的《六国论》和苏辙的《六国论》。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准备情况,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观点有时存在着较大的分歧,这种情况是良好的,不必苛求统一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行。因为研究性学习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行为,是对学习过的知识的再思考、再认识,从而摒弃传统的观点,人云亦云的说法,创造出自己的新感觉、新认识。但是要验证这种新认识是否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是否有几分道理,就必须把自己思考的结果展现在大家面前,接受大家的质疑,充实自己的论据,驳斥对方的观点。在交*辩论的过程中,不仅验证了自己观点的正确与否,更重要的是这个讨论过程鼓励了学生积

1极参与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深入思考,随机应变的能力,使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向更深的方向发展。例如《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 中,研究的问题是你同意“为了如此秀丽迷人,维纳斯必须失去双臂”这种说法吗?维纳斯是爱与美的女神,关于她断臂的故事,大家已经不陌生,但是如何去鉴赏她残缺之美却无从得知,通过学习课文,通过大家的讨论辩论,同学们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目的得以实现。

(3)撰写研究性小论文撰写论文是指学生在讨论之后把自己最终的见解或者心得形成文字,撰写成一篇有理有据的文章。一年以来的实践证明,学生有能力写出一定质量的小论文。这些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说理透彻,并且在表达上也有提高,有的也很有文采。因此,在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学生既消化理解了课文内容和知识点,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论辩能力,又提高了写作水平的目的。

2、延续性研究。根据课文内容,派生出有延续性意义的问题继续研究,主要在课外时间里完成。

在课堂上不可能把所以的问题都一一解决,学生也可能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需要解决,这就有必要把这些问题延续到课后。有的问题学生可以自己拟定,有的问题由教师来拟定,例如,《滕王阁序》的问题是“有人评论王勃的《滕王阁序》具有‘四美’,谈谈你的看法”;《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阐述的问题有什么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石钟山记》的问题是“如何认识苏轼关于石钟山得名原因的考察经过和结论的偏颇” 等等。不要求学生课课都写,可以在一学期中布置的十几个题中选择一两个来研究。学生可以自己写,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来写。研究过程由确定研究专题――调查研究并收集资料――撰写汇报论文等步骤组成。延续性研究的内容紧紧扣住课文的要求和知识点,是课文内容的延续和深化。

二、专题性研究

所谓专题性研究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就某一社会现象,某一学术课题,某一文学现象,某一发现构想等进行探讨研究,从而得出某种结论,形成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当然这种结论或者成果或许是幼稚的,甚至是可笑的,错误的。但是,就学生而言,我们重视的是过程而不是结论。这个过程是学生增长知识的过程,是培养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之下的自主学习,它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的,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教师要为学生确定一些研究的专题供学生选择研究。如《唐诗的繁荣和唐代社会的发展》、《〈红楼梦〉中诗词的特色和作用》《〈三国演义〉中战略和战术的研究》、《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等专题。学生在选取《唐诗的繁荣和唐代社会的发展》这个专题时,研究了与唐诗有关的许多问题,诸如唐代诗歌百花齐放的局面、唐代涌现出的伟大诗人和脍炙人口的诗作、唐代社会为什么会出现诗歌的繁荣鼎盛、唐代诗歌和唐代社会发展等问题。

这种类型的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定研究方向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知识层次,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因素,拟定一些具有探讨性和可行性的专题供学生研究学习。如:《瑞安玉海楼文化的探索研究》、《温州鼓词的渊源和发展状况》、《温州方言的特点和历史沿革》、《高则诚的生平和创作》、《中国楹联文化的渊源发展与继承》、《瓯剧的特点和发展状况》、《东西方影视文化的异同初探》、《金庸古龙梁羽生武侠小说的差异》等。、指导研究方法在向学生布置专题时,必须对每一个专题作一说明,使学生选择专题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这种说明,实际上就是解题释疑,也即说明某一专题研究的内容、目的、价值、研究过程中需要运用的知识、查找的资料。同时要指导学生如何去索取资料,如何调查研究,如何撰写论文。例如,《瑞安玉海楼文化的探索研究》这一专

题的研究,需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⑴瑞安玉海楼文化是怎样形成的;⑵孙怡让先生的教育思想;⑶玉海楼文化的底蕴;⑷玉海楼文化在瑞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3、定期检查并指导定期检查是指经常过问学生研究的情况,帮助解决遇到的新问题。学生的专题研究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会出成果,它将是一个较长时间的研究过程,会出现许多新问题,诸如研究兴趣的减弱、中止、放弃;研究专题出现难题而手足无措;专题研究和课堂学习出现了时间、场地、复习考试等矛盾。在这些时候,指导教师应适时过问,给予指导,给予鼓励,给予帮助。这样,就会使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坚持继续研究下去。

4、总结汇报成果 汇报成果是研究性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环。对学生来说,经过了辛辛苦苦的努力,经过了方方面面的研究,终于有了结果,有了结论,不管这个结果或结论是否正确,是否成熟,学生都有一种冲动,都迫切期望能够展示自己的成果,在这种时候,教师就应该为他们搭就一个舞台,提供一个机会,使他们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完成自己的研究课题。对教师来说,这也是关注学生研究情况的一个方面,是检查学生研究结果的重要环节,是全面了解学生知识层面,解决问题能力的很好的形式。因此,教师必须认真组织好学生的汇报。汇报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宣读论文,可以是论文答辩,可以是多媒体演示,可以是著书立说,可以是举办各种活动等等。总之,研究性学习的类型和方法多种多样,这里仅就某一方面谈谈自己粗略的见解,以便抛砖引玉,以期更多的语文同仁与我共同来深入探讨。

第五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究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究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的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学生思考力和创造力的方式。它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根据课本去教学,根据课本去学习,一切以本为本。因此,可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以积累文化知识为核心,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高中三年中,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几乎没有离开过课本;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不能跳出课本范围,即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也只能是解题能力而已,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很难得到培养。相反,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都是立足于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研究性学习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跳一跳摸得着。如果我们长期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和高考的成绩不但不会下降,而且会有很大的提高。不少学校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类型多种多样。就其特点来说,可以分两大类:其一是专题性研究。其二是非专题性研究;就其内容来说,也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关于语言的研究,其二是关于文学的研究。下面就专题性研究和非专题性研究谈谈我个人的有关体会。

一、非专题性研究

这里所说的非专题性研究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非系统性地研究学习。它结合课本内容,体现教材的知识点,贴近高考指挥棒,所以,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既体现课本中“传其道,解其惑”的要求,又能贯彻研究性学习的精神,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课本内容的过程中,得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本体性研究。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有研究意义的深层次的问题供学生研究学习。

⑴ 设计研究性问题

这类问题最好是具有较大的开放性的,不过也可以是对课文的理解有较大价值的。如《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是鲁迅先生在五位革命作家遇难两周年时写的纪念文章。经过分析,此文只要解决三个问题就可以透彻的理解全文的主旨,即: ① “为了忘却的纪念”这个题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 作者为什么要记叙和五位烈士交往的经过; ③ “惯于长夜过春时”一首诗在全文中的作用。在预习时,先把作者的生平简历,写作的时代背景,有关的参考资料介绍给学生,然后再把这三个问题布置给学生,鼓励学生结合教材,独立研究,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研究结论未必正确,但只要能有理有据,自圆其说,言之成文,畅所欲言,就达到了目的。当然,最终还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在大家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统一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2)组织专题探讨

教师课前布置任务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积极准备,然后在课堂上畅谈自己的看法,教师组织学生以讨论和辨论的形式来探讨问题。如教苏洵的《六国论》时,课前可以布置下列

用心爱心专心 1

任务给学生: ① 六国破灭之我见; ② 谈苏洵的《六国论》和苏辙的《六国论》。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准备情况,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观点有时存在着较大的分歧,这种情况是良好的,不必苛求统一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行。因为研究性学习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行为,是对学习过的知识的再思考、再认识,从而摒弃传统的观点,人云亦云的说法,创造出自己的新感觉、新认识。但是要验证这种新认识是否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是否有几分道理,就必须把自己思考的结果展现在大家面前,接受大家的质疑,充实自己的论据,驳斥对方的观点。在交叉辩论的过程中,不仅验证了自己观点的正确与否,更重要的是这个讨论过程鼓励了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深入思考,随机应变的能力,使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向更深的方向发展。例如《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 中,研究的问题是你同意“为了如此秀丽迷人,维纳斯必须失去双臂”这种说法吗?维纳斯是爱与美的女神,关于她断臂的故事,大家已经不陌生,但是如何去鉴赏她残缺之美却无从得知,通过学习课文,通过大家的讨论辩论,同学们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目的得以实现。

(3)撰写研究性小论文

撰写论文是指学生在讨论之后把自己最终的见解或者心得形成文字,撰写成一篇有理有据的文章。一年以来的实践证明,学生有能力写出一定质量的小论文。这些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说理透彻,并且在表达上也有提高,有的也很有文采。因此,在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学生既消化理解了课文内容和知识点,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论辩能力,又提高了写作水平的目的。

2、延续性研究。根据课文内容,派生出有延续性意义的问题继续研究,主要在课外时间里完成。

在课堂上不可能把所以的问题都一一解决,学生也可能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需要解决,这就有必要把这些问题延续到课后。有的问题学生可以自己拟定,有的问题由教师来拟定,例如,《滕王阁序》的问题是“有人评论王勃的《滕王阁序》具有‘四美',谈谈你的看法”;《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阐述的问题有什么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石钟山记》的问题是“如何认识苏轼关于石钟山得名原因的考察经过和结论的偏颇” 等等。不要求学生课课都写,可以在一学期中布置的十几个题中选择一两个来研究。学生可以自己写,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来写。研究过程由确定研究专题――调查研究并收集资料――撰写汇报论文等步骤组成。延续性研究的内容紧紧扣住课文的要求和知识点,是课文内容的延续和深化。

二、专题性研究

所谓专题性研究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就某一社会现象,某一学术课题,某一文学现象,某一发现构想等进行探讨研究,从而得出某种结论,形成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当然这种结论或者成果或许是幼稚的,甚至是可笑的,错误的。但是,就学生而言,我们重视的是过程而不是结论。这个过程是学生增长知识的过程,是培养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之下的自主学习,它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的,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教师要为学生确定一些研究的专题供学生选择研究。如《唐诗的繁荣和唐代社会的发展》、《〈红楼梦〉中诗词的特色和作用》《〈三国演义〉中战略和战术的研究》、《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等专题。学生在选取《唐诗的繁荣和唐代社会的发展》这个专题时,研究了与唐诗有关的许多问题,诸如唐代诗歌百

花齐放的局面、唐代涌现出的伟大诗人和脍炙人口的诗作、唐代社会为什么会出现诗歌的繁荣鼎盛、唐代诗歌和唐代社会发展等问题。

这种类型的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定研究方向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知识层次,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因素,拟定一些具有探讨性和可行性的专题供学生研究学习。如:《瑞安玉海楼文化的探索研究》、《温州鼓词的渊源和发展状况》、《温州方言的特点和历史沿革》、《高则诚的生平和创作》、《中国楹联文化的渊源发展与继承》、《瓯剧的特点和发展状况》、《东西方影视文化的异同初探》、《金庸古龙梁羽生武侠小说的差异》等。、指导研究方法 在向学生布置专题时,必须对每一个专题作一说明,使学生选择专题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这种说明,实际上就是解题释疑,也即说明某一专题研究的内容、目的、价值、研究过程中需要运用的知识、查找的资料。同时要指导学生如何去索取资料,如何调查研究,如何撰写论文。例如,《瑞安玉海楼文化的探索研究》这一专题的研究,需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⑴瑞安玉海楼文化是怎样形成的;⑵孙怡让先生的教育思想;⑶玉海楼文化的底蕴;⑷玉海楼文化在瑞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3、定期检查并指导 定期检查是指经常过问学生研究的情况,帮助解决遇到的新问题。学生的专题研究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会出成果,它将是一个较长时间的研究过程,会出现许多新问题,诸如研究兴趣的减弱、中止、放弃;研究专题出现难题而手足无措;专题研究和课堂学习出现了时间、场地、复习考试等矛盾。在这些时候,指导教师应适时过问,给予指导,给予鼓励,给予帮助。这样,就会使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坚持继续研究下去。

下载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辨明的几种关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辨明的几种关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研究性学习与高中语文教学

    研究性学习与高中语文教学——将《新课程下教学技能的研究与创新》落实到教学中北京东方德才学校语文 高级教师宋志军研究性学习在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培养中学......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报告[精选合集]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报告 课题组员:尚芳圆,杨锐花,辛永霞,孙秀,吕瑞娟,张文文,郭昊,王强,赵杨杰,刘志珍,秦二芳 组长:辛永霞 意义:了解端午节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摘要:家......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 默认分类 2010-05-05 21:56:10 阅读332 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 研究性学习课题一 1. 课题名称:古诗鉴赏 2. 课题内容:古诗的特点......

    高中语文分层研究性学习(本站推荐)

    高中语文分层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根据我国传统的学习过程理论,特别是知行统一,整体性与分层性统一原理;国外现代的教学理论,如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奥苏贝尔的“有意......

    研究性学习论文

    研究性学习论文 课题研究成员:高一16班 侯玲婕 周妍冰 摘要:研究的课题:地方美食与历史文化的关系。研究目的: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美食,进而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最终结论:地方美食......

    研究性学习论文

    关于流行歌曲与诗词文化的研究 班级: 高一(2)班 组员:孙雅洁 郑越 王海若 陈至纯 组长:郑越 指导老师:时彬彬 研究背景 :流行歌曲发展到今天,也许不会有太多的人主动地将流行歌曲和......

    研究性学习论文

    1.论文题目 2.学院及作者名称 3.摘要 摘要应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地阐述实践活动中得到的基本观点、实践方法、取得的成果和结论。摘要字数要适当,中文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为......

    研究性学习论文

    研究性学习论文挖掘人文内涵培养健全人格重庆市梁平中学熊健人格是“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它大致包括以下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