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作文教学必须体现人文性

时间:2019-05-13 03:52: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作文教学必须体现人文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作文教学必须体现人文性》。

第一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作文教学必须体现人文性

作文教学必须体现人文性

内容摘要: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旧的作文教学模式,必须逐步引导学生开创新的思维方式,必须重视学生写作材料的积累,必须鼓励学生表真情、写个性文章,必须重视学生的创作成果。关键词:人文性作文教学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语文教学,往往比较重视其工具性,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的人文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语文的人文性,突出以人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作文教学中认真贯彻这一指导思想,是语文教学体现人文性的重要内容。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文性呢?我认为,要做到五个“必须”:

一、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旧的作文教学模式

不少教师都有自己一套比较稳定的教学沟通模式。这种模式就是教师在预定的框架中,垄断了沟通,这实际上是单向的沟通。教师是权威,学生与教师不是平等的。比如:在作文教学中,什么样的作文是规范的,怎样写才是好作文,如何统一标准规格等等,都由教师事前告诉学生,再由学生去写作,使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象大批量生产的复制品一样,毫无个性。在《语文研究性学习概论》一文中,程红兵老师提到: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孩子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个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个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

这段话就是对旧的教学模式的批评,更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的体现。尤其是最后两句,对作文教学很有启发。学生是人,人是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尤其是有个性的。他们的作文也应该是富有创造性的,应该是千姿百态的。

二、必须逐步引导学生开创新的思维方式

现在的学生从小到大,基本处于传统的旧模式的教育中。尤其到了中学,思维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固有定势,想一下子改变过来,学生可能会不适应。学生已经习惯于单一的思路,固定的思维方式。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思维的氛围。

短小精悍的奇文趣事,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好材料。如马克吐温的趣闻,其中一个趣闻是:有一次,马克吐温向邻居借书,邻居说;“可以,可以。但我定了一条规则:从我的图书室借去的图书必须当场阅读。”一星期后,这位邻居向马克吐温借割草机,马克吐温笑着说:“当然可以,毫无问题。不过我定了一条规则:从我家里借去的割草机只能在我的草地上使用。”我把马克吐温的这个趣闻交给学生并将马克吐温回敬邻居时所说的话省去,由学生去设想。我鼓励学生说:看谁像马克吐温那样回敬得幽默、有趣。结果,学生反映很活跃,发言积极。这样以另一种方式为学生创造和谐轻松的写作氛围,学生们一旦放松了,就有了激情和兴趣,敢于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只要坚持多种形式的训练,学生就会逐渐学会用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和多向思维去思考问题。学生的思维单一,是写不出好文章的。现在高考和中考的作文基本以话题作文为主,就是为了给学生以广阔的创作空间,这是实际也是体现了教改的方向。所以,我们的作文教学中要逐步引导学生改变旧有的思维方式,努力开创新的思维方式。

三、必须重视学生写作材料的积累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育书简》中说:“作文必有可写之材料。”部分学生一写作文就头疼,觉得没东西好写。出现这种情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材料积累不够。没有积累,学生作文就成了“无米之炊”。新《语文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在作文指导时,重视学生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作文指导不应该仅仅限于每学期那十几堂作文课,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课外的积累。1 只在上课时强调学生要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而没有具体的指导是不行的。比如,平时可以教他们如何剪报,指导他们分阶段阅读课外书籍,给他们布置一些简单的社会活动及调查等。实践证明,具体的指导比语言上的强调要有效得多。

四、必须鼓励学生表真情、写个性文章 造成学生写作困难的另一个原因,是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个人爱好和情趣。唯一标准就是要求学生写正面、写好事,中间过渡,头尾呼应,结尾抒情议论点题等等。这样,学生怎么能写出有真情、有个性的文章呢?

叶老在《作文论》中说:作文必须“写出真诚的自己的话。”新《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重视学生的情感,它建议教师让学生讲真话、讲心里话。鼓励学生不讲套话、空话,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感情,在对社会真切的关注,对生活真情的感受,对美的真挚的追求中,表现自我个性。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当然,鼓励学生表真情的同时,还要注意在精神上,人格上给学生以熏陶和感染,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防止学生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五、必须重视学生的创作成果

学生的作文是学生的创作成果,教师应该正确对待。对学生作文认真批改是对学生创作成果的尊重。我要求学生用作文本写作文,教师批改作文采用笔改和面改两种方法,对作文只做部分改动时可以用笔改,需要大改动时用面改。事实证明,老师对学生作文的重视,也会使学生认真保管好自己的作文本。每个学生一个学期一本作文本,三年下来,就是一本“文集”。且不论作文水平的高低,都是学生自己的创造成果。有的同学将自己的“文集”装订得很精美,无形之中就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引导学生注重知识、能力、素养的统一,通过作文去表现学生聪颖的智慧、鲜明的个性、健全的人格,才能使作文教学取得成功。参考资料:

1、《中学语文教学论》

2、《谈语文人文性教学》

3、《作文教学改革的钥匙》

第二篇: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论文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就意味着,高中语文学科具有深厚的人文魅力,它贴近学生的情感世界——学生可以在诗歌中感悟诗人对命运、对灵魂的探讨或告白,在散文中领会语言中所浸润的作者丰富的情感,也可以在戏剧中体验世界真善美的存在,在小说中感受那些逝去现实的残酷与美好。他们同文本真真切切地畅谈,从而获得了心灵的滋养,激发起了青春的激情。可以说,人文化是高中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是语文学科独特的魅力。

那么,什么是人文性呢?一般地讲,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指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特质——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的体现。它是人类文明的积淀,是人类生命的延续,是人类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反映。

我们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呢?

一、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我们知道,语文学习不是信息从外到内单向的输入,而是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的碰撞融合。它需要学生较高水平的思维活动,而不能只是满足于记忆。学生要不断地将新接受的知识和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交流,从而将二者有机融合。这就要求我们改变原有的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动起来,促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活起来,让学生尽情张开想象的翅膀放飞思想的光芒。课堂上教师只应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而且这种引导是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引导,而不是天马行空、不着边际。如在《项链》中,玛蒂尔德在资本主义世界观的腐蚀下,因贪图享乐而经受了多年的痛楚,但她就没有可爱之处吗?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情景剧表演,在形象生动的表演中让学生分析讨论,进而明白,玛蒂尔德是如此的可爱,她勇敢地承认过错,她在厄境之下没有气馁,而是发奋图强,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变自己的生活,这又是何等高尚!倘若我们仍然沿袭过去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带偏见的理解灌输给学生,那么学生必会千篇一律地用政治眼光来看待这个不幸的女人。如此,他们又怎会从这一篇课文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提高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在教学模式上应有所变化、有所探索。在变化中方能创新,在探索中方能发展,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二、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要形成自己的能力,必须经由他们的主体活动,通过运用,才能获得从认知到领悟的进步。从人类本身来讲,语言学习的过程也是从认知到模仿到领悟的过程。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它必须依靠具体的生活实践来实现。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我认知建构的过程,知识不是被动地直接从外界输入到学习者头脑之中。这种理论将知识的习得归结为学习者积极主动建构的结果,而且十分强调知识是学习者自我主观建构而成的。由此可见,学生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收集各种有用的材料,随时随地把握学习语文的机会。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适当指导,多作鼓励,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益处,从而使其终身受益。比如,在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时,学生可能对其中引用的古诗文不太了解,诸如“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或是“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之类的,其实只需取一荔枝进行比对便可。又如学生要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尽可在生活中进行模仿辩论演讲。再如写作时,学生往往喜欢“复古”,让写“水的灵动”,许多人便立即联想到屈原自尽的汨罗江、项羽自尽的乌江,如果教师能引导他们观察身边的江河湖泊,哪怕是自来水,那么作文情感的真实性便油然而生,人文情怀也就会大大增强。由此可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性。

三、重视对作品的赏析

优秀的文学作品有如一面镜子,它反映了社会的现实,体现了社会的良知。好书美文能启迪智慧,更能滋补精神。学生多看这些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享受和美的熏陶,更是对社会的一种考察。语文教学应当是学生精神遨游的绝妙空间,它能使学生在阅读中进行精神灵魂的洗涤,它能使学生纯洁的品质和墨韵书香融而为一。如果我们机械地用传统的理念对待语文教学,比如对作品作过多的分析、下过多的定论,那么,即便是再美的作品,学之也味同嚼蜡。只有细细品味,品味之后,学生才能真正接受到美文的熏陶,才能受到应有的人文教育。我们在学习李煜的词时,如果不细加品味,往往会误认为其中的情感是作者的无病呻吟,而不易感受其内心的亡国之痛;学习《愚溪诗序》时,学生起先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细品之后方知,客观景物被柳宗元冠以“愚”名,其实是表达了作者的愤激之情;学习《荷塘月色》时,学生在欣赏荷塘美景的同时,可以品味“另一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情景反差,从而感悟作者那追求灵魂清净的境界。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人文性,应从教师、学生两方面入手,强化教学的双边活动。只有注重加强了人文性,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高中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论文

摘要:语言是人类交际的主要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最基本的特点,但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工具性和人文性存在不同程度的认识偏差,淡化工具性而过于强调人文性,这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合理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才能真正提高语文的教学水平。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涵、意义,以及阐述了高中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工具性;人文性

在语文学科中,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的。人文性滋养着工具性,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强化和承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效融合可以提高语文的教学水平。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积极的策略,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一、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含义和关系

(一)高中语文课堂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含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一种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重要的一部分,而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是语文的基本特点。语文的工具性主要是指学生对文学的句式、词类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语文的人文性是指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人文环境,主要是借助语文语言的学习和感悟,培养学生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操。

(二)高中语文课堂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

对于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在不断发展并逐步趋于完善。因此,教师要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的关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知识”和“人文”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对文学的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

1.人文性滋养着工具性。学生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时候是离不开人文性的,如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很多词汇、句式与内容的理解都离不开文章的相关背景和相对应的人文环境。所以文章的写作背景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借助丰富的文章背景资料,能更加方便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再增强对文言文词汇和句子的理解,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工具性承载着人文性。语文的人文性一般是抽象的,它的内容都包括在以文字为载体的文本中,如果脱离了语文的文字基础,学生就无法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所以学生要想学好语文,就必须要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这样才更有助于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人文性。例如,在了解文言文《过秦论》的主要思想内容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认识了文章中的词、句式等基础知识,才能进一步深入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以及文章的人文性和思想性。语文的人文性是需要在不断加强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上培养的,只有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接受人文精神的教育,才能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高中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的策略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工具性和人文性真正融合,才能达到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一)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课堂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很难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独立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措施,如故事导入、类比导入以及问题引入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学习知识的动力,强化他们知识的积累。例如,在教学《念奴娇赤壁》一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赤壁的景色或是关于赤壁的纪录片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赤壁的风光,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机地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鼓励学生诵读

诵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诵读的过程不仅能够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教师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诵读文章,熟练掌握文章中的语文知识,并通过诵读来感悟文章中的人文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人文情操,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最终达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加强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对语文的鉴赏能力,同时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最终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莉.论高中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3(22):25-27.

[2]张玉凤.浅论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04):47-48.

[3]蒋恒.高中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探究[J].中学时代,2013(23):15-19.

第四篇:作文教学的人文性论文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激发学生强烈的作文动机,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探索自然、感悟生活、体验人生,关注人生,关注生命——浅谈作文教学的人文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在自觉自愿的情况下说写“自己”的话,并创造情境,使学生的活动丰富多样,认识独到,情感丰富。

【关键字】: 人文性 激发动机 做中练 “写” 真实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一切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出发点,要改变传统教学以知识为本位的价值取向。那么,在新形式下的作文教学应怎样实现“以人为本”呢?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首先,应从理念上弄清作文教学的“人文性”。

作为人的一种精神活动的作文教学应关注人的生存状,以生活为本位,以学生的生活需要和身心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往的作文教学往往注重训练采用什么方式构段等作文技巧,强调传授写的知识。而事实上,“言为心声”,作文是学生感情的宣泄,心声的表露。我们应关注学生的生活,启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生成自己对某种事物或某个人某件事的“看法;激发他们对生存状态和环境的关注,从而促进他们练说生活,并在练说练写的过程中”品生活“,进而感悟人生,净化心灵。

其次,激发强烈的作文动机。

作文指导的主要任务是激活学生的思路,点燃他们心灵的火焰。每个学生的生活都是与众不同的,在他们内心深处隐藏着一股说写的”喷泉“。指导作文就是应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与他们生活紧密相关地去侧发”泉“ 的喷出,唤醒他们的创作欲望。徐鹄老师在全国语文教学研讨会上的一节题为<<一张珍贵的照片>>的作文课,是很好的例证。徐老师引导学生由个别介绍自己的照片到向台下的老师介绍,再到向台下老师推荐学生个别介绍,使学生在介绍和评价别人介绍的过程中,逐步唤醒对自己手中照片的”回忆“,明确了说的方法。最后,学生们争先恐后,表达的欲望被激发的淋漓尽致。

第三,设计合理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做“而愿”说“,”说“而愿”写“。

在师生共同参与设计好的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去表达自己此刻的真实想法,并启发互相讨论、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使他们在表达自己见解的过程中,扎实地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其中需要教师较好的课堂组织能力和启发引导如何去”说“的技巧。当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相互启发和外化的语激活时,教师应给予他们充分的”表现“时间让他们一吐为快。当说以达到高潮,到了一种不吐不快的境界时嘎然而止,让他们将自己的话”倾诉“到纸上,形成书面语言。

去年秋天,我指导学生写一篇以”秋“为主题的作文。课前,我让学生回去搜集有关秋的各种资料(文字、图片、下载的声像资料皆可),并且亲自到田野里录了一段反映秋收和秋日景象的录象。在此基础上,我将指导课的过程设计如下:

1、欣赏录象,丰富直观认知

2、激情导入:

同学们,秋姑娘已经悄悄来到人间,她的步伐迈过,稻子便黄了,菊花笑了;大豆开始摇铃,树叶跳起了舞……

3、交流汇报搜集到的资料

过渡:美丽秋天就在我们身边,你找到了吗?

(1)、小组内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2)、全班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评议,在评议中明确”说“法(即”写法“)

4、学生写作

过渡:是啊,秋天是美丽的季节,是丰收的季节,是香气迷人的季节,关于秋天的话题说也说不完,关注人生,关注生命——浅谈作文教学的人文性。老师有个建议,大家用笔把这美丽富饶的秋天留住,好吗?

学生写作(播放轻音乐),想留住什么就写什么

5、交流汇报作文

(1)、小组内交流、修改

(2)、小组派代表汇报

(3)、适时点评

6、建议性作业

秋在同学们的笔下显得更加迷人了。老师建议大家课后将修改好的作文送到校广播台去,把这美丽的语言送给全校师生。

当教学进行到第三个环节的第二步时,我发现学生举手的越来越多,并且评得越来越有”章法“。这时,我立即引导学生换个方式,用笔将秋”说“出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四、作文贵在真实,应引导学生说写”自己“的话

传统作文教学以知识为本位的价值取向,注定评价作文看中的是知识和技巧,而忽视作文本身蕴涵的学生自己的思想。新课标强调教学应关注人生,体现”人文性“。为此,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写作材料,即作文同生活相结合,从学生的心灵出发,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有自己的思想,写出自己的”心声“。

为使学生有话可说,就应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关注世界、关注人生。同时,还应为他们疏通渠道,引导他们到互联网、到书刊、到社会实践中、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感知时代的脉搏、去体会生命的运动。适应新课标而设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便是学生触摸社会、感知自然的好途径。自去年下半年起,我引导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诸如周边环境调查、茶文化研究、擦亮一双眼睛、电脑探秘、四季放歌等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更加直观地对身边的世界进行观察、体验,对社会进行更深刻的感知。因此,他们常有独特的见解或深刻的感受产生。此时,我便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想法与感受用最真实的语言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记录下来。没有主题鲜明、结构完整、语言凝练等条条框框的束缚,学生们大胆地想象,真实地诉说自己的感受与见解,文章显得内容充实、情感真挚。

总之,作文教学不宜刻意追求作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而应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索、去体验,在”做"中练说练写,真正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关注学生的生命。

第五篇: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人文性体现论文

【摘要】多年来,我们一直认为语文只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忽略了语文丰富的人文性。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进行了功能的开发。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要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

【关键词】注重备课因材施教顺势引导主体意识践中的几个具体环节来谈谈对这一问题的几点认识。

一备课时要注重学生的实际需要

备课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它关系到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传统备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备课只关注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需求。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备课要充分了解学生、考虑学生需求。一节课有哪些教学内容?有什么样的知识与技能要求?这些在教学大纲里有明确地阐述。但我们的教学决不能是死板地教学,学生已经会的可以不讲或少讲;学生可以自主完成的知识,教师就不要过多地干预;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为学生的学习搭建适合学生在最邻近发展区的发展平台,使学生在平台上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互助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较少关注学生的思维模式及其形成过程,备课中教师只是注重如何把知识讲给学生听,求的是自身的思路清晰,而学生感觉怎样,是否能真正掌握都不明确。因此,教师所讲的,学生并非能听、会想、能展。新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即在备课时,所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强化知识及思维习惯的自然形成过程。通过教和学,实现学生知识的自发构建、科学素养的主动养成及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从而全面贯彻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

二重视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是我从教多年一直坚持的育人原则。由于受到先天遗传、后天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之间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敏锐地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缺点,因势利导,促使其扬长避短。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处于中等水平,能够跟随教师的思路接受训练,从而达到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的要求,而且有一部分较突出的学生,可以达到更高的水平,这时就需要教师对这些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确实有一小部分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跟不上教学大纲的进度,不能完全有效地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应当针对不同学生采取适当措施,帮助他们端正态度。

有的学生成绩不良是由于学习信心的不足或丧失;有的则是没有坚强的意志,如缺乏足够的坚韧性、自制力等。使学生对课程中某些知识或技能掌握不完全或不牢固,跟不上班级的共同作业。久而久之,学生不仅对学习丧失信心,并且可能形成自信心不足。在这种消极情绪支配下,不再认真刻苦地学习,学习成绩自然不好。有的是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长远动机;有的是因为有某种特殊爱好,迷恋某种爱好;有的是兴趣分散,不专心学习;有的是由于学习或生活方面的一时不顺利,改变了学习的积极态度。这后一类学生多半由于有强烈荣誉感和自尊心,对学习上的失败特别敏感,由于条件不利,遭遇困难,就常以“不在乎”的表现掩饰自己的失败,久而久之,形成不正确对待学习的习惯。

此外,身体健康情况不良也可能使某些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坚持到底。对待这些学生,应通过克服学习或其他困难,来锻炼他们的坚强意志。对身体弱的学生指导他们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这不仅有益于健康,而且可以使其意志力得到锻炼。当前教育忽视个性、过分统一化的弊端,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所以,教育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尽可能地让学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保护学生的求知欲,顺势引导

保护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能被充分激发和持久保持的求知欲环境。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和家长应积极配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求知意向,推荐适宜其阅读的书籍,帮助他们建立起自己的具有一定特色的“小书架”,把学生引入到充满知识奥秘的海洋,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找到求知的乐趣。

同时,用热情和耐心,与学生一起探究学习,在探究过程中,敢于克服困难、勤学好问,以好学乐学的情绪感染学生,以强烈的求知欲望影响学生,使学生逐步养成勇于求知、乐于求知的态度。要做到这一点,可以把有相同求知意向的学生有效地组织起来,通过学有专长教师的传、帮、带,帮助学生实现求知的愿望,以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向更高层次发展,养成稳定、持久的求知兴趣。针对学生在求知过程中取得的成绩,教师和家长应及时表扬,并积极为其提供展示的平台,以满足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使学生的求知欲受到鼓舞。同时,营造氛围,扩大其在同学中的影响,来带动其他同学,以促进充满求知欲的班风、学风的形成。

作为教师,要保护和培养学生成长中的求知欲,必须充分发挥学科的引人入胜之处。例如:运用语文学科所蕴含的文情诗意,使学生陶醉其中,唤起他对语文知识的渴望。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给学生讲清基本原理的前提下,给学生创设一种似懂非懂,一知半解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疑惑中积极求知,然后带着新问题离开课堂。当教学过程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时,要根据学生的求趣心理,及时转变教育思路,变换知识的呈现形式,融知识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求知的乐趣。学生的求知兴趣,常常会因他自己觉得已经学会的时候而消失。这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教育教学的创造性,及时放弃那种为了使学生牢固识记而继续教学的做法,立即开展新内容的教学,融旧知识的复习于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这样既能使学生学到扎实的知识,又能使学生的求知欲长久保持。

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好奇心,不能因为幼稚而加以阻止,应引导学生去探究,通过探究帮助学生找到其智慧所在,增强其进一步求知的自信。要有童心,尽量用充满智慧的幽默代替严肃的说教,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和谐的朋友关系,以消除学生对教师和家长的惧怕心理,敢于向教师和家长提出求知的问题。在与学生讨论问题时,切忌急躁,不要急于求成,不能因为学生一时不能正确理解而说出伤害其自尊心的话,而是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尽可能地报以欣赏的目光,然后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给他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议,为他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其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使孩子的求知欲越来越强烈。求知欲是由问题开始的。通过自己的教育行为真正完成教师角色的转变,要尊重学生,突出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要在自己的教学行为中,注意尊重学生,处处为学生的发展着想,使课堂变成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

四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改变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体制下,学生们习惯于把教师视为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师的话就是圣旨,毫无批判地全盘接受,学生没有自我主体意识,就更谈不上主体性的发挥了。在人本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从单纯的学知识到主动自觉的掌握知识。改变“满堂灌”方式,把教学变成是师生交流、互动、共同成长的双向过程。教师讲授知识时,不能像过去那样,自己滔滔不绝、按部就班地讲解,可以在课前安排学生预习基本知识,收集相关资料。在课堂教学中,先让学生说说所了解的知识,同学之间相互补充。接着教师再纠正错误、补充说明、答疑解惑,然后教师可以设置情景,让学生积极参加,整个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这样,抽象而晦涩的东西就在师生之间的互动中变得简单易懂了,学生们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总之,语文教育,就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优美、和谐、人文化的育人环境;建立为学生服务的团体;关爱学生,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新,成为新型的高素质的人才。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认真总结、不断探索,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更有兴趣、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下载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作文教学必须体现人文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作文教学必须体现人文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呼唤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呼唤人文关怀 摘要:语文不仅是交际与思维的语言工具,更是人文精神的载体,语文教学应是工具与人文的并驾齐驱。可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是更多地强调工具性,语文的人文性在......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师的口才素养 灵川二中 王丽云 教师以“舌耕为业”。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这样叙述教师的语言魅力 :“一个能够动听而明晰地教学的教师 ,他的声音应该像油一样地浸人......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如何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五味俱全”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添点“......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高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古浪县职教中心王满槐内容摘要: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高的要求,为此,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法也应作相应的改变。借助研究性学......

    高中语文教学评析论文

    一、创造宽松环境,让学生参与评价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口说话就需要给他们创造一定的空间,让他们感觉到在一种宽松活跃的气氛中学习,这样他们才会积极发言,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去。兴......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如何讓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五味俱全” 如何才能讓語文課堂充滿激情,綻放出生命的光彩,迸發出智慧的火花,使課堂成為學生嚮往的樂園呢?筆者認為,語文教學應添點“......

    高中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诵读

    高中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诵读 关键词:高中语文诵读重要性教学方法 一说到诵读,有好多人都认为那是小学和初中的事,至于高中语文教学就可以不注重了。这种理解有些偏颇。《普通高中......

    谈谈语文教学应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谈谈语文教学应如何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 水坝小学:刘薇 语文教学过程要作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统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