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绿色贸易壁垒的对我国蔬菜出口的影响
摘 要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那些借以保护环境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我国蔬菜出口的主要障碍,因此深入剖析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蔬菜出口造成的消极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利于我国蔬菜出口的发展和出口蔬菜的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关键词:
绿色贸易壁垒
蔬菜
贸易
影响
Abstract
Green barriers are those that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either directly or indirectly taken to restrict or even ban on trade measures.With the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 green trade barrier has become the main obstacles to the export of vegetables, so-depth analysis of green trade barriers on China's vegetable exports of the negative impact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s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vegetable exports and export of vegetable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Key words: Green Trade Barrier
Vegetables
Trade
Impact
目录
前言
一、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蔬菜出口的影响
(一)提高了我国蔬菜的出口门槛
(二)削弱了我国蔬菜出口的竞争力
(三)增加了我国蔬菜的出口成本
(四)缩小了我国蔬菜的出口范围
二、我国蔬菜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
(一)严格的检验检疫标准
(二)强制性绿色技术标准的应用
(三)苛刻的包装要求
(四)发达国家不合理的保护政策
三、我国蔬菜出口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一)完善我国的检验检疫标准
(二)增加出口蔬菜产品的技术含量
(三)实施绿色包装战略
(四)加强与发达国家贸易磋商
四、结语
前言
随着我国加入 WTO,农产品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进一步发展,作为我国主要出口农产品之一的蔬菜业迅猛发展。但是随之而来,我国的蔬菜业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和制约,严重影响了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壮大。在我国各类出口农产品中,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蔬菜,一直是我国较有竞争实力和增长潜力的出口农产品,蔬菜及其制品生产成本远低于国际水平,在贸易中具有较强的价格和成本竞争优势。据FAO 统计,自1990年以来,我国的蔬菜出口量一直居世界前5 位,蔬菜进出口顺差占我国整个农产品进出口顺差的44.8%,蔬菜为平衡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做出了突出贡献。蔬菜出口在2005、2006、2007年蔬菜出口额分别为26.33、38.68、57.96 亿美元。虽然蔬菜出口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但伴随着蔬菜出口总量的增长,我国蔬菜出口的优势则呈现下降趋势,而愈演愈烈的绿色贸易壁垒是成为我国蔬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减弱的主要原因。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蔬菜出口的影响
一、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蔬菜出口的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的出现最初是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各国通过制定、实施绿色保护法规和技术标准,客观上可以防止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商品进口,从而有利于维护动植物和人类自身的安全与健康。但是许多发达国家却以此为借口,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严加限制,使我国农产品出口日益被动。
(一)提高了我国蔬菜的出口门槛
“入世”几年来,我国蔬菜等农产品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阻挠似有愈演愈烈之势,至今共约有90%的我国农产品受到绿色壁垒的限制和影响。由于绿色壁垒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不确定性,当今作为绿色门槛的环保法律法规以及苛刻的检验检疫制定的主动权主要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加之没有一个国际通行的普遍标准或可比标准,进口国可以根据国内的需要随时制定并实施针对进口产品的绿色标准,致使出口国常常陷入被动,造成很大的贸易风险。我国作为发展我国家,对发达国家的市场走向及法律法规信息的掌握也相对滞后,造成产品被扣留或销毁事件屡屡发生,损失惨重,蔬菜出口的门槛日益增高。
牡丹江记者从黑龙江蔬菜批发市场获悉,近期19种蔬菜综合平均价格为每公斤2.31元,与前期相比下降了14.3%。外进菜交易量12万公斤,增加了6万公斤,上升幅度为50%。地产蔬菜交易量401万公斤,增加了3万公斤。蔬菜价格降幅较大的品种是黄瓜、菠菜、茼蒿、油菜、白菜,降幅分别为-48.2%、-32.9%、-24.3%、-19.8%、-19%[1]。
据《我国青年报》报道,日前,日本有关媒体故意夸张从我国进口蔬菜中检测出部分残药事件,将之说成是“威胁到国民健康的重大问题”,以致造成日本人对我国蔬菜产品的“恐购症”。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直接导致目前我国蔬菜中荷兰豆、青花菜、大葱等6个品种输出日本严重受阻,不少订单被取消据海关统计,2008年6月,我国对日农产品,蔬菜出口大幅下降,当月出口额同比下降18%,其中蔬菜的对日出口基本停止增长[2]。
(二)削弱了我国蔬菜出口的竞争力
对于像我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我国蔬菜出口主要是依托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价格优势占领国际市场,“入世”后传统的比较优势在层出不穷的技术壁垒面前已逐步被规模小、技术差、质量低等弱点所抵消。蔬菜的生产量大以及价格低等国际竞争优势已经落伍,现在的国际市场普遍增加蔬菜产品的高科技含量,我国的生产水平和发达国家相距甚远,环保技术落后,当然无法适应发达国家高科技含量的要求,这就使我国的蔬菜出口竞争力日益削弱。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日本通过开展绿色认证、征收绿色关税及实施所谓的反补贴措施,2008年已在全国推行“身份认证制度”,即凡进入日本国内市场的蔬菜必须标明品种、产地、生产者姓名和认证号码等,否则不允许销售。“蔬菜身份认证制度”推行之后,日本各地又对新制度“层层加码”,要求市场上销售的本地蔬菜都必须有认证标志,并且明文规定各种蔬菜的农药残留量,甚至新鲜蔬菜的保质期也要符合高技术含量标准。对我国蔬菜来讲,今后进入日本市场将更趋困难。
这些过于强制性的技术标准使我国出口蔬菜竞争力大大削弱。在绿色标志认证方面,我国外贸企业为了获取国外认可的绿色标志,不仅要支付大量的检测、测试、评估、购买先进仪器设备等间接费用,而且还要支付不菲的认证申请费和标志的使用年费等直接费用,导致农产品的成本大幅上升,进而也丧失价格优势。使我国蔬菜出口的总体竞争力下降。
(三)增加了我国蔬菜的出口成本
昆明晋宁华洲蔬菜有限公司是昆明一家从事蔬菜基地开发和蔬菜加工、出口的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公司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国家。公司总经理唐少华介绍,公司2008年加工出口蔬菜4000吨,金额达到670万美元。但由于劳动力升值、产品包装要求严格,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等原因,企业受到不小的影响。特别是包装技术的要求最为头疼,一年就因为包装不过关导致退货,换货损失数十万元。每次贸易为符合包装要求都要多耗费人力,物力,使蔬菜的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现在企业已对对外出口丧失信心[3]。
包装不过关提高包装技术是每个外贸企业面对的首要问题,但是包装技术的引用以及技术的研发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我国作为一个发展我国家,外贸企业力量相对弱小,采用先进技术必然受到企业生产规模的限制,绿色包装产品往往比传统的包装产品成本高,因此在与传统包装产品竞争时,不具备价格优势。但是包装不过关直接影响产品的出口,为解决这已问题就必须加大包装的投入,这直接导致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
(四)缩小了我国蔬菜的出口范围
我国蔬菜很大部分出口到日本,美国以及欧盟等国家。日本又是我国食品、农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占我国农副产品出口总量的32%。我国的蔬菜出口过于依赖日本这样的国家,就增长了发达国家的嚣张气焰,肆意颁布法规禁止或限制我国的蔬菜进口,最近几年,我国能出口的蔬菜范围越来越小,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国的蔬菜出口。
日本严格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各项政策越渐严苛,其中就明文规定禁止进口我国的数十种蔬菜,对其他品种也严格限制,这使我国的蔬菜出口范围逐渐变小。浙江省的蔬菜出口在全国也有重要地位, 如新鲜芦笋2008年预计出口量达350万吨, 占我国出口新鲜芦笋总量的75%左右。但从2008年1月开始,日本对从我国进口的芦笋实行批批检验的临时措施, 要求检测甲胺磷、敌敌畏、毒死蟀、氯氰菊脂等农残项目,几乎禁止了我国芦笋的进口[4]。
除日本之外,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也火上浇油,以病原菌、痕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真菌毒素类、海藻毒素类、植物源毒素、兽药残留类和食品添加剂等借口,明文规定禁止或限制我国的部分蔬菜进口。本来我国的出口对象就过于集中,发达国家的这一系列法规的实施更使我国蔬菜出口的范围小的可怜。
二、我国蔬菜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
(一)严格的检验检疫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制定了许多检测和管理目标,尤其关注蔬菜产品是否有农药残留污染、重金属污染、细菌超标等现象。如日本制定的“植物检疫法实施规则” 曾使我国输日蔬菜多次遭到退货或销毁的厄运,特别是菠菜出口历经坎坷,直至遭到日本禁止入境的待遇。此类严格的检验检疫标准,使我国许多出口商束手无策,经济损失惨重。
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科技手段,所以本就依托发达的科技手段制定了许多十 4 分苛刻的进口检验检疫制度,这些检验检疫制度对我国这个在农产品生产领域还未大规模使用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国家来说有着很多不利影响。如2007年日本熊本县农业研究中心通过DNA鉴定,并依据日本修正后的《种苗法》的有关规定,认为我国产的菠菜所使用的蔺草就是熊本县所开发的“日野绿”,侵犯了其知识产权,要求政府禁止从我国进口这种蔬菜[5]。
日本人一向对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十分重视,蔬菜等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一旦超过限制标准,均不得上市销售和食用。2008年,日本厚生劳动省以及全国各有关方面对各种蔬菜进行了191万次抽样检查。日本正式施行的《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最终草案》明确设定了进口食品、蔬菜中可能出现的734种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近5万个暂定标准,这种严格的检验检疫制度大幅抬高了进口蔬菜的准入门槛[5]。
(二)强制性绿色技术标准的应用
一些发达国家利用自己先进的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和管理优势,往往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限制进口我国蔬菜。像日本的“ 植物检疫法实施规则” 使我国的大部分蔬菜和瓜果类产品遭到禁止。由于我国蔬菜生产量大、面广,生产加工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集约化和产业化程度不高,不仅蔬菜产品的外观,如大小、形状、色泽和整齐度及内在品质如糖份、矿物质、维生素营养成份含量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而且蔬菜食品的包装、保鲜、冷藏、贮运等环节也难以达到国际标准,使我国蔬菜的出口竞争力大大削弱。
日本利用其繁杂的绿色技术标准、先进的技术手段,在产品检验检疫方面不断增加技术项目、扩大范围、提高苛刻程度,来自于我国的出口农产品往往因受制于多项技术指标参数而顾此失彼。以我国输日冷冻菠菜为例,以前一箱冷冻菠菜到日本一个星期左右就可获得通关,但2008年7月后拖延到了35天,原因是日方新增了原本没有要求的材料技术审核。而且日方要求输日菠菜必须同时附带大批书面材料,用于记载菠菜从种植到出口每一个环节的详细情况,而这些仅是以通关前让日方判断我国冷冻菠菜是否有资格获得检查,并不代表材料齐全日方就一定会检查。检验检疫部门认为,大量的附加技术劳动给出口企业增加了难度,以前山东每年出口日本的冷冻菠菜为4万-5万吨,而自2008年7月以来每年1万吨的出口量都无法实现。
(三)苛刻的包装要求 我国蔬菜出口成本增加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包装不过关,大多的发达国家已专门制定绿色包装制度,对于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一律不得进口,给我国蔬菜出口增添了巨大的压力。因此,为了达到进口国的包装要求,我国蔬菜的出口企业必须加大对包装的投入,改换更先进的,符合标准的包装材料,这就大大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绿色包装制度是指发达国家制定的有关产品包装的更高、更完善的标准制度,它涵盖了包装材料、包装、标志、标识和废弃物的回收、复用和再生等等方面,是为了防止包装材料及其形成的包装废弃物给环境造成危害,或结构不合理的包装容器可能损害使用者的健康而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绿色包装制度可以有效解决环境问题,是实现包装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途径,符合世界环保潮流,但这种制度也常被一些国家作为是否准予进口的标准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成为绿色包装壁垒。绿色包装壁垒以其外在的合理性和内在的隐蔽性,成为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贸易壁垒。
不仅如此,一些国家还对蔬菜的包装有特殊要求,对商品包装材料的易处理性和可回收率有特殊的要求和标准。而我国农产品的包装材料落后,不易处理,可回收率低,这就造成许多产品因为包装问题而出口困难。例如2007年9 月,美国农业部提出,我国出口商品的包装使用了未经处理的材料,将亚洲地区的长刺蜂带进了美国。为此向我国发出90 天的最后通牒,要求我国商品在期限内改换包装,否则2008年1月以后将禁止使用上述包装材料的商品出口到美国。
(四)发达国家不合理的保护政策
近年来,由于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生产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有一定的成本比较优势,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使我国蔬菜出口能力大幅度提高。20O8年蔬菜出口总量达4699 万吨,蔬菜出口总额也具有相当规模,为25.44 亿美元。2008年我国蔬菜出口量为进口量30 多倍,出口金额是进口金额的50 多倍,我国蔬菜出口竞争力系数为0.912。显然,像美国,日本等对于我国有严重逆差的国家来说,政府对农业长期实行保护政策,使农产品缺乏竞争力,但保护的结果是劳动力成本增高、生产效率相对偏低、价格居高不下。因此我国的蔬菜产业对他们的蔬菜产业有很大的威胁[7]。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关税壁垒及某些非关税壁垒在我国的实施就受到了限制,为了在竞争中获胜,保护国内的市场的利益,发达国家成员有意利用世贸组织协议允许下的绿色贸易壁垒来对我国蔬菜业的发展加以限制和制约,以此来达到缩小贸易逆差,保护本国产业的目的。如日本对我国设限农产品在成本上占绝对优势。以大葱为例,在考虑劳动力成本的情况下,日本比我国高8.7元/公斤。在这种情况下,当蔬菜等农产品大量进口时,自然会使一些农户利益受损。为此,日本政府为片面保护本国相关农业产业,就通过设置贸易壁垒对我国蔬菜设卡,限制我国蔬菜的进口量和进口品种进入日本市场,像他们这种不合理的政府保护主义使我国蔬菜的出口严重被阻,能够出口的范围越来越小。
三、我国蔬菜出口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一)完善我国的检验检疫标准
如今的国际贸易形势就是如此,我们既然不可能改变国外的不合理措施,我们只能自己努力,完善自己来适应这个市场,因此在严格的检验检疫制度下,我国应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蔬菜安全质量和卫生标准体系。参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际组织的标准和有关发达国家的标准,结合我国实际,逐步制定蔬菜产品的安全质量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和检测方法。进一步的完善我国蔬菜的检验检疫体系。
在蔬菜生产基地推行“良好农业操作规范”,抓住蔬菜安全卫生问题的关键控制点(HACCP),规范生产基地农药的管理和使用,并且还要建立和完善涉及蔬菜产品的安全质量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蔬菜生产、加工、销售管理办法,严格把好蔬菜出口的质量关。建立农产品病虫害的防疫体系。建立疫情风险预警机构,加大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力度,实行病虫害预测预报制度和疫情控制消灭制度,为蔬菜生产提供良好的科学依据。
加大农药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蔬菜生产经营者对蔬菜安全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建立蔬菜生产经营的违规查处制度,发现违规行为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治理。完善农药生产、经营、使用的管理制度,确保在生产过程中无农药污染。对农药经营部门实行认可制度,规定蔬菜基地使用的农药必须来自经农药主管部门认可的经营单位,杜绝蔬菜基地购买使用禁用农药。
(二)增加出口蔬菜产品的技术含量
由于我国绿色产业和绿色产品的发展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无论是企业技术创新还是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都比发达国家落后。我国绿色环保技术差,出口产品初加工、低附加值产品占有很大比例,一些农副产品及加工产品多数不符合发达国家的绿色技术标准。,也因此阻碍了我国企业的对外贸易和农副产品及加工产品的出口。因此,大力发展环保科技,提高产品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和环保标准,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符合发达国家绿色技术标准的关键,也是提高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扩大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关键。
诺思在其名著《西方世界的兴起》中所提出的,技术创新需以制度安排和所有权激励为环境条件,有效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我国蔬菜应对绿色壁垒在加强生产、加工、检验等技术创新的同时,更要重视制度的创新。政府在这方面应加大支持力度,给生产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行业协会和企业的也应共同参与,行业协会积极发挥中介作用;蔬菜生产、加工、销售单位以技术进步、创新发展推动蔬菜质量的提高和标准化。以制度创新促进技术创新是突破进口国绿色壁垒的有效手段。努力提高我国蔬菜出口的技术含量,符合并超越发达国家强制性的技术标准,一定可以打破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
(三)实施绿色包装战略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我国家,无论在资金、技术及生产者的环保意识等方面都和发达国家有相当的距离,当我们的包装达不到别国标准时,或为达到标准使成本增加到无利可图时,面临的将是退出市场。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规定对不符合该标准的产品,任何国家都可以拒绝进口,从而使不符合标准的产品被排除在国际贸易之外。我国的环境标志制度产品种类较少,所以使得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难以提高。
邓小平同志说过:“发展是硬道理。”只有顺应国际市场对产品越来越严格的安全卫生要求和环保要求这一潮流持续发展, 才能逐步打破各发达国家设置的技术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潮流不等人, 时间不宽恕落后。行动越慢, 贸易壁垒越来越高大而难以逾越。因此我国必须实施绿色包装战略,把包装技术搞上去,只有这样,我国才能在市场上拾回优势,降低成本。
(四)加强与发达国家贸易磋商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环保法规与标准尤其是与蔬菜贸易有关的尚不健全,与发达国家距离甚远,而且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还严重影响了我国生态环境的质量。同时我国农产品贸易行业在环保意识、行政管理、发展战略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我国蔬菜的出口,但是在分析我国蔬菜出口受阻原因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主要原因就是发达国家利用其先进的技术、苛刻的进口限制等制造贸易壁垒限制我国蔬菜进口,以及违反WTO的非歧视原则片面对我国蔬菜进行歧视性限制造成的,因此我国的蔬菜要想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光靠自身的努力提高还是不够的。还要加强和发达国家的对话交流,贸易磋商,提高自身产品质量的同时搞好与贸易伙伴的关系,突破其绿色贸易壁垒,使我国蔬菜质量要达到合格的卫生标准,满足各国制定的更为苛刻的绿色标准。
如今,一个品种的贸易也会关系到整个贸易,我们不仅要在蔬菜方面下功夫,其它方面也不能放松,像农产品,食品等,加强贸易磋商不仅对蔬菜的贸易有很大的帮助,对我国其它的出口也都至关重要,因此,我们一定要把搞好贸易关系放到一个重要的层次。不仅与发达国家,和发展国家也一样,我国蔬菜出口对象的过于集中也使我们蔬菜出口非常被动,只有这样,我国蔬菜的出口范围才会更广,我国的贸易才能立与不败之地。
四、总结
从客观上看,发达国家近几年不断加强的绿色壁垒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蔬菜产业的规范化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合法性、合理性的背后确实存在以“绿色”之名行“保护”之实。今天,绿色壁垒作为非关税壁垒最有效的手段,不仅极大地损害了我国蔬菜生产者尤其是菜农的经济利益,降低了蔬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还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声誉。
但是,我们也不能只看到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的消极影响,它也会给我国带来很多帮助,让我国企业更能接受住考验,也会对我国的生态环境有很大益处,并且会使我国的贸易跟上时代和潮流,永远不被市场所淘汰。在绿色壁垒中我们看到自己的许多不足,在努力克服不足的同时,使我国的蔬菜业更为完善和强大,在多元化市场中能够有更大的作为。
参考文献
牡丹江日报
中国青年日报
中国食品产业网 农产品市场周刊
DARGEN 菏泽日报
农业信息网
2008年6月
2008年8月
2008年8月
2008年3月 2008年6月 10 个项目郓城落地》 2008年1月 2008年11月[1]
《牡丹江市蔬菜出口批发价格》[2]
《中日蔬菜**》[3]
《劳力成本增加蔬菜出口利润缩水近半》[4]
《肯定列表制度》[5]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问题分析》[6]
《威海[7]
《国际蔬菜市场现状及我国蔬菜出口对策》
第二篇: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模版)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
赵雪:准备材料
孟醒:演讲
绿色贸易壁垒又称环境壁垒,是指进口国政府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为由,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目的,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建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和产品包装要求,建立繁琐的检验认证和审批制度,以及征收环境进口税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的贸易障碍。与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相比,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保护内容的广泛性、保护方式的隐蔽性和实施效果的歧视性等特征。
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非关税壁垒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开始兴起,最典型的是1991年美国禁止进口墨西哥的金枪鱼及其制品,其理由是为了保护海豚的生存。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也纷纷效仿,绿色贸易壁垒开始流行。
全球生态环保形势日益严峻,导致国际社会对此问题的广泛关注,绿色革命也进一步发展,最终使得环境问题与贸易措施相结合。其表现形式主要有绿色关税、绿色市场准入、“绿色反补贴”、“绿色反倾销”、环境贸易制裁、推行国内PPM标准及其它标准、消费者的消费选择(绿色消费)、强制性绿色标志、强制要求ISO14000认证、繁琐的进口检验程序和检验制度,以及要求回收利用、政府采购、押金制度等等。可以预测,绿色壁垒对未来国际贸易的影响将越来越大,由此而引起的贸易纠纷将成为国际贸易与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的焦点。
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最重要的贸易壁垒,现在已经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绿色壁垒之所以存在,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原因:
经济发展导致的外部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威胁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自从工业革命后,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物质条件大为改善,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大量的物种由于生存环境破坏而濒临灭绝,森林减少,土壤沙话、湖泊干涸、水资源缺乏,全球变暖等生态环境因素,已经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政府在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政策的制定中越来越重视环境因素,纷纷制定严格的环境标准,并在区域间签署环境贸易协定。这些处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环保条款及例外权在贸易交往中被新的贸易保护主义者转换为贸易壁垒。世界上各个国家绝对优势或比较优势是绿色贸易壁垒形成的经济学原因
发展中国家往往资源丰富,具有价格比较优势,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就会产生巨大贸易顺差,发达国家出于保护本国企业发展的考虑,会制定出带有严格技术标准的政策,而绿色贸易壁垒,无疑是他们的首要选择。这印证了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勒的观点:“国家可以而且确实通过禁止或强制、取走或给予资金等方式有选择地帮助或损害了许多产业”。
(一)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企业的正面影响
(1)绿色浪潮的兴起为我国企业开辟了广阔的绿色市场
随着环保观念的日益深入人心,各国环保投资额迅速增长,都力求在世界环保市场贸易市场中取得优势,从而使绿色企业成为当今国际竞争中名副其实的新热点.庞大的世界环产业贸易市场为我国企业发展绿色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与挑战.开发绿色产品的技术,发展环保服务不仅可以化的良好的环境和社会效益,而且还有助于我国企业增强市场竞争,扩大市场份额,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2)绿色理念有助于促进我国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
注重生活质量,营造绿色文明这一新的价值观日益被人么捏手.价值观的革新必然会带来消费观的变化.尔消费观念的变化又使得企业的产品结构向着绿色化的方向发展.这一变化必将影响我国的企业的产品结构,促进那些不利于资源再生、环境保护的初级产品企业不断改进,而有利于环保的绿色产品生产企业则会增多,是我国企业的产品结构由劳动、资源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过渡。
(3)绿色贸易壁垒促进了我国企业的技术进步 绿色壁垒在对我国产品出口构成挑战的同时,也为我国企业实现科技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新的发展学理论指出,企业的技术进步往往需要外部刺激,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技术进步是循序渐进式的,而在有外部压力的情况下将可能是飞跃式的如德国的消费品法促进了我国对替代燃料和环保型助剂的研究和生产。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企业的负面影响
(1)削弱了我国出口产品企业的竞争力
一些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货物征收绿色关税和反补贴税,将使我国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丧失竞争优势。此外,绿色贸易壁垒的制定实施必然会涉及到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使用乃至保费各个环节的监督和监测。这样,企业的各种中间费用和附加费用将大幅度增加,使产品的出口成本大为增加,进而削弱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绿色贸易壁垒是我国生产出口产品企业的经济效益下将 由于我国环保产业尚不发达,社会整体的技术水平不高,国内企业本身缺乏经验和技术人员,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投资开发适合自身需要的环保技术势必占用过多资金。而绿色壁垒要求将环境科学和生态科学的原理运用到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匀速和销售过程中,这就是企业不得不履行有关环境保护的检验、论证、技术鉴定等繁杂手续势必使产品的中间费用,以及飞架费用增多,削弱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最终导致出口产品的经济效益下将。
(3)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产品出口市场范围产生影响
我国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即欧美和亚洲四小龙等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多数都是世界贸易组织与环境委员会的成员,公众环保意识强,环保行动起步早,成效大,环保技术居世界前列。他们威力自己的利益,对发展中国家要求较高的环境标准。我国因在短期内无法达到,从而使得我国产品出口市场范围面临缩小的危险。与此同时对出口商品影响的范围也越来越多,比如我国纺织品,服装等商品的出口面临严峻的形势。在我国遇到绿色壁垒的出口商品中,不仅有农产品、纺织品、玩具、医药品等,甚至机电产品也受到不同影响,而且绿色壁垒涉及面在不断扩大。据有关部门统计,2003年我国76%的出口企业、45%的出口产品受到受到国外绿色壁垒笔筒成的的限制,造成损失230亿美元。不管如此,绿色壁垒限制了产品出口市场的范围。2001年7月欧盟将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检验种类由6种扩大到62种,提高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20-100倍,个别达到200倍,知识2001年下半年中国对欧盟茶叶出口减幅超过37%,2002年一季度又减31%。
(4)出口贸易摩擦将会增多,使我国企业深受其害
在发达国家占绝对优势的国际市场上,在绿色浪潮和环保运动的推动下,广大发展中国家将在各类绿色贸易摩擦中处于被动地位,深受其害的大多还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这就意味着,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不仅要面临高不可攀的技术标准,并为此做出不懈努力,付出巨大代价,而且还要对因绿色贸易壁垒所引起的各种复杂的贸易摩擦和争端。
(5)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招商印制企业的影响 我国在外资大量涌入的同时,少数海外投资者为了获取可观的经济利益和逃避本国的污染惩罚,利用我国宽松的环境标准,投资兴建污染密集型企业,这对我国企业的发展及窝窝的环境问题都产生了不利影响。针对绿色贸易壁垒我国出口企业的对策分析
绿色贸易壁垒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有效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引导出口商向利于环境发展方面进行产品转型。但是,绿色壁垒是一把双刃剑,有利必有弊。由于绿色贸易壁垒的存在,会产生被污染的废弃有害物品和污染型产业越境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出现,也会进一步削弱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应该采取的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来应对可能遭遇的绿色贸易壁垒。
1.采取适当的环境贸易措施,严禁国外污染严重产业向我国转移
发达国家在设置“绿色壁垒”的同时,正将污染严重产业和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我国对此应提高警惕,加强进口商品的管理、审查、检测,坚决杜绝危险、有毒的废旧物资进口,以保证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免遭破坏。同时,要在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同时,着眼于长远利益,严格审批,禁止外资在我国兴建污染大、难治理的农药、化工、印染、造纸、电镀等企业。在现有的ISO9000标准的基础上,加大推广ISO14000标准
ISO14000标准作为ISO9000标准的升级版本,现在已经普遍的被西方发达国家用于进El产品指标限制中来。也就是说,进入西方发达国家的商品,必须满足ISO14000标准,才能够获取市场准入资格。为此,我国首先应该加强ISO14000环境系列标准的推广,在全民中广泛宣传ISO14000环境标准,同时健全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在《京都议定书》的框架内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对于ISO14000的推广工作,可以采用试点的形式,先在东部发达地区选取部分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开展ISO14000的试点工作,力争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推广ISO14000标准的新路子,为提升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做出必要的贡献。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属于我国自己的环境标准
绿色贸易壁垒作为现在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新趋势,不可避免的将要在各国之间普及。与其被动的接受,还不如主动的参与进绿色贸易壁垒中来,我国可以根据世贸组织规定的,可以在进行贸易的过程中,允许附加环境方面要求的规定,制定较高的环境标准,以达到限制西方发达国家将其污染产业转系到我国的行为。我国可以利用这一点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环保标准,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
第三篇:浅析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浅析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
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雒虎军 2009年5月
目 录
论文摘要(中文)„„„„„„„„„„„„„„„„„„„„„„„„„„ 2
一、绿色贸易壁垒理论„„„„„„„„„„„„„„„„„„„„„„„„ 3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 3
(二)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 3
(三)绿色贸易壁垒的基本类型„„„„„„„„„„„„„„„„„„„„ 3
(四)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及实施条件„„„„„„„„„„„„„„„„„ 4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5
(一)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现状„„„„„„„„„„„„„„ 5
(二)影响分析„„„„„„„„„„„„„„„„„„„„„„„„„„„ 6
三、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原因分析„„„„„„„„„„„„„ 7
(一)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国内原因分析„„„„„„„„„ 7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国际原因分析„„„„„„„„„ 8
四、我国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策略„„„„„„„„„„„„„„ 8
(一)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 8
(二)强化企业的微观管理„„„„„„„„„„„„„„„„„„„„„„ 9 结论„„„„„„„„„„„„„„„„„„„„„„„„„„„„„„„„11 参考文献„„„„„„„„„„„„„„„„„„„„„„„„„„„„„„12
摘 要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农产品出口大国。加入WTO推动了农业参与全球化竞争,在为中国农业发展提供更多机遇的同时也使中国农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和风险。近年来,随着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发达国家凭借他们在科技、管理、资金及环保方面的优势,为达到保护贸易的目的,推出了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即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很大影响。本文从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入手,对绿色贸易壁垒理论进行概述,从正负两方面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剖析了我国农产品受阻绿色贸易壁垒的国内和国际原因,最后,从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绿色贸易壁垒,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农产品出口;策略
一、绿色贸易壁垒理论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国以保护自然环境、生态资源,以及人类和动植物健康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复杂的卫生检疫制度或采用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对来自国外的产品和服务加以限制,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的目的。
(二)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
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是与环境问题的国际化分不开的。由于人们长期以来无节制地攫取自然资源,采用高消耗、高投入的生产方式,严重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随着酸雨,森林被破坏,海洋区域被污染等跨地区、越国家的环境问题不断恶化,仅仅靠传统的环境技术和环境政策来防治环境问题显得越来越乏力。在这种背景下,环境因素被纳入国际贸易领域,成为防止污染转移的有效措施。这时国际间的有关贸易协议也开始考虑与环境有关的方面,并制定相应的技术法规条款。这些法规条款使成员方有权根据本国的环保水平,制定同时适用于来自其它各国的进口商品的环境标准和措施。其初衷在于通过控制及禁止对环境有害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的进口,减轻其对进口国的环境压力,本质上讲它不具有贸易壁垒的特征。但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政府对贸易干预不断加深,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护国内的农产品企业,以环境保护为名,在贸易规则中设置种种苛刻的绿色标准,如美国的FDA认证,日本的G标准、SG标准,欧盟的GE标准等,来防止它国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就形成了绿色贸易壁垒。
(三)绿色贸易壁垒的基本类型
绿色贸易壁垒的内容比较广泛,大致包括以下五种类型
(1)绿色技术标准。绿色技术标准是通过立法手段制订严格的强制性环保技术标准,限制国外不符合环保技术标准的产品进口,对贸易实施限制。这些标准都是根据发达国家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制订的,对发达国家来说,是可以达到的,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很难达到的,因而势必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被拒在发达国家之外。
(2)绿色环境标志。绿色环境标志是一种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图形,是由一国政府或其授权部门按照一定的环境标准颁发的,用来表明该产品不但质量符合标准,而且在生产、使用、消费、处理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不危害人体健康,对环境无害或危害 4
极 小。其基本目的是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从而引导企业自觉调整产品结构采用清洁的工艺。
(3)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包装”也称环境之友包装或生态包装。绿色包装一般是指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能循环复用和再生利用或降解腐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包装。
(4)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各种检疫措施不仅极为严格,而且繁琐复杂。基于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确保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制订了严格的环境与技术标准。由于各国环境和技术标准的指标水平和检验方法不同,以及对检验指标设计的任意性,而使环境和技术标准可能成为绿色贸易壁垒。
(5)绿色补贴。它是指一种将资源环境费用内在化以降低外部经济效果使成本与效益尽可能在生产和经营者身上得到统一的一种手段。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有必要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算在成本之内,使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发达国家还将严重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环境成本,使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成本因此而提高。
(四)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及实施条件(1)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
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其他非关税壁垒所不具有的特征: 第一,表现内容上具有合理性。贸易保护主义者抓住消费者的心理,以保护人类、动物的生命或保护环境与资源为理由,表面上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潮流,也迎合了绿色消费的需要,以达到其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
第二,保护对象上具有广泛性。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广泛的保护倾向,不仅对产品本身的质量,而且对产品从生产前的设计一直到消费后的最终处理都有限制。近年来还从产品贸易扩展到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等领域,呈现出无所不包的态势。
第三,保护方式上具有隐蔽性。一些国家对某些商品质量、规格、性能和安全等规定了极为严格、繁琐和特殊的标准,检验手续繁琐复杂,而且经常变化,使外国商品难以对付和适应。其目的是利用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使出口方难以预见其内容及变化而难以对付和适应,但又不易产生贸易摩擦。
第四,制订形式上具有合法性。大多数非关税壁垒不是通过公开立法来加以规定和实施,而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则有相应的法律为依据,如1994年的《技术性贸 5
易壁垒协议》(简称TBT协议)和《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简称SPS协议),同时,各国还制订有本国关注的一些法规,如1989年美国实施的609条款。
第五,动态性。发达国家所制订的绿色贸易壁垒措施会随着其贸易伙伴经济和技术水平的进步而调整,从而使得绿色贸易壁垒出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如近年来,日本对进口大米检验的量化指标已经从1993年的20多项增加到2000年的104项。有些国家规定,当某种具有绿色标志的产品在其市场的占有率超过2096时,该国对其环境标志的要求就会做出提高的调整。
(2)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条件
绿色贸易壁垒这种贸易保护措施,虽然能有效地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但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具有实施壁垒的条件。到目前为止,实施壁垒的主要是发达国家如欧盟、日本、美国,而受影响的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如中国。这主要是因为
首先,绿色贸易壁垒主要是通过规定高药残标准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如欧盟对氯霉素残留量的标准规定为0.2—0.3ug/kg,这个标准不仅是我国就是欧盟本身也很难达到标准。
其次,实施绿色贸易壁垒要具有完善的检测体系。仅有高药残标准是不够的,必须辅以先进的检测设备、检测技术以及高素质的检测人员。具有先进的检测技术、设备可以增加应检农药的种类,以及最大限度的提高限量标准,这样就可以对低检测水平的国家形成壁垒。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现状
1、农产品出口受阻
由于一些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国家的严格卫生检疫制度,使我国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等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受阻的农产品品种在日益增多,出口屡遭禁入、退货或索赔。对我国农产品实施绿色贸易壁垒的世贸组织成员已从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延伸到发展中成员,如韩国、新加坡等。据商务部统计,我国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贸易壁垒影响,每年损失达100亿美元左右。
2、出口产品竞争力减弱
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企业,往往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的技术标准,限制国外商品进口。我国企业为了获得国外的绿色标志,要支付大量的检验、测试、评
估、购买仪器设备等费用。同时发达国家还通过设置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技术标准、绿色技术标准对我国出口的农产品征收绿色关税,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如2006年5月29日,日本食品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正式实施。这个至少涉及300种农产品、796种农业化学品(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53862个限量标准的制度,被称为“世界上最苛刻的农残比”制度。这无疑加大了我国食品的出口难度。
3、包装材料和包装技术难以适应
发达国家已经通过有关法律,建立绿色包装制度。主要内容包括:(1)以立法的形式规定禁止使用某些包装材料;(2)建立存储返还制度;(3)强制再循环或再利用等。由于这些规定是按照发达国家的国内资源条件、消费偏好等因素确定的,发展中国家必然难以适应,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像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出口。
(二)影响分析
1、正面影响
(1)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我国农产品要通过绿色壁垒进入国外市场就不得不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质量,那些农药含量高的农产品就必须被淘汰,产品更加绿色化。
(2)有利于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绿色壁垒所采用的技术标准通常是以先进的环保技术为基础的,我国的农产品生产者为达到这些要求,就不得不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因此我国的农业技术水平能够得到提高。
(3)有利于我国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壁垒是为保护环境,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而设立,通过绿色壁垒的实施,可以促进我国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负面影响
(1)限制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增长速度,使我国农产品出口量下降。我国的农产品因达不到发达国家设立的标准,许多农产品被退回或被封杀,这就大大限制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如我国出口到日本的绿茶因农药残留量超标而被退回,出口到欧盟的蜂产品以氯霉素超标为由而遭封杀等。
(2)提高了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 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我国国内的农产品生产者为达到国外的苛刻的技术安全标准,不得不增加生产成本,以及有关环境的检验、测试、认证等手续的额外费用,我国多是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有价格优势,而 7
国外苛刻的技术要求就削弱了这种优势。
(3)加强了发达国家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控制。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制定了苛刻的贸易技术标准,限制我国农产品进入其国内市场,借保护环境之名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进行限制。
三、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原因分析
长期的“破坏性发展”使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异常严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农产品的生产环境,同时由于各种卫生、农药标准也因耕作方式不当而常常不合格,从而使中国成为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大国。
(一)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国内原因分析
1、我国环保意识淡薄,缺乏绿色经济观念。我国在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进程中,尽管农作物的产量不断提高,但由于我国环保意识淡薄,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致使农业的污染也日趋严重。工农业造成的19各种污染,通过周围的环境(土壤、水等)作用于农作物,使农产品受到污染,导致“问题蔬菜、问题粮食”的产生。此外,由于食品加工、包装、储运等环节设施落后,导致食品后续污染问题严重,造成食品生产前期污染未消除,后续污染依然存在的状况。然而,目前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已建立了环境标志制度,国际标准化组织也推出ISO14000标准认证,其环境管理体系成为世界各国企业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跳板,但我国企业并没有作出积极的反应。
2、我国环境标准过低,农业生产企业认证能力薄弱。环境标准是有关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在我国已有的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不足50%,高新技术标准严重缺乏。此外,国外标准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已开始制定,而我国的标准制定却相对滞后,周期也长,没有严格的标准制约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另一方面,我国农产品要进入国外市场,就需要获得国际上公认的和特定进口国家的绿色认证,一些企业担心认证会降低价格竞争能力,造成认证不积极,普遍存在侥幸的心理。如在绿色标志认证方面,我国外贸企业要获取国外认可的绿色标志,不仅要支付大量的检验、测试、评估等费用,还要支付不菲的认证申请费和标志的使用年费,使一些企业望而生畏。
3、农产品检疫系统不健全。从中国近年来发生的假大米、冠生园劣质月饼事件到最近的“三鹿”等事件,三聚氰胺为什么在今天查出它存在于奶粉中,在其他国家关注食品安全之际,我国的卫生检疫系统却还形同虚设,更为可气的是,还有一部分官员在
开绿灯,使中国农产品生产者对其产品本身的质量要求不高而导致农产品受阻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因此中国的检疫系统建设势在必行。
4、环保法律规范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正是由于我国法律中有关农产品各种标准的规范不健全,才使发达国家常常钻我国法律的漏洞。目前我国引进外资、进口等环节中的环境条款还不完善,对国外进口产品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环境保护要求不严,对外国产品和污染密集型企业的进入管制较为宽松。且在事实上,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国际原因分析
1、国际社会对保护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关注日益强烈。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生态价值观被广泛接受,人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和卫生食品安全日益关注,追求高品位生活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对衣、食、住、行的要求越加严格,“绿色”成为了一种时尚,一种健康的代言。这促使发达国家政府通过立法满足国内居民的绿色需求,保护本国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为此,发达国家政府便在国内推行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和绿色消费,实施绿色管理,通过制定相关法律与政策,约束和限制国外未达到本国或国际环境标准的农产品进入本国市场。
2、将同一标准使用在处于经济与科技发展不同阶段的国家。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较高,处于技术垄断地位,同时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它们制定了众多的环保技术标准和环境标志,是想利用生产和销售绿色产品,发展绿色科技和相关服务,控制未来的世界市场。而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极为迫切的经济增长甚至是温饱问题,在环保领域的缺口较大,它们既无雄厚的资金,又无可以利用的高科技手段,其环保水平尚处于初始阶段,在短期内缺乏实施同一环境标准的能力。而在两个发展水平不相等同的阶段适用同一标准,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这就使发展中国家在环保上始终处于被动局面,导致发中国家的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之外,极大的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环保步伐的加快。
四、我国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策略
(一)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
在突破绿色贸易壁垒过程中,政府的策略着眼于对企业的宏观调控,为企业营造便利出口的宏观条件。
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和加强法律监督
尽快出台“绿色农产品管理条例”和地方性管理条例,不断完善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切实做到有法可依,严格执法,确实保障各项法律法规落在实处,为绿色农产品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加强对有关绿色贸易壁垒政策法规的研究,建立绿色壁垒预警机制
因为绿色贸易壁垒的法规、技术标准复杂多变,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要加强研究,建立相应的绿色壁垒数据库,就国外的政策、法规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及时作出反应,提供咨询服务和发布相关信息,供农产品出口企业参考。
3、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发展环保农业
首先,扩大农产品的生产规模,调整农产品生产方式,应用高新技术,把分散的生产转向综合产业化生产,形成标准化的规模生产;其次,发展绿色环保农业,农业生产者应树立绿色观念,减少农药的使用,引用科学的、绿色的生产技术,提高环保意识,维护生态平衡。
4、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公约和国际多边协定中环境条款的谈判
发展中国家不能寄希望于发达国家,必须自觉地参与到国际贸易和环境事务中。如,协商加入各种国际环境公约,参与修订ISO14000,协商制定统一的国际环境标志等,拒绝接受超过自身承受力的环境条款。注重环境外交策略的运用,充分利用《贸易技术壁垒协议》给予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和WTO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保护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公平贸易机会。
5、建立优质农产品认证、标志制度
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行了环境制度。我国的农产品要想冲破绿色贸易壁垒,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就要通过各种国际认证,例如ISO14000等,主动接轨主要农产品出口国的质量卫生标准,尽快完善和实施“绿色标志”工作,以提高我国绿色农产品的覆盖面和知名度。
6、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绿箱”补贴政策,保护我国的农业
许多发达国家都利用“绿箱”补贴政策来保护自己的国内农业。我国也应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框架内,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增强“绿箱”政策的投入,以保护我国尚不发达的农业生产力。
(二)强化企业的微观管理
企业在面对绿色贸易壁垒时,应从自身实际出发,采用相应的措施,应对绿色贸易 10
壁垒的阻碍。
1、树立国际绿色营销观念
营销观念对企业的经营起着根本性的指导作用,面对各国环境与技术标准对产品及其生产过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国环保法规将越来越复杂和严格。许多消费者,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念已经形成。因此,我国的农业企业必须首先树立国际绿色营销观念,才有可能突破绿色贸易壁垒。
2、实行国际绿色营销组合
为了满足国际目标市场的绿色消费需求,以及冲破绿色贸易壁垒,企业应组合运用绿色营销策略。如何组合运用6P'S,即产品(Produce)、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权力(Power)和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是国际绿色营销成功与否的关键。在策略上要协调地运用经济、心理、社会、政治等手段,特别是权力和公共关系,以取得国际目标市场的各有关方面(如政府部门、国会、立法机构、政党、工会、宗教机构、民间社团、宣传媒介等)的合作与支持。
3、适时申请ISO14001和绿色标志认证
ISO14001认证和绿色标志认证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和冲破绿色贸易壁垒的“绿色通行证”,是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手段。同时,申请认证还能够推动企业的内部环境体系的建立,引导企业按照绿色要求改进产品种类、生态设计、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推动企业的管理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和国际化,促进企业经营向可持续经营方向发展。
结 论
我国入世以来,在绿色农产品生产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绿色生态食品生产总量达到1000多万吨,基地4000多万亩,产值100多亿元,这些绿色食品的出口至今还没有被退回的案例。同时,随着政府加大生态农业的推广力度,我国生态示范区自本世纪初以来,基本保持平稳增长的势头。提高全民绿色和环保意识。保护环境是目前世界发展的大趋势。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兴起和日渐深入人心,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经济意识不断提高,人们对产品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可以预见,绿色产品将是未来商品生产的主流,在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中的比重也将日益增大。绿色贸易壁垒作为国际贸易非关税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国际贸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熟悉,政府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大传媒宣传和教育力度,尤其是要增强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国内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推行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使绿色经济意识和环境保护责任融入到每一个人的生产和生活中,以此来主动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国际贸易理论》,龚关,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贸易与环境》,赵玉焕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如何积极应对农业绿色贸易壁垒》,李一南著,中国财政,2006年9月 4.《绿色贸易壁垒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岳利鸿著,前沿,2007年5月 5.《绿色贸易壁垒对茶业的影响和应对策略》,卢建著,新学术,2007年3月 6.《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张静著,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 7.《中国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思考》,王学真著,农业经济问题,2002(6)8.《国际贸易中的绿色瓶颈制约及其对策》,卢授永,杨晓光著,国际贸易问题,2003(1)9.《加入WTO:中国农业如何参与国际贸易竞争》,夏英祝著,农业经济问题,2003(3)10.《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王小兰著,《农村经济》,2004(6)11.《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罗蓉著,商业时代,2005(17)12.《入世后中国农产品出口遇到的绿色壁垒及其成因和对策》,马进军著,国际商务研究,2007(1)13.《商场现代化》,2008年31期
第四篇: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所谓绿色贸易壁垒是指一种以保护有限资源、环境和人民健康为名,通过蓄意制定一系列苛求的环保标准,对来自国外的产品或服务加以限制。它属于一种新的非关锐壁垒形式,已越来越成为有些国家国际贸易政策措施的一部分。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一)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对一些污染环境,影响生态环境的进口产品课以进口附加税、或者限制、禁止其进口,甚至实行贸易制裁。例如: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规定,所有在美国出售的鱼类都须来自经美方证明未受污染的水域。
(二)绿色技术标准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较高,处于技术垄断地位。它们在保护环境的名义下,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环保技术标准,限制国外商品进口。这些标准都是根据发达国家生产和技术水平制定的,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是可以达到的,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很难达到的。因而势必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欧盟启动的ISO14000环境管理系统,要求进入欧盟国家的产品从生产准备到制造、销售、作用以及最后处理阶段都要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ISO14000系列标准提供了以预防为主,减少和消除环境污染的管理办法,是解决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世界各国在统一的环境管理标准下平等竞争提供了条件,但同时也为发达国家设置环境壁垒提供了依据。
(三)绿色环境标志环境标志也称绿色标志、生态标志。它由政府管理部门或民间团体按照严格的程序和环境标准颁发给厂商,附印于产品及包装上,以向消费者表明:该产品从研制、开发到生产、使用直至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均符合生态和环境保护要求。绿色标志产生的时间不长,但发展十分迅速,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只有得到“绿色环境标志”才能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因而绿色标志又有“绿色通行证”之称。从1978年德国率先推出“蓝色天使”计划以来,许多发达国家纷纷效仿,如:北欧四国的“白天鹅制度”、欧洲联盟的“EU制度”、加拿大的“环境选择制度”、日本的“生态标志制度”等。环境标志制度对环境保护的独特作用是勿庸置疑的。但其也为构成贸易壁垒提供了可能。
(四)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包装是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用后易于回收再用或再生,易于自然分解,又不污染环境的包装。它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目前,世界各国在环保包装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立法形式规定、啤酒、软性饮料和矿泉水一律使用可循环使用的容器;制定强制包装再循环或利用的法律,如日本的“再利用法”、“新废弃物处理法”等;税收优惠或处罚,即对使用可再循环包装材料的厂商征收较高的税赋,以鼓励使用可回收再生的材料。
(五)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基于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确保人类和动植物免受污染物、毒素、微生物、添加剂等的影响,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制定了严格的环境与技术标志。由于各国环境与技术标准的指标水平和检测方法不同,以及对检验指标设计的任意性,而使环境和技术标准可能成为绿色贸易壁垒。1986年,素以“陶瓷王国”著称的我国,在美国陶瓷市场的占有份额仅及日本同期同类产品的1/10,致使我国输美产品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是:美国认为我国产品中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铅含量严重超标。
(六)绿色补贴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有必要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算在成本之内,使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发达国家还将严重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环境成本。使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成本却因此而提高。更为严重的是,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企业本身无力承担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政府有时只能为此给予一定的环境补贴。发达国家又以这种“补贴”违反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为由,限制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进口。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由于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达国家对环保的标准和认识往往超过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运用绿色保护来实施其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限制和歧视行为,使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被排斥在世界市场之外。我国处在发展阶段,绿色保护对我国产品出口已经产生很大的影响。主要有:
(一)对产品出口市场范围的影响1995年我国主要的外贸出口市场是香港、日本、美国、东盟、台湾省、韩国等,对它们的出口份额约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4/5。这表明我国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多数都是世界贸易组织与环境委员会的成员,环保行动起步早,成效大,公众环保意识强,环保技术位居世界前列,目前从环保立法进入了环保执法阶段。如果这些国家和地区凭借自身在环保方面的优势,在世界贸易组织中极力要求将贸易与环境两者紧密挂钩,并制定对发展中国家过于苛刻的统一环境标准,这将使得我国产品出口市场范围面临缩小的可能。
(二)对产品出口增长速度的影响1994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达1013.3亿美元,占总出口比重的83.7%,其中机电产品出口3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9%,高于总出口增长速度6%,1995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为438.6亿美元,比十年前增长25倍,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达到29.5%,成为我国第一大类的支柱性商品。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加快机电产品出口是今后我国扩大对外贸易,跻身世界贸易强国之列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依托。但面临的困难之一就是发达国家制定的产品进口标准,例如防污标准、噪声标准、电磁辐射标准等,为我国机电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增加了难度。另外,乌拉圭回合谈判最后签署的文件不仅包含工业品贸易,而且还包括农产品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投资等方面的环境保护问题。如果发达国家在新的多边自由贸易体制中肆意推进环境壁垒,以保护本国市场为目的而提高产品的环境标准,对于实现我国加快出口的战略目标将产生影响,产品出口增长速度势必减缓。
(三)对出口产品成本和企业效益的影响环境壁垒的制定实施必然会涉及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乃至报废处理的各个环节。它要求将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的原理运用到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等过程中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无公害、无污染的环境管理体系。因此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制造商为了达到进口国的环境标准,不得不增加有关环境保护的检验、测试、认证和签订等手续并产生相关费用。产品的外观装潢、出口标签和商品广告也将作大幅度调整。因此,出口产品各种中间费用及附加费用的增多,将使我国目前出口产品日益上涨的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作为出口产品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将因此受到影响。
(四)对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的影响近年来,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经常采取单方面的贸易措施,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口,由此引发的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日益增多。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这两大区域性经济组织成员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它们的环保水平和环保标准大致接近,个别成员国存在的差距也在趋于协调一致。因此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区域自由贸易的形式,以低于区域环境标准为由将来自于区域以外的产品,包括中国产品排斥在巨大的区域市场之外。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中国也会不可避免地与其它发达国家或区域性经济组织因为环境问题产生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绿色保护除对我国出口有深远影响外,还对我国招商引资产业导向产生影响。由于发达国家推行贸易壁垒,其本国环境标准已日趋严格,在这些国家已被限制或淘汰的重污染产业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种转移污染行为使发展中国家环境状况更为恶化,国家利益受到损害,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受到影响。中国作为一个经济正在快速发展的国家,在伴随外资大量涌入的同时,少数海外投资者为了获取可观的经济利益和逃避本国高额的污染处罚,利用我国宽松的环境标准,投资兴建污染密集型企业(在化工、印染、电镀、农药等行业尤为明显),应引起我国有关方面的注意。此外,我国也是进口方面环境保护的受害者。近年来,国外一些废旧的工业垃圾的进口严重污染了环境;旧服装、旧磁带等生活垃圾的进口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存环境和健康。我国目前存在的环保问题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环保法规与标准尤其是与经贸有关的尚不健全,与发达国家距离甚远。特别是近年来,由于乱上项目,盲目开发,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质量。同时我国外贸行业还存在环保意识淡漠、行政管理簿弱、外贸发展战略存在严重缺陷、政策不完善、环保投入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危及对外经济贸易及整个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具体表现在:盲目开发一些出口产品,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据不完全统计,1993年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初级产品的出口额达60亿美元;污染较重的中间产品和制成品的出口额达200多亿美元;其中农药、制革、染料等高污染产品的出口额达78.5亿美元,尤其是一些外向型乡镇企业通过土法炼焦、炼锌、小电镀、小造纸等,盲目开发高污染产品的出口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可怕的灾难。三资企业的控制不严导致环保工作失控。一些国家和地区乘机把高污染产业向我国转移,特别是港澳台一些企业将保护臭氧层的国际公约限制和禁止的物质的生产转移到大陆,1991年在沿海地区建立的生产泡沫塑料的企业达29家,投资额为2032万美元,生产灭火剂、清洗剂、制冷剂等的企业有46家,投资金额达2500万美元,这给我国履行国际公约增加了难度。据我国外经贸部公布,我国出口产品受影响的主要是以下?肪潮曜迹?.陶瓷产品含铅量。2.皮革中五氧苯酚残留量。3.为保护臭氧层,对使用受控的物质产品,如冰箱、空调、泡沫塑料及制品的限制,发胶将于1999年停产、禁用,这将冲击我国50亿美元的出口贸易。4.环境标志的广泛使用冲击我国40亿美元的出口。5.我国一些食品的出口因质量特别是农药残留量和其它有害物质超标问题而受到严重影响。更为重要的是标准的差异或空白还为某些企图保护本国市场,对我国实施贸易歧视的国家提供了可乘之机。针对绿色贸易壁垒我国的对策与思考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全民环境意识的提高离不开广泛的宣传、教育。对外经济贸易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特别是在国际环保公约,环境标准等法规上做文章,使得各级经贸工作者充分认识到环境在我国外经贸工作中的重要现实意义。我们应做好对外贸易与环境保护负面情况的报导,把环保导入企业的经营决策,树立危机感、紧迫感。山东省冻鸡肉由于农药残留量超标而失去国际市场,造成经济损失。这些教训应该使我们清醒地意识到环保已不仅仅是影响企业的发展,而是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
(二)建立、健全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强化贸易环境执法在污染防治方面,我国虽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但因与现实需要不相适应,可操作性差,处罚力度不够;在征收污染物超标排污费与治理成本倒挂,实际上是用经济手段诱导排污单位购卖排污权,而不是促使其治理。因此,今后应逐步完善各项环保法规,以预防为主,强化监督管理。要强化政府的环境管理职能,对经贸活动中违反环境法规的行为要依法惩处,发挥绿色产品和环境标志的示范作用,加强广大消费者的社会监督作用,推动绿色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绿色产品成为对外贸易的拳头产品。
(三)盯住国际标准,适应世界潮流国际上各种环保法规层出不穷,我国应及时掌握信息,以便尽早采取对应措施,尽量减少损失。对于国际公认的标准、制度更要积极遵守。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93年6月正式成立了ISO/TC207环境管理委员会,开展环境管理体系方面的标准化工作,制定ISO14000系列国际标准,这一方面将使不符合该标准的产品排斥在国际贸易之外,另一方面也为发达国家设置环境壁垒提供了冠冕堂皇的理由。为了适应国际市场对出口产品环境标准的要求,我国质量认证和环境保护部门应抓紧对该标准在我国的实施进行可行性研究,并通过行政立法程序将该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推广使用,与该国际标准有关的国内配套法规亦应尽早制定。该标准的采纳实施,有利于促进我国出口产品在环境标准方面达到国际要求,减少国际贸易摩擦,扩大产品出口,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四)推行环境标准制度,开发环境标准产品环境标准显示的是人类知识和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个巨大进步。目前世界上,约有20个国家和地区推行了环境制度,我国应尽快完善并实施“国内绿色标志”工作,在出口产品的质量标准、制造工艺和产品认证方面,应参照国际标准和准则,争取国际社会承认。我们要认真研究主要贸易伙伴绿色产品、绿色标志方面的规定。要积极鼓励企业争取国际绿色认证,积极发展无污染的高科技产品出口,严格限制乃至禁止高污染、高能耗产品的生产出口。
(五)发展绿色市场、开发绿色产品、开展绿色营销随着保护环境与保护资源意识的不断加强,一个以环境与资源保护为目的新兴行业——绿色产业正方兴未艾。同时,它带动了绿色产品的开发和绿色市场的形成。据估计,未来10年内绿色产品将主导世界主要市场。我国应适应这一绿色潮流,改造产品设计、包装、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环保因素,努力达到各种技术、安全、卫生、环境标准以及包装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环保因素,努力达到各种技术、安全、环境标准以及包装、标签规范,顺应绿色消费的需求,同时开发环保成本低、质优,符合国际环境标准的绿色产品。在这一新的国际贸易领域打开市场。
(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利用国际力量,抵制贸易壁垒虽然乌拉圭回合作出一项《关于贸易与环境的决定》,以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并规定一些基本条款,但其中也包含保护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免受发达国家歧视的保障条款。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相关的一些条款和国际组织的协议,联合发展中国家,抵制发达国家利用绿色保护而采取歧视政策,以保护我国对外贸易的顺利发展。
(七)财政金融部门要向绿色产业倾斜,加大对绿色产业资金投入要使我国的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增强我国绿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使绿色产品和技术走出国门,离不开财政金融部门的扶植。财政部门应给予绿色产业以优惠的鼓励政策,加大对绿色产业的资金投放。金融部门应在信贷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具体做法是:1.把环保因素作为银行信贷的重要条件,审慎对待每一笔借款,拒绝有污染的产品和项目的信贷支持;2.大力扶持那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低耗、少污染的产品和产业的出品;3.运用外汇储蓄引进急需的环保技术和设备;4.试办中国的“绿色银行”。
(八)采取适当的环境贸易措施,严禁国外污染严重产业和不合标准的产品向我国转移发达国家在设置“绿色壁垒”的同时,正将污染严重产业和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我国对此应提高警惕,加强进口商品的管理、审查、检测,坚决杜绝危险、有毒的废旧物资进口,以保证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免遭破坏。同时,要在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同时,着眼于长远利益,严格审批,禁止外资在我国兴建污染大、难治理的农药、化工、印染、造纸、电镀等企业。对于现有外贸企业的污染问题要限期治理,必须达到我国现有的环境标准,不然令其关闭处理。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环保时代,我国对外贸易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也伴随着种种障碍。我国应该正视困难,大力提高环保意识,规范标准,努力缩小同发达国家的距离。同时,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统一认识,减少摩擦,为我国外贸持续稳定的发展开辟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第五篇:浅谈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浅谈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摘要:本文引用了一些以前的数据和一些有关农产品具体的案例来分析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绿色贸易壁垒在不同的国家和区域下是有着不同的程度、影响和特点,尤其对于我国而言,近些年来出口贸易遭受了较大程度的影响。在参考了他人对农产品方面的分析以后,本文在出口贸易增长速度、出口的市场、商品的结构、成本及效益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于中国而言需要做出哪些措施来应对目前较严重的绿色贸易壁垒现象。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措施
一、引言
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绿色消费开始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消费潮流。而“绿色贸易壁垒”这一名词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我们知道绿色贸易壁垒是发达国家为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和安全,通过立法制定的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目的是限制不符合标准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绿色贸易壁垒是当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个新动向,是非关税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正迅速成为各国本国利益的主要贸易武器,已成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一把“双刃剑”。绿色贸易壁垒有多重的特点,既有合法性,又具隐蔽性,既能不断提高本国市场准入条件和环保标准,将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拒之门外,又能将发达国家的绿色产品进入世界市场。这些年来,绿色贸易壁垒引发的国际贸易争端开始层出不穷,围绕绿色贸易壁垒的争论也越来越多。而我国可以说是近年来遭受绿色贸易壁垒的较大的受害国。据联合国的统计,2005年中国约有包括农产品在内的74亿美元出口商品因“绿色壁垒”而受阻。
二、绿色贸易壁垒概述及农产品案例综述
1、有关绿色贸易壁垒的概述
(1)含义:
绿色贸易壁垒,它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限制进口的措施。中国的国际贸易问题专家对其的定义是:“绿色壁垒是指那些为了保护环境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主要包括国际和区域性的环保公约、国别环保法规和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等自愿性措施、生产和加工方法及环境成本内在化要求等分系统。”(2)特点
①广泛性:绿色保护不仅涉及资源环境与人类健康有关商品的生产、销售方面的规定和限制,而且对那些需要达到一定安全、卫生、防污等标准的工业制成品亦产生巨大的压力;既包括有形商品,又拓展到投资和服务领域。因而较之于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更大。
②隐蔽性:从有关国际环境公约及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定看,绿色贸易壁垒有一定程度的合法性,但在具体贸易实践中,各国往往借环境保护之名,将绿色贸易壁垒隐蔽于具体的贸易法规、国际公约的执行过程之中,成为进口国拒绝外国产品的致命武器。
③歧视性: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没有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发展比较落后的现实,对各类不同水平国家的产品规定同样的市场准入条件,这是有不公平的,对发展中国家带有明显的歧视性,严重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
④坚固性:绿色贸易壁垒抓住人们提高消费质量、关注生态环境的心理,根据国内市场和消费者的情况超高标准制定,先入为主,制造进口产品的消费障碍,具有坚固的限制进口的壁垒作用。
2、针对我国绿色贸易壁垒中的农产品方面的一些具体分析(1)一些实际的案例
据统计,仅1997年至2002年的5年间,我国出口商品因遭遇“绿色壁垒”而受阻的商品价值达400亿美元。
2002年以来,由于欧盟和日本先后改变或增多对我国茶叶出口的农残检测标准或项目,我国以浙江省为主的茶叶出口遭遇“绿色壁垒”,对欧盟和日本的茶叶出口全线下降。2002年初开始,欧盟对我国出口茶叶实行新的农残检测标准,农残检测种类由原来的29种增至62种,而日本对从我国进口的茶叶则采用“水溶法”农残检测,检测项目更达77项之多。在2002年初退回天津海关的农副产品中,中国出口到欧盟国家的蜂蜜,对方退回的理由是欧盟检出中国的蜂蜜达不到“10万吨中不能有1克氯霉素”的要求,随后,日本、加拿大、美国等也加强了对来自中国大陆的蜂蜜检验。
(2)对于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分析
①环保意识淡薄,缺乏绿色经济观念。我国在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进程中,我国环保意识淡薄,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致使农业的污染也日趋严重。
②环境标准过低,农业生产企业认证能力薄弱。在我国已有的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不足50%,高新技术标准严重缺乏。
③农产品检疫系统不健全。中国农产品生产者对其产品本身的质量要求不高而导致农产品受阻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因此中国的检疫系统建设非常有必要加强。
④环保法律规范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目前我国引进外资、进口等环节中的环境条款还不完善,对国外进口产品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环境保护要求不严,对外国产品和污染密集型企业的进入管制较为宽松。
(3)我国应对农产品出口中的绿色贸易壁垒问题的相关对策
①强化国民绿色经济意识,完善国内环保法规。其中包括加大传媒宣传环保的力度和制定和完善国内相应的环保法规。
②改善我国农产品生产的外部环境。包括整治农业环境,治理农业污染;控制农业水源污染,解决湖泊、大中型水库的富营养化问题和加强对农业环境科学的研究。
③实施扶持绿色产业的政策措施。包括制定绿色产业倾斜政策和建立农产品国际绿色贸易壁垒预警机制。
④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开发绿色食品。具体方法:实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建立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⑤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工作、推广绿色技术:农业标准化工作就是以农业科技和实践经验为基础,按照简化、统一、协调、选优的原则,把先进科技成果和绿色技术转化为标准,并加以监测、实施,使业生产、加工、管理和服务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活动。我国要加强对国际农业标准的研究,同时就需要企业自主研究和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生态技术,并将其大力推广。
三、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因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对在出口贸易时出现的问题进行仔细的分析。通过对有关书籍的阅览和已有研究的资料的指导,我想就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
1、出口贸易增长的速度
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出口贸易速度一直呈持续增长状态。早在1978至1996年,我国出口贸易以每年增15%以上的速度增长。1997年开始,出口贸易增长速度有些平缓,除由于出口基数、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冲击外,主要因素就是绿色贸易壁垒日益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新的重要工具并且被广泛应用。展望未来,我觉得贸易与环境问题将是未来国际贸易谈判中相当风头浪尖的话题。在当前国际贸易的种种规则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贸易中环境条款的最大直接受害者将是不争的事实。不难从一些案例的数据中发现,我国的出口贸易已经深受绿色贸易壁垒之累,所以在未来的时期内,我国的出口贸易速度想到立刻有早期辉煌状态是比较难的,但先在当前的速度下再稳步增长还是有希望的。
2、出口的市场
对于出口的市场,我国一直都比较侧重多元化的,这样也能让贸易取得一定的保证。如:2001年时我国外贸出口总额比2000年增长6.8%,但对拉丁美洲增长了14.6%,对非洲增长了19.1%。我们都知道,这两个国家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是相对较低,实际出口总值却不多。不过,当前我国出口重心仍然集中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是全球环保意识很强、环保标准很高,因而其绿色贸易壁垒种类很多。因此,随着绿色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领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是必须进一步的优化的,并要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不然我国在发达国家的出口市场份额就可能不会成稳定上升状态。
3、商品的结构
我国对外出口贸易出口商品结构有很多不合理地方。出口商品中劳动、资本密集产品比重高,大多技术含量、档次不高。我国受绿色贸易壁垒影响和冲击的出口商品主要涉及农产品和食品、轻纺产品、医药产品等。特别是发达国家,他们的法规中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陶瓷产品的含铅量,玩具的安全性指标等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所以我国的出口商品必须要优化它的结构,提高其技术含量,才能在国际贸易中具有竞争力。
4、成本及效益
出口的产品从本身开始到出口贸易的各个环节,包括产品研制开发、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到销售及回收处理等等都是需要大量的资金。在我国出口商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较大,其竞争优势在于成本低、价格便宜。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会使出口商品的成本提高。提高了出口商品成本,换汇成本提高,改变了以往的贸易条件和比较竞争优势,会影响了外贸出口的经济效益。
通过分析,归纳做出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1、负面影响
负面影响几乎波及到我国出口贸易的所有领域,具体表现:
①发达国家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限制,这阻止我国相关产品进入他们的市场,参与公平竞争。据有关方面统计,绿色贸易壁垒使我国每年遭受的损失相当于当年出口总额的20%左右,价值高达几百亿元。
②严格的认证标准加大了难度。发达国家的认证标准总是会制定的很高,带给我国的出口贸易巨大的冲击,让这些产品投入不了。
③国外有征收绿色关税和反绿色补贴,这削弱了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发达国家虽然不对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直接设限,但通过开展绿色认证、征收绿色关税以及反绿色补贴措施,使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大大增加,进而就削弱该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正面影响
①有助于我国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我们除了在世贸组织多边贸易框架内开展贸易协调和环境外交外,更为现实的选择就是面对现实,苦练内功,它促使我们努力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提升国家环保技术标准,切实提高产品的环保科技含量,从而成功突破环境贸易壁垒的制约,达到贸易与环境的双赢。
②促使我国以环保为核心,积极开发绿色产品。我国的主要贸易对象是发达国家,这些国家消费者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强。这样,开发绿色产品相对来说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绿色贸易壁垒迫使外贸企业重新审视发展与环保的关系,抓好企业的环保工作,开发更好的绿色产品,在以后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空间。
四、结论与启示
通过上述的阐述及分析,可以看出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是比较大的,所以必须采取相适合的措施来应对。从政府和企业的两个大方面:
1、政府方面
①环保产业为重要发展方向。环保产业的发展,主要是会提高企业防治污染的能力,为应对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政府应该对环保产业给予税收、信贷等各个方面宏观政策的扶持。需要具体制定针对绿色壁垒的国际市场开拓计划和发展策略,推行以生态环境为中心的绿色增长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毕竟环保这一词是未来社会的重头戏。②积极推行ISO14000系列认证,制定和完善环保法规。政府应根据绿色壁垒的发展趋势,制定和完善有关环境保护的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实现对外贸易的环境管理与国际环保法规和惯例接轨。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主要有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ISO14000)认证、绿色标志认证等,这类认证对企业具有公证性质,企业申请认证有利于企业利益和效率的提高。通过了解 ISO14000认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日益增强,目前全球已有一万多家企业获得了ISO14000认证,而我国只有200多家,差距十分明显。所以在推行这一过程中,政府应给予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和信息上的必要支持。
③实施绿色高科技战略。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促进国内企业的产品和技术的升级换代。这样随着我国产品的环保科技含量的提高,环境壁垒的制约作用将不攻自破。
④对国外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环保违法行为进行制裁。这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国际公约的法律公平性。
2、企业方面
①树立强烈的绿色产品竞争意识,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积极开发和生产绿色产品,提高绿色风险防范能力。关于绿色产品的竞争意识,就像上述政府应该以环保产业为方向发展是一个道理。此外,出口企业还应深入研究世贸组织对环境与贸易的规定,及时了解国际上有关环境与贸易的最新动向及发展趋势,预测国外可能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商品的环境要求,及时掌握海关、商检等部门的相关信息,提高绿色风险防范能力。
②为了取得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积极推广ISO14000系列标准和质量认证的应用。因为积极采用ISO14000系列标准是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有效手段,而采用质量认证制度已渐渐成为世界趋势,所以可以看出其重要性。
③对生产、销售的全过程实行高度环境控制。这是为了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面对国外日益严峻的绿色贸易壁垒,我国的企业应对产品设计、原材料选购、生产销售和废弃物回收再生以及产品包装的全过程加强高度环境控制,以适应国际质量管理系列标准的要求,从而达到扩大产品出口的目的。
⑤改善融资环境,拥有更完善的政策金融支持。企业经营的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融资环境和融资条件,所以企业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拓展创业的融资渠道,多方面的筹集资金,来尽量摆脱绿色贸易壁垒对我们出口的带来的压力。当然这样也可以让企业更好更快的投入新的绿色产品的研发,成为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