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真菌说课稿
真菌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三节《真菌》以下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流程、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对本课的内容进行阐述,诚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四章第三节《真菌》。本章第一节内容是《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第二节内容是《细菌》,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真菌分布十分广泛的概念,并通过细菌的学习了解微生物一些特点。但对真菌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和繁殖却模糊不清,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可以在心中明确真菌这一类型生物的特点, 并为第五章的学习打下基础。利用图片和实物观察,介绍蘑菇的组成,为后续指导学生制作孢子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教材的要求、学生的知识贮备、认知特点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确立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各种食用真菌的形态,知道青霉、曲霉的形态结构。
2、学会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阅读分析、快速抢答等多种方法,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团结与互助精神,认同真菌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热爱学习,鼓励学生热爱生活,学会辩证的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健康生活。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认识常见真菌。
难点:说出蘑菇和霉菌的营养方式,描述青霉和曲霉的形态结构。
四、学情分析
1.学生的认知水平: 本节课的教学班级为初二,初二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课外知识也较丰富。所以本节教学充分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入手,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望,在师生互助,生生互动中不断的发展自己、完善自己。2.学生的能力水平:
(1)兴趣:普遍感兴趣,但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已不满足教师对教材知识的简单重复。
(2)思维:偏重于直观形象思维,对片面,零碎的材料尚缺乏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学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新课标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本节课首先利用视频资料做“导入”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舒缓了学生紧张的情绪,为提高有效教学奠定了基础。恰当的运用观察法、阅读分析法与合作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学习活动。多媒体课件贯穿教学的始终,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突出了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将微观的知识宏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降低了本节的知识梯度。
教材安排用放大镜观察青霉和曲霉的形态,学生只能初步了解真菌的外在形态,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反复的验证,普通放大镜根本就不能看到真菌的形态结构,而利用图片、视频补充教材内容,让教学更有实效性。
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将手工制作的孢子印在班级进行交流,这一活动为师生之间更好的知识交流和情感升华设置了一个平台。
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将生物学知识与健康生活紧密联系,开设了“真菌知多少”的知识竞赛,让生物学来源于生活、走进生活,真正体现学以致用。
五、说教学流程:
一、设置情境 导入新课
学生观看视频,提出问题引入新课。设下空白点 【设计意图】
视频资料舒缓了学生紧张的情绪,激发了学生的灵性,将学生从课下的分散状态很快的集中在学习知识的状态。巧妙的引入本节的知识内容,设下空白鼓励学生从多种方法获得知识,培养创新思维。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利用快速抢答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抢答认识各种食用真菌。【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不但丰富了知识,而且通过抢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竞争,运用恰当的评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2、观察发霉的橘子和馒头以及蘑菇,结合图片,观察真菌的形态结构,完成教材中问题讨论。【设计意图】
运用实物观察真实感受到青霉和曲霉的颜色,通过比较两种真菌的异同点,加深学生对真菌形态结构的理解。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青霉、曲霉、蘑菇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巧妙的渗透了真菌的生活方式。降低了本节的知识难度,拓展了蘑菇的组成,为后续教学制作孢子印做好铺垫。
3、出示阅读提纲
学生阅读教材63页第一段和第二段和第三段。【设计意图】
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标、有计划进行自主学习活动,对于学习习惯差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这一环节的设置,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在积极发言中锻炼了自己,同时在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时,学生有了成就感,身心感到了愉悦。
4、播放视频,学生观看视频并描述真菌的繁殖。【设计意图】
孢子是学生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利用视频,让学生形象的认识孢子,理解真菌的生殖方式。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巩固训练
巧手制作
1、出示表格
学生填表 老师巡视
生生互评 2、阅读教材64页制作孢子印,布置课外活动。【设计意图】
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培养学生的归纳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填写表格,教师的巡视,和学生平等交流,体现新型的师生关系。生生交换评价反馈练习,取长补短,思维交融。八年级的学生完全可以独立完成制作孢子印的活动,教师要大胆放手,相信学生自己能行。
四、知识拓展 健康生活
利用抢答的形式完成“健康知多少”教学环节。【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总结问题的能力,不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让学生学会辩证的分析问题。联系生活,热爱生活。真正体现生物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体现学以致用的学科特点。
五、收获与感悟 学生畅谈你学到了什么„ 你将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六、教学反思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本着这一理念,我打造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多种教学情景,让学生通过动手、观察、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本节课注重观察和探究性学习,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不足之处,对学生认知程度估计过高,孢子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很难通过实物进行观察的,虽然利用图片加以辅助,但学生形成认识还有一定难度。如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借助显微镜观察孢子,并模拟孢子生殖方式,课堂效果会更好。
注:稿件为网上搜索得到,原文作者应该是 刘河中学 周瑜
第二篇:《真菌》说课稿
《真菌》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我的说课题目是《真菌》,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这节课。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选自,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育部2013年审定通过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三节。
本章第一节内容是《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第二节内容是《细菌》,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真菌分布十分广泛的概念,并通过细菌的学习了解微生物一些特点。但是对于真菌区别于细菌的特点,真菌是怎样生活的这些问题却模糊不清。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可以在心中明确真菌这一类型生物的特点。
难点:说出蘑菇和霉菌的营养方式,描述霉菌的形态结构。重点: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认识常见真菌。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各种食用真菌的形态,识记青霉、曲霉的形态结构。②: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霉菌和新鲜蘑菇及蘑菇的营养菌丝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和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小组探究、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团结与互助精神,认同真菌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本节教学的基本理念:营造开放的课堂教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角色转变。
二说教法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述法
三说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班级为初二,初二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课外知识也较丰富。所以本节教学充分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入手,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望,在师生互助,生生互动中不断的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四说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CAI:通过长毛的水果和各种蘑菇引入主题欣赏图片创设情景,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巧妙的导入新课,展示生活中常见真菌在已有生活经验上,辨认真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达到知识的顺向迁移和正迁移。
用“问题广角”形式激发学生提问,达到要教学生认识真菌的目的。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不同梯度的问题,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达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角色转变。营造开放的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
梳理问题,从认识真菌结构方面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小组合作,结合“观察指导”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表达、合作能力。体现自主合作的精神。
适时引导,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有关真菌的营养方式的问题。观察发霉食品里的营养菌丝和蘑菇培养基中的营养菌丝,想到真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引发思考,由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来解决问题。
步步深入,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真菌繁殖方式的问题。观察思考,想到真菌是靠孢子来繁殖自己的,说出孢子适于繁殖的种种好处。通过多媒体展示,观察孢子的释放过程,确认蘑菇的繁殖过程。畅想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将知识回归生活。
生活帖士,结合学生提出有关真菌联系生活的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细心观察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总结知识,归纳真菌的主要特征。做屏幕上的选择题
对知识回顾和整理
以真菌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效益为由,鼓励学生学以至用,为社会多做贡献。让学生感到学以致用,学有所长,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热情。【教学反思】
新课程倡导我们“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本着这一理念,我打造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以“问题广角”的形式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多种教学情景,让学生通过动手、观察、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本节课注重探究性学习,将探究精神贯穿课的始终。
本节课我认为我的亮点之一在于新课的引入方式,用新鲜水果和长霉的水果形成鲜明对比,引起学生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热情。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亮点之二在于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到了所学知识的价值,感受到了成就感,从而更加热爱学习。
不足之处,对学生认知程度估计过高,课堂预设内容没有充分展开,下课时间提前了一点点。如能在问题预设方面再做些改进,课堂效果会更好。
第三篇:真菌说课稿
真菌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真菌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真菌说课稿1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理念五方面来谈谈对本课的构思过程,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1.教材分析:
首先来进行来分析教材: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生物学》第五单元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这一章,纵观全书,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板块:植物及植物生理、人体解剖生理及免疫、微生物学、简单生物分类学的相关知识。
通过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学习引进微小生物,让学生能认识到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知道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进而让学生懂得发酵、免疫的一般知识。让学生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辨证地看问题;引导学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2.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并运用所学的细菌和真菌的知识,列举它们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2.2 能力目标:
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让学生尝试从正反两个方面辨证地看问题。培养学生课前探究的能力,收集资料,交流表达的能力及观察分析和评价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3.1 教学重点
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使学生能清楚地了解物质循环的过程,明确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3.2 教学难点
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
4.教学方法
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的辅助下结合板书,让同学们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探讨真菌和细菌在物质循环中所起的作用。
5.教学过程
5.1 导入新课
悬疑导入:根据掌握的细菌和真菌的有关知识,想一想,假如没有细菌和真菌,生物圈是什么状况?引发学生思考兴趣,投入本节的学习。
5.2 课程讲授:
从生活现象入手,通过实验,探究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三大作用。
学生已经知道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是分解者,但对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是如何促进物质循环进行的,还不清楚。因此提出“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用?”
“细菌和真菌主要营养方式是什么?”“谁来试着举例说出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等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交流。
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使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物质循环的过程,明确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的重要作用,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关于“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和“与动植物共生”的教学,要有意识引导学生从有利和有害两个方面认识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的关系。利用当地常见的动植物患病的标本。通过分析弄清楚细菌或真菌常常引起动植物及人类患病,然后根据细菌和真菌生活需要的条件,讨论怎样防止动植物或人类患病。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与动植物共生”“以菌治虫”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和人类还有有利的一面。通过“以菌治虫”等知识的学习,理解科学技术在实践中的价值。
5.3 巩固总结:
讲述法总结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包括: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
5.4 思维拓展:
作业的布置:练习第一、二题可以作为这部分学习的反馈。
我的说课结束,谢谢大家!
真菌说课稿2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真菌》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四章第三节《真菌》。本章第一节内容是《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第二节内容是《细菌》,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真菌分布十分广泛的概念,并通过细菌的学习了解微生物一些特点。但是对于真菌区别于细菌的特点,真菌是怎样生活的这些问题却模糊不清。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可以在心中明确真菌这一类型生物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班级为初二,初二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课外知识也较丰富。所以本节教学充分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入手,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望,在师生互助,生生互动中不断的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三、教学理念
营造开放的课堂教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角色转变。
四、设计思路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A、了解各种食用真菌的形态,识记青霉、曲霉的形态结构。
B、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霉菌和新鲜蘑菇及蘑菇的营养菌丝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和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小组探究、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团结与互助精神,认同真菌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2、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说出蘑菇和霉菌的营养方式,描述霉菌的形态结构。
重点: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认识常见真菌。
3、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述法
4、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CAI:通过长毛的水果和各种蘑菇引入主题欣赏图片创设情景,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巧妙的导入新课
展示生活中常见真菌在已有生活经验上,辨认真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达到知识的顺向迁移和正迁移。
用“问题广角”形式激发学生提问,达到要教学生认识真菌的目的。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不同梯度的问题,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达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角色转变。营造开放的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
梳理问题,从认识真菌结构方面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小组合作,结合“观察指导”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表达、合作能力。体现自主合作的精神。
适时引导,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有关真菌的营养方式的问题。观察发霉食品里的营养菌丝和蘑菇培养基中的营养菌丝,想到真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引发思考,由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来解决问题。
步步深入,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真菌繁殖方式的问题。观察思考,想到真菌是靠孢子来繁殖自己的,说出孢子适于繁殖的种种好处。通过多媒体展示,观察孢子的释放过程,确认蘑菇的繁殖过程。畅想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将知识回归生活。
生活帖士,结合学生提出有关真菌联系生活的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细心观察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总结知识,归纳真菌的主要特征。做屏幕上的选择题
对知识回顾和整理
以真菌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效益为由,鼓励学生学以至用,为社会多做贡献。让学生感到学以致用,学有所长,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热情。
【教学反思】
新课程倡导我们“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本着这一理念,我打造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以“问题广角”的形式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多种教学情景,让学生通过动手、观察、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本节课注重探究性学习,将探究精神贯穿课的始终。
本节课我认为我的亮点之一在于新课的引入方式,用新鲜水果和长霉的水果形成鲜明对比,引起学生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热情。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亮点之二在于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到了所学知识的价值,感受到了成就感,从而更加热爱学习。
不足之处,对学生认知程度估计过高,课堂预设内容没有充分展开,下课时间提前了一点点。如能在问题预设方面再做些改进,课堂效果会更好。
真菌说课稿3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三节真菌以下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及教学流程、教学评价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诚请各位给予批评指正。
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教学中通过学生原有的知识贮备和心理特质为出发点,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兴趣,引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设置了广阔的空间。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的内容安排第一节内容是《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第二节内容是《细菌》,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了解微生物一些特点。但是对于真菌区别于细菌的生理特点和生殖方式还比较模糊,本节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从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机会。
2、补充和拓展教材
由于本节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能亲自利用显微镜观察真菌的形态结构知识,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充分体现生物学科的学以致用的特点,让生物来源于生活,走进生活我对本节的知识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利用多媒体播放健康小帖士,提出了有关真菌联系生活的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细心观察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是例子”,本节课根据教材的要求、学生的知识贮备、生理特点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确立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各种食用真菌的形态,知道青霉、曲霉的形态结构。
2、学会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阅读、知识竞赛动手制作和课堂评价的等多种方法,提高观察通能力、动手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科学知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真菌给农民带来巨大效益为由,鼓励学生热爱生活,以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为契机,养成健康的生活的生活方式。
三、说教学方法和手段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新课标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本节课首先利用视频资料做“导入”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舒缓了学生紧张的情绪,为提高有效教学奠定了基础。同时巧妙渗透养殖食用真菌不但丰富饮食文化还给人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采用观察讨论法、阅读分析法与合作探究法等多种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并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和形象性,突出了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将微观的知识宏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降低了本节的知识梯度。恰当的运用教学评价方法鼓励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
本节课教材安排用放大镜观察桔子和面包的菌丝和孢子的形态,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反复的验证,普通放大镜根本就不能看到孢子的形态,书中的图片是经过显微镜观察,通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质疑,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将生物学知识与健康生活紧密联系,开设了“真菌知多少”的知识竞赛,让生物学来源于生活、走进生活,真正体现学以致用。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贯穿时始终,增强直观性,鲜艳的色彩和动感效果,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课堂的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说学情分析
1、七年级学生已不再象六年级那样只对直观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知识感兴趣,他们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的目光来观察生活,知识贮备较丰富。尤其对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微生物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1)兴趣:普遍感兴趣,但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已不满足教师对教材知识的简单重复。
(2)思维:偏重于形象思维,对片面,零碎的材料尚缺乏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
五、说教学评价
评价的目的:促进学生内在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个学生看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明确努力方向,不断调整学习策略。
设计评价方式:自我评定生生互评教师评定。
自我评定:学生通过自评,不断自醒和反思,形成有效和符合个性特点的学习策略,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
生生互评: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取长补短,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师评定:激励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其信心,培养合作精神,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说教学流程:
学生观看视频《走进嫩江农场养殖园》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
视频资料舒缓了学生紧张的情绪,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将学生从课下的分散状态很快的集中在学习知识的状态。巧妙的引入本节的知识内容,利用问题将新旧知识有效融合在一起。
1、利用快速抢答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抢答认识各种食用真菌。
教师及时作出评价。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不但丰富了知识,而且通过抢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竞争,运用恰当的评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2、出示阅读提纲,通过观察桔子和桂元、实物投影观察米饭孢子学生自读、齐读、小组合作学习等一系列的方法,描述青霉和曲霉的形态结构,完成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设计意图】
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有目标的进行学习活动,对于学习习惯差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自读和齐读及时发现问题养成学生学习的自律性,通过观察鼓励学生敢于质疑的挑战精神。同时运用实物投影巧妙的渗透了真菌的生殖方式,不但拓展了知识内容而且将微观的知识宏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降低了本节的知识梯度,养成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出示表格学生根据已经获得的知识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独立填写,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
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学生对本节的知识内容已经有了零散的掌握,为了培养学生的归纳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独立完成这一教学活动。对于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采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真正达到分层次教学。教师的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利于后续教学的更好的完成。
学生自由回答本节课的收获与感悟,阅读教材64页制作孢子印,布置课外活动。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制作,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小组合作。
【设计意图】
总结本堂课教学重点,突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强化记忆,培养收集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制作孢子印七年级的学生完全可以独立完成制作,教师要大胆放手,解放学生的双手相信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出示多媒体利用抢答的形式完成常见的与真菌有关的生活知识。教师恰当的利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总结本节的内容。
【设计意图】
结合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联系生活提出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细心观察及积极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热情,激励学生健康生活快乐成长。
本课的板书设计清晰、简洁、突出本节的知识重点。
真菌说课稿4各位领导,老师们:
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细菌和真菌的分布》。首先,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中第四章第一节。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对该章的要求是学生能够描述出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同时倡导学生学会培养细菌和真菌菌落的科学方法。用培养基培养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是认识细菌很真菌是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方法。这对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将涉及的“菌落”“培养基”和“接种”等重要的生物术语会起到铺垫的作用。这一节也对下面学习细菌和真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节的实验探究中,能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细菌和真菌就在我们身边,而且无处不在,从而更深的认识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根据课程标准我的授课思路也基本按此展开。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八年级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分布特点
2、能力目标:探究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分布,分析实验结果,归纳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积极参加探究方案的制定,在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及时交流经验,体验与人合作完成探究活动的乐趣。
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的实验操作过程,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方案,通过观察细菌很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条件。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培养细菌和真菌的实验操作过程,才能理解和掌握细菌和真菌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教学难点: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很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难点的依据: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现学生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初二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引导学生全面地看待身边发生的现象,发展思辨能力,关注学生心理状况。教师在活动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小组讨论法: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说学法
学习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理论依据: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的各项活动安排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复习上节学习的内容,并简单提问。(5分钟左右)
导入新课:(2~3分钟)通过直观观察的方法进行导入。事先准备一个长毛的的馒头,抛出问题,馒头上长的是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最终揭示馒头上长的是青霉的菌落,那么什么是菌落?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相同吗?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讲授新课(30分钟):
(1)通过导入引入课本66页菌落的概念,让学生仔细阅读67页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特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区分PPT上哪些是细菌的菌落哪些是真菌的菌落。
(2)引导学生仔细阅读67页科学方法中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总结出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五个步骤。
(3)在理解五个步骤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完成68-69页探究实验,并分别找出一名代表回答探究实验的过程,并请同学进行互评,最终通过教师进行总结探究实验流程。(4)通过探究实验引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条件,并让学生在70页勾画出相应的重点。
(4)教师进行课堂总结,把本节的重点,再次强化。
(5)在课堂小结的基础上完成PPT上的自我检测和课后练习。
(6)对自我检测和课后联系所表现出来的的问题进行解惑。
(7)最后理论联系实际应用,请同学自行列举出怎样的环境含有细菌和真菌多,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才可以防止细菌和真菌的侵染,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板书设计: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观察菌落
2、实验;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 4、布置作业:针对初二 年级学生素质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我布置的作业是:完成课时练第五节的基础满分练和提能测试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是根据 初二 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识规律,采用直观教学方法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完成了教学。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要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地探索学习,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中,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并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真菌说课稿5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从宏观上介绍细菌和真菌的知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在培养基上区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同细菌和真菌分布广,让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学习接种和对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操作,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学习生物技术打下了基础。教育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了解身边的生活环境,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学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学会与人的合作与交流。
4.知道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特殊条件。
5.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四)教学难点
探究活动中各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做好观察记录。
二、说教法
以观察、自学讨论法为主,辅以讲授、演示、阅读等法。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三、说学法
通过观察,使学生主动地获取有关细菌和真菌菌落分布特点的知识,使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学生围绕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进行探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提示帮助本组设计完善的方案,最后组织各小组汇报交流方案。
四、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提前一个课时布置探究实验,让学生设计《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方案,鼓励学生提出多种不同的方案,并进行小组分工。设计实验计划,并按计划实施实验。对本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初步的小结,得出初步结论。
(二)、教学方法:探究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等相结合。
(三)、教学步骤:
导言观察讲述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综合总结练习
(四)、板书设计:
第四章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细菌
一、观察菌落
真菌
二、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广泛
真菌说课稿6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从宏观上介绍细菌和真菌的知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在培养基上区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同细菌和真菌分布广,让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学习接种和对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操作,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学习生物技术打下了基础。教育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了解身边的生活环境,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学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学会与人的合作与交流。
4。知道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特殊条件。
5。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四)教学难点
探究活动中各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做好观察记录。
二、说教法
以观察、自学讨论法为主,辅以讲授、演示、阅读等法。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三、说学法
通过观察,使学生主动地获取有关细菌和真菌菌落分布特点的知识,使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学生围绕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进行探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提示帮助本组设计完善的方案,最后组织各小组汇报交流方案。
四、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提前一个课时布置探究实验,让学生设计《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方案,鼓励学生提出多种不同的方案,并进行小组分工。设计实验计划,并按计划实施实验。对本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初步的小结,得出初步结论。
(二)、教学方法:探究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等相结合。
(三)、教学步骤:
导言观察讲述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综合总结练习
(四)、板书设计:
真菌说课稿7一、说教材: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节中,教材是从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引入的,然后例举实例,介绍了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的危害,接着又讲述了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实例。引导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用所学的细菌和真菌的知识,列举它们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3、通过对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辨证地看问题。
三、重难点:
能说出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列举它们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影响,体验从正反两方面看问题。
四、说教法学法:
1、分析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所扮演的角色,思考如果没有它
自然界将会是什么状况?
由学生分析回答。
2、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的辅助下,探讨真菌和细菌在物质循环中所起的作用。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回答,教师纠正补充。
(板书)作为分解者参加物质循环
3、由学生课后培养的腐烂的水果和长毛发霉的面包,具体分析细菌和真菌是怎样分解面包、梨等物质的。最终的产物是什么,意义何在?
4、从学生身上或学生身边所发生的细菌和真菌使人或动植物致病的例子说起,列举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危害,指导学生积极预防。
(板书)使动植物和人患病
5、通过一些实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共生的现象和概念及共生对动植物、人和环境的好处。
6、指导学生阅读课后材料“以菌治虫”,并结合共生现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和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板书)与动植物共生
7、引导学生讨论和评价三个实验方案,选出哪个实验方案更能说明问题,并说明各个实验方案可行或不可行的道理。
真菌说课稿8一、教材及学生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是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二节,本节内容主要涉及的是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方面,即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发酵食品以及如何控制细菌和真菌来保存食品等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它使学生知道了我们平时吃的很多东西以及它们的保存方法,都是由于细菌和真菌的作用。在本章第一节已经学习了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但接触的都是它们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因此,学生不仅对本节课内容感到新颖、好奇,而且对制作发酵食品还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本节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从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机会。
本课时主要学习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包括演示发酵实验、制作甜酒、制作泡菜、制作酸奶。其二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二)学生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二年级学生,初二年级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方面尚有点欠缺,课外知识也不够丰富。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有一定的求知欲念,有一定的探究问题的兴趣,能够和老师配合,可以通过师生互助,不断的在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通过对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重要作用,对于人和动植物也是既有危害又有益处。但是,对于正确认识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价值,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同学们了解的还不是很多,还存在一定认知缺陷,本节重点从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方面进行学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对这方面的了解,旨在体现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表明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增强感性认识以及理性认识。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我拟订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并尝试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方法。
(3)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及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做发酵实验和尝试制作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通过观察、探究、收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3)通过学习和应用食品保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1)通过多项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2)关注基因技术在医药生产上的应用。
其中举例并尝试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以及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方法是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的原理是这节课的学习难点。初二学生还没有接触化学课程,缺乏对于微观物质的感性认识,所以对于抽象的原理是难以理解的。
二、教学策略
我设计本课的指导思想是这样的:《人类对真菌和细菌的利用》科普性比较强,容易使课堂教学变成知识点的堆砌,从而显得枯燥乏味。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参与、积极互动”的原则,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全面而正确的认识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
设计意图:本节课从“老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理念出发,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了有助于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助于让学生体验知识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教学方式。我认为生物教学,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主动融入探究情境,解放学生的大脑,释放学生的四肢五官,在课堂与生活之间架起一道彩虹,要让他们“走出”课堂,“跳出”文本内容,愉悦地进入自我学习中,从而自觉地探究,提升认知水平。既可以使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互结合,又实现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不断超越。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我采用的教学策略是:遵循从理性到感性的认知规律,创设媒体情境、问题情境和活动情境,在情境学习中讨论研究,达成共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参与到活动中来,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在活动中理解知识,在活动中应用技能,在活动中解决问题,在活动中提升认知。
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内”和“课外”两个组成部分。课内介绍人类在食品制作与保存、疾病防治与药品生产以及环保等方面对细菌和真菌利用。本节从日常生活中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讲起,首先分析了日常生活中它们与食品制作的关系,然后又分析了细菌和真菌与食品保存的密切关系。这两个方面都是与人类的“吃”有关的,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学习,同学们会认识到,细菌和真菌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然后,教材又由浅入深讲述了细菌和真菌与疾病防治的关系和细菌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从最基本的“吃”上升到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高度,使学生逐步形成一种观念:细菌和真菌与我们生活和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具有密切的关系,课外安排学生实践活动“制作发酵食品”,收集资料(抗生素今昔和药品说明书),调查本地人们在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对细菌的利用情况。从而产生对细菌和真菌的研究欲念,求知欲念。
三、教学程序:
基于这样的教学策略,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情引趣,让学生“心”动
2、自主探究,互动交流,深入了解,让学生“行”动
3、资料剖析,扩展引申,理解内涵,让学生“会”动
4、真实写照,情感旅程,人生实践,让学生“爱”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情引趣,让学生“心”动
在第一环节中,我是这样展开的:“在我国的漫长历史中,酒文化源源流长。许多脍炙人口的美丽诗句都与酒有关的。如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借问酒家何处有,路人遥指杏花村”,现在众所周知的国宴用酒“茅台”更是享誉五湖四海。同学们课前在家长的帮助下都尝试制作了甜酒,现在就请大家分享彼此的美酒吧!”学生相互品尝,气氛活跃,接着交流制作甜酒心得,引出课题。
古希腊学者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通过创设情境,从学生已有的实践经历和经验出发,使学生有话可说,能说,想说,激发求知的欲念和兴趣,促使学生的思维一开始就处于活跃状态。
(二)自主探究,互动交流,深入了解,让学生“行”动
对于这个环节,我采用“问题——讨论——认知”的教学模式。
首先,提出问题:“美酒的制作主要依靠发酵原理,许多食品的制作都离不开细菌和真菌。发酵是怎样产生的呢?”接着演示发酵实验,然后设问“你能解释这一过程吗?”学生通过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发酵原理的应用过程,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接下来,继续设问:“超市内的食品种类繁多,不同的食品保存方法也各有区别,你知道哪些保存食品的方法?这样做的原理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达成共识:保存食品的方法都是建立在利用杀菌以及抑菌原理基础上的。
(三)资料剖析,扩展引申,理解内涵,让学生“会”动
首先引入:“真菌和细菌既会给人类带来许多疾病,有些真菌也能造福人类。抗生素是人类的伟大发明,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疾病。但是,人们是否就可以随意使用呢?”学生思考并交流课前收集的药品说明书,从而明确合理用药的必要性,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学会正确看待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布置课前资料收集,能提高学生收集和辩析知识的能力,使学生逐步“会学习”。学生结合已知的生物知识,指导应该如何正确的生活,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生物知识”。
(四)真实写照,情感旅程,人生实践,让学生“爱”动
最后一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就目前所了解的“人类对真菌和细菌的利用原理”和课前调查,谈谈环境保护方面的利用情况。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谈谈对本地建设和发展有何设想和建议。进而呼吁人们应该保护环境,确立“人与生物圈”应和谐相处意识。
在最后设计这样一个环节,是考虑到:学生是一个个生动的个体,有着鲜亮的个性和智慧,独特性是个性本质的特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独立的个体来对待,就要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锻炼独立思考和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由设想触发情感认知,引导学生自身在生活和未来工作中努力的方向,意识提升。
我设计这节课,力图体现这样几个特点:
1、由境促情,境中生情。媒体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问题情境,具有探究性,激发学生探究欲念。
2、学生应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课外实践活动,能使学生感悟真菌和细菌的独特之处,激发探索生物奥妙的兴趣。
3、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展示交流,能使学生体验到生物知识和资源无处不在,要做“有心人”,学会关注和善于分析发生在身边的事物,培养正确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
总之这节课,我力求做到:通过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优化课堂结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注:教学说明
1、教学准备:
提前在教室内安排发酵现象实验;准备部分食品包装(食品保存部分用来观察);部分抗生素包装;污水处理视频。
2、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学习时间安排一课时
真菌说课稿9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细菌和病毒之后,进而对与细菌和病毒相似的生物真菌的探究。本课力图引导学生通过探究食用真菌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和了解真菌。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单元的教学特点,并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蘑菇的形态结构,掌握它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2、知道一些常见的食用真菌;
3、学会分辨毒蘑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实验观察、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概括总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观察、合作、交流、展示中体验生物学习的乐趣;
2、感知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根据本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为了能让学生轻松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探究法
三、说学法
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探究为主线,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思想,为学生创设情景,创造科学探究的机会我设计了以下学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
四、说教学过程
依据本节教材的编排顺序和学生的认识规律,以上述分析为指导,以培养能力为导向,紧扣重点,突破难点,整个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以下三部分。
1、情景导入,引出课题
学生观看关于各种各样的蘑菇的视频,并提出如何描述蘑菇的形态特点的问题。
视频资料舒缓了学生紧张的情绪,激发了学生的灵性,将学生课下分散状态很快的集中在学习知识的状态。巧妙的引入本节的知识内容,激发学生对真菌探究的兴趣和求知欲。
2、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观察蘑菇、金针菇的实物投影,然后再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真菌的图片及文字解说资料,同学间互相描述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运用实物投影获得真实感受,使学生的感性认识更充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概括能力。对真菌的形态特征有所了解后,让学生阅读不同真菌制品的商品标签,或者从健康、医学杂志中甚至是一些食谱中获得关于真菌的营养及作用知识。培养学生从资料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最后,组织学生结合上述活动中获取的各类信息,讨论为什么说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这一问题。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完成了
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五、课堂总结,感悟生活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关于真菌形态特点及生存环境和发霉所需条件等知识点的总结,鼓励学生将防止或减少食物或衣物发霉的方法应用于生活中。此环节培养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热爱生活。真正体现科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并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第四篇:说课稿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说课稿(第1课时)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细菌和真菌曾经祸患一时,但科技的发展让它们变害为宝、、、、、、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情况的掌握,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以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讲述。
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对前面内容的学习,已初步认识细菌和真菌可以生活在各种环境之中,包括有氧的和无氧的环境;并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本节内容更主要的是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更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节的知识点主要是四个:一是介绍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二是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保存方法;三是细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四是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本节知识结构并不复杂,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认识生物科学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增强他们利用生物学知识解释水生产生活问题的自觉性。
本节内容有两个课时。本课时主要学习两方面的内容:一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制作甜酒。二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根据教材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能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②能列举不同食物保存方法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学生能通过尝试制作甜酒,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②学生通过学习和分析食品保存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学会辩证地看待细菌和真菌,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②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关注生活现象,关注社会的责任心。教学重点: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和食品保存的方法。我认为本课的难点是: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的原理。
难点突破是这样来处理的:通过在教室放置发酵装置,学生看到发酵的实验现象的变化,通过课堂上教师对实验产物的验证,把微观的分子变化转化为宏观的产物变化,由抽象到具体,学生自然容易理解。
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一般,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也不强,并且由于 家庭或者整个社会的原因,他们动手的机会不多、能力不强,因此我着重通过课前准备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发酵食品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设计的教法是:实验法、动手制作法、“观察—讨论—归纳”法。学法则采用研究、合作、体验、交流等自主学习法。
我的教学过程是:
一、图片引入新课。
首先通过图片引入,创设情景;分析图片,讨论问题;拓展延伸,知识升华,来完成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的内容。
接着,我通过一个演示实验:(教师边讲边演示实验)在两个锥形瓶里倒入透明的液体(澄清的石灰水),再把从发酵瓶上拿出来的气球伸入锥形瓶的软管中。实验现象一出来,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立刻提出我的问题:
1、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刚才的现象吗?
2、气球中二氧化碳是怎么来的?
3、让学生闻瓶中的气味,是什么气味?这种物质是怎么产生的?(可以回顾一下,我们课前准备的时候在里面放入了什么呢?白糖和酵母菌。那么这种物质是怎么产生的呢?)
4、仔细观察瓶子和气球所组成的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有氧气的参与吗?最后总结:白糖和酵母菌在无氧状态下生成了二氧化碳和酒精。从而完成了发酵原理的学习。我的设计意图是这样的:对于学生来讲,因为没有学过分子的概念,所以发酵原理是一个比较难以理解的地方。但是通过这个演示实验的验证,把微观的分子变化成宏观的产物变化:二氧化碳和酒精。这样对于具有形象思维的大面积学生来说就容易理解了,这样就实现了难点突破。
二、发酵现象“七十二变”
请学生阅读课本71页第二自然段,找其中有多少种不同的发酵现象,并找出图中食物所利用的细菌和真菌,标在图上。从而了解生活中主要的发酵。学生在寻找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把发酵原理内化的过程。在找细菌和真菌的过程,也让他们了解了:生活中人们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从而形成“细菌和真菌对人类的生活很有用处”这样一个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细菌和真菌这样一个观点,实现情感目标。
分工制作,课上交流。
在课前准备的时候,我把全班同学分成十 一组,来制作甜酒,并要求他们通过网络查阅资料,或者向父母亲友学习制作方法。课下制作,把过程记录下来,在课堂上交流。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提出以下三个问题:
1、交流你的操作过程运用了哪些细菌和真菌?
2、交流你的制作运用了发酵的哪个产物?
3、交流劳动感受。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体验了生物知识,掌握了生物技术,提高了动手能 2 力。而且还有同学在实际操作中获得了劳动的快乐、父母的亲情等等课堂上得不到的东西。
三、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的内容。
首先图片引入,创设情景。设问: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才可以防止食品腐败?学生讨论得出防腐的原理。创设的情景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是在学生头脑中本来就有的理论。在课堂上提出来,学生的兴趣非常的高涨。另外,进一步设问把生活中的问题和课本上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可以很好地拓展学生的思路。
分析图片,讨论问题。在这里我是对课本上的观察与思考进行了整合,我采用了课本上观察与思考的问题,但是我把图片换了,换成了几种更具有代表意义、典型的食物保存图片的组合。这样一个设计增加了问题的难度,使学生在讨论的时候更有讨论的必要性。学生在讨论的时候,首先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小组得不出答案的,再让全班来交流,最后还由老师进行提示。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困难的问题印象更深刻。学生讨论出各种食物的保存方法以及原理,从而得出生活中常见食物保存方法以及原理。
四、拓展延伸,知识升华。
结合小组所带的食品包装,让学生总结生活中食品保存的其他方法。这在里,我特别要提出的就是“防腐剂法为防腐剂正名”,“不含防腐剂≠食品安全保证书”。首先介绍防腐剂的种类,接着介绍防腐剂的作用。现在我们国家所允许使用的防腐剂是在一定用量内并且所限定的二十几种防腐剂。这些防腐剂都是从动植物身上所提取的天然的防腐剂,在体内能被身体完全的吸收和分解。而食物如果没有防腐剂的保护,我们就不能保证它不被细菌和真菌污染。因此,我们不能把食品的 “安全卫士”当成食品安全的杀手。
五、课堂小结。
我的课堂小结让学生自己来进行,让他们按照下面三个知识进行:
1、本节课主要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2、知道了哪些新的知识?
3、其中哪些知识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继续地发挥自己,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同学之间可以相互的补充,教师及时地肯定与矫正,将生生评价与师生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性评价,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以上就是我对这堂课的理解。
在这节课,我设计的核心就是让学生起来。让学生的手动起来,我们的课堂就可以巧夺天工;让是学生的嘴动起来,我们的课堂就可以妙语如珠;让学生的脑动起来,我们的课堂就是智慧的海洋。
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
第五篇: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说课稿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说课稿
天门市小板中学 贺利荣
一、说课内容: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与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区别在于不是描述“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得关系”,而是通过人类在环保、食品制作、食品保存、药品生产等方面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说明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第一节教学的基础上提出教师提出“细菌和真菌能够危害人类及动植物的健康,他们的存在对人类有没有益处呢?谁能举出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实例呢?”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入新课的学习。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是一种传统的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师播放做甜酒的演示实验视频,让学生归纳总结甜酒的制作流程,继而提出课前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保存食品的方法,思考保存食品做法的道理,阅读“细菌和真菌与疾病防治、生物制药污水处理”的相关资料,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实例认同人类与细菌和真菌的密切关系,使生物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二年级学生,初二年级学生课外知识不够丰富,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方面需进一步提高。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望,且探究问题的兴趣较强,能够和老师配合,可以通过师生互助,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重要作用,对于人和动植物也是既有危害又有益处。但是,对于正确认识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价值,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同学们了解的还不是很多,认知也有一定的片面性。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⑵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学会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
⑶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说明细菌与环境保护的关系。2.过程和方法:
⑴通过探究发酵现象、观察和收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⑵学生尝试制作甜酒,酸奶等发酵食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⑶通过学习和应用食品保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认同人类与细菌、真菌的密切关系,养成热爱自然科学,关注社会的情感。⑵关注基因技术在医药生产上的应用,正确认识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的社会价值。⑶学会用辩证地眼光看待问题,理解健康生活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学会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
2.难点: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的原理。
六、教法分析: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这节内容科普性比较强,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直接讲授不能让学生的能力等到提升,也容易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通过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在活动中理解知识,在活动中应用技能,在活动中解决问题,在活动中提升认知。
七、课前准备和课时安排
气泡实验的一些工具、甜酒的制作视频,真菌的应用视频,播放多媒体演示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自主探究,互动交流
3、资料剖析,扩展引申
4、真实写照,情感旅程
九、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展示一则漫画“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从古人的学习方法进行旧知重温。讲述:“说起细菌和真菌,我们可能只想到它们的害处,其实,很多细菌和真菌对人类很有益的。” 然后请学生一起观看一段广告。接着提问:味全优酪乳里有什么?对人体有什么益处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细菌和真菌还有哪些益处?
这个环节通过创设情境,从学生生活经历出发,使学生认识到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激发求知的欲望和兴趣,促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跃跃欲试的状态。并为后面引导学生尝试自制甜酒店作铺垫。
2、自主探究,互动交流
采用“实践——问题——讨论——认知”的教学模式。
学生展示发酵实验,并用澄清石灰水和重铬酸钾检验气球中收集的气体和瓶中产生的物质。然后设问“你能解释这一过程吗?”学生理解发酵原理的应用过程,然后让学生学习甜酒制作方法,交流心得。回家后利用所学制作甜酒让同学来品尝。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接下来,让学生展示小组食品保存的收集成果,同时对学生的收集情况进行评价。然后设问:“同学们收集的食品种类繁多,不同的食品保存方法也各有区别,你知道这些食品的保存方法吗?这样做的原理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达成共识:保存食品的方法都是建立在利用杀菌以及抑菌原理基础上的。
通过学生动手做发酵实验和甜酒,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并对发酵现象所产生的物质进行检验,使学生理解发酵原理,从而突破本节难点。布置课前资料收集竞赛,刺激学生产生较高的学习兴趣,也能提高学生收集和辩析知识的能力,使学生逐步“会学习”。
3、资料剖析,扩展引申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一提起细菌人们总认为应该避而远之,因为它是给人类带来疾病的代名词。事实上是这样吗?”让学生阅读教材第74页和课后读物“抗生素今昔”,交流课前收集的药品说明书,然后给以判断和解释。
随后又问:“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疾病。但是,人们是否就可以随意使用呢?”学生结合课后读物“抗生素今昔”思考,从而明确合理用药的必要性,健康生活的重要性。结合教材和学生收集资料,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学会用辩证地眼光看待问题和正确看待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4、真实写照,情感旅程
让学生观看污水处理过程的视频,了解细菌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然后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谈谈对本镇的生活污水处理有何设想和建议。进而呼吁人们应该保护环境,确立“人与生物圈”应和谐相处意识。
考虑到农村学生对这个内容了解甚少,首先通过视频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然后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并由设想触发情感认知。
十、板书设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