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三节 真菌》习题
《第三节 真菌》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生物,都属于真菌的一组是()A、大肠杆菌、银耳、猴头菇 B、酵母菌、灵芝、黄曲霉C、青霉菌、口蘑、紫菜 D、香菇、根霉菌、乳酸菌
2、用放大镜观察青霉,其青绿色的结构是()A、叶 B、菌丝 C、种子 D、孢子
3、蘑菇的孢子生长在菌褶的()A、菌盖上 B、菌柄上 C、菌丝上 D、菌托上
4、下列属于单细胞真菌的是()A、酵母菌 B、青霉 C、曲霉 D、大肠杆菌
5、真菌不同于细菌的结构特点是()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有芽孢和鞭毛 C、有细胞壁 D、有成形的细胞核
二、非选择题
夏天吃剩的饭菜很容易变质,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为了使剩饭保留的时间长一些,某同学设计了一组实验进行探究。下面是他的实验过程。取同一餐的剩饭,等量分装到4个相同的耐高温的玻璃杯中,用塑料薄膜将杯口封好,然后分别将4个玻璃杯进行处理:①微波炉中加热1分杀菌;②高压锅盖气阀后10分;③蒸锅水沸腾后10分;④不做任何处理。然后,将上述4个玻璃杯均放在室温的环境中,每天进行观察比较。请你思考:(1)上述四种处理方式中,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是。(2)设置第4种方式的目的是。(3)为什么要用塑料薄膜将玻璃杯的杯口封起来?如果不封,结果会怎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C
4、A
5、D
二、非选择题
6、(1)②(2)起对照作用
(3)防止空气中微生物进入玻璃杯中。如果不封口就达不到灭菌的效果了。
第二篇:第三节 真菌
第三节 真菌
一、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
1.了解酵母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2.介绍霉菌和食用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3.介绍微生物在自然界里的作用(二)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真菌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学习,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习惯。2.通过介绍我国人民利用真菌造福社会的事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酵母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2.教学难点 :酵母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三、教学准备
1.每组准备显微镜一台、放大镜一把、酵母菌装片一块、有霉菌的桔子皮和新鲜的蘑菇或金针茹。
2.酵母菌的结构挂图,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挂图,青霉、根霉、曲霉挂图,蘑菇的形态结构挂图。常见真菌特点的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课前播放音乐《采蘑菇的小姑娘》,谈话:同学们听过这首歌么?是什么名字呀? 生:听过,是《采蘑菇的小姑娘》
师:谁知道小姑娘会是在什么地方采蘑菇? 生:森林里,草丛中,树根下 师:她会在什么时候出去采蘑菇? 生:春天或夏天下过雨之后。
师:小姑娘采的这蘑菇有什么用处吗? 生:可以吃,可以炒菜。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我们在前面几课的学习中,我们依次学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里的植物、动物、细菌、病毒,有谁知道蘑菇应该属于生命世界里的哪一类?
生:真菌。
师:对,蘑菇属于 真菌(板书)类,这是一类既不属于植物(板书)也不属于 动物(板书)的生物。我们这一节课就来研究 生活中的 真菌(板书)
(二)、活动1 :可以食用的真菌:
师:我们都知道哪些可以食用的真菌(板书)? 生:木耳、银耳、金针菇„„
师:让我们先来看一组真菌的图片,认识一些可以食用的真菌请大家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等特征,看谁能辨认出这是哪些真菌,你在哪里见过?
师:播放课件,学生观察。
师:边放课件,边提问,这是什么真菌? 讨论交流:
师:好,同学们讨论一下,你们都辨认出了哪些真菌? 你们在哪里见过这些真菌呀?(每人说一种)
生:银耳 在夏日超市和农贸市场有场卖的。
生:木耳 妈妈买过木耳,用木耳做的菜可好吃了。
生:香菇 妈妈从农贸市场上买来香菇,做的香菇鸡,好吃极了!
生:我看到老师播放的图片中有灵芝,使我想起了爷爷喝过的“灵芝”茶。生:还有“冬虫夏草”,它是名贵的中草药。
师:同学们观察得十分仔细,你们知道得也真多!你们太棒了!师:这些可食用真菌都有哪些吃法?有什么营养价值?
生:用银耳做银耳莲子羹,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还有美容养颜的功效呢。生:我做过凉拌金针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生:我吃过白灵菇鸡汤,听爸爸说:白灵菇可防治老年心血管病,儿童佝偻病,软骨病等疾病,它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很高。
生:爷爷喝的灵芝茶,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效。师:谁亲自用可食用真菌的做过哪些菜?
生:我做过香菇炒肉。生:我做过凉拌金针菇。
师:还有许多我们这里没有见过或是我们不熟悉的真菌,现在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播放PPT图片。
师:这些可食用真菌营养价值丰富,有许多还是名贵的中草药,它们真是“宝贵的生物资源”(板书)
师:谁能总结一下为什么说可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
生:可食用真菌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多数还具有保健作用,还有许多是名贵的中药草。真是我们宝贵的生物资源!
师:鼓励,总结得好!鼓掌!
师:可是,并不是所有的蘑菇都能吃,下面我们看一段资料。
(三)、活动2 食物发霉
师:同学们知道么,生活中还有些真菌,常常令我们苦恼,因为它经常使水果、食品长毛,使衣物发霉。这是什么?
生:霉菌。(教师板书)
师:对!我们称这种真菌叫做霉菌(板书)。霉菌长什么样?
师:为了便于大家仔细地观察霉菌的外形特点,老师特意培植了几种霉菌,等会呢就请同学们先用肉眼看,然后再用放大镜观察,看看霉菌到底长什么样。最后还要请同学们把自己观察到的记在课本P29的“放大镜”内。(课件显示霉菌的课件)
师:提示:说明霉菌是物体变质后产生的,直接食用对人体有害。同学们猜想一下:培植霉菌时,在什么环境下食物容易发霉? 生:(潮湿阴暗、不通风、温暖的环境下)师:怎么证明你说的有道理呢? 生:用实验验证。师:怎样设计实验 生:用对比实验法
师:好!下面我们可以小组讨论,然后将设计结果记录在29页 “我的实验设计”中。学生设计,讨论,教师巡视。汇报交流:
展示学生填写的实验设计,交流。小结: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观察呢?(学生可能答不完全正确,提醒学生要在相同时间段观察两组实验的变化,包括是否发霉、发霉程度。)
课件出示观察记录表:你也可以采用其它更形象的方法记录。如拍照、写或画。(鼓励学生采取多种形式记录)
师:因为这个实验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我们在课上无法完成,希望同学们课后都能认真去完成这个实验,老师先预祝同学们实验顺利、成功。教师在几天前做了这个实验,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下实验记录。
师:哪位同学试着说一下食物发霉的条件:
生:温度高、潮湿阴暗、不通风的条件下食物容易发霉。师:对!出示正确答案。
师:我们了解了食物发霉的条件后,就要想办法防止食物发霉。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防止或减少食物或衣物发霉?”为什么?
把讨论结果填写在30页的表中。
(四)、食品保鲜: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食品保鲜的技术与工艺越来越先进了。以鱼为例:你知道它的保鲜发展史吗?各有哪些优点或不足?
看来,现在的保鲜方法也不甚完美。同学们,你还能设计出更好更方便的保鲜方法吗? 通过这一节课,老师发现同学们不仅知道真菌是让人又爱又恨的一种不同于植物,也不同于动物的生命体,还知道可食用真菌的营养价值,有些同学还会做几道真菌类的菜呢,有机会老师也想尝尝你的手艺;同时我们还知道了霉菌的形态、探究了霉菌生长的条件和食物、衣物等防止发霉的方法。看来,同学们经过学习,提高了不少科学知识,而且还懂得了学以致用。这才是我们学习的真正目的。
课后希望同学们继续完成霉菌生长条件的实验。
3、板书设计
第三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第四章 第三节 真菌
第四章 第三节 真菌
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食用或药用真菌的形态。
2.识记青霉、曲霉的形状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3.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教学重点
1.真菌的形状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2.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1.怎样识别青霉和曲霉 2.如何制作孢子印 3.真菌的繁殖方式
教学方法
观察法、图示法、实验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1)多媒体画片(各种食用或药用真菌的图片)(2)投影胶片
(3)学生分组实验用的培养皿、解剖刀、放大镜 2.学生准备:(1)每小组准备一些新鲜蘑菇或香菇(2)白纸或玻璃板
(3)查找一些有关真菌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教师:用谈话法与学生共同简要复习七年级有关真菌的知识。有哪些同学知道馒头、面包的发酵需要哪一种菌类?
学生:酵母菌,它是真菌的一类,是一类单细胞种类。教师:根据你们查阅的资料,知道真菌还有哪些种类,看谁知道得多,并及时给予鼓励。
学生:蘑菇、木耳、灵芝、猴头。学生:还有青霉、曲霉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食用蘑菇、木耳、香菇等营养价值很高的真菌;但我们也经常为桔子长毛、馒头长毛、衣物发霉而苦恼;这些令我们既爱又恨的真菌分别有哪些形态结构特点和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探讨的内容。
打出多媒体画片(几种常见的食用或药用真菌)[创设情境,展开新课](学生活动)
观看、认识、讨论、说出名称
有木耳、牛肝菌、香菇、灵芝、银耳、口蘑、猴头菌等。教师:同学们认得很对,有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有哪些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呢? 学生:例如香菇,它含有人体必需的7种氨基酸,蛋白质含量比一般蔬菜、水果多,还含有钙、铁、锰等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
学生:在古代,传说灵芝具有起死回生的妙用,是一种使人长生不死的灵丹妙药,这当然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但它的药用价值确实很高。
教师:太棒了,告诉老师你们是怎样知道的。学生:我们查资料,上网知道的。
教师:很好,课外资料能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既然我们知道这些真菌对人类大有益处,就多吃一些诸如常见的木耳、香菇、银耳等来增强体质。
[观察实验,突出重难点]
教师:下面我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和曲霉,注意它们的形态与颜色并思考下列问题。
1.青霉和曲霉在形态和颜色上有什么不同? 2.它们又有什么共同点?
组织同学分组观察,检查学生教具准备情况,给予评价,引导学生发扬集体互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精神。
(学生活动)
1.分组观察本组准备的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和曲霉。2.自学青霉、曲霉结构图。
每组派代表介绍各组的观察结果,推选最好的一组做总结发言。学生:不同点 1.青霉的孢子体排列成扫帚状,而曲霉的孢子体排列成球状。2.青霉是青绿色的(如桔皮上的毛),而曲霉有黄色、橙红色、黑色(如馒头上的毛)。
相同点:
1.都是多细胞的生物。
2.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3.都是由菌丝集合而成的。
教师:这位同学语言准确,观点明确,说服力强,口头表达能力、归纳分析能力很强,大家给他掌声鼓励。
根据刚才你们的总结,完成下列图表。投影打出
一、填表
二、根据下图判别它们的名称并回答:
(1)图A是_____________霉,理由是直立菌丝的顶端有_____________结构,图B是_____________霉,理由是直立菌丝的顶端有_____________结构。
(2)请注明③的名称_____________。
(3)图A中①是_____________,成熟时呈_____________色。图B中④是_____________,一般呈_____________色、_____________色或_____________色。
教师:巡视同学们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激励评价,请两位同学在投影片上完成作业。
(师生活动)教师:前面我们已知道蘑菇的营养价值很高,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更容易采到?
学生:在潮湿阴暗的地方,雨后更容易采到。
教师:你们现在分组观察准备的蘑菇,观察它们的形态。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小声讨论。教师:你们看蘑菇的外形像什么? 学生:很像一把张开的伞。
教师:根据你们观察的结果及查阅的资料,大家来总结一下蘑菇的组成。
学生:整个蘑菇是由子实体和菌丝两部分组成的。学生:子实体又由菌盖、菌褶和菌柄组成。
学生:还有它的孢子生长在菌褶上,依靠菌丝来吸取营养。教师:非常好,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资料准备得也很全面,你们填写下面图片:
投影打出
4.右面是蘑菇的结构示意图:(1)填写各部分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2)子实体是由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3)孢子生在_____________上。(4)依靠_____________呼吸养料和水分。请一位同学上来填写
参考答案:(1)①菌盖 ②菌褶 ③菌柄 ④菌丝(2)子实体是由菌盖、菌柄构成的(3)孢子生在菌褶上(4)依靠菌丝吸收养料和水分
教师:巡视各小组观察情况,总结交流各组填图情况,加以鼓励。刚才,我们已观察到青霉、曲霉及蘑菇的形态结构,发现它们与细菌有很多不同之处,它们都属于真菌,那么真菌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呢?是否和细菌一样是分裂生殖呢?
根据你们查阅的资料,互相交流看法,然后做出总结,比一比,谁总结得最好。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尝试回答。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及综合刚才所学知识,我们发现,不管是青霉、曲霉还是蘑菇,它们都生有大量的孢子,孢子很轻,能随风飘散到各处,它们遇到合适的环境,就能发育成新个体,所以,我认为真菌是靠孢子来繁殖后代的。
教师:你分析总结得很对,真菌确实是靠孢子繁殖后代的,但是它们的繁殖是需要合适的环境的,这环境是指什么?
学生:首先要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次是阴湿的环境,两者缺一不可。
教师:很好,你们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比如夏天,受潮的粮食、衣服和皮鞋常常发霉长毛;而干燥的粮食、衣服和皮鞋就不长毛。
学生:在夏季或秋季的清晨或雨后,在潮湿的树干或草地上容易采到蘑菇。
教师:这都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
学生:这说明真菌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教师:你们能不能从真菌的生活习性上推测它们的营养方式是属于哪一种?
学生:不管是青霉、曲霉,还是蘑菇,在营养方式上的共同特点都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物,所以真菌应属异养。
学生:又由于它们是靠分解有机物来获取营养的,所以应属于异养中的腐生类型。
教师:很好,我们知道了真菌的营养方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亲自动手栽培一些蘑菇。
[突破难点,推向高潮] 教师:上节课布置你们回家分组制作孢子印,制作好了没有? 学生:制好了。
打出投影片上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实验过程 1.你选取的材料是什么?谈谈制作过程。2.如何能防止孢子被风吹散?
3.你是如何根据蘑菇孢子印的特点,对蘑菇的位置、形态、作用有更深理解的?
学生:
1.分组观察并讨论 2.讨论实验问题并做出回答 教师:
巡视各小组制作情况,及时给予激励。请一组同学回答问题
学生:我们选取新鲜的蘑菇作为实验材料。制作过程:
1.用解剖刀将菌盖从菌柄上取下来。
2.把菌褶那面朝下平放在白纸上,扣上培养皿。
3.第二天,拿开培养皿和菌盖,就可以看到白纸上留下与菌褶排列一致的放射状孢子印。
学生:根据观察孢子印,我们了解到蘑菇的孢子位于菌褶内,它是呈球状的,有繁殖后代的作用。教师:同学们的探究实验做得非常成功,你们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巧,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这对你们今后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知识迁移,拓展思维]
教师:同学们有没有见过灰指甲和足癣病?
学生:见过,我还得过脚气病呢?但不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教师:甲癣也叫灰指甲,是指发生在指(趾)甲上的癣,是由红色癣菌感染引起的,甲癣是皮肤感染中相当顽固的一种,但只要坚持治疗也是可以治好的。
足癣也叫脚湿气,是一种由足癣菌引起的传染病,许多人得过此病,足癣病人的鞋子、袜子和浴巾等都带有大量的足癣菌。平时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患者接触,患了足癣后要及时治疗。
另外,脚气病与脚湿气是两回事,脚气病是一种维生素B1缺乏症,两者不要混淆了。
教师:青霉、曲霉对人类的害处是有目共睹的,那它们是不是一无是处了?
学生:不是,比如我们能从青霉中提炼青霉素,用曲霉来制作酱油和酿酒。
教师:很好,我们看待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这对于培养我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很有益处。引导学生总结真菌的生殖特点及营养方式,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比一比,看哪一组同学总结得最好,挑选最好组代表总结。
学生: 1.真菌的靠孢子来繁殖后代的。2.真菌的营养方式也是异养。学生:
真菌的主要特征:
1.有多细胞的也有单细胞的。
2.细胞中具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
3.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是异养。4.靠孢子繁殖后代。[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几种常见的食物、药用真菌,观察并总结了青霉、曲霉的形态结构,重点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探究,对真菌的生殖做了一些实验,最后共同总结了真菌的主要特征,培养了同学们观察、分析、动手的能力。
[巩固练习]
1.青霉区别于曲霉的结构是直立菌丝顶端的分枝结构排列成 A.球状
B.丝状
C.芽状
D.扫帚状 答案:D 2.工业上能用于制酱油、制酒的是
A.真菌
B.酵母菌
C.青霉
D.曲霉 答案:D 3.下列生物的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的是
A.水绵
B.细菌
C.青霉
D.海带 答案:B 4.孢子生在菌褶上的是
A.青霉 B.曲霉
C.酵母菌
D.蘑菇 答案:D 5.下列生物中,不能靠孢子繁殖后代的是
A.酵母菌
B.细菌
C.青霉
D.蘑菇答案:B 快速抢答
1.真菌的细胞内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答案:有
2.孢子排列成球状的是哪一类真菌? 答案:曲霉
3.真菌的生殖方式是什么? 答案:孢子生殖
4.桔子发霉长得毛与馒头上长得毛是否为同一类霉菌?答案:不一样,前者是青霉,后者是曲霉。[布置作业]
请课余时间设计细菌和真菌的比较表格。板书设计
真菌
一、真菌
二、真菌的特征 1.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 2.细胞内有成形细胞核 3.异养 4.孢子繁殖后代 教学后记
第四篇:《6 生活中的真菌》习题2
《6 生活中的真菌》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生物全部属于真菌的一项是()A.酵母菌、结核杆菌、乳酸菌、牛杆菌 B.青霉、曲霉、灵芝、酵母菌 C.青霉、曲霉、痢疾杆菌、木耳 D.青霉、酵母菌、大肠杆菌、金针菇 2.下列哪种环境中,霉菌最容易生长()
A.干燥的皮鞋 B.煮沸但密封的牛肉汁 C.潮湿的粮食堆 D.潮湿的沙土地 3.霉菌和蘑菇都是真菌,下列哪项不是它们的共同点()A.靠孢子进行繁殖
B.都是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生物 C.都是分解者 D.都是多细胞生物
二、判断题
(1)蘑菇营养价值很高,我们可以去野外采摘蘑菇食用。
(2)盐腌可以使食物不坏,我们可以多吃腌制食品。
(3)真菌用肉眼都能看到。
(4)真菌大家族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等待我们去开发和利用。
三、简答题
1、怎样减少食物或衣物发霉?
2、为什么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
((((
第五篇:真菌说课稿
真菌说课稿
真菌说课稿1
一、教材及学生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是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二节,本节内容主要涉及的是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方面,即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发酵食品以及如何控制细菌和真菌来保存食品等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它使学生知道了我们平时吃的很多东西以及它们的保存方法,都是由于细菌和真菌的作用。在本章第一节已经学习了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但接触的都是它们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因此,学生不仅对本节课内容感到新颖、好奇,而且对制作发酵食品还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本节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从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机会。
本课时主要学习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包括演示发酵实验、制作甜酒、制作泡菜、制作酸奶。其二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二)学生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二年级学生,初二年级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方面尚有点欠缺,课外知识也不够丰富。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有一定的求知欲念,有一定的探究问题的兴趣,能够和老师配合,可以通过师生互助,不断的在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通过对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重要作用,对于人和动植物也是既有危害又有益处。但是,对于正确认识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价值,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同学们了解的还不是很多,还存在一定认知缺陷,本节重点从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方面进行学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对这方面的了解,旨在体现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表明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增强感性认识以及理性认识。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我拟订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并尝试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方法。
(3)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及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做发酵实验和尝试制作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通过观察、探究、收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3)通过学习和应用食品保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1)通过多项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2)关注基因技术在医药生产上的应用。
其中举例并尝试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以及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方法是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的原理是这节课的学习难点。初二学生还没有接触化学课程,缺乏对于微观物质的感性认识,所以对于抽象的'原理是难以理解的。
二、教学策略
我设计本课的指导思想是这样的:《人类对真菌和细菌的利用》科普性比较强,容易使课堂教学变成知识点的堆砌,从而显得枯燥乏味。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参与、积极互动”的原则,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全面而正确的认识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
设计意图:本节课从“老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理念出发,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了有助于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助于让学生体验知识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教学方式。我认为生物教学,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主动融入探究情境,解放学生的大脑,释放学生的四肢五官,在课堂与生活之间架起一道彩虹,要让他们“走出”课堂,“跳出”文本内容,愉悦地进入自我学习中, 从而自觉地探究,提升认知水平。既可以使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互结合,又实现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不断超越。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我采用的教学策略是:遵循从理性到感性的认知规律,创设媒体情境、问题情境和活动情境,在情境学习中讨论研究,达成共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参与到活动中来,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在活动中理解知识,在活动中应用技能,在活动中解决问题,在活动中提升认知。
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内”和“课外”两个组成部分。课内介绍人类在食品制作与保存、疾病防治与药品生产以及环保等方面对细菌和真菌利用。本节从日常生活中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讲起,首先分析了日常生活中它们与食品制作的关系,然后又分析了细菌和真菌与食品保存的密切关系。这两个方面都是与人类的“吃”有关的,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学习,同学们会认识到,细菌和真菌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然后,教材又由浅入深讲述了细菌和真菌与疾病防治的关系和细菌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从最基本的“吃”上升到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高度,使学生逐步形成一种观念:细菌和真菌与我们生活和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具有密切的关系,课外安排学生实践活动“制作发酵食品”,收集资料(抗生素今昔和药品说明书),调查本地人们在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对细菌的利用情况。从而产生对细菌和真菌的研究欲念,求知欲念。
三、教学程序:
基于这样的教学策略,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情引趣,让学生“心”动
2、自主探究,互动交流,深入了解,让学生“行”动
3、资料剖析,扩展引申,理解内涵,让学生“会”动
4、真实写照,情感旅程,人生实践,让学生“爱”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情引趣,让学生“心”动
在第一环节中,我是这样展开的:“在我国的漫长历史中,酒文化源源流长。许多脍炙人口的美丽诗句都与酒有关的。如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借问酒家何处有,路人遥指杏花村”,现在众所周知的国宴用酒“茅台”更是享誉五湖四海。同学们课前在家长的帮助下都尝试制作了甜酒,现在就请大家分享彼此的美酒吧!”学生相互品尝,气氛活跃,接着交流制作甜酒心得,引出课题。
古希腊学者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通过创设情境,从学生已有的实践经历和经验出发,使学生有话可说,能说,想说,激发求知的欲念和兴趣,促使学生的思维一开始就处于活跃状态。
(二)自主探究,互动交流,深入了解,让学生“行”动
对于这个环节,我采用“问题——讨论——认知”的教学模式。
首先,提出问题:“美酒的制作主要依靠发酵原理,许多食品的制作都离不开细菌和真菌。发酵是怎样产生的呢?”接着演示发酵实验,然后设问“你能解释这一过程吗?”学生通过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发酵原理的应用过程,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接下来,继续设问:“超市内的食品种类繁多,不同的食品保存方法也各有区别,你知道哪些保存食品的方法?这样做的原理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达成共识:保存食品的方法都是建立在利用杀菌以及抑菌原理基础上的。
(三)资料剖析,扩展引申,理解内涵,让学生“会”动
首先引入:“真菌和细菌既会给人类带来许多疾病,有些真菌也能造福人类。抗生素是人类的伟大发明,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疾病。但是,人们是否就可以随意使用呢?”学生思考并交流课前收集的药品说明书,从而明确合理用药的必要性,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学会正确看待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布置课前资料收集,能提高学生收集和辩析知识的能力,使学生逐步“会学习”。学生结合已知的生物知识,指导应该如何正确的生活,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生物知识”。
(四)真实写照,情感旅程,人生实践,让学生“爱”动
最后一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就目前所了解的“人类对真菌和细菌的利用原理”和课前调查,谈谈环境保护方面的利用情况。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谈谈对本地建设和发展有何设想和建议。进而呼吁人们应该保护环境,确立“人与生物圈”应和谐相处意识。
在最后设计这样一个环节,是考虑到:学生是一个个生动的个体,有着鲜亮的个性和智慧,独特性是个性本质的特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独立的个体来对待,就要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锻炼独立思考和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由设想触发情感认知,引导学生自身在生活和未来工作中努力的方向,意识提升。
我设计这节课,力图体现这样几个特点:
1、由境促情,境中生情。媒体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问题情境,具有探究性,激发学生探究欲念。
2、学生应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课外实践活动,能使学生感悟真菌和细菌的独特之处,激发探索生物奥妙的兴趣。
3、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展示交流,能使学生体验到生物知识和资源无处不在,要做“有心人”,学会关注和善于分析发生在身边的事物,培养正确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
总之这节课,我力求做到:通过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优化课堂结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注:教学说明
1、教学准备:
提前在教室内安排发酵现象实验;准备部分食品包装(食品保存部分用来观察);部分抗生素包装;污水处理视频。
2、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学习时间安排一课时
真菌说课稿2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三节真菌以下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及教学流程、教学评价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诚请各位给予批评指正。
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教学中通过学生原有的知识贮备和心理特质为出发点,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兴趣,引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设置了广阔的空间。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的内容安排第一节内容是《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第二节内容是《细菌》,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了解微生物一些特点。但是对于真菌区别于细菌的生理特点和生殖方式还比较模糊,本节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从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机会。
2、补充和拓展教材
由于本节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能亲自利用显微镜观察真菌的形态结构知识,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充分体现生物学科的学以致用的特点,让生物来源于生活,走进生活我对本节的知识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利用多媒体播放健康小帖士,提出了有关真菌联系生活的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细心观察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是例子”,本节课根据教材的要求、学生的知识贮备、生理特点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确立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各种食用真菌的形态,知道青霉、曲霉的形态结构。
2、学会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阅读、知识竞赛动手制作和课堂评价的等多种方法,提高观察通能力、动手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科学知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真菌给农民带来巨大效益为由,鼓励学生热爱生活,以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为契机,养成健康的生活的生活方式。
三、说教学方法和手段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新课标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本节课首先利用视频资料做“导入”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舒缓了学生紧张的情绪,为提高有效教学奠定了基础。同时巧妙渗透养殖食用真菌不但丰富饮食文化还给人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采用观察讨论法、阅读分析法与合作探究法等多种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并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和形象性,突出了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将微观的知识宏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降低了本节的知识梯度。恰当的运用教学评价方法鼓励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
本节课教材安排用放大镜观察桔子和面包的菌丝和孢子的形态,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反复的验证,普通放大镜根本就不能看到孢子的形态,书中的图片是经过显微镜观察,通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质疑,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将生物学知识与健康生活紧密联系,开设了“真菌知多少”的知识竞赛,让生物学来源于生活、走进生活,真正体现学以致用。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贯穿时始终,增强直观性,鲜艳的色彩和动感效果,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课堂的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说学情分析
1、七年级学生已不再象六年级那样只对直观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知识感兴趣,他们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的目光来观察生活,知识贮备较丰富。尤其对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微生物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1)兴趣:普遍感兴趣,但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已不满足教师对教材知识的简单重复。
(2)思维:偏重于形象思维,对片面,零碎的材料尚缺乏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
五、说教学评价
评价的目的:促进学生内在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个学生看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明确努力方向,不断调整学习策略。
设计评价方式:自我评定生生互评教师评定。
自我评定:学生通过自评,不断自醒和反思,形成有效和符合个性特点的学习策略,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
生生互评: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取长补短,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师评定:激励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其信心,培养合作精神,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说教学流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观看视频《走进嫩江农场养殖园》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
视频资料舒缓了学生紧张的情绪,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将学生从课下的分散状态很快的集中在学习知识的状态。巧妙的引入本节的知识内容,利用问题将新旧知识有效融合在一起。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利用快速抢答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抢答认识各种食用真菌。
教师及时作出评价。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不但丰富了知识,而且通过抢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竞争,运用恰当的评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2、出示阅读提纲,通过观察桔子和桂元、实物投影观察米饭孢子学生自读、齐读、小组合作学习等一系列的方法,描述青霉和曲霉的形态结构,完成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设计意图】
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有目标的进行学习活动,对于学习习惯差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自读和齐读及时发现问题养成学生学习的自律性,通过观察鼓励学生敢于质疑的挑战精神。同时运用实物投影巧妙的渗透了真菌的生殖方式,不但拓展了知识内容而且将微观的知识宏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降低了本节的知识梯度,养成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出示表格学生根据已经获得的知识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独立填写,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
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学生对本节的知识内容已经有了零散的掌握,为了培养学生的归纳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独立完成这一教学活动。对于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采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真正达到分层次教学。教师的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利于后续教学的更好的完成。
三、归纳总结巧手制作
学生自由回答本节课的收获与感悟,阅读教材64页制作孢子印,布置课外活动。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制作,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小组合作。
【设计意图】
总结本堂课教学重点,突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强化记忆,培养收集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制作孢子印七年级的学生完全可以独立完成制作,教师要大胆放手,解放学生的双手相信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四、实际应用健康生活
出示多媒体利用抢答的形式完成常见的与真菌有关的生活知识。教师恰当的利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总结本节的内容。
【设计意图】
结合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联系生活提出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细心观察及积极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热情,激励学生健康生活快乐成长。
本课的板书设计清晰、简洁、突出本节的知识重点。
真菌说课稿3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从宏观上介绍细菌和真菌的知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在培养基上区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同细菌和真菌分布广,让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学习接种和对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操作,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学习生物技术打下了基础。教育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了解身边的生活环境,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学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学会与人的合作与交流。
4.知道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特殊条件。
5.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四)教学难点
探究活动中各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做好观察记录。
二、说教法
以观察、自学讨论法为主,辅以讲授、演示、阅读等法。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三、说学法
通过观察,使学生主动地获取有关细菌和真菌菌落分布特点的知识,使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学生围绕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进行探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提示帮助本组设计完善的方案,最后组织各小组汇报交流方案。
四、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提前一个课时布置探究实验,让学生设计《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方案,鼓励学生提出多种不同的方案,并进行小组分工。设计实验计划,并按计划实施实验。对本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初步的小结,得出初步结论。
(二)、教学方法:探究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等相结合。
(三)、教学步骤:
导言观察讲述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综合总结练习
(四)、板书设计:
第四章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细菌
一、观察菌落
真菌
二、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广泛
真菌说课稿4
一、说教材: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节中,教材是从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引入的,然后例举实例,介绍了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的危害,接着又讲述了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实例。引导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用所学的细菌和真菌的知识,列举它们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3、通过对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辨证地看问题。
三、重难点:
能说出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列举它们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影响,体验从正反两方面看问题。
四、说教法学法:
1、分析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所扮演的`角色,思考如果没有它
自然界将会是什么状况?
由学生分析回答。
2、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的辅助下,探讨真菌和细菌在物质循环中所起的作用。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回答,教师纠正补充。
(板书)作为分解者参加物质循环
3、由学生课后培养的腐烂的水果和长毛发霉的面包,具体分析细菌和真菌是怎样分解面包、梨等物质的。最终的产物是什么,意义何在?
4、从学生身上或学生身边所发生的细菌和真菌使人或动植物致病的例子说起,列举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危害,指导学生积极预防。
(板书)使动植物和人患病
5、通过一些实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共生的现象和概念及共生对动植物、人和环境的好处。
6、指导学生阅读课后材料“以菌治虫”,并结合共生现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和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板书)与动植物共生
7、引导学生讨论和评价三个实验方案,选出哪个实验方案更能说明问题,并说明各个实验方案可行或不可行的道理。
真菌说课稿5
尊敬的各位考官:
上午好!
我是生物组xx号考生,鞠躬。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真菌》,(板书)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过程、板书设计几方面来阐明对本节的教学:
首先是教材分析
《真菌》选自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3节内容。主要研究了真菌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以及真菌与人类的关系三部分内容。本节的学习将使学生对生物种类有个完整的认识又为后面进一步探究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定位如下:
知识与技能
1、描述真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
2、关注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有关真菌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提高学生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真菌的认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辩证的科学观。
根据对教材的把握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将真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确定为本节课重点。将真菌的生命活动方式确定为本节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及教学法
初中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表现欲强,喜欢动手操作,根据本节课实验性较强的特点,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引导发现法,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
三、下面重点说说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环节一:激趣导入,使学生“心”动
首先请同学们欣赏儿歌《采蘑菇的'小姑娘》让学生稍作欣赏,同学们知道蘑菇属于哪一种生物吗?接着拿出发霉的馒头,那馒头上的毛毛又是哪一种生物呢?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顺利导入本节课。
环节二:新知探究,使学生“行”动
本环节是在学生课前完成预习学案并通过批改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设置的,所以本环节探究的问题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这一环节,我采用“兵教兵”、“组帮组”的方式展开并设置了小组加分制。
围绕第一个学习目标:真菌的形态结构
首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15实验,然后根据课前分发的实验材料小组合作完成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分组实验并将实验结果反馈到学案中:1尝试绘出酵母菌形态图2通过表格对青霉和黑根霉从形态、菌丝颜色、孢子囊颜色等方面进行比较。(整个过程中…)最后选出小组代表用投影展示。从而使学生明确真菌既有单细胞又有多细胞,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在此基础上展示蘑菇、木耳、灵芝等图片使学生认识到它们属于结构较为复杂的大型真菌。
围绕第二个学习目标:真菌的生命活动(作为本节重难点,计划分三步突破)
首先flash动画展示蘑菇的培育和生长过程先给学生以直观感知。
接着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16-117文字和图片并尝试解决学案中问题如:1请描述蘑菇的生活方式?繁殖方式?2孢子和芽孢的区别?等一系列问题。
最后根据个人完成情况小组合作交流,5分钟后选出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结果,从而使学生明确真菌大多营腐生生活,部分营寄生,大多靠孢子繁殖。
围绕第三个学习目标: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指导学生根据课前搜集有关真菌的资料并结合教材p117文字和图片,小组合作交流然后以“真菌的善恶”为主题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赛。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真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既有有害一面又有有利一面如:利用青霉菌生产青霉素用于治疗疾病等,使学生形成辩证的科学观点。
环节三:总结提升使学生“会”动
各项目标达成后,让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思维导图,对本节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同时下台巡视,找出两个典型设计用展台展示并进行点拨归纳。
环节四:成就体验使学生“爱”动
紧接着指导学生完成学案《当堂达标训练》共分为A类、B类、C类三个不同层次的题目,A类要求全体学生完成,B类要求小组内讨论完成,C类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课下探究完成。
最后多媒体布置课下作业:
完成本节课后《巩固提高》练习题1、2
四、板书设计
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层次清晰的呈现了本节的重难点,便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最右侧设置的小组加分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后我会及时写下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
我的说课完毕,感谢各位考官的倾听!
真菌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四章第三节《真菌》。本章第一节内容是《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第二节内容是《细菌》,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真菌分布十分广泛的概念,并通过细菌的学习了解微生物一些特点。但是对于真菌区别于细菌的特点,真菌是怎样生活的这些问题却模糊不清。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可以在心中明确真菌这一类型生物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班级为初二,初二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课外知识也较丰富。所以本节教学充分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入手,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望,在师生互助,生生互动中不断的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三、教学理念
营造开放的课堂教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角色转变。
四、设计思路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A、了解各种食用真菌的形态,识记青霉、曲霉的形态结构。
B、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霉菌和新鲜蘑菇及蘑菇的营养菌丝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和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小组探究、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团结与互助精神,认同真菌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2、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说出蘑菇和霉菌的营养方式,描述霉菌的形态结构。
重点: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认识常见真菌。
3、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述法
4、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CAI:通过长毛的水果和各种蘑菇引入主题欣赏图片创设情景,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巧妙的导入新课
展示生活中常见真菌在已有生活经验上,辨认真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达到知识的顺向迁移和正迁移。
用“问题广角”形式激发学生提问,达到要教学生认识真菌的目的。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不同梯度的问题,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达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角色转变。营造开放的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
梳理问题,从认识真菌结构方面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小组合作,结合“观察指导”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表达、合作能力。体现自主合作的精神。
适时引导,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有关真菌的营养方式的问题。观察发霉食品里的营养菌丝和蘑菇培养基中的营养菌丝,想到真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引发思考,由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来解决问题。
步步深入,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真菌繁殖方式的问题。观察思考,想到真菌是靠孢子来繁殖自己的,说出孢子适于繁殖的种种好处。通过多媒体展示,观察孢子的释放过程,确认蘑菇的繁殖过程。畅想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将知识回归生活。
生活帖士,结合学生提出有关真菌联系生活的.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细心观察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总结知识,归纳真菌的主要特征。做屏幕上的选择题
对知识回顾和整理
以真菌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效益为由,鼓励学生学以至用,为社会多做贡献。让学生感到学以致用,学有所长,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热情。
【教学反思】
新课程倡导我们“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本着这一理念,我打造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以“问题广角”的形式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多种教学情景,让学生通过动手、观察、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本节课注重探究性学习,将探究精神贯穿课的始终。
本节课我认为我的亮点之一在于新课的引入方式,用新鲜水果和长霉的水果形成鲜明对比,引起学生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热情。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亮点之二在于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到了所学知识的价值,感受到了成就感,从而更加热爱学习。
不足之处,对学生认知程度估计过高,课堂预设内容没有充分展开,下课时间提前了一点点。如能在问题预设方面再做些改进,课堂效果会更好。
真菌说课稿7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从宏观上介绍细菌和真菌的知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在培养基上区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同细菌和真菌分布广,让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学习接种和对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操作,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学习生物技术打下了基础。教育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了解身边的生活环境,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学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学会与人的合作与交流。
4。知道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特殊条件。
5。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四)教学难点
探究活动中各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做好观察记录。
二、说教法
以观察、自学讨论法为主,辅以讲授、演示、阅读等法。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三、说学法
通过观察,使学生主动地获取有关细菌和真菌菌落分布特点的知识,使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学生围绕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进行探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提示帮助本组设计完善的方案,最后组织各小组汇报交流方案。
四、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提前一个课时布置探究实验,让学生设计《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方案,鼓励学生提出多种不同的方案,并进行小组分工。设计实验计划,并按计划实施实验。对本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初步的小结,得出初步结论。
(二)、教学方法:探究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等相结合。
(三)、教学步骤:
导言观察讲述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综合总结练习
(四)、板书设计:
真菌说课稿8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理念五方面来谈谈对本课的构思过程,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1.教材分析:
首先来进行来分析教材: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生物学》第五单元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这一章,纵观全书,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板块:植物及植物生理、人体解剖生理及免疫、微生物学、简单生物分类学的相关知识。
通过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学习引进微小生物,让学生能认识到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知道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进而让学生懂得发酵、免疫的一般知识。让学生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辨证地看问题;引导学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2.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并运用所学的细菌和真菌的知识,列举它们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2.2 能力目标:
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让学生尝试从正反两个方面辨证地看问题。培养学生课前探究的能力,收集资料,交流表达的能力及观察分析和评价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3.1 教学重点
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使学生能清楚地了解物质循环的过程,明确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3.2 教学难点
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
4.教学方法
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的辅助下结合板书,让同学们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探讨真菌和细菌在物质循环中所起的作用。
5.教学过程
5.1 导入新课
悬疑导入:根据掌握的细菌和真菌的有关知识,想一想,假如没有细菌和真菌,生物圈是什么状况?引发学生思考兴趣,投入本节的学习。
5.2 课程讲授:
从生活现象入手,通过实验,探究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三大作用。
学生已经知道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是分解者,但对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是如何促进物质循环进行的,还不清楚。因此提出“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用?”
“细菌和真菌主要营养方式是什么?”“谁来试着举例说出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等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交流。
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使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物质循环的过程,明确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的重要作用,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关于“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和“与动植物共生”的教学,要有意识引导学生从有利和有害两个方面认识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的关系。利用当地常见的动植物患病的标本。通过分析弄清楚细菌或真菌常常引起动植物及人类患病,然后根据细菌和真菌生活需要的条件,讨论怎样防止动植物或人类患病。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与动植物共生”“以菌治虫”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和人类还有有利的一面。通过“以菌治虫”等知识的学习,理解科学技术在实践中的价值。
5.3 巩固总结:
讲述法总结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包括: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
5.4 思维拓展:
作业的布置:练习第一、二题可以作为这部分学习的反馈。
我的说课结束,谢谢大家!
真菌说课稿9
各位领导,老师们:
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细菌和真菌的分布》。首先,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中第四章第一节。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对该章的要求是学生能够描述出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同时倡导学生学会培养细菌和真菌菌落的科学方法。用培养基培养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是认识细菌很真菌是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方法。这对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将涉及的“菌落”“培养基”和“接种”等重要的生物术语会起到铺垫的作用。这一节也对下面学习细菌和真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节的实验探究中,能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细菌和真菌就在我们身边,而且无处不在,从而更深的认识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根据课程标准我的授课思路也基本按此展开。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八年级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分布特点
2、能力目标:探究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分布,分析实验结果,归纳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积极参加探究方案的制定,在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及时交流经验,体验与人合作完成探究活动的乐趣。
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的实验操作过程,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方案,通过观察细菌很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条件。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培养细菌和真菌的实验操作过程,才能理解和掌握细菌和真菌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教学难点: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很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难点的依据: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现学生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初二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引导学生全面地看待身边发生的现象,发展思辨能力,关注学生心理状况。教师在活动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小组讨论法: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说学法
学习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理论依据: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的各项活动安排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复习上节学习的内容,并简单提问。(5分钟左右)
导入新课:(2~3分钟)通过直观观察的方法进行导入。事先准备一个长毛的的馒头,抛出问题,馒头上长的是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最终揭示馒头上长的是青霉的菌落,那么什么是菌落?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相同吗?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讲授新课(30分钟):
(1)通过导入引入课本66页菌落的概念,让学生仔细阅读67页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特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区分PPT上哪些是细菌的菌落哪些是真菌的菌落。
(2)引导学生仔细阅读67页科学方法中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总结出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五个步骤。
(3)在理解五个步骤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完成68-69页探究实验,并分别找出一名代表回答探究实验的过程,并请同学进行互评,最终通过教师进行总结探究实验流程。(4)通过探究实验引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条件,并让学生在70页勾画出相应的重点。
(4)教师进行课堂总结,把本节的重点,再次强化。
(5)在课堂小结的基础上完成PPT上的自我检测和课后练习。
(6)对自我检测和课后联系所表现出来的的问题进行解惑。
(7)最后理论联系实际应用,请同学自行列举出怎样的环境含有细菌和真菌多,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才可以防止细菌和真菌的侵染,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板书设计: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观察菌落
2、实验;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 4、布置作业:针对初二 年级学生素质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我布置的作业是:完成课时练第五节的基础满分练和提能测试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是根据 初二 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识规律,采用直观教学方法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完成了教学。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要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地探索学习,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中,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并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真菌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细菌和病毒之后,进而对与细菌和病毒相似的生物真菌的探究。本课力图引导学生通过探究食用真菌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和了解真菌。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单元的教学特点,并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蘑菇的形态结构,掌握它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2 、知道一些常见的食用真菌;
3、学会分辨毒蘑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实验观察、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概括总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观察、合作、交流、展示中体验生物学习的乐趣;
2、感知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根据本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为了能让学生轻松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探究法
三、说学法
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探究为主线,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思想,为学生创设情景,创造科学探究的机会我设计了以下学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
四、说教学过程
依据本节教材的编排顺序和学生的认识规律,以上述分析为指导,以培养能力为导向,紧扣重点,突破难点,整个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以下三部分。
1、情景导入,引出课题
学生观看关于各种各样的蘑菇的视频,并提出如何描述蘑菇的形态特点的问题。
视频资料舒缓了学生紧张的情绪,激发了学生的灵性,将学生课下分散状态很快的集中在学习知识的状态。巧妙的引入本节的知识内容,激发学生对真菌探究的兴趣和求知欲。
2、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观察蘑菇、金针菇的实物投影,然后再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真菌的.图片及文字解说资料,同学间互相描述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运用实物投影获得真实感受,使学生的感性认识更充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概括能力。对真菌的形态特征有所了解后,让学生阅读不同真菌制品的商品标签,或者从健康、医学杂志中甚至是一些食谱中获得关于真菌的营养及作用知识。培养学生从资料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最后,组织学生结合上述活动中获取的各类信息,讨论为什么说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这一问题。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完成了
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五、课堂总结,感悟生活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关于真菌形态特点及生存环境和发霉所需条件等知识点的总结,鼓励学生将防止或减少食物或衣物发霉的方法应用于生活中。此环节培养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热爱生活。真正体现科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并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真菌说课稿1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三节《真菌》以下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流程、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对本课的内容进行阐述,诚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四章第三节《真菌》。本章第一节内容是《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第二节内容是《细菌》,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真菌分布十分广泛的概念,并通过细菌的学习了解微生物一些特点。但对真菌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和繁殖却模糊不清,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可以在心中明确真菌这一类型生物的特点,并为第五章的学习打下基础。利用图片和实物观察,介绍蘑菇的组成,为后续指导学生制作孢子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教材的要求、学生的知识贮备、认知特点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确立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各种食用真菌的形态,知道青霉、曲霉的形态结构。
2、学会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阅读分析、快速抢答等多种方法,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团结与互助精神,认同真菌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热爱学习,鼓励学生热爱生活,学会辩证的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健康生活。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认识常见真菌。
难点:说出蘑菇和霉菌的营养方式,描述青霉和曲霉的形态结构。
三、学情分析
1、学生的认知水平:
本节课的教学班级为初二,初二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课外知识也较丰富。所以本节教学充分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入手,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望,在师生互助,生生互动中不断的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2、学生的能力水平:
(1)兴趣:普遍感兴趣,但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已不满足教师对教材知识的简单重复。
(2)思维:偏重于直观形象思维,对片面,零碎的材料尚缺乏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学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新课标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本节课首先利用视频资料做“导入”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舒缓了学生紧张的情绪,为提高有效教学奠定了基础。恰当的运用观察法、阅读分析法与合作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学习活动。多媒体课件贯穿教学的始终,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
和形象性,突出了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将微观的知识宏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降低了本节的知识梯度。
教材安排用放大镜观察青霉和曲霉的形态,学生只能初步了解真菌的外在形态,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反复的验证,普通放大镜根本就不能看到真菌的形态结构,而利用图片、视频补充教材内容,让教学更有实效性。
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将手工制作的孢子印在班级进行交流,这一活动为师生之间更好的知识交流和情感升华设置了一个平台。
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将生物学知识与健康生活紧密联系,开设了“真菌知多少”的知识竞赛,让生物学来源于生活、走进生活,真正体现学以致用。
五、说教学流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观看视频,提出问题引入新课。设下空白点
【设计意图】
视频资料舒缓了学生紧张的情绪,激发了学生的灵性,将学生从课下的分散状态很快的集中在学习知识的状态。巧妙的引入本节的知识内容,设下空白鼓励学生从多种方法获得知识,培养创新思维。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利用快速抢答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抢答认识各种食用真菌。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不但丰富了知识,而且通过抢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竞争,运用恰当的评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2、观察发霉的橘子和馒头以及蘑菇,结合图片,观察真菌的形态结构,完成教材中问题讨论。
【设计意图】
运用实物观察真实感受到青霉和曲霉的颜色,通过比较两种真菌的异同点,加深学生对真菌形态结构的理解。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青霉、曲霉、蘑菇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巧妙的渗透了真菌的生活方式。降低了本节的知识难度,拓展了蘑菇的组成,为后续教学制作孢子印做好铺垫。
3、出示阅读提纲学生阅读教材63页第一段和第二段和第三段。
【设计意图】
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标、有计划进行自主学习活动,对于学习习惯差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这一环节的设置,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在积极发言中锻炼了自己,同时在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时,学生有了成就感,身心感到了愉悦。
4、播放视频,学生观看视频并描述真菌的繁殖。
【设计意图】
孢子是学生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利用视频,让学生形象的认识孢子,理解真菌的生殖方式。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巩固训练巧手制作
1、出示表格学生填表老师巡视生生互评
2、阅读教材64页制作孢子印,布置课外活动。
【设计意图】
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培养学生的归纳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填写表格,教师的巡视,和学生平等交流,体现新型的师生关系。生生交换评价反馈练习,取长补短,思维交融。八年级的学生完全可以独立完成制作孢子印的活动,教师要大胆放手,相信学生自己能行。
四、知识拓展健康生活
利用抢答的形式完成“健康知多少”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总结问题的能力,不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让学生学会辩证的分析问题。联系生活,热爱生活。真正体现生物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体现学以致用的学科特点。
五、收获与感悟学生畅谈你学到了什么你将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六、教学反思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本着这一理念,我打造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多种教学情景,让学生通过动手、观察、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本节课注重观察和探究性学习,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不足之处,对学生认知程度估计过高,孢子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很难通过实物进行观察的,虽然利用图片加以辅助,但学生形成认识还有一定难度。如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借助显微镜观察孢子,并模拟孢子生殖方式,课堂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