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农村团组织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对农村共青团工作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团组织建设和团的工作遇到了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共青团工作,更好地发挥农村青年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成为当前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下面结合河口乡实际谈一下对农村共青团工作的思考:
一、河口乡农村团组织现状
河口乡位于宜昌市远安县西北部,与襄樊市南漳县交界,全乡版图207平方公里,辖13个村(居)15822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9.5%,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镇。共青团河口乡委员会下设2个团总支,14个团支部,共青团员2261名。近几年来,广大农村团员青年响应党委政府号召,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战场,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1、农村青年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通过开展青年干部“书香伴我行”读书交流活动、举办培训班、知识讲座等方式,引导团员青年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的决策部署上来。以2008北京奥运会、建党88周年、建国60周年等大型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辩论赛、歌咏赛、书画赛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农村青年投身经济社会建设有了新起色。充分利用乡党成校、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点、农业产业示范基地等活动阵地,广泛开展扶贫帮困、科技咨询、农技推广等服务,为农村青年提供致富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帮扶。三年来,共培训农村青年1500多人,成功申报一个大学生村官省级创业致富项目,前期获启动资金1万元。紧抓育才、引才、用才三个环节,选树优秀青年典型,涌现了一批以“农村星火带头人”谢晓华、“创业致富之星”张家锋等优秀农村青年为代表的创业致富先进典型。
3、在进一步壮大队伍时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在全乡全面开展创建“红旗团组织”活动,不断扩大基层团组织的覆盖面,进一步做好团员发展工作,努力把优秀青年吸收到团组织中来,团员队伍不断壮大。三年来,全乡新发展团员280多名,推荐10多名优秀团员青年光荣入党,30多名同志走上团组织的岗位。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团的基层组织网络不健全。由于村、组干部队伍精简,全乡12个村团支部书记中,有11人是村委会成员兼职团干部,占总人数的92%,且人员不稳定,在开展工作过程中缺乏工作经费,导致基层团组织力量薄弱。
2、团干部综合素质不高。大部分农村团支部书记存在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的问题。少数村团支部书记还存在工作责任心不强、作风漂浮等现象。基层团组织在更好的服务青年、服务“三农”方面,能力还有待提高。
3、团员队伍逐渐减弱。一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部分农村青年理想信念受到了外界的影响,都认为加不加入共青团都一样,除了一些政治需要(如:入伍)外,很少有人主动要求入团,现在河口乡农村团员的补给基本上是从乡内两所学校吸纳的学生团员。二是大部分青年团员外出务工,导致有些基层团组织开展活动,召集不到团员。
4、团的工作创新不够。村级团组织工作,基本上停留在应付完成上级团组织安排的填报表格、信息等工作,在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没有进行深入思考,缺乏工作措施和效果。部分活动形式单一呆板,例如在开展青年团员创业致富活动中,对于国家下发的惠民政策,由于资助数额小且手续复杂,奖励措施不到位等问题,渐渐失去了对团员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工作对策
1、以先进性建设为主要内容,不断加强团的自身建设。要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工作原则,农村基层团组织应紧密结合党政中心工作,主动向同级党组织汇报工作,使党组织了解团组织工作情况,及时给团组织指路子、压担子,促使党组织将团建纳入议事日程,从人员、组织、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学习制度,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放在团干部培养的首要位置,切实增强团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满足当前团的工作需要。要大力开展各类学习培训,进一步强化广大团员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发展意识,提高团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要切实抓好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提高团组织服务青年、服务发展的能力。
2、要以服务青年为根本,竭诚为农村青年成长成才服务。一是要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大力开展法制进校园、“平安校园”创建等活动,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二是要竭诚服务农村青年学习成才。要深入开展学习型团组织创建活动,推进农村青年读书计划;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大力开展歌咏比赛、才艺展示比赛等活动,为农村青年提供展示平台,塑造农村青年的整体形象,三是要努力帮助农村青年就业创业。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积极为青年就业创业争取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继续开展“十大杰出青年”、“青年创业致富之星”等评选活动,鼓励引导青年外出务工和返乡创业。
3、以服务发展为奋进目标,引领农村青年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要大力实施“新农村、新青年、新机遇”发展计划。引导农村青年学知识、学文化、学科技,挖掘和培养一批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经纪人等典型,充分发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要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争培育一批青年创业示范大户。结合河口实际,就是要围绕食用菌、畜禽养殖等农业主导产业,引导农村青年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争培育形成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示范强的青年创业示范基地,为广大青年树立学习榜样,激发青年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带动全乡产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团组织建设和团的工作遇到了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共青团组织原有的一些工作方式、手段和工作载体等已不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因此,创新农村团工作思路,特别是如何把经济变革的机遇转化为发展农村团工作的机遇,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对于在新时期推进共青团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新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为此,笔者通过深入巧家县新店乡坪地等团建示范村,对部分村团建工作进行了调研,形成了一些初步意见,以供探讨。
从调研情况看,目前,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存在着团的作用弱化、组织软化、意识淡化等 “三化”现象,然而目前这样的现象在全县也很普遍。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就新时期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创新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一、存在问题
(一)团员流动日益增强,基层组织覆盖面萎缩,出现有组织团员管理难的现象。
一是团组织的工作对象缺乏,个别村团小组变为“空壳团小组”;二是团组织的工作对象底子不清;三是由于大量农村团员青年外出务工经商,流向城市、企业,加上团员超龄离团和未及时发展新团员补充新鲜血液,使不少村民小组的团小组“名存实亡”,变成了团建空白社。团员青年的管理困难,已经是广大农村团组织建设中关于团员队伍建设最现实问题。
(二)农村团干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团干部的“畏难情绪”、“有心无力”现象普遍存在。
团干部的素质直接关系着团工作能否正常运转和效率。由于种种原因所致,目前坪地村团干部的综合素质参差不一,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一是年龄结构稍大;二是文化程度不一;三是兼职团干较多,大多数团干都是兼职的,如大学生村官兼任村团支部书记,各社团干部人员流动大,团组织负责难确定等等,真正花在团工作上的时间很少,普遍对团工作缺乏热情,缺乏责任感,被动应付,甚至不予理睬。村委会在考虑配备团干时也缺乏战略眼光,纯粹凑数,一些优秀的团员青年不能脱颖而出,“双推”工作无法落到实处,从而导致坪地村党员队伍、村干部队伍老化。
(三)各地团的工作开展情况不一。目前,行政村团工作普遍面临缺人、缺物、缺财力的“三缺”局面。再加上受村级团干部自身素质及村两委干部重视程度不一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各行政村团工作开展情况不平衡。一些村党支部、村委会对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是思想上重视程度不高。许多基层党组织也本着“能维持、能交代、不指望、无任务”的态度来对待基层团的工作,不给团干部交任务,不对团员青年进行教育,对团建工作精力投入不足,关心力度不够,管理措施不强,个别地方甚至放松了对团组织的建设和管理。二是团的工作经费没有保障。
(四)村级团组织凝聚力弱。
商品经济发展,带来了观念的变革,部分团员青年出现了政治淡化倾向,不愿意参加团的活动。村级团的工作经费严重缺乏,团的活动开展又没有好的载体和阵地,导致有的村团支部徒有虚名,多年来未曾开过一次会,没有搞过一次活动,团员青年找不到自己的组织,时间一长,团组织失去了应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团员失去了荣誉感和自豪感。
二、对策及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拟作5个方面思考:
(一)扩大团工作对象,有效转移共青团的工作重点。
我们的工作对象不能只局限于团员,要把眼光投向团外,把青年作为工作对象,就可以解决团工作无对象这一难题。当前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一是抓结构调整,二是促农民增收。农村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要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在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基本需求的同时,着力研究如何发挥农村团员青年在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坚作用,充分发挥农村团员青年文化层次较高、思想观念较新、发展思路较活、接触信息较广、接受新事物较快的优势。
(二)提高团干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的团干队伍。
在团干部队伍建设中要针对不同层面,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培养。对村级团干部要在发现、培养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村级团干部的任用标准,把群众基础好、文化程度高、致富本领强、乐于奉献的优秀青年农民推荐到团的岗位上来,可以采取公开竞选、组织物色等方法,做到宁缺勿滥。并要把团支部书记作为村级干部的后备力量,对比较优秀的团支部书记要考虑进入村两委。要加强对村级团支部书记进行培训,加强考核,克服工作的随意性。
(三)坚持党建带团建,加强村级团干部队伍建设。
以党团共建为抓手,积极争取乡(镇)党委和村级党支部的支持,将村级团建纳入党建工作范畴,切实抓好村级团干部队伍建设:一是要做好团干部的选拔工作。乡(镇)团委要深入村级团组织,摸清村级团组织现状,善于发现农村青年中的优秀分子,拓宽村级团干部的选拔渠道,及时把文化层次较高,热心共青团工作的优秀农村青年充实到团干部队伍中来。二是做好团干部的待遇落实工作。落实好村级团干部的政治待遇,要进一步做好团干部“推优”入党工作,争取村党支部的支持,加大村级团干部入党培养力度。同时,要根据各行政村集体经济情况,尽力为村团支部争取到一定的团活动经费。三是做好团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通过组织培训学习,提高基层团干的自身素质,使各村团支部书记理论政策水平强于群众,自身形象好于群众,工作能力水平高于群众。四是加强对村级团干部的管理,建好团干部的个人档案,出台一定的激励措施,联合村党支部,对不同工作基础的团组织及团干部实行相应的考核管理。
(四)健全村级团组织网络,夯实村级团建工作基础。
一是加强村级团组织的制度建设,要在农村团组织中明确团员权利和义务、团支部工作条例、团支部组织情况等内容,有条件的行政村要做到制度上墙;二是严格档案管理,认真开展一次团组织档案整理工作,尽量规范团员档案的流转接管工作;三是及时调整组织设置网络,对工作开展正常、有效的团组织要进一步巩固,对“空壳”团支部或工作开展不力的团组织要及时进行撤并,使团组织在农村青年中的先进群体作用进一步巩固与发展。
(五)采取有效形式,创新村级团组织活动载体。
一是各乡(镇)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集中精力抓出几项党委认可、群众欢迎、青年赞同的重点(特色)工作,增强团组织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带动基层团支部,带动农村青年;根据农村青年生活需求,及时组织各类青年文艺团体,举办一些适合青年特点的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要在有条件的行政村建立起青年活动室、青年读书室等青年文化阵地。二是积极帮助一些团员人数多、开展工作条件好、凝聚力和战斗力较强的团支部,按照“五四红旗团支部”的条件创建规范化团支部,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促进农村团工作焕发生机和活力。
农村团组织是共青团的最基本单位和核心细胞,是共青团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和载体,农村团建的牢固和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团组织在广大农村青年中的地位,直接决定着团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也直接影响着党的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执行。因此,进一步做好农村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事关发展全局,责任十分重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和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团组织建设遇到了许多新问题,对农村团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有效地开展团的工作,服务于全局服务于青年,增强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时代的发展给我们提出的一个新课题。近日,我和其他几名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到咸阳市秦都区渭滨镇各村组对全镇农村共青团工作现状进行了调研。此次调研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000余份,收回972份,统计946份。
一、农村团工作的现状
(一)农村团组织的状况
全镇共有21个行政村,有团支部的村19个,没有团支部的村2个,团的工作能正常开展的村7个,有团的活动阵地及团的制度的村11个;团支部书记平均年龄29岁,最大年龄41岁,最小年龄20岁,小学学历1人,初中学历9人,高中专学历7人,是党员5人,是团员13人,在村两委的15人,能够落实经济待遇的17人;近两年在农村团员青年中推优入党8人。
(二)农村青年分布及思想状况
全镇人口总数为48157人,团员青年17236人,在村务农青年10349人,在外务工青年2612人。在村青年中,从事种植业的7432人,从事养殖业的1020人,经商的641人,从事运输、建筑业的813人,在本村企业务工的176人,从事其他行业的267人;在外务工的青年中,在本区内的578人,在本市内的544人,在本省内的834人,在省外的656人。
通过问卷显示,30%的青年年收入在3000--4000元,41%的青年年收入在4000--6000元,仅有10%的年收入在8000元以上;青年收入的主要来源43%的靠在家务农,29%的靠务工,21%的依靠经商;60%以上的青年认为团支部没有开展工作或不知道开展了工作;61%的认为本村团支部书记应由有能力的青年致富带头人担任,38%的认为由村两委信得过的人担任;76%以上的对加入党团组织保持积极的态度;16%的认为村团支部经常开展活动,67%的认为有时开展或不开展;54%的希望团组织围绕农业生产提供服务,23%的希望围绕丰富文化生活提供服务;65%的认为参加组织团体的活动最主要的目的是学到致富知识、技能、提高能力;74%的认为离开学校后应该继续学习,55%的认为最需要学习的是法律知识,64%的认为最需要学习的是实用技能;54%的对推广的新技术表示积极的响应;47%的认为农村青年不愿意从事农业的原因是农业劳动生产条件差、太艰苦,39%的认为是劳动效益差;9%的最想从事的职业是规规矩矩务农,23%的愿意从事挣钱多的特色农业,27%的愿意经商,18%的原意办厂,10%的原意进城务工;49%的认为致富主要靠能力强、懂经营管理,39%的认为靠有文化、有技术;46%的认为影响自己致富的主要因素是缺少资金,41%的认为是缺少致富信息;53%的是通过电视了解外面的世界,30%的是通过报纸刊物,17%的是通过广播,14%的是通过听别人介绍;56%的认为务工青年进城打工最大的收获是开阔眼界,更新观念,41%的认为是能多挣钱;52%的认为农民到城市打工最大的苦恼在于找不到合适的活干,20%的认为没有亲友可以依靠;51%的认为信仰在精神生活中的作用非常重要,95%的认为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93%的认为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65%的青年不信教,35%的青年似是而非或信教,67%的对算命、测字、看相等现象表示不相信,4%的十分相信;43%的最关心的改革措施是农村税费改革,21%的最关心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19%的最关心土地承包政策的稳定;54%的表示如果国家遇到危险或困难,如需要可献出自己的一切,35%的表示尽己所能给予帮助。
(三)农村团干部存在的问题
1、团组织结构调整滞后,缺乏创新
长期以来,农村团组织设置是以行政村为单位,改革开放前,青年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大田作业,流动极少,他们思想单纯,农村社会政治空气较浓,团的组织相对较健全。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出现了亘古未有的巨变。农村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从小农意识中解放出来,离开土地经商办厂,走南闯北,四处揽活。农村青年的多向流动,使得团员青年游离于组织之外,许多村级团组织变为空壳团支部,同时许多流动的团员青年也找不到自己的组织,尤其是许多新兴的村镇私营经济实体基本没有建团。这些都说明了传统的跟随行政村和乡镇企业的团组织设置的滞后性,也反映了团组织机构设置迫切需要调整。
2、团干部素质不平衡,思想保守,缺乏工作热情和斗志
就村团支部书记而言,首先是管理缺乏约束机制,在团干部配备上上级团组织未能提前介入、全面了解,往往听党政领导意见决定人选,并且停留在不缺人不调整的消极状态。对不称职的团干部没有及时调整,滋长了“干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风气。其次是团干部文化程度偏低,受教育的程度不高。三是团干部队伍老化。一部分团干部从事共青团工作年限过长,失去了工作积极性;有些团干部谈起团工作时就片面强调当前开展团工作困难多、环境差,说到具体工作,往往是“有想法,没做法”,一味的“等、靠、要”,个别甚至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四是后继乏人。各村普遍没有建立团支部书记的后备人选及相应的学习和培养机制。
3、团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方式老化,力度不大
首先,从主流来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团员青年思想更为活跃,对新事物、新观念接受得更快,竞争意识、成才意识、经济意识不断增强,小农思想不断受到冲击,绝大数农村青年都想走出镇村接受新思想,走创业路,圆致富梦。
其次,团员青年的价值取向趋于多样化,行为更加务实。团员青年在发挥先进模范作用,为社会尽职尽责的同时,还要求社会予以承认和重视,满足其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达到个人、集体、社会的兼顾,奉献与获取的统一。
第三,在趋利务实的大环境下,一些青年的政治意识淡化,价值取向世俗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有些青年为获取物质利益,求得经济实惠而疲于奔命,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他们当中受到冷遇,团员意识淡薄,反之追名逐利,拜金主义思想盛行。
丰富多彩的社会,深刻影响着作为团工作主体对象的团员青年,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趋多样化,人生定位和物质文明需求也具有多层次性,这显然与团工作的旧思路老方法不相适应,以致出现“团员不爱团、青年不想团、团干不管团”的现象,使得团支部成为“空壳”,甚至团费都无法收缴。
4、团组织资源缺乏,开展工作难度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青年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团组织的有限资源与培养青年的责任这一对矛盾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1)团的活动经费无着落。新形势下,一方面团工作的现实对经费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团员意识淡薄,团费收缴困难;党政计划性拨款有减无增,而新的经费筹集渠道尚未有效开拓,团干部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2)团的人才资源优势削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的青年人才不断涌向城市,客观上导致农村团员青年的整体素质不断下降,基层团组织难以挖掘自身的青年人才优势服务村镇。(3)团的阵地资源日益萎缩。村镇企业改制的深入,农村“空壳团支部”的增多,团的活动经费的日益减少都使得团的活动阵地不断减少或难以维持,再加上有些活动阵地因为内容陈旧,落后于青年的思想需求,也在自行萎缩。
二、思考及建议
1、更新观念,调整团的组织机制
农村团组织建设是农村共青团工作的根基和生命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再完善的工作思路和部署,没有坚强的组织基础和人员保证也难以落到实处。抓农村团组织建设,关键是建好村级团支部;建好村级团支部,核心是选好团支部书记。团支部书记、青年星火带头人、村两委成员“三位一体”的做法是农村团支部建设的重要一环和有效措施,要选拔既热心于团的事业,自愿为农村团组织建设和青年工作贡献精力与智慧,又有知识、懂技术,有能力带动和扶持青年致富的青年成为农村团组织的核心,活跃农村团的工作,凝聚青年,同时带动更多的农村青年致富成才。
2、提高素质,优化团干部整体队伍
团干部是青年的楷模和榜样,也是团工作开展的关键,担负着承上启下、联系青年、服务青年的重要职责,团干部队伍状况如何,关系着共青团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党的后备干部和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培养和成长。抓团干部的素质,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做好团干部的选拔。一是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采取公开竟聘方式,由基层团员青年选举,并由基层党组织经过测评考察后确定。通过竞选产生的团干部不论在责任感、事业心,还是自身的素质、能力一般都较强,并且在青年中拥有较高的威性,往往能使基层的团工作活跃起来;二是拓宽选拔团干部的渠道,大胆任命一些新经济组织、农业示范基地的青年能人或青年致富能手担任基层团干部。(2)完善培养机制。一是组织学习培训。将乡镇团干部学习培训工作正常化,引导团干部学习理论,坚持用“三个代表”思想武装头脑,坚定政治信念,提高团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团干部学习业务知识,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学习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文化知识,完善团干部的知识结构,使团干部成为既能从事青少年工作,又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加强实践锻炼。结合乡镇团干部年纪轻,参加工作时间较短的特点,对团干部适当“加压”,通过安排具体、实在的工作,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结合乡镇团干部思维活跃的特点,鼓励团干部结合工作实际大胆创新、大胆探索,提升他们的业务素质。(3)强化服务意识。心系青年、服务青年是团干部做好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基本要求。团干部要摆正摆好“谁围着谁转、谁为谁服务”的位置,杜绝“不怕青年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现象,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办青年之所需,解青年之所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充分调动和发挥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赢得青年的信赖和拥护。
3、务实创新,构建农村青年服务网络
致富奔小康是每个农民、青年的心愿,如何实现这个愿望,如何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就要搞清发展农村经济需要什么。农民种地要考虑种什么,卖给谁,有什么虫,洒什么药,哪一种良种更好;农民需要科技特别是实用农业科技,用什么方法才能多收、才能增效收益;农民需要领头人,没看到示范就不敢冒风险。因此,构建农村青年服务网络,为农村青年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就成为农村团工作的关键。(1)依托乡镇团委,建设青年科技图书站,引导农村青年看好书、读好书,学技术、增本领。(2)利用村镇广播站、电视台、村镇公示栏宣传致富信息、科技信息、致富经验等,构建宣传网络,拓宽农民眼界,引导农民探寻致富门路。(3)鼓励团干部、团员青年领办致富项目,争当科技兴农带头人,带头致富。(4)建立青年科技示范基地,树立典型,做给青年看,带着青年干。(5)依托示范基地、青年团校等举办科技培训班,送技能、送技术给青年,增强致富本领。(6)建立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数据库,利用团组织的网络优势,发挥中介功能,及时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外输送。
4、整合资源,探索共青团活动的社会化运作思路
新的形势要求共青团组织必须自觉适应社会变革,主动跳出“就团论团”的工作模式,认真研究共青团组织的优势和不足,借助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补共青团之短,在与社会的双向互动中开拓与市场经济和青年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新领域、新方向,构建共青团工作社会化运作新机制。(1)依托党建带团建,争取政策资源。政策作为一种资源一种工作保障,在推进共青团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依托党建带团建,争取党政支持,争取党组织为共青团工作出台新的政策,是优化共青团工作外部环境的关键。(2)依靠社会力量、牵动社会力量关注和支持,以吸引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与,最终达到教育、引导、服务青年的目的,同时也为提供资金支持的企业、单位、个人树立社会形象、赢得社会效益。比如,以救助贫困失学儿童和培养优秀贫困大学生而成立的基金会,就赢得了众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支持,牵动整合了社会资源。(3)树立大团建思路,挖掘团内人才资源。村与村、镇与镇、镇与市级企事业单位的团组织实行优势互补,整体联动,整体推进,充分挖掘团内的人才优势,推进共青团事业的发展。比如村与村、镇与镇之间的农业示范基地的互补辐射,强村带弱村,充分发挥典型骨干的示范作用,带领农民青年走致富之路。(4)以互助互利为原则,整合团内外活动阵地资源。对社会上原有的一些阵地、场所,通过团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进行扶持、命名,或采取与其他组织合建、合用等方式扩大青少年活动阵地,使其发挥综合效益。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农村基层团工作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工作方法和思路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新时期下、新形势下,我们只有结合镇村实际,建立新型的农村团工作体系,研究解决团工作的实际问题,创新农村团工作理念,将共青团这一社会化事业有效运作,才能使我们的农村团工作与时俱进,跨越发展,蒸蒸日上,永葆青春!(作 者:黄明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现任共青团咸阳市秦都区渭滨镇委员会代书记)
近年来,农村团组织紧紧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坚持党建带团建原则,适时调整工作重心,积极投身于经济建设主战场,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开展。但与此同时,我镇农村团工作的现状与共青团参与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尚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农村团组织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加强自身建设,解决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农村团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团员青年的思想很难统一,部分团员和青年对团组织的感情淡薄,缺乏团的纪律观念和团员意识。目前,大部分青年对纯政治性的工作是不感兴趣了,他们想的是如何发家致富,重视自身经济利益。现在农村青年有的搞运输,有的搞建筑,有的办工厂开公司,有的外出打工等等。分散的生产方式,使他们产生了“团不团,只要能赚钱”,“团员不当吃,不当喝”等实用主义哲学观念,有的不愿意参加团的活动,有的有意拖欠团费,出现了组织观念、集体观念淡薄,团员意识淡化,团员的荣誉感明显下降,利己思想日益严重,拜金思想侵袭严重。
(二)农村团员管理制度很不健全。目前,农村团员队伍发展缓慢,团青比例偏低;农村外流人员增多,团员管理未能形成动态管理;毕业返乡的学生未能及时办理组织关系转移,青年男女结婚后,到一方落户,未能办理团的关系转接,形成了管理上的空档,团员的档案资料更新慢或没有更新。
(三)部分团干部对团的工作热情不高,工作消极、被动。很多团干部认为,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团的工作与经济工作联系不大,活动搞与不搞无关紧要,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长此以往,团员青年自身优势变得萎缩,青春活力也不再现。
(四)团的工作外部环境和内部组织建设趋向薄弱。行政村撤并后,村干部队伍精简,行政村团支部书记大部分交叉兼职,既无工作动力也无工作精力,空壳支部增多;团组织有形式无内容,团员青年游离于组织之外,绝大多数村团组织多年不开会、无活动。
二、加强我镇农村团工作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农村团工作和青年工作要同党在农村的工作大局紧密结合。服务社会、服务大局、服务青年是共青团组织的主要社会职能。当前农村÷团工作应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工作,在服务大局中服务青年。充分发挥农村团员青年文化层次较高、思想观念较新、发展思路较活、接触信息较广、接受新事物较快的优势,发挥农村团员青年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的中坚作用,鼓励并帮助他们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和各类职业技能,增长创业致富本领,带头调整结构,兴业致富。
(二)推进农村青年工作要与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紧密结合。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是农村团工作的根基和生命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再完善的工作思路和部署,没有坚强的组织基础和人员保证也难以落到实处。抓农村团组织建设,关键是建好村级团支部;建好村级团支部,核心是选好团支部书记。团支部书记、青年星火带头人、村两委成员“三位一体”的做法是农村团支部建设的重要一环和有效措施,要选拔既热心于团的事业,自愿为农村团组织建设和青年工作贡献精力与智慧,又有知识、懂技术,有能力带动和扶持青年致富的青年成为农村团组织的核心,活跃农村团的工作,凝聚青年,同时带动更多的农村青年致富成才。
(三)竭诚服务农村青年与加强对农村团员青年的教育、引导相结合。竭诚服务青年是共青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农村团工作和青年工作,必须真正了解农村团员青年的需求,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们解决在致富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当前要加强有关政策法规服务、农业科技和其他技能培训服务等方面的信息服务等,使农村团员青年的基本素质不断提高,致富本领不断增强。在抓服务的同时,对农村团员青年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也不能放松。结合现代新农村主题教育开展,组织农村团员青年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争做新一代农村青年。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村青年增强建设繁荣富裕新农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强化艰苦创业意识,积极学习,增长本领,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在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成长成才,建功立业。
(四)发挥团组织自身优势与整合社会资源相结合。农村团工作和青年工作有自身的优势,也有很多劣势,比如资源不多、抓手较少等。推进农村团工作和青年工作,既不能就团论团,也不能就农论农,要善于合理利用整合资源。一是要充分整合团内资源,发挥 “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青少年维权岗”、“青春产业化行动”等团内工作品牌的资源优势,通过科技、资金结对帮扶、先进集体示范带动等方式,转变农村青年的择业观念,激发农村青年的创业激情,增强农村青年的致富信心,探索致富道路;二是要善于挖掘利用团外资源,加强与农业、科技等部门的合作,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推进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的社会化运作,为农村青年的成长成才搭建更为广阔的舞台;三是要努力促进城乡统筹、良性互动。发挥城乡团组织各自的优势,通过组织、人才、市场、信息、产业、文化等多方面的互利合作,形成良性互动格局,促进城乡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共青团工作的全面活跃,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五)抓农村团工作要与维护农村青年合法权益相结合。农村青年是青年人群中最大的弱势群体,受自身素质、外部条件、竞争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他们融入市场经济的能力相对较弱,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较多,在教育、医疗、住房、交通、劳动条件、工资报酬、民主政治权利等方面的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特别容易受到利益和权益的侵害。农村团组织要坚持一手抓活跃,一手抓维权。加强政策和法制宣传,提高青年农民的文化素质、政策水平和法制意识,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探索成立农村青少年维权中心和维权岗,借助公安、工商等执法部门及社会的力量,加大对信用缺失、违反契约、坑农害农等不法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为农村青年的成长成才、发展致富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
农村团工作创新思路
[摘 要] 通过农村团建工作调研,分析石碁镇村级团组织存在的现状和问题,探索在新时期如何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如何创新以推进共青团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村,团工作,创新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团组织建设和团的工作遇到了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共青团组织原有的一些工作方式、手段和工作载体等已不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因此,创新农村团工作思路,特别是如何把经济变革的机遇转化为发展农村团工作的机遇,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对于在新时期推进共青团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新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通过对深入石碁镇农村一线,开展农村团建工作调研,我们了解到农村团组织存在的现状和问题:
番禺区石碁镇现有行政村29个,14至35周岁农村青年23123人,农村团员总数825人,团员入党数78人,全镇所有行政村都已建立了团支部。石碁镇的农村团员青年,以高中文化程度为主,达456人,占55.3%;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为93人,占11.3%;初中文化程度为276人,占33.6 %。
从调研情况看,目前,石碁镇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存在着团的作用弱化、组织软化、意识淡化等 “三化”现象。针对存在问题,我们就新时期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创新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一、团员流动日益增强,基层组织覆盖面萎缩,出现有组织无团员的现象。一是团组织的工作对象缺乏,个别村团支部变为“空壳团支部”;二是团组织的工作对象底子不清;三是由于大量农村团员青年外出务工经商,流向城市、企业,加上团员超龄离团和未及时发展新团员补充新鲜血液,使不少村的团支部“名存实亡”,变成了团建空白村。团员青年的管理十分困难,已经是广大农村团组织建设中关于团员队伍建设最现实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探索的对策是:扩大团工作对象,有效转移共青团的工作重点。我们的工作对象不能只局限于团员,要把眼光投向团外,把青年作为工作对象,就可以解决团工作无对象这一难题。当前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一是抓结构调整,二是促农民增收。农村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要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在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基本需求的同时,着力研究如何发挥农村团员青年在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坚作用,充分发挥农村团员青年文化层次较高、思想观念较新、发展思路较活、接触信息较广、接受新事物较快的优势。
二、农村团干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团干部的“畏难情绪”、“有心无力”、“徒劳无功”现象普遍存在。团干部的素质直接关系着团工作能否正常运转和效率。由于种种原因所致,目前各村团干部的综合素质参差不一,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一是年龄结构稍大;二是文化程度不一;三是兼职团干较多,大多数村团支部书记都是兼职的,如兼村文书、民兵连长、会计等等,真正花在团工作上的时间很少,普遍对团工作缺乏热情,缺乏责任感,被动应付,甚至不予理睬。村委会在考虑配备团干时也缺乏战略眼光,纯粹凑数,一些优秀的团员青年不能脱颖而出,“双推”工作无法落到实处,从而导致我镇农村党员队伍、村干部队伍老化。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探索的对策是:提高团干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的团干队伍。在团干部队伍建设中要针对不同层面,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培养。对村级团干部要在发现、培养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村级团干部的任用标准,把群众基础好、文化程度高、致富本领强、乐于奉献的优秀青年农民推荐到团的岗位上来,可以采取公开竞选、组织物色等方法,做到宁缺勿滥。并要把团支部书记作为村级干部的后备力量,对比较优秀的团支部书记要考虑进入村支两委。要加强对村级团支部书记进行培训,加强考核,克服工作的随意性。
三、各村团工作开展情况不一。目前,行政村团工作普遍面临缺人、缺物、缺财力的“三缺”局面。再加上受村级团干部自身素质及村两委干部重视程度不一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各行政村团工作开展情况不平衡。一些村党支部、村委会对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是思想上重视程度不高。许多基层党组织也本着“能维持、能交代、不指望、无任务”的态度来对待基层团的工作,不给团干部交任务,不对团员青年进行教育,对团建工作精力投入不足,关心力度不够,管理措施不强,个别地方甚至放松了对团组织的建设和管理。二是团的工作经费没有保障。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探索的对策是:
(一)坚持党建带团建,加强村级团干部队伍建设。以党团共建为抓手,积极争取乡镇党委和村级党支部的支持,将村级团建纳入党建工作范畴,切实抓好村级团干部队伍建设:一是要做好团干部的选拔工作。05年上半年,石碁镇完成了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村团支书也随之进行了换届,镇团委充分抓住这次机会,对村级团组织深入开展调查摸底,摸清镇内村级团组织现状,查找存在的问题,善于发现农村青年中的优秀分子,拓宽村级团干部的选拔渠道,及时把文化层次较高,热心共青团工作的优秀农村青年充实到团干部队伍中来。二是做好团干部的待遇落实工作。落实好村级团干部的政治待遇,要进一步做好团干部“推优”入党工作,争取村党支部的支持,加大村级团干部入党培养力度。同时,要根据各行政村集体经济情况,尽力为村团支部争取到一定的团活动经费。三是做好团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通过组织培训学习,提高基层团干的自身素质,使各村团支部书记理论政策水平强于群众,自身形象好于群众,工作能力水平高于群众。四是加强对村级团干部的管理,建好团干部的个人档案,出台一定的激励措施,联合村党支部,对不同工作基础的团组织及团干部实行相应的考核管理。
(二)健全镇村级团组织网络,夯实村级团建工作基础。一是加强村级团组织的制度建设,要在农村团组织中明确团员权利和义务、团支部工作条例、团支部组织情况等内容,有条件的行政村要做到制度上墙;二是严格档案管理,认真开展一次团组织档案整理工作,尽量规范团员档案的流转接管工作;三是及时调整组织设臵网络,对工作开展正常、有效的团组织要进一步巩固,对“空壳”团支部或工作开展不力的团组织要及时进行撤并,使团组织在农村青年中的先进群体作用进一步巩固与发展。
四、村级团组织缺乏有效的活动形式,团组织的凝聚力弱,服务青年的功能比较欠缺;多数团员意识淡薄,队伍建设难以持续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带来了观念的变革,部分团员青年出现了政治淡化倾向,不愿意参加团的活动。村级团的工作经费严重缺乏,团的活动开展又没有好的载体和阵地,导致有的村团支部徒有虚名,多年来未曾开过一次会,没有搞过一次活动,团员青年找不到自己的组织,时间一长,团组织失去了应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团员失去了荣誉感和自豪感。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探索的对策是:
(一)根据本镇(街)的实际情况,集中精力抓出几项党委认可、群众欢迎、青年赞同的重点(特色)工作,增强团组织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带动基层团支部,带动农村青年;根据农村青年生活需求,及时组织各类青年文艺团体,举办一些适合青年特点的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要在有条件的行政村建立起青年活动室、青年读书室等青年文化阵地。
(二)积极帮助一些团员人数多、开展工作条件好、凝聚力和战斗力较强的支部,按照“五四红旗团支部”的条件创建规范化团支部,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促进农村团工作焕发生机和活力。
农村共青团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共青团溧水县委员会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方式的不断改进,农村共青团工作的方式、工作的对象、服务的重点也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下面就以我县团员青年发展变化的情况、特点,进一步分析我县共青团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一、农村基层团组织、农村青年的基本现状
(一)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情况
目前我县乡镇一级团组织设立比较健全,建团率达到100%。村级建团率也是100%,但由于大量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在家务农青年寥寥无几,导致大部分村级团组织形成有组织、无活动、无人员的状况。
(二)农村基层团干部的配备情况
乡镇一级团干部配备基本达到100%,乡镇团委书记兼职率达到80%。但是,我们通过了解发现,团干部对兼职并非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兼职虽然带来工作压力增大,从事团务活动的时间相对减少,但兼任的党政职务有助于团的工作更好地开展,反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镇、村团干部学历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型结构,大学及以上和中专及以下学历的较少,大多具有大专或本科学历。
(三)农村青年的基本状况
2006年7月,我们采取不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农村、乡镇和城镇务工青年聚集地,对200多名农村青年思想政治、生产生活状况、对团组织的要求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1、农村青年普遍表现出较积极的政治态度和较强的民主法制意识,拥护党的农村政策。有82%的农村青年了解或者学习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愿意参与团组织的活动,尤其对科技培训有着强烈的需求。80%的农村青年认为当地有团组织,并且有团的活动,73%的农村青年对当地团组织、团干部表示满意;对“你希望团组织开展哪些方面的活动”一问(可多选),80%以上的青年选择了科技培训,选择文体活动的也超过了50%;在科技培训的具体需求上,主要集中在种养殖生产技术、营销知识上;对于周围的青年致富带头人,76%的农村青年认为他们发挥了带动作用。
3、业余生活比较积极健康。在业余时间的运用上(多选题),读书看报、打牌、学技术列前三位,均超过了30%,选择上网的只有25%左右,在这之中,经常上网的只有30%左右,约50%的青年想上网,但没有机会或不会上。选择经常上网的农村青年,上网主要的内容就是看新闻、聊天交友和收发邮件,只有10%左右的农村青年偶尔上过有关农业类的网站,不足5%的农村青年经常上农业类网站。
4、外出务工成为重要收入来源,需要团组织提供用工信息、维权等方面的服务。一半以上的农村青年打工收入超过自己全部收入60%;外出务工地点集中在苏南地区,还有一部分在广州、深圳等地;乡镇企业发展较好的地方,农村青年一般选择就近打工,不愿离家过远;外出务工青年大多集中于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餐饮等服务行业,70%的打工青年从事过一个以上的行业,而在非公有制企业中从业的务工青年也占到了70%以上;约有一半以上的务工青年每年在外时间超过6个月。
在外打工感觉最困难的是什么?选择孤独想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学历低知识欠缺、工作辛苦收入少的比例均超过了35%,在“外出打工,你希望团组织能提供怎样的帮助”一题中(多选题),选择权益保护、技能培训、用工信息均超过了60%,选择法律咨询、健康服务的也在40%左右。
总体而言,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农村青年,流动性大大增强,思想十分活跃,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现代文明的素质显著提高,整体的精神状态积极健康向上。增收致富、创业成才是当前农村青年实际需求的主流。对待这个问题,农村青年的思想状态可以概括为:想的是致富,少的是门路,缺的是资金,难的是技术,愁的是销路,盼的是服务。
二、新形势下农村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要在分析以上数据的基础上对农村共青团工作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思考,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还必须正确把握当前农村深刻变化的趋势。这就是中国正在经历着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变革、农业经济向工业化乃至信息化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由传统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转化。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还存在农村税费改革等现实冲击,必然给农村团的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一是团员青年大量外流,导致农村团的工作对象流失严重;二是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机构改革、减人减支,使农村团组织“干部配备难”、“工作开展难”和“经费筹措难”等现象更加凸现;三是农村经济发展不够,农村团组织服务手段和方式滞后等等。
尽管存在许多困难,辩证地看,挑战中同样蕴含着巨大的机遇和新的希望:一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化,为农村团的工作提供了新的物质依托,带来新的活力。农村团的工作紧紧服务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团的组织优势、人员优势和智力优势为经济发展服务,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团的地位和活力,也可以为农村团的工作创造丰富的资源,二者形成良性互动成为可能;二是小城镇建设的迅猛发展为农村团建模式的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在社区建团、流动团员中建团和外来务工青年中建团等新型团建模式奠定了基础,并为新型团组织开展活动提供了便利;三是农村税费改革的大面积推开,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为吸引、凝聚青年参与团的各项活动将创造良好环境;四是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事权的合理划分,使基层团干能够更加专注本职工作。过去,镇、村团干的大部分精力用于驻村、包片,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从事团务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得不到保障。随着乡镇机构改革的深入,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他们将能够更好地围绕中心抓好团的工作。这种转变,不仅能让镇、村团干部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团的工作中去,也将使团的工作在镇、村团干部业绩考核中所占比例大幅度提高,便于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加强管理。
做好新的形势下农村共青团工作,从总体上讲,要把握好“五个一”。一是坚定一个信心。就是坚定做好农村共青团工作的信心。这种信心,源于各级党委对团的工作的高度重视,源于过去农村团的工作中的有益探索和丰富经验,源于农村社会变革中蕴含的机遇与希望,也源于对社会发展进步的信心。只要对历史潮流的发展趋势有信心,特别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必然就会坚定做好农村共青团工作的信心。二是围绕一个中心。就是围绕党政工作大局,始终坚持党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坚持党建带团建,当好助手和后备军。三是夯实一个基础。就是建立健全团的基层组织,培养配备基层团干部,不断发展壮大团员队伍。四是扭住一个着力点。就是青年科技信息培训。抓牢这个着力点,就是抓住了农村青年增收成才行动的重点,也就是抓住了农村团的工作的增长点。五是发扬一种精神。就是创新的精神。新形势下不能一成不变地沿用传统的工作方法和模式开展团的工作,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思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取得新突破。
三、我县团组织采取的新举措
针对存在的现实问题,原有的团组织的运转方式已不能适应现有的新情况,许多团工作的工作方式要进一步创新、改进,要挖掘出新的团工作渠道,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主要做了一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创新团建思路,灵活设臵农村基层团组织,为农村团的工作打牢坚实的组织基础。
面对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趋势,面对产业结构调整中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展示出的旺盛生命力,我们不能再拘泥于依托行政区划建团的固有模式,必须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围绕所有制结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大农村基层团组织的调整、改组力度,创新基层团组织设臵模式,探索联合建团、依托产业、中介组织或协会建团、务工青年聚居地建团等多种新型建团模式,尝试外出务工青年集中的地方建立团支部,努力做到青年到哪里,团的组织就建到哪里。
进一步加大“双推”工作力度,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并熟悉农村经济工作或基层党务工作的青年党员选拔到乡镇团委书记岗位上,根据工作实际合理兼职,使他们在多个岗位上得到锻炼和提高。抓好乡镇团委班子整体建设。根据乡镇大小和经济结构的不同类型,从行政村、乡镇企业、机关或学校分别挑选2—3名优秀团干部兼任团委副书记。同时,建立和完善乡镇团委书记上岗培训制度,着力提高乡镇团委班子整体素质。
(二)适应农村青年思想的变化,不断加强和改进青年思想教育工作
伴随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青年的主体意识、个性意识不断增强,用先进文化陶冶青年,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找准位臵、增收成才,建功立业,是当前农村团员青年思想教育工作重点。团组织要始终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村青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扬在实践中育人的传统和优势,教育内容上要从单纯思想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教育形式上要从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不断丰富教育内涵,改进教育手段。在工作中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思想教育与形势教育相结合。及时宣传贯彻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组织引导农村青年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荣辱观,关心国家大事。二是思想教育与更新观念相结合。帮助农村青年解放思想,不停留在传统农业劳动的观念上,要倡导科教兴农、科技致富,敢于走出家门、建功立业,敢于回乡创业、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三是思想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引导农村青年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加强农村青年法制教育,提高法律意识,引导他们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过程中为社会的安定稳定作贡献。充分利用农村青年培训学校、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等阵地,为广大农村青年学习、交流、培训提供服务。
(三)增强服务能力,把服务作为农村共青团工作的重点 第一是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各项服务工作
依托农村青年中心、各企业团体发布外出务工信息。为了维护外出务工青年的切身利益,团县委充分利用农村青年中心,收集各种招工信息及时发布给有外出务工打算的人员。积极与各企业团组织联系,使企业直接与农村青年联系,帮助农村青年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
强化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最大的障碍是他们没有掌握好一门实用技术,从事行业多是在建筑行业和制造业,在行业中主要从事技术含量低、工资水平低的工作。为改变这种现状,团县委主动与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农林局联手,依托各乡镇的农村青年中心建立农村青年培训学校,邀请市县专家,定期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免费为农村青年提供服务。今年以来,我县各镇青年农民学校共举办培训班16期,已有1000多名农村青年接受了各类实用技术培训。
建立驻外团组织维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切身利益。为切实维护广大外出务工人员的切身利益,做到离地不离团,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教育管理,团县委创新团组织的设臵形式,在外出务工青年相对集中的地方设立了驻外团支部。目前已在无锡建立了驻外团支部,团县委定期到无锡看望在那里务工的青年农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法律咨询活动。去年春节前,我们还把不能回家过年的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送到无锡,让他们团团圆圆过新年。
二是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建设,服务企业青年
随着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的团建问题日益突出,我县在非公团建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是摸清我县非公有制企业的团员青年情况。对符合建团条件的非公企业,团县委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帮助解决企业建团出现的各种困难。二是紧密依靠党组织,密切联系工会、妇联组织,形成合力,加速非公企业团建步伐。紧紧抓住当前各级党组织重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大好时机,努力营造团建的良好氛围,借鉴“党团共建”的经验,依靠党组织迅速把团组织建立起来。走出“以团建团”的圈子,善于借用外力,形成合力,增强自己的战斗力,加速推进非公企业团建工作。三是创新团的工作方式,切实发挥团组织的作用。结合实际,做好青年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帮助青年员工摒弃传统观念,激励广大青年员工为企业的发展建功立业。紧紧围绕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心,充分发挥青年员工的生力军作用。找准企业发展与团建工作的结合点,以实实在在的作为争取地位。紧紧围绕企业文化建设,丰富青年精神文化需求。团组织要因“企”制宜,在保证企业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创新地开展一些“小型”、“分散”的活动,丰富广大青年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是为农村特殊群体作好服务
1、依托“爱心驿站”,关爱留守少年, 为外出务工青年排解后顾之忧
近些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农村出现了不少“留守少年”。到2006年底我县共有小学、初中的留守学生5220人,与同龄人相比,他们少了一份来自父母的呵护与亲情,多了一份生活与成长的压力,农村留守少年的教育成长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对这些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少年时期的留守少年来说,更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特殊关心和爱护。为了让他们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关心和帮助,从2005年11月开始,团县委开始在留守少年较集中的行政村建立留守少年“爱心驿站”。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我们已经在7个镇成立了8家村级留守少年“爱心驿站”。
“爱心驿站”成立以来,我们主要作了这样几方面的工作:(1)在爱心驿站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一是为爱心驿站的每一个孩子建立个人档案,档案内容尽可能做到全面、准确、详实,包括出生年月、性别、家庭住址、家庭境况、家长外出务工地点、联系方式、委托监护人、监护人联系方式、留守学生学习、爱好、特长以及健康和思想状况等相关重要信息。二是对留守少年的个人信息进行梳理、分类,按生活困难、学习困难、心理障碍、问题少年等各类人群给予相应的辅导。三是组建志愿辅导员队伍,成立了生活帮助、课业辅导、心理疏导、文体活动、法律维权等6个志愿小组,对不同类别留守少年的不同需求进行帮助。我们的志愿辅导员中有“五老”人员、中小学校教师、机关团员青年、青年文明号成员等,他们放弃了平时的休息时间,担当起临时家长的角色,为了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倾注了心血,奉献了爱心。
(2)围绕“活动有实效、人人被关怀”的目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我们的“爱心驿站”,除了平时有志愿辅导员对孩子进行课业指导、生活帮助、心理辅导等服务以外,还会经常组织一些亲情活动,如给孩子们过生日,做互动游戏等。暑假期间,我们还会以夏令营的形式组织孩子们外出参观学习,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而且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孩子们体会到了父母在外打工的不易,增加了对父母的理解。2005年春节,我们以外出务工父母返乡为契机,组织留守少年与返乡家长开展了趣味家庭运动会,通过活动拉近了父母与孩子心理上的距离。此后我们都会利用节日期间,父母在家的有利时机,以各种活动形式,为外出务工的父母、留守在家的孩子提供交流、沟通的机会,受到了父母和孩子们的欢迎。
(3)积极争取多方面的支持,使“爱心驿站”的资金有保障。2006年5月份,溧水县“有意思”冷热饮食店与“留守少年”爱心驿站签订了第一份协议,每年出资5000元,支持留守少年“爱心驿站”的建设。同时我们多方争取各类社会资源支持,南京红星国际家居广场、县青年商会、县铜材商会、南京辉宏铜业有限公司等一批热心公益事业的爱心企业纷纷加入到关爱留守少年的行动中,先后为留守少年爱心驿站捐资6万多元,有利地保障了爱心驿站的正常运转。
去年年初,我们又发动县检察院团支部、县国税局团支部、县电信局团支部、县地税局团支部、县国土局团支部、县法院团支部、县建设局团支部、县交通局团总支与相应的留守少年爱心驿站结成帮扶对子,每个团支部每年出资3000元用于“爱心驿站”的活动开展,并定期组织团员青年看望“爱心驿站”的孩子们,进行交流沟通。
2007年下半年,我们通过开展“万名党员进万家”的有利时机,把留守少年爱心驿站纳入到“万名党员进万家”的体系中,为每家留守少年爱心驿站建立了长期结对帮扶对子,长期资助爱心驿站的各项建设和活动的开展。通过这种形式,保证了爱心驿站的正常运转。
2、继续深入开展希望工程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团县委始终坚持以“捐资助学、奉献爱心”为目标,加大宣传,加快实施,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县农村的办学条件,基本保障了部分贫困儿童的受教育权。
(1)开展“一助一爱心结对”资助。每年的开学初,对我县的特困学生资料进行全面更新,制作成电子与书面资料一式三份,一份报团市委,一份给资助人,还有一份留做存档资料。资助人包括社会爱心人士、爱心企业、青联委员、青年文明号集体等等。针对爱心结对工作,我们建立了一系列的工作制度,包括申请、核查、存档、反馈等一整套的工作流程,保证爱心捐赠工作做到公正高效。资助人从资料库中任意挑选一个或多个,让每个资助人都知道自己资助的学生情况,及时向资助人汇报学习生活情况,在受助学生与资助人之间建立恰当的联系方式与平台。
(2)积极向团省、市委争取捐款。团县委在通过各种渠道争取希望工程捐款的同时,还积极向团市委报送特困学生材料,争取团市委的关心,近几年来,争取到30多名大学生的资助款十二万元。
(3)积极开展手拉手活动。为使城镇和农村、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少年儿童加强相互交流,团县委大力开展了城乡“手拉手”互助活动。我们与白下区、南京市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结成长期互助关系,结成互助学校19所,结成互助对子500多对,有利地促进了城乡少年的共同成长。今年我们又与南京三宝科技集团联系,每年定期向我县特困学生捐助10万元,连续三年。
(4)开展多种形式的希望工程募捐活动。我们在各大超市、快餐店等营业集中场所摆设募捐箱,近几年来,共收到希望工程募捐款10000多元,并聘请了已退休的王香云老师对募捐箱的开启与使用进行监督。06年11月,团县委在青商会成立大会中发出倡议, 募捐到12700元资助贫困学生。
(5)加大宣传,争取更多的爱心关注。2006年2月,我们与秦淮源报合作,每期刊登3-4名待助特困学生,至今有十几名学生在这一渠道得已资助,并结成对子长期资助。2006年10月,团县委与江苏交通广播网联系,在爱心方向盘的一期节目中对我县希望工程情况进行了报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当天就收到电话汇款2300元。2006年10月,我们与旅游局合力举行了“我在凓水有棵果树”活动。
(6)积极争取资金援建贫困乡村希望小学。截止到2006年初,团县委积极争取省青基会的帮助,累计争取希望小学建校资金75万元,共新、改、扩建了沙塘庵小学、明觉小学和塘埂小学等三所希望小学,有力地促进了我县教学条件的改善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四是积极服务农村文化建设,强化服务各种群体的能力。利用春节、寒暑假期间大力开展“三下乡”活动,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送春联、赠图书、送文艺演出等各种系列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农村青年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倡导科学、文明,克服愚昧、落后,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全县农村青年中开展读书活动,陶冶广大团员青年的道德情操。发动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农村改厕、改圈、改灶工作,综合利用,节约能源,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组织团员青年开展植树绿化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广大团员青年爱家爱国的社会意识。
五是重基础、抓特色,全面服务少年儿童、农村少先队工作者 重基础就是以贯彻《少先队辅导员纲要》为抓手,全面夯实服务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石。我们主要强抓了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与辅导培训,为贯彻《纲要》打好组织基础;二是联合教育行政、人事部门出台县一级少先队工作“三纳入”实施意见,为贯彻《纲要》优化政策环境;三是举办少先队基础工作推进会,为贯彻《纲要》打造工作载体;四是大力推进雏鹰奖章活动,为贯彻《纲要》构建品牌支撑;五是加大检查与宣传力度,为贯彻《纲要》提供机制保障。
抓特色就是以“少科院”和“部门联动”为抓手,努力完善少先队社会化的工作机制。通过举办科技夏令营、科技论坛、校长论坛一系列活动,在关工委、教育局、科技局等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少科院为抓手的少先队科技教育正有条不紊地开展。“部门联动”就是联合各部门开展活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少年儿童教育工作。07年初我们扩大了县少工委成员单位,并联合开展了留守少年关爱、文化艺术等一系列活动,共同服务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
四、对我县农村团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新的形势下农村共青团工作,从总体上讲,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强化区域化的思维,区域化推进农村共青团工作和建设。重点抓好“三个一”,即夯实一个基础、围绕一个中心、扭住一个着力点。
——夯实一个基础,切实抓好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坚持以创新求发展,以服务促活跃。紧密配合党委、政府工作部署,主动向党组织汇报工作,使党组织了解团组织,及时给团组织指路子,压担子,促使党组织将农村团组织建设列入议事日程,纳入党的基层建设的总体规划。一是完善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创新团的组织设臵模式。坚持“有利于联系团员青年,有利于增强内在活力,有利于整合工作资源”的原则,按照“团随青年建”的工作思路,创新组织形态,优化组织设臵。加强农村青年聚集地方和“两新”组织团的建设,积极引导帮助农村青年创办多种形式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以此为依托联系、服务、凝聚、动员农村团员青年。坚持党建带团建,切实做到领导责任、工作制度、工作力量、团干部待遇、团工作经费五落实,团组织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统一安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二是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推行乡镇、村团干部直选工作。通过差额直选的形式,把真正热爱团的事业、有责任心、富有创造性的年轻同志推选到乡镇和村团的工作岗位上来,落实好他们的政治经济待遇和任期届满后的出路问题,那些人品正、干实事、真爬坡、敢破难的镇乡团干部要提拔使用。通过多各渠道加强对农村团干部的素质培训,提高团干部的组织、协调、领导能力。三是切实解决团干部的待遇问题。在农村,团干部具有想做事的积极性,也愿意为党组织分担忧愁,但由于团干部的待遇问题迟迟得不到落实,团干部兼职现象很严重,许多团干部没有精力和时间从事团干部,影响了农村团组织的建设。一方面要提高团干部的能力,让团干部能做到有条不紊,条理清楚,另一方面也在通过落实待遇等方式,激励广大团干部的积极性。——围绕一个中心,就是要围绕党和政府经济发展的大局,科学定位农村共青团工作,不断提高团组织的服务能力。基层团组织政治上不受重视的根子在于自身工作没有和乡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相衔接,也就是共青团自身工作定位的问题。当前,要立足于农村、着眼于农村、服务于农村,引导农村团员青年在服务发展、服务社会中建功成才。一是要转变团干部的知识结构。团干部不但要懂得如何开展团工作,更要懂得相关的经济知识,要懂得如何集中广大团员青年的智慧为经济发展服务,如何发挥广大团员青年的积极性为经济社会贡献力量。只有懂得经济知识,才能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使团工作更好的贴近党政领导的要求,才能有所作为。二是要深入开展各项团的品牌工作。团的各项品牌工作如青年文明号、青年志愿者他们是团工作的精华,也是服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在当前形式下,我们要着力发挥团的品牌活动的魅力,用团的品牌活动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积极做到团的活动能为党所用,提高共青团组织在社会上的地位。三是积极关爱特殊群体。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殊群体面临着特殊困难的现象日益突出,作为团组织,不但要服务经济大局,更要关心在经济社会中涌现的特殊群体,比如单亲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特困学生的就学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团工作才能深入人心,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也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团工作才能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社会需要这个大中心。
——扭住一个着力点,不断加强和改进青年思想教育工作。伴随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青年的主体意识、个性意识不断增强,用先进文化陶冶青年,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增收成才,建功立业,是当前农村团员青年思想教育工作重点。团组织要始终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村青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扬在实践中育人的传统和优势,教育内容上要从单纯思想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教育形式上要从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不断丰富教育内涵,改进教育手段。一是及时宣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组织引导农村青年关心国家大事,引导农村青年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加强农村青年法制教育,提高法律意识,引导他们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过程中为社会的安定稳定作贡献。二是以传播文化、推广科技、倡树新风为主题,通乡村青年文化节、乡村青年才艺大赛、乡村青年联谊活动等喜闻乐见的形式,打造一批影响大、能长久、内涵丰富的区域性特色文化活动品牌,丰富农村青年、群众文化生活。三是广泛开展科普教育、村容乡风治理等活动,引导青年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积极树立、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新农村新生活的创造者和拥有者。
作者:Admin 录入: 来源:原创
第二篇:关于加强农村科普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加强农村科普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解决好“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核心是抓好“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现代化。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农民整体科学素质不高,思想观念陈旧,缺少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撑。对此,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下大力气切实抓好农村科普工作,全面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普及科学技术,为推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撑。
一、当前农村科普工作现状
现在,科学致富、科技兴农在农民中已经形成共识,学科学、用科学逐步成为农民的自觉行为,许多农村适用技术已被一些农民所掌握。同时还应该看到,目前农村科普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亟待加强改进的问题。笔者认为农村科普工作存在基础较弱、普及率较低、农民整体科学素质较低、科技贡献率较低等问题。表现为普及科学知识面窄,生产方面的知识多,生活、生态方面的知识少;方式方法上停滞在常规的科技下乡和流于形式的科普活动上,与农民的联系不紧密;科学普及率以及农村人口参与率不够,农民整体科学素质不高;先进的农村适用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总体效益不理想,科技贡献率比较低;科普工作组织载体和科普带头人的培育力度不够等。
二、对做好农村科普工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1、要组织实施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旨在大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尊重知识、和谐发展” 的良好风尚。科普工作要突出五个重点人群:“坚持面向未来,强化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教育;立足强基固本,强化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围绕城镇发展,强化城镇人口科学素质教育;实行机关先行,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教育;针对女 1
性特点,强化妇女科学素质教育”,而农民又是重中之重。要结合《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各责任单位都要细化量化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实各项具体措施,把《纲要》实施好。
2、要创新科普工作内容和找准科普对象定位。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态势,都对农村科普工作赋予了崭新的内容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更新观念,顺势而为。笔者认为,科普工作内容要解决好两大问题。
一是要注重对广大农民传输科学思想和理念。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农业适用新技术在农村推广应用得不够好,农业生产没有形成产业链、许多农户家庭经营效益低下,除了工作上缺位或不到位的原因,一个最根本最直接的问题是: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致富的思想理念在一些农民中没有真正入脑入心,不懂科学种田、不会科学经营。一些农民还没有从旧的传统的“粗放型”种植观念中走出来,“技术型”“集约型”“效益型”的科学种田思想和模式尚没有在农村农户农民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同时也表明,在农村普及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必须思想引领、理念先行。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决定效益,这是已被实践证明了的一个道理。因此,我们要下大力气抓好此项工作。
二是科学普及工作要生产、生活、生态并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达到和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全面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从现在起,在继续着力普及推广农村适用科学技术,推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和加大对农民在科学生活、生态文明、环境友好、和谐共荣方面的科学知识普及和应用。以培养积极健康的文明新风为切入点,切实做好宣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农村文化阵地,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大力革除农村中的封建思想和陈规陋习,深化新时期农村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推广文明和谐村规民约等工作,不断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培养一代素质高、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的新型农民,建设好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要加大农村科普组织、阵地和人才等基础建设
要精心培育和大力扶持包括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和科技经纪人队伍,真正发挥他们的“桥梁纽带”作用。近年来,农村出现了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科普带头人,做了一定的工作,深受农民的欢迎,但规模小,带动性不强,没有统一的管理和引导,科技经纪人数量更少,影响力不大,这也是农民走自身发展、共同富裕的一个薄弱环节。政府应积极引导和支持尽快组建农产品行业协会,注意发现和扶持各类经纪人人才。在政策、培训和工作开展等方面,给他们提供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空间,建议每年在适当时机召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经纪人表彰奖励大会,广泛宣传他们的业绩,扩大影响面和吸引力,让更多更强的专业技术协会和各类经纪人涌现出来,为做强农业产业化贡献他们的聪敏才智。
要充分发挥科普示范基地(户)的作用。要建设科普示范乡镇,在每个乡(镇)建设科普示范村,在村建设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示范户。从政策导向、技术引进、资金扶持以及生产经营产供销全过程给予支持,强化科普示范基地(户)的带动辐射功能,4、要整合科普工作资源,发挥整体效能。
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对科普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做好新时期的农村科普工作,重要一点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从各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改变过去单位和部门 “分散作业”的做法,可以由科协部门牵头,科学整合科普工作资源,在活动安排、规划编制、项目实施、资金使用等方面,资源共享、相互渗透、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促进科普工作取得实效。相关单位和部门要注意发掘科普工作资源,充分发挥现有各类专业技术力量的资源作用,改善用人机制和运营管理机制,调动其科普推广工作的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同时,借鉴外地成功经验,重视和充分发挥各类学会的科普作用。要鼓励和支持学会和会员,深入农村,服务“三农”,结合建设新农村和农业产业化的实际需求,以基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有的放矢地开展技术研究和普及新知识、推广新技术活动,真正把科技送到农民手里。
5、要强化领导,加大投入。
要切实加强对农村科普工作的领导,真正把提高农民整体科学素质、普及科学技术纳入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具体实施工作内容中,并贯穿于全过程。乡(镇)、村都要有专人负责科普工作。要尽快建立和逐步完善科普工作检测指标体系、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建议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农村科普工作进行视察和督查;建议政府逐年增加对科普工作的支出预算,加大对科普工作的资金投入,提高投入产出效益,把科普事业和科普产业做好做大做强,为推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关于农村自办宴席监管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农村自办宴席监管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农村是食品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由于目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底,所以,农村食品安全工作也是各级政府和各部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尤其是农村自办宴席的安全问题,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严峻的课题,这不仅是预防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需要,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
这里所述的农村自办宴席主要是指农村(社区)家庭、集体自行制作的婚庆、丧事、满月、乔迁新居、农忙季节请工及其他集体聚餐的宴席。以前,我们在进行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时,学校食堂、和餐饮业上,而农村家庭(社区)自行制作的聚餐宴席的监管仍是食品安全监管的盲区。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今年,我县把农村自办宴席的监管纳入了食品安全工作计划,并列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不过,要解决农村自办宴席的食品安全问题,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农村自办宴席是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风俗习惯,历史沉淀深厚,依靠过去老的监管方式、方法,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只有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研究和了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食品安全工作规律,不断提升工作理念,努力创新工作机制,按照“统一规划、稳扎稳打、循序渐进”的原则,稳步推进。
农村自办宴席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调查及日常监管工作情况,农村自办宴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广大农民群众缺乏食品卫生安全知识,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维护意识不高;
(二)条件不足。由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比较底,用于改善环境卫生方面的建设没有跟上,基础设施条件还很差;
(三)力量不足。作为农村社会的主要管理力量,乡镇政府及村民委员会还没有把食品安全监管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之中。今年刚刚成立了乡镇街道食安办,各项工作还没有开展,难以很好的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管理力量的不足是农村自办宴席监管工作的薄弱点;
(四)依据不足。由于农村自办宴席的特殊性,缺乏一部科学性、指导性、操作性都很强的统一规范;
对策及建议。根据农村自办宴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实际,下面就如何开展好这方面的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抓基础,加强宣传培训教育力度。一是要加强对乡(镇)、村食品安全监督协管员、信息员的培训教育,使他们充分利用自身接近群众的独特优势,成为农村自办宴席安全监管的尖兵;二是要利用电视等新闻媒体和出动宣传车、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画册、组织演出、开办农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方面的方针政策,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食品知识,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三是加大对农村家庭主妇饮食卫生方面的培训教育力度,在提高她们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的同时,做到在制作加工宴席的过程中,生熟分开,饭菜烧熟烧透,加热杀菌,餐具清洗消毒,不采购加工腐烂变质、有毒有害、超过保质期的食物、半成品和原料,不使用病死、毒死畜禽。
(二)抓机制,健全县、乡(镇)、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一是要求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日常工作之中,并成立专门机构和明确专人负责农村自办宴席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县政府要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对乡镇工作进行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要强化职能部门职责。以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为平台,各职能部门要强化职责,认真落实责任,要成立专门的工作组,负责农村自办宴席的监管工作,并加大对乡镇、村的技术指导和力量扶持;三是要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督协管员、信息员建设,在现有基础之上,增加数量,扩大覆盖面,使之能做到随时随地对农村自办宴席进行监督和指导。检查的重点是农村自办宴席,主要工作是督促宴席主办者做好对食材来源、厨师健康、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卫生管理工作,实行就餐人数50人以上的宴席要到当地所在行政村、乡政府登记备案,备案内容包括宴席主办者姓名、所在乡镇村名称、宴席名称、厨师姓名、预计桌数、食品原料采购渠道、菜单等内容。除此之外,还要对从业人员健康证、餐厨具消毒、食品采购发票索取、冷冻设施、生熟分离、凉菜制作、食物留样备查等环节进行细查,发现问题,现场纠正并发给限期整改意见书。
(三)抓创新,拓宽工作思路,消除工作中的盲点。在现有工作基础之上,要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坚决消除农村自办宴席安全监管工作中的盲点。重点要作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加强健康体检工作。各乡镇街道食安办要组织力量,创造条件,对农村自办宴席的厨师进行健康体检,没有健康体检或体检不合格的,不得参与到宴席的制作过程中;二是实行申报登记。就餐人数50人以上的宴席要到当地所在行政村、乡政府登记备案,备案内容包括宴席主办者姓名、所在乡镇村名称、宴席名称、厨师姓名、预计桌数、食品原料采购渠道、菜单等内容。除此之外,还要对从业人员健康证、餐厨具消毒、食品采购发票索取、冷冻设施、生熟分离、凉菜制作、三是食物留样备查等环节进行细查,发现问题,现场纠正并下达限期整改意见书。四)抓建设,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各级政府和部门要积极帮助、引导农村进行环境卫生的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中改水改厕工作,努力提升农民家庭饮食卫生条件。
(五)抓落实,健全责任及责任追究制。各职能部门、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及责任追究制度,并按照“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原则,切实把责任分解到个人。各职能部门和乡镇政府要定期组织人力到农村对自办宴席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服务,乡镇政府要把农村自办宴席的有关情况定期报告至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及其办公室。
对于农村自办宴席所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及其实施方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但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培训演练。
第四篇:思考与建议
思考与建议
建议一:成立独立的安全监察机构
理由:安全监察的职责是对生产和工程中存在的不安全现象和不安全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安全监察执行力的有效性和权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模式上的垂直管理。表现在安全监察人员与被监督部门不应存在安全在下的隶属关系,安全人员身在其中,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就是时时刻刻发现不足、提出建议,并对生产和施工中的预防、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安全在下这种监督形式只能定义为思想宣传,根本谈不上执行力,没有执行力的监督只是一种过场。
另一方面,安全监察人员的职与责应具有等量性。责大职小的现状将会使安全监察没有任何执行力,亦无法对安全监察人员进行可靠的保护。建议二:让安全监察成为闭环管理的最终环节,为公司把好安全关。理由:“安全一票否决制”没有被纳入到奖励、评先、人员录用及工程验收的程序之中,因此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
建议三:将生产部分成独立的检修部和运行部,管理所亦按检修和运行职能进行调整,人员固定。
理由:检修和运行便于职责的界定和相互的监督,提高工作效率,使设备的安全风险值降至最低。
建议四:管理所设置专职安全员(运行检修为一人),人员关系落在安监机构,常驻管理所。职责上对安监机构负责,在行使安全监察职责的同时,协助管理所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人员要求:敬业、业务能力较强)
第五篇: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叫孙现民,现任善堂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善堂镇地处濮阳、安阳、鹤壁三市辐射的中心地带,位于滑县、浚县、内黄三县交界,总面积1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万亩,总人口9.3万,辖69个行政村,是全市第一面积大镇、人口大镇和农业大镇,素有“瓜果之乡”和“花生、红枣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善堂镇党委紧紧围绕农村的改革、发展与稳定,面对新形势下农村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坚持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重点在稳民心、贴民心、顺民心、聚民心上下功夫,从而使全镇上下齐心协力,团结奋进,明显地促进了农村三个文明建设。2010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11.2亿元,镇财政收入达到了8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757元,圆满或超额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责任目标。近年来,善堂镇先后被国家、省命名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国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中州名镇”、“全省综合改革试点镇”、“全省百家重点镇”、“省级文明乡镇”。并先后获得“河南省人居环境范例奖”、“河南省农业结构调整先进单位”、“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道德规范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运动先进单位”,并先后三次被命名为“全国文明村镇”。
近几年来,我镇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在丰富载体中不断得到改进和加强,但新形势、新要求下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
“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在村里依然存在。不少村干部在
作的资格。
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多年工作实际,我认为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根据一个地方的实际情况,紧扣农民生产、生活和思想实际,着重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明确主体,解决好谁来做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是全党的任务,但在具体工作的实施上必须有明确的操作主体,否则就会出现层层发号召,有人提要求,无人抓落实的状况。就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来说,操作主体应该是镇、村、组三级。镇党委是关键,负有领导督促、组织实施的责任。县以上部署工作,往往多讲宏观问题、原则问题、共性问题,但到了镇一级就不能只讲宏观原则、重大意义,就不能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必须拿出一套具体操作办法和操作方案来,抓出一批工作试点;村党支部是重点,负有落实具体工作的责任,应当直接进入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线,直接动手操作;村民小组是基础,特别是对于一些大一点的村,包组干部要掌握群众的思想动向,做好经常性的、面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及时主动地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二是要满足需求,解决好工作切入点的问题。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结合经济工作和其他实际工作一道做,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但是,有些同志仍把思想政治工作片面理解为单纯的思想教育,以为单靠说教就能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一旦说教不灵,就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无用了。其实,人们的思想问题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而是根源于各种利益需求。满足群众的正当利
发,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如果一个地方比阔气、讲排场成了可以炫耀的资本,大操大办之风就会盛行。反之,如果人人以勤劳节俭、好学上进为荣,以不劳而获、奢侈浪费为耻,歪风邪气就会失去市场。正确的荣辱观是引导农民走向文明的基础,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在这方面下功夫,特别要善于通过激发敏感点来强化农民的荣辱观。由于农村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农民的家庭观念、家族观念比较强,珍惜家庭荣誉重于个人荣誉,这正是农民荣辱观的敏感点所在。近年来,我们把每年的五月份都定为精神文明创建月,依托广场文化周这一思想政治建设阵地,先后开展了“明荣辱、促和谐、兴善堂”等一系列文艺汇演,在广场召开万人大会,表彰先进,给善者以荣耀,使不善者自耻。家庭、个人荣辱见之于众,抓住了农民荣辱观的敏感点,促使全镇群众相互激励,相互帮助,相互监督,共同向上,使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推动了社会风气的改善。在这方面,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大有文章可做。
四是要发展集镇文化,解决好社会氛围问题。集镇是农村城镇化的龙头,是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的辐射点,也是农村时尚、风尚的发源地。不管我们意识到与否,集镇在文明进程中的正面或负面辐射、传递功能总是客观存在的。正因为如此,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高度重视集镇文化的建设,主动用先进的文化占领这一重要阵地,用文明健康的文化氛围影响和带动周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防止和抵御不良文化的扩散和传播。近几年来,善堂镇在发展集镇文化上,以发展产业、完善功能,加强管理,聚集人口为重点,加强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本地资源,实施
员,不仅可亲可敬而且可学,收到了较好的教育人、激励人、引导人的效果。在培养、树立榜样问题上,也要注意层次性和广泛性,在大力宣传表彰那些具有高尚思想道德情操,对社会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典型、优秀分子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做好那些在群众中有影响力的人群的教育引导工作。农村党员、干部是群众的带头人,一言一行对群众都是无声示范,不仅要成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而且自身也应当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对象,要自觉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为群众做出表率。此外,在实际生活中,每个地方都自然形成一批在群众中有影响力的人物。如中小学教师、乡村医生、技术能手、家族中的长辈、先富起来的能人等。他们是群众中的一分子,生活在群众中,虽然不担任党政职务,但由于其特殊的职业或特定的身份、能力、人品,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影响和威信,他们的言行举止、处世方式、生活态度、对问题的看法,往往为一部分群众所效仿。但这部分人群的觉悟程度和文明素养参差不齐,有一些人可能还会起不好的带头作用。不管怎么样,他们在群众的影响力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要特别重视加强对这类人群的培养、教育和引导,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多做他们的工作,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克服弱点,在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的示范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