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案2(5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03:47: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案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案2》。

第一篇:《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案2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

课标要求: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1、教学目标:⑴知识与能力:①结合二战后世界局势的变化和近代中国的国际地位,理解新中国提出的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内容和实质,培养学生在具体历史条件下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结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理解它在处理国际关系上的作用和意义。③理解“求同存异”方针对亚非万隆会议成功所起到的作用。⑵过程与方法:①运用比较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新中国初期的独立外交与近代中国屈辱的外交不同。②运用历史材料提出历史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⑶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对建国初期提出的独立自主外交方针和取得的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已经站立起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②通过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万隆会议上发挥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教学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3、教学难点:建国初期复杂的国际环境对新中国制定“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影响。

4、本课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

5、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搜索有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与万隆会议的材料

6、教材教法分析:本课教材分三目,叙述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导之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先后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每一目都可以设计一些学生容易上手的问题或者由学生自己设问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尤其是围绕着本课重点难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更好的掌握知识,提高发现问题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8、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新中国第一任外交部长是谁吗? 生(讨论):周恩来。

师:对,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恩来任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正是他在建国初期协助毛泽东,冲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封锁,打开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使中国的以独立自主的崭新外交姿态登上世界舞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师:快速通读课文,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包括哪些方面? 生:①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师:对,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第一个方面。

一、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师:请同学们看“学思之窗”,联系中国近代史想想,周恩来为什么要这样说?

生:近代反动政府与列强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出卖国家主权:如西太后与侵略者签定《辛丑条约》,袁世凯与日本侵略者签定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蒋介石与美国签定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师:新中国实行什么样的外交方针呢?它与近代中国屈辱的外交方针是否不同呢?

生1:新中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生2:它主要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生3:“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屈辱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这就使中国改变了过去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建立起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这与近代中国屈辱的外交方针是不同的。

生4:“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不承认近代的不平等条约,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这也是近代中国历届政府想都不敢想的事。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对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方针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不同本质进行剖析,那么“一边倒”又该怎么理解呢?

生:请问: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既然主张在外交上要独立自主,怎么又要“一边倒”呢?这与“独立自主”不是有矛盾吗?“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对新中国有什么作用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请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大家可以从当时的国际形势,“一边倒”的内容和新中国初期突出的外交成就这三个方面去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讨论结果:

生1:从当时国际形势看,二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社会主义越出一个国家的范围,形成世界体系;亚非拉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相继赢得了民族独立;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帝斗争和民主革命运动。这样就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抗的局面。而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和封锁政策,是根据当时国际形势的变化而作出的明智选择。

生2:从“一边倒”政策内容上看,它与独立自主的提法并不矛盾,因为它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捍卫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并不意味着新中国就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生3:从结果上看,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苏联就宣布同中国建交,并邀请毛泽东等国际领导人到苏联访问,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和中苏建交是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在外交领域取得的最突出的成就。它对促进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具有重要意义。

师:三位同学从三个不同角度对“一边倒”政策进行了分析,至此,我们对新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方针已有了一个全面了解。正因为新中国提出了新的外交方针,所以很快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相关链接】

对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评价:一种观点认为,“一边倒”政策致使新中国全盘接受苏联模式,助长了盲目照搬苏联模式和经验的教条主义的发展。另一种观点认为,“一边倒”政策导致了新中国闭关自守,在经济上阻碍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技术交往。第三种观点认为,“一边倒”方针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针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经济封锁而采取的政治方针。第四种观点认为,“一边倒”不仅仅是因为两党有着共同的意识形态,更不是要充当苏联的附庸,它成功地建立并加强了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迅速取消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在华特权,同一批国家建立了新型平等的外交关系与贸易往来,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第五种观点认为,“一边倒”政策的历史局限性是我国在一些国际交往中,尤其是对美国外交等问题上的自主性,受到一定的牵制和约束。【背景资料】

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的制定:

为了同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外交一刀两断,维护新中国独立和主权,1949年春夏之际,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的是:以前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一概不承认,对驻在旧中国的各国外使只当作侨民对待,而不作为外交代表;对旧中国与外国签定的一切条约和协定都要重新审查处理,把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势力和特权逐步进行肃清,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一边倒”是指:倒向社会主义一边。这是因为,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国际上出现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尖锐斗争的局面。美国站在中国人民的对立面,支持蒋介石打内战。而苏联对中国人民的革命长期给予同情和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我们就不能不考虑到: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进行武装干涉的可能性,这就决定新中国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联合的必要性。因此,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公开宣布新中国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新中国成立初同中国建交的17个国家 1.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949年10月3日 2.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4日 3.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1949年10月6日 4.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6日 5.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6日 6.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1949年10月6日 7波兰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7日 8.蒙古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6日 9.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949年10月27日 10.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1949年11月23日 11.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1950年1月18日 12.印度共和国

1950年4月1日 13.瑞典王国

1950年5月9日 14.丹麦王国

1950年5月11日 15.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1950年6月8日 16.瑞士联盟

1950年9月14日 17.芬兰共和国

1950年10月28日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它为什么能够指导新中国发展与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外交关系呢?大家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生1: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原则。”1954年,在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中对它进行适当修改,从而使它更完整准确。

生2:由于中国与印度、缅甸等新兴民族国家在近代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主权不独立,领土不完整,经济发展滞后,所以它们在独立后就特别强调国家主权的独立,领土的完整,经济上平等往来,互惠互利。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恰好考虑到这些国家政治、经济和外交要求。且撇开了双方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异,所以受到印度和缅甸等国家的欢迎。

师:大家说得很有道理。那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什么历史意义呢?

生1:从国内来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生2:从国际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广泛而深远,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知识拓展】

“2004年6月28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立五十周年纪念大会在京举行”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温家宝总理说,为大力弘扬五项原则,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政府愿与各国共同作出努力:第一,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平等。第二,尊重和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第三,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促进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第四,通过对话与协作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第五,充分发挥联合国及其他多边机制的重要作用。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师:新中国在建国初期积极同一些国家发展友好的外交关系,并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国际威望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大家思考一下,新中国为什么要出席这两次会议,在会上表现如何?

生1:日内瓦会议讨论解决的是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这与中国关系很大,朝鲜和印度支那和平问题解决了,就能保证中国周边局势的稳定。

生2:正是由于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会议,并在会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新中国代表团的表现更为出色。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会上,由于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等的不同,与会代表之间的矛盾分歧很大,再加上帝国主义的干扰破坏,因此会议形势错综复杂。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如何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呢?请大家阅读材料: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国际关系材料选编》

请回答:

材料中的话是谁在何时何地何会议上的发言? 他阐明了什么方针?该方针起到怎样的作用?

生:这话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召开的亚非国际会议上的发言。他阐明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该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会议的成功。

师:回答得很好。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了解和信任,会后,更多的亚非国家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小结:本课我们学习了建国初期新中国的外交建树(以知识结构再次呈现),经过这一时期的外交工作,新中国在国际上已经站稳了脚跟,为中国外交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9.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提前预习,布置预习问题;搜集有关资料;课文内容要有所取舍,详略得当,突出强调本课重难点;当堂巩固、加深理解记忆。

10.本课是第五单元第一课,本单元共三课,分三个历史时期分别叙述了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对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完善,以及取得的伟大成就。三课之间衔接非常紧密。第一课,对外关系发展的第一个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第二课,第二个时期,20世纪70年代,在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第三课,第三个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时期。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能力的培养,通过老师设计问题学生回答,学生自主设计问题的方法来培养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的阅读,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

在内容多而时间紧的情况下,可利用现代化手段,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把本课堂的结构层次、所需材料及问题或其他相关知识点用投影或其他多媒体手段呈现出来。更要把握好本课的重难点,做到有详有略。

11.教学后记: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同学的历史基本功相当扎实,有一定的读史解题能力,课堂反应较快,但只局限于部分同学。另外一部分同学反应较慢,有的还跟不上,比如讲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能够指导新中国发展与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外交关系和中国为什么要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时候,有些同学对当时的国际形势理解不深刻。因此,平时还要注意中国史和世界史的联系,使其融会贯通。12.知识与能力巩固 单项选择题:

1、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A 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会议

C 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

D 第六届联大特别会议

2、二战后世界形势的根本特点是()

A 殖民地获得独立,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B 资本主义世界严重削弱 C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全面对抗

D 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

3、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基本外交方针中,哪一条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实现了在国际交往中的独立自主()

A “一边倒”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另起炉灶”

D 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4、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其主要特点是()A 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关系

B 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C 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D 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

5、新中国成立初期,最突出的外交成就是()

A 同周边各邻国建交

B 与印度等发展中大国建交

C 得到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承认

D 与苏联建交并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6、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 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

B 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1955年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

D 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7、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会谈中 A 中印谈判

B 中缅谈判 C 中苏谈判

D 中美谈判

8、万隆会议上,中国为促进会议圆满成功提出的方针是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求同存异” C “平等互惠”

D 联合反对殖民主义 简答:

新中国的外交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开始的?建国初期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

答案(选择):ACCBD BAB

(简答):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形成了新的政治格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社会主义越出一个国家的范围,形成世界体系。亚非拉许多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相继取得民族独立。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帝斗争和民主革命运动。

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成就:建国的第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家与国家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了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出席万隆亚非会议,促进会议圆满成功,同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第二篇:新中国初期外交(教案)

新中国初期外交(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重大外交活动: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及其意义、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万隆会议及其意义;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培养学生对“弱国有无外交”的思辨能力、对历史事件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论从史出”的探究能力。

[过程与方法]布置预习作业,对新中国初期外交所取得的成就作一梳理,夯实基础;设置情境,引出“弱国无外交”的预设。通过层层设问,说明新中国初期有外交。课堂争论“弱国有没有外交”,导出新中国初期有外交的原因。同时进一步思辨“弱国有没有外交”引出新中国初期外交成就背后的遗憾,说明国家力量是外交活动的坚强后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的重要价值,感受新中国为建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的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认识到国家实力是外交活动的坚强后盾但不是唯一因素,外交在任何时候皆有可为。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突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影响外交活动的各种因素(国家力量是坚强后盾但不是唯一因素)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如果让你当外交部长,你最愿意选择当哪个时期的外交部长? A.晚清政府 B.民国 C.新中国初期 D.现在

为什么?根据学生的不同选择预设“弱国无外交”或“弱国有外交”。“有”或“无”指的是什么?——能否有效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新中国初期有外交吗?

新课教学:

一、新中国初期“有”外交(外交成就)学生结合地图介绍外交成就。

1、建国第一年出现建交高潮。

2、《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3、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日内瓦会议

5、万隆会议

教师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适当补充。(苏联帮助印制人民币;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这些成就能证明“有”外交吗?为什么?——简要说明这些外交活动产生的意义。

这些成就中哪个最能证明“有”外交?影响最为深远?——重点突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其意义。(教师讲解为主)

获得国际社会普遍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1954年中苏联合声明中、中国政府同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朝鲜等国家的公报和声明中、在重大国际会议中获得延伸与发展、至今,已有近百个国家在与中国签订的双边文件中确认。

为什么会获得广泛认同呢?请你来当一回外交部发言人,宣传一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好处。

(体现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解决历史争端增进睦邻友好、有利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交流„„)

所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中国对国际和平事业的一大贡献,同时也有利于中国自身的发展,维护了本国的利益。——“有”外交。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进行外交活动要维护的国家利益是什么?

地图展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形势,说明当时外交活动的战略目标主要“清除垃圾、打破封锁、广交朋友、争取和平”,为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争取独立、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实现了这些战略利益,就算是“有外交”。

二、新中国为什么“有”外交

呼应开头学生的预设:新中国是弱国吗?——相对而言是弱国(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相对于今日中国)。

课堂讨论:弱国有外交/弱国无外交,你更同意哪个观点?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进行总结:弱国有没有外交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国际环境、外交家的智慧、民族的凝聚力、政权性质等等。一定条件下,弱国可以有外交,强国也有可能无外交(外交是一门妥协的艺术),比如巴黎和会上中国拒签和约、美国空手而回,比如中国古代的蔺相如,比如当今的朝鲜。但是弱国开展外交更加艰难,外交家往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参加万隆会议的七天,周恩来只睡了13个小时;国民党时期外交部长蒋廷黻英语很好,发言很有道理,但是没人听)。

所以,大家可以猜测,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肯定留有不少不尽如人意之处,是什么呢?

三、成就背后的遗憾

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交的只有23个(1949-1955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不论周恩来如何努力,都不可能争取到真正的平等。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仍被台湾当局占据。等等。

以上事实说明:国家实力是外交活动的坚强后盾但不是唯一因素。

我们一般认为,影响外交的因素有四大方面:国际环境、国家性质、国家实力、国家利益。呼应开头:如果让你当外交部长,你最愿意选择当哪个时期的外交部长?

A.晚清政府 B.民国 C.新中国初期 D.现在

任何时候,皆有可为,国弱更需要外交。小结升华:

知识梳理背景国家利益国家性质国际环境国家力量政策成就出现第一次建交热独立自“另起炉灶”(主的基本和方“一边倒”平针外)“打扫干净屋交子再请客”政策外交成就与苏联结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 课堂练习:

第三篇: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教案

211校园窝(www.xiexiebang.com)海量教学资源免费提供

人教版必修一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

(1)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且逐步走向对峙;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潮流高涨。

(2)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政治敌视和经济封锁政策。(3)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国家利益和国家性质决定了外交政策。

2.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1)“另起炉灶”即不承认“旧中国”与帝国主义国家建立的屈辱不平等外交,在新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新型外交关系。

(2)“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废除一切过去旧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消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从新建立平等的外交。

3.新中国的外交取得了哪些成就

(1)同苏联等国家最先建立外交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3)日内瓦会议

(4)亚非国际会议(万隆会议)

二、思想教育目标

1.使学生们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初时期,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下,积极开展独立自主和平等的外交政策,并且取得的了很大的外交成就,改变了中国过去屈辱的外交历史,显示了新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和评价,产生了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际相互关系的新准则,表明了新中国对于建立世界和平、国际秩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3.新中国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国际万隆会议,表明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有所提高,增加了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

211校园窝(www.xiexiebang.com)海量教学资源免费提供

三、能力目标

1.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培养概括问题的能力。

2.对比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的不同,培养运用历史比较方法,鉴别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3.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回顾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建设任务,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

(1)内容及相互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其中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必备条件和基础,它构成了核心部分;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贯彻五项原则的保证;平等互利是实现共处的条件;和平共处则是出发点和必然结果。

(2)由来: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印方的赞同,并于1954年9月被正式写进了中印谈判公报中。同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所发表的中印、中缅总理联合声明中,不仅承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原则,而且正式倡议将其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1955年万隆会议所确立的十项原则,实际上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是强调用于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1956年匈牙利事件和波兹南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又声明强调,社会主义国家关系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从而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

(3)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首倡至今,经过几十年的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当今公认的现代国际法和处理现代国际关系的共同准则,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最好方式,也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它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2.中国近百年屈辱外交

(1)《南京条约》是第一个屈辱条约,是腐朽的清政府屈服于西方殖民者炮舰外交的首次记录。

(2)1861年顺应侵略者要求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管外交等事务。清政府听从英国人赫德的建议,让美国人蒲安臣任中国使臣代表中国去办理外交,是国际外交史上绝无仅有的奇闻怪事。

211校园窝(www.xiexiebang.com)海量教学资源免费提供

(3)由于综合国力的贫弱,更由于清朝统治集团的腐败,在外国侵略者面前长期奉行妥协退让的外交路线.终于酿成中法战争后以胜求和的悲剧,留下世界战争史和外交史上最可耻的一页。到《辛丑条约》签订时,慈禧太后竟厚颜无耻地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总理衙门被改成位居六部之首的外交部。清政府对外不平等的屈辱外交发展成赤裸裸的卖国外交。

(4)中华民国成立后,为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南京临时政府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没有摆脱晚清屈辱外交的阴影。袁世凯和段祺瑞则用出让国家民族利益来换取外国支持。

(5)国民政府时期,蒋介石集团对日本侵略曾长时间退让和不抵抗,为取得美国的支持1946年订立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3.认识中国人民渴望独立自主的外交之争

(1)外交之争:

①禁烟运动期间,林则徐顺应民心,在英国侵略者面前坚持了严正立场。②太平天国坚持了外交上的自主精神。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特权和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各种特权,遭到无理拒绝,引发了五四运动,中国政府代表在据理力争无效后没有在“和约”上签字,捍卫了民族尊严。④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在国内人民反帝斗争高涨的背景下,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迫使日本在中国山东问题上作出让步,取得虎口夺食的成果。⑤在国民革命的大潮中,武汉国民政府收回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是中国人民自近代以来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一些被侵略的权益。⑥国民政府前期,为缓和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制造对外“自主”形象,以及减轻财政压力,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改订新约运动”,并取得一定成效,但较之孙中山“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的主张是一种退步。⑦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作为反法西斯同盟的主要国家,在开罗会议等国际会议上取得收回国家利权的重要成果,英美确认日本侵占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但直到国民政府退出大陆前,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许多侵略权益仍没有收回,并出现美国侵华权益扩大的趋势。

(2)认识:

①落后就要挨打,弱国就被强食,弱国无外交。②社会制度落后,必然导致外交的失败。

③誓死保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后盾。

4.亚非会议取得成功的原因

(1)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许多与会国家的代表坚持了团结反帝反殖民主义的正义立场。

(3)中国代表团的杰出工作被国际舆论认为“在促进友好谅解的决议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

5.对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同时实行“一边倒”方针的认识

211校园窝(www.xiexiebang.com)海量教学资源免费提供

(1)所谓“一边倒”是指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争中,将坚定地站在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其实质就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它完全是一条政治路线。它既不意味着中国政府绝不同美英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

(2)“一边倒”方针的提出,是由当时历史条件所决定。面对两大阵营的尖锐斗争,鉴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中国政府采取“一边倒”外交政策,这样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保护和平,维护独立和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的地位。

(3)“一边倒”方针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它有助于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有助于清除斯大林政府对中国共产党和我国政府的偏见。

总之,“一边倒”方针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与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形势相适应的,在历史上曾起到过积极作用。

6.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比较

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之初,都面临着哪些相同的国际环境,在这种国际环境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分别执行了怎样的外交政策?原因是什么?

(1)相同的国际环境:都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威胁,帝国主义国家都对新生政权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敌视政策,妄图将新生的政权扼杀在摇篮里,这是因为帝国主义国家不希望中国独立。

(2)不同的外交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如采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团结世界各国人民”等政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对帝国主义进行了沉重的打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为了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在《告各友邦书》中明确承认“清政府同帝国主义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这实质上是一种屈辱外交。

(3)形成不同外交政策的原因:

①社会制度的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实行独立外交,国家已经取得了独立,而且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屈辱外交,因为民族不能自立,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徘徊。

②领导力量不同。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政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有执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础。而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它本身带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严重脱离人民群众,不能发动人民群众,没有执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础。

【板书设计】

依据 政策 成就

国家利益 另起炉灶 与苏联等17国建交 国家性质 一边倒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国家实力 打扫干净屋子 参加日内瓦会议

国际坏境 再请客 亚非国际万隆会议

【教学过程】 211校园窝(www.xiexiebang.com)海量教学资源免费提供

课题导入

请同学们翻到我们教材的必修一108页,我们今天开始学习第七单元的第二十三课,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我们知道,近代中国的外交是非常失败的,自鸦片战争一来,我们和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想来都是不平等的,签订了很多不平等的条约,不是赔款就是割地的。旧中国的外交只有屈辱,没有真正的外交。

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新中国才开始酝酿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外交关系。这种新型的平等的外交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共同探究学习。

课前思考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方针? 2.新中国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外交这样的外交政策方针? 3.新中国的外交上取得哪些成就?

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周恩来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以保障民族独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旨的外交政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政策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在新的基本基础上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是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性质的外交关系,在政治上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一边倒”,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不仅反对了帝国主义,而且不至于在外交上陷入孤立的地位。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和势力,从新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奠定了与其他国家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的基础。

外交政策提出的背景

材料

一、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材料

二、1957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表示:“我们一直没有同共产党中国贸易,或者准许同它进行文化上的交流。这些过去一直是,而且现在也是我们的政策。”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国家,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共同纲领》 211校园窝(www.xiexiebang.com)海量教学资源免费提供

结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1.世界形势的变化: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

3.独立自主的新中国的建立: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

外交成就

1.同苏联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苏联是第一个宣布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社会主义国家,随着苏联与中国建立外交,接下来中国迎来了第一波建交高潮,先后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有:

保加利亚(10.4)罗马尼亚(10.5)匈牙利(10.6)朝鲜(10.6)

捷克斯洛伐克(10.6)波兰(10.7)蒙古(10.16)民主德国(10.27)阿尔巴尼亚(11.23)越南(1950.1.18)

印度(1950.4.1)——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 瑞典(1950.5.9)——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首次访问苏联,与苏联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年):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等到了国际社会的广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

3.日内瓦会议(1954年)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苏、美、英、法、中5国外交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国联大厦举行。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7月21日,与会各国签署了《越南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老挝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柬埔寨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会议最后发表了《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

1954年日内瓦会议是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重大国际问题的会议,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国际力量,为会议达成协议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次会议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和平,确保了中国南部边境地区的相对稳定,明显改善了中英关系,架起中美沟通的桥梁。日内瓦会议对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中国与印度支那的关系、中国的对外政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11校园窝(www.xiexiebang.com)海量教学资源免费提供

4.亚非国际会议(万隆会议)(1955年)万隆会议,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召开于1955年4月18日-4月24日,是部分亚洲和非洲的第三世界国家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国际会议,也是有史以来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事务的大型国际会议,主要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万隆会议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

中国政府自始至终对亚非会议持积极支持态度。中国政府代表团由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率领,代表是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外贸部长叶季壮、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和中国驻印尼大使黄镇,代表团顾问有廖承志、乔冠华、陈家康、黄华等。中国代表团基于对当时形势和与会国的复杂性的分析而确定的参加亚非会议的总方针是:争取扩大世界和平统一战线,促进民族独立运动,并为建立和加强我国同亚非国家的关系创造条件,力求会议取得成功。中国代表团抵达万隆时,周恩来总理在机场发表谈话,强调中国代表团是抱着和平和友好的热烈愿望参加会议的,相信此次会议一定能够克服各种破坏和阻挠而取得圆满成功。会议在前两天一般性发言中,出现有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是独裁,是新殖民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面对会议可能走上歧途的危险,周总理当即决定将原来准备的发言稿改为书面散发,而作即席补充发言。明确表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亚非国家存在求同的基础: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该国近代开始以来都经受过、并且当时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无论是共产党领导的还是民族主义者领导的亚非国家都是从殖民主义的统治下独立起来的,可以相互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周总理讲话赢得了与会各国代表的普遍赞扬。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提倡“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原则,得到绝大多数与会国代表的拥护和支持,为会议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同时,中国代表团与一些国家代表团进行广泛接触,加强协商,密切合作,为争取会议的顺利进行和成功起了积极的作用。

课后思考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国民政府实行对帝国主义屈辱 投降的外交政策,据统计,中国近代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1000多个,被 迫开放的口岸有一百多个,租借地上百,租界有四十多处。赔偿白银十三亿两、割地仅俄国一家竟达一百五十多万公里。难怪一位外国人说:“中国已经达到了 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有国际持久和平和各国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1.新中国和旧中国的外交有什么区别?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旧中国对外实行屈辱的外交政策,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平等外交政策。启示:1.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211校园窝(www.xiexiebang.com)海量教学资源免费提供

3.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开展外交的坚强后盾。

第四篇: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说课稿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各位老师,同学们。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设计反思这些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了解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教材分析

岳麓版处理较为简略,只有一节课的第一子目内容。人教版和人民版内容大同小异,重点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中苏建交、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对三个版本的教材进行分析处理,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分为三个子目:迷茫中的抉择——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封锁下的突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间的展示——周恩来带队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3.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对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较为熟悉。但是高一学生还缺乏对宏观历史环境的掌握,对分析新中国成立时的国内国外形势缺乏整体全面的认识。同学们对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精神在处理国际外交方面的意义和作用还存在一定的障碍。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课标、教材内容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国际形势有关史料的研习,习得史料探究的方法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周恩来总理处理建国初期的外交史实的学习,形成对周恩来总理外交能力的认同和赞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现实意义;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确立依据:课标规定,教材内容突出,考试说明 教学难点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内国际形势 确立依据:学生“整体史”理论薄弱

三、教法学法

教法:谈话法、史料教学法 学法:史料研习法、读书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利用视频导入法

通过播放“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的视频,创设历史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2.新课学习

第一子目:迷茫中的抉择——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提供顺序打乱的七则史料进行探究活动:如图所示,当时摆在新中国面前的有四条道路可供选择。那么请同学们阅读并分析以下材料,新中国的外交该选择哪一条道路,又该反对哪些道路呢?并说明这样选择的理由。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如何在国际大格局中正确处理错综复杂的国家关系,同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是中国政府面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当时中国就好似处于十字路口,新中国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国外形势该如何抉择。

探究活动:如图所示,当时摆在新中国面前的有四条道路可供选择。那么请同学们阅读并分析以下材料,新中国该选择哪一条道路,又该反对哪些道路呢?并说明这样选择的理由。

材料一: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人教版教材108页 材料二:在蒋介石战败逃亡到台湾后,美国又极力推行敌视新中国的政策:在外交上采取不承认新中国的敌对行动,妄图孤立中国。在经济上进行封锁禁运;在军事以武力相威胁。

——周承超,朱超南.周恩来与建国初期的外交工作[J].党史纵览.1998(02)材料三:一个国家不站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站在苏联领导的阵营内,不存在中间道路。在斯大林和乔麦卡锡时代,那种走中间道路的想法是很不明智的。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M].王保存译.北京:求实出版社,1988:455-456. 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五:早在1949年1 月,米高扬到西柏坡时,刘少奇曾对他坦言:“如果没有苏联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的帮助,在解放后的中国建立工业基础是不可想象的。这种帮助对我们将起决定性的作用。

——沈志华.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59 材料六:“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M].1949年 材料七: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示意图

——人民版教材94页

通过对史料的解读,并有效的选择对自已有用的史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同学们可以从中学到解读史料的方法和培养筛选有效材料的能力。

第二子目:封锁下的突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通过展示材料让学生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国际外交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材料: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唐家璇在2004会见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约瑟夫时的讲话

指导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并让同学们讲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展过程和主要内容。教师进行指导和补充。

第三子目:国际间的展示——周恩来带队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通过导入的视频,回忆周恩来带队参加日内瓦会议的场景。通过对周恩来总理在日内瓦会议的精彩表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展示万隆会议的相关图片和有关史料,师生共同分析“求同存异”和万隆精神在当今国家外交关系间的意义。

以周恩来在新中国初期对中国外交所做出的贡献作为总结。

五、设计反思

本课以“周总理与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为线索。通过学习周总理在外交上的睿智和大度,分析建国初期的最大外交方针和活动,同学们能形成一定的民族自豪感。但是由于本课的史料较多,在数量和难度上难以把控。探究活动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但对于培养学生解读史料的能立采取的方式还有待改进。

第五篇: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9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A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二战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交;新中国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亚非会议上的积极贡献。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回顾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建设任务,分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的不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比较方法,鉴别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的内容和意义,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使学生掌握利用表格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2、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与国相互关系的准则,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作出了重大贡献。

3、通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B重点难点与学情分析

一、重点难点

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对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等有一定的了解,对深入探究新时期的外交活动有较浓厚的兴趣。

用心 爱心 专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一些历史图片、影视资料等,设计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评价新中国重大的外交活动,去感受外交斗争的艰辛和技巧,去把握外交现象背后的目的和利益。C教学方法

一、教授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和应用史料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启发式谈话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注重通过指导学生研习史料,运用史料为证据,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和辨伪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二、学法指导

1.通过材料与照片再现历史场景,进行历史回顾。从国家利益与全球战略考虑外交政策,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2.与学生一起探究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日建交对中国和世界以及国际关系的影响。3.通过学习了解20世纪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的发展与改善的国际与国内背景,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D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国家性质 国家力量 国内外形势 ……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是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所以,凡是没有承认我们的国家,我们一概不承认它们的大使馆、领事馆和外交官的地位,只把它们的外交官当作外侨来看待,享受法律的保护。他们犯了法,我们一样照法办事。它们对我们没有办法。

用心 爱心 专心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9年11月8日)其要点是:

①旧中国的外交是一部屈辱的历史。

②新中国必须制定出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外交政策。

③新中国的外交应该建立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等原则基本之上。【讲述内容】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制定的背景(1)国际背景:

二战后世界局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严重削弱,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除美国外都遭战争重伤;社会主义形成了世界体系,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形成社会主义阵营;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摆脱了殖民枷锁,赢得了独立;中国革命冲破了帝国主义战线。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帝斗争和民主革命。

【合作探究】1:这一时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最主要的成就是什么? 二战后,因为整个世界日益形成“两大阵营”的格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最主要的成就是中国革命冲破了帝国主义战线建立了新中国。

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刚刚诞生的新中国该制定什么样的外交政策,书写中国外交史的新篇章呢? 小结:

最突出特点: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有利形势:①资本主义阵营(削弱)②社会主义阵营(壮大)③亚非拉大批民族国家独立 ④新中国的成立

不利形势 :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封锁、包围

用心 爱心 专心(2)国内形势

历史:新中国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基础上建立的,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的外交关系,而且在华有特权和不正当势力;

现实: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新中国外交的目的:巩固政权、保卫和平;捍卫主权、打破封锁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在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中。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原则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毛泽东在建国时也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上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新中国都愿意与它们建立外交关系。毛泽东的声明和《共同纲领》的规定。为新中国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以独立自主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呢?(学生看书后归纳出建国初期外交工作基本方针、含义及意义。)

内容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势力和一切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 在保障革命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

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孤立

主义阵营一边 【合作探究】2:假如你是新中国的一名外交官,现在有一个记者招待会,有记者提出问题:新中国为什么必须“一边倒”,而不能采取中立态度,针对这个问题说说你的看法?(导与练P思维启迪1)

(1)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 两大阵营的对峙,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针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2)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苏联曾是中国革命的盟友

(3)从目的看: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保卫和平,在维护独立和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孤立,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仅不相悖,反而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

用心 爱心 专心 4 【合作探究】3:从建国初期外交方针来看它着重解决了外交上面临的哪些问题?反映了新中国外交的什么特点?

着重解决了如何建立自己的外交关系问题、如何对待旧中国外交和美国及帝国主义国家关系的问题、如何对待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反映了新中国在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过渡:在这一外交方针的指导下,建国初期外交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

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在建国的第一年里,人民政府在正确外交方针指引下同苏联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2)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新中国正是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导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从而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发展与印度、缅甸等近邻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设问: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怎样提出的?其内容是什么?各项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周总理1953年12月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后来“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其中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必备条件和基础,它构成了核心部分;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贯彻五项基本原则的保证;平等互利是实现共处的条件;和平共处则是出发点和必然结果。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又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上述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并共同倡议将它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过渡: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仅四年就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被广泛认为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首倡至今,经过几十年的国际风云变化的考验,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当今公认的现代国际法和处理现代国际关系的共同准则,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最好方式,也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

用心 爱心 专心 5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新中国步入50年代取得的最主要的外交成就时是什么?(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1.日内瓦会议

(1)背景: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千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2)目的: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3)特点: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4)内容: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参加日内瓦会议是我国在50年代中期外交方面取得的新成就之一,在这次会议上,新中国不仅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而且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国代表团,在会上施展了杰出的外交才能,推动了会议的进展,终于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停战,结束了法国在这地区多年的殖民战争,日内瓦会议是印度支那三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里程碑。

(5)意义: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日内瓦会议阻止了美国企图直接干涉印度支那的计划,打乱了美国从朝鲜、台湾、印度支那三条战线威胁新中国的战略布署。中国代表团对协议的达成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显示了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2.万隆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不仅加强同苏联为处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也努力发展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1955年4月18日至24日。亚非独立国家在印尼万隆举行亚非国际会议。中国派出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出席会议。

(1)背景: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

(2)内容: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3)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4)“求同存异”方针

万隆会议的29个参加国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历史遭遇存在着巨大差别,有些国家之间还存在矛盾和分歧。帝国主义千方百计地施加各种影响,阴谋破坏会议。可以想象,存在这些不利因素,会议要想取得成功是很不容易的。会上有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许多人担心会议发生激烈争论。走向岔道。会议将何去何从?

用心 爱心 专心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发表讲话

“中国代表团是要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宣传个人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存在。”“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合作探究】4: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谈到的“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各是什么呢?

“求同存异”的“异”是指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同”是指共同的遭遇即殖民灾难和命运,共同的任务即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反对国家封建势力发展民族经济;都要求加强团结和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和战争。(5)意义:

①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②形成了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团结、友谊、合作)。

【合作探究】5:新中国初期为什么能取得那么大的外交成就?

1、国际原因

(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削弱(2)社会主义力量的加强

(3)亚非拉许多半殖民地、殖民地国家赢得民族独立

2、国内原因(1)卓越 的外交家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英明的外交决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合作探究】6:旧中国外交和新中国外交政策有何区别?为什么?从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A区别:旧中国:丧失主权的不平等的外交,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用心 爱心 专心 7 B旧中国原因:

1、社会制度的落后

2、政府的腐败无能

3、科技、经济、军事力量的全面落后 C新中国原因:

1、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建立

2、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3、综合国力的增强 D认识:

1、落后就要被挨打,弱国就被强食,弱国无外交

2、社会制度落后必然导致外交的失败

3、誓死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后盾

4、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 【本课小结】

新中国在建国初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一系列外交工作新成就,开拓出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新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国际舞台,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促进了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E课后探究与练习: F板书设计:略 G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即1949年至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外交成就。1949年中国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以独立自立的崭新面貌出现于世界,为结束百余年来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同各国重新建立新型外交关系,创造了前提条件。新中国在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同时,又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适宜地制定了各时期的外交方针,既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坚定性,又体现了外交方针的灵活性,从而取得这一时期一系列的重大外交成果,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依据新课标内容要求,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讲清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制定的背景,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和意义,以及这一时期的外交主要成就。在这一课的课堂设计中,为了充分调动

用心 爱心 专心 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真正实现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了课前由学生搜集资料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师生合作),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由学生归纳总结,教师再补充、完善学习内容这样一种教学程序,整个思路非常清晰,教学环节中也体现了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导入新课的时候,以幻灯片形式播放旧中国外交场面和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建交原则的文字(开始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标志),通过这些直观而感性的材料,让学生分析新旧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区别。由此导入新课既新颖、简捷,同时也传授了学生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又如在讲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以及建国初期主要外交方针的制定时,则是通过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一组问题的引导下,由学生分组讨论来完成,既训练了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

用心 爱心 专心 9

下载《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案2(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案2(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案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本课叙述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必修一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天门实验高中历史组谢艳芳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独立自主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亚非会议 2、难点:理解外交政策的制定与国际形势......

    第14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周恩来总理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曾兼任过外交部长。在他几十年的外交生涯中,一直以机智幽默著称。不管在什么场合,遇到什么样的......

    第一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推荐五篇)

    第一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我们今天开始学习《新中国外交》。本专题特别突出新中国外交,这是为什么?生:因为与旧中国外交不同。什么不同呢?生:解放前是屈辱外交,解放后是独立自......

    第二十三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二十三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重点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难点 建国初复杂的国内国......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5则范文)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学目标】(1)识记: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万隆会议及其意义......

    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5篇模版)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标要求】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交外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学习本课的现实意义:中华人......

    示范教案(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单元设计 外交是国家政治活动的延续,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一个国家的对外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