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实施探究性学习结题报告(共5篇)

时间:2019-05-14 03:21: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课堂实施探究性学习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课堂实施探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实施探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 题 名 称:小学数学课堂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立 项 单 位:河南省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学 课 题 类 型:河南省基础教研课题

实 验 单 位:河南省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学

课 题 负 责 人:河南省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学 赵红霞

1.课题提出的背景

背景一: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许多国家政府都把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是应对世界形势发展的基本国策。中国教育部在2001年6月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人才培养的核心要求,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全面地发展、创造性地发展。然而,我们的教育因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困扰,受教育发展相对社会经济水平滞后的制约,对学生的自主探究性教育虽然有所尊重,有所解放,但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必须高度地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必须致力于学生自主探究性及创造性的能力培养,努力构建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理论、模式、评价三大体系,从而实现新课改的历史性突破。

背景二:我校在“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指引下,从2013年10月年开始进行了 “小学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的研究,经过半年年多的实践与研究,于2014年5月,完成了课题的结题工作。在此期间,我校构建了自主探究性课堂教学一般模式框架及其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初步形成了自主探究性课堂教学特色,为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搭建了新的平台。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我们清醒地看到现实的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课题研究有着继续深入探索和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和提升课题内涵、价值的必要性。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着眼于学生、教师、学校的整体发展,继续从更深层面上对“小学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旨在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进一步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力争使开发区小学的科研工作和课改工作继续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2.课题研究的意义

“小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研究”这一课题的实施,可以使我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变为实践,让教育真正体现人本精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学生的自主化成长,让学生得到最好、最充分的发展。

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明确小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揭示自主探究性学习与发展学生能力的关系;进一步优化学习环境的创设,凸现我校自主探究性课堂教学特色,完善自主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进一步健全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发展的激励机制。

通过课题研究,一方面深入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大力推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自觉变革,促进教师在自主探究性学习研究中的自我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进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养成主动地尝试探究的习惯,进一步提高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各个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为其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全面提升课改实验的质量和水平,实现学校发展的新跨越。

二、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探究学习的主要倡导者施瓦布认为:“探究学习是指儿童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它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探究学习要求儿童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在探究中学习研究自然的方法和技能;二是探究学习要求形成自然科学的基础,那就是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三是探究学习希望儿童形成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掌握一定的探究能力,在形成一定的科学概念的基础上,乐于继续对未知世界进行科学探究。“探究学习”的特征可概括为:以提出(发现)问题作为探究学习的开始;以科学探究活动作为学习的主要形式;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与认识作为基础来建构知识;以事实和证据作为科学解释的依据;以合作学习作为科学探究的主

要方式;以全方位的开放作为探究学习的前提;以探究的过程作为评价的主要对象。

实践意义: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独立地发现及解决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要改变学生单纯的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发展。在学习活动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培植学生的主体学习观,在教育者的引导下,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一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形成稳定的个性化的主动发展态势,呈现较强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不断追寻真理中茁壮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方法 1.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从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评价管理等多个层面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具体目标:

(1)成果目标

以课题研究引领学校特色的发展,全面构建我校的“小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特色。

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明确小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揭示自主探究性学习与发展学生能力的关系。

进一步凸现我校自主探究性课堂教学特色:探索自主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小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特点;继续优化自主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走向开放性、探究性、智慧性。

(2)教师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更新教师教育观念,真正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学生观、教学观、知识观、人才观、质量观,促进教师在自主探究性学习研究中实现个性化的专业发展,使教师成长为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

(3)学生目标

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的学习习惯;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善于捕捉和发现生活、学习、大自然中的有价值的思维对象及问题;具有积极实践、乐于探究的愿望,能掌握独立解决问题一般方法;具有良好的人

文科学精神和合作能力,初步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成长会学习会创造的智慧型人才。

2.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课题围绕五个基本内容展开研究,即:探究学习的特征及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究学习教学策略的研究;小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研究;小学数学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探究性学习成功案例的积累与研究。旨在通过对 “小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特点”“自主探究性学习与发展学生能力的关系”“ 自主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策略”展开探讨,不断完善“自主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性评价体系”,从而构建我校“学科教学特色”,真正凸现我校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教学特色,塑造富有个性的品牌学校形象。

3.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结合采用个案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

四、研究的对象与时间

研究的对象为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研究时间为半年。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9---2013.10)

1、研究课题前期准备:调查学生现状及开教师座谈会,组织学习新课程有关方面的理论。搜集资料,完善课题方案,确定研究方向。

2、填写课题立项申请报告书。

3、制定研究计划,选定课题组成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及阶段计划,并完成课题的论证,参加申请评审。

4、拟定课题研究方案。

5、学习课改理论,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10---2014.3)

1、开展调查活动,找出存在的问题。

2、本课题正式立项后,将根据专家的建议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理清研究的内容,调整研究方案,设计行动研究方案。

3、不定期举行问卷调查,进行相关检测,深入了解学生的状况,及时进行阶段总结,效果分析,并针对问题调整方案,及时积累资料和成果展示。

4、采用个案研究和经验总结法,总结每一点行动研究的经验:积极探索出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案和途径。

5、不断学习和研究,设计一系列活动方案。

6、在实践过程中,注意收集数据和资料,不断完善研究方案,完成阶段性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4.3---2014.5)

1、完成学生的后测工作,并与前测进行分析比较。

2、对阶段成果进行整合,撰写研究报告。

3、进行成果展示,申请结题,进行成果推广和应用。

六、研究的具体措施

从本课题实施至今,我们围绕“探究学习的特征及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究学习教学策略的研究”;“小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研究”;“小学数学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探究性学习成功案例的积累与研究”等,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

(1)拓展校本教科时空,激活教师课题意识。“读书启思——互动借鉴”的校本课题培训模式。

名师引路,开阔视域。近年来,我们邀请了省、市优秀教育专家和教研员来校作专题讲座,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听取专家名师的专题讲座,并下载“自主探究性”相关的论文、案例等组织学习,引导教师不断更新观念,为课题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口。

读书启思,内化观念。读书是提高教师专业理论修养的最佳途径之一,是属于隐性的校本教研活动。因此,我们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通读一本与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书籍,每月至少向同事推荐好文1篇,注明文章出处,并写上简短的推荐意见或感受,共享优秀理论成果;每学期举行一次读书报告会,交流读书心得,引导老师养成思考性阅读习惯,并逐渐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思想。

校际延伸,互动借鉴。开放性校本科研的最大优势,在于打破了校际界限和资源封闭,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多年来,我校与周围的学校进行了多次的结

对研讨活动,在多层面的交流中,课题组成员视野得到开阔,思维得到激活,课题研究的内涵因此而不断丰富起来。

(2)、人人参与“小课题研究”,努力实现课题为教学服务。

。我校不仅要求每位教师围绕“小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研究”,人人上好一节课题研讨课,人人写好一份课题案例,人人参加好每次的课题组活动。而且,要求青年骨干教师在主课题背景下,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问题寻找切入点,以一个学期为时间段确立一个小课题,透过教学实践表象研究和剖析教学的本质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策略实践,不断丰富理论的微观研究。我们要求期初上报研究课题名称,撰写研究简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展开短期研究,并填写研究记录表,要求每月在教科沙龙微型团队活动中有专门的时间进行小课题研究情况交流,学期结束时撰写总结文章,交流展示,并选择优秀成果在学期末的全校教科大会上交流。实践证明,这种草根化的研究不仅为老师反思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提供了实践与理论依据,而且,最大可能地实现着教师自我更新和发展的目标,为提速老师的专业成长注入了强大的动力。(3)多管齐下,提高课题研究的反思力度。

反思是最有效的自我提升方法,它是促进课题研究呈螺旋上升态势的助推剂。为了加强教师对课题研究的反思力度,加快课题研究的步伐,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

课堂教学是开展课题实践的主要场所,也是促进教师进行课题反思的主要平台之一。因此,我们在教师备课本上特别辟出一栏,专门用于记录教师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情况,要求教师日日思,日日记,养成自觉反思习惯。

主题化的教科沙龙研讨是强化教师进行深入反思的重要途径。因此,每个研讨主题都是从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具体研究中遇到的普通问题中提炼而产生的,如“课题认识大家谈”“自主互动,追求高效”“自主探究性教学案例谈”“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等,主题一般提前两周公布,供教师就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实践、思考,撰写书面交流文章,确保每个教师的反思和对话都有一定的浓度,营造有一定的学术研讨氛围,达到智慧共生共长的效果。

撰写论文、案例是加强教师反思力度的必要手段,我们鼓励教师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有质量的论文和案例,并通过课题组评比推荐参加上一级的各类评比活动,争取让优质的反思成果得到进一步推广。

七.研究的主要成效

(1)总结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小学生自主探究性教学策略

“自主探究性教学策略”指的是教师为实现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这一教学目标或意图所采用的一系列问题解决行为。几年来,课题组经过长期细致的课堂教学实践围绕“教学前的准备策略”、“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教学后的评价策略”三个方面,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有效推进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途径,使我们课堂教学不断走向四个和谐,即:教学目标的和谐相融、教法学法的和谐统一、师生对话的和谐互动、教学资源的和谐整合。

(2)明确了自主探究性学习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促进作用

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是学习方式的转变。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以认识和把握有效学习方式为价值取向,是我们创造性地引导和促进学生进行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的重要保证。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自主探究性学习”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促进作用,“自主探究性学习”能较大限度地发展学生学习方式的“五性”,即:体验性、独特性、独立性、主动性、问题性。

“自主探究性学习”激活了学生学习的“体验性”。体验使学习的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也是人格健全的过程。在“自主探究性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具有专业特质的教学语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用各种灵活的组织形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他们进入“学生”这一角色,对教材进行自我理解、自我解读。我们提出在课堂上要努力让学生获得四种体验,即“情感体验、探究体验、省悟体验、成长体验。”

“自主探究性学习”推进了学生思维的“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层面学生的发展需要制定教学目标,根据每个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确定教法和学法。在宽松、和谐的对话环境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个性化学习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解读,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我,发展自我,成为“鲜明独特”的自我,从而发展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

“自主探究性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的“独立性”。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本质特征,在具体活动中表现为:我能学。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和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我们不必怀疑学生与文本有独立对话的能力,而应当很好地反思我们是否给予了这种“独立性”生成的机会。“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课堂则为学生的独立成长构建了最广阔的平台,因为教师能充分信任学生主体的能动性,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和环境,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因此,我们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必须让学生有自主阅读的时间,有自主思考的时间,有自主合作的时间,有自主对话的时间;必须为学而教,化教为学,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让学生在学习成功之中不断走向独立。

“自主探究性学习”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在具体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关注“自主探性学习”的课堂就是要努力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主探索,主动获得的过程。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上,我们突出了探究方法的指导,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化解在层层的感知与理解、体验与感悟中,循序渐进,拨云见日,其过程对学生产生了莫大的吸引与挑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探究意识和释疑能力。

“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问题意识”。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新课程标准也把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作为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向。“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课堂就是要充分呵护和诱发学生的发奇心,让学生既能走进教材,又能走向教材以外的世界,从中发现新的领域,寻求新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强烈探究性欲望,通过新一轮的学习与实践增强知识的广度、深度,及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3)构建了小学生自主探究性教学一般模式框架

本课题实施以来,我们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坚持课题与课堂教学实践紧密结合,通过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对“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认识,提高了研

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初步构建了“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学练并重→迁移实践”的自主探究教学的一般模式框架。

自主预习。“自主预习”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学生主体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变 “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和“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为“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的重要环节。“自主预习”强调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通过自学对教材预先有所得有所悟,为课堂上的自主探究作好充分准备。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的差异,我们作了适当的调整:低年级以导学为主,中年级以半扶半放为主,高年级以自学为主。“自主预习”这一环节重在以自主为核心,以发现为目标,着力提高自学的效益。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通过互动合作进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重在通过展开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体验中获得释疑的一般方法,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其一般操作步骤为:“启思——探究——释疑”。这一环节的操作是立体式的多向交流,是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多元互动对话,是师生智慧共生共长的过程。

学练并重。“学练并重”是自主学生获得知识并灵活运用知识的一个重要过程。这个过程重在以学导练,以练促学,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获得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感。在具体操作时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练而有悟;通过突出重点,使学生练而有得;通过多法结合,使学生练而有乐。

迁移实践。“迁移实践”是指在巩固书本知识的基础上,以拓展相关内容为载体,以发展学生素质为核心,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这是一个学生自主实践运用的阶段,是知识、能力双迁移的提升阶段,是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发展阶段。其一般操作过程为:“模仿实践——自主运用”。操作遵循的原则为:循序渐进的原则;自主选择的原则;创新的原则。

(4)构建了具有学科特色的自主探究性学校课堂教学特色

在课题组构建了小学生自主探究性课堂教学一般模式框架的基础上,课题组通过整合科研与教研,致力于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学生的学习评价、教师的教学评价等的进一步探索,不断磨炼课堂,总结提炼成果,逐步构建了具有学科特色的自主探究性学校课堂教学特色。

八、研究反思

通过半年的课题研究与实践,我们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我们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我们看到我们的研究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如:

1.科研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1)科研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尽管我校制定的科研工作制度比较健全,但制度的步伐跟不上科研工作的发展需要,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2)课题管理还不够精致化。我们对课题研究工作的管理比较偏重于显性的活动开展、资料收集、研究成果,而对隐性的学习、思考、提炼等过程还缺乏强有力的、精细的管理方式。

2.理论创新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

(1)尚未建立高层次的理论指导专家组。由于条件限制,加上主动性不够,我们缺乏比较有权威性的相关专家、教授给予全程而系统的理论构建指导,使课题研究的理论成果与预期目标有一定的距离,其推广价值及影响力不是十分深远。

(2)课题核心成员的理论水平尚未达到一定高度。近几年来,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校的骨干教师队伍得到了不断壮大。但是具有良好专业理论修养,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骨干教师还相对欠缺,因此,课题研究的理论创新力量显得比较薄弱。

3.课堂特色有待进一步打造。

教学方式转变不尽到位。从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还没有达到最理想的境界。其原因有:一是对自主探究性的教学策略研究不够透彻、深入,课堂教学的特色比较趋向大众化,缺乏鲜明个性特征;二是老师的教学观念受大教育环境影响,受班级学额制约,不敢轻易走向教学的全面开放。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研究中,将进一步巩固成果,正视问题,深入研究,积极创新,一切都着眼于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力争把开发区小学的“自主探究性”特色建设提升到更高的发展阶层。

九、主要参考文献、著作目录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 朱慕菊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 肖川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 肖川 上海教育出版社

《探究性教学的实质:一种复杂性思维视角》 郝志军《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第二篇: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襄阳区教研室

卓道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是一个日益科技化和国际化的社会,是知识社会、信息社会,这对于培养和造就跨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必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使语文教学真正从“以知识为核心”转变为“以创新能力为核心”,从“以教师为本位”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把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正是在探究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去有效的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为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我区于2002年8月四所所学校申报了襄樊市教研室组织的“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课题,积极探究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求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创新潜能的课堂教学模式,力求实现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还给学生。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的大背景下,在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研究和探索初中语文的探究性学习更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自成为课题实验单位以来,我区语文教师群策群力,致力于教学探究,经过4年来的不懈努力,本课题研究实验完成了预定的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初步成果。现报告如下:

一、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研究旨在对初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主题活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进行研究,探索科学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途径,以加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创新精神的培养。

1、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初中生自主合作探究主题活动教育的主要特点及有效途径。

2、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创新。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探究之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探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和能力的途径。高效地达成学习目标。

3、构建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知识体系,形成实施自主探究教育的能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二、实验开展情况

1、制定有效的课题实施方案。

2002年8月,各课题实验学校就课题研究制定了方案,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建立了各具特色的课题管理模式。组建了一支实验队伍,要求课题组成员热情高,干劲足,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经验的总结,有利于教研成果的推广。

2、学习有指导性的教育教学理论。

转变教育观念是进行课题实验的前提。我们组织实验教师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九年义务课程标准》,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撰写心得体会。采取了“课内与课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由指定的教师进行授课,主要讲述探究性学习课程的性质、目的要求、如何选题、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聘请指导老师、撰写报告等,并指导学生选题和开展课题研究。没有固定课时安排,但每学期每位语文教师必须完成1—2个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方案或教案,以及开展探究的结果报告或情况报告。其目的是使更多的教师参与和关注探究性学习,使探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和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渗透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树立二种观念,实现三种转变。“自主合作探究”不仅是学习方式,而且是一种深层次的教学理念。在研究“自主探究”教学之前,首先应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其次应变“教案”为“学案”、变“教本”为“学本”、变“教学”为“学教”。

3、研究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学生实际,构建了“自主预习——导入激趣——自主探究——合作互动——质疑问难——拓展迁移”的自主、合作、探究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框架。营造乐学氛围,激发探究兴趣。教师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减轻学生学习上的负担,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从而使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发挥。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提供充足时机,引导自学探究。让学生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从而获得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和学习主动权,在主动探究的实践过程中掌握新知,培养创新能力。同时注重疏导点拨,学会合作探究。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小组合作、全班合作。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让学生在争辩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质疑解惑中明晰努力方向,强化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课堂注重激励评价,引导深入探究。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并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同时,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给学生更多读书、动脑、动手、实践、探究的机会,培养出有思维有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4、探究有价值的教学方法

经过广大语文教师的精心探索,我区在实施语文探究性学习课题方面摸索出多种探究性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1)问题探究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针对文本的特点及学生的自身经验,发现问题,采用类比生疑法、联想生疑法,异同对比法、借果推因生疑法等,自己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或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探究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探求过程中要总结规律、培养技能。

(2)情境探究法。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情境,创造一种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的、和谐的、平等的氛围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兴趣提高和知识的掌握。

(3)自主探究法。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去探究。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让学生这个阅读主体独立领受和驾驭文本。

(4)合作探究法。合作探究如果用在刀刃上,能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如在教学重点难点处,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或全班集体合作探究,对阅读写作等整体性的学习内容,组织整节课探究学习„„这样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实现个性差异互补,使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在探究中提高,就能产生1+1>2的效果。

(5)想像探究法。对于一些寓言、神话及有想象空间的小说、戏剧等,将学生语文学习由探究现实存在的问题引向探究虚构虚拟假设存在的问题。

(6)纵横探究法。既从课文间的联系从纵向横向两方面进行问题探究,获取知识。

(7)接受式探究法。根据文本需要,让学生对个人、学校、社会等现有资料或现有资源中直接搜集或询问得来。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又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8)发现式探究法。在发现式的探究学习中,没有现成的信息可以直接搜集到,而必须由探究者对文本经过阅读、分析、解读、研讨等活动过程,通过知识间的链接来获得认识成果。

还有一些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方法,如口语交际课的情境探究法——它要求教师要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情境,创造一种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的、和谐的、平等的情感化学习氛围,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课堂充满着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写作课的合作探究法——将探究性学习引入作文评改课堂,全班学生按优、中、差均匀搭配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人,确定一名学生作记录人,小组集体讨论评改分配的作文,评改内容按照本次作文要求(包括作文是否说了真话、抒了真情以及在拟题、审题、立意、构思、谋篇布局、写法、语言等方面的优点、不足、修改意见),然后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评改情况,小作者根据小组评改的意见写出二稿,组长根据小组成员在本次作文的表现,给每个人评定等级,并负责把集体讨论的内容、素材、初稿、修改意见、二稿等材料按顺序装订好,交教师审阅或各小组交换评改;活动课的体验探究法——如学生在综合性探究学习中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了成功,也体验了挫折。探究过程中的挫折、错误、弯路甚至失败,对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对此,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有所收获的喜悦和兴奋。

三、课题研究的成效

四年来,我们在课堂教学、综合性学习活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通过研究,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增强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开展研究后,在教学中注重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求通而未通,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到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2、自主合作探究意识明显增强。

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各种自主探究地学习实践活动中,课前预习已不必教师作专门的指导,只须按照掌握的预习方法进行就行了。有些学生还超前预习;在学习中主动出主意、想办法,解决疑难问题;在许多公众场合,一些以前躲于人后、怕抛头露面、羞于启齿的学生也开始有了探究地欲望、交往的愿望、展示自我的渴望。课外阅读更是深入学生的心,大语文学习观已渗入到每位学生的心坎。

3、自主探究能力明显提高。

学生在学期初能认真分析自己的学习实际,确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明确学习目的、内容和高度,并据此制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探索自己的学习进程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各种学法的尝试和探索,并及时作出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现状,反思现状,总结经验教训,进行学法的改进,学习状态的调整,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学习的兴奋状态,努力实现现代语文教育的鼻祖叶圣陶先生曾说:“尝谓老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老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

4、自主探究习惯初步养成。

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教学主张,在课题研究中,学生已初步养成了自主预习、复习的习惯,乐思善辩的习惯,勤翻工具书的习惯,博览群书、广泛摄取信息的习惯,自疑解疑的习惯。

5、自主探究教育观念深入师心,加快了语文课堂教学素质化进程。几年来的实践许多教师觉得最大收获是教育观念的自我转变。如今我区初步探索出了几种比较成熟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探究式;讨论式;情境式。

6、提高了科研能力。

教科研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捷径。从前,教师对“科研”充满了神秘、神圣,觉得遥不可及,可亲密接触之后,才发现科研就在我们身边,科研是为了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初步知道了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自觉自愿投入学习中,知识面大大加宽,分析处理信息能力大大加强,还撰写了有价值的心得和教案。参与科题研究的教师有200多项成果在市级以上获奖或发表,可谓成果颇丰。

四、思索与反思

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我们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和解决。

1、新的教学方式,旧的评价标准。探究性学习课程的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关注过程的评价,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开设探究性学习课程的作用和积极效果还受到很大制约。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家长、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学校对老师教学的评价,学校、老师、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的观念还没有根本改变。探究性学习课程的评价,没有真正纳入学生整体评价体系中。评价观念不从根本上改变,就会导致学生只重结果,忽视过程,就不可能促使学生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精神,反而易于形成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和习惯,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限制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2、教学相长,教师滞后。探究性学习课程倡导的是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给教师的教学机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反馈要有恰当的反应、判断和处理能力。由于对学生探究反馈结果的不确定性,对教师的备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把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主战场放在学科教学中,探究性学习课程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3、缺乏整合,有待提高。

在学生探究活动上,教师的讲授多,学生思考探讨形式大于收获。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死记硬背多、鼓励创新少。学习方式依然单一,阻碍个体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在阅读上,学生读书缺乏自己的感悟和探究。在课堂探究时,学生缺乏充分的读书时间,小组合作探究流于形式,学生未能真正产生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导致探究不够深入。还有在写作上,拟题和指导构思没有给学生的自由写作、自由表达、自由探究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写作题目没有特色,构思内容过于狭窄,且忽视了学生在修改环节上的个性化表达和探究创造。如何处理好课堂气氛活跃与“知识目标”落实之间的矛盾;怎样引导学生走出校外进行有效的大语文探究;如何建立全面评价教师、学生的体系等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

总之,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坚定了我们强化科研的信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结合实际,努力实践,加强管理,不但完善,让课题研究成果尽快多地服务于教学,以期产生最大效果,用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投入到新的课题实验中,相信它必将对我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三篇:初中思想品德探究性学习结题报告[定稿]

初中思想品德探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科学探究不仅被作为重要的理念强调、作为教学建议提出,而且被列入了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之中,作为必须实施的内容要求。我们之所以特别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由此可见,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然而,探究式学习在我国毕竟尚处于探索阶段,它所需要的教育环境条件,特别对教师观念转变、理解水平的要求等等,不是课程标准本身就能解决得了的。由此引发一系列困惑、疑虑、担忧也都是很正常的。当前,急需的工作就是要对有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梳理,对一些牵涉教学实施的重大问题进行思考、作出回答,以保证新课程改革的实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素质教育基本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本课题的研究,旨在破除“自我中心”,促进教师在探究中“自我发展”;旨在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合作学习,在“主动”中求知,在“合作”中发展,在“探究”中创新,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通过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概念的界定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改变学生过去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探索初中思想品德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突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形成自主探究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与方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研究内容

初中思想品德探究性学习研究以思想品德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实例为引导,突出研究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规律,其具体研究内容分两个阶段来实施:

第一阶段,以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研究为重点,主要是:

①学习有关课题研究的理论、教育心理学专著②探究性学习的理论③研究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兴趣、探究能力、自主意识与自主能力等几方面。

第二阶段,以探究性学习的行动实践研究为重点,主要是:

① 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② 探究性学习的组织与实施。③ 探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

五、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设计问题和表格,进行广泛的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并总结归纳。

2、文献研究法:搜集有关资料,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新形势的要求为方向,探索评价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科学方法,迅速摸清我校学生探究性能力发展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3、案例分析法。纷繁复杂的现象让人眼花缭乱,可能会影响研究的进度和方向,因此课题研究要善于抓住个案,抓住典型,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进行案例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4、经验总结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收集、学习习近平两年来有关的理论与实践文章,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从他人的经验学习中得到启发,形成思路、方案或采取行动。

六、研究原则

开展本课题研究,我们除遵循思想品德教学的一般原则外,还特别遵循了以下四项主要原则。

1、主体中心原则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主体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也就是要充分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

2、指导性原则

教师指导在探究性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的指导有利于学生明确问题的实质,明确探究的方向,并掌握探究的具体方法,也有利于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获取自信和动力。

3、实践性原则

实践体验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初中生好奇心强、兴趣广、探究欲强。因此,探究性学习应当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4、激励性原则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突出表现为好动,耐挫力弱,情绪不稳定,不持久,故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关注,鼓励,让学生保持持久的探究兴趣与热情。

七、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 2003、10--2004、3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

(1)召开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会议,商讨课题研究。

(2)查找相关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开展理论学习和教学业务培训。

2、实施阶段:2004、4--2010、9,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

(1)调查摸底、运行操作、展开研究。

(2)边计划,边论证,边学习,边实施,边研究,边小结。

(3)邀请参与同课题学校老师来校讲学、指导。

(4)每年每人开设一堂公开教学研讨课,加强教学研究

(5)积累相关资料,包括典型课例、优质课堂教学录像、教师论文。

3、总结阶段:2010、9—今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

(1)整理、归类相关资料。

(2)撰写研究报告,研究论文等。

八、研究成果

(一)、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动手”探究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掌握了探究的一般方法,学会如何学习。

(二)、探索了初中思想品德探究性学习教学的流程,为新的课程课堂改革拓宽了思路。

(三)、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教学效果明显提高。自课题研究以来,杨豪老师的论文《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探究性学习的误区》在襄樊市教研

教改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

二十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夏彪老师的《关注学生发展实施有效探究》等八篇论文及案例在省级刊物发表或省市级获奖。李胜文老师的《让师生生动让课堂互动》在江苏大学学报发表,还有三篇分获省二等奖、市一、二等奖,纪启军老师的《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讨论》在《试题研究》发表,还有„„。

九、课题研究结论

通过八年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组共同得出的结论是:利用思想品德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是可行的,其效果是明显的,其教学流程和评价是较科学合理的,符合新的课程理念。有利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培养未来社会所需具有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十、课题研究的问题与困惑

我校课题研究组经过了八年的艰辛跋涉,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困惑,如:

1、在教学中,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容易,但学生怎样利用这个时空来发展自己,就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操作起来往往举步维艰。

2、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如何更好地组织中下层面学生探究学习等,有待我们进一步去研究探索。面对以上问题,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决心继续开展深入研究,力争早日使探究性学习方法整体研究走向成熟,使我们的学子能真正“学”有所获,“探”有所得!

第四篇:《小学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包括对待师生关系,对待教学关系,对待自我和对待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四种变化。其中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和引导。透析近几年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些教师由于对生成性课堂本质把握的缺失,片面地追求动态生成的情境,试图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生成性知识,无视生成的价值追求和生命发展,无意中步入了新理念的误区。再加上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导致课堂产生了答非所问、重复雷同、貌合神离等现象,针对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这一普遍现象,我们提出了“有效课堂”的教学研究,立足于力图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迅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和提高数学能力,使课堂处于高效有序中。

二、实验目标

通过实验研究,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和提高数学能力,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发挥辐射作用,进而推动我校数学教改的深入开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从而帮助教师自觉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数学教学效益和质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全面提 1

高学生的学习素质,初步形成一整套有一定现代教育理论支撑的小学数学课程教材实施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体系。

三、研究步骤、方法与措施

1、筹备阶段(2005年9月-2005年11月)

①撰写本课题的开题报告,成立课题实验小组,培训实验教师,明确研究方向和任务。

②撰写将课题组成员分为两个实验小组,各小组分别拟定本小组实验方案。

2、课题启动阶段(2005年12月-2006年1月)

举行开题会,完善课题方案,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和研究计划,确立各子课题组,开展各种学习与培训活动。

3、课题实验阶段(2006年2月-2007年12月)

①2006年2月,各实验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效率、学业成绩等进行实验测量,形成基础研究数据,建立研究档案。

②2006年3月-2007年12月,各实验班按学期进行实践性研究,开展课题组的交流、研讨,积累阶段成果,作好每学期末的研究工作小组和课题阶段研究报告,调整并确定明确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4、课题深化、总结阶段(2008年1月-2008年5月)

对比研究数据。进行研究资料分析,撰写相关论文、案例与课题研究总报告:接受总课题组验收。

四、研究的成果

(一)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研究目标——采用有效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次次的假设、研究、讨论、求证过程中,我们初步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把自己学会的和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质疑,再让学生围绕质疑,进行合作探究活动。然后在学生初步得出结论的同时,教师再让学生自主求证,得出结论。最后,教师对学生学习作出评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矫正。由此我们得出了“课前质疑——提出疑问——引导探索——操练验证——测验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课型,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活动方式去参与教学,潜移默化地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全员、全过程参与了教学过程,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师的业务素质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自课题组成员的育观念不断更新,在学过程中,由原先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多向传递反馈;从原先只注重学生的智育转变为注重以人为本,全面发展。观念的更新带来了工作的动力,我们学习名师专家的先进理念及优秀教法,并结合本班学生特点,努力付诸实施。全体老师人人争上实验课,他们在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借助多媒体展示教学内容、努力创设教学情境的同时,更

注重让学生身临其境去体验、去探索、去实践、去感悟。其中胥春梅老师在《圆的认识》教学中,多次安排了学生动手操作活动。课前“认圆”;课中“画圆”、“剪圆”、“折圆”;课后“赏圆”。三次动手操作的教学片段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突出对圆的本质认识。这样把“听数学”变为“做数学”。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荣获市级竞教一等奖。

(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在课题研究课中,我们从典型的学生身上发现,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能善于倾听,理解他人发言,并能抓住要点讲出自己的看法。他们普遍有问题意识,敢于质疑问难,发表意见,有独立的思想,善于总结学习经验,在表演比赛、游戏中既能表现自我的个性,有创造性,也能与学习伙伴认真合作,相互帮助,优化学习效果。从实验课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所学科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善于观察,对所学内容有独立的选择性,在小组活动中善于讨论,善于总结归纳小组意见,自主学习能力有了长足发展,学习成绩也有了飞跃式的提高。

总之,我们的研究还很粗浅,我们将继续努力实践、探索,深入领会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理论精髓,为推进素质教育而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

第五篇:小学数学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

数学活动课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以数学学科课一样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核心。它以学生发展为基点,考虑到数学学科知识基础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数学活动,手脑并用,获得直接经验,扩大视野,增长才干,培养 对数学的兴趣和特长,培养 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程基本上是学科本位主义课程,以致于给人一种错觉,认为唯有数学学科课程才是最科学的趋向,不少教师对数学活动课感到茫然,存在着认识上的“盲区”,实践中感到棘手的问题很多。为此,我们选择了“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实施”这一课题,试图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上好数学活动课,提高学生素质。

课题组把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内容划分五个方面:⑴生活中的数学;⑵生产中的数学;⑶科学技术中的数学;⑷与各学科相关的数学;⑸智力活动中的数学。

课题组在确定小学数学活动课内容时,除了围绕目标考虑知识性、科学性、教育性和可接受性以外,还着重注意以下三个“性”:

1、趣味性。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求知欲强,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使活动题材新、奇、趣,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在活动过程中做到“五个化”:⑴活动形式游戏化;⑵列举范例生活化;⑶化解疑难故事化;⑷数的演算奇妙化;⑸介绍人物传奇化。例如,根据街头现象设计的“转转糖游戏”和“一元钱摸球中大奖”为题材的数学活动课,就是取材于生活,以模拟的转糖,摸球开始,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去揭密,明白了这些都是骗局,使学生不仅学习和运用了数学知识,还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思考性。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数学活动的开展,必须让学生通过活动,明白一个道理,悟出一种思想,掌握一种方法,以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五年级“测量的学问”一节数学活动课上,教师启发学生如何利用普通的度量工具,去比较准确、简单地量出一张纸的厚度,一个呼啦圈的周长和一捆乱铁丝的长度等。通过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学生总结出“聚少为多,化曲为直,变长度为重量”的方法。一下课,同学们高兴地说:“我们一下子聪明了许多!”

3、实践性。在学科课程的知识教学中,小学生往往感到数学知识抽象,学起来很枯燥。数学活动课则测重于指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积极性。这种活动应尽可能反映现实的需要,使其成为日常生活中具体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的一种尝试或模拟。例如,在数学活动课上,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组织“小交警”活动,不仅在繁华地段协助交通,同时还进行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流量统计,回校制成统计图,孩子们的聪明才智和综合能力得到发挥,同时对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初步形成了开展数学活动的基本方法,掌握了设置活动课程的第一手资料,为学校全面推行活动课程和进行规范化管理提供了经验。

通过研究,课题组总结了开展数学活动的基本做法,可以归纳为两个点:设计活动内容和形式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作为对活动内容的“支撑点”;“围绕三个字”活动的组织和展开时要突出一个“动”字,贯穿于一个“趣”字,体现一个“能”字。做到学生寓学于玩,玩中求知;以趣激学,趣中探知,使枯燥知识趣味化,书本知识实践化,从而加深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数学活动课程教学流程的探索,为学科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打开了思路。

通过几年的实践,已基本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课程的教学“流程”。这一在教师主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流程”,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符合终身学习理论,是在培养适应未来知识经济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4、使教师的教育观念逐步更新,教学水平有一定的提高,教学效果亦有明显的提高。

小学数学活动课程存在着许多问题,如:

1、缺乏完整、科学的教学内容序列;

2、缺乏对活动课程的有效评价等。

下载小学数学课堂实施探究性学习结题报告(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课堂实施探究性学习结题报告(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数学活动课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以数学学科课一样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核心。它以学生发展为基点,考虑到数学......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结题报告(共五则)

    篇一: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课题研究报告 金丝峡镇中心小学数学组 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是学生理解和掌......

    浅谈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 张克信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以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面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通过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研究》结题报告 庄河昌盛街道中心小学逄洪文 一、问题的提出 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中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

    《浅谈如何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结题报告

    浅谈如何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在这种活动进程中,师生不仅存在知识的传递,而且还存在着人的感情交流。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结题报告

    高效课堂,无止境的追求 “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宾县第四中学课题组 [提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以及国家、省、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切实减轻学......

    构建“和谐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结题报告

    构建“和谐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果忽视课堂教学,就谈不上实质性的素质教育;如果忽视课堂教学,开展素质教育就难有......

    初中化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报告报告人:徐建丽随着化学新课程的启动和推进,我校作为一所城乡结合部的普通初级中学。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