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划生育工作实践中深刻领悟人口政策(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4 03:34: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计划生育工作实践中深刻领悟人口政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计划生育工作实践中深刻领悟人口政策》。

第一篇:在计划生育工作实践中深刻领悟人口政策

在计划生育工作实践中深刻领悟人口政策

包头市九原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人们常常把计划生育政策同人口政策相混淆,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计划生育政策是人口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对调节人们生育行为以及相关问题制定的政策,而人口政策是国家根据国情,从长远和根本利益出发,对人口过程所涉及的各种问题进行调节、干预的手段和措施。人口政策在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口政策必须适应影响人口变动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完善。

一、人口政策的提出和实施

我国人口政策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初步认识到深刻认识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既看到了人口众多有利的一面,要求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厚的优势,又看到了人口众多的不利因素,在一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条件下,人口增长过多、过快会给社会带来沉重压力,从而提出了必须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思想和政策。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和毛泽东人口思想的原则,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第一次把人口问题摆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加以处理,阐明人口问题的重要性、综合性、长期性,在1981年11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这一人口政策,确定了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要求大力加强计划生 育工作。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解决人口问题的工作实践中贯彻和发展了邓小平人口思想,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创造可持续的良好环境。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我国的人口状况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根据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两个《决定》,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了我国的人口政策,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二、深化和完善人口政策的依据

(一)我国自实施人口政策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妇女总和生育率稳定在更替水平以下。从九原区的工作发展来看,70年代妇女总和生育率为5.72,80年代为3.40,90年代末期达到了更替水平以下1.76。二是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再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三是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医疗卫生健康状况显著改善,人口预期寿命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四是有效缓解了人口过快增长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沉重压力,增强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五是探索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综合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

(二)人口发展和人口安全面临新的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是我国的人口问题正在由过去的以数量为主向数量、质量、结构、迁移、分布相互交织转变,使人口问题的解决更具有复杂性和挑战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口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人口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就业人口对经济承受能力的压力,贫富差距对社会承受能力的压力,生产生活方式对资源承受能力的压力,老龄人口对养老保障体系的压力,人口总量对环境承载的压力,使我国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要素进入相互交织,矛盾突出时期。

二是人口基数大,低增长率与高增长量并存的局面长期存在,人口数量过多仍然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

三是人口总体素质不高的状况难以从根本改变。劳动力技能素质偏低。九原区中专以上学历或者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还不到2万人,占总人口的7%左右,与国家总体水平持平。

四是人口结构性矛盾突出,人口老龄化开始加速,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攀升。人口年龄结构迅速由年轻型向成年型过渡,现在已经进入老龄社会。预计到2015年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2亿,2050年将超过4亿,由深度老龄化转化为重度老龄化。三次人口普查,零岁人口性别比分别为107.2、111.3、116.9,呈持续升高趋势。

五是流动人口规模庞大,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流动人口规模急剧扩大,九原区流动人口近10万人,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流动迁移人口给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又带来巨大压力和新的矛盾和问题。由于我国城镇化水平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生活水平、受教育机会 和小康实现程度与进程等存在差距。

六是人口对就业的社会保障的压力增大,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未来几十年,适龄劳动力人口持续增加,在劳动力供给压力不断拉大的同时,经济增长对吸收就业的能力下降。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交织在一起,使我国长期存在可持续发展的压力。

(三)完善人口政策的理论指导

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必须用发展的理论来指导和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实现理论创新。

1、我国人口政策的理论指导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资料再生产与人口再生产相适应的理论,也就是:“两种生产”的理论为依据的。这一理论为制定人口政策,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践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长足进步,以及人口形势的变化,解决人口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不断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两种生产”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指导,使人口生产同物质生产,社会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适应,理论外延得以发展,充分体现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3、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又为完善人口政策和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了深刻的 理论依据。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完善和实践人口政策,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三、深化和完善人口政策的内容

我国的人口政策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完善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又进一步深化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开发人力资源”。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形势变化的需要,体现了“两种生产”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稳定、提高、改善、引导、开发是互为关联、互为结合、互为促进的,稳定低生育水平仍是人口政策的立足点和重要基础。

(一)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严格的生育政策与群众的生育意愿之间的矛盾仍然是人口计生工作的基本矛盾,低生育水平的反弹风险仍然存在。

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及新颁布的《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坚持现行的生育政策不变,加快人口发展战略研究。

二是进一步完善社会经济政策,采取综合措施解决低生育水平下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

三是建立管理与服务并重的公共投入机制,完善以奖励扶助措施为主的利益导向机制,探索建立健全以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为重点的计划生育养老保障体系。四是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服务理念,健全服务网络,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大力开展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满足群众不断变化和增长的需求。

(二)“提高人口素质”任重道远。人口素质决定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程度,在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和稳定低生育水平工作中,人口素质具有决定性作用。

提高人口的身体素质是基础条件。重点要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努力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完善婚前健康检查制度,实现优生优育,改善人口健康。特别要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医疗保健和生殖健康的目标,进一步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

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是是根本目的。要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学和文化创新体系。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使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重点要加强和改进未成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改善人口结构”要坚持不懈。人口结构是指人口的自然结构,主要是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要通过调查研究,科学预测,完善政策,因势利导,逐步加以改变,趋于合理。

1、改善人口年龄结构。主要采取综合政策措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做好老龄人口工作。其次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使出生率维持在一定的水平,总和生育率保持在更替水平以下,以延缓 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同时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注重人口年龄结构的平衡发展。

2、改善人口性别结构。主要是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努力遏制其持续攀升的势头。一要通过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加强宣传教育,改变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和尊重妇女、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样的社会新风尚,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二要完善有利于提高女孩和妇女地位的社会经济政策和利益导向、社会保障机制,提高生育女孩家庭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三要加强法制,完善法规,依法打击贩卖、残害和遗弃女婴的违法犯罪行为。四要加强部门协作配合,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建立健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政策与工作机制。

(四)“引导人口合理分布”势在必行。人口的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分布将随着经济政策和体制制度的改革而发生变化,人口分布不能依靠行政手段,必须通过市场机制以及政策、制度和利益的引导。

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主要是在加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中引导人口再分布。一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做好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维护其合法权益。二要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引导人口流动和分布。三要加快城镇化建设,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改革户籍制度,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四要在加强经济发展 趋势预测的同时,对人口再分布特别是区域人口分布提出规划和设想。

(五)“开发人力资源”要持续有力,一要建立和健全促进人力资源开发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社会经济政策。二要强化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人力资源教育培训机制,实施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三要逐步建立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和专业人才市场,鼓励劳动力和人才自由流动。四要加大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构建人力资本投资与回报的合理机制,使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得到更高的回报。

四、在计划生育工作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农村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做好农村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对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婚育观念。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通过坚持不懈地宣传教育,逐步改变群众的旧婚育观念。必须始终坚持把宣传教育放在首位,以农村为重点,以区(旗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婚育学校为阵地,开展全民性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这些宣传不能走过场,不能搞形式,要扎扎实实,切实有效。要充分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加强宣传教育。要强化社会宣传,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组织有关部门及社会各方面力量,进一步加大计划生育宣传力度,做好计划生育舆论引导。要制作适应群众需求的、高质量的计划生育宣 传品。并利用身边的典型例子进行宣传,逐步转变群众的婚育观念。

(二)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健全利益导向机制。一是农村独生子女在入托、入学、就医、分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一定要兑现;二是在“三结合”工作中要以一男户和二女户为重点,对确实有困难的计生户,优先提供致富信息、技术、资料、资金等,帮助他们率先致富,真正使实行计划生育户得到关心、扶持。三是在农业生产主要资源方面给予计划生育户优先照顾,在责任田、宅基地审批、部分福利资源的分配等方面,对独生子女户要按两个孩子份额计算并落实;四是对计生户要实行养老保险,采取各级政府出一点,社会筹一点,个人出一点的办法,切实解决计生户的养老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通过以上措施,体现计划生育户与超生户在社会地位上、在经济利益上的区别,增强计划生育户的光荣感,并使他们在经济利益上得到实惠。

(三)建立技术服务制度,促进节育措施及时有效。一是建立环孕检制度。各村都要有固定的环孕检日期,由计生工作人员组织计生对象到村服务室接受环孕检。同时还必须保证检查质量,并结合检查结果,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二是建立查环查孕与查病、治病相结合的制度,在每季环孕检的同时,结合进行查病、治病服务,发现疾病患者及时予以治疗,对病情严重者积极帮助联系有关医院诊治。

(四)加大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力度.一是征收标准不能降低,但可以分期分批征收;二是征收对象不能漏,要做到一视同仁,只认 政策不认人.领导干部一不能说情,二要为计生干部撑腰.(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要围绕使农民增收,千方百计鼓励引导农民发家致富,把农民的关注点从生育方面引向发展生产、勤劳致富、科技致富方面来,促使他们自觉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走上健康富裕之路。

(六)大力普及农村各类教育。提高育龄群众和广大青少年教育水平,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同时,要积极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普及农村科普知识,宣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从而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七)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要建立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保险等系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为农村计划生育家庭解除“后顾之忧”,使他们能“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营造有利于人口控制的社会环境。

(八)建立健全基层计生工作网络。农村基层工作网络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重要条件,要将基层网络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真正做到人员、报酬、责任、制度到位。

以上观点是否正确,敬请批评指正。

第二篇:深刻领悟党代会精神体会发言

深刻领悟党代会精神体会发言

党代会报告总结了过去五年*取得的新的历史性成就,擘画了未来五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的美好蓝图,既是一份满意“答卷”,也是一盏“指路明灯”,更是一个动员令,鼓舞全区党员干部再接再厉,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要在认真学习上下功夫。拿到学习资料后,我认真通读党代会报告全文,深入思考、仔细研究,把握报告对我区过去五年取得的成就、展望未来的顶层设计和谋划及聚焦三大领域提出的战略任务和战略举措这三大脉络,以及对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的全新亮点提出,做到深学深悟、常学常新,善于转化思维模式,能够对同一问题进行新的深入思考,不断深化对党代会精神理解和把握。

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要在不断加强自身能力提升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到态度端正,立场坚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中,以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为契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我做起、点滴做起,做到讲政治、识大局。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做到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要进一步做好本职工作,作为行政接待处一员,要做好每一次会议保障、完成每一次调研接待,在细节处考虑周到,做到万无一失。

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要在增强实效上下功夫。要做好宣传和思想引领工作,深入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代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信心、增强斗志,把党代会精神实质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实际行动中,以新成绩、新作为检验学习贯彻的成效,推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作为一名政协工作者,既要继承“有事好商量”等好的经验做法,还要在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上做到既敢于协商,又善于协商,以灵活创新的工作方法增强工作实效性,不断提升政治协商的能力和水平,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热爱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以更高的标准、更饱满的精神状态展现新作为。

第三篇:在工作实践中完善自我

在工作实践中完善自我程汉平在实业建安分公司民主生活会上的专题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

2011年是集团公司、龙化公司、实业公司全面开展质量活动的关键年,为全面贯彻落实中煤龙化党发《2011》25号文件的通知精神,深入开展质量年活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增强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个人履职能力和工作质量,按照公司有关要求,现就本人一年来围绕本公司的安全发展、科学发展、全力实施“质量年系列活动”的基本情况作如下汇报:

按实业建安领导班子分工,我负责安全管理工作,为深刻理解质量年活动的重大意义,全面提升工作质量,加大履职力度,努力推进建安分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进程,加快建安分公司的安全发展步伐,通过与领导班子沟通,初步达成共识,形成比较完善的安全管理思路,今天的汇报旨在沟通思想,交换意见、查找不足,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恳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一、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履职能力

履职尽责是对一名建筑行业基层安全管理人员最起码的政治要求,自2002年以来我一直在基层做安全管理工作,责任意识强,能把安全工作放到高于一切、先于一切、压倒一切、影响一切的位置,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治标与治本,预防与查处相结合,以有效防范,坚决遏

制安全生产事故为目标,遵循科学、合理、正规、有序的生产安全原则,认真落实各级安全责任,自我压担,不断学习,完善自我,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来建安分公司以后,我深知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但我有决心克服工作的困难,明确工作重点,积极拓宽安全管理工作思路,加大安全管理工作力度,努力完善安全管理工作,尽职尽责做好分内工作。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公司下达的安全生产目标。但我自身还存在一些不足。

我自身存在的问题:

1、自觉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建筑行业的业务知识掌握的不透。只懂皮毛,学习没有系统性。

2、对质量标准化工作要求不高,决心不大。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采取的措施: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认清形式。坚决贯彻落实实业公司关于加强安全工作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集聚全力为建安分公司实现安全年,打好后两个月进入冬季施工难,事故多发的硬仗。

具体做到以下几点工作:

一、是召开一次安全管理人员会议,总结前三个季度的安全工作,对2011年的安全工作计划,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标准,安全技术措施,职工培训计划等进行条款分析,对科学性,针对性,全面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不强的条款进行修改和补充。

二、是对各种规章制度,各岗位各工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预案,规程及安全措施进行完善。

三、是按计划组织后续的安全检查,把隐患排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检查中一定要实行“铁手腕,铁面孔,铁心肠,本着“八查标准”对生产单位进行监督。对查出的问题按照“三定”和“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处理。确保四季度生产安全。

四、是规范管理人员和职工的安全生产行为,形成以领导干部和职工群众安全素质为保障,以教育处罚为手段的有机结合,良性互动,互为提高的安全管理运行机制。

五、是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转变工作作风。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敷衍了事。要深入作业现场,盯住关键环节,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真正解决安全生产难题,杜绝事故发生。为公司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六、是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加强生产、技术,安全部门的协调配合工作。多走、多看,不能只听汇报,把理论学习和实践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抓好落实,一级抓一级,存在的问题解决在现场,处理在现场。

二、强化作风建设,增强敬业精神

作风建设是约束和提升企业管理人员正确履职的核心要素,敬业精神是一名合格的企业管理人员必备的政治素质,本人从事管理工作的几年中,无论做什么工作,无论身处哪个岗位,始终用作风建设和敬业精神作为约束自我,带领团队的一项严格的工作准则。事实证明,一个优秀的团队作风建设尤为重要,我相信如果没有扎实的工作作风作保障,就无法带出素质过硬的队伍,更谈不上较好的完成工作任务。建安分公司今年确定的安全目标非常高,要想完成这个目标,就必须有一个素质过硬,作风扎实,爱岗敬业的安全队伍勤勤恳恳,夜以继日的去努力工作,因此,我积极综合各方面有利因素,合理安排人员。关键工作亲力亲为,通过同人的共同努力,公司的安全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安全形势有了明显改观。

三、强化业务学习,提高领导能力

加强业务学习,坚持围绕工作学,带着问题学,不断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提高领导能力是完善自身的根本,也是全面落实质量年系列活动,提升领导能力的必然途径。真正成为建筑企业的“安全通”“活字典”不断提高驾驭安全生产管理的能力,决策能力,综合协调能力。今年建安分公司党政班子带领全公司职工积极开展各项管理工作,努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安全管理工作有了清晰的工作思路,并收到了显著地成效。

四、完善改进措施,提高工作业绩

工作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上级部门领导的帮助,离不开班子成员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全体员工的努力工作,与以往相比,虽然工作有所进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和缺点,情绪急躁,态度和方式过激等问题在日常工作中还时有发生,通过近一个时期在领导的帮助下,与班子成员的积极沟通和谈心,使我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也从中得到一些启

发,对今后的工作也有了清晰的思路,我本人也真心通过这次民主生活会的召开,对自己今后的各方面工作有所改进和帮助,忠心的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缺点和不足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将积极接受并努力改正。

如果以上汇报内容不够准确,工作质量,短板分析和自身存在的问题还具有片面性,还望各位给予批评指正。

程汉平二零一一年十月二十三日

第四篇:深刻培养创新文化——在创新实践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深刻培育创新文化——在创新实践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五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都高度重视创新,在黄河与长江所哺育的这块土地上滋长生息,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深刻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创新创业,促进了经济的良好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一、发展创新创业新模式,研究创新创业新举措 2014年,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时强调创新时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的概念,在2015年6月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后,双创成为国家战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创新创业的新政。在中国经济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义

双创的提出基于当下中国发展的现实矛盾,并结合有利的环境,对于我国的经济和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处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期,以增量带动发展的路径已经走到极限,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产能过剩的状况。当前必须通过调整结构,创造新产品、新市场、新需求再造发展新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下,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培养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其次,中国人口资源丰富,13亿多人口,9亿多劳动力,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呈现出充足劳动力与紧张的就业岗位之间结构性的矛盾冲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人们通过创业创造财富,同时提供就业岗位,有效缓解就业压力。最后,信息技术的革命为互联网全面普及后中国的深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以网络消费为开端,整个社会的互联网化提高,互联互通的程度增强,创新创业变得更加容易方便。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每一次创业与创新潮涌之时,都带来我国经济的新跃进和大发展。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历程

纵观双创的发展,从提出至今,国家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政策扶持。2015年期间,国务院陆续颁布多项政策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环境的优化引发了良好的效应,全社会创新创业蔚然成风,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创业氛围浓厚,创新创业意识有所提高。根据中国科协先后发布的科技工作者调查数据显示,相比较2013年,科技工作者创业意愿大幅提升,尝试创业的人数比例也有1倍的增长。同时近70%的科技工作者表示周围的朋友或同学已经开始创业。此外,大量新的市场主体涌入。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4年全年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达到1293万户,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45.9%。2015年平均每天诞生1.2万家市场主体。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比2014年提高6.8%,约240多万返乡农民工投入创业中。不仅如此,作为双创的“晴雨表”,创业投资也呈现爆发式增加。第二,创新成果丰富,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发展。去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超过20%,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达61.9%。2015年新兴产业占GDP比重预计将达到8%。第三,“双创”平台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创业服务体系也逐步完善。截至2015年底,全国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超过2500余家,培育和认定小企业创业创新基地4000多家。创业导师达1.3万名,累计辅导企业3.4万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小微企业服务活动15.84万次,服务企业183.58万家。

(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继续解决的问题 自“双创”提出及政策实施以来,已取得明显的成绩。但丰硕成果的背后依旧潜在一些问题,首先,创新创业意识仍未深入人心。部分群体的创新创业热情无法掩盖大多数群体的无动于衷。人们将创新创业视为高架上的贡品,认为只有创业人士和创新领域的人才享有,对其敬而远之,没有真正将创新融入每一份工作和生活中。其次,已经投入到创新创业活动中的群体也表现出创新思维缺乏,创新能力不足,创新途径单一等问题。模仿和小幅度的改良依旧是中国大多数创新人士创造的主要途径,真正开天辟地,前所未有的创新还十分匮乏。加之当前创业教育还不够健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尚未完全形成,双创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而厚植创新文化,弘扬“敢为人先、追求创新、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增强创业创新意识,使创业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是进一步发展的根本。坚持改革推动和政策支持,宣传创新创业的意义和价值,形成支持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充分调动社会热情,激发社会活力是进一步推进的关键。

二、发展众创、众筹、众包和虚拟创新创业社区等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模式

当前,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创新规模化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四众”新模式、新业态孕育兴起,线上线下加快融合,正在深刻改变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通过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方式可以将分散在不特定主体处的科技研发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财力等生产要素与创业者进行深入对接,为高效配置各类资源支持创业创新构建了强大的技术和商业基础。

(一)、众包模式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外包服务应运而生,在全球化3.0时代每个人都能以个体为单位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似乎把外包发挥到极致就成了众包,但二者之间却是有着本质的不同。外包强调的是高度专业化,而众包则反其道而行之,跨专业的创新往往蕴含着巨大的潜力,由个体用户积极参与而获得成功的商业案例不胜枚举。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的分布式计算项目,成功调动了世界各地成千上万个人电脑的闲置计算能力,同样地,分布式的人力资源网络也可以使成千上万网民的闲置脑力得到充分应用。轰轰烈烈的软件开源运动证明,由网民协作网络写出的程序,质量并不低于微软、Sun等大公司的程序员开发的产品。维基百科更是树立了一个群体创作的典范。iStockphoto、eBay和MySpace等创造的盈利模式,如果脱离了用户的参与将是不可想象的。

Coding码市:言下之意是“代码市场”对于开发者,Coding 码市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悬赏项目,用户可以随时申请成为码士,并参与感兴趣的悬赏项目,从而得到不等的回报。对于需求方,Coding 码市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悬赏平台和海量的码士,可以随时发布悬赏,挑选合适的开发者,从而实现自己的想法。

庖丁技术:主要做两部分的众包,一个是软件开发类的众包,从前期的需求梳理、筛选合适的开发者,到中期的阶段性跟进与验收,再到开发完成总验收,以及后续的维护,另一类是科技众包,主要是与高校合作,将各个高校里面的科研成果与市场进行对接。

(二)、众创模式

多年前,欧美“创客”们用不到波音公司1%的成本研制了无人机,这架无人机实现了众多的功能,人们由此看到了创造的力量。当前,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深入,“众创空间”建设风潮正在席卷全国。“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厂,都是众创空间的具体表现形式。”众创空间的核心价值不在于办公场地的提供,而在于其提供的辅助创业创新的服务。各种形式的众创空间都在通过各自的方式,向创业者提供各种类别、不同程度的基础服务。这些基础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培训辅导、融资对接、活动沙龙、财务法务顾问等等。还有创业服务机构设立的天使或早期基金,帮助初创企业进行鼓励、补贴的政策申请,提供工位注册的工商服务等。

创客总部:创客总部是由北大校友、联想之星创业联盟成员企业于2013年12月发起成立的专注于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孵化器,以产业链服务和天使投资为特点。旨在通过搭建创业者、从业者、投资人、产业链上下游机构的合作交流平台,为创业团队提供专业的产业链服务。创客总部的常规服务也是办公场地的提供,但更加侧重于产业链服务,主导创业者的能力成长和业务发展。创始人团队的背景涉足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培训、电商以及在线教育的创业,人均有十年左右的创业经验,行业资源也较为丰富,因此,创客总部的着力点在于产品的打磨和产业链服务。

(三)、众筹模式

众筹模式(又称“众筹融资模式”)是近几年来在我国互联网金融领域崭露头角的新型直接融资模式,具有非常强大的发展潜力。众筹(Crowdfunding)是指依托于在互联网上搭建的平台,众筹项目的管理人向潜在的投资者吸引资金的行为,其呈现出集大家之力为中小企业进行某项活动提供必要而非充分的资金支持的特点,通过团购或者预购的方式借助互联网搭建的众筹融资平台向社会公众募集项目所需资金。根据众筹的筹集目的和回报方式,可分为商品众筹和股权众筹两大类。目前我国证券法规定,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的、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累计超过 200 人的,如果不通过证监会核准以及交易所交易,都有可能涉嫌非法集资。众筹融资平台并不直接从事融资活动,其只为众筹项目管理人和众筹项目投资人提供一个信息互相匹配的机会,并从中收取相应的中间费用。众筹项目管理人将其认为有价值的项目向融资平台提出申请,经审核通过后向社会公众发布,从本质而言,众筹融资属于直接融资的一种。众筹融资平台依托迅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打破了传统模式下对投资的空间约束,使得空间或物理距离的作用不断衰弱,将通常意义上的“捐款”模式从亲朋好友的小范围中解放出来,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众筹融资模式一般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发起阶段,众筹融资项目管理人把具有一定价值和明确目标并且需要融资的项目提交给众筹融资平台,由平台审核后发起募集资金的活动。第二阶段为融资阶段,在该阶段有通常分为两个步骤完成。第一个步骤,众筹项目的管理者为了能够迅速筹集所需的资本,扩大产品或项目的影响力,通常会采用低价销售的办法,借助牺牲自己利润的方式进行第一轮融资;第二步骤,当众筹所得资金规模达到或不断逼近市场规则确定的临界值时,众筹项目的管理者会相应地提高销售价格,至此对众筹项目有意向、看好该产品或项目的出资人成为众筹项目的投资人。第三阶段,在众筹项目完成后,众筹项目管理人获得所需要的资金,众筹项目的投资人获得相应的实物、资金、股权等回报,众筹融资平台也会从中抽取一定比例的中间费用。当众筹项目无法执行时,众筹融资平台有义务有责任监督或敦促众筹项目管理人将众筹资金退还给众筹项目投资人。

(四)、众扶模式

随着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深入,各地各级政府纷纷出台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全社会积极响应。政府有政策,创业创新人才热情参与,企业、社会广泛协同,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正在显现。各类支持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和基地的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共享,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设施向小微企业和创业者开放,行业协会、产业联盟联系日益紧密,领军企业通过生产协作,开放平台、共享资源、开放标准、建立公共专利池等带动上下游小微企业和创业者发展。同时,众创空间、创业沙龙、创业社区等新型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快速发展。多途径凝集全社会的力量支持扶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互助互扶的众扶文化正在兴起。立体众扶汇集创业创新合力,增添经济发展新引擎。

“四众”新模式与“双创”理论具有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四众”新模式的提出,是对“双创”内容的丰富,是对“双创”理念的深化和延伸。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大众创业。到2015年3月5日,李克强在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且将其提升到中国经济转型和保增长的“双引擎”之一的高度,显示出政府对创业创新的重视,以及创业创新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意义。2015年6月11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这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系统性的政策文件。到2015年9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提出要鼓励支持“四众”(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的发展,把“四众”发展作为推动“双创”的重要途径。

大力发展“四众”新模式,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是国家当前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部署。各地都应高度重视,把国家出台的相关重要部署融入区域发展大格局,实施具体有效的措施,集中协调解决创业企业成长发展的瓶颈问题。要加强各地众创空间转型升级,构建创新创业生态圈,集中资源优势,重点打造一批有影响的智慧产业小镇。特色小镇要做众创空间的集成者,构建出更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为广大创业者提供优质服务。鼓励“互联网+”发展,加大商业活动创新。加快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认证、交易、支付、物流等商务环节的应用推广。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逆向整合各类生产要素资源,按照消费需求打造个性化产品。鼓励实体店通过互联网与消费者建立全渠道、全天候互动,增强体验功能,发展体验消费。

三、培育创新文化需要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2016年4月18日,科技部和中宣部联合印发了《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健全和完善了国家指导全民综合素质建设的指导性纲要,有利于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和创新型国家的实现。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保持了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成功地跨越了贫困陷阱,由低收入国家迈入了中上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但是中国在成为中上等收入国家的同时,也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而且与此同时,中国现今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和资源等各种问题。

(一)、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的极端重要性

科技创新作为国家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只有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改变现有的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获得更大的利益。因此,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固的基础和良好的环境,对于增强国家的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核心因素之一。认真学习科学知识,将科技知识普及到每一个人,不断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国家实力的根本需要。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科学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从科学素质的定义来看,科学素质可以划分为掌握基本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对科学与社会关系的认识这四个层次。从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长期影响结果来看,一方面提高个人的科学素质可以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有利于提高国家科技和经济竞争力、建设创新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提高科学素质有助于个人发展

公民是科学素质建设最直接的受益者,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个人实现自身发展、改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在中国,劳动人口中,75%的人只有初中或小学文化程度,其中的绝大多数人缺少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大多数人对基本的科学知识了解甚微,有不少人缺乏基本的科学常识、卫生健康常识;而且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更为欠缺,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普遍存在,愚昧迷信在许多地方仍然屡见不鲜。个人科学素质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公民的辨别能力,形成正确的科学观,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身的能力,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之路。

首先,提高科学素质有助于公民辨别科学与伪科学,起到认知导向的作用。当今社会到处充斥着伪科学, 伪科学常常披着科学的外衣,混淆公众视听。提升个人的科学素质可以帮助人们增强判断力,不再陷入伪科学的陷阱中去。

其次,提高个人的科学素质有助于人们理解科学技术,形成正确的科学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享受着先进科技成果的同时,对于科技的负面效应也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科学技术的负面也逐步暴露在大众的面前,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及科技对于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等负面影响也赤裸裸的展现出来,因此,使得人们对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心生畏惧,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认识偏差。以转基因技术为例,转基因的农作物在抗寒、抗旱、抗病虫害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对于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保障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有着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民众对转基因技术的不了解,对于转基因作物闻虎色变,造成转基因产品在中国的推进备受阻碍。

第三,提高科学素质有助于公民掌握科学方法,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提高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掌握科学的方法无论从学习知识的角度还是从发展能力的角度来看,对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未成年人,科学知识的教育,能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必要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有助于增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对创新的激情,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对于农民,他们是我国数量最多的劳动者、受教育机会最少的人群,他们中的大多数受教育程度低,没有一技之长,科学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的农民,增强农民生存发展的能力或者农民创新的能力,也有助于解放更多的劳动力;对于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的提高能帮助他们增强就业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对于领导干部,科学素质的提高能帮助他们提高决策和管理能力。

(三)、提高科学素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石

当今社会,全球性的经济结构迅速变化,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我国和其他正在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其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不会像以前那样仅仅依靠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产业化,而是需要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科学素质。公民科学素质低下,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观察中国现状,很多关键技术仍依赖于国外,130种工业关键原材料中:32%完全依赖进口,54%可以生产,但是产量、品种、质量不能保证;只有14%可以实现低水平自给。每年芯片进口超过原油。2012年中国进口的集成电路芯片是1920亿美元,而进口石油的1200亿美元。提到中国,往往想到的是中国是世界加工厂,因为很多产品仅仅只是“made in China”,主要的知识产权在国外人手上。因此,中国应该积极创新,拥有自己的产权,做到“created in China”。通过科技创新,创造新的工艺,才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本产出率,引领世界潮流。

首先,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培养创新人才的社会基础。只有形成科学素质好的氛围,才会涌现出大批的创新型人才。没有热爱科学、关注科技、具有较高科学素质的广大群体,就不会形成创新型人才辈出的现象,也就无法培养出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活动难以开展,自主创新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新型国家建设也就失去了源泉和动力。而且,创新型国家来源于国民的创造力。人们在科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产生新的认识、提出新的思想和新的解决方法,不断创新,从而推动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必须把普遍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增强公众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放在第一位,才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人才辈出的雄厚基础。

其次,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氛围。营造创新环境包括建立国家创新示范区,完善相关的产权法律的建设以保护相应的权益,制定鼓励创新的政策和制度,加大对创新成果的交流和宣传,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形成全民创新的氛围等。而且没有良好的创新环境,没有鼓励创新的举措,没有创新成果的保护机制,人们就没有创新的积极性,也就不会有大量有重大意义的创新成果,那么建设创新型国家也仅仅只是一句空话。另一方面,良好的创新环境与公众的科学素质是息息相关的。公民的科学素质不仅影响了个人的创新能力,而且影响了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和对科技事业发展的支持程度,影响了人们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只有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大家才能充分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意义,自觉地参与制定和执行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才能增强公众参与公共事务和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才能有利于营造激励创新、鼓励冒尖、尊重个性、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为提升人口素质和综合国力,我国先后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实施,将开启全民参与科学素质建设,将使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更加迅速。

四、培育创新文化依赖于科学普及

(一)、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是强化科学普及的重要的举措

着力提升我国现有科普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和打造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科普人才队伍,对推动我国科学普及事业跨越式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是,我国目前科普人才的发展现状仍不能满足科普事业发展和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需求,与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专职科普人才数量不足、水平不高;兼职科普人才队伍不稳定,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面向基层的科普人才短缺;科普创作与设计、科普研究与开发、科普传媒、科普产业经营、科普策划与组织等的高水平科普人才匮乏;科普人才选拔、培养、使用的体制和机制不够完善。这些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的瓶颈。根据《科普人才规划纲要》的部署,到2020 年,全国科普人才数量要在2010 年基础上翻一番,达到400 万人左右,科普人才质量得到较大提高结构进一步改善。同时将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普人才的需求,面向基层,面向新农村建设,大力培养基层科普人才;大力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重点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科普场馆专门人才和科普创作与设计、科普研究与开发、科普传媒、科普产业经营、科普活动策划与组织方面的高端人才。1、1建设科普人才公共服务平台

公共服务平台是科普人才建设工程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科普人才建设工程良性运行的必要物质技术基础。

(1)科普人才开发和队伍建设研究。结合国内外科普工作和科技传播实际,研究不同类型科普人才的成长规律、队伍特点、建设机制、政策保障、评价激励、共享机制等内容,旨在发现规律、服务发展。

(2)科普人才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研究搭建全国分级、分类、分系统的科普人才信息交流和共享电子平台,实现联网、查询、远程咨询等服务。

(3)依据规划要求,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测评估:建立全国科普人才队伍发展的信息统计和发布系统;建立科普人才队伍使用、活动、队伍变化和培训培养的监测网络和评估系统;建立科普人才培训资源网络共享系统;建立科普人才供求和信息咨询系统。

(二)、科学普及是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在科学史上, 科学普及一直是科学家与公众交流勾通的重要方式。民众通过科学普及了解科学的进程和魅力,科学家通过科学普及传播科学理念,营造崇尚科学的氛围,是科学家服务社会的重要方式。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科学家始终将科学普及视为自己责无旁贷的使命, 因而,科学家的双肩上同时担有两个重任,一个是探索和揭开科学的奥秘,另一个同样重要的任务是把科学传播给公众。只有科学家们这种对社会、对公众的高度负责任的精神才使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普及科学、促进公众理解科学的活动之中, 也才使科学的理性之光永远照耀着普通大众走进智慧的殿堂。

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说过:“科学普及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把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相互结合, 才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工作者”。科学普及与科学家的科研工作不但是紧密相联的, 而且是交相辉映、融为一体的。没有布鲁诺、伽利略的宣扬、普及, 哥白的“日心地动说”便难以掀起近代科学的革命风暴;没有赫胥黎“斗犬”般的维护和宣传, 便不会有达尔文进化论的深入人心;没有相对论热,爱因斯坦及其理论也不可能家喻户晓。在科学社会高度一体化的今天, 现代科学研究事业的开展和深入更是需要公众理解科学。科学家也更需要将科学普及视为自己份内的一项“正业”,视为科研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美国化学学会每年都要编印一本名叫《在化学领域里发生了什么》的科普资料,通俗地介绍一年来化学领域里的重要进展;每年向大约4000 家报纸和杂志提供化学方面的科普文章;每星期录制一个15 分钟的广播节目《化学高分子》,该节目已被国内外450 家电台长期采用。正是因为既有霍金, 也有《时间简史》, 既有盖莫夫, 也有《从一到无穷大》, 既有卡尔·萨根, 也有《宇宙》„„科学家的科研工作才能不断取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人类的科学事业也最终才能欣欣向荣、永葆生机。

(三)、新媒体背景下的科学普及

在科普传播的最初阶段,进行科学普及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科普书籍、报纸、杂志、科普宣传册等进行传播。单纯的纸质媒体的科普传播,很难满足人们日益增长地对科学知识的渴求。广播、电视等现代化媒介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大众传播手段的数字化,尤其是新媒体时代,对科学普及的方式和手段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比于传统科普,新媒体科普传播独具特色,并凸显出其巨大的优势。由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在容量和形式上有所限制,传统科普在知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上受到制约,更缺少与公众的交流与互动。借助互联网等新媒体跨时空、跨地域、大容量、个性化和交互性等特点,新时期的科普传播在用户参与性和交互性、形式表现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内容表达的广泛性和深入性上都有较大突破。伴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科普传播在科普理念、科普主体、科普内容以及科普形式等方面不断转变和进步,并揭示了不可忽视的发展趋势。利用互联网做科技传播己成为社会各方面的共识,因此科普网站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2011 年6 月11 日当天在百度搜索“科普网站”得出的相关网页为3940000 篇,在GOOGLE 的搜索结论为21100000 篇,排前的大多是门户网站。据业内专家称,目前商业门户网站、频道以及包括栏目在内的科普网约有400 多家。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互联网和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具有融合多种媒体的信息整合功能。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多重立体组合,表现出科普传播形式的多样性与传播内容的多元化。互联网与广播节目的融合,使得原本单一的音频节目有了更为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文字、图片、音视频乃至动漫等等,应有尽有。手机终端正在成为科普传播最集中的传播渠道。人们在上下班途中,尽可选择喜欢的手机报纸、手机广播电视,将枯燥的“上班苦旅”变成为博览科技知识的“悦览时光”。随着“宽带中国”的实施与3G 时代的到来、各种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传播将变得更为通畅便捷,手机报纸、手机广播电视等新型科普传播手段大放异彩。

网络媒体、手机媒体、车载媒体、楼宇广场媒体以及星空媒体等新媒体,与传统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共同构筑大媒体时代④。在大媒体时代,新型媒体的虚拟性、自由开放性和信息的海量化,在给科学知识的传播推波助澜的同时,也会犹如“双刃剑”,具有其不可忽略的负面效应,如模糊了通俗与低俗庸俗的界限,混杂了一些妨碍科普传播健康有序发展的元素等,这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第五篇: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课堂管理不仅能使课堂活动顺利进行,而且能够塑造和强化学生行为。如果一位教师将课堂管理的具体方式看成是创建有效学习环境的一种手段,而不是钟情于纪律管制,那么,他就能在教学上取得更大的成功。有效的教师不会将很多的时间浪费在维持纪律上,因为他们能够做到未雨绸缪,事先采用各种方法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一个积极的课堂气氛中师生协同配合,这就意味着以学习共同体原理作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和参与学习的具体要求都有明确的期望,并且教会学生如何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程序转换衔接,必要时还会提供后续学习的线索与提示。教师在对课堂纪律做出必要干预时,应该尽量不要影响正在专心致志学习的其他同学。

课堂2.实施有效的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是教师在课堂上用以维持学生合宜的学习行为的措施,是教学技术中最基本、最综合的一项技术。它包括教师试图鼓励学生对课堂任务进行合作和参与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和活动的组织技术。它不仅约束、控制着学生有碍学习的不良行为,而且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学习活动,从而增进学习的效果。

通过有效的课堂管理,可以创立良好的课堂环境,维持有效的课堂秩序,保证课堂活动的有序进行;可以促进课堂成员(教师和学生)的有效交流和课堂活动的有效展开;可以促进课堂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持久发展创造条件。

教师在实施课堂管理时应当避免由于教师主观因素的影响,使教学机制不能正常运行,导致课堂教学没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管理的手段:课堂纪律是硬的课堂氛围是软的课堂管理的技巧: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表演技巧;教师要尽量控制教学程序的严密性;教师必须密切注意学生的暗示,修正自己的行为。

下载在计划生育工作实践中深刻领悟人口政策(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计划生育工作实践中深刻领悟人口政策(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教学实践中

    在教学实践中,举例您如何的运用初中“体操—技巧”教法、学法的案例体操技巧教学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全面锻炼身体且必须经常练习的体育活动,体操技巧教学却是枯燥......

    在反腐倡廉工作实践中弘扬廉政文化

    文章标题:在反腐倡廉工作实践中弘扬廉政文化近年来,我们依托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充分发挥县反腐倡廉理论教育基地、警示教育基地和宣传教育基地的作用,采取定期召开党风廉政......

    深刻领悟新思想 认真履职勇担当

    深刻领悟新思想认真履职勇担当通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重点篇章的自学和集中学习,进一步加深了我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我......

    认真解读十九大报告 深刻领悟思想精髓

    认真解读十九大报告 深刻领悟思想精髓 -----------十九大报告学习心得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今天上午9点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举行。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

    深刻领悟把握“三严三实”内涵和实质

    深刻把握“三严三实”内涵和实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最近,中央......

    在学习中领悟

    在学习中领悟,在践行中提升 ——参加集团中青年干部培训学习体会 本人参加了良友集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本次培训我们全体学员紧紧围绕集团党委曹书记提出的以“创新驱动、转型......

    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学习情况汇报

    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学习情况汇报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开馆之际,对档案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给全国档案工作者极大的鼓舞和鞭策,肯......

    在《你在为谁工作》中领悟

    在《你在为谁工作》中领悟 工作,是生命的调味剂,因为工作,生命才更有意义。 工作让生命之花怒放。绽放生命的绚烂,我们为自己而努力工作。朝着目标而奋斗,在工作中提高自我,完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