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考试资料简答题2[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4 03:40: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职业道德考试资料简答题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职业道德考试资料简答题2》。

第一篇:教师职业道德考试资料简答题2

一、简答题

1.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1、从事教育工作的使命感

2、稳定而持久的职业动力

3、对工作的事业心与上进心。

4、获取成就的动机和欲望。

5、求知的欲望和兴趣

6、良好的性格特质

7、对教育教学具有高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能

2.教师与家长之间存在的分歧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答:(1)教育观念上的分歧:教师与家长在教育观念上存在的分歧主要体 现在人才观和儿童观上。(2)教育出发点的分歧:教师把教育看作是自己的社会职责,从社会要求出发对全体学生实施科学系统的教育;而家长则把教育看作是自己的义务,从个人意愿出发对自己的子女实施自然的综合的教育。(3)教育方法的分歧:教师教育行为一般来说是科学的、系统的、有目的性的,而家长则是经验的、零散的、自发性的。(4)教育价值观方面的分歧:职业、交往、文化、时距等具体因素直接形成了教师与家长教育价值观的矛盾。3.教师形象的塑造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答:(1)仪表:主要包括衣着、发式、修饰、打扮等,是教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外表形态;(2)举止:包括坐、立、行的姿势,以及表情、动作、行为习惯等,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中的“人体信号”;(3)语言:规范纯洁、准确鲜明、生动幽默、情绪合理等,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4)礼仪:包括称谓、交谈、聆听、服饰、介绍等,是人际关系的杠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表现

4.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答:(1)对因材施教有正确恰当的理解(2)公正的前提是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3)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尽量缩小有社会不公正给学生带来的差异(4)辨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5)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要考虑不同的动机和原因进行处理。5.教师与同事相处要注意哪些细节?

答:⑴自我欣赏要有限度;⑵孤独的人,不能满足于管好自己的“三分三”;⑶真实的对待别人;⑷让体态和眼神说出你的秘密;⑸要有包容和宽容的心态。6.教师与学生人格平等体现在哪里?

答:⑴不要用高高在上的眼光看待学生;⑵和小学生交流,交谈时要蹲下来保持平等;⑶要求学生作到的教师首先要自己作到,不凌驾于学生之上;⑷不以个人的权威或职业地位掩饰自己,不带假面具;⑸理解教学相长的含义,具有向学生学习的意识和行为表现。

7.教师以情感人,乐于帮助学生的细节要求有哪些?

答:

1、在课堂教学中语言生动,有幽默感。

2、在讲课的过程中,真诚流 露自己的感情,用自己的感情去感染学生。

3、会多介绍一些课本中没有的事情或问题,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自我。

4、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积极想办法帮助解决。

5、学生有疑惑时,主动询问,热情解答。8.简述教师与家长合作沟通的态度和技巧。

P122-123 答:(1)谦虚和蔼。(2)尊重理解。(3)一视同仁。(4)角色置换。(5)称呼得体(6)语气委婉(7)正确运用非语言技巧 9.列举中小学教师必须养成的职业道德习惯。答:

1、热情主动

2、宽容公正

3、沟通合作

4、双赢思维

5、关注细节

6、不断更新

7、端庄大方

8、规范得体

10.简述教师道德教育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完善的重要作用

答:

1、教师道德教育能使教师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意义,深刻理解教师所 担负的社会职责和使命,确立坚定的职业信念。

2、教师道德教育能促进教师改善劳动态度,敬业爱生,形成良好的教风。

3、教师道德教育能提高教师的行为选择能力和心理素质。

4、教师道德教育能促使教师努力钻研业务,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业务素质。

11.教师理解学生表现在哪些方面?(写六条即可)

答:

1、站在学生的立场,理解学生的心态。

2、让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决定班级的活动。

3、选择班干部时,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公开唱票。

4、在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

5、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意见。

6、给学生机会,给教师提意见。

12.简述教师自我更新的主要内容。

答::不断的更新是指在四个基本的生活方面(身体、精神、心智、社会情感)中如何不断的进行自我更新。(1)身体:适当运动和营养,保持健康(2)精神:荡涤心灵尘埃;(3)心智:不要停止自我教育;(4)社会情感:历练待人处事之道。

二、辨析题

1.校长说:“大家都知道,我们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

答:错误。

这句话已成了不少校长逢会必宣的口头禅。有的学校甚至作出了教师必须无条件服从上早读、晚自修、节假日辅导课的规定,否则作待岗处理,并将补课节数编入课表,与工资挂钩考核。此类现象严重侵犯教师的休息权。

质量不应成为侵犯教师休息权的借口。的确,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存线、生命线,不抓教学质量的校长也决不是好校长,可提高教学质量与保障教师的休息权并不冲突。那种以牺牲教师休息来抓教学质量的做法是错误的。2.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答:此言有一定的道理。(P69)教育不仅仅是改造人,是更注重唤醒人。当一个孩子犯了错,就应该受到一定的惩罚。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为自己的过失负起责任。但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会伤害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3.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答:此说法正确。(1)心理健康的教师往往在认识能力、情绪状态、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等都会表现出积极良好的状态,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往往表现为缺乏正确客观全面的认识能力、不善于协调与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以及缺乏与他人交往、友好相处的能力等;这样的教师在与学生的长期接触交往中,容易导致学生认识的偏面性、不良情绪(如紧张、恐惧、焦虑和压抑等)的产生以及在师生交往中表现出对立、对抗等紧张的师生关系,从而会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2)所以说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4.师德规范体系是由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三部分组成的。答:此说法不正确。

(1)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三个领域。

师德规范体系是由四种基本关系和三个基本层次组成。四种基本关系是: 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

教师与受教育者(学生)的关系; 教师与其他教师及教师集体的关系; 教师与家长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关系;

三个基本层次是:理想层次、原则层次和规则层次。

(2)所以,这个错误混淆了师德规范体系与社会道德体系的区别。5.教师道德评价的依据就是看教师的道德行为的动机。答:此说法不正确。

(1)教师道德行为是道德动机的结果,动机的内容决定了行为的性质。只有怀着平等爱生之心和献身教育事业的善良动机,才能产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行为。

但是,对道德行为的评价,不能仅仅依据动机,还要考虑行为的效果,而且要更加检验教师教育实践及其取得的效果。只有考虑道德行为的实际效果,教师道德行为的评价才有现实意义。教师道德评价,必须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1)所以,光看动机或光看效果,都是片面的。6.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学生家长给教师送礼完全是正常的人之常情。(P134)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著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迎来送往,礼尚往来,实属人之常情.作为教师,其师德状况、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是教师的天职和应尽的义务,教好学生更是教师的责任。教师没有理由收受学生的礼。

教师不同于其他职业者,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而,这些在社会上看来很自然、很正常的人之常情,但在学校里就不合适,这也是学校这个精神特区的特殊之处。因而把教师接收学生家长的礼物当作人之常情是错误的。

三、论述题

1.根据个人发展的现状和需要,谈谈如何进行不断更新,促进自我终身发展。答:(1)作为个体的教师,要更好地服务社会,最不可或缺的就是磨练自己,即从身体、精神、心智及社会情感等方面进行不断地修炼,以增进个人产能,累积修养的本钱。

(2)教师应注意身体方面适当运动和营养,保持健康;精神上时时荡涤心灵尘埃,心智上不停止自我教育,社会情感上历练待人处事之道。(P132-140结合个人情况)

2.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试述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教育的要求和目标 答:两个层次:

对待学生的道德教育的一般要求有目标:平等、公正、民主地对待学生。平等原则是指教师在处理与学生关系时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公正原则是指教师在与学生交往时,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得偏袒、歧视学生;民主原则是指教师在处理与学生关系、做决定时,要充分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意愿要求。对待学生的道德教育的一般要求有目标: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热爱学生是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崇高境界。

3.联系实际,谈谈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师德观?

答:(1)新世纪我们需要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统合”的师德观。

(2)“理想与现实的统合”的师德观就是既满足教师个体的内在需要,也顾及社会规范的要求,是一种可信又可爱的师德观。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交往于陌生的业缘群体之中,但利益关系却相互依赖,每个人都享受他人服务,同时每个人又主动服务于他人。人们处在一种互惠合作、相互依赖的利益关系之中。社会提倡以义取利的伦理观,精神的满足离不开物质的满足,劝人放弃物质欲望来实现社会大治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4)只有把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师德统合起来,才能在正视现实和重视现实价值引导的基础上营造出让教师觉得可以接受、可以做到的师德。(结合社会实际)

4.阅读下面材料,然后回答下列的问题。

2006年底,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孟二冬同志“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教育部党组作出了《关于向孟二冬同志学习的决定》,号召全国教育系统的师生员工向孟二冬同志学习,一个向孟二冬同志学习的热潮已经在全国教育系统广泛开展起来。

新时期,作为教师应该向孟二冬同志学习哪些精神品质?

答:学习孟二冬教授,就是要学习他的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精神;学习他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学习他扎扎实实,严谨治学的工作精神;“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是我们教师的为师之道,做人之本,更应该是我们的一生奋斗目标.我们是不是要对自己的思想、人生和行为作深刻的反思和反省呢?是不是应该追问自己:你爱你的学生吗?你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吗?你尽职尽责地完成工作了吗?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品德行为的指导者,不仅是知识的导师,更是做人的榜样.这不仅是教师对社会应负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党和人民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必须从塑造教师自身做起,这是教师职业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可以清贫,但师德不可泯灭.5.学校教学过程中有哪些道德规范?为什么说“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

答:(1)依法执教,以德育人。(2)爱岗敬业,尽心竭力。(3)热爱学生,诲人不倦。(4)严谨治学,精业勤业。(5)团结协作,携手共进。(6)尊重家长,共同育人。(7)廉洁从教,以身作则。(8)为人师表,明德惟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处理职业劳动和自身人格塑造之间关系的准则,是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教师的劳动是一种以灵魂老塑造灵魂,以人格来培养人格的劳动,教育过程始终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互动过程。为人师表要求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影响学生,以自身的表率精神去实现教书育人,培养“四有”新人的神圣使命,真正做到明德惟馨。(可举例说明)6.请联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做到模范遵守教师职业纪律? 答: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1)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有教师意识就是时时刻刻想到自己是一名教师,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给学生做榜样。(2)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这是模范执行纪律的前提。(3)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实践是检验教师纪律观念强弱的唯一标准。(4)从一点一滴做起。由于教师处于为人师表的地位,所以,对教师来说任何一条纪律都是重要的,必须严格遵守。(5)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 改正错误。(6)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决心。(如早上准时到校上第一节课,要有意志和恒心)。

四、案例分析题

1.下面是胡锦涛总书记给孟二冬女儿的回信:

我是含着热泪读完你这封来信的。你对爸爸无尽的思念,你记述他在最后的日子里仍惦记着他的 学生、眷恋着他未竟的事业,所有这些,都使我深受感动。你爸爸是一位平凡的学者,但他以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攀登学术高峰,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你爸爸是一个普通的教师,但他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却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人,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你爸爸不愧是教书育人的杰出楷模,不愧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你 爸爸的去世,对你们家人是无可挽回的损失,对北大、对国家教育事业也是一个重大损失。

孟二冬教授一生挚爱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他不仅 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学习和研究中华文化、在三尺讲台上讲授和传承中华文化,而且以自己的模范行为诠释和躬行中华文化的精髓。他把自己有限的生命全部用来报 效祖国和人民。在他身上,不仅体现了学识的魅力,而且体现了人格的魅力。他的崇高精神和品德值得各行各业的人们认真学习。

你在来信中表示,决心继承爸爸的遗志,选定教师这个职业,继续完成爸爸未竟的事业。这令我十分欣慰。相信你一定会继承和弘扬你爸爸的崇高精神,刻苦学习知识,加强品德修养,努力成为对祖国、对人民的有用之才,不辜负你爸爸对你的殷切期望和嘱托。(据新华社9月6日电)读完胡锦涛总书记的回信,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和认识。

答:世界上有一种力量,看不见,听不着,却可以打动人心,感化世界。学习孟二冬教授的事迹,感动一直在我的心头流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正是对孟教授一生最好的概括。作为一位学者,孟二冬教授是一位“沉得下来”“钻得进去”的学者。他博学而笃志,作为一名教师,孟二冬教授身上浸透着师者的博大、尊严与热情。他以一颗火热的赤子之心,默默无闻地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和人民教师的价值标准。他主动承担支援边远地区教育事业的任务,在病魔缠身的情况下也难以放下自己那份责任,仍然以坚韧的毅力支撑着上好每一堂课。

孟二冬教授是一位斗志昂扬的勇士。在他的生命遭遇到残酷的病魔时,人性的可贵与辉煌愈加迸发出耀眼的光芒。他的生命之河,无论是风平浪静,还是急流险滩,永远保持着一份让人心仪的恢宏和恬淡的气度。他清正而刚毅,乐观且豁达,坦然面对病魔的咆哮,向死而生。

一生淡泊名利,一心教书育人。正如总书记评价的那样,“在他身上,不仅体现了学识的魅力,而且体现了人格的魅力。他的崇高精神和品德值得各行各业的人们认真学习。”

他的的确确是个普普通通的教师,但他的的确确又是个不普通的教师。他真实而温暖,内心充满了爱——对教师这门职业的爱,对文化学术的爱,对学生弟子的爱,对家人亲人的爱,对周围人的爱。而每一份爱,都可以说出许许多多的小故事,或感人的,或平实的,这就是一个充满着人性的当代大学教师的形象。阅读孟二冬教授用生命点滴写就的人生故事,我深切地感受到一个平凡教育者所显现出来的精神魅力。“他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孟二冬的精神,是一种时代的精神,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追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的精神,又是一种平凡的精神,体现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和回报,具体落实到自己的事业和学生上,在普通教学和科研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执著追求。正如北大中文系系主任温儒敏教授所说:“孟二冬不是制造出来的英雄,他那样朴实,那样真实,他悄悄地改写着英雄的概念。”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我作为教师中的一员,更要用心感受、用心学习孟二冬的精神,学业上不断进步,修养上不断完善,做学生热爱、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做无愧于时代的光荣教师。

2.2002年2月,美国一所中学28名学生在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时,从互联网上抄袭了一些现成的材料,被任课女教师发现,判28名学生生物课得零分。他们还将面临留级的危险。在一些学生家长的抱怨和反对下,学校要求女教师提高学生的分数,女教师愤然辞职,学校有近一半的老师表示,如果学校要求老师改分数,他们也将辞职。教师们认为:教育学生成为诚实的公民比通过一门生物课的考试更为重要。社会上一些公司也要求学校公布这28名学生的名单,以确保公司永远不录用这些不诚实的学生。⑴案例说明了什么道理?

⑵那位女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做? ⑴案情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情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

⑵那位女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那位女教师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诚信是为人之本、治家之本、立企业

之本,也是社会之本、国家之本。每个人的生存都依赖于别人的诚信。诚信是一 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 的基石。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一旦丧失或弱化了诚信意识,各种不道德和腐败现 象的产生就是必然的了。一个信用缺失,道德沦丧的国度,不可能有快速、持续 发展的经济。只有讲诚信,才能建立正常的政治秩序,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只有讲诚信,才能建立正常的经济秩序;只有讲诚信,才能建立正常的生活秩序。而学校作为教育的重要阵地,理应承担起对学生品行教育的重要责任。作为教师 理应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教育学生诚实守信,教师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处 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和表率作用。

3.高中历史课上,教师让学生阅读有关古希腊和中国古代神话的两段描述,然后,提问:“从这两段描述中,可以发现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神话有什么不同?”

学生甲回答:“希腊神话有比较完整的系统,而中国神话比较零散。”

教师点评道:“这位同学的回答很不完整,哪位同学来补充一下?”

这时,甲同学羞得满脸通红,而班里则是一片宁静。(1)教室里为什么会出现“一片宁静”?(2)请对老师的“点评”进行点评。

(1)教室里为什么会出现“一片宁静”?

答:教室里出现“一片宁静”的原因是因为教师对甲学生的回答虽然没有批 评、指责,但没有准确点评,反而用“很不完整”予以了否定,使答题的学生缺 乏自信心,同时教师的态度情感也直接影响了答题学生的学习情绪,而且也感染 了其他同学产生了不良的消极情绪。(2)请对老师的“点评”进行点评。

答:课堂点评,应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教师对 自身教学活动的反省并作出恰当的教学决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自主人格健康发展。良好的课堂点评在引导学生思维步步拓展,引导课堂讨论走向深入,使课堂教学得以升华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该老师的“点评”问题在于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了无情的否定,这会直接影响答题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教师要用富有感情、精炼的语言去点评,这样势必会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感情的涟漪,让他们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为此,老师要善于倾听。善于倾听意味着平等与尊重。当然,新课程也不拒绝指正性、否定性的点评。对于处在成长期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多激励,少批评,但教师过度的激励、赏识会造成学生自我感觉太好,对学习、工作的困难性产生低估,同时使激励性评价贬值。但是,指正性、否定性评价要以尊重学生人格、不伤害其自尊心为前提。

同时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点评有时不应只局限于答案的正确与否。学生答题时出现偏颇在所难免,此时教师不能一叶障目,以偏概全,简单以答案的对错来下结论,而应全面看待学生的回答。可以对他们的思路、语言、体态等做出具体分析,努力去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给学生以某一方面、某种程度的肯定

4.某学校一位实习老师,教数学。他上课很有趣,但对学生很严格,如果有学生上黑板演示题目,就会骂人。最严重的一次是,一个学习不好的男同学被教了好几次还做不对,他一怒之下就把人家的头往黑板上撞,用非常粗俗的话骂他。那个男生受不了这样的刺激,最后厌学,不肯再读书了,连高中都没上。⑴这位数学实习教师的做法错在哪里?为什么? ⑵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答:(1)这位数学实习教师辱骂、体罚学生是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分析:

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从理想层面上看,教师要热爱学生;从原则层面上看,教师要平等、公正、民主地对待学生;从规则层面上看,教师不准以任何借口歧视、侮辱、使用威胁性语言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案例中的数学实习教师,要让学生学好数学,对学生的严格并不错,但必须严而有度,严而有方。可是这位教师,对演示不出数学题目就要骂人,甚至对教了几遍还不会的学生,使用威胁性语言体罚甚至体罚学生。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2)严重结果:造成了这位学生厌学甚至弃学;其行为严重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的师德形象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5.一位学生在班里丢了10元钱,班主任气不打一处来,让全班32名学生投票选“贼”,结果有2名学生入选。当2名学生要求拿出证据来,老师举起手中的选票:“这就是证据!”(P64)⑴班主任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⑵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样做?

答:不对。班主任既没有了解情况,又没有采取恰当的手段和方法来正确处 理班级的失窃现象,而采取武断的不科学的方式来选“贼”,如果这两名同学真是拿了10元钱,这种选举方式既对他们没有说服力,不能以理服人,同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如果指认错误,有可能会害了被误解的学生的一生,同时还侵犯了这两名学生的人格尊严。

⑵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样做?

答: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可采取下列方法:第一:表明态度:我很生气; 指出后果:用事例来说话,老师为你担忧;让他懂得:一个人不止值这一点钱;注意事项:

1、言语要动情,用情来打动学生的心;

2、若知道是谁,则个别交流,为其保密,给他改正的机会;

3、丢掉的钱,老师负责补上,以行动来打动学生;

4、别在意查得出查不出,千万别自以为是。万一搞错,有可能会害了被误解的学生的一生,与其这样,还不如查不出来。当然,对学生说:不是老师查不出,而是老师不想查。你们都是有志气的孩子,万一查到那个同学,老师会很伤心的。老师不敢接受一个有志气的孩子会偷东西。这样,偷了东西的孩子即使不还,心里总会产生内疚感,教育效果也就有了。千万别兴师动众的查,否则即使查出来,孩子也有可能破罐子破摔,这就糟了。

5、会有反复,别着急,多说几次就会好的。再说,小孩子偷东西不算偷,只是家里随便拿惯了而已。坏习惯要改过来是很难的,需要反复的过程。第二:利用好主题班会的时间把“失窃事件”告诉全班同学,让每一个同学都来体会失窃者的焦虑和处境,同时也引导大家对行窃者的一时糊涂表示谅解,而后让每位同学按移情的方式写两篇文章:一篇题目是“假如我的财产失窃了”,内容要求涉及四个方面。

1、失窃给我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2、给我的学习带来的影响;

3、我目前的感受;

4、假如别人归还了我的钱物,我能原谅他吗?说出理由。另一篇题目是“假如我是行窃者”,也要求写出四点。

1、拿别人钱物的动机;

2、拿别人钱物的过程;

3、现在的感受,猜想别人会怎么看“我”;

4、打算怎么办?老师在布置这些任务时,没有使用“小偷”这个字眼。同学们写完后,老师有针对性的和部分同学谈话,交流感受,着重设计了谈话过程。总之,研究孩子偷窃的原因:只有找出原因,因势利导,采取最恰当的方法和手段才能予以纠正,同时对孩子要进行适当的处罚,帮孩子解决问题,记住不要抓住问题不放。

6.某市第二十中学有一批复习资料投放阅览室让学生查阅,可是第一天就少了6本。有的人主张严肃查处,可是校长却不然,他写了几句话贴出去:“作为校长的首要责任是,要使全校师生明白,二十中人的人格是无价的,然而朋友,你信吗?投放的书少了6本。”第二天有人送回了一本,校长又公开写道:“你送回的不仅是一本书,你送回了人格,送回了二十中良好的校风。”第三天,其他5本也都送回了。

⑴根据案情说明这位校长的做法? ⑵谈谈你的认识。

答:⑴这位校长的做法是情感育人。⑵分析:

案例中的校长,面对“学生拿走了图书阅览室里的几本书”的事件,不是严肃查处,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写了几句话贴出去。这几句话语重心长,道出了“二十中人的人格”、“二十中良好的校风”,感化这位学生,激起了学生积极情感的反映,于是这位学生就放回了书籍。在这里,校长既严,又爱,既有集体荣誉性的教育,又有人格尊严的启发。校长的情感很有感染力、渗透力,表现出对教育的忠诚,对学生的爱护。⑶认识:

①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交往,不能没有感情。教师的职业劳动需要丰富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同样是其劳动的工具。②当学生有了缺点、有了错误时,教师要善于以情感去感化人、教育人、激励人。③教师情感育人需要有智慧。教育没有情感,就像磨坊没有水。

第二篇:教师职业道德简答题

教师职业道德简答题

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功能。

答:首先,教师的人格、品性、德操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其次,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学业的发展起着催化和激励作用。再次,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修正作用。此外,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完善作用。

2、教师形象的塑造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答:从仪表、举止、语言、礼仪四方面入手。

3、列举中小学教师必须养成的职业道德习惯。

答:一是热情主动;二是端庄大方;三是规范得体;四是宽容公正;五是沟通合作;六是双赢思维;七是关注细节;八是不断更新。

4、教师在与家长交往中如何保持正确的合作态度?

答:谦虚和蔼;尊重理解;一视同仁;角色置换。

5、什么是教学姿态?它有哪些要求?

答:教态就是教学姿态,就是教师在教学中的表情、手势和身势。

要求有四条:站态要有安定感和力度,这样有利于学生提高情绪,振作精神,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要求教师适当变化站姿;要有优美的手势正确地表达感情,不能指手画脚,盛气凌人;面部表情要丰富,但不做作,要善于运用喜、怒、哀、乐、恨、怨、叹等表情;要用普通话教学,力求发音准确、语调流畅、抑扬顿挫。

6、教师理解学生表现在哪些方面?(写六条即可)

答: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意见;⑵给学生机会,给教师提意见;⑶选择班干部时,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公开唱票;⑷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意见;⑸给学生机会,给教师提意见;⑹在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7)重视来自学生写反馈信息,多与学生沟通。(8)站在学生的立场,理解学生的心态。

7、教师以情感人,乐于帮助学生的细节要求有哪些?

答:⑴在课堂教学中语言生动,有幽默感;⑵在讲课的过程中,真诚流露自己的感情,用自己的感情去感染学生;⑶会多介绍一些课本中没有的事情或问题,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自我;⑷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积极想办法帮助解决;⑸学生有疑惑时,主动询问,热情解答。

8、什么是教师德性?它有哪些表现?

答:教师德性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它既是教师人格特征化的品德,也是教师教育实践性凝聚而成的品质。

主要表现在:⑴教师德行是一种能使教师个人担负起其教师角色的品质,即实现教师之特殊性目的的品质,是教师能充分实现其教育前能的品质;⑵还表现为,教师的道德意志在履行教育教学责任和义务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力量;⑶在教师对为师之道体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内在的、运用自如的教育行为准则。

9、列举富有积极心态的细节行为表现(写出六条即可)。

答:⑴昂首走路;⑵恰到好处地有力握手;⑶姿态要不失身份;⑷坐在前排;⑸比别人早到单位;⑹表现出豪迈的一面。(7)把积极的思想存入你的大脑;(8)将你的步伐加快四分之一;(9)坦然的目光回增加你的信心。

10、简述教师道德教育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完善的重要作用。

答:教师道德教育一方面对教育劳动的对象及社会具有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完善也有重要作用。

教师道德教育能使教师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意义,深刻理解教师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确立坚定的职业信念;能促进教师改善劳动态度,敬业精神,形成良好的教风;能提高教师的行为选择能力和心理素质;能促进教师努力钻研业务,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业务素质。

11、简述教师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体系。

答:从横向看,教师道德教育包括: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风气;教师职业人格等八个维度。

从纵向看,教师道德教育包括三个基本体系:由理想层次、原则层次和规则层次。

12、什么是教师职业作风?人民教师应该树立哪些优良职业作风?

答:所谓教师职业作风,就是教师在自身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人民教师应该树立以下优良职业作风: 第一,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第二,工作积极,认真负责;第三,忠诚坦白,平等待人;第四,发扬民主,团结互助。

13、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⑴从事教育工作的使命感;⑵稳定而持久的职业动力;⑶对工作的事业心与上进心;⑷获取成就的动机与欲望;⑸求知的欲望与兴趣;⑹对教育教学具有高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能力。

14、与人交往握手要注意哪些顺序?

答:(1)在上下级之间,应先上级伸出手后,下级才能接握;(2)在长幼之间,应长辈先伸手后,晚辈才能接握;(3)在男女之间,应女方先伸手后,男方才能接握。

15、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存在哪些误区?

答:⑴利用家长;⑵排斥家长;⑶教师一言谈;⑷向家长推卸责任。(5)动辄向家长告状。

16、简述教师自我更新的主要内容。

答:⑴身体:适当运动和营养保持健康;⑵精神:荡涤心灵尘埃;⑶心智:不要停止自我教育;⑷社会情感:历练待人处事之道。

17、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答:对因材施教有正确恰当的理解;公正的前提是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尽量缩小由社会不公正给学生带来的差异;辨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要考虑不同的动机与原因进行处理。

18、优秀教师有哪些主要特征?(写六个即可)

答:主要特征:表现出热情;了解并跟上你专业领域的变化;搞好组织工作;积极地讲授;展现一种好的态度;建立一种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指定好教学步骤;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明确传达信息的能力;有效的提问能力。

二、辨析题

1、师德规范体系是由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三部分组成的。答:①错误。②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三个领域。师德规范体系是由四种基本关系和三个基本层次组成。四种基本关系是: 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 教师与受教育者(学生)的关系; 教师与其他教师及教师集体的关系; 教师与家长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关系;

三个基本层次是:理想层次、原则层次和规则层次。

③所以,这个错误混淆了师德规范体系与社会道德体系的区别。

2、教师道德评价的依据就是看教师的道德行为的动机。答:①错误。

②教师道德行为是道德动机的结果,动机的内容决定了行为的性质。只有怀着平等爱生之心和献身教育事业的善良动机,才能产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行为。

但是,对道德行为的评价,不能仅仅依据动机,还要考虑行为的效果,而且要更加检验教师教育实践及其取得的效果。只有考虑道德行为的实际效果,教师道德行为的评价才有现实意义。教师道德评价,必须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③所以,光看动机或光看效果,都是片面的。

3、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先进的教学机器,机器将要代替教师,学校要逐渐消亡。这种看法是否不正确?阐述您的理由。答:①错误。

② 先进的教学机器出现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机器代替教师成为可能,说明教学手段的先进。

但是,机器教学永远代替不了教师,不仅因为教学机器的设计和内容程序的编制需要懂得教育规律的教师,更重要的是学生心灵是不能用机器加工的,只有用教师的思想情感、意志和智慧去感染和熏陶。

③所以,这种“学校消亡论”是错误的。

4、教师是“打火机”而不是“火柴”。答:(1)正确。

(2)这是因为火柴在点燃的同时自己也变成灰烬,作出了牺牲,而打火机在点燃后还可以充气。教师要在教学中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智慧的火把,自己就需要在平时不断地充气。

学生头脑中的“干柴”多的是,关键是“点燃”。换个词语就是激发、唤醒、启发、引导、促进。这个任务完成了,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这些技术层面的问题自然而然会迎刃而解。

(3)因而,教师应该做“打火机”而不是“火柴”

5、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答:(1)此言有一定的道理。

(2)教育不仅仅是改造人,是更注重唤醒人。当一个孩子犯了错,就应该受到一定的惩罚。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为自己的过失负起责任。

但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会伤害人。

(3)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6、“作为一名教师就应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如对节假日补课不主动积极,那是师德低下的表现。”

答:(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2)师德规范是每位教师必须遵守的准则,无私奉献,爱岗敬业是一位优秀教师必备的情操。同时我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拥有带薪休假的权利,但对于管理者所要求的以侵权为前提的“奉献”,教师完全可以说“不”!知法、守法、用法,更应是广大教师所应有的良好品质。

(3)这种以“奉献、敬业”为借口侵占教师休息权的做法是违法行为,教师应该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7、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学生家长给教师送礼完全是正常的人之常情。答:(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著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迎来送往,礼尚往来,实属人之常情.作为教师,其师德状况、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是教师的天职和应尽的义务,教好学生更是教师的责任。教师没有理由收受学生的礼。

教师不同于其他职业者,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而,这些在社会上看来很自然、很正常的人之常情,但在学校里就不合适,这也是学校这个精神特区的特殊之处。

(3)因而把教师接收学生家长的礼物当作人之常情是错误的。

8、成功的事业,需要积极的心态。答:(1)正确。

(2)积极的情绪是我们教师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内驱力,它能促使我们积极向上,能让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活有品位,能赋予我们教学激情,能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是我们教育教学走向成功的基石。

消极不良的情绪则会令我们精神疲惫,导致进取心丧失,使我们的自我控制力和判断力下降,严重时会瓦解正常的教育教学行为,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教育教学判断和行为,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生活中,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

(3)正所谓,成功的事业,需要成功的心态。

一、论述题

1、结合社会实际,谈谈新世纪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师德观。

答:①新世纪我们需要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统合”的师德观。

②“理想与现实的统合”的师德观就是既满足教师个体的内在需要,也顾及社会规范的要求,是一种可信又可爱的师德观。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交往于陌生的业缘群体之中,但利益关系却相互依赖,每个人都享受他人服务,同时每个人又主动服务于他人。人们处在一种互惠合作、相互依赖的利益关系之中。社会提倡以义取利的伦理观,精神的满足离不开物质的满足,劝人放弃物质欲望来实现社会大治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④只有把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师德统合起来,才能在正视现实和重视现实价值引导的基础上营造出让教师觉得可以接受、可以做到的师德。(结合社会实际,则酌情加分)

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出: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请用师德教育的“双赢”协作原则,谈谈你对这段话的认识。

答:①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需要互惠的思考框架和心意。目的是为了获得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和资源,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敌对式的竟争。双赢思维是教师之间协作的首要原则。②任何一个教师团队,其工作目标和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教师之间是平等的同志关系。因此,全体教师必须本着双赢的思维,齐心协力,才能完成学校教书育人的任务。

③在现实教育教学生活中,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教师与教辅人员之间还存在着一些矛盾。但这是教育过程中的内部矛盾。教职工之间应当提倡同心同德、团结协作、精神,任何轻视、贬低别人的言行或不择手段地抬高自己是不道德的。

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双赢思维原则,教师之间无论是在思想上、业务上、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尊重对方的自尊心,尊重对方的劳动,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3、学校教学过程中有哪些道德规范?为什么说“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

答:⑴学校教学过程的道德规范有:①热爱学生,诲人不倦;②教书育人,为人师表;③钻研业务,认真施教。

⑵“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

其一教书育人是由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根本任务决定的,教师担负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任务。教书和育人两者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教书内含着育人,是育人的手段,而育人则是教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其二教师要承担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在各个方面都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教育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4、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试述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教育的要求和目标。答:⑴教师道德教育的一般要求和目标:平等、公正、民主地对待学生。平等: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时,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

公正:在与学生交往时,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以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为由偏袒或歧视某些学生。

民主: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或做出决定时,要充分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意愿和建议。

⑵教师道德教育的较高要求和目标: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对学生充满信心,甘心情愿为学生操劳服务,细心爱护学生,从爱出发,以爱为归宿,这是教师对学生感情的崇高境界。

诲人不倦:对学生、对事业有恒心,有持久不变的教育意志。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作为教师个人,如何缓解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 答:第一,培养豁达的人生观,高尚的价值观;

第二,建立良好人际交往圈;

第三,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第四,调整饮食起居,预防早衰;

第五,劳逸结合;

第六,调适婚姻生活,获得家庭幸福。(根据联系实际情况,酌情给分)

6、阅读下面材料,然后回答下列的问题。

去年,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内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约有五成的教师存在心理障碍。据课题组负责人王加绵教授介绍,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比率在20%左右,相比之下这次辽宁受调查的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高达50%,令人堪忧。对于心理存在障碍的原因,近五成受检测的教师认为是由于“工作太累”,其中37%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校长们则反映,如今上级的检查太多太滥。

北京市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更显示,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较普遍地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

(1)这些材料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信息?

(2)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答:(1)上述材料告诉我们,压力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同时,教师心理障碍的产生又是导致教师教育教学事故频繁发生的重要内因。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全面改革,诸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此外,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和教师实际生存状况的反差是教师心理压力增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多数教师仍然待遇偏低、工作繁重、社会地位得不到应有的认可等。

这些也都是造成教师心理问题多的主要原因。

(2)上述材料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到了必须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的时候了!首先,国家教育部门通过对教师法和教师任职资格制度有关条款的修改完善,明确把心理健康作为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的重要条件之一。

第二,教师心理问题某种意义上是社会问题在教师身上的反映,因此,要从政策、管理等方面尽可能地为老师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第三,教育的管理者要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第四,教师自身也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适时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和情绪。

在目前教师体制改革中,只有正视现实,不断进取,才能适者生存。及时有效地克服和化解不良情绪,保持一种健康愉悦的心态。

7、阐述国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共性及其值得我们借鉴的启示。答:国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存在着这样的一些共性: 1.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建设;

2.注意划分师德规范的结构层次以便于实施操作; 3.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 4.强调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化与养成。西方发达国家师德教育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有:

1.应重新建构以民主法制和公民义务为基础的师德规范;

2.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从“理想”回归“现实”,从“高尚”走向“朴素”; 3.师德教育应从“灌输”转向“养成”; 4.严把教师职业入口关。

四、案例分析题

1、一位学生在班里丢了10元钱,班主任气不打一处来,让全班32名学生投票选“贼”,结果有2名学生入选。当2名学生要求拿出证据来,老师举起手中的选票:“这就是证据!” ⑴班主任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答:⑴班主任的做法是不对的。

⑵分析:

该班主任对于“班级里学生丢10元钱”事件,采取了学生“投票”选“贼”的办法,并以此作为证据来处理,这是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不仅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违反了教育法律法规,不仅给学生造成心灵上的伤害,也有悖于教师的职业形象。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做到:

①教师要模范遵守宪法及其他各项法律、法规,坚持德法并重,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完全符合法制的要求和教师职业道德要求。

②教师要学法、知法、懂法,自觉增强法律意识,全面履行教师的义务和正确行使教师的权利,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学校、学生和自己的合法权利。

2、记得在一个寒冬的早晨,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同学们在上早读,书声朗朗。我刚到校,来到班上,手插在裤兜里,脸对着全班同学。这时,一个学生走进教室。我大声说:“××,你为什么又迟到?把手放下站好„„?”忽然,我听到有人叽咕:“„„自己也迟到„„”一个女同学正在向旁边的同学使眼色,脸上露出不服气的神情。我心头一惊,正要发作的火一下子熄灭了。这事儿使我陷入深思。平时,一些看起来很细小、很微不足道的事情,由于没有重视,结果给了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课上,有的学生被叫到前边板演,写完后随手粉笔往台上一扔,没有轻轻地放回粉笔盒;小干部用教鞭敲击讲台面要同学安静下来„„这不都是我的行为在学生身上的再现吗?我感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十分审慎。数十双眼睛好像数十面明澈澈的镜子,照得教师毫发毕现,不容你有丝毫的懈怠。

⑴案例中,教师扮演的是什么角色?为什么?

⑵案情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答:⑴教师扮演了“学生楷模”的角色。

⑵分析: 中小学生正处在成长过程中,教师对他们有一种自然的影响力和特殊的信任感,使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向师性”,他们会把受自己尊敬和爱戴的教师视为效法的模范,教师的言谈举止都是学生耳濡目染的对象,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⑶启示:

其一,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细节中,要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消除消极影响。其二,教师是学生行为规范的代表,是学生效仿的楷模;教师要担当“学生的楷模”的角色;

其三,教师的榜样作用,构成了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力”。3、2002年2月,美国一所中学28名学生在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时,从互联网上抄袭了一些现成的材料,被任课女教师发现,判28名学生生物课得零分。他们还将面临留级的危险。在一些学生家长的抱怨和反对下,学校要求女教师提高学生的分数,女教师愤然辞职,学校有近一半的老师表示,如果学校要求老师改分数,他们也将辞职。教师们认为:教育学生成为诚实的公民比通过一门生物课的考试更为重要。社会上一些公司也要求学校公布这28名学生的名单,以确保公司永远不录用这些不诚实的学生。

⑴案情说明了什么道理?

⑵那位女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⑴案情说明了“诚实守信”的道理。

⑵分析:

案例中,学生抄袭作业是不诚实的表现,应当予以教育。面对一些学生家长和学校要求提高分数的压力,那位女教师愤然辞职,并得到了近一半老师的支持。这位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做到诚实守信,而且自己首先做到诚实守信,坚持原则。这位教师不仅能自觉按教师道德要求行事,认真履行道德义务,而且还能敢于与违背教师道德的人和事作斗争,以强烈的道德责任感维护道德的严肃性和正义性,以自身正直的道德人格力量引导和感召学生和教师。

⑶这位女教师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

①诚实是一个文明有序的社会中人人必须具备的起码品格。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是对学生灵魂的塑造。

②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必须同时以自己的言行作示范,教育学生本分做人。③“教育学生成为诚实的公民比通过一门课的考试更为重要”。要让诚实在整个社会形成一种风气,必须从我们每个人自身做起。

4、在课间时,一个一年级的学生不慎在厕所里弄得将裤子、鞋子上都是粪便。张老师给她脱掉满是粪便的裤子和鞋子,一遍遍给她清洗身体,并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当这位学生接过衣服的时候,两眼含着感激的泪水说:“张老师,您比妈妈还好。”这话一点儿也不夸张。不知有多少次,她给呕吐的学生打扫脏物,给学生系裤子,擦鼻涕;又不知有多少次,她给学生买早餐,从家里端来开水,给学生服药,一连两个月给患眼病的学生上眼药,背着烫伤脚的学生上厕所,送回家。有多少家长拉着张老师的手说:“孩子交给您,我们心里踏实。”

⑴请分析说明张老师担当的角色?

⑵简要谈谈你对这一角色的认识。

答:⑴张老师担当了学生的“家长代理人”的角色。

⑵分析: 案例中的张老师给学生清洗身体,洗净衣服,打扫脏物,而且经常给学生买菜送饭,送水送药,上学放学来回接送,真正做到了对学生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爱戴。

⑶认识:

①教师与其他职业人员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教师要经常扮演家长代理人的角色。

②从学生角度来说,中小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很象对自己父母的态度,视教师为长辈,充满尊敬、依恋之情。从家长角度来说,他们已将管理、教育孩子的责任部分地移交教师,希望教师成为自己在教育子女方面的指导者和释难者;同时也会要求子女听从教师的教诲。

③教师对学生充满热情、希望和信心,不仅反映在学习上悉心指导,在生活和情感上无微不至关怀,而且还要反映在安全上给予保障。

5、初中数学课上,老师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讲完了规定的内容,老师问:“同学们,听懂了吗?”全班学生大声说:“听懂了。”老师又问:“谁还有没有听懂的地方,请说出来,老师再详细讲解一下。”张同学站起来怯生生地讲了不懂的问题,老师认真做了解答。最后,老师说:“记住,今后要专心听讲啊。”P1

41请对这位老师的教学行为发表评价。

答:(1)按照新课程理念,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知识基础不同,对教师的讲授,有听不懂的地方完全是正常的。教师认为学生有疑问就是上课没有专心听讲,显然是武断的结论。

(2)老师看似不经意的一句“今后要专心听讲”,实际上是向全班学生传递了一个错误信息,那就是学生有不懂的地方肯定是上课没有专心听讲。

(3)、学生有没有听懂的地方,本身就很难为情,是鼓足了勇气才向教师请教的。老师的这句话,极有可能扼杀学生大胆提出疑问的勇气和自信,很可能导致学生再也不敢承认有“不懂”的地方了,这对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6、某班主任将一位调皮学生送到学校政教处,结果他的双手被手铐拷在了办公室窗户的铁棂上。

答:(1)政教处的做法明显是错误的,而且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2)政教处是学校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部门,按照正常的情况,应该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并积极与班主任取得协调,这是它的职责,也是职业“底线”。但是,政教处却用对待罪犯的方式对待学生,明目张胆地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3)这种典型的以权冲“线”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一些学校职能部门把职责当成了权力,膨化了“管”的手段,恃强凌弱,再加上歧视后进生的情绪化因素,便一时性起,无所顾忌,致使校规、校纪在他那里完全丧失了约束力。

7、天堂与地狱的差别

一个基督徒问牧师天堂与地狱之间有什么差别,牧师把基督徒带到地狱,看到地狱里有一口巨大的盛满丰富食物的铁锅,地狱里的每个人都拿着一个长长的勺子去舀食物吃,但是勺子把太长,他们无法把食物送进自己嘴里,结果只能空着肚子饱受饥饿的煎熬,望锅兴叹。牧师又把基督徒带到地天堂,看到天堂里仍然是一口巨大的盛满食物的大锅,人们手上也拿着一个长长的勺子,但天堂的人们却没有饿着肚子,而是在享受着丰美的食物,其乐融融。为什么天堂的人这样快乐?原来天堂里的人用长勺彼此喂对方去吃!这就是天堂与地狱之间的差别。

(1)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哲理?

(2)请您谈谈对这个故事的理解。

答:(1)这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社会哲理:助人者自助!人人互助,这世界就是天堂!

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需求互惠的思考框架和心意。目的是为了获得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和资源,而非你死我活的的敌对式竞争。

(2)社会的发展使人们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频繁而深入,合作、互利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显示出重要作用。孤家寡人是不可能成功的,因而,一个人要想自己的事业中取得成功,一定要广结善缘,乐于助人,在帮助别人获得成功的同时,自己也获得成功。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出,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这就是告诉我们教师,任何一所学校,全体教师必须本着双赢的思维,齐心协力,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第三篇:教师职业道德简答题1

、简答题

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答:①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②从教师的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性;③从教师职业及个人素质来看,师德具有导向性;④从教师的人格评价来看,师德具有超一般职业的示范性。

2.简述教师与家长合作沟通的态度和技巧。

答:①谦虚和蔼;②尊重理解;③一视同仁;④角色置换。

3.简述教师的职业纪律。

答: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

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①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②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③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④从一点一滴做起;⑤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4.如何建立双赢的人际关系。

答:①理解别人;②注意小节;③信守诺言;④阐明期望;⑤诚恳正直;⑥勇于道歉。

5.简述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的“偏爱”、“偏见”的危害性。

答: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往往出现的误区是对优生的偏爱和对差生的偏见。

①教师对优生的偏爱很容易使那些自觉性、自主性不高的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冷落,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感,进而放弃某门功课的学习。

②教师对差生的偏见,就是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歧视,就会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进而造成学生逃学、辍学等,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6.简述国外教师道德教育的共性特点。

答:①重视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建设;②注意划分师德规范的结构层次以便于实施操作;③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④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化与养成。

7.教师道德教育的现代要求是什么?

答:①教育观念现代化,就是要确立以更新观念为先,以高尚师德为本的观念;②才学知识现代化,就是要努力学习,丰富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③教育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在教学、育人、管理、创新上具备过硬教育学生的能力;④心理素质现代化,就是要优化情感、性格、意志、心理调适,心理保健、心理体验等方面的心理品质。

8.简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现实意义。

答:①可以为解决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提供良好的途径和方法,为教师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②可以改变以往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即只要有知识就可以当教师的传统旧观念;③可以提高在职教师的专业水平,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④可以吸引更多的素质较高的、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青年学生投身于教师职业。

9.简述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纪律的辩证关系。

答:教师职业纪律与教师职业道德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①二者的统一性。职业纪律与职业道德是密切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是教师对职业活动的共同要求。一个自觉用职业道德约束自己的人,也必然是一个严格遵守职业纪律的人,②二者的差异性。职业道德是用榜样的力量来倡导某种行为,而职业纪律以强制手段去禁止和惩处某种行为。纪律的执行和检查往往有专门机构来保证,而职业道德是靠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的手段来实现的,其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和情操。

10.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

答:①明确区分教育活动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②向教师阐明基本道德准则的基础上,以系统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为教师提供全面、科学认识教育活动的工具;③可以帮助教师凭借道德预测,预见教育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以及某种教育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为此做好道德选择的准备;④帮助教师运用一定的师德观念、师德规范和准则去分析、评价自身与他人的教育行为。

11.什么是教师职业良心?其具体的要求有哪些?

答: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对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具体要求是:克尽职守、自觉工作、爱护学生、团结执教。

12.师德建设的核心必须处理好的“三个关系”是什么?

答:①要处理好与教师职业的关系,即教师要有敬业精神;②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意味着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③要处理好与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关系,这意味着教师要为人师表,人格高尚,克制私心。

13.与人交往握手要注意哪些顺序?

答:①在上下级之间,应先上级伸出手后,下级才能接握;②在长幼之间,应长辈先伸手后,晚辈才能接握;③在男女之间,应女方先伸手后,男方才能接握。

14.教师与家长之间存在的分歧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答:①教育观念上的分歧:教师与家长在教育观念上存在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人才观和儿童观上。②教育出发点的分歧:教师把教育看作是自己的社会职责,从社会要求出发对全体学生实施科学系统的教育;而家长则把教育看作是自己的义务,从个人意愿出发对自己的子女实施自然的综合的教育。③教育方法的分歧:教师教育行为一般来说是科学的、系统的、有目的性的,而家长则是经验的、零散的、自发性的。④教育价值观方面的分歧:职业、交往、文化、时距等具体因素直接形成了教师与家长教育价值观的矛盾。

15.实现“双赢”协作原则应当遵循哪些要领?

答:①培养双赢的品格;②建立双赢的人际关系;③签订双赢的协议;④建立双赢的制度。

二、辨析题

1.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答:①这种说法正确。

②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完善作用。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在认识能力、行为方式、情绪状态、性格特征等方面表现出积极良好的姿态,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反之教师心理不健全、不健康会对工作产生消极影响,严重的不仅影响其传道、授业、解惑作用的发挥,而且也会对教师职业道德形象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并给学生身心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

③所以,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2.师德行为的选择仅仅受外部条件的制约。

答:①这种说法错误。

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选择,不仅要爱到外部环境条件的制约,主要包括社会历史条件、具体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道德观念与教师道德规范体系等;而且还要受到教师个人的主观内部条件的制约,诸如教师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师个体的道德素质,教师个体能力素质等。尤其是教师的主观内部条件对于自身选择合乎道德的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③因此,“师德行为的选择仅仅受外部条件的制约”的观点是片面的。

3.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答:①这种说法正确。

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过程是由行为前的行为动机的确定,行为选择,行为本身以及行为之后的反省和评价的过程来完成。这一过程,既是精神活动的过程,也是实践活动的过程。道德是实践的精神,其特殊性就在于它总是把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变为以道德原则和规范为标准的道德评价和道德教育的实践活动。教师职业道德不是被动地反映教育现象过程,而是从教师特定的职业道德价值要求出发能动地反映教育现象的过程。

③所以,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4.教师职业良心同教师权利相联系,并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劳动中表现出来。答:①这种说法错误。

②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履行义务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劳动中表现出来。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教育事业整体的一种高度自觉的责任感;教师在教育教学劳动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

③因此,教师良心同教师义务密切联系,并从教师教育教学劳动中表现出来。

5.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答:①这种说法正确。

②惩罚绝不等于休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教育不是改造人,是唤醒人,唤醒人内心中沉睡的巨人。当一个孩子犯了错,要惩罚他,首先要肯定他是一个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错误。孩子犯了错,在不伤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实施“惩罚”,是必要的。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③所以,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6.教师对优生的偏爱是自然的,无可非议的。

答:①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②教师对学生的公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只有热爱每一个学生,才可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教师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必须走出的误区是对优生的偏爱和对差生的歧视。对优生的偏爱不但会造成其他学生感到受冷落进而产生自卑感,同时也不利于优生的健康成长。对差生的歧视是完全没有理由的。

③事实证明,在某阶段学习上有困难或其他方面有缺点的学生同样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对他们的歧视会造成其身心的伤害。

第四篇:教师职业道德简答题

1爱岗敬业基本要求:(1)热爱教育,乐于从教。(2)教书育人,尽职尽责。(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4)认真工作,不敷衍塞责。(5)勤奋钻研,科学施教。(6)淡泊名利,育人为乐。

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有:(1)强化意识,发掘修养动力。(2)学习理论,明确修养方向。(3)注重实践,提高修养水平。

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1)评定功能。(2)分析反馈功能。(3)预测功能。(4)导向功能。

4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是:(1)爱国守法。(2)爱岗敬业。(3)关爱学生。(4)教书育人。(5)为人师表。(6)终身学习。

5教师公正及作用:教师公正是指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全体合作者.即是按照社会主义道德原则指导下的伦理定位来对待、评价和处理教师同所有面对的群体或个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公正在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过程中的作用表现在:(1)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保证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2)有利于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有利于教师威信的形成。(4)给学生的道德心灵以良好的影响。

6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

一、意识水平高层性

二、道德境界高尚性

三、道德意识自觉性

四、行为举止示范性

五、道德影响深广性

六、道德内容先进性

7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依据 基本原则:一集体主义原则

二、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三、教书育人原则

四、乐教勤业原则

五、教育民主原则

六、教育公正原则

七、人格示范原则

八、7、7依法执教原则依据:①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必须反映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必须符合一般社会道德原则的要求;③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必须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和主导地位;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必须符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要求。8教育公正原则的含义和意义 ★教育公正原则通过合理的教育制度恰当地分配教育资源,使每个人获得与其相适宜的教育,满足个体的学习需要,使个体得其应得,实现个性化的发展。意义:实践教育公正,是教师从教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是教师高尚人格和美好品质的生动体现,也是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重要内容。教师的公正、无私、善良、正直、能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体验到公正的合理性,从而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心理基础,有利于影响和激励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培养优秀品质,有利于得到学生的依赖和尊敬,形成健康的教育活动局面;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

9教育民主原则的含义和要求 教育民和意义主原则: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发展。意义:这一原则是根据人的需要提出来的 教师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有思想、有尊严、有个性、有独立自主性、有受人尊重的需要,有发言的权利。没有民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要求

1、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

2、教师要以平等、宽容、博爱、友善和引导的心态对待学生;

3、教师要营造一种使学生能平等交流、主动参与、自由探索、大胆创新的民主氛围。

10、严谨治学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意义:○1是培养学生良好学风所必需的; ○2严谨治学是提高教师素质所必需的; ○3严谨治学是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所必需的。基本要求

1、好学不倦,精通业务;

2、把握规律,科学施教; ①及时做到及时总结和提炼经验②要主动地汲取前人对教育活动规律的科学认识,并努力使之成为自身素质的一部分

3、严于律己,精益求精;

4、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11、教师职业道德作用具体表现方面特点:

作用:

一、调节作用(最基本作用)①通过调节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促进教师爱岗敬业②通过调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形成尊师爱生的教育氛围③通过调节教师与教师的关系,形成团结协作的教育凝聚力④通过调节教师与学校其他成员及与社会其他成员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

二、教育作用①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具有示范作用②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智力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有推动作用③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培养学生审判情趣具有促进作用④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三、导向作用

①激励②控制③调整④矫正

四、促进作用 ①有利于社会职业道德的发展和从业者道德素质的提高②有利于家庭美德的形成和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③有利于社会公告的发展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教师职业道德表现方面:教师职业理想态度义务技能纪律良心信誉作风

12教师荣誉的内容和对待荣誉的要求 第一、光荣的角色称号; 第二、无私的职业特性; 第三、崇高的人格形象; 第四、丰厚的劳动回报。

要求○1要处理好集体荣誉和个人荣誉的关系;○2要处理好自尊和谦逊的关系。

13教育威信形成的条件

一、客观条件①教师在全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全民族的道德文化素养和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是教育威信形成的重要条件②教育行政机智学校领导对教师工作的信任、关心和扶持是提高教育威信另一个重要条件③家长对教师的态度也是影响教育威信的因素。

二、主观条件(1)专业素质(2)人格魅力(3)评价手段(4)师生关系

14、信形成的途径

(一)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二)日常的师生交往(三第一印象的建立 15在教育职业中的道德规范

一、热爱教育,乐于奉献。○1热爱教育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2乐于奉献是人民教师的本色。

二、教书育人,尽职尽责。

三、严谨治学,提高水平

16、师的职业纪律。答: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①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②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③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④从一点一滴做起;⑤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17、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怎样体现时代性?答:第一,教师职业道德建构必须体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精神。第二,教师职业道德的时代建构要有利于解决教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面临的问题。第三,教师职业道德建构要体现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第四,教师职业道德建构要体现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特点。

18为什么说创新是时代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为 ①创新是科学技术的经济持续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②创新是受教育者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③创新是教师职责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

18依法执教的意义和要求 意义1依法执教是强化教育社会功能所必需的;2依法执教是普及义务教育所必需的;

3、依法执教是教育规范化、有序化所必需的;

4、依法执教是保证教育人道化所必需的。要求

1、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3、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奉公守法的模范。

19廉洁从教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意义1廉洁从教是社会择师的首要人格条件

2、廉洁从教是为师立教的根本;

3、廉洁从教是“树人”的根本人格条件;

4、廉洁从教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操的活的源泉;

5、廉洁从教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是非观念的重要因素;

6、廉洁从教是转化社会风气的重要举措。基本要求

1、保持廉洁自律,坚守高尚情操。

2、抵制不良风气,保持教育公正。

3、发扬奉献精神,淡泊功名利禄。的相对价值或位置作出判断。

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功能。

答:首先,教师的人格、品性、德操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其次,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学业的发展起着催化和激励作用。再次,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修正作用。此外,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完善作用。

2、教师形象的塑造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答:从仪表、举止、语言、礼仪四方面入手。

3、列举中小学教师必须养成的职业道德习惯。

答:一是热情主动;二是端庄大方;三是规范得体;四是宽容公正;五是沟通合作;六是双赢思维;七是关注细节;八是不断更新。

4、教师在与家长交往中如何保持正确的合作态度?

答:谦虚和蔼;尊重理解;一视同仁;角色置换。

5、什么是教学姿态?它有哪些要求?

答:教态就是教学姿态,就是教师在教学中的表情、手势和身势。

要求有四条:站态要有安定感和力度,这样有利于学生提高情绪,振作精神,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要求教师适当变化站姿;要有优美的手势正确地表达感情,不能指手画脚,盛气凌人;面部表情要丰富,但不做作,要善于运用喜、怒、哀、乐、恨、怨、叹等表情;要用普通话教学,力求发音准确、语调流畅、抑扬顿挫。

6、教师理解学生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意见;⑵给学生机会,给教师提意见;⑶选择班干部时,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公开唱票;⑷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意见;⑸给学生机会,给教师提意见;⑹在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7)重视来自学生写反馈信息,多与学生沟通。(8)站在学生的立场,理解学生的心态。

7、教师以情感人,乐于帮助学生的细节要求有哪些?

答:⑴在课堂教学中语言生动,有幽默感;⑵在讲课的过程中,真诚流露自己的感情,用自己的感情去感染学生;⑶会多介绍一些课本中没有的事情或问题,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自我;⑷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积极想办法帮助解决;⑸学生有疑惑时,主动询问,热情解答。

8、什么是教师德性?它有哪些表现?

答:教师德性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它既是教师人格特征化的品德,也是教师教育实践性凝聚而成的品质。

主要表现在:⑴教师德行是一种能使教师个人担负起其教师角色的品质,即实现教师之特殊性目的的品质,是教师能充分实现其教育前能的品质;⑵还表现为,教师的道德意志在履行教育教学责任和义务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力量;⑶在教师对为师之道体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内在的、运用自如的教育行为准则。

10、简述教师道德教育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完善的重要作用。

答:教师道德教育一方面对教育劳动的对象及社会具有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完善也有重要作用。

教师道德教育能使教师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意义,深刻理解教师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确立坚定的职业信念;能促进教师改善劳动态度,敬业精神,形成良好的教风;能提高教师的行为选择能力和心理素质;能促进教师努力钻研业务,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业务素质。

11、简述教师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体系。

答:从横向看,教师道德教育包括: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风气;教师职业人格等八个维度。

从纵向看,教师道德教育包括三个基本体系:由理想层次、原则层次和规则层次。

12、什么是教师职业作风?人民教师应该树立哪些优良职业作风?

答:所谓教师职业作风,就是教师在自身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人民教师应该树立以下优良职业作风: 第一,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第二,工作积极,认真负责;第三,忠诚坦白,平等待人;第四,发扬民主,团结互助。

13、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⑴从事教育工作的使命感;⑵稳定而持久的职业动力;⑶对工作的事业心与上进心;⑷获取成就的动机与欲望;⑸求知的欲望与兴趣;⑹对教育教学具有高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能力。

17、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答:对因材施教有正确恰当的理解;公正的前提是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尽量缩小由社会不公正给学生带来的差异;辨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要考虑不同的动机与原因进行处理。

18、优秀教师有哪些主要特征?主要特征:表现出热情;了解并跟上你专业领域的变化;搞好组织工作;积极地讲授;展现一种好的态度;建立一种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指定好教学步骤;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明确传达信息的能力;有效的提问能力。

19、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和基本范畴是什么

答:师德是制教师在职业中理解或追寻职业意义,履行职业道德规范或准则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它的基本范畴包括师德文化、师德品质、师德活动。

20、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基本特点如下:①对教师职业的特为性;②教师职业道德体现教书育人要求的一致性;③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④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

21、教师劳动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①教师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②教师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③教师劳动对教师制度文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④教师劳动对人的素质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对其职业道德的必须要求一方面体现在社会的要求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师职业的自我要求上。

22、为什么要进行师德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强化的意义)

答:①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②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③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有利于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23、什么是师德基本原则?它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简称师德原则,是一定阶级和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提出的根本要求,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调节和评价一切道德行为的根本规则。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教书育人原则;②乐教勤业原则;③人格示范原则。

8、成功的事业,需要积极的心态。

1)正确。2)积极的情绪是我们教师身心

健康发展的一种内驱力,它能促使我们积极向上,能让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活有品位,能赋予我们教学激情,能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是我们教育教学走向成功的基石。消极不良的情绪则会令我们精神疲惫,导致进取心丧失,使我们的自我控制力和判断力下降,严重时会瓦解正常的教育教学行为,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教育教学判断和行为,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生活中,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正所谓,成功的事业,需要成功的心态。9结合社会实际,谈谈新世纪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师德观。

“理想与现实的统

合”的师德观。

②“理想与现实的统合”的师德观就是既满足教师个体的内在需要,也顾及社会规范的要求,是一种可信又可爱的师德观。

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交往于陌生的业缘群体之中,但利益关系却相互依赖,每个人都享受他人服务,同时每个人又主动服务于他人。人们处在一种互惠合作、相互依赖的利益关系之中。社会提倡以义取利的伦理观,精神的满足离不开物质的满足,劝人放弃物质欲望来实现社会大治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④只有把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师德统合起来,才能在正视现实和重视现实价值引导的基础上营造出让教师觉得可以接受、可以做到的师德

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出: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请用师德教育的“双赢”协作原则,谈谈你对这段话的认识。

答:①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需要互惠的思考框架和心意。目的是为了获得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和资源,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敌对式的竟争。双赢思维是教师之间协作的首要原则。②任何一个教师团队,其工作目标和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教师之间是平等的同志关系。因此,全体教师必须本着双赢的思维,齐心协力,才能完成学校教书育人的任务。

③在现实教育教学生活中,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教师与教辅人员之间还存在着一些矛盾。但这是教育过程中的内部矛盾。教职工之间应当提倡同心同德、团结协作、精神,任何轻视、贬低别人的言行或不择手段地抬高自己是不道德的。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双赢思维原则,教师之间无论是在思想上、业务上、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尊重对方的自尊心,尊重对方的劳动,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3、学校教学过程中有哪些道德规范?为什么说“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 答:⑴学校教学过程的道德规范有:①热爱学生,诲人不倦;②教书育人,为人师表;③钻研业务,认真施教。

⑵“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基本的职

责:

其一教书育人是由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根本任务决定的,教师担负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任务。教书和育人两者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教书内含着育人,是育人的手段,而育人则是教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其二教师要承担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在各个方面都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教育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4试述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教育的要求和目标。答:⑴教师道德教育的一般要求和目标:平等、公正、民主地对待学生。

时,要把自己放在与

学生平等的位置上。

生,不以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为由偏袒或歧视某些学生。

分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意愿和建议。

⑵教师道德教育的较高要求和目标: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劳服务,细心爱护学生,从爱出发,以爱为归宿,这是教师对学生感情的崇高境界。的教育意志。

第五篇:j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汇总 2

一、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①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② 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 ③ 小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① 小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② 小学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基础 ③ 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二、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1)阶级性(4)刻板性(2)道统性(5)象征性(3)专制性(6)宗教性

三、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4)教育的多元化(2)教育的全民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3)教育的民主化

四、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五、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4)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六、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于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七、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①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 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 ③ 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①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②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八、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①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②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③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教育的政治功能)① 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② 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③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九、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① 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 ② 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③ 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④ 文化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① 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② 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③ 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十、教育目的的层次

(1)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国家的教育目的是指导各级各类学校指定其培养目标的主要依据。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

(3)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十一、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十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2)坚持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培养独立个性。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十三、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6)素质教育要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注: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核心(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创新能力的培养

十四、现代学制的类型

(1)双轨制。这种学制以西欧国家为代表,把学校系统分为两个互不相通、互不衔接的轨道,一轨是自上而下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普通教育学校;一轨是为普通劳动人名子女设立的职业教育学校。

(2)单轨制。这种学制以美国为代表,其特点是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中 学习,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各级各类学校相互衔接。

(3)分支制。这种学制以苏联为代表,在初等教育阶段强调共同的基础性教育,到中等教育阶段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个分支的学制。

十五、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制定教育制度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十六、课程的作用

(1)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保证。(2)课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是师生联系和交往的纽带。

(3)课程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手段的应用的依据。(4)课程是国家检查和监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

十七、教材的作用

(1)教材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2)教材是学生进一步扩大知识领域的基础(3)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和基本材料

十八、处理教材内容时教师应注意什么

(1)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好奇心(3)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十九、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与方法

(1)进行社会调查(2)审查学生活动(3)开发实施条件(4)研究学生情况(5)鉴别校外资源(6)建立资源数据库

二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1)三维目标观,即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综合课程观(3)内容联系观(4)学习方式观(5)发展评价观(6)校本发展观

二十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1)关注每一位学生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二十二、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二十三、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①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②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③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

① 学生是完整的人

②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③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①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③ 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二

十四、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2)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3)探究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十五、教师观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具体来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二十六、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二十七、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1)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法(2)备课要写好三种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二十八、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和创造性(2)主体性和示范性

(3)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4)长期性和间接性

(5)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二十九、教师劳动的复杂性的表现

(1)教育目的的全面性(2)教育任务的多样性(3)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三

十、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的表现

(1)因材施教

(2)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3)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十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专业理念。教师的专业理念包括专业态度,教育理念和专业道德三个方面的内容。

(2)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四方面的内容。

(3)专业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语言能力,教育教学交往能力,组织和调控课堂的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创新能力。

十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

关注生存适应性,如“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等。(2)关注情境阶段

在此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一般总是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3)关注学生阶段

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十三、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职前培训(2)入职培训(3)在职培训(4)自我教育

十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三

十五、《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的基本理念

(1)学生为本

① 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② 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2)师德为先

①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② 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③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3)能力为重

①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② 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③ 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4)终身学习

① 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② 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

③ 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十六、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十七、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十八、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

(1)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需要(2)促进教师专业不断发展(3)不断激发教师对工作的热情 三

十九、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2)教育文献检索(3)提出研究假设

(4)制定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5)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6)作出结论(7)撰写成文

十、教育文献检索步骤

(1)分析和准备阶段(2)搜索阶段

(3)加工阶段

十一、教育文献检索主要方法

(1)顺查法

(由远到近、由旧到新的顺序查找)(2)逆查法

(由近到远、由新到旧的顺序查找)(3)引文查找法

(以掌握文献中的引用文献、参考文献为线索查找)(4)综合查找法

十二、教育文献检索基本要求

(1)全面性,放宽视野,检索内容客观全面(2)准确性,检索过程要认真细致

(3)勤于积累,检索方法要多样化,建立个人资料库(4)善于思考,用创造性思维综合分析文献内容

十三、教育研究课题产生的途径(教育实践出发)

(1)从社会变革与发展需要中提出课题(2)从日常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发现课题(3)从教育实践的变革与发展中提出课题

十四、教育研究课题产生的途径(教育理论出发)

(1)承袭已有的研究成果来探究新的问题(2)在理论空白处挖掘问题(3)在理论观点的争议中寻找问题(4)以反其道而行之来开拓问题

(5)在阅读理论、审视理论的过程中构思研究问题

十五、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教育观察法(2)教育调查法(3)教育实验法(4)教育行动研究法(5)教育叙事研究法(6)个案法(7)历史法(8)比较法

十六、教育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2)拟定研究计划(3)实施行动研究(4)进行总结评价

十七、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十八、感觉的基本特征

(1)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视觉的适应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

(2)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感觉对比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

(3)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感觉后象。(4)感觉的相互补偿。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补偿。

(5)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联觉。四

十九、知觉的基本特征

(1)选择性。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客观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

(2)理解性。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觉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词语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过程。

(3)整体性。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一个整体的一个过程。

(4)恒常性。恒常性是指人的知觉映像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特性的过程。

十、注意的分类

(1)无意注意。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2)有意注意。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3)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由有意注意转化而来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注意。

十一、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

(1)注意的范围。注意的范围也称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3)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4)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的活动。

十二、注意的发展特点

(1)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作用(2)注意的范围依然有限(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

十三、记忆的发展特点

(1)有意记忆逐渐增强(2)意义记忆迅速发展 五

十四、良好记忆品质的特点

(1)敏捷性(2)持久性(3)准确性(4)准备性

十五、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性质:学习材料是指材料的种类,长度,难度,系列位置以及意义性。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一般来说,材料越多,要平均诵读的次数和时间也多,不及时复习,就越容易遗忘。学习程度太小或太大,都不利于对知识的识记。

(3)识记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长久的识记任务有利于材料在头脑中保持时间的延长,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内容则容易遗忘。

(4)识记的方法: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的效果好得多。(5)时间因素:根据遗忘规律,识记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快,随后逐渐变慢。(6)识记者的态度:识记者对知识内容的需要,兴趣等,对遗忘的快慢也有一定影响。

十六、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十七、依据遗忘规律如何合理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经常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做到分散与集中复习相结合(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7)掌握复习的量,坚持适度超额 五

十八、思维的过程

(1)分析和综合(基本过程和基本环节)(2)比较和分类(3)抽象和概括(4)具体化和系统化

十九、思维发展的特点

(1)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2)思维的基本过程日趋完善

十、如何培养小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

(1)培养学生的创造动机(2)帮助学生进行丰富的表象储备(3)让学生有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4)用一些创造原型给学生启发(5)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十一、想象力的发展特点

(1)有意想象增强(2)想象更富有现实性(3)想象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

十二、意志的基本特征

(1)意志有明确的目的性(2)意志对活动有调节作用

(3)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质(4)意志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十三、意志的品质

(1)自觉性(3)坚持性(2)果断性(4)自制性

十四、兴趣的品质

(1)广阔性(3)稳定性(2)倾向性(4)效能性

十五、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1)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2)早期经验的影响(3)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影响(4)其他个性因素的影响

十六、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2)稳定性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3)整合性

(4)功能性

十七、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教养方式

① 权威型教养方式 ② 放纵型教养方式 ③ 民主型教养方式(4)学校教育因素(5)个人主观因素

十八、良好性格的培养

(1)树立效仿的榜样(2)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3)及时进行个别指导(4)创设优良的集体气氛(5)鼓励学生自我教育

十九、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3)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4)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十、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1)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

(2)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否则就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甚至损害学生的身体和心理。

十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1)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2)教育工作者必须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十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 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 ② 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平衡

(2)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告诉我们,人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在关键期内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的教育,往往事倍功半。因此教育必须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人的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内,施以相应的教育,促进该素质的发展。

十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1)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能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

(2)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注重发展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困难,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因此,培养信心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十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 从个体的角度看,个体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② 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在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

(2)在教育工作中发现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教育工作要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十六、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1)小学生情绪情感的丰富性不断扩展(2)情绪情感的稳定性逐渐增强(3)情绪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十七、学习动机发展的特点

(1)社会性动机日益明显

(2)直接的近景性动机向间接的远景性动机转变(3)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发展(4)认识兴趣不断发展

十八、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十九、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知道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十、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1)由直接兴趣逐渐向间接兴趣转化(2)兴趣广度逐步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3)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

十一、巴甫洛夫的经典型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1)获得与消退(2)刺激泛化与分化 八

十二、桑代克三条学习定律

(1)准备律。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2)练习律。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

(3)效果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

十三、苛勒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

(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十四、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1)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望的获得

(2)学习是对完形的认识,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

十五、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论

(1)学习观

①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②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2)教学观

①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② 提倡发现学习

③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动机、结构、程序、强化原则)

十六、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实质和条件

(1)实质: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2)条件:

① 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② 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③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于新知识进行联系八

十七、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此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在9-12个月逐渐获得客体永恒性,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的视野中消失的时候,儿童知道客体并非不存在。此阶段的儿童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为事物命名。

(2)前运算阶段(2-7岁)

① 泛灵性。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生命。

② 自我中心。认为事物都为他而存在。“我走月亮走,我停月亮停。” ③ 思维不可逆性。只能从一个方向推理,但不能逆推。

④ 思维刻板性。在考虑问题时只能从一个方面考虑,而忽视其他。(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① 思维中形成守恒的概念。

② 思维开始可逆。去中心化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成熟的最大特征。③ 思维还要借助一定熟悉的事物或场景进行理解。

④ 能理解原则和规则,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只能刻板地遵守规则,不敢改变。(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① 认识命题之间的关系 ② 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③ 具有抽象逻辑思维

④ 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十八、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知识观

① 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② 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2)建构主义学生观

①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 ②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3)建构主义学习观

① 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② 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③ 学习的情境性八

十九、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启示

(1)探究学习(2)支架式教学(3)情境教学(4)合作学习

十、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1)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

(2)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5)依据学习结果的反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

十一、小学生学习习惯的主要特点

(1)广泛性(2)实践性(3)阶段性(4)模仿性

十二、促进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课堂中正确引导

(3)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5)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6)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7)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十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情境(2)定势与功能固着(3)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4)原型启发(5)情绪与动机

十四、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规则对于儿童而言不具有约束力

(2)权威阶段(5-8岁):服从外部规则,认为规定的准则不可变更,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

(3)可逆性阶段(8-10岁):把规则看作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品德由他律开始进入自律阶段

(4)公正阶段(10-12岁)

十五、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1)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

阶段1: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阶段2:相对功利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能够了解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社会规范。规则已被内化,按规则行动被认为是正确的。

阶段3:寻求认可定向阶段

阶段4: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看重人类的正义和个人的尊严,并将此内化为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

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阶段6: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十六、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变化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十七、小学德育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知行统一原则

(7)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8)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十八、小学德育的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课外,校外活动(3)劳动(4)少先队活动

(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6)班主任工作

十九、小学德育的方法

(1)说服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陶冶教育法(4)指导实践法(5)品德评价法(6)品德修养指导法

一百、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和心理辅导课程(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3)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4)个别心理辅导与咨询(5)小组辅导

一百零

一、心理辅导的行为疗法

(1)强化法(2)代币奖励法(3)行为塑造法(4)示范法(5)暂时隔离法(6)自我控制法(7)惩罚法(8)系统脱敏法(9)厌恶疗法(10)放松疗法

一百零

二、班集体的形成阶段

(1)组建阶段

(2)核心初步形成阶段(3)集体自主活动阶段

一百零

三、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一百零

四、形成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1)发挥班主任的表率作用(2)发挥舆论阵地的宣传作用(3)发挥身边榜样的作用(4)发挥任课教师和家长的作用

一百零

五、班级管理的功能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

一百零

六、班级管理的模式

(1)常规管理。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2)平行管理。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3)民主管理。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

(4)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一百零

七、班级管理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2)全面管理原则(3)自主参与原则(4)教管结合原则(5)全员激励原则(6)平行管理原则

一百零

八、班级管理的方法

(1)调查研究方法(2)目标管理法(3)情境感染法(4)规范制约法(5)舆论影响法(6)心理疏导法(7)行为训练法

一百零

九、班级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学生的发展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学校管理的宗旨(3)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

一百一

十、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有效性原则(4)可接受原则(5)冷处理原则

一百一

十一、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方法

(1)沉着冷静面对(2)机智果断应对(3)公平民主处理(4)善于总结引导(5)保证教学进度

一百一

十二、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1)班主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骨干力量(2)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

(3)班主任是班级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协调者

一百一

十三、班主任的基本素养

(1)责任意识与移情能力(2)学习意识与探究能力(3)团队意识与领导能力

一百一

十四、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1)了解和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3)建立学生档案(4)个别教育工作(5)开展班会活动(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7)操行评定

(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一百一

十五、班级活动的功能

(1)满足交往功能(2)学习发展功能(3)个性发展功能(4)班集体建设功能(5)班主任专业提升功能

一百一

十六、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间接性规律)(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发展性规律)(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双边性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育性规律)一百一

十七、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一百一

十八、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1)优越性

① 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②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③ 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④ 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2)局限性

① 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②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③ 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④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一百一

十九、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由需要引起,需要系统由低级到高级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理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共七个层次。其中,前四个层次属于匮乏性需要,后三个层次属于成长性需要。

一般情况下,当某种低层次的需要得到部分满足后,就会向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多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一百

二十、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者目的是获得成功,他们最可能选择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一百二

十一、成败归因理论的教育意义

归因理论的理论价值和实际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二是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三是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归因理论来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一百二

十二、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感

一百二

十三、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

(1)考虑教学方法本身的特点和功能,灵活选择,综合运用(2)依据学科特点和学习内容选择教学方法(3)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4)依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5)依据现有的教学媒体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一百二

十四、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措施

(1)运用积极的言语和非言语手段调控(2)合理运用惩罚(3)进行心理辅导

一百二

十五、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贯彻要求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一百二

十六、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下载教师职业道德考试资料简答题2[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职业道德考试资料简答题2[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教师职业道德考试

    1、 教育立法是指由特定的立法主体按照一定的立法权限和程序所从事的制定教育法的活动。 本题答案: 对错 正确答案:对 2、 心理学家认为,动作技能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系列刺激反......

    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整理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考试大纲》P4) 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

    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

    1. 简述教育的概念 答:(1)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承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现象,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教育随着人类的......

    入党积极分子考试简答题2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 第一,从我们党所代表的利益来看,我们党不仅代表了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 第二,从我们党的宗旨来......

    教师职业道德习题2

    1、《未成年人保护法》没有禁止小学生进入的娱乐场所是( )。 参考答案(B) A.歌舞厅 B.迪尼斯乐园 C.营业性网吧 D.电子游戏厅 2、( )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水平的标志。 参考答案(B) A.......

    教师招聘考试论述题简答题重难点2

    二十三、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基本特点) (一)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互作用的规律(间接性规律) (二)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

    教师职业道德考试复习资料

    1、教师职业道德 单项选择题 1、道德的内涵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 2、道德以善恶为评价标准。 3、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教师职业道德高低的试金石。 4、热......

    教师职业道德考试大纲

    一、师德规范 师德规范是对一定社会教育制度和教育活动中伦理关系的概括和总结,又是评判教师行为的道德准则。它体现了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约束作用。1、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