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班级管理复习重点(手心笔记很方便)

时间:2019-05-14 03:21: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义务教育班级管理复习重点(手心笔记很方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义务教育班级管理复习重点(手心笔记很方便)》。

第一篇:义务教育班级管理复习重点(手心笔记很方便)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班级组织产生之前,教学的主要形式是B.个别教学。2.C.班级教学是世界各国学校广泛采用的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3.(C.实施)是班级管理过程一个关键性的阶段,是班级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4.在班主任的素质体系中,(B.思想道德素质)无疑是最重要的,这是由学校教育的性质和目的决定的。5.目标管理这种管理方法,是由美国的(D.德鲁克)提出的。6.每位学生要建立与班级目标相适应的个人目标,明确自己在应该做什么,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和拥有什么权限。这是目标实施中的A.定责授权。

7.班级的传统、舆论、风气、习惯等对学生产生非权力性和非强制性的影响,我们称之为B.非常规管理。

8.班级权利主要集中在班主任的手中,班主任与班长、组长、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上下级之间的直线关系,这种班级组织运行模式是A.控制型。

9.(B.班内小组)是班级组织机构中最基本、最活跃的组织形式,也是学生个性获得发展的摇篮。10.下列关于班集体的概念说法不正确的一项建设要求。

15.班主任指导和促进学生制定和执行学习计划,这属于(B.学习秩序管理)。16.班主任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要求,根据平时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用书面语言描述的形式对学生的发展状况作出评价的方法。这是D.操行评定

17.班级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其根本目标,富有(B.教育性)是班级活动的内在追求。

18.人的素质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也包含人的(C.安全素质),它是人在成长过程中应具备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以及安全意识的总称。A.心理素质 B.生理素质 D.道德素质

19.由于亲情缺失、家庭监管缺位、学校教育偏颇等原因,使得(B.心理问题)成为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不能不引起家庭、学校、社会的高度重视。

20.(C.降温处理法)是指班主任暂时采取淡化方式,把偶发事件先“搁置”一下或稍作处理,留待以后从容处理的方法。

1.对班级从理论上确认和论证的第一人是(A.夸美纽斯),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为班级组织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2.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也是教育目标的实5.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首先要(A.强化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6.(A.与学生需求相一致原则)是班级激励管理首先必须坚持的原则。

7.班级目标的构建和管理首先从(A.制定总目标)开始。

8.班规的调整和修改最好的时机是(B.班会)。

9.各科兴趣小组、集邮小组、小记者团、合唱队等属于(B.班内小组)这种组织机构形式。10.使班主任的意图能得到充分体现的班干部选拔方式是(D.任命制)。

11.班训字数不能太多,一般在(C.4-12)字左右。

12.教室(C.前墙)是人们注意的焦点和中心,因而教室它的布置应能体现班级文化的内核和精髓。13.(A.塑造)是指诱导学生的目标行为,并通过逐步提高奖励标准等措施使之巩固下来的技术。

14.下列对班风建设策略描述不正确的是(B.宜迟不宜早)。15.最佳的控制学生违纪行为的策略应该是(A.低强度)的。

16.情感式评语一般(B.采用第二人责授权B.商定目标值C.制定措施)。3.(A.计划B.预习D.上课E.作业)属于班级学习秩序管理。

4.班杜拉认为,影响自我效能感人的因素主要有(A.成败经验B.替代性经验C.言语劝说D.情绪唤醒)。5.偶发事件的特点主要有(A.渲染性B.突发性D.破坏性)。

1.班级管理的策略主要有A.目标管理B.制度管理C.激励管理E.沟通管理 2.下列属于目标成果的评价考核的是C.考评D.诊断E.奖惩 3.与班委会平行的班级组织机构有B.少先队组织C.班级共青团组织

4.班级风气可分为A.支持性风气C.防卫性风气

5.全国妇联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生存与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包括A.亲情缺失问题B.生活抚育问题

三、填空题

1._ 个别教学_最大的特点在于其组织结构不固定,没有稳定的班级或小组,每个学生的学习内容、进度、方式方法都不尽相同。2.班级管理是指班级管理者为构建良好班级集体和实现班级工作目标,通过对学校及班级是A.班集体就是班群体。

11.一般来说,各种“流行”在学生文化中的变更往往很快,有时人们还未看清它的来龙去脉,就已被另一种“流行”或“新潮”所取代。这体现了学生文化具有(B.超前性和动态性)特征。

12.班级规章制度的内容、要求和奖惩方式都应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教育规律。这是班级制度文化(A.科学性)建设要求。13.班级中充满了宽容和相互帮助的气氛,学生相互之间充满了自信和信赖。这说明班级形成了A.支持性风气。

14.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概念的是心理学家A.班杜拉。

15.着眼于学生现有行为与以往行为的比较,以及行为改进的可能,从教师期待的角度对学生的行为所进行的描述。这是B.情感式评语 16.(D.德育活动)是班级活动的重要内容,是以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活动。17.在班级活动设计中,(C.活动主题)的确定十分重要,它是设计整个活动的前提。18.班主任必须对(D.优秀学生)进行严格教育,督促他们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和骨干作用;同时又要十分注意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加以克服和纠正,保持先进性和健康发展。

19.班主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负有对学生(B.安全告诫)责任,特别是对学生的危险行为或潜在的危险行为要及时地告诫、制止和纠正。

20.教师运用(A.机智)的语言或措施处理偶发事件,体现出教师“随机应变”“处变不惊”的能力.1.以固定的班级为组织,把年龄、知识水平大体相同的一群学生编成一个班,教师按照固定的课程表和统一的进度进行教学。这就是D.班级教学。

2.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也是教育目标的实现,所以班级管理活动必然是教育的活动,因此,(B.教育性)是班级管理最突出的特点。

3.(A.计划)是要考查计划决策的正确性和预见性,评价实施阶段各种控制措施的有效程度。

4.(D.应变能力)是班主任善于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处理各种意料之外的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也可称为“教育机智”。

5.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首先要A.强化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6.班主任在了解学生存在问题后,要及时想办法,引导和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解决存在问题。这是目标实施中的(B.关心指导学生)环节。

7.借助于人的目光、表情、动作、体态等肢体语言所进行的信息交流。我们称之为(B.非语言沟通)。

8.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激励时,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人格特点以及其优势和弱势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这体现了激励管理的C.差异性原则。

9.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组织是D.班级。A.共青团 B.少先队组织 C.班委会

10.班集体形成的标志之一是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

11.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动力是A.共同的奋斗目标。

12.(C.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13.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其效果又是久远的。这体现了班级文化(D.潜隐性和长久性)特征。

14.班级制度不应是冰冷的约束人的条文,也不是通过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这是班级制度文化(D.人文性)现,所以班级管理活动必然是教育的活动,因此,(B.教育性)是班级管理最突出的特点。

3.(C.实施)是班级管理过程一个关键性的阶段,是班级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4.在班主任的素质体系中,(B.思想道德素质)无疑是最重要的,这是由学校教育的性质和目的决定的。

5.写(C.教育札记)不仅可以培养班主任的反思习惯,而且可以帮助班主任积累经验,提升为理论。

6.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激励时,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人格特点以及其优势和弱势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这体现了激励管理的(C.差异性原则)。

7.借助于人的目光、表情、动作、体态等肢体语言所进行的信息交流。我们称之为(B.非语言沟通)。

8.班级目标必须是可量化、可操作、可评估的,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特征,而不是抽象的模糊之物。这体现了班级目标管理的(C.可测性原则)。

9.(A.班级组织)是一个由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群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群体。10.(D.任命与选举相结合)不是班干部的培养要求。11.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B.交往)

12.下列(D.成熟性)不是学生文化的特征。

13.教室布置首先应考虑的是(A.主题性)。

14.班级的班名、班训、班歌等属于(D.班级精神标识)。

15.(B.学习习惯)是指经过反复练习逐渐养成的,不需意志努力和监督,一时不易改变的自动化行为倾向,是个体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动力定型。

16.儿童进入学校后为了得到群体的认同,便开始参照群体准则、行为规范来规定自己的言行,从而达成纪律的维持。这属于(C.集体促成的纪律)。

17.(D.德育活动)是班级活动的重要内容,是以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18.班级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其根本目标,富有(B.教育性)是班级活动的内在追求。

19.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长期与父母的分离使他们得不到及时的引导,(D.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

20.班主任除对班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基础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外,还要对学生进行(A.安全意识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防范、安全自护和安全自救知识。

1.以固定的班级为组织,把年龄、知识水平大体相同的一群学生编成一个班,教师按照固定的课程表和统一的进度进行教学。这就是(D.班级教学)。

2.(B.班级管理计划)是指确定班级管理的目标和拟订实现目标的具体要求、步骤和方法,是班级管理全过程的起点和指南,也是班主任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条件和重要手段。

3.(C.检查)是要考查计划决策的正确性和预见性,评价实施阶段各种控制措施的有效程度。

4.(B.自我发展规划)不仅是对班主任自身发展的引领和督促,也是班主任专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称)。

17.狭义的班级活动,则指在班主任的组织和领导下,或在班主任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参与组织的、为实现班级教育目标而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这种班级活动的领导者往往只有(D.班主任)。18.(D.德育活动)是班级活动的重要内容,是以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活动。19.(B.纪律常规管理)是班级常规管理工作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内容。

20.(C.降温处理法)是指班主任暂时采取淡化方式,把偶发事件先“搁置”一下或稍作处理,留待以后从容处理的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 1.班级教学的主要特点有A.以班为单位 B.学生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大致相同C.学生人数固定 D.每一课固定时间 E.课与课之间有休息

2.学生非正式群体通常有(A.亲社会型 B.消极型D.自娱型)几种类型。3.班级管理过程包括(A.计划B.实施D.检查E.总结)环节。

4.随着全员育人、合作育人模式的提出,(B.班主任D.科任教师E.学生)同时构成了班级管理者团体,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5.班级目标的设计依据(A.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B.学校的培养目标D.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

6.下面属于班级组织机构的有(A.班委会B.少先队组织C.共青团组织)。

7.(A.班名B.班歌 C.班训E.班服)属于班级标识文化。

8.以下属学习评价管理方式的有(A.表现性评价B.评语评价E.档案袋评价)。9.校内班级活动,主要是以班会形式进行的。这类班级活动,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作用,又可分为(A.例行性班级活动C.专题性班级活动E.综合性班级活动)。

10.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小学与初中学生的个人日常行为主要在(A.个人行为方面C.爱护公物方面D.生活自理方面)几个方面进行训练。1.班级组织的个体化功能包括A.促进个体发展 B.满足个体需求

C.诊断与矫正个体人格发展

2.班级管理的特点A.教育性与发展性C.对象的不成熟性 D.方法的多样性

E.广泛性与丰富性

3.班主任要学会理性反思,通过各种方式对自己和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主要方式有A.班级管理叙事

C.教育札记 D.教育档案袋

4.班级沟通的种类有A.语言沟通C.非语言沟通

5.以下属于班集体基本特征的是A.共同的奋斗目标B.健全的组织机构C.良好的人际关系D.正确的集体舆论 6.在我国学生文化具有(A.非反社会性B.超前性C. 动态性D.多样性)特征。7.课堂纪律的类型有A.教师促成的纪律C.集体促成的纪律D.任务促成的纪律E.自我促成的纪律

8.班主任组织与指导班级活动包括A.活动的组织指导B.活动的方向指导C.活动的知识指导 D.活动的方法指导

9.全国妇联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生存与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包括A.亲情缺失问题B.生活抚育问题 D.教育监护问题E.安全保护问题

10.偶发事件的特点主要有B.突发性C.紧迫性D.破坏性E.多样性 1.学生非正式群体通常有(A.亲社会型B.消极型 D.自娱型)几种类型。

2.目标的实施包括的主要环节有(A.定资源进行计划、_组织_、指导、_协调_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活动。

3.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_人生导师_。

4.一般而言,文化可分为__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__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

5.上课管理包括_班主任 任课教师__方面的管理。

6.班级活动按进行的时间特点可分为_季节性括动 常规性活动_和即时性活动三大类。1.学生非正式群体通常有亲社会型、消极型 破坏型 和 三种类型。2.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3.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要遵循凸显主题性、强化审美性、营造和谐性

突出前瞻性 和倡导节约性五个方面的原则。4.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有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和情绪唤醒四个方面。5.班级日常管理的关键期包括.新班组建期、开学初、期中和期末。

6.我国自古有“少小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教育格言,意指严格的养成教育对人的成长有着重大的意义。

三、简答题

1.如何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一要强化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自我管理能力是人对自身的生理、心理、行为各方面的一种自我认识、自我感受、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完善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首先要强化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要使学生明确自我管理的意义,自觉意识到自我管理的必要性。明确自我管理是学生自己作为管理主体,以其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及心理情绪等内在因素为管理对象,班主任进行协调引导的一种管理模式,是现代班级管理的主要方式。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要真正树立学生是班级主体的观念,要通过具体的教育管理实践,强化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克服被动管理中形成的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和服从吩咐的行为习惯;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让学生在生活中自我锻炼、自我体验、自我成长。二要提供学生自我管理的实践平台。实践是学生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根本。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要把握好自己参与的度,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包办一切,在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时,要给学生搭建一个自我管理的实践平台,创立人人有岗位的机制,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求新求异的创造精神,同时使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实践中得以锻炼提高。无论是班级计划的制定、班级制度的建立、班级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还是日常管理等等,都应该尽量让学生参与其中,把班里的各项工作都分配到人,实行责任到人,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三要建立学生自我管理的机制。在学生自我管理过程中,必须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否则会造成无人负责、无人管理的“放羊”形式。建立学生自我管理机制,首先必须健全班级各项规章制度,使学生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班规的制定要根据学校的要求,在学生的讨论基础上,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从学习、纪律、品德、体育、卫生、日常行为等方面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有针对性的规范要求。由于这些班规是学生自己参与制定的,在执行中、学生都较为自觉遵守。其次要根据班规,建立一整套学生自查自纠、值日班干部督促检查的自主管理的监督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学生自我管理能真正落到实处。由于班级管理是长期、复杂的过程,学生处于身心发展不

成熟阶段,自我协调和控制能力不强,所以学生的自我管理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班主任应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并在工作上给学生指点和帮助,使班级的管理工作做得更好,不偏离正确轨道。2.如何建设良好的班风?

(1)把握时机,早抓早管。班风的好坏对一个班级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班主任必须高度重视。班主任要做有心人,尤其是在接一个新的班级的时候,要先做好对学生调查研究工作,了解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思考建立怎样的班风,并运筹和设计每个环节和步骤。抓班风建设宜早不宜迟。

(2)全员参与,形成共识。一个班到底要树立什么样的风气,应是一个动员全体学生,统一认识的过程。一般做法是:首先,班主任要精心设计、精心组织一个主题明确的班会。其次,班会形式要新颖、活泼,师生共同讨论,民主确定班风标准。讨论越充分,认识越深刻,越有自觉性,这是培养班风的起点。班风标准确定后,由班主任、学生干部通过各种形式及时和任课老师、学校政教处、少先队或团委取得联系,以得到他们的密切配合和指导。同时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向家长通报,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帮助。

(3)发挥榜样力量。正确的班级舆论和良好的成果,要把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确定为远期的、中期的和近期的目标,时间越近,目标的内容越要具体,以便于实施、检查和评价。②要有针对性。计划的制定一定不可以照搬别人的,一定要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着眼于巩固过去的管理成果,促进班级进步和学生的发展。

③要切实可行。班级管理计划一定是要可行的,不能只是一些空洞条文。计划提出的任务要明确,要求要具体,措施要切实可行。制定计划时,应根据班级实际,实事求是的反映班级特点,既照顾全班,又突出重点,特别要注意班级工作的薄弱环节;既要有新要求,又要留有余地,把计划建立在积极稳妥和切实可行的基础上。

④要有连续性。制定班级管理计划,必须是在总结前期工作基础上进行,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提高。上学期未完成的工作要继续抓,完成得不好的工作要深入抓,已完成的工作要提出新要求,体现管理工作的连续性。⑤要便于检查。班级管理计划是具体的工作计划,计划有什么要求,重点是什么,怎么完成,何时完成,谁去完成和完成到什么程度,都要具体明确,重要工作和活动要按周次排列出来,以便于执行和检查。⑥要有创新性。班级管理计划不是原计划的重(4)安全防范责任。班主任要对班级活动以及教育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防范。如对流行病、传染病的防范,对班级进行的各种活动以及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校园欺侮、包括隐性伤害在内的预防等。要防微杜渐,而不要亡羊补牢。

(5)安全救护责任。学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除要及时按制度规定上报,还要力所能及地进行自护自救,并采取得力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

1.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有哪些策略?

(1)班主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对学生真挚深厚的爱。马斯洛认为,人有尊重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一个好的班主任应能把握住每个由幼稚向成熟转变的学生的心理历程,这种把握的成功率的高低取决于对工作的沉迷程度和对工作对象的热爱程度。

(2)运用多种沟通形式来了解学生生活和学习状况,走进学生心灵世界。当今世界已迈入信息时代,学生接受信息快,获取知识的途径多,因而她们知识面较广,思想上有一定叛逆性。特别是到了中学阶段,生理上的发育带来了心理上的断乳期,叛逆心理尤为突显。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对班主任的沟通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可通过网络对话、学生日记、周记好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培养等结合起来,全面养成。

(5)形成自觉

要想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就必须让学生的行为得到强化并成为自觉,并为此提供相应条件。如何强化,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反复操作,形成条件反射。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制约条件很重要,就是说只通过讲道理提要求还不行,还必须铺之以管理制度和督导的办法。用“他律”的机制和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既是一种“养成”,又是一种“强化”。这个过程发展到学生学习行为的“自动化”模式,才可以认为是培养出“习惯”了。二是适当惩戒。当学生偶尔没能按常规完成学习任务时,必须进行惩戒,以从反面来强化习惯的养成。同时也让学生明白,破坏习惯就必须付出代价,这样有利于学生好习惯的养成。另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既要有要求,又要给予学生达到这些要求的条件,否则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怎样做好优秀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

(1)要做到重用与教育、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由于优秀学生本身具有的优点和日常行为表现,使他们比一般学生更容易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喜爱和重视,对他们往往是表扬多、批评少,使用多、教育少。从优秀学生的个性特征看,的班风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淀和培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发挥榜样的作用,坚持以鼓励表扬为主,充分发掘学生中的好人好事作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素材,要时刻发现每一个同学的长处和闪光点,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特别是对一些暂时落后的学生,更要注意表扬他们的每一微小进步,使他们明确努力的方向并获得前进的动力,从而带动整个班级的舆论及风气的健康发展。

(4)充分利用舆论阵地。班级的墙报、黑板报、班级标语、班会、少先队活动或团队活动等是班级舆论形成的重要阵地。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这些舆论阵地形式来宣传好人好事、好思想、好作风,扩大正确舆论的影响力,用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占领每个同学的头脑,影响每个人的言谈举止,以扶持先进,维护正气,抵制歪风邪气,不断提高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

(5)建设好班级标识。包括班名、班歌、班训的建设,使其能体现班级精神风貌和班级特色文化,并对每个班级成员以力量、勇气、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的体验,进而发挥激励教育作用。

(6)实行民主型的班主任领导方式。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领导方式和领导风格是影响班级舆论和班级风气形成的十分重要因素。班级在班主任不同方式的领导下,所产生的班级情绪气氛是不一样的。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主要有三种类型:集权型、民主型、放任型。在集权型领导方式下的儿童,他们的学习成果最高,他们很快而且很有效率地达到预期的目标,然而他们都表现出过分的紧张、敌意和侵犯性等消极的情绪;在民主型领导方式下的儿童,其情感表现最好,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和谐,工作效率虽不及权威式那么高,却比放任式领导的成绩好;在放任式领导方式下的儿童,无论在学习成果和情感方面的结果均不理想,因为在需要成人指导的情况下缺少必要的指导,儿童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摸索、彷徨和不安中,他们既无成果可言,又对这种团体气氛产生消极的情感。可见,民主型的班主任领导方式最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情感体验,从而有助于良好的班级风气和班级舆论的形成。

3.组织开展班级活动应注意哪些问题? ① 忌无思想性和教育性。开展班级活动应禁忌无思想性、教育性,离开教育目的、德育目标而单纯追求玩乐。活动不是目的,而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手段,离开教育,活动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② 忌无计划性和针对性。开展班级活动不能没有计划性和针对性。如果班主任和有关组织者对班级活动不做通盘考虑和长远规划,不精心设计每次活动,不能从青少年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抓住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而是为搞活动而搞活动,为了完成任务,应付上级检查,追求数量搞形式,或硬着头皮主观拼凑,毫无准备,信手拈来,这样活动就不可能收到真正的实效。

③ 忌成人化。开展班级活动不宜成人化、一般化和简单化。小学、初中教育对象的不同身心发展特点,应是我们确定班级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重要依据。一般说来学生年龄越小,形式越需要生动有趣,形象化、艺术化。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活动中静的、理性化的内容与形式可逐渐增加。④ 忌千篇一律。开展班级活动不能机械单调,一个模式,千篇一律。教育内容和教育要求的不同,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才能的不同,要求我们的班级活动应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方法和途径。这样能使学生喜闻乐见,更能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创造精神。1.制定班级管理计划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①要有明确的目标。计划要提出一定时期内班级管理活动要达到的目的和预期取得 复或翻版,要不断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推动班级管理工作不断前进。

2.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班集体是指经过以班主任为主的各种教育力量的培养和引导而形成的具有正确的奋斗方向,坚强的领导核心与骨干力量,以及良好的纪律、舆论和班风的高层次的班级群体。因此,班级不等于班集体,班级只是一个有组织的学生的正式群体,而班集体则是班级群体的高级形式。班级与班集体在社会性质上有着根本性的区别。

班集体具有以下特征:

(1)共同的奋斗目标。班集体有以全班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共同目标,它使所有的学生均能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发展。而且班集体的目标要高于一般班级群体的目标。为班级共同目标所做的努力,是班集体每个成员的自觉行动。

(2)健全的组织机构。班级干部学会正确扮演自己的角色,能够正确地处理与教师和同学的关系,能够带领全班同学实践共同的奋斗目标。

(3)良好的人际关系。班集体中,班级成员之间相互接受、悦纳,每一个班级成员都能感受到自己在这个集体中的价值。班集体成员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力高度深化和内化,成员间的交往比一般班级群体更为频繁,也更为深入,表现出显著的情感一致性。

(4)正确的集体舆论。班级的组织目标和班级规范,已经渗透在集体舆论中,形成了支持班级组织目标和规范的舆论力量。

(5)高度的凝聚力。班集体一旦形成,其成员遵循共同的价值观念及公认的行为规范,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其学习与活动也会产生高效率,使集体能圆满地完成学校和社会规定的学习任务。班集体的领导核心和众多的积极分子之间,以及他们与同学之间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而且会形成一种合力,推进全班各项工作。

3.班主任在班级安全教育管理中的责任有哪些?

(1)安全教育责任。班主任除对班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基础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防范、安全自护和安全自救知识。如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财物安全、饮食卫生安全等教育。班主任不仅自己要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如山、生命责任大如天的意识,还要努力使学生树立安全第一观念。

(2)安全告知责任。班主任的告知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是把学校或班级进行的各种活动中有关安全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对学生告知。如实践活动中的行走、乘车、具体的操作注意事项;体育运动中某些项目的危险性,练习设备、器材的安全性能等内容都应在活动之前告知学生。二是把校园及其周边的设施包括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告知学生。如校园内外维修改造,施工场所或临时搭建的设施,校园内外处所、场地、水电设备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等都应及时告知学生。三是把学生的有关情况对家长告知。如学生生病、学生请假离校或缺课、学生间发生纠纷或矛盾、学生的不良习气以及学生发生伤害或意外事故等,都要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四是把发现的班级内部、校园内部及校园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安全事故向学校领导告知。班主任履行告知义务,可积极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3)安全告诫责任。班主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负有对学生告诫的责任。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等是班级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学生的危险行为或潜在的危险行为要及时地告诫、制止和纠正。

等与他们交流,聆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进而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3)运用教育机智,努力捕捉解决问题的最佳角度和时机。班主任面对的教育和沟通对象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自我意识和丰富个性中小学生,同时教育情景又是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这就注定了随时可能发生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情况,它要求教师迅速做出反应,果断采取措施,妥善处理突发(偶发)事件,稳住学生情绪,让学生按预定或有利的方向发展。这种采取恰当措施处理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就是教育机智。

(4)正确处理好特殊的师生关系,努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如对犯错误的学生或问题学生,要寻找问题发生的原因,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要轻易否定学生,这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

(5)营造和个别学生谈话的机会。教师既要重视与学生群体的交流和沟通,更要重视经常营造和学生个别谈话的机会。通过一一与学生谈话,不但可以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也是增加了师生间沟通的渠道和情感。2.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哪些策略?(1)循序渐进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含很多方面,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如在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专心的听、说、读、写,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在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大量阅读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习反思的习惯、勇于创新的习惯等。(2)榜样示范

学习习惯一般是在家长、老师的要求下或自然模仿他人的情况下形成的,所以适时树立榜样,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很大促进作用。对低年级学生,要多树立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如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动脑积极、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学生的任何好行为,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对高年级的学生则要给他们多讲一些名人持之以恒、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等方面的故事。引导他们多读一些课外书籍,从中感受良好习惯对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影响,从而增强他们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自觉意识。(3)反复实践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反复多次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小学生自制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容易消退,所以我们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爱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中,由于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因素的原因,会有一些起伏现象,有所进步,又有所回落。这种起伏现象,我们称之为“反复”。“反复”是学生习惯养成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因此也是班主任进行指导时必须面对的问题,并要有应对的策略。

(4)全面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学生发展中的孤立因素,它只是一个孩子好的习惯系统中的一部分。因此,如果我们要想学生养成好的习惯,必须养成学生全面的好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它们之间具有很大的关联性。一个在日常生活中粗心大意惯了的人,要在学习中养成认真细心的习惯是很难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与良

一般都具有较强的自尊、自信、荣誉感、超群愿望和竞争心理。但是,在一些优秀学生身上也的确存在着爱听表扬,只看到自己的优点,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受不得批评,经不起挫折,重智轻德,孤高自傲,不合群等弱点。因此,班主任在教育时,既要看到优秀学生的优点,给予表扬、鼓励和重用,又要看到他们潜在的和已经暴露的弱点和缺点,给予严格的批评教育,督促其不断进步。

(2)要对优秀学生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帮助优秀学生,班主任必须克服“好马不用鞭子催,响鼓不用重锤敲”的错误观念。常言道:“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这是有道理的。要使优秀学生保持先进,就要对他们提出比一般学生更高、更严的要求。有的班主任担心“重锤”敲“响鼓”,会把鼓敲破,挫伤优秀学生的积极性,这种顾虑是不必要的。只要我们敲的适时适度,提出的要求符合学生实际,经过他们的努力是能够达到的;只要我们在工作中做到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那么,不仅不会挫伤优秀学生生的积极性,反而可以使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3)要教育优秀学生严于剖析自己

班主任要教育有血学生懂得“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天外有天”的道理,使优秀学生明白,成绩能鼓励人,同时也会使人骄傲,不注意自己修养就会落后,后进生经过努力也可以变成先进生。要教育优秀生具有自知之明,严于解剖自己,不能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和成绩,而且还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长处,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4)教育优秀生要掌握好表扬与批评的分寸 班主任要掌握好表扬和批评优秀生的分寸。班主任如果过多、过集中地表扬优秀生,会使他们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同时也会给其他学生不公正感,进而产生对优秀生的反感、疏远和不信任,影响班集体的团结,给班主任的工作带来困难和损失。因此,对优秀生的优点和成绩必须注意表扬的尺度,还要注意表扬的方式。

对优秀生的缺点、错误,同样要注意批评的尺度。由于他们的感情比较细腻,好胜心和自尊心都很强,因而不能过多地公开批评他们,而应该以进行个别教育为主。当然,不过多地当众批评优秀生,并不意味着对优秀生的缺点、错误要隐瞒和保守秘密,尤其是已在相当一部分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的,就应该视缺点、错误的性质,该公开的就得公开。不过在公开之前,先要对当事人做好说服教育工作,使他认识到所犯错误的严重性,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并主动地提出在班内公开做自我批评,这样做更能使他提高对自己的认识和取得一般学生的谅解。

此外,班主任还要注意根据优秀生的特长,分配给他们一定的工作。一般地说,优秀生在班集体中的威信是比较高的,他们自身具备的优点可以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教师委派他们从事一些工作,就是要创造学习、生活、纪律等方面的良好环境,使得他们的智慧和才干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也使他们在工作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完善他们各方面的品德。1.目标管理有什么特点?

答:(1)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式的、民主的管理制度,也是一种把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制度。在这一制度下,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是平等、依赖、支持的关系,学生在承诺目标和被授权之后是自觉、自主和自治的,因而,目标管理能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

(2)强调人的“自我控制”组织成员自己就是目标的制定者,对他们来说,目标是明确的,责任也是明确的,奖罚标准同样明确,每个人

都可以用目标指导自己的行动,实现自我管理。

(3)突出系统整体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通过专门设计的过程,将组织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转换为班级或个人具体的分目标。从组织总目标到具体的分目标和个人目标。在目标分解过程中,权、责、利三者已经明确,而且相互对称。这些目标方向一致,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形成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只有每个人员完成了自己的分目标,整个班级的总目标才有完成的希望。

(4)强化成果管理。目标管理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考核目标完成情况(即成果)为终结。成果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标准,是评价管理工作绩效的唯一标准。

2.班级组织机构有哪些形式? 答:(1)班委会制度

班委会通常由班长、副班长及学习、宣传、文娱、体育、劳动、生活、卫生委员等成员组成,各班委按分工各自负责某一方面工作,协调各种关系和解决班内存在的问题,及时地处理班内发生的事情。(2)班内小组

班内小组是班级组织机构中最基本、最活跃的组织形式,也是学生个性获得发展的摇篮。(3)班级少先队组织 人就发生口角,吵了起来。其他同学有的冷眼旁观,有的说一些讽刺话,有的甚至跟着起哄。这以后班级舆论渐渐变了,正气少了,“邪气”多了;团结的气氛少了,“对着干”的气氛浓了。班长渐渐失去了威信,越是他布置的工作,越是没人干,班级各项工作逐步下滑……。当班主任看到工作落后的局面时,不断责成这位班长要积极工作,大胆负责,然而班主任哪里了解实情­­­­­­­——同学们渐渐疏远了班长。

此后一段时间,班级工作常居下游。班主任也忍不住了,萌生了撤换班长的念头。他向学生了解情况,学生都是说班长的“不是”,怨声载道,这更坚定了班主任的决心,于是在一个周会上,班主任指出了班级工作落后的局面,心情颇为气愤,最后向全班学生郑重宣布撤掉王×班长职务,重新任命了班长。

王×被撤掉班长之后,情绪一落千丈,思想很不稳定,加上同学们的冷嘲热讽:“既有今日,何必当初”,“这回想批评别人也批评不成了”……,他感到教室里都是冷眼,都是嘲笑的面孔,连那些中立的同学们也疏远他了……,他感到孤独、无助,在教室里如坐针毡,再也没有心思去学习了……。一周后,他也开始迟到、早退、逃学,成绩直线下滑,期末考试位居下游。到第二学期开学时,他竟然对后进学生进行严肃的批评。原以为这样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然而事与愿违,后进学生并没有因此跨入先进行列,有的干脆“破罐子破摔”,还扬言:“谁稀罕那几个臭奖品!”为此,冯老师苦思冥想,积极寻找对策。偶然一次,冯老师从电视上得到启示:一些颁奖晚会都是请有名望的人做嘉宾,很是风光,我何不让后进学生做周会课的嘉宾,也“风光”一下呢?

于是,冯老师安排后进学生上台,亲自给先进学生颁发奖品并送上祝词。对于这一举措,后进学生非常欢迎。他们觉得自已有了面子,很是荣幸,都怀着激动的心情,纷纷与先进学生握手、拥抱。有的说:“某某同学,在学习和纪律上,你是我学习的榜样。”有的说:“祝贺你,不过下次说不定轮到你给我颁奖了……”这些耐人寻味的话,道出了他们向先进看齐的决心,大有一种“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态势。那热烈而温馨的场面感染着班级中的每个同学…… 答:

案例讲述的是班主任冯老师通过让后进生做嘉宾给优秀学生颁奖,从而改变后进生对自身的看法,找回了自尊与自信的故事。

后进学生通常是指那些学习不努力,成绩较差,思想上不求上进,品德水平较低的学生。庭中有些成员品行不端,这些往往给生活于其中的学生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③家庭缺乏温暖。主要是有些学生因其父母离异、外出打工、再婚或亡故,从而失去家庭的温暖,生活上无人问津,思想上无人教育。④家庭教育不当。一是家长忽视、放弃或无力教育。二是家长态度偏激。三是家庭教育不协调也是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家庭成员的态度和方法不一致,常使孩子无所适从。学校教育影响:

①“苦学”导致厌学。中小学学习内容抽象、单调,脱离实际;学科多,课业重;教育方法呆板枯燥;使学生感到压抑,心理负荷超重,部分学生产生不想读书逃避学习的厌学情绪,成绩越差,越失去学习信心,甚至缀学。②精神生活空虚。学生在他们的个性发展过程中,有渴望丰富精神生活的需要。他们精力旺盛,感情丰富,兴趣广泛,好动爱玩,喜新好奇,但缺乏自控能力,学校传统思想又带有偏狭性和封闭性,使学生精神生活得不到满足,从而产生逃学现象。打游戏、上网吧、赌钱出走,以寻求补偿和刺激。

③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把着眼点放在少数尖子学生身上,人为地分快慢班,这就使分入慢班的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再加之班主任对落伍的学生缺乏耐心的思想教在小学,与班委会并列的班级组织是班级少先队组织。班级少先队组织是班内少年儿童自己的组织,它接受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的领导,并在中队辅导员的具体指导下,参与开展的各种丰富多彩少先队活动,使少先队员自主性、创造性得到发挥,思想和道德品质得到锻炼和提高。

(4)班级共青团组织 在中学,与班委会并列的班级组织是班级共青团组织。共青团是先进青年自己的组织。进入中学后,班内逐渐发展了一些先进青年人团,团员达到一定数量后,便可单独成立班级共青团组织,建立团支部。团支部设书记及支委若干人,下设若干小组。

3.目前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怎样的问题?(1)亲情缺失问题。相关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33%的父亲、25%的母亲外出务工5年以上。而且60%—70%以上的父母是在外省打工,30%的父母每年回家一次。打电话成为留守儿童与在外父母联系的主要方式,但也有约2%的父母与孩子常年无联系。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儿童在面对自身变化、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等问题时,缺少父母的关怀,容易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2)生活抚育问题。由于部分农村家长缺乏科学的喂养知识,家庭的饮食习惯基本是有啥吃啥,特别是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科学养育更是缺乏。据留守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的相关调查显示,部分留守儿童体格生长发育指标水平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低体重率和生长迟缓率高于非留守儿童。

(3)教育监护问题。从整体情况看,多数留守儿童与祖辈共同生活,由于老人文化教育水平较低,加之还有近一半委托监护人同时监护几个儿童,老人监护往往主要是照料孩子的生活。家庭将更多的教育监护责任“转嫁”给学校,但对于农村学校而言,由于教育资金不足,专业资源匮乏,面对留守儿童的特殊需求,学校、老师常常是有心无力。

(4)安全保护问题。相关调查显示,有56%的临时监护人经常关注并采取措施预防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但也有34%的人只是有时会注意,还有8%的人明确表示顾不过来。一些农村大龄留守儿童离开了学校,脱离了正规组织的管理,处于无人监管、自行其事的状态,容易侵害他人或受到侵害。留守儿童溺水、伤亡事故也时有发生。据有关部门反映,被拐卖儿童中,流动儿童比例居第一位,留守儿童比例居第二位。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题,15分)

1、某班主任接手新班级后,指定了新的班干团队。这个班的王×,是个男生,成绩中等,爱讲话,敢负责,一开始很讨班主任喜欢,出于鼓励的目的,他被任命为班长。学校里布置的各项任务,班主任都喜欢交给他负责。他在班级里有了一定的威信,对工作就更大胆、更积极地负责,一见同学违反纪律就滔滔不绝地批评。今天这个男生迟到了,他在班内公开点名批评,明天那个女生没值日,他也在班内公开提出批评……,对那些不接受他批评或不听指挥的同学和班干部,他都及时向班主任报告,班主任给他撑腰,自然多是训斥那些学生……,他认为这些都是他作为班长份内的事情,也是应大胆负责的事情,班主任对他很是信任。渐渐地,他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因而便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盛气凌人,只知道向老师报告某某同学学习不好,某某同学纪律太差,而看不到自己的缺陷和弱点。班里的同学们开始厌恶他,继而对他又有了明显的抵抗情绪。班内没人值日了,迟到的学生也不只是两、三个了……,一些同学还暗地里“煽风点火”,故意跟他作对。有的同学的确是因为一些客观原因迟到了,他还是在班内公开批评,于是俩 辍学了。

这位班长辍学后,班主任曾试图让他回到学校,但已于事无补了。班主任为失去这样一位本是很好的班干部而遗憾,陷入了深思:怎样使用、爱护班干部?怎样使班干部能上能下,保证他们健康成长? 答:

案例中,这位班主任接到一个新班后,立即组建班委,任命成绩平平、敢说敢负责的王×为班长,足见他的独特眼光。一开始,这位班干部确实有他过人的长处,敢想敢说,在班级中是个“人物”,班级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然而,这位老师极为信任的班干部为何在同学面前变得惟我独尊,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盛气凌人,以至于工作蛮干不讲策略,令其他同学敬而远之、意见纷纷,最后沦落到辍学的地步?这说明班主任对班干部放手大胆的使用不等于放任不管,听之任之。

班干部的能力不是天生就具备的,对班干部不能只使用,不教育培养,否则将不利于班集体的建设,也不利于班干部的健康成长。那么如何使用和培养班干部呢?许多优秀班主任的成功经验是:

①关心与指导相结合

教师应积极关心学生干部在德、智、体、美各方面的表现,当他们遇到问题和困惑时要热心指导,不应只向他们压工作担子。因为班干部毕竟还是学生,他们一般缺乏在集体中工作的经验,班主任应该带领他们开展班级工作,帮助他们经常分析和总结工作中的成败得失,肯定他们的成绩,同时指出他们的不足,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同时要教给他们工作的方法。班主任在指导班干部的过程中,要着重向他们进行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的思想教育,既要纠正“当干部吃亏”的想法,教育他们“能受委屈才是强者”,又要纠正“当干部脸面有光”的“官本位”想法,以加强他们的工作责任感,促使他们积极开展工作。

②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班干部不同于班级中的普通学生,班主任应对他们严格要求,不姑息、溺爱。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是一名班干部,处处要以身作则,要起模范带头作用,防止班干部特殊化。尤其当他们有了缺点和错误时,对他们的处理要和普通同学一样,有时甚至要比普通同学严厉,决不能因为是班干部,而宽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给他们留面子,放松对他们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树立起在同伴中的榜样和权威,班级工作才能顺利展开。但对班干部的严格要求是建立在对他们尊重信任的基础上的,任何严格要求只有建立在对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保护上,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③放手与扶植相结合

班主任要改变传统由班主任一手包办的“保姆式”管理、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警察式”管理以及两眼紧盯着学生是否犯规的“裁判式”的班级管理模式,大胆启用班级管理的骨干力量——班干部,让他们成为协助班主任进行班集体建设的得力助手。班主任要放手把班干部推到班级活动的第一线,培养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让他们独立组织、设计和主持全班的集体活动,使其在活动中显露才华,培养热情,增长才干。同时还要创造各种条件,组织班干部到社会实践中去,经风雨、见世面,接受锻炼。当然,大胆放手不等于放任不管,而是在班干部独立开展工作的同时给予积极的扶植。班主任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发扬民主作风,当好班干部参谋,掌握好方向,帮助班干部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指导他们学会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教会他们既要善于工作,又要善于学习,以此使班干部在实践中不断得到自我提高和完善。

2、请用相关原理分析以下案例。在以往的班级周会课上,冯老师总是极力表扬先进学生,还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后进生不是天生就后进,他们变后进有其原因与变化过程。因此,了解后进生的特点,摸清后进生“后进”的原因,是教育和转化后进生的前提。

(1)首先了解后进学生的心理特点 ①自卑而又自尊。后进生的自卑感和自尊心常交织在一起,并处于矛盾之中。由于长期经历失败,一时无法改变其在集体中居于落后的位置,因而“求知欲”和“上进心”受挫,不思进取;有的由于身上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和指责,总觉得老师、同学、家长看不起自己,自卑感很强,以至没有上进的信心和勇气,甚至自暴自弃。但与此同时,他们的自尊心又很强,他们不愿意老师当众对他们批评训斥,也不能容忍同学对他们的轻视和瞧不起,尤其对老师 “翻旧账”、“揭老底”的做法十分反感,甚至记仇,极力地维护自己的尊严。②傲慢而又懊悔。后进生虽然成绩较差或品行不良,但常常表现出不以为然,他们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满不在乎,对优秀生常常表现出鄙视和瞧不起。比如案例中他们表现出的对奖品的鄙视。虽然人前“神气十足”,而实际内心却十分空虚和不安,常常心里也羡慕和钦佩那些优秀的学生,对自己所犯错误产生不同程度的懊悔,心里涌起一定改正错误、要求进步的希望。

③易感化而又自制力差。后进生并非都是“朽木不可雕”,他们中的大多数内心深处也有要求上进的愿望,也常常作一些努力。只要教育者教育引导得法,他们会为之感动,会振作精神向着好的方面奋力一搏的。但是后进生之所以变成后进生,又常常与他们自制力差、意志不顽强有关,这些因素决定着他们在转变过程中不可能一直都是勇往直前。一些困难和挫折就可能让他们动摇和后退,有时哪怕仅仅是一丝欲望的诱惑,一点情绪的干扰,也会让他们停滞下来,依然如故。

④情绪消极而又好自我表现。由于长期生活在被漠视、受歧视的气氛中,因而他们平时的情绪往往是悲观、低沉和冷漠的,对人没有信任感。这类学生由于平时没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于是,常常寻找另一种方式来表现自己。他们有的拉帮给伙,“江湖义气”十足,为“哥儿们”敢两肋插刀;有的独来独往,我行我素,无视他人的帮助和教育。这类学生的行为往往具有盲目性、冒险性、危害性,在他们的反常表现中蕴藏着强烈要求得到别人信任和尊重的愿望。

(2)其次要分析后进学生形成的原因

后进学生的成因与环境、家庭影响、学校教育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环境影响:

①向钱看的意识冲击。社会“一切向钱看”的意识极其严重地冲击着青少年学生的思想,使部分学生形成“钱是最重要”的片面认识。②不正之风干扰。改革开放的步伐与法律不健全,政策不完善,综合治理不配套,滋生的谋私利、搞特殊、拉关系、走后门等不正之风,使少数学生形成了想自己、占便宜、图实惠的享乐利己的思想。③精神污染毒害。在所谓“效益观念”驱使下,有些出版商编辑、生产、销售低劣刊物,地摊小报上也充满色情暴力、凶杀打斗等书刊,录像、影视、低格调酒吧、演唱等见多不怪,这些强烈的诱惑、污染、毒害这社会阅历低、认识模糊、识别抵抗免疫功能不强的青少年学生的思想。

家庭因素的影响: ①家庭学习环境恶劣。主要指有的家庭住房拥挤,各成员活动互相干扰,家里来客过于频繁,家庭周围环境吵杂等,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休息。②家庭气氛不良。有些学生的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冷漠,经常争吵,家庭气氛紧张;家育,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加剧师生之间的矛盾,使不良行为蔓延恶化。

(3)最后要掌握转化后进学生的方法与措施 ①感情交流,心理相融。教师应正确对待后进学生,善于同他们交朋友,通过语言交流、情感交流、行为影响等方法,消除差生的疑心。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当学生感到班主任真心实意地对自己好,觉得老师可亲可敬可信赖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教育,就会十分有效。当他们愿意与班主任推心置腹地谈心里话,吐露真实思想时,就是他们突破心理障碍、发生思想转变的重要时机。班主任一定要抓住这种时机。

②培养兴趣特长,在活动中激发自信。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往往有强烈的自尊心,你信任他,赋予他更多的责任,往往是调动他积极性的最好手段。通过参加各种有兴趣的活动,让他们的兴趣特长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进而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实现自我肯定,消除自卑心理,使之从压抑和自卑中解脱出来。

③掌握后进学生个性特征上的差异,因材施教。每一个合格的教育者都应该正确认识和掌握学生的特征和个性差异,并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和措施,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这一点在后进学生的转化上尤为重要。

④重视后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培养。一个人总是根据他的自我观念,自我要求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使自我行为和自我观念、自我要求保持一致。后进生由于自我意识上的障碍、歪曲,以及有些教师的教育不当,主体意识上的自主性转化成为对抗性和逆反心理,陷入孤独和自卑,养成闭锁性性格。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对后进学生进行热情而又有艺术的指导和教育,采取适当的教育和方法,使后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发展,帮助后进学生实施“自我教育”,引导他们积极有效的参与教育过程,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

案例中班主任冯老师意识到,过去过多的批评后进生是导致他们自尊心得不到尊重,自信心缺乏的主要原因。让进学生做嘉宾,不仅使他们得到了一次温柔的批评和善意的忠告,同时还帮他们找回了失去的自尊和自信。由于得到了老师的尊重和信任,学生们都在积极发扬各自优点,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班里赶先进、超先进蔚然成风。由此可见,教师只要对后进学生倾注爱心,就一定能够促进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正确认识自己,唤起他们步入先进的信心。

3、某校初一(2)班班主任刘老师,与全班同学经过一个月的想象、论证后,制定了如下班级奋斗目标:

(1)在学校“教育为本,学习为主,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做一个雷锋式的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父母、爱老师、爱班级的人。

(2)刻苦学习,达到人人升级,人人毕业;达到体育锻炼标准,人人都能掌握一种运动的方法和规则,人人爱清洁、人人讲卫生,尤其是要重视用眼卫生,没有新的近视发病者;人人都有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岗位,坚持为班级、为学校、为他人、为社会做好事。……人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人人有自己喜爱的学科,人人有自己喜爱的劳动,人人都会1—2种小制作,人人都讲普通话写规范字,人人都学会2-3种自我服务的技能,人人都能掌握文明礼仪并身体力行。

(3)半年内达到学校良好班集体水平,一年内达到区级优秀班集体水平,三年内达到市级优秀集体水平。

请用班级目标管理的相关原则分析上述案例。(1)方向性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政策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首先坚持的基本原则,班级目标管理也离不开这一宗旨。因此,班级目标管理应体现国家的教育目的,体现一定社会及学校对学生要求的基本方向和质量规格,它是这些要求在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化。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其出发点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舍此目标管理就丢了灵魂。

(2)激励性原则

一个好的目标应当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较高的达成度,而达成度的高低取决于吸引力的强弱,班主任须根据学校的总体目标,针对本班的现状,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选择一些经过努力能够达成的目标,引导学生爬“坡”,使全体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都能分享到成功的快乐。(3)可测性原则

班级目标必须是可量化、可操作、可评估的,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特征,而不是抽象的模糊之物。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应分阶段,按要求进行定量分析,有些不能直接量化的指标,可以先定性然后进行二次量化,有些指标经过实践无法测量的,要更换合适的指标。

4、许多同学整天盼望能当班干部,但他们却不知道班干部的酸甜苦辣。酸:作为班干部,老师就会很器重你,要是你做错了事,批评就会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如:不讲卫生,爱吃零食、乱花钱等。班主任可以利用各种形式的班会活动让学生反复接受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懂得珍惜父母辛苦劳动的成果,不乱花钱,并逐步培养起理财意识。二要加强安全教育管理。

(3)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品德成长。班主任是留守儿童在学校生活、学习、思想、道德、心理等全方位的辅导老师,要把留守儿童的品德成长作为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随时留心他们的思想行为及变化情况,及时加以引导与教育。教师在平时要多留心这些孩子的一言一行,及时了解孩子思想上、行为上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确实做好留守儿童的品德教育工作。实践表明,班主任在留守儿童的品德教育问题上,多关爱,多沟通交流,针对性的开展班级活动以及建立“成长记录袋”记录下每个留守儿童每阶段中的日常行为、品德发展情况,让留守儿童、家长都能及时了解自己,反思自我,从而纠正不良的道德行为等等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4)加强留守儿童的学习辅导。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因为没有父母的直接监督和鼓励,学习主动性往往较差,祖辈们大多文化水平偏低,孩子的家庭作业很难得到及时辅导,加之缺乏父母具体的引导和鼓励,使得他们的学习自信主任,心里都会比较着急。特别是当学生犯错

后,老师往往急于进行批评教育,而且更多时候,我们不只批评一次,往往还要把以前的错误再抖出来,有时甚至不仅我们自己批评,还让家长参与其中。实际上,当孩子犯了错误时,老师和班主任绝对不能着急上火,也不应揪住旧账不放或夸大事实刺激他。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了解事情背后的原委和来龙去脉,耐心地和孩子谈心、交流,在此基础上再加以适当地引导和规范。(2)教师要善于抓住突破口

班风建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项涉及的层次深,难度大的工作。因此,当班级出现不良风气时,班主任切忌形式主义,简单模仿和照搬照套,要因地制宜,针对问题,从班级管理的实际出发,选好突破口和切入点,以点带面。

(3)关注和引导学生文化 ①教师要善于做协助者。中小学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认知世界,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和理解,需要有自己自由的发展空间,同时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思维尚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其信仰带有盲从性,其态度也常伴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教师需要关注到学生的这些需求和特点,善于看到学生文化中合理积极的一面,善于挖掘其中富有批判性、创造性的一理会,而当他安静地学习时,教师则应表扬他。

强化不相容的反应

这是将不强化不合社会要求的反应与强化符合社会要求的反应的措施结合起来,以消除顺应问题行为反应的技术。这是一种否定——肯定、消除——强化统一的技术。具体办法是对顺应问题行为的反应不予反应,而赞扬相反的、符合行为规范的反应。如在课堂上,有的学生起哄,并得到部分同学的喝彩(顺应问题行为的反应),而有的学生对他们的行为则不予理睬,继续听课或做作业(不顺应问题行为的反应)。这时,教师不必批评捣乱者或那些顺应问题行为的反应,而应大力表扬表现好的学生、使两种行为形成鲜明对照,以使问题行为及其顺应者的反应逐步减少和消除。强化不相容的反应与消退有明显的区别,它把注意力放在与问题行为相反的反应上,而且强化它。④模仿

模仿是指个人有意或无意地对某种榜样做出类似反应的行为方式。群体成员的模仿内容比较广泛,包括他人的言行举止、思维方式、感情表现、风俗习惯等,模仿可分为自发的模仿和自觉的模仿两种类型。

模仿也可以作为一种矫正技术,用来训练那些因不知道如何做出良好行为反应而具有问题行为的学生。具体办法是让学生观察榜样的行①

像冰雹一样劈头盖脸地砸下来,而且加深了老师对你的误解。那滋味呀,就像一连喝了几瓶“镇江醋”,酸得你说不出话来。辣:当纪律红旗打水漂了的时候,老师会提到“×××,你怎么也这样,应该起好带头作用,怎么回事?你„„”那感觉,跟泡在辣椒水里没两样。苦:班干部就是老师的小助手,什么点名册呀,班级周记呀,全交给你去搞定了,压得你苦不堪言。甜:班干部很容易得到老师的信任,无论发生什么事,老师对你是百分之百相信,因此什么时候都是“安全”的,是绝无“危险”的。请结合上述案例,谈谈班主任应如何培养班干部。

答:班干部的能力不是天生就具备的,而是需要在后天的教育实践中进行培养和锻炼。一般来说,培养班干部要做到:(1)关心与指导相结合

教师应积极关心学生干部在德、智、体、美各方面的表现,当他们遇到问题和困惑时要热心指导,不应只向他们压工作担子。因为班干部毕竟还是学生,他们一般缺乏在集体中工作的经验,班主任应该带领他们开展班级工作,帮助他们经常分析和总结工作中的成败得失,肯定他们的成绩,同时指出他们的不足,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同时要教给他们工作的方法。而不是像案例中那样“要是你做错了事,批评就会像冰雹一样劈头盖脸地砸下来,而且加深了老师对你的误解。”

(2)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班干部不同于班级中的普通学生,班主任应对他们严格要求,不姑息、溺爱。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是一名班干部,处处要以身作则,要起模范带头作用,防止班干部特殊化。就像案例中说的那样,当班干部“很容易得到老师的信任什么时候都是‘安全’的,是绝无‘危险’的”,但老师又必须严格要求,班干部要起带头模范作用,因而“当纪律红旗打水漂了的时候,老师会提到“×××,你怎么也这样,应该起好带头作用,怎么回事?你„„”当班级出现问题时,班干部必须做出反思。

(3)放手与扶植相结合。班主任要放手把班干部推到班级活动的第一线,培养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让他们独立组织、设计和主持全班的集体活动,使其在活动中显露才华,培养热情,增长才干。就像案例中说的那样,“班干部就是老师的小助手”,虽然苦些累些,但是增长了才干。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5分)

1、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论述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策略。

(1)了解学生,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了解学生是教育管理好学生的前提。班主任在接手一个班后首先要做的工作是了解本班学生的情况,特别对留守儿童要认真调查,摸清本班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并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动态专项档案,记载好学生家长姓名、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情况,并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学生及其监护人,以便及时联系。同时,适时根据本班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档案的相关内容,记录下留守儿童各阶段变化的情况,跟踪他们的成长。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建立起学生家长与老师之间方便的沟通渠道。

(2)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留守儿童长年与父母分离,由于监护人的特殊性,极易导致因监护不到位而产生的生活质量问题、行为习惯问题、安全问题等等,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令人担忧。面对这种状况,班主任要了解各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一是要加强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留守儿童多数是隔代抚养,老人对孩子往往溺爱有加,教育不足,致使孩子养成了 心普遍较低,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由于心理孤单以及对父母的思念,课堂上他们更容易注意力分散不能全身心集中于学习。久而久之,一些学生便会感到学习压力增大从而出现厌学、逃学、辍学等行为。为此班主任首先要做的是给这些留守儿童以特殊的关爱,关心他们的家庭、生活、学习和困惑,多走进他们,多接纳他们,并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形成一个温暖、宽松的成长学习环境,让留守儿童切实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从而弥补了由于留守而缺失的亲情。其次是要更多的关注他们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要多鼓励多辅导,建立起他们的学习信心;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还可以通过成立留守儿童“爱心小组”,以班干部和优秀学生为成员,他们每个人与一至二名留守学生结成对子,在学习、生活上给予留守儿童帮助,让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5)切实关注留守问题的心理健康。由于亲情缺失、家庭监管缺位、学校教育偏颇等原因,使得心理问题成为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不能不引起家庭、学校、社会的高度重视。时下,关爱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也已成为社会的焦点,更是我们班主任的特殊使命,班主任责无旁贷地应肩负起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责任。为此,班主任要向留守儿童投入更多的关爱,经常和留守儿童交谈、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给孩子以父母般的关心、帮助,驱散他们心中的孤独与自卑,走出父母外出带来的阴影,排解他们的心理困惑。如学生生日给他送个小礼物,组织全班同学为他唱一支生日快乐歌,让他感到大家对他的关爱。班主任还要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情绪变化,他们一旦有什么变化,要及时与其交谈了解情况,做学生的贴心人,赢得学生的信任、尊重,这样,学生有什么困惑就会主动向老师讲这种班主任及时疏导,把问题化解于萌芽状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十分有益。与此同时,班主任可以建议学校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设立心理咨询室,开通“亲情热线”,开设“倾诉信箱”,为留守儿童提供及时的心理咨询与辅导,让留守儿童倾诉心中的烦恼与困扰,缓解和化解心理压力。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心理咨询网站,设立网上心理咨询室,为留守儿童提供咨询、指导。班主任可以公开自己的QQ、“悄悄话”电子邮箱,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无人倾诉、不敢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使之解开心灵的疙瘩。

(6)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班主任要向留守儿童的家长公布自己和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利用电话、家访、网络平台等方式指导家长或监护人掌握与学校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每学期对全班留守儿童进行一次以上的家访。由于留守学生的特殊性,其父母都在外打工,家访局限在节假日或家长偶尔回家的时候,为了更好的沟通,可以更多采取书信或电话的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也可建议家长或监护人多打电话,或多写信与自己联系,以便交流孩子在校的情况。呼吁家长,为人父母切实负起责任,给留守孩子以更多关爱,多利用电话、书信、网络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亲子互动,使他们正确认识父母外出打工的事实,理解父母的苦衷,进而使他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学习,报答父母。建议父母与子女的交流和沟通,最好每周一次,使孩子感到父母虽不在身边,心里是牵挂着他们的,从而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呵护与关爱,心理充满快乐与满足。班主任还可以建议家长在寒暑假,把孩子接到自己的身边。跟父母在一起,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大的幸福。

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纠正不良班风。(1)教师要有耐心和爱心 班级出现不良风气,作为有责任感的老师和班面,教师还应积极运用自身的文化经验,帮助学生提高选择信息、调控行为的能力,引导他们创造积极的主体文化,让学生文化成为培养合作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源泉。对于学生亚文化,教师不能忽视它的存在和影响,也不能因看到它的负面影响只一味地打压。②教师要善于作引导者。教师要珍视学生文化中的有益资源,善于把班级文化环境中的消极信息转化为积极的信息,施加有目的、有计划、不留痕迹的影响。如果能创造性地将书本知识、社会制度文化和学生文化融合在一起,借助生动活泼文化形式,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那就再好不过了。比如,针对学生迷《水浒》、《三国》卡片,老师可以利用这一文化资源,与学生一起组织一次别开生面的“《永浒》、《三国》2000新篇”系列活动,如故事会、连环画、网页设计大赛等,就能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引导学生文化往健康的方向发展。(4)建立班级问责制

问责制是指特定的问责主体针对特定岗位应承担的责任进行追究的制度。班级实行问责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规范学生的行为,从而达到建立优良班风的效果。建立班级问责制,意味着必须接受来自内部和外部的监督,即引导学生批评和自我批评。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就有“吾日三省吾身”的名言,而我国另一位古代思想家孟子也留下了“闻过则喜”的名言。前者强调的是要自我批评——“君子”要有经常检讨自己、批评自己的风范;后者强调的则是“君子”应善待来自他人的批评,要有接纳批评的勇气和胸怀。治理班级问题,矫正不良班风,其中一个重要方式就是要建立班级问责制,培养学生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

“人非圣贤,谁能无过?”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更何况是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儿童?一个人最可怕的不是有缺点,而是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因此,班主任要适时地引导学生自我批评,这对治理班级问题是大有好处的。

(5)运用一定技术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是指儿童青少年不适当的行为,这里的不适当指与学生行为规范要求相违背的行为。班风不良的班级中,学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行为的现象往往较多。因此,班主任掌握运用一定技术矫正学生问题行为尤为重要。矫正学生问题行为的常用技术主要有: ①塑造

所渭“塑造”是指诱导学生的目标行为,并通过逐步提高奖励标准等措施使之巩固下来的技术。这里的“目标行为”是指与问题行为有本质差异的,取代问题行为的新行为。具体办法是将目标行为分解为许多个有逻辑联系的小步骤的具体行为,然历训练学生逐个掌握、直到最后能准确、连贯地外显整个目标行为。

① 消退

消退是指废除可以使问题行为维持下去的一切强化刺激,从而减少出现这类行为的频率的矫正技术。具体办法是安排相应的条件,以至停止问题行为,并开始强化目标行为。学生的问题行为往往是在他周围的人不知不觉的强化下形成的。人们习惯于对别人的异常行为给予注意(心理学则告诉我们,新刺激容易引起人的注意),这种刺激客现上是一种奖励〔正强化),使得异常行为得到了巩固。学校里有些学生也经常恶作剧。如某小学五年级有个学生,老是捉弄人,教师要求的作业,他一概拒绝,要他写作文,他就在作文本上随便画漫画。上图画课时,他不仅在纸上而且在桌子上乱涂—通。要他读书,他便扮鬼脸、怪声怪调地读,上课时还做纸飞机从同学头上抛过去。教师发火了,他便伸长舌头,装作害怕的样子。使得教师哭笑不得;束手无策。在学校里,采取这类行为的儿童是为了引起老师、同学的注意以获得满足。对这种行为,可以不予反应,不予为、然后尝试性地模仿,再将自己的行为与榜样行为比较,找出差距,进行矫正,直到与榜样采取同样的行为。

3、论述班级活动设计的艺术。

在班级活动中要发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并不排除班主任的指导、点拨与建议的作用,至少应在关系到活动质量的几个主要方面,如活动主题、活动程序、活动情境、活动评价指标的设计上班主任要起到的主导作用,要掌握一定的艺术。

(1)活动主题的设计艺术

活动主题的确定十分重要,它是设计整个活动的前提。作为班集体活动,无论是从活动的内容上讲,还是从活动的类型来说,在主题的选定上都应体现出鲜明、新颖、具体的特点。

①主题鲜明。主题鲜明是指要紧跟时代的要求和特点,要适合当代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需求。

②主题新颖。一提新颖,人们往往会想到活动的形式,其实不然,活动的主题也可设计得新颖,设计得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③主题具体。所谓具体是指主题要有针对性,不要贪大求全。这就要求班主任组织的活动能针对班上带有普遍性或倾向性的问题来确定主题。比如为解决初三学生临近中考前普遍存在着焦虑情绪这个问题而开展的主题活动,其题目就应紧紧扣住焦虑情绪设题,如“冷静是成功之母”或“你能行”,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如果用“争做合格毕业生”这样的题目就很可能无助于学生解除焦虑情绪,反而会给他们造成无形的压力。

(2)活动程序的设计艺术

活动程序即活动进行的先后次序,亦叫活动步骤。它主要指活动实施过程中的诸多环节的先后顺序。我们在开展一次(或一项)活动时,为了使活动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往往都围绕着本次活动的目标组织若干不同形式的“节目”。那么,哪个“节目”先上,哪个“节目”后上,“节目”间如何串联,如何让同学对活动产生整体印象等,都需要做出合理而科学的安排。安排得合理,整个活动就进展得顺利,安排得不好,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给人造成杂乱无章、乱乱哄哄的印象。(3)活动情境的设计艺术

活动情境包括物化环境与非物化环境。物化环境(亦称有形情境),它指的是开展活动的会场环境;非物化环境(亦称隐形情境),它指的是舆论、氛围、情感等。此外,也可以把活动的主题或内容设计成一个问题情境。对于物化环境,即活动的地点或会场要精心选择、布置,使之具有典型性、艺术性,以增强活动的感染力和教育效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让墙壁说话,让环境育人”。对于非物化环境则需要班主任去创设、去激发、去调动,以使学生能置身于易受感染、能受到熏陶的气氛之中,于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响和教育。至于问题情境,则需要班主任在认真听取同学建议的基础上,进行精心而周密的设计。(4)评价指标的设计艺术

评价是活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对活动质量的高低、活动目标落实的情况、活动效果是否显著所做的客观判断。坚持对活动进行评价有利于改进我们的工作,使我们的工作逐渐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做好评价,必须在制定计划时就设计好评价的指标(即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在设计评价指标时,班主任要做到: 第一,评价指标的确定要坚持客观性和激励性原则。所谓“客观性”是指要紧密结合学生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不能主观降低或超越他们的行为能力和认知水平。所谓“激励性”原则是指侧重于给学生以引导和鼓励,通过评价要给他们信心和力量,给他们成功的希望,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进而更好的发展自己。如果求全责备,严厉苛刻,则容易使

他们自暴自弃。

第二,评价指标的内容和标准的确定,一定要紧紧围绕活动的目的。比如,评价班集体活动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项指标是看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因为我们所开展的任何活动都是以学生为参与主体,以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和提高为目的。然后,要想评出“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是怎样的,还必须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参与的时间、广度、范围、协作情况等”来考察。这就要求既要有明确的评价内容(一级指标),还应有具体的标准(二级指标),这样才能构成完整的指标体系。

第三,评价指标测评的形式多种多样,诸如问卷、访谈、检测、汇报等。第四,评价指标的设计要能反映下列要素的真实情况:即活动主题是否符合教育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内容是否有时代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形式有无创新;成员的主动性及影响效果如何等。

4、班主任如何教育和转化后进学生。

后进学生通常是指那些学习不努力,成绩较差,思想上不求上进,品德水平较低的学生。后进学生在班上所占的比例较小,但活动能量大,影响面广,常常妨碍班级多项工作和活动顺利开展。要教育好这些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一项艰巨、细致、耐心的工作,是的学习和休息。

②家庭气氛不良。有些学生的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冷漠,经常争吵,家庭气氛紧张;家庭中有些成员品行不端,行为不轨,道德品质败坏,自私自利,家庭道德气氛差,这些往往给生活于其中的学生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③家庭缺乏温暖。主要是有些学生因其父母离异、外出打工、再婚或亡故,从而失去家庭的温暖,生活上无人问津,思想上无人教育,物质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精神屡遭折磨,心灵受到严重创伤,心灵平衡遭到破坏,不仅严重影响其学习,还易使他们形成孤僻、多疑、自卑、不合群等病态心理,其中一些意志薄弱者碰上坏人施以物资和精身上的诱惑,易上当受骗,走上歧途。

④家庭教育不当。一是家长忽视、放弃或无力教育。有些学生的家长由于工作比较紧张或经常外出,无暇顾及子女,下班后家务过累,没有精神教育孩子;有些家长经常忙于挣钱,很少关心子女在校内外各方面的情况;有些家长有心把孩子教育成人,但苦于自身的素质低无力教育,特别是当子女处于青春期时不知该如何教育。二是家长态度偏激。有的过分溺爱,使其子女霸道成性;有的放任不管,使其子女放纵无羁;有的专制粗暴,教育不当。三是家庭教育不协调也是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家庭 成的群体。第一章小学班主任与小学班级管理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1、班级:班级是现代学校制度的产物。是同

1、小学班级组织的性质: 一年龄段、发展水平相当的一群学生根据学校小学班级是小学的基层组织,它依据学校制度的安排固定地聚集在一起,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的规定建立起来,它是正式组织。作为学校组目标开展教育活动的学校教育基层组织。织的组成部分,它服从于学校组织的目标与规

2、班主任:班主任是学校中的一种管理角色。范,它的活动要为实现学校规定的任务服务。他(她)对学校中的基层组织——班级发挥管学校是以教育与教学为中心任务建立的,班级理的职能。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则是直接开展教育与教学活动的单位。是发展中的儿童的精神关怀者。

3、小学班主任:小学班主任是小学班级的管

2、小学班级组织的特征: 理者。他(她)要在学校校长的领导下贯彻国①小学生非自愿选择的组织(认同是基础性工家的教育方针,根据一定年龄段上小学生的发作)展特点,在班级中对实施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和②有共同的学习任务 其他各项工作进行管理。小学班主任一般兼任③有正式组织的管理体系(班主任、班委会、少先队中队辅导员,对少先队中队活动的开展制度和纪律)进行指导和帮助。④由成人领导

4、管理:管理是社会组织活动中的现象,它⑤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物理、制度和精神层是组织管理者运用自己被赋予的领导权力,采面即班风)取计划、组织和协调等管理措施,为实现组织 目标开展的活动。

3、少先队组织的特征:

5、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对小学班级革命性、群众性、自治性、实践性 组织的领导。班主任在小学班级组织中根据一 定的教育目标,针对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设

4、少先队组织与班级组织的关系:(次要简答)计、组织、协调、控制班级组织内的一切活动,联系:都是少年儿童的正式组织,两者都有明班主任工作的一场攻坚战。

(1)首先了解后进学生的心理特点 ①自卑而又自尊

后进生的自卑感和自尊心常交织在一起,并处于矛盾之中。由于长期经历失败,一时无法改变其在集体中居于落后的位置,因而“求知欲”和“上进心”受挫,不思进取;有的由于身上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和指责,总觉得老师、同学、家长看不起自己,自卑感很强,以至没有上进的信心和勇气,甚至自暴自弃。但与此同时,他们的自尊心又很强,他们不愿意老师当众对他们批评训斥,也不能容忍同学对他们的轻视和瞧不起,尤其对老师 “翻旧账”、“揭老底”的做法十分反感,甚至记仇,极力地维护自己的尊严。

②傲慢而又懊悔

后进生虽然成绩较差或品行不良,但常常表现出不以为然,他们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满不在乎,对优秀生常常表现出鄙视和瞧不起。虽然人前“神气十足”,而实际内心却十分空虚和不安,常常心里也羡慕和钦佩那些优秀的学生,对自己所犯错误产生不同程度的懊悔,心里涌起一定改正错误、要求进步的希望。③易感化而又自制力差

后进生并非都是“朽木不可雕”,他们中的大多数内心深处也有要求上进的愿望,也常常作一些努力。只要教育者教育引导得法,他们会为之感动,会振作精神向着好的方面奋力一搏的。但是后进生之所以变成后进生,又常常与他们自制力差、意志不顽强有关,这些因素决定着他们在转变过程中不可能一直都是勇往直前。一些困难和挫折就可能让他们动摇和后退,有时哪怕仅仅是一丝欲望的诱惑,一点情绪的干扰,也会让他们停滞下来,依然如故。④情绪消极而又好自我表现

后进生一般在思想、学习、劳动等方面都明显落后于其他的同学,当他们犯了错误以后,常常受到老师的粗暴训斥、同学们的讽刺挖苦、家长的打骂教育,从而产生恐惧心理和对立情绪。他们由于长期生活在被漠视、受歧视的气氛中,因而他们平时的情绪往往是悲观、低沉和冷漠的,对人没有信任感。这类学生由于平时没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于是,常常寻找另一种方式来表现自己。他们有的拉带给伙,“江湖义气”十足,为“哥儿们”敢两肋插刀;有的独来独往,我行我素,无视他人的帮助和教育。这类学生的行为往往具有盲目性、冒险性、危害性,在他们的反常表现中蕴藏着强烈要求得到别人信任和尊重的愿望。(2)其次要分析后进学生形成的原因

后进学生的成因与环境、家庭影响、学校教育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环境影响:

①向钱看的意识冲击。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不同步,“一切向钱看”意识在“有钱就有一切”的诱发下滋长,极其严重地冲击着青少年学生的思想,使部分学生形成“钱是最重要”的片面认识。②不正之风干扰。改革开放的步伐与法律不健全,政策不完善,综合治理不配套,滋生的谋私利、搞特殊、拉关系、走后门等不正之风,使少数学生形成了想自己、占便宜、图实惠的享乐利己的思想。③精神污染毒害。在所谓“效益观念”驱使下,有些出版商编辑、生产、销售低劣刊物,地摊小报上也充满色情暴力、凶杀打斗等书刊,录像、影视、低格调酒吧、演唱等见多不怪,这些强烈的诱惑、污染、毒害这社会阅历低、认识模糊、识别抵抗免疫功能不强的青少年学生的思想。

家庭因素的影响: ①家庭学习环境恶劣。主要指有的家庭住房拥挤,各成员活动互相干扰,家里来客过于频繁,家庭周围环境吵杂等,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学生 成员的态度和方法不一致,常使孩子无所适从。

学校教育影响:

①“苦学”导致厌学。中小学学习内容抽象、单调,脱离实际;学科多,课业重;教育方法呆板枯燥;“听课,作业,测试,分数”的固定模式等等,使学生感到压抑,心理负荷超重。“苦学”引发部分学生产生不想读书逃避学习的厌学情绪,成绩越差,越失去学习信心,甚至缀学。

②精神生活空虚。学生在他们的个性发展过程中,有渴望丰富精神生活的需要。他们精力旺盛,感情丰富,兴趣广泛,好动爱玩,喜新好奇,但缺乏自控能力,学校传统思想又带有偏狭性和封闭性,使学生精神生活得不到满足,从而产生逃学现象。打游戏、上网吧、赌钱出走,以寻求补偿和刺激。

③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把着眼点放在少数尖子学生身上,人为地分快慢班,这就使分入慢班的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再加之班主任对落伍的学生缺乏耐心的思想教育,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加剧师生之间的矛盾,使不良行为蔓延恶化。

(3)最后要掌握转化后进学生的方法与措施 ①感情交流,心理相融。教师应正确对待后进学生,善于同他们交朋友,通过语言交流、情感交流、行为影响等方法,消除差生的疑心。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当学生感到班主任真心实意地对自己好,觉得老师可亲可敬可信赖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教育,就会十分有效。当他们愿意与班主任推心置腹地谈心里话,吐露真实思想时,就是他们突破心理障碍、发生思想转变的重要时机。班主任一定要抓住这种时机。

②培养兴趣特长,在活动中激发自信。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往往有强烈的自尊心,你信任他,赋予他更多的责任,往往是调动他积极性的最好手段。通过参加各种有兴趣的活动,让他们的兴趣特长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进而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实现自我肯定,消除自卑心理,使之从压抑和自卑中解脱出来。同时,在生活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后进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以增强其自信心,并促使其将这种优势迁移到学习或纪律上来。

③掌握后进学生个性特征上的差异,因材施教。每一个合格的教育者都应该正确认识和掌握学生的特征和个性差异,并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和措施,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这一点在后进学生的转化上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按照后进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个别教育,采取正面的教育措施,发展和巩固积极的个性倾向,改造消极的个性特征,以促进和完善后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学习上,要求教师按照后进学生个性特征加强知识技能教育;在教育目标上,要求教师对不同个性的后进学生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从而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④重视后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培养。一个人总是根据他的自我观念,自我要求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使自我行为和自我观念、自我要求保持一致。后进生由于自我意识上的障碍、歪曲,以及有些教师的教育不当,主体意识上的自主性转化成为对抗性和逆反心理,陷入孤独和自卑,养成闭锁性性格。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对后进学生进行热情而又有艺术的指导和教育,采取适当的教育和方法,使后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发展,帮助后进学生实施“自我教育”,引导他们积极有效的参与教育过程,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

以实现预定的班级组织目标。

二、简答题

1、班级管理的过程(后面要扩展)(1)要素(2)环节

管理者:班主任 设计:结合管理实践的具体 情况进行创造型设计

管理对象: 全体班级成员、空间时间、班级活动 实施:付诸实践 班级活动所利用的物质资源和设施 管理手段: 班主任实施班 级管理的各种措施 评价:知道自己的管理活动究竟获得了什么结果

2、班级管理的主要课题(1)班级管理理论的性质(2)班级管理的对象(3)班级管理目标与任务(4)班级组织建设(5)班级日常管理(6)班级活动管理(7)班级教育力量管理(8)班级管理者的管理(9)班级管理研究

3、怎样学习班级管理课程 a.把班级管理作为一项事业 b.关注学校班级管理实践中的问题 c.注意相关学科理论的学习d.在写作中学习

三、讨论题 结合优秀小学班主任自述故事《让我再来一次》,回忆童年时代的小学班主任,并讨论小学班级管理的意义。

班级管理的意义

学生在班级中学习和生活,他们的行动必须遵循班级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受班级纪律的约束。学生在班级中的地位和人际关系,班级的活动和心理气氛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1、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当儿童进入学龄期以后,他们是通过在班级中的学校生活来学习将来在社会上怎样“做人”和“做事”的。因此,班级生活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未来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2、对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影响。

学生正处在自我概念形成和发展的阶段,他们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认识自己:一是将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内化;二是通过与他人的比较,做出判断。而班级为这两种认识提供了充分的信息。

3、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学生正处于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事物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学生对教师或班级的积极情感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情感基础。班级中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感到班级的温暖、教师的可亲。同时,良好的班级气氛使学生情绪平和、心情愉快。在好的心境下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联想丰富,从而能更好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同学之间也能互相探讨,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因此,学生能否有效地学习,不仅受制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态度,而且受到班级环境和气氛的影响。

第二章小学生与他们的班级生活世界

一、名词解释

1、社会性:人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须具备的品质,这些品质主要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2、制度规范:有明确的组织目标,正式的组织机构,清楚的组织规范。

3、非正式群体:是班级组织中的一些小学生在心理一致性或相容性的基础上,自愿结合而晰的组织结构与规章制度,有明确的目标与边界,两者的成员、教育者、教育对象相同。区别:它们分属相对独立的不同系统,班级是学校最基层的行政单位,少先队是共产主义教育的预备队,两者在组织目标、领导和制度、工作重点、工作形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5、班级中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选择)一致型、偏移型、冲突型

6、小学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类型:(选择)玩乐型、学习型、功利型、违规型和人际吸引型

7、如何认识网络与班级管理的关系:(1.)网络是小学生的第三世界。网络构成小学生相对“成人世界”、“儿童世界”的第三重世界。有“私密空间”、“去个性化”特征。他扩展了小学生交往的范围,满足了小学生平等的需求,同时还搭建了小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平台(2)网络是小学班级管理与建设的重要资源,①网络是小学班级管理中要加以利用和控制的对象②加强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以教育价值为导向)促进班级管理效能的提高。(建立班级网页)

8、儿童权利的内容: 儿童权利的核心是:“儿童优先”。①生存权②发展权③受保护权④参与权

三、论述题

1、为什么说班级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一、班级与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社会性:人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须具备的品质,这些品质主要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班级是一种社会组织,是小学生学习社会生活的地方。班级促进小学生社会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帮助儿童继续学习和巩固儿童入学前所获得的社会规范(家庭规范),同时还帮助儿童学习和实践新的规范(制度规范)。

二、班级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班级生活通过促进小学生的自我认识发展(同学、老师是“镜子”),兴趣发展(“概括化”过程)和交往发展(“互动性重要他人”及同辈群体提供重要的社会支持和心理支持),从而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2、谈谈非正式群体对学生成长的影响(讨论根据括号中的进行拓展)积极影响(正向作用):

1、能够提供小学生相互支持的社会基础,为小学生提供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成长空间;

2、常常是小学生获得一些课程以外知识的重要来源;(“生活世界”的知识)

3、能够满足对小学生社会性情感等多方面的需求;(平等交往、道德感、美感)

4、对小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起着特殊的影响。(为儿童提供支持性和保护性环境,促使儿童形成并保持自己的个性)非正式群体的消极影响(负向作用)也很明显。

四、讨论调查题

1、阅读小学班级生活案例《我的班级》,讨论班级、小学生的生活、与小学生的发展的关系;

2、调查小学中班主任利用网络开展班级管理的情况。

填空:现代社会对儿童权利的立法 《日内瓦儿童宣言》是成人社会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对儿童的权利正式承认。《儿童权利宣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正式国际组织的形式对儿童的权利加以肯定。《儿童权利公约》是国际上第一个肯定儿童权利的法律文件。

《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是我国第一部以儿童为主体、促进儿童发展的国家行动计划。

第三章班级管理目标与基本任务

一、名词解释

1、目标:在人们的行动之前,以观念的形式存在着的某种设想或预计要得到的结果。目标有预期性、指向性和主体性。

2、班级管理目标:是班级组织为实现学校的目标和任务,从本班级实际出发确定的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或预期要得到的结果。

3、管理思想:管理思想是人们对管理的本质和价值的认识,它规定了管理活动的方向,是管理活动的出发点。有什么样的管理思想,就有什么样的管理行为。

二、简答题

1、班级管理设计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①要以正确的班级管理思想为指导(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素质教育,以人为本)②要有明确、具体和可行的目标 ③要符合班级实际情况④要严谨、完整⑤要有创意

2、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实施的作用有哪些?

2、班级组织建设的内容:

从静态方面看,班级组织建设就是建立起班级组织的架构,包括组织目标、组织规范和组织机构三个方面;

从动态方面看,就是把一个松散的群体,凝聚为一个组织,在进而把这个组织建设成为集体。

3、组织规范的功能:协调、保护、塑造、警示等作用P98

4、当代人素养的四个学会:(1)学会求知(2)学会理解(3)学会共处(4)学会发展

5、班集体形成的过程:

1、初建班集体阶段——从班级到组织

2、班集体初步形成阶段——从初建组织到稳定组织

3、班集体建成阶段——从一般组织到集体

6、班集体的特征:

1、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2、有健全的组织机构

3、班级形成了良好的心理氛围

4、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

7、班集体建设的原则:

1、促进学生积极发展的原则

2、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3、民主性原

1、班级环境管理(1)规范环境管理(2)物质环境管理

2、教育性管理(1)生活指导:品德、学习、安全与法规、健康指导(2)个别教育

3、学生评价(1)奖惩(2)操行评定

2、班级规范环境管理有哪些内容?

1、教学秩序管理

2、作息制度考勤

3、课堂秩序管理(包括哪些)

4、自习管理

5、考试管理

6、偶发事件处理(重点)

3、处理偶发事件的原则和方法有哪些? 处理偶发事件的原则

1、冷静沉着:首先,偶发事件发生后学生处在不冷静的状态中,班级气氛紧张,学生十分关注班主任的态度和情绪,班主任如能遵循冷静沉着的原则,不仅能够稳定事态,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和示范。其次,班主任如果缺乏冷静,急于解决问题就会忽视对偶发事件的成因和来龙去脉认真的了解,容易急于下结论,难以把握处理偶发事件的分寸,造成处理不当和失误。所以,偶发事件发生后,班主任要保持冷静,认真分析,把握处理分寸。

2、因势利导: 偶发事件的突发性,不能按照原先的计划来进行,所以,因势利导是处理偶发事件的重要原则,挖掘积极因素,化不利为

操行评定的原则是什么?

体现素质教育思想(2)公正客观(3)促进学生发展(方向性、客观性、教育性、综合性、动态性、可行性)

学生操行评定写作的基本方法是怎样的? 写法的变化:素质发展报告,表述的人称和方式的变化(第三人称到第二人称,评判者的语气到对话关系)

写作方法:谈心式、描述式、过程式、情感式(3)写作要求: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积极诱导、鼓励为主,语言准确、内容具体,有的放矢、突出个性(4)例举:《挖掘“评语”特色,发挥教育作用》,介绍评语的写法,以小见大,以“真”含情,以“活”显美

三、论述及设计题

1、论述《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规定公民的基本道德20字要求。公民道德20字要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说出思想指导法的四十字诀内容,并加以讨论。

导向作用、聚合作用、激励作用

3、班级管理评价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作用有哪些?

(1)评价的诊断作用(诊断性评价)(2)评价的反馈作用

(3)评价的促进作用(对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对结果的终结性评价;“知耻而后勇”,“再接再厉”)

4、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班级实际情况依据。①以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依据 ②以特定班级的小学生发展情况为依据(要考虑儿童的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和班级环境)

5、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原则有哪些?

①发展性原则 ②针对性原则 ③层次性原则(总目标、子目标、远景目标、中景目标、近景目标)

6.班级管理的基本任务 班级组织建设、班级日常管理、班级活动管理、班级教育力量管理

三、论述题

1、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依据。

一、管理思想依据:管理思想是人们对管理的本质和价值的认识,它规定了管理活动的方向,是管理活动的出发点。有什么样的管理思想,就有什么样的管理行为。常见的管理思想有两种:一是以组织的存在为出发点。二是以组织中人的发展为出发点,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促进组织中人的发展。正确的管理思想: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人为本”。

二、班级实际情况依据(1)以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依据(2)以特定班级的小学生发展情况为依据(要考虑儿童的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和班级环境)

2、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原则。①发展性原则 ②针对性原则

③层次性原则(总目标、子目标、远景目标、中景目标、近景目标)

四、讨论题

1、结合《昆虫迷产生的效应》或《以人为本的马艳》案例,讨论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2、认真观看《魏书生班级管理民主化》视频,讨论魏书生是如何践行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指导思想的。

填空:总结:班级管理目标是班级管理活动的灵魂,是贯穿班级管理全过程的“红线”,在班级管理过程的任何一个阶段,班级管理者都要牢牢把握班级管理目标这个中心。第四章小学班级组织建设

一、名词解释

1、组织目标:组织目标指组织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2、组织规范:指班级成员在教育教学和日常行为活动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3、班集体:班集体是由整个班级组成,以完成学校教育任务为共同目标,有一定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的学生共同体,它是班级群体发展的高级形式。

二、简答题

1、班级组织建设的性质:班级组织建设是班级管理的中心任务。组织有两层意思:一是静态的组织结构,二是动态的组织活动;要把一个随机组合的班级建设成为一个组织,需要在组织架构、制度规范、组织精神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建设。

4、开放性原则(合力性原则、系统活动性原则、教师主导性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激励性原则、班集体建设和个性发展统一性原则等)

8、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条件:(选择)

1、集体主义教育是基础

2、科学管理是关键

3、精心设计和开展活动是基本途径

8、(选择)班集体对小学生的促进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化功能、发展功能

9、班集体建设的方法:(理解,会判断,选择题)

1、目标管理法

2、规范管理法

3、系统教育活动法

4、自我管理法

三、论述题

1、班集体建设的途径。

1、通过班级常规工作开展班集体建设:主要从三方面进行:环境管理(包括规范环境和物质环境),教育性管理,学生评价工作;

2、通过各种班级教育活动进行班集体建设(晨会、班会、队会和班级主题实践活动);

3、进行班集体水平的评估;

《小学班主任》认为,班集体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并以班集体建设途径的形式加以论述:

1、确立班级奋斗目标

2、选拔和培养班干部

3、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

4、培养优良的班风

5、组织好班会活动

2、对新建班级学生开展班级组织生活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①小学班级组织作为学习的组织和集体生活组织的性质。

②班级组织的领导和管理机构。

③学校班级组织管理民主和集中相统一的性质。

④班级组织成员在班级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⑤班级组织中学生干部角色的性质、责任、权利和义务。

⑥班级组织中学生干部的产生方式。

四、讨论题

1、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班委会建设中,你会设置哪些职务,每个职务的职责是什么?

2、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蕴含了哪些教育理念和时代精神?

3、请设计一个小学新生入学教育方案。

4、收集一个经典的班集体建设方案,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填空:集体和一般班级组织的区别:集体中成员是组织的主体,组织对成员的一切要求都是成员的内在要求。

选择:班集体对小学生的促进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化功能、发展功能、第五章小学班级日常管理

一、名词解释

1、(重点)偶发事件:是指在教育的过程中发生的事先难以预料、出现频率较低,但必须迅速作出反应,加以特殊处理的事件。

2、教育性管理:班级的教育性管理是对教育对象发生教育性影响的管理。包括生活指导和个别教育。

3、个别教育:根据班级成员发展的个别特点,给予特别的指导,以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可能的发展。

4、操行评定:是对一个学期学生思想、学习、劳动、文体活动等各方面的发展变化情况的全面的总体的评价。

二、简答题

1、小学班级日常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有利。

3、重在教育(《小学班主任》;高谦民,212页)

处理偶发事件的方法

(1)降温处理法:降温处理,就是班主任暂时采取淡化的方式,把偶发事件暂时“搁置”一下,或是稍作处理,留待以后再从容处理的方法

(2)变退为进法(巧留空白法)

(3)移花接木法:利用学生身上的某个“闪光点”,根据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发生转移的心理特征,巧妙地把对偶发事件的处理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去。

(4)幽默化解法(因势利导法):发掘事件中的积极因素,顺应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因势利导地开展教育或教学活动。

品德指导的任务是什么? 任务:(1)巩固和加强小学生在品德课上获得的认识

(2)丰富小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

(3)引导小学生的道德行为,使之形成道德习惯

学习指导的任务有哪些?

任务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1)促进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第一,激发学习动机。

第二,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第三,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求知欲。第四,要使学生看到自己学习的进步。第五,培养学习的意志品质。(主动性、责任心、自信、坚毅)

(2)指导小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第一,班主任要帮助小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进自我规划并开展学习活动。第二,指导小学生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正确记忆的方法)第三,指导学生学会思维。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2大学习习惯:上学、课前复习、上课、作业、预复习、书写、读书、仔细审题、认真计算、勤学苦思质疑问难、自觉验算验证、独立作业)第五,指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第六,指导学生学会阅读与笔记。

第七,指导学生养成参与实践活动的习惯。

6、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①深入了解,解除心理防线 ②摸清情况,有的放矢教育

③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④教师的个别教育要讲究时间、地点、场合 ⑤教师的个别教育态度要诚恳和有启发性

奖惩与惩罚的作用是什么?(重点)看书!!奖励可以使学生强化符合规范要求的行为,也可以激发学生采取正确行为的动机。惩罚使学生因为自己的行为受到否定,因而回避已有的行为,改变行为的方向。

8、奖惩与惩罚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奖励应注意的问题(1)奖励要做到实事求是,公正合理(2)奖励要有教育性(3)奖励要有群众基础,得到学生集体的支持(4)奖励要着眼未来

一方面惩罚要适度,另一方面惩罚要有教育性,得让学生领会。惩罚应注意的问题

(1)尊重学生的人格,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2)惩罚要公正合理(3)惩罚要得到学生集体的支持(4)惩罚要讲究艺术。一方面惩罚要适度,另一方面惩罚要有教育性,得让学生领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之以章约之以规、3、请根据下面介绍的内容,按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形式写一篇学生操行评语。姓名:小明 优点:学习特别能吃苦,很有毅力,成绩优异。缺点:有些自我封闭,不爱与同学交流。

第六章小学班级活动管理

一、名词解释

1、班级活动:指班级管理者指导学生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所设计的,组织班级所有成员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

2、晨会活动:是指班级在晨会(夕会)时间开展的教育活动。(10分钟,活动课程部分,正式排入课表)

3、班级例会:指在班主任指导下,在班会课时间里,由班主任或班干部主持,讨论处理班级日常事务,进行班集体建设的班会活动。

4、主题班会:是围绕某一主题,在班会课时间开展的班级教育活动。

5、即兴队会:由活动的观摩者、上级领导或科研工作者当场给出主题,由中队队员当场设计,稍作准备后,组织开展的少先队活动。

二、简答题

1、班级活动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简答、填空)①、班级活动是班主任实施班级组织建设的重要途径

②、班级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载体,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效形式 ③、小学班级活动管理在班级管理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班级活动的教育功能

2、班级活动管理的特点。①、目的性 ②、系统性 ③、计划性 ④、阶段性

3、班级活动的类型及特点。

一、晨会活动 特点

(1)简短(2)及时

二、班会活动

1、班级例会 特点:常规性、事务性、民主性

2、主题班会:主题鲜明、形式多样

三、少先队中队活动

特点(1)组织性(2)自主性

4、举例说明晨会活动的组织形式。(1)组织学生参加全校性的晨会活动

(2)按照学校规定的晨会活动栏目班级自行组织的晨会活动

(3)完全自主地安排的班级晨会活动

5、班会活动的管理措施。

①、根据班级建设的需要安排班级例会内容 ②、根据班级例会内容确定活动主持人和其他工作人员

③、做好班级理会的相关准备工作 ④、民主、高效地组织活动

6、选择班级主题活动形式的基本原则

①、适合性②、创造性 ③、趣味性 ④、多样性

7、活动策划包括哪些内容

1、选择活动主题

(1)从学生学习生活中选择

(2)从教育目标和计划中选择

2、选择活动内容

(1)求“近”

(2)求“新”

(3)求“小”

3、选择活动形式:“寓教于乐”

(1)新颖、多样、多变

(2)发挥学生所长

(3)便于操作

4、设计活动名称

8、班级活动设计的要求是什么

1、有明确的内容

2、有具体的目标

3、有严密的计划

4、符合实际情况

5、有丰富的内容

6、有多样的形式

7、体现学生为主

8、易于操作

三、论述题

1、论述班级主题活动的内容及选择班级主题活动内容的基本原则。

1、德育活动

2、智育活动

3、体育活动

4、美育活动

5、劳动教育活动 基本原则

1、贴近学生

2、题材新颖

2、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协调的任务是什么? ①、了解任课教师课堂管理情况

②、对任课教师的课堂管理提供指导 ③、对任课教师进行课堂管理提供支持

家长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1)一般内容:家长 要具备开展家庭教育的基本素养,包括

公民基本素养

家庭教育素养:家庭教育者的自觉意识、家庭教育的知识、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家庭教育的方法

(2)根据本班实际对家长进行教育

4、家访应注意哪些事项?

家访的目的:交流合作促发展

家访应当是全面的家访应有计划性

5、当代中国家庭教育的六大特点。

(一)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对家庭教育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独生子女占绝大比例,家庭教育中情感因素冲淡理智因素。

(三)家长望子(女)成才心切,但又不掌握教育子(女)成才的规律和方法。班主任自我管理的目标:使自己成为合格的乃至优秀的管理者;

班主任自我管理内容的核心:班主任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角色,从而成功地扮演自己的角色,以保证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 班主任自我管理的内容:认识角色、学习角色、塑造角色、创新角色。

3、如何理解师爱?

①关怀是师爱的起点,关怀学生的全部,而不是局部,深入了解学生,而不是表面;

②理解是师爱的基础(做到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容纳,宽容)

③尊重是师爱的核心,以平等、诚挚、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

④严格是师爱的原则(严而有度,严而有理)

4、与学生交往班主任要扮演哪些角色? 良师:品德高尚,严于律己(德行、知识)益友:善于和孩子交朋友(密友、诤友、畏友)慈母 伯乐

6、提高班主任自我修养的方法。反思--学习—创新性实践

2、如何组织班级主题活动

一、第一阶段:活动设计

(一)活动策划

1、选择活动主题

(1)从学生学习生活中选择

(2)从教育目标和计划中选择

2、选择活动内容

(1)求“近”

(2)求“新”

(3)求“小”

3、选择活动形式:“寓教于乐”

(1)新颖、多样、多变

(2)发挥学生所长

(3)便于操作

4、设计活动名称

(二)撰写方案

二、第二阶段:活动准备

1、准备工作的组织

(1)统筹安排、各显其能

(2)分工明确、各尽其职

(3)指导认真、检查到位

2、准备工作的内容

校内班级主题班会:

(1)查找整理活动所需资料

(2)培训活动主持人

(3)准备活动用品及设备

(4)邀请来宾

(5)排练文艺节目、准备服装与道具

(6)布置美化活动场所

(7)做好活动预案

三、第三阶段:开展活动

班主任要起指导和保障作用。

四、第四阶段:总结工作

讨论设计题

1、班级主题活动的形式有哪些?每一种形式有哪些注意事项?

1、讨论式

2、报告式

3、竞赛式

4、表演式

5、游戏式

6、参观式

7、课题式

请根据要求设计一个完整的班级主题活动方案。

选择、填空:

小学班级活动管理

1.是学校对班级活动的管理。是宏观的、原则性的;

2.是班级管理者对班级活动的管理,是具体的、全程性的。

第七章班级教育力量的管理

一、名词解释

1、班级教育力量:指班级环境中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教育因素

2、家长学校:是在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下,以中小学校为创办主体,由家长委员会负责,吸收中小学生家长参加的一种指导家庭教育的群众性业余教育组织。

3、家长会:是中小学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班级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联系并形成教育合力的方式。

4、家访:是班级管理者与家长交流的十分重要的方式,但有弱化的倾向。

二、简答题

1、影响班级组织目标实现的班级教育力量有哪些?

班主任 任课教师 家长 学生

(四)家长的教育意识增强,但时间精力不够。

(五)社会影响多而杂,家庭教育的可控性减少。

(六)单亲家庭、新组家庭增加,第二个孩子,家庭教育出现新的难点

6、家长要树立的四个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①正确的亲自观(核心问题:血缘关系,社会关系)

②正确的人才观(人才不等于学历)(社会人才定义: 知识,能力,能创造)

③正确的儿童、青少年观(孩子是人,是成长中的人,是将要走向社会的人)(尊重孩子)④正确的教育观(家庭教育观)(家庭教育学校观是不妥的)

当代中国家庭教育的八大误区。①情感之于理智

②随意性与计划性太大

③口头教育多,多渠道的渗透教育少 ④家庭教育中成人化要求多,不考虑孩子特点 ⑤长辈教育不一致

⑥家庭教育中的劳动教育薄弱 ⑦家庭教育中忽视心理问题

⑧家庭教育中存在四重四轻(重智教轻德育 重知识轻能力 重文凭轻素质 重成才轻成人)

三、论述题

1、论述家长会。①性质(概念)

②特点与优点:经济、利于家长间交流和借鉴 ③注意的问题

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目的平等对待家长

④召开的方法

按学期整体计划

明确目的

制定开会计划

创新家长会的形式(家长开放日活动,亲子活动)

做好记录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与联系的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家长会 特点与优点:经济、利于家长间交流和借鉴

家访 特点与优点:交流个别化,更有针对性 家长来访 特点与优点:

四、设计题

1、请根据要求设计一个家长会组织方案。

2、请根据要求设计一个家访方案。

第八章做一个优秀的班级管理者

一、名词解释

1、班主任自我管理:是班主任根据班级管理的要求,为自己设定修养目标,提高自己管理素养的过程。

2、反思:是教育着、管理者的重要品质;是实践者在实践之后,对既往的实践过程和结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以获得对以往工作成效得失的正确认识,并进而提出实践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3、威信:指个人的威望与信誉。威信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管理的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是班主任为学生所拥护、教育管理行为被学生所认同的条件。

二、简答题

1、班主任自我管理的意义。(不考)班主任自我管理是完成班级管理任务,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要求;班主任自我管理是班级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班主任的管理素养是班级管理的要素;班主任自我管理的过程也是班主任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

2、班主任自我管理的内容。

反思:是教育者、管理者的重要平直;是实践者在实践之后,对既往的实践过程和结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以获得对以往工作成效得失的正确认识,并进而提出实践的新思路,新方法。

良好的班主任形象是什么样的? 学做一个“智慧者”、“施予教育的爱”的人、“学生效仿的榜样”、“语言美”的人

8、如何理解班主任“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大家答案都不一样)

班级管理者的影响有权利性影响和非权力性影响。后者来自鱼管理者自身的素质。班级管理者以自己的学识、才能及人格魅力,对管理对象所拥有的影响力,称“威信”。“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即对班主任威信的最恰当说明。

三、论述题

1、论述班主任的素质要求。(重点)

(一)专业化的教师

1、基本层面:教师必须具备比较广博而扎实的基础知识,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形成较宽厚的基础,掌握当代重要的工具性知识与技能;

2、中间层面:教师精通自己所教专业;

3、最高层面:教师掌握了有关教育 对象,开展教育活动和进行教育研究的知识和技能。(叶澜)

(二)专业化的管理者

1、一般素养

(1)管理理论知识与素养

(2)管理能力素养:包括领导能力、交流能力与交往能力、应变能力、信息能力、研究管理的能力

2、特殊素养要求

(1)人文素养:人类史、人类精神发展、人的身心发展、人文的博大情怀

(2)个性素养:核心是情感丰富、沉稳理性

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班主任角色的认识。

3、结合实际谈谈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二篇:班级管理复习重点

班级管理

第一章小学班主任与小学班级管理

一、名词解释

1、班级:班级是现代学校制度的产物。是同一年龄段、发展水平相当的一群学生根据学校的安排固定地聚集在一起,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开展教育活动的学校教育基层组织。

2、班主任:班主任是学校中的一种管理角色。他(她)对学校中的基层组织——班级发挥管理的职能。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是发展中的儿童的精神关怀者。

3、小学班主任:小学班主任是小学班级的管理者。他(她)要在学校校长的领导下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一定年龄段上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在班级中对实施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和其他各项工作进行管理。小学班主任一般兼任少先队中队辅导员,对少先队中队活动的开展进行指导和帮助。

4、管理:管理是社会组织活动中的现象,它是组织管理者运用自己被赋予的领导权力,采取计划、组织和协调等管理措施,为实现组织目标开展的活动。

5、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对小学班级组织的领导。班主任在小学班级组织中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针对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设计、组织、协调、控制班级组织内的一切活动,以实现预定的班级组织目标。

第二章小学生与他们的班级生活世界

一、名词解释

1、小学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是班级组织中的一些小学生在心理一致性或相容 性的基础上,自愿结合而成的群体。

二、简答题

1、小学班级作为基层教育教学组织的特征: ①小学生非自愿选择的组织(认同是基础性工作)②有共同的学习任务

③小学班级组织的科层化结构(班主任、班委会、制度和纪律)④由成人领导

⑤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物理、制度和精神层面即班风)

2、小学班级组织的个性发展功能:

①班级生活促进儿童自我意识发展,从而促进小学生个性发展 ②班级生活促进小学生兴趣发展,从而促进个性发展 ③班级生活促进小学生交往发展,从而促进个性发展

1、小学生同班主任。任课老师的交往

2、小学生与同辈群体的交往

3、小学班级非正式群体对班级教育功能的影响(非正式群体对小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①小学班级非正式群体的参照作用 ②小学班级非正式群体的支持作用

③小学班级非正式群体是一种获取知识的途径 ④小学班级非正式群体可满足学生对社会性情感需求 ⑤小学班级非正式群体影响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

第三章班级管理目标与基本任务

一、名词解释

1、班级管理目标:是班级组织为实现学校的目标和任务,从本班级实际出发确定的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或预期要得到的结果。

2、小学班级愿景:也叫小学班级组织的共同愿景,他即是小学班级组织目标的具体化,也是组织成员对组织目标取得共识的结果,同时组织目标又化为能够激励组织成员共同活动并加以追求的组织未来的景象。

三、简述

1、小学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依据。

(一)、学校组织目标依据:由于班级是学校的基层组织,因此班级组织的社会功能与学校组织的社会功能具有一致性。

(二)、管理思想依据:管理思想是人们对管理的本质和价值的认识,它规定了管理活动的方向,是管理活动的出发点。有什么样的管理思想,就有什么样的管理行为。常见的管理思想有两种:一是以组织的存在为出发点。二是以组织中人的发展为出发点,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促进组织中人的发展。正确的管理思想: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人为本”。

(三)、班级组织实际依据(1)以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依据(2)以特定班级的小学生发展情况为依据(要考虑儿童的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和班级环境)

2、小学班级愿景的内容 ①班主任角色的自我发展设计 ②学生个体发展设计 ③班级共同生活方式的设计 ④班级愿景的年段特点 ⑤愿景中的荣誉追求

第四章小学班级组织建设

一、名词解释

1、远景引导法:是指在班集体建设中,科学地确立班集体共同愿景,将组织目标和个人发展意愿结合,形成共同愿景,以愿景的感召力和驱动力推动班集体建设

2、规范管理法:班主任以规范去引导和规范学生的言行,从而推动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的方法

3、自我管理法:指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班主任指导学生发挥自主管理的作用,使班集体在自我管理氛围中健康发展的方法

二、简答题

1、班集体的特征:

1、有适合于特定年龄阶段发展要求和班级实际情况的班级共同愿景,表现为集体荣誉感

2、因为有了以集体荣誉感为外在表现的班级共同愿景,班级成员认同自己作为班级的一员,愿意按照班级成员共同行为方式行动

3、班级形成了良好的心理氛围

4、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

5、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领导核心

2、班集体建设的原则:

1、促进学生积极发展的原则

2、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3、民主性原则

4、开放性原则(合力性原则、系统活动性原则、教师主导性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激励性原则、班集体建设和个性发展统一性原则等)

第五章小学班级日常管理

一、名词解释

1、班级环境管理:在一个组织中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班级日常管理中也要处理人和环境的关系

2、成长档案(纪录)袋评价:是学生在班级组织中全面成长的评价。这种评价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同伴和老师等通过收集、记录学生个人成长的档案材料从而作出的评价

3、个别指导:班主任日常管理的内容之一,根据班级成员发展的个别特点,给予特别的指导,以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可能的发展。

二、简答题

1、集体指导的内容 ①品德指导 ②学习指导 ③安全与法规指导 ④健康指导

2、品德指导

①、班主任的品德指导是学校德育的要求 ②、品德指导的任务是什么

(1)巩固和加强小学生在品德课上获得的认识(2)丰富小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

(3)引导小学生的道德行为,使之形成道德习惯

3、学习指导

①学习指导的班级组织中心任务的要求 ②任务

(1)促进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第一,激发学习动机。

第二,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第三,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求知欲。第四,要使学生看到自己学习的进步。

第五,培养学习的意志品质。(主动性、责任心、自信、坚毅)(2)指导小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第一,班主任要帮助小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进自我规划并开展学习活动。

第二,指导小学生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正确记忆的方法)

第三,指导学生学会思维。

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2大学习习惯:上学、课前复习、上课、作业、预复习、书写、读书、仔细审题、认真计算、勤学苦思质疑问难、自觉验算验证、独立作业)

第五,指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第六,指导学生学会阅读与笔记。第七,指导学生养成参与实践活动的习惯。

4、安全与法规指导

①安全与法规指导是小学班主任必须须予以重视的班级日常管理工作 ②任务

(1)班主任要以自己的安全与法规意识影响学生(2)结合思想品德教育,进行安全与法规教育

5、健康教育

①保护学生的健康是班主任的责任 ②任务

(1)生理健康指导任务(2)心理健康指导任务

6、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后进生指导,自己补!)①深入了解,解除心理防线 ②摸清情况,有的放矢教育

③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④教师的个别教育要讲究时间、地点、场合 ⑤教师的个别教育态度要诚恳和有启发性

7、奖惩与惩罚类型及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一)类型

①奖励(赞许、表扬、奖赏)②惩罚(批评、处分)

(二)奖励应注意的问题(1)奖励要做到实事求是,公正合理(2)奖励要有 教育性(3)奖励要有群众基础,得到学生集体的支持(4)奖励要着眼未来 一方面惩罚要适度,另一方面惩罚要有教育性,得让学生领会。

惩罚应注意的问题(1)尊重学生的人格,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2)惩罚要公正合理(3)惩罚要得到学生集体的支持(4)惩罚要讲究艺术。一方面惩罚要适度,另一方面惩罚要有教育性,得让学生领会。

第六章小学班级活动管理

一、名词解释

1、班级活动管理:班级管理者从实现班级愿景出发,为建设班集体而总体设计并系统开展的各种教育性的班级活动

2、班级例会:指在班主任指导下,在班会课时间里,由班主任或班干部主持,讨论处理班级日常事务,进行班集体建设的班会活动。

3、主题班会:是围绕某一主题,在班会课时间开展的班级教育活动。

二、简答题

1、论述班级主题活动的内容及形式

1、德育活动

2、智育活动

3、体育活动

4、美育活动

5、劳动教育活动 基本形式

1、讨论式

2、报告式

3、竞赛式

4、表演式

5、游戏式

6、参观式

7、课题式

第七章班级教育力量的管理

二、简答题

2、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协调的任务是什么? ①、了解任课教师课堂管理情况 ②、对任课教师的课堂管理提供指导 ③、对任课教师进行课堂管理提供支持

2、班主任协调任课老师进行课堂管理的方式 ①、班主任与任课老师协调会

②、对班主任与任课老师个别合作进行课堂管理

第八章做一个优秀的班级管理者

一、名词解释

1、班主任自我管理:是班主任根据班级管理的要求,为自己设定修养目标,提高自己管理素养的过程。

2、班主任的自我角色形象管理:根据理想中的班主任角色形象,通过提高修养进行自我塑造的过程

二、论述题

1、论述班主任的素质要求。(重点)

(一)专业化的教师

1、基本层面:教师必须具备比较广博而扎实的基础知识,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形成较宽厚的基础,掌握当代重要的工具性知识与技能;

2、中间层面:教师精通自己所教专业;

3、最高层面:教师掌握了有关教育

对象,开展教育活动和进行教育研究的知识和技能。(叶澜)

(二)专业化的管理者

1、一般素养

(1)管理理论知识与素养

(2)管理能力素养:包括领导能力、交流能力与交往能力、应变能力、信息能力、研究管理的能力

2、特殊素养要求

(1)人文素养:人类史、人类精神发展、人的身心发展、人文的博大情怀(2)个性素养:核心是情感丰富、沉稳理性(3)法律素养

第三篇:劳动法复习重点笔记

劳动法复习纲要

一、劳动法的起源

(一)劳动法作为一个独门的法律部门,形成较晚,一般认为“20世纪初”。

(二)1862年,英国议会通过《学徒工作与道德法》,它是第一部限制劳动者工作时间的法律,是资产阶级工厂法的开端,公认为现在意义上劳动法产生的标志。

二、我国劳动法的起源和发展

(一)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劳动法是北洋政府农商部颁布的《暂行工厂通则》(1923年)。

(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1931年)。

(三)新中国以来劳动法的发展:1、1949年~1957年:发展阶段;

2、1957年~1976年:低谷时期;

3、1976年至今:恢复发展时期;

4、198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现废止); 5、1988年7月21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6、199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1月1日执行); 7、2008年:劳动法制年,3部劳动法律、法规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8、我国成立劳务派遣公司,注册资金最低不低于50万元。

(四)香港地区调整劳资关系的基本法是《雇佣条例》。

(五)澳门地区首部《劳工法》颁布于1984年8月。

(六)1984年6月,台湾当局颁布了《劳动基准法》,是台湾立法史的重要法律。

三、国际劳动立法概述

(一)国际劳动立法思想起源于19世纪上半叶,代表人物: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法国社会活动家李格兰。

(二)1880年,瑞士政府首倡国际劳动立法,这次会议虽没举行,但是官方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国际劳动立法倡议。

(三)1890年3月由瑞士政府倡议,世界上第一次由各国政府(共15国)派代表参加的国际劳动立法会议在柏林召开,这次会议形式上通过了一些规定,但内容空泛。会后几乎没有国家付诸行动。因此最后宣告失败。

(四)1906年由瑞士政府召开有15个国家参加者的国际劳动立法会议,会上讲座通过了两个劳工公约即《关于禁止工厂女工夜间工作的公约》和《关于禁止火柴制造中使用白(黄)磷的公约》(又称《伯尔尼公约》)。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劳工公约。

(五)1919年6月,国际劳工组织正式成立,中国是其创始会员国。1944年,中国成为国际劳动组织的常任理事国,国际劳动组织机构有:国际劳工大会,理事会,国际劳工局。

(六)1944年6月,在美国费城召开的第26届劳工大会,通过了《费城宣言》和十项原则,这是国际劳工组织战后各项活动组织的主要依据。特别是制定国际劳动公约和建议书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七)1983年6月,我国正式恢复了在国际劳工组织的活动,派代表团第一次出席了在日内瓦召开的第69届国际劳工大会。

(八)1987年9月,我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国务院的建议批准了《残疾人职业康复和就业公约》,这是新中国批准的第一个国际劳动公约,截至目前,由我国批准的国际公约有4个,重新承认的有14个,不予承认的有23个。

(九)国际劳动公约与国际劳动建议书,都是国际劳动立法的主要形式,但内容不同:前者是关于问题的具体规定,而后者则是补充说明;前者对批准的国家有约束力,而后者仅供参考。

四、劳动法律关系

(一)劳动关系的含义:在实现社会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实现劳动目的而发生的劳动者

与用人单位的生产资料相结合形成的社会关系。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规范,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劳动权利

义务关系,它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是劳动关系为劳动法律规范调整的结果。

(三)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1、劳动法律关系的双方具有平等性与隶属性。主体双方权利义务是对立的;

2、劳动法律关系以国家意志为主导,以当事人意志为主体;

3、具有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形成或实现的特性,劳动者必须参加到用人单位

中去,并且成为其中一员,担任某种职务或从事某种工作;

4、劳动者必须遵守用人单位的内部劳动规范与各种规章制度(三要件:内

容合法、按民主程序制定、必须公示)。

(四)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依法享有权利与承担义务的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一

方是用人单位。

(五)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六)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依法享有劳动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资格或能力,它是依照法律建立劳动

法律关系的前提。

(七)劳动者的劳动行为能力: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权利,承担义务。

(八)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依法享有的劳动权利和承担的劳动义务。二者有统一性和对立性,它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基本要素,是连接劳动法律主体与客体的媒介、实质与核心。

(九)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权利与基本劳动义务:

1、基本劳动权利:(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2)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3)休息休假的权利;

(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5)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6)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7)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2、其他劳动权利:(1)民主管理企业的权利;

(2)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的权利;

(3)与企业签订集体合同的权利;

(4)享有依法参加工会和组建工会的权利;

(5)享有依法应当获得的其他权利。

3、基本劳动义务:(1)积极完成劳动任务;

(2)不断提高劳动技能;

(3)认真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4)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4、其他劳动义务:依劳动者的层次不同,根据其他单行法律来进行规定。

(十)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1、含义不同;

2、性质不同:劳动法律关系是意志关系,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组成部分,属于经济基础范畴;

3、形成前提不同:劳动法律关系形成的前提是相应的劳动法的存在,它发生在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范围内,劳动关系形

成的前提是劳动,发生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

4、劳动法律关系反映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意志,我国劳

动法是调整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各种劳动关系,只有符合人民

利益,反映工人和人民意志的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才予以

保护;

5、内容不同:劳动法律关系内容是法定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劳动关系的内容是劳动;

6、劳动关系比劳动法律关系的范围广泛,劳动法调整的仅仅是

一部分劳动关系,并不是全部劳动关系由劳动法来调整。

五、促进就业

(一)促进就业的概念:国家为保障公民劳动权利所采取的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实施积极的就

业措施的总称。

(二)促进就业的目标:实现充分就业(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并有就业愿望的绝大多数劳动

者都能就业)。

(三)劳动就业的概念: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公民,在法定规范范围内,自愿从事有一定

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职业。

(四)劳动就业的法律特征:1、劳动者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

2、劳动者从事的社会职业必须具有一定的劳动报酬和经营收入;

3、劳动者从事的社会职业必须被国家和社会承认;

4、劳动者就业必须以自愿为前提。

(五)劳动就业的基本原则:1、平等的就业原则(就业权利和就业机会);

2、相互选择原则;

3、竞争就业原则;

4、照顾特殊群体原则;

5、禁止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就业的原则。

(六)劳动就业服务:1、求职登记 2、职业指导 3、职业介绍 4、职业训练 5、推动劳动就业

服务企业的发展 6、开展生产自救和以工代赈 7、失业保护 8、境外就业服务

(七)失业: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要求就业而无业可就或曾经就业而又失去工作岗位的状态。

(八)下岗:与“上岗”相对应的概念,是指劳动力与劳动岗位相剥离的状态。

下岗人员指劳动合同期限未满,因企业生产经营原因而下岗,但尚未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没有在社会找到其他工作的人员。

(九)就业与再就业工程的概念: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政策的手段,对就业市场中的困难群体人员提供

相应的服务和管理,帮助其创造条件,方便就业,促使其尽快实现就业

与在就业的系统工程。

(十)就业与再就业工程的意义:1、实现公民劳动权利的重要措施;

2、劳动就业法律保障的具体化;

3、为各地制定就业法规、政策提供依据;

4、市场经济条件下,稳定劳动力、市场秩序,建立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保障;

5、充分开发和利用劳动力资源的重要政策;

6、为劳动者竞争就业提供有利条件。

六、劳动合同

(一)《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实行倾斜保护的原因:

1、地位较弱——在市场经济关系中,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劳动者一般处于事实上的相对弱

者地位,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的时候更是如此;

2、生命消耗——在具有人身性和隶属性的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支配和使用的劳动力是劳动者生

命里的主要内容,存在着劳动者的生存权,劳动力的消耗过程,实质上就是劳动者生命的实现过程,在该过程当中,对劳动力的任何损害都直接危及劳动者。

(二)实行倾斜保护的主要表现:

1、法律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的规定,偏重于规定劳动者的权利与用人单位的义务; 2、法律对劳动者的利益与强行性规范只准提高而不准降低的最低标准,使其得到最基本的保护。

而对用人单位的利益没有这种保护性规定;

3、法律对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关系实行严格限制,它不仅规定了必备的许可条件,而且规定了

禁止性条件和限制性条件;

4、在劳动监察制度当中,监察对象一般只限于或者主要是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的行为,而不监察

劳动者遵守劳动法的行为,许多国家都无此规定(体现了权力制约权力的原则)。

(三)《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在立法中坚持的三个原则:

1、劳动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的原则;

2、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

3、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四)含义: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的协议。

(五)法律特征:1、主体具有特征性,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支配与被支配、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属关系;

2、内容具有权利和义务的对立性,一方的劳动权利就是另一方的劳动义务;

3、客体具有单一性,即劳动行为;

4、签订劳动合同是为了建立劳动法律关系,规定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5、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的过程中,地位具有二重性: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法律地位平等,但是劳动合同履行中,劳动者必须参加到用人单位中去,担

任一定职务或者从事一定工作,要服从用人单位的领导和指挥,遵守纪律、内部劳

动规则和各项规章制度,同时享受劳动保险、工资、福利待遇;

6、具有诺成、有偿、双务合同的特征;

7、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8、此外,劳动合同被称为射幸合同。

(六)订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建立劳动关系,依法就双方的权利义务协商一致,设立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

(七)订立原则:1、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原则

2、合法原则(签订主体合法、签订内容合法、程序和形式合法)

(八)内容:1、劳动合同法定必备条款:(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以及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

(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居民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号码

(3)劳动合同期限

(4)工作内容及地点

(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6)劳动报酬

(7)社会保险

(8)劳动保护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9)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注:与《劳动法》相比,增加了(1)、(2)、(4)、(5),取消了劳动纪律条款、劳动合同终止条件条款、违法劳

动合同的责任条款。

2、劳动合同法定可约定条款: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九)试用期:同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不超过六个月的考察期。

试用期不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双方当事人协商决定。

(十)试用期的具体规定:1、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

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2、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3、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4、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十一)履行: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各自义务的行为

(十二)履行原则:1、各自履行原则 2、权利义务一致原则

3、全面履行原则 4、协作履行原则

(十三)无效:劳动当事人违反法律规定,订立的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劳动合同,它从订立之时起即无法

律效力。

(十四)无效的情形:1、主体不合法 2、合同内容不合法 3、合同形式不合法

4、订立程序不完善 5、意思表示不真实

(十五)确认无效的机关:1、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2、人民法院

(十六)变更:当事人双方对依法成立、尚未履行的劳动合同条款所做出的修改与调整,仅限于内容变

更或改变,不包括当事人变更。

(十七)变更原则:平等自愿,协商一致

(十八)终止:劳动合同规定期限已经届满,或者双方当事人约定的终止条件已经成就,劳动合同的法

律效力归于消灭

(十九)解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履行期限届满之前,以双方协议或一方的意思表示,提前

终止劳动合同的执行,解除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行为。

七、集体合同

(一)含义:又称集体协议、团体协约、劳资合约,是指工会组织与用人单位或者其团体为规范劳动而订

立的,为全体劳动者的共同利益为中心内容的书面协议。

(二)与劳动合同的关系:1、联系:二者都属于劳动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方

法和手段,是在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贯彻平等协商原则的两种法律

形式。二者相互弥补,相辅相成。

2、区别:(1)主体不同(2)签订合同的目的不同(3)内容不同

(4)订立合同的程序不同(5)适用范围不同

(6)法律效力不同(7)形式、期限、纠纷的处理方式不同

(三)工作时间的概念:工作时间又称劳动时间,指劳动者根据国家规定在一昼夜内或在一周内必须完成本职工作的时间。

(四)延长工作时间的概念:超过正常工作时间长度的,包括加班(单位行政根据法律、法规或行政命令

规定,经过法定批准手续,要求职工在法定节日或公休日从事生产或工作)、加点(单位经过法定批准手续要求职工超过正常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的时

间)。

(五)休息休假的基本概念:是指按照法律规定,劳动者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不必从事劳动或工作而可

以自行支配的活动时间。

八、工资

(一)含义:又称薪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是指职工的劳动报酬,是指在劳动关系当中,劳动者履行义务而获得的,由用人单位给予的物质补助。从狭义上讲,仅指劳动报酬中的基本工资。

(二)特征:1、是职工因劳动关系所获得的劳动报酬;

2、是用人单位对职工履行劳动义务的物质补偿;

3、工资额的确定应按法律、法规、政策、合同为依据;

4、必须以法定方式支付,包括一般只能以法定货币支付,并持续、按期支付。

(三)范围: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与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特殊情况下

支付的工资。

(四)不属于工资的范畴:1、单位支付给劳动者个人的社会保险福利费用;

2、劳动保护方面的费用;

3、按规定未列入工资总额的各种劳动报酬已其他工资收入。

(五)最低工资标准:劳动者在法定或约定时间内提供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用人单位应支付的最低

劳动报酬。

九、劳动安全卫生

(一)含义: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而指定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劳动安

全技术规程、劳动卫生规程、企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等。

(二)任务与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预防重于治理

十、女职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劳动保护

(一)女职工:一切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女性职工。

(二)女职工特殊保护:根据女职工身体结构、生理机能的特点以及抚育子女的特殊需要,在劳动方面对

妇女特殊权益的法律保障。

(三)女职工特殊保护的主要内容:1、对妇女劳动就业方面的保护

2、实行男女同工同酬

3、合理安排女职工的工种和工作

4、对女职工实行四期保护(经期保护、孕期保护、产期保护、哺乳

期保护)

5、女职工特殊保护设施和保健设施的规定

(四)未成年工: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

(五)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国家为维护未成年工的合法权益,在劳动方面对未成年工的特殊权益给予的法

律保护。

(六)未成年工特殊保护主要内容:1、最低就业年龄的规定

2、未成年工在劳动过程中的保护

3、对未成年工进行定期健康检查

4、对未成年工的使用和特殊保护实施登记制度

十一、社会保险

(一)社会保险:劳动者因年老、伤病、残疾、生育、死亡造成劳动能力丧失会失去就业岗位等客观情况,导致经济困难,而从国家、社会获得物质补偿与帮助。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征集资金。

(二)劳动风险:在劳动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因素,致使劳动者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三)社会保险基金:国家为了举办社会保险事业,支付给丧失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的劳动者各项社会保

险费用而需要设立的基金,它是社会保险制度的核心。

(四)社会保险基金统筹:国家通过法律形式在全社会范围内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各种来源和用途作出统一

规定、规划和安排,并据此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统一的收支、管理和运营,以

保障其收支平衡、合理使用与安全、保值增值,充分发挥其社会保障职能。

(五)工龄:又称为工作年限,指劳动者以工资收入为生活资料的全部或主要来源的按年计算的工作时间,分为总工龄和连续工龄。

(六)总工龄:又称为一般工龄,指劳动者以工资收入为生活资料的全部或主要来源的,按年计算的全部

工作时间。

(七)连续工龄:又称为本单位工龄,是指劳动者在一个用人单位连续不间断的工作时间。

(八)国家基本保险:是由国家统一建立并强制实行的,为全体劳动者平等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社会保险,它属于基本组成部分。

(九)国家基本保险的特点:1、使用具有普遍性、持续性、强制性;

2、实行统一标准;

3、为劳动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4、一般要求用人单位、劳动者和国家合理分担费用,其中用人单位负担费

用属于劳动力再生产费用。

十二、劳动争议的处理

(一)劳动争议调解: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对企业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劳动争议,以国家的劳动法律、法规

为准绳,以民主协商的方式,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消除纷争。

(二)劳动争议仲裁举证责任: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

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关

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

(三)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根据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者申请劳

动仲裁的时效为1年(《劳动法》为60日)。

(四)《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重点法条:

第四十七条 下列劳动争议,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

法律效力:

(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

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

(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

第四十八条 劳动者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

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十九条 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自收到仲裁

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一)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

(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无管辖权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的;

(四)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五)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六)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人民法院经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决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

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的,当事人可以自收到裁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就该

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三、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行政、经济、刑事

第四篇:企业战略管理重点笔记

1战略思想又称战略观念,是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群众在处理企业所遇到的重大经济关系和重大经营问题上,所持有的认识和态度的总和。

2总体战略:指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市场需求,竞争状况,资源供应,企业实力,国家政策,社会需求等主要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所确定的统率和指导企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谋划和方略。3经营领域:指企业选定的行业和选定的目标市场相结合形成的经营场所;或叫经营时空领域。4企业经营哲学:指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持有的经营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5企业使命:指企业的目的,性质,任务及其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等方面所作出的规定。

6波士顿矩阵法:是指将需求增长率和相对市场占有率作为衡量指标并形成矩阵图像,然后对企业的经营领域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综合方法。

7经营单位合作战略:指企业二级经营单位通过竞争以特定方式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与对手或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实行联合,联盟,合作,以达到共同确定的目标,促进相互的发展所作出的比较长远的谋划和方略。8技术:指人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用来调节和控制人与自然间的物质交换过程的劳动手段、工具及其技能、方法的总和。

9产品质量:指产品的使用价值,即产品适合一定用途,满足用户和消费者在生产上,工作上一定需要所具备的特性。

10补缺经营:中小型企业从众多细分市场中,去发现那些不为大厂重视的细小市场,抓住这些市场缝隙,开发和生产这些细小市场所需要的产品过程。

11战略制定过程:是指战略可行方案的拟定和选择过程。

12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开辟、占

领和扩大国际市场目标,利用国内和国际经营资源,进行优化组合,积极参与国际生产和协作,参与国际竞争,在国际范围内谋求企业发展的过程。

13技术储备:是指企业通过技术开发,所取得的作为成果形态、可接替现有技术而处于储备状态的后续技术。14战略对策:是指为实现战略目标而采取的重要措施和重要手段。

15横向一体化:指企业通过购买与自己有竞争关系的企业或者与之联合及兼并来扩大营业,获得更大利润的发展战略。

16集团化经营:是指以生产名牌产品的一个或少数几个企业为核心,以一批具有共同利益并以资产或契约方式作为联结纽带,形成一个稳定的密切经济联合的过程 17产品寿命周期是指产品从投入开发到投入生产、投放市场开始,经过成长、发展、成熟到衰退,被另一种新产品所淘汰为止的整个过程。

18防御式防御战略:是指当对手的进攻发生后或挑战来临时,针对这种进攻或挑战的性质、特点和方向,针对这种进攻或挑战的性质、特点和方向,采取相应的策略,顶住压力,维持原有的竞争地位及经营水平而采取的防御战略。

19企业文化战略:根据企业总体战略的要求,对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并取得职工共识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经营哲学、道德风范、行为准则等,进行完善、提高,以指导企业发展所进行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20国际化企业:指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国际市场作为主要目标市场并满足其需要,实现在国际上拓展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跨国进行科技开发、投融资、生产、营销活动的企业。

21绿色营销: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确立的环境保护意识,从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废弃物的处理方式,直到产品消费过程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实现企业可持续的发展所制定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22规模经济: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产品的单位成本随着企业总产量的增加而降低。

23经营单位合作战略:是指企业二级经营单位通过竞争以特定方式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与对手或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实行联合、联盟、合作,以达到共同确定的目标,促进相互的发展所作出的比较长远的谋划与方略。24 稳定型战略:是指在内外环境的约束下,企业准备在战略规划期使企业的资源分配和经营状况基本保持在目前状态和水平上的战略。

经营单位投资战略:是指根据经营单位所在行业所处的寿命周期阶段不同,所定位的产品寿命周期阶段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投资规模所作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25质量认证:它是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认证实某一鉴定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的标准。

多样化战略:多样化经营战略是指企业把经营的重点放在一个特定的目标市场或者方向上,为特定地区、特定的用户或者特定的用途提供特殊的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战略。

26企业经营战略:是指企业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面对激烈的竞争,根据当前和未来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条件,为确定企业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措施、手段,谋求企业生存和不断发展所作出的总体性、长远性的谋划和方略。

27文化销售:是指企业以提高顾客满意度为追求,以员工共识为基础,已确立品牌文化寻求顾客所接受的价值信念为立业之本,所作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28终值评价法:是指利用资本的时间价值计算将来值,用以对投资或筹资方案作出评价的方法。

战略决策民主化:是指由依靠企业主要领导者个人进行战略决策。转变微主要依靠企业领导集团和广大员工群众的智慧进行战略决策的过程。

29战略实施:指贯彻执行已选定的战略方案的一系列活动,它是把企业的战略构想转化为企业广大职工群众战略行为的实施过程。

30战略规划:是指实施企业战略方案的具体方案,是吧战略转换为行动的关键步骤。

战略方针:是指企业处理内外重大关系的准则。31集约化经营:指以提高质量、增加品种、降低消耗、提高效率和效益为目标,通过对现有生产技术进行改造,采用新的先进技术,对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的、适度的集中和优化组合,并加以精细管理,以求从纵深进行扩大再生产的经营过程。

32战略领导班子:是指企业家进行领导活动的组织实体具有战略决策和指挥的功能。

33经营单位定位战略:就是指企业的二级经营单位在决定进入的行业内生产什么产品或提供何种服务所作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34战略思想:又称战略观念,是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群众在处理企业所遇到的重大经济关系和重大经营问题上,所持有的认识和态度的总和。

35复合型发展战略:是一种通过合并、收购、合资以及自我发展,使企业增加与现有业务大不相同的新产品或新劳务的发展战略。

36产品质量战略:企业设计和生产顾客所需要的质量特性,达到顾客所要求的质量水平,满足其需要,所作出的长远性谋划与方略。

37融资性的租赁:租赁公司利用其资金或从银行贷款购买承租企业所需的机械设备,然后租给使用方使用的一种

第五篇:重点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理论与实践

第一章

1、班集体

班集体是学校工作的基层组织,是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基本组织单位,它是以集体主义思想为导向,具有正确的奋斗目标,有较强的核心和骨干力量,具有良好的纪律、舆论、班风,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班级全体成员各方面素质不断提高的班级群体。

2、班级管理

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通过对班级教育条件的协调,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理论,采取适当的方法,从而有效地推进有计划的教育行为的过程。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的直接领导者、教育者、组织者和协调者是班主任。

3、班级管理的作用

1.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实现育人功能

从功能的角度上,班级可以被看做是一个社会化的机构,它要帮助学生将来成为一个自主的人做好准备。班级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使学生从一个“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 2.采取各种措施以保证学校各项教育目标的落实

班级管理要依据学校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来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班级计划是班级管理的具体化,班主任要通过创设优良的班级秩序、环境、班风和班级活动等,保证班级各项工作贯彻落实

3.协调任课教师、家长及社区等各方面共同做好班级工作

班级是学校的一个基本单位,它和学校的任课教师、学校各部门及社区发生着联系,也需要通过家长、、学校及社区共同做好工作班主任必须做好协调工作,以形成教育合力 4.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有意识的通过规章制度的建立和班级活动的组织实施,培养学生现代社会的效率意识、民主意识、公关意识等

4、影响班级管理的因素

1.定型的期望

人们对教师在学校情境中执行教育任务往往持有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它包括人们对教师理应表现的行为及其所具有的动机和意向的期望。学校领导、家长和学生对教师都有定型的期望 2.教师的学生观

教师的学生观是指教师对学生本质特征和培养方式所持有的基本看法。一般而言,教师持有评价性学生观和移情性学生观 3.教师的人格结构

加拿大的柏恩提出人格结构的PAC理论。以父母态为主的教师有明显的 优越感和权威感;以成人态为主的教师具有客观和理智的特征;以儿童态为主的教师则常像儿童 那样冲动,教育学生无主见,优柔寡断 4.教师的影响力

根据影响力的性质,可以将影响力分为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一般而言,权力性影响力使课堂里的学生接受强制性影响,学生的行为反应常常是被动的服从,而非权力性的影响力对学生的影响则是 自然的,能够收到通情达理的效果

5、班主任

班主任是与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进行管理工作、完成教学任务的得力助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骨干,是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

6、新时期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1.班主任是学科教育专家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教书是教师的本职工作。

班主任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做一个善于学习的学科专家。

2.班主任是学生的平等对话者

平等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对话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手段

班主任要给学生一种亲切感,信任感,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真心地爱学生,要给学生申辩的机会,应该向学生袒露真诚,说心里话

3.班主任是比学生“更加没有把握”的学习者

教师不但是学习者,而且是能引导学生学习的人。教师要适应学生

4.班主任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5.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

班集体组织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方面。

1、组织建设

2、文化建设

3、班级管理

6.班主任是家校沟通的桥梁

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思想,提醒家长“信任孩子、赏识孩子”

7.班主任是班级文化的设计者

8.班主任是学生人际关系的协调者 9.班主任是家庭教育的指导者

对不同情况的家庭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提醒家长信任孩子尊重孩子

10.班主任是学生的心理咨询师

7、班主任如何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1.抓住良好学风建设

良好的学风,是促进全体同学素质提高的保证。班主任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表扬和批评相结合,使他们的学习生活充满活力,整个班级形成较为浓厚的学习氛围,也就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

2.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班主任教师,不仅要教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知识。教学生四会: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3.加强对学生个性分析与管理

每个学生的心理都存在着差异,根据这一点应及时地、较准确地做个体心理分析,针

对各种情况运用不同的方法,使工作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4.积极配合科任教师,构建快乐课堂

要与科任老师成为亲密的合作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经常与科任老师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成绩

5.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欲望

师生关系和谐健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

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和巩固教育成效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如果能充分利用家长的力量,学校、家庭共同配合,发挥各自的特点和教育优势,形成育人的合力

7.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意志品质教育 8.全面提高班主任自己的知识水平

如果班主任对自己的学生的学习有较高的期望,那么班主任对自己本身的素质就应有较高的追求。这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还要掌握广博的知识。

第二章

1、选拔班干部的具体方法

1.集体选举

即在自由平等的气氛中,每一个学生都参与班干部的竞争

2.学生推荐

即通过学生提名和投票选举产生,由这种方式产生的班干部众望所归,往往具有较高的威信,与大多数学生的关系比较融洽

3.毛遂自荐

这种方法选拔的往往是既有才能,又愿意当班干部的学生,当然,班主任还要认真鉴别、选拔,做到贤者不漏、差者不选

4.全体轮岗

即根据一定的规则,班干部轮流担任,这种形式的优点在于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提高的机会,他们会在自己的任期中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

5.教师任命

即由班主任推荐和任命,由于学生干部的威望是外加的,所以往往缺乏学生的信赖,威信较低

2、如何培养班干部(论述)

(一)分配职位 知人善任、扬长避短

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用人的时候要尽其所长,避其所短。

分配目的在于让每个班干部同学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扬长避短,更好地为班级服务。

(二)明确职责 分工明确、协调配合

干部分工必须明确而有序,让每个人明确自己工作的任务和范围,明确自己的职责,从而有针对性地去展开他们的工作。工作应尽量不要重合,同时又要注意协调与合作,每一项工作既要有班干部具体负责,同时,每个班干部都要积极参与,共同完成好各项任务。

(三)培养意识 1.干部意识

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是一名班干部,处处要以身作则,要起带头示范作用,要维护班干

部群体的威信,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2.服务意识

班干部不是官,而是公仆,是不给报酬免费为同学服务的,这种服务的回报就是同学的信赖和自身能力的提高。所以,千万不要把社会上的那种“官本位”思想带到学生干部中来,树立服务意识对于做好班干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3.平等意识

学生干部不同于普通学生之处在于他们肩上的责任和义务,除此之外,他们在其他方面都应该和其他同学平等。

4.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就是角色意识,就是要知道自己这个岗位、这道工序、这个环节在班级生活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自觉做好职权范围内的事。责任意识是一种精神状态,有了责任意识,就能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形成意志和品格;就能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创造出第一流的成绩

5.大局意识

大局就是全局,就是发展趋势。增强大局意识就要认识大局、把握大局、服从和服务大局。对于班级而言,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班干部应该树立这种意识,才能很好地为班级工作。

6.创新意识

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未来班级可能发生的事情很难预测,班级的发展趋势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作为班干部,培养创新意识不仅有助于班级管理工作,也有助于自身的未来发展

(四)了解方法

学生干部知晓一些常用的管理常识、管理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学生而言,既要做到自身的学习、纪律的表率作用,也要讲究工作的技巧和方法,同时还要注意处理好自己的学习与工作的关系。

3、班干部的使用(论述)

(一)实行班干部例会制,注意沟通信息

(二)充分信任,放手使用 领导水平的最高境界是授权

放手让学生工作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

1.班主任要做一个旁观者。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放手让学生大胆自主地工作,培养学生自治自理的能力。

2.班主任要做一个智者,对于班干部放手而不甩手,扮演导演的角色。

(三)严格要求,促其成长

1、不要拿班干部当“国家干部”

2、不要拿班干部当“亲信”

3、不要期望值太高

4、不要求全责备

5、不要轻易用“招安”法

6、不要轻易撤换班干部

(四)敢于担当,承担责任

勇于承担责任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 1.学生干部要勇于承担责任。

2.班主任要敢于为学生干部承担责任。

(五)增设岗位,充实队伍

班级岗位责任制

(六)能上能下,锻炼成长

学生干部免职的情况多种多样,不管哪种情况,班主任都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切不要因此造成对学生不必要的心理伤害。学生干部的免职一般要达到几个教育目的:

1.培养学生“能官能民”、“能上能下”的意识。

2.尽可能为更多的学生提供锻炼机会。

4、班级岗位责任制

班级岗位责任制就是让每个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自行提出该岗位的责任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展开工作,达到既锻炼能力,又为班级服务的目的

5、班级管理岗位体制的实施(论述)

1)提出管理目标,自选报务岗位 让学生报名要防止“马太效应” 2)制定具体计划,落实岗位职责 落实岗位职责要遵循“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有时做、时时人人做” 3)及时反馈调控,强化岗位责任制 注意心理学的“破窗理论” 4)运用激励机制,完善评价制度

可运用自评、互评、总评的方式产生“十佳岗位标兵”

第三章

1、教室布置的原则

1.教育性

教室布置必须充分考虑教室环境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让教室布置的内容对学生起到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陶冶功效

2.主导性

班主任老师必须在教室布置中发挥主导作用,要根据班级特点、学生特征、布置教室应该达到的目的等对教室布置作好整体的规划

3.主体性

教室布置的主角应该是学生,班主任只起主导作用,而班上的其他任课老师则是在布置学科相关内容时起辅助作用

4.阶段性

教室布置内容形式的选择要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和知识层次

5.针对性

在布置教室时,班主任老师应该考虑本班的特点,考虑本班在不同时期的不同任务,从而让教室布置具有针对性

6.艺术性

布置教室要突出“美化育人环境”的“美”字,因此在布置教室时必须遵循整体性、艺术性原则

7.实用性

教室布置不能只是装饰与点缀,而应考虑规范行为、培养品格、陶冶性情、锻炼能力、丰富知识、配合单元教学的实际需要

8.创造性

创造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目标之一,教室布置应考虑留给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

2、教室布置的注意事项(材料)

1.首先,要有安全意识 2.其次,要有节约意识

要考虑材料的经济性,要有节约意识,切忌铺张浪费。班主任在布置教室时更应该厉行节约,要尽可能选用经济型的材料;要尽可能搜集使用废弃资源,变废为宝;要尽可能采用师生自制,这样做,既可以减轻经费的压力,又有利于教育学生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3.第三,要有环保意识

布置教室所选用的材料必须符合环保标准,避免使用不环保的材料给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隐性的伤害。

4.第四,要有保护意识

在布置教室时,还要有对教室墙壁及其他硬件的保护意识,不能因为布置教室而给教室墙壁及其他硬件造成很难恢复或修复的永久性损害。

3、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制度文化,是指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条例、指令等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念、行为规范、是非标准等在班级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

4、如何加强制度宣传(简答)

1.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制度内容

①.抓住教学主阵地传授各种制度的基础知识 ②.开办制度宣传教育橱窗 ③.办黑板报、墙报 ④.印发制度手册

⑤.利用学校广播电台、电视台进行宣传 2.通过各种活动增强制度意识

①.举办丰富多彩的班、团、队活动 ②.开展制度赏识竞赛 ③.举办制度学习报告会

④.组织放映法制题材电影、指导收看法制题材节目 3.通过教学渗透强化制度观念

科任教师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把握好教学契机,在启发学生认知的过程中,恰当、适时地进行制度教育

4.通过行为落实养成良好习惯

首先,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各种制度。其次,要经常性地开展一些教育活动。第三,要整合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教育合力

5、班级常规管理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遵规守纪意识

2.规范日常行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3.保证班级管理的有序运行

6、制定班级目标应注意的问题(材料)

1.2.3.4.5.目标价值 目标的远近目标的难易 目标的效果 目标的心理满足

第四章

1、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是为实现班级教学目标,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参与的,以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为价值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导向,而举行的各种教育活动

2、班级活动的特点

1.2.3.4.目的性和针对性 综合性和全面性 全体性和主体性 连续性和阶段性

3、班级活动的意义

1.2.3.4.5.6.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能促进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有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4、班级活动的基本类型

1.2.3.4.5.6.从活动的经常性上可分为常规活动与非常规活动 从活动对象上可分为个体性与群体性活动 从活动的综合性上可分为单一活动和综合活动 从活动的性质上可分为自助性活动与社会性活动 从是否营利上可分为营利性活动与义务性活动

从活动内容上可分为主题型、知识型、交流型、娱乐型、实践型等

5、班级活动的设计原则

1.2.3.4.5.6.7.8.目的性 时代性 教育性 自主性 整体性 趣味性 创新性 实效性

6、班级活动的具体形式

1.2.3.4.5.6.7.模仿式

娱乐游戏式 展示式

探究式 实践式 思辨式 竞赛式

7、主题班会

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围绕一个主题或针对一个问题而组织的班集体全体成员共同参加的教育活动。

8、主题班会的组织原则

1.2.3.4.以主题为灵魂 以教育为目的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是为指导

9、主题班会活动方案的基本格式(论述)

1.2.3.4.5.6.活动主题——体现活动理念与内容的标题 活动目的——活动期望达到的目标 活动内容——活动过程内涵的组织结构 活动形式——活动内容的呈现方式 活动程序——开头、过程、结尾的安排

活动准备——人员分工、材料准备、环境布置、设备准备等

第五章

1、问题生

是指品德、学习态度、习惯、心理等方面或某一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而且常规教育手段不能解决其问题的学生

2、问题生的分类(材料分析)

从问题类型分

1)不良行为习惯型

凡属习惯问题,根于几乎都在家庭。最好能找到其家庭教育具体的“失误点”,让家长自觉调整。帮助孩子进步。教育行为习惯型问题生特别需要耐心,因为这种事不可能立竿见影

2)厌学型

这类学生的主要问题是不学习,不听讲.不写作业,一上课就蔫,一下课就来精神,对有关学习的话题过敏,老师同学提起来就烦,家长提起来就急。其精力都用在非学习方面。厌学型问题生很容易转化成不良习惯型、心理障碍型甚至品德型问题生

3)心理障碍型

主要问题在心理方面,如自闭,自恋,忧郁,退缩,躁动,攻击行为,无法集中注意力,多疑,无法与他人沟通等等。

4)品德型

这类学生多是“边缘生”,往往一只脚在学校,另一只脚在社会。他们给教师的突出印象是“坏”:这类学生往往有小群体,而且和社会上的不良分子有联系。教育这种学生的时候,教师既是医生.又是战士

5)“好学生”型

这类问题生是“隐性”的,班主仟没有相当的专业能力,没有足够的教育经验和社会经验.没有一定的洞察力,看不出他们是问题生,相反,会认为他们是令人满意、令人放心的好学生。

3、问题家庭的分类指导(材料分析)

1.溺爱型家庭

问题学生的家庭多数是溺爱型的,家长对孩子过度关爱.过度保护.有求必应,无微不至。溺爱孩子的家长有时候不知道自己在溺爱,教师要很具体地告诉他,你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事情要少做,什么话不能说。有些家长是明知道自己溺爱的,他只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对此教师要耐心地引导,最好能给他设计一个有梯度的纠正方案,帮他逐渐转变。

2.放任型家庭

许多放任孩子的家长并不是不想管孩子,可惜家庭教育已经失控了。

放任型的家长,如果他是不得已的,那要帮助他找回权威(这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如果是懒惰,那就要提醒他此事的后果——怕眼前的小麻烦会招来以后的大麻烦,并具体指导他在何处“拉紧缰绳”。

3.纵容型家庭

味纵容可能位孩子性格出现很大偏差,最容易造就不良行为习惯型问题生和品德型问题生。班主任可以试着促使家长转变价值观.不过一般很难奏效,因为成人的价值观是比较稳定的,那就建议家长少用错误的价值观(比如拜金主义,恃强凌弱)影响孩子。对于家长袒护孩子错误的行为,要予以批评,并指出其后果。孩子惹出事端,要让家长负该负的责任。

4.管制型家庭

孩子总还是需要管的,问题是这种家长只会管,而且管得太多了。班主任指导这种家长,要做的是两件事:一件是帮他把管孩子的具体项目一条条列出来.和他一起商讨该砍掉哪些项目,另一件是教给家长一些“非管制”的教育方法

5.冷漠型家庭

冷漠家庭的突出特点是家长对孩子冷模或忽视甚至很少见面。

指导冷漠型的家长.如果是原发型的冷模,应该力劝他改变态度,教他一些与该子沟通的方法(他们往往不知如何与孩子沟通),后发的失望型的冷漠.要帮助他们恢复对孩子的信心,树立永不放弃的观念。

6.无规则型家庭

无规则家庭的主要特点是孩子生活无视律,几乎没有人管,上学之外,整天乱跑乱玩,没人知道他都干了些什么。其中有些人会成为不良行为习惯型问题生和厌学生,有的则可能成为品德型问题生,提前到社会上去混。

7.高期望家庭

对高期望的家长,笼统地劝他们降低期望值是不够的,比较好的办法是对孩子进行检测,找到孩子的真正潜能、优势和弱项,帮孩子选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如此才能说服家长

8.垂直型家庭

所谓垂直家庭,是指孩子极其缺乏同龄人横向交往的家庭。这种家庭培养的孩子极其缺乏与同龄人交往的经验。怎样指导垂直家庭呢?如果孩子还在上小学,那比较好办,劝说家长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触同龄人,当然,这要有梯度,而且要有技巧

9.矛盾家庭

矛盾家庭指的是家长之间存在激烈的冲突,有的是生活上的矛盾,有的是教育上的矛盾。班主任诊疗问题生的时候,比较妥当的办法是在涉及孩子教育的部分给家长提些建议。如果家长对教师非常信任,也可以提一点缓和家庭矛盾的建议。还有一个办法是教育孩子在家长的矛盾中严守中立。

10.倾斜家庭

中国的家庭教育自古以来就是倾斜的,很明显的以男性为中心

班主任很难把这种家庭倾斜纠正过来,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把家庭倾斜的事实、后果告诉家长,请他们自己去调节。如果孩子已经上中学,那就重点教育孩子,让孩子明白自己的家庭是不正常的,自觉减少家庭对自己的不利影响。

11.倾斜家族

家庭倾斜如果超过一个家庭,扩大到一个家族,就会形成倾斜家族。

班主任遇到这样的家长,应该力劝他们实事求是。教育不是逞强好胜的事情,它是方客观规律的。一个孩子有一个孩子的特点,一个孩子有一个孩子的优势和劣势,家长的任务是扬长避短、因材施教,而不是盲目和亲戚的孩子攀比,强迫孩子走别人的路

12.特权家族

特权家庭指的是官员家庭或当地有实力者的家庭。加果这类家长头脑不清醒,他们的孩子容易成为问题生。班主任遇到这样的家长,绝对不可低三下四,那扰失去了教育者的尊严.但也不必改做“不畏权贵”状,平心静气地指出他们做法的错误和危险就是了

4、问题行为

是指不能遵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不能与人正常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5、常用的矫正问题行为的技术

塑造、消退、强化不相容的反应、模仿、惩罚、刺激控制

下载义务教育班级管理复习重点(手心笔记很方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义务教育班级管理复习重点(手心笔记很方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绩效管理期末重点复习笔记(原创整理精华版)

    绩效重点 期末重点考点整理笔记(根据历年考试重点) 绩效概念:组织绩效:1.绩效是组织、团队的任务在数量、质量及效率等方面完成的情况。2.有效性(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效率(组织使......

    药理学重点笔记复习各章总结

    第一章 绪论 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2.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 :即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理,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 谢和排......

    推拿学 考试 复习重点 总结 笔记

    推拿的治疗原理: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二、理筋整复,滑利关节;三、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推拿的治疗原则:一、整体观念,辩证施术;二、标本同治,缓急兼顾;三、以动为主,动静结合......

    班级管理平等很重要-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平等很重要文/袁静俗话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我会在课堂上观察每个......

    新闻事业管理笔记重点[模版]

    3、【私营媒介维生机制的特点是什么?】 答:依托财团,以赢利为目的,完全按商业原则经营,广告收入是其主要经济来源,新闻产品进入市场展开竞争,综合运用各种经营手段,实现新闻......

    幼儿园班级管理重点

    幼儿园班级管理重点 P003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分离焦虑是儿童焦虑症的一种类型,多出现于学龄前期,主要表现为......

    酒店管理复习重点

    住宅区式饭店:饭店是为常住客人而建,除提供饭店一般设施外,客房一般采用家庭式结构,并提供厨房设备,办公设备及少儿游戏设施,使住客能享受家庭之乐。 度假饭店:饭店主要接待旅游度......

    工程造价管理复习重点

    建设程序是指建设项目从设想、选择、评估、决策、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到投入生产整个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过程及其先后次序。 我国项目建设程序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