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自是一家》与《别是一家》的美学内涵文献综述定稿

时间:2019-05-14 03:49: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自是一家》与《别是一家》的美学内涵文献综述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文《自是一家》与《别是一家》的美学内涵文献综述定稿》。

第一篇:论文《自是一家》与《别是一家》的美学内涵文献综述定稿

论《自是一家》与《别是一家》的美学内涵

摘要:词是宋代的一朵奇葩,最具代表性的是苏轼的创作创新理论“自是一家”以及李清照对词规范的“别是一家”的本色论,两位大家都从不同方面对词作出了贡献,通过对两位大家词学观的比较,他们都从不同角度对词作了前所未有的改造更新和伟大的贡献业绩,给词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推进词的发展,为词能不断传承与延续作了不懈的努力。

关键词:苏轼、李清照、“自是一家”、“别是一家”、词学观

引言:对苏轼的“自是一家”可用《碧鸡漫志》卷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使知自振。”来概括说明,其对词的改革创新可用刘熙载《艺概卷四》:“无事不可入,无意不可言。”进行说明,他是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的大词家,他的词体创作表现出独具魅力、鲜明亮丽的个性色彩,以兼济旷达的情怀,另辟蹊径,在他于熙宁七年创作的《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中抒发得淋漓尽致,从心所不逾的创新精神,突破了词自晚唐五代以来内容狭窄、音律束缚、风格单一的固定局面,情景理的巧妙结合,自成一格,提高词的表现乐功能及文学地位,丰富词的表现风格及表现内容,对词进行全面的改革创造,突破词为“艳科”“本色”的传统格局条框,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过渡为独立的抒情文体,从本质上改变词史的发展方向几进程。王灼《碧鸡漫志》卷三:“若本朝妇人,当推﹙李清照﹚文采第一。”一代女豪李清照的横空出世,引起了词的轰动,这位巾帼词人的出现使南渡词坛大放异彩,其词“别是一家”,李清照《词论》的理论要求作词必须按照协律、铺叙、重典、情致、故实五个标准进行创作,为填词作曲提出了理论依据和标准规范,确立词的独特位置,“别是一家”说建立了词为之词的艺术规范和美学标准,是对词“自是花中第一流”整体美的追求,为词体创作提供了范式,形成了清楚明晰的理论体系和脉络,丰富与发展了词学本色论,在词学思想上首次明确诗词之别,词不仅对音乐性、节奏感有严格的要求,还要“分五音,有分五声,有分六律,有分清浊轻重”①为北宋的词学思想作了理论意味的总结概述。

苏轼的出现给北宋词坛带来了风起云涌的巨变,打破了许多由来已久、一成不变的词的创作陈规,由前人辗转迂徐的探索突破的量变积累过渡为大张旗鼓的革新演变的质变飞跃,他对词的革新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其著名论断词“自是一家”是在熙宁八年﹙1075﹚密州任上提出的,给词注如了鲜活的生命力,对词的题材、词的内容、词的形式、词的风格等进行了全面的革新,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使词从“小道”进化为与诗具有相同地位的抒情文体,跳出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以诗为词,既不继承沿袭传统老套的表现内容和方法,不拘泥于陈腐固有的表现形式和风格,思想上还贯通融合儒道佛宏博通达、灵活通脱的精髓,在遵循的基础上并不鄙视传统精神,但又不一味接纳而墨守成规,也不沉浸于现有的形式束缚,使词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风格,把词带入了一个异样的境界,“尽言诗之所能言”,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和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韵味与内涵,开拓词的境界,鲜明地体现着“苏轼风格”。正如纪昀《东破词一卷》所描述的“词至苏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一派。”给词注入了创新的的血液是其一生的追求,他在写给欧阳修等人的书信《谢欧阳内翰书》中“罢去轻巧轻媚丛错采绣之文,将以后两汉之余,而渐复三代之故”,产妇坚定了革新的理想,具体表现为: 一:提高词品

“苏轼对词的革新不是局部的,而是全面的,从内容到风格,从用调到叶律。都有他除旧不新之功。从《花间集》到柳永,始终摆脱不了“词为艳科”的束缚。这些花柳之词,冶荡之音,与正统的言志载道的诗文相比,自然厥品甚卑。”②其提高词品主要表现在“以诗为词”,即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以为诗词一样,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都可以表现社会生活和现实世界,走出音乐对词体的束缚和制约,已不再是音乐的附属品。诗词可以表达同样的内容题材,寓意一样的情感思想,不再有词为“诗余”、“诗高词卑”的传统偏见,也彻底摆脱了“诗庄词媚”、“诗言志词言情”的文体差距。二:扩大词境

“他之所以能在词坛上展现一种全新的风貌,正得益于他开阔的胸襟、极高的理论设见。如果循着花间风调、柳永风气,词的道路回越走越狭窄,而苏轼的创作恰恰是为词开疆破土,创造了一片阔大无比的新天地。”③驰骋在广博浩瀚的题材空间,开拓了倾荡磊落的艺术境界。“而东坡词又在柳永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使词更为男性化,使之成为士大夫抒怀言志、描写田园风光的工具。东坡还把神话、寓言、笑话甚至是小说的题材入词。”④把自己的性情、学问、胸襟、广阔的视野、丰富的人生经历以及浓郁的生活情趣融入词中。“内容涉及感旧怀古、抒情议论、记游咏物、乡村风物、自然景物、赠别悼亡等诸多题材。”⑤如《江城子》﹙已卯正月二十夜记梦﹚悼念亡妻,《江城子》﹙密州出猎﹚抒发建功立业的抱负,寄予报效祖国的理想,《水调歌头》怀念弟弟等,苏轼还把“理趣”引入词里,富含哲理、意寓深刻、以情致胜、以理趣胜。苏轼还填补了农村题材入诗的空白,描绘了清新秀美、质朴纯真的农村生活场景,勾勒了生机勃勃、栩栩如生的人物及动物形象,这些都是山水诗人抒情的对象,而苏轼都把它们引入到词的表现范畴,如《定**》、《浣溪沙》等,写了淳朴敦厚的农民形象以及桑麻浓事,还将咏物写进词中:咏笛、咏孤鸿、咏古松等,如《水龙吟》、《卜算子》、《减字木兰花》,寓意深刻,开拓了词意。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对宇宙人生的思考,情景理的巧妙结合,情是真的,景是实的,理是深的,充分展示了对词境的开拓。三:改变词风

“近却颇作小词,总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为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而感到欢喜,颇为得意,同时也立起了“自是一家”的创作创新理论,打破了婉约词风独领风骚的局面。东坡曾问幕士,自己词比柳永词如何,幕士的回答给苏轼词风予充分的肯定,其改变词风最主要表现在创作理论和主体意识两方面。其风格不断推陈出新,就具体内容而言,超越了闺阁庭园之景与相思离别之情的范围,跳出了词为藩篱,没有卿卿我我的花前月下,风格上超越了委婉隐约、缠绵悱恻的条框,不甘心位于柳永等名震一时的词人之下,也不一味地沿袭传统,模仿前人,也决不委屈自己去创作“艳情”之作。他独辟蹊径,取各家之长,对苏轼词风的评价也有所不同:有以为“豪放”者;有以为“清丽舒缓”者;有以为“韶秀”者;有以为“清雄”者,但不管何种看法,都不能抹去苏轼为改变词风所做的努力。“所谓主体意识,指的是作者用文学的形式有意识地表现自我,自觉地反映自我的生活感受、理想和情趣。”⑥词至东坡,词体始尊词格始高,东坡首次在词的领域里确立了词的主体意识,“花间”时代,词人的主体意识处于不自觉的状态,而在苏轼身上,则表现为“有意为词”,着不得不涉及东坡的思想、个人经历。东坡的一生多次遭贬,仕途不顺。“坎坷的政治生涯、复杂的思想基础、丰富的生活经历决定了苏词风格的多面性。”⑦而只能在精神上寻求自我安慰,也将自己一生的情感、遭遇、政绩写到词中,这就为主体意识的奠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提供了前提。

然而提及词坛,也不能忽略横空出世的巾帼词人——李清照,其卓然立于诸大家之外,自成一体,表现在她提出了“别是一家”的理论,“所谓“别是一家”,也就是说词要始终保持词本身所具有的特色,不仅要合乎音律,而且要使词不同于诗,不同于文,要别具一格。”⑧她针对苏轼的“以诗为词”提出了“别是一家”说,““别是一家”的主要内涵如下:一是强调谐音和禅,二是重“情致”“典重”,崇尚“文雅”的词情;三是讲究“故实”“铺叙”,追求艺术表现的完美。“别是一 家”说是对词“自是花中第一流”整体美的追求,它丰富与发展了花间以来的词学本色论,形成了明晰的理论体系。”⑨词是不同于诗的独立抒情文体,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严格特殊的标准,要求词讲究音律、声情和谐统一,以便“协律”“可歌”,否则就失去了本身的文学特色,成了“句读不葺之诗”,建立词之为词的艺术规范和美学标准,为词体创作提供了范式。

《词论》是支持李清照的著名词学论著,主要内容为对唐五代以来词史作概要回顾以及对北宋词家的评论中阐述自己的观点,她在《词论》中鲜明地提出了“别是一家”说,那么词与诗“别”在何处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词形式灵活多变,长短参差不齐错落有致的新体式,在文体上具有与诗不同的特点;词还注重音乐性,《词论》中规定词要严于音律,音声和谐,要求讲究平仄格律,把音乐的抑扬顿挫与声请的迂回婉转联系结合起来,才会达到韵致浑成、辞意通达的音乐美感;词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风格上和诗不同,词的形式由于音乐的关系,婀娜悠扬、千姿百态,以写景抒情为主,而诗则质朴平实、严整典雅,一言志为主。填词要求鲜明生动,与词情、词境结合,词才显得楚楚动人,富有情趣。其独到的见解,有胆识的评论及系统的阐述,为婉约词指引了一条向上一格、趋于雅化的创作道路,维护词体独立性的同时也捍卫了词体本色。

“对于苏轼、王安石的这种打破诗、词、文界限的做法,李清照深以为为非。她立主三者之间的差别,一方面在理论上主张词“别是一家”,另一方面在创作实践上严格践行诗词之别。”⑩东坡从文学本位的立场把握诗词的共同之处和整体同源关系,重视词体的文学特性,崇尚并主张在题材、内容、风格上“以诗为词”,易安则从词的艺术体性入手,要求应和律,音律是“别是一家”论的核心,在声律上“调有定格,字有定数,韵有定声,法严而义备”的严格要求,立在音律的角度上反对“以诗为词”,这与创作主体即作者的性情有关,李清照是位情感丰富的女子,以靖康之变为界,易安词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与情投意合的赵明成喜结连理,夫妻诗词酬唱,生活舒心惬意,这时词的题材主要是闺房绣户,表现婚姻的美满甜蜜,词人们都在绮罗中吟风弄月,后期由于时代的剧变,金人的铁蹄改变了包括李清照在内的词人们的生活规律和创作倾向,主要表现为民族被屈辱压迫,山河残破不堪,民众苦不堪言,词作也就倾向于展现战乱时代国家和社会的忧患彷徨,个人理想难以实现的压抑苦闷,使词作烙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但由于赵明成的出仕,李清照变得多愁善感,容易触景生情,写出了一首首充满苦涩幽怨的望夫词,抒发对丈夫的无尽眷顾,更多的是惦念思怀与离愁别怨,引起心境与词境的变化,这些灰冷凝重、沉浑忧伤的生死恋歌,都体现了李清照对词音律性的严谨要求,不仅生动贴切地再现了她的生命旅程和情感经历,也从词的本体论确立了词的文学地位,而易安的“别是一家”说常被人误解为反对苏轼,是复古的主张,说她否定词的改革而墨守成规,不能找到新的发展道路,所以只好固守词的传统旧轨道。“别是一家”还包含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而不是单纯的复古。李清照首先对词进行雅化,因为传统词俗,首先就俗在音乐上。“别是一家”还包括对词的语言内容的要求。”⑾还阐述了音乐雅化的革新措施,如:用“古之乐”代替“今之乐”,通过李八郎的善歌,提出以男声代替女音的可行性。《白雨·斋词话》卷六“两宋词家各有独处,流派虽分,本原则一,惟方外长庚、闺中之易安,别于周、秦、姜、史、苏、辛外,独树一帜,而亦无害其为佳,可谓难矣。”在继承中有创新,既不随波逐流,也不胡乱独造。

易安苛守词的创作规范,创作中也体现词的原有风貌,但对其他词人的批评有失偏颇。“批评南唐君臣李瀑、李煌,冯延巳所作之词“语虽奇甚”,却是“哀以思”的“亡国之音”,提倡词要语言典雅;批评张先、宋祁等人虽“时时有妙语”,却“破碎何是名家”,强调词语构的完整性;批评晏殊、欧阳修、苏轼虽“学际天人”,其词作却“往往不协音律”,王安石、曾巩“文章似西汗”,作小歌词却“不可读”,强调词要协音合律,批评晏若无铺叙,欧苦少典重,秦则专主情致,而少故实;主张词要铺叙典重、故实,要和修辞。”⑿可见其循规蹈矩、安分守己的思想意识占主导地位,尽管如此,作为封建时代的女子,她受过良好的教育,是位文化素质修养杰出的女性,能超越时代的限制,摆脱封建礼教对妇女思想的禁锢和束缚,大胆真挚地追求爱情,即使遭遇人生命运的剧变,受尽劫难与折磨,也不屈不挠,写下了诸多情真意切的抒发自我情感世界的好词,她的真情是独特的,其词的艺术表现方式自然也非同一般,她善于选取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来表现自我的心灵世界。易安词的语言别具特色,信手拈来,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一经她提炼熔铸,便会浑然天成,精妙绝伦、别开生面,她还擅长用最朴素平常、凝练简约通俗化的语言,精确地展现复杂多变的内心经历和微妙无常的情感流程。

苏轼与李清照对词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东坡勇于超越僵化的形式条框以及生硬板滞的桎梏限制,摆脱拘束,既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又有纷繁多姿的表现形式,既有悲壮激烈的豪放词,也不乏缠绵悱恻的婉约词,还有慷慨旷达的浩气之作。苏词虽不协音律,但他提高词的文学地位与思想品位,开拓了词的表现范围与内容,改变了词的手法与风格,使词成为摆脱音乐附属品并独立发展的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给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貌与翻天覆地的变化,给词史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及至高的审美境界,不仅自是一家“指出向上一路”,还开辟辛派词人的豪放之风,他的创新是有价值及意义的。

《鱼村词话》卷三:“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易安为捍卫词体本色,维护其独立自主的地位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别是一家”说与陈师道、李之仪等人的本色当行路相比较,内容更丰富多彩,内涵更明确具体,形式更灵活自如,丰富与发展了词的本色论,词学本色论因李清照的出现而结束了长途跋涉,呈现出清楚明晰的理论体系,她作为封建时代的女子,不仅博学多才、天资聪明,还精通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无所不晓,尤以词见长,毫无顾忌地评论各词家的短处,气势酣畅淋漓地纵横驰骋于词坛,对词音律的要求达到了“臻于精密”的境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易安体”词风。她对词音律的重视以及节奏格律的遵循,对后世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正是由于二位大家的存在,才使得北宋词史大放异彩,如此绚丽纷呈,对词做出了毕生不懈的努力与不朽的贡献,在词学领域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与不可磨灭的地位,奠定了词体的坚实稳固的基础,给词学的未来及发展方向指明了坦途。其二人的词学功能并非完全对立,我们应结合他们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性格特征以及具体词作对他们的词学思想作客观理性的剖析与理解。1 2 3 4 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第198页

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 李会转《从苏轼看苏轼的创作个性》雁北师范学院报2006年第1期

王启鹏《论苏轼的“自是一家”创作创新论》乐山师范学院报2006年第3期 5 6 7 8 9 10 11 12 范雅杰《缚不住的东坡——苏词创作个性浅谈》赤峰学院报2006第2期

蒋哲伦《词别是一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路占武《论苏词主题、风格的多面性及其产生的原因》辽宁教育行政学院报2006年第6期 没找到

徐安琪《论李清照的词学思想》福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王慧《论李清照“别是一家”的词学观》长春大学学报第15卷第1期2005.2

叶清泉《苏轼、李清照的词学革新与理论分歧》宜宾学院学报2006第3期

李清照《词论》[A]魏庆之诗人玉屑[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在送宋代的词史上,有两位名家巨匠,他们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他们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他们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他们是谈及宋词时不可或缺的文学大家,他们被后人世代传颂,达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惊人地步,他们分别是苏轼与李清照,然而提及他们,其在词史上的创作功绩和革新改造影响极其深远,最不能忽略与轻视的是他们给词体注入新鲜的生命力,那就是苏轼的“自是一家”与李清照的“别是一家”。之所以选择这个研究课题在于领略其纵横恣肆的词学观,学习借鉴其意义重大的词学观念,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严己谨慎的治学态度。比较“自是一家”与“别是一家”的异同、优劣,吸取精华去其糟粕。本人认为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理论思想提出的背景以及当时的词学现状,他们理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词学的影响及对后人的意义。

本人查阅了前人一些相关这方面的研究动态与研究成果的相关书籍与文章。书籍有吴熊和的《唐宋词通论》(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本书所涵盖的内容丰富广泛并且详细全面,涉及词源、词体、词调、词派、词论、词籍、词学,覆盖面之广,论述井然有序,脉络清晰是其优点,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但本人认为其最大的不足在于分析不够透彻深入,不能突出重点,而是泛泛而谈,点蜻蜓点水的意味。但词派与词论这两章对苏轼与李清照的理论介绍明朗易懂,突出重点。对于本人的研究课题有很大的帮助与意义;其次是陶尔夫、诸葛忆兵的《北宋词史》(黑龙江出版社2002﹚,本人认为此书更系统更专业的论述了宋词的发展概况,分析全面得体,究其本质与起源,无所不包,无所不及,突出中心与要点。第三章与第五章分别清楚明了地介绍了苏轼词风与李清照前后期词作和词学观。该书的中间及后几章对本人的研究课题作用不大。但第三章和第五章精辟的解说体悟的深入对本人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除此之外还借鉴了蒋哲伦的《词别是一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此书论及了东坡词的主体意识,豪放派与苏词的风格特征,李清照词的抒情艺术谈等内容,涉及面广,浓缩到别是一家进行研究探讨,还结合词人的家庭时代背景、性格特征,剖析其人格特征与作品特色。还有词人的代表作赏析,让人更深刻的领悟词人的情感,体会其意境,但别是一家是李清照提出的,对于研究苏轼就有点偏颇之意。但对本人的研究有不可或缺的价值。

为了写好这篇论文,本人查阅了《唐宋词通论》、《北宋词史》、《词别是一家》这三本词学论著,这三本书都相当权威,具有相当大的借鉴价值和意义,除此之外,本人还借阅了专业书《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以及《中国词学研究》﹙曹辛华、张幼良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参考论文主要从维普数据库和万芳数据库下载借阅的,共计16篇,对本研究课题有价值意义和启发作用的有12篇,下面对这些研究动态和研究情况做详细介绍:

按相关内容可分为三类:

一、苏轼的“自是一家”﹙6篇﹚,二、李清照的“别是一家”﹙4篇﹚,三、略窥东破易安词学观的异同﹙2﹚篇。

首先是苏轼的“自是一家”:

1.王启鹏《论苏轼的“自是一家” 创作创新论》“自是一家”的创作创新理论是苏轼在密洲时期提出的,包含内容与形式两方面的创新。东坡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全才文艺学家,集诗、词、文、书、画于一体,并且独树一帜。他始终坚持创新的原则,决不步他人后尘。其“自是一家”的内涵包括内容和形式两方面: 〈1〉在内容上要有远见卓识;

〈2〉在形式上要追求个性;苏轼认为要做到创新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为人能卓立于世 ﹙2﹚ 要“博观而约取”

﹙3﹚ 写作方法:在具体写作方法上还须做到独辟蹊径、取各家之长

苏轼博观而约,善于吸取各家之长,做到了创新,其一生创作了大量内容新颖、表现格式特别的诗文,尤为对词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路占武《论苏词主题、风格的多面性及其产生的原因》个人经历的曲折性,自身情感的丰富性,使苏轼的词在体裁、内容、风格上具有多面性。因此,必须对苏词的主题和风格进行深入的挖掘,注重与作者的经历相联系,另辟蹊径,找出苏词背后的相关内涵,才能让人们对苏轼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克服以往对苏词的片面性分析和认识。

〈1〉 苏轼主题、风格多面性的表现: ﹙1﹚ 豪放中见凄凉,豁达中见苦闷 ﹙2﹚ 婉约中见积极,自然中见真情

〈2〉 造成苏轼主题、风格多面性的原因﹙苏词这种多面性的形式与苏轼的思想经历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坎坷的政治生涯、复杂的思想基础、丰富的生活经历决定了苏词风格的多面性﹚

﹙1﹚ 政治上的磨难使他对生活有更为深刻的体验 ﹙2﹚ 心理上的苦闷使他不得不到儒、老中寻求解脱

3.吴邦江《成“大江东去” 论苏轼的豪放词风溯源》“词为艳科”词应该以婉约为正宗,苏轼是“豪放词的开创者”虽历来有争议,但却似乎是大多数词学家的共识。该文对苏轼以前豪放词风源流演变进行梳理探究,提出不同看法:

一.豪放词不是“别词”,与“婉约词”的关系不是母体与变体的关系,而是兄弟或姐妹的关系;

二.苏轼不是豪放词风的开山祖师,更不是“豪放词派”的首创者,而是扩大了豪放词的词境,开拓了豪放词的领域,是重要的承建者和发扬光大者。

从本源上探究豪放词的产生流变: ﹙1﹚ 敦煌曲子“定**” ﹙2﹚ 声情悲壮《忆秦娥》 ﹙3﹚ 富贵香艳《花间词》 ﹙4﹚ 沉哀高远帝王思 ﹙5﹚ 羌管悠悠“渔家傲” ﹙6﹚ 逸怀浩气非“别调”

4.范雅杰《缚不住的东坡—苏词创作个性浅谈》苏轼是宋代独树一帜的大家,其词突破了自晚唐五代以来内容狭窄、音律束缚、风格单一的局面,提高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表现风格,使词成为一种摆脱了音律限制的独立诗体。苏轼的词作,不沿袭传统的表现内容,不拘泥与固有的表现形式和风格,在融和儒道佛三家思想形成的宏博通达、灵活洒脱的思想基础上,既遵循传统精神,又不墨守成规,既不拘泥于现成的形式束缚,又注重个性的彰显,使词呈现出一种全心的面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从根本上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

5.李会转《从苏词看苏轼的创作个性》苏词的创作表现出蚪明的个性色彩,本文试图通过苏词把握这种弥散于其各体文学创作中的独真魅力的个性色彩,兼济与旷达相兼的情怀,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创造精神,景、情、理的妙舍无闻,这是中国文化的结晶,也是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有无可替代的价值之所在。

6.黄海《苏轼词学观的思考》通过对苏轼的词体观念的分析,提出苏轼的词学观念是传统的,并没有意识地革新词体,“以诗为词”,不过是其创作实践对词坛造成的冲击,事实上,他的大多数词作仍然走的是传统路线。文章指出苏轼轻视词体的思想根源在于思想意识上的雅俗观念。

其次是李清照的“别是一家”:

1.高磊《别是一家的“别” 与“不别”论李清照《词论》 》

《词论》是李清照叙述其词学理念的一篇重要论文,文中明确提出了“别是一家”的观点。如何全面理解“别”字将有助我们对该文的理解与科学评价。词与诗“别”在哪里,主要有以下方面;

﹙1﹚ 词形式灵活,长短参差,错落有致的新体式 ﹙2﹚ 词注重音乐性

﹙3﹚ 词在表现方法上、风格上和诗不同 《词论》的基本内容:

﹙1﹚ 对唐五代以来词史的简要回顾

﹙2﹚ 对北宋著名词学家的评论,阐述自己对词的看法

2.黄平《试论李清照的《词论》及其创作实践》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词坛上的一位大家,在她的《词论》里提出了“词别是一家” 的著名论断,要求填词必需严格按照协律、铺叙、重典、情致和故实等五个标准进行创作,缺一不可。她提出的作词标准是有见地的,但对前人的词作批评过于苛求,有失公允,有的甚至不正确,就是她的某些词作也没有完全严格按照《词论》的标准去创造。

3.徐安琪《论李清照的词学思想》

词“别是一家”说是李清照词学思想的重点,词“别是一家”说与苏轼的“以诗为词”、苏门学士的词学本色论有着内在的联系。“别是一家”的内涵如下: ﹙1﹚ 强调谐音合禅

﹙2﹚ 重“情致”“典重”,崇尚“文雅”的词情

﹙3﹚ 讲究“故实”“铺叙”,追求艺术表现的完美,“别是一家”说是对词“自觉花中第一流”整体美的追求,它丰富与发展了花间以来的词学本色论,形成了明晰的理论体系。

4.王慧《论李清照“别是一家” 》

李清照主要针对苏轼“以诗为词”的“自是一家”的观点,为维护词体的独立性,提出了词“别是一家”说。本文从音律、题材、内容和艺术审美三方面详细论析了李清照这一词学观。

最后是东破与易安词学观的异同:

1.叶清泉《苏轼、李清照的词学革新与理论分歧》

针对宋初香而弱的词风,苏轼在诗祸日炽,诗的言志功能受到约束的环境下,提出“自是一家”的革新主张,力图使词摆脱音律的束缚,改变“娱宾遣兴”的功能,其根本的目的是借词来承载诗的抒情言志功能。李清照则在徽宗朝提倡音乐复雅的环境下,有感于词坛多种风格并存,试图通过“自是一家”的革新理论来规范词的文体特征,使传统词风进行雅化,让词获得与诗同等地位。

2.何旭《从“自是一家” 与“别是一家” 略窥东坡、易安词学观的异同》 苏轼、李清照均为宋代的词坛大家,二人在词学批评领域也有极大影响,自苏轼不满柳泳提出“自是一家”的口号后,李清照又在批评苏轼等人的基础上提出 “别是一家”说。讨论东坡、易安词学主张和审美理想的异同,从“自是一家”与“别是一家”的比较分析中入手不失为一个好的切入点。

本人认为以上的参考文献大体从词的主题、风格,词的创新、词的溯源、创作个性、词学观、词学思想等方面入手研究,风格各异,切入点也有所不同,或整体概括,或重点剖析。这些都给本人以重大的启发,虽然前人已研究得这么深入透彻,但本人认为苏轼和李清照提出理论受到时代背景及环境因素、个人性格理想的影响,这不失为很好的切入点。

参考文献

[1]吴熊和.唐宋词通论[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

[2]陶尔夫、诸葛忆兵.北宋词史[M].黑龙江:黑龙江出版社,2002. [3]蒋哲伦.词别是一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4]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曹辛华、张幼良.中国词学研究[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6]王启鹏.论苏轼的“自是一家” 创作创新论[J].乐山师范学院报,2006,(3).[7]路占武.论苏词主题、风格的多面性及其产生的原因[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报,2006,(4).[8]范雅杰.缚不住的东坡—苏词创作个性浅谈[J].赤峰学院报,2006,(2).[9李会转.从苏词看苏轼的创作个性][J].雁北师范学院报,2006,(1).[10]黄海.苏轼词学观的思考[J].贵州文史丛刊,2006,(2).[11]黄平.试论李清照的《词论》及其创作实践[J].钦州学院报,I222.844.[12]徐安琪.论李清照的词学思想[J].福州大学院报,2006,(1).[13]王慧.论李清照“别是一家”[J].长春大学院报,2005,(2).[14]叶清泉.苏轼、李清照的词学革新与理论分歧[J].宜宾学院院报,2006,(3).[15]何旭.从“自是一家” 与“别是一家” 略窥东坡、易安词学观的异同[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4,(5).

第二篇:李清照的别是一家是什么

李清照的别是一家是什么

李清照查阅数百年历史的诗词,先确定自己的词体,以故事性来说明词和歌唱之间的关系,后来又肯定歌词里边的协音律格,并说苏轼等人的词,没有格律而言。词是以歌唱的格律来对应、严律的写出来的。这是李清照词的创新和保守诗词不同的第一点,格律不同。

李清照后来着重开始针对内容提出改变,以前的诗词大多都是抒发感情和心里的感受或者是喻人、衬托等。她提出以秦观为情致的代表。主要是体现在内容上的柔情、思念、男女恋情等词的抒发来衬托别是一家的内容。

慢慢的李清照所作的词和传统的诗词有了很大的区别,虽然律调和内容得到了很大的变化,但是风格上还是和以前的传统保守诗词无异,李清照这个时候并不能做到真正的别是一家。李清照再次从所作的词风格上加以改变。从风格上改变就不仅仅是格律和内容,还有一些铺设性和衬托,叙事主要以文雅为主。

就这样结合作词形式音律、内容和表达上的改变,李清照的别是一家终于与保守派所作的诗词大有不同。体现出了词的艺术体型也为传统诗词开创了新章。

李清照的添字丑奴儿主要内容是什么

《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是李清照南渡之后所作的一首词,句中充满了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之情。全词的内容为: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这首词充满了悲伤压抑的情感基调,词人通过雨打芭蕉引发了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其中夹杂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词的上阕,以设问句的形式写出窗前谁种芭蕉树,好像在向他人询问,这棵芭蕉的主人是谁。随后用阴满中庭,叶叶心心描绘出芭蕉枝繁叶茂的场景,其使用叶叶心心四个叠字,将芭蕉叶连绵起伏的形态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而李清照此时的心事就如同这舒展绵绵的芭蕉叶一样,一重又一重。在词的下阕,李清照进一步借景抒情,用伤心二字,将自己孤独愁苦的'心情刻画的淋漓尽致。此时,窗外的雨落在芭蕉叶上,发出不间断的滴答声。词人心中无限愁苦,面对国破家亡的伤痛,李清照只能在回忆中度日如年。这首词虽然短小精简,但是却极其丰富地表达出作者多样的愁思,是寓情于物,借景抒情的佳作。

根据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推测出,这首词是李清照写于公元1129年之后。那时的李清照刚经历了丈夫赵明诚的离世,又碰上了建炎南渡,李清照在极为压抑苦闷之下,写出了这首词,表达处自己对故乡和家人的无穷思念。

李清照的词风是怎样的

诗有诗的特点,词有词的风格,而李清照的词又有另一番独具一格的风格!她的《论词》里提出了别是一家的独特风格,她自己也是婉约派的一名代表,她的词全局上是以委婉、文雅和清风而著名。李清照的人生是坎坷的,但是她的词风却开创了词史上的新纪元。

李清照出身于官宦之家,从小生活就比较的富裕,而且见识也比较广泛,虽然那个时候是北宋的末期,整个社会都处于黑暗之中,可就是那个时候李清照开始了别是一家诗词的开端。前期的李清照的词风是以自然、脱俗为美,因为当时并没有受到任何的打击,当时她还针对性的对苏轼等人的诗词做出了评论。在这一段时间内,她的词属于轻松类型的,并没有过多的心理负担和压抑情感。

再后来李清照的公公因为政治的原因,给赵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那个时候的李清照的心里是孤独的,她心里对这个黑暗的时代充满了愤恨,所以写出来的词风都特别的具有讽刺性的意义。

当国家遭受到外敌入侵的时候,李清照的家里也遭受到了家破人亡的灭顶之灾,从此她就在流离的生活中度过,她此时的词开始透发着对时代的不满,含有一种凄凉的意味和一种无可奈何的氛围。后来她的丈夫在途中病死,这更是对她的一种打击,让她产生了绝望之情,从此她的词风开始转变为忧愁、思念和凄凉。

从而得出李清照的词风是根据她本人的人生挫折而改变的。无论怎么样,她始终是一位值得人们尊敬的女词人。

第三篇:市场营销论文 如何经营一家洗鞋店

市场营销论文

——洗鞋店

J英语1001 周洁 3101142002 我觉得在学校附近开一家洗鞋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具体来说并不只是单一洗鞋服务店,而是集合了洗鞋,修鞋,补鞋等为一体的对鞋进行全方面包养维护的一家综合性的店。

我对我们学校的学生做了一部分的调查。现状调查:

问题1:您目前拥有的鞋子数量是多少? A.5~10 6票 6% B.10~15 52票 52% C.15~20 40票 40% D.20~25 2票 2% 问题2: 如果效果好,您会不会选择专业洗鞋?(单选)A.会 64.2% 63票 B.不会 35.7% 35票

问题3: 您觉得洗一次鞋花多少钱合适?(单选)

A.5元 79.3% 77票 B.10元 14.4% 14票 C.10元以上 6.1% 6票

问题4:如果将洗鞋与修鞋相结合,您认为比单一的洗鞋店好吗? A.好 90票 90% B.差不多 10票 10% 现状分析:

就目前的大学生市场来看,学生们的鞋都十分的多。据调查,很多同学都有十到二十双鞋子,也有很多同学需要定期清洗自己的鞋子。但是,有些同学们不想自己洗鞋子,原因有很多,比如有的白色瞎子洗起来比较麻烦,干的时候容易发黄;有的鞋子面料比较特殊,一般的洗法可能洗不干净;也有的同学怕麻烦,不想洗鞋子等等。当然当鞋子坏了的时候,可能找不到修鞋子的地方;有的特殊材质的鞋可能还没有专门的替补面料。调查中还显示,相比男生而言,女生对鞋子的要求更加高一些,洗鞋的次数比男生多很多,拥有的鞋子也比男生多。

所以我认为洗鞋这一行业在江苏大学附近有一定的市场。首先,江苏大学人数众多,将近有四万人,不论男生还是女生,对洗鞋都有一定的需求。在市场上购买一双鞋价格在100~1000不等,穿1月基本需要清洗一到两次,普通清洗费用在6元左右,仅为价格的零头,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一个月的生活费800~1200元,相较而言,洗鞋子的钱并不是很贵。而且目前洗鞋技术已经比较发达,经过清洗的后的鞋,不论是运动鞋、帆布鞋、高跟鞋、都可以做到90%的复原,物超所值,洗鞋价格低,符合学生这一消费人群的消费水平。我亲身手洗鞋子,比较下来,洗鞋店送洗的时间短,而且效果比自己手洗的要好。因此,我对廉价的服务和超值的效果,很是赞同。我觉得市场潜力巨大。洗鞋店不仅经营洗鞋,还可以提供对鞋子的修补和保养等服务。江苏大学女生众多,可以预见的是部分鞋子的价格高难护理,部分鞋子的材料高档,针对这部分用户可设置不同档次的保养套餐,给大学女生提供多种选择。这一方面目前没有发现同行竞争(也许别人倒闭了),对我们而言也许是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基本预计:

洗鞋店的投入成本不高,前期只需要加盟费、洗鞋设备和租金。本地40平方米的店铺年租金约四万,每月3000元。加盟费可有可无,此行业正处于发展阶段,加盟费很低,设备一套不到万元,为全自动,方便操作。经营中耗材所占费用也不高约500元/月。综上所述,前期整体投入相对其他店面已经很少。按每双鞋子盈利4元算,一月可洗2000双鞋(毫无依据,纯属编造),每月净盈利可达4000元。从数据来看,有利可图。

对于人员的需求,店面刚刚起步时,需要部分工作的人进行发放传单。可以直接在学校里面找在校学生做兼职,为我们的店面进行宣传。估计宣传费用在3000元左右,其中包括员工费用及传单费用。等到洗鞋店的顾客慢慢多起来,店面小有名气之后,可以将发放传单的人员去掉,在洗鞋店中留一到两个比较认真的人进行经营。人员也不必很多,最主要是关注店里问题。当然,如果碰到洗鞋高峰时节,可以找在校学生做小时工,让他们提供一定的帮助。当店面正式上轨道之后,最好还要进行细节方面的调整。经营方面:

选址方面,一间40平米以内足矣,市口不需要太好,但是一定要方便找到,兼顾租金和交通。可以在某些快递公司旁边或与某些店面大的快递取货点合租店面,一来快递的选址本身具有和我们的目的有相同之处,可以直接借鉴。比如六食堂下几个不显眼的店面、大礼堂附近不瞩目的店面。店铺的布置也很简单,洗鞋机外围搭一道屏风,与外面隔开,前台工作台上放一个收银机,一张办公桌,鞋架若干,外加一台洗鞋机即可,成本尽可能的低,整个店铺一定显得整洁干净,不能有半点马虎。店外搭建显眼的广告牌。

加盟方面我会选择一些知名品牌,比如某些全国连锁品牌,可能成本有所上升,毕竟我们第一次做,经验不足,选择稳妥路线的好。要首先把品牌打出来。前期盈利少些没关系,可以试探市场有多大,摸清行业规则后转变模式,达到最大的盈利。

安排两人以上向加盟商学习各种洗鞋、补鞋、保养的技术。作为一个半服务性行业,技术同样重要,或者说是这个店的根本所在。安排配送人员时,可以在每一个不同的宿舍区中找一到两名学生作为一个宿舍区专门的配送人员,可能前期会比较辛苦。等到有店里有能力了,可以为他们准备配送的车子,这样更加方便和快速。

服务方面,我想由于洗鞋机操作简单,为了节省成本,对于店面的工作人员,我觉得有一人即可。要求工作认真,服务热诚,有责任心,做事情有计划,为顾客着想,有集体荣誉感,口碑和品牌很重要。当然,作为一个正规的店面,还需要制定特定的运行规则,初步设想:周四~下周三,每天的11.00~22.00为清洗时间。如果同学们的鞋子已经清洗完毕,我们可以发短信通知。如果有时间来店里拿,那么除了清洗时间,其余时间都可以来领取。如果同学们没有时间来拿,那么每周四晚上22点安排学生兼职上门统一配送,为学生们提供最好的服务,即清洗时间送来的鞋子,周四都会有专人配送。当然,在送洗的时候就要做好完善的记录,选择自己取或者是帮您送。因为配送需要安排一定的人手,所以选择配送的同学们需要多付五角钱的运送费。配送前会发短信通知。

当然,还有许多细节方面需要我们考虑进去。当天气不好,尤其是下雨的时节,同学们对洗鞋店的需求肯定会加大,这时我们需要在店里增加人手。下雨天洗鞋时,要注意保持鞋子的干燥,及时进行干燥处理。对于那种容易变色发黄的鞋子,除去水汽尤为重要。对于不同种类的鞋子,我们需要进行分类,并分别处理,想对于帆布鞋这类的鞋子,我们可以一起清洗。对于那些易变性的鞋子,我们的洗鞋店里必须准备好鞋架,鞋模等,以便在洗完鞋子之后让其保持原来的形状。对于那些比较高档的鞋子,需要员工仔细清洗,最好是人工处理。对于鞋子的修补问题,及时询问顾客的意见。当然,所有的内容都需要进行详细的记录,以便以后进行核对。宣传方面,广告很重要:

1、在各大江大论坛宣传,突出品牌和质量。

2、通过江大内各种兼职团队,按宿舍散发宣传单。

3、以质量为根本,通过老顾客吸引新顾客。

4、店面门前的广告在不极端的情况下尽量显眼。

5、在各个显眼的路口张贴广告。

6、前期开业宣传实行大酬宾,体验价一律4元一次,可办会员卡,清洗十次送一次。

盈利方面,普通清洗作为主要盈利来源(我是想用2/8定律来着,市场调查没做,不好轻易下结论,如果高档鞋的保养很有需求的话可以提高这方面价格,改变收益比重)。

如果洗鞋店顺利开下去,并且前途一片光明的话,可以加大对高档鞋保养服务进行宣传,一方面加强技术的掌握,用事实说话。另一方面,用良好的口碑作为基础,吸引高档鞋的保养来源。

Swot分析: 优势:

1.大学生创业有激情2.网上实例丰富 3.同学众多,宣传方便4.投资小,允许失败 劣势:

1.经验缺少2.资金问题严重3.初出茅庐胆识和眼光有待提高 机会:

1.市场庞大,前景广阔2.暂无无竞争对手 威胁:

1.本地区暂时没有先驱,有很多东西需要自己摸索2.如此有前景的行业,本地竟然没有,也许是后来别人办不下去了,需要做调研。

第四篇:试析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一家谈教育论文(最终版)

论文关键词:大学语文 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大学语文的课程目标应该着眼于学生自觉的语言学习意识、文化反思与文化创新精神的培养;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应该“有趣”、“实用”和“刺激,’;大学语文教师应该具有大师意识和教育者的使命感,应该采用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营造一种时话型、互动性的课堂氛围。

近几年来,对于大学语文课程如何在专业分科的高教体系中确立自身的地位,承担起自身的责任,许多大学语文教师和专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主张。其中,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教材编订、教学方法和改革路径等问题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每个教师都有自己个人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这里仅就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有关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些想法。

一、大学语文的课程目标

简单地说,语文就是母语学习的课程。然而,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内容既包括语言文字和语言表达方面的听、说、读、写,又包括文化方面的政治思想、道德伦理和人文精神等等。小学、中学和大学的语文教学都包含了以上这些内容,但各有偏重。在半年或一年的教学时间里,大学语文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课程目标,任课教师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大学实行的是专业化分科教学,目标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我们不可能奢望大学语文在较短的时间内给予学生太多的、可以量化的语言文化知识。大学语文的课程目标应该定位于,在传授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和自觉意识。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两个主要方面:培养自觉的语言学习意识,培养自觉的文化反思与文化创新精神。

这里所谓自觉的语言学习意识,指的是文化个体在各种话语情境中持续地积累和辨析词汇,不断地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意识自觉。当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语言是心灵的窗户”。语言是人类分割和描绘经验世界的工具,它决定着人们体验和思考世界的方式。文化个体的语言水平不仅决定其感受世界的精细度、敏感度,还影响其心灵世界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当代的大学生,不应该是仅仅为掌握某种专业性技能而存在,他们还应该有细腻的感觉和深刻的思想,而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经之途。不仅如此,当代大学生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表达能力,不仅能够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还能够形成个人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这需要大学生在其一生的过程中持续不断地进行语言学习和语言创新。

文化个体获得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情境是多样的,读杂志、小说,看电视、电影,乃至人们的日常交流。在这些情境中,个体总有机会体验到语言的丰富性、细腻性以及语言鲜活生动的使用方式。但是,并非所有人都具有从中学习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自觉性。中小学语文课堂,偏重于基本词汇和基本表达方式的传授,而不那么注重语言学习意识的培养,也不那么重视学生语言创新能力和个人语言风格的培养。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最后课堂,大学语文应该充分关注那些具有表现力、生动活泼的词汇,那些隐喻、拟人、反讽、陌生化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努力丰富自身的词汇库和表达方式,力图使学生的语言学习成为一种日常自觉。对于整个人生而言,语言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大学语文作为课堂语言学习情境应该“授之以渔”,使学生有自觉的“语言追求”,以便在日后的各种语言学习情境中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平。

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但是教育的大众化并不意味着精英意识和人文精神的缺失。我们的大学生,是要进人社会生活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理想。一批批大学生进人社会之后,又会对整个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从大学生个体生命的角度来看,大学生要在道德上做到“慎独”.在人生价值的实现上做到“卓越”,在做人原则上形成“风骨”,在时代意识方面成为“先进”,都需要精英意识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从国家与民族的发展角度来看,当代大学生将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流,他们的生活方式、人生理想和政治信念都会影响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甚至整个国家的未来走向。

当代中国正处于全球化语境下的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思潮共生杂语。在如此多元而芜杂的文化生态中,大学生的文化选择、文化适应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大学语文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形式,肩负着培养大学生文化反思与文化创新意识的重任。这里所谓的文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包括有关个体生存、社会历史、国家和人类命运的思想与价值观念;所谓文化反思与文化创新意识,是指对传统与当代、国内与国外各种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有一种批判性反思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与能力,不迷信,不盲从,同时具有一种强烈的历史意识和创新意识,勇于接受和创造新的、有活力的文化形式。传统文化中有忠、孝、礼、信,当代文化中有实践、改革、创新,还有“娱乐至死”、“拜金主义”,“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有科学、民主,还有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面对如此之多的“主义”、“理念”和“价值”,大学生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在新的历史语境中沿袭、变革传统文化和创造新的文化。大学语文教学作为人文内容的载体,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的文化与意识形态立场。这种立场的给予不是依靠生硬的说教,而是通过审美教育的方式使学生获得一些“形象的积累”、“情感的积累”和“思想的积累”,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文化反思与文化创新的意识与能力。

二、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改革的方向

目前,大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不愿听,教师不愿讲”的问题还很严重。但是,有调查显示,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愿望却十分强烈,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川为什么想学又不愿意听讲?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教学内容没有“趣味”、不“实用”、不“刺激”。

所谓没有“趣味”,主要是指大学语文成了文学课、文学史课。大学语文教师大都是中文系的文学教师,他们在教学中有很重的文学情结,比较侧重文学史、文学常识和作家传记,这些内容对于非中文专业的大多数学生来说没有多大吸引力。由于这种课程定位上的问题,文学教师语言分析、文本细读和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度阐发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有论者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学语文主要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也就是对民族语言、文学、文化的兴趣。特别是把以往在应试教育中丧失了的这种兴趣重新激发出来,让学生体味语文之美、人文之美。”教师应该通过对课文内容精彩研讨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对课文涉及的词汇、修辞和表达方式进行精细分析,帮助他们建立自觉的语言意识。所谓不“实用”,主要是指教师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没有联系当下的社会生活,没有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烦恼、精神困惑和现实处境相联系。大学语文教材所选的篇目大都是文学经典,对这些经典的意义阐释不能仅仅停留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也不能仅仅呆在某个审美的象牙塔之中。经典的价值在于它的当代意义,对于经典的学习应该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通过经典来思考我们自己的时代、我们自己的人生。比如,在分析《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拷红”时,教师就不能把分析停留在原初主题的层面:热情歌颂了崔、张对爱情的追求,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自由爱情的摧残,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进步主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当代青年的爱情困境。我们今天的青年人也存在着出身的差距、贫与富的差距、来自农村与来自城市的差距,他们在恋爱时也会碰到与“崔张爱情”类似的问题。这些问题显然已经不是简单的封建礼教问题,我们今天的大学生应该如何思考和面对?

所谓不“刺激”,主要指教师讲述的内容、表达的思想或提出的问题不具有穿透力,不能触动学生的神经。当然,教学内容的“刺激”,并不是指爆料麻辣、观点偏激,而是指教学内容要真正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打破原来的“成见”,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获得信息非常便捷,知识面广、思维活跃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重要特点。如果教师的视野和观点过于大众化,没有广度和深度,就很难获得学生的青睐。教师应该挖掘那些真正能够打开学生心智的内容。比如,在讲授《史记·李将军列传》时,教师就不能仅仅讲述司马迁和李广的历史事迹,而应该依据自己的关注点拓展开去,讲述匈奴人的历史与中华民族的形成问题,讲述爱国主义的历史性问题,讲述少数民族的历史命运问题,等等。

因此,面对挑剔的学生,大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在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广泛性、深刻性和新锐性上下功夫,力求刺激学生神经,激发他们在课堂之外继续深人思考和自主探求的兴趣,帮助他们形成广泛阅读与深人思考的习惯。

三、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对教师、教法的要求

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教师,大都有自己的专业研究领域,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等,因此也都有自己的专业情操,都希望能够在自己钻研的领域内有所建树。由此,许多讲授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师仅仅把大学语文教学视为一种工作任务,没有确立一种使命感,一种肩负大学生语言文化素质培养的神圣使命感。其实,中文系的文学教师,应该确立一种大师意识,即使不能成为真正的大师,也应该朝着这个方向而努力。文、史、哲不分家,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朝着大师的方向努力的过程。大学语文学要求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在看似简单的课文中为学生挖掘和引申出深邃的思想、尖锐的问题。一个优秀的大学语文教师应该具有一些大师的素质,兴趣广泛、思想深刻、知识渊博,而且在秉持专业情操的同时,还要有一种对教育事业的神圣使命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在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

大学语文教师不仅应该有广博的知识、深刻的思想,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于大学语文教学而言,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至关重要。在课堂学习与训练中,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性因素,他们的语言学习意识、文化反思与文化创新意识才能从自发转变为自觉。因此,大学语文课堂应该成为一种对话性、互动性的课堂,其中,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参与相互激发、相互触动,共同推动教学过程的展开。

在培养学生语言学习意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发挥示范作用,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与学生形成互动。大学语文教师的表达能力,是学生课堂语言学习的示范性因素,对于营造课堂语言学习环境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在精心准备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要考虑如何用最好的词汇、最好的表达方式把内容呈现给学生。同时,教师应该充分注意学生的表达欲求,可以灵活地采用讨论式、自学式、答疑式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表达观点的机会。当学生思维短路,缺乏词汇或用语不当时,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对于表达效果不好的观点,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述一次,以便达到示范效果。

大学语文教材所选篇目基本上都是文学经典。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应该采用“传统经典的多元阐释、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还使传统经典具有了当下的“实用性”。学生可以从自己的文化心理需要出发,在经典作品中找到兴奋点,赋予其个性化的解读,也可以从当下社会现实出发,阐释经典作品的当代意义。比如,在学习《论语·为政第二》时,如果把阐释的权力教给学生,往往会得到许多令人惊喜的个性化阐释。孔子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学生从其中得到的意义可能让我们大开眼界:有的学生从当代社会发展和生存境遇的角度,思考当代年青人何时能“立”;有的学生则思考当代年青人如何提升自己的精神修养和思想境界,应该具有哪些“新的”精神品质;还有的学生则批评儒家思想中“中庸妥协”的成分—“安天命”、“耳顺”、“不逾矩”,这些都表现出儒家思想具有屈从现状、不敢抗争的缺陷。由此可见,大学语文课堂不是不能活跃,关键是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

第五篇:文学与美学论文

品《红楼梦》之“泼辣姐”—王熙凤

班级:A09计算机学号:090604134姓名:吴伟云

“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呵呵,读者问她是谁呢?没错,她就是我们“恨她,骂她,不见她又想她”的凤姐——王熙凤。在红楼的众人物中,吾不爱黛玉的娇柔善感之姿;不爱宝钗亲切大方之态;不爱史湘云活泼天真之浪漫;不爱秦可卿温柔和平之乖巧;独爱凤姐的泼辣跋扈:喜欢她的处世圆滑、八面玲珑;喜欢她的精明干练、处事得体;喜欢她的敢爱敢恨、敢于担当;最最让我喜欢的是她那“泼皮破落户儿”的泼辣个性。

凤姐的泼辣个性表现之一——拉风的穿着打扮。记得在《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第一次出场就是与众不同,来了个“不见其人,先闻其声”: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她的打扮亦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蛎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横比目玫瑰

佩。。,虽然这样的穿着有点过于珠光宝气,但好在凤姐是个货真价实的美女,这样的穿着在她身上也不会显得俗气。纵观红楼中众姐妹或素雅或得体或清纯的扮相,凤姐的打扮是够嚣张够华丽的,但介于凤姐在贾府的地位,她有资格嚣张得这么有品位!

“泼皮落破户儿”的泼辣性格表现之二——语言上的泼辣,王熙凤口头上的得理不饶人是在书中很显著的一点。她喝令下人总让一些下人听得毛骨悚然:她喝令平儿:“叫两个二门上的小厮来,拿绳子

鞭子,把那眼睛里没主子的小蹄子打烂了!”把小丫头吓得魂飞魄散。她还经常把“仔细你的皮!”挂嘴边,她侄儿贾蓉向她借一架屏风,她说:“若碰一点儿,你可仔细你的皮!”。王熙凤的语言好像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想法,或许这会让人有点无法接受,但在我认为这也是她的可爱之处:她没有那么多的拐弯抹角,说话直来直往的,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的语言让人又爱又恨,这也让《红楼梦》多了一种活泼欢快的气氛,使她的人物更鲜活。

“凤辣子”的泼辣性格表现之三——爱动手打人。“凤辣子”经常在下人做错事的时候采取的是“动武”的手段: “回头向头上拔下一根簪子来,向那丫头嘴上乱戳”,在院门口又有一个丫头,“也扬手一下打的那丫头一个趔趄”。虽然我不欣赏她这样泼辣的作风,但就性格而言,在贾府那个伪善的社会里,人人都暗藏机关,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虽然是心里想着争权夺利,互相暗算,却时刻不忘在表面装着慈善面孔,标榜着菩萨心肠。只有王熙凤随时出手打人,不顾伪善的面目,真正的做到了做自己的也就只有她而已。

王熙凤为什么能够在贾府如此的泼辣跋扈呢?因为她有这个资本!她不仅有很好的家庭背景,作为她本人,由于她得处事能力得到了包括老祖宗贾母的认可并喜爱,以至于她实际是贾府中的管家的地位。与大观园中那些被压迫的柔弱女性相比,我最爱王熙凤。她才是生活的强者,是一个争取独立自主人格的不同凡响的女人,是那个腐朽没落的大家族中唯一敢于与男权抗争的女权主义者,是我们新一代女性的代表。

下载论文《自是一家》与《别是一家》的美学内涵文献综述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自是一家》与《别是一家》的美学内涵文献综述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班科学 鸟的一家教案与反思

    教育活动设计: 鸟的家族(大班) 活动目标:1、了解生活在不同环境里的多种鸟类及鸟类的共同特征。 2、依据生活环境的不同进行分类并学习自我纠错。 3、萌发爱护鸟类和大自然的......

    美学与文化的各自内涵及相互关系

    美学与文化的各自内涵及相互关系 俗话说我们的生活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美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而且现代人也意识到追求没能够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且......

    时代的《良友》——《良友忆旧:一家画报与一个时代》读后感

    张欣驰:时代的《良友》 ——《良友忆旧:一家画报与一个时代》读后感张欣驰许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的缘故,第一次“邂逅”《良友》这份带有深厚上海烙印的画刊便如痴如醉地喜欢上......

    一年级思品与生活下册《我的一家》教案

    一年级思品与生活下册《我的一家》教案 我的一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家庭的含义和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2、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对家人产生敬爱之情。 3、......

    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论文大全

    论水稻基因组测序的进展及意义 在我刚刚确定这个课题的时候,我觉得这个课题的答案应该很简单。中国水稻基因组测序的意义无非就是,扩大中国粮食的产量,进一步解决中国光大人民......

    音乐文献与论文写作1

    《音乐文献与论文写作》课程作业——文献综述浅谈和声分析在曲式分析中的作用音乐系 0级(2)班姓名:学号:219得分:[摘 要]在学习曲式分析之前都或多或少的学习过和声学,在分析作品......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与现代园林设计结合论文(大全)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重要的文化遗产,其具有非常典型的美学特征,注重对自然的追求与表现。为表现自然,创造了一系列独特的构景手法,比如抑景......

    美学与景观设计关联解析论文[大全五篇]

    景观设计与现代美学的渊源在人类历史上,任何设计和艺术都是分不开的,美国的汤姆林逊在其20世纪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始于艺术,也在开篇就提到“在整个西方世界的历史上,园林设计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