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古典园林美学与现代园林设计结合论文(大全)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重要的文化遗产,其具有非常典型的美学特征,注重对自然的追求与表现。为表现自然,创造了一系列独特的构景手法,比如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借景等手段,这些构景手段的组合运用,创造出具有意境之美的古典园林审美特征,符合当时人的审美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园林出现和发展,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特征,比如开放性、规模性、参与性、科技性等,这使得现代园林与古典园林有了很大的不同。本文在研究现代园林与古典园林不同的基础上,讨论了现代园林设计中对古典园林美学的运用。
关键词:古典园林美学现代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自周朝始,就已经出现了为贵族享乐而圈设的“囿”,而后发展为“苑”,继而发展为更为完备的“园林”。园林审美风格随着社会文化、经济、艺术、宗教等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魏晋时期的宗教发展,极大地影响了园林设计,使园林设计偏重于幽深静谧之美;在国力强盛的隋唐时期,园林设计也同样呈现出大气恢弘的风貌景观。但总体来说,古典园林亲山近水、崇尚自然的艺术风格贯穿始终,同时也与儒家文化的和谐包容、顺从自然的文化特征相吻合,呈现出属于中国的一种独特的审美风趣,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古典园林美学特征
(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古典园林最初起源于“囿”,即对野外自然空间进行圈禁,为贵族提供捕猎、娱乐等活动的休闲场所。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园林设计虽然受到社会、宗教、文化等不同因素的影响,风格上不断发生演变,但其根本的对自然的追求一直贯彻始终。在设计风格上不仅尊重自然,而且一直以自然为师,以自然的“眼光”来设计建造远离郊野的园林,将自然景观纳入生活范围之中,形成游于园林,居于自然的惬意生活环境。
(二)分割空间融于自然
园林设计与自然的结合需要一些造园手段来完成,比如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借景等手段。利用假山、长廊、漏窗、树木、花卉等元素,经过巧妙搭配,形成造园手段中的重要组成要素。比如假山,常常被用于抑景手段,通过高大假山的遮挡,来为后面园林的景观造势,引起游客期待,而其本身又是整个园林中的重要景观。而长廊、漏窗更是漏景的重要手段,隔而不绝的手段使得空间产生一种有限与无限交替进行的错觉,在有限空间内营造出无限的空间层次、空间大小,以使得游园者深陷其中,乐而忘返。而树木、花卉等元素更是让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相互交融,自然之境跨越时空,与生活交织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三)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自然之中少人工建筑,多山水林木。为顺应自然之美,园林设计中的建筑物依山林而建,掩映于植物之中,形成山间一屋,林间一亭的妙趣。同时园林建筑多为观景而设,多建于驻足观景较好的位置,而其本身也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着自然之美。比如小桥、小路要曲径通幽,讲求移步换景;水边香榭掩映成趣等等。园林建筑遵循野趣,虽是人工建筑,却更是园林一景,通过楹联、匾额、石刻等手法,用字、词、对联形成点题效果,园林小筑怡景怡情,将文化与自然紧密结合,虚实相生、寄情于景,形成独特的意境之美。
(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自然之美在于自然之趣,即野趣之美。自然中的树木花卉自生自长,受天地恩泽,无人为干扰,活得自在惬意。而人工养殖的树木花卉往往缺少了这种自然野趣,常常被修剪整齐,加入人工雕琢,看似漂亮整洁,却因刻意为之反而失去了本该有的自然趣味,少了自然灵性。园林中的树木花卉养殖为使之能够表现出自然的野趣之美,在设计方面也会按照自然的方式增添一些随性而为,少一些刻意雕琢,来表现自然之趣。在树木花卉的成长过程中,甚至会运用一些培植方法,引导树木花卉像自然生长一样展现出“野生”的状态样貌。
二、现代园林特点
(一)开放性
古典园林可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寺院园林三部分。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是为私人服务的,皇家园林更是拒绝普通人进入,只有皇室成员能够享用,而寺院园林虽然能够进入,但其服务对象也多为香客,并非是大规模游览使用。由此可见,古典园林是较为私密的私人空间,个人意趣占据主要支配地位。而现代园林以公园、小区景观为主要体现方式,是开放性的场所,任何普通人都可以随意参观游览,其服务对象是普通百姓,因此现代园林是公共性场所,要以主流的审美观为主导设计,而且私密性较差,不适宜设计选用私密性较强的景观。
(二)规模性
传统园林由于是为私人服务,其空间不需要非常大,所以私家园林一般小巧玲珑,占地空间较小,各种设施、建筑也只需要满足少部分人的需求即可,不需要设置过多的建筑、服务设施。即便是皇家园林,除了在占地空间上满足皇家风范的要求,建筑设施上要体现出皇家的大气,但服务对象依旧是少量的皇室成员,规模依旧不需要特别大。现代园林则不同,其是公共场所,使用人较多,因此不论是占地空间,还是建筑设施,都要具有满足大量游客需求的能力,因此在建设规模上相对较大。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现代园林的游客量猛增,即便是普通公园园林,日参观量也在几百人上下,著名园林日参观量更是达到上万人之多,因此园林必须具有一定规模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游客需求。
(三)参与性
古典园林主要为游览者提供休闲场所,娱乐性不是特别高,因此注重风景观赏、野趣盎然。现代园林则是要为普通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其功能上侧重于娱乐、休闲,因此在注重观赏性的基础上,更要注重游客的参与性体验。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越来越想要逃离高强度的生活,追求一种闲适的生活体验,但这种“闲适”需要的不再是靠在水榭边看看书那么简单。现代园林虽然开放度高,但现代人想要去休闲观赏依旧不容易,重要原因是缺少时间,即便能去一次也仅限于休息日的一天或者两天,因此节省时间的参与性强的休闲放松的娱乐方式更受青睐。
(四)科技性
现代社会是科技社会,科技性是现代人所追求的主题,也是各种设施建设中所要追求的重点。科技在带来新鲜感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便利,科学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带来了健康的身体。园林建设中科技性元素层出不穷,比如模拟仿生系统既能够保护环境又具有科普功效,同时以科技的力量减少生态破坏,加强生态保护也是现代人必须做的对地球的反哺义务。再比如各种娱乐设施,参与度高的娱乐设施一般也是科技元素较高的设施设备。门禁系统以及电子导游系统的开发在保护游客安全的基础上也能为游客提供更好的观景体验。
三、现代园林设计中对古典园林美学的运用
(一)适当扬弃
传统园林美学中的“自然”观念与当代生态保护、绿色园林的造园观念是相契合的,将传统“自然”观引入现代园林建设中,有利于正确对待生态、自然、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但现代园林的“自然观”又与传统园林美学有些不同,现代理念中侧重于“仿生”自然观,比如将垃圾箱设计成树桩的模样,既与环境相协调,又不破坏树木,保持了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又模仿了自然生态系统,这种类似的“仿生”自然观体现了综合性规划的思想。现代园林理念中更倾向于动态化的现代化系统建设,即将景观作为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来对待,用现代更为科学的自然生态系统观念体现审美价值。
(二)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意境之美,是古典园林的核心审美,在中国古典园林之中,几乎所有的构景手法都为“意境”服务。古典园林意境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值得现代园林借鉴使用。在构建意境美的过程中,注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借鉴文化典故,寄情于景,突出景观的文化属性,比如杭州西湖,由于是著名爱情故事《白蛇传》的发生地,逐渐演变为爱情圣地。运用优秀诗文,追求诗情画意。由于现代人的审美心理已不同于建造古典园林的士大夫们,现代园林意境所要表现的主题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发掘出更多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意境。
(三)空间场景突破
古典园林对空间的把控非常到位,注重层次性、无限性。在古典园林中,运用借景、隔景等构景手段,将空间分隔为多个层次,并且借用外界空间来无限度延伸园林本身有限度的空间,就造成了视觉空间上的无限放大。这种对空间的组织手法可以被现代园林所借鉴,但又与现代园林开放性特点有些不符,所以在继承的基础上要有所突破。比如古典园林中的“曲径通幽”做法,是隔景与借景的巧妙配合,讲求的就是幽深曲折,含蓄探究,然而放在现代园林中显然不合时宜。首先,幽深的场所由于视觉的隐蔽,有可能造成不安全隐患,不利于公共场所的安全需求。其次,“幽深曲折”在空间上需要小巧玲珑,宜窄忌宽,不利于大规模游览的现代化园林要求。最后,借景难以融合。古典园林因地而借,将外部空间的建筑借景到内部空间,以达到放大内部空间的目的。现代建筑以高楼大厦为主,钢筋水泥的城市建筑缺乏野趣和意境,显然和园林的放松、自然的追求难以契合,所以在空间借鉴的手段上要以现代人的开放式布局为手段,扩大公众的参与度,来达到扩充空间的目的。
四、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艺术宝藏,它集艺术、美学、植物学、动物学、建筑学等学科门类于一身,是综合性非常高的艺术珍品。古典园林不仅仅作为艺术品被东西方文化所膜拜,同时其深邃的艺术手段和文化内涵也能够影响现代园林建设。现代园林对古典园林的借鉴使得古典园林又重新具有了蓬勃的生命力,在现代园林中继续为现代人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但由于时代的变迁,一些古典园林的艺术手段也不再适合现代园林使用,因此现代园林在借鉴古典园林的同时要注意有所扬弃,结合现代人的审美特点来合理化继承和发展古典园林艺术。
参考文献:
[1]徐美叶.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美学和对现代园林的影响[J].现代园艺,2013(2).[2]丁灿,吴德政.现代园林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观念的扬弃[J].美术大观,2007(10).[3]王其钧.中国园林建筑语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第二篇:文学与美学论文
品《红楼梦》之“泼辣姐”—王熙凤
班级:A09计算机学号:090604134姓名:吴伟云
“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呵呵,读者问她是谁呢?没错,她就是我们“恨她,骂她,不见她又想她”的凤姐——王熙凤。在红楼的众人物中,吾不爱黛玉的娇柔善感之姿;不爱宝钗亲切大方之态;不爱史湘云活泼天真之浪漫;不爱秦可卿温柔和平之乖巧;独爱凤姐的泼辣跋扈:喜欢她的处世圆滑、八面玲珑;喜欢她的精明干练、处事得体;喜欢她的敢爱敢恨、敢于担当;最最让我喜欢的是她那“泼皮破落户儿”的泼辣个性。
凤姐的泼辣个性表现之一——拉风的穿着打扮。记得在《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第一次出场就是与众不同,来了个“不见其人,先闻其声”: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她的打扮亦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蛎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横比目玫瑰
佩。。,虽然这样的穿着有点过于珠光宝气,但好在凤姐是个货真价实的美女,这样的穿着在她身上也不会显得俗气。纵观红楼中众姐妹或素雅或得体或清纯的扮相,凤姐的打扮是够嚣张够华丽的,但介于凤姐在贾府的地位,她有资格嚣张得这么有品位!
“泼皮落破户儿”的泼辣性格表现之二——语言上的泼辣,王熙凤口头上的得理不饶人是在书中很显著的一点。她喝令下人总让一些下人听得毛骨悚然:她喝令平儿:“叫两个二门上的小厮来,拿绳子
鞭子,把那眼睛里没主子的小蹄子打烂了!”把小丫头吓得魂飞魄散。她还经常把“仔细你的皮!”挂嘴边,她侄儿贾蓉向她借一架屏风,她说:“若碰一点儿,你可仔细你的皮!”。王熙凤的语言好像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想法,或许这会让人有点无法接受,但在我认为这也是她的可爱之处:她没有那么多的拐弯抹角,说话直来直往的,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的语言让人又爱又恨,这也让《红楼梦》多了一种活泼欢快的气氛,使她的人物更鲜活。
“凤辣子”的泼辣性格表现之三——爱动手打人。“凤辣子”经常在下人做错事的时候采取的是“动武”的手段: “回头向头上拔下一根簪子来,向那丫头嘴上乱戳”,在院门口又有一个丫头,“也扬手一下打的那丫头一个趔趄”。虽然我不欣赏她这样泼辣的作风,但就性格而言,在贾府那个伪善的社会里,人人都暗藏机关,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虽然是心里想着争权夺利,互相暗算,却时刻不忘在表面装着慈善面孔,标榜着菩萨心肠。只有王熙凤随时出手打人,不顾伪善的面目,真正的做到了做自己的也就只有她而已。
王熙凤为什么能够在贾府如此的泼辣跋扈呢?因为她有这个资本!她不仅有很好的家庭背景,作为她本人,由于她得处事能力得到了包括老祖宗贾母的认可并喜爱,以至于她实际是贾府中的管家的地位。与大观园中那些被压迫的柔弱女性相比,我最爱王熙凤。她才是生活的强者,是一个争取独立自主人格的不同凡响的女人,是那个腐朽没落的大家族中唯一敢于与男权抗争的女权主义者,是我们新一代女性的代表。
第三篇:园林设计鉴赏论文
班级:自动化071姓名:黄钢学号:07132109
园林设计鉴赏论文
景观,犹如散落在茫茫大千世界的璀璨星辰,装点着人类的环境。它们有的是鬼斧神工的天然生成,有的是精雕细琢的人为创造,焕发出不同的奇光异彩,成为人类共享的艺术珍品。
园林,顾名思义,首先要有“林”,不仅有林,而且要有花圃、花坛、草坪、草地等。总之包括树木花草在内的绿地布局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
园林不单纯是一种艺术形象,还是一种物质环境,园林艺术是对环境加以艺术处理的理论与技巧,它是与功能相结合的艺术,是有生命的艺术,是与科学相结合的艺术,是融汇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1.意 境
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园林是自然的一个空间境域,与文学、绘画有相异之处。园林意境寄情于自然物及其综合关系之中,情生于境而又超出由之所激发的境域事物之外,给感受者以余味或遐想余地。当客观的自然境域与人的主观情意相统一、相激发时,才产生园林意境。
2.相 地
计成在《相地》章的起首一节,归纳了相地的五个方面:1,园基选择不拘朝向,其重点应着眼于造景的有利条件。2,必须在勘察过程中同时展开造景构图的设想。3,必须重视水文和水源的疏理问题,尤其是园林建筑布局必须联系园林理水,建筑才能获得有水面配合的优越性。4,选地也必须考虑建园的目的性。5要十分重视原有大树等的保存和利用。
3.布 局
园林设计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根据计划确定所建园林的性质、主题、内容,结合选定园址的具体情况,进行总体的立意构思,对构成园林的各种重要因素进行综合的全面安排,确定它们的位置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园林布局要因地制宜,布局前对建园单位或园主的要求先行了解,对建园基地的情况作详细调查,不仅了解基地自身情况,还要了解四周外围的环境。布局要顺应自然,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加以适当的改造,才能构图得体合宜。园林布局要体现时代精神、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要不断推陈出新。
4.造 景
通过人工手段,利用环境条件和构成园林的各种要素造作所需要的景观。“景”即境域的风光,也称风景。是由物质的形象、体量、姿态、声音、光线、色彩以至香味等组成的。景是园林的主体,欣赏的对象。自然造化的天然景(野景)是没有经过人力加工的。大地上的江河、湖沼、海
洋、瀑布林泉、高山悬崖、洞壑深渊、古木奇树、斜阳残月、花鸟虫鱼、雾雪霜露等,都是天然景,园林造景时要充分加以利用。
5.借 景
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借景是中国园林
艺术的传统手法。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
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
我国风景园林设计所创造的园林艺术,以独特、优秀的民族风格自立于世界
民族园林之林。我国拥有丰富无比的古典园林传统,它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技巧,反映了中国人对自我及自然的认识与思考。它用独特的视角去审视不断变化、无比丰富的大千世界,并以独特的方式再现出来,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别具一格的审美特征。
这种独特性使中国园林能代表东方园林系统长久地屹立于世界园林舞台中,也使它在今天全球化的世界中仍然独树一帜,成为全世界人类共享的文化和现代
景观规划设计发展的源泉。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
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
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
皇家园林以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为代表,而江南私家园林中的精
品是苏州的拙政园、狮子林,扬州瘦西湖等。
皇家园林一般规模浩大、面积广阔、建设恢宏、金碧辉煌,尽显帝王气派。
皇家园林为了体现皇家的气派所以比私家园林更肃穆,宏大,而私家园林如江南的一些园林则由于受到了文人造园的深刻影响故多了一分清雅,自然,随意。
承德避暑山庄是典型的皇家园林,占地564万平方米,是现存最大的皇家园
林。它依据自然山水而建,在雄浑的山川之中点缀宫殿、轩、榭、寺庙,别具风
格。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帝王范囿和皇家寺庙群。避暑山
庄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在总体规划布局和园林建筑设计上都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自
然山水的景观特点和有利条件,吸取唐、宋、明历代造园的优秀传统和江南园林的创作经验,加以综合、提高,把园林艺术与技术水准推向了空前的高度,成为
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典范。避暑山庄借助自然和野趣的风景,形成了东南湖区、西北山区和东北草原的布局,共同构成了中国版图的缩影。宫殿区建于南端,是
皇帝行使极力、居住、读书和娱乐的场所,至今珍藏着两万余件皇帝的陈设品和
生活用品。避暑山庄这座清帝的夏宫,以多种传统手法,营造了120多组建筑,融汇了江南水乡和北方草原的特色,成为中国皇家园林艺术荟萃的典范。宫殿
区坐落在避暑山庄南部,东北接平原区和湖区,西北连山区。主体建筑居中,附
属建筑置于两侧,基本均衡对称,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而又加以改造,使自然景观
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使避暑山庄宫殿建筑园林化,又显示出皇家园林的气派。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
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
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
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
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
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有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这些园林可分为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苏州园林多为宅地园林,由贵族、宦官、富商等所建,精致优雅。这些园林反映出历代园林的不同风格,同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
拙政园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份。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主要景点有:兰雪堂、缀云峰、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等。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三分之一,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
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主要景点有: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见山楼、小飞虹、枇杷园等。西部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
东西方古典园林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突出自然风景还是突出建筑。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由文人、画家、造园匠师们创造出来的自然山水式园林,追求天然之趣是我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征。在中国园林里,不规则的平面中自然的山水是景观构图的主体,而形式各异的各类建筑却为观赏和营造文化品味而设,植物配合着山水自由布置,道路回环曲折,达到一种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水乳交融的境界,既“可望可行”,又“可游可居”,富有自然山水情调的园林艺术空间。而西方国家以几何体形的美学原则为基础,以“强迫自然去接受均称的法则”为指导思想,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花园多采取几何对称的布局,有明确的贯穿整座园林的轴线与对称关系。水池、广场、树木、雕塑、建筑、道路等都在中轴上依次排列,在轴线高处的起点上常布置着体量高大、严谨对称的建筑物,建筑物控制着轴线,轴线控制着园林,因此建筑也就统率着花园,花园从属于建筑。
目前,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使城市环境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景观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态系统功能提高和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生态设计是直接关系到景观设计成败以及环境质量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创造更好的环境、更高质量和更安全的景观的有效途径。园林不只是作为游憩之用,而且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净化空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尘埃,减轻污染;可以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改善小气候;还有减弱噪声和防风、防火等防护作用。尤为重要的是园林在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有益作用。游憩在景色优美和安静的园林中,有助于消除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紧张和疲乏,使脑力、体力得到恢复。园林中的文化、游乐、体育、科普教育等活动,更可以丰富知识和充实精神生活。所以我们更应该了解中国园林,去开发完善中国园林。
参考文献:
《中外园林景观赏析》——王玉晶
《园冶》——计成《中国园林艺术》——安怀起
以及一些网上资料
2008年12月
第四篇: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论文
园林景观设计
姓名:xxx 班级:xxx 学号:123456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题分析
摘要: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它与自然因素之间似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统一起来,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增添情趣,增添生活气息。园林建筑只是整体环境中的一个协调、有机的组成部分,它的责任只能是突出自然的美,增添自然环境的美。这种自然美和人工美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人在园林艺术上不断追求的境界。
关键词: 古典园林 山水 对立 统一
山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自古以来,人们在利用和改造山水的过程中,与山水结成各种对象性关系。在实践中,山水既为人们提供必需的生活资源,又是人们实践的主要对象,人们从自身的需求出发,把山水视作实用的对象、崇拜的对象、审美的对象,对山水加以欣赏、歌颂和赞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提高,人们乐于游山玩水,观赏名山大川绮丽风光中,对山水美的欣赏与人们的精神生活、道德观念联系起来,作为真、善、美的一种象征,以物喻人,移情寄性。使山水的审美情趣进入以物“比德”和赏景“畅神”的境界。山水何以为美?春秋时代的孔子告诉我们“知者乐水,仁者乐水”,何也?“出云风以通天地之间,阴阳合和,雨露之泽,万物以成,百姓以食。”将山看成沟通天地,和合阴阳的重要事物及雨露源泉,是抚育万物,养育百姓的根本,具有与“仁者”无私品德相比美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而水,孔子认为它无私给予万物,“似德”:所到之处有生命成长,“似仁”:下流曲折而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董必平,“似正”;其万折必东,“似意”;所以,君子见大水必观赏,这就是说,水具有与“君子”或“知者”的德、仁、义、智、勇等品质相类似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令人愉悦的。
一、山水园林是传统审美观的积淀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悠久,从奴隶社会末期到封建社会解体,在300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特的山水风景园林体系。
自然山水是美的载体,园林里只要有山有水,便有林壑之美,横生画意诗情。青山碧水足可令人们心旷神怡,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或借山水以寄意,或借山水以抒情。古往今来,无论是古代的“游圃”,后来的宫苑,还是民间私人宅园,凡属名园都是得山水性情。山衬水、水映山、山因水活、水得山势,青山绿水构成中国园林的基调。
晋代王羲之的《兰亭序》云:“散怀山水,萧然忘羁。”诗句点明了山水形象唤起的审美情趣,已经超越了耳目的感官享受,是进入自然生命之精神韵味的心领神会,彻悟到了作为永恒的生命本源之“道”。使山水的审美情趣进入以物“比德”和赏景“畅神”的境界。
二、山水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运用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山水、泉石是重要的造景要素。大型宫苑、中大型庭院里既有孤立的石峰,散置的石块,也有由石堆叠而成形态各异的假山,水泉多相通,山石也多相依。在小型和微型的空间里,往往代之以泉石,作为山水的象征。
2.1 山之骨架
山是造园的骨架,造园堆山叠石,是自然之山的重现。自然界的石头种类繁多,各有不同的石质、石色、石纹、石理和形体轮廓。而不同形态和质地的石头,便自有它们不同的性格。所以要分峰用石,避免混杂。
2.1.1 叠山
园林内使用天然土石堆筑假山的技艺叫做“叠山”,它是中国古典园林最典型、最独特的造景手法。叠山大致可分为土山、石山及土石混合山三类。其中土山的历史最早,秦汉园林中就已有挖湖堆山的巧妙造园手法了。这种方式一般面积有限的园林很难做到,于是在土山的基础上出现了叠石假山。
2.1.2 叠石假山的运用
叠石假山的运用目的是在很小的地段上展现咫尺山林的风光,幻化千岩万壑的气势,从而增添园林的自然美。可以说,园林之所以能够体现出高于自然的特点,主要得于叠山这种高级的艺术创作。
自古以来,人们就用诗、画赞美水。流动活泼是水的表现特征,而平静的水是很软美的,人们常用柔情似水来形容温柔的感情。水给人亲切感,它的流动使其了充满活力。我国古代的园林设计,通常应用山水树石、亭榭桥廊等巧妙地组成优美的园林空间,将我国的名山大川、湖泊溪流、海港龙潭等自然奇景浓缩于园林设计之中,形成山青水秀、泉甘鱼跃、林茂花好、四季有景的“山水园”格调,使之成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2.2 水之血脉
在大自然中的水有静水和动水之分,静态的水,面平如镜,清风掠过水面,碧波粼粼,给人以宁静之感。皓月当空时,月印潭心,为人们提供优美的夜景。还有波澜不惊、锦鳞游泳的各类湖泊,与树林、石桥、建筑、山石、彼此辉映,相得益彰;又有幽静、深邃的峡谷深潭,使人联想起多少美丽动人的传说。动态的水,往往给人以活泼、奋发、奔放、洒脱、豪放的感觉。一如山涧小溪,溪浅而阔,清泉沿滩泛漫而下,赤足戏水,逆流而上,有轻松、愉快、柔和之感;二如水从两山或峡谷之间穿过形成的涧流,由于水受两山约束,水流湍急,左避右撞,形成波涛汹涌、浪花翻滚的景观,给人以紧迫、负重之感;三如水流从高山悬崖处急速直下,犹如布帛悬挂空中,形成瀑布,有的高大好似天上落下的银河,有的宽广宛如一面洁白如练的水墙,瀑底急流飞溅,涛声震天,使人惊心动魄,叹为观止。
2.2.1 水山相连
故堆山与挖池一般同步设计。关于自然水池造型,自古有“心”字形之说,即池之两端形状狭隘,中部膨大,致使人莫辨其源。若能与山体紧密配合,则能使青山绿水相得益彰。有些大型风景胜境,像无锡的太湖、杭州的西湖,虽得幸于天然之水,却亦是如此。
2.2.2 水的独立运用或相互组合
在园林设计上,巧妙的运用山体,建造岗、峦、洞、壑,以大自然中的自然山水景观为蓝本,采取置石、筑山、叠景等手法,将从山上流下的清泉建成蜿蜒流淌的小溪,或建成浪花飞溅的涧流等。如苏州的虎跑泉等。
2.2.3 喷泉 喷泉常与水池、雕塑同时设计,起装饰和点缀园景的作用。设置喷泉的地点,宜在人流集中处。一般把它安置在主轴线或透视线上,如建筑物前方,广场中间,花坛组群等园林艺术的构图中心。这只有几个古典的皇家园林中可见。
2.2.4 壁泉
壁泉一般设置于建筑物或墙垣的壁面,有时设置于水池驳岸或挡土墙。墙壁一般为平面墙,也可内凹做成壁龛形状。喷水口多用大理石或金属材料雕成龙头、狮子等动物形象,泉水由动物口中吐出喷到承水盘中然后由水盘溢入贮水池内。墙垣上装置壁泉,可破除墙面平谈单调的气氛,因此它具备装饰墙面的功能。另外,在造园构图上常把壁泉设置在透视线、轴线或1条园路的端点,故又具备刹住轴线冲力和引导游人前进的功能。
2.2.5 跌水
跌水有规则跌水和自然跌水之分。所谓规则式,就是台阶边缘为直线或曲线且相互平行,高度错落有致使跌水规则有序。而自然跌水则不必一定要平行整齐,比如泉水从山体自上而下三叠而落,连成一体。
三、结语
总之,“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中有山有水,才会清新致雅。而且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是“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深远意境,山水在园林中,既是一种物质性的建构实体,同时又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起着符号的作用。人们通过欣赏园林中山水可以联想到无限的山川自然,从而达到与神灵对话,与自然亲近,驱除烦恼,陶冶性情的目的。我想这也是古人用山水来造景的意义所在吧!
第五篇:中国古典园林案例论文讲解
中外园林史结课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
2015年12月20日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以及寺庙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汉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本文将例举几个具体的园林代表的造园历史和特点来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之美。
关键词:建筑布局;艺术意境;创造;艺术形象;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按园林地属关系大致分三种: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西安华清池
寺庙园林
拙政园
其中以皇家园林为主体。
南普陀寺
一、皇家园林——“以人为环境为主,因借自然景观为辅的园林”[1] 皇家园林在古籍里面称之为“苑”、“囿”、“宫苑”、“园囿”、“御苑”,从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殷商(公元前16~11世纪)甲骨文中发现了有关皇家园林“囿”的论述。据此,有关专家们推测,中国皇家园林始于殷商。直至清朝时期(1616年~1911年),皇家园林的建设趋于成熟,高潮时期奠定于康熙,完成于乾隆,由于清朝定都北京后,完全沿用明朝的宫殿,这样皇家建设的重点自然的转向于园林方面。这时的造园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实现了一次飞跃,这个时期出现的名园如颐和园、北海、避暑山庄、圆明园,无论是在选址、立意、借景、山水构架的塑、建筑布局与技术、假山工艺、植物布置、乃至园路的铺设都达到了令人叹服的地步。
1.一亭一径,足谐奇趣,人间天堂——颐和园
颐和园,北京市古代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清朝乾隆皇帝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百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清朝灭亡后,颐和园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
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内的建筑结构皆以自然山水为基础,其建筑形式多模拟江南名胜古迹,或肖其意,或仿其型,因地制宜地创建了众多绚丽恢宏的廊、桥、亭、榭,殿、宇、楼、台。其规模宏大,水域宽广,地貌多变,建筑富丽堂皇总面积达294公顷,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园内有古建筑三千余间,面积约七万平方米。表现出帝王的气派,风格粗犷,厚重有余,委婉不足。可见颐和园造园手法吸收各地园林精华,既有北方山川的雄浑宏阔,又有江南水乡的清丽婉约,并蓄帝王宫室的富丽堂皇和民间宅居的精巧别致。
颐和园集中国历代造园艺术之精粹,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里程碑。古往今来,它
颐和园
以其无与伦比的园林艺术魅力倾倒了无数中外游客,被人们赞誉为“人间天堂”。
2.“一池三山”的千年皇家园林——北海公园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区的中心,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最早的北海只是一处普通的水域,水中有岛名“瑶屿”。金代开始挖湖堆山,扩大瑶屿,改称“琼华岛”,岛上建“瑶光殿”、“广寒殿”,又从汴梁(今开封)移来艮岳花石堆叠假山,北海便初具规模。元代继续扩建琼华岛,改称“万岁山”、“万寿山”、’渎山“,并以此为中心建造大都城,所以有”先有北海后有北京“的说法。明代,北海成了皇宫的后花园,称西苑,始掘南海,堆土东岸,将团城和犀山台与陆地联接起来,并建”金鳌玉栋桥“。清代,在广寒殿遗址上建塔立寺,称”白塔寺“,后改称”永安寺“,称琼华岛为白塔山。乾隆时期对北海又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连续施工30年。光绪时代,慈禧挪用海军军费重修北海,供其享乐。辛亥革命后的1925年8月,北海被辟为公园向游人
北海公园 开放,但因管理不善逐渐荒芜,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已成为一处杂草丛生、污泥淤积的荒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海公园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疏浚三海、修整建筑、增加设施,使北海更加绚丽多姿,成为人民休息游览的胜地。1987年,北海被评为北京新十六景之一。
北海公园最标志性的建筑白塔,而北海琼华岛山顶白塔为整个北海园林中的制高点,山南坡寺院沿南北中轴线对衬布局,玉液桥南围城承光殿为对景,白塔高耸天际与远处的景山,故宫互为借景。园林建筑立意强调景观效果,突出艺术意境创造,但建筑功能同样需要重视。在考虑艺术意境过程中,有两个最重要最基本的因素必须结合进去。这两个因素是:建筑自身功能和自然环境条件。两者不是彼此孤立的,在造景时需综合考虑。在北海这样的皇家园林中,白塔作为控制全园的制高点,形成了具有强烈中轴线的对称空间艺术格局。设计者巧妙地将礼佛烧香等种种功能与因地制宜的塑造各具特色的建筑空间结合了起来。
跟颐和园一样,北海全园是造园大面积用水的典范之一。园林山水构架处理中,无论水面面积大小,多以其包围陆地,形成岛山。而岛的位置多偏于一侧,将其分割成一大一小两个水面,由小水面衬托出大水面的辽阔,对比呼应,从而形成山水镶嵌、构架精彩的园林格局。
二、私家园林——“属于王公、贵族、地主、富商、士大夫等私人所有的园林,称为私家园林”
在留存至今的古典园林中,私家园林分布范围最广,数量最多,亦最具有代表性。私家园林之中,最负盛名的是江南园林。中国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赞语,即”江南园林甲天下“。而;以小巧精致而闻名的网师园是苏州园林中极具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的中型古典山水宅园代表作品。
小巧精致的私家园林——网师园
网师园的造园历史可追溯至八百年前。南宋淳熙初年,吏部侍郎史正志于此建万卷堂,名其花圃为渔隐,植牡丹五百株。清乾隆年间,光禄寺少卿宋宗元在万卷堂故址,营造别业,为奉母养亲之所,始名网师园,内有十二景。乾隆末,园为瞿远春购得,增建亭宇,叠石种树,由于瞿远春的巧为运思,使网师园“地只数亩,而有纡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至今网师园尚总体保持着瞿氏当年造园的结构与风格。
同治年间,园归李鸿裔,因与宋代名园沧浪亭相近,李氏自称“苏邻”,更园名为“苏邻小筑”。1917年,张作霖购此园,改名为“逸园”。1940年,园为文物鉴赏家何亚农买下,并对此进行全面整修,悉从旧规,并复网师旧名。1950年何氏后人将园献给人民政府。1958年,网师园再经整
网师园 修后对游人开放。
网师园分为宅第和园林两部分,是一座典型的江南住宅园林。规模较小,主要构思是”小中见大“,即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用含蓄、扬抑、曲折、暗示等手法来启动人的主观再创造,曲折有致,造成一种似乎深邃不尽的景境,扩大人们对于实际空间的感受;东宅西园,有序结合。苏州园林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
一个个景点,几个景点围合而成景区;网师园也是如此,以池水为中心,由东部住宅区、南部宴乐区、中部环池区、西部内园殿春簃和北部书房区等五部分组成。其中中部为主园,名曰“网师小筑”,全园以水池彩霞池为中心,面积约半亩。池岸西北、东南两隅,各有水湾一处,曲折深奥,有渊源不尽之感。沿池布置石矶、假山、花木和亭榭,黄石假山“云岗”体量不大,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善于品评,园林风格以清高风雅,淡素脱俗为最高追求,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要功能;
三、寺庙园林——“是佛教、道教和民间神庙等宗教及民间信仰的建筑空间和自然环境空间结合而成的园林”
论其特色,它具有一系列不同于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特长;论其选址,它突破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分布上的局限,可以广布在自然环境优越的名山胜地。正如宋赵抃诗道:”可惜湖山天下好,十分风景属僧家“。也如俗谚所说:”天下名胜寺占多“;论其优势,自然景色的优美,环境景观的独特,天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的高度融合,内部园林气氛与外部园林环境的有机结合,都是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所望尘莫及的。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
唐太宗贞观初(627--649)名僧寒山子,来此缚茆起居,唐玄宗时著名禅师希迁(700--790)在此创建伽蓝,题额曰寒山寺。
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初(976--983)节度使孙承祐重建佛塔七成(层)。.北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郇国公王珪因书张继诗,易封桥为枫桥。
南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年)称枫桥寺。
洪武年间
(1368-1398年)僧昌
寒山寺
崇僻建。寒山寺归并寺三:秀峰寺、慧庆寺、南峰寺;庵四:文殊、云皋、射渎,其一失。据此可见寒山寺在明初尚为丛林。辛亥革命后至1949年,寒山寺亦处危境,香烟稀少,门庭冷落,收入无着,住僧星散。1941年秋,高冠吾等曾将原藏经楼略事修葺,易名为霜钟阁。日军侵占苏州时期,寒山寺殿堂房舍曾一度沦为日军仓库马厩。
寒山寺殿宇大多为清代建筑,主要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廊、枫江楼、霜钟阁等。寒山寺的建筑布局没有严格的中轴线。寒山寺山门前面的石拱圈古桥是江村桥,桥堍与山门之间那垛黄墙称照壁。山门两旁两棵古樟。黄墙内古典楼阁飞檐翘角,右为枫江楼,左为霜钟楼,都源于枫桥夜泊诗。佛龛背后一尊威风凛凛的将军像,面朝里,对着大雄宝殿,手拿金刚杵,也叫降魔杵,那是韦驮,位居四大天王手下的三十二神将之首。
寒山寺的主庭园左侧的花坛两面嵌长条石刻两块,一为明代崇帧年间刻的”寒拾遗踪“;另一刻清末江苏巡抚程德全写的”妙利宗风“。出大雄宝殿,左通普明宝塔和方丈室,右达名闻遐迩的听”夜半钟声“的钟楼,正前方的两层屋宇是藏经楼。远望屋顶,可见唐僧、孙悟空等西天取经塑像群。藏经楼楼上秘藏珍贵佛经,楼下叫”寒拾殿",寒拾殿后墙的背面立一巨碑,刻着千手千眼观音、韦驮和关公等人物。钟楼就在寒拾殿旁。
寒山寺寺院布局并不追求左右均衡,照墙和山门基本是一线相承,后边的大雄宝殿、藏经楼,并不在一条中轴线上;新建的普明塔院,则按南北向中轴线布局。寺中处处皆院,错落相通。
结论:
不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寺庙园林。都是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象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供人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而要鉴赏建筑艺术,除了需要理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外,还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些重要特点;如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结构;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的庭院式的组群布局;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同时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然后再通过比较典型的实例,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概言之,重新认识中国古建筑园林,透过形式,超越诗情画意等浅层内涵,深入实质,廓清主要特征,便可拓出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现代风景园林概论/陆楣编著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11 2.中国园艺文摘 2009年第6期
3.中国古典园林网 http://www.xiexiebang.com/zhuanti/gdy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