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的西方哲学研究

时间:2019-05-14 04:05: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近三十年的西方哲学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近三十年的西方哲学研究》。

第一篇:近三十年的西方哲学研究

近三十年的西方哲学研究

涂纪亮

2013-4-7 9:45:52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长春)2008年2期

1978年党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社会经济进入改革开放、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果。与此相应,我国的西方哲学研究也在这三十年内取得飞速的进展,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方面都远远超过前二十年内取得的进展。

建国初期,西方哲学研究的工作重点在于创建科研机构、培养干部、搜集资料等打基础的工作。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成立了以贺麟为组长的西方哲学史研究组,创办了《哲学研究》和《哲学译丛》,《红旗》杂志社创办《学习译丛》,上海创办《译文》杂志,着重翻译苏联哲学界探讨马克思主义原理和评论西方哲学的论文,翻译苏联哲学研究所主编的六卷本的《哲学史》以及许多评述西方哲学的论著。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由苏联专家主讲,我国研究西方哲学的老专家金岳霖、郑昕、贺麟、洪谦、熊伟等人集中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行自我思想改造,批判西方哲学中的唯心主义。

当时我国的西方哲学研究受到联共中央书记日丹诺夫的“左”倾言论的严重干扰。日丹诺夫在1947年提出:哲学中党性原则的斗争表现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前者代表特定社会中进步阶级的要求,后者代表特定社会中反动阶级的要求,现代西方哲学代表没落资产阶级的要求,是应当严厉批判的对象。在这种“左”倾言论的影响下,展开了大规模的批判实用主义的运动,许多老专家不得不撰写批判自己的唯心主义的文章,如金岳霖对罗素的批判、郑昕对康德哲学的批判、贺麟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等等,但他们内心并不赞同日丹诺夫的观点。1956年在北京召开的哲学史座谈会上,冯友兰、贺麟、任继愈、石峻、朱谦之等老专家开始批驳日丹诺夫的观点。1958年,关锋发表《反对哲学史工作中的修正主义》一文,把冯友兰等人的反驳压了下去,“左”倾思想再次抬头。1957—1958年的反右斗争,1959年的反右倾斗争,使我国的西方哲学研究进一步受到严重干扰。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后,党中央在政治经济领域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在科学文化领域也采取一些较为松动的措施。1960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召开扩大会议,强调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把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区分开,加强对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的研究。会后,哲学研究所成立了现代外国哲学研究组,《哲学译丛》复刊,组织18辑的《资产阶级哲学资料选辑》的翻译出版。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校相继成立西方哲学史教研室,开展这方面的科研教学活动。德国古典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源之一,当时成为研究的重点。对古希腊哲学和近代哲学也作了一些研究,但现代西方哲学领域仍无很多论著出版。

从1966年爆发“文化大革命”到1976年摧毁“四人帮”这整整十年中,西方哲学研究一直处于停滞状态。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西方哲学研究才进入恢复、发展和繁荣的时期,可以把这个时期粗略地分为两个阶段,前十年可称为复苏阶段,后二十年可称为繁荣阶段。

一、复苏阶段(1978~1987)

这个阶段的首要任务是恢复和整顿西方哲学的科研教学机构,开展科研教学工作。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后,哲学研究所恢复西方哲学史研究室和现代外国哲学研究室,《哲学研究》和《哲学译丛》复刊,北大、复旦、人大、武大等校也重建西方哲学史教研室,有些大学还新建了现代西方哲学教研室,开设西方哲学史和现代西方哲学课程。1977年恢复大学本科生招考制度,1978年起哲学研究所与上述高等院校开始招收西方哲学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为其后二三十年西方哲学的科研教学工作培养了大批骨干,其中许多人目前已成为教授、博士生导师等学科带头人。

为适应西方哲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需要,在此期间出版了20多部西方哲学史教材,如北大编写组编写的《欧洲哲学史》,复旦全增嘏等人编写的《西方哲学史》,苗力田编写的《西方哲学史新编》,武大陈修斋、杨祖陶编写的《欧洲哲学史稿》,吉大高清海编写的《欧洲哲学史纲》等等。在现代西方哲学方面也编写了30多部教材,如刘放桐等人的《现代西方哲学》,夏基松的《当代西方哲学教程》,葛力的《现代外国哲学》,郑杭生的《现代西方哲学纲要》,车铭洲、王守昌的《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等。此外,洪谦、任华主编的《西方古典名著选辑》,《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等书,都在提供科研教学资料和培养人才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此期间,还出版了许多本专题史,如夏基松的《唯物论史话》,肖焜焘的《辩证法史话》,朱德生等的《西方认识论史纲》,张尚仁的《欧洲认识论纲要》,李匡武的《西方逻辑史》(2卷),罗国杰的《西方伦理思想史》,萧萐父、陈修斋的《哲学史方法论研究》,钱广华的《近现代西方本体论学说》等。

除以通史、专题史的形式系统地评介西方哲学外,还出版了许多部西方哲学家评传,如汝信、王树人、余丽嫦主编的《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10卷),涂纪亮主编的《当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10卷),杜任之主编的《现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述评》(2卷),袁淑娟主编的《现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2卷)等。

此外,还出版了一些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工具书,如北京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和上海出版的《哲学大辞典》,其中收入数百条关于西方哲学的词条,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西方哲学辞典》,葛力编辑的《现代西方哲学辞典》,陶银骠编辑的《简明西方哲学辞典》等。

随着西方哲学科研教学活动的开展,这个领域内的学术交流活动也活跃起来。首先应当提到1978年在芜湖召开的西方哲学讨论会,这是建国后二十多年来首次召开的一次规模空前的大会,冯定、贺麟、严群、熊伟、齐良骥等老专家以及汝信等一百多位中青年学者出席,会上进一步批驳了日丹诺夫关于西方哲学的错误观点,清算了“四人帮”推行的“左”倾路线,对唯心主义和人道主义作了重新评价,对此后的西方哲学研究摆脱“左”倾错误思想的束缚起了重大作用,标志着我国西方哲学研究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此次大会后成立了“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和“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每年都分别召开一次或数次全国性的专题讨论会,如1979年召开的“重新评价唯心主义讨论会”和“现代外国哲学研究和批判的方法论问题讨论会”,1980年召开的“德国古典哲学讨论会”,1981年召开的“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出版200周年暨黑格尔逝世150周年纪念会”,1980年召开的“现代西方哲学中人的问题和认识论问题讨论会”和“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讨论会”,1983年召开的“分析哲学讨论会”和“存在主义讨论会”,1984年召开的“中世纪哲学讨论会”,1986年召开的“现代外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讨论会”等等。参加这些研讨会的有来自全国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多至百余人,少也有五六十人,他们提交的优秀论文大多在《外国哲学》、《现代外国哲学》、《外国哲学史研究集刊》、《康德黑格尔哲学》、《德国哲学》等集刊上发表。

这里需要谈一下广大青年知识分子对现代西方哲学掀起的三次研究热,即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萨特热”,1980年代中期的“弗洛伊德热”和“尼采热”,由此引起大批有关论著的出版。例如,关于萨特及其存在主义哲学,出版了夏基松的《存在主义哲学述评》,徐崇温、刘放桐等的《萨特及其存在主义》,王克千等人的《存在主义述评》和《论萨特》,黄颂杰等人的《萨特及其“人学”》等等;关于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学,出版了张英的《精神分析学述评》,张传开等人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评述》,车文博的《弗洛伊德主义论评》,陈学明的《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等;关于尼采哲学,出版了周国平的《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和《尼采的形而上学》,陈鼓应的《悲剧哲学家尼采》等论著,以及尼采的许多论著中译本。

在大力开展国内科研教学活动的同时,也逐步开展与国外哲学界的学术交流。80年代初,我国开始派出一批中青年学者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欧美进修,为期半年至两年,其后又派出本科生或研究生到国外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这些措施为培养我国的西方哲学教学与科研人才作出更大贡献。我国还开始派学者到欧美参加西方哲学会议,如1983年首次派代表团出席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FISP)在加拿大召开的第17届世界哲学大会,受到国际哲学界的重视,其后相继参加了每五年召开一次的第18至21届世界哲学大会。1980年代起直到现在,每年都邀请一些西方著名哲学家来华讲演或授课。1988年起还与英、澳、美三方联合成立中英、澳、美暑期哲学学院,迄今已办了9期高级研讨班,为我方培养了一大批西方哲学研究人才。

二、繁荣阶段(1988~2008)

从1980年代后期起,我国的西方哲学研究进入繁荣阶段。这既得力于在此之前十年内在学科基本建设方面打下的巩固基础,也得力于这十年内派到国外进修的中青年学者和在国内培养的大批硕士生和博士生,这是我国西方哲学研究的一支颇有实力的生力军。

粗略说来,前一阶段侧重于从宏观角度研究西方哲学,出版了一大批西方哲学史和现代西方哲学流派教材,后一阶段则侧重于从微观角度对西方哲学的各个历史阶段的哲学思潮、流派以及哲学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这个特点无论在西方哲学史研究或者在现代西方哲学研究方面都表现得相当明显。下面对这两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分别作一简述。

在西方哲学史领域,近二十年来对其中各个时期的哲学都进行了深度和广度不等的研究,以对古希腊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研究最为突出。古希腊哲学一向受到我国哲学界的高度重视,严群、陈康等老一辈专家早已开展这方面的研究。80年代初,又先后出版了汪子嵩的《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论的学说》,杨寿堪的《亚里士多德范畴论简论》,叶秀山的《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和《苏格拉底及其哲学思想》,范明生的《柏拉图哲学述评》等论著。80年代下半叶起,先后出版了汪子嵩、范明生、陈村富、姚介厚合著的4卷本《希腊哲学史》,杨适的《哲学的童年》和《古希腊哲学探索》,姚介厚的2卷本《古代希腊与罗马哲学》(该书是叶秀山和王树人主编的8卷本《西方哲学史》的一部分)等论著,还出版了苗力田主编的10卷本的《亚里士多德全集》,王晓朝译的4卷本《柏拉图全集》,王太庆译的《柏拉图对话集》等译著。在台湾出版了牟宗三的《四因说讲演集》,程石泉的《柏拉图三论》,杨深坑的《柏拉图美育思想研究》,傅佩荣的《柏拉图》,孙振青的《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曾仰如的《亚里士多德》等著作。

中世纪哲学研究过去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尽管如此,80年代初出版了杨真的《基督教史纲》,车铭洲的《西欧中世纪哲学概论》,张尚仁的《西欧封建社会哲学史》等著作。80年代下半叶起,又出版了徐怀启的《古代基督教史》,尹大贻的《基督教哲学》,付乐安的《托马斯•阿奎那基督教哲学》,赵敦华的《基督教哲学1500年》,陈村富等编写的《宗教与文化:早期基督教与教父哲学研究》,王晓朝编写的《信仰与理性:早期基督教教父思想评传》,黄裕生主编的《中世纪哲学》等专著,在台湾出版了沈清松的《中世纪哲学精神》等著作。

对17—18世纪西欧哲学中经验论和唯理论的研究,最近二十年来也取得重大进展,既出版了陈修斋等的《欧洲哲学史中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徐瑞康的《欧洲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发展史》,汪堂家等的《十七世纪形而上学》等综合性论著,也出版了大批专题性论著,如余丽嫦的《培根及其哲学》,巴发中的《霍布斯及其哲学》,吕大吉的《洛克物性理论研究》,邹化政的《〈人类理解论〉研究》,傅有德的《巴克莱哲学研究》,蔡信安的《巴克莱》和《洛克的悟性研究》,周晓亮的《休谟及其人性哲学》和《休谟哲学研究》,李瑞泉的《休谟》,孙振青的《笛卡尔》,冯峻的《笛卡尔的第一哲学研究》,洪汉鼎的《斯宾诺莎哲学研究》以及陈修斋、段德智的《莱布尼茨》等专著,最近还出版了周晓亮主编的《近代: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英国哲学》一书。

对18世纪法国的唯物论哲学和启蒙运动,也做过不少研究。早在50年代已出版了葛力的《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80年代起又出版了李凤鸣、姚介厚的《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冯俊的《近代法国哲学》,于凤梧的《卢梭思想概论》,侯鸿勋的《孟德斯鸠》等专著。最近又出版了尚杰的《启蒙时代的法国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历来是我国哲学界高度关注的焦点。早在上世纪40年代,郑昕、陈康、贺麟等老一辈专家已在这方面有论著问世。50年代,贺麟、杨一之、姜丕之、张世英、汝信等人又出版了不少论著。80—90年代,更有大批论著出版。在综合性研究方面,有杨祖陶的《德国古典哲学逻辑进程》,杨文极等的《德国古典哲学教程》,俞吾金的《从康德到马克思》,张慎主编的《德国古典哲学》等论著。评论这些哲学家的专著更为众多,例如,关于康德哲学,出版了齐良骥的《康德的知识论》,陈元晖的《康德的时空论》,张世英的《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李泽厚的《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谢遐龄的《康德对本体论的抛弃》,邓晓芒的《冥河的摆渡者——康德〈判断力批判〉导读》,黄裕生的《真理与自由——康德哲学的存在论阐释》,侯鸿勋的《康德》,程志民的《康德》,孙振青的《康德的批判哲学》以及李明辉的《儒家与康德》等等。关于费希特哲学,出版了梁志学的《费希特青年时期的哲学创作》和《费希特耶拿时期的思想体系》,程志民的《费希特哲学》,谢地坤的《费希特的宗教哲学》等等。关于黑格尔哲学,出版的专著尤其众多,例如,周礼全的《黑格尔的辩证逻辑》,王树人的《思辩哲学新探》,薛华的《自由意识的发展》和《黑格尔与艺术论题》,朱亮的《黑格尔的〈小逻辑〉新论》,宋祖良的《青年黑格尔的哲学》,邓晓芒的《思辨的张力——黑格尔辩证法新论》,张慎的《黑格尔传》,赵政的《黑格尔的宗教哲学》,章忠民的《黑格尔哲学的当代意义》,王建军的《灵光中的本体论——谢林后期哲学思想研究》等。此外,康德、费希特、黑格尔以及费尔巴哈的重要著作大多译成中文。

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在最近二十年内获得空前的蓬勃发展,成果累累。现代西方哲学流派众多,层出不穷,这里分别对现代英美哲学和现代欧洲大陆哲学作一简述。

现代英美哲学以分析哲学为主流。金岳霖、洪谦等老一辈哲学家早已开始对罗素和维也纳学派的研究。洪谦曾是维也纳小组的成员,早在40年代就发表了《维也纳学派》一书,80年代又编译了两卷本的《逻辑经验主义》,还写了不少论文,收入《逻辑经验主义论文集》和《论逻辑经验主义》中。不过,把分析哲学作为一个流派进行系统研究则始于80年代,先后出版了涂纪亮的《分析哲学及其在美国的发展(2卷)》,徐友渔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哲学中的语言转向》,陈启伟的《西方哲学论集》,王路的《世纪转折处的哲学巨匠——弗雷格》和《走近分析哲学》,陈波主编的《分析哲学——回顾与反省》以及江怡主编的《现代英美分析哲学》(2卷)等著作。去年在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中成立了“分析哲学专业委员会”。台湾的殷海光、林正弘、方万全等学者,香港的何秀煌、刘述先、高宣扬、周柏乔、冯耀明等学者,也分别对分析哲学做过很多研究。至于对蒯因、戴维森、普特南等分析哲学家的研究,由于他们也被称为新实用主义者,将在后面论述。

对分析哲学的研究还集中表现在对维特根斯坦哲学的研究上,因为他是上世纪影响最大的分析哲学家。早在50年代出版了舒炜光的《维特根斯坦哲学述评》。80年代先后出版了江怡的《维特根斯坦》,《维特根斯坦传》和《维特根斯坦——一种后哲学的文化》,韩林合的《维特根斯坦哲学之路》和《〈逻辑哲学论〉研究》,王晓升的《走出语言的迷宫——后期维特根斯坦概论》,李国山的《言说与沉默——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中的命题学说》以及邱文元的《维特根斯坦论语言的明晰性》等著作。本世纪初,涂纪亮主编的《维特根斯坦全集》(12卷)和他在此基础上写成的《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研究》以及王晓升、郭世平的《后期维特根斯坦心理哲学研究》。

对分析哲学的研究离不开对语言哲学和科学哲学的研究,因为这两者是分析哲学家着重研究而且成果累累的两个领域。我国哲学界对这两个领域的研究也开始于80年代,先后出版了涂纪亮的《英美语言哲学概论》和《现代西方语言哲学比较研究》这两部专著,以及他主编的《现代欧洲大陆语言哲学》和《语言哲学名著选辑》,徐友渔、陈嘉映等合著的《语言与哲学——当代英美与德法传统比较研究》,车铭洲主编的《现代西方语言哲学》,周昌宗的《西方现代语言哲学》,陈嘉映的《语言哲学》,黄华新等的《描述语用学》等等。此外,语言学界和逻辑学界的学者也发表了许多与语言哲学有关的论著。

至于对科学哲学的研究,早在80年代上半叶已出版了江天骥的《当代西方科学哲学》,舒炜光的《科学哲学简论》,舒炜光与邱仁宗合著的《当代西方科学哲学述评》,夏基松的《波普哲学述评》,周昌宗的《西方科学方法论史》等著作。这十多年来科技哲学界对科学哲学的研究又取得重大进展,出版了郭贵春的《科学实在论教程》,乔瑞金的《马克思技术哲学纲要》,沈清松的《解除世界的魔咒——科技文化之冲击与展望》,林夏水和童天湘合编的《新自然观》,罗嘉昌的《从物质实体到关系实在》,林夏水的《分析的哲学漫步》,吴国盛的《现代化的忧思》和《追思自然》,殷登祥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导论》,余谋昌的《生态哲学》、《生态文化论》和《自然价值论》,赵功民的《遗传的观念》以及刘纲的《千年警醒:信息化与知识经济》等等。

对现代英美哲学的研究,除分析哲学外,实用主义也是一个焦点。前面谈到,50年代国内曾开展过一次大规模的批判实用主义运动。80年代召开了实用主义专题讨论会,着重纠正这次运动中的片面性,出版了刘放桐的《重新评价实用主义》,杨文极等人的《实用主义新论》,邹铁军的《实用主义大师杜威》,孙有中的《美国精神的象征——杜威社会思想研究》,尚新建的《美国世俗化的宗教与威廉•詹姆士的彻底经验主义》等论著。90年代下半叶进而开展对新实用主义的研究,召开了新实用主义专题讨论会,出版了王元明的《行动与效果:美国实用主义研究》,陈亚军的《实用主义:从皮尔士到普特南》和《从分析哲学走向实用主义》,幸国强的《语言、辨明与实用主义——普特南哲学研究》,张国清的《无根时代的精神状态——罗蒂哲学思想研究》等论著。本世纪初,出版了涂纪亮与陈波合编的9卷本的《美国实用主义文库》和6卷本的《蒯因著作集》,较系统地选译了从皮尔士到蒯因、罗蒂等人的重要论著。涂纪亮还在此基础上写出《从古典实用主义到新实用主义——实用主义基本观念的演变》这本专著。刘放桐、俞吾金等人正在编译多卷本的《杜威全集》。

最后还应提到近年来出版的一些关于现代英美哲学的综合性论著,例如,涂纪亮的3卷本《美国哲学史》(其中第二、三卷着重评述现代美国哲学),姚介厚的《当代美国哲学》,王守昌和苏玉昆的《现代美国哲学》,罗志野等人的《美国哲学史》。在刘放桐主编的《新编现代西方哲学》和江怡主编的《走向新世纪的西方哲学》等著作中,现代英美哲学也占很大篇幅。近两年还出版了张庆熊等人的《20世纪英美哲学》(收入刘放桐、俞吾金主编的《西方哲学通史》),陈嘉明主编的《实在、心灵与信念——当代美国哲学概论》,欧阳康的《对话与反思:当代英美哲学、文化及其他》以及徐向东的《自由主义、社会契约与政治辩护》等论著。

关于现代欧洲大陆哲学,首先也应提到一些综合性研究,如谢地坤主编的2卷本《现代欧洲大陆哲学》,在上面提到的刘放桐、俞吾金主编的《西方哲学通史》及刘放桐主编的《新编现代西方哲学》和江怡主编的《走向新世纪的西方哲学》等著作中,也对此作了很多评述。

80年代中叶之后,对现代欧洲大陆哲学的主流现象学、存在主义、解释学、后现代主义等流派相继作过深入的研究。胡塞尔作为现象学的创始人受到高度重视,他的重要著作大多译成中文出版,先后发表了数量众多的专著和论文,如罗克汀的《从现象学到存在主义的演变——现象学纵向研究》,叶秀山的《思、史、诗——现象学与存在主义研究》,涂成林的《现象学的使命》,倪梁康的《现象学及其效应》,《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和《现象学的始基——对胡塞尔〈逻辑研究〉的思考》,李鹏程的《胡塞尔传》,张祥龙的《从现象学到孔夫子》和《朝向事物本身——现象学导论七讲》,张庆熊的《现象学的新唯实论与胡塞尔现象学》,尚杰的《语言、心灵与意义分析》,蔡美丽的《胡塞尔》等论著。在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中成立了“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召开过多次专题讨论会,出版《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集刊多期,并与国外现象学研究机构建立起密切联系。

海德格尔作为胡塞尔的门徒和存在主义的创始人,同样受到高度重视,他的主要著作也大多译成中文,并出版了一批研究专著。熊伟作为海德格尔的门生,早已发表许多评述海德格尔哲学思想的论文,主编了《现象学与海德格》一书。其后一些青年学者又发表许多论著,如靳希平的《海德格尔早期思想研究》,张灿辉的《海德格尔与胡塞尔现象学》,孙周兴的《说不可说的神秘》,俞宣宜的《现代西方哲学的超越思考——海德格尔哲学》,宋祖良的《拯救地球与人类未来——海德格尔的后期思想》,陈嘉映的《海德格尔哲学概论》,张汝伦的《海德格尔与现代哲学》,张祥龙的《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黄裕生的《时间与永恒》,胡自信的《黑格尔与海德格尔》等等。

在法国存在主义代表人物中,萨特仍然是研究重点,有杜小真的《一个绝望者的希望——萨特引论》,万俊人的《萨特伦理思想研究》,魏金声的《“探索”人生奥秘——萨特存在主义》,李辛生的《自由的迷网——萨特存在主义剖论》等。台湾出版了赵雅博的《认识萨特》,香港出版了高宣扬的《萨特传》。

解释学(或释义学、诠释学)也是近十多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对象,翻译了其代表人物伽达默尔等人的许多著作,邀请哈贝马斯、利科等人来华讲学,召开专题讨论会,出版许多论著。例如,洪汉鼎的《诠释学——它的历史和当代发展》,张汝伦的《意义的探究——当代西方释义学》,郑涌的《批判哲学和解释哲学》,邓安庆的《施莱尔马赫》,谢地坤的《走向精神哲学之路:狄尔泰哲学研究》,何卫平的《通向解释辩证之路——伽达默尔哲学研究》,严平的《走向解释学的真理——伽达默尔哲学述评》,李河的《巴别塔的重建与解构——解放与视野中的翻译问题》,章启祥的《意义的本体论——哲学诠释学》,李建盛的《理解事件与文本意义——文学诠释学》,韩云等人的《历史、理解、意义——历史诠释学》等等。在台湾出版了杨慧林等人的《圣人、圣言——神人诠释学》,黄小寒的《“自然之书”解读——神学诠释学》等。

近十多年来,后现代主义成为一些青年学者的研究重点,出版了不少论著,如王岳川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和《中国后现代话语》,冯俊主编的《后现代主义讲演录》,陈嘉明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张之沧的《后现代理念与社会》,黄作的《不思之说——拉康主体理论》研究等,此外,对其他流派也进行研究,如尚杰、杨大春合编的《当代法国哲学评论》,尚杰的《德里达》、《解构的文本:读书札记》和《归隐之路:20世纪法国哲学的踪迹》,杨大春的《感性的诗学:梅洛•庞蒂与法国哲学主流》和《梅洛——庞蒂》等等。最近还成立了“法国哲学专业委员会”。

西方马克思主义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80年代起,开始大量翻译法兰克福学派以及其他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著作,还出版了不少论著,如江天骥的《法兰克福学派》,徐崇温的《法兰克福学派述评》,欧力同和张伟的《法兰克福学派研究》,徐崇温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李忠尚的《“新马克思主义”析要》,欧阳谦的《人的主体性和人的解放——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王元明的《弗洛姆人道主义精神分析学》等等。在台湾也出版了许多论著,如洪镰德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论文集》,《新马克思主义和现代社会科学》和《人的解放——21世纪马克思学说新探》,高宣扬的《新马克思主义引论》,姜新立的《新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理论结构群》,史文鸣的《马库色——马库色及其批判理论》,罗晓南的《哈伯马斯对历史唯物论的重建》,冯沪祥的《超越新马克思主义》等等。

最后,还应介绍关于苏联、俄罗斯哲学的研究状况。前面谈到,1950年代苏联哲学成为我们的研究重点,翻译出版了大批苏联哲学著作。1960年代,对日丹诺夫等人的“左”倾观点有所批判。80年代开始从新的视角研究苏联哲学,成立了“苏联东欧哲学专业委员会”(苏联解体后改名为“俄罗斯哲学专业委员会”),召开过多次专题讨论会,出版了一些有关的论著,如王永江的《日丹诺夫对哲学的干扰和影响》,王荫庭的《普列汉诺夫哲学新论》,贾泽林等人编写的《苏联哲学纪事》(1953—1976)和《苏联当代哲学》,贾泽林的论文《改革中的苏联哲学》、《苏联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以及《‘批判’—‘批判地分析’—‘建设性批判’:苏联哲学界对待现代西方哲学态度的演变》,安启念的《苏联哲学70年》和《俄罗斯向何处去: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哲学》等等。近年来对俄罗斯的宗教哲学也出版了一些论著和译著。

以上简略地列出近三十年我国内地、香港和台湾的学者在西方哲学领域内出版的部分重要的或比较重要的研究成果。由于本文篇幅有限和掌握资料不全,既没有涉及旅居欧美等地华裔哲学家的论著,也没有对所刊出的论著的内容、作者的观点以及这些论著由以形成的社会背景或思想背景进行任何评述或分析。按照本文的标题,这些工作其实都是应当做的。但要完成这些工作,势必大大扩充篇幅,而这又是这篇短文做不到的。本文由于作者见闻有限和资料不全,肯定有许多重大遗漏,敬请读者和有关学者鉴谅。

根据以上考察可以对今后二三十年西方哲学研究的趋向作一粗略的展望。鉴于最近已有《西方哲学史》和《西方哲学通史》这两套各有10卷的论著问世,可能今后这方面的研究重点会转向对个别的时代、哲学家、哲学概念或哲学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古希腊哲学作为西方哲学的主要源泉,一直受到国内哲学界的重视,目前又出现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大师的论著全集,为这方面的研究创造了更加良好的条件。中世纪哲学研究过去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目前不少学者对基督教及其哲学思想感兴趣,估计这方面的研究会取得较大进展。近代哲学包括范围广阔,国内哲学界对经验论和理性论作了大量研究,今后将分别对一些哲学家或哲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德国古典哲学对现代西方哲学影响较大,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之一,目前又有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人著作的新译本出版,对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估计今后较长时期内将继续成为一个研究焦点。

关于现代西方哲学,在欧洲大陆仍以德、法哲学为主流,目前现象学和法国哲学这两个专业委员会学术活动频繁,加以《德意志文化丛书》、《法兰西文化丛书》以及《法国哲学与文化著译丛书》等著作的出版,预示无论现象学、存在主义这些较早的哲学思潮,还是解释学、后现代主义这些较晚的哲学思潮,都将在今后一段较长时间内继续成为研究重点。

对英美哲学的研究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以分析哲学为重点,因为尽管它的影响较前有所减轻,但目前仍在英美哲学界处于主导地位。今后这方面的研究可能有以下几个重点:一是将深入研究以蒯因等人为代表的分析哲学实用主义化和以罗萨等人为代表的分析哲学后现代主义化这两种趋势,今后的发展及其对分析哲学主体的影响;二是要对语言哲学中从语义学到语用学的转变、从逻辑分析到概念分析的转变,以及从以形式语言为对象到以自然语言为对象的转变等等现象进行专题研究;三是要追踪考察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所产生的大量的科学哲学新问题;四是对分析哲学家近年来逐渐把注意力转向道德、政治、社会领域内的现实问题所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评论,以资借鉴。以上展望只是个人管见,仅供参考。

第二篇:近三十年《琵琶行》述评

近三十年《琵琶行》述评(1)

【摘 要】: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以活泼多样的形式,鲜明生动的形象,通俗流畅,和谐流美的声韵,著有传唱千古的名篇《琵琶行》。其艺术成就方面,突出表现的语言上,浅显平易,有意到笔随之妙,描摹传神,不乏精警。在文学创作理论方面,白居易以叙事为主结合抒情,脉络分明、曲折生动。最后,在音乐及其美学研究方面,琵琶行联系音乐所引起的想象,运用一系列比喻来描写,以无突出有,增加诗的变化,造成鲜明的节奏感。另外,结合其他作品与《琵琶行》的比较研究还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及研究价值。本文通过总结1980年以来我国学术界对《琵琶行》的研究成果,归纳新时期《琵琶行》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白居易;述评;琵琶行;艺术成就;音乐;美学

1.琵琶行的艺术特色

1.1艺术特色及成就

1980年吴功正最先发表两篇论文,琵琶声声 激越动人——谈《琵琶行》的艺术特色、谈《琵琶行》,姜光斗、顾启著《琵琶行》的思想和艺术紧随其后。此类研究论述数量繁多,品质参差。每篇都大致由三个方面展开,总体看各有新意却略有累述。佳篇有贺兴、俞 布仁著白居易《琵琶行》的艺术成就,分析了《琵琶行》的抒情方法、摹声技巧、语言艺术三个方面,均取得了较高的成就,论述较为深入。水平略微次之的研究有陈洪妍著白居易 《琵琶行》艺术特色探微,为同类型中典型。文章从语言运用、人物形象塑造、音乐描写三方面对其艺术特色进行剖析,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另有张辉成著谈《琵琶行》的艺术特色等等。此外,李绍海试论白居易叙事诗的艺术特色,选取了不同的研究角度,概述了白居易叙事诗的艺术特色在于意旨明确,脉络分明;体物入微,描摹传神;善用对比,兼行议论;语言平易,不乏精警。

1.2赏析类及结合教学实践的文章

同时,赏析类文章也是热点。其中,杨民苏著白居易诗《琵琶行》之我见。文章从《琵琶行》诗序与诗正文的矛盾差异以及白居易的音乐理论和《霓裳曲》的演变等分析中论其感时伤事的悲凉,并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二句得出了是“共鸣”而非“同情”的看法。另外,还认为音乐演奏过程旋律节奏的变化与人物心理状态紧密结合是该诗主要的艺术成就,也是千百年来该诗脍炙人口的主要原因。其研究视野宏大,立意鲜明,是同 类中的佳篇。赵志彦著当白居易遇上琵琶女——《琵琶行》赏析等研究成果较次之。

另有论文侧重教学理论及结合语文教学的感悟,多有亮点、特点,值得关注。孙绍振著 音乐的连续之美和中断之美——白居易《琵琶行》解读,依诗歌内在声情的发展变化和韵律、平仄、对仗、句型的灵活多变,创造性地表达了诗歌优美和谐的旋律和清新明快的节奏,创造性地实现了诗人白居易一向倡导的诗歌通俗易懂、可歌、可唱的艺术创作实践,为佳篇。另外有许迪文,行藏有道,虚实生辉——《琵琶行》写作艺术一瞥等等论文。

2.琵琶行的文学创作理论

此部分归纳整理西方文艺理论为主导的研究成果,为新时期的琵琶行研究提供了广阔的 空间。由王曙光著白诗《琵琶行》艺术构思之断想首当其冲。曾大兴著白居易《琵琶行》 的创作过程及其败笔 指出,这首诗的艺术成就是世所公认的,但是它在思想观念上的一些败笔却一直为人们所忽视。诚然,这首诗出自于一个比较典型的封建士大夫文人之手,其思想观念上的一些败笔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由于它长期被当作文学经典作品而选入大中学校的文学(语文)教材和其它各式各样的文学读本,笔者详细论述了这些问题,提出了己见。

韩海玲著白居易的被贬与《琵琶行》的心理描写,从人物心理刻划方面来进行探讨。同类文章另有,吴小洪著重读《琵琶行》——兼析白居易江洲时期的心态。关注到《琵琶行》则特别集中地反映了作者贬官江州的重要转折时期,他的思想变化:愤激不平、孤独寂寞、委运顺化、思念家园等心态,分析作品中的鲜明体现,诗人复杂的感情,理解诗人思想 转变的原因,略佳。李娜著从《琵琶行》看白居易诗歌创作的内心情感及艺术价值,在分析白居易诗歌创作时期背景的基础上,剖析了创作《琵琶行》时作者的内心情感,并指出了其诗歌的艺术价值。

3.结合音乐及其美学的研究成果

新世纪以来,出现了大量结合音乐学分析文本的论著,符合跨学科研究的热潮,扩展了研究的广度。李捷、李昆丽著琵琶艺术中的文化意蕴解读,是将文学与音乐美学通过琵琶串联的最新成果。韩春丽著从《琵琶行》中解读琵琶文化在唐代的发展对琵琶演奏及其音响效果的形象描述,探讨琵琶的历史发展概况,进而对中国琵琶艺术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峰期——唐代的琵琶流传、分类、改革、演奏等情况进行诠释,使后人对琵琶有更全面的了解,偏向音乐学的研究,较同类研究为深入。另外有大量认为《琵琶行》是诗乐一体的杰作,发表时间集中在2009年前后,具有共通性也各具特色。张承龙著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音乐学分析、宿月著秋月荻花 瑟瑟胡曲——从《琵琶行》看白居易的西域音乐情结着重对琵琶女演奏技艺的精湛描摹,分析白居易对西域音乐的高超鉴赏力和音乐素养,及西域音乐的特性。张铭著大珠小珠落玉盘——谈白居易《琵琶行》的音乐描写主要探讨了白居易《琵琶行》在音乐描写上的成功之处:他不仅看重音乐的效果,而更强调音乐与感情的联系,强调弹奏者与欣赏者之间的思想共鸣,进而运用丰富的表现手法(如运用多彩的比喻、描摹弹奏者的动作和情态)来创造出震撼人心的音乐效果。蔡梅著白居易《琵琶行》的音乐感提出诗歌与音乐是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琵琶行》依诗歌内在声情的发展变化和韵律、平仄、对仗、句型的灵活多变,创造性地表达了诗歌优美和谐的旋律和清新明快的节奏,创造性地实现了诗人白居易一向倡导的诗歌通俗易懂、可歌、可唱的艺术创作实践。

刘丽著从音乐的角度看白居易的《琵琶行》从诗歌创作的角度上看,它以刻画、描写、铺陈、渲染见长;从音乐的角度上看,它既表现出诗人本身的音乐素养,特别是其高超的鉴赏水平,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出唐代琵琶音乐的发展变化情况。车文静著白居易的音乐思想及《琵琶行》的音乐形象18 侧重文本细读,字句间分析。“大弦嘈嘈如急雨”,作者既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正好是前一句的反衬与对比。“嘈嘈切切错杂弹”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替出现,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黄嘉清著音乐艺术向语言 艺术转化的典范——浅论《琵琶行》中的音乐意象分析《琵琶行》的音乐描写艺术和音乐意象,对于认识其艺术特质和审美价值、理解其音乐意象的审美内涵、探索其音乐意象的文 化意蕴等。梅洪琼著音乐与文学的共鸣——解读白居易《琵琶行》之音乐描写立足于白居易的文学修养和音乐造诣,试图从音乐与文学的契合点与共通性来解读他所创作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的音乐描写,以探求其作为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背后艺术感染力的价值。

另有少数独具特色的研究,例如:王立宪著试析《琵琶行》中的月色描写,提出《琵 琶行》的成功在于有几处精妙的月色描写。赵顺君著琵琶一曲春归去 司马潸然为哪般,全诗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妇女的身世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宦途不得意的感慨。讨论了长期以来,论述了读者眼中的琵琶女的形象。

4.琵琶行与其他作品的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是新的热点,最早由李德伦著《李凭箜篌引》与《琵琶行》的艺术风格比较23,分析二者构思的不同,表现手法的相异,作品的意境风格的迥然各别。另外,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入谷仙介发言讨论关于《琵琶行》的创作——重点研究 与杜甫的关系24,观点独到,意义非凡。汤林尧著吴氏《琵琶行》与白氏《琵琶行》简谈25,提出白氏《琵琶行》写的仅是个人谪居之情,吴氏《琵琶行》写的却是整个社会的兴亡变迁。古亮著论白居易《琵琶行》与吴伟业《琵琶行》的异同26,文章提出白居易《琵琶行》与吴伟业《琵琶行》属于同一题材的作品。在主题上,白诗着重抒发迁谪之恨,吴诗着重表达对先君故国的怀念。在结构上,白诗与吴诗都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白诗以事理逻辑组织篇章,结构严谨;吴诗以情感逻辑组织篇章,“形散而神聚”。在总体风格上,白诗带有传奇色彩,吴诗则较平易。在对琵琶演奏的描写上,白诗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情感,吴诗则表现出肃杀、毁灭之感。白诗语言通俗易懂,吴诗则有一定的深度。造成上述不同的原因在于两位诗人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表达的主题与内容各不相同以及接受了不同的文学思想的影响。宋 毅著黑格尔美学视域下《琵琶行》的“真”与“美”,是最新研究成果。任榆杭的硕士论 文,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叙事解构与译文构建——《琵琶行》英译本个案分析28,尝试运用文学批评领域里,成熟的理论来对文章进行评价和分析,值得肯定。这类型的研究热度还会持续且依然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5.总结

综上所述,近三十年白居易《琵琶行》的研究成果在艺术成就方面,突出表现为语言上,浅显平易,有意到笔随之妙。其抒情方法、摹声技巧均有突出成就,韵律、平仄、对仗、句型的灵活多变皆可以文论之。在文学创作理论方面,白居易以叙事为主结合抒情,脉络分明、曲折生动。从白居易的思想观念剖析其独一无二的创作视角,亦可从《琵琶行》中人物心理的刻划找到对应线索。最后,在音乐及其美学研究方面,琵琶行联系音乐所引起的想象,运用一系列比喻来描写,以无突出有,增加诗的变化,造成鲜明的节奏感。30 从中可窥探琵琶在唐代的流传、分类、改革、演奏等情况,探讨其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进而诠释其艺术特质和审美价值、理解其音乐意象的审美内涵等。与其他作品、作者的比较研究主要从构思的不同,表现手法,意境风格等等方面切入,可谓范围之广、前景之宏大,具有丰富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吴功正.琵琶声声 激越动人——谈《琵琶行》的艺术特色.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02)吴功正.谈《琵琶行》.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03)姜光斗,顾启.《琵琶行》的思想和艺术.昆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04)4 贺兴,俞布仁.白居易《琵琶行》的艺术成就.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8)5 陈洪妍.白居易《琵琶行》艺术特色探微.华章.2010(03)6 张辉成.谈《琵琶行》的艺术特色.中学语文园地.2006(11)李绍海.试论白居易叙事诗的艺术特色.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05)8 杨民苏.白居易诗《琵琶行》之我见.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1(01)9 赵志彦.当白居易遇上琵琶女——《琵琶行》赏析.青年科学.2010(02)10 孙绍振.音乐的连续之美和中断之美——白居易《琵琶行》解读.语文建设.2008(11)11 许迪文.行藏有道,虚实生辉——《琵琶行》写作艺术一瞥.语文教学通讯.2011(05)王曙光.白诗《琵琶行》艺术构思之断想.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04)13 曾大兴.白居易《琵琶行》的创作过程及其败笔.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05)14 韩海玲.白居易的被贬与《琵琶行》的心理描写.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1(01)15 吴小洪.重读《琵琶行》——兼析白居易江洲时期的心态.青海师专学报.2008(04)李娜.从《琵琶行》看白居易诗歌创作的内心情感及艺术价值.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07)17 刘丽.从音乐的角度看白居易的《琵琶行》.社会科学辑刊.2009(04)18 车文静.白居易的音乐思想及《琵琶行》的音乐形象.艺术教育.2011(03)黄嘉清.音乐艺术向语言艺术转化的典范——浅论《琵琶行》中的音乐意象.梧州学院学报.2009(04)20 梅洪琼.音乐与文学的共鸣——解读白居易《琵琶行》之音乐描写.科技信息.2009(27)王立宪.试析《琵琶行》中的月色描写.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1989(06)22 赵顺君.琵琶一曲春归去 司马潸然为哪般.消费导刊.2007(02)23 李德伦.《李凭箜篌引》与《琵琶行》的艺术风格比较.曲靖师专学报.1983(01)24 入谷仙介.关于《琵琶行》的创作——重点研究与杜甫的关系.唐代文学研究(第五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暨第六届年会论文集.1992(11)25 汤林尧.吴氏《琵琶行》与白氏《琵琶行》简谈.诗词月刊.2010(10)26 古亮.论白居易《琵琶行》与吴伟业《琵琶行》的异同.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2(06)宋毅.黑格尔美学视域下《琵琶行》的“真”与“美”.华夏文化.2013(03)任榆杭.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叙事解构与译文构建——《琵琶行》英译本个案分析.西南交通大学.2006(05)29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25页 30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60页

第三篇:从教近三十年的总结

从教近三十年的总结

(5篇)

篇一:从教近三十年

从教近三十年,当班主任也近三十年,我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班主任,我从中体会到了教育的快乐,与学生真诚相处的快乐。

一、给学生关爱使他们具有自信心。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教育需要爱。更需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每个学生都是一本书,一个丰富的世界。教师必须耐心、细致地研读,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促进师生之间的双向情感交流。

二、教师的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榜样。

“身教重于言教”。学生是否信服你,关键是看你能不能说到做到,言行一致。教育者应力求用高尚的品德感染人,顽强的毅力启迪人,崇高的精神鼓舞人。事实证明,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首先就应该早到;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教师就应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使课堂活而不乱,能真正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三、家校联系共同培育孩子

要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家庭的教育作用不可或缺,除了开好家长会外,还应通过家访、电话等途径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熟悉学生的方方面面,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最佳途径。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认识到:家长、学校、老师多联系,多沟通,共同培养好孩子,才会使班集体更团结,更有凝聚力。

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的确,教师的肩上承担着民族的希望,教师的双手托起的是明天的太阳。

我作为一名在普教系统工作近三十年的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深深地懂得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更加体会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就要有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精神。用心去工作,用爱去育人,是我一生的追求。

篇二:我与教育三十年

我与教育三十年

头台中心校李晓飞今天是第30个教师节,回首十一年的从教生涯,颇有感慨,2003年。年轻的我师范毕业来到了肇源县头台镇中心校,那时的我踌躇满志,激情飞扬,领导安排我教三四五年级英语,从此,我就在这个岗位上开始了我作为英语教师的教学之旅。

初涉岗位,面对陌生的人和事,面对陌生的学生和课本,内心虽有些惶恐,但因为年轻因为坚信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所以内心也义无反顾。每天认真备课,认真学习,向老教师请教,向同行请教,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钻研,就这样,在时间的不断流逝中,知识与能力也不断积累,十一年的教学生涯转瞬即逝,日子如行云流水般的过去,我的学生一批批走向四面八方,学子们载着老师的梦想,在各个岗位上载梦远航,学生来了又走,工作依然平凡,平静。

一个教师的威信、魅力、修养、吸引力如何,不是靠讲,不是靠说教,不是靠吹牛,更不是靠别人的同情与施舍,而在靠本身真正的实力。靠实力、靠真本事,张扬个性,完善自我,课的魅力才能彰显。每天把学生装在心里,用心去观察他们,用心去认识他们,用心去教育他们,从中品味教育现象,感悟教育规律。不仅仅把教书看成是养糊口的工作,而且是自己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断地想着它、念着它、琢磨它、感悟它。

有些话,就连自己也想不到,竟然会影响学生一辈子,成为他们的人生转折点。也许这些话只是我有意或无意中的一句话,也许这些话不一定是真理,但是就是这样一些不经意的话语,却无意间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这让我震撼,让我更感到作为教师责任的重大,一刻也不敢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愿化作绿叶呵护每一朵花的绽放!先做人,后做事,以教师的创新为基石,构建学生个性的舞台。从教十一年,深深地爱着英语教师这个职业。我是一名平凡的教师,平凡得如一片树叶,一棵微草,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从不后悔。我是一名平凡的教师,我始终感觉肩上的担子有千斤重,“一个教师的失职意味着与愚昧同行”。我始终牢记希波拉克底的誓言,丝毫不敢懈怠。淡泊名利,踏实做人,勤恳工作。用自己的品德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言行和爱去感染学生,努力用智慧托起明天的太阳,我感到欣慰,我愿奉献教育事业,教学相长,我教学中锐意进取,在教学中得到快乐,得到幸福,我愿做一快乐的老师。要想学生学好,老师必须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老师,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有人说,享受教育,老师便会多了一双发现的眼睛,享受教育,老师便会多了一份快乐的心情;享受教育,老师便会多一股创造的激情;享受教育,工作中也多了一些生活的诗意。作为一名教师,我将用自己的行动继续诠释与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享受教育。

我深信:当你改变思想时,你就会改变信仰,当你改变信仰时,你就会改变期望,当你改变期望时,你就会改变态度;当你改变态度时,你就会改变行为;当你改变行为时,你就会改变表现;当你改变表现时,你就会改变你的一生。

不要怀疑改变的力量,不要拒绝自信、热情、坚毅和拼搏,从今天开始,我们将翻开崭新的一页。

“捧着一颗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的这句名言,二十年来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里,是我人生的座右铭。

我工作我努力,我付出,我快乐。一颗淡泊的心浸润在优美的语言文字中,匆匆是二十载的光阴。在我的从教生涯中,没有为名的喜与忧,没有争利的得与失,我只把自己一颗最平常的心,放日常的快乐教学中,放在同事的愉悦相处中,放在学校和谐发展中。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的心让我在工作中微笑,保持心境平和,淡泊的心让我远离世俗的纷争,名利的干扰,淡泊的心让我独具慧眼看清尘世的就纠纠纷纷。

如果说话的事业是芳香的,果的事业是甜美的,那就让我做一片绿叶吧!我将继续奋力前行,把我的知识与学识,继续传授给学生。展望未来的日子,我想将平凡进行到底。我仍将一如既往地爱着我的学生,爱着我的职业,爱着我从事的英语教学。爱是平凡的一滴水,它将折射出太阳的光辉,爱是平淡中的一朵花,它将呈现整个季节的芳香,爱是平常日子里的一个微笑,它会带给人无比的宽容与喜悦。

平凡,像一朵无名的野花,它不因牡丹的雍容华贵而害羞,不因山茶的激情而自愧,它就那样悄无声息地为春天增添一抹亮色。平凡,像一脉蜿蜒的小溪,它不因大江的奔腾咆哮而其气馁,不因大河的一泻千里而叹息,它就是那样始终如一地滋润着一方土地。

平凡,是思想的深度透明,是心情的无限坦然。我们一旦拥有平凡,就可以在心灵的草原放马驰骋,引吭高歌就可以心游万仞,就可以快乐无忧,尽享人生。

篇三:从教三十年

无怨无悔,默默奉献

榆中县河湾小学王定虎

白驹过隙,光阴荏苒。从教三十余年弹指一挥间,一去不复返。回顾过去,感慨万千,繁事与辛苦不必说,有风有雨,也有阳光,更有理想,爱岗敬职,默默奉献。三尺讲台、一支粉笔、一本书,深感教育的重担,它让我人生如此丰富完美,如此绚丽多彩,如此幸福快乐。

作为教师,学生是我一辈子都愿意阅读的一部书,学生是我一辈子也读不完的一部书,学生是让我一辈子感动的一部书。我知道,人生岁月漫长,是无法抗拒生理衰老的。但是,浓浓的学生之情总使我充满活力和朝气,为此,付出了很多很多。学校的工作基本都干过,教研组长,后勤主任,教导主任,校长,从无半点怨悔。尽管任劳任怨的工作,但也会碰到麻烦事。记得那是1999年榆中县被确定为两基达标验收年。教师不知牺牲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白天给孩子们认真上课,晚上,认真备课,仔细批改作业。学校没有经费聘请维修工,教师利用休息日各个学做匠人活,有铺教室地板砖的、有粉刷墙壁的、有编制顶棚的。那是一个星期天,六年级的学生当小工。学生给教师递锤子、塑料条、水泥钉等,给着给着一个学生把一个水泥钉含在嘴里,时间一长一不小心,咽下肚子。这可把老师们吓出了一身冷汗。有的找大夫,有的找家长,有的询问学生胃里情况,看钉子是否停在哪个部分,或者顺利下滑到肠道便下来。到了第二天下午家长急匆匆跑来说,孩子已经便下钉子了,师生才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又一次,两个孩子打起架来,打得不可开交。我走过去一问便知,张某不小心弄坏了赵某的钢笔,赵某要他赔,张某没钱,又不敢向家长要。就这样你一言我一句先说后打。我拿出自己的钱给他买了新钢笔。由于那时农民家里还不富裕,学生时常缺这缺那,时常自己用自己的零花钱填补学生买学习用品等。

2004年由于工作的需要,我调到了乡教办水平测试连续三年倒一的河湾学校任校长。当时千头万绪,如何提高河湾学校的质量呢?多少个日夜难以合眼。想来想去,从三方面着手:

第一、建立健全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制度要求、约束教师。

第二、想方设法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如;(1)、给教师制定了合理的奖罚制度,给学生制定了进步奖和优秀奖。(2)、想方设法多渠首竺隹客人必些太附署了由脑,调动了吉在教师的和好性(3)托人多方联系,一悟学校给我们支援了一付篮球架,经过维修已使用。加强了师生的体育锻炼,个个拍手叫好。(4)、学校还先后建立了五个校园宣传栏,一个校训碑,活跃了学校文化生活等。团第三、进行家长、学校、社会三沟通,尽量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第一年拿到了马坡乡教育办公室进步奖牌,第二年又得到了马坡乡教育办教育教学质量“优秀集体”奖牌,并得到300元的现金奖励。现在在乡党委政府、乡教育办、社会的大力支持下,稳步上升。

第四,我校2006年安装了远程教育设施,为了使用好设备,宁是带领全体教师起早贪黑按上级要求去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于2009年又获得市级示范学校称号并奖励多媒体设施一台,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形成了“激活主体、诱发创造、深入浅出、不断活泼”的教学风格,使学生在感动中得到升华。同学们喜欢我的数学课,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理。从而在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每次在乡教办组织的水平测试中名列前茅,曾多次获得学校、上级的表彰奖励。如1994年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1998年获“县级优秀教师”,2006年被评为“县级优秀教育工作者”。面对这些我内心固然充满着激动与喜悦,但我深知这是同学们、老师们、领导对我的鞭策和鼓励。为此,我怎能不再接再厉,用新的丰硕成果汇报给我的同学与同事。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三十余年来我以自己的真诚与爱心赢得了同事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爱、尊敬,让我不断加深对教育真谛的感悟,时时感受到教育工作中的幸福和快乐,鼓舞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再创佳绩。

篇四:三十年的梦想

三十年的梦想,三十年的追求

永丰县XX中学XXx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全体同学们:大家好!

我有幸成为县优秀教师,首先感谢各位领导的关怀,感谢老师们的关心和帮助,感谢全体同学们的支持。我于1983年毕业并踏上工作岗位的,在教育战线上工作已有三十一个年头了。我从一名师范生成长为具有一定经验的教师。这段时间中有辛苦,有汗水,有困惑,有感悟。然而更多的是收获了幸福,我没有千过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我有一颗对工作、对学生的赤诚的心,我把满腔的热血献给了我挚爱的学生,把勤劳和智慧融入了小小的三尺讲台。七尺黑板,使这块沃土上的花朵茁壮成长,竞相绽放。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我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站在神圣的讲台上,我不曾忘记自己肩上的重担,不曾动摇过这颗育人的拳拳之心。在工作中,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履行教育教人的职责。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踏实勤奋,从没有因为个人私事而影响教育教学工作。每天我都是最早来到办公室,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因此,教师们曾戏称我为“教师办公室主任”。凭着这种对教育的赤诚之心和强烈的责任感,我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永远保持着一种崇高的敬业精神、忘我的牺牲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我告诉自己要用心地做教育中的每一件小事、耐心地处理同学间的每个问题、用全部的爱呵护着每一颗幼小的心灵。我播种阳光,收获了春天。所以,我面对世人的不解不曾退却;

面对众多的诱惑不曾动摇;面对雏鹰般跃跃欲飞的学生,我依然风里雨里、脚步坚定、豪情满怀!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不断的刻苦专研业务,认真探究教材教法,研究新课程标准,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对工作讲求实效,对学生因材施教。备课时我精心设计环节,努力专研教材,了解学生特点,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向45分钟课堂要质量。在新课改研究中,我把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融入于日常教学,力争创建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坚定学生的学习意志。进而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只有共鸣的生命才会有激情的创造。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形成共鸣,从而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教学中,我集编,导,演于一身,努力贯彻高效课堂理念,实行高效课堂教学。我把学生当作红花,自己则是绿叶。课堂中由学生与我共同探究新知,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全员参与,全程参与。课堂中师生融洽,学生从以前的绿叶转变为现在的红花。在这种师生角色的转换中,使学生个性充分得到发展,使教学成绩显著提升。

教学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是一门艺术。只有已真诚的心对待学生,只有严爱相济,以身作则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才能在教书的同时育人。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使我深深体会到:只有给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才会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记得2005年以前我校的教学成绩一直不理想,尤其是初三的中考成绩排名在全县列后三名。这年上级派来了一位新校长一一陈XX校长,陈校长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狠抓教学,专门给初三的晚自习由原来的的三节增为四节,且这节未安排老师蹲班,为了给学生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作为班主任的我每天晚上都陪着学生度过这45分钟,在教室里为学生释疑解难,之后检查就寝。不管寒来暑去,晚晚都要超过十点半才能回家休息。对这节课不免有学生抱怨,每当这时,就有学生会站出来说:“你看人家班主任刘老师,每天晚上都陪着我们忍冻受热,这么关心爱护我们,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学习。”课后我经常和学生们拉拉家常,虚寒问暖,用自己的爱去感化激励学生,经过一年的努力,我校教学成绩有了质的飞跃。这年中考排名上升为全县第八名。本人任教的数学学科排名全县第二名。为学校开了个好头,此后我校连续八年中考排名都在全县前八。“金凤凰”要爱,“丑小鸭”更要爱。我喜欢优生,但不排斥学困生,对于暂时的学困生更是倾注了满腔爱心。我深深地懂得:学困生的自尊心是非常脆弱的。对他们,我总是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滴的露珠一样格外小心,做到了多谈心、多家访、多帮助、多鼓励,并努力寻找和善于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趁势表扬,促其发光。“上课提问多鼓励;课后辅导要耐心;犯了错误不急躁;错误严重不发火;屡次不改不灰心问题不解决不撒手”。这是我转化学困生最深的体会。在关爱学困生的同时,我还兼顾着全体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了多种深度不一的教学方法,让尖子生吃饱,学困生接受得了,争取立足中等生,扶持差生,满足优生。

我三十年如一日,在工作中默默奉献,这源于对教师职业的无私热爱,源于对崇高理想的勇敢追求。因爱而舍,因勤而舍。爱的是自己认准的事业和上进好学的学生,勤的是自己找准的坐标,而舍的是属于自己的休息时间和自由活动。三十年来,我不计个人得失,服从学校工作安排,或因工作调动,或因所任教教师成绩不理想。从2008年开始,学校每年安排我担任初三毕业班的数学教学,尤其是成绩不理想时,谁都不愿担当,原因很简单,担任初三毕业班教学,责任大,任务重,休息少。此时学校领导就找我,我从不推托,从不讨价还价。因此,学校领导风趣的送给我一个雅号:消防队员一一哪里需要,哪里有困难就哪里上。图良好的师德体现在对学生的关爱,对事业的奉献,更体现在教师的专业发展。钻研教材,研究学情,提高业务水平,是我从教以来不懈的追求。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但我却教会学生自己去找水挖水。为此,我从毕业至今从未间断多自我学习,自我充电,自我加压,并珍惜每一个得来不易的学习机会。正是良好的师德指引,多年的不断努力,才有幸成为县优秀教师,才有幸在此倾述我的心声。

上学期接手教师食堂管理以来,更觉责任大。教师食堂管理联系着教师的生活,关系着教师的心身,更关系着教师的教学心情。我尽力办好教师伙食,为全体教师服务,做教师的教学后盾。但是众口难调,加上自己的能力有限,总是不尽人意,在此,我感谢全体老师们的理解,感谢老师们的包容。

撕去旧的一页,迎来新的一天,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我追求的境界。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立足实际,认真搞好教学,创造性地开展学校的教育教学、教改科研工作,在教育这片田园里勤奋耕耘,积极探索,奉献我无悔的人生。我坚信“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只要辛勤耕耘,挥洒汗水。一定能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让桃李香满天下!

篇五:我与教育三十年

我与教育三十年

刘英雷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奇,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这首歌写出了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心声。

1985年我还是一个懵懵懂懂的高一学生,我还清楚地记得那一年的9月10日我们举起鲜花在学校的大门前热烈庆祝第一个教师节的到来。现如今我以从一个15岁的花季少女在时间老人的带领下变成了一位45岁的在9月10日得到天真孩子的最美好祝福的教师。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会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的第一个教师节。时光荏苒,今年已是第三十个教师节了。

初中时,班主任是语文老师。那时李老师用相机拍下了平舌音400字,给我们制作成卡片,用来纠正我们的读音,李老师还建议我们抄写名人名言,摘抄自己喜欢的歌词,诗词等。这本子一直保存到现在呢。老师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刚发的语文书,我就迫不及待地读起来,老师的鼓励让我觉得学习真是一件乐事。那时的数学老师是刚从师范学院毕业的王占波老师,他现在振华中学的副校长,记得那时贪玩的我在一次课堂上用手去抠墙,王老师很是生气当时就批评了我,后来他生病了,我的心里很难过,决心以后要努力学习。从那时起,我就有了一个梦一一教师梦。做一个像自己老师那样的老师,给孩子播撒知识的种子,点燃孩子心中的梦想。

1985年我刚上高中,班主任也是语文老师。高一时,我有幸遇到了刚从师范大学毕业的刘老师,她的语文课堂让我着迷,他讲解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让我如痴如醉。数学老师是姜春海老师,他幽默诙谐的语言让我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98年我“成了你”真的走入了课堂,作了一名人民教师。每天走进了五彩斑斓的课堂,很孩子们一起走进数学乐园,和他们一起感受数学的乐趣,带着孩子们识字、组词、读课文、背诗词。我帮他们建一个图书角,自己把家里的书带来,让他们轮着看。每天让一个学生给大家读一篇或一段文字。每天领着学生背一首古诗词。对于读课文有困难的孩子,我都会我读一句,他学一句。慢慢的他们都读的很流利、很正确。孩子们信任老师,依赖老师,我也从中找到自信,对我来说是一种幸福。

时光飞逝,初为人师的那种激动与自豪早已被杂七杂八的事情冲淡得消失殆尽,早已经习惯了学校、家、教室这样的三点一线,时光就这样悄悄地我的指尖、脚步中溜走了。但从教十几年,我体会到教师的岗位是平凡的,只要你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可以说你也就选择了平凡。在教师的一生中,也许不会干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中国有句古话: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然而只有真正做过教师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教师的幸福。因为每天面对几十双纯真的眼睛,我认真地备课,上课,找学生聊天。孩子们给了我灵感,给了我快乐,每每想起来,都是笑着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被别人需要,被孩子肯定,这就是我的幸福!是我的学生那纯真的笑脸,温馨的祝福给了我幸福的体验,是我的学生那渴求知识的双眼给了我勤奋工作的动力。每当我听到孩子们“老师早,老师好”的一声声问候时,我就自豪、满足与陶醉。与孩子们共同生活学习的日子里,我可以永葆那份童心,永享他们的勃勃生机与奇思妙想,孩子就是我们身边的小天使!拥有了他们,就有了无比的幸福。当我遇到挫折时,孩子们的笑脸,给我信心,让我重新扬起自信的风帆。当我取得成功时,孩子们会与我一同分享成功的喜悦。生活在这样一个集体里,我每天笑逐颜开,认为还是当老师好,少了社会上的尔虞我诈,多了一片宁静与温馨。2014年,第三十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觉得我们要做幸福的教师,用我们的执着,用我们的智慧,用爱与宽容,在成就孩子们的同时,成就我们一生的幸福。我从教已经近20年了,亲眼看到教育条件的改变,从以前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到现在的多媒体白板,上课要什么有什么;学校变成了花园学校。亲身感受到政府和每个家庭对教育的重视。自己成长的这20年,也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20年。今年,习主席提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培育好祖国的花朵,让他们茁壮成长,让他们去建设我们的祖国,从而让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虽没有傲人的成就,没有富足的物质,但我们应该在自己的节日到来之际感受自己的幸福。教师的幸福是什么?教师的幸福是一种精神享受。受学生爱戴,是一种幸福,得家长信任,是一种幸福。和孩子们在一起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真心爱着他们,我也享受到了来自学生们的爱。教师节来临,读着孩子们亲手制作的贺卡,我被幸福重重的围绕着;放假了,电话中的一句:“老师,我想你了。”竟让我幸福好长时间。作为教师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都会让我们有很多的惊喜。

在2021年9月10日第三十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让我们用真心、动真情,看学生收获、成长;让我们永葆童心,感受拥有这份职业的自豪。

第四篇:西方哲学评析

现代西方哲学评析(石大专用-更新中)

1、古希腊罗马哲学

两大对立学派:米利都学派和毕达哥拉斯学派(引入数的概念)四大元素:水、火、土、气

2、西欧封建时期的哲学 基督教经院哲学——教父学

3、资本主义关系形成时期的哲学

4、西方现代哲学的发展

科学主义:实证主义——马赫主义——分析哲学{务实性、批判理性、日常语言、历史主义} 人本主义:唯意志主义——现象主义(存在主义)

第一讲: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主义哲学

”意志自律“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

二、叔本华哲学的基本观点

1、从“世界”是我的表象到世界是我的“意志”。康德:“自在之物”——>意志

2、“生命意志”——>盲目冲动

第一、意志无所不在,万物都是意志客体化的结果;

第二、意志是自由的,独立的,同时也是盲目的;“本体论”

3、人生即痛苦:缺乏~~~~~意志转向

三、叔本华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的意义

1、拉开了人学的序幕

2、导致了非理性主义哲学方法

3、把悲观意识纳入到了哲学

4、开辟了从微观心理层次来研究人的状态

四、叔本华哲学的谬误

1、是唯心主义和反理性主义的基本上是客观唯心主义

2、是个人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求生意志”

三、尼采的“权利意志”论和“超人”学说

(一)生平时代

(二)基本哲学观点

1、对理性和现代文明的态度

持反理性和批判现代文明的态度】

(?问题1如何评价尼采对理性和现代文明的态度?)

2、“强力意志”——权力意志——生生不息的创造力(1)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日神——古希腊阿波罗,酒神——古希腊狄奥尼索斯 日神精神——主张梦幻;酒神精神——醉 它们的统一形成了艺术 险境(2)“强力意志”

强力意志——》本性——》创造生命力 “永恒轮回”

3、“一切价值的重估”

尼采哲学的主题,其含义是:对理性主义和基督教传统当作真理的以往全部思想文化和道德观念采取批判和否定的态度。

4、人和“超人”——认识价值/评价

主义道德——贵族——》“超人” 善=高尚 奴隶道德——畜群——》弱者

(一)超人特征:特立独行

一般人:随波逐流——末人——一般人

(二)对超人的评价

5、尼采思想的影响 伯兰代斯预言

四、唯意志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期中考试——论文:

1、关于唯意志主义哲学的评述

2、关于使用注意哲学的评述 第二讲 早期实用主义 实力、经验=解放的效果 知识、理论=解放的工具 真理=解放的成功

一、对风险与邪恶社会的惨痛感受 二、三个实用主义哲学家的观点

(一)创始人——皮尔士

信念——》怀疑——》探究——》确立信念

(二)詹姆士的实用主义

1、生平

2、哲学观点 效用原理(1)实用主义方法论:

不看最先的东西:原则、范畴 而看最后的东西:效果、收获1、2、行动时工具非答案

3、效果判定理论的意义和价值(2)实用主义真理论

第一、真理是经验之间的关系 第二、真理是联络经验的工具 第三、真理==有用、成功(三)杜威的实验主义哲学

哲学观:文化批判行为的模式 改造哲学 杜威的实验主义哲学

(1)关于经验的看法 “旁观者的知识论” 当下性/探究(2)实验主义方法论——》探索

疑难——》确定问题立点——》假设——》推理——》实验 实用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有效性 注重人际功用 道:天道、人道 “法器”

第三讲 现象学

一、胡塞尔及其在哲学上的地位 布伦坦诺

二、基本观点

1、从“面向事物本身”到“本质的还原”(1)“面向事物本身”的含义

(2)“还原法”{第一、面向事物本身 意识到的现象

{第二、“悬置”、“加括号法”、“自然观” “纯粹”

{第三、本质的还原 “意识流” 直观“自由想象的变幻”内省活动

2、意识性——意识朝向某一目标的指向性

(1)意识指向对象 自我《——》客体 “唯我论”(2)意识构造对象 构造生死

第四讲 存在主义哲学

一、概论 《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

(一)兴起去传播

(二)基本特征

1、存在主义者把个人的存在当作哲学的研究对象

2、存在者都具有公开的非理性主义倾向

3、存在主义者都带有强烈的悲观和虚无主义色彩

二、法国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

(一)萨特其人

(二)基本观点

1、现象学基本观点

1、存在主义论

“自在的存在”【存在的存在——事实

【存在时自在的【存在是其所是 “自为的存在”【非存在趋向于“存在”

【超越自在的存在【是其所不是

2、“存在先于本质” 主观性

3、“萨特自由观” 决定论(1)自由的存在论

(2)自由式选择的自由(3)自由选择与道德责任

(4)人的存在状态——烦恼、孤寂、绝望

4、“他人是地狱”

三、萨特热和存在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五讲 精神分析学说

一、弗洛伊德其人

二、无意识理论

1、过失 故意意向 意识牵制 调解

2、梦——愿望的达成

3、无意识——意识伪饰 内趋势 前意识

三、人格结构理论:无我——自我——超我

四、人活动的心理动力:无意识——前意识——意识

考试安排:10月28号晚 星期三 7:00-8:40 题型:

1、名词解释 4*5=202、辨析题 5*10=50

3、论述题 2*15=30

要求:

1、谁的观点 解释含义

2、谁的观点 基本含义

分析命题的性质(主观唯心主义等)

3、马克思主义论的观点 分析合理性、错误处 范围:叔本华、尼采 哲学史上的地位、意义

皮尔士:效用原理的含义

詹姆士:实用主义真理观、有用就是真理

胡塞尔:现象学(意向性的概念 意识构造世界)

萨特:存在主义 无意识-性本能

第五篇:西方哲学论文

西方哲学导论论文

题目名称:班 级:园艺学 号:学生姓名:黄柏玮指导教师: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1304

20***

但昭明

乔斯坦·贾德所写的畅销书——《苏菲的世界》非常适合那些未接触过哲学的人们来作为启蒙教材,引导人们步入哲学的殿堂。该书主要讲述了小姑娘苏菲在神秘导师通过书信的诱导下,开始接触哲学,思考哲学问题,并且了解了整个哲学史的发展和一些著名的古今哲学家。先从如“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等几个简单的问题引导苏菲产生哲学性的思考,接而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还有一些自然哲学家的议题思考有了初步了解。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等等涉及艺术、科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的哲学,神秘导师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这本书涵盖了哲学、科学、艺术等多个方面,内容之多,思想之深刻。不仅如此,更加值得人们称赞的是作者以故事性的方式讲述了哲学家的故事和他们的思想,将原本晦涩难懂的哲学揉碎以另一种更加细腻的方式注入读者的头脑中。哲学家们往往确实具有不同于他人的不平凡的人生,他们的生活经历不会像行侠者那样惊险离奇,不会像军事家那样波澜壮阔,不会像男欢女爱那样情意绵绵,而他们与众不同之处正在于他们特有的言行蕴含着哲学的深邃,会给你留下深深的思考和悠远的回味,哲人的人生往往就是故事。这种“灌输”的效果显然要比在哲学课堂上那些单一乏味的概念讲解要生动得多,这样的哲学知识将会有血有肉、有滋有味,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的心灵。《苏菲的世界》不同于像《论语》这样以平时生活的素材来给人哲学领悟的书,它是通过介绍西方哲学史的发展来一步步使人认识哲学,从中学习哲学。而对于像我一样什么都不懂的读者来说,我从读这本书开始就同苏菲一起上起了哲学课。

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会谈到哲学,也很少有人会去研究哲学。在大学里有那么一句话:选择哲学,等于待业。这句话说明了哲学这条路是条死胡同。在以前我对哲学从来就没有任何的概念,从不知道哲学是什么,也从没接触过,但这一次的时候我第一次认识了哲学。阅读了它之后,我总算明白哲学其实并不是那么的陌生,其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不论是文学、科学、美学等等它们都有哲学。然而看完此书,我的观点改变了。应该说,生活之中哲学似乎无处不在。而我内心中模糊不定的哲学的定义一下子也变得清晰起来。在我的理解里,哲学就是关心、探索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这其实是我们每个活在这世上的人都应该去思考的。同时我们逐渐建立自己的人生观、生命观的过程,也可以是看作对于哲学的思考。这又回到了那两个哲学性的问题“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两个问题过于疯狂,因为他们会告诉你,“我就是我啊”或者“世界本来就存在的”。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对吗?事实上我在读这本书之前,也是这样的想法。

你是谁?多么奇怪的一个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这个看似非常简单,却又似乎永远也没有答案。我是黄柏玮?还是说我是一个生活在银河系里的太阳系里的地球上的中国云南昆明的人?但是叫黄柏玮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已经有了多少个,在未来还会出现多少个,他们都叫黄柏玮,但是就是我么?而在昆明又有成千上万的人他们又可以替代我么?答案显然不对。在思考了很久以后,我只能回答说,我就是我,除此之外找不出任何的词汇来说清楚“我”到底是谁。就这么一个问题,便把我吸引进了哲学的世界里,它是多么的神秘,多么的有趣,我似乎永远也摸不透它。

“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的问题在当时引发了古代哲学家对世界的认识的思考。哲学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好奇心的缘故,是因为人们对于活着这件事情感到非常惊讶。有了疑问,哲学家们便提出了许多关于世界的本源的猜测和思索。自然派的哲学家认为世界的构成来自具体的物质,虽然我们知道这是形而上学的哲学理论,但是他们带领我们摒弃了神话式世界观的理论。后来,大约是公元前四五十年左右起,雅典成为希腊的文化中心,哲学从此走上了一个新的方向。这时期产生了一批诡辩学家,认为我们虽然无法知道所有自然之谜的答案,却可以肯定人类必须学习如何共同生活。“以人为中心”的议题被提出,就在这个时期,苏格拉底出现了,“将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使它在各地落脚生根,并进入各个家庭,还迫使它审视生命、伦理和善恶”。苏格拉底认为人类必须为自己的知识奠定巩固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人的理性,他对人的理性有不可动摇的信念,是一位理性主义者。

在谈到“人类”这个主题的时候,亚里士多德提出,快乐有三种形式:一种是过着享乐的生活,一种是做着自由而负责的公民,另一种是做一个思想家与哲学家。他还强调,人要同时达到这三个标准才能找到幸福满足。任何一种形式的不平衡都是令人无法接受的。唯有平衡、节制,人才能过着快乐和谐的生活。毫无疑问,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为人类文明和哲学史起到了一个加速引领的作用。接下来,介绍文艺复兴、浪漫主义、启蒙运动、佛洛依德的心理研究„„把我们带入了一个丰富多彩而又广博深奥的世界,我们了解到了笛卡尔、黑格尔、康德、尼采、马克思„„这些闪烁着着智慧之光的思想。笛卡尔的一句“我思故我在”揭示了我们研究哲学的意义。我们作为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是有意识的,我们探索这个世界的规律,认识我们周围的环境,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作为茫茫宇宙中的星尘,我们存在于这个星球上,拥有生命和意识,和这个星球上的一切共生,这件事情难道不值得我们惊讶吗?我们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对身边的一切感到习以为常,不再保留有孩提时对世界的好奇和兴奋?我们从什么时候起对身边发生的一切已经感到麻木,对它提不起兴趣而只是庸碌和随波逐流地活着?苹果几千几万年都是这样地落下,不知打中过多少人的头,为什么只有牛顿才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我们丧失了多少好奇和发现?当一个小孩看见小狗或小花的时候,往往会为此感到激动不已,比如会学着“汪、汪”,会想去触摸小花,想探个究竟,而成年人在一旁则会觉得这一切都不过太熟悉太正常,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当真如此吗?我们对身边的一切和对我们自己真的了解吗?是什么蒙蔽了我们的双眼?随着年龄增长,我们慢慢变得冷漠和无趣。我们就是这样机械地活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浑浑噩噩庸庸碌碌。

为什么有很多人觉得哲学是不切实际的呢?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那些哲学性的问题呢?我想,或许是因为他们已经对这个他们生活的世界习以为常、失去了探索的好奇心了吧。说到这让我想到作者一个用的很好的比喻:这个世界就像是魔术师从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当然这只兔子极其庞大。我们每个人都出生于这只兔子的细毛顶端,大家刚开始对于这场令人不可置信的戏法都感到惊奇,并且努力地想把兔子看个完全。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就顺着兔毛慢慢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窝在舒适柔软的兔毛深处尽情享乐。当大人们的心灵逐渐习惯了世界上的一切的规则,当他们不再有想孩子一样看到什么都觉得好奇,觉得所有的东西都那么不可思议而又理所当然,当他们过惯了喧嚣吵闹、灯红酒绿的生活,他们便不再去追求那与他们似乎毫不相干的哲学,便不愿离开温暖舒适的兔毛深处,不愿像哲学家一样尽力去爬上脆弱的兔毛一看究竟。就是这样子,世界上的大部分人们都不会再去思考像“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样的问题了。

书中提到,人生如星尘,我们现在就如同处在魔术师变戏法时从空空如也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的身上的毛的一部分,大多数人人活着活着就钻进了兔毛的最深处而不再为戏法感到惊奇,而哲学家们则是爬出兔毛直接与魔术师对视,寻求这个戏法即我们的世界的种种答案,如果我们积极思考人生的意义,就如同坐在了白兔毛的最顶端。我们的人生应该有追求快乐和幸福的权力,而这快乐的来源我非常赞同上文亚里士多德提到的三种形式的平衡,即过着享乐的生活,做着自由而负责的公民,同时做一个思想家与哲学家。读了这本书后,我想我对了哲学有了新的认识与顿悟,但也有许多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令我惊奇的是,才将近15岁的苏菲可以理解明白她那位哲学老师艾伯特所说的。但我想我还会在第二遍、第三遍的阅读中理解它们的。就像艾伯特说的:“哲学便是教会人们思考,教会人们怎样面对生活,怎样生活的更好。”我想很多问题虽然不能得到答案我们还可以思考,很多事情虽然不能达到目的我们还有过程。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的“只有快乐的哲学,才是真实深湛的哲学;西方那些严肃的哲学理论,我想还不曾开始了解人生的真意义哩。在我看来,哲学的唯一效用是叫我们对人生抱一种比一般商人较轻松较快乐的态度。”

下载近三十年的西方哲学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近三十年的西方哲学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方哲学复习材料

    名词: 1. 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P36) 2. 亚里士多德“四因说”。(P100) 3. 亚里士多德的潜能与实现。(P101) 4.“奥卡姆剃刀”。(P166-167) 5. 培根的“四假相说”。(P188) 6. 洛克的......

    西方哲学论文

    浅论弗兰西斯培根的哲学 ——知识就是力量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0191102班 学号:2011210504 刘思林 任课老师:张牛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年1月22日-1626年4月9......

    西方哲学读后感大全

    西方哲学读后感一、何为哲学 何为哲学?没有定论。 有的人弄了一辈子哲学,且大大地有名,到80岁咽下最后一口气时还不知道哲学是个啥东西。这是个可悲的现象,对于我们最常见的东西......

    《西方哲学》心得体会(推荐)

    《西方哲学》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应当牢记自己的职责 苏:为了把大家的鞋子做好,我们不让鞋匠去当农夫,或织工,或瓦工。同样,我们选拔其他的人,按其天赋安排职......

    西方哲学智慧

    西方哲学智慧 课程概述1 黑格尔是哪国人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法国 正确答案: B 2 西方哲学史涵盖的时间跨度 A、公元前6世纪到19世纪 B、公元前4世纪到18世纪 C、......

    西方哲学读后感

    西方哲学读后感 有人说,大学本科根本不需要设立哲学课程,因为哲学是门深奥的学科,本科生所经历的太少,根本无法理解哲学的真正含义。曾经我也一直这样认为,但是现在,我却有了新的......

    春晚小品近三十年的回顾与思考

    春晚小品30年回顾1983年,小品首次登上中央电视台首届春节晚会,至今仍是最为大众化的艺术形式之一。或许是有意,或许是巧合。小品成也春晚,败也春晚小品能够走出象牙塔,从最初的戏......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等教育中本科院校的建校历史不长,大多起步于1999年“扩招”后的公办高校吸收社会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