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境影响评价 小抄2010.12c
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概论
环境质量——是环境状 态品质优劣程度的表示,是 在某具体的环境中,环境总体或其中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合程度的量化表达,是因人对环境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评定环境的一种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是对 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 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 —
1、客观、公开、公正
2、要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影响
3、要兼顾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肯能造成的影响
4、要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个用法律固定环境 影响评价的国家:美国。之后先后有:瑞典、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德国、印度、菲律宾、泰国、中国、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等国家。
分类管理——是指依据建 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程度的大 小,分类别规定其所适用的环 境影响评价的具体要求及管理 规定和程序
环境敏感区——是指具 有需特殊保护地区、生态敏感与脆弱区和社会关注区特点的区域。
环境标准——是根据人 群健康、生态平衡和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结构状态的要求,在综合考虑本国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对环境要素间的配比、布局和各环境要素的组成所做的规定。
第二章
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环评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①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②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③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划。
环评文件审批时限——有关部门在收到环境影响报告书之日起六十日内,收到环境影响报告表之日起三十日内,收到环境影响登记表之日起十五日内,分别做出审批。
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环境影响识别——就是要找出所有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影响分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
环境影响预测方法:⑴数学模式方法⑵物理模拟预测方法⑶对比法与类比法⑷专业判断法
第三章
环境现状的调查与评价
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⑴收集资料法⑵现场调查法⑶遥感方法
监测点数量:一级不少于10个,二级不少于6个
监测布点的方法:①网格布点法②同心圆多方位布点法③扇形布点法④配对布点法⑤功能分区布点法⑥此外,通常应在关心点、敏感点以及下风向距离最近的村庄布置取样点。
选择监测的参数:①常规水质参数②特征水质参数 第四章 工程分析
工程分析的作用:⑴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⑵为环保设计提供优化建设⑶为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建议指标和科学依据。
工程分析的方法:⑴类比法——利用与拟建设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
实测数据进行工程分析的常用方法。⑵物理衡算法——是利用于计算污染排物放量的常规方法,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⑶资料复用法——是利用同类工程已有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进行工程分析的方法。
新建项目污染物源强,要求算清的两本账:⑴工程自身的污染物产生量⑵按治理规划和评价规定措施实施后能够实现的污染物消减量。
迁扩建和技术搞糟项目污染物源强,要求算清的三本帐:⑴迁扩建与技术改造前现有的污染物实际排放量⑵迁扩建与技术改造项目按计划实施的自身污染物产生量⑶实施治理措施和评价规定措施所能够实现的污染消减量。
无组织排放——是指生产装置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的排放,表现在生产工艺过程中具有弥散型的污染物的挥发,以及设备、管路和管件的跑、冒、滴、漏,在空气中的蒸发、扩散引起的排放。
第五章 环境影响评价各论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等级是与拟建设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当地应执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等因素有关。
大气环境等级划分:由等标排放量好地形条件来划分的。
评价范围:一级不应小于16~20km,二级不应小于10~14km,三级不应小于4~6km。
大气稳定度的分类:六类——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型、较稳定和稳定(采用Pasquill法)
公式参数意义单位——P54
第六章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级依
据:①污水排放量②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③受纳水域的规模④水质要求
河流完全混合模式适用条件:①废水与河水充分混合②持久性污染物,不考虑降解或沉淀③河流为恒定流动④废水连续稳定排放(P71 例1)
河流一维稳态模式的适用条件:①非持久性污染物②河流为恒定流动③废水连续稳定排放④废水与河水充分混合后河段(P72 例2)
污染源简化:根据污染源的具体情况排放方式可简化为点源和面源;排放规律可简化为连续恒定排放和非连续恒定排放
第七章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噪声环评范围:一般建设项目边界往外200M,机场跑道两侧15km,侧向2km
统计噪声级(Ln)一般用L10、L50、L90表示。L10表示在监测时段内1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峰值;L50表示在监测时段内50%的时间超过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平均中值;L90表示在监测时段内9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底值。
计算方法:将测得的100个或200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总数为100个的第10个数据或总数为200个的第20个数据即为L10;总数为100个的第50个或200个的第100个即为L50;总数为100个的第90个或200个的第180个即为L90。(看P88 例3)第八章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固体废物分类:按其污染特性可分为一般废物和危险废物。按废物来源分为城市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和农业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环评主要份两大类:⑴是对一般工程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由产生、收集、运输、处理到最终处置的环境影响评价⑵是对污水处理、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固体废物环评的特点:⑴固体废物的形态特点决定了只有评价其对环境的实际危害而非潜在危害才更具有意义⑵固体废物形态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使其难以获取确定的源参数,对环境的影响不能像评价废水、废气污染源对环境的影响一样采用常规的数学模式法等标化评价法⑶固体废物是通过水体、大气、土壤等介质对环境造成危害,也决定了难以对其直接进行评价。第九章 生态影响评价
生态影响评价——是指通过揭示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的作用,确定一个地区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并提出减少影响或改善生态环境的策略和措施。
生态环境影响的特点:①生态环境影响具有累积性特点②生态环境影响具有区域性或流域性特点③生态环境影响具有高度相关和综合性特点
生态环境影响识别有:①影响因素识别②影响对象识别③影响效应识别
生态影响的补偿方式:①就地补偿②异地补偿——在开发建设项目发生地无法补偿损失的生态环境功能时,在项目开发地之外实施补偿措施。(补偿中最重要的是植被补偿)第十章 其他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风险——是由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对自然或社会)引起的,通过环境介质传播的,能对人类社会或自然环境产生破坏、损害乃至毁灭性作用等不幸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
环境风险评价——广义上,是指人类的各种开发行动所引起的或面临的危害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系统等所造成的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并据此进行管理和决策的过程。
环境风险评价的三个步骤:⑴环境风险识别⑵环境风险预计⑶环境风险评价与对策
土壤环境质——是指土壤环境对人类健康的适宜程度,是用对人类健康有影响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指标表示的。
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因素:⑴土壤污染和土壤退化⑵破坏
土壤临界含量——是指植物中的化学元素的含量达到卫生标准或使植物显著减产时土壤中该化学元素的含量。(达到是已受严重污染)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就是对政策、规划和计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系统、综合评价的过程,并将评价结果应用到这些战略的综合决策,从而提高决策的质量,促进有效的环境保护。第十一章 清洁生产与污染防治对策
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用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从源头消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清洁生产引入环评中的好处:①减轻建设项目的末端处理负担②提高建设项目的环境可靠性③提高建设项目的市场竞争力④降低建设项目的环境责任风险
清洁生产分析指标:①资源能源利用指标②污染物产生指标(这两个为定量指标);③
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④产品指标⑤废物回收利用指标⑥环境管理要求(后四个为定性指标)第十三章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分类:⑴政策导向性规划(规划的内容是提出政策性原则或纲领,通常以预测性、参考性指标和内容要求予以表达)⑵项目导向性规划(规划内容包括为实现规划目标而设置的一系列项目或工程建议)
规划环境影响识别——就是依据环境效应强度及其发生背景,通过分析调查和收集资料,掌握规划影响区域的背景状况,识别该规划拟开展的行动对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可能产生的显著或重大影响。
第二篇:大学考试环境影响评价小抄必备
1.什么是环境影响和环境影响评价?
答:环影:人致境变而社应。环影包人境之效与境人之反效。
环评:对规划建目施后之环影析,测,估,提,防减不良环影之措,行踪测之方制。(《中环评》二条)
2.简述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
答:⑴法强与责明(2)范宽规亦评(3)环评纳基序(4)分管与分批(5)实行环证制(6)鼓励众参与(7)内丰供基数(8)文件行技审(9)成熟待完善 3.简述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
答:-73引确-79-规设-89-强善-98--99-提高-02-03-拓展 4.简述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 答:(1)对象:规划,建目环评(2)要素: 大气、地表水、土壤、声、固废、生态(3)专题:人康评、洁产与循经分析,污控、环险评。(4)时序:质量现状、影响预测、规划跟踪、建目后评。
二、环评总则
1.什么是环境标准?环境标准具有什么特性?
答:环标:防污,维衡,护人康,统一各技术规范和要求
特性:环标是(1)统一、法定,技术之规定。重要工具之一。用来规定工作,考核环保和污防治之效。(2)环标是科学方法程序制订。(3)参考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社会状况。过严,不合实际,限发展;过松,不达标,产破坏。有法效,亦为环规、环管、环评和城建之据。
2.我国环境标准体系是如何构成的?其制定依据是什么?
答:构成:国标与地标,国标者质量,污控,环监,样标,基标,环仪。地标者质量,污排。依据:(1)宪规(2)环规(3)环行政(4)政规章(5)环保地规,地章(6)环标 3.什么是环境质量标准?其制定依据是什么?
答:环质标:保人康、维生态和保社财,并虑技术、经济,限毒质。国环质标一定时期内衡环境优劣度之标准。依据:(1)以环质基、环容和污迁转化之规所获为依(2)以区与非区污源构成分布、密度等因为据(3)以达环效、经效和社效之最佳效为据。4.什么是污染物排放标准?其制定依据是什么?
答:污排标:据国环质标,以污控术,并虑经承力,对入境之有害污染各因所的限规定。依据:(1)尽满环质标要求(2)须虑所定许排量在控术上可性和经济上的合性:(3)须虑污源所在地区范围内污源分布和特点等。
5.我国环境保护法体系是如何构成的,其相互间的关系如何? 答:构成:
(一)《宪法》中关环法规范
(二)综合性环基法
(三)环保单行律、规,包环污防与自资保护
(四)环保纠纷程序之律、规
(五)环标中环保规范
(六)地环法、章
(七)其他法中环保规范
(八)我国参批国际环规
关系:国环法制约地环法范围,保证基则和制度统一。地环法须以国环法为据。国环法之效高于地环法;上一层次律,规之效力高于下一层次;我国参批国际环法之效高于国内环法;特别法之效高于普通法。
三、环评程序、内容以及方法
1.简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的三个阶段以及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 答:三阶段:准备、正式工作、报告书编制 主要工作内容:
(1准备:研究文件,初步分析和现状调查,筛重评目,确评级范围,编制大纲。(2)正式工作:工程分析和现状调查,环影预测和影响。
(3)报告书编制: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各资料、数据,得结论,成报告书编制。2.简述典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内容 答:(1)总则(2)建况(3)建状4)工析(5)洁产评及循经析(6)环影测与评(7)施工期环评(8)环险评(9)环护措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评(10)环影响经损益析(11)总量控制(12)公众参与(13)选址可行性论证(14)环管及监测(15)结论与建议。3.简述环境影响预测中常用的几种方式以及其适用条件 答:(1)数模法,包统模和解析模与数值式。给定量预测,需一定条件必要参数、数据。一般此法简便,应先虑。选用数学模式注意模式条件,若实况不好满足模式的条件又拟用,要对模式行修正验证。
(2)物理模拟法:定化度高,再性好,能复杂环征,需合适条件和必要基数据,且复杂环模需较多人、物时。无法用数模法预测而又求结果定量精度较高时,选此法。
(3)对比法与类比法:预果属半定性。如由于时短等因,无法得足参数、数据,不能采前述两法行测时,可选此法
(4)专业判断法:定性反映建目环影。建目某些环影难定估,或由时短等因无法采上述三法时,可选此法。
四、工程分析
1.简述工程分析作用 答:(1)为项供据。(2)为环评供基据,弥建目产污和源强估算之不足。(3)为环保设计供优议。(4)为环管和发展供议指标和科据。2.简述工程分析方法 答:(1)类比法;用拟建项目相同现有项目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分析。(2)物料衡算法:用于计污排量常规最基之方法。
(3)资料复用法:利用同类工程已有环影评资料或可性研究等资程分析之法。3.简述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 答:(1)工况(2)工艺流程及产污分析(3)污物析(4)洁生析(5)环措案析(6)总图布案析
4.简述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 答:(1)实测法:于现测,得污物浓度i和流排量Q,然计污物排量Q:Q= L·ρ 该法只适于已投产污源。
(2)物料衡算法:据质量守恒定律,在某一衡算范围内,对指物行衡算有:投入总量G投入=产品所含物量+物流失量。若物流失全由烟囱或排水排放,则污排量=物失量
(3)经验估算法:据产程中单位产品经排系数行算,得污量算法Q=KW式中:K-单位产品经排系数,kg/t; W-单位时间产量,t/h。
6.简述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和技术要点
答:基本内容:1.工况2.施工规划 3.生态环影源强析4.主污排量5替代案。技术要点:工组须完善;重工明确;全程析;污源析;其他析。
六、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1.简述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方式
答:推流迁移:污物水在X、Y、Z三向上平动产迁移。(前后、左右、上下)分散稀释:污物在水中通过分子、湍流和弥散作用分散而稀释。
转化和运移:污物悬粒上吸附或解吸、污物粒凝并、沉淀再悬浮。底泥污物随底泥运移,热污染传导散失。
2.S-P模型是在什么条件下建立的?主要应用于什么水体什么指标的预测? 答:(1)河流BOD衰减溶解氧复氧皆一级反应;(2)反应速度是定常;
(3)河流耗氧由BOD衰减引起,而河流中溶解氧源自大气复氧。适用水体:
(1)河流充混段(2)污物为耗氧有机污物(3)需预测河流溶氧状态(4)河流为恒定流动(5)污物连续稳排。指标:溶解氧DO、COD
4.废水排入河流后,污染物与河水是如何混合的?由那几个阶段组成?
答:(1)竖混 污物人河因分子扩散、湍流,弥散、逐步分散,由一般河流深与宽相比较小,故先于深度上分布均匀,从排口到深度上达分布均匀阶段称竖混阶段。在竖混段亦存横混作用。
(2)横混 当深度上分布均匀后,横向上还存混合过程。经一定距离后污物在整横断面达均匀,称横混。
(3)段面充分混合 在横混后,污物度在横断面上皆相等。河水向下游流动中,持久性污物度不变,非持久性污物度减少。
七、声环境影响评价
1.简述声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评价量
答:分贝声压和声压级 声功率和声功率级 声强和声强级 2.简述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 答:(1).提可行防措,噪声降到允许水平2)为建目优化选址、选线、合理布局及城规供科据
4.简述声环境现状调查内容和评价内容 答:现状调查内容:(1)评范内现噪源种、数量,相应声级;(2)评范内现噪敏感目标、声功区分情况;
(3)评范内各声功区环噪状,各功区环噪、边噪超标况及受噪人口分布。评价内容:(1)评范内现噪敏感区、保护目标分布情况、噪功区划分情况等。(2)环噪状调查测法:测仪、参或考测法、测标、测时、读法等。
(3)评范内现有噪源种类、数量及相应噪声级、噪声特性、主噪源析等。(4)评范内环噪状:各区噪级、超状及主噪源;边噪级、超状及主噪源。(5)受噪影响人口分布。
5.简述声环境影响预测内容和预测步骤 答:预测内容:(1)项建前环噪状 2)据拟建目多个案噪声预测果环噪标,评建目各案在施、运行段噪之影度、影范和超标况(敏感区和点为主)(3)析受影人口分布(包受超和不超环噪影响人口分布)。
预测步骤:获预测基资、确预测范和布置预点、计算预测点噪级、绘等声级图
6.简述防止噪声污染的措施和途径 答:
1)声源2)改进机械设计3)改革工艺操作方法4)维持设备正常5)建目避离声敏感点 2.从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
(1)采“闹静分开”和“合理布局”设计原则,使高噪设备尽远离噪敏感区。(2)利自然地形物(如噪源和噪敏感区间山丘、土坡等)降噪。(3)采吸声、隔声、消声等控低噪声,如隔声箱、隔声间、消声器等 3.针对保护对象采取降噪措施:
(1)敏感目标安隔声门窗或隔声通风窗;(2)置换改变敏感点使用功能;(3)敏感目标迁离建设项目;
八、固体废物影响评价
1.什么是固体废物?固体废物是如何分类的?
答:固体废物:在生产、生活其他活动中产生丧原值或未丧利值但被弃固、半固和于容器中气态物、物质及律、行政法规纳入固废管理之物品、物质。《中固废法》分类:按废物源分城固废、工业固物和农业固物。按污染特性分一般和危险废物。2.什么是危险废物?危险废物的危险特性有哪些?
答:危险废物指列国危废录或据国定的危废鉴标和鉴方认具危特性的固废。危废的危特性主现在易燃爆、腐蚀、传染、生态毒、急毒和浸 毒性等方面。3.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型有哪些?
答:两大类型:一:一般工项产生的固物,由产、收、运、处到终置的环评; 二:对理、置固废建目的环评。
5.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环境影响有哪些? 答:(1)对地下及地表水之污染;
(2)气排对大气污染、对公康危害及可发生的爆炸对公众安全威胁;(3)周景的不利;
(4)作业及垃圾堆体对周质环境影响5机械噪声对公众的影响;(6)孳生害虫、昆虫、啮齿动物及场觅食鸟类其他动物传播疾病;(7)塑料袋、纸张以及尘土可能飘出场外,造成环境污染和景观破坏;
(8)地表径流受到污染封场环境的影响减小,但恢复过程覆盖层上植物可能受到污染。
nn
PjPCijij1
Qij
ii1
Coi
mm
PCijiPij1
Qij
jj1
Coi
KPij
ij
P
ij
i1
第三篇:2014英语综合C 阅读理解小抄
The Travels of Ibn Battuta
What i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set off for in line 5? A.left to go to B.The adventures of Ibn Battuta.The Sultan of Delhi gave Ibn Battuta a position of judge because C.Ibn Battuta had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uld the writer of this passage most likely agree with?Why did Ibn Battuta finally return to his home?studied in MeccaD.Ibn Battuta should be better known in the West today.D.The Sultan of Morocco asked him to return.Shark Attack!
4After Craig Rogers fell into the water, the shark_________.It is difficult for the author to understand why great whites_________.A.often let C.swam away humans escape are The word their in line 2 of paragraph 4 means_________.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fourth paragraph?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make up in line 2 of paragraph 4? B.B.great whites'
C.We now know great whites don't mistake humans for other
A Letter from Alan
4Why has Alan written this letter?D.To inform other people about the builders’ plans.Why is Parson’s Plac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Alan’s opinion? What will cause traffic jams?C.Because it is a place near the town where people can enjoy nature.A.A building on Parson’s Place.D.have less money Which of these posters has Alan made? B.SAY NO TO HOUSES ON PARSON’S PLACE A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y like raising a fund of$300,000 is riskyAmerican students join campus organizations mostly for______ Who is Katie Rowley?What do student leaders need to carry an activity through to a successful end? Passion The phrasal verb fatten up in paragraph 6 could be best replaced by____ C.polish A.Alan says that ordinary people who live in the town will probably soon______Outside-the-classroom Learning Makes a Big Difference D.will not take an interest in it C.building friendshipB.She’s a senior student
第四篇: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以及竣工验收制度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和特点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则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文字表现形式。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主要特点为:第一,以法律强制作用保障“预防为主”政策的执行,与“三同时”制度连结在一起成为控制新污染的主要制度。第二,纳入了基本建设程序,在建设程序上保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第三,建设单位、评价单位等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主体职责权限比较明确,操作性强。第四,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简化管理程序。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建设项目可以只填报环境影响报告表或登记表。第五,实用性强。可对优化选址布局、工程设计、防治措施、生产管理与环境管理等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决策依据。第六,实行评价资格审核认定制。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必须取得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按照资格证书规定的等级和范围,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对评价结果负责。
2.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加速器、中子发生器以及含有放射源的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在申领许可证前编制环境影响文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未经批准,有关部门不得颁发许可证”。这一规定明确指出了核技术应用单位在申领许可证前应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一致。
核技术应用单位应委托有辐射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机构进行建设项目的辐射环境影响评价,评价文件完成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从事辐射环境影响评价的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应用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内容和格式》、《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安全基本标
准》以及有关的大气、水等环境评价技术导则进行核技术应用环境影响评价。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规定:
(1)申请领取许可证的辐射工作单位从事下列活动的,应当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A.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制备PET用放射性药物的除外);
B.使用Ⅰ类放射源的(医疗使用的除外);
C.销售(含建造)、使用Ⅰ类射线装置的。
(2)申请领取许可证的辐射工作单位从事下列活动的,应当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A.制备PET用放射性药物的;
B.销售Ⅰ类、Ⅱ类、Ⅲ类、Ⅳ类放射源的;
C.医疗使用Ⅰ类放射源的;
D.使用Ⅱ类、Ⅲ类、Ⅳ类放射源的;
E.生产、销售、使用Ⅱ类射线装置的。
(3)申请领取许可证的辐射工作单位从事下列活动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A.销售、使用Ⅴ类放射源的;
B.生产、销售、使用Ⅲ类射线装置的。
(4)转让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活动不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3.“三同时”制度
环境保护的“三同时”制度,是指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区域开发项目或自然资源开发项目,其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或使用的制度,简称“三同时”制度。
“三同时”制度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制度,为我国首创。它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一起,成为贯彻落实“预防为主”方针、控制新污染产生的非常有效的法律制度。是“预防为主”政策的具体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同时”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具有较强的法律强制力,所有适用对象都必须必须遵守,如若违反,不论是否对环境造成污染后果,都要受到法律制裁。第二,环境管理紧密结合基本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的三个程序,并提出了时间要求。
对于核技术应用项目的“三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是这样规定的,“新建、改建、扩建放射性工作场所的放射性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也就是说对放射性同位素的生产、销售、使用、贮存的场所和射线装置的生产、销售、使用、贮存的场所,在其新建、改建或扩建时,场所的辐射监测、辐射屏蔽以及按规定对生产的放射性废物的收集、包装、贮存的设施设备,包括放射工作场所入口控制设备、安全连锁装置、报警装置或者工作信号等均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三同时”分为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三个管理阶段,各阶段的主要内容归纳如下:
a.项目建议书阶段:根据建设单位要求,审查建设项目选址及环境影响简要说明,出具建设项目选址及立项环保受理意见; b.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提出环境污染防治对策、措施;
c.初步设计阶段:审查环境保护篇章,审查环评审批意见和所确定的各项环保措施、环保设施投资概算落实情况。对环境影响大、处理技术难度高的污染项目,进行环保治理设计方案专项审查。
d.施工到试生产前阶段:检查环保设施建设进度和环保资金使用情况,批复建设单位申请试生产报告。
e.竣工验收阶段:检查环保设施运行结果,提出竣工环保验收审批意见。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投入试生产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竣工环保验收申请(特殊情况,经批准同意,验收时间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一年)。分期投入生产或使用的建设项目,应办理相应分期环保验收手续。
4.竣工验收制度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是指建设项目竣工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规定,依据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或调查结果,并通过现场检查等手段,考核该建设项目是否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活动。
竣工验收是监督落实环境保护设施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投产或者使用,以及落实其他需配套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的重要制度。
A.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范围
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各项环境保护设施,包括为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所建成或配备的工程、设备、装置和监测手段,各项生态保护设施;(2)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和有关项目设计文件规定应采取的其他各项环境保护措施。
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完工后,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生产或者运行。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建设项目试生产前,建设单位应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试生产申请。对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登记表的非核设施建设项目,由建设项目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受理其试生产申请,并将其审查决定报送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B.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申请
核技术应用项目的竣工验收主要是放射性防护设施的验收。建设单位在项目投入运行前应向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
建设单位申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应提交以下验收材料:
a.对于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提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报告,并附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或调查报告; b.对于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提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表,并附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表或调查表; c.对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提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登记卡。
环境保护监测报告(表)由建设单位委托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有相应资质的环境监测站或辐射环境监测站编制。
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表),由建设单位委托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有相应资质的环境监测站或环境放射性监测站,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的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编制。承担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不得同时承担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表)的编制工作。承担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或者验收调查工作的单位,对验收监测或验收调查结论负责。
C.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执行
a.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自收到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验收。
b.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进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应组织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等成立验收组(或验收委员会)。验收组(或验收委员会)应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及其他环境保护措施进行现场检查和审议,提出验收意见。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单位、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调查)报告(表)的编制单位应当参与验收。
c.对填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登记卡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经过核查后,可直接在环境保护验收登记卡上签署验收意见,作出批准决定。
d.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报告、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表或者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登记卡未经批准的建设项目,不得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e.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按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分期进行环境保护验收。
f.国家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实行公告制度。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告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结果。
g.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于每年6月底前和12月底前,将其前半年完成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有关材料报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h.违反《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环保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的,由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对建设单位处以罚款、责令停产等处罚。
i.从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或验收调查工作的单位,在验收监测或验收调查工作中弄虚作假的,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中徇私舞弊,滥用职
权,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j.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申请报告、申请表、登记卡以及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表)、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表)的内容和格式,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规定。
D.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条件
a.建设前期环境保护审查、审批手续完备,技术资料与环境保护档案资料齐全;
b.环境保护设施及其他措施等已按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和设计文件的要求建成或者落实,环境保护设施经负荷试车检测合格,其防治污染能力适应主体工程的需要;
c.环境保护设施安装质量符合国家和有关部门颁发的专业工程验收规范、规程和检验评定标准;
d.具备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转的条件,包括:经培训合格的操作人员、健全的岗位操作规程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原料、动力供应落实,符合交付使用的其他要求;
e.污染物排放符合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和设计文件中提出的标准及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
f.各项生态保护措施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规定的要求落实,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受到破坏并可恢复的环境已按规定采取了恢复措施;
g.环境监测项目、点位、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符合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和有关规定的要求;
h.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提出需对环境保护敏感点进行环境影响验证,对清洁生产进行指标考核,对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工程环境监理的,已按规定要求完成;
i.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要求建设单位采取措施削减其他设施污染物排放,或要求建设项目所在地地方政府或者有关部门采取“区域削减”措施满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的,其相应措施得到落实。
责任编辑:jcj
第五篇:环境影响评价
一、简介环境影响评价
1.1.环境问题与由来
1.2.环境影响评价的产生与发展 1.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 1.4.中美环境影响评价比较
1.5.中国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发展与作用
1.6.环境影响评价的种类
1.7.何谓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1.8.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9.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的区别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
2.1.法律
2.2.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2.政府部门规章
2.4.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
2.5.环境标准
2.6.环境保护国际公约
三、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写标准格式
1、总论
1.1 评价目的
1.2 编制依据
2.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
1.2.2 环境评价规范
1.2.3 建设项目有关资料
1.3 总体构思
1.4 评价原则与标准
1.4.1 评价原则
1.4.2 评价标准
1.5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的确定
1.5.1 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1.5.2 营运期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1.5.3 评价因子的确定
1.6 评价等级
1.6.1 环境空气
1.6.2 地表水环境
1.6.3 声环境
1.6.4 风险评价
1.7 评价范围
1.8 评价工作重点
1.9 评价时段
1.10 保护目标及环境敏感点
1.10.1 环境保护目标
1.10.2 环境敏感点
2、项目所在地自然社会环境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与交通
2.1.2 地形、地质、地貌
2.1.3 气候、气象
2.1.4 水文
2.1.5 自然资源
2.2 社会环境概况
2.2.1 社会经济概况
2.2.2 文化教育与医疗卫生
2.2.3 交通
2.2.4 能源
2.3 区域规划
2.1 城乡总体规划
2.2 城市总体规划 2.3 项目园区规划
2.4 项目工程依托设施概况
3、拟建项目概况
基本情况
建设内容 3 产品质量指标及原料理化性质
总平面布置及其合理性分析
主要原辅料及动力消耗
公用工程
6.1 给水
6.2 排水
6.3 供电、电讯及报警
6.4 供热
6.5 储运
主要生产设备
注:本章内容根据项目拟建工程不同需要进行调整
4、工程分析
4.1 生产工艺及污染因素分析
4.2 物料平衡分析
4.3 环境保护
4.4 项目运行污染物排放汇总
4.5 非正常工况排污及处置
5、清洁生产分析
5.1 清洁生产概述
5.2 本项目清洁生产分析
5.3 清洁生产的措施
5.4 小结
6、环境影响因子识别
6.1 环境对拟建项目影响因素分析
6.2 环境影响要素识别、筛选
6.3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筛选
6.4 评价因子确定(气、水、声、渣)
7、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7.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7.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7.3 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7.4 区域污染源现状调查与评价
8、施工期的环境影响评价 8.1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8.2 施工期的水环境影响分析
8.1 施工噪声的影响分析
8.1 施工固体废物的影响分析
9、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1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9.1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1 噪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1 固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0、环境风险评价
10.1 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
10.2 风险识别
10.3 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10.4 潜在的风险因素识别
10.5 风险类型
10.6 事故概率分析
10.7 事故发生对环境的影响
10.8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10.9 应急监测方案
10.10 应急预案体系
10.11 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11、总量控制
11.1 总量控制因子
11.2 总量控制建议
12、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12.1 三废及噪声治理措施
12.2 环保投资估算
13、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概述
环境保护费用
环境保护效益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小结
14、环境管理与监测制度分析
14.1 环境管理
14.2 环境监测计划
15、产业政策符合性及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15.1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15.2 规划符合性分析
15.3 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15.4 环境容量
15.5 环境风险
15.6 小结
16、结论与建议
16.1 建设项目内容
16.2 规划符合性分析
16.3 环境现状
16.4 清洁生产
16.5 拟建工程污染物产生及治理情况
16.6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6.7 环境风险评价
16.8 建设项目的环境可行性
__.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建设单位委托环评单位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并经专家技术评审通过后,上报______环境保护局行政审批。
__.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工程分析,环境影响分析(水、气、声、固体废物及其它),清洁生产,污染防治措施及可行性分析,环境风险分析,结论与建议等。
__.环境影响及主要环保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备租赁公司利用废旧塑料年产____万m环保型建筑模板生产线项目产生的污染物有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和噪声。项目废水主要为生产循环冷却水排水与少量生活污水,废水经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用于厂区绿化。项目废气主要为废塑料粉碎时产生的少量粉尘以及塑料造粒时产生的少量非甲烷烃类气体,对于塑料粉碎产生的粉尘采取袋式除尘措施,对于塑料造粒时产生的非甲烷烃采取集气外排的措施,采取这些措施后项目废气排放可达到环保要求。
项目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少量生活垃圾,送垃圾填埋场填埋。项目噪声主要来自塑料破碎机、造粒机等高噪声生产设备,通过选择低噪声设备、优化总平面布置、采取降噪措施等可达到环保要求。此外,采取绿化措施美化厂区环境。
__.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任何关心本项目建设的单位、组织和个人均可在公示期内按以上联系方式向环评单位索取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__.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为本工程附近的居民、单位、相关主管部门以及对本项目关心的公众、社会团体。本次公示主要征求公众对本项目的了解程度,公众关于建设项目对所在区域环境影响的看法,项目对当地经济的影响,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对公众的主要影响,公众从环保角度对项目的态度和关注程度,以及公众对项目的意见和建议。
____.公众参与的方式:如有意见可采用上述联系方式进行反映,也可以直接到项目建设单位或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直接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