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西南经济圈(推荐)
大西南经济圈
前言
《西部大开发“十五”总体规划》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要选择现有经济条件较好,区位优势明显,人口较为密集,沿交通干线和城市枢纽的一些地区,作为西部开发的重点区域依托亚欧大陆桥、长江黄金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和辐射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实行重点开发,促进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长江上游经济带、南贵昆经济区的形成,带动周围地区和农村发展。根据《总体规划》的要求,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进行了西部开发重点区域规划方案前期研究。
一、由来、区域位置。
一九八四年四月,川、滇、黔、桂、渝联合召开“西南四省区五方经济协调会”第一次会议,确立了西南四省区五方共同“开发西南、建设现代化基地”的目标;
一九八七、一九九零年西藏、成都先后加入协调会;
二零零五年,会议正式更名为“西南六省区市经济协调会”。
二零零六年十一月十四日至十五日,中国西南六省区市经济协调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在渝召开,六方政府就共同加快交通能源建设、旅游和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并签署了关于共同构建统一开放市场的合作协议。六方联手打造“大西南经济圈”的构想愈显清晰。
如图一大西南经济圈主要包括川、滇、黔、桂、渝、贵六省。
二、建设重点经济带与重点开发战略
重点发展二个一级经济带和四个二级经济带(图二)
重点经济带一方面是空间开发重点的象征,另一方面也是具体经济活动聚集地以及不同中心城市之间空间联系的载体和通道。基于对西部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交通基础设施以及主要运输通道现状和规划进行了系统分析,确定了西南开发的2个一级经济带和4个二级经济带。
一级经济带包括:
1、成渝经济带。东起重庆的万州,沿长江到重庆市区后分为两支,一支沿长江到宜宾,另一支沿成渝线和宝成线向北至成都和绵阳。轴线的主要城市包括重庆的市区、万州区和培陵区,四川的成都、绵阳、德阳、资阳、内江、泸州和宜宾等。
2、南贵昆经济区。西起昆明,沿贵昆线和黔桂线经贵阳至柳州和南宁,再到广西沿海地区。轴线上主要城市包括昆明、贵阳、柳州、南宁、曲靖、六盘水、安顺、钦州、北海、防城港等。
二级经济带包括:
1、川黔沿线经济带。北起重庆,经遵义至贵阳。
2、广西西江经济带。西起柳州,东至梧州。
3、昆明--瑞丽经济带。
4、西藏“一江两河”经济带。西藏作为我国的一个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结构都比较特殊的地区,经济发展的政治意义很大
战略一:以中心城市作为西南经济开发的主要支撑点
中心城市是地区经济发展的聚集地和支撑点。城市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发展、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辐射带动能力、综合竞争力以及区位条件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决定了西南中的战略地位和分工各不相同。通过对城市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发展3个一级指标以及相应的10个二级指标和36个具体指标,对西南城市的综合水平进行了科学评价。根据结果,下列四级共个中心城市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点。具体方案为:
一级中心城市(2个):重庆、成都
二级中心城市(1个):昆明
三级中心城市(5个):南宁、贵阳、柳州、绵阳、拉萨
四级中心城市(14个):桂林、防城港、梧州、遵义、安顺、六盘水、玉溪、曲靖、瑞丽、攀枝花、泸州、内江、宜宾、万州区
另外通过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确定了西南地区重点经济带的一些比较独立的经济空间单元。包括:成都平原、重庆、滇中地区、黔中地区、桂北地区(柳州和桂林)以及南北钦防地区。此外,宝鸡、宜宾、六盘水基于所处的地理位置(远离大的中心城市)课发展为比较独立的中心城市,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战略二:二大都市经济区和三个城市群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
研究表明,以具有某种竞争优势的核心大城市为依托、具有密切内部垂直产业分工的都市经济区是全球化趋势下最具竞争力的一种空间组织方式。在西南地区应该二个一级城市为依托,培育成都和重庆具有全国意义的都市经济区,作为西南参与全国和全球经济的主要网络节点。此外还要着力发展滇中城市群、南北钦防城市群和黔中城市群,使其成为西南经济的主要聚集地和“增长极”。
重庆和成都分别构成二个独立的经济区同时也构成全国重要的双核城市群之一(如沈阳大连、北京天津、广州深圳)。二个都市经济区都应建设为全国经济重要的战略支撑点、西南开发的一级经济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成为西南地区发展“龙头”。其中,重庆可侧重发挥西南地区创造业中心和物流中心的地位和作用;成都应侧重发挥金融中心、科教中心和技术创新基地的作用。
滇中成为面向东南亚和南亚开发的战略基地。南北钦防城市群成为西南地区的主要出海口和出口加工基地,贵阳成为南贵昆经济区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除此之外,拉萨、柳州和绵阳应建设成西南的三级经济中心和支撑点;其中,柳州应成为西南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绵阳成为西南重要的技术创新基地。
战略三:重点经济带的产业发展应兼顾“富民”和“强区”二个目标
重点经济带的产业发展的基本定位是“强区富民”。在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上,要区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不同的之责。据此:西南产业发展重点的顺序应当是:
成渝经济带:建设以重庆为中心的重化工业和以成都为中心的轻纺工业两大组团,在汽车与装备工业、机械电子、生物制药、生态农业与食品加工、旅游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领域实现新的跨越。
南贵昆经济区:建立以三个基地为支撑点的特色经济区。即:亚热带特色农业与生态型日用轻纺工业生产基地、能源-磷化工-有色金属工业生产基地、以旅游开发为龙头的旅游业-服务业-旅游用品生产基地。
战略四:防灾减灾是成渝经济带及南贵昆经济区发展的必要保障
成渝经济带及南贵昆经济区位于我国灾害多发区,自然灾害是这两个重点地带经济建设重要的限制因素。其中,既有大气圈因素诱发的灾害(洪涝、旱灾、风暴潮、低温寒害),又有岩石圈因素灾害(地震等)。成渝经济带的中南段主要是旱、洪灾,重庆沿江段主要是山地灾害和气象灾害,云贵高原主要是岩溶塌陷危害和干旱影响,南北钦防及桂柳地区主要受风暴潮及洪涝的影响。另外,西南主要交通线、水能开发点受地震和山地灾害的严重危害。这些地区防灾减灾的基本原则是:科学规划、尽量回避、积极防治、主动适应。
三、产业发展战略与总体布局
高新技术产业(图三)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对中国来说,必须加强对科学技术的投入,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我国西南重点经济带的发展,必须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发展现状:
1、有较强的科技实力和较好的科技创新基础,在全国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西南重点经济带集中了大量的国防科技工业企业和一大批专业的科技人才,拥有一批对国民经济建设至关重要的、为国防建设配套的重点企事业单位,具有较强的科技实力和竞争能力。特别是成渝经济带集中了大量军工企业和科研单位,重点经济带中的成都、重庆中心城市成为科技力量集聚的核心。如绵阳,是国家重要的国
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国防科研所18家,大专院校6所,大中型骨干企业50家,各类科研工程技术人员10万人,两院院士21人,集聚着大量高层次人才。
2、重点经济带内的高新区逐步成为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空间组织形式:
1、成--绵--渝高新技术产业带
一级中心城市成都作为西南重要的科教中心和技术创新基地;强化成都软件产业的研发能力,着重信息安全软件的产业化发展;强化成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的建设,并以此带动四川盆地和攀西地区的特色中药材基地建设。绵阳建设成西南地区科技创新基地和军转民示范基地;强化重庆生物医药的制造和研发功能,以此带动渝中、渝西、三峡库区、武陵山和大巴山药材产区的中药材产业化和基地化建设。
2、建设贵阳、南宁、桂林等先进制造技术的推广应用基地
以贵阳为中心的黔中城市群地区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准备制造业,大力发展苗药和藏药为代表的生物制药业和绿色食品行业。未来南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要以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为重点;同时扶植具有地方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工程及制造药业的发展。
3、建设昆明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城市群地区其发展要围绕具有地方特色的烟草加工业,提高烟草加工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强化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把昆明建设成我国的“生物谷”和辐射东南亚的生物技术交流中心
能源与原材料工业的发展与布局(图四)电力工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也是西部地区重点经济带开发的重点产业之一。西南是我国“西电东送”的重要电源基地,它有着丰富的水力、煤炭和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具有发展电力工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西南钢铁工业应凭借自身矿产资源优势、能源资源优势及西部开发建筑用钢的市场优势,形成以攀钢为核心的钢铁工业基地。贵昆沿线应充分发挥本地的电力优势和铝土矿优势,建设我国西南重要的原铝生产基地。成渝经济带应充分利用西南地区矿产和电力资源的优势,建成我国南方铝加工基地。
西南地区重点经济带的基本化学工业是西南原材料工业最为薄弱的一个行业,现在的主要目标是做好贵昆沿线磷矿产资源的开发。
特色农业的发展方向与布局(图五)
根据成渝经济带和南贵昆经济区的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及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和加工产品市场发展趋势的分析,未来5~10年重点发展产业包括特色粮食、蔬菜、水果、烤烟、甘蔗、中药材、畜牧产品、茶叶及其加工业。其中卷烟工业、食糖工业、白酒工业和中医药工业具有全国意义。目前,种植基地及其加工业主要集中在长江上游成渝经济带和南贵昆经济区范围内各级节点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因此,特色农业布局重点考虑四个典型区域。
旅游业和物流业的发展与布局(图六)
旅游业和现在物流业是第三产业中的重要部门,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西南重点经济带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
1、旅游业是西南重点经济带的普遍优势产业,可以建立一大特色旅游区即长江上游成渝和南贵昆区与青藏高原区。成渝与南贵昆区应充分挖掘云贵高原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重点进行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塑造三峡旅游的新形象。青藏高原区要借助青藏铁路的修建和川藏、滇藏公路的改造,加快雪域风光与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
2、在重庆、成都、昆明等地规划和建设物流中心如建设以重庆为依托的以水公、水铁联运为主且沟通河海联运大通道的物流基地。成都是我国西部最大的国际物流中心,将融合报关、仓储、验关、运输等为一体,是名副其实的内陆口岸。成都火车西站是国家铁道部在全国重点打造的八大集装箱货运站之一。
四、可能形成的交通枢纽-昆明
成都、重庆已然成为全国综合性的大型交通枢纽。
明日之星——昆明
昆明为云南省会,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云南省唯一的特大城市和西部地区第四大城市(仅次于成都、重庆、西安),它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亦是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圈!理由:
1、地理位置
昆明,中国的西南部,云贵高原中部,市中心海拔1,891米。东西最大横距140千米,南北最大纵距220千米,城区距首都北京2100千米(航空线),南达中越边境515千米,西抵中缅边境876千米,西南至中老边境906千米。它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枢纽,它还是中国唯一面向东盟的大都市。
2、自然条件
昆明四季温暖如春,全年温差较小,市区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最热时月平均气温25℃左右,最冷时月平均气温3℃左右。由于温度、湿度适宜,日照长,霜期短,所以鲜花常年不谢,草木四季长青,昆明“春城”的美誉由此得来。
3、交通建设方面
航空:昆明市是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门户城市。现在使用的昆明巫家坝国际机场(Kunming International Airport,KMG)年吞吐量1894万人次,位列全国城市第七、西部第二、世界第六十六。新机场停机位108个,跑道两条(2020年前后扩建为4条),航站楼面积58.7万平方米,仅次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昆明新机场年吞吐量计划2200万人次,将于2011年通航。是全国第四大国际航空港。
铁路:昆明市内现有成昆铁路、沪昆铁路、南昆铁路、内昆铁路等12条铁路干支线。昆明站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火车站。昆明南站是未来昆明最大的火车站,所有动车组停靠站。现以货运为主,建有南站货运集装箱中心。东站、西站、北站都以货运为主。
公路:昆明市内道路总长10000余千米,有108、213、320、324、326等多条国道经过,京昆,沪昆,汕昆,广昆,渝昆,杭瑞高速等高速过境。昆明拥有多达17个汽车客运站,在2010年新建完成投入使用六大汽车客运站,原来17个汽车客运站调整并优化至这六大汽车客运站内
轨道交通:昆明轨道交通规划已编制完成,六条线路总长近190千米,轨道交通首期线路已于2008年12月19日动工,现已开工四条线路,第一条线路将于2012年投入运营。
4、经济条件
昆明区位独特,地处“9+2”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圈、“10+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圈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圈的交汇点。随着昆明至曼谷国际公路的通车,泛亚铁路的规划建设,以及正在建设中的昆明国际空港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实施,昆明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桥头堡”作用日益凸现。
第二篇:观《大进军——席卷大西南》有感
观《大进军——席卷大西南》有感
1949年9月,在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攻势下,国民党政府退至最后一个据点重庆。新中国建立前夕,毛泽东、朱德约请刘伯承、邓小平和贺龙在北京香山双清别墅,研究部署、制定了“大迂回、大包围,断其后路,再打之”的解放大西南的战略实施方针。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二野主力及四野一部,以隐蔽的动作,从敌人意料不到的湘鄂黔川地域突然挺进,对敌人围而歼之。刘、邓乘火车南下,在徐州火车站邂逅一位铁路专家,邓小平主动热诚地与他商讨如何尽快建设成渝铁路问题。解放西南的战役尚未打响,邓小平已在考虑未来的建设问题了。刘、邓冒雨悄然人川途中,邓小平果断恰当地处理了“逃兵事件”,提升有头脑的炊事班长王铁汉为连指导员,给大家上了一堂“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生动的思想教育课。当我军声东击西实施大包围时,蒋介石错误地断定“川东地形险恶,易守难攻——刘伯承一代名将,绝不会避易就难,舍近求远。” 敌宋希濂部被突然出现在川东的我军主力痛击,十余万人仓皇西逃。王铁汉献计,我军巧渡乌江,俘虏敌十四兵团司令钟彬。接着又突破了敌人护卫重庆的最后一道防线白马山。毛泽东来电建议“吸引更多的胡宗南部队到重庆聚歼之”,刘伯承经过缜密思考,认为在重庆聚歼敌人会失去最佳时机,应尽快解放重庆,减少敌人对重庆的破坏,并致电中央阐述了这一决定。我军于1949年11月30日解放了山城重庆。在周恩来副主席的关切下,在刘、邓、贺的精心安排下,国民党西康省主席刘文辉、西南军政长官邓锡侯、潘文华、云南省主席卢汉先后起义。蒋介石见大势已去,于12月10日逃往台湾。胡宗南命第五军团李文为最高指挥,自己却乘飞机逃离成都。敌阵营大乱,几位兵团司令纷纷倒戈。我军狠狠打击了攻崃战役中顽抗的李文,迫使李文投诚,成都宣告解放。刘、邓命部队原路返回,贺龙率部下进驻成都。1950年4月,西南战役结束了,邓小平深情送别即将去南京担任军事学院院长的刘伯承。
那时白马山那一仗。白马山是解放军挺进成都必争之地,战斗打响时,整个战场炮火连天,到处是“轰隆”、“轰隆”的巨响,划行在河上的船不时被炮弹炸翻了,解放军仍英勇向前,奋勇杀敌。战斗结束后,敌人尸体遍野,解放军也损失惨重,牺牲了很多可爱的战士。其次有一个片段使我特别感动。那就是当解放军战士进攻时,前进的道路上有国民党部队筑起的碉堡,敌人凭着坚固的碉堡进行顽固抵抗,阻止了我军前进的步伐。为了扫平前进的障碍,一位解放军拿起炸药包往前冲,但罪恶的子弹从碉堡中射出,解放军战士倒下了,接着又一位解放军冲上,又倒下,„„。最后,在机枪的掩护下,一位解放军拿着炸药包冲向碉堡,碉堡炸平了,但那位解放军也壮烈牺牲了。这种残酷的战斗场面很多很多,在看的过程中,我不时被他们那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所折服,被他们那前赴后继的献身壮举所感染,被他们那无坚不摧所向无敌的气概所激动„„。
这部电影使我受益匪浅。使我懂得: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是靠这些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增强本领,今后报效祖国,为伟大祖国繁荣富强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在电影中我们一起回顾了先辈们的不朽事迹,给我的感慨很深,在那刻我又深化看自己对党的认识,使自己的思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电影也使我深刻的了解到当年革命条件的艰辛和形势的紧迫。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把满腔热情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他们用行动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也为我们这些后辈们做出了好榜样。当我看到革命志士们在领袖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奋勇杀敌,我被先辈们军事思想的先进性和革命热情的高涨所震撼。那时我便思索先先辈们的这些都从何而来,历史给了我们答案,那便是他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的信仰和誓死为受苦受难的人民创造幸福生活而奋斗。最重要原因是他们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党的正确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我定会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永远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为伟大祖国繁荣富强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第三篇:合肥经济圈发言
合肥经济圈税收论坛致辞(草稿)
尊敬的沈明会长、盛志刚副主席 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今天,省税务学会、市政协、省地税局、安徽大学、安徽财大、省社科院、市发改委、市社科联、市国税局的领导和专家以及合肥、淮南、六安、巢湖、安庆五市税务学会的领导和桐城市地税局的领导,相聚合肥,召开合肥经济圈税收论坛。在此,我谨代表合肥地税向各位代表表示诚挚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合肥地税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借此机会,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合肥地税的发展情况。
一、合肥地税“十一五”的发展
“十一五”是合肥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推进最快的时期,也是合肥地税各方面工作长足发展的时期。市委、市政府提出“环城-滨湖-临江”的发展方向,实施“工业立市”、“县域突破”发展战略,强力推进“大建设、大发展、大环境”,城市综合承载力大幅增强,地区生产总值3年翻一番,增速连续6年保持17%以上,连续3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位,2009年达到2102亿元;财政收入07年突破200亿,08年突破300亿,今年将超过400亿。“十一五”时期,合肥地税在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一个确保、两个提高”总体要求,坚持业务引领治税,坚持公平公正建队,坚持公开透明谋事,不断强化管理创新,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先后荣获全国税务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
组织收入方面,预计今年将突破200亿,其中地方税收将突破150亿,社保费将突破50亿元。预计“十一五”收入规模是“十五”时期的3.8倍,其中地方税收年均增长30%左右,比“十五”年均增速快10个百分点,高于经济增幅13个百分点左右,增幅排名在中部六省会中由倒数跃居前茅(07-09三年平均增幅位居第一),在全省首位度由“十五”末的1/5上升为1/4。
基础征管方面,遵循税收工作内在规律,突出薄弱环节、薄弱税种,按照“推开一项,做实一项,见效一项”的原则有序推进专项工作,行业主抓了娱乐服务业、房地产业等,税种突出“税种之王”所得税与土地增值税,主要开展了包括对餐饮、娱乐业所得税核定征收、个人出租房综合征收、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二手房部门协作链式控管、房地产项目土地增值税清算、漏征漏管户集中清理、所得税分类预缴、行政事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税收征管等专项工作。其中,娱乐服务业所得税核定征收、个人所得税扣缴软件应用等受到总局王力副局长的充分肯定;去年起在全省率先推行出租房综合征收,推行一年实现税收4900万,是过去年均数字的近10倍;“二手房”税收通过交易管理控管软件系统的优化升级实现与房产部门数据的实时查询,彻底堵住中介资料造假途径。
服务发展方面,全面跟进皖江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及合肥经济圈建设,推陈出新服务强化“一对一”服务举措;简化审批程序,规范自由裁量权行使,建立减免税备案制度,推进网上申报和批量扣税,网上申报量已超2万户,占企业户数1/3,50%以上的税费通过财税库银系统申报缴纳;12366服务热线实现人工座席员接听,政务公开建成全省示范点。
队伍建设方面,提出业务引领,推进专业化队伍建设,全面建立“学习日”制度,“1+1”全员业务考试和“合肥地税讲坛”(外面人讲)、“ 税费新政每月一讲”(自家人讲)三大品牌初步形成;干部按照一定幅面有规律地开展轮岗交流常态化;执法风险、廉政风险的防范体系建设日益完善。
二、税收调研要服务发展大局
近几年,合肥地税的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不断创新,成效卓著,这里面饱含着税收调研工作的巨大贡献。许多创新工作都是调研先行,又通过调研进行总结提升、推广应用,比如我们的餐饮业所得税核定征收、个人出租房税收综合征收、房地产土地增值税项目清算,等等,税收调研在帮助市局领导正确、科学决策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就如何进一步做好税收调研服务合肥经济圈建设,简单谈几点想法,以供大家参考。
一是认清新形势下税收调研的重要性。
进入21世纪以后,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经济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税收的各项职能作用越来越被重视,税收制度、税收政策以及征管手段改革创新的幅度、频率明显加快,基层税收工作对这些变化的应对又相对滞后。税收调研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正在成为基层税务部门探索规律、攻坚克难的重要手段之一。
同样,在合肥经济圈建设中,税收调研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客观需求。税收是经济成果的体现,合肥经济圈建设的进度与深度怎么样,成果与成效大不大,还存在哪些问题,都需要用税收调研这把标尺来量一量、测一测,通过研究税收的增量和结构来查摆问题、促进优化;二是形势需要。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下,经济资源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加快,迫切要求税收环境无缝对接、涉税事务有序衔接以及税收征管关联互补,这有待税务部门去协力同心、共同实现;三是职责所在。税收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杠杆,税务部门要始终强化职能,释放税收政策效应,找准定向与定位,演好“角色”,抓住税收服务区域协调发展的切入点与用力点,主动作为,大胆探索,大胆创新,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二是税收调研要调而有重,紧抓关键。
所谓调而有重,就是切实把税收调研的鼓点打在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关键领域上:一是税收自身工作的难点;二是服务经济发展的难点。自身工作方面,把有限的精力用在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志在必得的关键问题上,当前特别要围绕征管力量与税源分布的结构性矛盾;税源专业化管理与市县区预算属地管理的矛盾;信息管税与技术、机制、人才不足的矛盾;纳税服务无限需求与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以及干部评价激励的方法、手段欠缺等一系列难点。服务发展方面,要跟踪研究合肥经济圈建设中的新状况、新问题,一是加强税收政策的超前研究,把调研做在前面,做在平时,一旦出现需求,能迅速给党委政府出谋划策;二是加强税收服务举措的调研评估,没有到位的做到位,力度不够的再加强,效果不明显的就改善。
三是税收调研要研而有方,注重实效。
要抓好搜集、总结、创新这环环相扣的三个重要步骤。一是要搜集材料。搜集、占有第一手材料是调研工作最大量、最经常、最具基础性的工作,税收工作中的一些实际情况,非常复杂,不深入调查,搞清政策、精通业务、吃透上情,深入基层、下到企业、摸清税情,就无法了解掌握。因此,搜集材料的重要性勿庸置疑,怎么重视和强调都不过分。二是要分析总结。按照税收工作的规律,分要分得开,合要合得整。所谓“分”,就是要将繁复凌乱的材料掰开、揉碎、摆正、捋顺,不断地分,来回地分,敏锐地发现苗头性、规律性和趋势性的规律;所谓“合”,就是在分别考察的基础上把各个部分、方面和要素联结成一个整体来认识,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复杂到简单、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三是勇于创新。工作有了创新,调研要迅速跟进;调研有了创新,又能迅速推动工作。要能够发现别人注意不到的东西,发现别人注意不到的课题,领先一步,哪怕一小步,就是创新,就走在了前面,赢得了先机,实现了发展。
四是税收调研要用而有力,形成风气。
调研一定要服务发展,一定要推动工作。调研成果出来了,要注重及时转化为应用,一项调研成果一旦确定在实践中推广,就要真用,不能只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要把研究成果转化为领导的讲话、会议的报告、工作的规划,要落实到实践之中,真正“动”起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税收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智力支持。同时,更要注重在一个系统形成一个好的工作制度、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创新是一个单位的灵魂,调查研究应当作为其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真正在全系统形成一个比工作、比调研的良好风气。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我们共同携手,开拓进取,继续扎实做好税收调研工作,为地税事业的科学发展贡献力量。
第四篇:2014年4月经济圈汇报材料
市招商局合肥经济圈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为积极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及合肥经济圈五市党政领导峰会精神,切实做好合肥经济圈建设,我局积极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抓好经济圈招商工作。现将我局自第四次会商会以来开展的工作、存在问题、下一步工作打算及建议意见汇报如下:
一、推进合肥经济圈建设工作
(一)领导重视,保障有力。
我局领导对经济圈建设工作高度重视,为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确定了分管领导和责任处室专门负责此项工作,明确了工作的职责和任务。努力加强与经济圈城市的相互联系,积极探讨合作方式和思路,通过与经济圈城市的广泛交流,进一步明确了合肥市积极参与经济圈建设的态度,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在局领导的直接推动下,我市与经济圈城市招商局的合作迅速发展起来,将经济圈招商合作推向了新的阶段。2014年4月9日,根据吴存荣书记指示,韩冰常务副市长率队赴寿县蜀山现代产业园调研,我局盛恩宏副局长参加调研,六安市及寿县有关负责人参加调研。共同寻求合作发展事宜。
(二)积极互访,增进互信,达成共识建立互访制度。我局与经济圈城市的招商局建立了定期互访制度。互相学习各地招商引资工作的经验和做法,淮南、桐城、舒城、寿县等县市招商局领导多次率队前来我局,与我局领导就合作相关事宜进行进一步沟通和了解。3月7日,接待淮南市政府副市长钱力一行,陪同参观考察了我市庐阳工业园、合 肥(蜀山)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3月18日下午,我局秦远望局长、盛恩宏副局长率相关处室赴寿县蜀山现代产业园区考察调研。现场考察园区项目、道路开发情况,听取园区规划、建设及招商情况介绍。表示将进一步推动存量企业项目招商,选择符合产业园产业规划的项目进行对接,联合招商,无缝对接,把助推工作做得更好。3月27日,接待淮南市招商局副局长钟声一行来我局调研,介绍我市市直单位招商小组管理经验和做法。4月18日,我局组织18家在肥异地商会会长、秘书长赴寿县蜀山现代产业园区参观考察,加强企业与园区的联系。通过开展相互交流,增进了了解,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市招商局也适时组团参加经济圈城市组织的重大招商推介活动,2013年9月,由我局分管局长带队,赴浙江杭州举办“合肥经济圈”城市联合招商活动,合肥经济圈城市共50余人、邀请客商60余人参会。2013年12月,由我局牵头,淮南、六安、桐城及定远等地招商部门联合组团,赴天津市展开为期三天的联合招商推介活动。同时特邀阜阳市有关招商部门参加此次活动。此次联合招商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包括招商业务培训、业务考察以及投资环境说明会等。在专场投资环境说明会上,来自天津市亿连控股集团副总裁雷凤远、北方国际集团总经理罗元军、天津泰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韦剑锋等40余位客商集中听取经济圈各城市围绕对各自产业优势和发展重点的推介。纷纷对经济圈的发展赞叹不已,并表示适时将到合肥经济圈城市考察。
(三)积极加强招商信息交流互通。
积极加强我局与经济圈城市的信息沟通,充分利用我市优势资源,争取与经济圈城市资源共享,将不适合我市产业发展的项目推荐给其他城市。已成功为六安市寿县引进合肥酷龙工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重负荷引擎用冷却油生产项目。同时,我局努力促进我市开发区招商局与相关市县招商局对接,建立双方信息互通机制,并积极为寿县招商局负责人牵线搭桥,拜访我市县区、开发区招商局等部门,推动区域合作和结对合作工作。我局商会工作处还积极与霍邱县驻肥办事处加强沟通,指导、帮助其建立商会,霍邱县驻肥办事处主任也多次前来我局互通信息。
(四)推进区域合作,增进招商人员交流培训。本着资源共享、平台共建,优势互补、工作互动的基本原则,通过整合资源,合作招商,使圈内五城市招商平台和招商资源利用更加有效,产业特色更加明显,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合肥经济圈对外宣传推介、承接产业转移的品牌效应更加凸显。2013年10月14日-18日,我局和市委组织部联合举办承接产业转移专题培训,邀请六安市舒城县、寿县招商人员参加。
二、存在问题
1、开展工作积极、主动性有待提高,相互交流不多。
2、联合招商活动形式单一,实际效果不明显,实质性项目落户较难。
3、对合肥经济圈其他城市的产业了解不够,介绍项目存在盲目性。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为更好地开展合肥经济圈经济合作,全面深入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我局将重点做好以下各方面工作:
(一)加强领导,不断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向前发展 积极开展高层往来互访活动,建立和巩固友好合作关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合肥经济圈合作和招商引资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经常性地以多种形式开展交流合作。
(二)完善区域间互动协调机制
进一步加强区域招商合作,完善多边对话和协调机制、合作推进机制,优势互补,推动经济圈招商合作工作。
1、共同编制招商项目联合推介。今年将由淮南市招商局牵头,共同编印联合招商投资指南,我局将积极配合。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各市地发改委要充分接触,深入沟通,共同组织编制一批高质量招商项目,并全力做好项目宣传推介工作。合肥市利用自身信息资源优势,统一对外宣传推介,积极开展联合招商、捆绑招商、联合推介。
2、统一参与重大招商活动,合作推进产业招商。今年将继续邀请经济圈城市组团参加合肥市举办的重大招商活动,如要素对接会、家博会等,促进经济圈城市捕捉更多的招商信息,获得发展机会。合肥市也将适时组团参加经济圈其他城市组织的重大招商推介活动。结合各自产业特点和优势,充分调研论证,编制产业合作方案,利用合肥产业优势,推进产业链招商,共同打造产业基地。
(三)为确保经济圈合作工作切实有效开展,特制定以下保障机制:
1、建立双方定期交流制度。建立合肥市招商局与经济 圈城市招商局主要负责人定期互访制度,建立常态化的工作联系制度,加强沟通和了解。邀请各市招商部门参加我市举办的招商引资培训班。可每半年定期交流或组织考察一次,每次交流或考察确定一个主题。
2、建立驻外办事处的合作联系制度。加强合肥与其他城市驻外招商办事处合作事宜,充分利用他们在外的人脉资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把与自己产业发展定位不相符、目前又尚不具备落户条件的重大项目积极推动其到对方投资考察。
3、加强信息交流与对接制度。加强合肥市市直招商小组及驻外联络处与其他城市招商部门的对接。组织招商小组与驻外联络处与各地开展对接活动,促进信息交流与对接,加强项目承接工作。
四、工作建议:
建议由省里统一牵头,组织高层次、大规模的经济合作活动,与经济发达地区实现经济运行机制接轨,发挥经济圈产业优势,促进产业互补发展。
2014年4月12日
第五篇:城市经济圈建设报告
城市经济圈建设报告
一、2007年贵阳城市经济圈建设现状
构建以贵阳为龙头,由周边若干城市(镇)带组成的贵阳城市经济圈,加快形成在西部地区具有强竞争力的城市经济增长极是贵州省乃至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贵州省从2006年初颁布实施“十一五”贵阳城市经济圈发展规划,2007年是规划实施的第二年,经济圈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贵阳市政府推进城市经济圈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贵阳市政府2007年4月份专门召开了“关于加快推进贵阳城市经济圈规划实施的建议”工作座谈会,邀请了省、市相关部门的领导、专家以及各大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参加,广泛的吸纳各个领域和阶层的意见和建议,为城市经济圈的发展出谋划策,同时也起到了对社会宣传的作用。
2.加强政府间的合作。贵阳市委、市政府就高度重视贵阳城市经济圈的建设问题。曾多次与安顺市、黔南州就协调机制、经济发展、资源共用、共享、投资项目开发等问题进行磋商和探讨,并签署了合作协议。2007年3月,安顺市党政代表团前来我市对推进城市经济圈再行协商,安顺市与贵阳市在贵阳市行政中心举行了两市县区友好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安顺市西秀区等七个县区分别与贵阳市云岩区等七个区正式签订友好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上,安顺市委、贵阳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就加快贵阳城市经济圈建设,促进两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深入交换了意见,确定了要在“政府推动、优势互补、市场运作、互利双赢”的原则下,加深联系,共同加快两市和贵阳城市经济圈的快速发展。贵阳市的七个区与安顺市对口的区、县都在积极地寻求合作的机会,共谋发展。
2007年8月,贵阳市常务副市长申振东带队,到黔南州政府就加快贵阳城市经济圈推进步伐有关事宜与黔南州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就贵龙经济带的建设、召开三方对接会等问题达成共识。随后,贵阳市南明区与黔南州龙里县就城市经济圈规划实施达成合作意向,两地将整合优势资源,联合打造“贵龙”城市经济带。南明区与龙里县分别成立了以行政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实施“贵龙”城市经济带建设。
2007年10月9日,加快贵阳城市经济圈建设发展协调与合作会在黔南州龙里县召开。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省政府副秘书长唐德智出席会议。会上贵阳市、安顺市和黔南州三地发改委分别就实施贵阳城市经济圈规划情况进行了汇报、分析,并提出了当前城市经济圈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建议,对“贵龙”经济带的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2007年开工建设了贵阳至广州高速公路和快速铁路(简称快速通道),贵广快速通道的建设,将形成贵阳城市经济圈贵阳市连接龙里、贵定等县市的一条新的主干线,为加快构建城市经济圈的经济网络和基本框架创造有利基础条件。同时,贵广快速通道也是贵阳城市经济圈通往广州及珠三角地区的快速通道,为推进贵阳城市经济圈各市县资源整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二是积极谋划跨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黔南州的龙里县紧临贵阳,在纳入贵阳城市经济圈发展规划后,龙里县政府十分积极,提出要建设依托贵阳,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城市经济带。以龙里县水桥为起点,建设一条长20.4公里(其中在龙里县境内有17.06公里)、宽80米的城市大道接贵阳油榨街——小碧城市干道,目前正处于规划对接阶段,为此,黔南州政府与贵阳市政府一起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
4.进行行政区划调整。贵阳市域内也存在着行政区划不适应的现象。经过半过世纪特别是近20年建设和发展,贵阳市已经进入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突出的标志是城市中心区已全部实现了城市化。城市化的发展必须充分释放城市极核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城区建设面积扩展。为此贵阳市政府进行了“三马片区”和“龙洞堡片区”的行政区划调整,进一步增强云岩区和南明区的辐射带动力。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市场是城市经济圈发展的动力机制,城市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内在的规律,首先要在经济圈内形成良好的资源配置条件,公共基础设施条件、服务环境条件等要有利于形成廉价的资源配置成本;其次在经济圈内要有合理的产业链,形成紧密经济联系。第三经济圈内要有一个强大的市场,并具备良好的市场秩序和有效的政府行为,能够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各经济要素间的关联、流动,实现交通、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互补、共享。
对照上述城市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所应具备的条件来看,由于自然与历史的原因,贵阳城市经济圈内的城镇之间在资源的利用上具有一定的联系,资源开发组合条件良好,比较优势突出。但贵阳城市经济圈在产业链及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条件还有所欠缺。主要体现在:一是产业配套和协作不够密切,未能形成互补性较强产业链。以铝工业为例,贵州的铝土矿资源和电力资源较为丰富,位于贵阳市白云区的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是全国主要的氧化铝生产基地,但从整个铝工业的发展来看,存在着铝工业产品结构单一的问题,目前产品附加值低,以铝型材为主,对延伸的下游铝加工产品,特别是市场紧俏、附加值高的高精铝板带、箔材、现代交通用的大型铝合金材料等,在贵阳城市经济圈域内目前尚属空白。二是贵阳城市经济圈内公共基础设施条件差异较大,而统一的基础设施条件对形成统一的市场意义重大。三是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相对较低,发展“软环境”上差异较大,突出体现在政策互动的速度过慢。经济圈内各区、县客观存在的政策规定、执法标准、投资环境的差异,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统一规范。如贵阳市周边城市都在反映的进入贵阳市的电信一网通、户口迁移、居民就业、子女入学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内外有别”,客观上为推进城市经济圈建设形成了一堵“围墙”。正因为有这样一些缺陷,贵阳城市经济圈所应具备的要素集散功能、服务功能、辐射带动功能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二、2008年推进贵阳城市经济圈发展政策建议
贵阳城市经济圈建设是区域问题、局部问题,但事关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为促进贵阳城市经济圈的健康发展,2008年,从政府层面上,应对以下两方面予以充分的考虑:
(一)营造经济圈内无差异的体制和政策环境
根据贵阳城市经济圈市场发育迟缓的现状,政府应当根据本区域的市场化进程,共同制订出有效的区域市场交易规则,完善区域市场竞争秩序制度。政府不仅要对市场竞争作出法律规范,还要对市场竞争可能产生的外部性问题作出法律规范。联手构建统一的制度框架和实施细则;制定统一的产业政策、财政政策、招商引资政策、土地批租政策、外贸出口政策等,营造无差异的政策环境。建立跨行政区域基础设施的投融资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打破所有制界限和行政隶属关系,采取各种措施,吸引社会各类投资主体进入基础设施领域,尤其要为民间投资创造公平的投资环境,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民间投资项目管理体制,向民间投资开放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
(二)实施跨区域项目带动,实现圈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圈经济形成的重要依托,没有足够的、完善的基础设施系统,城市以及城市圈经济就不能有效运行,尤其是交通网络和通讯设施的发达与否直接关系着城市的吸引和辐射能力,关系着城市圈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贵阳城市经济圈的基础设施的滞后已经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着城市经济圈的发展。由于目前缺少统一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子规划,严重制约了城市经济圈竞争力的提升.因此,要想有效降低经济圈综合成本,提升竞争力,要进一步强化在区际交通、通信、水利、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与协调,统筹规划,实现跨行政区化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和规模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