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四个意识”贯彻应用到工作实际中
把“四个意识”贯彻应用到工作实际中
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期召开会议提出,只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使我们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正确理解和强化“四个意识”,是增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点所在,也是凝聚发展动力的重要思想保证。
政治意识是增强团结统一、凝聚发展动力的重要基础和全面统领。政治意识首先要求我们必须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政治意识要求我们必须严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在政治上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情况下都绝对忠诚于党、绝对忠诚于人民,坚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只有强化了政治意识,才能真正为实现团结统一和高度一致提供思想基础。党员干部要自觉增强大局意识,始终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确保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总书记强调:“必须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所谓大局意识,主要指自觉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看问题,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确保中央政令畅通。党员干部要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始终做到政治方向不偏、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讲政治是党员干部自身建设的核心问题。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强不强,对党的事业具有极端重要性。所谓政治意识,主要是指政治思想、政治观点,以及对于政治现象的态度和评价。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决胜全面小康、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需要党员干部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保持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鉴别力,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始终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
一是正确认识大局。全局不活,局部受损,最终只能导致满盘皆输,这是事物发展的铁律。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指出:“共产党员必须懂得以局部需要服从全局需要这一个道理。如果某项意见在局部的情形看来是可行的,而在全局的情形看来是不可行的,就应以局部服从全局。反之也是一样,在局部的情形看来是不可行的,而在全局的情形看来是可行的,也应以局部服从全局。这就是照顾全局的观点。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大局观,善于从战略高度分析和认清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总趋势,明确党和政府当前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是什么,为完成这个中心任务所制定的方针政策是什么,目前全国、当地的总体形势如何等等,从而确保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大局意识是增强团结统一、凝聚发展动力的重要要求。大局是指工作和事业发展的基本态势和总体要求,大局意识就是要我们在实践中始终把大局的需要作为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所有的言行都要符合大局的发展需要,形成“一盘棋”的整体思想。做到这一点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正确地把握大局的要求。大局是一个抽象概念,认清大局需要我们经过认真思考和正确概括的过程,把握大局的要求需要我们认真梳理和正确判断。同时,大局也是个相对的概念,它要求我们要学会在比较中正确地识别和把握大局。二是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要心怀全局,以全局为重,同时要兼顾各个局部;另一方面要使各个局部服从全局,要从全局的角度去对待和处理局部问题。在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大局意识要求每个人要自觉从整体利益的需求来思考和处理问题,这样才能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凝聚更大能量,实现整体的团结统一,以便真正提高整体发展的内在动力。
核心意识是增强团结统一、凝聚发展动力的重要条件。无论是在生活或工作中,核心意识对我们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有了核心意识才能抓住工作中的重点,才能明确具体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强化核心意识,就是要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一,要坚决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每个党员干部要继续做出不懈努力,必须时刻把这一点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其二,要努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其三,要时刻抓住推动工作发展中的核心问题。每个党员的作用是要通过具体工作体现出来的,抓住工作中的核心问题才能有效地促进各项工作的不断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实惠,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爱戴,在人民群众的思想上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形成促进各项工作发展的内在动力,这样才能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繁荣和发展。党员干部要自觉增强核心意识,始终做到坚决拥护核心、坚决听从核心、坚决维护核心,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言,中国共产党是核心;就中国共产党而言,党中央是核心;就党中央而言,总书记是核心。所谓核心意识,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听从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决维护总书记的威信。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
看齐意识是增强团结统一、凝聚发展动力的具体保障。一个队伍要整齐,就必须要有明确并为大家公认的标准,人人都能按照这个统一的标准去做,相互看齐。这就需要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种看齐意识。培养看齐意识要着眼于以下几点:一是要明确看齐的标准。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具体包括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党的各项纪律、基本要求和具体规定,党的章程,各种行政法规等,所有这些内容都是衡量每个党员言行的明确标准,每个党员的言行必须符合这些具体内容的规定。二是要从严要求自己。在党纪、党规面前,每个党员要从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时时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党纪、党规的要求,特别是在衡量自己言行的具体尺度上要从严掌握,绝不能对自己有半点宽容。从严要求自己正是在增强党的团结统一中每个党员应尽的责任。三是要加强理论学习。理论学习能够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这对于准确地把握正确的看齐标准十分重要。因为是非问题概括起来会较为清晰,但其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往往并不简单、直接,只有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同时,理论学习还能在提高人的理论修养基础上使其更加明理,更容易理解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从而在强化看齐意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与整体相互协调的自觉性,这是增强党的团结统一、使思想中的能量转化为实际发展动力的重要保障。党员干部要自觉增强看齐意识,始终做到经常看齐、主动看齐、全面看齐,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沿着正确方向阔步前进
“群力谁能御,齐心石可穿。”所谓看齐意识,就是要经常主动全面地向党中央看齐、向总书记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看齐,向党中央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项决策部署看齐,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四个意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化政治意识,要求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化大局意识,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时刻不要忘记整体利益;强化核心意识,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抓住重点问题,时刻不要忘记党和人民的需求;强化看齐意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正确方向。[1]
第二篇:阅读教学中的四个意识
阅读教学中的四个意识
解放路第一小学 张 瑾
为了适应新时期的教育需要,一场漫卷全国的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正在蓬勃兴起。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与观念、改进陈旧的教育方法与手段已势在必行。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语文学科,以它特有的人文色彩、民族个性和审美要求,影响甚至决定受教育者的理想信念、人格操守、审美情趣、创新精神的养成和发展。因此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所讨论。而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又无疑是传授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激发学生审美和创造思维的基本途径。因此,打破以往教育教学常规,以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手段取代传统教学中的种种陈规陋习,是目前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面对种种新生的思想和极具冲击力的种种声音,我们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冷静地思考,理性地对待,绝不能一味盲从。我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就曾有过一些盲从,有过一些困惑、思考和体会,今天我就和大家从四个方面一起来商讨商讨。
一、关注文体的意识
“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对作者来说,他会根据具体的主题思想和表达内容,去恰当选择从大量文本中抽象出来的、存储在大脑信息库中的某种文体模式,建构自己的作品,以实现特定的写作意图和审美理想。对读者而言,他会按照文本所提供的具体内容或形象,运用头脑中先于阅读的某种体裁类型,解读、接受文本所携带的某种语言的、思想的或审美的信息,同时又在它的未定空白处赋予新的含义。
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可以使学生在文本阅读之前,获得此类文体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阅读实践的效率。文体意识的培养,需要依托文本阅读实践进行,所以,教师应当利用文体鲜明的教材,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一)、目的明确而具体,在操作过程中,就容易精力集中,有效突破。而这样的目标,紧紧抓住了文本的文体特征,直指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
(二)注重方法,注意文体意识体现。
文体意识的培养并不是空中楼阁,它依托于具体的文本阅读实践。不同的文体有自己独特的文体特征,在教学中,不同文体的文本,也应该有相适宜的阅读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明白诗歌、记叙文、说明文、小说、散文等不同文体概念及相关知识。就记叙文来说,最基本应让学生明白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或状物、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六要素等等。小说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虚构,是用典型环境和具体情节表现人物。散文,在真实的基础上可采用艺术手法,形散而神不散等等。所以不同的文体应体现出不同的阅读方法和教学方法。下面我以说明文、小说、散文为例来说说教学中我是如何来训练学生的文体意识的。
二、把握语言的意识
首先,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语言在说写中的重要性。结构固然重要,但相比之下,语言显的更为重要。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把“很会写文章”说成“文字功夫很深”,谁也不认为这样表述不正确,这就是因为语言文字的功夫在写作中确实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前苏联作家斐定有一句话说得极为中肯:“有结构不完整的好作品,但语言失败而能成为好作品的却不曾有过。”事实正是这样。《儒林外史》被鲁迅推崇为达到古典讽刺作品的高峰,就是由于它语言上的匠心独运,特别是讽刺语言艺术的创造,已经达到非常高妙的境界。假定《儒林外史》的语言苍白平庸,那么它可能早已被历史所尘封,绝不会流传至今。
要培养学生清楚的语言意识。我觉得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预压的意识。
(一)、读出情。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要反复诵读。如古人所说:“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脉欲诉。四十不知古人为我,我为古人,但绝神入文,文入心,永不失矣。”
阅读教学失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进行情感体验。因此,阅读教学要想办法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在朗诵噶五语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搭石》一课,是刘章老人所作,人为情愫浓厚,因此,我在遵循四年级学生的学习规律下,让学生在层层深入的多种阅读方式中,以具体的语言情境为载体,深入地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思想,体会人们之间真情的崇高。在进入课文主要内容教学时,我设计了“在搭石上发生了什么故事?”这样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自读可问的第二、三、四自然段,让学生划出相关的句子。在品析讨论时,又应引导学生分析出重点词如“协调有序”“一定”等来品读,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又因为语言的学习有非常强的实践性,所以语文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自己通过再三地诵读课文去体会,从而达到自悟;教师也只需要在重点处进行点拨、指导。鲁迅曾经说,小孩子说话的时候什么也没有,“只有通过不断地听取、记住、分析、比较,终于懂得每个词语的意义”,他说的就是语言学习要靠自己去领会、领悟。可是现在许多语文教师却常常以讲解和分析来取代学生的体会领悟。在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讲得绘声绘色;学生做的端端正正,听得有滋有味。二课后,学生什么都说不上来。阅读是一种理解和运用语言的活动,因此对学生阅读方法的培养是阅读活动的重要任务,要让学生学会、会学,在阅读活动中学会自读自悟。我在《搭石》一课的教学活动中,真正地把学生当作了活动的主体,先设置有价值的问题情境,之后给学生充足的自读时间,让学生去读、去悟、并引导学生边养成边读边圈画出重点词句、边简单记下自己的感悟的良好读书习惯。
(二)、品出味。即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怎么个丰富,怎么个优美,怎么个生动,怎么个形象,怎么个有特点,怎么个有魅力,要由感觉,由心得。在品味语言中,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要让学生有读的兴趣,读的欲望,只有有欲望才能愿意去干,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乐意去干,激起学生的兴趣,才可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才能确保其会主动地学习。其次在朗读中要让学生进入课文和情境,只有入情入境才能真正掌握内容把握情感,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范读激趣 教师以清新、流利、包含情感的语气范读课文。学生在老师的朗读中充分感受课文的意境,体会文字的美妙。一种对美的追求油然而生,自然而然地会产生出读的欲望。同时,他们也会在范读中学会欣赏,品位和鉴赏。如《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不仅让学生体会秋天的美好,同时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我在教学时先配乐范读“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学生仿佛都沉浸在那优美的文字中。由于受到老师朗读的感染,在接下来的朗读中,每个学生都能入情入境的朗读,读出文章的语言文字美。
2、插入激趣 小学语文书中,有许多都配有色彩鲜明的插图。在学习时将插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先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接触课文,自然会引起其注意力和兴趣。与此同时,让学生试着给图片配音,让他们入情入境地去欣赏、品味体验,从而激起朗读的兴趣学会感情朗读。如我在教学《鲸》时,由于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而且学生刚接触说明性文章,为了让学生对说明文感兴趣,同时能读出说明文字的趣味性。所以在教授新课之前,我找了鲸的大量图片和简短的片段,用多媒体演示出来。让学生首先对鲸这种动物感兴趣,再到对介绍鲸的文章感兴趣。
3、语言激趣 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充分发挥教师的语言艺术,是有着不可想象的作用的。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其学生兴趣、学习热情,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所以在朗读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讲求语言艺术,不吝惜表扬,多给学生些激励性的话语,在朗读课文前,教师可创设各种活动适当点拨一下学生的激情:“咱们比一比,看谁是个优秀的播音员。”在学生朗读完要及时给予肯定。诸如:“读的真有感情!”“让人听得都醉了!”
如在教学《钓鱼的启示》一文时,在指导学生朗读父子的一段对话时。我适时的表扬“老师从你的朗读中,感到了作为一个父亲在道德抉择和实践上毫不含糊。”“老师也能感到作为儿子,在放鱼时的焦急,委屈。”孩子在表扬中得到了肯定,看到了希望,更感受到了教师的爱。以后在朗读方面一定会更加努力。
(三)、悟出效。即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反面的作用,体味词句的表达效果。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活的、有机的整体,感悟时坚决摒弃把课文肢解得七零八落的做法。只有整体感悟,学生才能感受到课文的整体美,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美的印象。比如我教《三顾茅庐》,就抓住“诚心诚意”这个带有纲领性的关键词来切入,使学生领悟到刘备求贤若渴的心。纲举起来了,目(网眼)就张开了。我在教学《军神》一文时,先让学生结合解题,指点他们区分文章是写人还是记事;接着让学生朗读课文,画出沃克医生赞扬刘伯承(刘大川)的句子;最后分析课文,为什么说他是一块钢板,是一位军神?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进行重点感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关键之处,反复品味,把感悟活动引向深入,使学生会意、入情、悟法、明理。
三、一课一得的意识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都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那就是不管我们有着多么美好的愿望,有着多么丰富的知识,40分钟的语文课堂承载空间是有限的。既如此,我们就不应该给我们的每堂语文课赋予过多的教学目标。
拿到一篇文本,第一步我们应该以读者的视角,按照自己的已有的经验仔细地读懂文本,特别要理清楚文本写了什么内容,表现力什么主题,运用了哪些独特的写作方法。其次,我们应该关注文本所在教材中的位置,即所在的年段、单元,关注年段目标。高段的学生应该掌握高段的阅读要求。比如,学生已经能够自己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又如,学生已经互补具有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可以放手让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再如,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受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了,就留出时间让学生研读文本,学会品析场景。
再者,发现文本突出的言语特色。课程标准中的小学高段的叙事类文本在阅读方面有明确的要求:即:1.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意思,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2.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3.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
四、读写迁移的意识
叶圣陶老先生说:“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如何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课文的示范作用,真正做到“取法于课文,运用于写作”我的做法是:融作文指导于阅读教学之中,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条根本规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赋诗也会吟”“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古人经验之谈道出了“读”与“写”的密切关系。所以,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迁移文章的表达方法,遵循从仿到创的学习规律,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诗人舒婷说:“我简单而丰富,所以我深刻,我简单而丰富,所以我不简单,保持简单的心走不简单的路。”教育教学也是这样。
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本本分分为学生,实现教学的最高境界——真实、朴实、扎实。
第三篇:浅谈如何把“听做、说唱、玩演”教学法应用到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
浅谈如何把“听做、说唱、玩演”教学法应用到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
一、巧用教具,辅助教学
1.自制单词卡片,辅助教学在小学英语教材中有一定数量的英语单词,课堂上,教师利用事先制好的单词卡片,既可巩固单词,又能节省时间,使教学真正达到快捷高效有时通过变换操练形式,还可调节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如可先遮住卡片上单词的前部分或上部分,让学生猜猜是什么;还可进行快看快说快听快指藏藏找找说说或英汉反向说游戏等(制卡片时,正面写英语,反面写汉语意思,若教师向学生展示的是英语,就让学生说汉语意思,反之,则相反)
2.自制头饰,辅助教学我们的小学英语教材,各册教材都有主要人物和动物图像,教师应带领学生动手制作头饰,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创设情景,操练语言在角色表演中,教师与学生或学生与学生戴上头饰进行对话,不仅会增加趣味性,而且容易体现真实的交际情景
3.自制挂图,激发兴趣有时根据教学的需要,依据教材内容,制作挂图,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使教材内容直观化如在学习颜色时,教师制作一幅彩虹图,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这样往往一节难度较大的对话内容,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就掌握了
4.利用实物,充实教学学习dog,cat,pig 等内容时,教师可提前安排学生把家里的有关学习到的小动物的玩具拿来其实教师学生及教室内的一切陈设都是资源,课堂本身就是活生生的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语言环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语言的实践活动。
二、运用简笔画,美化教学。
简笔画教学既可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又使课堂活而不乱,变而有序,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这种手段简笔画可以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它的特征是简单快捷且达意传神教师用寥寥数笔,简单的线条,就能画出要教学的内容,以最小的教学代价(一枝笔,一块黑板),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可以节省宝贵的教学时间教师在课堂上边讲边画,展示事物的变化,生动直观,能很好地吸引学生,这是图片实物等媒体所不能替代的如表示方位的on,under,in等用简笔画教学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运用肢体语言,优化教学。
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采取形象生动新奇有趣的方法,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肢体语言可贯穿教学始终,无论是教字母单词句子,还是歌谣chant,我们都可利用形体动作来优化教学另外,在使用课堂用语或进行对话交流中,运用肢体语言,还可以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
四、吟唱儿歌,丰富教学。
小学生活泼好动爱说爱唱根据这些特点,教学中,利用歌曲歌谣小韵文或顺口溜等进行教学,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而且学得快记得牢。
1.利用英语儿歌,激情激趣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儿歌,可激发兴趣,在课中又可调节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在教唱儿歌时,一定要给歌曲配上相应的简易动作,让学生在唱起来的同时动起来演起来乐起来。
2.老歌新唱,丰富教学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采取老歌新唱的方式,把对话编成学生熟悉的曲调进行吟唱如教师在教对话时,配上两只老虎的曲调,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五、巧设游戏,巩固教学。
游戏教学通常用于对所学知识巩固,帮助教师将单调乏味的复习巩固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教师在设计游戏时一定要注意合理形式多样生动有趣游戏涉及学生的面越宽越好,不要一两个人做,其他学生仅当观众,使一些平常不爱说不好动的学生得不到机会要使学生参与和配合,游戏的形式多样化显得非常重要,把戏不可久玩,再好玩的游戏,玩过几次就没有新鲜感因此教师应不断收集游戏,设计翻新游戏。
第四篇:贯彻科学发展观 结合工作实际 立足本职工作
贯彻科学发展观 结合工作实际 立足本职工作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苏山珊
党中央决定广泛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动员全党全国人民更好地为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团结奋斗,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实际,合理设计,妥善安排,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务求这项活动取得明显成效,为促进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富民强国目标作出不懈努力.科学发展观既体现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承前继往,又体现了与时俱进和丰富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它的基本内涵是:一是坚持发展这个主题;二是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党的执政理念发展和进步的水平。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学习科学发展观,更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把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与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着力提高我们的诊疗水平、专业技术水平、操作水平、服务态度、创新能力、融和力和组织力。这些水平与能力的提高,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要提高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我们不仅要深入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用理论知识武装头脑,而且还要贯彻落实到平常的工作中。在学习中,要有目的,有方向,要进行系统思考、系统安排。我们不管学什么,都要与推动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善加利用,解决学习不够重视,功底不够扎实,工作成绩不明显的问题。一定要有一种学习的危机感、紧迫感,把学习知识、提高素质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紧迫任务,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和追求,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争当全能型医师,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知识层次,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
二要提高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病患的本领。新形势下我们尤其要具有综合分析研究的能力,能够在医患关系紧张的环境中处理得当,把工作做在前面,掌握主动权。树立团结务实、爱岗敬业、开拓进取、热情服务、乐于奉献的精神,为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要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实在性。随着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医疗工作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工作任务将会越来越繁重,难度进一步加大。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创新能力,积极探索,工作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不断开拓新局面。要发扬艰苦奋斗、埋头苦干、自觉奉献的优良作风,坚持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勤于政事,把心思用在工作和事业上。
四要提高自律能力,进一步提升医务人员的形象。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而且代表着整个医院乃至整个医疗行业的形象、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一定要珍惜党的政治声誉,堂堂正正做人,走好人生之路,树立良好的形象。要着力规范服务行为,强化岗位责任和自律制度,形成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的监管体系。要正确认识自我,培养高尚的人格,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良好作风。
总之,我们不仅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良好的工作能力,而且还要有好的创新能力和自律能力。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人看事,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要不断地加强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塑造医疗人员特有的人格魅力,以人格的力量影响和推动工作的落实。
2008年12月24日
第五篇:让法治意识贯彻工作始终
让法治意识贯彻工作始终
现今,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法制正在不断完善的时代。转变执法观念、端正执法思想,保证执法公正,是推进依法治国必然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宪法至上意识、权利至上意识、程序公正意识、为民服务意识的观点。认真审视、转变观念
法治,究竟是束缚我们手脚的羁绊,还是保护我们执法行为的保护伞?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审视的一个问题。在抱怨工作中越来越多的工作规范给工作带来压力、甚至有时候显得不近人情的同时,我们也当去清醒地认真一点:我们的每一个执法行为都收到约束的同时,也是对我们的执法行为从法律角度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护。审视自我、查摆问题
对症下药、强化意识
人民警察担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是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保障。因此,人民警察必须全面、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与深刻内涵,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法治意识,自觉坚持并运用法治理念指导公安工作,运用警察权力,努力树立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法治理念,以此促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近年来, 经过端正执法指导思想、规范执法执勤活动的专题教育和实际锻炼,基层公安机关和民警执法能力、执法水平和执法质量发生了新的变化,取得了新的进步。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基层法治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正视执法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首先,部分领导对基层法治建设和执法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部分公安机关领导干部过分注重于考评的名次, 注重于个案的办理,忽视对基层法治建设和执法工作的整体了解与全局把握,缺乏针对性、有效性的领导和关注。同时,片面追求破案率的错误思想过份地将个案办理放在首要位置。这种错误的做法,直接导致的危害结果是放松对法治建设的投入特别是执法队伍的教育培训, 使执法人员的基本素质难以适应任务的需要。
其次,执法规范机制尚不完善。现阶段执法规范机制的漏洞在于:围绕接警、受理、采取强制措施、调查取证、鉴定等容易出现问题的执法环节,围绕执法职责不明确、职能交叉及工作推诿、协调不畅等突出问题,缺乏有针对性的各执法环节程序性规定,没有将每个执法行为纳入制度的有效约束中;在落实执法责任制方面,不注重执法质量考评和个案评判。缺乏执法规范机制,无异于缺乏一根教鞭,导致的结果是警察法治意识的培养流于形式。再者,人民警察自身缺乏良好的法治意识。警察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和治安秩序的重任,警力配置与工作繁重之间矛盾十分突出。许多警察在工作中无暇顾及法治所提出的一些要求,办案子单纯讲速度和数量,不注重方式方法,片面讲究业绩,出现了一些错误的做法。同时,法治社会要求和群众法治意识增强对基层执法工作提出新的标准,许多人民民警的能力和素质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这些年来,网络的发展加快了社会信息的传递速度,社会舆论的熏陶使得老百姓的思想觉悟和法治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对警察的执法工作提出了新的标准。然而警察的法治意识还是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一、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现状
近几年,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一直都在蓬勃发展,领导负责,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对执法进行监督,对案件实行网上办理,对民警的执法效果进行考核等措施都能够较好的规范公安执法行为,提升执法水平。由此,各地关于案件的满意度大幅提升,对公安机关的投诉明显减少,执法规范化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也似乎走到了瓶颈,虽然颁布了执法规范化的诸多规章,如《公安部关于大力加强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公安部关于县级公安机关建立完善法制员制度的意见》《公安机关执法细则》《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盘查规范》但是这些并不是法律只是部门规章,对执法程序的约束作用大不如正式法律那样深刻,执法规范化建设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未深入发展。
二、公安执法规范化的内涵
关于法治,在其经典著作《政治学》里,亚里士多德给出了关于法治的经典语义解释:“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本身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因此,法治的要素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两个要素,一是法的执行遵守,二是良法的存在。由此,要使执法规范化达到法治社会所要求的标准,执法规范化建设就必然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执行法律的过程中一定要依照法律;其二促进执行的法律的完善。既包括立法的规范化和执法程序中的规范化。从广义上讲,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不仅是在执法程序中要依照法律,更为重要要依靠立法层面上的保障。否则,即使执法程序中遵守法律但法的不完善与不规范,仍不能达到其实质的目的。所以,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应属于公安法治建设的范畴,而且是最终实现公安工作法治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狭义上讲,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就是把执法观念所蕴含的内容与对警察权力的限制通过技术性的操作, 设计执法的规范程序,使其一切执法活动都能按照法律所规定的规范展开。
三、法治角度下的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原则
文章编号:1009-0592(2012)01-145-02 法治应该包含的要素历来众说纷纭。法治并不只是依法治国,法的统治,我们更应该将法治看为一种文明民主进步社会的一个总体特征。“法治是一种宏观的治国方略,是一种理性的办事原则;是一种民主的法制模式;是一种文明的法律精神;是一种和谐的社会状态。”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今天,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只有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指导下,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才会有的放矢,蓬勃发展。而从社会主义的法治角度来看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就是要把其纳入到法治建设的轨道上来,在遵从社会法治理念的原则,遵循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关规律,用法律的有效机制来约束和促进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结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应包括政治原则,法制原则,人权原则等三个原则。其中, 政治原则是其基本保证,法制原则是其必然要求,人权原则是其追求的价值标准和目的。
其一,政治原则,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对国家的各项事业都有重大的领导作用,因此,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也应坚持党的领导。当前社会主义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党对国家的领导应该集中在宏观领导上,集中在大政方针上,公安机关属于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不能对其工作过多的干预,否则会适得其反。所以,公安机关的执法规范化改革,一定要注意其适当的独立性,尽量避免党政府的过多干预,这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原则。
其二,法制原则,就是要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对执法的过程进行规范。随着“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我国的立法进程开始大步加速,弥补了各方面的漏洞与空缺。但是,近几年来各地政府也可以制定颁布地方法规对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进行调整改革,使得各地的法律规章层出不穷,以致各地的执法规范化进程不一,好坏不一,影响了工作的统一进展。而对于国家立法层面上而言,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的过于宽松,虽然给警察自由裁量权留有了较大的余地,但是没有就具体情况做以说明,当警察自由裁
◆政法论坛
2012 · 01(中)增强法治观念,规范执法行为
于涛王林王维
摘要近几年来,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仍有许多不足亟待解决。比如,在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过程中,经常采取搞运动的方式,虽然一时之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难以持久。通过增强法治观念,运用社会主义法治的原则,如政治原则,法制原则,人权原则,对执法行为的规范起着重要作用。法治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通过开展法律法规条例的检查;加强法治理念教育,扭转民警的传统执法理念,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加强执法主体建设;加强执法制度建设;加强执法监督体系建设等措施公安执法规范化必将深化发展。
◆政法论坛
量权过大时,势必就导致公民的人身权利过小而受到侵犯,所以在国家立法层面上来说,就是要实现警察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实现对公民权利的保护。“警察权力与公民权利在一定条件下成反比例关系,即警察权的扩大意味着公民权的缩小,警察权的滥用往往使公民权化为乌有。由此可见,这里存在一个警察权的悖论:一定限度内的警察权是为保障公民权所必需的,而超出这种限度的警察权,则有侵夺公民权之虞。因此,如何勘定警察权的边界,就成为一个重大问题。” 其三,人权原则,公安执法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公民的权利。人权(基本人权或自然权利)是指“人,因其为人而应享有的权利”。它主要的含义: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合乎人权的对待。人权的这种普适性和道义性,是它的两种基本特征。在当今的国际社会,维护和保障人权是一项基本道义原则。是否合乎保障人权的要求已成为评判一个集体(无论是政治上的还是经济上的)优劣的重要标准。公安机关通过打击犯罪,对犯罪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管理社会,维护社会秩序,提供公共服务。实现人权的保护。现今,公安执法过程中侵犯人权的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近几年,违法拆迁的过程中,动用公安执法,对被拆迁人员的人身与财产权利带来不小的侵害。因此,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也应遵循保障人权的最终目的。
四、公安执法规范化的措施
1.开展法律法规条例的检查。公安执法规范化不能仅仅依靠公安机关自身的力量,还需要党政机关的领导,人大的监督,但是人大对公安机关的日常执法行为进行监督还有这不小的难度,可以通过制定更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对关于公安机关执法过程的法律法规条例文件进行检查,以确定是否有违法行为的漏洞。
2.加强法治理念教育,扭转民警的传统执法理念,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特别是一些民警思想中依然还存在着传统的执法观念,认为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会妨碍他们打击犯罪,过多地在程序上耗费大量的精力不如实行简单的程序方便,达不到对犯罪分子惩治,从而使犯罪率上升。其实这种想法是片面的,现在法治强调“程序正义大于实体正义”,而当程序正义得以实现时,就能确保让每一名违法法律的人都能受到应有的惩罚,使每一名无罪的人不被错误地制裁。实现对人权的保护,让每一名公民不用心惊胆战担心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这样警民关系才会改善。现在执法行为的不完善,很大程度上在于思想的认识程度不够。只有让每一个民警都能认识到规范化执法的重要作用,相信执法规范化必定进一步发展。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终极目的和最后底线。
3.加强执法主体建设。执法主体合格是执法规范化、职业化、专业化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执法队伍建设的基础。虽然公安部已经下发文件要求逐步清退治安联防人员,但是实践中依然存在大量使用联防人员的情况。究其根本在于联防人员不是正式
2012 · 01(中)的公安干警,工资低,出了问题予以辞退就可,并不对此深深追究。但是,联防人员普遍素质低,法治观念淡薄,并无执法权,作为一个并无执法权的主体在实践中依然行使着执法权,其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对警察的形象都带来了不少负面的影响。但是如果不招收联防人员,公安干警的人数太少,无法胜任大量的警务工作,况且公安经费一直不足也难以支撑大量正式的公安干警的工资。但是从长远来看,用正式的公安干警取代联防人员必定是大势所趋。2010 年,全国建立了统一的公安民警执法资格考试制度,只有经过考核的民警才能参与执法,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同时,应该建立民警执法考核记录,对每一次的执法都记录在案,对于执法考核记录良好的民警给予奖励,对于执法记录差得民警吊销其执法资格证。
4.加强执法制度建设。公安部颁布的《关于大力加强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各地各级公安机关都要抓紧制定明确的操作程序和执法标准,完善防止随意执法的各种管理制度,明确各执法岗位的职责要求……”但是,从国家层面上对执法规范化留下空白与不确定性,而让地方各级公安机关自己去建设规范制度在一定意义上并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各地对规范化建设的认识不一,很难对执法规范化有深入的全面的理解。各地可能处于自己利益的需要而对规范化建设消极怠工。所以,很有必要由公安部统一层面上对执法制度进行设计,让各地予以执行。5.加强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增强执法的透明度,让群众对执法过程都能有一个清晰地了解。对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要积极整改。把执法质量与公安机关、领导、执法民警的考核挂钩。加大法律审核的力度,对所以的执法案件都要一一审核,对不合法的案件坚决予以纠正。建立良好的媒体监督机制,通过新闻媒体,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公安部门可以开设警务节目,定期将自己的工作成绩、工作目标发布给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提问与质疑。
五、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思考
从 2008 年起,公安部大力加强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迄今为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各地已经出台了不少的文件及相关政策狠抓规范化建设的情况下,应该从国家层面上继续推行执法规范化建设,以巩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成果。公安执法已经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但是因为传统的执法观念依然存在,各地对公安执法规范化的理解不同。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公安执法规范化是一个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而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高速发展的阶段,公安工作复杂多变,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一定要与时俱进,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深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