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市属国有企业改革若干问题的补充意见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市属国有企业改革若干问题的补充意见
长政办发〔2006〕12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工业化进程,规范企业改革,切实做好改制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和就业困难对象就业扶持工作,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湖南省省属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关于省属国有企业改革有关政策补充意见的通知》(湘政办发〔2005〕12号)等相关政策精神,结合我市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实际,经市人民政府研究,现就市属国有企业改革若干问题提出如下补充意见:
一、国有资产处置
(一)企业改制评估基准日的确定。企业改制评估基准日必须在做好各项改制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确定,以确保在评估有效期内完成资产处置有关工作。评估基准日由企业申报,主管部门审查,市国资委审定。企业根据需要对其整体资产先进行预评估,在预评估中如发现可能出现的影响资产价值变动的重大情况,应事先报告市国资委。
凡已进入改制程序且已对资产进行了审计评估和合规性审核或备案但尚未完成改制的企业,其超过资产评估有效期需要展期一年以内的,须在中介机构出具资产状况无重大调整变化的书面说明后,由企业按程序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市国资委据此出具书面意见到相关部门办理手续。市属集体企业由企业主管部门出具书面意见,市企改办签署意见。凡超过评估有效期一年以上或在展期内出现资产变动较大情况的,一般需重新评估。今后企业改制非因不可抗拒因素,其资产评估有效期原则上不办理展期手续。
(二)债权清收。核销企业不良资产之前,企业必须全面清理各项债权,成立由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班子,按照“谁经手,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内部催收债权的责任,采取多种形式的清欠措施,建立严格的催收债权责任追究制度。对于责任不明、未积极清收各项债权(重点是各种应收账款)以及企业内部部门之间、母子公司之间形成的债权,原则上不得确认为坏账损失而予以核销。员工对企业的各类欠款(包括现金和各种货款)必须积极清欠;未清欠的,在其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中抵扣。
(三)不良资产损失核销。企业改制需核销不良资产先由中介机构鉴定后提出核销意见,再由市国资委会同市财政局、企业主管部门共同审核。核销各项资产损失总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由市国资委组织联审后批复;总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由市国资委组织联审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核销的资产损失冲销国有权益的,抄送市财政局备案。纳入核销的资产由国有资本运营机构实行监管。
(四)市属改制企业土地使用权的处置。参照《湖南省省属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省属国有企业改革中土地使用权处置有关问题的通知》(湘国企改革办〔2005〕140号)精神,市属改制企业土地使用权处置须遵循以下规定:
1、市属改制企业划拨土地使用权需要处置的,经市企改办统一受理并初审,下达企业改制的职工安置和土地使用权处置方案后,市国土资源局根据市企改办初审结果和相关材料,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划拨等处置手续。
2、各级人民法院判决、裁定、调解各类案件,涉及市属国有企业划拨地使用权变更的,市企改办和市国土资源局在司法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前,应当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3、改制设立新公司,其土地使用权经市规划部门同意不改变用途的,可直接过户到新公司;企业改制接受他方并购,其土地使用权经市规划部门同意不改变用途的,在职工安置到位后,亦可直接过户到并购后的新公司;市属改制企业依据市规划部门同意改变土地用途的,必须按《湖南省土地市场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招标、拍卖和挂牌方式公开出让。对通过并购或托底改制方式在土地处置前对改制企业有垫资行为的,其垫付资金金额经市企改办会同相关部门联审核定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抵减揭牌受让金额;在土地挂牌处置时,出现除并购方或托底方以外的买受人,在举牌价中也可抵减经审定的垫付成本以偿还垫资人。
(五)企业改制(含集体企业)执行土地出让金、契税有关优惠政策。
1、市属改制企业不涉及用土地价值弥补改制成本缺口,其土地使用权需转让并出让的,土地出让金实行减半收取。
2、市属国有改制企业改制成本缺口较大,可用可返还的全额出让金弥补改制成本缺口,弥补后的土地出让金剩余部分实行减半收取。市属集体改制企业改制成本缺口较大,可用可返还出让金的50%弥补改制成本缺口;企业确实特别困难,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可用另50%弥补改制成本缺口。
3、市属改制企业享受契税减免的优惠政策,严格执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有关政策规定。
(六)土地等存量资产增值的处理。
1、改制企业将划拨土地招、拍、挂处置应在土地总价款中分割地面建筑物价值,属于土地开发一年内须拆除的房屋,按拆迁补偿价或房屋建筑账面价值分割;属于不实行土地开发或暂不开发的,按经核准的房屋建筑物评估价值分割。
2、凡在2004年6月30日前已改制设立新公司,2004年6月30日以后办理了《市政府土地供应签批单》,现尚未办理产权交割的企业,其改变土地用途的增值经审核批准用于弥补企业改制成本缺口的,其剩余部分作为国有资产缴入市国企改革专项资金专户;凡在2004年6月30日以后改制设立新公司,现尚未办理产权交割的企业,其改变土地用途的增值部分,经审核批准“先征后返”直接弥补改制成本缺口,剩余部分作为国有资产缴入市国企改革专项资金专户;以上“先征后返”的比例均按《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沙市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长政发〔2005〕57号)的规定执行。对改制成本缺口大的特困企业,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可用增值剩余部分弥补改制成本缺口。无改制成本缺口的企业其增值部分必须全额缴入市国企改革专项资金专户。市区区属改制企业土地改变用途的增值部分缴入市国企改革专项资金专户。企业改制成本不足的,由区政府报市企改办审核改制成本缺口后,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按土地增值的40%返还给区政府,再由区政府确定返还部分弥补缺口的具体额度。对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产业,税收明显增长或安置原企业在岗职工就业50%以上,为我市工业化产业化进程作出突出贡献的改制企业,其盘活的存量资产(含土地资产)的增值,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可全部用于企业改革和发展,但必须与税收的增长相结合,实行对等支持。对因城市规划需要搬迁且需要通过盘活土地资产筹集具有一定公益事业性质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改制企业,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其土地增值部分可专项用于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七)控规土地的处置。国有企业土地因城市规划作为道路、绿化等公益基础设施用地控制,属于划拨用地的,依据原批准用途按划拨土地使用权评估作价纳入改制企业国有资产统一处置,继续保留划拨方式使用;属于出让土地的,按照《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用途、剩余使用年限以及区位条件等因素评估作价纳入改制企业资产统一处置。若上述公益基础设施用地由政府收回,企业改制成本存在缺口,其土地评估价值与政府收回价格的差额部分由市财政部门及相关部门研究具体办法予以弥补。对于已纳入企业改制资产进行处置的土地,在企业改制完成后,其土地控规部分,按照规划控制“谁使用、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由土地使用方按照出让土地实际评估价格给予补偿。对于未纳入企业改制资产已交割给对口资本运营机构的城市规划控制土地,土地实行拆迁补偿时,应按土地使用权价值和地面资产价值区分,土地使用权价值补偿属资本运营机构所有,扣除核批的经营管理费后,其收入缴入市国企改革专项资金专户。未交割给对口资本运营机构的,其收入直接缴入市国企改革专项资金专户。地面资产进入改制资产的,其拆迁补偿应以原评估值为依据进行补偿且归改制企业所有,未进入改制资产的地面资产和土地使用权价值补偿经批准优先用于弥补企业改制的成本缺口。
(八)企业改制前所建的未确权职工住房、厂房的确权。对于因历史原因未办理产权证的职工住房、厂房等,由市房产局牵头,市建委、国资、规划、国土资源、消防等部门共同参加,视具体情况联合审定认可后补办有关手续。属于经营性资产的,评估时计入企业改制资产;属于非经营性资产的,评估时计入企业非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一般应向国有资本运营机构或社区管理机构移交,改制企业在继续使用期间应负责维护管理。对企业改制前已有栋产权证并符合向职工出售条件的住房,企业应采取积极措施,按照现行房改政策办理有关手续,向职工出售。不能出售的住房,可由企业职代会讨论同意,报市人民政府相关主管部门批准后整体拍卖出售,其处置收入用于企业改制。
(九)企业应付工资、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余额的财务处理。根据《财政部关于〈企业公司制改建有关国有资本管理与财务处理的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财企〔2005〕12号)精神,对资产评估基准日在2005年1月1日以后的改制企业,其账面原有的应付工资余额中,属于应发未发职工的工资部分,应予清偿;在符合国家政策、职工自愿的条件下,依法扣除个人所得税后,可转为个人投资。属于实施“工效挂钩”等办法提取数大于应发数形成的工资基金结余部分,应当转增资本公积金,不再作为负债管理,也不得转为个人投资。改制企业账面原有的应付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余额,应当转增资本公积金,不再作为负债管理,也不得转为个人投资。因医疗费超支产生的职工福利费不足部分,可以依次以公益金、盈余公积金、资本公积金和资本金弥补。
(十)管理层收购的有关规定。根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5〕78号)规定,结合我市国有企业实际情况,明确国有大型企业不实行管理层收购,国有中小型企业可视具体情况依照该文件规定报市国资委论证审批后试行管理层收购。
(十一)企业改制后剩余国有经营性净资产的处置。企业改制资产清算交割后剩余的经营性净资产,由市国资委作为出资人以净资产价值设国有股投入到新公司或按《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实行一次性转让。转让所得缴入市国企改革专项资金专户。
(十二)对已先行理顺劳动关系而未实行产权制度改革企业的国有资产实行全程监管。企业全员理顺劳动关系后,对无正常生产经营且原企业职工基本没有就业的企业,其全部资产纳入国有资产运营机构监管范围。由企业主管部门确定企业留守机构,聘用留守人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聘任企业留守机构负责人。企业留守机构和留守人员在企业主管部门和国有资产运营机构共同指导和监督下,履行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职能。企业各项资产运营收入(包括资产租赁收入),必须全额缴入国有资本运营机构和企业的“双控”账户。企业留守机构和留守人员费用由企业主管部门核定标准,从“双控”账户中列支。企业处置国有资产须报经市国资委批准,处置收入进入市财政“双控”账户。企业留守机构及其负责人须与国有资本运营机构签订国有资产运营协议,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年度内,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的,由市国资委制定奖励措施,给予奖励。未经企业主管部门和国有资产出资人批准,不得处置企业国有资产,不得以任何名义截留企业国有资产的运营收入。对于随意处置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要追究企业留守机构负责人责任;情节严重,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刑事责任。企业留守机构和留守人员须积极配合企业主管部门和国有资产出资人做好工作,加快实施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对有正常生产经营且有相当数量的原企业职工上岗就业的企业,比照上述规定执行,企业应与员工建立新型的劳动关系,其生产经营等收入要加强监督管理,可不纳入国有资本运营机构的“双控”管理。
(十三)企业租赁长房集团经营性房产(市直管公房,下同)的处理。
1、长房集团管理所属的经营性房产继续执行《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细则〉的通知》(长政办发〔2004〕35号)关于企业优惠回购的相关规定并按以下程序办理:企业向房产管理部门提出购买申请,长房集团按政策受理并初审后确定向企业出售经营性房产,由市国资委、市财政局组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经过长房集团初审报市国资委、市财政局联审核准后的经营性房产的市场评估值与优惠购房价的价差用于支持企业改制。对于弥补经营性净资产负数、弥补解除员工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和四项提留后仍有剩余的经营性房产,除继续执行长政办发〔2004〕35号文件所规定的三种处理方式外,还可实行拍卖处置,拍卖增值所得缴入市国企改革专项资金专户,以上具体处理方式由市人民政府组织专题会议研究决定。
2、凡因改制企业自身原因没有购直管公房,现已具备条件要求回购的,必须按现时点对直管公房价值重新评估确认,人员安置费用(不含个人补偿金部分)可按现政策补足,房产增值按政策弥补改制成本后的剩余部分按上款相关规定处理。非改制企业自身原因,在企业改制批复后直管公房尚未优惠回购,现已具备条件回购的,以原改制批复为基础,由市人民政府组织专题会议研究决定处理办法。现改制企业因抵押担保等原因暂不能优惠回购的直管公房,为支持企业改制,在企业缴清租金止租,足额缴付回购款的条件下,企业可先行与长房集团签订回购协议,待抵押担保问题解决后再按协议规定办妥回购手续,办理产权交割。
3、企业改制回购的房产部门经营性房产,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可凭产权交割证明书、房产权证等相关有效证据,到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办理规划、国土手续。同意办理土地出让手续时,出让金的优惠政策执行长政办发〔2004〕35号文件的相关规定。
(十四)租住企业经营性房屋职工住户的拆迁安置。因职工住房困难,经企业内部按一定程序批准同意租住在企业经营性房屋的职工住户,因其租住的房屋资产必须进入企业改制资产,且由于土地变性或城市建设需要需进行开发拆迁,为解决这部分人员住房问题,比照执行《市房产局关于印发〈长沙市拆迁直管公房补偿安置有关(暂行)规定〉的通知》(长房政发〔2002〕152号)的相关政策规定计提拆迁安置专项费用(原则上不能按提留标准直接发放到住户)进入改制成本,该项提留费用必须与对口的资本运营机构签订监管协议。今后开发拆迁时,属政府投资的公益性项目,不得重复列入开发项目成本;其他开发项目所支付的该部分拆迁安置成本必须收回,缴入市国企改革专项资金专户。监管的拆迁安置专项费用先用于弥补企业改制资产评估值与拆迁安置费用的差额,剩余部分缴入市国企改革专项资金专户。
(十五)改制企业改制后转让处置资产的有关规定。原已改制企业其提留的各类人员安置资产未由市劳动保障部门及其相关的资本运营监管机构在其资产权证上设定他项权利的,必须重新补办手续。改制后涉及转让处置监管提留资产或与此相关联的股权的,必须在保障人员安置到位的前提下,由他项权利人签署意见,各有关部门方能办理股权变更、资产过户和产权交割等手续。产权交割由市财政局出具《产权交割证明书》。
二、人员安置
(一)2004年6月30日以后企业改制理顺劳动关系有关问题的处理。
1、企业理顺劳动关系人数以2004年6月30日在册职工人数为基数,扣除到实际改制评估基准日自然减员的人数,加上因国家政策性安置的军队退役人员及随军(随调)家属人数。
2、企业理顺员工劳动关系的补偿工龄、内退、协保(企业净资产不足以支付改革成本的,不实行协保。下同)进入期和社会保险费欠缴计算截止日期,按照长政办发〔2004〕35号文件的有关规定,计算到2004年6月30日止。
3、对于企业实施破产,其职工安置理顺劳动关系与破产清算同步进行的企业(不含先行理顺劳动关系后实施破产企业),依照《破产法》的有关规定,其理顺劳动关系和职工安置计算的截止时间为人民法院宣告企业破产之日。
4、对于2004年6月30日后改制的企业(不含破产与理顺劳动关系职工安置同步实施的企业),其员工理顺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工龄、内退、协保进入期和社会保险费欠缴计算截止日期计算到2004年6月30日。2004年6月30日以后的工龄补偿按照《劳动部关于印发〈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通知》(劳部发〔1994〕481号)给予补偿。改制成立新公司的,2004年6月30日以后的工龄补偿金和企业应承担的社会保险费用由改制后的新企业用监管资产收益、税前利润弥补;没有成立新公司的,2004年6月30日以后的工龄补偿金和企业应承担的社会保险费用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由市企改办组织专题会议研究处理意见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二)完善弱势群体社会救助管理办法。由市民政部门将符合低保特困条件且特困企业无力承担的精神病人、伤残绝症病人以及各类重病人员纳入特困医疗救助范围,按规定予以救助;将符合条件的特困企业职工及其家庭成员及时纳入低保,按规定予以救助,切实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企业理顺劳动关系个人补偿金,不纳入审查低保条件的收入来源。
(三)试行特困国有企业特困职工参照城市低保方式实行生活困难救助。选择部分改制条件不具备,无法实行产权制度改革,无力筹措理顺劳动关系成本的国有特困企业试点,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其特困职工可通过试行参照城市低保方式实行生活困难救助。
(四)保障企业离休干部未纳入社会统筹经费的落实。根据《中共长沙市委办公厅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劳动保障局市编委办关于市属国有改革改制企业离休干部安置管理和待遇落实工作的实施意见》(长办发〔2004〕69号)精神,在企业改制资产中,按照政策规定标准优先一次性计提离休干部未纳入社会统筹范围内由企业支付的各项政策性补贴及有关经费10年;已改制未提留且企业尚存国有资产的,予以补提;经过核实确实没有条件补提的或者特困企业中资产提留费用不足的部分,在市国企改革专项资金中统筹解决。提留资产处置收益缴入市老干局与财政的专用账户,由市老干局统筹管理。
(五)落实已退休的国家、省、市级劳动模范的奖励补贴。企业改制,各类劳动模范的奖励补贴包含已退休人员。具体按以下原则处理:对于未改制企业在企业改制时,根据长政办发〔2004〕35号文件规定按本人基本工资标准(退休的按退休时本人基本工资),在国有净资产一并提留劳模奖励补贴费用;对于执行《长沙市经济委员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产权制度理顺劳动关系的实施办法》(长经字〔2002〕181号)以来已改制为国有独资、国有控股或国有参股的企业,由改制后的新企业承担其奖励补贴费用;已经改制为非国有企业而未提留有条件补提的可以补提,无条件补提的,纳入企业费用开支,用企业税前利润弥补。
(六)特殊工种提前5年退休的有关规定。
凡在特殊工种提前5年退休政策出台后的改制企业,其相关人员必须缴足提前退休期间的社会保险费。
1、在企业改制时,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一次性提足养老、医疗保险的单位应缴部分,一次性缴纳到社保经办机构,特殊工种人员个人在办理退休手续时不再另行缴费。
2、已改制未提留上述费用,企业可按有关政策规定予以补提进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补提后执行上款规定。
3、特困企业改制无资产提留或资产提留不足的部分,或已改制但确无条件补提的特困企业,对特殊工种须提前5年退休人员的费用,由市国资、财政、劳动保障等有关部门联合审核,共同研究处理意见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七)灵活就业人员医保缴费不足10年问题的处理。企业改制时,对灵活就业人员已达到退休年龄而医保费未缴足10年的,按所差年限一次性从净资产中提取。
(八)内退、协保人员社保提留费用的有关规定。
1、鉴于从2005年起,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口径已与省接轨,内退、协保人员的社会保险费提留基数以市劳动保障部门对企业当前审定的基数为准,不得低于全市职工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60%,递增比例综合2005年前10年市统计局公布的全市职工平均工资的平均增长率确定。所计提的社保提留费用(含原已改制企业计提费用)作为安置资产必须由市劳动保障局实行监管,提留费用与实际缴纳费用差额的剩余部分由政府收回,作为市国企改革专项资金缴入市国企改革专项资金专户;不足部分,可用原企业监管资产收益、政府收回的剩余部分收益及新公司税前利润弥补。企业改制没有成立新公司的,则按协议规定办理,内退、协保人员社会保险费提留情况随同企业改制职工安置方案须经企业职代会表决通过。
2、凡在2004年6月30日前,在企业整体改制前企业自行办理的内退人员在计算内退人员提留费用与实际安置费用差额时,其社会保险提留费用的计算以企业改制内退人员提留标准最长不超过10年计提,生活费按原协议标准计提10年;10年以上社会保险费用和生活费用不直接纳入改制成本,若实际费用与提留费用经审核后有差额,可由改制后的新企业用监管资产收益、存量资产增值收益、税前利润弥补。
三、新公司组建
(一)原企业员工出资入股的有关规定。
1、入股原则。改制设立的新公司出资入股遵循“自愿入股、股权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和“经营者持大股、经营层相对控股”的原则。经营层持股比例在30%—50%之间。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必须足额入股。
2、入股对象。改制设立的新公司出资入股对象为在企业改制评估基准日在册的、按照企业改制实施方案在规定时间内理顺了劳动关系并自愿入股的职工(不包括内退、协保和离退休人员)。
(二)理顺劳动关系后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并组建新公司的有关规定。鉴于此类企业职工已理顺了劳动关系,企业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已不复存在,当企业产权改革条件成熟后,由国有资产出资人决定企业实行产权制度改革,依法依规处置资产并在企业内部实行公示。实行产权制度改革组建新公司的,由企业留守组织和负责人制定出资入股摸底表,逐个征求原理顺劳动关系方案中符合入股条件人员的入股意愿(每个职工必须书面送达、书面回复,特殊情况不能送达的登报送达),根据出资入股摸底表反馈情况决定新公司的出资入股方案,依《公司法》组建新公司。
(三)企业改制设立的新公司的党组织组建工作按《中共长沙市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明确改革改制企业党组织组建更名撤销审批和隶属关系的通知》(长组通〔2004〕16号)的有关规定办理;工会组织按照《工会法》的有关规定组建;共青团组织按照《团章》的有关规定组建。
四、企业破产
(一)企业破产的申请和受理。国家政策性破产企业,应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由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审理;其他破产改制的国有或集体企业按法院的管辖权限,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或直接向所在区、县(市)人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
(二)破产企业资产审计评估拍卖的规定。
1、实施破产的国有集体企业的资产审计评估拍卖机构按照破产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由破产清算组委托,同一破产企业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必须委托不同的中介机构进行。
2、资产审计评估拍卖机构的选择对象应符合以下三个条件:即有相应的资质条件、收费相对便宜、无不良记录,具体由破产清算组通过对3个以上符合条件的中介机构以竞标的方式予以确定。
(三)破产费用的审核确定。破产企业的人员安置费用由企业破产清算组按有关政策法规测算,报市劳动保障部门逐项审核,破产期间的职工生活费从破产宣告之日起计算至职工实际接受安置日止。人员安置费用和破产清算期间发生的费用由市企业兼并破产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会同破产清算组等进行联合审核确认。
五、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
(一)总体原则。按照“先行试点、统一部署、整体移交、分级负责、部门联动”的总体要求,实行分类指导,统筹安排,市和各区、县(市)齐抓,平稳过渡。企业办医院、子校的分离参照过去的操作方式,实行“一院一校一策”,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整体移交涉及有关经费问题,在试点的基础上另行制定具体办法报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
(二)实行有关人员与企业非经营性资产(不含已作处理部分)整体移交。
1、改制企业的退休人员和解除劳动关系的失业员工整体移交给户口所在地或常住地的区、县(市),分别由街道(乡、镇)和社区管理,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按《中共长沙市委办公厅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单位〈关于加快推进我省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的意见》(长办发〔2004〕7号)执行,失业职工的档案管理按长政办发〔2004〕35号文件执行,企业死亡人员档案移交市劳动保障局档案管理中心。
2、对于需要分离的企业自办的食堂、浴室、幼儿园、托儿所、招待所、各类培训中心等后勤服务机构的土地、房屋及设施设备等(不含工会资产),在明晰产权后,按属地原则整体移交当地政府,实行市场化经营。
企业未房改亦未计入改制资产的简易宿舍,在合理界定产权后,作为非经营性资产,整体移交给所辖区、县(市)政府管理。
企业的非经营性资产,因历史原因,未办理相关权证的,由企业和区、县(市)政府与有关部门协商,待完备手续或合理界定归属后,一并移交给所辖区、县(市)政府管理和处置。在各种非经营性资产移交办理权证手续时,按《长沙市物价局长沙市经委长沙市监察局长沙市财政局长沙市审计局长沙市纠风办转发〈湖南省物价局湖南省经贸委湖南省监察厅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审计局湖南省纠风办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对企业实施改革改组改造过程中的有关收费实行减免政策的通知〉的通知》(长价费字〔1998〕137号)执行。
3、企业自办的社区管理机构在移交时,应将其办公场所和设施、设备整体进行移交。移交的社区管理机构规模较小的,各区、县(市)政府可按法定程序进行调整。原在社区管理机构工作的企业员工在先行理顺劳动关系后,由街道、社区与企业协商再行安置。
4、企业的职工集中生活小区及其相配套的公共场所、场地和后勤服务设施整体移交当地政府管理。在办理移交前,应由企业先行建立健全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组织、制度,再作整体移交。企业职工集中居住小区移交后,电网、上下水管网、路灯、站厕、垃圾清运、道路维修、园林绿化等由市和区、县(市)两级职能部门纳入管理范围。
5、企业(含已改制企业)职工的房改住房,按《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沙市住宅区物业维修基金管理办法〉的通知》(长政发〔2002〕48号)要求,其归集的首期维修基金必须移交市房产局代管,进入专户储存。对于已挪作他用的和欠缴的,原则上应由企业按要求补足补齐。
(三)加快企业生产区和生活区“两水”、“两电”分离。
1、企业水电分离实行“一户一表”改造。对未改制企业的水电分离改造费用应据实列入经营成本。对破产企业的水电分离改造费用按照《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国资委等部门〈建立健全全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等11个文件的通知》(湘政办发〔2004〕25号)执行。对特困企业的“两电分离”改造费用,按照《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电费收缴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湘政办函〔2003〕206号)执行。列入长沙电业局“台区改造”范围的企业,仍然享受“两电分离”的优惠政策。对特困企业的“两水”分离改造费用,由市企改办组织专题会议研究后,报市人民政府确定。
2、依据《湖南省物价局关于明确电网建设与改造中有关收费问题的通知》(湘价重字〔2001〕82号)精神,在“两电分离”改造中各职工住户的电表、表箱、进表线等材料费和安装费由用户承担,安装机械表的材料费和安装费每户不得超过300元,安装IC卡电表的材料费和安装费每户不得超过550元。在“两水分离”中各职工住户的水表及表后水管、阀门等材料费和安装费由用户承担。
3、实施水电分离改造前,企业应向电业部门和供水公司还清所欠电费、水费,困难企业可分别与电业部门和供水公司协商签订逐年偿还欠款的协议;对于企业因欠交历年电费、水费而产生的滞纳金,电业部门和供水公司原则上予以减免。
4、存在二次供水的企业,进行“两水分离”后,其二次供水设施交给物业公司管理,其水费收取按照《湖南省物价局关于规范我省城市住宅区物业管理水、电费收费行为的通知》(湘价房字〔2000〕第66号)执行。
5、在企业实施水电分离工程改造时,为尽量降低成本,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城管局、市公用事业局、市公路局、市政工程公司等单位应予大力支持,并减免相关费用。
六、就业困难对象就业扶持工作的有关措施
(一)就业困难对象的范围。
就业困难对象是指具有本市城镇常住户籍,且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列人员:
1、女40岁以上(含40岁),男50岁以上(含50岁)并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以下简称“4050”人员);
2、“零就业家庭”中的一名成员。
(二)就业困难对象的扶持措施。
1、开展日常就业援助。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基层劳动保障管理服务机构应为就业困难对象提供免费政策咨询、职业介绍服务及一对一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援助。对提供免费职业介绍的职业中介机构按有关规定予以补贴。就业困难对象参加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可享受一次性职业培训补贴和技能鉴定补贴,职业培训补贴标准每人不超过1000元,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标准为100元。
2、规范企业改制职工分流安置行为。
(1)国有企业改制并实施裁员时,凡未依照法定程序、没有依法支付解除职工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不得裁减人员。国有企业实施关闭破产,凡没有落实职工分流安置方案的,不得进入关闭破产程序。
(2)对改制为国有或国有控股的企业,原则上要求安置原企业80%以上的就业困难对象就业,接纳社会就业困难对象不得少于本企业就业总人数的10%。对改制为国有参股企业的,原则上要求安置原企业50%以上的就业困难对象就业。对整体购买破产企业资产设立的新企业或破产重组设立的企业,原则上要求安置原企业就业困难对象的比例不低于员工总数的20%。以其他方式设立的新企业,原则上要求安置原企业10%的就业困难对象就业。
3、政府采购项目与安置就业困难对象就业相结合。政府有形产品(货物、工程)与无形产品(服务)的采购,应与安置就业困难对象结合,即政府采购项目在招标时,须提出中标后安置就业困难对象的条件,其安置人数视项目确定,具体由劳动保障与财政部门实施。
4、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就业困难对象。凡招用就业困难对象,签订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并足额缴费的用人单位可按规定申请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社会保险补贴范围为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
5、鼓励灵活就业。凡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和弹性工作等就业方式就业的就业困难对象可按规定申请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补贴。
上述4、5款所指的各项补贴按社会保险的缴费级次由同级劳动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按有关规定在再就业资金中予以核拨。
6、实施公益性岗位就业援助。
(1)公益性岗位的界定。一是政府投资开发的社会公益性岗位,包括:交通协管、市容监督、车辆守护、城市环卫、公共场地管理、公共设施养护等岗位。二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后勤非在编岗位,包括:收发、驾驶、门卫、打字、物业管理等需要招用编制外人员的机关事业单位后勤公益性岗位。三是街道社区筹资开发的就业岗位,包括:街道社区内保洁、保安、保绿、保养等从事街道社区服务的社区公益性岗位。
(2)申报及通报制度。各有关用人单位须按隶属关系向市和区、县(市)的再就业办报送《长沙市公益性岗位申报表》(以下简称《申报表》)。各区、县(市)再就业办应将所辖用人单位《申报表》报送市再就业办纳入全市公益性岗位资源库进行统一跟踪管理。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办理以下业务时,应将同意立项、同意拨付财政款项或同意经营的批文,按隶属关系同时抄送市和区、县(市)再就业办:一是发改部门受理政府投资超过70%的生产经营性项目的投资单位申报立项;二是财政部门提供市政公共项目年度预算,扶持资金贷款等业务;三是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审批特许经营公共服务项目;四是政府部门、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项目招标、发包。
(3)招用要求。用人单位的公益性岗位招聘人员应按隶属关系向市和区、县(市)再就业办备案并按市人民政府下达的安置计划招用就业困难对象。具体招聘工作应由同级公共职介机构组织用人单位和就业困难对象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公开招聘。
用人单位的公益性岗位招收就业困难对象后,须签订劳动合同,办理就业手续,参加社会保险,按时足额发放工资。
(4)安置任务。市人民政府每年年底发布下年度全市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困难就业对象计划。市人民政府下达的安置就业困难对象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专岗专用,凡在开发计划内的公益性岗位上岗的就业困难对象要与实名制记录的就业困难对象资源库中减少的对象相对应。下达给区、县(市)的开发安置计划由区、县(市)政府负责落实,区、县(市)再就业办具体组织实施。下达给市级有关部门的开发安置计划由市再就业办调配安置。具体安置计划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另行下达。
(5)补贴措施。一是有生产、经营收入和收费项目的用人单位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对象后,支付给就业困难对象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财政按规定给予岗位补贴。二是财政拨款的用人单位的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对象后,财政按本市最低工资标准拨付岗位补贴。三是公益性岗位招用就业困难对象的社会保险费的缴费基数按有关规定执行。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按规定申请社会保险补贴,用人单位的缴费部分由财政补贴,个人缴费部分由本人负担。四是市人民政府下达给市属有关部门的公益性岗位安置任务所需补贴资金由市财政安排,下达给区、县(市)的公益性岗位安置任务所需补贴资金原则上由市财政和区、县(市)财政各负担50%。
(三)强化扶持就业困难对象工作就业责任和监督考核体系。
1、建立扶持就业困难对象就业工作责任制。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列入全市全年工作考核目标,并逐级分解落实。市政府督查室负责协调公益性岗位开发的监督检查工作,劳动保障、编制、人事、发改委、财政、国资委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
2、加强就业困难对象就业的监督考核。对安置就业困难对象就业工作成绩突出的要给予表彰,并与各部门工作目标考核紧密结合。对工作不力或拒不执行本意见的,要通报批评,并严格按照市人民政府有关问责制规定实行问责处理。没有完成公益性岗位安置计划的用人单位经再就业办审核后,属于财政拨款的,由财政在下拨经费中代扣转移安置费;属于非财政拨款的,由用人单位向同级财政部门缴纳转移安置费。转移安置费按未安置人数计征,标准为本意见规定的岗位补贴标准和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之和。
七、其他有关配套政策
(一)职代会有关职责和制度规定。按照《长沙市总工会关于转发〈湖南省职工代表大会暂行规范〉的通知》(长工发〔2003〕20号)精神,结合我市市属国有、集体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制定并出台的改制实施方案、人员分流安置方案以及其他涉及国家、企业、职工个人等各方利益调整的重大事项,必须经企业职代会或职工大会讨论通过,并形成决议。企业资产处置结果必须向职代会或职工大会通报,充分听取企业职代会或职工大会的意见。企业改制召开职代会其上级工会须派人参会,企业主管部门要对职代会情况出具书面意见并报市总工会确认。
对于先行理顺劳动关系的企业,由于原有的职代会或职工大会不复存在,有关企业清理内欠、决定留守机构和留守人员费用标准、决定企业改制方式、部分或全部处置国有资产、企业申请破产、改制成立新公司等重大事项的处理,由企业主管部门报国有资产出资人决定。
(二)实行企业改制内部公示制度。企业职工对企业所有重大事项具有知情权。为杜绝企业改制中的违规行为和暗箱操作,企业资产、债务情况(包括企业各项内欠)、企业改制实施方案、人员分流安置办法、职工理顺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以及中介机构对企业的审计、评估结论按长政办发〔2004〕35号文件规定在市产权交易中心公示20个工作日,并在企业内部张榜公布。
(三)建立市国企改革专项资金和国有资产内部调剂以及改制资金使用专项审计制度。
1、鉴于后阶段破产改制特困企业多,改制资金缺口大等原因,以市财政专项切块资金为基础,以整合先期改制企业不良资产的处置收入、企业改制后剩余的国有净资产、依法处置各类国有资产应收缴的国有资产净收益以及负改制企业缴纳的农土资金市级10.5%的部分为依据,以交割清算结果为准,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市财政据此追加当年市国企改革专项资金等,建立国企改革专项资金专户,专门用于解决国有企业改制中以及改制后遗留的涉及人员分流安置的各种问题。
2、为通过调剂国有资产余缺来推动企业改制,由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共同制定国有资产调剂管理使用办法。
3、关于在农土资金政策出台之前已批复改制而未办理《市政府土地供应签批单》的企业,其已纳入改制成本弥补来源的农土资金扣除部分,根据当年市财政追加的国企改革专项资金情况,经核查批准后,可用市国企改革专项资金弥补。
4、凡今后的改制企业从财政“双控”账户支付职工补偿金必须严格执行长政办发〔2004〕35号文件规定,对于改制成立新公司,按实物标准拨付给企业的,应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未经市政府批准的,职工的补偿金只能按现金标准支付。对于破产、关闭企业,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可按实物标准支付职工的补偿金。其他形式的企业改制,未经市人民政府批准,职工的补偿金只能按现金标准支付,实物提留补偿金与现金标准补偿金的差额缴入市国企改革专项资金专户,用于全市企业改制的统筹调剂。凡原已批复改制企业其实物补偿标准和现金补偿标准的差额部分的拨付,由市企改办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组织相关部门专题研究处理。从“双控”账户拨出的按实物资产补偿标准支付给改制企业的补偿金使用情况由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劳动保障局、市审计局实行后续跟踪专项审计,确保改制资金使用合法合规,确保职工安置资金落在实处。
(四)有关特殊问题的处理。1、1995年前未进入工伤保险的工伤人员医疗费问题和对未列入特殊工种范围而实际从事有毒有害工种人员提前退休问题,待国家、省劳动保障部门制定政策后,由市劳动保障部门提出具体实施意见报市人民政府审定。
2、在企业改制时职工原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独生子女保健费和在改制截止日已正式办理退休手续人员作为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增发本人基本工资5%所计提费用继续执行长政办发〔2004〕35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对在企业改制理顺劳动关系后的退休人员,其将来作为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增发本人基本工资5%的落实问题,待省人民政府出台具体政策规定后,由市人口计生部门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报市人民政府审定。
3、改制后的企业,应优先妥善安置原企业军转干部,并按有关政策落实其待遇。
(五)进一步做好企业改制内部各项基础工作。企业改制时,必须向职工群众广泛宣传改制政策,召开各种形式多个层面的座谈会,向职工公开企业家底,公布企业改制方案,让职工群众高度统一对企业改制工作的认识。企业改制职代会要求企业主管部门工会负责人到会指导,有关座谈会会议记录随同改制方案上报备查。
(六)进一步优化改制环境。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问题上,要实行一站式办公制度,推行按时办结制度,提高办事效率,强化服务意识,切实为改革提供优良的外部环境。
(七)本意见下发之前已批复改制的企业按原批复执行,本意见中有明确政策规定有条件可以补提的有关费用按规定的程序办理。凡过去市制定的有关政策与本意见不符的,执行本意见规定,市属集体企业改制参照本意见的规定执行。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五月十二日
第二篇: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c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长沙市控制城市扬尘
污染管理办法》的通知
长政办发〔2005〕12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
《长沙市控制城市扬尘污染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五年四月二十日
长沙市控制城市扬尘污染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控制扬尘污染,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扬尘控制区(以下简称控制区)内,与扬尘污染控制及其管理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遵守本办法。控制区范围包括本市市区和长沙县星沙镇、暮云镇、望城县坪塘镇、含浦镇。
第三条 控制区内的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落实相关单位责任。
(一)市城管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扬尘污染控制组织、协调、指导工作。
市政府督查室负责对防治扬尘污染有关责任单位进行全面督查。
(二)市城管局负责道路扬尘污染控制及养护保洁的指导、监督、管理和协调工作;负责垃圾、渣土、砂石运输和道路挖掘、违章建筑拆除等扬尘污染控制与管理;负责督促渣土及砂石运输单位经常组织检查车辆状况,不定期组织对渣土砂石运输车辆进行专项检查。
(三)市建委负责建筑工程、市政设施工程以及自管产权建构筑物自行拆除等扬尘污染控制管理工作。
(四)市环保局负责扬尘污染控制的现场督查,负责工业粉尘及锅炉、窑炉烟尘污染控制,负责企事业单位内部锅炉、窑炉煤渣及原煤等物质堆存过程中的扬尘污染控制,负责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及定期发布空气质量信息,编印扬尘污染现场督查简报。
(五)市水利局负责水利建设工程,市房产局、市国土资源局负责拆迁(含爆破拆除)拆危工程扬尘污染控制和管理工作。市园林局、市交通局、市公用事业局、电信长沙分公司、长沙电业局等部门在各自职责工作范围内,依照本办法规定负责扬尘污染防治与管理工作。
(六)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负责查处渣土运输车辆超载、无牌无照车辆以及未经批准擅闯禁区运输渣土的行为。
(七)控制区范围内裸露地的处理按以下方式进行:未结算验收的市政道路建设工程周边裸露地处理,由原工程指挥部负责,市建委负责督促;点状工程周边的裸露地处理由建设业主负责,当地人民政府负责督促;背街小巷改造中的裸露地处理,由当地人民政府负责。
(八)各区、县(市)人民政府负责拟建工程项目、闲置用地范围内围挡及
所属行政区域范围内扬尘污染防治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并负责禁烧秸秆管理工作。
第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办法造成扬尘污染的行为都有权进行举报。市环保局、市建委、市城管局和各区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举报电话,接受举报和投诉。
第五条 在控制区范围内的建设工程施工,应当符合下列扬尘污染防治要求:
(一)施工工地内堆放水泥、灰土、砂石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物料的,应当在其周围设置不低于堆放物高度的封闭性硬质围挡;工程脚手架外侧必须使用密目式安全网进行封闭;施工工地周围按要求设置硬质密闭围挡。
(二)工程项目竣工后30日内,建设单位应当平整施工工地,并清除积土、堆物。
(三)施工工地进出道路和场内渣土运输道路必须进行硬化处理,施工场内亦必须进行密闭式运输。对有社会车辆经过的路面必须在施工前一周内进行硬化处理。
(四)在进行产生泥浆的施工作业时,应当配备相应的泥浆池、泥浆沟,做到泥浆不外流,废浆应当采用密封式罐车外运。
(五)在施工工地内,应设置车辆清洗设施以及配套的排水、泥浆沉淀设施;运输车辆应当装载适度,在除泥、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施工工地。
(六)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在48小时内不能完成清运的,应当在施工工地内设置临时堆放场,临时堆放场应当采取围挡、覆盖等防尘措施。管线工程施工堆土应当采取边挖边装边运等扬尘污染防治措施。
(七)建、构筑物建设和装饰过程中运送散装物料、清理建筑垃圾和渣土的,应当采用密闭方式。
(八)严格执行《长沙市预拌混凝土使用管理规定》,确需在现场露天搅拌的,必须采取相应的扬尘防治措施。
第六条 在控制区范围内的房屋拆除作业中,应当符合下列防尘要求:
(一)气象预报风速达到5级以上时,应当停止房屋爆破或者拆除房屋。
(二)拆除房屋或者进行房屋爆破,应当对被拆除或者被爆破的房屋进行洒水或者喷淋;人工拆除房屋时,实行洒水或者喷淋措施可能导致房屋结构疏松而危及施工人员安全的除外。
(三)在施工工地内,应设置车辆清洗设施以及配套的排水、泥浆沉淀设施;运输车辆应当在除泥、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施工工地。
(四)建筑垃圾在48小时内不能完成清运的,应当采取覆盖、洒水等防尘措施。
第七条 从事建设工程及拆除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当根据本规定第五条或第六条,制定扬尘污染防治方案,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度和作业记录台帐,并指定专人具体负责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控制的管理工作。在工程开工前,将扬尘污染防治方案在建筑工地周围醒目位置公布,公布期至工程施工结束,公布期间应当保持公布内容的清晰完好。
第八条 在控制区范围内堆放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的码头、堆场和露天仓库,应当符合下列防尘要求:
(一)地面进行硬化处理。
(二)采用混凝土围墙或者天棚储库,库内配备喷淋或者其他抑尘措施。
(三)采用密闭输送设备作业的,应当在落料、卸料处配备吸尘、喷淋等防尘设施,并保持防尘设施的正常使用。
(四)在出口处设置车辆清洗的专用场地,配备运输车辆冲洗保洁设施。
(五)划分料区和道路界限,及时清除散落的物料,保持道路整洁,并及时清洗。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内现有堆放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码头、堆场、露天仓库的治理,对不符合本条规定要求的,督促其所有者或管理者在本办法实施后6个月内,按照本条规定进行改造。
第九条 对控制区内现有裸露地面,必须在2005年12月底以前,按照市人民政府统一规定的标准和时限进行绿化或者硬质覆盖,并对新产生的裸露地及时进行处理。
第十条 在控制区内运输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用密闭化车辆运输。不具备密闭化运输条件的,应当委托符合密闭化运输要求的单位或个人承运;运输单位和个人应当加强对车辆机械密闭装置的维护确保正常使用,运输途中的物料不得沿途泄漏、散落或者飞扬。
第十一条 控制区范围内的道路保洁作业,应当符合下列防尘要求:
(一)除雨天或者最低气温在摄氏0度以下的天气外,城市主要道路车行道至少每日冲洗清尘1次、主要道路的人行道每天必须进行清扫保洁,遇污染时及时清洗。
(二)城市主要道路、高速公路、高架道路实行机械化洒水清扫除尘,其他道路鼓励采取机械化洒水清扫。
(三)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清扫的,应清除沉积尘土以防洒水时又造成重复
污染,道路、公共场所清扫必须符合本市市容环境卫生作业服务规范。
第十二条 有关主管部门应组织对交通标志、护栏、广告牌、报刊亭、公用电话亭、候车亭、公交站牌等公共设施和建筑物外墙、屋顶定期清洗,保持清洁。
第十三条 落实保洁责任制,定期清洗城市道路绿化带花草树木及花坛石,保持城市道路绿化带清洁。绿化带周边花坛石应当高于绿化带内边缘土层表面5厘米,绿化带、行道树下的裸露地面应当及时实施绿化或铺装。
第十四条 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广场、市场、停车场、码头等公共场所的管理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落实保洁责任制,确保公共设施和场所的清洁,防止扬尘污染。
第十五条 在控制区内的一切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本办法及《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第二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的通告》(长政发〔2004〕28号)的规定,并禁止露天从事锯材、打磨抛光、粉碎等产生扬尘污染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六条 在特殊时期,对特定区域内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作业,市城管局、市环保局在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可依法作出禁止性规定。
第十七条 有关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扬尘污染场所、设施的监督检查。对综合性的扬尘污染控制工作,可以组织相关管理部门实施联合执法检查。被检查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如实提供与检查内容有关的资料,不得隐瞒,不得拒绝或者阻挠有关管理人员的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罚。
第十九条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及市直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控
制扬尘污染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按照市人民政府行政问责制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条 控制区内的星沙镇、暮云镇、坪塘镇、含浦镇,由所属县级人民政府按照本办法,组织各有关部门实施。控制区外的城镇扬尘污染控制,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我省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意见
【发布单位】四川省
【发布文号】川办发[2002]38号 【发布日期】2002-11-21 【生效日期】2002-11-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我省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意见
(川办发[2002]38号)
近年来,我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确定的“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的粮改方针,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滞后,债务负担重,富余人员多,影响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展。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01〕28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我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川府发〔2001〕51号)和国家计委等8部门《关于印发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和发展意见的通知》(计综合〔2002〕677号)等的有关规定,现就加快我省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提出如下意见,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实现四川跨越式发展的主题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力争到2005年底,基本实现国有粮食企业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结构和布局,使国有粮食企业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市场主体,在粮食宏观调控中发挥主导作用。?
二、政企分开,加快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的步伐
(一)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不干预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不向企业摊派费用,行政领导不得在企业兼职兼薪。各级政府必须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所需行政经费列入本级政府的财政预算。?
(二)省政府确定的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的地区要确定适合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走向市场的企业组织形式,积极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尚未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地区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购销政策,并按政策规定取得相应的财政补贴,在此基础上,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三、切实做好减员增效工作?
(一)实施改制的国有粮食企业应制定职工安置方案,并经职代会或职工大会通过。企业因减员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时,应按《劳动法》及相关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同时,企业与职工要结清相互间的历史拖欠,企业要交清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前应缴纳的职工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但不准挤占挪用收购资金,带粮、带钱分流人员。经济补偿金可一次付清,也可商本人同意转为职工在企业的个人股份。?
(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按经营量(购销存量)合理定岗定员,员工实行公开竞争上岗。粮食附营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定岗定员。所有上岗人员纳入企业新机制进行管理。?
(三)对依法解除劳动关系而又暂时不能再就业的人员,其档案管理、失业登记、申领失业保险金、以个人身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及申请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等,按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办理。?
(四)已参保企业的离退休人员按有关政策规定移交社保机构管理,其基本养老金由社保经办机构按规定发放。离休干部的医疗保障按有关政策执行。新参保的企业须交清以前的社会保险费;已参保企业拖欠的社会保险费,应一次性足额补缴。一次性足额补缴确有困难的,由企业制定分期补缴计划,报地税、财政和劳动保障部门审批后分期补缴。?
四、推进粮食企业战略性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企业结构和布局
(一)按经济流向和购销量调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布局结构。一是可按照自愿原则,以经济利益关系为纽带,以县(市、区)为单位组建粮食购销公司,负责全县粮食购销业务。二是对地处边远、规模较小、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购销企业,在落实债权债务的前提下,可实行兼并、租赁、拍卖。三是在现有购销企业中,确定规模较大、功能齐全、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作为中心粮食购销企业,吸纳周边的粮食购销企业、报帐制收储库为购销点,取消其原法人资格,统一经营管理。目前尚承担有退耕还林任务的乡(镇),可保留一个常设站点。
(二)探索企业组织结构的一体化,逐步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对条件较好、有竞争优势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可以资产为纽带、以名牌产品为依托,通过打破业务和行政区划限制,改制、改组,做大做强,形成产业化的龙头企业或大型粮食企业集团;对闲置资产多、职工和债务多的企业,在落实债权债务的前提下,可采取兼并重组或加大资产拍卖变现和租赁力度,降低债务,减员增效;对长期亏损、债务沉重、求生无望的附营业务企业,可依法进行破产;对小型零售、餐饮、运输等企业,可进行国有资本置换,实行股份合作经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可改制为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具备条件的,可以吸收社会资本参股,组建为多种所有制结构的股份制企业。?
(三)国有粮食企业改制时应按程序报批,企业主管部门、财政、农发行要参与改制的全过程,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和银行债权债务的落实。要做好产权界定、财产清查、债权债务清理等基础工作,并委托有资格的中介机构进行财务审计;要进行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在财产清查过程中,涉及财产损失的,须按规定报财政地税部门批准后进行账务处理和税前扣除,防止国家税收、国有资产流失;坚持“债随资产走”原则,防止银行债务悬空。企业改制的总体方案和资产处置方案,应经职代会或职工大会通过、企业主管部门或出资者同意后,按财务隶属关系报同级财政地税部门审批。涉及仓储设施的处置,按现行规定报批,贷款形成的仓储设施处置,优先归还贷款。
五、建立新的粮食企业运行机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一)转换粮食企业经营机制。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管理者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企业运行新机制。企业领导职数和内设机构要从严控制,保证精简高效;企业新增人员要按照公开公平的原则,首先在本企业职工中通过考试考核,竞争上岗,合同聘用。今后企业用人一律实行劳动合同制。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按《公司法》和国家有关规定产生和管理。积极推行站(库、所)务公开制度,实行集体决策,充分发挥职代会作用,加强民主管理和群众监督,完善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监督约束机制。在收入分配上,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有条件的企业可按有关规定试行经营者年薪制。?
(二)以财务管理为重点,加强和改善企业内部管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严格控制费用支出,搞好成本核算,降低企业经营管理费用。切实改善和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及时回笼销售货款,足额归还银行贷款本息,杜绝挤占挪用。改进资金结算,加大清欠工作力度,有效防止呆帐、坏帐损失,严禁企业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借款和贷款担保。严格按照《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坚决制止任意改变核算办法的行为,禁止套取国家财政补贴和虚列补贴收入。确保会计报告信息真实可靠。?
(三)搞好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以县为单位组建的购销公司、粮食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和具备一定条件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按市场需要制定和实施明确的发展战略、创新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实行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建立重大决策责任制度,提高企业决策水平。以县为单位组建的购销公司和龙头企业要借鉴国内外企业管理的先进经验、方法和手段,实现管理现代化、科学化。?
六、切实完善各项配套政策,创造良好的改革环境
(一)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广辟资金来源,确保职工社会保险费足额缴纳和经济补偿金及时足额兑付。粮食企业分流职工所需经济补偿金,主要由所在企业筹集,地方财政应积极给予支持。对财政困难的县,上级政府要给予帮助。补偿金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筹措,统一使用。?
(二)认真落实各项补贴政策,妥善解决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历史包袱。对老库存高价位粮食,可采取“粮源对冲、成本搁置、待价而售”的办法处理;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补贴差价的办法处理,但补贴后的销售价不得低于市场价,具体处理办法由市、州级政府制定。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老库存粮食,在处理前发生的费用和利息按现行政策执行。对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处理地方商品周转库存的陈化粮所发生的亏损,原则上由粮食风险基金弥补。对确因陈化粮数量较多,难以弥补的价差亏损先实行挂帐,利息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列支,本金逐步归还。归还本金的资金来源,一是用包干节余的粮食风险基金;二是粮食风险基金不够的,按粮食风险基金中央和地方的筹资比例,另行筹资弥补。?
(三)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土地管理部门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中涉及到的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应依法审批并办理有偿使用手续,补缴土地出让金;改变用途且属于经营性用地的,土地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可优先收购储备或进入土地市场公开转让;对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的困难企业,其划拨土地使用权依法出让或有偿转让后,各市(州)、县(市、区)政府收缴的出让金或土地收益可按有关规定安排给企业,用于支付安置职工的经济补偿和清偿企业债务;破产关闭企业原使用的划拨土地,可转让变现,土地收益应优先用于职工安置。改制企业的国有资产处置按现有国家法律法规,经当地国有资产管理批准,组织实施。省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对改制后符合条件的粮食企业所需资金要积极开展贷款担保业务。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参与粮食企业破产、改制方案的研究、制定和实施,指导粮食企业下岗分流人员做好续保缴费工作,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中需支付的审核、评估、验资、咨询、登记、鉴证等费用,属政府部门收取的,只收工本费;属中介机构收取的,按国家规定标准从低收费。?
(四)农业发展银行要改进金融服务,积极支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积极支持企业做好中央和地方储备粮油的收储、轮换、移库工作,对所需合理收购资金要积极供应;对省政府确定的保护价范围的粮食收购,要按“收一斤粮给一斤粮款”的政策,及时供应收购资金;对非保护价粮油收购,特别是对优质粮油、专用粮油的订单收购,要按照“以销定贷、以效定贷”原则供应收购资金;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按规定支持企业开展异地购销粮油业务,扩大购销,搞活经营;支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组织形式创新,对企业通过兼并、资金或资产入股重组的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国有控股的粮食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经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要积极给予信贷支持,促进跨市州、跨省区建立稳定的粮食购销关系。按规定积极支持粮食企业与加工企业开展委托加工、产加销一体化联营试点,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同时,加强信贷资金管理,积极落实资产抵押担保、损失准备金等风险保障措施,有效防范和化解政策性金融风险。?
(五)切实减轻国有粮食企业负担。要对各级政府部门和其他单位从粮食企业收取的各项费用进行清理,凡不符合国家和省政府规定的要限期返还。各级财税部门必须继续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关于粮食企业增值税免征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9〕198号)要求,把对粮食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各级政府不得以粮食部门名义贷款用于粮食收购以外的开支。任何单位都不得向粮食企业摊派、报销费用。凡占用粮食部门的资产、资金,要限期归位。?
(六)认真落实粮食产业化经营的扶持政策,鼓励国有粮食企业推进粮食(油)产业化经营。各地要选择一批有基础、有前景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培育成产业化的龙头企业,通过签订经济合同,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带动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凡符合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条件的,纳入省级重点扶持范围。
七、加强领导,确保实现改革目标
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粮食企业改革的领导,落实粮食工作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分工明确的部门责任制,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改革方案,落实有关政策,做好职工思想工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统筹协调,将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积极稳妥地推向深入,确保按期完成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任务。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长沙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职工 住房补贴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机关有关单位:
《长沙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职工住房补贴实施细则》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4年7月2日
长沙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职工 住房补贴实施细则
为促进我市住房分配货币化,规范住房补贴发放管理,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湘政发〔1998〕23号)、《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沙市1999年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案>和<长沙市职工住房货币分配实施方案>的通知》(长政发〔1999〕40号)精神,制定本实施细则。本细则适用于长沙市直属行政事业单位。
一、住房补贴的发放对象及范围
(一)住房补贴是指住房补贴的发放对象在住房分配货币化后给予的货币补贴。住房补贴由住房面积补贴和住房工龄补贴两部分组成。
(二)住房补贴的发放对象为市直行政事业单位中未购买福利房(福利房是指房改房、集资房以及其他低于成本价优惠购买的住房)或已购买福利房但面积未达到规定标准,且1999年1月1日前无达标私房的在职在编职工(含离退休人员、政府雇员)。在1998年12月31日以前有私有住房(含自建房、商品房、经济适用房等,以房屋产权过户备案登记的时间为准)的职工,住房面积达到规定标准的,不再享受住房补贴。1999年1月1日以后购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其他非福利房的职工,可以享受住房补贴。
(三)在1998年12月31日前去世的职工,不发放住房补贴;1999年1月1日后去世的职工,可以发放住房补贴;职工在计发住房补贴期间去世的,从去世的次月起停发住房补贴。
(四)职工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购买了达标福利房或1998年12月31日前有达标私有住房的,离异后,双方均不能再享受住房补贴。婚前一方有达标福利房或1998年12月31日前有达标私有住房的,无房一方可以享受住房工龄补贴,不可享受住房面积补贴。
二、住房补贴标准及发放方式
(一)住房补贴的发放对象按参加工作年限分为两类:“老人”是指1998年12月31日前参加工作的职工;“新人”是指1999年1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职工。住房面积补贴和住房工龄补贴在长沙市区执行统一标准,即“老人”现行住房面积补贴标准为每平方米补贴额249.30元,住房工龄补贴为5.96元/年•平方米。“新人”每月住房补贴额=补贴比例(现行补贴标准为11.37%)×职工本人上年月平均工资额(不包含津补贴及奖金,无上年月平均工资的以本人第一个月工资作为上年月平均工资)。
(二)计发职工住房面积补贴和工龄补贴的住房面积标准为:厅级110平方米,处级85平方米,科级75平方米,普通职工65平方米。具有政府人事部门确认的正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住房待遇比照厅级干部住房待遇;1999年9月30日职工岗位等级在六档以上(含六档),1999年10月1日后职务等级工资标准在七档以上(含七档)的副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住房待遇比照厅级干部住房待遇;不符合前述条件的副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住房待遇比照县处级干部住房待遇;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住房待遇比照科级干部住房待遇。行政岗位人员以其行政职务计算可享受的住房面积标准,专业技术岗位人员以其技术职称计算可享受的住房面积标准。工龄满25年(含25年)以上的普通职工,计发住房面积补贴和工龄补贴的面积标准比照科级干部(75平方米)执行。
(三)每个职工住房补贴计发的累计年限为25年,即从职工参加工作开始计发,到发满25年止。
(四)根据不同的补贴对象采取不同的补贴方式。
1.1998年12月31日前参加工作的职工,其住房面积补贴和住房工龄补贴一次性计发到位。个人住房面积补贴额=每平方米住房补贴额×(职工可享受住房面积标准—已有的住房面积)。住房工龄补贴额=职工1994年12月31日以前的工龄×年工龄补贴额×(职工可享受住房面积标准—已有的住房建筑面积)。职工在参加工作之前的大专以上全日制学习的学历可合并计入工龄补贴(解放前的学历除外)。
2.1999年1月1日后参加工作的职工,住房补贴采取按月补贴方式,即在参加工作后25年内按月计发。发放给个人的月补贴额=补贴比例×职工本人上年月平均工资额。“新人”自参加工作之日起至2014年12月31日前的住房补贴一次性补发给个人,2015年1月1日以后的住房补贴随工资发放,总计发放年限为25年。截至2014年一次性补发的住房补贴额是每年应发放住房补贴额的累计。每年应发住房补贴额=上一年月平均工资额×11.37%×12。
(五)军队转业干部和异地调动来长工作的职工若在部队(或原单位)已发足25年住房补贴的,则不再享受住房补贴;未发足25年的,可享受剩余年限的住房补贴。
(六)1998年12月31日前参加工作的职工,其职务、职称发生变化的,按新任职务、职称计算其可享受的住房面积标准。
(七)1999年1月1日以后由异地调入长沙市的职工,由其原工作地县级以上房改部门出具其未享受过房改政策的证明后,在现工作单位申请实施;1999年1月1日以后调出长沙市的,可参加其现工作所在地的房改,不再享受长沙市的住房补贴政策;1999年1月1日以后在长沙市各区县(市)、市直各单位调动的,在现工作单位申请实施。已在原单位领取过住房补贴的,不再享受现工作单位的住房补贴。
三、住房补贴的办理程序
(一)职工住房补贴申报审批程序为:单位申报——市住房保障局审批——财政部门核批——单位发放至个人。
1.单位申报。各申报单位严格按照本细则规定的发放对象和范围,如实填写长沙市职工住房补贴申请表,并同时提交单位申请办理职工住房补贴的书面报告、职工身份证复印件等相关资料。2015年1月1日以后,职工因职务晋升、调动工作等导致其住房补贴标准发生变化的,其单位应及时申报调整职工住房补贴。申报时应填写长沙市职工住房补贴异动申请表,并同时提交职工身份证复印件等相关资料。申报单位需对职工及其配偶的住房情况、职务职称、参加工作时间等进行认真调查核实。所有申报的表格需经单位纪检监察部门及单位法人签字盖章后,再提交市住房保障局审查。2.市住房保障局审批。市住房保障局审批的主要内容包括:申请人员是否符合享受住房补贴的条件,以及可享受的补贴标准、补贴面积、补贴年限、补贴金额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经市住房保障局初审后的职工住房补贴情况需反馈给申报单位,由申报单位张榜公布7天,接受有关部门和群众的监督。公示期满无异议后,单位需填写单位申报职工住房补贴具结书,报市住房保障局发文批复。
3.财政部门核批住房补贴资金。单位职工住房补贴经市住房保障局审批后,由市住房保障局提交市财政局审核拨付。市财政局再将住房补贴资金直接拨付至申报单位。
4.单位发放至个人。申报单位按照市住房保障局审批的职工住房补贴金额,将财政拨付的住房补贴和单位自筹部分住房补贴一并发放至职工个人。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单位由单位自筹资金发放给个人。
5.各单位将住房补贴发放情况报送到市住房保障局备案。
四、实施步骤
市直属行政事业单位住房补贴的发放同步启动、逐一审核、分批发放。
五、住房补贴资金来源
(一)行政事业单位中一次性计发的住房面积补贴和工龄补贴资金由市财政会同实施单位共同解决,其中,全额拨款单位全部由财政负担,差额拨款单位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自筹资金解决。“新人”2015年1月1日以后的住房补贴资金由市财政根据单位性质按上述比例纳入预算,随工资拨付。
财政负担部分由市财政从单位公房出售的售房款和原有城市住房基金中解决,不足部分由财政预算予以解决。
(二)1999年1月1日前改制的单位,改制后为全额拨款单位的,其住房补贴由财政承担;改制后为差额拨款或自收自支单位的,其住房补贴由单位自筹资金解决。1999年1月1日后改制的单位,改制前为全额拨款单位的,其住房补贴由财政承担;改制前为差额拨款或自收自支单位的,其住房补贴由单位自筹资金解决。差额拨款、自收自支单位(含企业)的离休干部,其住房补贴资金由财政拨款解决。
(三)全额拨款单位原有售房款的,除按规定留足维修资金外,应将节余资金全部上交市财政。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单位的自筹资金可从本单位原有的售房款中列支。
六、住房补贴的监督
各单位要认真做好住房补贴发放工作,加强对发放对象的资格审核,做到手续齐全、资料真实准确。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发放住房补贴相关档案和台账,加强对住房补贴资金的监督。职工个人住房补贴的审批表应进入个人档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虚报冒领住房补贴资金,违者将严肃追究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七、附则
(一)各区县(市)行政事业单位的职工住房补贴参照本细则执行。各区县(市)应根据自身实际,制定本区县(市)实施方案,报市人民政府审核后,组织实施。
(二)本细则自2014年8月2日起实行。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292.tmp.png抄送:市委有关部门,长沙警备区。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各民主党派市委。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293.tmp.png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294.tmp.png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4年7月2日印发
第五篇: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研究
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研究
摘要:我国经济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国企作为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主体,置身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必须不断调整治理体制和管理机制,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管理者收购
一、国企改革的原因
(一)国有企业效率低下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依托,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国家经济命脉的控制者,是国家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的主要体现。我国目前国有企业总体效益较差,发展状况与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及所占有的社会经济资源极不相称。国有企业的改革尚有许多难点未取得实质性突破,致使它所掌握的资源不仅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反而出现大面积的经营亏损和资产流失。
(二)出资人和管理者利益不同
对于企业的投资人或所有者来说,企业的利润最终以投资收益的形式为其占有,投资行为的效用最大化可以简单化为利润最大化。而经理人员只是资产的经营者,经营者的收入不等于企业盈利,企业利润最大化不意味着经营者效用的最大化,因此,经理人员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力不足,有利用手中拥有的权力侵犯所有者利益的可能性。如果对经营者的监督不完整,其可能会通过扩大企业规模来扩大其权力基础,提高自己在同行中的地位;或通过增加不必要的非生产性开支达到个人享受的目的;或者通过增加或多报成本的方式侵蚀企业利润。
(三)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国企改革为我国国有企业走出困境、重振雄风、注入活力提供了政治保证。但由于一些企业在操作中的不规范,造成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其现象为:
一是将国有资产低估或不进行评估就低价入股。最常见的手法是对其中有形资产部分按原值等价折合入股,例如,对土地、房产等大宗不动产按原购入价评估,不计其市场升值部分。
二是将公有资产按比例送给个人,在改制中为保护一己私利,将公有财产无偿量化给个人。
三是在红利分配时,国家股、集体股、个人股同股不同利。
四是改制企业发生的亏损由改制前单位负担。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我国经济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国企作为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主体,置身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必须不断调整治理体制和管理机制,以适应市场经
济的要求。因此,市场化是国企改革的中心目标。国企要实现市场化的目标,关键是建立起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出资人-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而投资主体多元化、股东多样化是良好治理结构的前提,这就要求对国有独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简称为“国企改制”。国企改制的成果之一是“上市”,上市反过来有助于固化改制的成果,但上市并不是改制的唯一目标。
三、国企改革的实践问题
(一)证券市场效率问题将国企改制后在境内外上市,这是国企改革的重要路径。境外证券市场有严密的法律和规则,运作经验也比较成熟。而基于承载国企改革与解困的历史使命,国内证券市场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有缺陷,再加上不法分子的推波助澜,以及各方经验的欠缺,证券市场逐渐失信于人,各类问题最终彻底暴露。目前,证监会制定了系统的解决方案:推动股权分置改革,强化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证券公司综合治理等。国资委制定相关文件,限定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最低持股比例,确保国家对某些行业的控制。作为上市公司最重要的外部环境,证券市场效率问题的解决,有利于、集体股、个人股同股不同利。四是改制企业发生的亏损由改制前单位负担。优化国企法人治理结构,准确评价国企市场价值和经营业绩,并采取期权等手段有效激励国企高管人员。
(二)管理机制和制度问题国企改制有助于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这是做好做强企业的基础,但绝不能保证企业做强、做大。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制度体系,激发企业组织的动力和活力,调动企业各层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中的重中之重,是高管人员激励约束机制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国家一直在推动“三项制度改革”,目标是“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工资能升能降”。这在市场化企业看来的基本常识,在国企改制之前简直比登天都难;职工身份问题是个症结,根本谈不上人员的市场化配置,造成冗员多而人才少。改制无疑是个最好的契机,使得“三项制度改革”有了突破口,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也有了起步点。国企要在改制的同时,顺势而为地开展人事改革,搭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健全董事会的功能,加强监督,打造职业经理人,和谐地解决国企改革过程中的职工身份转化问题。由于国企传统机制制度的起点不高,改革的成绩也就更加显著。
(三)垄断行业改革问题垄断行业是我国国有经济最集中和控制力最强的领域。垄断行业中的主要大型骨干企业,几乎都是国有企业、都是中央企业。深化垄断行业改革,重点是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引入竞争机制,包括引入战略投资者或新的厂商,同时加强监管,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并有效保护消费者利益。已经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进行初步分拆、引入竞争机制的电力、电信、民航、石油等行业,要完善改革措施,深化改革,放开市场准入,引进新的厂商参与市场竞争。尚未进行实体性体制改革的铁道、某些城市的公用事业等,则要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改革。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机制必须和政府加强监管与社会监督相结合,既要加强对安全、环保、普遍服务等监管,也要加强对价格的监管,以维护公众的正当权益。
(四)国有经济结构调整问题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数量仍然太多,主要是地方中小企业太多,他们仍然大量活动在一般竞争性领域,很难发挥国有企业的优势。一般认为,国有企业在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规模效益
显著、社会效益突出的领域有优势。因此,今后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就要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大企业集中,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而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逐步退出,把大多数国有中小企业放开搞活。
参考文献:
1、王风刚.多元结合——国企改革之路[J].商场现代化,2008(5).2、刘姿含.国企改革之深层次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