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集经原文

时间:2019-05-14 04:51: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度集经原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度集经原文》。

第一篇:六度集经原文

六度集经原文

吴康居国沙门康僧会译

六度集经 第一卷

六度集经 第二卷

六度集经 第三卷

六度集经 第四卷

六度集经 第五卷

六度集经 第六卷

六度集经 第七卷

六度集经 第八卷

六度集经简介

六度集经,共八卷。又作《六度无极经》、《六度无极集经》、《六度集经》、《杂无极经》。三国时代吴·康僧会在太元元年至天纪四年间(二五一~二八0)所译出。收于大正藏第三册。系集录佛陀在过去世行菩萨道时之九十一则本生谭故事,配合大乘佛教所说之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度而成者,故称为六度集经,其特色在阐扬大乘佛教之菩萨行。

本经除释尊之本生谭外,亦有弥勒之本生谭。经中之本生谭大部分可见于巴利本及其他汉译本。又本经原典已散佚不传,然据其内容骨干推知,应成立于二世纪时。

本经依六波罗蜜之次第分类,与其他本生经之杂然列举不同。内容分六章,即(1)布施度无极章(2)戒度无极章(3)忍辱度无极章(4)精进度无极章(5)禅度无极章(6)明度无极章。其中,第一章中之〈普施商主本生〉及〈须大拏经〉分别相当于刘宋·求那跋陀罗译的《大意经》、西秦·圣坚译的《太子须大拏经》。第二章中之〈太子墓魄经〉相当于后汉·安世高译的《太子墓魄经》及西晋·竺法护译的《太子墓魄经》。〈顶生圣王经〉相当于宋·施护等译的《顶生王因缘经》。第三章中之〈睒道士本生〉相当于西晋译者佚名的《睒子经》及西晋·圣坚译的《睒子经》。第四章中之〈修凡鹿王本生〉相当于吴·支谦译的《九色鹿经》。

在《出三藏记集》卷二〈新集经论录〉中,竺法护所译的《摩调王经》,卷三〈安公古异经录〉中的《弥连经》,〈安公失译经录)中的《萨和檀王经》、《蜜蜂王经》,卷四〈续撰失译杂经录〉中的《佛以三事笑经》等二十一经(其中十四经有本),均出自本经。另有《法经录》卷六〈西方诸贤所撰集·大乘抄集〉所载的《布施度无极经》等三十七经、《彦琮录》卷三〈小乘别生抄〉所载的《布施度无极经》以下四十经、《开元释教录》卷十六〈支派别行录·大乘别生经〉所载的《布施度无极经》等四十四经,也均抄自本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吴康居国沙门康僧会译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时与五百应仪。菩萨千人共坐。中有菩萨名阿泥察。佛说经道。常靖心恻听。寂然无念。意定在经。众祐知之。为说菩萨六度无极难逮高行。疾得为佛。何谓为六。一曰布施。二曰持戒。三曰忍辱。四曰精进。五曰禅定。六曰明度无极高行。

布施度无极者。厥则云何。慈育人物。悲愍群邪。喜贤成度。护济众生。跨天踰地。润弘河海。布施众生。饥者食之。渴者饮之。寒衣热凉。疾济以药。车马舟舆。众宝名珍。妻子国土。索即惠之。犹太子须大拏。布施贫乏。若亲育子。父王屏逐。愍而不怨。

昔者菩萨。其心通真。睹世无常。荣命难保。尽财布施。天帝释睹菩萨慈育群生布施济众。功勋巍巍。德重十方。惧夺己位。因化为地狱。现于其前曰。布施济众。命终魂灵入于太山地狱。烧煮万毒为施受害也。尔惠为乎。菩萨报曰。岂有施德而入太山地狱者乎。释曰。尔其不信可问辜者。菩萨问曰。尔以何缘处地狱乎。罪人曰。吾昔处世。空家济穷。拯拔众厄。今受重辜处太山狱。菩萨问曰。仁惠获殃。受施者如之乎。释曰。受惠者。命终升天。菩萨报曰。吾之拯济唯为众生。假如子云诚吾愿矣。慈惠受罪吾必为之。危己济众菩萨上志也。释曰。尔何志愿尚斯高行。答曰。吾欲求佛擢济众生。令得泥洹不复生死。释闻圣趣。因却叩头曰。实无布施慈济众生。远福受祸入太山狱者也。子德动乾坤。惧夺吾位。故示地狱以惑子志耳。愚欺圣人原其重尤。既悔过毕。稽首而退。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二)昔者菩萨为大国王。号萨波达。布施众生恣其所索。愍济厄难常有悲怆。天帝释睹王慈惠德被十方。天神鬼龙佥然而曰。天帝尊位初无常人。戒具行高慈惠福隆。命尽神迁则为天帝。惧夺己位。欲往试之以照真伪。帝命边王曰。今彼人王慈润滂霈福德巍巍。恐于志求夺吾帝位。尔化为鸽疾之王所。佯恐怖求哀彼王。彼王仁惠必受尔归。吾当寻后从王索尔。王终不还。必当市肉。以当其处。吾诡不止。王意清真。许终不违。会自割身肉以当其重也。若其秤肉随而自重。肉尽身痛其必悔矣。意有悔者所志不成。释即化为鹰。边王化为鸽。鸽疾飞趣于王足下。恐怖而云。大王哀我。吾命穷矣。王曰。莫恐莫恐吾今活汝。鹰寻后至。向王说曰。吾鸽尔来。鸽是吾食。愿王相还。王曰。鸽来以命相归。已受其归。吾言守信终始无违。尔苟得肉吾自足尔令重百倍。鹰曰。吾唯欲鸽不用余肉。希王当相惠而夺吾食乎。王曰。已受彼归信重天地。何心违之乎。当以何物令汝置鸽欢喜去矣。鹰曰。若王慈惠必济众生者。割王肌肉令与鸽等。吾欣而受之。王曰。大善。即自割髀肉秤之令与鸽重等。鸽踰自重自割如斯。身肉都尽未与重等。身疮之痛其为无量。王以慈忍心愿鸽活。又命近臣曰。尔疾杀我秤髓令与鸽重等。吾奉诸佛受正真之重戒。济众生之危厄。虽有众邪之恼。犹若微风。焉能动太山乎。鹰照王怀守道不移慈惠难齐。各复本身。帝释边王稽首于地曰。大王。欲何志尚恼苦若兹。人王曰。吾不志天帝释及飞行皇帝之位。吾睹众生没于盲冥。不睹三尊不闻佛教。恣心于凶祸之行。投身于无择之狱。睹斯愚惑。为之恻怆。誓愿求佛。拔济众生之困厄令得泥洹。天帝惊曰。愚谓大王欲夺吾位。故相扰耳。将何敕诲。王曰。使吾身疮愈复如旧。令吾志尚布施济众行高踰今。天帝即使天医神药传身。疮愈色力踰前。身疮斯须豁然都愈。释却稽首。绕王三匝欢喜而去。自是之后。布施踰前。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三)昔者菩萨贫窭尤困。与诸商人俱之他国。其众皆有信佛之志。布施穷乏济度众生。等人佥曰。众皆慈惠。尔将何施。答曰。夫身假借之类靡不弃捐。吾睹海鱼。巨细相吞心为怆怆。吾当以身代其小者。令得须臾之命也。即自投海。海大鱼饱小者得活。魂灵化为鳣鱼之王。身有里数。海边有国。其国枯旱。黎庶饥馑更相吞啖。鱼为流泪曰。众生扰扰其苦痛哉。吾身有里数之肉。可供黎民旬月之乏。即自荡身上于国渚。举国啖之以存生命。辇肉数月而鱼犹生。天神下曰。尔为忍苦其可堪哉。何不放寿可离斯痛也。鱼曰。吾自绝命神逝身腐。民后饥馑将复相啖。吾不忍睹。心为其感矣。天曰。菩萨怀慈难齐。天为伤心曰。尔必得佛度吾众生矣。有人以斧斫取其首。鱼时死矣。魂灵即感为王太子。生有上圣之明。四恩弘慈。润齐二仪。愍民困穷言之哽咽。然国尚旱。靖心齐肃退食绝献。顿首悔过曰。民之不善。咎在我身。愿丧吾命惠民雨泽。日日哀恸犹至孝之子遭圣父之丧矣。精诚达远。即有各佛五百人来之其国界。王闻心喜悦若无身。奉迎稽首。请归正殿。皇后太子靡不肃虔。最味法服供足所乏。五体投地稽首叩头。涕泣而曰。吾心秽行浊。不合三尊四恩之教。苦酷人民罪当伐己流被下劣。枯旱累载。黎庶饥馑怨痛伤情。愿除民灾以祸罪我。诸各佛曰。尔为仁君。慈恻仁惠。德齐帝释。诸佛普知。今授汝福慎无戚也。便疾敕民皆令种谷。王即如命。男女就业家无不修。稻化为蓏。农臣以闻。王曰。须熟。蓏实覆国。皆含稻穬。中容数斛。其味苾芬。香闻一国。举国欣怿叹咏王德。四境仇国皆称臣妾。黎民云集。国界日长。率土持戒归命三尊。王及臣民寿终之后皆生天上。佛言。时贫人者吾身是也。累劫仁惠拯济众生。功不徒朽。今果得佛。号天中天。为三界雄。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四)昔者菩萨。时为逝心。恒处山泽。专精念道不犯诸恶。食果饮水不畜微余。慈念众生愚痴自衰。每睹危厄没命济之。行索果蓏。道逢乳虎。虎乳之后。疲困乏食。饥馑心荒。欲还食子。菩萨睹之怆然心悲。哀念众生处世忧苦其为无量。母子相吞其痛难言。哽咽流泪。回身四顾。索可以食虎以济子命都无所见。内自惟曰。夫虎肉食之类也。深重思惟。吾建志学道但为众生没在重苦欲以济之。令得去祸身命永安耳。吾后老死。身会弃捐。不如慈惠济众成德。即自以首投虎口中。以头与者。欲令疾死不觉其痛耳。虎母子俱全。诸佛叹德。上圣齐功。天龙善神有道志者。靡不怆然。进行或得沟港.频来.不还.应真.缘一觉。有发无上正真道意者。以斯猛志。跨诸菩萨九劫之前。誓于五浊为天人师。度诸逆恶令伪顺道。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五)昔者菩萨为大国王。国名干夷。王号偏悦。内明外仁。颜和正平。民从其化。狱无系囚。黎民贫乏恣所求索。慈惠和润。恩如帝释。他国逝心服王仁施从众所欲。群邪妒嫉以伪毁真。诣宫门曰。吾闻明王济黎民之困乏。犹天润之普覆。告卫士曰。尔可闻乎。近臣以闻。王即现矣。逝心现曰。明王仁泽被于四国。有识之类靡不咨嗟。敢执所愿欲以上闻。王曰。大善。逝心曰。天王尚施。求则无违。时宜应用人首为事。愿乞王首以副望矣。王曰。吾首何好而欲得之乎。吾有众宝益以惠子。逝心不受。又使工匠作七宝首。各数百枚以与逝心。逝心曰。唯欲王首耳。王未尝逆人。即自下殿以发缠树曰。吾以首惠子。逝心拔刀疾步而进。树神睹之忿其无道。以手搏其颊。身即缭戾。面为反向。手垂刀陨。王得平康。臣民称寿。悲喜交集。诸天叹德。可谓内施乎。四王拥护。众毒消歇。境界无病。五谷丰熟。牢狱裂毁。君民欣欣。佛告诸沙门。时干夷国王者即吾身也。逝心者调达是。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六)昔者菩萨为大国王。理民以慈。恕已度彼月月巡行贫乏拔济鳏寡疾药糜粥。每出巡狩则命后车具载众宝衣被医药。死者葬之。每睹贫民辄自咎责。君贫德民穷矣。君富德民家足。今民贫则吾贫矣。王慈若斯名被十方。第二帝释坐为其热。释心即惧曰。彼德巍巍必夺吾位。吾坏其志行即毕乎。便自变化为老梵志。从王乞银钱一千。王即惠之。曰吾西嶶恐人盗之。愿以寄王。王曰。吾国无盗。重曰寄王。王即受之。天又化为梵志诣宫门。近臣以闻。王即现之。梵志叹曰。大王功名流布八极。德行希有。今故远来欲有所乞。王曰甚善。曰吾宿薄祐生在凡庶。欣慕尊荣欲乞斯国。王曰大善。即与妻子辄轻乘而去。天帝复化为梵志。从王乞车。以车马惠之。与妻子进路。依山止宿。有五通道士与王为友。侻忆王德仰视其宿睹之失国。靖心禅息睹天帝释。贪嫉夺国委顿疲疵。道士以神足忽然之王所。曰将欲何求劳志若兹。曰吾志所存子具知之。道士即化为一辕之车。以送王还晨各离矣。天化为梵志复乞其车。即复惠之。转进未至彼国数十里。天复化为前梵志来索银钱。王曰。吾以国惠人侻忘子钱。梵志曰。三日必还吾钱。王即以妻子各质一家。得银钱一千以还梵志。妻侍质家女。女浴脱身珠玑众宝以悬著架。天化为鹰撮衣宝去。女云婢盗。录之系狱。其儿与质家儿俱卧。天夜往杀质家儿矣。死家取儿付狱。母子俱系。饥馑。毁形。呼嗟无救。吟泣终日。罪成弃市。王赁得银钱一千。行赎妻子。历市睹之。即存念十方诸佛。自悔过曰。吾宿命恶乃致兹乎。靖心入禅。神通之明睹天所为。空中有声曰。何不急杀之乎。王曰。吾闻。帝释普济众生。赤心恻怆。育过慈母。含血之类莫不蒙祐。尔为无恶缘获帝位乎。释怀重毒恶熟罪成。生入太山。天人龙鬼莫不称善。地主之王。即释妻子之罪。二王相见寻问其原。具陈所由。国无巨细靡不堕泪。地主之王分国而治。故国臣民寻王所在率土奉迎。二国君民一哀一喜。时王者吾身是。妻者俱夷是。子者罗云是。天帝者调达是。山中梵志舍利弗是。彼国王者弥勒是。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七)昔者菩萨为大国王。理民以正。心无偏颇。然不游观。国相启曰。愿一出游。王曰大善。明日即出。人民悦豫。普得其所。睹国富姓居舍妙雅。瓦以金银服饰光道。曰吾国丰哉。心甚欣豫。还宫忆之。曰斯诸理家何益于国乎。敕录其财为军储矣。有一理家。其私财有三千万以疏现王。王怒曰。何敢面欺乎。对曰。少来治生。凡有私财宅中之宝。五家之分非吾有也。曰何谓私财。对曰。心念佛业。口宣佛教。身行佛事。捐五家分兴佛宗庙。敬事贤众供其衣食。慈养蜎飞蠕动蚑行之类。心所不安不以加之。斯之福德随我所之。犹影随形。所谓私财也。五家分者。一水。二火。三贼。四官。五为命尽。身逮家宝捐之于世已当独逝。殃福之门未知所之。睹世如幻故不敢有之也。计五家分可有十亿。斯为祸之窠薮。常恐危己岂敢有之也。愿士众辇之以除吾忧。王曰。诚哉斯言也。即遣之去。退入斋房。靖心精思。即醒寤曰。身尚不保。岂况国土妻子众诸可得久长乎。即撰录佛经诵文释义。心垢照除。进贞臣纳忠谏大赦其国。还民宝序群僚议宽正。谓群臣曰。夫不睹佛经妙义重戒者。其为聋盲矣。彼理家富唯我贫矣。即敕国界散出财宝。赈给贫困恣民所欲。立佛庙寺悬缯烧香。饭诸沙门。身自六斋。如斯三年。四境宁靖。盗贼都息。五谷熟成。民无饥寒。王后寿终。即上生第二天。佛告诸沙门。时王者吾身是。理家者秋鹭子是。劝王观国者阿难是。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八)昔者菩萨为大理家。名曰仙叹。财富无数睹佛明典。觉世无常。荣命难保。财非己有。唯有布施功德不朽。令告黎民。若有贫乏恣愿取之。如斯数月。时政宽民富无财乏者。仙叹念曰。惟当市药供护众疾耳。即市良药济众生命。慈育普至。恩无不周。累年之惠。德香远熏。四方病者驰来。首尾叹其弘润。以德配天。财贿都尽身行采宝。去家百余里。于一水上逢数乘车载重病者。曰尔所之乎。答曰。之仙叹所庶全余命。仙叹即还从王贷金五百两。市药以疗。病者悉瘳。自与商人入海采宝。所获弘多。还国置舟步行。道乏无水。仙叹得一井水。呼等人汲之。却自取饮。商人睹其所得白珠。光耀绝众。贪为尤恶。毁圣残仁。共排仙叹投之于井。菩萨仁德感神动只。天神接承令不毁伤。商人还国。王曰。仙叹何之。对曰。去国即别不知所之。曰尔乃杀之乎。曰不也。仙叹于井睹空傍穴。寻之而进出彼家井。准七日行得其本国。王曰。何缘空还乎。对曰不遇。王靖思曰。其必有以乎。召商人问。尔诚首之即活。欺者死矣。即皆首之付狱定罪。仙叹涕泣。驰诣宫门叩头请罪。王曰。违政也。又重请曰。愚者倒见未足明责原其无知也。王嘉仙叹之仁覆。原商人之凶罪。敕令还物。商人佥曰。仙叹不奉佛者。岂有斯仁乎。各择名宝以还之矣。仙叹各受其半。商人叩头曰。蒙祐命全。愿尽纳焉。于斯受之以还王金。又大布施。王逮臣民。相率受戒。子孝臣忠。天神荣卫。国丰民康。四境服德。靡不称善。佛言。时仙叹者是我身也。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九)昔者菩萨从四姓生。堕地。即曰。众生万祸。吾当济焉。不睹佛仪。不闻明法。吾当开其耳目除其盲聋。令之睹闻无上正真众圣之王明范之原也。布施诱进靡不服从矣。九亲惊曰。古世之来未闻幼孩而为斯云。将是天龙鬼神之灵乎。当卜之焉。即答亲曰。吾为上圣之所化怀。普明之自然非彼众妖。慎无疑矣。言毕即默。亲曰。儿有乾坤弘润之志。将非凡夫乎。名儿曰普施。年有十岁。佛诸典籍流俗众术靡不贯综。辞亲济众布施贫乏。亲曰。吾有最福之上名也。尔可恣意布施众贫矣。对曰不足。乞作沙门。赐吾法服.应器.策杖。以斯济众即吾生愿也。亲忆儿始生之誓无辞御焉。即从其愿听为沙门。周旋教化经一大国。国有豪姓。亦明众书。睹普施仪容堂堂光华暐晔。厥性惔怕净若天金。有上圣之表将为世雄也。谓普施曰。有欲相告。愿足圣人。吾有陋女愿给箕帚之使。答曰大善。须吾还也。即进路之海边。附载度海。上岸入山。到无人处。遥睹银城宫殿明好。时有毒蛇绕城七匝体大百围。见普施来仰然举首。普施念曰。斯含毒类必有害心。吾当兴无盖之慈以消彼毒也。夫凶即火也。慈即水矣。以水灭火何尝不灭。即坐兴慈定。愿令众生早离八难。心去恶念逢佛见法。与沙门会。得闻无上正真明道。心开垢灭如吾所见也。兴斯慈定。蛇毒即灭垂首而眠。普施登其首入城。城中有天神。睹普施来。欣豫而曰。久服圣德。今来翔兹成吾本心也。愿留一时九十日。普施然许。天王即以正事委付近臣。身自供馔。朝夕肃怀。禀受诸佛非常.苦.空.非身之高行。济众之明法。时日食毕。普施进路。天王以明月真珠一枚送之曰。以珠自随明四十里。志愿发云众宝满足。若后得佛。愿为弟子亲侍圣侧。普施曰可。即复前行。睹黄金城。严饰踰银。又有毒蛇围城十四匝。巨躯倍前举首数丈。普施复思弘慈之定。蛇毒即消垂首而眠。登之入城中。有天人。睹普施欢喜曰。久服灵耀翔兹甚善。愿留二时百八十日。吾愿尽养。惟留威神。即然许之。留为说法无上明行。讫即辞退。天人复以神珠一枚送之。明耀八十里。志之所愿。众宝满其里数。若子得道愿为弟子。神足无上。受其神珠。即复进路。睹琉璃城。光耀踰前。又有毒蛇巨躯甚大。绕城二十一匝。仰首嗔目当彼城门。复坐深思普慈之定。誓济众生。毒歇垂首。登之而入城中。有天人喜辞犹前。请留三时。愿供所志。期竟辞退。又送神珠一枚。明耀百六十里。珠之所在。众宝寻从满其明内。在志所欲无求不获。子若得无上正真觉道者。吾愿为弟子有最明之智。曰必获尔愿。普施得珠曰。斯足以济众生之困乏。返其旧居。海诸龙神佥会议曰。吾等巨海唯斯三珠为吾荣华。道士悉得。吾等何荣。宁都亡诸宝不失斯珠。海神化为凡人。当普施前立曰。吾闻仁者获世上宝可得观乎。即以示之。神搏其首即取其珠。普施惟曰。吾历险阻经跨巨海乃获斯宝。欲以拯济众生困乏。反为斯神所见夺乎。曰尔还吾珠。不者吾竭尔海。海神答曰。尔言何虚。斯之巨海。深广难测。孰能尽之。天日可殒。巨风可却。海之难竭犹空难毁也。普施曰。昔吾锭光佛前愿得道力。反覆众海指擢须弥。震动天地又移诸刹。佛从吾志与吾愿。吾今得之。今尔鬼□糸发之邪力。焉能遏吾正真之势乎。即说经曰。吾自无数劫来。饮母乳湩。啼哭之泪。身死血流。海所不受。恩爱难绝。生死难止。吾尚欲绝恩爱之本止生死之神。今世抒之不尽。世世抒之。即住并两足。瓢抒海水投铁围外。有天名遍净。遥闻之深自惟曰。昔吾于锭光佛前闻斯人获其志愿。必为世尊度吾众生。天即下助其抒水。十分去八。海神悔怖曰。斯何人哉。而有无极之灵乎。斯水尽矣。吾居坏也。即出众宝空其诸藏以与普施。普施不受曰。唯欲得吾珠耳。诸神还其珠。普施返其水旋其本土。寻路布施。所过之国。国无贫民。处处诸国无不改操五戒十善以为国政。开狱大赦。润逮众生。遂至得佛。佛告诸沙门。普施者我身是。父者白净王是。母者即吾母舍妙是。道士女者今俱夷是。时银城中天者今现阿难是。金城中天者目连是。琉璃城中天者舍利弗是。菩萨累劫勤行四恩。誓愿求佛拯济众生。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一○)昔者菩萨为大国王。名曰长寿。太子名长生。其王仁恻。恒怀悲心。愍伤众生。誓愿济度。精进不惓。刀杖不行。臣民无怨。风雨时节。宝谷丰沃。邻国小王执操暴虐。贪残为法。国荒民贫。谓群臣曰。吾闻长寿。其国丰富。去斯不远。怀仁不杀。无兵革之备。吾欲夺之其可获乎。群臣曰可。则兴战士到大国界。蕃屏之臣。驰表其状惟愿备豫。长寿则会群臣议曰。彼王来者。惟贪吾国民众宝多。若与之战。必伤民命。利己残民贪而不仁。吾不为也。群臣佥曰。臣等旧习军谋兵法。请自灭之。无劳圣思。王曰。胜则彼死。弱则吾丧。彼兵吾民皆天生育。重身惜命。谁不然哉。全己害民。贤者不为也。群臣出曰。斯天仁之君不可失也。自相捡率以兵拒贼。长寿觉之。谓太子曰。彼贪吾国怀毒而来。群臣以吾一人之身欲残民命。今吾委国。庶全天民。其义可乎。太子曰诺。父子踰城。即改名族隐于山草。于是贪王遂入其国。群臣黎庶失其旧君。犹孝子丧其亲。哀恸辟踊无门不然。贪王募之黄金千斤钱千万。长寿出于道边树下坐精思。悲愍众生生死勤苦。不睹非常.苦.空.非身。为欲所惑其苦无数。远国梵志。闻王好施济众生之命。远来归穷于树下息。俱相问讯。各陈本末。梵志惊曰。天王何缘若兹乎。流泪自陈。吾余年无几。故来乞□。庶存余命。大王亡国。吾命穷矣。即为哀恸。王曰。子来归穷。而正值吾失国。无以济子。不亦痛乎。抆泪而曰。吾闻新王募吾甚重。子取吾首可获重赏。答曰不然。遥服天王仁济众生润等天地。故委本土庶蒙自济。今敕斩首不敢承命矣。王曰。身为朽器岂敢保哉。夫生有死。孰有常存。若子不取会为灰土矣。梵志曰。天王布天仁之惠。必欲殒命以济下劣者。惟愿散手相寻去耳。王即寻从之。故城门令缚以闻。国人睹王哀号动国。梵志获赏。贪王。命于四衢生烧杀之。群臣启曰。臣等旧君当就终没。乞为微馔以赠死灵。贪王曰可。百官黎民哀恸塞路。辟踊宛转靡不呼天。太子长生亦佯卖樵当父前立。父睹之仰天曰。违父遗诲。含凶怀毒。蕴于重怨。连祸万载非孝子矣。诸佛四等弘慈之润。德韬天地。吾寻斯道杀身济众。犹惧不获孝道微行。而况为虐报仇者乎。不替吾言可谓孝矣。子不忍视父死。还入深山。王命终矣。太子哀呼。血流于口。曰吾君虽有临终尽仁之诫。吾必违之当诛毒鸩。遂出佣赁。为臣种菜。臣偶行园睹菜甚好。问其意状。园监对曰。市赁一人妙于园种。臣现问曰。悉所能乎。曰百工之巧。吾为其首。臣请其王令为上馔。有踰太官。王曰。斯食谁为之乎。臣以状对。王即取之令为厨监。每事可焉。擢为近臣告之曰。长寿王子吾之重仇。今以汝为蕃屏即曰唯然。王曰。好猎乎。对曰。臣好之。王即出猎。驰马逐兽与众相失。唯与长生俱处山三日遂至饥困。解剑授长生枕其膝眠。长生曰。今得汝不乎。拔剑欲斩之。忽忆父命。曰。违父之教为不孝矣。复剑而止。王寤曰。属梦长生欲斩吾首。将何以也。对曰。山有强鬼喜为灼热。臣自侍卫。将何惧矣。王复还卧。如斯三者也。遂投剑曰。吾为仁父原赦尔命。王寤曰。梦见长生原吾命矣。太子曰。长生者吾身是也。念父追仇之于今矣。吾父临没口遗仁诫。令吾遵诸佛忍辱恶来善往之道。而吾含极愚之性。欲以两毒相注。三思父诫三释剑矣。愿大王疾相诛除重患也。身死神迁。恶意不生。王悔过曰。吾为暴虐不别臧否。子之先君。高行纯备。亡国不亡行。可谓上圣乎。子存亲全行。可谓孝乎。吾为豺狼残生苟饱。今命在子赦而不戮。后岂违之乎。今欲返国由何道也。对曰。斯惑路者吾之为也。将王出林与群寮会。王曰。诸君识长生不乎。佥曰不识。王曰。斯即长生矣。今还其国吾返本居。自今为伯仲祸福同之。立太子之日。率土悲喜交并莫不称寿。贪王还其国更相贡献。遂致隆平。佛告诸沙门。时长寿王者吾身是也。太子者阿难是。贪王者调达是。调达世世毒意向我。我辄济之。阿难与调达本自无怨。故不相害也。吾世世忍不可忍者。制意立行。故今得佛为三界尊。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六度集经卷第一

六度集经卷第二

吴康居国沙门康僧会译

布施度无极章(此有四章)

(一一)波耶王经

昔者波罗柰国王名波耶。治国以仁。干戈废。杖楚灭。囹圄毁。路无呼嗟。群生得所。国丰民炽。诸天叹仁。王城广长四百里。围千六百里。王日饭此中人。皆从其愿。邻国闻其国丰熟。灾害消灭。与臣谋曰。彼国丰熟兆民富乐。吾欲得之。往必克矣。臣妾佥曰。喜从王愿。即兴师之仁国。仁国群臣以闻欲距之矣。仁王惨然而曰。以吾一人之身戮兆民身。爱吾一人命杌兆民之命。一口再食一身数衣。与时何诤。而去春天之德取豺狼之残乎。吾宁去一世之命不去大志。恕己安群生。盖天之仁也。权谓臣曰。各退明日更议。夜则踰城。遁迈入山坐一树下。有梵志来。其年六十。问王曰。彼仁国王万福无恙乎。答曰。彼王已丧命矣。梵志闻之顿地哀恸。王问之曰。汝哀何甚重乎。答曰。吾闻彼王仁逮群生润如帝释。故驰归命。而彼凋丧。吾老穷矣。王曰。彼仁王者我则是也。邻国王闻吾国丰熟。民炽宝多。命其武士曰。得吾首者赏男女之使各千人马千疋牛千头金银各千斤。今子取吾首。金冠及剑为明证。之彼王所。赏重多可为传世之资。吾心欣然也。答曰。不仁逆道宁死不为也。王曰。斯翁恃吾以活而令穷哉。吾今以首惠汝。令汝无罪。起稽首十方流涕誓曰。群生危者吾当安之。背真向邪者。吾当令归命三尊。今以首拔子之穷。令子无罪矣。引剑自毁。以济彼难。梵志以首冠剑诣彼王所。王问旧臣。仁王力当千人。而为此子所获乎。旧臣顿首辟地。哀恸痛莫能对。更问梵志。梵志本末陈之。兆民路踊巷哭。或吐血者。或息绝而尸视者。彼王逮臣武士巨细靡不噢咿。王仰天长叹曰。吾无道哉。残天仁子矣。取仁王尸及首连之以金薄。其身坐著殿上。三十二年为天子。后乃立其子为王。邻国靡不子爱之也。仁王寿终即生天上。佛告诸比丘。仁王者我身是。邻国王者目连是。其国群臣者今诸比丘是。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一二)波罗柰国王经

昔者波罗柰国王太子名迦兰。兄弟二人。父王丧身。以国相让。无适立者。兄将妻遁迈入山学道。止临江水。时他国有犯罪者。国政杌其手足截其鼻耳败舡流之。罪人呼天相属。道士闻之怆然。悲楚曰。彼何人哉。厥困尤甚。夫弘慈恕己危命济群生之厄者。斯大士之业矣。投身于水荡波截流。引舟著岸。负之还居。勤心养护。疮愈命全。积年有四。慈育无倦。妻淫无避与罪人通谋杀其婿。曰子杀之吾与子居。罪人曰。彼贤者矣。奈何杀之。妻辞如前。罪人曰。吾无手足不能杀也。妻曰子坐。吾自有计矣。诈为首疾。告其婿曰。斯必山神所为也。吾欲解之。明日从君以求祈福。婿曰大善。明日遂行山岸高四十里。三面壁立。睹者皆惧。妻曰。术法子向日立。吾自祭之。婿即向日妻佯绕之数周。推落山下。山半有树。树叶致厚而柔软也。道士攀枝得立。树果甘美食之自全。树侧有龟。亦日食果。睹树有人。惧不敢往。其饥五日冒昧趣果。两俱无害。遂相摩近。道士超踊骑龟。龟惊跳下地。天神祐之。两俱无损。因还故国弟以国让兄。兄以恕己。弘慈拯济群生。王治其国。日出布施。四百里内。人车马众宝饭食自由。东西南北惠育如之。王功名周著。十方叹德。妻以婿为死。国人无识己者。负杌婿入国。自陈结发室家遭世衰乱。身更凋残。服天王慈惠。故来乞□。国人嘉其如斯。教之曰。天王普慈育逮群生。明日当出东门布施。汝其逆之。贵汝善行赐汝必多。明日从王乞□。王默识之。具为群臣说妻本末。一臣曰当烧之。一臣曰斩之。执法大臣曰。夫罪莫大于去正入邪为悖逆之行者矣。当钉凶人著蛊女之背使长负焉。群臣佥曰。善哉从其所好。执持之明矣。王以十善化民靡不欣戴。王逮臣民终生天上。罪人夫妻死入地狱。佛告诸比丘。时王者我身是。罪人者调达是。妻者怀杅女子是。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一三)萨和檀王经

昔者国王号萨和檀。解曰一切施也。有所求索不逆人意。布施如是。其王名字流闻八方莫不闻知。时文殊师利欲往试之。化作年少婆罗门。从异国来诣王宫门。语守门者。我从远来欲见大王。时守门者即白如此。王甚欢喜。即出奉迎。如子见父。前为作礼。便请令坐。问讯。道人所从来耶。冒涉涂路得无疲倦。逝心言。我在他国闻王功德。故来相见。今欲乞□。王言大善。所欲得者莫自疑难。今我名为一切之施。欲求何等。婆罗门言。我不用余。欲得王身与我作奴。及王夫人为我作婢。若能尔者便随我去。王甚欢悦。报言大善。今我身者。定自可得愿属道人供给使令。其夫人者大国王女当往问之。时王即入语夫人言。今有道人。年少端正。从远方来。欲乞我身持用作奴。今复并欲索卿作婢。当如之何。其夫人言。王报云何。王言。我已许之作奴。未许卿耳。时夫人言。王为相弃独自得便不念度我。是时夫人即随王出。白道人言。愿得以身供道人使。时婆罗门复语王言。审实尔不。吾今欲去。王白道人。我生布施未曾有悔。从道人耳。逝心曰。汝当随我皆悉徒跣。不得著履。当如奴法。莫得不掩。王与夫人。皆言唯诺。从大家教不敢违命。时婆罗门便将奴婢涉道而去。文殊师利。即以化人代其王处及夫人身领理国事令其如故。王夫人者。本大国王女。端正无双。手足柔软。生长深宫不更寒苦。又复重身怀妊数月。步随大家举身皆痛。足底破伤不能复前。疲极在后。时婆罗门还顾骂言。汝今作婢。当如婢法。不可以汝本时之态。夫人长跪白言不敢。但小疲极住止息耳。戒言疾来促随我后。前到国市别卖奴婢。各与一主相去数里。时有长者买得此奴使守斯舍。诸有埋者令收其税不得妄动。是时婢者所属大家夫人甚妒。晨夜令作初不懈息。其后数日时婢挽娠所生男儿。夫人恚言。汝为婢使那得此儿。促取杀之。随大家教即杀其儿。持行埋之往到奴所。得共相见言。生一男儿今日已死。不持钱来今宁可得唐埋之不。其奴报曰。大家甚急。备闻此者罪我不小。卿促持去。更索余处不须住此。王与夫人虽得相见。不说勤苦。各无怨心。如是言语须臾之顷。恍惚如梦。王及夫人。自然还在本国中宫正殿上坐。如前不异。及诸群臣后宫婇女。皆悉如故。所生太子亦自然活。王及夫人心内自疑。何缘致此。文殊师利在虚空中。坐七宝莲华上现身色相。赞言善哉。今汝布施至诚如是。王与夫人踊跃欢喜。即前作礼。文殊师利。为说经法。三千刹土为大震动。覆一国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王与夫人应时即得不起法忍。佛告阿难。是时王者即我身是。时夫人者今俱夷是。时太子者今罗云是。佛言。阿难。我宿命时。布施如是。用一切人故不惜身命。至无数劫无有恨悔。无所荣冀自致正觉。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一四)须大拏经

昔者叶波国王号曰湿随。其名萨阇。治国以正。黎庶无怨。王有太子。名须大拏。容仪光世。慈孝难齐。四等普护。言不伤人。王有一子宝之无量。太子事亲同之于天。有知之来。常愿布施拯济群生。令吾后世受福无穷。愚者不睹非常之变谓之可保。有智之士照有五家。乃尚布施之士。十方诸佛缘一觉无所著尊靡不叹施为世上宝。太子遂隆普施。惠逮众生。欲得衣食者应声惠之。金银众珍车马田宅无求不与。光馨远被。四海咨嗟。父王有一白象。威猛武势辟六十象。怨国来战。象辄得胜。诸王议曰。太子贤圣无求不惠。遣梵志八人之太子所令乞白象。若能得之吾重谢子。受命即行。著鹿皮衣履屣执瓶。□杖远涉历诸郡县千有余里到叶波国。俱柱杖翘一脚向宫门立。谓卫士曰。吾闻太子布施贫乏润逮群生。故自远涉乞吾所乏卫士即入如事表闻。太子闻之欣然驰迎。犹子睹亲。稽首接足慰劳之曰。所由来乎苦体如何。欲所求索以一脚住乎。对曰。太子德光周闻八方。上达苍天下至黄泉。巍巍如太山靡不叹仰。卿为天人之子。吐言必信审。尚布施不违众愿者。今欲乞□行莲华上白象。象名罗阇□大檀。太子曰大善。唯上诸君金银杂宝恣心所求。无以自难。即敕侍者。疾被白象金银鞍勒牵之来矣。左持象勒。右持金瓮。澡梵志手。慈欢授象。梵志大喜。即咒愿竟。俱升骑象含笑而去。相国百揆靡不怅然。佥曰。斯象猛力之雄。国恃以宁。敌仇交战。辄为震奔。而今惠仇国。将何恃。俱现陈曰。夫白象者。势力能辟六十象。斯国却敌之宝。而太子以惠重怨。中藏日虚。太子自恣布施不休。数年之间。臣等惧举国妻子必为施惠之物矣。王闻其言惨然久而曰。太子好喜佛道。以赒穷济乏慈育群生。为行之元首。纵得禁止假使拘罚斯为无道矣。百揆佥曰。切磋之教仪无失矣。拘罚为虐臣敢闻之。逐令出国置于田野。十年之间令惭自悔。臣等之愿也。王即遣使者就诰之曰。象是国宝惠怨胡为。不忍加罚。疾出国去。使者奉命诰之如斯。太子对曰。不敢违天命。愿乞布施济乏七日出国无恨。使者以闻。王曰。疾去不听汝也。使者反曰。王命不从。太子重曰。不敢违天命。吾有私财不敢侵国。使者又闻。王即听之。太子欣然敕侍者。国中黎庶有穷乏者。劝之疾来。从其所欲恣之无违。国土官爵田宅财宝。幻梦之类靡不磨灭。兆民巨细奔诣宫门。太子以饮食衣被七宝诸珍。恣民所欲布施讫竟。贫者皆富。妻名曼坻。诸王之女。颜华暐耀。一国无双。自首至足皆以七宝璎珞。谓其妻曰。起听吾言。大王徙吾著檀特山十年为限。汝知之乎。妻惊而起视太子泪出。且云。将有何罪乃见迸逐。捐国尊荣处深山乎。答其妻曰。以吾布施虚耗国内。名象战宝以施怨家。王逮群臣恚逐我耳。妻即称愿使国丰熟。王臣兆民富寿无极。惟当建志于彼山泽成道弘誓矣。太子曰。惟彼山泽恐怖之处。虎狼害兽难为止矣。又有毒虫魍魉毙鬼雷电霹雳风雨云雾。其甚可畏。寒暑过度。树木难依。蒺梨砾石非卿所堪。尔王者之子生于荣乐长于中宫。衣则细软。饮食甘美。卧则帷帐。众乐聒耳。愿则恣心。今处山泽。卧则草蓐。食则果蓏。非人所忍。何以堪之乎。妻曰。细靡众宝帷帐甘美。何益于己。而与太子生离居乎。大王出时以幡为帜。火以烟为帜。妇人以夫为帜。吾恃太子犹孩恃亲。太子在国布施四远。吾辄同愿。今当历崄而犹留守荣。岂仁道哉。傥有来乞不睹所天。心之感绝。必死无疑。太子曰。远国之人来乞妻子。吾无逆心。尔为情恋傥违惠道都绝洪润坏吾重任也。妻曰。太子布施睹世希有。当卒弘誓慎无倦矣。百千万世无人如卿。逮佛重任吾不敢违也。太子曰善。即将妻子诣母辞别。稽首于地愍然辞曰。愿捐重思。保宁玉体。国事鞅掌愿数慈谏。无以自由枉彼天民。当忍不可忍含忍为宝。母闻诀辞顾谓侍曰。吾身如石心犹刚铁。今有一子而见迸逐。吾何心哉。未有子时结愿求嗣。怀妊之日如树含华。日须其成。天不夺愿令吾有子。今育成就而当生离乎。夫人嫔妾。嫉者快喜不复相敬。大子妻儿稽首拜退。宫内巨细靡不哽噎。出与百揆吏民哀诀。俱出城去。靡不窃云。大子国之圣灵众宝之尊。二亲何心而逐之乎。大子坐城外谢诸送者。遣之还居。兆民拜伏。佥然举哀。或有辟踊呼天。音响振国。与妻进道。自知去本国远。坐一树下。有梵志自远来乞。解身宝服妻子珠玑尽以惠之。令妻子升车执辔而去。始欲就道。又逢梵志来从乞马。以马惠之。自于辕中挽车进道。又逢梵志来□其车。即下妻子以车惠之。太子车马衣裘身宝杂物。都尽无余。令妻婴女。己自抱男。处国之时施彼名象众宝车马。至见毁逐。未曾恚悔。和心相随。欢喜入山。三七二十一日乃到檀特山中。太子睹山树木茂盛流泉美水甘果备焉。凫雁鸳鸯游戏其间。百鸟嘤嘤相和悲鸣。太子睹之谓其妻曰。尔观斯山。树木参天渺有折伤。群鸟悲鸣。每处有泉。众果甚多以为饮食。唯道是务无以违誓。山中道士皆守节好学。有一道士名阿周陀。久处山间有玄妙之德。即与妻子诣之稽首。却叉手立。向道士曰。吾将妻子来斯学道。愿垂洪慈诲成吾志也。道士诲之。太子则焉。柴草为屋。结发葌服。食果饮泉。男名耶利。衣小草服从父出入。女名罽拏延。著鹿皮衣从母出入。处山一宿。天为增泉其味重甘。生药树木名果茂盛。后有鸠留县老贫梵志。其妻年丰。颜华端正。提瓶行汲。道逢年少遮要调曰。尔居贫乎无以自全。贪彼老财庶以归居。彼翁学道内否不通教化之纪。希成一人。专愚儱悷。尔将所贪乎。颜状丑黑。鼻正匾虒。身体缭戾。面皱唇□言语蹇吃。两目又青。状类若鬼。举身无好。孰不恶憎。尔为室家将无愧厌乎。妇闻调婿流泪而云。吾睹彼翁鬓须正白。犹霜著树。朝夕希心欲其早丧未即从愿。无如之何。归向其婿如事具云。曰子有奴使妾不行汲。若其如今吾去子矣。婿曰。吾贫缘获给使乎。妻曰。吾闻布施上士名须大拏。洪慈济众虚耗其国。王逮群臣。徙著山中。其有两儿。乞则惠卿。妻数有言。爱妇难违。即用其言。到叶波国。诣宫门曰。太子安之乎。卫士上闻。王闻斯言。心结内塞。涕泣交流。有顷而曰。太子见逐。惟为斯辈。而今复来乎。请现劳鹬问其所以。对曰。太子润馨。遐迩咏歌。故远归命。庶自稣息。王曰。太子众宝布施都尽。今处深山衣食不充。何以惠子。对曰。德徽巍巍。远自竭慕。贵睹光颜没齿无恨也。王使人示其径路。道逢猎士曰。子经历诸山。宁睹太子不。猎士素知太子迸逐所由。勃然骂曰。吾斩尔首问太子为乎。梵志恧然而惧曰。吾必为子所杀矣。当权而诡之耳。曰王逮群臣令呼太子还国为王。答曰大善。喜示其处。遥见小屋。太子亦睹其来。两儿睹之中心怛惧。兄弟俱曰。吾父尚施而斯子来。财尽无副。必以吾兄弟惠与之。携手俱逃。母故掘荫其陷容人。二儿入中以柴覆上。自相诫曰。父呼无应也。太子仰问请其前坐。果浆置前食果饮毕。慰劳之曰。历远疲倦矣。对曰。吾自彼来。举身恼痛。又大饥渴。太子光馨。八方叹懿。巍巍远照有如太山。天神地祇。孰不甚善。今故远归穷。庶延微命。太子恻然曰。财尽无惜矣。梵志曰。可以二儿给养吾老矣。答曰。子远来求儿。吾无违心。太子呼焉。兄弟惧矣。又相谓曰。吾父呼求。必以惠鬼也。违命无应。太子隐其在陷。发柴睹之。儿出抱父战栗涕泣。呼号且言。彼是鬼也。非梵志矣。吾数睹梵志。颜类未有若兹。无以吾等为鬼作食。吾母采果来归何迟。今日定死为鬼所啖。母归索吾。当如牛母索其犊子。狂走哀恸。父必悔矣。太子曰。自生布施未尝微悔。吾以许焉。尔无违矣。梵志曰。子以普慈相惠。儿母归者即败子洪润违吾本愿。不如早去。太子曰。卿愿求儿故自远来。终不敢违。便可速迈。太子。右手沃澡。左手持儿。授彼梵志。梵志曰。吾老气微。儿舍遁迈之其母所。吾缘获之乎。太子弘惠缚以相付。太子持儿令梵志缚。自手执绳端。两儿辟身宛转父前。哀号呼母曰。天神地祇山树诸神。一哀告吾母意云。两儿以惠人。宜急舍彼果可一相见。哀感二仪。山神怆然。为作大响有若雷震。母时采果。心为忪忪。仰看苍天不睹云雨。右目□左腋痒。两乳湩流出相属。母惟之曰。斯怪甚大。吾用果为。急归视儿将有他乎。委果旋归。惶惶如狂。帝释念曰。菩萨志隆。欲成其弘誓之重任。妻到坏其高志也。化为师子当道而蹲。妇曰。卿是兽中之王。吾亦人中王子。俱止斯山。吾有两儿皆尚微细。朝来未食须望我耳。师子避之。妇得进路。回复于前化作白狼。妇辞如前。狼又避焉。又化为虎。适梵志远。乃遂退矣。妇还睹太子独坐。惨然怖曰。吾儿如之而今独坐。儿常望睹吾以果归。奔走趣吾。辟地复起。跳踉喜笑。曰母归矣。饥儿饱矣。今不睹之。将以惠人乎。吾坐儿立各在左右。睹身有尘。竞共拂拭。今儿不来。又不睹处。卿以惠谁。可早相语。祷祀乾坤。情实难云。乃致良嗣。今儿戏具。泥象泥牛泥马泥猪杂巧诸物纵横于地。睹之心感。吾且发狂。将为虎狼鬼□盗贼吞乎。疾释斯结。吾必死矣。太子久而乃言。有一梵志来索两儿云。年尽命微欲以自济。吾以惠之。妇闻斯言。感踊辟地。宛转哀恸流泪且云。审如所梦。一夜之中梦睹老嶶贫窭梵志。割吾两乳执之疾驰。正为今也。哀恸呼天。动一山间云。吾子如之当如行求乎。太子睹妻哀恸尤甚。而谓之曰。吾本盟尔隆孝奉遵。吾志大道尚济众生。无求不惠。言誓甚明。而今哀恸以乱我心。妻曰。太子求道厥劳何甚。夫士家尊在于妻子之间。靡不自由。岂况人尊乎。愿曰。所索必获如一切智。帝释诸天佥然议曰。太子弘道普施无盖。试之以妻观心如何。释化为梵志来之其前曰。吾闻子怀以乾坤之仁。普济群生布施无逆。故来归情。子妻贤贞德馨远闻。故来乞□。傥肯相惠乎。答曰大善。以右手持水澡梵志手。左手提妻适欲授之。诸天称寿莫不叹善。天地卒然大动。人鬼靡不惊焉。梵志曰止。吾不取也。答曰。斯妇岂有恶耶。妇人之恶斯都无有。妇人之礼斯为备首矣。然其父王唯有斯女。尽礼事婿不避涂炭。衣食趣可不求细甘。勤力精健颜华踰辈。卿取吾喜除患最善。梵志曰。妇之贤快诚如子言。敬诺受之。吾以寄子无以惠人。又曰。吾是天帝释非世庸人也。故来试子。子尚佛慧影范难双矣。今欲何愿恣求必从。太子曰。愿获大富常好布施无贪踰今。令吾父王及国臣民思得相见。天帝释曰善。应时不现。梵志喜获其志行不觉疲。连牵两儿欲得望使。儿王者之孙。荣乐自由。去其二亲为绳所缚。结处皆伤。哀号呼母。鞭而走之。梵志昼寝。二儿迸逃。自沈池中。荷蒻覆上。水虫编身。寤行寻求。又得儿矣。捶杖纵横。血流丹地。天神愍念解缚愈伤。为生甘果令地柔软。兄弟摘果。更相授啖。曰斯果之甘犹苑中果。斯地柔软如王边緼綖矣。兄弟相扶仰天呼母。涕泣流身。梵志所行。其地岑岩。砾石刺棘。身及足蹠。其疮毒痛。若睹树果。或苦且辛。梵志皮骨相连。两儿肌肤光泽。颜色复故。归到其家。喜笑且云。吾为尔得奴婢二人。自从所使。妻睹儿曰。奴婢不尔。斯儿端正。手足悦泽不任作劳。孚行炫卖。更买所使。又为妻使。欲之异国。天惑其路。乃之本土。兆民识焉。佥曰。斯太子儿也。大王孙矣。哽噎诣门上闻。王呼梵志将儿入宫。宫人巨细靡不嘘唏王呼欲抱。两儿不就。王曰何以。儿曰。昔为王孙今为奴婢。奴婢之贱。缘坐王膝乎。问梵志曰。缘得斯儿。对之如事。曰卖儿几钱。梵志未答。男孙剿曰。男直银钱一千。特牛百头。女直金钱二千牸牛二百头。王曰。男长而贱。女幼而贵。其有缘乎。对曰。太子既圣且仁。润齐二仪天下喜附。犹孩依亲。斯获天下之明图。而见远逐捐处山泽。虎狼毒虫与之为邻。食果衣草。雷雨震人。夫财币草芥之类耳。坐见迸弃。故知男贱也。黎庶之女。苟以华色处在深宫。卧即緼綖。盖以宝帐。衣天下之名服。食天下之贡献。故女贵也。王曰。年八孩童有高士之论。岂况其父乎。宫人巨细闻其讽谏莫不举哀。梵志曰。直银钱一千。特牛牸牛各百头。惠尔者善。不者自已。王曰诺。即雇如数。梵志退矣。王抱两孙坐之于膝。王曰。属不就抱。今来何疾乎。对曰。属是奴婢。今为王孙。曰汝父处山何食自供。两儿俱曰。薇菜树果以自给耳。日与禽兽百鸟相娱。亦无愁心。王遣使者迎焉。使者就道。山中树木俯仰屈伸。似有跪起之礼。百鸟悲鸣哀音感情。太子曰。斯者何瑞。妻卧地曰。父意解释。使者来迎。神祇助喜。故兴斯瑞。妻自亡儿卧地。使者到乃起拜王命矣。使者曰。王逮皇后捐食衔泣。身命日衰。思睹太子。太子左右顾望。恋慕山中树木流泉。收泪升车。自使者发举国欢喜。治道扫除豫施帐幔。烧香散华伎乐幢盖。举国趍跄。称寿无量。大子入城顿首谢过。退劳起居。王复以国藏珍宝都付太子劝令布施。邻国困民归化首尾。犹众川之归海。宿怨都然。拜表称臣。贡献相衔。贼寇尚仁。偷贼竞施。干戈戢藏。囹圄毁矣。群生永康。十方称善。积德不休。遂获如来无所著正真道最正觉道法御天人师独步三界为众圣王矣。佛告诸比丘。吾受诸佛重任誓济群生。虽婴极苦。今为无盖尊矣。太子后终生兜术天。自天来下由白净王生。今吾身是也。父王者阿难是。妻者俱夷是。子男罗云是。女者罗汉朱迟母是。天帝释者弥勒是。射猎者优陀耶是。阿周陀者大迦叶是。卖儿梵志者调达是。妻者今调达妻旃遮是。吾宿命来勤苦无数。终不恐惧而违弘誓矣。以布施法为弟子说之。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六度集经卷第二

六度集经卷第三

吴康居国沙门康僧会译

布施度无极经(此有十二章)

(一五)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昔者有国王号和默。王行仁平。爱民若子。正法治国。民无怨心。其国广大郡县甚多。境界炽盛。五谷丰熟。国无灾毒。寿八万岁。和默圣王明令宫中。皇后贵人百官侍者。执纲维臣。教以正法。各理所部。王常慈心愍念众生。悲其愚惑狂悖自坠。寻存道原喜无不加。哀护众生如天帝释。杀盗淫泆两舌恶口妄言绮语嫉妒恚痴。如此之凶无余在心。孝顺父母敬爱九亲。寻追贤者尊戴圣人。信佛信法信沙门言。信善有福为恶有殃。以斯忠政十善明法自身执行。重敕后妃下逮贱妾。皆令尊奉相率为善。布告四镇臣民巨细皆令带诵心执修行。国有贫者不任穷困。失计行盗财主得之。将以启闻。王曰。尔盗乎。盗者曰。实盗。王曰尔何缘盗乎。盗者曰。实贫困无以自活。违圣明法蹈火行盗。王怅愍之。嘉其至诚恧然内愧。长叹而云。民之饥者即吾饿之。民之寒者即吾裸之。重曰。吾势能令国无贫者。民之苦乐在我而已。即大赦其国出藏珍宝布施困乏。饥渴之人即饮食之。寒者衣之。病者给药。田园舍宅金银珠玑。车马牛钱恣意所索。飞鸟走兽都及众虫。五谷刍草亦从所好。自王布施之后。国丰民富相率以道。民无杀者。盗人财物。淫人妇女。两舌恶口。妄言绮语。嫉妒恚痴。凶愚之心。寂而消灭。皆信佛信法信沙门。信为善有福作恶有殃。举国和乐。鞭杖不行。仇敌称臣。战器朽于藏。牢狱无系囚。人民称善。我生遇哉。天龙鬼神无不助喜祐护其国。毒害消竭。五谷丰熟。家有余财。王内独喜。即得五福。一者长寿。二者颜华日更好色。三者德勋八方上下。四者无病气力日增。五者四境安隐心常欢喜。王后寿终。如强健人。饱食快卧。忽然上生忉利天上。其国人民奉王十戒。无入地狱饿鬼畜生道中者。寿终魂灵皆得上天。佛告诸沙门。时和默王者吾身是也。诸沙门闻经皆大欢喜。为佛作礼而去。

(一六)佛说四姓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四姓家遭宿命殃。贫窭尤困。草衣草席。菜糜自供。虽为极困足不蹈无道之宅。手不执无道之惠。志行清净。众邪不能染其心。朝禀暮讲。经戒不释于口。世尊所叹。众智所敬。虽衣食不供于身口。奉养圣众。随家所有菜糜草席。不忽一日。诸沙门曰。四姓贫困。常有饥色。吾等不可受彼常食。经说沙门一心守真。戒具行高。志如天金。不珍财色唯经是宝。绝灭六饥故誓除馑。何耻分卫而不行乎。共诣佛所。本末陈之。世尊默然。后日四姓身诣精舍。稽首毕一面坐。佛念诸沙门前所启事。问四姓曰。宁日慈施供养比丘不。对曰唯然。举门日供。但恨居贫。菜糜草席。枉屈圣贤以为默默。众祐曰。布施之行。惟在四意。慈心向彼。悲心追愍。喜彼成度护济众生。虽施微薄。其后所生天上人中二道为常。所愿自然。眼色耳听鼻香口味。身服上衣。心皆欣怿。不惧乏无也。若施葌薄。心又不悦。后得其福。福中之薄。官位七宝。得不足荣。处在薄中。心又悭俭不敢衣食。惴惴恰恰未尝欢喜。腹饥身寒有似乞人。徒生徒死无善以自祐也。若施以好心不恳诚。憍傲自恃。身不供恪。绮求华名。欲远扬己。后有少财。世人空称。以为巨亿。内惧劫夺。衣常葌薄。食未尝甘。亦为空生空死。比丘未尝履其门。远离三尊恒近恶道。惠以好物。四等敬奉。手自斟酌。存意三尊。誓令众生逢佛升天。苦毒消灭。后世所生愿无不得。值佛生天必如志愿也(此章别本在萨和檀王经后)。

(一七)昔有梵志。名曰维蓝。荣尊位高。为飞行皇帝。财难筹算。体好布施。名女上色。服饰光世。以施与人。金钵盛银粟。银钵盛金粟。澡瓮盥槃四宝交错。金银食鼎中有百味。秦水名牛皆以黄金韬衣。其角一牛者日出四升湩。皆从犊子。织成宝服。明珠绽缀。床榻帏帐。宝络光目。名象良马。金银鞍勒。络以众宝。诸车华盖。虎皮为座。雕文刻镂无好不有。自名女以下至于宝车。事事各有千八十四枚。以施与人。维蓝慈惠。八方上下。天龙善神无不助喜。如维蓝惠以济凡庶。毕其寿命无日疲懈。不如一日饭一清信具戒之女。其福倍彼不可筹算。又为前施并清信女百。不如清信具戒男一饭。具戒男百不如具戒女除馑一饭。女除馑百。不如高行沙弥一人饭。沙弥百。不如沙门一人具戒行者心无秽浊内外清洁。凡人犹瓦石。具戒高行者。若明月珠也。瓦石满四天下。犹不如真珠一矣。又如维蓝布施之多。逮于具戒众多之施。不如饭沟港一。沟港百不如频来一。频来百不如不还一。不还百不如饭应真一人。又如维蓝前施及饭诸贤圣。不如孝事其亲。孝者尽其心无外私。百世孝亲。不如饭一辟支佛。辟支佛百不如饭一佛。佛百不如立一刹守三自归。归佛归法归比丘僧。尽仁不杀。守清不盗。执贞不犯他妻。奉信不欺。孝顺不醉。持五戒。月六斋。其福巍巍。胜维蓝布施万种名物。及饭贤圣。甚为难算矣。持戒不如等心慈育众生。其福无尽也。虽为菜糜草席。执三自归。怀四等心。具持五戒。山海可秤量。斯福难筹算也。佛告四姓。欲知维蓝者我身是。四姓闻经。心大欢喜。作礼而去。

(一八)昔者菩萨身为鹿王。厥体高大。身毛五色。蹄角奇雅。众鹿伏从数千为群。国王出猎。群鹿分散。投岩堕坑。荡树贯棘。摧破死伤所杀不少。鹿王睹之哽噎曰。吾为众长。宜当明虑择地而游。苟为美草而翔于斯。凋残群小。罪在我也。径自入国。国人睹之。佥曰。吾王有至仁之德。神鹿来翔。以为国瑞。莫敢干之。乃到殿前。跪而云曰。小畜贪生。寄命国界。卒逢猎者。虫类奔迸。或生相失。或死狼籍。天仁爱物。实为可哀。愿自相选日供太官。乞知其数不敢欺王。王甚奇曰。太官所用日不过一。不知汝等伤死甚多。若实如云。吾誓不猎。鹿王退还。悉命群鹿。具以斯意示其祸福。群鹿伏听。自相差次。应先行者每当就死。过辞其王。王为泣涕。诲喻之曰。睹世皆死。孰有免之。寻路念佛。仁教慈心。向彼人王慎无怨矣。日日若兹。中有应行者而身重胎。曰死不敢避。乞须焅娠更取其次欲以代之。其次顿首泣涕而曰。必当就死。尚有一日一夜之生。斯须之命。时至不恨。鹿王不忍枉其生命。明日遁众。身诣太官。厨人识之。即以上闻。王问其故。辞答如上。王怆然为之流泪曰。岂有畜兽怀天地之仁杀身济众。履古人弘慈之行哉。吾为人君。日杀众生之命。肥泽己体。吾好凶虐。尚豺狼之行乎。兽为斯仁有奉天之德矣。王遣鹿去还其本居。敕一国界。若有犯鹿者与人同罚。自斯之后。王及群寮率化。黎民遵仁不杀。润逮草木。国遂太平。菩萨世世危命济物。功成德隆。遂为尊雄。佛告诸比丘。时鹿王者是吾身也。国王者舍利弗是。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一九)昔者菩萨身为鹄鸟。生子有三。时国大旱。无以食之。裂腋下肉以济其命。三子疑曰。斯肉气味与母身气相似无异。得无吾母以身肉□吾等乎。三子怆然有悲伤之情。又曰。宁殒吾命不损母体也。于是闭口不食。母睹不食而更索焉。天神叹曰。母慈惠难喻。子孝希有也。诸天祐之。愿即从心。佛告诸比丘。鹄母者吾身是也。三子者舍利弗.目连.阿难是也。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此章别本在维蓝章后)。

(二○)昔者菩萨为孔雀王。从妻五百。委其旧匹。欲青雀妻。青雀唯食甘露好果。孔雀为妻日行取之。其国王夫人有疾。梦睹孔雀云其肉可为药。寤以启闻。王命猎士疾行索之。夫人曰。谁能得之。娉以季女赐金百斤。国之猎士分布行索。睹孔雀王从一青雀在常食处。即以蜜□每处涂树。孔雀辄取以供其妻。射师以□涂身尸踞。孔雀取□。人应获焉。孔雀曰。子之勤身必为利也。吾示子金山可为无尽之宝。子原吾命矣。人曰。大王赐吾金百斤妻以季女。岂信汝言乎。即以献王。孔雀曰。大王怀仁。润无不周。愿纳微言。乞得少水。吾以慈咒。服之疾即愈矣。若其无塆受罪不晚。王顺其意。夫人服之。众疾皆愈。华色炜晔。宫人皆然。举国叹王弘慈。全孔雀之命。获延一国之寿。雀曰。愿得投身于彼大湖。并咒其水。率土黎民。众疾可愈。若有疑望愿以杖捶吾足。王曰可。雀即咒之。国人饮水。聋听盲视。喑语□申。众疾皆然。夫人疾除。国人并得无病。无有害孔雀之心。雀具知之。向王陈曰。受王生润之恩。吾报济一国之命。报毕乞退。王曰可。雀即翔飞升树重曰。天下有三痴。王曰。何谓三。一者吾痴。二者猎士痴。三者大王痴。王曰。愿释之。雀曰。诸佛重戒以色为火。烧身危命之由也。吾舍五百供养之妻。而贪青雀。索食供之有如仆使。为猎网所得。殆危身命。斯吾痴也。猎士痴者。吾至诚之言。舍一山之金。弃无穷之宝。信夫人邪伪之欺。望季女之妻。睹世狂愚皆斯类矣。捐佛至诚之戒。信鬼魅之欺。酒乐淫乱。或致破门之祸。或死入太山其苦无数。思还为人犹无羽之鸟欲飞升天。岂不难哉。淫妇之妖喻彼魑魅。亡国危身靡不由之。而愚夫尊之。万言无一诚也。而射师信之。斯谓猎者愚矣。王得天医除一国疾。诸毒都灭。颜如盛华。巨细欣赖而王放之。斯谓王愚矣。佛告舍利弗。孔雀王。自是之后。周旋八方。辄以神药慈心布施。愈众生病。孔雀王者吾身是。国王者舍利弗是。猎士者调达是。夫人者调达妻是也。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二一)昔者梵志。年百二十。执贞不娶淫泆窈尽。靖处山泽不乐世荣。以茅草为庐。蓬蒿为席。泉水山果。趣以支命。志弘行高。天下叹德。王娉为相。志道不仕。处于山泽数十余载。仁逮众生禽兽附恃。时有四兽狐.獭.猴.兔。斯四兽曰。供养道士靖心听经。积年之久。山果都尽。道士欲徙寻果所盛。四兽忧曰。虽有一国荣华之士。犹浊水满海。不如甘露之斗升也。道士去者不闻圣典。吾为衰乎。各随所宜求索饮食以供道士。请留此山。庶闻大法。佥然曰可。猕猴索果。狐化为人。得一囊□。獭得大鱼。各曰。可供一月之烺。兔深自惟。吾当以何供道士乎。曰。夫生有死。身为朽器。犹当弃捐。食凡夫万不如道士一。即行取樵然之为炭。向道士曰。吾身虽小可供一日之怼。言毕即自投火。火为不然。道士睹之感其若斯。诸佛叹德。天神慈育。道士遂留。日说妙经。四兽禀诲。佛告诸沙门。梵志者锭光佛是也。兔者吾身是也。猕猴者秋鹭子是也。狐者阿难是也。獭者目连是也。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二二)昔者菩萨为大理家。积宝齐国。常好济贫惠逮众生。受一切归犹海含流。时有友子。以泆荡之行。家贿消尽。理家愍焉。教之曰。治生以道。福利无尽。以金千两给子为本。对曰敬诺。不敢违明诲。即以行贾。性邪行嬖。好事鬼妖。淫荡酒乐。财尽复穷。如斯五行闼尽其财。穷还守之。时理家门外粪上有死鼠。理家示之曰。夫聪明之善士者。可以彼死鼠治生成居也。有金千两而穷困乎。今复以金千两给汝。时有乞儿。遥闻斯诲怆然而感。进犹乞食。还取鼠去。循彼妙教。具乞诸味。调和炙之。卖得两钱。转以贩菜。致有百余。以微致著。遂成富姓。闲居忆曰。吾本乞儿。缘致斯贿乎。寤曰。由贤理家训彼儿顽。吾致斯宝。受恩不报。谓之背明。作一银案。又为金鼠。以众名珍满其腹内。罗著案上。又以众宝璎珞其边。具以众甘。礼彼理家。陈其所以。今答天润。理家曰。贤哉丈夫可为教训矣。即以女妻之。居处众诸都以付焉。曰汝为吾后当奉佛三宝。以四等心救济众生。对曰。必修佛教矣。后为理家之嗣。一国称孝。佛告诸沙门。理家者吾身是也。彼荡子者调达是。以鼠致富者槃特比丘是。调达怀吾六亿品经。言顺行逆。死入太山地狱。槃特比丘。怀吾一句。乃致度世。夫有言无行。犹膏以明自贼。斯小人之智也。言行相扶。明犹日月。含怀众生成济万物。斯大人之明也。行者是地。万物所由生矣。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二三)昔有独母为理家赁。守视田园。主人有徨。饷过食时。时至欲食沙门从乞。心存斯人。绝欲弃邪厥行清真。济四海饿人不如少惠净戒真贤者。以所食分尽著钵中。莲华一枚著上贡焉。道人现神足放光明。母喜叹曰。真所谓神圣者乎。愿我后生百子若兹。母终神迁应为梵志嗣矣。其灵集梵志小便之处。鹿舐小便即感之生。时满生女。梵志育焉。年有十余。光仪庠步。守居护火。女与鹿戏。不觉火灭。父还恚之。令行索火。女至人聚。一躇步处一莲华生。火主曰。尔绕吾居三匝。以火与尔。女即顺命。华生陆地围屋三重。行者住足靡不雅奇。斯须宣声闻其国王。王命工相相其贵贱。师曰。必有圣嗣传祚无穷。王命贤臣娉迎礼备。容华奕奕。宫人莫如。怀妊时满生卵百枚。后妃逮妾靡不嫉焉。豫刻芭蕉为鬼形像。临产以发被覆其面。恶露涂芭蕉以之示王。众妖弊明。王惑信矣。群邪以壶盛卵。密覆其口投江流矣。天帝释下以印封口。诸天翼卫。顺流停止。犹柱植地。下流之国。其王于台遥睹水中有壶流下。暐辉光耀似有乾灵。取之观焉。睹帝印文。发得百卵。令百妇人怀育温暖。时满体成。产为百男。生有上圣之智。不启而自明。颜景跨世。相好希有。力干势援。兼人百倍。言音之响有若师子之吼。王即具白象百头七宝鞍勒。以供圣嗣。令征邻国。四邻降伏。咸称臣妾。又伐所生之国。国人巨细靡不悚栗。王曰。孰有能却斯敌者乎。夫人曰。大王无惧。视敌所由攻城何方。临之兴观。为王降之。王即视敌所由而立观矣。母登观扬声曰。夫逆之大。其有三矣。不远群邪招二世咎。斯一也。生不识亲而逆孝行。斯二也。恃势杀亲毒向三尊。斯三也。怀斯三逆其恶无盖。尔等张口。信现于今。母捉其乳天令湩射遍百子口。精诚之感饮乳情哀。佥然俱曰。斯则吾亲。泣涕交颈。叉手步进。叩头悔过。亲嗣始会。靡不哀恸。二国和睦。情过伯叔。异方欣然靡不称善。诸子睹世无常如幻。辞亲学道。远世秽垢。九十九子皆得缘一觉。一子理国。父王崩为王。大赦众罪坏牢狱裂池塞。免奴使。慰孝悌。养孤独。开帑藏大布施。随民之愿给。以十善为国法。人人带诵。家有孝子。兴立塔寺供养沙门。诵经论道口无四恶。诸毒歇尽。寿命益长。天帝养护。犹亲育子。佛告诸沙门。留为王者吾身是也。父王者今白净王是。母者舍妙是。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二四)昔者菩萨。时为梵志。经学明达。国人师焉。弟子五百。皆有儒德。体好布施犹自护身。时世有佛。号啑如来无所著正真尊最正觉。将导三界还神本无。菩萨睹佛。欣然自归。请佛及僧七日留家。以礼供养。梵志弟子各诤所主。一人年稚师使之行。还请事作。师曰。有事无作者尔摄之焉。童子对曰。唯灯无主者也。师曰。善哉弟子。以瓦盛麻油膏。净自洗浴。白毡缠头。自手然之。天人龙鬼睹其猛力。靡不拊手惊愕。而叹世未曾有。斯必为佛矣。佛嘉之焉。令明彻夜而头不损。心定在经霍然无想。七日若兹都无懈惓念矣。佛则授决。却无数劫汝当为佛。号曰锭光。项中肩上各有光明。教授拯济众生获度。其为无量。天人鬼龙。闻当为佛。靡不嘉豫稽首拜贺。梵志念曰。彼其得佛吾必得也。须当受决而佛去焉。前稽首曰。今设微供诚吾尽心。愿授吾决。佛告梵志。童子作佛之时当授尔决。梵志闻当得佛。喜忘有身。自斯之后。遂大布施。饥食寒衣。病给医药。蜎飞蚑行蠕动之类。随其所食以时济之。八方诸国。称为仁父也。佛告舍利弗。童子者锭光佛是。梵志者吾身是也。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二五)昔者菩萨。为大理家。积财巨亿。常奉三尊。慈向众生。观市睹鳖。心悼之焉。问价贵贱。鳖主知菩萨有普慈之德尚济众生。财富难数贵贱无违。答曰。百万。能取者善。不者吾当烹之。菩萨答曰。大善。即雇如直持鳖归家。澡护其伤。临水放之。睹其游去。悲喜誓曰。太山饿鬼众生之类。世主牢狱早获免难。身安命全如尔今也。稽首十方。叉手愿曰。众生扰扰。其苦无量。吾当为天为地。为旱作润。为漂作筏。饥食渴浆。寒衣热凉。为病作医。为冥作光。若有浊世颠倒之时。吾当于中作佛度彼众生矣。十方诸佛皆善其誓。赞曰善哉。必获尔志。鳖后夜来龁其门。怪门有声使出睹鳖。还如事云。菩萨视之。鳖人语曰。吾受重润。身体获全。无以答润。虫水居物知水盈虚。洪水将至必为巨害矣。愿速严舟。临时相迎。答曰大善。明晨诣门如事启王。王以菩萨宿有善名。信用其言。迁下处高。时至鳖来曰。洪水至。可速下载。寻吾所之。可获无患。船寻其后。有蛇趣船。菩萨曰取之。鳖云大善。又睹漂狐。曰取之。鳖亦云善。又睹漂人搏颊呼天。哀济吾命。曰取之。鳖曰慎无取也。凡人心伪。渺有终信。背恩追势。好为凶逆。菩萨曰。虫类尔济。人类吾贱。岂是仁哉。吾不忍也。于是取之。鳖曰悔哉。遂之丰土。鳖辞曰。恩毕请退。答曰。吾获如来无所著至真正觉者。必当相度。鳖曰大善。鳖退蛇狐各去。狐以穴为居。获古人伏藏紫磨名金百斤。喜曰。当以报彼恩矣。驰还曰。小虫受润获济微命。虫穴居之物。求穴以自安。获金百斤。斯穴非冢非家非劫非盗。吾精诚之所致。愿以贡贤。菩萨深惟。不取徒捐。无益于贫民。取以布施。众生获济。不亦善乎。寻而取之。漂人睹焉。曰分吾半矣。菩萨即以十斤惠之。漂人曰。尔掘冢劫金。罪福应柰何。不半分之。吾必告有司。答曰。贫民困乏。吾欲等施。尔欲专之。不亦偏乎。漂人遂告有司。菩萨见拘无所告诉。唯归命三尊。悔过自责。慈愿众生早离八难。莫有怨结如吾今也。蛇狐会曰。奈斯事何。蛇曰。吾将济之。遂衔良药开关入狱。见菩萨状。颜色有损。怆而心悲。谓菩萨言。以药自随。吾将□太子。其毒尤甚。莫能济者。贤者以药自闻。传则愈矣。菩萨默然。蛇如所云。太子命将殒。王令曰。有能济兹。封之相国。吾与参治。菩萨上闻。传之。即愈。王喜问所由。囚人本末自陈。王怅然自咎曰。吾闇甚哉。即诛漂人大赦其国。封为国相。执手入宫并坐而曰。贤者说何书。怀何道。而为二仪之仁。惠逮众生乎。对曰。说佛经怀佛道也。王曰。佛有要决。曰有之。佛说四非常。在之者。众祸殄。景祐昌。王曰善哉。愿获其实。曰乾坤终讫之时。七日并列巨海都索。天地烔然。须弥崩坏。天人鬼龙。众生身命。霍然燋尽。前盛今衰。所谓非常矣。明士守无常之念。曰天地尚然。官爵国土。焉得久存。得斯念者乃有普慈之志矣。王曰。天地尚然。岂况国土。佛说非常。我心信哉。理家又曰。苦之尤苦者。王宜知之。王曰。愿闻明诫。曰众生识灵微妙难知。视之无形。听之无声。弘也天下。高也无盖。汪洋无表。轮转无际。然饥渴于六欲。犹海不足于众流。以斯数更太山烧煮诸毒众苦。或为饿鬼。洋铜沃口役作太山。或为畜生。屠割剥裂。死辄更刃。苦痛无量。若获为人。处胎十月。临生急笮。犹索绞身。堕地之痛犹高陨下。为风所吹若火烧己。温汤洗之甚沸铜自沃。手葌摩身犹刃自剥。如斯诸痛甚苦难陈。年长之后。诸根并熟。首白齿陨。内外虚耗。存之心悲。转成重病。四大欲离。节节皆痛。坐卧须人医来加恼。命将欲终。诸风并兴。截筋碎骨。孔窍都塞。息绝神逝寻行所之。若其升天。天亦有贫富贵贱。延算之寿。福尽罪来。下入太山饿鬼畜生。斯谓之苦。王曰善哉。佛说苦要。我心信哉。理家又曰。夫有必空。犹若两木相钻生火。火还烧木。火木俱尽。二事皆空。往古先王宫殿臣民。今者磨灭不睹所之。斯亦空也。王曰善哉。佛说空要。我心信哉。理家又曰。夫身地水火风矣。强为地。软为水。热为火。息为风。命尽神去。四大各离。无能保全。故云非身矣。王曰善哉。佛说非身。吾心信哉。身且不保。岂况国土乎。痛夫我先王。不闻无上正真最正觉非常苦空非身之教矣。理家曰。天地无常。谁能保国者乎。胡不空藏布施贫饥之人乎。王曰善哉。明师之教快哉。即空诸藏。而布施贫乏。鳏寡孤儿令之为亲为子。民服炫煌。贫富齐同。举国欣欣。含笑且行。仰天叹曰。菩萨神化乃至于兹乎。四方叹德。遂致太平。佛告诸沙门。理家者是吾身也。国王者弥勒是。鳖者阿难是。狐者鹙鹭子是。蛇者目连是。漂人者调达是。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二六)昔者菩萨为沙门行。恒处山林。慈心悲愍。众生长苦轮转三界。何以济之。靖心思惟索道弘原。当以拯众而衣有虱。身痒心扰。道志不立。手探寻之即获虱矣。中心怆然。求以安之。正有兽骨徐以置中矣。虱得七日之食。尽乃舍迈。展转生死。菩萨得佛。经纬教化。时天大雪绝行路人。国有理家请佛并数千比丘。供养七日。厥心肃穆。宗室佥然。而雪未晞。佛告阿难。敕诸沙门皆还精舍。阿难言。主人恭肃。厥心未堕。雪盛未息。分卫无处。世尊曰。主人意讫不复供惠也。佛即引迈。沙门翼从还于精舍。明日世尊告阿难。汝从主人分卫。阿难奉教而行造主人门。门人睹之。无问其所以也。有顷回还。稽首长跪。如事启焉。又质其原。彼意无恒。何其疾乎。佛即为具说如上。又曰。阿难吾以慈心济虱微命。惠之朽骨七日之食。今获供养尽世上献。宿命施恩。恩齐七日。故其意止不复如前也。岂况慈心向佛逮沙门众。持戒清净无欲高行。内端己心。表以慈化。恭惠高行比丘一人。踰施凡庶累劫尽情也。所以然者。比丘拥怀。佛经有戒有定有慧解脱度知见种。以斯五德慈导众生。令远三界万苦之祸矣。阿难曰。遇哉斯理家。面获慈养如来无所著正真道最正觉道法御天人师并诸沙门。或有沟港频来不还应真。或有开士。建大弘慈将导众生者乎。斯福难量。其若海矣。难称其犹地也。佛言。善哉。阿难。真如所云。佛时难遇。经法难闻。比丘僧难得供养。如沤昙华时一有耳。佛说如是。比丘欢喜稽首承行。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六度集经卷第三

六度集经卷第四

吴康居国沙门康僧会译

戒度无极章第二(此有十五章)

戒度无极者。厥则云何。狂愚凶虐。好残生命。贪余盗窃。淫佚秽浊。两舌恶骂。妄言绮语。嫉恚痴心。危亲戮圣。谤佛乱贤。取宗庙物。怀凶逆。毁三尊。如斯元恶。宁就脯割。葅醢市朝。终而不为信佛三宝。四恩普济矣。

(二七)昔者菩萨为清信士。所处之国其王行真。劝导臣民令知三尊。执戒奉斋者捐赋除役。黎庶巨细见王尚贤。多伪善而潜行邪。王以佛戒观察民操。有外善内秽。违佛清化。即权令而敕曰。敢有奉佛道者罪至弃市。讹善之徒靡不释真。恣心从其本邪。菩萨年耆。怀正真弘影之明。闻令惊曰。释真从邪获为帝王。寿齐二仪富贵无外。六乐由心。吾终不为也。虽一□之命。得睹三尊至真之化。吾欣奉之。怀俗记籍万亿之卷。身处天宫极天之寿。而闇于三尊不闻佛经。吾不愿也。禀佛之言。即有戮死之患。吾甘心焉。经云。众生自投三涂。获人道难。处中国难。六情完具难。生有道国难。与菩萨亲难。睹经信之难。贯奥解微难。值高行沙门清心供养难。值佛受决难。吾宿功著。今睹佛经获奉三宝。若值无道葅醯之酷。汤火之戾。终不释正从彼妖蛊也。王命有司。廉察违命者。戮之市朝。廉人见菩萨志固不转奉事三尊至意不亏。即执之以闻。王曰。戮之于市。阴使人寻听察其云。菩萨就死诫其子曰。乾坤始兴有人之来。众生处世。以六情乱行甚于狂醉。渺睹三尊。导清明化也。尔幸知法。慎无释之。夫舍佛法之行。而为鬼妖之伪者。国丧必矣。吾宁舍身不去真也。王今悖误。尔无从焉。廉者以闻。王知行真。即欣而请之。执手升殿曰。卿真可谓佛弟子者矣。拜为国相。委任治政。舍佛清化之畴者。复其赋役。于是国境莫尚为善。佛告诸沙门。时国王者弥勒是也。清信士者吾身是也。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二八)昔者菩萨。身为象王。其心弘远。照知有佛有法有比丘僧。常三自归。每以普慈拯济众生。誓愿得佛当度一切。从五百象。时有两妻。象王于水中得一莲华。厥色甚妙。以惠嫡妻。嫡妻得华。欣怿曰。冰寒尤甚。何缘有斯华乎。小妻贪嫉。恚而誓曰。会以重毒鸩杀汝矣。结气而殒。魂灵感化为四姓女。颜华绝人。智意流通。博识古今。仰观天文。明时盛衰。王闻若兹。娉为夫人。至即陈治国之政义合忠臣。王悦而敬之。每言辄从。夫人曰。吾梦睹六牙之象。心欲其牙以为佩几王不致之。吾即死矣。王曰。无妖言也。人闻笑尔。夫人言。相属心生忧结。王请议臣四人。自云己梦。曰古今有斯象乎。一臣对曰。无有之也。一臣曰。王不梦也。一臣曰。尝闻有之。所在弥远。一臣曰。若能致之。帝释今翔于兹矣。四臣即召四方射师问之。南方师曰。吾亡父常云。有之。然远难致。臣上闻云。斯人知之。王即现之。夫人曰。汝直南行三千里。得山入山行二日许。即至象所在也。道边作坑。除尔须发著沙门服。于坑中射之。截取其牙。将二牙来。师如命行。之象游处。先射象。著法服持钵。于坑中止住。象王见沙门。即低头言。和南道士。将以何事贼吾躯命。曰欲得汝牙。象曰。吾痛难忍。疾取牙去。无乱吾心令恶念生也。志念恶者死入太山.饿鬼.畜生道中。夫怀忍行慈。恶来善往。菩萨之上行也。正使俎骨脯肉。终不违斯行也。修斯行者死辄上天。疾得灭度矣。人即截牙。象曰。道士当却行。无令群象寻足迹也。象适人去远。其痛难忍。辟地大呼。奄忽而死。即生天上。群象四来。咸曰。何人杀吾王者。行索不得。还守王哀号。师以牙还。王睹象牙心即恸怖。夫人以牙著手中。适欲视之。雷电霹雳椎之。吐血死入地狱。佛告诸沙门。尔时象王者我身是也。大妇者求夷是。猎者调达是。小夫人者好首是。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二九)昔者菩萨。为鹦鹉王。常奉佛教。归命三尊。时当死。死不犯十恶。慈心教化。六度为首。尔时国王好食鹦鹉。猎士竞索睹鹦鹉群。以网收之。尽获其众。贡于太官。宰夫收焉。肥即烹之为肴。鹦鹉王深惟。众生扰扰赴狱丧身。回流三界靡不由食。告从者曰。除贪捐食。体疪小苦。命可冀矣。愚者饕餮。心无远虑。犹若悭子贪刀刃之渺蜜。不知有截舌之患。吾今裁食。尔等则焉。鹦鹉王日瘦。由其笼目势踊得出。立笼上曰。夫贪恶之大。无欲善之景矣。重曰。诸佛以贪为狱为网为毒为刃。尔等损食可如余焉。菩萨自斯。若为凡人。粗食供命。弊衣盖形。以贪戒心。无日不存。福为帝王。辄以佛智观国之累。福高弘多其为难算矣。非常无牢唯苦无乐。夫有辄灭。身为伪幻。难保犹卵。难养若狼。有眼睹焉。靡不寒栗。菩萨世世以戒为行。遂成如来无所著正真道最正觉为天人师。佛告诸比丘。时鹦鹉王者吾身是也。人王者调达是也。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三○)昔者菩萨。为王太子。名曰法施。内清外净。常以履邪之祸。自戒其心。尊圣孝亲。慈济众生。夫子朝觐。辄须相国。进退如礼未尝失仪。王之幸妾。内怀邪淫。出援太子。太子力争。而获免焉。拍相首曰。去矣。其冠陨地。相首无发。内妾笑之。耻而怀忿。妾向王泣曰。妾虽微贱犹是王妻。太子不逊有欲于妾。王曰。太子履操。非佛志不念。非佛教不言。非佛道不行。八方叹德。诸国莫如。其岂有非乎。谗言致数。以惑王心。王曰。骨肉相残谓之乱贼。吾不为也。拜为边王。去国八千里。曰尔镇境外。则天行仁。无残民命。无苟贪困黎庶。尊老若亲。爱民若子。慎修佛戒守道以死。世多奸伪。齿印之教。尔乃信矣。太子稽首泣涕曰。不敢替尊诲。即就录土。五戒十德。慈化国民。处位一年。远民慕润。归化云集。增户万余。以状上闻。叹王德润远照使然。王逮后妃。喜而叹之。妾殊怀怨。与相为奸。谋除太子。伺王卧出。以蜡抑印。诈为书。尔有慢上之罪。不忍面诛。书到疾脱眼童子。付使还国。使往至。群臣佥曰。斯妖乱之使。非自大王也。太子曰。大王前齿。今者信现。爱身违亲谓之大逆矣。即与群臣相乐三日。遍行国界。赒穷济乏。以佛影模。慈心训民。募能脱眼者。卖刍儿即为出眼。以付使者。函之驰还本土。相国以付嬖妾。嬖妾悬著床前。骂曰。不从吾欲凿眼快乎。大王梦黡蜂螫太子目。寤即哽噎。曰吾子将有异乎。嬖妾曰。王存之至。聊有斯梦。必无异也。太子以琴乐索食济命。展转诸国至妃父王之国。王有妙琴。呼而听之。其音咨嗟已先王之德。未为孤儿无亲之哀音。其妃解音。哽噎曰。吾君子穷哉。王曰何谓。妃具陈之。辞亲曰。斯自妾命。女二其姓非贞也。请翼从至孝之君子。二亲举哀。妃将太子还其本国。王闻有妙琴者。呼而作之。形容憔悴唯识其声。王曰。汝是吾子法施者乎。太子伏地哽噎。王后宫人。举国巨细莫不哀恸。妃本末陈之。王曰。呜呼女人不仁。犹粳饭之糅毒。佛教远之不亦宜乎。即收相国及嬖妾。以棘笞之。炀胶渧其疮中。熇即裂之。为坑生埋矣。佛告诸比丘。太子宿命尝卖白珠。彼妾时为富姓女。乘车行路。相国时为御者。呼卖珠童。曰视汝珠来。持珠而不买。淫视言调。童子恚曰。不还吾珠而为淫视。吾凿汝目。女及御者。俱曰。棘笞胶渧裂肉生埋汝可乎。夫善恶已施。祸福自随。犹影之系形。恶熟罪成。如响之应声。为恶欲其无殃。犹下种令不生矣。菩萨受佛净戒。宁脱眼而死。不犯淫生也。尔时太子法施者我身是也。相国者调达是。嬖妾者调达妻是也。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三一)昔者菩萨。兄弟三人。遭世枯旱。黎民相啖。俱行索食。以济微命。经历山崄乏食有日。两兄各云。以妇济命可乎。大兄。先杀其妻。分为五分。小弟仁恻。哀而不食。中兄复杀。弟殊哽噎。两兄欲杀弟妻。弟曰。杀彼全己非佛仁道。吾不为也。将妻入山采果自供。处山历年。山中有一跛人。妇与私通。谋杀其婿。诡曰。妾义当劳养。而君为之。明日翼从。愿俱历苦。曰山甚险阻。尔无行也。三辞不从。遂便俱行。妇睹山高谷深。排婿落之。水边有神。神接令安。妇喜得所。还跛共居。婿寻水行睹商人焉。本末自陈。商人愍之。载至丰国。其国王崩。又无太子。群臣相让。适无立者。令梵志占。行路之人有应相者。立之为王。梵志睹菩萨。即曰善哉。斯有道之君。可为兆民天仁之覆矣。群僚黎庶。挥泪叹善。莫不称寿。奉载入宫。授以帝位。即以四等养民。众邪之术。都废之矣。授以五戒。宣布十善。率土持戒。于是天帝祐护其国。鬼妖奔迸。毒气消歇。谷果丰熟。邻国化正。仇憾更亲。襁负云集。妇婴其跛婿。入国乞□。陈昔将婿避世之难。今来归仁。国人巨细莫不雅奇。佥曰。贤妇可书矣。夫人曰。可重赐也。王即见妇问曰。识天子不。妇怖叩头。王为宫人本末陈之。执正臣曰。斯可戮矣。王曰。诸佛以仁为三界上宝。吾宁殒躯命。不去仁道也。夫人使人驱之出国。扫其足迹。佛告鹙鹭子。王者吾身是。跛人者调达是。妇者好首是也。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三二)昔者菩萨。时为凡夫。博学佛经。深解罪福。众道医术。禽兽鸣啼。靡不具照。睹世愦浊。隐而不仕。尊尚佛戒唯正是从。处贫穷困。为商赁担。过水边饭。群乌众噪。商人心惧。森然毛竖。菩萨笑之。饭已即去。还其本土。雇其婿直曰。乌鸣尔笑。将有以乎。乌云彼有白珠。其价甚重。汝杀取其珠。吾欲食其肉故笑之耳。曰尔不杀为乎。答曰。夫不睹佛经者为滔天之恶。而谓之无殃。斯为自欺矣。吾睹无上正真之典籍。观菩萨之清仁。蜎飞蚑行蠕动之类。爱而不杀。草芥非己有即不取。夫好杀者不仁。好取者不清。吾前世为好取之秽。今获其殃。处困陋之贫。为子赁客。今又犯之。种无量之罪。非佛弟子矣。吾宁守道贫贱而死。不为无道富贵而生也。货主曰善哉。唯佛教真。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三三)昔者菩萨。处世贫困。为商人赁。入海采利。船住不行。商人巨细靡不恐惧。请祷神祇。上下赒拯。贫人唯三自归。守戒不犯。悔过自责。日夜各三。慈心誓愿。十方众生莫有恐怖。如吾今日也。吾后得佛当度斯类矣。乃至七日船不移迈。海神讹与货主梦曰。汝弃贫人吾与汝去。货主得梦。怆然悼之。私密言议。贫人微察具照所以。曰无以吾一人之体丧众命也。货主作簰给其□量。下著簰上。推簰远之。大鱼覆船尽吞商人。贫人随风。得岸还其本土。九族欣怿。贫人以三自归五戒十善。奉斋忏悔慈向众生。故得是福。贫人者我身是也。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三四)昔者菩萨。守戒隐居。不慕时荣。依荫四姓为其守墓。若有丧葬。辄展力助。丧主感焉。以宝惠之。所获多少。辄还四姓。四姓曰。子展力致此宝。胡为相还。道士曰。吾守君野。彼葬君地。大义论之。宝即君有也。四姓叹曰善哉。古之贤者岂能踰子乎。即择青衣中有贤行。兼华色者给之为妻。分家财以成其居。道士曰。进其行高其德。尔时贫道士者吾身是也。妻者裘夷是。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三五)昔者菩萨。身为凡人。归命三尊。守戒不亏。与舅俱行。炫卖自济。之彼异国。舅先渡水。止独母家。家有幼女。女启母曰。后有澡盘。可从商人易白珠也。母顺女意以示商人。以刀刮视照其真宝。佯投地曰。污吾手矣。即出进路。母子耻焉。童子后至。女重请珠。母曰。前事之耻可为今戒也。女曰。观此童儒有仁人之相。非前贪残矣。又以示之。童儒曰。斯紫磨金也。尽吾货易之可乎。母曰诺。童子曰。□吾金钱二枚。以雇渡耶。舅寻还曰。今以少珠惠汝取属盘来。母曰。有良童子。尽以名珠雇吾金盘。犹谢其贱矣。尔不急去。且加尔杖。舅至水边。蹋地呼曰。还吾宝来。性急椎胸吐血而死。甥还其金已睹殒矣。哽噎曰。贪乃至于丧身乎。菩萨守信以获宝。调达贪欺以丧身。童子者吾身也。舅者调达是。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三六)昔者菩萨。无数劫时。兄弟资货求利养亲。之于异国。令弟以珠现其国王。王睹弟颜华欣然可之。以女许焉。求珠千万。弟还告兄。兄追之王所。王又睹兄容貌堂堂。言辄圣典。雅相难齐。王重嘉焉。转女许之。女情泆豫兄心存曰。婿伯即父。叔妻即子。斯有父子之亲。岂有嫁娶之道乎。斯王处人君之尊。而为禽兽之行。即引弟退。女登台望曰。吾为魅蛊食兄肝可乎。展转生死。兄为猕猴。女与弟俱为鳖。鳖妻有疾。思食猕猴肝。雄行求焉。睹猕猴下饮。鳖曰。尔尝睹乐乎。答曰。未也。曰吾舍有妙乐。尔欲观乎。曰然。鳖曰。尔升吾背。将尔观矣。升背随焉半溪。鳖曰。吾妻思食尔肝。水中何

第二篇:阴符经原文翻译

导语:在道德经中老子多次提到静:“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阴符经原文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阴符经原文翻译

上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心,万化生乎身。天性,人心;人心,机心。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上篇解释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观察宇宙自然界的法则,掌握这个自然界法则来行动,也就足够了。

这里天字古代很难解释清楚,天就是指这个世界,自然界甚至宇宙,是人力不可改变的客观存在。执是掌握的意思,道是自然法则,这个道不是后世说的道教的道,这里是指道家学说法则。中国自古以来,老子写了《道德经》,形成道家学说,后来形成道教。,但汉以后,由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道家学说落败。其实汉以前我国古代思想,道家学说占有重要地位。这一句就是要按照宇宙法则行动,天之道的自然规律如人的性,是静止的。天之行是自然规律的运动,是动态的,如人的命,这一种静、动结合,道家叫性命双修,道家思想就是叫你顺应宇宙自然规律,做到无为而为。包括人的生命运动和宇宙自然运动密不可分的,如果你认识这些道理了,你就算是比较完备了。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自然界运动规律有五方面的相互破坏的力量,如果你洞察和领悟宇宙这种关系的规律,以天道为人道的法则,这样的人就能够使它昌盛了。

贼:古代解释意思是残害、伤害的意思,这里是指破坏力量。宇宙自然界有这五种伤害关系,《阴符经》中的五贼解释很多,太公批注,为贼命,贼物,贼时,贼功,贼神。说黄帝得贼命之机,白日上升。殷周得贼神之验,以小灭大。管仲得贼时之信,九合诸侯。范蠡得贼物之急,而霸南越。张良得贼功之恩,而败强楚。有些注家认为,“五贼”是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五行相生相克,五行相生有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克有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也有人认为是身体的口、眼、耳、鼻、舌等,身体器官变化与自然变化息息相关,总之说法不一,不管怎样说,说明事物内部存在矛盾规律,如果你掌握这些矛盾规律,顺应这些客观规律办事,你就得到事功,得到万物昌盛。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心,万化生乎身。

将天道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变化规律同自身变化规律一起认识,成竹在胸,你就可以施行与天道之规律,这样宇宙虽大,如在心中;万化虽多,不出一身变化规律之内。

五贼者为五种道术,也就是大自然变化归纳的五种客观规律,如贼命,贼物,贼时,贼功,贼神;说小点是事物的五种变化规律,如“木火土金水”五行;再说小点是人身体中的“口、眼、耳、鼻、舌”等。古人常常讲“天五星,地五行,色五色,音五音,人五臓”等,这是对立统一的五种变化规律关系,同道家修身按照这五种变化规律关系相结合,使其自身内应适合其外应,以达天、人同一之境界。就象《黄帝内经》里面的养生必须适应一年四季变化的气候规律一样道理,以求心理平衡,生理平衡。明白了自然规律和身体规律,你不仅保养好了身体,也能够做好事业,当然《阴符经》的道理是能大能小,大到蕴涵治国之策,小到养生之术。所以讲到明白这些道理,掌握这些规律,宇宙虽大好象在你心中,了如指掌,宇宙中万象变化无非在你自己身体变化规律中都可找到。

天性,人心;人心,机心。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性,其实是人原来的本性;这天人合一的人的本性,是在天地动静变化规律中无形的变化着,这就叫机心。人性的变化都是由这“机”来决定,如果用天之自然规律的道来端正人性的方向,人们才能克服一些违背自然规律的主观欲望,达到存天理定人性。

人的心是禀承于天地之性的,人性是随着的自然变化规律而变化着的,所以说人性即是天性,人们的心常常自然而然,却又不知所以然,比如人认识到自然规律中往往受到风寒要感冒,受到炎热要中暑,但是没有认识的东西很多,这就叫做“机”。天之所以能够动,地之所以静,这也是“机”在起作用。这种“机”表现在人身上就是生命长短,身体好坏,人格高低,事业成败等等诸多方面。“立天之道”就是要用天地自然规律来端正人性的方向,既修练自己的人性,又按照自然客观规律成就事业,以天理定人性,真正达到性命双修。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

天发了杀机,星宿就要移位可陨落;地发了杀机,江海中的龙蛇就要爬上岸来;人动了杀机,就会弄得天翻地覆。

天发杀机,是指一些反常的自然现象。如气候反常,冬天变暖,久旱久涝,这样连星际都会脱离轨道陨落。地发杀机,就是地震、海啸、山崩,连水中动物都会逃离爬上岸。人发杀机是讲人违背人性,用所有的武器进行相互残杀,就会造成地覆天翻,面目全非的场面。指人性不能违背自然之规律,达到天时、地利、人和的要求,也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达到和谐,比如现在气候变暖就是人违背自然规律之结果,长此下去就会天地反覆。

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天和人共同发生了杀机,这就造成了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大乱必然得到大治,在天下大乱,八方不守的局面时候,肯定会出现一个新的王朝,来奠定了自己万变中的基础。人的天性有灵巧和笨拙之分,但是要扬长避短,善于正确运用伏藏之术。

天发杀机是自然杀机,主要指自然灾害:如天气异常,山崩地裂,大水泛滥,虫灾旱灾。人发杀机是人为杀机,主要指人事祸乱:如坏人当道,好人受气,政治腐败,经济混乱。人的本性是和天性相通的,因此人在心理上保留着与天性相通的灵性。圣人总结出大自然的规律,尽量做到天人合一来安定社会,奠定基业。每个人的个性,都是有巧有拙的,不可能只有长处,没有短处。所以处事就应该不动声色、深藏不露,使对手难测深浅,就可以发挥长处,藏匿短处了。所以,伏藏便成为致胜的关键。所谓伏藏,就是严守机密,“大智若愚”便是这个道理,唯有善于伏藏,方能用其巧,扬其威。性有巧拙,可以伏藏,就是扬长避短的谋略艺术。从道家修练角度看就是要养道育德,巧拙之性俱隐伏于身心,然后内观正性,外视邪淫,善则行之,不善则舍之,修身炼性,达到神定气和。天性的自然威力,人应该可以掌握它,人要按照自然规律变化来行动,大到国家安邦定基,小到身体道德修养,做到扬长避短,自然规律无法抗拒时候就要预测,尽量化害为利,减少社会或者自身的伤害,所以道家一直提倡大智若愚,韬光养晦,顺其自然。历史上就象孙膑、苏秦、诸葛亮、郭子仪等运用《阴符经》取得事业的正面效果。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人有九个窍位,这九个窍位常常受到诱惑和干扰,九窍中惟耳、目、口三者为招致精、神、气散失之要窍,如果能够得到动静相宜的修炼,就能抗拒外来邪魔的入侵。

九窍者,耳

二、目

二、鼻孔

二、口一,此为七窍,也叫“阳窍”,还有“阴窍”二(尿道、肛门),合称为“九窍”。九窍之中,惟耳目口三者为招邪之要口,耳朵听到杂乱声音就会精力动摇,眼睛迷于浓艳色彩就会神光松弛,嘴巴不停多说就会内气散失,精、神、气一伤,就会心绪迷乱,九窍不通,邪不可拒。但是,眼睛总是要看,耳朵就是要听的,口是一定要讲话的,它们不可能绝对静止,只在懂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人才能静观自然,心归淡泊,更何有邪气之不消灭哉!这是讲人道,人体之自然规律,懂得修心养身的人,才能够做到无为而为,有作为不以为之,无欲理事不被心身所累,万物有忍而心不生厌,无执无着,身归自然,造福人类。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金、木、水、火、土五行中火是生于木者,木干枯祸发,生大火,必然会攻克任何东西。奸邪的人生于国家内部,当他们时机成熟有**时,整个国家都会崩溃。懂得这五行相生相克的自然变化规律和自身正邪变化规律,不断加强自己的品德修炼,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圣人了。

五行相生相克中,金本克木,木反因之雕刻而成器;木本克土,土反因之而茂盛繁荣;土本克水,水反因之而不泛滥;水本克火,火反因之而不曼延;火本克金,金反因之而生光明;克中有生,生中有克。同样人的五行是五心、肝、脾、肺、肾,又称五脏,也和自然规律五行差不多,只有生克适宜,五行相安。肝为木,心为火,肾为水,脾为土,肺为金,又有木对肝对目火对心对舌土对脾对口金对肺对鼻水对肾对耳。总之,自然的五行变化同身体的变化是密切联系的,其实中国的中医理论也是有此而来。如肝为木,心为火。木火炽燃必由水降,肾水降心火,心火温肾水,达到身体平衡,身体不平衡,往往忧之伤脾、气之伤肝,火之伤心,怒之伤肾,大喜大怒伤志。不平衡产生杂念,杂念为奸,奸起妒忌,**必生,这样的人当道,国家就不安定。所以《阴符经》讲到人应该合乎自然五行规律,要修炼,精通动静与伏藏之术。研究事物内部发展的必然规律,以智慧来防微杜渐,以法制严加限制。这样的统治者,才是真正“天人合一”的的圣人。

中篇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材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人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中篇解释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天生万物,又使万物走向死亡,这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之道理。

宇宙中的万物都是有生到死往复循环的道理,从个体生命来看没有一个不是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这就是天生天杀。但是从整个物种来说,那还是往复循环的发展,人通过生命繁衍,一代一代的发展,野草是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产生,大地在冬天的休眠中,带入来年春天的勃勃生机。人没有夜晚的休息,细胞的死亡和成长过程,就没有来日的精力旺盛。所以事物都是在生死往复循环中发展,我们必须明白这个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就是道之理也。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材既安。

天地精华,可以被万物摄取;万物,可以被人利用和破坏,人,过多利用万物,反而会被万物所残害,这三种盗用关系应该把握得适宜,才能够使三者相安。

盗这里指摄取、残害、利用、破坏等意思。天地精华被万物摄取,才会蓬勃生机,但是过多的摄取等于残害和破坏。比如现代工业的发展,废气过多排放,空气被污染,天地精华被残害、破坏。万物可以被人利用,比如砍伐木材可以建筑房子,开采石油可以发展工业,但是过多利用,成为了破坏,过多砍伐木材,造成生态不平衡,水土流失,过多利用石油,造成废气污染。人过多沉迷与万物,却被万物所伤害,叫玩物丧志,有的甚至使人沉溺丧生。

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所以说:饮食应该按一定时间进行,才能调理身体健康;行动要合其自然规律,就能保证万物安顺和谐。

“时”者,时机也,“百骸”指身体;“理”就是调理、健康的意思;“机”者规律也。这里讲了二层意思,一是讲人的合理饮食规律。万物都有个成熟的时机,熟而食之对身体有利,比如水必须煮开,人喝了就不生病,粮食、蔬菜、肉类必须煮熟,人食了就有营养,熟则益人,生则伤及五脏,少则饥饿伤身,多则伤其胃害其体,“冬补春温夏清凉,四季调理身无妨”。二是讲人与自然和谐的规律。机就是规律,动其机就是人要合乎大自然客观规律,使大自然处于平衡和谐的状态,这样才能够达到万化安。所以我们必须要遵循“以时取用”的原则,要尊重客观规律,尊重一切生物的自然本性,切不能人为的去破坏。《阴符经》给我们指出了理性之思、智慧之思,明智地懂得自身生理平衡和大自然平衡相互关系的重要性。

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

一般人看见神奇的事物认为才是神奇,而不知道有些事物表面看并不神奇,而其实却是令人高深莫测,这才是真正的神奇也。

神是会意、形声字,小篆:神,从示、从申。小篆的示上部为二,二古通上字;下部为三条下垂的线,义作“上天垂相”解。所谓上天垂相就指现代所说的自然现象。古代对日、月、风、雨、雷、电无法解释称之为神。后来智慧才能超绝于人者曰神,德之极高者曰神,知道宇宙变化的圣人曰神,透过中国文字这一智慧符号,为我们揭示出:“通达明了宇宙人生真相的人谓之神”。所以《阴符经》给了我们启示,有些平淡无奇,屡见不鲜的事往往包涵着无数的神奇,关键在于人们认识和探求。就象现代人不断探索科学规律一样的道理,瓦特发明蒸汽机无非是在茶壶煮水的渺小事物中得到启发,牛顿发现万有定律也不过是苹果落地时得到启发,这就是“不神之神”的艺术魅力。创造“不神之神”的境界,就需要激发人的聪明才干,需要运用人的智谋韬略,对其客观事物及其运行规律有其超乎寻常的深刻理解与感悟。从修道者来说,要明白宇宙外象有吉凶之兆,你必须运用智谋韬略,掌握其客观规律。同时要明白自身之神,外通天地,内修圣功,从点滴起始,积累知识,身心齐修,才能洞察一切事物变化规律。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人生焉,神明出焉。

人们对每一年的日数,月数按照自然规律来确定数字,大月、小月有明确规定;人们按照这样的原理来生存、劳作,探求天地奥秘的圣人产生了,神明的智慧也由此而出现。

一年的日数由地球绕太阳一周,定为三百六十天,每月的日数由月亮绕地球一周定为三百六十个时辰(即三十日)所以有的月份是30日。称月大;有的月份是29日,称月小。月初所在的日期,按太阳和月亮的位置推算定,不机械地安排。农历以12个月为一年,共354日,与回归年相差11日。为此,通过每十九年安插七个闰月的办法回以协调。闰月的安排由二十四节气来决定。由此可见历法的安排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这就是自然规律。《阴符经》就是告诉我们探天地奥秘的神明,也是据此而产生的,这种准确的推算,使每年的节气符合实际气候,有利于人们的修养生息。这就是时间概念,是人民实践中的科学总结。比如人最佳的睡眠时间是在晚上10点到凌晨的三点是有科学道理的,说明人按照历法应该活动时候该活动,应该休息该休息,这样的人才懂得自然规律。如果常常违背自然规律,更何谈生命健康和事业成功。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天盗、物盗、人盗,三道的规律契机,深藏于事物之中,不为天下人们的感官所察见,察知。君子发现了这种契机,就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亲身实践,而小人发现了这种契机就会拼命去追求私利而玩命。

“盗机”就是前面讲的“三盗”即“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这三者关系是潜伏的契机,一般人是很难发现,而且也很难理解,所以讲是莫能见,莫能知。君子明白这种契机是自然规律,就需要好好把握,在实践中去体味,去正确把握,这就是智谋韬略。而小人呢?为把这种暂时的契机,通过权力去占为私利,滥用无度,最终会因私欲的膨胀而葬送了自身。

中篇主要讲人们如何正确运用自身和自然规律来富国强民。首先讲到人的生命和万物的新陈代谢都有其客观的规律。其次天盗、物盗、人盗,三道的规律都需要好好把握,不可能人为的去破坏这个规律。作为人就必须从自身的规律中去了解自然规律,从自身的修养中明白运用智谋韬略,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再次懂得自然规律是客观的,就象历法规律那样去遵循,才是圣明,三盗之机深藏于事物之中,一般人是很难发现,必须从实践中去体会,从自身修养中去把握,如果天、人、物三者和谐发展才能够真正富国强民。

下篇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生死之心在于物,成败之机见于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馀,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下篇解释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

瞎子以耳代目,所以他的听觉特别灵敏,聋子以目代耳,所以他眼光特别锐利。这是因为他们少受外界干扰,身心专注一事的结果。如果一个军队的统帅也能够做到身心不乱,主事专注,白天黑夜都会认真思考,反复掂量,那样十倍的兵力可以达到万倍的战斗力。

瞽:ɡǔ,(形声字。从目,鼓声。本义:瞎眼),《书?尧典》传:“无目曰瞽。”这里用瞎子、聋子作为比喻,要求军队的统帅者,做到静虑。一个人如果少受到外界干扰,静心专注,这样不但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事业的成功,任何事情能够考虑周密,才能够深入探究其无穷奥妙。如果一个人生性浮躁,做事不专注,或者象“小猫钓鱼”蜻蜓来了捉蜻蜓,蝴蝶来了捉蝴蝶,那么连一条小鱼都难以钓到。《阴符经》告诉我们用兵者更需要一种深思熟虑的修养。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生死之心在于物,成败之机见于目。

人内心的欲望,是由于物欲的刺激而产生的,人一旦沉溺于物欲,就会被物欲所葬送。人引起对事物的欲望的奥秘关键在于眼睛。人的心生心死也在于对事物的追求和舍弃而引起,一个人的事业成败的奥秘也在于你一双慧眼。

人的主观意识是外界事物的信号刺激而产生的,喜、怒、哀、乐是外面事物反应到主观思想以后所产生的心理活动,比如听美好的音乐就会觉得舒服快乐,看见好吃的东西就产生想吃到的欲望,同样对美色也会产生心理和生理反应。但是要没有欲望也是不客观的,但是超过客观的欲望,或者沉溺于一种物欲,就会被葬送,叫玩物丧志,也有酒、色、财、气伤英雄之说。古人把接触正面的事物叫阳,接触过多或者反面的事物叫阴,人的阴阳不平衡就会心力衰老而死亡,人接触事物的第一信号是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说一个人的眼睛对人的生死奥秘起到了重要作用。《阴符经》就提出了“生死之心在于物,成败之机见于目”的道理,一个人的心念起灭也是对物欲的追求多少而决定,而一个人的事业得失成败奥秘在于你的一双眼睛。所以修道者就要清心寡欲,身外之物不可多求。心有物造,目观心动,只有寡欲,才能心目机合,达到处理事物完善。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天没有主观心施恩于万物,万物却感受到了这种莫大的恩惠,春天,一阵迅雷烈风万物蠢然萌动,生气盎然。

天是自然的,没有主观意识,所以叫无恩,就象老子《道德经》里说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意思说天地是自然客观的,没有主观意识,对待万物就象祭祀用草扎的狗一样,祭祀时候万人朝拜,祭祀完毕一把火烧了。天给万物以空气、阳光、雨露,万物是得到了大恩的,就象春天来了,一声春雷,一阵春风,让万物蠢然萌动,生气盎然。过去皇帝可称为天子,这里也可比作一个国家好的政策,法律,好的统治方法,作为皇帝没有认为我是有多大恩惠,而是让百姓真正去感受到恩惠,这样的国家就象春天一样,生气盎然,蓬勃发展。

至乐性馀,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

一个快乐到极点的人的性情肯定是放荡有余,缺乏紧迫感,一个守静至极的人的性情一定是清静寡欲。廉明正直的。天道从统治角度看可以说绝对自私的,但是在运用方面应该是大公无私的,禽兽以弱小制服强大在于一鼓作气。

馀是繁体字,即余,余的意思是姓,是我,超过了称余。这里指放荡有余,思想麻痹。这两句话说明两种不同精神状态的人的品德修养。人需要乐观精神,但不允许狂欢放荡,骄奢淫逸;人需要冷静头脑,神清智明,但不允许过于沉静。因此这是指帝王将帅在对待战争时应有的精神状态,说明在战争中保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是十分重要的。

天道自然规律也可以说是自私的,人为不可能刻意去改变它。自然之道根据物的不同特点使之成长发展,没有遗弃其中的任何一物,从运用角度看可以说是大公无私的。由此,可以探究到统治的天道、王道、政道、兵道都是如此,天道、王道与治道是相通而又是最自私的。谁不维护统治阶级的自身利益呢?但是这个自身根本利益,还是要维护的是天下人的利益,所以运用政令、军令必须是大公无私的。不容有半点违反。

动物禽兽存在自然竞争的法则,以小胜大在于一鼓作气征服对方,玄龟食蟒,颤隼击鹄,黄腰啖虎,飞鼠断猿,蜍蛭哜鱼这些现象都存在。这里借用以小胜强的军事战略,禽:古代通擒。意为俘获。箝制,致敌于死命。指:制裁、箝制,使其敌方失败,气:气势。人或动物所表现出来某种力量的趋势,也指土气。鼓舞军队的士气,挫伤敌人的锐气。创造无敌于天下的士气,以及由士气表现出来的力量趋向,这是个重要的战略战术。比如后来的道家非常讲究练气,从个体生命看,气是生命动力源泉,气血畅通,生命才能旺盛,一鼓作气,一气呵成就是做人做事的原则。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生与死是互为根本,生是死的根本,有生必有死,死是生的根本,有死必有生,这是宇宙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同样有恩害相生,亦同于生死,若人害里求生,得恩而生,叫恩生于害,若人恩里求害,得害而死,叫害生于恩。

这里是用生死、恩害的自然辨证关系运用于兵法韬略上是有科学道理的,比如两军交战的战场,却是横躺死尸的地方,如果抱必死决心就会打出生路,就是投之死地而后生。恩害也是同样,吴王夫差树立恩威于勾践,夫差允勾践屈服求和,为质于吴,后又释放勾践回国。反而遭到国灭身亡的祸害,勾践是害中求生。这样的辨证思想来源于生死、恩害的自然规律。智者能够举一反三而理解把握。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愚蠢无知的人把天文地理的自然现象变异弄到社会现象中来,认为自己知道这些吉凶祸福的征兆就自封为“圣人”,我以为能够依据这些天文地理的自然现象变异用于分析社会现象中的事物变化,国家盛衰兴亡,检验生死得失的人,才是智慧卓越的哲人;愚人:蠢笨无知的人。天地文理:即天文地理,是自然现象中的事物,例如日蚀,月蚀、星变、地震等。圣:这里指超凡、预见性强的人。时物文理:社会现象中的事物变化。例如政治制度、方针政策、生产建设、赋税民情等等。哲:智慧卓越的人。《阴符经》告诉我们天文地理,五行变化是自然规律,作为知晓的圣人,不是把自己的知识、认识去用于卖弄玄虚,愚弄百姓,而是要树立天下为公,知识用于社会,把它运用于分析社会现象中的事物变化规律,国家盛衰兴亡,检验生死得失,这样的人才称得上真正智慧卓越的哲人。

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

有些人以愚蠢和猜测来看待所谓圣人,我就不以愚蠢和猜测来看待圣人;有些人以神奇、神异创造奇迹是圣人,我就不认为圣人是有神奇、神异的。

愚:是愚蠢。虞:是欺骗,猜测意思。奇:是奇迹。期:等待。圣:指智慧超群的人。

这一句说明智慧超群的圣人是定静如愚,实不愚,圣道自然,不在奇。大智若愚的的慎行是修真的极好素质,大巧若拙的平常心是不奇之奇。有些愚蠢的人认为圣人神奇多变,机智莫测,是令人感到惊奇,其实修道之人也是普通的人,只因为注重身心双修,以道修德,看上去愚愚笨笨,其实智慧超群,大智若愚。圣道自然在于守静,静至虚得用奇器为真功夫,动植生灵,皆为道侣。浮躁、欺诈、虚荣得一时之私利来看待圣人,或者以神奇、神异、矫强作用来看待圣道都是错误的。

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所以说:那些对圣人愚蠢猜测或认为神奇、神异的人,他们如沉入水底,自投火中,走向自取灭亡。

那些认为追逐私利,放纵欲望,还以为这就是比别人高得多的圣人,这样的认为是绝对错误的,实际上他们是给自己掘好了坟墓,如果让这类人去治理国家,统军作战,那就等于把国家和军队沉溺在水中,投入于火海,也必然自取灭亡。他们岂知修道在于静虑,用兵在于谋略,万事必须从修身养心做起,“致虚极,守静笃”深思熟虑的人才是智慧超群的人。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宇宙大自然的运动规律是以静应动的,所以天地万物才能够蓬勃生长;天地万物运动规律是浸透着,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事物都是正反、阴阳两面的对立统一运动而推动事物的发展。由于阴阳二气的推动,大自然变化才顺利啊。

静:指安静,守静,以静应动。浸:浸透,渐进的意思。阴阳:阴阳:本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古代思想家看到一切现象都有正反两方面,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种对立、互相消长的物质运动现象。胜:胜利,这里指事物运动发展。天地万物的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就是自然之道,道是高深莫测,寂然无声,就是至静,静是和谐之境界,由于它至静,所以无所不包。凡属有形有气的物质,都从此而诞生。道运行于天地之间,形成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在天地之间整年间从没出现过平衡的现象,而是相互更替,相互为消长的发展。比如一年四季都是阴阳交替的过程,古代把冬至称阳生,从此阳气逐渐增积天气渐渐炎热;而夏至称阴生,从此阴气逐渐增积天气渐渐寒冷,于是出现了四季气候,生长了万物,这种变化是很有次序的。由此人们找到了宇宙大自然的物质运动变化这个规律。

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

所以,深思熟虑的圣人深知自然之道不可违抗,所以顺其自然,对它加以控制和利用。

懂得自然之道,与天地合德者才可称为圣人,他们懂得自然规律不可违背,只有很好的加以控制和利用,叫借天地之力为我所用,与天地同功用。如《三国演义》火烧赤壁里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东风是不可能借的,无非是诸葛亮知道自然之道,一年四季阴阳气候变化中,冬至前后三天必然有阳生,形成东风天气,这就是与自然合德者,对自然加以很好的控制和利用。

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

达到守静的自然之道,即使精微填密的乐律和历法,也只能要求符合,而不能做到符契。

静:是黄帝守静的自然之道的一种观点,这里的道和后来道家的道是有区别的,老子的《道德经》中的道和黄帝的自然之道相同,道家产生于东汉末期张道陵所创建,而老子所处时代春秋时期(约公元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黄帝是在公元前4856年前,道教崇拜老子,不等于道教教义就符合老子的政治思想,所以我们不能用后来道家的道搬用到《阴符经》来解释,黄帝讲的静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平静就是事物恢复了本性,恢复本性才是事物的常态。用现代哲学观点来解释:“静,就是事物矛盾双方的同一体”。我们都知道事物没有矛盾就不能向前发展,但事物的矛盾双方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相对平静的共存于同一个统一体中,事物才能正常的发展。静是用自然界中的一些规律来说明统治者头脑随时都要保持清醒的重要性,只有头脑清净才能把国家治理规正。静也是指统治者要爱好和平,不要喜爱战争,没有战争国家才能安定,国家安定人民生活自然就会走向正轨。静还是一种处事方法,静才能够深思熟虑,兵家更加需要冷静考虑,冷静分析,才能够在谋略上取胜。律历:指乐律和历法。《大戴礼记?曾子天圆》文中说:“圣人慎守日月之数,以察星辰之行,以序四时之顺逆,谓之历;截十二管,以宗八音之上下清浊,谓之律也。律居阴而治阳,历居阳而治阴,律历迭相治也。”这里意思是即使是圣人能够精通算数,天文历法,懂得八音清浊,但是你对自然之道也只能接近它,也不可能穷尽它,就象我们能够接近科学,却不能穷尽科学一样道理。

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于是,古人创造了奇门遁甲,推算出万物生长与万象纷呈的局面,在八卦甲子中又神秘地摆出神机妙算和伏藏的机道。并且用奇门遁甲中阴阳相胜之术不仅用于治国治军,还被用于卦象测算中去了。

爰:(yuán)句首语气词,于是的意思。“奇器”即是九宫遁甲式,以九宫为框架,以八卦甲子为素材。八卦甲子:奇门遁甲中的内容,八卦甲子之中有隐藏之神机,颇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阴阳相胜之术:是阴阳相推之术的更进一步,阴阳相推之术是说阴阳两面这对矛盾势力运动都能推动事物前进,采取渐进、扩散、推动、渗透其细微组织而后消灭它;阴阳相胜之术却是指敌我双方都运用阴阳相推之术来争取自己一方胜利。所以阴阳两面这对矛盾势力运动,不论是用阴的一面,或者是用阳的一面,不论白昼行动或夜晚行动,不论进攻或防御,都可取胜。这就是阴阳相胜之术的特点。通过阴阳相胜之术可以取得战争必胜的道理。昭昭:光明,谓明辩事理。《盂子?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意谓:贤能者以他的明辩事理,使人也明辩事理。这里是指奇门遁甲这个神秘的《易》学,不仅仅用于战争,而且也被那些明辩事理的贤能者用于卦象测算中去了。

扩展阅读:

《黄帝阴符经》作者说是轩辕黄帝,历史上有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李淳风、李筌、李治、李鉴、李锐、杨晟等都作过注解,《四库全书》中有所收集。《阴符经》应该是一部思想著作,集道家的治国方略,养生之道,兵法战术等。《黄帝阴符经》立义于社会,导向于人生。

《黄帝阴符经》共四百余字,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内容是阐述天道与人事的关系。中篇主要内容是论述富国安民的道理。下篇主要内容是论兵法战术的。

历史上对《黄帝阴符经》评论不一。许多注家将其神化。其实《黄帝阴符经》是一部朴素、抽象的思想著作,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其中养生之道对我国的中医理论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关于治国、治兵等谋略在历史上都曾发生过积极作用。我们仔细研究,此书大抵言天地阴阳运行变化,与人事之间有相生相克之辩证关系,蕴含无穷机变,包含比较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研究宇宙大自然变化规律,养心修身,谋事策略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现根据自己学习以后的体会,作些浅显解释,旨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阴符经》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瑰宝,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被历代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智谋之士所重视。《阴符经》中有养身修心之道,有富国安民之法,有强兵胜战之术,有明哲处世之方。是黄帝总结宇宙自然之道,物质阴阳调和矛盾,守静之法则,奇门遁甲之测算来取得自身调节,富国强民,战争取胜的目的。它与后来的老子的《道德经》为道学的双璧,《阴符经》和《道德经》成就了我国历史许多纵横家,军事家,谋略家。有鬼谷子和他的学生苏秦、张仪、孙膑等,又有范蠡、张良、诸葛亮、郭子仪等,他们学习《阴符经》取得了事业上的辉煌成就。《阴符经》是值得研究探讨的一部思想哲学文化极品之作。

第三篇:女儿经 原文解释

女儿经

原文:

女儿经,仔细听。早早起,出闺门。烧茶汤,敬双亲。浅译:

女孩子们,仔细听我说说《女儿经》。每天早晨要早早地起来,可不要让太阳晒上了身。轻轻地走出自己的房门,先去烧好茶水,然后恭恭敬敬地捧给父母亲。(闺门:古时候女子居室叫闺房,闺房的门就是闺门。汤:热水。)原文:

勤梳洗,爱干净。学针线,莫懒身。浅译:

女孩子要讲卫生,爱干净。平时应该经常地梳梳自己的头发,使头发整整齐齐;还要常常洗洗脸,洗洗澡,保持清洁。闲着的时候,应该学学针线活,千万不要做一个懒惰的孩子啊!(勤:经常。懒身:俗语,表示懒惰的意思。)原文:

父母骂,莫作声。哥嫂前,请教训。浅译:

做女儿的一定要尊敬父母。他们批评或者责骂,都不要回嘴,相后地,应该静静地听,他细地想一想,是不是自己做错了呢?同样,做妹妹的对哥哥嫂子也要尊重,应该多请他们教育和提醒。(教训:教育和训诫。)原文:

火烛事,要小心。穿衣裳,旧如新。浅译:

平时使用火烛要特别小心。睡觉前、出门前,一定要先灭了火烛,以免引起火灾。穿衣服不能挑挑拣拣,哪怕是旧衣服也要愿意穿,也要爱惜,穿得整齐干净,像穿新衣服一样。这样,人家不但不会看不起你,还会说你俭朴、懂事。原文:

做茶饭,要洁净。凡笑话,莫高声。人传话,不要听。浅译:

烧茶煮饭,要把事情一件一件安排好,茶具、饭碗、灶面,都要收拾得干干净净。家和人谈笑说话,要想到还有其他人在读书或做事,不要大声嚷嚷,影响别人。不管是在外面,还是家里,别人传来传去,说东家长西家短的话,不要听信,更不要当新闻去宣传。(笑话:这里指说笑和谈天。)原文:

出嫁后,公姑敬。丈夫穷,莫生嗔。浅译:

女孩子出嫁以后,要像孝敬生身父母一样地敬重公公婆婆,不要心存隔膜,两要对待。丈夫即使非常贫穷,也不要为此生气,应该和他同甘共苦,分忧解愁。(公姑:丈夫的父亲叫公,丈夫的母亲叫姑。嗔:生气、发怒。)原文:

夫子贵,莫骄矜。出仕日,劝清政。抚百姓,劝宽仁。浅译:

如果丈夫地位高,受人尊敬,也不要因此就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在丈夫做官的日子里,国时常劝导他:为政要清白廉洁,大公无私;对待百姓要宽厚、仁爱,做一个百姓爱戴的官。(夫子:古时候妻子对丈夫的尊称。骄矜:骄傲自大、傲慢。)原文:

我家富,莫欺贫。借物件,就奉承。应他急,感我情。积阴德,贻子孙。浅译:

我家富有,也不要欺负穷人。街坊邻居来借东西,应该热情帮助,马上把东西拿给他们。别人有急难时得到帮助,会一辈子感我的情,积下功德,给子孙留下福分。(奉承:两个字都是捧、拿的意思。)原文:

夫妇和,家道成。妯娌们,要孝顺。浅译:

一个家庭当中,首先丈夫和妻子要和睦相处,相互体贴,那么家庭才会美满幸福。另外,妯娌们对长辈要孝敬,公公婆婆年纪大了,要很好地关心,照料他们。(家道:即家运、家业。妯娌:哥哥的妻子和弟弟的妻子的合称。)原文:

邻舍人,不可轻。亲戚来,把茶烹。尊长至,要亲敬。粗细茶,要鲜明。浅译:

对街坊邻居,要和睦相处,不可以轻慢。亲戚上门,应该礼貌地招待,煮茶敬客。长辈或者地位尊贵的客人来了,要即亲近,又尊重。用粗茶还是细茶,一点儿都不能含糊。(烹:烧、煮。鲜明:分明。)原文:

公婆言,莫记恨。丈夫说,莫使性。浅译:

公公婆婆有时候批评两句,应该虚心恭敬地听从。即使他们说得不对,当时觉得委屈,也不要老搁在心里,记恨他们。丈夫有时候劝说两句,也要虚心地检点自己,说得对就听从,说得不对就好解释。莫要不管青红皂白,使性子、耍脾气。原文:

整肴馔,求丰盛。着酱醋,要调匀。用器物,洗洁净。都说好,贤惠人。浅译:

女孩子要学会烧一手好菜,想方设法,让餐桌上丰富多样。烧菜时,油盐酱醋要用得不多不少。吃完饭后,碗筷锅盆要洗得干干净净。如果做到了这些,人人都会夸你贤惠。(肴馔:指美食。)原文:

夫君话,就顺应。不是处,也要禁。事公姑,职捧盈。浅译:

女子要尊重丈夫,不管丈夫怎样说话,都应该顺应他。即使有说得不对的地方,也要受得住。至于服侍公公婆婆,要像捧着装满水的盆子,比喻做事小心谨慎。)原文:

修己身,如履冰。些小事,莫出门。坐起时,要端正。举趾时,切莫轻。浅译:

修养自己的身心,就好像踩在薄薄的冰上,处处要小心谨慎。女孩子应多在家修习,不要经常为一点小事出门。坐着站着,都要端端正正,走路要稳重,举步不能轻浮。(履:踩。)原文:

冲撞我,祗在心。分尊我,固当敬。分卑我,也莫陵。浅译:

别人说话冲撞、得罪了我,我只是把它放在心上,不可以怒形于色,当场顶撞。别人如果非常尊敬我,那我当然也应当敬重他们;即使有人过分地贬低我,看不起我,我也不要因此就欺侮他。(祗:只。卑:贬低。陵:欺侮。)原文:

守淡薄,安本分。他家富,莫眼热。行嫉妒,损了心。浅译: 女孩子要甘于过平淡清苦的日子,安于自己的本分。别人家境富裕,不要眼红。如果因为别人生活得好就妒忌他们,甚至做有害他们的事,那就损害了自己的品性。原文:

勤治家,过光阴。不伶俐,被人论。浅译:

女孩子家结了婚,做了家庭主妇,就要克勤克俭地管好这个家,辛勤地劳动,好好地过日子。要家庭富裕兴旺,既要肯做,也要多动脑筋;如果又不聪明,又不肯干,任家境贫困潦倒,那就要被人看不起,说你的不是。(伶俐:聪明、灵活。)原文:

若行路,姊在前,妹在后。浅译:

女孩子也要懂得“长幼有序”。生活中,要处处尊重比自己年长的人。比如姐妹俩一起走路,做妹妹的不应只顾自己往前跑,应该让姐姐走在前面,自己跟在后面。(姊:姐姐。)原文:

若饮酒,姆居左,妯居右。公婆在,侧边从。浅译:

如果妯娌们坐在一起喝酒,那就应该让嫂子坐在左边,弟媳坐在右边。如果公公婆婆也在,那么,妯娌们就应该坐在两边。服侍公婆。(姆:弟妻对嫂子的称呼。左、右:古时的座位。)原文:

慢开口,勿胡言。齐捧杯,勿先尝。浅译:

一家人坐在一起喝酒聊天的时候,女孩子不要急于开口,更不要胡言乱语。当大家一起捧杯相互敬酒的时候,要让别人先喝,不要自己先尝。否则,人家嘴上不说,心里会觉得你没有规矩。(糊言:同“胡言。”)原文:

即能饮,麽尽量。沉醉后,恐癫狂。一失礼,便被谈。浅译:

即使很能喝酒,酒量很大,也不要因此就尽量地喝。万一喝醉了,不知不觉地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失了礼数,那就会被别人议论。(癫狂:吃醉酒以后胡言乱语、东倒西歪的样子。)原文:

肴面物,先奉上。骨投地,礼所严。动匙箸,忌声响。出席时,随尊长。浅译:

一起吃饭时,桌上那些好菜,应该先恭恭敬敬地捧给长辈吃。鸡鸭鱼肉的骨头不要随手扔在地上,这个规矩必须牢记。汤勺、筷子要轻拿轻放,不要发出声音。出门赴宴,要跟在长辈的后面。原文:

客进门,缓缓行。急趋走,恐跌倾。遇着人,就转身。浅译:

做客人的时候进了人家大门,要慢慢地走。如果走得很急很快,一不小心就容易跌倒。要是遇着别人,应该马上转身去,让别人先过去。(趋:很快地走。跌倾:跌倒。)原文:

洗钟盏,轻轻顿。坛和罐,紧紧封。浅译:

吃完饭后,要把那些用过的杯子、碟子系得干干净净,轻轻得安放好。再把装东西用的坛子、罐子的口封得紧紧的,藏好,以便日后使用。(钟:喝茶、饮酒用的没有把儿的小杯子。盏:浅而小的杯子。顿:整理安放。)原文:

公姑病,当殷勤。丈夫病,要温存。爷娘病,时时问。浅译:

公公婆婆病了,应该殷勤服侍,不要嫌麻烦,怕辛苦。丈夫病了,应该温存体贴,尽心地照料。爸爸妈妈病了,应该事事关心,问候他们。原文:

姑儿小,莫见尽。叔儿幼,莫理论。浅译:

做嫂子的,对待小姑和小叔应该尽量地忍让。小姑年纪还小,就算她做错了什么事,也不要过分的埋怨她。小叔还不懂事,即使言语上有点冲撞,也不要和他认真理论。(姑儿:丈夫的妹妹。叔儿:丈夫的弟弟。见尽:责备、埋怨。理论:争论是非。)原文: 里有言,莫外说。外有言,莫内传。浅译:

说话要注意内外有别。平时在家里说的话,不要随便对外人说:同样,外人说的话,也不要随便向家里传。否则,容易造成亲戚邻里之间不必要的无会和纠纷。原文:

勤纺织,缝衣裳。烹五味,勿先尝。造酒浆,我当然。浅译:

女孩子手要巧,有空的时候应该学着织织布,缝缝衣裳。每天的饭菜烧好以后,不要嘴馋,自己先尝。至于酿酒这些小事情,就更是分内应该做的了。(五味:本来指甜、酸、苦、辣、咸五种味道,这儿指各种菜肴。)原文:

无是非,是贤良。姆婶事,绝莫言。若闻知,两参商。浅译:

女孩子不惹是非,才称的上贤惠、善良。妯娌之间发生的事情,千万不要乱说,如果被她们听见了,就会影响她们的和睦,破坏家庭的团结。(参商:参、商两颗星的名字,参星在西,商星在东,此出彼没,永远见不了面,常用来比喻两人不和睦。)原文:

伯叔话,休要管。勿唧唧,道短长。浅译:

大伯和小叔子自有公公婆婆来管教,所以他们到底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不要在背后唧唧喳喳,说长道短。否则,不光会造成丈夫与兄弟之间矛盾,还会让公公婆婆不高兴。原文:

孩童闹,规己子。是与非,甚勿理。浅译:

自己的孩子和邻居小朋友一起玩耍,难免有时候会发生争吵,甚至还会打架。如果遇到这种情况,那么不管谁对谁错,都应该首先劝诫自己的孩子。即使并不是他的错,也应该教育他对小伙伴谦让、友好。(规:规劝、劝诫。理:理论、争论。)原文:

略不逊,讼自起。公差到,悔则迟。浅译:

和邻居、朋友交往,一定要谦虚有礼。哪怕在一件小事情上,对别人不够恭敬,不肯让步,也会引起不必要的纠纷甚至官司。如果因此还惊动了公差,那么后悔也来不及了。(逊:谦虚、恭敬。讼:打官司。公差:旧时官府中供差遣的人。)原文: 里长到,不可嗔。留饮酒,是人情。早完粮,得安宁。浅译:

里长到家里来催交公粮,不可以对他摆出一副冷面孔,而应该很客气地留他坐,请他喝几杯酒,这才是人之常情。至于交公粮的任务,早一天完成,自己心里也能够早一天得到安宁。(里长:古时候,二十五户人家为一里,一里之长就叫作里长。)原文:

些小利,莫见尽。论彼此,俗了人。学大方,人自称。浅译:

女孩子不要老是为一些蝇头小利和别人斤斤计较,甚至吵吵闹闹。如果在一点点小事情上都要分清你我,那就是一个庸俗的人了。相后,女孩子应该学会大大方方地做人,这样,别人自然都会夸奖你。原文:

晒东西,也莫轻。秽污衣,寻僻静。恐人见,起非论。浅译:

有时遇上个好天气,把家里的衣物拿出来晒太阳,要注不能太随便。那正经不干净的衣服要找一个冷僻的、没有人的地方去晒,以免被别人看见了,又引起不必要的议论。(轻:轻易,随便。秽:肮脏,不干净。污:脏。)原文:

他骂我,我不听。不回言,人自评。浅译:

居家度日,难免跟别人发生矛盾,甚至碰上粗鲁尖刻、蛮不讲理的人。但别人骂我的时候,我只当作没听见,求得平安无事。我不去搭理他(她),更不去回骂他(她),一声不吭,公众也自由评论,只有说他(她)的不是,夸我通情达理。原文:

升斗上,要公平。买物件,莫亏人。浅译:

如果做点小买卖,要老老实实,公平交易,不要缺斤少两,克扣主顾。去买东西,也不能玩花样,让卖主吃亏。(升斗:古时量粮食的器具,十升是一斗。现在计量通常按重量来计算,如公斤、市斤等。这里泛指做各种买卖时的数量计算。)原文:

夫君怒,说比论。好言劝,解愁闷。浅译:

一般说,男子担负更多的社会和家庭责任,工作不顺心,家务太劳神,难免有发脾气的时候;诉说辛苦,感叹不平,埋怨别人,什么情况都有。这时候做妻子的要好言相劝,消解丈夫心中的烦闷。(比:和别人相比心中不平衡,不满意自己的地位、收入、待遇等等。)原文:

夫骂人,莫齐逞。或不是,陪小心。纵怀憾,看你情。祸自消,富自生。浅译:

丈夫和人发生争吵,不能帮着他一起骂。如果是丈夫不对,还应该替他向别人赔礼道歉。这样,即使别人心里不满意,也会看在你的情面上不再计较。灾祸就会自然消失,而好运却会悄悄降临。原文:

有儿女,不可轻。抚育大,继宗承。浅译:

结婚以后,如果有了儿女,那么,做母亲的对他们不能掉以轻心,哪怕日子再苦,处境再艰难,也要考虑孩子们的前程,尽量让孩子多受教育,努力把孩子抚养成人,让们去继承祖先的事业。原文: 衣服破,缝几针。鞋袜破,被人论。是不是,自己寻。为人母,所当慎。浅译:

衣服穿破了,鞋袜穿破了,应该赶紧用针线缝好,否则被别人看见了,会说你是个懒惰女子。自己做得对不对,平时应该经常地寻思寻思,而作为孩子的母亲,就更应当慎重了。原文:

奴婢们,也是人。饮食类,一般平。浅译:

男仆女婢虽然是下人,身份卑微,但同样是父母所生,待他们应宽厚仁慈,当作自己家里人一样。比如吃饭菜,也应该和主人吃的差不多,不能只让他们吃剩饭剩菜,不把他们当人看。否则,他们就会心怀怨恨,你自己也失了主妇的尊严和气度。原文:

不是处,且宽忍。十分刻,异心生。浅译:

婢女仆人若有什么不是之处,做主妇的不要不分青红皂白,或者训斥,或者打骂。应该先问清情况,可宽容处不妨宽容,能忍耐时暂且忍耐。待他们过于严厉刻薄,他们必然萌生二心,对你家里也没有什么好处。(刻:苛刻,刻薄。)原文:

若太宽,便不逊。最难养,是小人。再叮咛,更警心。浅译:

但是如果对仆人不加管教,过于宽容,那他们又会对主人不恭敬、不顺从。特别是那些品质不太好的人最难教育,一定要经常地嘱咐他们,时时地告诫他们,以免他们犯错误。(逊:恭敬。小人:指品格卑鄙的人。警:告诫、警告。)原文:

妯娌多,都一心。本等话,莫生嗔。同茶饭,莫吵分。一闹嚷,四邻听。浅译;

大家庭里,妯娌之间一定要团结。只要是自己分内应该听的话,就不要生气。平时应该和睦相处,高高兴兴地一块儿喝茶吃饭,不要整天吵吵嚷嚷地闹分家。如果一闹嚷,就会被邻居听见。原文:

任会说,非为能。吵家的,个个论。公姑闻,不安宁。浅译:

任凭你再能说会道,也算不上什么大能耐。不整天吵吵嚷嚷底闹分家,人家个个都会说你不是。如果被公公婆婆听见了,还会使他们不得安宁。(任:任凭。)原文:

各自居,也要命。命不遇,只是贫。那时节,才耻论。这等事,当自忖。浅译:

即使真的分了家,能不能过上好日子,也要看命。如果没有遇上好机会,就只能一辈子受穷。那时候,反而被别人耻笑议论。所以分家这等事,要三思面行。(忖:考虑、思量。)原文:

管家娘,更须听。赶捉牲,莫纷纷。动宰割,忌刀声。亲锅厨,休铮铮。浅译:

女子如果当家,那就更要听仔细:赶捉牲口的时候,不要搞的乱糟糟、闹嚷嚷的;杀鸡宰羊的时候,不要发出磨刀声;下厨房烧饭菜的时候,不要让锅铲发出丁丁当当的声音。原文:

最不孝,斩先脉。夫无嗣,劝娶妾。继宗祀,最为切。浅译:

女子最不孝的行为是没有生儿子,使夫家断了后代。如果真是这样,应该劝丈夫娶一个小妾来传宗接代,这是最急切的事情。(嗣:子孙。这几句反映了封建伦理中的传宗接代思想对旧时女子的精神压迫,自然不能作为对当代女子的要求。)原文:

遵三从,行四德。习礼义,难尽说。看古人,多贤德。宜以之,为法则。浅译:

女子应该遵行“三从四德”,这方面的规矩怎样去养成,难以一一详说。古代有很多贤惠的好女子,应该把她们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三从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原文:

周姜正母仪,国人尽被格。浅译:

周文王的祖母太姜一生贞节端庄,上能孝顺长辈,下能教育孩子,因而成为天下贤妻良母的表率。整个国家的百姓都赞扬太姜的品行,把太姜作为衡量妇女是否贤德的标准。(太姜的孙媳妇就是周文王的妻子太姒,她能克尽妇道,帮周文王管好家政,被人称为“文母”。周武王和周公旦都是她的儿子。)原文:

缇萦朝上书,愿婢赎父身。浅译:

汉文帝时,有一个官吏因犯罪被判刑。他有五个女儿,没有儿子,因此在被逮捕押走时骂道:“尽是女孩,紧要的时候不顶用。”他的第五个女儿名叫缇萦的听了很伤心,上书给皇帝,情愿自己做官婢来赎父亲的罪。皇帝很同情她,就免了她父亲的罪。原文:

卢氏不避盗,冒刃宁卫姑。浅译:

唐朝郑义宗的妻子卢氏,非常孝顺婆婆。有一天强盗抢劫她家。婆婆走不动,卢氏就冒着危险守护婆婆,差点被强盗打死。事后别人问她为什么不逃,她说:“邻居有事都该帮忙,何况自己的婆婆呢?要是婆婆有事,我还怎么有脸活下去。” 原文;

侃母断己发,换酒筵嘉宾。浅译:

晋朝有个名叫陶侃的,从小死了父亲,家境很穷,在浔阳县衙当差。一次,有位乡绅名叫范逵的到他家作客。当时陶侃家没有钱,于是陶侃的母亲就剪下自己的头发换钱招待客人。后来陶侃由于范逵的推荐做了官。(筵:招待。)原文:

村媪识光武,宰鸡而谢之。浅译:

汉光武帝化装私访,晚上投宿旅店。开店的老头怀疑他是盗贼,因此出言不逊。老头的妻子见他相貌与众不同,就劝阻老头说:“这个客人不是平常人,不可慢待他。”老头不听。老太婆只得用酒把老头灌醉,并且杀鸡来招待光武帝。(媪:年老妇女。谢:道谦。)原文:

扊扅烹伏雌,乃是百里妻。浅译:

周朝的百里奚外出求官时,他妻子曾取下门闩当柴,煮母鸡给他送行。后来百里奚做了秦国的宰相,而百里奚的妻子却正好在相府做女佣。一次百里奚弹琴作乐时,这位女佣说她也懂音乐,抚琴唱起往事,于是夫妇相认。(扊扅:门闩。伏雌:母鸡。)原文: 练裳与竹笥,戴女能自亲。浅译:

汉朝人戴良,祖上做过大官,家里很有钱。他有五个女儿,戴良给她们的嫁妆都是些布衣、竹箱之类不值钱的东西。但是他的女儿都没有怨言,很顺从地安心过日子。(练裳:布衣,布裙。竹笥:竹箱。)原文:

荆钗与裙布,孟光能安贫。浅译:

东汉孟光是梁鸿的妻子。当初两人结婚时,孟光打扮得很华丽,梁鸿见了不高兴,七天没理她。梁鸿说:“我喜欢一个简朴的人,现在你穿绸抹粉,不是我梁鸿愿意要的。”后来孟光就身穿布衣与梁鸿隐居,对丈夫举案齐眉,安贫乐道。原文:

冀欲夫妇睦,相见如敬宾。浅译:

春秋晋国人欲缺夫妇相敬如宾。欲缺种地,每次他妻子给送饭来,都是毕恭毕敬地把饭递给丈夫,丈夫也很严肃而客气地把饭接过去。后来,这件事让晋文公知道了,文公敬重他俩的为人,就让欲缺做了下军大夫。原文:

仲妻止夫召,灌园自食力。浅译:

战国时,楚王曾聘请齐人陈仲子去做宰相。陈仲子为宰相的待遇动心,他妻子劝陈仲子说:“你做了宰相,就要天天为楚国担扰。处在这个乱世,你要是干不好,还会丢掉性命呢。”于是,夫妇二人就隐居起来,给人家管理菜园子,自食其力。原文:

少君更短衣,提瓮出自汲。浅译:

汉朝女子少君生在有钱的人家。他父亲把她嫁给了穷书生鲍宣,并陪送了大批嫁妆。鲍宣对他妻子说:“我家贫穷,可不敢接受你这么多的陪嫁。”于是少君马上就换上短布衣,与鲍宣一同回到家乡。到鲍宣家,少君拜见了公婆,连忙就去提水、做家务。原文:

御妻能激夫,晏荐遂得封。浅译:

春秋时齐相晏婴的车夫骄气十足,他的妻子知道以后,批评他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为齐国宰相,名声很大,但举止却很谦虚谨慎。而你身高八尺,给人赶车,还盛气凌人,真没出息。”车夫接受了妻子的批抨,改正了缺点,后来被晏子推荐当了大夫。原文:

唐氏乳迈姑,孝名啧啧称。浅译:

唐朝有个唐夫人,是节度使崔琯的祖母。她做媳妇时,非常孝顺婆婆。她的婆婆年岁大了,牙齿都掉光了,不能吃一般的饭菜,正在育婴期的唐氏就每天给婆婆哺乳。据说她婆婆因而能不吃粮食活了好几年,身体很健康。原文:

孟母能教子,显扬于后世。浅译:

孟母为教育孟轲,先后三次搬家。第三次搬到一所学宫旁边,觉得这才是教子的好地方,就定居下来。一次,孟轲逃学回家,正在织布的孟母就砍断织布机上的机杼,告诫孩子学习不可中断。孟轲从此苦读经书,终于成了有名的大学者。

女小儿语

原文:

少年妇女,最要勤谨,比人先起,比人后寝。浅译:

不管是年轻姑娘,还是新过门的媳妇,最最要紧的,一个是勤快肯干,一个是小心谨慎。早上要比别人先起身,晚上要比别人后睡觉,好多干一点家务。原文:

争着做活,让着吃饭,身懒口馋,惹人下贱。浅译:

家务事要争着去做,吃饭时要让别人先上桌。如果身子懒散,不肯做事,嘴巴却馋得很,整天想吃这个想吃那个,就会被人看低贱了。(惹:招惹。原文: 米面油盐,碗碟匙箸,一切家火,放在是处。

浅译:

米、面、油、盐,碗盏、碟子、汤匙、筷子,一切日用的东西,都要整整齐齐地放在恰当的位置,不能乱扔乱丢。(是处:应该放的地方。)原文:

件件要能,事事要会,人巧我拙,见他也愧。浅译:

要心灵手巧,该会的每一件事都要会。如果别人的手很灵巧,什么活都拿得起,而自己却笨手笨脚的,这也不行,那也不会,看见人家你不惭愧吗? 原文:

口要常漱,手要常洗,避人之物,藏在背里。浅译:

要经常漱口,经常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内衣内裤要放置妥当,不要随便晾晒在显眼的地方。(避人之物:指妇女的内衣内裤之类。)原文:

脚手头脸,女人四强,身子不顾,人笑爷娘。浅译:

脚、手、头和脸,是女人最能显露自己人品的地方,要小心保护,好好梳妆。不干不净,蓬头垢面,连自己的身子都照管不了,别人就会笑你爹娘没教养。原文:

衣服整齐,茶饭洁净,污浊邋遢,猪狗之性。浅译:

穿的衣服要整整齐齐,大方得体;做的茶饭应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不干不净,污七八糟,那是猪狗的本性。(邋遢:不整洁,不利落。)原文:

一斗珍珠,不如升米,织金妆花,再难拆洗。浅译:

一斗珍珠还比不上一升米来得实惠。织有彩色花纹的锦段,用花的图案做装饰的衣服,拆拆洗洗都难,不见得有什么好的。(织金:即织锦。)原文:

刺凤描鸾,要他何用?使的眼花,坐成劳病。浅译:

一天到晚坐着绣凤描凰,其实没有什么用处。绣花绣得眼花腰酸,一天到晚坐着还会劳累成疾。(鸾:旧时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原文:

妇女妆束,清修雅淡,只在贤德,不在打扮。浅译:

妇女梳妆穿戴,应清雅素淡,不宜艳丽浮华。人的美重在心灵,而不在打扮好,最要紧的是要有贤惠的品德。原文:

不良之妇,穿金戴银,不如贤女,荆钗布裙。浅译:

品性不好的妇女,即使装扮得富贵华丽,也不如打扮得朴素典雅、大方得体的贤惠女子。(荆钗布裙:以荆枝当发钗,用粗布做衣裙。)原文:

剩饭残茶,都要爱惜,看那穷汉,糠土也吃。浅译:

古人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因此,剩饭剩菜都要爱惜,不可随便丢掉。要看看世上那些穷苦人,连糠也要当饭吃。原文:

一米一丝,贫人汗血,舍是阴骘,费是作孽。浅译:

一谷一米,一针一线,都是劳动者用血汗换来的,应非常珍惜才是。如果有多,施舍给穷人是积阴德,浪费掉那简直是犯罪。(舍:施舍。)原文:

安详沉重,休要轻狂,风魔滥相,娼妓婆娘。浅译:

女子为人处事要从容稳重,不要轻浮放荡。风骚轻佻,简直直跟娼妓一样。(风魔滥相:风骚轻佻,放荡的样子。)原文:

笑休高声,说要低语,下气小心,才是妇女。浅译:

不要高声大笑,不能大声说话,低声下气,小心翼翼,才像个女子。(这是男尊妇卑的封建社会对女子的苛刻要求,但现代社会中言谈仍应讲究文明。)原文:

偷眼瞧人,偷声低唱,又惹是非,又不贵相。浅译:

偷偷地看人,偷偷地唱歌,这很不好,一会招惹是非,二显得没身份,没教养。女子应该娴淑安宁,端庄大方。(贵相:庄重的样子。)原文:

古分内外,礼别男女,不避嫌疑,招人言语。浅译:

自古以来,男女有别,男主外,女治内,“男女授受洋不亲”。如不避嫌疑,内外不分,男女交往过分密切亲近,就会招人背后议论。原文: 孝顺公婆,比如爷娘,随他宽窄,不要怨伤。浅译:

对待公婆要如同对自己的生身父母一样孝顺敬重。公婆要怎样就怎样,长长短短,宽宽窄窄,都随他们去。心胸要宽广、大度,要抱怨,也不要伤心。原文:

尊长叫人,接声就叫,若叫不应,自家先到。浅译:

长辈叫人时,要随声帮着呼叫;被叫的人找不到,要赶紧自己跑到长辈面前,问问自己可否代劳。(尊长:家长或其他辈分比自己高的人。)原文:

长者当让,尊者当敬,任他难为,只休使性。浅译:

要礼让长者,钷重尊者,哪怕尊长有意为难自己,也不要发脾气。(这是以晚辈的要求,中国向来有尊敬长辈的传统。当然,长辈也应像个长辈。)原文:

事无大小,休自主张,公婆禀问,夫主商量。浅译:

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多向公公婆婆汇报请示,多与丈夫商量,不可自作主张。这样,尊长高兴,家庭和睦。(禀:早旧时下对上报告。)原文:

夫主是天,不可欺心,天若塌了,哪里安身? 浅译:

丈夫是“天”,欺骗不得。如果“天”塌了,哪有安身之处?(封建社会里女子没有地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所以认为“夫主是天”。)原文:

有夫不觉,无夫才知,孤儿寡妇,猪狗也欺。浅译:

在丈夫身边的时候,体会不到丈夫的重要,失去了丈夫,才知道丈夫是自己的依靠。最可怜的是孤儿寡妇,无依无靠,连猪狗都要来欺侮。原文:

也休要强,也休撒泼,惧内陵夫,世人两笑。浅译;

不要强过丈夫,不肯相让,也不要撒泼胡闹,蛮不讲理。老婆压男人,夫妻两个都会被世人耻笑。(内:指妻室。陵:同“凌”。)原文:

夫不成人,劝救须早,万语千言,要他学好。浅译:

丈夫有过错,不像做人的样子,做妻子的要及早劝他上进学好。哪怕说尽千言万语,也要苦口婆心,劝他学好变好,成为有出息的人。原文:

相敬如宾,相成如友,媟狎谑戏,夫妇之丑。浅译:

夫妻之间要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彬彬有礼,像对待朋友一样互相成全。轻浮下流,嬉笑打闹,两夫妻都丢丑。(媟狎:亲近而态度不庄重。)原文:

越争越生,越嚷越恼,不如贤惠,都见你好。浅译:

与人要和睦相处。越是争个你高我低,彼此之间越是隔膜;越是吵吵嚷嚷,自己越是烦恼。不如心地善良些,通情达理,待人和蔼,人人都会夸你好。原文:

大伯小叔,小姑妯娌,你不让他,哪个让你? 浅译:

与大伯、小叔、小姑、妯娌相处,尤其需要忍让。你不让人三分,谁会来让你? 原文:

骂尽他骂,说尽他说,我不还他,他也脸热。浅译:

凡事都要忍。让他(她)骂,让他(她)说,我始终不还嘴,他(她)终会自感惭愧。如你一刀、我一枪地对着干,那就会弄得没法收场。原文:

百年相处,终日相见,千忍万忍,休失体面。浅译:

夫妻常年相处,终日相见,同床共食,难隔难分。有矛盾一定要忍让,不要你争我斗失去身份,伤了和气。原文:

既是一家,休要两心,外合里差,坏了自身。浅译:

既然是一家人,就不要有两样心思。如果貌合神离,表面上和和气气,背地里另有打算,必将败坏家庭,也毁了自己。原文:

母家夫前,休学语言,讲不清白,落个不贤。浅译:

无论是在自己的父母面前,还是在丈夫面前,都不要鹦鹉学舌,搬弄是非。说三道四,添油加醋,往往会落个不好的名声,被看作讨人厌的长舌妇。原文:

让得小人,才是君子,一般见识,有甚彼此。浅译:

做人肚量要大。即使是小人,也让他几分,这才是君子。如果同小人一般见识,那你跟小人还有什么区别呢? 原文:

休要搬舌,休要翻嘴,招对出来,又羞又悔。浅译:

不要把别人背后说的话传来传去,挑拨是非,弄得别人关系不和;也不要说话不算话,反口诬陷别人。否则,三对六面,亮出真情,你会又羞惭又后悔。原文:

休要张皇,休使腔调,鬼气妖风,真见世报。浅译:

不要一点小事就慌张惊叫,也不要娇娇滴滴地拿腔弄调。体态要端庄,处事要稳重,鬼头鬼脑妖里妖气的,会现世现报。(见:同“现”。)原文:

邪书休看,邪话休听,邪人休处,邪地休行。浅译:

做人要自重自爱。不看不正派的书;不听淫秽脏话;不和坏人交往;不去不干净的地方。(邪:不正派。)原文:

宁好明求,休要暗起,一遍发觉,百遍是你。浅译:

生活中缺东少西,宁可当面开口,求人帮助,切不可暗做手脚,偷人钱财。一次被人发现,以后少了什么,每次都会怀疑是你干的。原文:

也休心粗,也怕手慢,不痒不疼,忙时没干。浅译:

做事情不要毛毛糙糙、粗心大意,也不要慢手慢脚、拖拖拉拉。最怕养成不紧不慢、马虎随便的坏习惯,那样,活计忙时谁也不要你干。原文:

看养婴儿,切戒饱暖,些须过失,就要束管。浅译:

看管养育孩子,切忌吃得过饱、穿得过暖。孩子有过错,哪怕只有一点点,也要严格管教。(些须:即些许,上点点。)原文:

水火剪刀,高下跌磕,生冷果肉,小儿毒药。浅译:

别让孩子玩水、火,或者刀剪一类有危险的东西,别带孩子去高低不平容易跌跤碰伤的地方。生的冷的水果、肉食容易吃坏,好比毒药,别给孩子吃。原文:

邻里亲戚,都要和气,性情温热,财物周济。浅译:

邻居、亲戚之间,都要客客气气,说话要温和,接待要热情。谁若有难处,要尽力量帮助,出钱也好,给东西也好,都要爽快大方,不可小气。原文: 也要仔细,也要宽大。作事刻薄,须防祸害。浅译:

做事要前思后想,仔细耐心;待人要随和大方,宽大仁慈。尖酸刻薄,最容易被人忌恨,小心会飞来横祸。原文:

只夸人长,休说人短,人向你说,只听休管。浅译:

谈起别人,你只开口说人家的长处,不要去揭别人的短处,人家向你唠唠叨叨地说别人的不是,听了完事,只当是耳旁风。原文:

手下之人,劳苦饥寒,知他念他,凡事从宽。浅译:

家中的婢女佣人,辛苦劳累,吃不好穿不好,应多理解一点,多体贴一些。凡事都要宽大点,不要点滴不放,一味苛求。原文:

三婆二妇,休教入门,倡扬是非,惑乱人心。浅译:

不要让尼姑、道姑、媒婆和牙婆之类的女人到自己家里来。这些人好搬弄是非,扰乱人心,还是敬而远之的好。(三婆二妇:即三姑六婆。)原文:

妇从不明,鬼狐魔道,簇箸下神,送祟祷告。浅译:

一个女人如果头脑不清,就会去相信神鬼狐仙,走火入魔;甚至陈设酒饭向神灵祷告,请神灵除去鬼祟,消灾免祸。其实这都是徒劳的。(簇箸:一簇筷子。)原文:

拨龟相面,回避安胎,哄将钱去,惹出祸来。浅译;

占卜、相面,让家人回避,请巫婆作法保胎,都只能让人把钱骗走,说不定还会惹也祸来。(拨龟:从火中拨出龟壳,按龟纹来推测祸福。)原文:

房中说话,常要小心,旁人听去,惹笑生嗔。浅译:

夫妻在房中说些悄悄话,一定要小心,不要高声谈笑,无所顾忌。如果让旁人听了去,让人笑话,惹人生气,实在犯不着。原文:

门户常关,箱柜常锁,日日紧要,防火防盗。浅译:

日常生活要小心。门户窗子要关好,箱子柜子要加锁,防火、防盗关系到家庭人身财产安全,每日都要注意,一天也麻痹不得。原文:

多积阴骘,小积钱财,儿孙若好,钱去还来。浅译:

平时要多积阴德,少积钱财。有些人不明这个道理,总想多积钱财留给儿孙。其实只要儿孙有出息,钱去了还会再来,何愁没钱花。原文:

安分知足,休生暴怨,天不周全,地有缺欠。浅译:

做人要安于本分,懂得知足,不要过多地抱怨,不要有非分的要求。要知道天尚且还不完美,地还有欠缺的地方,何况人生呢? 原文:

任从受气,留着本身,自家寻死,好了别人。浅译:

不管受了多大的委屈,也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要知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受了一点委屈就自寻短见,只会好了别人,害了自己。原文:

妇人好处,温柔方正,勤俭孝慈,老成庄重。浅译:

妇女最让人道好的是:性情温柔,为人大方正派,做事勤快,持家节俭,对长辈孝顺,对子女慈爱,谈吐成熟,举止庄重。要努力这样去做。原文:

妇人歪处,轻浅风流,性凶心狠,又懒又丢。浅译:

女人常有的缺点是:作风轻浮,在男妇关系上随便,或者性情凶恶,心地狠毒,或是生性懒惰,丢人现眼。这些毛病必须努力克服才是。原文: 男子积攒,妇人偷转,男子没吃,妇人忍饥。浅译;

夫妻理家要同心协力。如果丈夫辛辛苦苦地积攒起一些钱,妻子却偷偷地拿去乱花,那么这个家永远是穷,丈夫没吃的,妻子也得挨饿。原文;

好听偷瞧,自家寻气,装哑推聋,倒得便宜。浅译:

有些人总爱打听别人的隐私,从偷看别人的私事,结果自讨没趣,平空自找气受;还不如装聋作哑,反倒落个逍遥自在。(便宜:便利,好处。)原文:

贤妻子孝妇,万古传名,村婆俗女,枉活一生。浅译:

要学那些历代的贤惠妻子和孝顺媳妇,人人赞扬,美名流芳。像有些不知妇得德不守妇道的乡下婆娘和庸俗女人那样做人,真是白白活了一生。原文:

买马不为鞍镫,娶妻却争赔赠。浅译:

买马全看马本身是否好,不是为了买配在马身上的马鞍马镫。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有些人娶妻子却要争赔嫁的多少,这是多么糊涂啊!原文:

妇人好吃好坐,男子忍寒受饿。浅译:

家道兴旺,大半靠主妇勤俭。如果妻子好吃懒做,只知道坐享安逸,那么不管丈夫多么能干,也难免要忍寒受冻,忍饥挨饿。原文:

妇人口大舌长,男子家败身亡。

浅译:家庭安宁,大半也是因为主妇稳重安分。如果妻子喜欢说长道短,搬弄是非,往往会招惹灾祸,弄得男人家破人亡。(口大舌长:指胡说乱道。)原文:

一言半语偏生恼,朝打暮骂也罢了。浅译:

有些人气量小,一言半语也咽不下,老搁在心上,一天到晚生气;也有人早上挨打,晚上挨骂,但想得开,也就没什么懊恼。所以,做人不妨豁达一些。原文:

打骂休得烦恼,受些气儿灾少。浅译:

被主人、长辈打骂,不要过于烦恼,多受些气,会少些灾难。(这是劝女子逆来顺受,自我宽解。从现代社会眼光看,这个说法并不妥当。)原文:

谁好与我斗气,是我不可人意。浅译:

与人争执时要多想想:人都愿意相安无事,谁平白无故地喜欢跟我怄气呢?是不是自己有不合人家心意的地方。这样,自然能心平气和。(可:适合。)原文:

妇人动了邪情,横死还得恶名。浅译: 夫妻要彼此忠诚,不可在外面和异性鬼混。如果妇人动了歪心,跟人家偷情,就会不得好死,死了还要背人坏名声。原文:

妇人声满四邻,不恶也是凶神。浅译:

女子应贤淑文雅。一天到晚大呼大叫,扰得左邻右舍不得安宁,这种女子即使不是坏人,也像个凶神,让人讨厌怨恨。原文:

美女出头,丈夫该愁。浅译:

为人之妻如果容貌出众,更要行为检点。如果逞强好胜,抛头露面,那丈夫就该犯愁了——因为难免有风流丑闻,甚至导致家庭破裂。原文:

孤儿寡妇,只要劲做。浅译;

孤儿寡妇,度日自然艰难。但只要自尊自强,肯拼命地做事干活,日子也不是没法儿过,总有也头的一天。原文:

絮聒老婆琐性子,一件事儿重个死。浅译:

有的女人说话啰唆,有注意琐碎小事的秉性,芝麻绿豆一点事,整天唠叨个没完,看得比死还重。女子要改掉这种习惯,丈夫要对妻子开导、谅解。原文:

仆隶没贤德的主儿,娘家没不是的女儿。浅译:

主人再是开明仁慈,做奴仆的也还是有意见;女儿再是有缺点,做父母的也还认为她好。其实这里面都有偏见。原文:

新来媳妇难得好,耐心调教休烦恼。浅译:

新过门的媳妇,对婆家的生活习惯、规矩都不熟悉,难以做得样样周全。做婆婆的要多加谅解,耐心教导,一味苛求掼责,只会息寻烦恼。原文:

只怨息家有不是,休怨公婆难服侍。浅译:

如果公公婆婆对自己有意见,做媳妇的要多检查自己的不是之处,不要怪他们要求太高,难以服侍。自己都尽力做到了,公公婆婆自然会夸你贤惠。原文:

家教宽中有严,家人一世安然。浅译:

教育子女要宽中有严。小地方可宽些,大的问题上要从严管束。这样,孩子才不会出岔子,全家人一辈子可以安危无恙。原文:

妇人败说夫婿,开口没你是处。浅译:

夫妻间要彼此尊重,互相补台。做妻子的在外面乱说自己丈夫的不是,只要你一开口,首先就是你的不是。原文:

继母爱前男,贤名天下传。浅译:

做后妈的要像爱自己亲生子女一样爱丈夫前妻的孩子。只爱自己的亲生子女而歧视丈夫前妻的孩子,会被世人咒骂;爱丈夫前妻的子女胜过自己亲生子女,贤惠的美名会天下传扬。

小儿语

原文:

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浅泽:

一切言语行动,都要安定从容。凡是做事情出了差错,十件有九件是由于慌张鲁莽造成的。原文:

沉静立身,从容说话,不要轻薄,惹人笑骂。浅译:

沉静安稳才能安身立命,说话要从容不迫,不要言语放荡,举止轻浮,让人嘲笑讥骂。原文:

先学耐烦,快休使气,性躁心粗,一生不济。浅译:

做人先要学会耐得烦恼,不要由着脾气乱来。性子急躁,粗心大意,一辈子都不会成功。原文:

能有几句,见人胡讲,洪钟无声,满瓶不响。浅译:

你肚子里能有多少学问,看见人就胡乱说?要知道洪钟平时默默无声,半瓶水晃得响,满瓶水反倒没有声音。原文:

自家过失,不消遮掩,遮掩不得,又添一短。浅译:

自己犯下的过失,要勇于承认,不需要遮掩;遮掩不了,反倒又加上一条过失。原文:

无心之失,说开罢手,一差半错,哪个没有? 浅译;

别人无心犯下的过失,说清楚就放过人家。凡人不是圣贤,一差半错,哪个没有呢? 原文:

宁好认错,休要说谎,教人识破,谁肯作养? 浅译:

有了过错宁可认个不是,不要用谎话来辩解,谎话让人识破的话,还有谁肖原谅帮助你呢? 原文:

要成好人,须寻好友,引酵若酸,哪得甜酒? 浅译:

要想成为一个好人,必须寻找好的朋友,就像酿酒一样,用来发酵的酒药如果是酸的,怎么能酿成甜酒呢? 原文:

与人讲话,看人面色,意不相投,不须强说。浅译:

跟人家讲话,要看人家的脸色,如果彼此见解不相迎合,就不必勉强再说下去。原文:

当面证人,惹祸最大,是与不是,尽他说罢。浅译:

当面为争论的人作证,惹 下的祸水最大。长短是非,还是全让他们自己去说好了。原文;

造言起事,谁不怕你,也要提防,王法天理。浅译:

捏造谣言,挑起事端,这样的人谁不怕你三分;但是要小心,人间还有王法天理,不会容你胡作非为。原文:

我打人还,自打几下,我骂人还,换口自骂。浅译:

我打别人,别人定要还手,等于自己打了自己;我骂别人,别人定要还口,等于换了一张嘴巴骂自己。原文:

既做人生,便有生理,个个安闲,谁养活你? 浅译:

既然活在世上,就要有一份正当的事干;个个贪图安闲,哪个来养活你呢? 原文:

世间生艺,要有一件,有时贫穷,救你患难。浅译:

世上谋生的各种技艺,你总要学会一件;一旦贫困的时候,这件技艺就能帮助你渡过难关。原文:

饱食足衣,乱说闲耍,终日昏昏,不如牛马。浅译:

吃得饱,穿得好,只会吹牛、玩乐,整 天糊里糊涂,还不如能出力干活的牛马。原文:

担头车尾,穷汉营生,日求升合,休与相争。浅译:

挑担推车做小生意,这者是穷人为谋求生活干的事,他们每天只求一点微薄的收入,不要跟他们争长论短。原文:

兄弟分家,含糊相让,子孙争家,厮打告状。浅译:

兄弟分家时,如果谦让失去原则,以后子孙再来争家产时,就会纠缠不清,甚至闹到打架告官的地步。原文:

强取巧图,只嫌不够,横来之物,要你承受。浅译:

靠势力去抢,想诡计去占,还是嫌自己的财物不多,这种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东西,犯下的罪孽还是要你自己承受。原文:

儿小任情骄惯,大来负了亲心。费尽千辛万苦,分明养个仇人。浅译:

孩子小时候随他们的性子娇生惯养,大起来就会辜负父母的心愿。费尽千辛万苦,反倒是养了个冤家对头。原文:

世间第一好事,莫如救难怜贫。人若不遭天祸,舍施能费几文? 浅译:

世上第一件好事,莫过于帮助穷苦的人渡过难关。一个人如果不遭天祸的话,舍施又能花去几个钱呢? 原文:

乞儿口干力尽,终日不得一钱,败子羹肉满桌,吃着只恨不甜。浅译:

叫化子费尽力气,唇焦口干,整天也要不到几个铜板,可是败家子满桌子大鱼大肉,吃腻了还嫌菜差味淡。原文:

蜂蛾也害饥寒,蝼蚁都知疼痛,谁不怕死求活,休要杀人害命。浅译:

蜂蛾也担心饥寒,蝼蚁都晓得疼痛,凡是人都爱惜自己的生命,千万不要去做杀人害命的事。原文:

自家认了不是,人可不好说你;自家倒在地上,人再不好踢你。浅译:

自己先认错,别人就不好再指责你了;自己先跌倒在地,别人就不好再来踢你。原文:

气恼他家富贵,畅快人有灾殃,一些不由自己,可惜坏了心肠。浅译:

人家富贵你气恼,人家有灾祸你高兴,其实祸福根本不由你决定,这种念头只会坏了自己的心思。原文:

老子终日浮水,儿子做了溺鬼;老子偷瓜盗果,儿子杀人放火。浅译:

老子整天泡在水里,儿子总有一天会成为淹死鬼;老子小偷小摸,儿子就会去杀人放火。原文:

人生丧家亡身,言语占了八分。话多不如话少,语少不如语好。浅译:

人在世上弄得自己家破人亡的事,有很多是因为说话造成的。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得少不如说得好。原文:

任你心术奸险,哄瞒不过天眼。干事休伤天理,防备儿孙辱你。浅译:

任凭你居心奸诈阴险,也瞒骗不过老天爷。做事情千万不要伤天害理,否则,日后会受儿孙的羞辱。原文:

为人若肯学好,羞甚担柴卖草;为人若不学好,夸甚尚书阁老。浅译:

做人如果肯学好样,就是担柴卖草也不算羞辱;如果不学好样,就是做了大官也没有什么好夸耀的。原文:

人言未必毕真,听言只听三分。使他不辩不难,要他心上无言。浅译:

别人说的话未必全是真话,听人说话只能相信三分。要让人不开口同你争辩容易做到,让人心服口服就不容易了。原文:

休与小人为仇,小人自有对头。恶名儿难揭,好字儿难得。浅译:

不要跟人格低下的小人结仇,小人自有他的对头。人的坏处很难被揭露,正像好字儿很难看到一样。原文:

大嚼多噎,大走多蹶。慌忙倒不得济,安详走在头地。浅译:

吃得太多容易噎食,跑得太快容易摔倒。做事慌慌张张反倒不会成功,从容稳当反而跑在前面。原文:

少辱不肯放下,惹起大辱倒罢。一争两丑,一让两有。浅译:

受了一点小侮辱甘休,到头来反而会受到更大的侮辱。一争吵,两个人都难堪;一谦让,两人都有好处。原文:

天来大功,禁不得一句自称;海那深罪,禁不得双膝下跪。浅译:

天大的功劳,自己一句夸耀,人家就会反感;海那样深的罪过,双膝跪在地上,人家也会宽宥。原文:

休着君子下看,休教妇从鄙贱。你看人家妇女眼里偏好,人家看你妇女你心偏恼。浅译:

不要让君子把你看低了,更不要让妇人瞧不起你。你偷看人镓妇女觉得快活,人家偷看你家妇女你就要气恼了。原文:

丈夫一生,廉耻为重,切莫求人,死生有命。浅译:

大丈夫做人一辈子,识得廉耻最为要紧。凡事切莫低三下四去求人,自己的生死贵贱都是命中注定的。原文:

白日所为,夜来省己,是恶当惊,是善当喜。浅译:

白天做的事情,晚上要静下心来反省自己:是坏事应当引起警惕,是好是应当感到欣慰。原文:

男儿事业,经纶天下,识见要高,规模要大。浅译:

男子汉的事业,应当有益于整个社会,要站得高,看得远,有远大的抱负和规划。原文:

遇事逢人,豁绰舒展,要看男儿,须先看胆。浅译:

不管碰到什么事,什么人,都要豁达宽容,潇洒从容。看一个人是不是男子汉,要先看他是不是具有胆识气度。原文:

读圣贤书,字字体验,口耳之学,梦中吃饭。浅译:

读圣人先贤的书籍,要一字一句仔细体会,凭着人家嘴上说的,自己耳朵听来的那点肤浅的道理,想用来谋生只是做梦罢了。原文:

矮人场笑,下士涂说,学者识见,要从心得。浅译:

学识浅陋的人只会在人堆里随着他人哄笑,或者满足于道听途说。真心求学问的人要长一点见识,必须用心读圣贤的书才能得到。原文:

要甜先苦,要逸先劳,须屈得下,才跳得高。浅译:

要尝到甜头先得吃苦,要求得安逸先得辛劳,好男儿必须先受到困厄委屈,才能出人头地。原文:

慕贵耻贫,志趣落群,惊奇骇异,见识不济。浅译:

羡慕宝贵,因自己的落魄感到羞耻,但又没有高出一般人的志趣,因此见到一点新鲜的事就大惊小怪,这样的人见识短浅,一定没人出息。原文:

才说聪明,便有障敝,不着学识,到底不济。浅译:

只要你一夸耀自己的小聪明,马上就会有困惑为难的时候。没有真才实学,终究是不成的。原文:

分卑气高,能薄欲大,中浅外浮,十人九败。浅译:

天分低而脾气傲,能力差而欲望大,肚里学识浅薄而又好表现自己,这样的人十个有九个要失败。原文:

威震四海,勇冠三军,只没本事,降伏自心。浅译:

有的人威望震动四海,勇猛称冠三军,但是却没有晒事能降伏自己的私心。这样的人终归还是懦夫。原文:

人生在世,守身实难,一味小心,方得百年。浅译:

人生在世,信守自身的节操确实是很难的,只有随时随地小心警惕,才能做到一辈子洁身自好。原文:

鼷鼠杀象,蜈蚣杀龙,蚁穴破堤,蝼孔崩城。浅译:

小老鼠能杀死大象,小蜈蚣能杀死巨龙,蚂蚁做窠能毁坏长堤,蝼蛄钻洞能崩塌城墙。小的危害不及时阻止,就会造成大的危害。原文:

从小做人,休坏一点,覆水难收,悔恨已晚。浅译:

从小做人,不可有一点点学坏,否则发展下去就会像泼出的水一样无法收拾,那时悔恨就已经晚了。原文:

坐井观天,面墙定路,远大事业,休与共做。浅译: 坐在井中看蓝天,天只有巴掌大;面对墙壁算路程,路只有几步宽,像这样目光短浅的人,远大的事业不可与他一起做。原文:

休将实用,费在无功,蝙蝠翅儿,一般有风。浅译:

不要把实实在在的本事花在豪无益处的事情上,你看蝙蝠翅膀那么小,飞起来还能带出一股风。原文:

意念深沉,言辞安定,难大独当,声色不动。浅译:

考虑问题深思熟虑,开口说话安详从容,再大的困难也敢于独当一面,问题处理得圆满妥当,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大丈夫处事应当如此。原文:

相彼儿曹,乍悲乍喜,小事张皇,惊动邻里。浅译:

你看那些小孩子辈,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碰到一点小事就惊惶失措,吵闹得左邻右舍都心烦不安。像这样处事就太没有水平了。原文:

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爷娘。浅译:

要晓得父母亲的恩情,看看你自己怎么对待孩子就知道了;要想子女孝顺自己,先要孝敬自己的父母亲。原文:

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浅译:

接待别人要力求丰盛,自己过日子要尽量节俭。要求自己须严格,要求别人应宽容。原文:

卑幼不才,瞒避尊长,外人笑骂,父母夸奖。浅译:

坏孩子没有出息,做事情瞒着家长,避着老师,外头被人笑话责骂,不知情的父母还要夸奖他。原文:

好衣肥马,喜气扬扬,醉生梦死,谁家儿郎? 浅译:

穿着漂亮衣裳,骑着高头大马,嘻嘻哈哈在外头游荡,整天醉生梦死,这样的人大家都看不惯,心里头都会问:这是谁家的孩子啊? 原文:

手下无能,从容调理,他若有才,不服事你。浅译:

手下人没有本事,要慢慢地教导开化他,不可一味指责苛求,试想如果他真人大本事,会服从你,为你干事吗? 原文:

仆隶纵横,谁向你说?恶名你受,暗利他得。浅译:

奴仆强凶霸道的事,哪个会来告诉你?坏名声要你承受,暗地里的好处倒是他的。对这样作恶谋私的仆从要多加提防。原文:

人夸偏喜,人劝偏恼,你短你长,你心自晓。浅译:

别人夸奖你你就高兴,别人劝说你你就懊恼,其实你的缺点和长处,你自己也心里明白,只是不愿意承认罢了。原文:

自家有过,人要听说,当局者迷,旁观者醒。浅译:

自己有了过失,要乐于听从别人的劝说;一个人有缺点,就像下棋一样,往往当局的人蒙在鼓里,旁观的人反而看得清楚。原文:

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还增一毁。浅译:

别人赞扬我,我更要谦虚,这样又给自己增另了一种美得德;自己夸耀自己,往往招致失败,结果还为别人增加了一条话柄。原文:

第四篇:经七里滩原文及赏析

《经七里滩》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予奉垂堂诫,千金非所轻。

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

五岳追向子,三湘吊屈平。

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

复闻严陵濑,乃在兹湍路。

叠障数百里,沿洄非一趣。

彩翠相氛氲,别流乱奔注。

钓矶平可坐,苔磴滑难步。

猿饮石下潭,鸟还日边树。

观奇恨来晚,倚棹惜将暮。

挥手弄潺湲,从兹洗尘虑。

【前言】

《经七里滩》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写诗人观赏七里滩的奇景,并探访东汉高士严子陵遗迹。七里滩景色美丽,人迹罕至,猿鸟自在出没,是隐居的好处所。诗中明白道出此行的真正乐趣,在深入山水的逸趣中,不再关心尘务。

【注释】

⑴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⑵新安:指新安郡。晋太康元年改新都郡置新安郡,治始新(今浙江淳安县西)。按,新安江乃浙江之源,流至建德,入富春江,至桐庐,或称桐庐江,而总名浙江也。沈约有《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诗。

⑶兹湍路:指自桐庐县至於潜县的水路。兹湍,全诗校:“湍,一作川。兹湍,一作此行。”

⑷沿:顺水而下。洄:溯水而上。

⑸别流:支流。

⑹钓矶:《元和郡县志·江南道·睦州》:“严子陵钓台,在(桐庐)县西三十里,浙江北岸也。”

⑺倚棹:犹言停船。

⑻潺湲:水流不断貌。谢灵运《七里濑》:“石浅水潺湲。”

【赏析】

《经七里滩》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59卷第50首。诗人游七里滩此行不仅观赏了七里滩的奇景,也在探访东汉高士严子陵遗迹,这与“五岳追向子,三湘吊屈平”的旨趣一致。从“钓矶平可坐,苔磴滑难步”来看,诗人曾登上钓台探幽。这里景色美丽,人迹罕至,猿鸟自在出没,的确是隐居的好处所。结尾二句明白道出此行的真正乐趣,在深入山水的逸趣中,不再关心尘务。

第五篇:《六度人脉》读书心得体会

《六度人脉》读书心得体会

当今社会里,人脉就是资源,这是共识。一个人在这个社会里,人脉约大,他的资源就越加丰富。有句老古话:“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无疑这个话背后所隐藏的深意更是集中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正如书中所介绍的找出正确的人→用最快的方法认识他→让他帮你做成事。这是一个连贯的过程。但是能够合理贯穿和成功执行这个过程的要诀还在于处理好自己身边的人际关系。知道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我们更需要有明确的方向来营建好自己的人际圈。建立好的人脉关系网,是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步。

生活不要被利益锁驱使,只有这样才可能获得更好的人脉关系网,才会有更多的利益;生活既要有理性,在处理事时应该思维清晰,自我清醒;也得感性,随心、随性、真心、奉献。成功不单单是靠一个人与世隔绝瞎努力,需要充分发挥群体的作用,发挥身边的资源。做有些事情前,得先想想目的是什么,你有方法了么,你的方法能达到目的么,能否突破局限。人脉具有马太效应,如书中所说,每个顾客背后都有250个人,因而招待好了一个客户,可能会为你带来250个潜在的客户;相反,如果你惹恼了一个客户,你可能会失去250个潜在客户。

人和人的距离到底有多远?此书给出了答案——六度。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认识世界上的某个人,其实你只需要六层关系网就可以,神奇吧。所以说不要害怕沟通,人和人距离没有我们想象的远。良好的人品,真诚的行动,加上身边的人脉,总会撬开陌生的大门的。

下载六度集经原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度集经原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度与人生(5篇)

    六度与人生 六度, “度”字义是“到彼岸”,就是从烦恼的此岸度到觉悟的彼岸。六度就是六个到彼岸的方法,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智慧)。六度是大乘佛教修行的主......

    《地球六度的变化》读后感

    如果全球暖化持续加剧,人类将面临灭绝危机。随着地球逐渐升温,到底会发生什么变故?英国的记者兼环保广播节目评论员马克.林纳斯先生(marklynas)他花了三年的时间走遍五大洲,亲眼见......

    集经谈心会发言提纲

    安全生产专题谈心会发言提纲 当前,铁路安全生产处于特殊时期。“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引起了社会各界乃至全球对中国铁路安全的高度关注,同时也对我们广大......

    《六度人脉》读后感(写写帮整理)

    《六度人脉》读后感当今社会里,人脉就是资源,这是共识。一个人在这个社会里,人脉约大,他的资源就越加丰富。有句老古话:“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无疑这个话背后所隐藏的......

    《改变世界的六度》观后感(5篇)

    《改变世界的六度》观后感观看了《改变世界的六度》这部纪录影片,让我深有感触,让我陷入了无尽的思绪中。由于CO2大量排放导致的温室效应已经使世界平均气温上升了0.8度,《改变......

    中山狼集原文及翻译

    《中山狼传》是明代马中锡的一篇寓言故事。那么小编今天为大家分享的内容是中山狼集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中山狼集原文及翻译原文赵简子大猎于中山(1),虞人道(2)前,鹰犬罗后。......

    什么是社会性网络?什么是六度分隔理论?

    什么是社会性网络?什么是六度分隔理论? 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ing:SN)”是指个人之间的关系网络。据一些不系统的分析,社会网络(或称为社会性网络)的理论基础......

    “四主五环六度”高效课堂模式

    大通湖区河坝镇 中心完小“四主五环六度”高效课堂模式 功能 为了实现课堂空间的变革,充分有效体现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知识为主线,能力为主旨,我校的课改全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