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准则下项目建设期各项费用核算的思考
新准则下项目建设期各项费用核算的思考
30万吨/年PVC项目是甘肃金川化工材料有限公司在2012年度为发展金昌市区循环经济而设立的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延伸化工产业的循环经济新项目。目前该项目处于基础建设期,如何依照现行的各项财经法规及相关各项税收管理规定,针对各项建设投资开展准确、合理的财务核算及管理,此刻就摆在财务人员面前,结合会计制度学习,现探究如下,不妥之处,请提出宝贵意见。
一、新设立公司在筹建期费用核算中有关会计、税收法规的演变
目前针对筹建期各项费用会计核算处理相关规定略显有些凌乱,但是我们依照各项相关制度出台时间全部列示,其发展变化轨迹是逐步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各项规定的不明确,给财务人员会计核算实务操作带来较多的困惑。
(一)、1993年7月1日两则两制时期相关规定
1、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
1992年颁布的《公司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1992年11月16日国务院批准1992年11月30日财政部令第5号发布)第三十二条规定:递延资产是指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包括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等。公司在筹建期内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除应计入有关涉及固定资产类(含在建工程核算未来转固定资产部分)单独计值外,其余即期费用应当作为开办费入帐。开办费应当在公司开始生产经营以后的一定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
各行业会计制度随后给了更具体的规定,如《工业公司会计制度》(92财会字第67号)规定:递延资产核算公司发生的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包括开办费、固定资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开办费应当在公司开始生产经营以后的一定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
1992年颁布的《公司财务通则》(92财政部令第4号)第二十一条规定:递延资产是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包括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等。开办费自投产营业之日起,按照不短于五年的期限分期摊销。一般性会计规定没有明确给出摊销年限的规定,而是由《企业财务通则》加以明确。
2、税收法规的相关规定
1994年2月4日《公司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94财法字第3号)第三十四条规定:公司在筹建期发生的开办费,应当从开始生产、经营月份的次月起,在不短于5年的期限内分期扣除。前款所说的筹建期,是指从公司被批准筹建之日起至开始生产、经营(包括试生产、试营业)之日的期间。开办费是指公司在筹建期发生的费用,包括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成本的汇兑损益和利息等支出。
税法规定不仅给出了筹建期的定义,而且明确了开办费具体项目和扣除年限。
(二)、2001年新会计制度出台及相关准则时期回顾
1、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
2001年《公司会计制度》第五十条规定:除购建固定资产以外,所有筹建期间所发生的费用,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待公司开始生产经营当月起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如果长期待摊的费用项目不能使以后会计期间受益的,应当将尚未摊销的该项目的摊余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中对长期待摊费用核算内容规定:公司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费用,包括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借款费用等,应当在开始生产经营的当月起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长期待摊费用”。
本次改革将分期摊销改为一次摊销,同时基本继承了1994税法对于筹建期费用项目构成的规定,但是还不如税法规定的严谨,难道筹建期间不计入无形资产成本的各项费用就不能计入长期待摊费用?
2、税收法规未发生变化。
(三)、最近的2006年新公司会计准则时期相关规定
1、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
首次准则应用指南规定:首次执行日公司的开办费余额,应当在首次执行日后第一个会计期间内全部确认为管理费用。上市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备忘录第3号规定:首次执行日后第一个会计期间是指首次执行新准则的第一个会计年度。
新准则应用指南中关于管理费用科目的规定:公司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在实际发生时,借记“管理费用(开办费----明细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公司财务通则》(财政部令第41号)中已经无“筹建期”、“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的踪迹。本次改革后,已经实现了向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即:开办费用应依据费用用途当期直接费用化核算处理。
2、税收法规相关规定的变化
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公司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第七十条规定:公司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四)项所称其他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自支出发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摊销,摊销年限不得低于3年。
筹建期费用是否还属于税法中长期待摊费用范畴,目前没有明确,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所得税实施细则。
二、新会计准则下项目建设费用财务核算所面临的困惑
(一)筹建期如何界定?
对筹建期做出过规定的文件仅限于:1994年《公司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筹建期是指从公司被批准筹建之日起至开始生产、经营(包括试生产、试营业)之日的期间;1995年6月27日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外商投资公司筹建期财政财务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规定,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公司自签订合同之日起至公司开始生产经营(包括试生产、试营业)为止期间,外资公司自我国有关部门批准成立之日起到开始生产经营(包括试生产、试营业)为止期间为筹建期。
困惑:新的公司所得税法实施后,已经废止了的1994年《公司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关于筹建期的规定是否还能作为实务中的依据?在这个推崇统一国民待遇的年代,已经过时了的《关于外商投资公司筹建期财政财务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中关于筹建期的规定是否能适用到全部的中国公司?如果上述规定都失效或不适用,那么在实务中,如何判断公司开始生产经营?是领取营业执照还是开始购买原材料,还是从开始生产产品或者开始销售产品或是其他?
(二)建设期间费用项目构成
目前能找到的对筹建期费用项目构成规定最为准确的是1994年《公司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该细则规定,筹建期发生的费用,包括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成本的汇兑损益和利息等支出,但是《实施细则》现已废止。
公司筹建期间尤其是那些固定资产购建活动跨期较长的公司发生的费用中,哪些能资本化、哪些应该作为开办费发生时即入费用?是否公司处于基建期,所有费用都计入在建工程核算,其现金流量表也仅是限于对筹资和投资活动进行反应,我们了解到以往相关会计准则没有给出明确答案,现有的各项规定中只有借款费用、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无形资产资本化的一些条件而已。
三、新准则下公司项目建设各项费用的处理
会计实务中公司性质和经营范围千差万别,很难有一个或几个具体标准来作为判断公司筹建期开始、结束的依据,也很难将所有公司可能发生的费用项目均予以统一,不同的会计人员对公司筹建期间及相关项目构成界定的不一致,最终将导致会计信息可比性降低或丧失。
根据对新准则的理解,结合项目建设实际,目前相对有效的处理,应该按筹建期各项实际支出的类别,分别处理如下:
(一)公司管理机构(保障公司基本运营)含公司成立初期所发生的前期人员工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培训费、办公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等在发生时,即作为开办费用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各项明细科目”核算。
(二)公司为项目现场直接提供现场管理、技术服务类人员工资及相关费用由于直接用于在建工程项目建设,计入“在建工程----待摊投资”科目予以核算。
(三)公司项目建设期间购建的各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应计入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科目进行核算。
(四)公司项目建设期间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和汇兑损益,根据借款费用准则规定的条件,对具体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则需要予以具体区分,应资本化的计入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应费用化的应严格计入当期财务费用核算。
(五)公司项目建设期间用于试车生产或在建工程购建活动的,依照相关要求应计入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用于生产经营或销售的,根据税收法规相关规定应计入“生产成本”或“主营业务成本”核算,对于销售收入部分应计提缴纳企业所得税。
(六)公司项目建设期间的资产减值损失,应该按照资产减值准则和其他相关准则规定,将减值损失计入“资产减值损失”。
(七)公司项目建设期间收到政府补助资金,对于计入递延收益且又需要一次性计缴公司所得税的部分,则构成一项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预计未来期间能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抵扣该暂时性差异时,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计入“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
由于本人对财务制度学习更新及掌握的不足,以上各项观点、部分财务概念的应用及叙述,不乏有错误或欠缺之处,且由于时间仓促行文整理也缺乏逻辑梳理,各项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财务同仁及有意研究建设期财务核算的朋友能不吝提出您的宝贵意见,以此共同学习、探究寻源。若此文能抛砖引玉,为我公司PVC项目建设财务核算管理明晰方向、提供帮助,则是我最大的收获。
甘肃金川化工材料有限公司财务部
刘
亚
波
第二篇: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各项资产减值核算的比较与分析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各项资产减值核算的比较与分析
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对企业资产进行了重新分类。除保留原有的按流动性、非流动性分类外,取消了短期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项目,并将原在表外披露的衍生工具(如期货投资等)改在表内反映,同时增加了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油气资产(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农业企业)等内容。新准则对资产要素的重新分类及对资产减值会计的重新规范,使人们对各项资产减值的核算犹如雾里看花。
一、适用准则不同
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金融资产与非金融资产的不同特点,决定了企业各项资产减值的核算存在差异,不可能对各项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披露在同一项会计准则中进行规范。在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中,虽有专门的资产减值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但该准则主要规范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等长期资产减值的处理,其他资产的减值则由其他相应准则规范。这种做法也与国际惯例相一致。具体如后面附表所示。
二、是否需要核算减值视资产的期末计价方法不同而定
资产的期末计价是指资产负债表中以何种计量属性反映资产的价值,这与资产的后续计量相关。中外会计中,资产的计量历来有成本与公允价值两种模式。采用成本模式时,资产按历史成本(实际成本)反映,客观、可靠,数据容易取得,而且可避免由于采用其他计量属性而引起的会计信息的差异,确保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因而是传统会计中常用的一种计量属性。在原有的损益表重心观下,由于企业持有资产的目的是自用而非销售变现,因而无须考虑其市价的变化,会计一般采用历史成本的计量模式;但在资产负债表重心观下,资产代表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在计量资产时,就不应以反映“过去”的成本为基础,而应以反映“未来”的价值为基础。此外,在物价明显变动的情况下,采用成本模式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相关、可靠、可比性比较差,由此产生了公允价值等其他计量属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信息相关性强,符合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中,公允价值又比较容易确定,因而受到推崇并广泛使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也在全面推广使用公允价值。
从资产的性质来看,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对公允价值变动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流动资产可以随时变现,对公允价值的变动非常敏感,相关性强;非流动资产则不然,公允价值的正常变动对其影响并不大。从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情况来看,经历了禁止使用(1992年前)、大量使用(1998年起)、限制使用(2001年至今)的多次反复。考虑到中国会计标准国际趋同的需要,针对我国市场欠发达的现状,本次会计制度改革,我国适度、谨慎地引入了公允价值,目的是使会计信息尽可能地反映企业的实际、尤其是资产的现实价值,强化相关性质量。从此理念出发,我国在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中,对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一般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主要计入当期损益,这也符合全面收益报告的国际趋势;少数资产(如部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则作为资本公积处理;不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则沿用成本计量模式,防止企业的操纵。期末计价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资产,不存在减值的核算;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模式的资产,无论从资产定义或谨慎性原则考虑,亦或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标准,根据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会计上应以反映资产“未来”的价值为基础、对资产账面价值的减少予以确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末计价虽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以其变动金额调整权益,但当该类资产的公允价值持续下降时,应确认减值损失。
三、确认资产减值的比较范围不同
确认资产减值损失,需要将资产期末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可变现净值或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进行比较。理论上讲,比较的方法或范围有三种:单项比较法、类别比较法和总体比较法。其中单项比较法比较准确,但操作复杂;总体比较法操作简单,但不准确;类别比较法介于两者之间。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一般要求按单项资产计提减值,但下列情况除外:(一)对于数量繁多、单位价值较低的存货(含消耗性生物资产),可按类别计提跌价准备;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具有相同或类似最终目的或用途、且难与其他项目分开计量的存货,可合并计提跌价准备。
(二)单项金额不大或单项金额重大但未发生损失的应收款项,可按期末余额总额或分别不同账龄计提减值损失。
(三)不能单独产生现金流量的长期资产,如煤矿建的铁路专运线、某个营业网点等,应按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确认减值损失。
四、资产减值损失的列支不同
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只是预计金额,并未实际发生,会计上称为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是资产(账面价值)转化为费用(或损失)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将导致费用(或损失)的增加以及资产账面价值的减少。问题是,这种减值损失如何列支,是计入资产负债表还是当期损益?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制度2001》的规定,企业预计的资产减值损失,一律计入当期损益;同时按不同资产的性质,分别作为管理费用(坏账损失、存货跌价损失)、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的减值损失)和减少投资收益(长短期投资及委托贷款的减值损失)处理。根据我国新的会计准则,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所得税费用外,其余资产减值损失在利润表中单设“资产减值损失”项目反映,提示信息使用者关注企业资产质量及由此导致的相关风险,是重要性原则的体现。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持有期内不仅核算减值损失,还核算资产升值的利得,在利润表中专设“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反映(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持有目的并非赚取差价,公允价值的变动损益先计入资本公积),这种损益虽不产生现金流,但将其计入利润表符合国际惯例及全面收益报告的发展趋势。
五、资产减值损失可否转回的处理不同
理论界对已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是应否转回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当资产发生减值时,依据资产定义和会计确认的四条基本原则确认损失价值;而当原来影响资产减值的条件发生变化、资产价值恢复时,也应依据相同的原则对恢复价值进行确认。只有这样,才能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另一种观点认为,如果允许对已经计提资产减值的恢复价值进行确认并在财务报表中体现,管理当局就有可能利用资产减值转回进行盈余管理,为信息使用者提供虚假信息。
国际会计准则(IAS36)允许转回已经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规定当已有迹象表明以前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再存在或减少时,企业必须估计该项资产的可收回价值,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必须增加至其可收回价值。同时规定,对于资产减值的转回,不能高于资产以前没有确认资产减值损失时的账面价值。究其原因,IAS36对资产减值转回的规定是从资产定义(未来经济利益观)角度考虑的,认为当资产发生减值损失时,估计该资产的可收回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而进行的会计确认,属于会计估计事项。所以当计量资产可收回价值中所使用的估计因素发生改变时,属于一般的会计估计变更事项,也应进行会计确认,将以前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转回。我国曾在《企业会计制度2001》中允许转回已经确认的各项资产减值损失;但新的《资产减值准则》规定,已经确认的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主要理由:一是发生减值的长期资产,其后价值回升的可能性一般很小;二是长期资产的期末可收回金额难以准确计量。在《企业会计制度》实施的近几年中,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已经成为一些企业操纵利润的主要手段,不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可见,我国新的《资产减值准则》特别规定对已经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出发点是防止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转回而迅速改善财务状况、粉饰其经营业绩。同时,也使财务报表信息更加客观、真实。这是我国新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存在的一项实质性差异。其余资产的减值损失允许转回。
新准则下企业各项资产减值核算的上述比较,具体如上表所示。
第三篇:0项目2要素费用的核算
项目2 要素费用的核算
技能目标
能进行要素费用归集和分配的账务处理; 会编制各费用要素的分配表。
知识目标
掌握各成本构成要素的分配方法和费用分配表的编制方法; 理解各有关费用要素各种分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了解各费用要素归集与分配的关系。
任务2.1 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2.1.1 材料的内容与分类
一般将材料按其用途分为以下几大类。1.原料及主要材料 2.辅助材料 3.燃料 4.修理用备件 5.包装物 6.低值易耗品
2.1.2 材料的采购与发出计价
1.实际成本计价方式下发出材料成本确定
发出材料实际成本的确定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先进先出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
2.计划成本计价方式下发出材料成本确定 计算公式为:
入库材料成本差异额=入库材料实际成本-入库材料计划成本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额本月入库材料成本差异额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入库材料计划成本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额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100%上月材料成本差异率100%
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发出材料数量材料计划单价
发出材料应负担材料成本差异额=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发出材料实际成本=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发出材料应负担材料成本差异额
2.1.3 材料领用凭证及材料领用控制
1.材料领用凭证
在实践中,领料凭证一般有以下几种。1)领料单 2)领料登记表 3)限额领料单 4)退料单 2.材料领用控制
1)健全发出材料计量制度和领用凭证制度 2)健全材料退库和盘点制度 3)制定材料消耗定额加强发料控制
2.1.4 材料费用的分配
1.材料费用分配对象的确定
材料费用的分配对象应根据企业产品生产的特点和管理上的要求来确定。
2.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
一般材料费用的分配标准有定额耗用量分配法、定额费用分配法、重量比例分配法、实际产量分配法、标准产量分配法等。
1)定额耗用量分配法
定额耗用量分配法是指以一定数量的产品按材料消耗定额计算的可以消耗的材料数量限额为比例,来进行材料费用分配的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某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
材料费用分配率=材料实际总耗用量
各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总量某产品分配的材料费用=该产品的材料定额耗用量材料费用分配率
2)定额费用分配法
定额费用分配法是以一定数量的产品按材料的费用定额计算的材料费用的限额为比例,来进行材料费用分配的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某种产品材料定额费用=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该材料计划单价材料费用分配率=材料实际总耗用量
各产品材料定额费用总额 2 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材料费用分配率
3)重量比例分配法
重量比例分配法是以各种产品的重量作为分配标准,分配共同发生的材料费用的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材料费用分配率=材料实际总耗用量
各种产品的重量之和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重量材料费用分配率
4)实际产量分配法
实际产量分配法是以产品的实际产量作为分配标准分配材料费用的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材料费用分配率材料实际总耗用量
各种产品产量之和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产量材料费用分配率
任务2.2 外购动力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2.2.1 外购动力费用的核算
1.外购动力费用的归集 2.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
2.2.2 燃料费用的核算
我们可以将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燃料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但若燃料耗用的数量较大,则应专门设置“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归集生产中使用的燃料费用,以便于对其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考核。
任务2.3 薪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2.3.1 职工薪酬的内容
1.职工工资
职工工资(包括奖金、津贴和补贴),是指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职工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构成工资总额的有计时工资、计件工资、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等。
2.职工福利费
职工福利费,是指企业为职工集体提供的福利,如补助生活困难职工等。职工福利费属于职工薪酬,在会计处理上采用先提取后使用的方法,提取比例由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 理确定。
3.社会保险费
社会保险费是指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4.住房公积金
住房公积金,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新修订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的基准和比例计算,向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缴存的住房公积金。
5.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是指企业为了改善职工文化生活、提高职工业务素质用于开展工会活动和职工教育及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国家规定的基准和比例,从成本费用中提取的金额。
6.非货币性福利
非货币性福利,是指企业以自产产品或外购商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将自己拥有的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为职工无偿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等。
7.辞退福利
辞退福利,是指企业由于实施主辅业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实施重组或改组计划、职工不能胜任等原因,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补偿建议的计划中给予职工的经济补偿。
8.股份支付
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取职工和其它方面提供服务而授予权益工具或者承担以权益工具为基础确定的负债的交易。
2.3.2 职工薪酬核算的原始记录和凭证
1.工资卡片
工资卡片是反映企业职工就职、离职、调动、职务变动、工资级别、工资标准与各种津贴变动的原始记录。
2.考勤记录
考勤记录是反映职工出勤和缺勤的记录。它是分析考核职工工作时间利用情况的原始记录和计算职工工资的重要依据。
1)考勤簿
考勤簿一般按车间、生产班组和部门分别设置,由考勤人员根据职工出勤情况逐日登记。2)考勤卡
考勤卡是按人设置的,在工人上班时,将自己的考勤卡片从考勤卡的存放处取出交给专职考勤人员,考勤人员根据收到的考勤卡片确定工人的出勤和缺勤情况,并记人考勤卡内。
3.工作量记录
工作量记录是记录工人或小组在出勤时间内完成产量和耗用工时的原始记录。它是统计产量和工时、监督生产作业计划完成情况、考核劳动生产率、计算计件工资和产品成本的重 要依据。
1)工作通知单
工作通知单也叫工票、工作票、派工单、施工单。工作通知单是按照每个工人或生产小组或每项工作作为对象开设的,用以分配生产任务并记录其产量和工作的原始记录。
2)工序进程单
工序进程单也称加工路线单、跟单、多工序工票等。它是以加工的产品为对象而开设的记录加工进程的一种产量记录。
3)工作班产量记录
工作班产量记录也叫生产班报。它是按生产班组设置并反映班组在工作班内的生产数量的产量记录。
2.3.3 职工薪酬的计算
1.计时工资的计算
计时工资是根据每一职工的考勤记录和规定的工资标准计算的。1)月标准工资扣除缺勤工资
某职工应得计时工资=该职工月标准工资-(事假和旷工天数×日标准工资率)-(病假天数×日标准工资×病假扣款率)
2)按出勤天数直接计算
某职工应得计时工资=该职工本月出勤天数×日标准工资十病假天数×日标准工资×(l-病假扣款率)
采用月薪制计算应付工资,由于各月日历日数不同,因而同一职工各月的日工资率不尽相同。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简化日工资的计算工作,日工资率一般按以下两种方法之一计算:
(1)按月平均天数(30天)计算。每年总天数按国家统计口径360天计算,每月固定按30 天计算;以月工资标准除以30天,算出每月的日工资率。
(2)按月平均工作天数(20.83天)计算。每月固定按年日历日数365天减去11个法定节假日和104个周末休息日,再除以12个月算出的平均工作日数20.83天计算:以月工资标准除以20.83天算出每月的日工资率。
2.计件工资的计算 1)个人计件工资的计算
同一工人在月份内可能从事计件工资单价不同的各种产品的生产,从而计件工资的计算应该如式所示:
应付工资=∑月份内生产的每种产品的产量×该产品的计件单价
2)集体计件工资的计算
集体计件工资是根据某一集体完成工作量和计件单价计算并与集体进行结算的工资。
2.3.4 职工薪酬的结算 职工薪酬一般包括两个部分:①现金实发工资;②代扣款项。代扣款项,是指在工资发放时从应付工资中扣除的由企业替职工垫付给有关单位的款项,或从应付工资中扣减后代职工付给有关单位的款项。因此,应付工资是实发工资和各种代扣款项的和。除此之外,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常将一部分给工资性津贴与工资一起发放,把它列入工资单中,但不属于工资,如上下班交通补贴。计算实发额时应加上这些津贴。
工资单通常按车间或部门分别编制,一式三份。一份交劳动部门存档,一份裁成工资条连同工资额一并发给职工,另一份在发工资时由职工个人签名后交财会部门。
2.3.5 职工薪酬的归集与分配的账务处理
1.货币性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产品(基本生产部门职工薪酬)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车间(辅助生产部门职工薪酬)制造费用(生产部门管理人员薪酬)管理费用(管理部门人员薪酬)销售费用(销售部门人员薪酬)贷:应付职工薪酬—— 工资 2.非货币性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
1)企业以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分录为借记“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贷记“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账户。
2)企业将拥有的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将该住房每期计提的折旧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分录为借记“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贷记“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累计折旧”账户。
3)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的,应根据受益对象,将每期应付的租金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分录同上。
任务2.4 其他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2.4.1 固定资产折旧费的归集与分配
1.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的计算
根据规定,月份内增加的固定资产,当从下月起计提折旧;月份内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
2.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的核算
对于按规定计提的折旧费用,应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地点和用途进行归集和分配,分别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等账户。
2.4.2 低值易耗品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1.低值易耗品费用计入成本的方法
低值易耗品的收入、发出、摊销和结存的核算.应设置“低值易耗品”账户进行核算。“低值易耗品”账户下,可分设“在库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和“低值易耗品摊销”三个二级账户。因此,其摊销方法有三种:一次摊销法、分期摊销法、五五摊销法。
2.低值易耗品费用的核算
2.4.3 包装物的归集与分配
购买单位使用的包装物等四类。其中,各种包装材料,如纸、绳、铁丝、铁皮等,应在“原材料”账户内核算;用于储存和保管产品、材料而不对外出售的包装物,应按价值大小和使用年限长短,分别在“固定资产”或“低值易耗品”账户内核算;计划上单独列作企业商品产品的自制包装物,应作为库存商品处理,都不在本账户核算范围内。包装物数量不大的企业,可以不设置本账户,而将包装物并入“原材料”账户内核算。
2.4.4 其它支出的归集与分配
其它支出是指除以上各项支出以外的支出,如:取暖费、水电费、差旅费等。这些费用多数与产品生产无直接关系,一般按车间归集计入“制造费用”账户,期末再分配计入产品成本。这些费用发生时,借记“制造费用”,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原材料”等账户。
第四篇:项目建设有关手续及费用
项目建设有关手续及费用
1、所征用地块测绘定界(办理单位:有测绘资质的单位,如测绘所)
测绘费:界桩1900 元+ 0.2元/平方米(根据土地情况复杂程度而定:平地、复杂地形、老城区)
2、所征用地块规划(办理单位:国土局地籍科)
规划设计费:7650元/3公顷
3、所征用地块评估(办理单位:有土地评估资质的单位)
评估费:100万以内:评估地价×4‰ 100万以上:评估地价×3‰
4、申领建设及用地计划(办理单位:国土局用地科)
5、土地预批(办理单位:国土局地籍科)
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申报材料:①建设项目选址书面申请(包括建设项目情况、选址要求、有关图纸);②项目建议书或编制项目建议书的批准文件;③可行性研究报告;④主管部门意见;⑤国土资源局《建设用地预审报告表》;⑥新建、迁建项目已有选址意向的,应报送迁建单位的原址和选址地点的地形图,并标明选址用地位置。
备注:属于国家和省的大、中型建设项目和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选址和布局,还必须附有省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意见。
6、申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办理单位:规划局)
规划技术服务费:1000元/亩
申报材料:①建设用地规划定点申请;②主管部门意见;③计划部门批文;④可行性研究报告;⑤国土资源局《建设用地预审报告表》;⑥有测绘资质单位测绘的地形图(规划技术服务中心盖章);⑦用地平面布置图。
7、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单位:规划局)
规划技术服务费:2元/平方米
申报材料:①建设工程规划定点申请;②主管部门意见;③计划部门批文;④土地使用证件复印件;⑤规划许可的地形图;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复印件(验明原件);⑦房屋产权证明复印件(验明原件);⑧有建设资质单位设计的规划、建筑设计方案;⑨施工图纸;⑩《配套绿化许可证》;⑴《建设项目配套绿化责任书》。
8、申领《土地使用证》(办理单位:国土局)
9、所征用地块地质勘查(有勘查资质的单位)
勘查费:约100元/米钻探深度
10、建筑及施工图方案招投标(有招投标资质的中介组织)
招投标管理费:工程造价×0.25‰
11、施工图设计(有设计资质的单位,如设计院)
设计费:8~12元/平方米
12、施工图审查(办理单位:规划局)
图纸审查费:2元/平方米
13、环境评价审查(办理单位:环保局):免费
申报材料: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申报表;②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平面布置图;③用地证明;④当地有关单位和居民意见;⑤污染治理方案;⑥有环境影响评价资格的单位编写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⑦企业名称证明。
14、建设监理(监理公司):
工程监理费:工程造价×0.25%
15、建设工程招投标(办理单位:建委):
标底编制费:工程造价×3‰
招标交易费: 500万以下:工程造价×0.7‰,500万—1000万以下:工程造价×0.6‰,1000万—3000万:工程造价×0.5‰,3000万以上:工程造价×0.4‰
16、申领消防许可证(办理单位:公安局):免费
申报材料:①整套图纸;②《审核申报表》;③工程规划许可证;④法人委托书;⑤发展计划局文件;⑥图纸审查批准书;⑦设计部门的资质证明。
17、避雷设施审核(办理单位:气象局):1~1.2元/平方米
18、建筑安全报监(办理单位:建委):免费
申报材料:①《建筑安全报监书》;②《施工现场周边环境安全评估表》;③工程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安全监管员证书原件及复印件;④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⑤临时设施规划方案和搭建
情况;⑥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搭设(设置)计划;⑦安全措施费用计划;⑧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措施);⑨建设单位已预素付给施工单位所需安全防护、文明施工费用的相关记帐收据凭证;⑩已到工程所在地街道办事处登记备案的计划生育协议书;⑴建设工程团体意外伤害保险手续。
19、质监(办理单位:建委)
质量监督费:0.6元/平方米 –各地规定有区别
申报材料:⑪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登记表;⑫建设单位质量责任制度报告表;⑬勘察单位质量责任制度报告表;⑭设计单位质量责任制度报告表;⑮监理单位质量保证体系报告表;⑯施工单位质量责任制度报告表;⑰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⑱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提交资料审查表⑲计划发展局文件;⑳监理、施工中标通知书(原件);⑴设计合同签审通知书;⑵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工程监理合同(原件)及施工、监理单位资质证书;⑶全套施工图纸原件(并每张盖有设计单位、审图中心红章)及施工图纸设计文件审查批复文件(原件);⑷地质勘察报告;⑸施工组织设计;⑹监理规划;⑺施工、勘察、监理、设计及个人资质证书。
20、劳保费(办理单位:建委):工程造价×2.6%
21、申领《施工许可证》(办理单位:建委):免费
申报材料:⑪计划发展局批文;⑫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⑬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批准书;⑭监理中标通知书、监理合同、施工中标通知书、施工合同;⑮土地使
用证;⑯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书;⑰建筑工程安全报监书⑱消防审核意见书⑲避雷设施检测表;⑳建筑劳务团体计划生育协议书;⑴项目经理、关键岗位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证书;⑵建筑工程劳务监督登记表;⑶劳保费、墙盖节能费、定额测定费、担保金交费单据复印件;⑷人防易地建设交费意见书;⑸民用建筑节能设计交费意见书。
22、竣工图测量:
测量费:1000元/座(工业厂房)
23、消防验收(办理单位:公安局)
24、避雷设施验收(办理单位:气象局)
安全报检:免费
25、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竣工验收
26、申领《规划验收合格证》(办理单位:规划局)
27、质监站核查验收(办理单位:建委)
28、竣工备案(办理单位:建委)
土地出让金包括: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8000元/亩(缴国库)
耕地开垦费:2000元/亩,根据国家规定动态调整(缴耕地开垦单位)
征地管理费:1000元/亩(缴省国土厅)
耕地占用税:8000元/亩(缴财政)
征地费:最低30000元/亩(补偿村集体,包括土地出让金在内,实际可能更高)
地面附着物、建筑物等赔偿费:根据实际清点具实赔偿
办理土地证费用:
土地登记费:1000平方米及以下的,每宗地100元,每超过500平方米,加收40元,土地证书每证10元
土地交易契税:按土地评估总额的3%收取约2300元/亩
土地测绘费、评估费等:约500元/亩
建筑有关费用及相关规定
1、钢结构厂房:建筑造价为400~450元/平方米;砖混结构厂房:建筑造价为450~500元/平方米;宿舍、库房一般500元/平方米,冷库一般1000元/平方米。
2、建筑所需的时间:一般钢结构建筑时间在3~4个月左右、一般混凝土结构建筑时间在3~5个月左右。
3、4、工厂区域内管道工程(工业用水红线到厂区部位)费用:约150元/米。
5、地质调查及是否打桩(400mm):根据项目具体位置的地质情况、建设高度及桩型确定。
预制桩一般800元人民币/立方米,打桩费一般在70元-100/立方米;灌注桩一般600元人民币/立方米。根据桩形价格浮动。
6、建设密度:原则上控制在不低于40%(建筑物占地面积与征用土地面积之比)。
7、建筑容积率:项目建筑容积率应不低于0.6(各地具体规定)(建筑面积与征用土地面积之比)。
8、绿地面积:可根据项目用地的具体位置,结合园区的总体规划,一般不高于15%。
第五篇:建设-移交项目核算税务
BT项目的财务处理及核算:
一、BT项目公司是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因此对BT项目公司的注资核算都应认定为长期股权投资,进行相关核算,并且应纳入合并报表的范围。对其项目公司管理应采用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
二、BT项目公司作为独立的公司实体,应进行独立核算,根据相关政策规定,BT业务应参照企业会计准则对BOT业务的相关会计处理规定进行核算:项目公司同时提供建造服务的,建造期间,对于所提供的建造服务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确认相关的收入和成本,建造合同收入按应收取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同时确认长期应收款;项目公司未提供建造服务的,应按照建造过程中支付的工程价款等考虑合同规定,确认长期应收款。其中,长期应收款应采用摊余成本计量并按期确认利息收入,实际利率在长期应收款存续期间内一般保持不变。
上述规定比较明确,即如果项目方提供建造服务的作为建造合同确认收入,未提供的建造合同服务的按投资额作为金融资产,按实际利率法摊销确认收入。在会计科目设置上,需增设“长期应收款”“工程施工”等科目,按回购款折现后计算出实际利率,按投资额具体计算应计入本期利息收入。
但目前,在实务具体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关于确认收入的起点,即在回购期开始确认还是建设期就开始确认的问题。如果从会计稳健性角度,应在回购期开始确认较妥,如从金融资产角度考虑,投资建设期开始确认似乎也有依据,因为已开始投资,在回购款上已可以确认相关的利息收入。从目前上市公司公开公告的报告上看,两种作法均有。
关于税务处理的相关问题:
一、所得税处理的关键问题
目前对BT业务涉及的企业所得税问题尚未有明确规定,资产的税务处理,一般而言采用直线法摊销,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融资租赁业务等。对BT业务在所得税上如何定性,是一个关键问题。可以有两种理解:第一,长期应收款应作为一项资产,回购款作为收入,类似分期收款转让一项资产,长期应收款作为资产按直线法摊销,而收入确认如果参照分期收款有关规定,应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在会计处理时已按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收入,在分包业务中实际上会计科目上按实际利率法上计算的收入,包含是二部分内容,一是投资额的利息收入,二是回购基价与实际外包工程投资成本的差价。
如果按上述会计税务处理,会造成会计上确认的收入与税法上有一定的时间性差异,在建设期及回购期均作纳税调整,企业在纳税申报时会增加较大的工作量。
第二,将长期应收款作为一项金融债权,直接以实际利率法确认的利息收入纳税,无需作纳税调整,那是否有相关依据呢?《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条例释义及适用指南》在利息收入确认中讲到,对于企业持有到期的长期债券,新会计准则规定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计算确定,考虑到实际利率法的处理结果与现行税法规定的名义利率法(合同利率法)差异较小,且能够反映有关资产的真实报酬率,所以税法也认同企业采用实际利率法来确认利息收入的金额。应该说,适用指南为企业所得税实际条例起草小组编写,实务中应有一定的效力,如果按此规定处理,可以减轻企业的工作量,在汇算清缴时无需作纳税调整,但同时在分包中财务上确认的收入实际包含了工程款的差价,似乎与金融债权的利息收入不太相符。
二、营业税处理尚未明确
因国家税务总局对此类业务未明确出文明确,部分省市(如重庆市、湖南省、广东惠州市等)已出台相关规定,规定不尽相同,现主要就营业额、适用税目、税率、纳税义务时间等要素进行分析。
对于适用的税目、税率和营业额,重庆市于2008年发布《重庆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建筑业营业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规定:无论其是否具备建筑总承包资质,对融资人应认定为建筑业总承包方,按建筑业税目征收营业税。融资方取得的回购价款,包括工程建设费用、融资费用、管理费用和合理回报等收入,应全额交纳建筑业营业税,并全额开具建安发票。即税目为建筑业,营业额为向政府收到所有回购价款,至于是否可以抵扣分包方缴纳的营业税,文件不是太明确,但从税法原理上既然认定为总承包方,应是可以抵扣的,税率为3%。
湖南省地方税务局则于2011年8月发布《湖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BT方式建设项目有关营业税问题的公告》规定:以投融人名义立项的,应作为销售不动产税目征税,营业额为全部回购款,税率为5%;以项目业主名义立项的,如投资方与施工方为同一家,则按建筑业征税,营业额为回购价款,税率为3%,施工环节不再征税。如投资方与施工方不为同一家,仍按建筑业征税,营业额为回购价款扣除分包额征税,税率为3%。该规定与重庆市规定主要区别为按立项人的不同分不同税目征税,对分包方营业税明确规定可以抵扣。
广东惠州地方税务局于2009年发文BT项目营业税相关问题,基本上同湖南省规定中以项目为主名义立项的征税规定。
对于纳税义务时间,上述三地的规定基本一致,主要意思为按BT合同约定的分次付款时间。合同未明确付款日期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建设方(或投资方)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建筑工程实行承包或分包的,承包或分包方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其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
综上所述,虽然部分省市出台了BT业务营业税征税的相关规定,但也仅针对以BT项目为建筑工程的合同。部分省市对BT业务尚未有明确规定,使实务操作无法可依,所以存在税务局内部对某项业务作为销售不动产还是总分包内部不同意见的情况,还需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相关规定,规范BT业务营业税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