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各项优势条件,加快项目建设

时间:2019-05-12 04:09: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充分利用各项优势条件,加快项目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充分利用各项优势条件,加快项目建设》。

第一篇:充分利用各项优势条件,加快项目建设

充分利用开发区各项优势条件,加快项目建设 湖北宜昌西陵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服务平台项目,在筹建前期得到西陵区委区政府及各主管部门的支持,从功能定位上,结合宜昌市政府的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孵化中心将按照都市产业特点,以开发区为载体,选择耗用资源少,污染轻,就业易的小型科技企业进园孵化,逐步形成以机电产业为主体,新能源、新材料、节能减排等新兴产业为配套的产业集群。

本项目一次总体规划,分两期建设,规划总用地面积26339.16㎡,总建筑面积39025.40㎡。一期1、2、3、4#厂房消防设备泵房等配套设施,共建筑面积28058.29㎡,建筑占地面积11637.94㎡,容积率1.42,建筑密度44.2%,绿化率20.77%。

本工程位于西陵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周边环境良好,无排放大量烟尘、废水和有机气体的单位,孵化中心将主要引进高新技术开发、推广中小规模生产加工制造企业入园孵化,主要以加工制造业为支柱。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包括:轻微噪声、少量粉尘,少量的可回收固体废物,可能出现的生产废水,生活中仅有的少量生活垃圾和污水。

目前本工程1、2、3、4#厂房已全部封顶,正在进行屋面、地面、室内外装饰装修工程,按照区委区政府领导指示,正加大招商力度,尽快落实入住企业。我们相信项目完成后,将进一步强化开发区自身造血功能,对优化开发区服务项目的机制和政策环境将由重要推进作用。同时由孵化中心孵化的中心高新企业,对税收、就业等社会经济效益十分巨大。

第二篇:加快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加快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

作者:

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3年第08期

“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是以国家和行业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需求为导向,围绕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学科前沿的重点建设项目,经过一期、二期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十二五”期间,加快“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尽快启动三期建设计划,不仅有利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且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全面提高科技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加快“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建议如下:

1.将“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列入国家财政专项持续支持。鉴于该项目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重要作用,建议将其列入国家财政专项持续支持,以便根据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发展需要,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布局,满足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支撑行业经济发展和服务社会的需求。

2.加大行业特色高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力度。重点建设以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为目标的前沿技术创新平台,以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集成技术、产品开发和技术转移为目标的创新成果转化平台,以及以公共服务和科技资源共享为目标的公共服务平台。要健全平台运行体制与机制,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用结合。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集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和工程化一体的行业技术创新“一条龙”机制。

3.确保“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质量与效益。建议教育部、财政部成立领导小组或工作小组,加强对“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统一领导和协调,通过“长期规划、动态管理、分段实施”,确保执行情况与业绩挂钩,实行竞争和动态考核,确保建设质量。平台所在高校要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管理。

(钱锋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

第三篇: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 加快建设优势产业带

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 加快建设优势产业带

高县羊田乡乡长肖越书

近年来,高县羊田乡紧紧围绕“打造产业羊田生态羊田和谐羊田”的战略目标,组织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发展以茶叶、粉条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现已建成良种茶园12000亩,茶叶年产值达3000万元,茶农人均纯收入可超过4500元;种植优质红薯8000亩,年生产粉条200万公斤,实现产值1200万元。茶叶、粉条的产值占全乡农业产值的70%以上已成为乡域经济的主导产业。

一、科学规划布局,加强产业基地建设

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生产基地,是建设优势产业带的基础。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量力而行,适当超前”的原则,科学制定1.5万亩优质生态茶叶基地和2万亩优质红薯基地建设规划。一是加强优质生态茶叶基地建设。要大力改造老茶园,发展新茶园。重点选择在华丰、中心、光辉、前哨、羊田等村新建2000亩优质茶园,改造2000亩老茶叶。规划到2010年,茶园面积稳定在15000亩以上,茶叶年产值达8000万元以上。要加强茶苗繁育母本园和优质良种苗圃建设,到2010年,建成2000亩母本园和500亩苗圃,年产茶苗1亿株以上,产值600万元以上。二是加强优质红薯基地建设。以大坪、合理为中心,辐射周边,建设2万亩优质红薯基地,年产红薯5000万公斤以上。

二、坚持多措并举,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核心环节。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对于加快建设优势产业带具有特别重要的关键作用。一是要“引、联、建、扶”多措并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要主动出击,招商引资,力争引进3户以上茶叶、粉条企业落户羊田或建生产车间;鼓励创业办厂,力争新建3户以上茶叶、粉条加工企业,新发展10户以上手工加工作坊;扶持现有加工企业,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到2010年,力争年生产加工名茶4万公斤以上,年生产加工优质粉

条500万公斤以上,通过上规模、上档次、上批量,增强企业的辐射和带动能力。二是要引导龙头企业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提高产品质量档次。提高龙头企业的深加工能力,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三是要引导企业培育品牌开拓市场。要坚持走“名牌”战略,提升产品的档次,重视品质的宣传,积极参与各种质量评比认定、新产品展销等活动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提高龙头企业的营销能力,建立健全销售体系,多层次、多渠道搞好产品流通,开拓自己的稳定市场。

三、依托科技进步,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支撑作用,不断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快建设优势产业带。一是大力引进新品种。引进乌牛早、平阳特早、安吉白茶等茶叶先进品种,对一批低产、低质效的老化茶园进行品种换代和改进,提高名优茶所占比例,到2010年,茶叶良种化率达95%以上;引进推广紫色薯等优质红薯新品种,到2010年,红薯优质良种化率达到80%以上。二是大力推行新技术。茶叶产业上,要以通过验收省级农业(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乡为契机,严格生产技术规程标准,大力推广有机茶园培育技术、无公害生产、无性系茶叶繁苗、标准化制作技术,名优茶机制技术、应用“茶果间作”立体开发技术、生物综合治理生产技术、无公害复合生态茶园技术、名优茶冷藏保鲜技术等,不断提高茶叶产业的科技水平。到2010年,茶叶鲜叶单产要提高到200公斤以上,建成“茶套梨”和“茶林(桂花、茶花)”间作立体经济园5000 亩,立体茶园的亩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粉条产业上,要突出羊田粉条传统手工特色,保证独特品味,同时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设备,除必须的传统手工工艺外的工序,都应采用现代机制技术,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实现规模产量;要制定羊田粉条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和附加值。

四、创新经营模式,提升优势产业带建设的组织化程度。

创新产业化经营模式是加快建设优势产业带的助推器。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生产基地为基础,形成农、工、商有机结合的产业链和利益共同体,以缓解农户小规模生产和国内外大市场相衔接的矛盾,构建增产、增效的创新型产业化经营组织。一是创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动茶叶产业发展。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管理、公平交易、二次返利”等原则建立茶叶专业合作社,坚持“对内服务,对外盈利”的方针,统一组织采购、供应生产资料,统一组织收购、销售生产产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坚持扶持生产,保护农民利益,进一步完善“二次利润返还”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合同契约关系,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明确各自的责权利,使龙头企业、茶叶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二是优化“公司+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动粉条产业发展。要健全完善粉条协会功能作用和运作机制,实现生产与市场的对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要制定规范羊田粉条质量标准,强化行业自律;粉条协会牵头申办产品QS、ISO9000和HACCP等质量体系认证,牵头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牵头组织物资供应、信息服务、技术培训;要协调粉条加工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利益分配方式,将分散粉条加工农户组织起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五、加强组织领导,提供优势产业带建设的良好环境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优势产业带建设的重要保证。各级干部必须增强加快建设优势产业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创新实干,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强势推进。一是夯实基础,改善环境。要举全乡之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硬化华丰至陈羊路公路及大坪、合理、前哨3个村公路,全面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到2010年,要硬化中心至光辉的连接公路以及羊田村到云南的出境公路,畅通经济大动脉。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建机耕道20公里、联户路35公里;新建沼气池100口,整治维护提灌站、山坪塘和石门大堰等设施;建设华丰集中供水工程、羊田村人饮工程和光辉村集雨灌溉工程;实施羊田河堤建设工程,加强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开工建设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加快建设优势产业带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组织引导,政策扶持。要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的规律,充分发挥项目带动、政策引导、典型示范的作用,调动农民发展茶叶、粉条产业的积极性。要支持茶叶专业合作社申请承担国家农业项目建设,要落实工商、税收以及金融扶持优惠政策,要落实项目资金支持茶叶专业合作社和粉条协会开展信息、技术、产品认证、市场营销服务和质量标准制定、骨干会员培训等。要深入调查研究,制定产业发展政策。要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环境。要大力表彰骨干企业和产业大户,营造宣传舆论氛围。三是转变作风,强化服务。全乡各级干部必须转变作风,提高效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要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创新实干,脱颖而出”大讨论活动,坚持“执政为民、真情爱民、务实亲民、服务惠民、发展富民、稳定安民”的工作理念,认真落实便民服务制度、干部“六个一”联系等制度,对新农村建设项目实行责任包干制,严格督查督办,逗硬责任追究,以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作风,高效的工作,加快推进优势产业带建设。

第四篇:充分发挥政协优势,加快推进仙居恩施建设

认真履行职能 助推湖北跨越式发展

政协恩施市委员会

贾庆林主席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讲话中指出,人民政协既要谋事,更要干事成事,这是对新形势下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要求。当前,湖北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全省各级各部门和各族各界的共同努力,县市政协要在湖北科学发展、跨域式发展推进过程中有作为,关键是要认真履行职能,科学地谋事、干事、成事,特别要协助当地党委政府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下功夫、见成效。恩施市作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及省直部门的支持下,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以州城建设为龙头、以八大生态走廊为骨架的“仙居恩施”轮廓已初具雏形,恩施市政协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打造“仙居恩施”、助推湖北跨越式发展的征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立足职能,主动谋事

谋事是成事的基础,也是政协的重要职责。坚持从促进湖北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按照不一般地建言、不建一般之言的要求,高立意、高起点地谋大事、议大事,通过多种形式,提出具有超前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力求进入党政决策,产生实际效果。

一是及时转换角色,积极主动谋事。县级政协领导班子及专委会成员,大多来自党政主要领导岗位,要想在政协这个“闲”岗位上有所作为,就应该及时转换角色,从决策拍板、行政管理转变为协商献策、参政议政,主动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中心当参谋、议大事、献良策。近几年,恩施市政协围绕全市“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和“四三二”工作重心,在“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和重大决策等方面发挥了建言献策的作用。如自今年2月湖北武陵山试验区建设在我州启动以后,市政协立即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争当湖北武陵山试验区建设排头兵”的思路,由政协主席、副主席牵头,组成调研组就武陵山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发展恩施富硒养生养老产业等调研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的调研报告为市委、市政府提供了决策参考。

二是注意选准角度,突出重点谋事。注意从政协的职能特点出发,从战略的高度和长远的角度来看问题、想事情、提建议。县级政协要重点围绕党委、政府着力推进的大事、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难事、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要事、有关部门呼吁帮助解决的急事、影响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走向的新事,组织开展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活动。2009年,市政协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全民创业”话题,深入开展了调研视察活动,组织召开了“政协委员话创业”座谈会,提出的6条对策建议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被纳入《中共恩施市委关于大力推进全民创业的决定》之中。

三是抓住关键环节,竭智尽力谋事。充分运用各种参政议政形式,并着重抓住核心环节、关键程序,努力增强谋事效果:组织各界委员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视察、调查研究等各种活动,尽量掌握第一手资料,提出针对性强的对策;按照协商在决策之前的原则,认真谋划和开展协商活动,使全委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专题协商座谈会议和秘书长会议等各个层次的政治协商更加规范、更加经常、更加有效,切实提高协商议政质量,真正做到议政议到关键处、谋事谋出高水平;抓好意见建议的跟踪反馈、督办落实工作,推动有关方面切实把政协的参政议政成果运用好,把各界委员的合理意见建议落到实处。今年7月,市政协副主席赵萍带队赴广西巴马就养生养老产业发展进行了考察,并就恩施富硒养生养老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亲自起草了《关于大力发展恩施富硒养生养老产业的调研报告》,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所提建议已写入我市“十二五”规划中。

二、围绕中心,用心干事

干事是成事的关键,政协既要善谋大事,也要多办实事。在干事的过程中,政协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按照“四服务四满意”的要求,突出服务宗旨,一步一个脚印把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从实际出发,以实效落脚:在指导思想上,始终把促进科学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一切为了发展,一切围绕发展,一切服务发展;在工作安排上,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重点选择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课题,努力使政协工作与全市重大工作部署同步合拍,让履职工作出成果见实效;在实际工作中,围绕市委市政府重视、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委员进行调研视察,运用大会发言、报告、提案、信息等形式,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为促进全市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出实招。2010年,市政协围绕市委提出的“打造仙居恩施,建设八大生态走廊”的发展战略,组织开展了“政协委员话仙居恩施”研讨活动,提出的5条建议被市委市政府采纳,并写入了《关于加快推进“仙居恩施”建设的决定》之中,对进一步丰富“仙居恩施”的内涵和如何推进“仙居恩施”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要关注民生,服务群众。切实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界别众多、联系广泛、渠道畅通、位置超脱的特点和优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多做急公好义的好事,多做群众关心的实事,多做服务基层的具体事,多做促进和谐的“麻烦事”,做到更加情真意切地关注民生,更加富有成效地解决民困。优化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机制,进一步畅通民主渠道,力求更加广泛深入地了解民情,更加及时准确地反映民意,更加科学有序地集中民智。今年3月至6月,市政协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和要求,深入开展了“三万”活动,针对新农村建设联系点发展滞后、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组织100名政协委员开展了“情系望城坡”捐赠仪式,为望城坡村捐款13万元。

三是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政协为经济社会发展办实事不能求大求全,更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突出特色、注重实效,真正把政协自身特有的事情做得更加富有成效,把与其他方面共有的事情做得更加富有特色。前几年,我们选择突破性发展旅游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恩施老城改造、预防肺结核疾病等关系中心大局且自身有条件完成的课题,作为调研视察、协商议政的重点,成效比较明显,市委、市政府也很满意。如张钧委员提出的《关于建设恩施土家女儿城的建议》被市委、市政府采纳,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之后,形成了项目规划,并于今年5月在我州召开的湖北武陵山试验区建设协商推进会上,与湖北奥山集团、随州香江商贸有限公司、中华龙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武汉博海生物医药公司签订了湖北奥山〃楼外楼——恩施游客接待中心、恩施〃中国女儿城等4个项目的投资协议,签约金额达52.5亿元,此项目已于10月下旬在恩施华硒生态园举行了奠基仪式。

三、狠抓落实,努力成事

成事,就是干好工作,办好事情,成就事业。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要真正成事,就必须进一步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把全体委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每个委员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政协工作进一步活跃起来。

一是加强学习培训,练就成事的过硬本领。通过举办委员培训班和采取印发资料、会议学习、开展活动前集中学习等形式,组织推动各界委员认真深入地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理论、方针、政策,学习时事政治,学习政协章程和政协工作的业务知识,增强委员的参政议政意识和能力,使委员不断提高干好工作、成就事业的本领。2009年,市政协组织对七届政协委员及政协工作者在市委党校进行了知识更新培训。2010年,组织政协常委及联络组长到上海展望学院参加了能力提升培训。

二是健全履职制度,提供成事的有力保证。认真总结履行职能的经验,将那些成熟的经验和作法适时上升为工作规则、程序和规范;建立健全与政协章程相配套的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完善各种工作程序,进一步推进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切实提高政协履行职能的质量和水平,为成事提供可靠的制度保证。同时要完善激励机制,支持委员双岗建业,鼓励委员参政议政,督促委员所在单位为委员履行职责、参加政协会议和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关心委员的工作和生活,尽力为委员排忧解难,努力调动委员参政议政、干好工作、成就事业的积极性。近年来,市政协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原有的20余项管理制度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并于2010年出台了《关于委员履职和委委员履职做好服务管理工作的规定(试行)》、《恩施市政协委员及政协工作者宣传奖励实施方案》,2011年制定并下发了《政协恩施市八届委员会委员履职手册》等。

三是完善协调机制,优化成事的外部环境。做好政协工作,发展政协事业,离不开党委重视、政府支持,也离不开有关部门、社会各界的配合。要不断完善联系协调机制,采取多种形式,主动加强和保持与党委、政府的联系,争取党政领导对政协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与党政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互相提供情况、交流材料、反馈信息,着力优化政协工作的外部环境。市委、市政府历来就关心和支持政协工作,尤其是今年3月市委主持召开了市委政协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人民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无论是从政协干部队伍的配备上,还是在委员活动经费的预算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目前,市政协机关干部队伍真正实现了老中青结合,呈现出我想干事、我能干事、我要干事的良好势头。

在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推进过程中,政协工作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州政协的关心支持下,充分发挥政协优势,认真履行职能,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多建诤言、多献良策、多办实事,为加快推进“仙居恩施”建设、助推湖北跨越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深挖文化优势资源 加快建设文化强区

深挖文化优势资源 加快建设文化强区

南溪区委副书记、区长肖敏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发展动力,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南溪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氛围浓厚,塑造了南溪丰富的古文化、水文化、酒文化、食品文化,必将成为支撑南溪未来发展的不竭源泉。

一、南溪文化发展概况

自西汉以来,南溪古代文化逐渐繁衍,宋初设县就建有孔庙,崇尚儒学。明清时期,南溪进入古文化黄金时代,著名的“叙州三杰”中,有两人是南溪人(分别是著名教育家罗肃和著名书法家包弼臣)。开国元勋朱德在南溪居住达七年之久,“朱德旧居”现保存完好,革命先烈孙炳文,川南农民暴动领袖郭伯和,五粮液鼻祖邓子均都是南溪人。南溪文物古迹甚多,城内古有“九宫十八庙”,境内有“八景”,现保存有元代“镇南塔”(城南),明代“映南塔”(城东南),长江上游至今最为完好明清古城楼3座(文明门、广福门、望瀛门),古城墙1000余米。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南溪加大了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力度,文化事业得到巨大发展。截止目前,南溪共有不可移动文物点525处(含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2个(南溪豆腐干、南溪哈号),文物旅游景区景点9处,馆藏文物1200多件,古籍线装书1.3万余册。有国家三级文化馆1个、三级图书馆1个,保留有全市区县唯一的川剧团和县级电视台。南溪是省级文化先进区,建有省级“文化先进乡镇”4个,市级“文化先进乡镇”8个,省级“文化示范中心”1个,市级文化示范社区4个。

二、南溪文化发展形势分析

(一)发展优势分析。南溪历来重视文化的传承与培育,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创新工作机制,文化事业得到较大发展,较周边区县形成了明显优势。

一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计划投资2亿元,集游泳馆、综合体育馆、文化科技综合馆、综合文娱馆为一体的文化体育中心即将建成,15个乡镇均建起300平米以上综合文化站,214个行政村实现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全覆盖,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5处。在滨江新城建设之初,南溪就十分注重城市文化与自然风景的结合,打造了3.5公里露天博物馆,成为南溪城市形象的一大标志。

二是文化体系基本健全。高起点、大手笔编制《南溪区文化振兴规划》,现已通过专家评审,即将启动实施。成立食品文化研究所,农业专家大院投入使用,豆制品检测中心、环保研发中心、白酒研发中心正加快建设。成立农村电影放映队,每个乡镇配备2—3名文化专干。拥有文艺队伍51个,图书发行销售业等其他文化单位42家,仙韵艺术团、南溪川剧团、洪州艺术团和飞翔鸟乐队等骨干文艺团队在川南享有较高知名度。

三是文化品牌逐渐形成。与战旗文工团、成都阿佩克斯公司、成都太阳神鸟文化传播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加强文化品牌打造,先后举办两届豆腐干食品文化节、两届春节联欢晚会,创作南溪原创歌曲及MTV数十首,“金竹西瓜节”、“红岩梨花节”等文艺品牌声名远播,“铁军文化”、“豆腐干文化”已打造成为南溪的文化名片。深化与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四川美院等高校教育合作联盟,“两基”迎国检高质量通过,连续十二年荣获全市高考万人上线率第一名,南溪“川南教育明珠”地位进一步巩固。

(二)发展劣势分析。受经济发展等客观条件制约,南溪虽然在文化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很多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一是文化资源开发不足。由于历史客观原因,南溪部分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遭受风化腐蚀,损毁严重。原有的桓侯宫、城隍庙、开元寺、熊家寺、包弼臣故居等也因自然灾害、城市建设等被拆除,孙炳文故居、游家大院、赵家大院、罗龙寺等,使用人无力日常维护,部分建筑保存状态较差,恢复起来有很大难度。

二是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南溪地处西部内陆,市场化程度不高,人们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识不够,产业化层次比较低。全区文化单位规模都比较小,至今没有一家网络性文化单位,更没有具有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文化创意、网络游戏、广告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项目,文化产业的市场活力还没有得到有效激发。

三是文化创新能力不强。全区从事文化事业工作的专职人员不多,懂创作、懂管理、懂策划的高端文化人才很少,文化发展生命力不强。现有的文化资源未能很好地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导致本土文化发展缓慢。相关部门对南溪文化发展的研究不够深入,还缺乏系统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部分文化建设项目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南溪文化发展的思路与策略

(一)坚持文化保护与文化发掘相结合,着力丰富文化内涵。文化是历史积淀的产物,需要丰富多样的载体,才能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南溪文化资源丰富,基础条件优越,十分有利于文化的发展,构建区域性文化强区。要加快推进文化振兴工程,加强对古城墙、古城楼、古墓葬的保护力度,恢复“三门五街”历史风貌,塑造“长江古码头、明清夜生活”的城市文化品牌。要传承革命老区文化,挖掘南溪铁军深刻内涵,塑造新时期独特的“南溪铁军”文化品牌。要积极整合现有资源,依托文化研究所、大学生创意产业园等平台,组建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深入研究南溪文化如何形成?有何特点?精神内涵是什么?深入挖掘南溪文化发展脉络,人文故事精髓,积极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动南溪文化事业大繁荣。

(二)坚持文化建设与体制改革相结合,着力发展文化产业。要实现文化大发展,就必须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激发市场活力。通过几年的努力,南溪在文化建设上做了很多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文化产业化发展道路依然任重道远。要积极借鉴“宝安模式”的经验做法,从战略定位、政策激励、改革攻坚、强化服务等方面,打出文化体制改革“组合拳”,建立健全投入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营运机制“四个机制”,强势推进文化强区战略。坚定地走市场化道路,加强对南溪文化资源的包装,推动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文化事业向文化产业转型。要瞄准文化产业发展前沿,创新文化发展投融资模式,力争引进文化创新创意产业园项目,在“十二五”期间,培育2家以上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同时,着力塑造“学在南溪”教育品牌,加快推动全市中小学生拓展培训中心、补习中心建设,力争引进1—2所大专院校来南办学,推动南溪文化产业大发展。

(三)坚持文化发展与品牌打造相结合,着力塑造文化精品。优秀文化产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准。要深化与相关单位战略合作,加强精品文化建设,塑造文化品牌影响力,以小精品营造文化大气候。按照扶持一批、引进一批、集聚一批、开发一批“四个一批”战略,注重文化产品市场开发,鼓励和扶持文化产业伸到创意、研发、生产等原创领域,以群众文化推动精品文化,以精品文化提升群众文化。以“南溪哈号”、豆腐干手工制作等民间技艺为载体,大力培育草根文化,打造具有南溪特色的文艺品牌。加强对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民间优秀

艺人的保护力度,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各种形式,拓展文艺展示平台,提高南溪文化的区域影响力。

(四)坚持文化产业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着力激发文化活力。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依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以丽江为例,2011年丽江共接待国内外游客达1182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146亿元,“丽水金沙”、“印象丽江”、“纳西古乐”等文化品牌享誉全球,丽江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共同发展的经验,被中外专家誉为“丽江模式”。南溪在这方面也有明显优势,应加快推进旧城文化、风貌改造工程,精心策划长江文化休闲体验区、江滩浴场、湿地公园、水上主题公园等项目建设,争创“4A”级旅游景区。着力引进2—3家有经验、有实力的旅游发展公司,加大云台山森林公园、灌口风景区打造力度,高规格发展星级农家乐、体验农场和休闲度假村,加快融入川南旅游环线,激发南溪文化发展活力。

(五)坚持文化打造与城市商业相结合,着力提升文化价值。要实现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就必须充分利用市场手段,实现与城市商业的彼此融合。“十二五“时期,南溪提出了要打造宜宾城市副中心,构建未来城市核心商圈,就必须突出自身特色,找准自身定位。要深入分析周边城市商业特点,实施差异化、个性化发展思路,突出南溪的城市品位。要以桂溪河商业古街、重大休闲旅游项目建设为契机,注重把握城市细节,体现城市文化,实现商业元素、文化元素、个性元素有机统一。大力发展管理咨询、中介服务、科技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提高餐饮、住宿、交通等配套服务水平,积极承办省内外有影响力的论坛、商贸洽谈、体育赛事、节庆活动等品牌展会,以城市商业推动城市文化发展。

(六)坚持文化繁荣与人民需求相结合,着力实现全民共享。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健

康发展。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南溪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要继续加快重点文化项目建设,重点打造具有南溪特色的“文化地标”。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完善区镇村三级文化体育服务网络,提升城镇文化功能和文化品位。深化农村电影放映、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营模式,发展现代文化传播体系、优秀文化传承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步伐,让人们群众同步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下载充分利用各项优势条件,加快项目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充分利用各项优势条件,加快项目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河南省优势农产品区域项目建设规划(范文模版)

    为把河南的专用小麦、专用玉米、棉花、双低油菜、苹果等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带,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根据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努力依托黎平县比较优势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修改稿)(精选合集)

    努力依托黎平县比较优势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潘期文 推进城镇化,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也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任务,是优化城乡结构,促......

    充分发挥工业园区优势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小编整理]

    2011年,威远县严陵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2.79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69.78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7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87元。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为反哺农业、支持农......

    投资项目各项环节

    投资项目各审批环节所需资料单 (基建技改全程代理窗口提供) 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所需资料: 1、申请人书面申请报告2份 2、台州市建设项目选址申请表1份 3、批准的建设项目建......

    关于加快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5篇模版]

    关于加快庆阳湖乡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一、加快项目建设的重大意义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载体。加快项目建设,是推动我乡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是抢抓机遇、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客观需......

    优化工程项目建设程序加快项目开工

    优化工程项目建设程序加快项目开工 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为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放管服”改革,按照省政府“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和解决“办事难”两个专项行动的有关要......

    关于加快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加快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县发展计划局 2009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重要一年,也是*县“争先进位创十强”的关键一年。为了进一步加快固定资产投资项......

    关于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工作的建议

    关于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工作的建议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省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年中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