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职学校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中职学校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中职学校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摘要:在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为提高中职学校物流专业学生的物流专业技能水平,学校必须重视物流实训基地建设。本文从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出发,阐述了我校现代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论述了我校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的两个方面,试图通过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使我校物流专业学生掌握扎实的现代物流专业技术水平。关键词:物流实训基地;建设原则;内容;专业技能
实训是职业技能实践训练的通称,它不等同于实验,也有别于实习,它包含实验和实习中的长处,并形成自己的特色。中职实训基地是中等职校实训教学过程实施的场所,加强基地建设可进一步充分发挥专业示范作用。实训基地可成为本校师生、社会人员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基地,为社会、企业进行岗前或岗位培训,为生产科研服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新市民培训服务,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对技能型紧缺人才的需求。根据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的通知》(教职成[2003]5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若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笔者结合所在学校现代物流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点滴实践,谈谈中等职业学校现代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的一些探索和体会。
一、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
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就是要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为学生提供实训平台,加强学生对现代物流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该基于现代物流的核心理论和核心流程,并结合教学单位的专业教育特色,全面系统地考虑,避免“肤浅型”、“游戏型”的虚拟实验环境。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的目的,就是利用物流教学系统、物流设备、实训手册、物流实验教学计划、物流操作单据、物流流程案例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
(一)与课程相结合的原则。实训教学一方面要有它本身独到之处,另一方面还要结合理论教学开展,达到实训教学和理论教学的融合,物流实训教学更是如此。承担物流理论教学任务的老师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可以在现有的物流实训软件中选择与课程相关的模块让学生在实训基地模拟练习,这样学生既能够巩固所学,又能了解物流行业是如何应用的。比如《库存管理》中的ABC分类法、《采购管理》中的供应商评价维度和方法、《仓储管理》中的重心法选址等知识和管理方法,在相关的物流软件中都有所体现,老师就可以利用实训基地来辅助理论教学。
(二)与学生实习相结合的原则。我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校外实习是提升这一能力的有效途径。校外实习要有针对性,同时也要考虑实习的效率,也就是实习的培训准备时间一定要短。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要考虑到这一点,在学生走进岗位之前,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软件和硬件设备进行模拟练习,以便达到“学生与岗位零距离”的目的。当然,在寻找校外实习基地的时候,要选择与实训教学内容相关的企业作为合作单位。
(三)与行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物流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这一点体现的尤为明显。物流实训基地应该是连接物流教学和物流行业的桥梁和平台。在实训基地建设和完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物流行的发展状况和人才需求特点。物流实训基地硬件设备一定要反映物流行业的实践,软件一定要体现大多数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重点。随着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和物流新技术的不断出现,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的。
(四)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原则。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计算机信系统的应用并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在物流管理思想和物流技术转变为现实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作为一个重要手段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为企业提供培训时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网络连接、数据库恢复、数据导入和导出等都可能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实训教师要熟悉计算机信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熟悉物流实训基地基本的硬件配置要求和网络的运行环境。总之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良好结合是保障物流实训基地有效运行的基础条件。
三、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的具体内容
(一)物流软件配置方面
为了更好的进行实训教学,我校向杭州公司购买了自主物流教学软件,内容含盖了运输、仓储、货代、码头、报关等和港口物流有关的主要物流单位的经营管理和作业活动,整套软件不但可以实现独立模块的教学实训而且可以开展港口物流流程的整体教学。其功能模块有
仓储配送模块:该系统适合主要是针对货物进出口中转的仓储企业,仓储管理教学模拟分为8个大操作部门来进行实际模拟,设置17个岗位。
1、入库管理中心(设置入库计划员、入库理货员、单证员)
2、出库管理中心(设置出库计划员、出库理货员、单证员)
3、库内加工处理中心(设置加工计划员)
4、仓库盘点及异常处理中心(设置盘点计划员、盘点员)
5、配送中心(设置车辆调度员、司机)
6、保税、监管货物管理中心(设置报关员)
7、计费、合同管理中心(设置费项管理员、计费员、合同管理员、会计员)
8、企业领导中心(设置总经理级、各部门经理)
通过软件的权限管理使每个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对业务流程进行分步、全部的数据操作,最终达到对整个仓储企业的业务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管理。运输管理模块:
该系统适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输业务管理,主要是针对货柜车的运输,零担也有一部分。把运输管理教学模拟分为7个大操作部门来进行实际模拟,设置14个岗位。
1、业务操作管理中心(设置集装箱业务员、零担业务员)
2、调度中心(设置运力管理员、线路管理员、派车员)
3、车辆跟踪管理(设置车辆跟踪员)
4、车辆管理中心(设置车辆管理员、司机)
5、运价管理中心(设置价格及合同管理员)
6、计费中心(设置收费员、成本计算员、会计员)
7、企业领导中心(设置总经理级、各部门经理)
通过软件的权限管理使每个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对业务流程进行分步、全部的数据操作,最终达到对整个运输企业的业务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管理。国际货代与报关模块:
国际货代物流管理教学模拟分为6个大操作部门,设置7个岗位。
1、业务单证管理中心(设置单证员)
2、订舱及派车中心(设置订舱员)
3、报关中心(设置报关员)
4、运价管理中心(设置价格管理员)
5、计费中心(设置计费员、会计员)
6、企业领导中心(设置总经理级、各部门经理)
通过软件的权限管理使每个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对业务流程进行分步、全部的数据操作,最终达到对整个运输企业的业务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管理。
(二)物流实训基地硬件建设方面 仓储与配送中心
仓储与配送中心。实现货物的手工的存储,可完成仓库出入库以及在库作
业操作和单据处理,计算机控制可以实现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和管理,拥有国内先进的手持终端的仓库管理设备和系统,根据现代化仓库和配送中心的模型,设置了分拣区、加工区、信息处理区等,可以实现实际货物的作业。
1、仓储实训基地
仓储物流实训基地划分为九个区,即:入库理货区、入库区、仓储区、出货区、补货区、分拣区、出库理货区、销售区、软件操作区。各区的功能入下:
(1)入库理货区,货物进入仓储后需要做卸货、检验、包装、打
印商品条码、打印物流条码等理货工作。
(2)入库区,货物经过理货后,对符合要求的货物送入入库全
自动输送链,货物到达入库台时,通过扫条码来判断入库的货物是否准确,通过堆垛机送入相应的货位。
(3)仓储区,货物存放的库位,货物之间根据特定的需要由堆
垛机或人工来置换货位,仓储区是存放整件的货物。(4)全自动出库区,堆垛机从货架上取完货物后通过自动输送
链,通过二维转向输送链把货物送到带推杆的的输送链,通过不同的出货通道口完成货物的整件出库。
(5)补货区,补货区是存放货物的零件,当货物从仓储区取出
来,但实际上只需要整件货物的一部分,剩余部分是不允许放回仓储区,只能放在补货区。当电子标签上的货物不够分拣数量时,由补货区的货物补上电子标签。
(6)分拣区,货物的零散件配送通过电子标签来分拣是最快捷、准确的方式了,在大型配送中心用得最多。
(7)出货理货区,货物通过电子标签出货或全自动出货,一般 的都需要对货物进行包装,检查、出货标签等工作,等待出货。
(8)销售区,销售的方式有批发、网上购物、电话购物、合同
销售、零售等,在此实验室可以实现批发和零售。(9)软件操作区,根据场地的大小来配置多少台电脑来进行软件上的业务单据操作,然后进行实物的操作来完成整过业务流程,一般的在该实训基地配置的电脑不多,大部分电脑是在计算机机房。
2、人工仓储物流实训基地
人工仓储实训基地使用电子标签系统,在人工仓储实训基地中更多的使用数据采集器、无线射频进行出入库是数据处理,目前大多数的仓储企业都使用这样的作业模式,既有传统的操作模式,也体现现代物流设备在仓储物流行业的只用情况。
3、海关与货代实训基地
模拟货代公司和海关,实训具备了基本的货代和报关的功能,按机构划分了不同的岗位,可以两个机构不同的部门中得到锻炼。我校物流实训基地的实训硬件设备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国内教学实训的先进水平,拥有电子分拣系统、手持扫描仪和终端、无线射频设备等。
学校的实训基地具有多重功能。其一是由仓储配送管理软件、运输管理软件、国际货代管理系统、报关管理系统,通过软件权限管理,使学生可担当不同角色,对业务流程进行分步、全部的数据操作,通过这种模拟最终对整个业务流程及其管理进行了解和掌握;其二是模拟操作基础上可以将管理软件与真实的物理环境联接起来,在类似真实的环境下进行实验与研究,通过配送管理软件与物理环境的结合,实现了配送中心从订单—仓库货物存取的操作过程,真实实现现代物流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结合;其三所提供的物理环境本身又是一个类似真实的生产、仓储配送中心、许多实际的设备、数据采集器、电子标签辅助拣货系统等均可由学生通过实际的岗位实训得到锻炼以加深对理论教育的认识;其四所提供的物理环境的底层软件亦是模块化的,且是为非控制类专业开发有专用平台,此平台是开放的,也就是说提供了进行二次开发与科研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后启、王玉荣.业务流程重组与ERP系统应用的结合.电子与信息化,1999(9).[2]姚长佳.关于高职院校物流实验室建设的思考.职业教育研究,2006(8).[3]李肖夫.关于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物流科技,2006(2).
第二篇:中职数控实训基地建设浅谈
职业学校数控实训基地建设浅谈
南京交通技师学院吴岱
摘要:职业技术教育要面向实际、面向岗位,而岗位要求强化操作与技能,技能要求利用设备操作来培养,因此实训教学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中职院校要培养数控技术应用技能型人才,必须大胆改革,切实做好数控实训基地建设。
关键词:实训基地;硬件建设;师资队伍;教学模式;
目前,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非常之快,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这是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结果,也是职业教育要为企业培养大量技能人才的需要。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凸显,那就是学生人数比较多,学生的文化课水平差异比较大,相应的实训设备和指导教师比较缺乏。当然,大量地购进实训设备和培养实训教师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但这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厂房。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怎么解决这些矛盾呢,下面是笔者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实训教学在职业学校数控教育中的重要性
职业技术教育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行“定单培养”。这充分说明了职业技术教育已经开始面向实际,面向岗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更接近。而岗位要求强化操作与技能,技能要求设备操作来培养。因此实训教学在职业技术教育中显得犹为重要。
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数控技术人才质量与数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各职业技术院校都看准了这一巨大市场,相继开设了机电、数控、模具等专业,致力于数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是培养出的人才规格不够明确,很难满足市场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数控教学在职业技术院校中是一种新事物,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各院校只能参考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教材等。然而,众所周知,高等院校的培养方向是设计开发型人才,而职业技术院校的培养方向是应用型人才,即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数控人才应具备从事零件的数控程序编制与加工、数控设备的操作与维护、数控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等工作的能力。为了达到上述要求,除了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让学生得到相当的实践锻炼,因此中职院校在数控教学中必须安排实训教学。
二、数控实训基地的硬件建设思路
1、总体规划,先小后大,量力而行,分阶段实施,逐步完善
建设数控实训基地,应从培养学生目标和方向上进行定位,至于是从原理上还是从技能能力培养上下功夫、规模是大是小等,应该整体布局,分步实施,从厂房的总体设计、电气电路与网络路径的布置等方面全面考虑,然后有目的地进行相关设备的购置。资金到位程度不够,往往不能一步到位,那么建立模拟实训室和CAD/ CAM 实验室用于保证学生的初期实习工位,是初期投资的最佳方案。即使达到一定规模,计算机房的教学缓冲作用也不可忽视,毕竟不可能保证每一个学生能同时在数控机床上进行实习训练。先期投入可选择一些简易型的数控机床产品满足教学工位,如数控车床CJK6136、CJK6140型、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XK713(或XH713)型等,这类机床功率不大,能加工钢性材料,又可以顾及到降低教学成本。之后在一定资金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设备的层次及档位,考虑如数控车床的斜床身、液压卡盘等,甚至全功能或车削中心、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的双工作台面、四轴联动、各类刀库等多种功能因素的数控设备,既能为产学研结合使用,也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同时使各类数控系统的实验台、测量仪等设备也需要逐步完善。从实质上说,大致有一千万左右的资金就可以建成有一定规模的数控实训基地,满足数控实训教学和产学结合的要求。
2、数控设备应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先进性,与现场设备接轨
数控设备应具备先进性和科技进步性,选择数控系统应选择较为开放式的数控系统,如
华中数控系统、FANUC 系列、SIEMENS 系列等,FANUC、SIEMENS 等系统在我国的市场上所占市场份额较大,购置相配套系统的数控机床,有利于学生毕业后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当然,数控系统档次不是越高越先进,选择时应适当有度,如数控车床CJ K6136 型配备数控系统时FANUC POWER MATEmate TA(B)就可以使用,如果选择FANUC 0 I-TB 或16M,就有点浪费。另外一点就是设备与现场设备相接近,大多数高校类教学用数控机床偏重于原理性的设备,不利于学生接近现场或按工厂要求地进行数控实训,对机械加工工艺掌握不到位,所以到现场不能立即上手,对技能方面也只能是一知半解。因此选择设备时应考虑既能满足数控实验,又能接近生产,还能在较低价格下接受。
3、网络化建设
数控机床在教学基地使用时,尽量用网络结构形式构建。主要目的:一是数控实训时程序编制与模拟以及数控程序的传输,节省了学生在机床面板上输入程序的时间;二是可以让学生了解柔性制造的基本形式,方式简洁,节省投资,保证了教学工位和教学缓冲,计算机和数控机床之间的联接使数控实训基地的管理和通讯更为便捷。
三、数控实训基地运行和使用建议
1、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把数控技术培训定位在培养数控设备编程、操作、维护的应用技能型人才目标上。以数控技术工程实际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培训作为实训的主要环节,确立“数控为龙头、CAD/ CAM 作主线”的教学改革新思路。
2、根据培养目标制订教学方案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开发校本教材,特别是实训教材,如《数控编程与操作》、《数控加工实训教程》、《线切割实训教程》等校内实训教材。在技能教学的安排上,采用模块化的技能教学一体化模式。根据等级工的标准明确了每个专业的实习模块,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减少一些理论性较强且生产实际中基本不用的内容,实行“融、并、删、减”的“课程一体化”的改革。
3、重组课程,强化实训根据目前数控应用技术的专业课程中缺乏模块化的专业系列教材、内容交叉重复、技能训练内容偏少、与生产实际衔接不紧、不能满足专业教育及实训需要的实际等一系列情况,积极组织专业教师通过教材重组、自编讲义的方式予以解决,并组织教师参加专业教材的编写工作。
4、改变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彻底改变原来课堂教学为主、实训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采用边讲边练、先讲后练、先练后讲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形成“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模式,可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形成相对合理的人才培养流程应本着“精讲多练、学以致用”的教学宗旨,加强对学生实训过程中的教学与考核,主要体现在以下过程:a.普通机床的认识与实践。b.数控机床的认识与实践。c.数控加工、维修学习。d.数控生产实训。e.综合训练。以上每一个环节都实行单个考核、循环实训,最终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操作型、编程型、综合型,对应三年制中级、五年制高级、四年制高职技师专业。
总之,要想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就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而实训基地的建设则必须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能让其成为一种摆设,不能成为学校办学成本的包袱,在新的经营模式下真正做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小荣.浅谈如何有效提高中职数控加工专业的实训效果[J].中国西部科技.2009.(08)
[2].叶昌元.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培训.2005.(05)
[3].赵志群编著.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科学出版社 2003
第三篇:物流实训基地
观物流实训基地,筑物流夯实基础
因物流专业自身的要求,以及拓宽我们的视野,再一次,我们物流专业的同学参观了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物流实训基地。
该学校主要面向为以现代物流业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构建了行业发展所需的物流装备应用、物流运营技术、物流数字信息技术、物流装备后服务等专业群,开设了物流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电子商务、计算机信息管理等27个专业。在实训基地,我们主要参观与了解了自动化立体仓库,以及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的模拟沙盘。
自动化立体仓库是现代物流系统中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节约用地、减轻劳动强度、消除差错、提高仓储自动化水平及管理水平、提高管理和操作人员素质、降低储运损耗、有效地减少流动资金的积压、提高物流效率等诸多优点。在自动化立体仓库内,老师仔细讲解了设备和设备操作。整个仓库虽然小,但是高度与真实仓库的高度是一致的,只是宽度有所减少,一入眼的是一个高大的货架以及前面的巷道堆垛机,货架是高层货架,共4列18排12层,货架的设计是立体仓库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到立体仓库面积和空间的利用率。堆垛机是整个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核心设备,通过手动操作、半自动操作或全自动操作实现把货物从一处搬运到另一处。它由机架(上横梁、下横梁、立柱)、水平行走机构、提升机构、载货台、货叉及电气控制系统构成。巷道堆垛机是两列存取的,前面是载货平台,周围装有监控装置,竖着的两个监控托盘密度,对角两个监控是否有货物阻挡,横着的两个监控货物高度,背后的两个监控是否有托盘。堆垛机移动需要立柱,立柱两侧是一排有一定间隔的认址片,其作用是认址,定位。立柱有行走直升装置,电梯设备。随后,老师介绍了出入库的输送设备,并演示操作了一遍,巷道堆垛机可以单机操作,也可以联机操作,单机操作下,操作人员需随时站在巷道堆垛机上,操作并不复杂,其中有个应急按钮,它的作用是使监控失效,在货物坍塌的时候进行操作。联机操作时,需要启动服务器,管理机,监控机,均是启动某项软件,此时,就不需要工作人员,另外,还有触摸屏操作。AGV小车是我最感兴趣的一种输送工具,根据其导向方式分为感应式导向小车和激光导向小车。此实训基地的AGV小车可自动进行也可手工操作,老师为我们演示了一遍,小车后的横杠围绕着小车,避免撞击硬物,充分保护小车的安全。
参观完自动化立体仓库后,我们来到了户外,观看叉车的操作,叉车有电动和以柴油为燃料发动两种,在一般的仓库中,都以柴油为燃料进行操作的居多,老师发动叉车,从怎么装货到怎么卸货,都演示了一遍,并且,叉车的倒退操作远比前进操作多得多,还有叉车装上货后需要抬升一定的角度,避免滑下。
完毕,我们来到了另一处场所,这里是一个完整的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的模拟沙盘。以1:400的比例缩小,上面所有的物流设施都一一展现了出来,包括公路,铁路,水路,航空运输方式,港口的一系列货物运输设备,货代公司等等。此时另外一名老师为我们讲解,还为我们举了一个例子,从原材料区的原木一路运送到家具厂,再有多个加工区,半成品区等直至成品,其中还展现出信息流和实流,让我们了解是怎么运行的。
参观结束,我们进行了软件的操作,软件操作的内容很多,从建立管理员开始,管理仓库,清点管理货物,派遣货车等,慢慢地,对这些有了一定的认识。
此次参观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实际操作的东西了解了很多,因此想法和感触相对来讲也深了一点,有一点肯定的是,我们现在的理论知识都是偏向于西方的,虽然没有亲眼看到西方先进的设备,但通过视屏还是可以想象中国与国外先进的技术差距是有多大,中国物流的发展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可以预见的是电子商务壮大的速度很快,因此物流行业提升速度也要紧跟电子商务,物流人才就成了大问题,还是一句话,选择这个专业,就要做好它,我会努力的。
第四篇:实训基地建设有效性思考
提高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项目建设有效性的思考
上海市教科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张家寰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在重点专业领域建成2000个专业门类齐全、装备水平较高、优质资源共享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中央财政职业教育专项资金,以奖励等方式支持市场需求大、机制灵活、效益突出的实训基地建设”。从2004年至2006年三年立项的项目看,中央财政拨款共计13.6亿元,地方建设资金为17.9亿元,实际设备投入总值共计31.5亿元,支持了763个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平均每个项目投入总值为413万元。项目基地分布覆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其中上海的项目数为25个,处于全国平均水平线上。
一、已建项目的初步成效
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项目的实施,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群,发挥了引导、示范和辐射作用,为近几年全国职业教育的大规模快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1.起到了集聚资金的引导作用。中央财政的投入,激发了各地区政府、行业、企业和职业学校的积极性,有效地吸引了各类地方建设资金。从我们2007年4月进行的调研情况看,13.6亿元的中央财政投入额,共吸引了17.9亿元的地方建设资金投入,使项目总投入增加了约1.3倍,达到31.5亿元,为项目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为学校提供了大好的发展机遇,项目学校建设积极性非常高。在763个基地项目总计17.9亿元的地方建设资金中,学校自筹资金高达9.6亿元,占整个地方建设资金总额的53.6%,是地方财政投入的1.4倍,已经成为地方建设资金投入的主体。学校自筹经费投入金额达到200万元的项目有133个,其中21个学校的自筹资金达到500万之多。
2.改善了职业学校的实训条件。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大大改善了职业学校的实训条件,使实训设备与企业生产设备一致,实训内容与企业相关职业岗位要求一致,“实训项目、工位数和实训学时”这一指标与项目建设前相比明显增加,有效改善了学校的实训条件。仅179个数控实训基地的建设总经费就达7.84亿元,新增各种机械培训设备累计达12800余台套,其中新增数控机床设备8000余台。对于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职业学校和基础薄弱的民办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更是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使办学条件发生了质的飞跃。实训条件的明显改善,强化了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使毕业生质量和就业率显著提高。
3.为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的技能紧缺型人才。由于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初步实现了区域性的资源共享,发挥了为地区经济建设培养和培训紧缺技能型人才,以及开展各种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功能。据调查统计,年培训规模达到5000人的实训基地110个,其中万人规模的基地有30个。2005-2006两年,各项目基地累计培养、培训各类技能人才约398万人。调查表明,实训基地的对外培训和辐射功能正在不断增强,除了满足在校学生技能培训外,还承担了大量的在岗职工提高培训、下岗人员转岗培训、进城务工人员就业培训、转业退伍军人培训和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以及社会技能考核、职业资格鉴定等工作。
4.带动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教学改革,推进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项目建设增强了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促进了学校以专业教 1
学改革为核心的内涵建设。许多学校以此为契机加快课程改革,推行双证制度,使课程设臵和教学内容涵盖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要求,按照技能鉴定规范强化实践训练。为适应项目完成后的实训基地运行,被检查的各项目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专业教学改革。实训设备水平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校企合作,既为学生创造了真刀真枪的实训机会,又为将实训基地从消耗型转化为生产型摸索了经验,许多学校积极与企业合作大力推行生产性实训,为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5.提高了基地建设单位的项目执行能力。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差距很大,各地行政部门和项目学校的执行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各项目管理的经验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别。实训基地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各地区基地建设单位的项目执行能力。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凡是2004年立项试点的地区,其项目管理水平普遍优于其他后来启动的地区。由于这些地区更多地积累了项目执行方面的经验,因此其项目管理就比其他地区更加规范,省级行政部门的协调更有力度,项目实施的效率更高。调查表明,凡是项目建设情况较好的学校,设备到位、运行良好,并且能够积极探索基地运行的机制。
6.政府采购保证了基地建设的质量。首先,政府采购的效率较高,程序也比较规范。就现场检查的大多数项目基地看,中央采购设备不但到位率较高,使用率也较高。特别是中央集中采购采用全国统一招标,有利于项目资金的规范使用和招标流程的规范化,有利于选择优秀供货厂家和优质产品。其次,政府采购利用规模采购效应,大幅降低了采购成本。如上海工业技术学校的基地建设,原规划投入600万元,招标后实际只用了438万元,节约了162万元。中央集中采购一方面在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品牌和打击盗版等方面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项目资金用途监管,保证专款专用,避免了项目资金串项、挪用、截留、套用等问题,确保了地方财政投入和院校自筹资金的按时、按量到位。另外,由于中央集中采购减少了中间环节,程序规范而清晰,也有效预防了采购过程中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
二、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分析
为全面了解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项目的有效进展情况,加强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对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进行定期的检查。2007年8月两部决定在数据普查的基础上,对部分省份的实训基地进行专项检查,其主要目的是对三年来实训基地建设情况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核实数据填报的准确性,为下一阶段继续做好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工作提供基础。专项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地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总体情况,实训基地资金、设备的到位、使用情况,实训基地建设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的促进情况;地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工作打算。调研和检查的结果显示,实训基地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建设周期长、进度慢。具体有以下六个方面问题:
1.地方财政支持力度不够。从中央与地方对项目投入的比例看,地方建设资金虽然总体上已经超过了中央投入,但其中项目学校的自筹经费和行业企业等其他投入达到了34.8%,而地方财政投入仅占设备投入总数的22%。31个省区中,地方财政投入比例低于10%有9个,占总数的29%;749个实训基地中,地方财政投入为零的达409个,占总数的54%,半数以上的实训基地没有得到地方财政投入。许多项目学校缺乏经济实力,筹资渠道少、力度小,自筹资金不足、到位不及时。有的学校甚至不得不采取校内教职工集资的办法筹集建设资金。有的由于地方资金不到位,导致设备到位晚,支付不及时,项目目标无法实现。
2.项目学校缺乏大型项目建设经验,立项准备不足。项目建设学校特别是市(县)所属的职业学校缺乏组织基地建设的经验,面对中央财政支持的基地建设项目,有些不知道如何实施和开展工作,对中央集中采购的规定和程序不熟悉,影响项目进度。部分学校制定规划时缺乏充分调研和论证,在招标采购或合同执行过程中调整设备,影响建设进度。部分基地设备配臵不合理,盲目购臵大型设备,不仅利用率低,教学效益差,也影响建设进度。部分项目申报的基本条件不落实:没有足够的实训场地,自筹资金不落实。致使设备不能及时交货,货款不能按时支付。
3.设备采购、交货、验收、支付等环节出现一些问题。中央集中采购招标进度总体正常,但在供货、验收、付款等具体环节出现一些操作问题,导致设备不能及时到位、验收,货款不能及时支付。按照合同规定签约后三个月内交货。但个别厂商生产能力不足,无力承担大规模集中供货;有的虽然供了货,但没有足够的技术人员安装调试。也有部分学校不具备验收条件,或由于人员、假期、场地、资金等问题,影响验收进度。部分合同没有及时到达学校,有些项目院校收到合同后没有交有关项目负责人,合同内容不够详细,厂家和学校在验收方法和验收标准方面出现分歧,影响了验收进度。特别是地方采购的项目启动晚,进度慢。如对2005年的建设项目,有些省级政府部门到2006年底才下发文件通知项目学校开始组织采购招标。部分地区采购经验不足,导致流标和多次招标,拖延了采购进度。
4.部分供货商不严格履行合同,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售后服务不到位。有的供货厂商供货设备与合同不符,不能满足实训要求;有些设备质量出现问题厂商不予积极解决,拖延推诿;有的供货厂商没有足够的售后服务网点,售后服务响应慢,服务质量差。部分供货商对设备的使用、维护培训不到位,影响设备使用效果。项目学校、招标单位、中标商、生产商之间的沟通渠道不畅,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协调解决,导致学校拒绝验收、付款,影响建设进度。实训基地建设涉及省教育厅职成处、高教处、财务处,省财政厅、支付中心等政府部门。部分地区行政部门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没有明确得力的牵头组织单位,多头管理又没人管理,内部协调不力,不能有效地推动基地建设工作。
5.实训基地项目建设不平衡,布局结构不尽合理需调整。从专业布局结构分析,实训基地项目专业分布主要集中在数控、计算机应用与软件等八大类专业,合计702个,超过总数的90%;其中数控、计算机、电工电子、汽车维修四大类专业就有518个,占总数的68%。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存在明显差异,需要各类不同的专业人才,因此今后实训基地建设的专业布局还需要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适当调整,有利于实训基地办出专业特色,培养适应地区的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
6.基地运行机制和保障条件不完善。实训设备购臵费高,运行费用大,单纯消耗性的实训难以持久,更无法发展。但是目前大多数学校还没有建立起良性运行机制,影响使用率和设备更新。个别实训基地在探索与企业联办生产型实训基地的过程中,没有处理好企业生产与学生实训之间的关系,导致学生实训的课时和工位得不到保证。由于社会需求旺盛,紧缺人才教育规模急剧扩张,实训基地建设规模扩大,实训任务量将明显增加,大多数学校的双师型的教师严重短缺,实训教材不配套,影响教学水平和实训效果。国家集中财力建设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大模式)的本意是发挥资源集聚和共享效应。但从实际检查看,大部分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被拆成了若干个专业性基地(小模式),内部又缺乏必要的管理和协调,不能达到规模优势和资源共享效果,违背了建设共享性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的初衷。
三、提高项目建设有效性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推动实训基地的建设,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提出如下建议:
1.制定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明确中央与地方行政部门和项目学校管理分工和责任;规定资金管理与支付办法、设备采购与验收、设备管理使用、检查、奖励与惩处等;进一步完善各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标准;为实训基地建设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2.落实以地方投入为主体的建设原则,督促地方财政加大投入力度。要使各地教育、财政部门要明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项目实施的责任主体在地方政府,切实加大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支持的力度,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地方财政资金的投入,保障基地建设顺利进行。
3.加强项目的监督与管理,建立绩效评价机制。要加大基地建设过程的监控力度,建立实训基地项目建设的评价机制,对于立项一年以上的项目都要进行专项检查,每年抽查三分之一的项目,建议中央财政对于建设较好的项目予以奖励和滚动支持。
4.加强项目建设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和能力。每立项前和立项后都要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项目管理人员熟悉和掌握项目建设流程、设备采购程序和办法等,强化建设进度意识和合同意识。通过项目建设培养、锻炼管理队伍。建议项目建设总额的百分之一可作为培训费。
5.完善项目设备政府采购的管理办法与程序,提高项目建设的效益。要充分发挥中央集中采购和地方政府采购各自的优势,简化手续,缩短设备采购的周期。中央集中采购的程序与办法也应及时下发给地方教育财政部门、保证项目建设的协调与沟通、提高项目建设的效率和质量。要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导向作用,继续扶持自主品牌的国产化设备。
6.加强采购过程的监督,建立供货商考评信息档案。教育部政府采购中心和地方政府采购部门要对供货商履行合同、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进行跟踪评价,对于不履行合同的供货商要记录在案,并在下一采购中不予考虑,确保采购质量。
7.加大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和民办职业院校的倾斜力度。基地建设立项在支持鼓励较好学校的基础上,应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办学条件相对薄弱的职业院校和民办职业院校的支持力度。财政较困难的西部地区地方财政资金的投入比例可适当降低。
8.建立实训基地建设协作会的交流机制。成立全国实训基地建设协作会,定期举办研讨会、现场会等办法及时总结推广基地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做法,使项目建设学校相互取长补短,推动实训基地的健康发展。
9.重点建设专业性实训基地(小模式)。从目前情况看,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大模式)建设的效果不十分明显,今后主要应重点建设专业性实训基地(小模式)。在专业性实训基地建设中,要在重点建设数控、计算机等八类专业基地基础上拓宽专业领域。实训基地应多采购常规通用仪器设备,而对大型、贵重设备的购臵要充分论证。
10.加强基地内涵建设,建立基地运行的长效机制。各地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在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基地的内涵建设。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总结基地管理模式,探索校企合作、承担企业生产任务、面向社会开放的办法与途径,提升基地的功能与水平,建立基地可持续运行的长效机制。
第五篇:中职学校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中职学校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阜宁县第二高级职业中学
周红霞
【摘 要】 实训教学基地建设是中职学校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技术型、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关键。中职学校通过建设实训基地,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主动寻求行业企业的支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
【关键词】 中职教育;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实训基地;校企合作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职教育应“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实训在中职教育教学中的中心地位,技术应用型人才除了要求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具有较强的职业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技能必须与现代工业技术发展接轨。因此实训教学基地建设是中职学校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技术型、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关键。
一、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解析
实训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在学校能控制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实训与一般意义上的实验、实习不同,具有实验中“学校能控”、实习中“着重培养学生职业技术性”的显著特征。
中等职业教育的实训环节主要依托于特定的环境,包括师资、场地、设备及技术支持等,可分为学校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类。学校实训基地一般在学校内部,属学校自有的教学资源。校外实训基地则是以企业的生产与管理单位为依托,为中职教育提供实践培训与技能指导,一般为学校与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完成教育教学过程。
二、校内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存在问题的分析 1.实训教学基地建设资金不足 一方面,经费投入机制不健全,缺少在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和发展长远规划指导下的经费投入机制,使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难以进入良性循环;另一方面,针对专业课教学实验而言,缺乏多渠道筹措资金的能力,经费来源单一。实训教学基地管理相对开支不足,缺乏资金支持力度。
2.实训教学基地管理制度不规范
实训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保证,许多中职学校投入了大量建设资金,在学生的认识实习及教学观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实训教学基地建设还不完善、不规范,从整体上来讲还没有形成独立完善的校内实训教学基地管理制度,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实训教学基地的正常运转。
3.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需求
随着中职学校的发展,实训教学基地规模的扩大,仪器设备的更新,设施档次的提高,如何适应中职教学与科研的需要,科学地管理好、运用好这些实验设备和场所,充分发挥其作用,处理好各类矛盾,原有管理体制的不适应性就凸现出来了。一些行业已经不再满足中职学校输送普通员工的需求,而是要求学校能够提供技能强、懂管理的一线基层管理人员,需求层次也有了变化。
4.实训教学基地功能不完善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已建有了实训基地,但功能笼统,不能分专业、分项目设立实训实验室,教师上课仍采用传统填鸭式的教育,只是注重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模仿能力和熟练程度,实训教学基地被认为只是个练习场所,轻视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的培养。
5.实训教学基地的服务社会角色不明显
服务社会是中等学校的基本职能之一,设立职业鉴定中心的学校还具有承担服务社会的责任,但是,当前大多数学校的实训基地仅仅为了教师的教学、学生技能的锻炼服务,与企业、社会之间互动有限,使得学校的教学与社会企业的需求脱节。
三、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优势的分析 1.弥补校内实训基地的不足,提供真实或仿真实的实训场景。
校外实训基地是对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场所和功能缺陷的有效补充,能有效解决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所需经费和空间不足的矛盾,另外,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共同参与能指导学生的理论与技能学习,也能减轻校内实训教学安排上的压力。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接受的是一种直接在生产和实际工作的现场培训,所以十分有利于他们掌握岗位技能、提高实践能力、了解岗位的社会属性。
2.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缩短工作适应期。
目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作经验要求越来越高,学生通过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可以接受现代企业氛围的熏陶,熟悉相关行业先进的设备和生产工艺,尽快掌握相应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并能培养现代化生产和科技发展倡导的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和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总之,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按照规范的职业标准开展项目实训,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缩短他们的工作适应期。
3.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整体办学实力。
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行,学校可以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发现学校师资培养、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计划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实力。如通过选派教师到基地企业挂职锻炼和聘任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的互动方式,提高学校的师资水平;聘请企业专家参与调整专业设置、调整教学计划、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和编写校本教材等工作。
4.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扩大学校影响力和辐射力。
中职教育的生命力在于贴近人才市场需求,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学校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科技服务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就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系统功能和作用,提高科技服务能力,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四、中职学校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1.中职学校应建立实训基地建设专项资金,由相应的学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负责人,落实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到位和管理问题。学校应开拓思路,大胆创新,拓宽筹措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渠道,从创造自身效益、争取合作企业支持、联合社会力量办学等路子多方面地解决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
2.为学生营造一个仿真的职业环境,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在环境布置、设备配置、文化氛围、管理模式等方面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营造与第一线工作现场相一致的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充分体现规范性、先进性和实效性;教学计划中的各个教学环节要根据未来岗位的工作特点妥善安排;按照企业对技术的具体要求设计训练项目。
3.编制大纲、专业指导。应组织专人编制实践、实训教学大纲,在编制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技术要求,并科学地结合学校的硬件配备和资金来源等具体情况。还应广泛开展与企业的合作,吸收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到中职实践教学教材的编写中来,确保编写的教材既反映生产、技术和工艺方面的最新成果,且具有很强的职业针对性。
4.中职学校培养的是面向企业一线职业岗位的应用技能型人才,目前,各中职学校大力推行“双证制”,将职业资格考证纳入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毕业前完成岗前培训与考核。学生毕业后可直接上岗。另外,通过利用实训基地和职业鉴定所的各种资源加大学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向社会开放,使学校的实训基地成为社会“考证”的培训基地。
5.建设一支过硬的实训教师队伍。要求实训教师必须有多年的行业背景,并且熟悉相关专业实训体系。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方针,专业老师要有规划地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掌握最先进的行业技能和发展动态,同时,引进一些具有行业经验的职业经理人或培训师兼职实训指导工作。6.讲求实效,统筹规划。一是统筹规划,优化配置,防止重复建设;二是加大对全盘性、基础性、共享性比较明显的实训室的投入,注意集中力量与条件建设好公共的基础性实训基地;三是实训基地建设与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相匹配,训练的设备和内容都要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四是实训室建设要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鼓励教师自己设计、制造与改造的实训设备;五是加强造血功能。必须注重开发和经营,创办与专业设置相联系的经济实体和服务机构,通过自身积累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1.依托行业,建立“协作型”企业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主要通过专业教师和企事业界知名人士的联系沟通,如果在长期的合作中双方产生了信任,有意进一步加强协作,学校就可以以组织的名义与企业进行沟通与协商。在联系沟通、实训、交往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与企业建立感情,并逐步开展各项合作,最后挂牌建立“协作型”校外实训基地。“协作型”实训基地的构建成本相对较低,而且具有实训内容多样、真实感强的优点。但这种基地的建设,一方面需要专业教师长期不懈地与企业保持联系;另一方面也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2.兴办校办企业,建立“自主管理型”企业实训基地
中职学校可以鼓励相关专业师生大胆组建经济实体,依托专业以学校为投资主体,由职业经理和专业教师共同经营,实行独立核算。在校办企业中可以建立“自主管理型”的企业实训基地,学校可以自主安排实训内容和实训时间等,另外在校办企业组建时就可以考虑到学生的实训需要,因此在企业选址、经营类型、设备购置等方面给学生提供便利。“自主管理型”的企业实训基地结合了学校实训基地和企业实训基地优点于一身,既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又可以节约实训成本,甚至还能为学校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3.合作办学,建立“合作型”企业实训基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教育系统的投资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同时,有 远见的企业家也开始注意到操作型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意义,开始注意培养既熟悉本企业的组织文化,又愿意长期为企业效力的管理类实际操作人才。本着“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合同的形式建立一种长期合作关系,最终学校与企业合资办学,成立股份制学校,形成“合作制”的企业实训基地。
“合作制”模式的合作范围更加广泛,不仅包括了实训安排、科技转化和职工培训等方面的内容,而且还包括了专业设置的调整、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等内容。学校作为一个整体在人才供给、技术服务和员工培训方面为企业提供支持;反过来,企业成为学校定点的校外实训基地,并且参与学校事务,就能够以“量体裁衣”的方式大量获得自己所需的人才。“合作制”是学校教学与企业培训的结合,是学校运作与企业经营的结合。
总之,中职学校通过建设实训基地,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主动寻求行业企业的支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通过建设实训基地,完善管理和合作机制,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在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同时,赢得自身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使中职教育能够不断调整办学方向,跟上时代经济发展的步伐,为社会培养大批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与地方的经济建设同呼吸共命运,使中职学校办学之路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裴有为,对中职实验与实训场地建设及有效利用的探讨,《职业教育研究》,2006,(2);
[2]章鸣,中职学校企业实训基地建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7); [3]李坚利.中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22);
[4]杜红云,中职学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06,(7); [5]吴兴荣,中职学校校外实训基地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辽宁教育研究》,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