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体会(三)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认识、实践及思考

时间:2019-05-14 04:54: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体会(三)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认识、实践及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体会(三)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认识、实践及思考》。

第一篇:学习体会(三)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认识、实践及思考

学习体会

(三)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认

识、实践及思考

一、认识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生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其核心是倡导学生学习中的主体研究精神,促使基础教育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创新性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精神,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列入课程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学,其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操作都是有序和周密的,都必须有严格的课程计划、课程组织、和课程考核。研究性学习课程不完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而是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而设置的一种现代教育课程。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成才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切入点。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理论依据在于,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内涵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哲学观点,“让每个学生有进步”是“研究性学习课程”教育活动的核心取向。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锻炼了知觉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也塑造了学生的自信和尊严。

与传统课程相比,研究性学习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开放性和综合性。研究性学习课程使得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各类探究方式,关注社会生活。学科的多元化、综合化恢复了社会生活的本来面目,培养的学生也一定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2)实践性和探究性。研究性学习课程让学生获得了如何进行学习的方法或经验,培养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独立判断、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3)过程性和合作性。研究性学习课程注重学习过程和生活体验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需要齐心协力才能完成;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也只有在过程中才能体会,才能真正习得如何交流与合作。(4)自主性和能动性:研究性学习课程鼓励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放在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在这过程中,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与传统的课程相比,研究性学习课程也是“课程计划”规定的课程,也是必修课。与传统课程的区别主要是:(1)传统的课程是国家课程,有部颁教学大纲、教材,有专职教师,有一整套较为成熟的实施、评价等管理措施;而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校本课程,是有待学校开发和建设的“自留地”。(2)传统的课程是学科性课程,其教材是按严谨的知识结构体系编排的,教学过程中,更加多地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研究性学习课程涉及到的知识是多学科的,是整合性课程,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注重学生“会学”的能力。确切地说,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类课程,而不是一门课程。

弄清研究性学习课程与学科的关系,首先应认识到研究性学习课程不同于学科课程,它的内容和对象不属于某个学科,是综合性的,研究的问题也是综合性的,必须结合各科知识才能解决。其次,应认识到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它需要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重新分析、整理、组合、使用,这个过程就是对学科知识的巩固、充实和提高的过程,同时学生通过研究实践的体验和感受,将会更深切地感受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从而激起他们渴求知识的愿望,使他们更加自觉地主动地投入到科学知识的学习中去,并能广泛猎取知识,以弥补自身的不足,促进各学科知识的学习。

在此我想用一句话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认识给以总结: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什么课都不是,什么课都是”。从中可以看出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学的难度。

二、实践

为了使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上了一节绪论课,主要介绍了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研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区别、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研究性学习中常用的研究方法等内容。由于研究性学习的难点和关键是如何选题,因此接下来我们就向学生介绍了如何选题,接着就主要向学生介绍研究性学习的常用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为了打开学生选题的思路,我们还向学生介绍了创造发明常用的方法及案例如类比仿生法、逆向思维法、或加或减法、扩大缩小法、列举缺点法。

为了要求学生上课时认真听讲,要求学生记笔记,并告诉他们记笔记的方法,主要记录一些关键的重要的词句,而不是把老师讲的所有内容都记下来。为了使学生有问题可以进行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每节课提出三个问题,但做下来,学生所提问题的质量不如意。

首先学生自由组织形成研究性学习小组,要求每个小组4—6人,并选出组长。各个小组根据本组同学的兴趣和爱好进行选题。教师下班指导学生如何选题,如何设计调查表,如何进行研究,如何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最后要求学生将研究性报告通过发电子邮件上交。教师根据研究性报告给予一个恰当的评价。具体调查研究过程主要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上课时教师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做课题及解决学生做课题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三、思考

由于研究性学习课程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与主动探究,因此,那种每周某几天安排固定内容的固定课时制,显然已不适合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要求了,最适应研究性学习课程要求的课时安排,应该是弹性课时制。我认为象我校安排每周一节研究性学习课程课的固定课时很好,由于学生所选课题及内容千差万别,不可能使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课题研究,所以每周一课主要是用于指导学生做课题,而具体做课题可以让学生利用双休日的时间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形式各自行动,学校开放实验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电脑房等设施,当然,学校不能在双休日时间里安排任何补课。我认为学校安排某个时间,全校全体学生都进行研究性学习,大家都去做课题,这表面上看搞得轰轰烈烈,而实际上不切合实际的,由于有的课题适合这个时间做,有的课题适合那个时间做,所以不可能进行统一。

网络和多媒体的应用: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学以及管理中如何开发和利用好网络和多媒体,是值得我们大家探索和研究的。多媒体技术集成了文本、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优势,提供给学生大量丰富多采的感性素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动态的意义建构。网络资源由于它高度的共享性、强大的交互性以及内容的丰富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一旦这些资源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系统性强的资源库,将会极大地方便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同时充分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检索、信息收集、分析、处理的能力以及信息意识的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作为学校领导和教师应以校园网的内涵建设为核心,关注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渠道和信息本身。还应采取措施使网上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一是教师的备课系统,提供教师与各种资源的链接,实现教师与教师间的交互;二是学生的网上学习系统,提供网上探究的主题、引导与各种资源的链接,实现学生间及师生间的交互;三是信息资源库,开发各种多媒体教学和网络、各种学习资料,推荐和介绍各种网站资源信息,收集学生的优秀作业和探究论文等。为促进网上资源的利用,教学中应有网上搜索的要求,教给学生互联网上搜索的方法,指导网上搜索的方向,首先在校园网上进行训练,还可以提出一些网上探究的课题,组织师生交流和研究。

第二篇:学习体会(三)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认识、实践及思考

一、认识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生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其核心是倡导学生学习中的主体研究精神,促使基础教育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创新性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精神,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列入课程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学,其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操作都是有序和周密的,都必须有严格的课程计划、课程组织、和课程考核。研究性学习课程不完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而是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而设置的一种现代教育课程。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成才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切入点。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理论依据在于,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内涵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哲学观点,“让每个学生有进步”是“研究性学习课程”教育活动的核心取向。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锻炼了知觉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也塑造了学生的自信和尊严。

与传统课程相比,研究性学习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开放性和综合性。研究性学习课程使得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各类探究方式,关注社会生活。学科的多元化、综合化恢复了社会生活的本来面目,培养的学生也一定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2)实践性和探究性。研究性学习课程让学生获得了如何进行学习的方法或经验,培养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独立判断、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3)过程性和合作性。研究性学习课程注重学习过程和生活体验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需要齐心协力才能完成;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也只有在过程中才能体会,才能真正习得如何交流与合作。(4)自主性和能动性:研究性学习课程鼓励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放在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在这过程中,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与传统的课程相比,研究性学习课程也是“课程计划”规定的课程,也是必修课。与传统课程的区别主要是:(1)传统的课程是国家课程,有部颁教学大纲、教材,有专职教师,有一整套较为成熟的实施、评价等管理措施;而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校本课程,是有待学校开发和建设的“自留地”。(2)传统的课程是学科性课程,其教材是按严谨的知识结构体系编排的,教学过程中,更加多地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研究性学习课程涉及到的知识是多学科的,是整合性课程,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注重学生“会学”的能力。确切地说,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类课程,而不是一门课程。

弄清研究性学习课程与学科的关系,首先应认识到研究性学习课程不同于学科课程,它的内容和对象不属于某个学科,是综合性的,研究的问题也是综合性的,必须结合各科知识才能解决。其次,应认识到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它需要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重新分析、整理、组合、使用,这个过程就是对学科知识的巩固、充实和提高的过程,同时学生通过研究实践的体验和感受,将会更深切地感受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从而激起他们渴求知识的愿望,使他们更加自觉地主动地投入到科学知识的学习中去,并能广泛猎取知识,以弥补自身的不足,促进各学科知识的学习。

在此我想用一句话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认识给以总结: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什么课都不是,什么课都是”。从中可以看出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学的难度。

二、实践

为了使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上了一节绪论课,主要介绍了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研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区别、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研究性学习中常用的研究方法等内容。由于研究性学习的难点和关键是如何选题,因此接下来我们就向学生介绍了如何选题,接着就主要向学生介绍研究性学习的常用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为了打开学生选题的思路,我们还向学生介绍了创造发明常用的方法及案例如类比仿生法、逆向思维法、或加或减法、扩大缩小法、列举缺点法。

为了要求学生上课时认真听讲,要求学生记笔记,并告诉他们记笔记的方法,主要记录一些关键的重要的词句,而不是把老师讲的所有内容都记下来。为了使学生有问题可以进行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每节课提出三个问题,但做下来,学生所提问题的质量不如意。

首先学生自由组织形成研究性学习小组,要求每个小组4—6人,并选出组长。各个小组根据本组同学的兴趣和爱好进行选题。教师下班指导学生如何选题,如何设计调查表,如何进行研究,如何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最后要求学生将研究性报告通过发电子邮件上交。教师根据研究性报告给予一个恰当的评价。具体调查研究过程主要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上课时教师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做课题及解决学生做课题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三、思考

由于研究性学习课程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与主动探究,因此,那种每周某几天安排固定内容的固定课时制,显然已不适合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要求了,最适应研究性学习课程要求的课时安排,应该是弹性课时制。我认为象我校安排每周一节研究性学习课程课的固定课时很好,由于学生所选课题及内容千差万别,不可能使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课题研究,所以每周一课主要是用于指导学生做课题,而具体做课题可以让学生利用双休日的时间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形式各自行动,学校开放实验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电脑房等设施,当然,学校不能在双休日时间里安排任何补课。我认为学校安排某个时间,全校全体学生都进行研究性学习,大家都去做课题,这表面上看搞得轰轰烈烈,而实际上不切合实际的,由于有的课题适合这个时间做,有的课题适合那个时间做,所以不可能进行统一。

网络和多媒体的应用: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学以及管理中如何开发和利用好网络和多媒体,是值得我们大家探索和研究的。多媒体技术集成了文本、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优势,提供给学生大量丰富多采的感性素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动态的意义建构。网络资源由于它高度的共享性、强大的交互性以及内容的丰富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一旦这些资源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系统性强的资源库,将会极大地方便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同时充分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检索、信息收集、分析、处理的能力以及信息意识的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作为学校领导和教师应以校园网的内涵建设为核心,关注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渠道和信息本身。还应采取措施使网上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一是教师的备课系统,提供教师与各种资源的链接,实现教师与教师间的交互;二是学生的网上学习系统,提供网上探究的主题、引导与各种资源的链接,实现学生间及师生间的交互;三是信息资源库,开发各种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网络课件、各种学习资料,推荐和介绍各种网站资源信息,收集学生的优秀作业和探究论文等。为促进网上资源的利用,教学中应有网上搜索的要求,教给学生互联网上搜索的方法,指导网上搜索的方向,首先在校园网上进行训练,还可以提出一些网上探究的课题,组织师生交流和研究。

第三篇: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认识

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认识

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提出的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随着教育理论研究和政策的推进,研究性学习以其日益凸显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价值备受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本文拟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背景、基本特征、目标定位、实施要领等问题谈谈笔者的认识。

一、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背景

(一)宏观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社会对创造性人才及劳动者的创新精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从提升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高度,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诸多因素制约,课程改革可以视为重要举措之一,各门课程的实施都应当围绕这一中心来进行。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向其他课程渗透先进的课程理念,凸显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其成为创造性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二)中观背景

教育界内部对课程改革的探讨始终是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我国的课程建设曾受到国际上“课程整合理论”的儿童中心(杜威)、结构中心(布鲁纳)和人本主义的认知——情意整合论等流派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经过广泛的实践,确立了由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构成的三大板块课程。尽管这三个板块的划分在逻辑上还显得不够清晰,但它在实际运作中是简便易行的。另一种划分是按课程设置权限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个板块。这两种课程标准的划分都是依据其外在属性来进行的。20世纪90年代未,人们愈加重视对课程内涵的挖掘,关注课程的基础性、拓展性和研究性。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课程改革实践异常活跃,于是研究性学习课程应运而生,并成为课程改革一个新的切入点。

(三)微观背景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课程改革中较为活跃的一块园地。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备受学生青睐。但在实践中,已有的校本课程较多的还是着眼于学科教学内容深化和拓展的知识类课程,着眼于培养职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技艺类课程,着眼于陶冶性情和健体强身的文体类课程等,其他方面很少考虑。如何实现校本课程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上的独特作用?校本课程的深度开发向何处去?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不仅是一个理想的价值取向,而且也是校本课程理论提升和实践发展的一个新的生长点。

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基本特征

所谓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选定的课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问题的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一门课程,它与传统课程相比较具有很大的不同。研究性学习课程不像传统课程那样属于国家课程(或地方课程),有部颁教学大纲,包含传统、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的部编(或省、市编)教材,教学过程中主要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是属于校本课程,是以问题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并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具体地讲,研究性学习课程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课程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搞调查、做实验、走访专家等多种途径,不仅能获取各种有用信息,拓宽知识,而且能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从而使学生在更接近于人们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中进行学习。同时,也使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充分体验学习,创造和获取成功的愉悦,进一步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探究问题、深入思考和追求真理。

(二)自主性

研究性学习课程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学生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研究学习的课题后,通常采用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课程的内容、方式、进度、实施地点、最后的成果等主要取决于学生个人或课题小组的努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设计和自我控制。而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和帮助者,他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降到最低限度,仅仅在必要时给学生以研究方法和学习条件方面的支持。

(三)交互性

研究性学习课程与传统课程不同,它不是既定的(由专家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而是动态变化的,是由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式交互作用生成的,不同的研究性课题和研究方式会生成不同的课程内容。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始即是课程建构的开始,学习活动的结束即是课程建构的结束,因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交互性表现为一种动态性。另外,这种交互性还表现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性。研究性学习课程重视教师的指导,重视学生间的合作,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协商、对话、交流、合作往往影响课题的选定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的建构。

(四)过程性

与传统课程教学只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可量化、可操作性的预期目标不同,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学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它把整个学习过程看得比结果更为重要。研究性学习课程强调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人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逐步发展起来。也许学生最后得出的研究结果没有多大价值,是不成熟的,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设计课题、查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获得了对社会的直接感受,了解了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尝试了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乐趣,增强了研究意识、问题意识,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去解决问题,而这正是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初衷。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过程本身恰恰是它要追求的结果。

(五)开放性

与传统课程相比较,研究性学习课程具有更明显的开放性。从课题的选择方面来看,它并不拘泥于书本上的一般学科性问题,而是把视野放得更宽,更接近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从教学形式方面来看,研究性学习课程体现出最大的时空开放性,它不再局限于课堂45分时间,而是让学生走出书本和课堂,走向社会,利用图书馆、网络、调查访问等手段,最大限度地收集资料,把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从问题的解决途径和结果来看,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种随机通达学习课程,它允许学生按自己的理解以及自己熟悉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允许学生按各自的能力和掌握的资料以及各自的思维方式去得出不同的结论,而不是追求结论的唯一性和标准化。通过这种开放性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培养他们创造思维的品质,进而推动他们去关注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

三、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标定位

基于以上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特征的分析,我们认为其目标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这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一个总目标。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是基于提高学生“发展性学力”的理念,力图在保证学生“基础性学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其“创造性学力”,促进其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它要求教师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并适时适度地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

(二)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这是创新能力的关键。信息时代的现实表明,单纯追求知识的量是不可取的。一方面,知识激增使得人们在数量上追逐已不可能。以今天知识产生和传播的速度而言,即使是“终身教育”,一个人所能掌握的信息也是相当有限的。另一方面,掌握知识或信息多了不等于就是好,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处理、利用这些信息。研究性学习课程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具备积极合作精神和有效的人际交往技能是现代人高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基本组织形式贯穿学习过程始终。课题研究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小组成员问合作的好坏。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学会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和信任,学会互相帮助和支持,使同学之间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不仅如此,在同社会的联系中,通过社会调查、访谈、外出收集资料、向专家请教等,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而且还能培养他们如何独立地运用社会交往技能去争取成功的能力。可见,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以更高的要求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

(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当今时代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式是集体研究,通过组建课题小组,按照一定方案,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序地研究,最终达到研究目标。而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的就在于让中小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虽然他们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不能等同于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但是组织形式和过程相似,它能使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情感,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养成尊重前人劳动成果,认真、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具有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五)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

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大多是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课题,特别是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问题,如环境保护、人与自然的关系、精神文明建设、科学技术发展等。这些问题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加以研究,可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实际,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要领

与传统课程相比较,研究性学习课程更关注问题的提出、探究和解决,具体地讲,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知识背景的准备

由于学生长期处在传统课程的教与学的方式之中,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缺乏感性认识,要提高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有效性,知识背景的准备这一环节是非常必要的。准备的内容包括:向学生介绍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性质、目标、实施步骤、意义等,使学生有一个概括性认识;向学生介绍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给学生开设科普讲座或一门短期的综合课程,介绍一些有关当前人类发展中普遍面临的问题,以开拓学生视野,诱发探究动机。

(二)指导学生确立课题

研究课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家庭背景自由提出。较多的是通过师生合作,对选题的社会价值和研究可能性进行判断论证,共同确立研究课题。一般来说,与学生生活直接关联的切入口小的课题较受欢迎且易实施。

(三)组建课题小组,制定研究方案

每个课题小组一般以4的人为宜,采取自愿结合、适当调节的建组原则和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活动原则。课题小组确定后,要根据自己的课题制定研究方案,以保证研究活动的连续性和明确化。研究方案一般包

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的步骤和程序、研究的具体方法等。

(四)实施研究

学校和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保证,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并对学生进行操作方法和利用社会资源的指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做实验、搞调查、走访专家、实地考察记录、体验学习等方式去收集有关信息。同时小组成员之间还要经常互相讨论、交流和研究,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

(五)处理信息,得出结论

课题小组将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概括,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得出结论,提出自己的建议。

(六)成果交流,总结反思

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小论文、图表、模型、多媒体演示、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不同的形式展示出来。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碰撞,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并对整个研究过程,包括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正确性、研究成果的质量和研究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体验感受及其他方面的得失,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反思,以获得更深一步的理性认识。此外,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与以往传统课程评价也有很大的不同,在实施评价时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在评价目的上,应明确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是一种发展性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而不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贴上优良中差的标签。

2.在评价原则上,应坚持指导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使评价贯穿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评价来指导、激励学生的探究。

3.在评价标准上,要体现开放性,不求结论的标准化,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4.在评价方法上,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综合性评价与分解性评价相结合,以综合性评价为主;对课题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以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为主;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以自我评价为主。

总之,将研究性学习作为显性课程纳入课程计划,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它的实施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必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24中学研究性学习保障措施

一、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的职责

1、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由校长、分管副校长、学校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年级组长等组成,校长担任组长。小组是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发、实施、管理、评价的最高机构。

2、负责制定本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方案,决定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一年至三年计划及相应步骤,保证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的研究性学习课时在本校的落实。

3、统一部署、协调学校各部门的工作,建立课程的组织管理体系,制定与课程实施有关的规章揣度检查各部门履行职责的情况。

4、负责制定本校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监控和评价教师、行政管理者、学生等各类人员的工作。

5、负责开发、整合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积极筹措资金,从经费、设备、仪器、资料、场地、人员等方面为师生提供课程实施的条件。

6、将研究性学习课程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进行专项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门会议,进行课程指导,同时研究、处理具体问题。

二、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职责和要求

1、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的规律和特点,不断提高指导能力;

2、通过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全面提升素质,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

3、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组织、管理和指导;

5、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研究性学习的每个环节给予学生具体、明确、全面的指导;

6、在学生需要做调查、实验时,要事先审核学生的调查问卷、实验方案;

7、对学生研究过程进行评价、考核、评优,指导学生做好互评和自评;

8、及时了解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进展情况;

9、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及想象力;

10、及时总结、反思指导工作中的得失,认真撰写论文、案例或体会文章。

第四篇:投资学课程的认识及学习体会

我对投资学课程的认识及学习体会

在现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里,证券投资已成为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别手段,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证劵投资的行列中来,作为当代大学生,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学习好证劵投资学,从而积极的参与到这个行列中来。当然这里所指的知识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多的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实践中学习并做出总结。只有结合理论与实践我们才能更好的学到的证劵投资学的知识,并在此行业中有一席之地。

以前我对证劵投资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以前曾听过大人买股票,买基金亏钱时的议论,那时我认为证劵投资是一项风险及大,碰运气的投资方式。然而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让我初步了解了证劵投资学。虽然了解的还不够深入,但我相信有了这一学期学习的知识和基础,我会渐渐深入了解证劵投资的意义。而什么是证劵投资?我们学到这是一个拆分的概念,证劵是以证明或设定权利为目的所做的凭证,本质上是一种信用凭证或金融工具,是商品经济和信用经济发展的产物。而投资则是为获得可能的不确定性的未来值做出的确定的现值牺牲。所以得出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购买股票,债券,基金等有价证券及这些有价证券的衍生品,以获得红利,利息及资本利得得投资行为和投资过程,是直接投资的重要形式。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更意识到学习证劵投资学的深刻意义。首先是证劵投资对国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蓬勃发展的证劵市场现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

不容忽视主流力量。证劵市场对推动国有企业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改革投融资体制,合理配置资源,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其次证劵投资对企业一样意义重大,企业将证劵定价建立在风险与报酬的相互作用基础上,大大改变了公司资产选择决策和投资决策。再次证劵投资也对个人理财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所以说证劵市场已经成为新时代大国博弈的至高点,在大国博弈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低位。

这个学期的证劵投资学习中我们进行了一个月的模拟炒股。正是这个月的模拟炒股我意识到只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最好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来验证所学理论的可行性,毕竟学习理论是希望它能运用于实际操作中。

证劵投资学模拟实践的开始,每个人有80000000的模拟货币资金来自己控制,每个周我们有一次老师指导操作的机会,一开始我本着这是模拟资金的态度,没有认真分析选择,随便的买了几支股票。刚买进时,股票正是高涨时期,可是没过多久股票就开始跌,当时的心里就是它还会涨起来,所以任其不管,再过了几天跌的就更厉害了,我又急忙抛出。就这样,一开始一直在亏钱。接下来我开始补理论知识,不懂的问老师,学会控制风险,学会保本,这才是在投资上不败的理论。股神巴菲特也说过,他的秘诀就是保本,保本,保本。所以对于控制风险我也认识到了几点,首先我们要控制资金的投入比例,我们要就自己总资本的多少来衡量资金的投入量。其次我们要有适可而止的投资原则,在市场整体趋势好的时候,不能盲目乐观,更不能

忘记了风险而随意追高。最后分散投资,规避市场非系统性风险,同时也要克服暴利思维。所以,我们在股票投资市场中决不能逐利心切,盲目跟风。我们即要了解证券投资的知识,学习认识市场结构,又把握好经济动向,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股票投资的市场中长期的立足下去。反思这次模拟股票投资,刚开始模拟炒股时,我总秉着低买高卖的心态,认为炒股就是这么容易的事情,可直到置身其中才发现,炒股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任何事情都不是单独的,学习了理论知识可以用它来指导实践,可股市也不是单靠运气来盲目支持的,更不是一句低买高卖就可以掌握的。它要关注很多,比如关注国家国际的宏观经济政策、行业政策、公司政策,我们要一一分析这些信息对整个行业,整个股市有什么影响。当我们选定一只股票时,我们还要关注这只股票的公司成长性是否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如何,是否有品牌优势,关注这个公司的业绩如何,产品是否被市场广泛地接受并应用。在确定了这些基本资料后,我们就开始仔细观察K线图,认清该公司的大概走势,结合K线图的走势分析,并配合大盘和这只股成交量来综合分析,确定是否买还是卖。最后不能把所有的资金用在一个股票上,这样风险会很大,但也不能买太多只股,以免照应不过来。可是虽然从课本上学了一些关于K线图的理论知识,但是在操作中还是不知道要怎么运用,更不懂其中投资的技巧,所以我们买回来的股票几乎都是亏本的,我们通过课本,通过老师的讲解,慢慢的学会了通过阳线及阴线的形态去选择股票,而且还要很好的结合当

天的成交量来判断这只股票是否有升的可能性,当然这也不是百分百的推断对的,也有失误的时候。关于股票投资这门学问,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分析。

通过这次证劵投资学的模拟炒股实践,我学到了很多,首先做为一个股票投资者,我们必须要以平常心对待,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说这学期我们学了证劵投资学的知识并且学的还不错,自己就成为了一个证劵投资的高手,然后就可以信心满满的买股票。其实证劵投资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学期的学习只是开了个头,接下来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这样才可以在实践中逐渐成长起来。其次就是这学期的学习,学习固然有助于提高我们自己的自信,但也要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证券投资市场里的技巧,成功失败的经验非常多,如果想个人都收人囊中是很困难的,是不可能的。再次就是控制好风险,证劵投资千万要把风险放在头位,有钱赚时不能贪心,不要妄想自己能够在最高点把手中的股票抛出,也不能妄想每次都是在最低点时买进股票。这种心理在炒股中常常会出现但是我们必须要克制,要控制住自己个性的贪婪和恐惧,同时也要克服暴利思维,不能一味的幻想要有大收入,行情走好时总是一味地想大牛市来临,将每一次反弹都幻想成反转,不愿参利润不大的保险操作,而是热衷于追涨翻番暴涨股,总是希望凭借炒一两只股就能赚钱很多。愿望虽然是好的,但追涨杀跌地结果却是所获无几。最后我们要学会分散投资,分散市场风险。当然,分散投资要适度,持有股票种

类数过多时,风险将不会继续降低,反而会使收益减少。所以只有在一个平和的心态下进行证券投资才会走向最终的成功。

一个月的模拟证劵投资结束了,虽然我没有在证劵投资学方面得到什么很深入的认识,但是从模拟炒股的整个过程我意识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股市息息相关,也可以说从股市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今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这也说明了证券投资在当今的社会占有巨大的经济地位,并且仍旧不断地扩大着它的影响力,影响着整个国家,企业,个人。当然股市是有风险的,要树立一个良好的心态尤为重要,如果你没有树立好良好的心态就无法承受由于亏损所带来的压力,同时亏损时很容易丧失理智,难以作出明智的决策,难以在买与留之间作出抉择,所以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果断的精神,快速根据形势作出反映,因为当每耽搁一分钟,我们就可能带来巨额的损失。

一个学期的证劵投资学结束了,学到了很多,不仅是课本的知识,还有老师的一些社会经验,我在一个学期的学习中受益匪浅。现在我基本掌握了证劵投资的基本理论知识,当然我也深知虽然所学的证券投资学理论繁多,但是仍然不够完善,所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还会继续努力学习。同时我也认识到证券业现在已逐渐的成为当今的朝阳行业,给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多提供了一个就业方向,它不但很好的提高了我们的证券投资学知识,同时能够很好的锻炼我们的各方面工作能力,是一个能够不断增长知识和提高自身能力的行业,也真正符合了现代年轻人不断进取,不断提升自我的要求。我会向着这个方向继续努力。

最后我很感谢老师的教导,老师不但教了我们很多理论知识,也提高了我们在实践中自主学习的能力。正是有了这一学期的学习基础,才能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找到方向,继续努力下去。

第五篇: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与实践总结

文/韩靖春 【摘要】本文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总目标与设置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研究性课程的组织与实施等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从2001年9月起,我校按照教育部2001新的课程计划开设综合实践课程。现在我们将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与思考总结出来,请兄弟学校的领导和专家给与指教。

一、课程设置的总目标与设置原则 依据教育部开设该课程的宗旨,同时参考当代学习心理学的最新理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学会学习》等文献资料,我们确定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主线的综合研究性课程的教学目标,即“以人为本,综合创新”,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研究性学习的态度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参与一些类似于科研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和产生积极学习的要求,并将逐步形成一种勇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产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欲望。2.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目标: 学生在研究学习过程中,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会激活自己原有的知识储存,采取多种方法收集所需信息,并通过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提高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3.研究性学习的人际目标: 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得以在此过程中发展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并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学会欣赏他人。4.研究性学习的价值目标: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会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出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不满足于现状的进取精神等,同时也会更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和价值,学会关心国家、社会和他人,从而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开设综合研究性课程是一项全新的教学工作,我们在选择与确定课程内容前,事先制定了以下原则: 1.开放性:开放性原则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必经途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方式的自主性;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性;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强调学习要与学生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相联系,不拘泥于原有的知识体系;实施过程要体现民主性和尊重个性发展的原则;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评价过程的参与性。2.实践性:综合研究性课程强调学生要亲身体验、自主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强调学生自主选择、探索各类综合问题前提下,对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注重安排实践性或者指导实践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实践的时间基本保证在整个课程时间的三分之二,特殊情况不得少于二分之一。开设综合研究性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科学精神、态度、行为和习惯。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的转变。因此,该课程特别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在活动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要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3.综合性:综合实践课程与研究性学习不能简单地分科进行,而要按照现代社会与科学的发展,高度重视课程的综合化,强调课程的整体性。要提倡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统一。在课程编制和教学中,既要注重一般科学原理的认识和掌握,又应注重科学态度、方法、精神的综合培养。4.可行性:依据学生年龄与心理发展特点,注意由易而难,由近及远的策略。同时因地制宜,根据本校本地的具体条件做出适当的安排指导,以保证实施。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 依据课程目标,综合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学习内容(综合性知识)、能力培养。这三部分内容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是教学的核心。所有核心概念都要求每一个学生在掌握了这种研究方法以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平时的分科学习方法不同,强调的是小组研究学习,该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动的过程,思考性探究是该学习的核心,它包括一整套严格的程序。学生在小组研究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发现、理解、调查、设计、讨论、评价等种种方法,而且要学习合作、宽容、接纳、竞争、创新、自尊的心理品质,同时在学习中逐步形成科学、人文的精神。2.综合性知识作为现实问题为综合研究性课程提供了理论背景,并以核心概念为主,形成比较统一的整体。学生学习的核心概念分为两大类,一种是较为抽象的核心概念,它们基本代表了综合知识的核心思想。这些核心概念不能用分科教学的方法灌输给学生,而应当以现实问题为依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它们,并进而把握其中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另一种属于事实性概念,它们可归于正在研究的问题之中,如朝鲜半岛问题、温室效应、生态入侵等等。其中最基本的依据是学生的生活。一是以“人与自然”为线索的内容,它主要以大连地区与人生存发展有关的自然环境为研究对象,如气候、水资源、植被状况、能源等。二是以“人与社会”为线索的内容。它可以是大连的历史变迁、社会文化(如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等),也可以是社会经济问题、社会政治问题。三是以“人与自我”为主要研究对象。它主要涉及学生对自我的认识问题。如青春期生理与心理、人格的塑造、道德的养成、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等所引起的学生的自我反思与探究。这些概念是在研究中确定的,教师所作的是教会学生们如何讨论这些概念、如何查询与此相关的资料。3.个性品质、科学精神及人文精神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学目标,一般在教学目标中不能十分具体地表现出来,但是在学生进行的所有过程中都有所体现,同时作为较深层次的观念目标,可以考虑请一些专家来做专题讲座,加以促进。

三、综合研究性课程的组织、实施与评价 1.课程的组织: 综合研究性课程的开设面临着许多困难,其中,师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各学科教师本来就已担任学科教学任务,况且这一课程还没有人承担过,教学资源的缺乏是这门课困难重重。因而课程组织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拟成立综合研究性课程开发与研究课题组、课程教学实施组、专家顾问小组,由校长室、教导处、教研室等共同领导。科研课题组负责研究课程的开发与实验、教学资源的收集与编撰、课程评价以及师资培训等工作;教学组负责实施具体教学工作(当然,课题组与教学并不截然分开);专家顾问组负责科研课题的咨询与指导,同时也担当一部分相关讲座。2.课程的实施: 本学期开设的综合研究性课程主要有:综合研究性课程总论、历史社会问题研究、自然科学问题研究、生态问题研究四部分,每一部分教学都突出课程宗旨与总目标。(1)多样性的教学模式 由于教师的缺乏,这一课程主要由生物、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等学科中的几位教师承担,采取的教学模式主要有: ①主题报告:以介绍研究方法和研究案例为核心,以教师讲授为主,主要目的在于介绍背景知识、成功案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转变学生的观念,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②范例教学:介绍研究方法以后,分发相应研究材料,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按照要求与范例进行模拟研究。教师的角色是提供范例与学习指导,学生是学习的主导。主要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在模拟研究中掌握各种具体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社会调查法、等量实验法等; ③小组研究性学习:以2~5人的研究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讨论、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步骤与方法。内容包括:确定选题、制定研究计划、收集研究资料、形成研究报告等等。教师的角色是小组的参与者与资料信息的提供者,学生自己选出的小组长负责研究进程的管理,学生是学习研究的主导。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学习角色的转变,了解与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体验小组协作学习,促进合作精神的形成。④课堂论辩会议:以大课的形式进行论辩,各小组将已经完成的各项研究计划或中期报告,在讲台上向全体学生汇报,然后,由学生自由提问答辩,从选题、研究方法的选择、资料的可靠性等各个方面,进行提问、分析、论辩。教师的角色是会议的主持者(相当于电视节目主持人,不过,教师还需要提供深层解释与在解释中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每一位在台上的学生是课堂的主导,在台下的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论文答辩的方式、方法,培养积极的参与意识合计性发言论辩的思考能力,以及在公共场合文明、坦诚的表达能力。(2)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每一位教师开设这门课的首要工作,因为没有相应的教科书,没有教学大纲,我们考虑到既不能脱离中学现阶段的分科教学,也不能将分科教学的内容搬到研究课中,于是,从三个方面入手,选择相应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这三方面是:历史社会问题、自然科学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历史社会问题以历史学科为依托,兼顾政治、经济等学科内容;自然科学问题以物理学科为依托,兼顾数学、化学、天文等学科;生态环境问题以生物、化学、地理学科为基础,由分科到综合。教师讲授时,以这三方面问题为基础,学生选择课题时,先从分科问题开始,再从自己的感兴趣的问题出发。各研究组在登记时,要进行相应的归类,即看看属于哪一类问题,适合采用哪些方法。当然,不论研究什么问题,目标是相同的,即都要学会上问题到的教学目标。(3)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 全新的综合研究性课程需要安排好教学过程,我们从综合研究性课程概况开始,先后安排历史社会问题研究、自然科学问题研究、生态环境问题研究三类方法指导性课程,同时,引导学生学习课题选择与确定、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查阅课题相关资料、文献分析、数据初步统计等研究方法。3.课程的评价 综合研究性课程的评价是达成其课程目标的重要步骤。评价方法注重过程性评价,主要采用研究性报告与研究者自评、互评的形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学会评价也是综合研究性课程的教学目标。研究性报告与自评、互评的所有资料都采用研究性档案的形式,由学生自己保管,每学期举办一到两次展览,评价每一位学生的研究性档案,并作为最终总结性评价(等级制评价)的主要依据。教师进行的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研究报告的评定,主要对研究的中期报告与结题报告进行评定,内容包括:选题(内容、表达)、计划(文献分析、研究步骤、研究方法等)、过程(相关资料全部附录在报告后面)、结论、资料等;第二,综合能力的达成,一般一学年一次,采取不定期的方式,但主要放在下学期。

四、综合研究性课程开设的初步成果与今后设想 通过一学年的教学,学生们体验到了研究性学习带给他们的欣喜,全校共组织了154个研究小组,初步掌握了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方法,完成历史社会问题研究的中期报告78个,自然科学问题的中期报告39个,学生的研究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与社会责任感。初步研究成果可以从学生的研究报告中体现出来如:《大连金石滩主题地质公园的规划设计》、《京杭大运河的昨天、今天与明天》、《这世界是否安宁?——20世纪人类各种灾难的分析》、《巨人的握手——20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解冻初探》、《中国近代早期民族资产阶级有没有先进性》、《大连开发区旅游的构想》、《脚本DOS程序的防御》、《仔猪下痢的防治》、《迪斯尼乐园——我的梦想》等等。我指导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大连金石滩主题地质公园的规划设计》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赛区)二等奖,《脚本DOS程序的防御》等三项课题获得了大连市一等奖,《同学录的语言设计》等三个课题获得二等奖,《仔猪下痢的防治》等三个课题获得了三等奖。我撰写的《充分开发社区科技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和意义》一文获得了2002年全国科技辅导员论文大赛(赛区)一等奖。尽管我们开设的综合研究性课程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作为一门校本课程来说,课程建设还很不完善,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研究解决,为此我们对今后的课程开设有以下设想: 1.完善小班化教学。进一步完善小班化教学与研究活动的管理与指导。尽可能针对所有学生所选课题进行详细的指导,同时建立相应的课题管理机构,由研究小组与学校分别建立研究性课题档案。2.建立开放的研究与资料信息查询机构。适当开放理化生实验室,建立相应的资料库。资料匮乏是讲授研究课最令人头疼的问题,许多问题理论可以讲清,但如果没有实证材料支持就缺乏科学性和说服力,建议学校尽快建立相应资料系统,除增加图书期刊等资料外,还可购买一些好的光盘、课件等,并应尽早实现电脑广泛上网,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3.建立健全课题指导的教师、指导教师、顾问与管理人员的配套体系。吸纳和利用社会资源。研究课教师都是兼职劳动,本有专业课务在身,工作繁忙,对科技、人文方面的新进展不可能时刻把握,囿于学识,也未必能把所有问题讲清讲透,学校应利用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多请有关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主持课题研究、评价或提供各种便利条件,这样,能够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和社会影响。

下载学习体会(三)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认识、实践及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体会(三)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认识、实践及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与实践总结

    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与实践总结摘要:本文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总目标与设置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研究性课程的组织与实施等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从2001年9月起,我校按照教......

    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武进区漕桥初级中学张敏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学习方式活动课教学 内容摘要: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就初中历史......

    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一、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

    研究性学习课程介绍

    研究性学习课程介绍 正如同学们已经感受到的那样,与过去相比,现在的课程有了很多新的变化,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学校普遍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国家规定......

    “研究性学习”课程学习心得

    静态网页制作心得体会 课题名称:学生主页制作 作者介绍:高一一班倪闽峰 20世纪40年代科学字发明了计算机之后,人们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但是单个计算机能够存储和处理的信息是非......

    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

    福州四十中 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 一、“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认真落实《普通高......

    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与实践的想法

    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与实践的思考周平儒 (平昌中学四川平昌636400)论文发表及获奖情况简介:: 【发表论文编号:169,国家级,国际范围发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师范学院主办,《伊犁师......

    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最终版]

    中小学教育资源交流中心 http://www.xiexiebang.com 提供 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宜昌市教研中心 李明海 宜昌市第六中学 王英姿 [关键字]初中,研究性学习,基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