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花瓶制作~上海北京文化差异
北京与上海地域文化差异的原因
中国人口味之杂,堪称世界之冠,但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有人说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反映了人们的口味于地理环境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那么我们先从北京和上海的饮食方面说起两者之间的差异.毕竟我是从上海来到北京的,我最有资格评论这一点了,我对吃可是情有独钟啊。刚来北京的时候我就发现了北京的饭菜都偏咸,而且北京这边都爱吃面食,记得我来北京的二天在食堂买饭看到同学都去面吃,我也跟在后面。他们对于面食十分感兴趣,当我买了一碗西红柿鸡蛋面。吃了第一口我就吐了出来,咸的!西红柿鸡蛋竟然是咸的,记得在上海我吃的时候那可叫一个甜字。没想到在北方这面料竟然变成那么咸。后来我想想知道北方气候相对干冷,适宜小麦等作物生长,因此,以面粉为主食。并且我国北方地处暖温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气温年较差大。在过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难以过冬,同时又不舍得一时“挥霍”掉,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来慢慢“享用”,这样一来,北方大多数人也养成了吃咸的习惯。
而我在上海呢,家里人不管做什么菜都会或多或少的放些糖,并且我在上海一年四季都吃米饭,不爱吃面食。这也是因为我国南方气候湿热,盛产水稻,因此,以大米为主食。由于南方做饭都放很多糖这对北方人讲,根本没法吃。广东、浙江、云南等地居民也大多爱吃甜食。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比起北方来,蔬菜更是一年几茬。南方人被糖类“包围”,自然也就养成了吃甜的习惯。北方人不是不爱吃甜,只是过去糖难得,只好以“咸”代“甜”来调剂口味了。虽说北方现在不缺“糖”,但口味一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间的延续,这种咸甜相对的趋势会减弱的。就像现在我吃北京菜也不会觉咸了。
介绍几道上海菜吧,很美味哦!~蟹壳黄,生煎馒头,酒酿圆子,糟田螺,南翔小笼馒头……(这些可都是我的最爱)
两者在文化上也有些差异
上海的建城史只有短短的一百余年,而这一百余年与这个城市相伴的是开埠、是租界。诚然,松江港有很长的历史,从三国吴时期就在此同扶桑卑弥呼有过交战。但港口并非城市,松江港的发展与今日以黄浦江两岸为中心的上海全然不是一个概念。所以我认为上海的文化是一种以租界文化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文化。有了租界,于是有了外滩的建筑、有了百乐门;有了租界,于是有了不同身份的华人,也就有了黄包车夫和帮派;有了租界,于是带来了繁荣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需求,于是有了周璇、有了胡蝶、有了阮玲玉。自然的,战后,经济也便借着百年积累下的条件,迅猛发展。于是有了永久自行车和宝钢,也有了我国自己的现代日化和轻纺工业。如今身处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不管住在石库门还是汤臣,上海人或是自诩新上海人的群体,仍被十里洋场的奢华繁茂所影响,有强烈的本地意识。然而我们再谈谈北京。作为我国的文化中心,北京给人的印象始终来自于明清皇室的恢弘与气派,和老北京的强势文化,譬如影视剧中充斥的京片子,各种文学艺术作品中源于北京的浓重的艺术气息,以及脑海中那不知何处而来的、类似于一个大爷提着鸟笼扇着蒲扇的画面。
下面是谈我最反感的性格差异,总的来说几乎所有人都觉得上海人抠门,小气…… 余秋雨在《上海人》中曾对上海人作如下的评价:“精密、骄傲、会盘算、能说会道、自由散漫、不厚道、排外、瞧不起领导、缺少政治热情、没有集体观念、对人冷漠、吝啬、自私、赶时髦、浮滑、好标新立异、琐碎、市侩气……是外地人心目中的上海人。”
同样北京人则津津乐道上海人的洋相笑话:半两粮票的小点心;一次买一个苹果,边走边吃。在菜场上买菜,常常买几毛钱的肉。涮羊肉,10个人只要2斤。有的人家一条鱼截成两段,吃四顿。说吃一点点,实际上比谁吃得都多。饭桌上抢食最好的菜。有一个小孩去买针,2分钱3根针,1分钱1根还要卖针的找2张草纸。结婚宴席上常常有四大件,全鸡、全鸭、全鱼和全蹄膀,客人一般不能动用,往往由主人带回家自己享用。
而东北人认为,上海人衣冠整洁,独来独往,不与同学一起看电影、吃饭,不言人恶、不涉是非,也不露个人隐私,与所有人都是“淡如水”的等距外交。和他们交往轻松和安全。北京人认为,上海人精明和算计,不独自己享用,有时也施与人。如问电车乘法,上海人会详细告诉你买多少钱的票在哪一站下车合适。
当然,我认为在市场经济交往的今天,这些不但不是缺点,而恰恰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上海人的文明习惯,是近百年在西方法纪的约束下逐渐形成的,与欧洲文化有着历史的和精神的深刻联系。上海姑娘对女性魅力和自身价值的清醒自觉,使她们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爱情经过利益之网的严格过滤,是相当现实和冷静的。婚恋中的明码标价、待价而沽是公开无忌的。上海人总的性格特征是:工作和敬业精神、个人本位、法制观念、重视秩序和规则、健康意识、家庭观念、重视教育和子女、重视穿着和仪表、风俗的温和和宽容、讲究生活质量、乐意接受新事物的开放心态等,体现了通常所说的“中产阶级”的特征,经验较多的现代化因素。
从外国人的视野中,上海人的性格似乎更加鲜明。一位日本人这样形容和介绍上海人:他们口气夸张,有极度的优越感,喜欢讲排场,好面子,惯以领先时代、崇尚时髦而自傲。他们同时还具备实践能力,并且能够巧妙地利用他人的财力来实现自己的目的。上海人的性格特点是:机敏,行动快,具有大多数中国人所没有的不拘泥于过去历史的性格。其中有些人爱虚荣,外表的气派重于实质的内容,有刹那主义的倾向。他们创意优异,但有时也擅长玩弄技巧,也就是说,也有可能进行不负责任的交易。上海人还喜欢乘势推展,不习惯于朴实和按部就班的生活方式。1989年《纽约时报杂志》的一篇文章说,上海熙熙攘攘的街头,很像纽约的布鲁林区。
“在上海,人们非常注意生活,就连我这个不喜欢城市的人也能感受到这种气氛。上海与广州不同,广州显得粗俗而上海则显得拥挤不堪。”与纽约人相似,上海人有一种主人感,“纽约人把纽约看成是他们自己的,上海人也有这种感觉。他们对城市有烦恼有抱怨,尽管如此,他们仍旧热爱自己的城市,对城市有一种依附感”。一位在上海工作的美国小伙子认为上海生活更富于人情味。
北京人的性格,是北京这个特殊文化土壤孕育的产物。历史上的北京文化,一直分为宫廷的、贵族的、士大夫的文化和民间世俗文化两个层面。北京的城市人格,是在古都文化——华北文化和历史传统文化——的积淀上,在官学两极的强大磁场中定型的。北京人重视宏观思维,这是处于中心和高层人士居高临下、从大处着眼的俯视角度。与上海和南方的理论研究注重实用、微观、可行性、可操作性相比,北京知识分子特别热衷于整体、宏观、战略和方案的研究。上海作家写作,往往以小见大,从凡人小事、日常生活中透析社会人生,大致是一种平视角度。而北京作家如王蒙、张洁、张承志、张辛欣等,多以俯瞰人生的姿态,居高临下,对芸芸众生嬉笑怒骂,追求超越现实的价值。
北京人的轻商观念,是服务行业落后和服务人员态度恶劣的根源之一。北京人有牢固的尊卑贵贱的世俗观念。下层劳动是清一色的南方人。他们热衷于挣大钱,不屑挣小钱,不知薄利多销的为商之道。北京人善于辞令、口才出众,相声艺术的发达是这才能的产物。能侃在北京是一种能力、一种值得骄傲的资本。北京人语言能力的最大特点是幽默。政治是盐,幽默是味精。文革期间,有一段林彪语录被谱成语录歌:“老三篇,不但战士要学,干部也要学。老三篇,最容易读,真正做好就不容易了……”北京人就调侃为:“老肝炎,不但战士会得,干部也会得。老肝炎,最容易得,真正治好就不容易了……”有人讽刺秃顶者一缕头发覆盖头顶为“地方支援中央”;长发滑落下来为“中央下放地方”。北京人性格豪放,包括豪爽和粗放。他们豁达、坦荡,从大处着眼,不计较小事的生活态度,是从道义出发而非小利益出发的立场。
北京人的价值系统中,义气、勇敢、大度备受推崇,而精明、乖巧、圆滑、怯懦、利益的算计为北京人所不齿。北京人还追求狂,如在海湾战争期间要求参加多国部队、穿着圆领衫去赴盛宴、穿旧军衣裤腿一高一低等。另一方面比较粗犷,顺其自然、返朴归真、不刻意雕琢,生活简单粗放。和上海人比,时间和效率意识较差。但他们更讲义气而不重规则。北京男性的时尚,向痞和颓的方向发展,与上海尽可能的雅、打扮得香喷喷的完全不同。痞成为一种新潮、一种文化特征。它包含不趋时尚,反规则、反礼仪,自由洒脱,跟着感觉走,怎么舒服怎么过之类价值观。北京姑娘性格开朗、自然大方,大大咧咧,敢说敢做,敢恨敢爱,遇事不往心里去,拿得起放得下,自称“没心没肺”。北京姑娘更重感情和道义,更多节高义重、肝胆相照的友谊和爱情。她们无疑更热情、主动,更有献身精神和更敢于承担责任。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但经济和文化中心却是北京人自己封上去的。北京人自己养活不了自己,同样北京人也没有能力建设北京。北京的发展完全是靠全国财政堆上去的。就是这样,北京人仍然看不起其他地方的人,一副唯我独尊的嘴脸。但是他们却忘了,在北京真正做“大官”的,却都是北京以外地方的人。北京人的排外情绪是最强烈的,尤其是对民工及流动人口的排斥远远超过全国任何一个地方。北京话≠普通话,六朝古都传下来的京字京韵,就是要摆这“谱儿”,岂可轻易就改?他们舌头尖子往上一卷,发出高人一等的儿化音,让人听了很不舒服。中国最难听的话,是北京人“发明”的。民间有言“不到北京不知自己官小”。北京人对做官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痴迷,因为在他们看来,权=钱=一切。北京人对政治是最敏感的,因为这是侃大山,吹牛皮,表明自己“派头”的一种资本。想当年,上海发行了一种“半两”的粮票,曾遭北京人的耻笑,认为太小家子气。但它表明他们更会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富而不骄”这才是应有的美德。北京人讲究“大气(霸气)”,因为这能为自己“长脸”;广东人讲究“实际(利益)”,依靠自己的才智挣到尽可能多的钱是他们最快乐的事情;上海人讲究“精细”,素质高、反应机敏、办事认真,是中国真正的希望。建国近五十年,北京代表过去的中国,广东代表现在的中国,上海代表未来的中国。我总觉得北京人具有某种贵族精神,身上有贵气和霸气。它不可能产生在农村及一些中小城市,而基本上只会是皇城文化、上层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对应物。它也可以说是北京城的灵魂。正因如此,北京才成为中国最大气的城市。北京从来就是一个敢于独立思考同时也敢于发表见解的城市。唯其如此,它才会成为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北京虽有粗俗粗鄙却不致沉沦,它往往表现为北京特有的一种痞气,一种高贵之气,一种幽默之气!北京的痞气也是一流的。贵族精神不是一朝一夕所致,它需要长时间的培养、积累与熏陶。尤其趣味的培养和生成,更非一日之功。这也是北京人看南方人,有欧美人看亚洲人、世家子看暴发户的味道。毕竟,江浙沪要论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总不敢望北京之向背。北京人对南方人态度,似乎主要是基于一种传统观念,即人与人是有差等的。这就是“士农工商”,贵族与平民之分!北京是士族、贵族的城,上海、广州是工商的市,这本身就有高下之别。北京冠盖如云而南方小贩成堆,北京人当然看不起南方人。明白这一点,也就大致能弄清北京人霸气的来历了。
不同地域的人,在性格上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有人说“东北虎,北京狼,南方人是个大绵羊”。云南建设兵团的成都青年说:北京知青秉性开朗,豪爽旷达,字正腔圆,有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四川青年个头不大,聪明机警,热情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唯上海知青韬略在手,城府于胸,不轻举妄动,也不锋芒毕露。但容易轻慢别人。东北兵团的北京知青说,上海人固然精明,但精到明处,也许不可交朋友,但却可以共事。他们贪小便宜,但并不坑人。一般没有什么背景,自我料理能力强,干净,办事有规律,有准备,靠一技之长改善自己社会境遇。一般不搞政治小动作、玩小阴谋,而北京人中反而较多。哈尔滨人最野,打架厉害;形象最次的是天津人,他们最会斗心眼,打小报告。
韩国有一个杂志,比较了中国各地人的性格和作风:黑、吉、辽等地人喜欢喝酒,一口喝一大杯65度的烈性酒,很讲义气。上海人会算计,尊重地位高而有钱的人。强调物质利益,经济头脑也很灵。福建人特别小气,下雨带两把伞,自用一把卖一把。广州人不仅会吃,也有韧性,还很聪明。四川人性格比较外向,缺乏理财技术。有的美国人认为:北方人豪爽,上海人细腻。上海人文化水准比较高,有教养。精明能干。缺点是太看重利益原则,人于人交往以利益为基础。有时还看人头。上海女性评价京沪两地的男人:上海男人是瓷器,北京男人是毛坯——前者太细,后者太粗。二者的融洽渗透,兼济南北的类型,可能是较为理想的:能干大事而不失于粗疏,有健全的男子气而不失温柔。一个人如果南北异地求学或工作,文化的互补性将使他终身收益。所以我才来北京求学使得自己更完美,哈哈。
制作人:金晏如❀
第二篇:二年级作文:小制作—花瓶
二年级作文:小制作——花瓶
周末,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是小制作,我一直在想啊,想啊,回到家,我看到茶几上放着一个空塑料瓶,我灵机一动,心想:可不可以把塑料瓶做成一个花瓶呢?
于是我放下书包,就支找小制作的工具和材料,我找来了彩纸、剪刀、软泡沫和空饮料瓶。首先,我把瓶子分成三个部分,用剪刀把瓶子的上部分剪下,再把瓶子中间部分剪成一条一条的,做花的枝条,再把枝条的顶端剪尖锐,接着把绿色彩纸剪成叶子的形状,把它穿到枝条的最里面,然后把软泡沫塑料搓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最后把它穿到枝条上,做花的花朵。一束“满天星”的花瓶就制作完成了。
看着我的劳动成果,我会心地笑了。
第三篇:diy饮料瓶手工制作美丽花瓶
diy饮料瓶手工制作美丽花瓶
这个花瓶作品你看怎么样?说白了它却是用可乐瓶,矿泉水瓶旧物改造得花瓶,是不是非常惊奇,看制做流程。你需要:l饮料瓶,剪刀。
准备一个饮料瓶
塑料饮料瓶,从瓶身上部剪开
成两截
竖着剪,剪到花纹的位置就停止
剪成等宽的细条
把瓶身一周都剪成等宽的细条
开始编花
先把瓶身向下扣,使剪出的穗子展开
正放过来也不再反弹回缩
以4条为一组,编法如图
如图编好第1条
第2条同样编法
第3条
已经编好了3条,看个全景的
同法的方法依次编过去
收尾是同样的方式,把最后的3条依次编过去
花瓶完成,真的不难吧。
俯视图
饮料瓶手工制作美丽花瓶 完美的插花瓶,饮料瓶手工制作花瓶,你学会了吗?
第四篇:幼儿园手工制作:娃娃家花瓶(精选)
适用游戏:娃娃家
适用年龄段:中班
设计思路:娃娃家的家具慢慢添置完全了,娃娃家的门面也装饰美化了,娃娃家的锅碗瓢盆也一应俱全了。可是还是感觉缺少了点什么?对了,就是它美丽的花瓶。有了花,家里才显得更加温馨;有了花,家才有情调;有了花,家也更美了┅┅
使用说明:教师可在活动前给幼儿培训一下插花的基本方法,这样,娃娃家的妈妈可以去超市购买各种不同的花,定期更换花朵,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作品照片:
这个手工制作为娃娃家增光添彩,营造家的氛围。
第五篇:上海制作培训心得体会
上海课件制作培训心得体会
在教学中使用课件,必须尽量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不能一味讲解,而使讲课内容枯燥。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上海课件制作培训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篇一:上海课件制作培训心得体会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多媒
体技术来为自己的教学服务。通过学习制作课件,我对多媒体技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知道了好多以前根本没有接触过的东西,收获很大。
一、认清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我们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问题直观、形象地展现给
学生,有助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在教学过程中把丰富多彩的视频、动画、图片等资料展示给学生,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某些问题的设置,可以培养学生对教学过程 的参与意识,加深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程度;选择合适的媒 体进行教学,可以增大我们的课容量,节约时间。如果没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单纯靠粉笔、黑板等教学工具来进行教学的传统 教学模式显然是跟不上现代化教学的要求的。
二、明确了多媒体课件应具备的特点
要让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它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性 这是多媒体课件最重要的一个特点。课件必须为教学服务,必须
符合学科的教学规律,反映学科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在课件制作中,媒体素材的选择与组织、问题的设置等方面都必须 体现这一特性。同时应深入浅出、注意启发。
2、科学性“科学性”是多媒体课件最基本的特点。课件最基本的特点。课件所涉及的内容必须科学、准确、健康、符合逻辑、层次 清楚、合情合理,同时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知识水平。
3、交互性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除了有美观大方的页面,还包含各种类型的图标、按钮、窗口、热键、热区等,让教师在课堂上更有灵活性,根据实际选择不同的学习路径。
三、课件制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课件制作要简洁实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毕竟是一种辅助手段,它是用来
辅助我们的教学的。一个好的课件关键在于它的实用性,应该说只要是有助于突破重点难点、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深刻思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的课件就是好课件。
2、注意色彩的合理应用色彩的应用可以给课件增加感染力,但运用要适度,以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为原则。如:色彩搭配要合理,动、静物颜色 要分开,每个画面的颜色不宜过多。
3、注意字、图、声的混合对于一些动画,由于其自身不带声音,设计时,应为动画配上适当的音乐或音响效果,这样可以同时调动学生的视听功能,有利于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对于一些重点的字、词、句,除了采用不同的字号、字体和字形加以强调外,也可以运用 动画、闪烁引起学生注意。另外,我认为不要试图每堂课都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处理,这样既没有必要,也不现实,制作一个好的课件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否定,而是对传统教学的有利补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还是在课堂。
四、利用好现代化教育设备,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这次学习制作课件,让我认识到一个优秀课件不单纯是一种技术的运用,而应该从教学设计,技术运用,内容呈现,创新与实用等去设计和制作。我要利用好学校先进的多媒体设备,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二:上海课件制作培训心得体会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抓住机遇,坚持以校为本、以人为本,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flash培训。通过欣赏Flash课件,明白了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课件,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课件的形象具体、图文并茂、静动协调、声悦色靓,等等给学生接受新的知识增添了不少的趣味与新奇,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些是传统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无法相比的。用Flash动画制作的课件,适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征,能有效地保持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Flash动画制作的课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时老师通过课件的制作还能有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对教学产生重大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
培训内容:
1、Flash课件制作的基本常识及Flash的各种元件的功能和使用
2、利用Flash的旋转变化功能制作物体的旋转,展示旋转变化的动画利学利教
3、学会图形大小渐变的Flash动画的简单制作
4、学会图形颜色深浅变化的Flash动画
5、学会图形相互渐变的Flash动画
6、学会Flash动画中遮罩层、引导层的制作与使用
7、学会Flash动画中逐帧变化的处理与使用
8、学会了Flash动画中的按钮制作、按钮控制和使用及空按钮的制作与使用
9、利用ActionScript控制按钮,影片播放等。
培训的反思:
Flash培训,是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深刻体会到,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通过不断实践研究、不断加强培训渐次提高教
师的实践能力才能逐步实现。通过学习课件制作有关知识和自己制作Flash动画以及课件欣赏,使教师感受到课件在教学中具有广泛的优越性。本次培训总体上来说是成功的,在课件制作竞赛中,我校有四位教师获即墨市二等奖,三位教师获即墨市三等奖,但还有不足之处须待改进。
学习Flash课件制作和学习其他软件一样,只要靠实践,但部分教师不够重视实践,以至于学过就忘。由于教师对电脑知识掌握的成度及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只有少部分人可完全掌握,在下学期的培训中我们会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纠正。
篇三:上海课件制作培训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使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成为可能,而多媒体课件是目前实施形象化教学的主要手段,极大地提升了教与学的效率。教学课件中的基本要素主要有如下几类:文字、流程图、表格、线图、结构图形、实践过程。在这几个方面合理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使学生们更加喜闻乐见,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个人的学习探讨一下对以上所述几类教学素材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处理方法和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的忌讳。
一、字表的处理
字表处理包含文字和表格两方面的内容,在多媒体教学中对文字和表格的处理可以说能做到随心所欲了,关键是看教师如何构思,以及对软件功能的掌握程度。
文字的大小、字体、颜色、样式甚至动态效果等都可随意设置或更改,因此,将平常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复现在多媒体课件中是毫无问题的。而且差错少、正规,显示速度快,课件制作者如有一定的美学基础,制作效果可以令人赏心悦目。
但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⑴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不喜欢一次出现大段的文字,而喜欢逐句地呈现,以顺应人的认知习惯和教师的授课节奏。传统的教学法中教师一般是按顺序讲到哪写到哪,但课件制作时这样做却需要非常细心和耐心。
⑵有些人喜欢在文字出现时对文字配以声音效果或动画效果,以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趣味性,但若用得太滥,反而易引起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疲劳,效果适得其反。
⑶文字要尽量精炼,做到言简意赅,同时要尽量多用图例。传统教学方法和教材受条件限制常是用“图”来配文,文为主,图为辅,而目前电脑绘图能力极大地提高,可大量采用以“文”配“图”的形式,即图形为主要内容,而将文字作为注释等进行辅助。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采用此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实图形中蕴涵的知识信息比文字更大,有些教学内容如果用文字来描述将很繁琐,而用图形表达更为直观和形象生动,儿童认识世界首先是识“图”而后才是认字,不正是这个道理吗?
教学中少不了表格,表格一般是很多数据的组合,传统教学法中一般是让学生对照书中的表格查阅数据,有了多媒体课件,可以将表格搬上投影屏幕,转载请保留此标记。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教师的查阅过程,也可以直接地观察表格中标明出的知识要点。要注意的是如何让重点数据突出于其它数据醒目地显示,这可以采用单元格填色等多种方法,而填色又可以有多种效果(如渐变色、逐渐填色,渐近渐远、闪烁等)。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表格中数据较多,受屏幕的大小限制,则可能单个数据小得不易让后排的学生识别,这时可以将表格分解处理,或者先整体显示,后局部放大。
二、录像片和动画效果的处理
可以说录像是对处理实践过程的有效手段,实践环节的作用和重要性无须赘言,以往这一过程只能由教师口头表述,具备条件的则可以在讲台上边动手边讲解,或者带领学生到现场授课。但很多实践过程需要很大的代价甚至不可能带领学生去完成,如参观一个现代化工厂的产品制造过程,一个重要的手术过程等等,这时可采用录像设备进行素材录制,更为精彩的是,教师还可在电脑上对这些素材进行编辑处理,选择关键的部分用于教学,使学生对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另外,网上的录像或动画资料,以及光盘中的资料如果允许共享、不侵权的话,还可以在播放时用前述的抓图软件原样“抓”下其中要用的一部分来,处理后嵌入到课件中。
目前虽然录像技术非常成熟了,但仍有很多不能用录像的方法实现,如微观粒子的运动、信息的传递过程、宏观宇宙中星系的运动,机器工作时内部传动系统的工作过程等等,如果能将一个过程用动画表示出来,则无疑将使教学更有说服力,目前以绘制(或其它方法得到)的基本图形为基础进行深加工得到一份动画片的技术也非常成熟了,常用的软件有3dsmax、flash等等,如果只想做一个简单的动画,则autocad制图软件就可做到。动画制作的原理很简单(主要是制作关键帧、如何生成中间帧等),但制作过程却很复杂,因是人工制作的,所以其播放速度快慢、出场顺序,观察角度、细节显示及图形效果等等都可人为控制,使学生更能体会“过程”和“细节”,在很多方面比录像更具优势,因而将是极有前途和必然发展的方向,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应尽量多地采用,它也可以说是动态的许多图形的组合,是图形应用的高级阶段。
三、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的忌讳。
教学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进行的课堂活动。教师在课堂上所采用的任何教学手段都是为了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必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精心筛选和运用适合的教学手段,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板书、直观教具的演示或类比等直接或间接方法能够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就没必要花大量的精力去设计课件。例如数学涉及很多公式的推导,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反而不如以黑板书写的方式,更能够让学生清楚推导的过程,增强印象。滥用多媒体不仅让授课老师加重备课的负担,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一些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只是把书上的文字利用幻灯片的方式呈现出来,在课堂上照本宣科的念,并没有科学地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等特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者增加条理性。幻灯片上出现过多的文字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视觉和心理的双重疲倦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所以设计课件时要避免出现过多文字,尽量以画面、流程图等方式进行表现,以体现多媒体课件生动活泼的特点。
多媒体课件可以利用声音、图像、文字等带来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可以增强教学直观性和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有很多教师容易忽略心理学中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规律。在多媒体课件中频繁地出现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画面、声音和小动画,虽然能够达到吸引学生兴趣的目的,然而过于繁杂的画面和动画往往使学生分散注意力,不能专注于所学的内容,最终效果适得其反。因此,在设计课件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选用多媒体效果。要避免采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动画,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传统板书教学中,对于逻辑推理性的问题,在由形象向抽象、由感性向理性转换时,有经验的教师总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推理,师生根据一条非常明晰的思路逐渐推进,直至得出结论,最终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方式下,有些 教师的课件无法体现循序渐进、步步深入的推理过程,只是摆列出相应的结论,进行直线思维,根本没有留出空间让学生独立地思考,学生只能顺应教师的思维方式作一些简单的应答。这种做法很容易抑制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教师如果掌握了制作技巧完全可以通过流程的设计和采用动画的形式很好地演示出逻辑推理过程,甚至做的比板书的过程更好。
有的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时忽略了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对多媒体教学依赖性比较强,很少用或者不用板书,其实很多课程的很多时候是需要多种教学手段共同配合使用的,板书作为一种传统又实用的教学手段有其灵活的一面,不应该彻底放弃。应该注意搭配使用,在强调一些重点内容、进行逻辑推理演算的时候都可以配以板书的方式。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手段与其他教学手段共同使用时,应该交替顺畅,衔接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