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依法行政下的行政执法

时间:2019-05-14 04:2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一章 依法行政下的行政执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章 依法行政下的行政执法》。

第一篇:第一章 依法行政下的行政执法

第一章

依法行政下的行政执法

第一节

行政与行政权

一、行政

(一)行政的涵义

行政法就是有关行政的法。不把握行政就无法真正掌握行政法。阐述行政法,应首先回答什么是行政。

一种是把行政看成与国家没有专门、特定联系的管理,即一般的社会管理。另一种解释把行政看成是国家的一种专有活动,认为只有国家的活动才是行政,一般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活动——哪怕是管理活动——不属行政。这种观点看到了行政与国家的联系,比前一种看法进了一步。但是,在关于行政是国家哪些活动的问题上,仍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是“广义的行政”。认为国家的一切活动和作用都是行政,即行政便是实现国家政治目的的一切活动。

第二种是“狭义的行政”。这种观点把国家的活动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国家意志的制定和表达,另一部分是国家意志的执行和推行,行政便是后一部分的国家活动。这种观点最典型的表述是美国学者古德诺为代表的“国家意志执行说”。

第三种是“最狭义的行政”。它认为国家的活动可以分为三部分,即立法活动、司法活动和行政活动,行政是除立法活动、司法活动之外的一切国家活动,即行政活动。这种观点最典型的是日本行政法学家美浓部达吉的“除外说”。他说:行政是除立法、司法以外的一切活动。但“除外说”有很大的缺陷,它不能反映行政的实质内容。

目前,学者解释行政,划定行政的范围,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标准,即以实质意义为标准和以形式意义为标准。从实质意义上说,不管主体是谁,只要是国家的事务管理或社会的公共管理,均属行政。这样,行政就不限于国家行政机关了,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社会团体也从事一定的行政。从形式意义上说,只要是国家行政机关的活动,一律为行政活动,这就否定了行政机关从事非行政活动的可能性。这两种解释均有失偏颇。

我们主张采用实质意义与形式意义相统一的解释标准。即行政就是国家行政主体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活动。

1.行政是行政主体的活动。行政主体就是指依法代表国家,并以自己的名义实施国家行政管理的组织。在我国,它主要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机构,并包括得到行政授权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

2.行政并不是行政主体的所有活动。它限于行政主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行政主体的非管理活动(如借用、租赁、买卖等)不属于行政。

(二)行政的特征

行政主要有以下特征:

1.行政具有国家意志性。行政是一种国家的活动,它以国家机关的名义进行并体现国家意志。

2.行政具有执行性。

3.行政具有法律性。必须依法行政

4.行政具有强制性。行政是实现国家意志的活动,必然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二、行政权

(一)行政权的概念

不掌握行政,便不能掌握行政法;可不认识行政权,就无法认识行政。行政的核心或实 1 质内容便是行政权。行政法学中的每条原理几乎都可以在行政权上找到它的起因和归宿。例如:行政主体其实就是实施行政权的组织;实施行政权的行为便构成行政行为;行政法律关系实际上就是与行政权直接相关的法律关系,等等。这样,行政权便成了全部行政法学理论的基点和中心范畴。

笔者认为,行政权是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权力,是国家政权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行政权的特征 行政权的特性:

1.执行性。行政权从根本上说,是执行法律、执行权力机关意志的权力。2.法律性。行政权是法定权力,为法律所设定。行政权的行使必须合法。

3.强制性。行政的实施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相对人有服从的义务,有关机关有协助的职责。

4.优益性。行政权不同于社会成员的个人权利,它体现国家和人民的意志,涉及到全社会的利益,因此,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权时,依法享有一定的优益权。

5.不可处分性。不可处分性不可两项内容:(1)行政主体不得自由转让行政职权,除非符合法定条件并经过法律程序;(2)行政主体不得自由放弃行政职权,因此公务员在有关机关接受他的辞职请求以前,不得停止履行职责,否则,应视为失职行为,需承担法律责任。

三、行政法

(一)行政法的概念

所谓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规范行政组织及其职权、行政行为的条件与程序,以及对行政活动予以监督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行政法是调整行政高关系的法。这是从调整对象上揭示行政法的内涵。

行政关系包括三类:(1)行政权设置和分配关系;(2)行政权行使过程中形成的关系。包括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公务员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行政权在行使过程中所形成的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是最主要、最常见的行政关系,也是行政法调整的最主要的行政关系。(3)行政监督关系。

2.行政法是规范行政组织及其职权、行政行为的条件与程序以及对行政活动予以监督的法律规范。这是从内容上揭示行政法的内涵。行政法的基本内容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行政组织法。它包括三类:第一类为调整行政组织和职能的组织法;第二类为调整行政机构和编制的行政编制法;第三类为调整行政工作人员任用和管理的公务员法。第二部分为行政行为法,包括行政实体法和行政程序法两类。第三部分为行政监督与救济法。它主要包括行政监察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行政补偿、赔偿法。

3.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这是从表现形式的角度来说明行政法。

(二)行政法的特征

行政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具有自己的特征。1.行政法在形式上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包括:

(1)行政法没有一部统一完整的法典。行政法涉及的社会生活领域十分广泛,内容纷繁复杂多变,专业性、技术性又较强,因此,制定一部完整、统一的行政法典是十分困难的。但是,单行法典却是大量存在的。例如公务员法、行政程序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

(2)行政法由不同效力层次的法律规范组成,且行政法律规范的数量众多,居于各个部门法之首。这是因为制定行政法律规范的主体是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有权力机关的立法,也有行政机关的立法,这就形成了二元多级立法体制。各立法主体制定出的法律规范文件种 2 类不一,名称多样,效力层次上也存在差别,不像刑法、民法通常只能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统一制定,法律形式单一,法律文件数量有限。

2.行政法在内容上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包括:

(1)行政法涉及的内容广泛。

(2)行政法规范具有易变性。需要指出的是,行政法规范具有易变性,并不意味着行政法规范可以朝令夕改,稳定性和连续性仍是行政法规范应遵循的基本要求,行政法规范的易变性只是相对于其他部门法规范而言显现出来的。

(3)行政法的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通常交织在一起,没有决然分开。这一特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从整体上看,行政法既包括实体性规范,又包括程序性规范。这里的程序性规范除行政诉讼法外,还包括行政程序法。二是从具体的法律规定来看,行政法的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通常融于一个法律文件中。

(4)行政法是以公共利益为本位的法。

(5)行政法以行政关系为调整对象。

(三)行政法的作用

行政法的作用是指行政法所能产生的实际功效。主要包括:

1.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的实现。

2.合理地设定行政权,保障行政的统一和高效。

3.规范和控制行政权,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规范和控制行政权,防止行政权的滥用,也是行政法的重要功能。行政法主要从三个方面规范和控制行政权:其一,通过行政组织法,控制行政权的权源。行政组织法的基本功能是规定各个不同行政机关的职权,行政机关只能在行政组织法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实施行政行为,越权无效,并要承担法律责任。其二,通过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方式。其三,通过行政监督、救济法制约行政权的滥用。行政组织法和行政程序法是在事前控制行政权的范围和事中规范行政权行使的方式,以防止越权和滥用权力;行政监督、救济法则是事后对行政权进行制约。

4.促进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权利经济,要求各经济主体的地位平等、意志自由,要求建立平等、自由、开放的竞争秩序。市场经济固然离不开民商法的调整,但同样需要行政法的保障。行政法在此方面的作用表现在:①通过确认公民的各种经济权利、建立公平的竞争规则、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来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②通过严格设定行政权和规范行政权的运作,来排除政府对市场的违法与不当干预,保障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

5.保障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行政法学

(一)行政法学与行政法

行政法学是以行政法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法律学科,它与行政法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表现在:行政法学以行政法为前提,它产生于行政法之后,并伴随着行政法的发展而发展。没有行政法,行政法学便会因无研究对象而不复存在。行政法越发达,行政法学便越有发展基础。其区别主要表现在:其一,归属不同。行政法是一个法律部门;而行政法学是一门法学学科,它们属于不同的范畴。其二,对象范围不同。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而行政法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行政法。有时人们将行政法学简称为“行政法”,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等同。

(二)行政法学体系

行政法学体系是指行政法学的理论框架及其内在的逻辑结构。

1.宪法学体系和行政法学体系

1983年我国学者王民灿主编的《行政法概论》,其体系比较接近宪法学。当时以《行政 法概要》为代表的一些教程之所以在体系上不能同宪法学“分家”。原因大概有二:一是研究队伍问题。中国第一代行政法学者大多原先是从事宪法学教研的。宪法学是行政法学的基础,从事宪法学研究者转而从事行政法学研究,有他们的优势和益处,但他们有时会不自觉地过多用宪法学体系去影响甚至左右行政法学体系。二是认识问题。由于受英国韦德关于宪法和行政法关系观念的影响,1中国有些学者把行政法看成是“动态的宪法”。2.行政法学与行政诉讼法学

在中国,不管其是否属于大陆法系,民法和民事诉讼法作为对应的两大法律部门,以及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作为对应的两大法律部门,均是当然而毋庸置疑的事实,但对于行政法领域,是否应把行政诉讼法置于行政法之外,成为与行政诉讼法相对应的独立的法律部门,直至今天还有分歧。这种对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关系的认识,直接影响到行政法学体系。

自1989年中国行政诉讼法出台之前,中国行政法学理论体系基本上全采用“大行政法学”体系,即把行政法同行政诉讼法合为一个部门法对待,行政法学自然就包括行政诉讼法学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第一,当时在中国,制定行政诉讼法尚未提上日程,学术界也尚未有成熟的独立的行政诉讼法学理论。

第二,学术界有一种认识,即认为行政法同行政诉讼法不分,正是行政法区别于民法和刑法的一个特点。

1989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制定以后,方有大量的行政诉讼法学教程出版。把行政诉讼法学作为与行政法学相对应的独立部门法学对待的观念,不仅同中国行政诉讼法的制定有关,而且同人们对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关系的认识有关。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是不同的,前者是调整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不对等管理关系,而后者是调整以原告身份出现的相对人与以被告身份出现的行政主体之间平等的诉讼关系,因此,它们是两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中国目前是两种行政法学体系并存:一种是“大体系”,把行政法同行政诉讼法合为一体;另一种是“小体系”,即行政法学不包括行政诉讼法学。依作者之见,既然刑事诉讼法是与刑法相对应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民事诉讼法是与民法相对应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那么,行政诉讼法也必然是,而且也应该是,与行政法相对应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与此相适应,行政法学与性诉讼法学也应是两个独立的法学部门而不是相反。如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尚未制定以及行政诉讼法学理论尚未形成的前期,采用行政法学的“大体系”尚可接受的话,那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已经实施20多年以及行政诉讼法学理论业已成熟的今天,继续坚持行政实体法学与行政诉讼法学不分的主张是不可理喻的。

3.行政法学总论与分论

作为行政法学体系,理应包括总论与分论。总论系指行政管理各领域普遍适用的规则和原理;分论则指行政法规则和原理在各具体行政管理领域的运用。我们应当有这样的认识:作为行政法学的理论体系,它必然包含总论部分与分论部分,但作为课程体系或教材体系,总论与分论的分合可灵活处理。

4.制度行政法学与原理行政法学(静态与动态)

以阐述制度为任务所构成的行政法学体系可称为“制度行政法学”。行政法学原理系指由各种行政法律规范所体现的并用以指导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和行政司法的理性精神和“精神内核”。它表现为一些抽象的理论规则,如“依法行政”、“一事不再罚”等各项理论。以 12 英国韦德认为宪法是静态的行政法,行政法则是动态的宪法。

如龚祥瑞教授在《比较宪法与行政法》一书的指出:“从其基本内容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行政法是宪法的一部分,即是宪法的动态部分„„。” 揭示原理为任务所构成的行政法学体系则称“原理行政法学”。由于制度相对于原理而言具有静态性,反之则具有动态性,因而“制度行政法学”也称“静态行政法学”,“原理行政法学”也称“动态行政法学”。

虽然客观上说,纯粹的制度行政法学和纯粹的原理行政法学都是不存在的。因为没有一个学者在阐述行政法律制度时不涉及行政法学原理,也没有一个学者在探讨行政法学原理时能同行政法律制度脱离干系。但我们依然可以根据各学者是把制度还是原理置于行政法学的重点而区别两种不同的行政法学体系:制度行政法学或原理行政法学。

1989年《行政诉讼法》制定以前,国内出版的各种教材和著作所反映的行政法学体系基本上属于制度行政法学或静态行政法学,其特征:(1)研究的重点是行政法律制度,而不是行政法学原理;(2)研究的起点是从静态的法律概念(如行政机关、法人、公民),而不是动态的法学概念(如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出发。

1988年起,中国开始有学者从“原理”的角度研究行政法了,开始形成原理行政法学体系。中国第一本真正从原理出发的著作,应首推由张焕光、胡建淼合著的《行政法学原理》一书。该书从动态的学理概念(如行政主体、行政人、行政相对人)出发,试图构筑起“双线型”的行政法学体系,标志着一种动态行政法学体系的出现。

5.宏观行政法学、微观行政法学和中观行政法学

宏观行政法学,就是从宪政的角度研究行政权同其他国家权力的关系,行政权的性质和作用,行政权的产生、运行和监督等。此类行政法学可称作宏观行政法学体系。

微观行政法学,就是从行政权力具体操作程序以及从行政法律的具体规定内容角度构筑行政法学。此类行政法学则称微观行政法学体系。

宏观行政法学研究的理论基点高,有助于深刻地认识行政法的本质和国家行政权力的地位。但它操作性不强,对具体的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和行政审判缺乏明显而直接的指导意义。因此,自1989年4月中国行政诉讼法制定后,由于行政审判实践的需要,不少人开始研究具体行政法律规定以及在行政审判中的适用,从而出现了微观行政法学。微观行政法学对于 具体指导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和行政司法起了明显的作用。

宏观行政法学可操作性太弱,微观行政法学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它虽有明显的操作性,但超先的理论性不够,势必滑向注释法学。鉴于此,中国已有学者开始意识到需要建立一种中观行政法学。中观行政法学的特点是,它既不是停留在仅研究行政权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也不沉溺于研究具体行政法律规范的具体适用,而是在中国宪政理论的指导下,具体探讨“隐藏”在行政法律条文背后且又支配行政法律条文的抽象性的理性规则和“精神内核”。

宏观行政法学与微观行政法学同样不可缺少,然就中国现状而言,创建中观行政法学体系更为迫切。

6.双线体系与单线体系

行政法学不可能不涉及到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在国家行政管理中作为管理方的行政主体与作为被管理方的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然而在对行政法学体系的设置上,有两种不同的做法:

第一种是从行政法律关系的“两端”出发,以管理方的行政主体为“一线”,以被管理方的行政相对人为“另一线”,两条“线”并行贯穿行政法学的始终。此为“双线体系”。这种体系的特征是,它在论述主体时同时论述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在论述行为时同时论述行政主体的行为(即行政行为)和行政相对人的行为;在论述违法时同时论述行政主体的违法行为和行政相对人的违法行为;在论述行政责任时也作同样的处理。

第二种是从行政法律关系的“一端”出发,仅以管理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为“主线”贯穿于行政法学的始终。此为“单线体系”。这种体系的特征是,它所设置的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程序、行政违法、行政责任等各部分,仅以管理方的内容为限。如“行政行为” 5 仅指行政主体的行为,不包括相对人的行为;“行政违法”仅指行政主体的违法行为,不包括相对人的违法行为。

“双线体系”与“单线体系”各有所长:前者能充分展开行政法律关系,研究问题比较全面,体现了通过自己的对应面研究自身的哲学方法,但它冲淡了国家行政权的核心地位;后者则能分清主次,突出国家行政权的重心,但它因缺少事务矛盾的对应面,对行政相对人方的各种法律问题难以展开研究。我们未来的任务也许是,如何在“双线体系”与“单线体系”之间寻找到它们的“融合点”。

7.内线体系与外线体系

行政法无疑是有关国家行政管理的法,而国家行政管理又可分为对外(即对社会)管理和对内(即对国家机构和国家人员本身)管理,于是国家行政有内部行政与外部行政之分。中国行政法学体系大多以“外线”为限,内部行政并未处于与外部行政并居的地位。这种“外线”体系可称为“外部行政法学”。外部行政法学的特征是,它所论述的每个概念和制度均以外部行政为限。例如,行政主体仅指外部行政主体,行政行为仅指行政主体对外(即对社会)行使职权的行为。

另一种行政法学体系是,内部行政(内线)与外部行政(外线)并重,内线与外线同时贯穿行政法学的始终。这种体系的特征是,它把行政法律关系中管理方的主要概念和制度都作内外划分,并分别论述。例如:把“行政主体”划分为“内部行政主体”和“外部行政主体”;把“行政行为”划分为“内部行政行为”(如行政处分)和外部行政行为(如行政处罚)等。目前,中国采用这一体系的不多。张焕光、胡建淼著的《行政法学原理》(劳动人事出版社1989年7月第1版)算是中国迄今唯一采用内线外线并重体系的一本著作。

考察中外各种行政法学理论体系,其实并不存在纯粹的“外线体系”,也不存在纯粹的“内线体系”。作者以前所主张的“内线外线并重体系”业已受到自身的否定,因为这种体系忽视了“事物矛盾总有主次之分”的客观规律性。“以外线为主、内线补充”的行政法学理论体系,应该是将来的最佳选择。

五.行政法的历史发展

现代意义的行政法,最早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建专制引发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在思想上塑造了“人民主权”的民主精神,在法制上确立了“依法行政”的法治原则。这为行政法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一)法国、德国等大陆法系国家行政法的产生和发展

法国是现代行政法的母国。行政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在法国大革命后确立起来的。法国的三权分立,不仅是为了限制王权,也是为了限制司法权。因为大革命前巴黎高等法院为贵族所把持,是一个反对任何改革的顽固封建堡垒。它常常利用权力维护贵族的封建特权,反对改革,资产阶级对其深恶痛绝。法国行政法的产生是以最高行政法院的产生为标志的,1799年拿破仑决定成立国家参事院作为行政部门的顾问,并受理行政争议,这就是行政法院的前身。

法国行政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有独立的行政法院系统。在法国,解决行政活动是否违法的争端,不由普通法院管辖,而由行政法院管辖。行政法院和普通法院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审判系统,前者受理行政诉讼,后者受理普通诉讼。对某一案件究竟属于行政法院管辖还是普通法院管辖有争议时,由权限争议法庭裁决。在法国,行政活动原则上适用和私人活动不同的法律,行政法是在私法以外独立存在的法律体系,这是法国行政法的又一特点。法国行政法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行政法的重要原则由判例产生。法国是一个成文法国家,法院判案原则上以成文法为根据。法院的判决只对本案有效,对以后的案件和下级法院的判决没有拘束力。但在行政法中,判例起主要作用。行政法的重要原则几乎全由行政法院的判例产生。

德国有明确的公法与私法的划分,这构成了德国行政法的前提。行政法属于公法的范畴。一般情况下,公法纠纷由行政法院管辖,私法纠纷则由普通法院管辖。德国与法国一样,在普通法院之外,有独立而自称体系的行政法院,行政案件由行政法院受理。不过,德国的行政法院与法国的行政法院又是存有区别的,法国的行政法院属于行政系统,而德国的行政法院属于司法系统。

(二)英国、美国等普通法系国家行政法的产生和发展

英国是普通法系的发源地。普通法的特点是公法和私法没有严格区别,公民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公民相互之间的关系,原则上受同一法律支配和同一法院管辖。正因这个缘故,在英国传统中行政法不是一个独立的部门,也没有明确的行政法概念。

英国行政法是循着王权转移的历史沿革发展而来的。1688年的“光荣革命”建立了议会主权的体制,在限制王权的斗争中,星法院是斗争的焦点。星法院是国王专制权力的工具,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都是通过星法院对治安法官的控制来实现的。星法院的活动和职能严重地侵害了普通法和普通法院的权威。17世纪时,首席法官爱德华·科克与国王查理一世的斗争,促使法官、律师和议会结成联盟,作为国王特权象征的星法院在反对专制特权的斗争中被议会废除,从而确定了普通法院的地位和普通法制度。从此,对行政的司法控制职能就由普通法院承担起来。19世纪末以来,随着生产力的高速发展,行政管理范围迅速扩大,英国行政法发生了两个明显变化:一是委任立法大量发展。由于行政管理的技术性越来越强,专门化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由议会独占立法权的方式已很难适应现代行政的需要。英国资产阶级在坚持议会至上原则的前提下,创造了委任立法的形式,即由议会委托行政机关制定法律。二是行政裁判所的出现与迅速发展。行政裁判所是指在一般法院以外,由法律规定设立用以解决行政上的争端以及公民相互间某些和社会政策有密切联系的争端的特别裁判机构。英国的行政裁判所主要是20世纪的产物。在19世纪,行政裁判所只是例外现象,因为当时行政事务不多,不需要很多的裁判所。20世纪以后,情况发生变化,20世纪初的社会立法为行政裁判所的发展创造了客观需要。一战后,由于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干预的加强,行政裁判所的数目随之增加。

在英国,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刑事诉讼一样由普通法院管辖,没有独立的行政法院系统。普通法院在受理行政诉讼时适用一般的法律规则。

美国也属于普通法系国家,深受英国法律传统的影响。在早期,美国也不承认有行政法的存在。美国学者一般认为,行政法在美国的产生,是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美国政府积极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结果。1887年成立的州际商业委员会被认为是美国行政法产生的标志。此后,类似于州际商业委员会的独立管制机构大量出现。独立管制机构的大量产生又引发了许多行政法问题,如它们行使权力的程序、公民权益的保护、独立管制机构与普通法院的关系等,这导致了1946年《联邦行政程序法》的产生。该法的制定是美国行政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该法制定以前,美国法律认为国家享有主权,政府对行政侵权行为不负赔偿责任,称为主权豁免原则。而《联邦侵权赔偿法》放弃了主权豁免原则,承认国家的赔偿责任,对美国行政法的现代化作出了贡献。公众认识到过去从程序上和司法审查上限制行政机关的权力,只能保障个人的利益不受行政机关侵犯,不能保证行政机关的活动符合公共利益,也不能保证行政机关能为公众提供更多的福利和服务。为了加强对行政活动的监督,必须实行行政公开原则,以补充程序限制和司法审查的不足,由此,1966年国会制定了《情报自由法》,规定政府文件必须公开,任何人有权要求得到政府的文件,行政机关不得拒绝。1976年制定的《阳光下的政府法》,规定合议制机关的会议必须公开。1974年制定的《隐私权法》,规定行政机关所保持的个人记录,有对本人公开的义务。这几部法律构成行政程序法的一部分。在美国,一般认为,行政法是有关行政权力、行政程序和司法审查的法律。独立管制机构、委任立法、行政程序、司法审查等构成美国行政法的重要内容。

(三)中国行政法的产生与发展

1983年王民灿的《行政法概要》的有关行政法的第一部教科书。1989年制定行政诉讼法。单行行政法规如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监察法、国家赔偿法等等。

第二篇:浅谈提升档案行政执法推进依法行政

随着法制建设不断深入,档案行政执法在档案法制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愈显重要。就目前而言,档案部门的执法多数采取专项执法、档案行政执法与等级复查相结合、档案部门与有关部门联合执法等形式进行。执法过程实际就是检查过程,所谓执法也多半停留在口头上。为此,如何进一步规范并提升档案行政执法,使档案行政执法真正取得成效,早日实现依法行政,这是各级

档案部门及每一个档案工作者都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拟从当前档案工作中存在的违法现象和行为及其存在原因、解决的对策就如何推进档案依法行政作些思考,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一、违法现象和行为,不容忽视。

随着《档案法》的颁布,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理所当然地具备了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名正言顺地成了法律授权的行政执法部门。十多年来,经过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努力,档案行政执法工作取得的成绩有目可睹。但客观地讲,档案行政执法工作与社会预期和档案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违法现象和行为。突出表现在:一是档案工作的一些设施设备到位率差,不少单位包括一些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没有及时建立综合档案室,各种门类、载体档案没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业务档案、会计档案、声像档案等分散保存的现象尤为突出。二是材料收集不全现象严重,很多基本的应当立卷归档的文件材料没有及时收集、归档,散存在部门或者个人据为己有的现象司空见惯。三是一些单位档案保管条件不符合要求,档案库房和基本的防护设施欠缺,有的还存在安全隐患。四是重点建设项目、重大科技成果或其他技术项目鉴定、验收时未按规定验收档案,很多重大工程档案工作根本没有经过当地档案部门的验收。五是不按期甚至拒绝向档案馆移交档案等等,很多单位都以查找不便或者保密的理由拒绝向档案馆移交档案。

二、剖析原因和根源,发人深思。

上述违法现象与行为的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整个社会的原因,也有法律法规不健全的原因,更有档案部门自身建设等方面的原因。

(一)社会档案意识和档案法制观念淡薄造成档案行政执法缺乏有效的执法社会氛围。虽然《档案法》颁布实施已经整整22年了,但整个社会的档案意识仍然十分淡薄,大多数领导所谓的重视也多半停留在口头上,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引起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不少地方和单位的档案工作只是凭经验、凭习惯开展,很多人员都不愿从事档案工作,抱着无可奈何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大有人在,法律、法规和规章赋予档案工作部门的职能,也未能得到真正履行。社会上的老百姓不知道档案及档案工作的比比皆是,更莫说知道什么是档案行政执法和档案违法了。甚至有一次,笔者竟然在网上看到有网友称:“档案部门已经撤销,已经私有化……”这真让人啼笑皆非。

(二)档案部门自身建设制约了档案行政执法的有效开展。一是档案部门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不少档案部门认为,只要档案不丢失、不毁损就不存在执法问题,至于不归档、不集中保管、设施设备欠缺、不按时移交等只是小问题,上升不到档案行政执法的高度。二是档案部门执法的刚性不够。档案行政执法停留在口头上的多,停留在一般的监督检查上的多,对发现的违法行为,听之任之的多,遇到问题就是跟有关部门领导反映,希望引起重视,如此而已,这就造成档案行政执法乏力,违法行为长期得不到有效制裁。档案行政执法的权威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有些同志甚至戏称档案行政执法为“柔情执法”。三是档案行政执法主体的素质制约了档案行政执法的有效开展。实际情况看,我国的行政执法队伍中目前还较为普遍地存在着法律知识欠缺、能力不强的现象。法律专业知识的欠缺,必然带来执法能力方面的问题,突出地表现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不按法定程序办事,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依据的事实不清,适用法律不当,不按《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向行政相对人履行法定告知义务,不依法履行保护行政相对人人身权、财产权的职责等。

(三)档案部门的社会地位造成了档案行政执法难。面对普遍存在的违法现象与行为,即使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认真履行其职责,努力加大执法力度,但是相比较其他系统的行政执法工作,档案行政执法难度较大,其成效并不明显。众所周知,多数的行政执法主体,其行政相对人往往是弱势群体,这是因为行政主体一般是行政执法机关,而行政相对人多是普通的企事业单位甚至老百姓个人。而档案行政执法的对象恰恰相反,其行政相对人往往是强势部门或单位,其执法面对的主要是一些强势的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这里的许多单位无论从地位还是权势,都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所不及的。在这些部门、单位面前,倒显得档案局这个行政执法主体是弱势部门了。一旦有权有势的部门、单位出现档案违法行为,你如何进行执法?许多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因此就畏缩不前了。

(四)档案法律法规授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权有限,造成档案行政执法缺乏足够的震撼力和威慑力。对于

第三篇:县依法行政(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

县依法行政(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我县依法行政工作,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2004〕l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5〕37号)、《黑龙江省行政执法责任制试行办法》(2001年省政府令第10号)和《绥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绥化市依法行政(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的通知》(绥政发〔2010〕77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严格依法办事,推进政务公开,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和问责制度,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本方案的要求,认真落实推行依法行政(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各项工作,实现政府工作法制化、执法主体合法化、执法行为规范化、执法责任具体化的行政执法体制和“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奖罚分明、制约有效”的行政执法运行机制,切实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

二、实施范围

按照《黑龙江省规范行政执法条例》和《黑龙江省行政执法责任制试行办法》的规定,凡本县行政区域内的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和由法律、法规授权以及依法接受委托从事行政执法活动的组织,均应全面实施依法行政(行政执法责任制)。具体实施范围包括:

(一)县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

(二)县人民政府所属各行政执法部门和与县政府各行政执法部门平级的中、省直行政执法部门(以下简称县各行政执法部门)。

(三)县人民政府所属的由法律、法规授权从事行政执法活动的组织及受行政执法部门委托从事行政执法活动的单位。

三、工作任务

(一)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积极推进依法行政。

1、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和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法律、法规、规章,落实依法行政工作规划和安排,定期报告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情况。

2、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听取意见、听证制度,健全合法性审查和集体决策制度,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实施情况后评价制度和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确保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

3、完善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根据工作分工,分别制定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计划。加强对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察和测试。

(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建立及组织实施。

1、建立并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确保任务明确、责任到人。

2、实施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组织考核并兑现奖惩。

(三)规范抽象行政行为。

1、制定规范性文件符合法定程序,内容与上位法、上位规范性文件不抵触,并按时、规范报送备案。

2、定期组织清理规范性、政策性文件,按要求完成清理任务,并进行文件汇编工作。

(四)实施并规范具体行政行为。

1、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须以政府名义做出行政确认、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裁决等行政行为的,负责实施该法律、法规、规章的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做好前期工作,经政府法制机构审核后,以政府名义做出决定,确保行政行为程序合法、内容适当、适用法律准确。

2、审查确定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并公告。

3、对行政执法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规范、检查和指导,纠正存在的问题。

4、深化行政审批(许可)制度改革,规范行政审批(许可)行为。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要求,同时进一步简化程序,改进服务,提高办事效率。

(五)行政执法和监督队伍建设。

1、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和法制机构(含行政复议机构)的建设,切实保障法制机构建设适应依法行政工作需要。

2、对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人员进行综合法律培训、考试、发证,并建立培训档案和证件管理档案。

3、按照上级要求组织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专业法律知识培训。

(六)履行执法监督和行政复议职能。

1、落实层级监督制度,及时发现并纠正执法违法行为,并对相关责任人追究行政责任。

2、完善行政复议体制机制,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

3、统计、上报行政处罚情况统计报表和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情况统计报表;认真审查各行政执法部门上报备案的重大行政处罚、行政复议案件,纠正存在的问题;对群众举报和上级交办的行政执法违法案件进行调查处理。

四、职责分工

(一)县政府成立依法行政(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各位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和县各行政执法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政府办,负责全县依法行政(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其职责是:

1、制定对各乡镇人民政府的依法行政(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目标;

2、制定对县各行政执法部门的依法行政(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目标;

3、对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各行政执法部门依法行政(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情况进行随时抽查、定期检查和年终考核;

4、对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各行政执法部门依法行政(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情况提出奖惩建议报县政府审批;

5、对全县依法行政(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进行指导、协调、综合和总结,研究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6、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有关直属单位(包括中、省直部门)要按要求制定本地、本部门的依法行政(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并将方案于2011年9月15日前报县政府法制组(324室)。

(二)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依法行政(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具体工作由负责政府法制工作的机构承担或组织。

(三)县各行政执法部门按县政府和上级行政执法部门的要求做好本部门和本系统的依法行政(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具体工作由部门内设的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承担或组织。

(四)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各行政执法部门主要领导为依法行政(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加强对实施依法行政(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领导,层层制定目标,明确任务,责任到人,保证全面落实。

五、检查考核

(一)对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各行政执法部门的依法行政(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考核实行扣分制,扣20分以内为优秀档次,扣20—40分为达标,扣40分以上为不达标。(具体考核目标见附件

1、附件2)。

(二)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各行政执法部门的法制机构代表本级政府和本部门对本辖区和本系统各行政执法部门的依法行政(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目标自行制定。

(三)检查考核采取记载日常工作情况、听取工作情况汇报、明察暗访、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调阅抽查执法案卷、审查备案文件资料、专项执法监督检查、组织法律素质测试、走访管理相对人、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等方式进行。

六、奖惩方式

(一)依法行政(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结果纳入县委实绩考核体系,作为评价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各行政执法单位全面工作以及有关责任人和执法人员工作绩效的一项重要依据。

(二)对于被评为优秀档次的单位,由县政府给予通报表彰。

(三)对不达标单位给予通报批评,一年内不得授予各种荣誉称号。连续两年未达标的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应当主动辞职;不主动辞职的,依法予以免职或撤职。

(四)对未按要求建立并落实依法行政(行政执法责任制)或者有关制度的;存在不作为、乱作为等违法问题经检查指出拒不纠正的;不依法行政造成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法制环境较差或者部门执法形象不好的;对检查考核不配合、不接受检查或者弄虚作假的,给予通报批评,并视情节轻重,由有行政处分权的机关对相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篇:行政执法单位依法行政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

行政执法单位依法行政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

一、组织领导(8分)

(一)将依法行政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集体研究依法行政工作制度,年内研究依法行政工作3次以上(3分)。召开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低于3次的,少一次口1分。

(二)法制机构健全,领导责任明确,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法制机构或法制专干,法制机构负责人或法制专干列席行政办公会议(2分)。未成立依法行政领导小组或责任不明确的,扣1分;无法制机构或法制专干的,扣1分;法制机构负责人或法制专干未列席行政办公会议的,扣2分。

(三)保障依法行政工作经费,确保依法行政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1分)。经费不保障的,扣1分。

(四)定期向县政府报告依法行政工作计划及落实情况(2分)。未及时上报依法行政工作计划、总结及专项工作情况报告的,有一次扣1分。

二、决策机制(12分)

(一)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完善决策相关制度和程序(2分)。无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和程序的,扣2分。

(二)重大决策实行合法性、合理性论证,涉及民生问题的决策事项应广泛征求公众意见(2分)。重大决策未经本部门法制机构合法性审查的,有一件扣1分;对涉及民生问题的决策事项应组织听证而未组织的,有一件扣1分。

(三)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2分)。未根据本部门职能要求建立健全预警应急方案的,扣2分。

(四)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实施评价制度、责任追究制度(2分)。未建立或未落实的,各扣1分。

(五)认真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推进电子政务以及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4分)。未落实政务信息和公共服务信息全面公开的,扣2分;未开展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扣2分。

三、行政执法(32分)

(一)实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定期梳理执法依据和权力,并报县政府法制办审核公布(3分)。未对执法相关内容采取有效形式向社会公布的,扣1分;未定期梳理执法依据和权力,并报县政府法制办审核的,扣2分。

(二)依法分解执法职权,规范执法流程,完善行政执法相关制度(4分)。执法职权项目未分解的,扣2分;未制定并公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和相关制度的,扣2分。

(三)及时作为,依法办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申请事项,依法查处违法行为,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6分)。行政不作为,每起扣2分;错案每起扣6分。

(四)行政处罚审批中有法制机构或法制专干审核意见(2分)。有一件无意见的,扣2分。

(五)重大行政处罚及时上报县政府法制办备案(2分)。应报未报备案的,发现一次扣1分。

(六)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亮证执法,执法证定期年检,执法证件管理规范,无合同工、临时工执法(6分)。不亮证执法的,有一次扣1分;执法证件管理不规范的,扣2分;执法证不年检的,扣2分;有临时工、合同工执法的,扣2分。

(七)执法文书规范,卷宗材料齐全,建档及时(1分)。文书不规范、材料不齐全、建档不及时的,各扣1分。

(八)每季度开展一次执法案卷自查,并上报评查结果(2分)。缺一次或未上报,扣1分。

(九)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许可合法、规范(2分)。行政许可有一起不合法或不规范的,扣2分。

(十)公布收费项目及标准,规范收费行为,按照法定项目和标准收取行政许可费用(2分)。未按要求公布的,扣2分;存在乱收费行为的,扣2分。

(十一)积极开展“开放型依法行政示范点”创建活动(2分)。无活动方案的,扣1分;未开展活动的,扣1分。

四、行政执法监督(26分)

(一)加强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全面落实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相关制度(5分)。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低于100%的,扣5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答辩不及时,工作协调不配合,造成工作失误的,有一件扣2分。

(二)认真履行行政复议决定、国家赔偿决定和行政判决(4分)。不履行行政复议决定、国家赔偿决定和行政判决的,每起扣2分;行政决定经复议或诉讼被撤消的,每起扣2分;对《司法建议书》、《行政复议意见书》等提出的问题不及时纠正并反馈的,每起扣1分。

(三)明确专人审核规范性文件,按时报备规范性文件,确保备案率、及时率、合法率均达100%(4分)。未落实专人负责审核工作的,扣1分;未按要求报送规范性文件备案的,有一件扣1分;未及时上报文件发文目录的,扣1分;规范性文件违法的,有1件扣2分。

(四)定期组织对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3分)。未定期开展清理的,扣1分;规范性文件未及时提出修改或废止的,有一件扣1分。

(五)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行政执法责任追究(4分)。未建立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相关配套制度的,扣2分;对违法或过错责任人员未追究的,有一起扣2分。

(六)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制约机制,防止和及时纠正违法的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每半年开展一次行政执法评议考核(6分)。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扣1分;未组织执法案卷自评的,扣2分;在全县执法案卷评查中发型不合格案卷的,有1件扣1件;未开展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并及时上报,扣2分。

五、法制宣传及队伍管理(12分)

(一)落实领导干部学法规定要求,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2分)。本领导班子集体安排学法少于两次的,扣1分;未展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扣1分。

(二)认真开展公务员、行政执法队伍素质提升活动,建立健全专题法制讲座制度,编制好本单位学法培训考核计划,并认真组织落实(2分)。未建立公务员、执法人员学法培训计划的,扣1分;全体行政执法人员集中学法时间少于40课时的,扣1分。

(三)加强法制宣传,全年向县政府法制办上报依法行政信息或调研文章不少于12篇,在县级以上主流新闻媒体刊用依法行政工作新闻(信息或调研文章)不少于4篇(4分)。上报依法行政信息或调研文章少于12篇的,扣2分;在县级以上主流媒体刊用依法行政工作新闻少于2篇的,扣2分。

(四)行政执法人员按时参加县政府法制办组织的执法培训和考试(4分)。执法人员未按规定参加县政府法制办组织的执法培训和考试的,每少1人扣1分;在全县行政执法人员考试中,单位平均分处于全县后3名的,扣2分。

六、行政执法效果(10分)

不出现执法不当,徇私枉法,引发群体性事件或影响的行政行为(10分)。符合要求的得10分,并实行奖励加分,创新依法行政工作,其经验在全国、省、市介绍或推广的,分别加10分、7分、5分(要求提供原始文字依据);造成负面影响的,分县、市、省、全国范围,分别给于3分、5分、7分、10分的扣分。

第五篇:机关依法行政考核和行政执法责任制度

依法行政考核制度

第一条 为了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特

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考核范围:本XX县XX县、苏木镇两级持有行政执法证件的行政执法人员。

第三条 考核内容:

(一)依法行政基本素质——包括完成正常业务和临时性工作任务的质量及数量如何,考核工作人员遵纪守法、遵守工作纪律、文明执法等情况;考核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是否具有积极性、主动性,业务上是否肯钻研,勇于创新;是否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对待管理相对人的态度是否和蔼、有耐性;对领导干部还要考核全局观念,创新意识,依法行政执行情况等;

(二)履行职责――包括是否依法正确履行管理职责,有无不作为或越权行政的情况;行政执法过程中程序是否正当,是否体现高效便民、诚实守信的原则;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情况等;

(三)社会评价――对具有行政许可、行政收费、行政处罚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从事执法活动中是否有被投诉的情况,行为是否规范,是否按照法定程序期限办理各种事项;定期对管理相对人进行社会调查,通过问卷结果评价执法人员的执法业绩。

第四条 考核方法

对行政执法人员要坚持做到全面考核与重点考核相结合,平时与年终考核员相结合,领导与群众相结合。

考核方法采取平时考察与定期考核两种形式:

一、平时考察:

(一)通过人口和计划生育等相关法律、法规、业务学习以及各项活动的表现,考核执法人员业务,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二)通过群众投诉、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情况,考核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责任;

(三)通过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与执行,考核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水平;

(四)通过办理行政许可、行政收费、行政检查、行政处罚执行情况考核执法人员的工作实绩和成果。

二、定期考核:

(一)年终考核,结合年终行政执法责任制考评,每个执法人员进行自我总结,并通过征求群众意见,全面进行考核;

(二)平时考核,结合群众反映的情况集中考核。

第五条 考核要求

(一)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就是要全面、客观反映工作人员的状况,并按照统一标准,作出评价;

(二)注重实绩原则,着重考核从事行政执法岗位的工作人员、工作实绩;

(三)建立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考核档案,对考核的原始材料和考核记录及时整理,收入考核档案,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

第六条 本制度自XX年X月1日起实施。

行政执法责任制度

第一条 为进一步明确执法责任,提高执法水平,促进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XX县人口和计生局负责对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行政执法工作进行监督、考核、奖惩。行政执法必须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必须做到合法、公正、廉洁、高效;必须自觉接受社会和公众的监督。

第三条 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XX县人口和计生局局长是行政执法第一责任人;副局长是所分管单位开展执法工作的责任人;委托执法单位(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是负相关法律责任;股室负责人是直接执法责任人;各岗位的行政执法人员是具体执法责任人。

第四条 各执法责任人对各自岗位的承办执法工作及承办的执法任务承担相应的行政执法责任。重大行政处罚案件等需集体讨论决定的,由领导集体负执法责任。

第五条 执法股室和各委托执法单位(乡镇人民政府)应依照本制度建立和实施本单位的执法责任制,将执法责任分解落实至每个岗位,明确其执法职责、执法内容和执法权限。

第六条 执法股室和各委托单位(乡镇人民政府)在实施行政审批、收费、行政处罚等具体行政行为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权限和程序进行,不得越权和失职。

第七条 应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公开执法范围、职责、标准、条件、程序、期限、收费情况。对属于本单位职权范围内且符合法定条件的审批事项,应当及时办理,不得拒绝和拖延;对不属于本单位职责范围内或不符合法定条件不能办理的,应当向当事人说明情况或移送有关单位办理。

第八条 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程序,并使用规范的法律文书。

第九条 各具体行政行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正确;

(二)执法程序合法;

(三)符合管辖和职权范围。

第十条 不得违法要求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履行义务。

第十一条 行政执法人员必须是单位正式工作人员,非正式工作人员不得直接从事行政执法活动。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精通本岗位行政执法所依据的法律、法规,熟悉相关部门的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行政执法人员必须秉公执法、文明

执法、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严格依法办事。

第十二条 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时必须出示国家和自治区统一颁发的行政执法证件,亮证执法。执法人员进行案件调查或现场执法时不得少于两人。

第十三条 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四条 行政执法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徇私枉法;

(二)贪污受贿;

(三)隐瞒事实真相,仿造证据;

(四)滥用职权,侵犯和损害当事人利益;

(五)利用职权为自己和他人谋取私利;

(六)假公济私、打击报复;

(七)泄露国家秘密和工作(商业)秘密;

(八)其他违法违纪行为。

下载第一章 依法行政下的行政执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章 依法行政下的行政执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依法行政执法力度

    ______届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法学专业(本科)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议依法行政 学生姓名:__常 红 艳 ___________学号:1062001206331 电大分校:_......

    依法行政执法责任制

    长武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依法行政责任制实施细则第一条为强化行政责任,促进我单位工作人员恪尽职守,依法行政,确保政令畅通,提高行政效能,防止和减少行政过错,强化责任追究,建设......

    行政执法

    行政执法 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查处四起港口航运环节乱收费案件 为落实国务院第103次常务会议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开展进口环节收费紧急检查的通知》(发改电[2015]551......

    行政执法

    行政执法的概念:行政主体从事行政活动的简称.基本内容:一是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抽象行政行为.二是:依法采取直接影响对方权利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 法治从立法层面上来说,就是对......

    依法行政执法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省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度省政府依法行政考核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对照省政府对市政府依法行政考核指标,现将马鞍山市度依法行政工作自查情况报告......

    依法行政执法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省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度省政府依法行政考核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对照省政府对市政府依法行政考核指标,现将马鞍山市度依法行政工作自查情况报告......

    2008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情况自查报告

    XX镇人民政府 关于2009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情况的报告 XX镇人大主席团: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强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根据《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落实......

    关于开展依法行政及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评议的通知

    关于开展依法行政及行政执法责任制 考核评议的通知 旗直各行政执法部门: 为进一步推进我旗依法行政及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不断深入发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根据年初签订的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