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税收计划任务下的行政执法风险
目前,税务部门在税收征管过程中,由于受年度税收计划任务的影响,普遍存在人为调节税收进度的情况,致使收“过头税”、税款滞留和违规“吸税引税”等问题比较突出,这给基层税务人员带来了执法风险。据我县审计部门日前发布审计调查通报,我县税务部门为完成税收计划任务,发生多起征收“过头税”,如某化工企业一年实现的税收在一季度全部上缴,使企业资金
大量占用,有的甚至是企业应缴税款的1.55倍,通报中也通报了税务部门存在税款滞留和违规“吸税引税”等问题;如我县经济欠发达的乡镇,基层税务机关和乡镇领导为完成税收计划任务,串通一气,通过财政奖励(或返还一定的比例)的办法,违规“吸税引税”,将不属于本乡镇的税收吸到本乡镇来;也有收入形势好的,基层税务部门为了调节税收计划进度,也使得许多应征收税源滞留在企业,当上级检查时,首先被追究的是基层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也带来了执法风险。
税务部门依据年度税收计划任务进行征税存在问题的确突出,这是因为年度计划任务本身就存在问题,甚至已成为收取“过头税”、税款滞留和违规“吸税引税”等突出问题的罪魁祸首。的确,“计划指标”存在“虚拟化”倾向,即其在定量或量化分配上缺乏科学而合理的依据。上级税务机关向下级税务机关下达税收完成“计划指标”的一般依据是,在上年度实际完成任务的基础上递增一定的比例,然后以部门为单位进行分摊,而基层税务机关为确保税收计划任务如期完成,则按照其内部机构甚至干脆按照人头把所谓税收任务进行分解。然而,税收额度的实际增长幅度,并不会依照如此人为的“税收计划”列支的比例发生,故而那些“计划指标”所核定的税款征收任务就很难跟常理和法理相吻合,甚至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其实道理很简单,税款增长必须以纳税人的应税收入增长为其前提,但实际上具体到每一个纳税户而言,肯定是有增有减,可事实上在“税收计划”的运作下,必然会导致穷富“一竿敲”等苦乐不均现象的发生,最终导致一些纳税户背负“过头税”的负担,而另一些纳税户却必须依照税务部门的“指令”,将税源留在企业,以备来年不时之需。
税务部门应保证多少税款入库,应具体取决于税源的实际状况,而这根本无法预先通过计划进行准确核定,可现实中税务部门偏偏就是依照年度税收计划进行管理并执行目标考核的,所以一些税务部门为完成上级下达的征管任务,对税款入库进行人为控制或调节就成为其必然的选择。其实,“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作为税收收入的原则,已成为《税收征管法》的法律条款,故而税务部门人为调节税收进度或征收“过头税”的行为是典型的执法犯法。而如此制定税收“计划指标”的做法,不仅充满了浓厚的人治色彩和执法者对法律的游戏心态,而且也掩饰了征管过程中执法质量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尤其税收“计划指标”的规定依据,既非来自于科学的权衡和度量,更非缘自于任何法律的规定和授权,而是缘自一种被政绩或功利所左右的长官意志。而一些地方政府错误地执行“以支定收”的财政管理机制,也造成税收征管指标交叉重叠,犬牙交错,甚至出现了地方政府无视法律规定而干预税收政策的现象。
因而,时下税务部门执行的税收“计划指标”所显示出的未卜先知的荒诞情形,显然已严重背离了依法征税的法制轨道。也就是说,在税收“计划指标”主导下的征税活动,反映出的是执法者的意志已成为法律,而真正的法律反而成为被执法者随意虚拟的法律幻像。故而如此税收“计划”,正是导致“过头税”、税款滞留和违规“吸税引税”等违法行为发生的罪魁祸首。因此,为了保护和减少基层税务人员执法的风险,要摆脱这种罪魁祸首的泥沼,笔者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在下达税收计划时要充分调查研究,要使计划符合实际,最好取消税收计划,而基层税务部门在日常管理中,将税收征管的重点由对税收任务进行考核转向对征管质量和执法质量进行考核,对有应作为而未作为的,要严惩不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阻止 “过头税”、税款滞留和违规“吸税引税”等违法行为的发生,才能保证国家税收政策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和执行。
第二篇:《税收行政执法风险管理》序
序
风险管理,顾名思义,就是以最小的代价降低风险程度的防控过程。
风险管理起源于美国。上个世纪30年代初期,金融危机给美国的社会、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许多经济专家、学者开始反思、总结应对和避免经济危机的方法,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所罗门〃许布纳博士提出了风险管理的初步构想。此后70多年的时间里,全球风险管理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传统风险管理,二是整体化风险管理,三是全面化风险管理。我国税收风险管理较之美国、英国等西欧发达国家,起步较晚。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风险管理逐步在少数领域应用,进入本世纪以后,风险管理已被广泛应用。2006年6月6日,国务院发布《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南》,是我国第一个全面风险管理的指导性文件。2010年2月26日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实际上就是国家层面上对重大风险管理的法律,以法律的形式固定和规范了国家重大风险管理机制和处置方法。国税部门从事税收征管工作也同样存在着风险。
依据现代风险管理理念,可将税收风险定义为: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岗位职责过程中,因工作失误或者过失,可能给国家、单位、纳税人及个人造成的负面影响和损失。从工作岗位看,从局长、副局长到一般工作人员,每一个岗位都存在潜在的风险。比如:领导岗位,岗位目标是完成任务,带好队伍,如没有完成任务或没带好队伍,就有可能受到口头批评、通报批评直至一票否决。再如:采取税收保全或强制执行措施不当,可能造成税款流失、败诉甚至造成国家赔偿。从工作流程上看,国税工作方法和工作程序只能以法律的规范为准则,决不能各行其是,不作为和乱作为。如果违背了法律规定的程序,做的事情即使是对的,其结果也是徒劳的,甚至带来负面影响。从工作环节看,具体的国税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环节,所有工作或环节的失误,都会带来全局性的负面影响。
2009年5月5日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第一次将风险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引入到税收管理工作的实践,这预示着风险管理这一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在不久的将来会全面引入到税收管理工作之中,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新的发展趋势。
全面税收风险管理,其内容包括与税收工作相关联的所有方面、层次、环节,具体来说分为三类,即: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税收行政执法风险管理、税收综合政务风险管理等。特别是与企业一道,在平等、互信、互动基础上开展的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是税务部门深化税收服务的方略,是促进经济税源发展的举措。这一极富挑战性和创新性的尝试,在全国税务系统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实践中尚属首例,而且符合社会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
风险识别标准科学、规范、简明,是有效识别税收行政执法风险的基础。本书把违反税收法律、法规、多征、少征、不征、错征税款,严重侵害纳税人权益,造成国家利益蒙受重大损失,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或刑事处罚的行为定为高度风险;把违反有关规定,应受到责任追究的行为定为中度风险;把效率低下、作风拖沓等具有一定负面影响的行为定为低度风险。有了明晰的标准,风险识别和防控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谷城国税局开展的全面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目标明确,要求很高。其目的就是使全面意义上的税收风险变小或变无。二是风险识别准确。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系统分析税收征管流程、企业生产经营流程,全面找出风险,解决了风险识别问题。三是风险评价恰当。对潜在的风险进行了适当的定级,便于在风险防范过程中,知轻重,抓重点。四是风险成因分析客观、公正,有利于提高风险意识,防患于未然。五是风险防控措拖有效。针对风险及成因,制定或引述了各项制度、办法,对促进税收管理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这本《税收行政执法风险管理》是“全面税收风险管理”项目工作的成果之一,对国税征管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值得广大国税同仁学习、借鉴。
第三篇:防范税收执法风险范文
安阳县地税局四强化积极防范税收执法风险
安阳县地税局结合实际情况,以强化征管为主线,运用四强化着力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切实提高依法治税水平和税收工作质效。一是强化培训教育。定期开展税收执法培训和教育,大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利用典型事例开展执法风险教育,提高干部队伍对防范税收风险的认识。二是强化执法风险意识。开展党风廉政和税收执法风险教育,教育引导税干树立依法治税的理念和纳税服务的观念,强化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三是强化执法考核。严格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帮助和督促基层执法人员及时发现和修正执法过错行为。对发现的问题一查到底,按规定处理。四是强化部门协作。加强与公检法等部门的联系与交往,邀请检察院领导讲解如何预防职务犯罪,及时听取意见与建议,学习和交流预防职务犯罪知识。
化州地税坚持依法治税 防范税收执法风险
今年,面对组织收入上的困难,化州市地税局始终坚持“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坚持严格依法治税不动摇”。特别是在七月份,该局党组提出了“既要确保完成税收收入任务的结果,又要坚持依法治税防范执法风险的程序”的工作新思路,在大力组织收入的同时,切实防范和梳理执法风险,促使依法治税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同时对构建化州市平安地税、平安财政、平安企业起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一是重点规范货物运输业发票管理。下半年以来,在本地税源严重枯竭、税收收入减收因素较大的情况下,该局下定决心,顶住各种压力,坚决对货物运输业发票的管理进行了严肃的整顿,制定管理措施,规范管理。
二是从强化执法风险教育入手,有针对性地加强干部职工的政治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通过开展税务稽查、纳税评估、公务员责任意识、党风廉政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培训,对干部职工进行“大洗脑”,切实转变其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三是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制定。7月份以来,该局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我市地方税收征收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我市货物运输业税收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外来建筑安装企业税收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网吧核定征税实行按台核定征收规定的通知》、《关于加强我市外出经营建安企业税收征收管理的通知》、《关于对我市红砖、灰砂砖行业实行以用电量控税征收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外来建筑安装企业税收管理的补充通知》、《关于明确市府地税征收窗口税收管理的通知》、《关于征收我市2009-2010河砂销售有关地方税费 的通知》、《化州市地方税务局经费管理办法》、《化州市地税局接待工作暂行规定》、《化州市地方税务局工作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等文件。四是从加强税收执法监察入手,加大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力度。根据各工作阶段的特点,对照岗位职责、规范性文件、各类考核办法等,全面查找风险点和风险源,认真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提出整改措施,以纠正税务人员执法行为的随意性,防止失职渎职或滥用职权行为的发生。五月,该局重点对各征收单位辖区内的商场超市、药业、钢材、砖厂、加油站、酒吧、石场等纳税户进行了执法检查;九月,对各征收单位执行《关于加强我市地方税收征收管理的通知》等规定的情况进行了检查;十一月,检查了各征收单位的发票内部管理、门前代开发票以及征管资料的开具、保管、整理等工作。
提高依法治税水平,降低执法风险
一、目前我国税收执法的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制化的进程,社会主义税收事业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各界关注税收的程度在提高,纳税人的税收法制观念也随之不断提高,他们对税收政策的掌握能力也在不断增强,税务干部的执法行为时刻在接受着多层次的监督和制约。因此,税务干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无论是在执行税收政策、执法程序还是在公开办税、优化服务等方面,都要在法制、公平、文明、效率上下功夫,稍有不慎,就要承担相应的执法风险。在一些涉税案件中应当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税收执法风险,已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不可避免的一个话题。税收执法作为国家行政执法的一部分,承担着为国聚财,堵漏增收的重任。正是由于税务机关是国家财政收支的关键部门,已越来越成为国家纪检监察部门关注的对象。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健全,公民和法人的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如果我们的税收执法人员不及时调整工作思路,转变执法观念,克服随意执法的老毛病,就随时存在着执法风险,小到经济损失,大到触犯刑律。
二、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的主要意义
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的意义就在于保障税收执法部门有一个安全的税收执法环境,起到稳定队伍,增强凝聚力,提高战斗力的目的,从而促进税收工作效率,更好地维护税法的尊严。防范和化解
税收执法风险,保障税收执法安全的意义主要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维护税收执法人员的切身利益。如果税收执法人员的执法安全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将严重影响税收执法队伍的稳定,不利于各项税收工作的开展。因此,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保障税收执法安全是保护同志、稳定队伍的基础,是内树正气、外树形象的关键。
二是有利于树立税收执法机关的良好形象。如果我们的税收执法人员能够时刻保持执法风险意识,做到正确执法,文明执法,同时做好税收服务,努力化解征纳矛盾,不仅能够降低执法风险,而且能够很好地树立自身以及整个税收执法队伍的形象。反之,如果执法方式简单,执法手段粗暴,就会造成征纳关系紧张,降低自身执法安全系数,增大执法风险,损害执法队伍的形象,使税收执法工作处于被动。因此,化解税收执法风险,保障税收执法安全也是树立税收执法机关良好形象的需要。
三、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的几点对策
1、推进依法治税,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正确处理依法征税与支持经济发展,依法征税与优化纳税服务的关系。既不能人为调节收入进度,违规批准缓税,也不能收过头税;既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支持经济发展,又要严格执行规定,严禁擅自减免、违规减免。
2、推进依法治税,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依法治税始终是国税工作的灵魂和核心。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就是要密切关注涉税违法活动的新动向,加大涉税案件查处力度,加大专项检查和专项整治工作力度,以查促收,以查促管,以查促查,努力降低税收执法风险。
要把涉税违规违法案件消除在萌芽状态,消除在基层。专项检查和重点整治要精简项目,改进方法,抓住重点,分类检查,达到“检查和整治一个行业、规范一个行业”的目的。
3、加强税法宣传,优化纳税服务。积极开展以“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和谐社会”活动和曝光涉税典型违法案件,扩大国税影响,提高全社会依法纳税意识。要切实增强服务意识,优化纳税服务,继续完善办税公开的规程和承诺,降低纳税成本,和谐征纳关系。
4、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税务干部执法水平。税务工作政策性强,业务技能要求高,各级税务部门要把业务培训放在重要位置。要采取以训代学、以考促学等有效方法,鼓励干部报考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促进干部钻研业务,提高工作水平。
5、开展纳税评估,强化税源监控。税收管理员要定期对所管辖纳税户的纳税情况进行评定估价,发现偷逃骗税及其他异常情况,立即向稽查部门反映,由稽查部门严肃查处。加强纳税评估和纳税辅导,使企业能够通过补税纠正违规;还有一条是要尽量减少重复检查。加强纳税评估,健全预警机制,既是税收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构建和谐征纳关系的重要内容,6、探索科技管理方法,提高征管质量和水平。目前,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资源,将其应用到税收工作的各个领域,用高科技手段的先进特性堵塞税收漏洞。如推行电子申报纳税方式,利用计算机核定税款,税银联网、税企联网等。
第四篇:浅谈税收执法风险和对策
浅谈税收执法风险和对策
当前,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逐渐加快,政务公开力度不断加强,依法治税进程也在深入推进。税收工作作为重要的经济活动,受重视关注程度和依法治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应的纳税人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也日渐提高,对税收工作监督力度势必加大。作为执法部门之一的地税机关,税收执法活动对税收执法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税收管理中面临的税收执法风险也随之增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减少执法随意性。面对税收管理中的税收执法风险,如何认识、规避、化解执法风险,趋利避害,提高执法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必须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工作中税收执法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
税收执法风险就是指在税收执法活动中,地税机关和工作人员未按照或未完全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及税收规范性文件要求执法或履行职责,侵犯、损害了国家或税收相对人的利益,给国家或税收相对人造成一定损失,它是地税机关和工作人员的作为(主要指不当)和不作为可能使税收管理职能失效以及对执法主体和执法人员本身造成损害的各种不利后果或不利影响。在实际地税工作中,由于政策不明、流程不便、业务不熟、人情难却等原因,导致税收执法中存在一些问题,税务干部也就很容易暴露在执法风险中。绝大多数风险都存在于税务管理、税款征收、税务检查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一)日常管理行为中形成的执法风险
在日常税收管理过程中,其主要表现在基础管理工作不到位,未依法保障或侵犯了管理纳税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比如在执行征管工作流程中未严格按规程操作、税务登记不准确、纳税人性质认定错误、纳税评估失真、发票审核不严、“双定户”定税程序不规范、税收政策宣传不到位、税率执行错误、日常纳税辅导不细致造成的纳税漏洞等行为都是其具体体现。这类风险它几乎涉及到税务机关日常税源管理的各个岗位,税源管理中每一项基础管理事项,从日常表现上不易察觉,最容易忽视,而实际最终造成的后果将可能成为其他税收执法风险的诱因,导致更严重的风险的产生。
(二)税收稽查(检查)行为中形成的执法风险
税收稽查(检查)行为的风险主要是指执法人员在对纳税人进行检查时,不按规定程序和要求调查取证。未按规定履行告知义务,收集的证据来源不法定、手段不合法;违规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或者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不当,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者纳税担保人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失;引用法律法规不准确,如《税务处理决定书》、《税务处罚决定书》做出的决定不是引用法律法规等高级次条文,而是引用内部文件、工作
规程等低级次条文,且引用的条款不明晰,定性不准确。在对纳税人做出补税或处罚决定时,未能听取纳税人的陈述,不按程序举行听证或未完整地告知诉讼权等。这些不规范行为往往由此提起行政复议或诉讼,税务机关将可能承担执法决定被撤销或变更,其直接责任人员被追究责任。
(三)税务人员综合素质方面的执法风险
1、执法理念不强。税务人员法律意识观念淡薄,主观意识随意性,凭感觉和经验办事,靠关系和面子执法,以权、情、言、罚代法,最终导致执法风险发生。
2、执法行为不当。一是抵制或拖拉。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工作职责,明知故犯。二是疏忽或过失,执法风险意识淡薄,自我防范意识不强,执法方式随意、简单,不按规定程序规范操作。
3、执法水平不精。一是部分人员平时不放松对业务知识更新,对税收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及相关涉税法律条文不熟悉,甚至一知半解,致使执法不明、权限不清、错误引用等业务素质偏低现象;二是少数人员由于职责观念不强,不严格执法,呈现缓作为、不作为甚至乱作为情形,表现在精神低迷、工作马虎、执法随意、疏于管理、处理失度、违法不惩等现象,从而导致工作上的漏洞和过错;三是自身道德素养低下,执法方式粗俗、野蛮。极少数人员服务意识缺乏,方式简单、手段粗暴,易激化征纳矛盾;四是廉洁自律意识薄弱,个别人员平时忽视加强对自身执法效能要求,忽略对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的改造,经不起诱惑和拉拢而下水,腐化堕落、害已损公。
二、税收执法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产生税收执法风险的原因有多种,既有宏观方面的也有微观方面的,但就从事税收工作经历来看,我认为有如下几点:
(一)税收执法环境不佳
1、外部因素。一是受地方经济发展速度、社会就业等压力的影响,在这样一个社会大环境下,各种社会利益矛盾加剧,税收执法始终处在各种矛盾的焦点上,行政干预、人情干预、部门配合不力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执法的公平。税务机关与地方政府又存在着种种联系,特别是在税源、经费、建设上对地方政府依赖性较强,地方政府在法律边缘的“保护”、“发展”政策不可避免地给税收执法增添了法律风险,有些考核指标不够科学,片面追求“绩效”,不能准确反映执法水平和执法效果,导致基层人员为应对考核不顾客观实际,人为地弄虚作假,从而带来了执法风险。二是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日新月异,日益复杂化,纳税人偷税逃税形势多样,日趋隐蔽化,无形中增加了地税部门检查难度,增大了执法风险。
三是全社会对地税工作的熟悉度和关注度增强考验着执法水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制的不断完善,广大纳税人的维权意识增强,越来越注重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2、内部因素。一是税务执法人员执法质量不高和防范执法风险意识不强是困扰依法治税工作的决定性因素。部分人员缺乏对职务犯罪风险的足够重视,总认为我们是执法机关,本身就是打击偷、逃、骗税犯罪的,而忽略了自身的法律制约性和受其他执法机关监督的意识,对税法及相关法的理解上存在偏差,税收征管工作的失误会导致自身犯罪的概念模糊,除税收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知识淡于学习或掌握肤浅,一旦上升到司法程序往往茫然失措。有些干部不熟悉税收会计,不掌握税收政策,不了解企业情况,不具备适应实际的工作能力,“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仍然存在,从而影响了税收执法公平、公正、效率。二是受内部制定的规定、办法的制约。为落实好上级政策、文件精神,大多会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一些具体的办法和规定。可一旦出现问题,就给司法机关追究税务人员的责任提供了依据或证据。三是受税务执法人员业务素质的制约。每年的规范性文件出台,互通性不强,文件多、规定多,税收政策趋于复杂化,因对其理解有偏差,在执行中出现有冲突的现象,从而导致执法质量不高。四是受内部权力监督机制的制约。目前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完善,存在一定范围的死角,给个别人提供了违规执法的空间。
(二)税收制度建设还存在一定缺陷
地税干部是贯彻落实税收政策的承担者和实施者,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税收执法风险产生的机率。主要体现在有的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复杂、模糊,有的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明显违背上位法规定的条款,法律地位低,存在税收法律法规缺陷,形成缺陷或漏洞空间较大,执法程序没有明确,执法过程中,执法风险隐患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地税干部的执法一方面无所适从,难以正确执行到位;另一方面则错误执法,税务人员的执法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存在很大的风险。
(三)税收征管机制不健全,征管流程存在不细的地方。
流程的制定是在制度制定的基础上的明确与细化,一个不严密的流程,往往会出现环节上脱节,部门沟通不畅,职责划分不清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导致执法环节中某些权办不被行使,或因部门间推诿导致权力的消失,最终导致执法缺位或执法弱化从而产生执法风险。
(四)税收执法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
目前的执法检查,包括后续的执法过错责任追究都是属于事后的监督和形势环节,面对与地税干部的事前执法监督没有一个很好的控制,而要控制税收执法风险,必须将风险控制关口前移,必须做好事前的执法监督。
三、规避税收执法风险的对策
税收执法风险虽然不能绝对消除,但是可以防范和控制,针对税收执法风险的表现形式,从构建法治地税和谐,地税保护税收执法人员的角度出发,必须加强执法证据收集,有效防范税收执法风险,从理论上来讲,就是要尽可能地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具体来讲,需要从观念、制度、执法行为、执法队伍、机构建设等方面多管齐下,综合防控,主要对策在于做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提高认识、谨慎执法。作为执法主体的地税机关及其税务干部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认清执法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努力提高风险预防意识。地税干部要爱岗敬业,在工作中做到一丝不苟,避免作为不当或者不作为行为的发生,同时,要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廉政自律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坚持警钟长鸣,杜绝地税干部读职行为的发生,使全体干部严格执法,谨慎执法。
(二)规范税收立法。完善执法规章制度。一是制定的各项制度办法要切实可行。一些按高标准,严要求制定的规章制度脱离实际,目前根本不能达到,这无形中增加了地税机关,地税人员的渎职的风险,要以听证会、讨论会、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使制定的各项制度、办法能符合实际,便于操作,二是要强化规范性文件的事前监督,认真执行文中会签制度。
(三)以人为本,提高素质。要着力开展地税干部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地税执法队伍建设,大力提高队伍素质,真正建立一支政治合格,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执法队伍,税收执法与纳税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执法人员的素质和作风关系到地税机关的形象。
(四)强化监督、严格考核。一要强化执法监督检查,加大对执法各环节的监督力度,抓大头、抓防范,严防失控,对各环的问题,坚持一查到底,按规定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二要强化税收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建立执法检查通报制度,将税收执法检查在系统内公开通报,并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语句,严格考核兑现。
(五)加强协作,预防风险。加强与公检法、纪检监察等部门的联系配合,及时听取意见与建议,学习和交流预防职务犯罪知识。一是要加强与工商、银行、国税、国土资源、城建、计划、交通、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合作。将地税部门执法中与这些部门的协作情况进行通报,二是加强与司法工作的联系,建立经常性的工作联系机制。将行政处罚,移送案件,立
案侦查、提请逮捕、审查批捕,立案监督情况相互通报,对地税部门执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共同研究、商议解决。
(六)强化服务,共创和谐。要强化纳税服务和执法宣传,做好行政协调、努力构筑地税部门与社会各界及广大纳税人的和谐关系。在税收执法活动中,如果能做到让纳税人或机关人员理解、支持、配合地税工作,那么就会减少或降低执法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地税各项工作任务。
第五篇:如何应对税收执法风险(国税)
如何应对税收执法风险
如何应对税收执法风险,确保税务干部在公正执法、安全执法的基础上提高税收征管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笔者认为应尽快建立税收执法风险防范和管理机制,从理念、机制、信息化手段三个方面入手,做好税收执法风险的内部控制工作。在这里谈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供参考:
(一)建立税收风险管理机制
引入税收风险管理理论,制订以风险识别、风险预测和风险应对为基本框架的《税收工作规范》。
工作规范在风险识别环节完成各类风险信息的归集和分析,找出可能带来税收流失的关键因素。组织相关业务部门对税务登记、税收管理、申报征收、发票管理、税务稽查、政策执行、减税免税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梳理,对执法中易产生错漏的难点、盲点、焦点进行归类。
在风险预测环节完成对纳税人风险度的量化定级。通过确定的风险点,设定预警指标,对纳税人行业税负率、税负变化差异、税负变化幅度、销售变动率、经营环境、管理水平等动态、静态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对纳税人生产经营和纳税申报异常信息的筛选整合,找出税收执法风险的关键环节和可能带来税收流失的关键因素。将所有执法风险按照高、中、低和经常发生、偶而发生等情况进行分类,重点关注高风险和经常性发生的执法行为。
在风险应对环节,根据评定的风险级别,在税收法律法规的总体框架和要求下,采取针对性措施,实施对风险的核实、排除、控制和化解。如对纺织服装行业抓住增值税专用发票这一重要环节,开展专票开具情况分析监控,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纺织服装行业生产经营和纳税情况;对废旧物质回收利用行业,抓住企业产能和税负预警环节,防范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等。
(二)优化税源管理模式
改变传统的以经济类型分类的税源管理模式,全面推行以“属地管理、双人上岗、全面履职、服务直通”的区域税源综合管理。针对大企业或重点税源企业以及风险程度高的行业税源管理,成立专业化管理团队,选择业务精通、责任心强的税务干部来负责风险识别、风险预测和风险应对,实行协调有序、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管理模式。
(三)发挥信息化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为了及时防范和化解日常征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提高税收征管质效,结合风险点之所在,有效发挥信息化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建立健全“信息化、专业化、立体化”的税源管理体系,开发税源管理数字化考核预警系统。系统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置相应的预警指标,对应考核到相应的执法岗位,各岗位人员对照系统的预警提示,实时进行调查整改,有效减少或降低执法风险。
(四)推行纳税风险提醒服务
在综合分析风险环节数据资料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纳税风险提醒事项,按纳税风险对象制作《纳税风险提醒函》,以《提醒函》的形式告知纳税人数据异常的指标、风险点和存在的偏差(异常)以及可能的涉税问题,对纳税人提供风险提醒服务,并建议纳税人自查自纠。纳税人收到纳税风险提醒函后,在约定的时间内,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纠偏,并对存在偏差(异常)的情况,可以提供相关的原始证明材料,向税务机关主管人员说明情况,也可以通过补开票、调整纳税所得额或自查补报缴纳税款并加收滞纳金。
(五)积极推广税务代理
税务代理是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它有利于促进依法治税,完善税收征管的监督制约机制,增强纳税人自觉纳税的意识和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目前税务人员的涉税管理事务繁杂,实际上许多工作可以由税务代理完成,如税收宣传、税务咨询、纳税申报等涉税事宜。由税务代理帮助纳税人办理税务事宜,既可降低和减少税收执法风险,又可节省纳税人的纳税成本和国家征税成本。
(六)加强部门协作
加强与公检法、纪检监察等部门的联系与交往,联合成立税收风险管理委员会,及时听取风险度较高涉税事项的处理意见与建议,学习和交流预防渎职失职知识。建立经常性的工作联系机制,对税务执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共同研究,商议解决。
(七)加强税收执法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将执法风险管理文化建设融入税务文化建设全过程,采取多种途经和形式,加强对风险管理理念、知识、流程、管控核心内容的培训,培养风险管理人才,培育风险管理文化,将风险管理意识转化为执法人员的共同认识收风险无处不在、征税人的执法风险无时不有的意识和理念,促进全系统建立系统、规范、高效的风险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