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论文选读复习

时间:2019-05-14 04:0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方论文选读复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方论文选读复习》。

第一篇:西方论文选读复习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西方文论选读试题(课程代码081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伊安》是哪位文论家的作品()①亚里士多德 ②贺拉斯 ③王尔德 ④柏拉图

2、贺拉斯写作了()

①《诗学》 ②《诗艺》 ③《为诗辩护》 ④《诗学界定》

3、朗吉弩斯崇高语言的来源有()①一个 ②三个 ③六个 ④五个

4、认为诗高于其它学术,是学术之父的是哪一位文论家?()①海涅 ②雪莱 ③华滋华思 ④锡德尼

5、莱辛论诗与画的区别时他主要想说的意思是()①诗歌的节奏感优于绘画 ②绘画的表现力优于诗歌

③诗歌在表现力和整体的优越性上强于绘画 ④诗与画二者无所谓谁更优越

6、是谁说诗性智慧是人类各种文化产生的根源?()①夏多勃里昂 ②波德莱尔 ③维柯 ④但丁

7、“悲剧的本质„„为酒神陶醉的梦境”是哪位文论家说的?()①亚里士多德 ②尼采 ③叔本华 ④杜夫海纳

8、弗洛伊德认为()

①白日梦与夜梦没有什么区别 ②白日梦是梦,而不是幻想 ③白日梦是幻想,与梦有相似之处 ③诗人的创作与童年游戏无关

9、黑格尔断言()

①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 ②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虚构 ③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摹仿 ④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创新

10、《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是一篇()

①深刻阐释浪漫主义美学的文献 ②深刻阐释现实主义美学的理论文章 ③关于自然主义美学的文章 ④讨论表现主义美学文体的文献

11、秦纳是()

①英国文论家 ②法国美学家 ③德国艺术理论家 ④美国文学批评家

12、诗歌的“他者”理论是谁提出来的?()①兰波 ②罗兰·巴尔特 ③英伽登 ④海德格尔

14、美意味着对世界的本质结构的否定这是谁的理论观点()①萨特 ②瑞恰兹 ③卢卡挈 ④尧斯

15、尧斯是()

①意识流文学理论的代表 ②象征主义文论的代表 ③接受美学的代表 ④新批评的理论家

16、谁在《对几位同代人的思考》一文中提出“通感”理论?()①波德莱尔 ②佩特 ③桑克蒂斯 ④雨果

17、席勒认为“朴素的诗”主要是()①模仿神 ②模仿自然 ③模仿人 ④模仿社会

18、王尔德是()

①唯美主义文论家 ②现实主义文论家 ③只是诗人,而不谈文论 ④烂漫主义文论家

19、卢卡挈是()

①马克思主义文论家 ②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 ③自然主义文论家 ④现代主义文论家

20、本雅明认为机械复制时代艺术作品最显著的标志()①即是传统艺术的光韵的增强 ②是传统艺术光韵的消解 ③是传统艺术的光韵的黯淡 ④是传统艺术光韵的时强时弱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弗莱《批评的剖析》谈到了()

①历史批评 ②伦理批评 ③原型批评 ④技巧批评 ⑤价值批评

2、柏拉图的美学与文论作品有()

①《大希庇阿斯》 ②《会饮》 ③《理想国》 ④《诗学》 ⑤《九卷书》

3、兰波在《致保尔·德梅尼》一文中提出的观点是()

①“他者”理论 ②通灵人理论 ③诗人是盗火者 ④妇女也可以成为诗人 ⑤诗人是立法者

4、康德认为艺术的特征在于()

①是人有意图的以理性为基础的创造物,不同于自然 ②艺术是人类追求美的重要技巧,与作为知识的科学不同 ③艺术创作不同于手工艺生产 ④艺术即游戏

5、海德格尔认为艺术作品的本源不是()①艺术品 ②作者 ③艺术 ④大地 ⑤接受主体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理念说

2、悲剧(亚里士多德)

3、《论崇高》

4、原型(荣格)

5、直觉(克罗齐)

四、判断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判断正误,将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并简述理由。

1、亚里士多德认为在悲剧六要素中,人物性格是最重要的。()

2、歌德认为艺术家既是自然的奴隶,又是自然的主宰。()

3、利奥塔认为元叙事在后现代语境中已存在不可沟通性。()

4、弗莱认为神话与现实主义并非文学的两极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柏拉图的迷狂说与灵魂回忆说。

2、简述西方唯美主义文论的基本观点。

3、简述尼采的日神艺术精神。

4、简述哈桑所阐述的后现代主义本质特征:“不确定的内在性”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黑格尔是如何论述艺术美的三种类型的?

2、叔本华是如何论述悲剧与人生之间的关系的?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④

2、②

3、④

4、④

5、③

6、③

7、②

8、③

9、①

10、②

11、②

12、①

13、④

14、①

15、③

16、①

17、②

18、①

19、② 20、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①②③

2、①②③

3、①②③④

4、①②③④

5、①②③⑤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理念说:文艺模仿现实事物,现实事物模仿理念,(1分)因而文艺与真理隔着两层,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1分)

2、悲剧(亚里士多德):悲剧是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悲剧六要素中,情节是最重要的;(1分)悲剧的效果是净化人的心灵。(1分)

3、《论崇高》:是路马时期朗吉弩斯写作的一篇文论文章,(1分)主要论文章崇高风格的构成要素、以及崇高风格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1分)

4、原型(荣格):原型是隐藏在诗歌意象背后的,由诗人的自主情结负载的心理能量,(1分)原型本质上是神话形象。(1分)

5、直觉(克罗齐):直觉就是表象或意象。头脑中出现表象时,就是进行直觉,(1分)直觉就是表现。(1分)

四、判断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判断正误,将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并简述理由。

1、(×)因为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六要素中情节最重要的。(5分)

2、(√)歌德认为艺术作为对自然的摹仿而是自然的奴隶,作文超越自然的伟大人格的主体创造,是自然的主宰。(5分)

3、(√)元叙事指的是关于历史、宗教、科学、心理学及艺术的正统性的解释方法,以及用单一标准去裁定所有差异并统一所有话语的传统方法。由于不同的语言必然各有特质,元叙事本身已存在不可沟通性。(5分)

4、(×)因为弗莱认为神话和现实主义是文学的两极。在两极之间是由各种虚构的浪漫的故事组成的广大区域。(5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高明的诗人都是靠灵感来创作,(1分)灵感来自于两种途径,一是神灵的凭附,一是灵魂回忆,(1分)当诗人获得了这种诗神的灵感或在灵魂中回忆到了理念世界就可能产生一种精神上的迷狂状态。诗神的作品就是在这样的情感状态下创作出来的。(2分)迷狂说否定了技巧和经验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1分)

2、西方唯美主义文论代表人物有戈蒂叶、王尔德和波德莱尔等,(1分)其基本观点是:艺术就是美,就是形式,(1分)就是无用,就是对享乐、放浪的追求。(1分)艺术的真实目的是撒谎、想象。(1分)人通过艺术以窥见彼岸世界的奥秘而获得欢乐。(1分)

3、日神象征人赋予世界以美丽外观的精神本能。(1分)日神精神是一种梦幻精神,(1分)它使人沉浸在梦幻般的审美状态中,从而忘却人生的苦难本质。(2分)日神精神即阿波罗精神。(1分)

4、所谓“不确定性”,指的是后现代主义的内涵与主体追求是含混的、随意的、多元的;(2分)“内在性”是指主体不再对客观现实以及某些超越性价值感兴趣,而是表现出内缩性倾向。(2分)即更感兴趣的是通过自己创造的象征性符号建构自身。(1分)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黑格尔认为艺术美应分为三种类型: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1分)象征型艺术是人类艺术的初创阶段,其中,理念还没有在它本身找到所有要的形式,常常要受到外在感性材料的舒服,导致艺术存在图解的缺陷。(2分)在古典型艺术中,理念已自由地妥当地体现于在本质上就特别适合这理念的形象,理念内容与外在形式完美结合在一起。(2分)浪漫型艺术再度高扬理念。力图摆脱感性形式的束缚,在较高的阶段回到象征型艺术所没有克服的理念与现实的差异和对立,(2分)黑格尔这一历程概括为“始而追求,继而到达,终而超越”。(1分)根据艺术美的理想,黑格尔对艺术美的三种类型肯定的是古典型艺术;(1分)但从理念要求回归自身的本质来看他又认为浪漫型艺术达到了更高境界。(1分)

2、叔本华是一个典型的悲观主义者,他人人生是一场摆不脱的悲剧,(1分),而个人的生命以至是人生悲苦之源。(1分)艺术的价值就在于它能使人摆脱意识的桎梏,产生恬静的心理。(2分)但他又认为艺术不呢感内带给人长久的愉悦,而只能短暂地让人超越悲苦人生。(2分)叔本华认为悲剧是人类文学的最高等级的题材,悲剧艺术效果最强烈,其写作也最困难。(2分)悲剧的写作目的是写出人类巨大的不幸;(1分)悲剧的价值在于它让人看到了人类的全部悲哀与失败。(1分)

自考《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教师能力学》《西方文论》《中国古代文论》《马列文论》《民间文学》《现代修辞学》《中国近现代史纲》《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与当代科学》等资料,可参阅: http://blog.sina.com.cn/njhlch

kaoshi60.blog.163.com/blog/(若点击不能连接,可复制后在网页粘贴)电话***

第二篇:西方经典名著选读

challenge-and-response(挑战与应战)

 With the civilizations as units identified, he presented the history of each in terms of challenge-and-response.Civilizations arose in response to some set of challenges of extreme difficulty, when “creative minorities” devised solutions that reoriented their entire society. Challenges and responses were physical, as when the Sumerians exploited the intractable swamps of southern Iraq by organizing the Neolithic inhabitants into a society capable of carrying out large-scale irrigation projects;or social, as when the Catholic Church resolved the chaos of post-Roman Europe by enrolling the new Germanic kingdoms in a single religious community. When a civilization responds to challenges, it grows.Civilizations declined when their leaders stopped responding creatively, and the civilizations then sank owing to nationalism, militarism, and the tyranny of a despotic minority. Toynbee argued that “Civilizations die from suicide, not by murder.” For Toynbee, civilizations were not intangible or unalterable machines but a network of social relationships within the border and therefore subject to both wise and unwise decisions they made.Karl Jaspers and the Axial Age(轴心时代)Axial Age or Axial Period(Achsenzeit, “axis time”)is a term coined by German philosopher Karl Jaspers to describe the period from 800 to 200 BC, during which, according to Jaspers, similar revolutionary thinking appeared in Persia, India, China and the Occident.The period is also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the Axis Age.Jaspers, in his The Origin and Goal of History, identified a number of key Axial Age thinkers as having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future philosophies and religions, and identified characteristics common to each area from which those thinkers emerged.Jaspers saw in these developments in religion and philosophy a striking parallel without any obvious direct transmission of ideas from one region to the other, having found no recorded proof

of any extensive intercommunication between Ancient Greece, the Middle East, India, and China.Jaspers held up this age as unique, and one to which the rest of the history of human thought might be compared.Jaspers' approach to the culture of the middle of the first millennium BC has been adopted by other scholars and academics, and has become a point of discussion in the history of

religion.

第三篇:西方法学名著选读

从19世纪末开始,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和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西方资产阶级法学领域的一个重大特征,是出现了所谓“法的社会化”(亦称“私法的公法化”)理论。这个理论认为法不应以维护个人权利,而应以维护“社会利益”为基础,社会化的新法律原则代替了个人权利的旧法律原则,于是各种“社会立法”纷纷出现,形成了诸如劳工法、社会保障法(社会福利法)、环境保护法以及经济管制法等新的法律部门。

进入20世纪后,西方法学的分派比以前更加繁多。但所有这些派别多半是从19世纪甚至更早的法律思想或法学派别发展而来的。大体上可分为四大派:社会学法学派(其中又有许多支派),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又包括纯粹法学派和新分析法学派),新自然法学派(包括非神学的新自然法学和神学的即新托马斯主义法学派)和新康德主义法学派、新黑格尔主义法学派。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强调阶级调和与阶级合作,强调社会利益或社会利益同个人利益的结合,即强调法的社会化,等等。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德、意等国建立了法西斯政权,对内实行赤裸裸的暴力统治,对外肆无忌惮地进行武装侵略,将原有的资本主义法制摧毁殆尽。新黑格尔主义法学的绝对精神、社会连带主义法学派的组合国思想,成为他们的理论根据,为种族主义、国家主义、“元首至上”等法西斯思想辩护。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法西斯政权的崩溃,一时盛行于德、意等国的新黑格尔主义和新康德主义法学已趋衰落,新自然法学复兴。在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其他各国,新自然法学更为得势。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所谓第三次技术大革命的刺激,西方各国的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这些国家的法制又有发展。目前,社会学法学、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和新自然法学呈现三足鼎立之势,但彼此观点又日益靠拢。与此同时,由于国际交往的剧增,国际法学和比较法学的研究也迅速发展。这为法学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

近现代西方法学对西方国家以外地区,如亚、非、拉美地区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有重大影响。这些国家在取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前,一般是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所以在取得独立后所建立的法律制度,基本上仍是以西方国家的法律传统为范本,并在不同形式下和本地区或本民族的习惯法或宗教规范相互并存。当然,有些国家在取得独立后,为了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争取彻底的政治独立和经济独立,也进行了法律改革,制定了许多适合本国国情的法律,并且有了自己的法。

从中世纪中期开始,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出现和成长,同时出现了以恢复和研究罗马法为核心的新的法学,即自12至16世纪相继出现的意大利的前期和后期注释法学派和法国的人文主义法学派。这三派法学虽各有特点且相互对立,但通过它们,使罗马法在西欧大陆广为传播,从而为资本主义法律的出现和法律的统一化创造了有利条件。那时研究罗马法的法学家又一次形成了一个职业法学家集团。他们是代表市民等级,与僧侣法学家相对立的世俗法学家。这种新的法学家与近代大学的出现也是不可分的。前后期注释法学派以12世纪初创立的、欧洲第一所大学,即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为基地,这所学校最初就是传授罗马法的。

与西欧大陆不同,英国中世纪的法基本上是在罗马法之外独立地发展起来的,英国中世纪法学主要是研究英国的普通法,从大量的判例来阐述公民的权利、商品交换和其他的法律问题,但也吸收了若干罗马法的原则,以补充和丰富英国法学。

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出现,意味着一种与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相对立的法学世界观的出现。这是建立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基础上的唯心主义世界观。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和人权同这一世界观是不可分的。当时这种世界观的集中体现是17、18世纪的古典自然法学派提出的“社会契约论”或“天赋人权论”,其代表人物主要有荷兰的H.格劳秀斯、英国的T.霍布斯和J.洛克、法国的孟德斯鸠和卢梭、德国的S.von普芬多夫、意大利的C.B.贝卡里亚等人。尽管他们各自的政治纲领和学说有很大差别,但总的来说,他们的自然法学说同中世纪神学法律思想根本对立,是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思想纲领。这为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以及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和法制提供了理论基础,使法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倡导了权利平等、契约自由、罪刑法定等一系列新的法律原则,创立了宪法、国际法以及象《法国民法典》那样典型的资本主义法典。古典自然法学固然不可能超出当时时代的限制,但它起过重大的历史进步作用。

从19世纪初开始,西方国家展开了广泛的立法活动,都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法律体制。西方法律的两大传统,即通常所讲的英国法系(或称英美法系或普通法法系)和大陆法系(或称罗马法系或民法法系),也是这一世纪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这些现象意味着资产阶级法治的确立。与此相应,在法学领域中,古典自然法学派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19世纪的三大法学派别:历史法学派、分析法学派和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的法律思想(在有的法学著作中被称为形而上学法学派或哲理法学派)。

从19世纪末开始,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和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西方资产阶级法学领域的一个重大特征,是出现了所谓“法的社会化”(亦称“私法的公法化”)理论。这个理论认为法不应以维护个人权利,而应以维护“社会利益”为基础,社会化的新法律原则代替了个人权利的旧法律原则,于是各种“社会立法”纷纷出现,形成了诸如劳工法、社会保障法(社会福利法)、环境保护法以及经济管制法等新的法律部门。

进入20世纪后,西方法学的分派比以前更加繁多。但所有这些派别多半是从19世纪甚至更早的法律思想或法学派别发展而来的。大体上可分为四大派:社会学法学派(其中又有许多支派),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又包括纯粹法学派和新分析法学派),新自然法学派(包括非神学的新自然法学和神学的即新托马斯主义法学派)和新康德主义法学派、新黑格尔主义法学派。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强调阶级调和与阶级合作,强调社会利益或社会利益同个人利益的结合,即强调法的社会化,等等。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德、意等国建立了法西斯政权,对内实行赤裸裸的暴力统治,对外肆无忌惮地进行武装侵略,将原有的资本主义法制摧毁殆尽。新黑格尔主义法学的绝对精神、社会连带主义法学派的组合国思想,成为他们的理论根据,为种族主义、国家主义、“元首至上”等法西斯思想辩护。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法西斯政权的崩溃,一时盛行于德、意等国的新黑格尔主义和新康德主义法学已趋衰落,新自然法学复兴。在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其他各国,新自然法学更为得势。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所谓第三次技术大革命的刺激,西方各国的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这些国家的法制又有发展。目前,社会学法学、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和新自然法学呈现三足鼎立之势,但彼此观点又日益靠拢。与此同时,由于国际交往的剧增,国际法学和比较法学的研究也迅速发展。这为法学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

近现代西方法学对西方国家以外地区,如亚、非、拉美地区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有重大影响。这些国家在取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前,一般是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所以在取得独立后所建立的法律制度,基本上仍是以西方国家的法律传统为范本,并在不同形式下和本地区或本民族的习惯法或宗教规范相互并存。当然,有些国家在取得独立后,为了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争取彻底的政治独立和经济独立,也进行了法律改革,制定了许多适合本国国情的法律,并且有了自己的法律学说。

第四篇:西方管理学名著选读读后感

西方管理学名著选读

课程论文

班级:10医美本 姓名:杨雪

学号:106130

42《经理人员的职能》读后感

本学期我班选读了西方管理学名著选读这门课程,在课堂上学习了许多管理学大师的生平及著作,受益匪浅,课下我也研读了《经理人员的职能》这本书,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有了更深层的理解。《经理人员的职能》是巴纳德毕生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他将社会学概念用于分析经理人员的职能和工作过程,提出了一套组织的理论,建立了现代组织理论的基本框架。巴纳德认为所有的组织都包含三个要素:合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沟通。《经理人员的职能》是一本完整、系统的管理学著作,巴纳德从系统的角度全面的分析了“组织”这一社会构成,我认为本书可以分为三个主题:对“组织”的理论分析、对组织人员的管理、经理人员的职能。在对“组织”的理论分析中,巴纳德首先从“人”开始,对组织中的人予以了充分的重视,认为“人是一切组织研究的起点”。在此之前,巴纳德之前的关于人性假设的理论把人看作“经济人”“机械人”,他们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受到利己的动机所支配,或者说,人都是受个人经济利益的驱使而采取某种行为。如泰勒的科学管理和法约尔的管理职能理论,都只偏重于专业分工和结构效率。但在巴纳德看来,个人是有着自我选择能力和意愿的,他有着自己的动机和目的,人们追求的特定目的有两种:物的和社会的。我认为这一假设是非常合理的,分析一个人的心理和行动,首先要分析他的价值观,即他存在的价值是什么,他生命的追求是什么,不同的人价值观有所不同,但对物的和社会的目的的追求,却是普遍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的。但巴纳德同时也

指出,个人只是具有了“有限的选择能力”,而“克服这些限制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协作”,当人们为了克服生物的不足,“有意识的协调两个以上的人得活动和力量”从而组成一个系统时,组织就产生了。这样一种抽象的组织概念使得巴纳德剥离了物的因素(因为在他看来,决定组织“正式组织不稳定获短命的根本原因来自于外界力量”,这是无法改变的先天条件),使组织更偏向于一个人的协作关系的集合体,这使得他的研究更加具有广泛性,使得他能够考量社会中组织的一般原则,也使得他的研究更具有实际的操作意义,而不是飘渺的大纲原则。

《经理人员的职能》是巴纳德毕生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他将社会学概念用于分析经理人员的职能和工作过程,提出了一套组织的理论,建立了现代组织理论的基本框架。巴纳德认为所有的组织都包含三个要素:合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沟通。他的贡献就在于,从最简单的人类协作入手,揭示了组织的本质及其最普遍的规律。这本书博大精深、内容丰富,被视为管理的一座丰碑,它在出版后的半个多世纪重印了18次,其影响和发行量不断地增加,所有论及组织方面的问题都绕不开这座丰碑。

在看这本书以前,我天真的以为类似经理人这类职业是特别简单的工作,大部分工作都交给他们的助理秘书之类的下属,看了下这本书才明白当好经理人是一件非常难的事,需要各方面的努力。需要 体力。特别是精神方面的活力和坚持力。这当然要有一定的身体健康为基础,但两者不能等同起来。主要还在于领导者精神和心理上的品

质。领导者有了高度的活力和坚持力,才能承担繁重的领导工作,取得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并表现出吸引群众的个人魅力。决断力。做决策是领导者的主要职能,做决策必须看准时机,当机立断,不能犹豫不决,耽误时机,而且决策还要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领导者的主要职能之一是同人打交道。这首先就需要了解人,理解对方的思想、心理和需求,这样才能做好说服工作,使人愿意参加组织并发挥积极性。他们要善于同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善于上下沟通。高度的责任心。领导者的权力很大,职责也很重,这些都要求领导者有高度的责任心,才能正确地使用权力,圆满地完成职责。高度的智力。领导者要指引整个组织前进和处理各种重大的事务,所以,必须有高度的智力才能胜任。巴纳德把智力放在领导者基本品质的最后,这是他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反复强调的重视心理活动过程的必然表现。但放在最后,这并不意味着智力因素不重要,而是说首先要具备心理上的必要条件以后,再拥有高度的智力,才能做好领导。

第五篇:西方文论复习(范文)

西方文论

1,柏拉图的模仿论:《理想国》:理性主义的“模仿说”——理念至上的哲学思量,即绝对的真理。提出“诗如画”的命题,对诗不齿,“一个秩序有定的理想国,有充分的理由对诗人关上大门。”但敬神的诗和歌颂名人的诗可以进入理想国。他强调诗是影子的影子(即不真实,是谎言的),与真理是隔层的。同时强调“将诗人驱逐出理想国是一个权宜之计,要是哪一天诗人肯改邪归正,随时欢迎回来。”——即诗人要遵循他理想国的统治—哲学家的法则。(也是其道德标准的意愿)。其诗学思想:“为迷狂说”,代表作《伊安篇》。迷狂的诗不同于模仿的诗。迷狂是言神之言,即代神而言。可以说是代表西方非理性主义诗学的一个渊源。2,柏拉图的迷狂说:

3,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的文艺观:开启注重经验主义层面的哲学传统。思想体系;“形式”哲学,(其“形式”即是柏拉图的理念),但他反对柏拉图把理念抽绎出来高架在个别之上的做法,而肯定形式就存在于事物之中。《诗学》:核心议题之一为模仿正名。表现:①肯的模仿是人的天性②强调模仿具有普遍性。诗正是通过必然的认知逻辑和可能的想象虚构,在个别的形象中表述出深层的规律性的东西。提出诗人应该避免用自己的身份来说话。判定诗的题材在于叙写行动的人,“高尚的 人模仿高尚的行为”,反之亦然。《诗学》的主要框架是悲剧结构的探讨。悲剧是以行动为形式因(《物理学》提出四因说: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说明行动是悲剧的灵魂。他把悲剧分六个成分: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歌曲。其中情节最重要。他解释,悲剧是行动的模仿,行动势必涉及人物,而人物必然具有性格和思想。所以依次看,行动的模仿是情节。情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悲剧模仿的不是人,而是行动和人生。诚然性格决定了一个人的品格,但是他的幸与不幸,都是取决于行动。“净化说”:净化可以视为悲剧的最终效果。以“卡塔西斯”(即原词)作净化解,那么悲剧的最后目的便是借情节以引起怜悯和恐惧之情,而使之两种情感得到净化。它意味着悲剧的最终目的,要在观众那里得到最后的完成。

4,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解释 5,贺拉斯的《诗艺》的理论:《诗艺》秉承亚里士多德思想。

一、合式法则,即尊重规则。

1、反对诗的随意虚构,诗必须切近真实。

2、恰如其分的表现诗中描写的人物:类型说的描述;剧中人物语言要与他的身份遭遇相符合;诗人必须有生活经验和真实感情,特别是倡导寓教于乐,体现文学的教育作用。

二、天才和艺术:不赞成诗为迷狂说;正确的思考是好诗的起源所在;艺术模仿生活;与柏拉图的诗如画思想比较,贺拉斯认为诗可以有多种类式,同样的阅读也可以有多种方式,而并非具有同样的审美效果。▲文艺观:(1)诗歌应讲求“合式”,要合情合理,人物的语言应和他的身份相符,人物年龄应与他的心理和行为方式相符合。(2)创作要借鉴传统,要效仿希腊范例。(3)要尊重天才、理智和感情。(4)提出“寓教于乐”。文艺应能够指示人生,寓教于乐,给人以益处和乐趣。这些文艺观共同体现贺的古典主义思想倾向 6,贺拉斯的类型说和定性说 7,贺拉斯的合式论

8,奥古斯丁的文艺观:教父思想,《上帝之城》《忏悔录》,《论基督教教义》。

一、文学的罪责:

1、新柏拉图主义,把诗人驱除出理想国是民智之举,能起到扶正社会风气的作用,文学的道德作用得到强调。

2、语言问题,文学的做大祸害是 不敬神明而为世俗的洪流所驾驭。

3、继承了柏以道德标准为唯一标准的文学评价传统,认为文学偏离理性刺激情欲。

二、论符号:

1、区分了事物和符号:把符号定位在指意功能上,显示了符号最一般的特征;语言以言指物事符号,事物也可以指物,也是符号;这里强调的以物指物的符号功能并不涉及每一件日常事物。

2、符号的特征:人言及事物是指事物本身不超越本身之外的意指,言及符号必须超越符号本身。

9,托马斯·阿圭那的文论:基督教神学家(与亚里士多德思想相近):《神学大全》隐喻的权利:圣经应该用隐喻,用隐喻可以让更多的人理解,隐喻产生再现,人从中得到快感。经为寓意说:每一个词都有字面义和精神义两个方面,精神义又分为寓言义、道德义、神秘义,即四义。神圣的历史既是真实又是符号、既有字面义又有精神义,而世俗历史只是真实不是符号,只有字面义没有精神义。10,托马斯·阿圭那的四义说:基督教神学家(与亚里士多德思想相近):《神学大全》隐喻的权利:圣经应该用隐喻,用隐喻可以让更多的人理解,隐喻产生再现,人从中得到快感。经为寓意说:每一个词都有字面义和精神义两个方面,精神义又分为寓言义、道德义、神秘义,即四义。神圣的历史既是真实又是符号、既有字面义又有精神义,而世俗历史只是真实不是符号,只有字面义没有精神义。11,达芬奇的诗画比较 12,达芬奇的镜子说 13,卡斯特尔维屈罗的文论:修正发扬并反驳了亚的思想,意大利 《诠释》、《亚里士多德〈诗学〉诠释》。诗的特性和目的:与历史和科学比较诗是想象的艺术,偏重于创造性的模仿;诗不同于历史:历史是推理的语言,合逻辑的语言,诗语言是韵律形象化的语言,诗是创造性的模仿,是想象的虚构;诗不应采用科学技术的题材,接近现代看法是一个创见;诗的目的在于娱乐平民大众,题材应该是通俗化平民化大众化的。悲剧理论:

1、三一律即情节时间地点一致。

2、悲剧人物的性格和动作不可分割,把行动是否性格看做是悲剧成功与否的关键。

3、悲剧行动及其产生的根源,产生于处在困境或不幸中的悲剧性人物的心灵搏斗,悲剧行动与悲剧人物的利害关系紧密相关。

4、悲剧的目的是给人以快感及娱乐,而不是实用及教益。

5、悲剧的快感,从怜悯和恐惧来的快感是真正的快感。14,锡德尼的文论:基督教神学家(与亚里士多德思想相近):《神学大全》隐喻的权利:圣经应该用隐喻,用隐喻可以让更多的人理解,隐喻产生再现,人从中得到快感。经为寓意说:每一个词都有字面义和精神义两个方面,精神义又分为寓言义、道德义、神秘义,即四义。神圣的历史既是真实又是符号、既有字面义又有精神义,而世俗历史只是真实不是符号,只有字面义没有精神义。者不是说谎者,虚构是诗人自由想象下的自由创造;诗人通过虚构表达善意能达到怡情和教诲的双重目的,其作用比哲学家和史学家效果更好;诗明白易懂,适用范围广,更具感染力 15,什么是新古典主义? 16,启蒙运动 17,布瓦罗的《诗的艺术》的文论:

1、推崇理性观念,追求理性就是追求善。

2、艺术的使命是传达真理的教化而不是其他。

3、艺术创作上处理题材要以理性为宗旨,写作时智慧思考的结果而非迷狂。

4、同时重视情感对艺术创造的意义和价值。

5、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内容对形式起统帅作用,但形式美也有其独立价值。

6、自然也是理性。

二、三一律和语言问题。古今之争,是崇古派和厚今派围绕三一律是否被采用展开 18,莱辛的诗画理论 19,莱辛的《汉堡剧评》的诗画理想 20,康德的文艺思想:《判断力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

一、哲学体系:

1、二元论和不可知论,强调认识的主体性,忽视了物质世界对于精神世界的决定作用,是唯心主义认识论。

2、审美判断和美的特点:审美判断完全不关系功利目的,是无利害关系的自由快感,即美的无功利性;审美判断不凭借概念而是普遍令人愉快,即美的无概念的普遍有效性;无目的性;无概念必然令人愉快性。

二、美的艺术:

1、艺术是自由的游戏,用排除法论证。

2、美的艺术包含审美判断的特点:美的艺术具有形式上的合目的性;美的艺术具有无目的性的合目的性;美的艺术具有无利害关系的自由愉快性;美的艺术具有无概念的普遍性。

三、天才与审美意向:

1、天才的四个特点:独创性 典范性 自然醒 仅限于美的艺术。

2、想象力与悟性的自由活动就产生艺术的灵魂;想象力受理解力的约束,可就他的审美内涵来说又是无系无缚自由的,可以给理解力提供素材;想象力和理解力相结合自由协调,就产生了审美活动。

3、审美意象有以下特点:灌注生气;直觉形象;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是理性观念的感性形象;个别与一般的统一;有限与无限的统一,言有尽而意无穷。21,康德的游戏说(名解)22,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1794,《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1795-1796 23,谈谈你对《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的认识理论

答:人性处在不同的状态由此产生了朴素的诗和感伤的诗即人处在自然状态时就会产生朴素的诗人、创作朴素的诗,而当人处在文明状态时就会产生感伤的诗人、创作感伤的诗。

2、朴素的诗人和感伤的诗人的区别就是古代诗人和近代诗人的区别:朴素的诗人模仿现实,与现实有单一关系,具有感觉真实和谐有限的优越性,引导人们回归到生活;感伤诗则表现理想,与现实有双重关系,具有表现向往之情紧张无限的优越性,引导人们隐逸逃避生活走向恬静。朴素诗和感伤诗之间的对立是最早阐明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文学的区别。: 24,谈黑格尔对艺术的类型是怎么划分的?

答:黑格尔的艺术类型观是以“美的理念的感性显现”为核心和发展线索的。他以理念与感性显现形式的统一与否,将艺术分为象征的、古典的、浪漫的三种类型和阶段。象征型是艺术的开端,这一阶段感性形式压倒了精神内容,它经历了不自觉地、崇高的到自觉地象征的艺术三阶段;古典型阶段中,理念找到了自己的感性形象,艺术进入了古典时期才算真正的艺术时期,比如雕刻艺术。浪漫型艺术的精神性最强,突破了感性形式的束缚,突出了主体的精神特征。这三门艺术都以主体性为原则,偏重于表现主体的内心世界的精神生活,遵循精神性由低到高、由弱到强的分类原则。25,浪漫主义产生的背景、内涵、基本特征 26,华兹华斯的诗论

答:英国,湖畔派。《抒情歌谣集》

1、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诗人是有感而发,心动于中然后见于诗,感情强烈本身需要自然而然入诗。

2、诗的语言和题材主张到乡野田园中汲取灵感。题材上主张采用日常的事件和情景,描写农村的田园生活;语言风格上主张用乡村中日常生活的语言,即发展民歌的艺术传统,认为乡村语言是一种更纯朴和有力的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都很单纯而不矫揉造作。

3、写诗所需要的能力:观察和描绘的能力;感受性即感知能力;沉思,等待感情冷静下来的过程;想象和幻想,华兹华斯特别重视,认为其特点是创造;虚构,凭借虚构能力诗人可以观察所提供的材料来塑造人物 27,柯勒律治的诗论 28,雪莱的诗论

答:英国《无神论的必然性》《麦布女王》文论观点在《诗辩》中体现。

1、诗是想象的表现、生活的映像、时代的精神、民族觉醒的先驱和战斗的号角。特别突出了诗永远具有时代精神,突出诗和民族解放斗争的密切联系。

2、给诗人崇高的地位,是典型的以诗为宗教以诗为先知的浪漫主义思想。

3、充分肯定诗的社会作用,肯定诗有伦理教育作用,但雪莱同样肯定诗的审美娱乐功能。诗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三种作用:一是给人以真的知识,二是给人以善的信念,三是给人以审美享受。类似于贺拉斯寓教于乐的思想。

4、重视诗语言的音乐性。强调诗的音乐性和不可翻译性 29,什么叫现实主义,它的总特征是什么?

答:现实主义的总特征:主张客观的真实性,主张按生活的本来面貌,真实的反映生活;追求主客观统一的典型性,要求作家、艺术家在客观真实的前提下,经过选择概括,创造主观客观,个性共性相统一的典型形象;坚持社会的批判性。要求作家、艺术家把人道主义作为一种最高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尺度,对资本主义现实关系进行批判;富于人道主义色彩,现实主要要求把人当做人来如实描写,同时也走向人性化的极端。30,什么叫实证主义?

答: 31,什么叫自然主义(时代、国家、背景、主要内容)32,如何认识泰纳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说对文学形成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33,泰纳的特征说——文艺本质论 34,左拉自然主义的实验方法 35,什么叫唯美主义?内涵、总特征 36,什么叫象征主义? 37,马拉美的象征诗论

下载西方论文选读复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方论文选读复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方经典文学著作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经典文学著作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Selected Reading of Western Classics in Literature 执 笔 者: 邹涛、何敏编写日期:2014-2-15 一、课程性质和目标 (一)课......

    西方历史学经典名著选读读书笔记1

    The History 1、 重点词汇 (1)、remembrance:纪念品;提醒者;提示者;the ability to recall past occurrences; a recognition of meritorious service 、dwelt on:详述;细述 (3)、......

    《资本论选读》II复习

    《资本论选读》II复习 ——注重各篇各章基本原理一、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从个别资本到社会资本的运动过程体现出来的基本关系 1.在货币资本循环中G、P、W’的一般职能如何转......

    西方政治制度论文

    英美政治制度的比较综述 [摘要]:英国创立的第一套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体系被誉为西方政治制度的源泉与典范;美国则在吸收、借鉴英国的基础上,形成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最为完......

    西方经济学论文

    [摘要]低碳经济体作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选择,就在于它是对工业文明的黑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否定和扬弃,创造出生态文明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低碳文明在本质上是生态和谐、......

    西方政治制度论文(定稿)

    20世纪美国经济政策转变的理论基础 【摘要】对20世纪美国经济进行分期,共分为了20世纪初到1929年,1929年到1971年,1971年到20世纪末这三个阶段,并对其每个阶段的经济特征进行描......

    西方政治制度论文

    分析西方资产阶级政党制度的本质作用和类型 (一)西方资产阶级政党制度的本质: 1,西方政党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一大进步,是适应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需要的。 它对资产阶级的统治尤其......

    西方文学名著论文

    品读《巴黎圣母院》读高中时就听语文老师谈到过《巴黎圣母院》这部名著,当时只从老师口中得知,书中讲的是一个丑陋的敲钟人悲惨的一生。只因当时条件有限,也没有更多的精力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