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韩国律师职业伦理现状考察启示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韩国律师职业伦理现状考察启示
杜向前
韩国律师是指接受当事人或关系人委托或由国家机关指定从事诉讼或其它一般法律事务专业法律服务者。韩国律师作为有公共性的独立法律职业者,肩负着促进国民基本人权、实现社会正义、维护社会秩序及法律制度完善的使命。韩国律师职业群体公益服务性职业性质给律师提出了更高的职业伦理要求。本文主要就韩国律师职业伦理现状、现行伦理规则规定及其修订和加强韩国法律职业群体及措施及新的律师伦理规则修订动向等进行考察,藉以此并对中国法律伦理完善及建设提供借鉴意见。
20世纪,韩国社会基于对传统权位主义的反抗、对自由主义思考的扩散、对传统社会价值或结构变革的失望及受西方市民社会作用影响等,呈现出意图摆脱权位主义统治社会关系的倾向和趋势。但韩国司法界利用其掌握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特权,固守传统价值及文化体制,无视韩国社会各阶层的司法改革要求和社会变革趋势。韩国司法界在过去数十年间形成的法律伦理意识也遭到韩国民诟病和指责。
一、韩国律师职业伦理现状
韩国律师是指接受当事人或关系人委托或由国家机关指定从事诉讼或其它一般法律事务专业法律服务者。韩国律师作为有公共性的独立法律职业者,肩负着促进国民基本人权、实现社会正义、维护社会秩序及法律制度完善的使命。韩国律师职业群体公益服务性职业性质给律师提出了更高的职业伦理要求。
韩国《律师法》第1条规定律师担负着维护人权和实现社会正义及完善法律制度的使命。但韩国律师职业伦理评价却面临拷问。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韩国律师受到惩戒的数量大幅增加。1997年发生的“议政府事件”充分暴露出了韩国法律界内部各种丑恶现象。律师伦理职业的堕落已经成为韩国法律界不得不关注的严重问题。律师受到惩戒的具体事由主要包括支付案源介绍费、按案件比例分成、违信辩论等呈现多样化趋向。据韩市民团体“参与连带”(People's Solidarity for Participatory Democracy)司法监察中心2007年收集的数据显示,1993年5月份至2007年9月份期间共有345名律师(总人次应为354人次)有过惩戒记录。其中有过2至3次惩戒记录的律师达20多名,约占2007年9月份8300多名执业律师4%。其中1993年至1999年期间有过惩戒记录的律师为186名。2000年至2005年期间有过惩戒记录的律师为111名;2006年至2007年9月,有过惩戒记录的律师为57名。仅2007年9月份以来,受到惩戒的律师人数就多达20多名。345名受惩戒的律师中,受谴责处分为48例,罚金处分为219例,停止执业处分为100例,取消律师资格的为11例。韩市民团体“参与连带”司法监察中心并于2007年9月27日开设了网络律师惩戒记录检索系统。韩国民在委托律师之前可通过互联网查询该相关律师是否存在因违反职业伦理、违反律师法、行贿等不当行为而遭受惩戒的信息。
“议政府事件”后,大韩律师协会于2000年7月24日对《律师伦理规则》予以全文修订,韩国现行律师伦理规则并于2000年7月29日开始正式实施。随后,大韩律师协会又制定了把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律师伦理讲义纳入律师研修科目,开始推行律师职业伦理教育的方案。2003年1月,大韩律师协会开始推行律师伦理意识提高方案,通过组织伦理考试以加强律师职业伦理修养。大韩律师协会新的规定要求“律师应当研修协会制定的律师伦理教育”。韩新律师及从事10年以上业务的律师每年均要接受一定时间的伦理教育。在韩国注册登记的外国律师也要求接受伦理教育。大韩律师协会于2003年1月在司法研修院举行了一次法律职业伦理科目考试。考试选择开卷方式进行,允许考生把试卷带回去作答,但结果出现了1/3的应试人员抄袭别人试卷现象。随后,大韩律师协会2003年6月开始推行伦理教育义务化制度,意图加强律师伦理教育。其方案主要内容是作为律师伦理考试制度的措施之一,大韩律师协会根据伦理教育指针把律师伦理讲义作为律师通用研修科目,并使伦理教育义务化。伦理讲义包括如何处理律师与委托人关系、接受委托处理案件时应注意事项等有关律师伦理全部内容。大韩律师协会称为推进律师伦理教育义务化,律师协会章程将明确开业不满2年的新执业律师应当参加律师研修课程,其中伦理讲义也包括在研修内容之列。但在推行律师伦理教育过程方案过程中未对不参加律师研修的律师以惩戒措施,且给予未参加律师以罚金以上处分的措施实施起来也存在诸多困难,导致律师没有研修伦理讲义也没有受到明确的处罚。大韩律师协会2003年1月实施的律师伦理考试和伦理讲义从其实施之日起就引来对其实效性等的非议。在考试过程中应试人员大多数是抄袭蒙混过关,并未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且律师研修本身并无强制力,未取得明显成效。这些研修生中的多数将被任命为国家的法官和检察官,由此可见韩国当前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现状已经到不容忽视的严重程度。
2004年9月29日,大韩律师协会开始着手对《律师事务员规则》进行修订。意图采取措施对律师事务所利用“顾问”手段在案源争揽方面的恶性竞争进行约束和制裁。此外,大韩律师协会已经于2007年6月成立伦理规则修订委员会着手对2000年7月24日修订的《律师伦理规则》再次进行全面修订。
二、韩国现行律师伦理规定
韩国《宪法》、《刑事诉讼法》、《律师法》到《律师伦理规则》、《律师事务员规则》,都对律师职业和职业伦理有着细致的规定。
韩国《宪法》、《刑事诉讼法》均对律师的责任予以明确。韩国《宪法》赋予国民遭受身体拘束时有寻求律师帮助的权利。《刑事诉讼法》对律师承担国选辩护人职责、从事公益活动的义务、参与公证业务等职责进行了规定。韩国《律师法》第1条规定,律师担负着维护人权和实现社会正义的使命。2000年7月24日由大韩律师协会全文修订的《律师伦理规则》则详细地规定了律师的职业伦理纲领和律师职业伦理规则内容。
韩国《律师伦理规则》颁布于1962年6月30日,期间历经1973年5月26日、1993年5月24日、1995年2月25日三次修订。2000年7月24日,大韩律师协会予以全文修订,并于2000年7月29日开始正式实施。韩国现行《律师伦理规则》由律师职业纲领和5章38个条文及2条附则组成。《律师伦理规则》对律师应当遵守的一般伦理、法律职务伦理、律师对委托人的伦理、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律师对法院的伦理、律师收费伦理等予以规定。
大韩律师协会修订的律师职业伦理纲领内容包括:
1、律师应以保护基本人权和社会正义为使命;
2、律师应诚实公正履行职务维护职业名誉和品行;
3、律师应致力于法律生活化运动为国家和社会服务;
4、律师应促进勇气、睿智、创意法律文化发展;
5、律师应致力于民主秩序的确立和抵制不公与非正义;
6、律师应尊重友爱和信义,发挥相互扶助合作精神;
7、律师应促进国际法律人士之间的友好交流和促进世界和平等七项内容。大韩律师协会并设立伦理委员会、调查委员会、惩戒委员会等对律师是否违反相关伦理规定予以监督。
韩国《律师伦理规则》第一章“一般伦理”章节由律师使命、律师基本伦理和律师应遵守外国律师职业伦理规则3个条文规定。其中第1条规定的律师使命内容包括①律师应热爱正义和自由、追求真理,致力于民主秩序的确立。②律师应恪守人权思想基于良心和勇气完成使命。③律师应致力于促进法令和制度的民主性完善;第2条规定的律师基本伦理内容包括①律师应不趋炎附势不贪图财物光明正大。②律师应尊重名誉坚守信义努力陶冶情操历炼技能。③律师应谨持职务不从事损害品行及公共福祉的行为。④律师应不得疏于查明事实真相。⑤律师如无特别事由不得从事与法官、检察官及其他公务员有钱物往来或饮酒或娱乐等可能存在误解的事前接触。⑥律师日常生活应避免奢华而成为简朴生活的模范等6项要求。第3条则规定,律师在处理涉外案件或国际事务时应尊重相关国家律师伦理规则。
韩国《律师伦理规则》第二章“职务伦理”章节由12个条文组成。主要内容有遵守律师协会章程和规则(第4条)、参与公益活动义务(第5条)、禁止夸大及虚假广告宣传(第6条)、禁止同时在两个事务所执业(第7条)、律师事务所事务职员配备(第8条)、案源承揽禁止事项(第9条)、职业中介人任用禁止(第10条)、诉讼目的转让禁止(第11条)、禁止诽谤对方当事人或对方律师(第12条)、禁止介入和轻率评论他人承办的案件(第13条)、禁止从事违法行为(第14条)、禁止教唆伪证(第15条)。该章节规定律师应遵守法令和大韩律师协会及所属地方律师协会的会则、规则、规定、决议事项积极参加组织的活动,律师不得从事有损律师和律师群体声誉和信用的行为,律师在接受委托担任国选辩护人、管理人、财务管理人、管理委员、职务代理人、临时理事、清算人、遗嘱执行人、公诉维持律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调解委员等公益职务时应公正正确地履行职务不得接受利害关系人额外的报酬费用,律师应依照大韩律师协会的规定每年从事一定时间以上的公益活动,律师不得向案件介绍人提供介绍费或其它类似钱物或利益,律师不得对委托人的犯罪行为或其他违法行为进行协助且在履行职务过程中发现委托人存在犯罪行为或其他违法行为时应立即中断对其的协助,律师不得怂恿对没有犯罪嫌疑的案件进行起诉控诉。此外,在事务所职员方面作出严格规定,主要内容包括①律师设置的事务职员人数不得超出地方律师协会规则规定。②律师不得配备以争取案源为主要职务的事务所职员。③事务职员报酬不得按案源比例抽取的方式支付。④律师在聘用事务职员时不得有与其他律师竞争或违背信义的行为。
韩国《律师伦理规则》第三章“对委托人的伦理”章节由10个条文组成。主要内容有忠实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义务(第16条)、禁止接受委托事项(第17条)、限制接受委托事项(第18条)、不得拒绝委托的事项(第19条)、提交委任状(委托书)事项(第20条)、共同代理(第21条)、禁止接触对方当事人(第22条)、保守秘密(第23条)、财物及证据妥善保管(第24条)、地方律师协会优先调处律师职务纠纷事项(第25条)。该章节规定的律师的“忠实义务”中,明确①律师应对忠实善待委托人。②律师应基于公正立场对委托人咨询或鉴定事项予以必要说明以帮助委托人尽快做出决定。③律师应明确因履行职务过程中的故意或过失给他人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并以诚实公正的态度尽最大可能维护委托人的利益。在“不得拒绝委托”的规定中,明确①律师不得因委托人或案件之外的社会一般人责难而拒绝接受委托。②律师不得以当事人贫穷或没有依靠而拒绝接受委托。③律师受法院或其他公共机关或大韩律师协会或所属地方律师协会指定担任国选辩护人、国选代理人、值班律师时应迅速诚实处理不得与一般案件存在差别。接受指定的案件或委托事项与此前已经接受委托的案件丰承利害关系等有正当事由时应说明事由并应予以拒绝。④律师在指定接受担任国选辩护人或国选代理人时不得私下交由他人代为处理,不得收取额外报酬。在“委任书提交”规定中,明确①律师在接受委托时应向相关机关提交诉讼委托书或辩护人委托申请书,未能提交上述材料不得进行电话、文书、访问等其它任何方式的辩论活动。②律师向公共机关提交法律案件或法律事务的辩护委托书或委任状等时,应事先经过所属律师协会。但因特别紧急情况无法事先予以通报情况时应在提交辩护人选任书或委任状后毫不迟延地向公共机关提交所属地方律师协会通报确认书。在“保守秘密”规定中,明确律师不得发布履行职务过程中知悉的委托人的秘密,但基于公益或委托人授权可在有限范围内予以发布。
韩国《律师伦理规则》第四章“对法院的伦理”章节由3个条文组成。主要内容有尊重司法权威(第26条)、促进诉讼(第27条)、法庭秩序(第28条)等。规定律师应尊重司法权,不得发表有损法院威信及判决可信性的言论尤其要注意对司法权的尊重,律师应遵守出庭时间和提交证据材料时限不得从事以拖延诉讼为目地的行为。此外还规定律师应配合维持法庭秩序不得扰乱开庭秩序、律师在法庭上不得责难对方,辩论或书面材料不得使用侮辱对方的言辞、不得放任法庭或其周围的自己一方人员对对方或对方代理人实施侮辱性言词或使用暴力、师不得收买对方证人或默许自己的当事人从事该种行为。
韩国《律师伦理规则》第五章“费用收取伦理”章节由10个条文组成。主要内容有律师收费的基本原则(第29条)、律师报酬确定标准(第30条)、律师收费书面约定(第31条)、禁止收取额外报酬(第32条)、禁止附条件收取报酬(第33条)、禁止擅自把委托金等转为报酬(第34条)、禁止收取交际费用(第35条)、禁止操纵证据(第36条)、禁止不正当竞争(第37条)、禁止与非律师分配报酬(第38条)。该章节对律师收费的基本原则予以规定,即①律师的使命是维护基本人权和实现社会正义其职务不是经营和等价交换的商品。②律师作为公共性的职业其报酬不得过多。③律师作为服务国民的职业者,其职务不得成为不当谋取钱财的手段。此外,该章节还对律师报酬应综合案件难易、所需努力程度和花费时间、委托人利害关系等因素妥当决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定、律师不得为争取案源而以协商费、感情费及其他费用等与其他律师进行不当竞争等做出规定。
韩国《律师伦理规则》附则包括施行日期和时效规定。附则1规定该伦理规则从2000年7月29日开始实施。
2004年9月29日,大韩律师协会开始着手对《律师事务员规则》进行修订。当时韩律师事务所通过邀请政治人士、高级官员及财界出身人士担任律师事务所顾问的方式,利用这些“顾问”的政治或高官背景优势来争揽案源的作法非常普遍。大韩律师协会修订《律师事务员规则》意图采取措施对律师事务所利用“顾问”手段在案源争揽方面的恶性竞争进行约束和制裁。《律师事务员规则》修正案规定担任事务职员的顾问、事务长、经理等不管其职位名称、收入、选任、录用、委任、委托等任职形式如何一律按工资支付报酬,其职能仅限于咨询或从事辅助事务。事务职员的种类从此前规定的一般职务和技术职务调整为专门职务、一般职务和技术职务三种。修正案规定专门职员指外国律师、会计师、专利律师、税务师或具有相关领域专门知识和经验,辅助从事咨询或其它法律事务人员。修正案还规定,律师除全额支付给事务职员工资外,不得以案件提成、案源介绍及各种诱惑性条件等名目再支付额外的钱物。修正案还包括律师在以顾问形式挪用事务所职员时,不得在各种媒体发布有关发布夸大顾问收入的虚假广告或其它违反律师广告相关规定的广告。
三、韩国律师伦理规则修订动向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市场的开放,韩国公司律师、公职律师等新的律师职业领域及法律市场外国法律咨询师制度等新变化的出现,使得大韩律师协会基于“有必要制定一部符合国际准则的伦理规定”的考虑,开始着手对现行的《律师伦理规则》进行修订。大韩律师协会称现行《律师伦理规则》(2000年7月24日修订)过于原则和形式化且不适应时代需求,此次全面修订的伦理规则最为突出的特征是将充分考虑到律师职业兼具的公益性和营利性特性,使其巧妙的融合在职业伦理规定中来。此外,修订将本着“必要的规定将更加予以强化,不必要的规定将予以放宽限制”的基本方向进行。《律师伦理规则》全面修订主要内容将围绕“更加强调维护品行义务,不得因职务以外事由获得利益、严格限制律师从事双方代理行为、杜绝通过经纪人(Broker)承揽案件”等进行强化。此外,有望对此前不管从事何种职务,律师一律应严格适用品行维护义务适当放宽限制。
2007年6月,大韩律师协会成立伦理规则修订委员会(委员长韩富焕律师)以对现行《律师伦理规则》(2000年7月24日修订)进行全面修订。委员会计划在未来9个月内完成修订委员会试行草案,提交由常任理事会讨论后并于2009年1月向定期大会提交修订议案。修订案主要内容及动向如下。
1、强化双方代理规定
“双方代理”行为将如何规定是此次修订案最为关注重要内容之一。伦理规则修订委员会称修订案将可能更加严格限制“双方代理”行为。但是反对意见认为对此不应规定更多的限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制。比如,假设律师已经接受A当事人委托,此时B当事人也委托该律师处理与A有关的事务,但两个案件之间并无关联关系,那么即使未取得同意亦可接受委托。但反对意见认为这种情形违背了律师的保密义务和忠实义务。伦理规则修订委员会正就是否引入应争得“对方同意”的规定进行争论。
2、禁止接受经纪人介绍案件
韩律师界一真以来存在“通过职业经纪人介绍案件”的“痼疾”问题将可能在此次伦理规则修订中予以严格限制。修订案正在就全面禁止“接受法院或警察、检察等司法机关公务人员介绍的案件的行为”进行讨论。不仅如此还将制定新的规定以明确禁止矫正机关或医院向律师介绍案件,但“相关机关职员如果与律师存在亲属关系情况将不在禁止之列”的规定也在讨论之中。大韩律师协会官员称如果伦理规则修订案引入上述严格限制条款,这将大大规范律师业界的执业秩序。此外,修订案将采取措施对“律师以各种名义额外收取或增加委托费用”的行为进行限制。
3、适当放宽律师品行维护义务限制
修订案将规定律师的该项义务仅限于履行律师职务范围内。现行《律师伦理规则》规定,不管是否从事律师职务一律严格要求适用“律师品行维护义务”,本次修订有望得以放宽限制并仅以履行职务为限。此前韩国律师常因职务以外的个人生活中的细小疏忽而遭受伦理规则惩戒。
4、新增企业及公职律师伦理规定
《律师伦理规则》修订案将新增有关企业和公职律师伦理规定。但公正交易委员会或金融监督院等行政部处任职的公职律师接受与本机关有关的案件将可能在一定期间内受到限制。伦理规则修订委员会同时就“禁止行政部处公职律师利用其任职期间获取的信息进行诉讼活动”的规定进行讨论。此外,《律师伦理规则》修订案计划删除《律师伦理规则》中前附的7项伦理纲领而代之以遵守律师伦理价值及支持法治主义等内容。
针对《律师伦理规则》修订动向,韩国学界对新的修订案内容基本持肯定态度。但也有主张认为伦理规则修订案也存在着部分“倒退”现象,比如“报酬规定”部分仍然存在着不足。还有律师主张律师协会制定的标准化律师委托协议书应按类型分别制定,这有助于提高当事人对律师业界收费透明度的信任。此外,另有律师认为1999年律师法修订案废除的律师报酬规定应予重新规定。同时,还有主张认为应明确对“署名委托协议书”方式予以规定。还有主张认为应加强大韩律师协会的伦理教育。现行伦理教育规定律师每年只接受1次伦理教育。
四、韩国律师伦理考察启示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改革发展的活跃期,我国对律师的职业伦理有着严格的规定,从《律师法》到《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都对律师职业和执业操守都有着细致的规定。但是由于个别律师在执业过程中,没有洁身自好,恪守执业纪律,而丧失了律师的职业理想,日益走向庸俗,最后蜕化法律的工匠。这不仅影响了司法独立,妨害了司法公正,同时也导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致民众对律师行业产生了诸多的误解和不信任,降低了律师在社会大众心目中的地位。律师职业不单纯只是为需要法律帮助者提供援助并收取报酬的职业。律师职业是一个公共服务性很强的职业种类,如果缺少了职业伦理将不可避免沦为纯粹的“法律商品”提供者,这与法律规定的律师的职责、使命等公共服务性职能不相符合。
我国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实施使得法律职业群体日益增加。因此,如何重建律师的职业伦理和职业理想,是律师文化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首先调整司法考试通过率或对律师就职去向进行分流。从根源上消除案源无序混乱恶性竞争。律师数量的激增也是导致律师违反职业伦理从事违法行为的主要诱因之一。其次需要加强对司法考试合格人员乃至律师的职业伦理教育。要强化法律职业伦理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同时也要加强对法官、检察官及律师等法律职业体法律职业伦理教育。通过对法律职业者职业伦理为何重要、应具备何种伦理意识等的教育,使法律职业者认识到与法律知识或法律技能相比,职业伦理提高更为重要。对法律职业群体的不信任必将影响到国家法律权威和不良影响。因此在法律知识日益普及当今社会,树立良好的法律职业伦理尤为必要。
作者简介:
杜向前:毕业于洛阳外国语学院韩国语专业 东北财经大学在职法律硕士
王晓丽: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学院韩国语专业
(原文载于东北财经大学《法硕时空》)
第二篇:律师职业伦理提纲
律师的职业伦理
一、律师职业定位(提纲)
(一)律师职业的角色定位
1.独立的委托代理人(律师与当事人)
律师与当事人本着诚实信用、平等互利的原则而签订委托合同。这充分体现了律师与当事人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律师服务具有商品属性,即有偿服务。律师与当事人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根据代理关系的特性,代理人具有独立的人格和身份,有独立进行意思表示的权利。律师作为当事人的委托代理人,也应独立于当事人。因此,从律师与当事人关系的层面来分析律师角色,律师实质上为独立的委托代理人。
律师在执业活动中恪守独立于当事人的原因有四点:首先,律师独立于当事人是由律师与当事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所决定的;其次,律师独立于当事人是律师职业得以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接着,律师独立于当事人是律师法定职能得以实现的保障;最后,律师独立于当事人是律师能够获得社会大众广泛尊重,认可和支持的前提。
2.司法辅助人(律师与检察官、法官)
(1)律师与检察官:律师与检察官分工不同,职业差异极大;律师与检察官职业目的一致;律师与检察官立场相对,但诉讼地位平等。
(2)律师与法官:二者社会分工不同,诉讼职能不同;二者相互信任和配合;二者相互监督与制约。3.天生政治人
首先,律师及律师职业自产生之日起便具有充当政治人角色的优越条件;其次,律师精于法律; 最后,律师对社会各阶层的利益需求有着更为深刻的了解。
(二)律师职业的功能定位 1.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3.积极参政议政,促进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
二、律师职业伦理的主要内容
(一)律师义务 1.忠诚义务 2.真实义务
(二)律师的职业伦理冲突
1.律师职业伦理与大众伦理的冲突。2.律师忠诚义务与律师真实义务的冲突。
3.律师职业的社会公共责任与商业主义的冲突。(三)现存问题
1.律师职业伦理规范的渊源庞杂 2.律师职业伦理规范的效力不强 3.律师职业伦理规范的内容不够明确
(四)反思及建议 1.建议积极推进以“行业自律”取代“两结合的管理体制” 2.建议厘清律师职业伦理规范的内容结构
3.律师职业伦理应是规范伦理,将抽象的、不确定的伦理观念或原则固定下来,予以明确
4.建议在律师职业伦理规范中建认相应的激励机制
第三篇:韩国考察
韩国教育考察印象
成都七申 曹宝静
我作为国家教委组织的赴韩教育考察团成员,于1997年10月到韩国进行了主题为“指向2l世纪的韩国学”研修课程的学习,并实地考察了一些小学、中学以及韩国教育开发院,还相应作了一些社会调查。时间虽然仅半个月,但对韩国的教育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进行简略的归纳整理,有十个方面的考察印象比较深刻。
一、韩国的礼仪教育;
二、韩国的国家观念教育;
三、韩国的人际交往教育;
四、韩国的艺术教育;
五、韩国教育技术的运用;
六、韩国的中小学校长;
七、韩国的中小学教师;
八、韩国的环境教育;
九、韩国的民族观念教育;
十、韩国的教育改革。现分别简要介绍如下。
一、韩国的礼仪教育
韩国的社会和学校所力求培养的理想国民之典型是(1)有礼节;(2)国家观念强烈。就有礼节而言,韩国可称之为礼仪之邦,礼和道德的严肃性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也是韩国学校教育的特质所在。在中小学的道德教科书中,都把“礼节”列为第一德目。中学一年级的道德教科书这样定义了礼节的内涵:“所谓礼节就是生活的规范。家庭、社会或国家都有必须遵守的礼节。”
韩国小学的礼仪教育是很有特色的。在城市或乡村,小学生上学都得带“三包”,即书包、鞋包、垃圾包。书包的作用自不待说,说鞋包吧。每位学生进教学楼时一律脱鞋穿上自带的便鞋(我们去参观访问也脱鞋,穿学校准备的拖鞋)。换下的鞋放入鞋包内,整齐摆放在教室门口的鞋柜上。可以说,这既是民族习惯.亦是文明卫生习惯。为此,教学楼内、教室里都十分清洁。再说垃圾包。在学校,学生自己废弃的垃圾(废纸、笔屑等)都要求装进垃圾包带回家丢掉。这样避免了学生无节制地“生产”垃圾。而且坚持六年,真正可以成为习以惯之的文明行为。
在中小学,各自都有《学校约束》,即校规。学校一般设有“生活馆”“礼仪室,以进行专门的教育。在中小学。还利用暑假组织学生在“生活馆”住上三、四天,与教师共寝食,并集中学习:
1、忠孝精神;
2、礼节生活;
3、护国思想;
4、“邪马屋路”精神,即参与国家建设时个人应有的精神。
韩国的礼节意识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伦理至今仍为韩国人特有的道德基本原理。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刘完彬教授说;“韩国传统文化受中国影响很大。韩国文化最核心的就是‘孝’”。他认为,中韩文化有着先天的同一性。正因为此,孔子的“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等精辟观点,是为广大韩国人而熟知和躬行的。韩国人还很重视“长幼有序”的形式和顺序。如:向父母和长辈叩头这种古老的过年风俗至今仍保持着,严格禁止在长辈(特别是父亲)面前有抽烟、喝酒等行为。正因为礼节意识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韩国的中小学校也就很注意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礼貌行为。为此,学生们把自己在家庭里向老人和长辈敬礼鞠躬、双手接物、吃饭坐姿等规范的礼仪动作.都拍成照片,轮流贴在教室里,进行自我宣传。这样,文明礼貌教育在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中有了连续性,其根也越扎越深。在初三道德教科书里就有这样的教导:能辨别自己应有的分寸就是有节制的生活,亦即有礼节的生活,同时也是有道德的生活。”
可以说,礼仪教育为国家观念的教育奠定了基础,它使国民增强了自律性,使民族更有凝聚力,自然,也就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增添了动力。
二、韩国的国家观念教育
韩国作为新兴的国家,具有非常强烈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对韩国人来说,祖国是民族灵魂的集合体,是值得国民夸耀的传统文化的泉源。为培养理想的国民,爱国家的教育就贯穿在了中小学的日常教育和课堂教育之中。
金秋十月.韩国中小学陆续安排学生进行秋游活动。我们发现,秋游中的学生绝非是单纯的游览者,他们手中都有笔和笔记本。无论参观全民捐资修建的独立纪念馆,还是历史和科技博物馆以及名胜古迹,都能见到认真做笔记的中小学生。这成了秋色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韩国还有一项特殊的教育活动,欣赏作为国粹的、被政府指定为“无形文化财产”的古典民族歌舞表演。在汉城,一些学校刻意让学生自己安排课余时间,自己购票去国乐专用剧场——国立国乐院,观看民俗表演。无独有偶的是,学生们仍然是一边看演出,一边记笔记。国乐院为满足学生记笔记的需要,都配有适度的灯光。学生们对与现代生活快节奏形成极大反差的、传统的、徐徐缓缓的音乐歌舞都抱有极浓的兴趣,表现出他们对民族文化之风韵和雅性的充分理解。这些活动的参与,要求学生既看,且思又写,还要做作文,目的性很明确。
为保存和发展传统的表演艺术,各地区文化院还吸引了不少中小学生前往学习民族歌舞的表演。在一年一度的艺术节上.学生们能荣幸地登上国家正规歌剧院的大舞台,身着亮丽的民族服装,浓妆艳抹,向市民们进行汇报演出。为他们“捧场”的不仅有家长,而且有教师、同学以及社会各届人士。这项活动,使学生既学且用,贡献社会.获得极大的成功感,同时也强化了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
中学道德课程更是直接体现国家观念的教育。有了祖国,我才能过安乐的生活,先有祖国后有个人。——初一教材如是叙述。“我们必须优先考虑社会利益及国家利益,成为一个公私分明的有良知的国民。”——初二教材如是阐述。“全国同胞必须认清,国民全体应具有正确的国家观念,民族、国家的繁荣就是个人的繁荣。民族和国家的灭亡也是个人的灭亡。”——这是初三学生应树立的国家观念。而尊敬国旗、国歌的观念和行为,已成为学生们具有国家意识的象征。一位学生在“道德”学科学习中。得到了“优”的评量,教师给以简短的评语是“熟知国民的使命,且热心班务”。
国家意识,通过教育,已一代代传下来。而韩国经济之所以能迅速发展,或者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举办奥运会、世界科技博览会筹举世瞩目的成就,强烈的国家意识教育当是有汗马之功的。
三、韩国的人际交往教育
韩国在教育中,重视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意识和能力。在早期实行的“邪马屋路”运动或精神,指的就是全国国民民族性的改造运动和着力培养国民勤勉、自助和合作团结的精神。为迎接21世纪,韩国又提出了要培养有创造性、全面发展的、并能推动韩国走向信息化和国际化时代的人才。这种人才的内涵之一,必须是能适应任何环境,善于人际交往,善于与人合作,善于开拓新局面。
交往意识和交往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是这样进行的。首先.从班级调整开始。班级,是学生所处人际关系的第一个也是基本的小环境。一般来说,各国传统的作法是:学生入学编入 2 一个班级,直至六年后毕业,始终是同样的人际环境。这样,交往的视野很狭窄,交往能力得不到有利有效的发展,对六年宝贵的时间而言,则是一种无形的浪费!为此,韩国小学普遍采取一种新颖的作法:实行一年一度的换班制。即一年级结束时,原班学生名册全部打散,重新编班升入二年级,并以此类推。这样,在六年的社会经历中,学生们不仅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还能结识整个年级中不同个性、不同特长,不同家庭的同学,并由此丰富自己同他人的关系,相应发展交际能力。
学校还注重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近年来在韩国流行的“开放式”教学,就是力图在这一方面有所收获。“开放式”教学,即在课堂中要求学生完成的课业内容,是通过学生自由组合小组、集体讨论、相互协助来完成。而学生能在这些实践过程中,逐渐增进对他人的了解,逐渐体会到在集体生活中相互依存.共同生活的乐趣。这种培养学生互助、合作、团结的精神,是被韩国人视为奠定祖国现代化的精神基础之一,也是民族意识的集中体现。
韩国学校对教师在人际交往方面也有相应要求,即职业道德要求。作为教师,不仅要有使命感、进取心、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而且在与同事相处中,要自律、互相理解和尊重.有明朗的性情、有高尚的品味,有公德心,要出力营造学校人气祥和的氛围。为此.有的学校校长在年终考察评量教师工作时,就包含有“校内外交际能力”一条内容。而很多教师,都能获得校长给予的“优”的评量。无疑,这对教育者也是一种教育。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文指出,面向21世纪,教育有四大支柱:
1、学会认知;
2、学会做事;
3、学会共同生活;
4、学会生存。其中,学会共同生活,则是强调教育的使命是,教育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同时还要教育学生,认识地球上的所有人之间具有相似性又是相互依存的。因此,要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韩国重视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正是抓住了四大支柱之一,并产生了相应的社会效益。
四、韩国的艺术教育
韩国不少的中小学校,都要求学生会一种乐器,并适时组织年级和学校的表演或比赛。作为艺术教育的主课——音乐课,也就改变了单一的识谱、唱歌的功能,而成为学生普遍以使用乐器技能参与的愉快的艺术享受课。乐器进教室,不是如同我国一些城市的中小学校那样,是单一的竖笛或口琴,缺乏多样性。在汉城城南书岘初等学校观摩音乐课,我们见学生所持乐器,不仅有以打击乐为主的大鼓、小鼓、音叉、碰铃,还有具有韩国声音特色的、如同中国唢呐状的小喇叭和一种简易的靠嘴吹手弹的“风琴”。在教师的指挥下,学生们边识谱、边奏乐、边歌唱,即使个别人手中没有乐器,也以击掌、跺脚的形式打节拍而参加歌唱。整个课堂上,敲、吹、拍、唱,形成多彩的节奏,展现出师生共创的富有激情和特色的“交响曲”。学生们更是乐此不疲,歌声嘹亮,直到下课。这种艺术教育课,具有强烈的震撼力。较之传统的音乐课,其教育效率是高的。
韩国的学校还注重教育的艺术。在很多学校,都关心学生的学习情绪,并把此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学生由于课业负担重,造成精神紧张,情绪波动而沉闷。为调节沉重的情绪和缓解精神的压力,在课简体息时间,学校一般都通过广播,播放一些轻松悠扬,有欢快色彩的名曲,其中包括中国《论语》的音乐诗唱断。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学校认为,这样做的附加价值在于,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另外,在课后的一些休息时间,学校还专门开办对学生有吸引力的文化艺术方面的讲座,既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又传播传统文化艺术,促使学生多方面发展。
韩国的艺术教育也通过社会的多种渠道进行。表现之一,是在各地区的文化院内,有不少中小学生在此学习歌舞艺术的表演。学习内容不仅有韩国民族特色的古典萨满教舞蹈和鼓舞等,还有具有时代特色的现代舞以及西方优美的芭蕾舞。在十月举行的汉城城南艺术节上,我们有幸观看了中小学生以及爱好艺术表演的青年们在业余时间刻苦学成的舞蹈艺术表演,深感韩国的艺术教育和教育的艺术结合得非常完满。
社会进行的艺术教育表现之二,在于韩国能抓住机会,向世界、向国民进行民族性的艺术教育。1997年9月1日一10月15日。世界戏剧节在汉城召开。在这一戏剧艺术的“奥林匹克”盛会上,韩国人不仅吸收到了世界戏剧艺术的新的营养,而且还向世界展示了韩国传统戏剧的丰富性、多彩性。特别是韩国的传统“场地剧”是对国民进行教育的良好机会。韩国的艺术家认为:“场地剧”具有深厚的大众生活基础。常探讨民众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大众分忧。因此,它不仅是一种单纯的娱乐,还起着为民众排忧解难的作用。
社会进行的艺术教育表现之三,是我们作为外国人所感受到的。我们每到一处参观访问,都能收到一份份装帧精美的图文并茂的宜传资料。其中还有一份特别的资料,即韩国国际交流财团专为访问韩国的人员摄制的20分钟录相带,录相的内容主要是介绍韩国的音乐、舞蹈、绘画、古建筑、雕塑等文化艺术精华。可见,韩国人认为,要让世人了解、认识韩国,不仅要有矗立在眼前的现代化都市,现代化企业,而且应包括韩国的文化在内,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韩国的艺术。
五、韩国教育技术的运用
韩国学校的教育教学中,现代教育手段的使用已相当普遍。我们不仅亲身体验了电化教学给予学习者的愉悦享受,还实地观摩了中小学的电教课堂。
我们中国教育考察团,到韩国的任务之一是根据韩国国际交流财团的安排,学习15个讲座的“韩国学”。学习地点在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中的韩国学大学院,该院应属一流的高筹学府,它云集了韩国较高水平的社会科学研究者。在行课过程中,凡是需要或可能,教授们都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幻灯、VCD大屏幕、录相、投影仪等辅助教学,使我们不仅获得了电教多媒体带来的良好的视听感受,而且通过丰富的电教设备的传媒,对学习的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韩国,已有学校试行网际技术教学。汉城的书岘初等学校就是刚起步的一所试点校。该校的电脑与学生家庭、社会联网,教室将配38寸的电视和586的电脑,准备实行全电脑化教学。我们参观该校时,观看了一堂自然课。教师要求学生通过电脑寻找大熊星座,认识该星座与周围天体的关系。学生们各自操作电脑,仔细观察屏幕上出现的图象资料,根据各种数据进行测量。并按要求摘取有关资料及时填入“观察记录”。可见,学生与计算机之间的对话,为有效地和迅速地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由此,学生们是专注和亢奋的,学习得非常主动。
书岘初等学校的教师们谈到;电脑联网给学校工作带来了诸多方便。通过电子通讯方式,他们可与外校教师联系,共同进行教学研究;可随时向学校报告自己的工作计划和工作进度;可经常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学生家长利用电脑与学校教师的联系,也比以前更为方便和及时。特别是利用电脑评定和考核学生作业方面,更显示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既使在寒暑假,学生们都可通过电脑把作业传给教师以得到即时的检查和纠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计算机可以储存大量有关全部上学学生的情报。我们可以把许多数据组织起来,加以解释。从而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部学校生活提供完整的简介,这个简介可以在结业时替代毕业考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知识,也可以用来改进教学方法和发展个别化教学”。韩国的网际技 4 术教学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在各个学校,电教硬件的设置摆放注意了科学性。既有利于保护学生视力,又有利用于保护机器本身,既便于学生操作,也便于教师操作。在丰生高中,科学室里的电脑不是一台台矗立于桌面上,而是置放于适当高度的书桌柜内。书桌面是平板玻璃,学生透过玻璃看电脑屏幕,大大减小了对视力的影响。这也使教师在教学中的形象处在学生正常的视野之内。电脑置放于书桌内,也起到了保护机器的作用。而且科学教室显得清洁、整齐。另外,由教师技术操作的各类设备,无论是投影仪和电脑的摆设,还是黑板与投影幕布的处理,都考虑得很周到,任何教师到教室上课,都会感到电教设备操作上的简便易行。这样,大大提高了电教硬件设备的利用率。
适应现代社会高科技的发展需要,电教技术的使用已相当普及,而实行网际技术教学,巳成为韩国教育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当然,在使用电脑过程中,也出现有学生痴迷于电子游戏或受黄色内容干扰的事情,如何发挥电脑教育的优势而抑制其消极作用,正成为韩国教育部门所要研究解决的新课题。
六、韩国的中小学校长
韩国中小学校的校长负责制也很具特色。
校长职务,一般由本人提出请求,再由道教育厅决定其任命。(“道”相当于我国的“省”)但有学校巳开始实行公开招聘校长。汉城城南书岘初等学校的校长,就是实行公开招聘的。其办法是:由地方教育运营委员会组织三方代表:一是学校教师代表,二是片区家长代表,(韩国小学生是划片区就近入学)三是片区社会各届代表。根据大家的提名或本人自荐情况,选择学校的校长。书岘学校建校仅六年,其公开招聘任用的校长,工作能力强、威信高、家长满意。可见,韩国办教育,整个社会能给予支持和关心。
早在1991年的第六次教育课程改革中,韩国就决定改变由教育部统一规定使用课程教育方案的作法,而实行“分散教育课程决定权”,“以学校为中心来编制并运营教育课程。”在这种使教育课程开发及运营民主化的思想下,校长便有了一定实权。校长可根据学校所处的地域,即是城市还是乡村,是富人区还是贫民区,以及根据学生来源,选择使用适合学生的课程教育方案及教材。当然。“社会科”与“道德科”仍使用国家的统编教材。同时,对新教师,除服从道教育厅的统一分配外,校长还有部分权力自己选择新教师。目前正在拟定的即将在2000年实施的第七次教育改革方案将给学校更多的自主权。
韩国一些中小学还适兴,校长在年终评价每一位教师的工作业绩。这项工作虽有些棘手,但年年坚持评,对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工作自信心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校长评定教师工作业绩的主要项目是:使命感、教学技能、教研能力、家长信赖度、校内外社交能力等10项,又分别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其中的特色之一是不仅仅孤立地评价教师课堂教学功夫,而是将教师置于学校、家庭、社会之中来给予全面评价。这便更有利于教师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最终利于对学生的培养和塑造。
韩国中小学校长,无论是公立学校或私立学校,都要根据国民教育宪章的基本原理和自巳的教育思想,规划自己学校的教育发展蓝图。其内容基本有:创学理念、教训、教育目标、力点事业,校长经营观。以汉城城南丰生高中为例:(一)丰生学园创学理念:忍耐、前进。这一办学思想充分反映了韩国人的民族性格,即坚韧不拔、克服困难,向前发展。该创学理念,是以一大石碑,用中文刻立于教学楼门前。非常醒目。(二)教训:(即校训)健康、努力、实力。(三)教职员信条:
1、对学生学习指导;
2、个人自律;
3、重孝讲礼仪。(四)教育目标:
1、关心国家发展,有志于贡献国家——爱国人;
2、能动参加学习活动,发展认知能力——知识人;
3、诚实的品质、自主的精神、自力协同的同学关系——行动人;
4、培养探究 5 精神和思考力,参加创造性活动——创造人;5.强韧的体力和意志力,忍耐前进的人格力——健康人。(五)力点事业:(工作重点)
1、学力向上(实力);
2、礼节生活化(道德);
3、瞑想时间运营(即休息时间的情绪)。(六)特色事业:
1、特技教育;
2、一周一题作文指导。(七)校长经营观:
1、培养忍耐、自我实现的学生;
2、研究教师、尊敬教师;
3、办前进的、家长和社会信赖的学校。综上可知。由校长公诸于世的、明确精要的办校经营主张,串就成了学校完整的发展纲要。这是非常有特色的一点。同时,虽是纲要,但对学生对教师都有最基本最具体的要求。如:教职员在道德上要重孝讲礼仪,学生要将礼节问题生活化;学校工作重点之一是抓课间休息时间,以使学生身心得到协调发展。这些都是值得研究学习的。
七、韩国的中小学教师
韩国的中小学教师,不仅要是合格的师范本科生,而且在工作岗位上,要遵守学校校长提出的工作信条。还要力求争取做家长满意的教师。
在书岘初等学校,根据校长的安排,一位教师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同时承担该班九门课程的教学。(九门课分别为:伦理学、韩文、社会学、算术、科学、体育、音乐、美术和实用美术)除特殊情况外,音体美由专门教师担任。这不仅体现教师工作负担很重.而且说明校长对教师素质,即业务能力和资格的要求都相对较高。在该校,教师们还必须适应校长的另一工作要求:即在一个学年的课程结束后,学校要把一个年级的学生重新组合编班,但教师不顺着跟年级带班。而是错着年级的位置再当班主任和承担教学。即,教完一年级后可能到五年级带班,或,教完四年级可能去二年级带班。这种作法有两大好处:
一、教师年年接触新学生,避免对学生有长期的偏爱或陈见;教师年年接触新教材,避免在教学中产生一种按部就班的惰性。
二、学生每年接触不同的班主任,和他(她)的不同教学风格,有助于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师长;学生每年接触不同的同学,有助于发展交往能力从而充分地认识自己。当然,在这一换班过程中,校长也给教师一些民主权利,即教师愿意换到哪个年级哪个班,可提出申请。经校长批准后即可到位上岗。
在丰生中学,校长对教职员提出了包括业务能力、人际关系、礼仪道德三大方面的行为要求.被称之为“教职员的信条”,1、对学生学习指导、技术向上、精力集中、效率高、教育成果显著;
2、工作有责任心、能自律、理解人,造成明朗和气的学校氛园;
3、重孝,讲礼仪、有公德心、诚实、品位高。从中可见.校长把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是放在第一位的。校长明确提出,不准教师在社会上兼职搞第二职业,必须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并以教学教育成果来衡定之。这同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是合拍的。因为,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对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韩国的中小学教师都必须在在职期间努力进修,提高自己,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首先.各级学校内的教学研究活动常年坚持开展;其次,学校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进修更高学历。为此,在假期,许多教师要接受60学时的研修,学校假期也开展对教师技能的培训,如“电脑”培训。而很多教师在暑假中还自己联系到大学、大学院去学习进修。学习之后,国家承认学分,并由道教育行政部门发给相应的资格证书。资格证书有技能方面的和学历方面的。目前,大部分教师是在进修硕士学位,在丰生高中,已有教师开始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书岘初等学校校长言:在韩国,教师进修学习一般不是为资格而努力,他们都是自愿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识水准。这是很发人深思的。由此也能知,韩国中小学教师的整体水平是较高的。而韩国教育的发展总是与科技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同步并行的。
八、韩国的环境教育
韩国是一个非常重视环境教育的国家。他们一方面通过营造优美的环境教育人,另一方面又通过教育人来爱护环境。
我们中国教育考察团学习居住之处,位于汉城市郊彭塘区的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该院地处清溪山边.院内树影婆娑、清雅幽静。时值秋季,金黄色的银杏叶,嫣红色的枫叶,仍是葱茏的松柏。修剪整齐的草坪,合着清新的空气,格外怡人。每天清晨,不仅能听到喜鹊欢快的鸣叫声,推窗而望,偶还能见到起早的小松鼠在松树上活蹦地跳跃。那缨帽式的尾巴特别惹人喜受。闲时散步。也能见到松鼠横穿道路,奔向树林的欢喜场面。这优美的环境,如诗情画意般,对人本身就是一种潜在的环境教育。
保护和建设优美环境不仅成为国民的自觉意识。而且营造出了环境教育的社会氛围。有四例能够说明之。
1、在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外,是一条两车道的老公路.因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将扩建公路。但在老公路两旁巳生长数十年的、长达数公里路的榆树将被砍掉。这遭到了当地居民的异常强烈的反对。研究院的许昌武教授就成了市民群众的代表,他为保护榆树的生存而奔走呼号。政府最后采纳了市民的建议,将榆树挖起来,移栽密植在扩建公路口的两旁,这反倒又添了一段公路新景。
2、浦项,是一座工业城市。韩国人为之骄傲的世界第二大钢铁公司——浦项钢铁公司就座落在此。到浦项参观,四处能见大幅宣传横标“建设绿色浦项”,而浦项也的确处在绿色的怀抱之中。浦项钢铁公司在保护环境的措施中有两项比较有特色:(一)钢铁火焦化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用于发电;(二)废钢渣用于铸制建筑用水泥板。
3、在韩国,巳废除了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牙膏、牙刷等。即使是专为我们考察团成员准备了牙刷,韩国人也用幽默之语言告诉我们,牙刷用了后带回去,不要把垃圾留在韩国。
4、韩国的佛教徒无论到山间寺庙还是城市的佛堂跪拜菩萨,都一改传统的作法,免去烧香点蜡,一律实行清拜。没有了旺盛的香火,丝毫不影响佛教徒对菩萨的虔诚之心。不难想象,佛教徒们的环境意识是大大强于传统的宗教活动之方式的。
在学校,环境教育已是学生的必修之课。特别是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信息化国际化时代的到来,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内容有了新的调整。不仅要加强计算机教育,同时要加强环境教育。在初中的科学科目中,有一门叫“共同领域”的课程,主要内容为“自然环境和我们的生活”。在高中的共同科学科目中,要求培养学生科学探求的知识领域为七个方面:即物质、能源、生命、运动、地球、环境、现代科学技术。
在小学.环境教育还与行为教育联系起来。一般小学校都实行学生上学带三包:书包、鞋包、垃圾包。学生在学校自己“生产”的垃圾(废纸、笔屑等)都一律要求装包带回家丢弃。这既保护了校园生活环境,又是最为生动深刻的环境意识教育。
总之,从整个社会来看,韩国的环境教育既有潜在的教育形式,又有显性的教育形式,既受政府重视,又受学校重视。而成熟市民的一个突出标志也就是具有环境意识。
九、韩国的民族观念教育
韩国是民族性很强的国家。这至为重要的因素在于韩国人是使用一种语言讲话和写字的同一个民族。韩文创制的历史虽然不长,却是民族灵魂之精髓所在。而足使韩国人引以为豪的是,由于“Han—gu1”即韩语字母既简洁又科学的书写形式,使韩国成为世界上文盲率最低、出版事业发达的国家。目前,随着网际技术的发展,韩文已应用于电脑系统,并能跨越国境来交换信息和资料。在韩国,每年的10.9是“韩文日”,这是国家纪念日。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金炳善教授欣喜地告诉我们: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指名“韩文”为世界性文化遗产。韩国在世界民族之林有了更为鲜明突出的位置。
在韩国的民族观念教育中,格外重视民族语言的教育。在各级学校,曾非常强调执行国家制定的“国字专用计划”。而丰生高中的办学特色之一就是搞一周一题作文训练,以提高学生掌握母语的能力。我们教育考察团到韩国访问考察的第一项任务是学习“韩国学”。而“韩国学”的第一讲内容,则是“韩国语文”。可见,即使作为外国人,要了解韩国整个民族的面貌,要了解韩国文化的大背景,都不得不从认识韩国文字入手。
在韩国的学校,还重视民族历史教育。中小学是纳入教学计划,大学则作为必修课对待。韩目的高等学校采用的是学分制。学生毕业时,必修、必选的学分共计为200学分左右。在必修科目中,就有几门具有韩国特色的学科。其一,有国民伦理科,其二,有韩国历史。重视历史教学,是加强民族观念教育的主要途径。
为不忘历史、教育后人,韩国修建了许多博物馆、纪念馆。而修建的形式亦大大体现了其民族特色。形式之一是中央政府直接出资兴建的;形式之二是私立博物馆。这是由公民个人、宗教团体或企业机构建立的。大多数情况下。它们的收藏物包括了耗尽毕生时间所收集的历史资料。收藏物更是涉及从民间绘画、书籍、宗教物品、刺绣到传统服装类各类物品。形式之三是由全体国民捐资修建的。
独立纪念馆就是全民捐资修建的。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异常感人的事情,是一个民族具有凝聚力的最集中体现,也是民族观念教育最生动的体现。而该纪念馆又是一座现代化的纪念馆。展厅的设计、布置、将历史的画面与现代建筑艺术溶为一体,并配有丰富多样的音像设备,对青少年很具吸引力。
韩国人的性格如同韩国国花——无究花一样,从夏天一直开到秋天,具有坚韧不拨的硬骨性情。多年来,在稀少的土地上维持生计培养了韩国人强烈的生存意识,即坚韧不拔和务实精神。在企业家身上能表现出强烈的扩张魅力,坚定的质量意识和敬业精神,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韩国人今日的民族精神。
韩国由于地域狭小,资源短缺,整个民族都有明显的忧患意识。他们一方面不断开发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不因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而在生活上大手大脚或忘却自己的民族意识。最近,在韩国许多商店门口,都挂有醒目的宣传横标“身土不二”。意在提醒市民:自已是韩国人,应该消费本国商品。在韩国,已经有了核能发电,整个社会的用电是不成问题的。但政府仍然提出资源节约的政策,鼓励国民节约用电,同时以提高电价来控制用电中的浪费现象。而我们所见的一些办公室、会议室、悬挂使用的不少是节能灯。
总之.韩国的民族观念教育,从学校到社会,无处不渗透之。
十、韩国的教育改革
韩国通常把经济称之为第一经济,把促进经济和国家发展的教育称之为第二经济。在我们对韩国教育考察中,对此是很有体会的。韩国人能很自豪地宣称,自己为全世界识字人口比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而其受过良好教育的公民,被看作近年来国家惊人发展取得瞩目成就的基本原因。教育是当之无愧的第二经济。
然而。韩国教育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产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教育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教育经费还远不能满足国民受教育的需要;校园暴力以及学校周边环境营业性场所对学校教育的干扰;西方现代病对青年学生伦理价值观的影响等等。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乃是激烈的高考升学竞争。在我们参观丰生高中时,就见有高三学生趴在课桌上睡着了。虽不能以偏概全地说这是普通现象,但对学生在沉重学业负担下精神倦怠现象也能略见一斑。在韩国的小学。1969年就废除了初中入学考试,现实行的是半天学习制,以使学生能顺乎身心特点健康愉快地发展。然而,大多数瞻望着高考升学前途的家长,都让自己的孩子下午又背上另一个书包,去了各种学费昂贵的补习学校。可见,这些都极为影响人的全面发展,不能实现韩 8 国人所追求的人性教育的目标。
缓解高考竞争压力,是韩国自1995年以来实行的第七个教育改革方案的重点内容之一,这项教育改革措施将在2000年全面实施。我们在访问韩国教育开发院时,对这一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
韩国第七次教育改革方案所要建立的教育体制是:面向21世纪的终身的开放的教育体制。即是使全体韩国国民有一种随到随学的终身开放的教育制度。亦称为“学分银行制”。现世界已有少量国家在实行。
建立“学分银行制”的目的:国民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可以在愿意的情况下,接受高等教育。很明显,这造就了教育环境的多样化。如果一个高中毕业生未能进大学深造,但他又想得到大学学历,他可以在社会其他教育部门继续学习,以得到学分,获得学位,国家给予承认。同时,产业部门也能通过此种学习形式获得比较高级的职员。
“学分银行制”也是为更适应人的个性发展而设立的。它实际上拆除了校内外的教育界限,形成多级教育机构,使学历教育形成了网络。而学生在选择学校和学习科目上有了更大的灵活性,更有利于个性的成长和发展。“学分银行制”与我国的成人高考不一样,成人高考的自学体系是国家规定的,无论你喜欢与否.都得在自学后,通过考试合格,国家才给予承认。韩国的“学分银行制”则是学习者对什么感兴趣,就先学什么、考什么。如对经济管理有兴趣,则先学先考之。后对机械工程有兴趣,则后学后考之。对商业有兴趣又再学再考。以此,不断贮存学分,学分积到一定程度,才发学位证书。这也正说明,“认为学校可独自满足人生所有教育需要的一种理性主义的幻想已经破灭”(《教育一一财富蕴藏其中》)而人们又寻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终生教育”。
建立“学分银行制”也力图让人人都得到发展,给每个人带来成功感。在韩国,孩子读大学,对家庭来说要花相当的经费。有些家庭可能经济状况较差,孩子不能在高中毕业即能如愿以偿上大学。有些学生或因学业失败而使上大学的梦想落空。他们往往产生被排斥和无前途的感觉,心理上极不平衡。而“学分银行制”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容易进入时间和空间的优点,恰恰能缓解了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失衡状况,使他们对读大学、获学位有明确的希望,产生与同龄学生一样有的成就感、成功感。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谈到终生教育问题时,认为 “这样一种制度也有助于减少学业失败现象,每个人都应估计一下学业失败造成的人力资源大量浪费的程度。”终生教育”概念看来是进入21世纪的一把钥匙。”韩国准备建立的“学分银行制”,正是顺应了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第七次教育改革方案准备调整高考评分和入学考试制度,认为对学生的评估不倚靠单一的考试成绩。而要论其全面的才能而定。为此,改革方案特别强调“给学校更多的自主权”。而改革方案最大的特点是不制定细节,具体的操作方案由学校自己制定和编制。目前在中小学,校长根据国家的要求和学生考核标准,都设置有综合课程,在高中还开设选修课。学校还设立生活俱乐部,这是学生课堂学习之外的一个活动场所,学校还对学生建立了生活记录卡,给升大学以参考。即学生成绩再好,其他标准未达到,都不能升大学。这样促使学生全面发展。韩国希望通过这些措施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和自我认识的意识,并希望通过第七次教育改革,使其教育制度能培养出有创造性、全面发展的并能推动韩国走向信息和国际化时代的人才。
以上考察印象,既是从微观角度看韩国的中小学教育.又是从宏观角度看韩国的社会教育。但是,正如世界各国的教育都存在自己的问题和困难一样,韩国同样面临他们的问题和困难。当我们从整体上客观地认识韩国教育状况时,其爱国主义教育、民族观念教育、礼仪教育、环境教育以及在教育改革方面一些超前观念等,是可以为我们借鉴的。当我们在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迈向21世纪而辛勤耕作之时,从我们中国自身的文化背景和国情出发,9 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加强以上教育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定能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四篇:律师与法官的法律职业伦理评价 律师与法官的法律职业伦理评价
律师与法官的法律职业伦理评价 律师与法官的法律
职业伦理评价
法官与律师是职业共同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法律职业共同体中不可或缺的两个主角。由于法律职业的原因,两者必然发生接触,形成一定的相互关系。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成员,两者的关系本应是一种彼此尊重、平等合作、相对独立与互相监督的关系。然而,另人担忧的是有些律师为了寻求有利于自己一方当事人的裁判结果,对法官进行拉拢、贿赂;也有一些法官利用手中的“自由裁量权”贪赃枉法、徇私舞弊,办“关系案”、“人情案”和“金钱案”。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损害了司法权威,败坏了法官和律师的形象,弱化了民众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任,造成了极为恶劣的。本文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角度上,结合最高人民法院与司法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法官和律师相互关系维护司法公正的若干规定》,就法官与律师的相互关系、法官与律师的法律职业道德与伦理以及法官与律师的非正常关系的成因与规制等进行了评述。
随着依法治国的逐步推进,司法改革的深入进行,法律人的作用日益彰显,法律职业共同体逐渐形成。在法律职业共同体中,法官与律师已被社会广泛认知。法律职业有别于其他的社会职业,它是基于公平、公正的立场将法律运用到具体的人和事。1尽管法官与律师均属法律职业共同体,但他们的法律职业的社会角色是不同。律师,具有民间性,是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兼有法律人和人双重身份,一方面律师要为客户提供法律服务,解决法律纠纷,维护社会正义;另一方面,律师以法律服务为谋生手段,通过提供法律服务获取经济利益,具有逐利性。法官,则是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是“国家的法律工作者”,在职务行为中不能谋取任何经济利益,其惟一的目的是正确地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实现社会正义。因此,律师与法官作为法律共同体的成员,其特殊性表现在:律师的执业活动基于当事人的委托,其职业活动的种类与范围应当在当事人的委托范围之内;法官则是行使国家审判权的法律人,审判权的行使实质上是国家权利的行使,这是法官与律师法律职业的根本区别。另外,律师与其委托人之间是契约关系,双方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律师向委托人提供的产品是“法律服务”;法官则不同,其履行职务是在行使权力,权力的行使是基于特定法律事实的发生,并非基于当事人的委托,法官与当事人之间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因此,法官审判活动不具有服务性,也就不具有有偿性。
然而,法官与律师毕竟是法律职业共同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法律职业共同体中不可或缺的两个主角。因此,由于法律职业的原因,两者必然发生接触,形成一定的相互关系。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成员,两者的关系理应是一种彼此尊重、平等合作、相对独立与互相监督的良性互动关系。但是,从我国司法界的现状来看,有些法官与律师间却难以实现规范、有序的业务沟通;少数案件当事人及其委托的律师为了寻求有利于自己一方的裁判结果,违法对法官进行拉拢、贿赂;也有极少数法官利用手中的审判权力贪赃枉法、徇私舞弊,办“关系案”、“人情案”和“金钱案”。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社会对司法公正、司法权威产生怀疑。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个别法官和律师串通,违反职业道德和纪律,损害了当事人利益,影响了司法公正,严重损害了司法权威,败坏了法官和律师的形象,弱化了民众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任,造成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近年来发生的法官违纪、违法审判乃至犯罪,大部分都是在与律师的关系上出了问题,法官与律师的关系问题已成为影响司法公正和权威的一个关键问题。
为了加强对法官和律师在诉讼活动中的职业纪律约束,规范法官和律师的相互关系,维护司法公正,2004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与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法官和律师相互关系维护司法公正的若干规定》(下称:<若干规定>)。《若干规定》共十七条,但全文一共用了25个“不得”,13个“应当”来详细规定律师和法官的行为,最具有眼球效果的条款有:第三条:“律师不得违反规定单方面会见法官”;第七条:“当事人委托的律师不得借法官或者近亲属婚丧喜庆事宜以赠礼品、金钱、有价证券等,不得向法官请客送礼、行贿或者指示诱导当事人送礼、行贿”;第八条:“法官不得要求或者暗示律师向当事人索取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等。那么,这一具有“高压线性”性质的《若干规定》能否被我们的法官和律师自觉地遵守与执行,全社会都在拭目以待。本文拟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角度上,就法官与律师的关系、法官与律师的法律职业道德与伦理,以及法官与律师不正当关系的成因与规制等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一、法律职业共同体中的法官与律师
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在西方是一个长达数百年的历程,而这一历程又是与三个因素相联系、相适应的。其一是与社会进步相关联。人类社会从神权统治、君权统治到民主的,从统治到社会治理的转变,推动了法律职业及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其二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关联。首先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出现社会化大生产,使人们逐步认识到分工与协作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并将此广泛运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的高度专业化分工与更加密切的社会化协作的社会发展必然促使法律职业走上专业化的道路(从组织生产的角度看,实行专业化可提高效率,降低消耗,保证质量,大大提高规模效益),促进法律从业人员形成一种高度专业化的独立职业。其三是与人力资本的完善与相关联。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尤其是现代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的理论,对包括法律职业在内的社会各行各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和积极作用,其结果是法律职业愈加合理完善,法律职业共同体愈加健全,逐步形成一整套独特的法律职业标志、法律职业意识、法律职业语言、法律职业知识、法律职业伦理、法律职业思维方式、法律职业共同的发展背景、法律职业的行业组织以及法律职业在社会中形成独立的阶层。在这个阶层中存在着三类法律人,第一类为应用类法律人,主要是法律实践者,由法官、律师、检察官以及立法人员等组成;第二类为学术类法律人,主要是法律者,如法学教授、法学研究人员等;第三类为辅助类技术应用型法律人,如书记官、法律助理、司法秘书、司法执行人员、司法警察等人员。
本文所称法律职业共同体中的法律人,专指法官与律师。首先,律师与法官是法律的实践者,他们有着职业的共性。律师和法官大都需要有一定程度的法学背景,应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律师和法官都以法律工作为职业,都在具体地运用法律,有着相对共同的法律的认知和法律思维习惯;法官与律师的最终职业目标,应该是为了维护司法公正,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其次,律师是法官与当事人交流的桥梁。基于职业特性,律师必须深入到社会生活中,与社会公众保持密切的联系;而法官则需要与世俗社会保持适当距离,以实现独立、公正判案。律师就成为法官与当事人交流的媒介和桥梁。再次,法官与律师事实上具有依赖性。法官是在双方律师为各自当事人追求法律的最大利益过程中,了解法律事实,正确适用法律,进而实现法律规定的正义内涵。因此,法官与律师具有依赖性,实质上属于一个利益共同体。在以上法官与律师的三大关系中,“利益”是法官与律师关系中的核心要素。何谓利益?所谓利益,应该是一个人应该享有的和可以享有的有利于、有益于自己的物质的或精神的事物。这其中又有两个层面的内容:“应该享有”是从应然的、道德的角度,也即人权的角度而言的;而“可以享有”是从实然的、法律的角度,也即可以实现的法定权利的角度而言的。2 因此,法官与律师之间的“利益”关系正当与否,评判的标准只有两条——道德与法律。道德是规范法官与律师之间正当利益关系的支撑,法律是规范法官与律师之间正当利益的保障。当法官与律师“利益关系”超越法律职业的道德规范时,法律一定要让他们失去成本。
二、法官与律师的法律职业道德与伦理
人们大都认为,道德与伦理是一个东西。从两者在西方的词源涵义来说,确实如此。“道德”源于拉丁文“mos”,涵义为品性与习风;“伦理”则来源于希腊语“ethos”,涵义为品性与气凛以及风俗与习惯。所以道德与伦理在西方的词源含义相同,都是指人际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然而,我国的道德与伦理则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道德是部分,其涵义就是人际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伦理是整体,其涵义除指人际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还包括人际行为事实如何的规律。
(一)法官的伦理与道德规范评价
恩格斯讲过:“实际上,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4法官的职业道德是适应国家审判工作的实践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行为准则,是特定化而且升华了的社会道德与伦理。法院是维护社会正义的力量,法官是法律的守护者、实现者,因而法官职业道德标准应高于社会道德标准。由于法官的权力、职业以及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法官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法官权力的特殊性,表现在审判权的“三性”,即权威性、重大性和导向性上。权威性,是因为司法审判权是调节社会各种矛盾的最终裁判权。不论个人或单位,对生效的判决必须执行;重大性,是因为法官审判权的行使,可以剥夺一个人的生命,可以影响或改变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一个组织的命运;导向性,是因为法官审判权行使得的结果,是要体现社会的正义、导向和价值标准。职业的特殊性,表现在审判的独立性、中立性、公开性和程序性上。独立性,不仅审判活动要独立,而且要求法官独立思考,自主判断,不受任何个人或上司的非法干预;中立性,法官是处于居中裁判的位置,必须平等地对待双方当事人,不能偏袒一方,歧视另一方;公开性,是法院基本的诉讼原则,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以公开促公正;程序性,程序公正是实现实体公正的保障。法官不能在“法律事实”以外寻求裁判的依据,而只有通过合法的法律程序所认定的事实才成其为“法律事实”。事实上,法官的护法使命意味着法官只有通过程序公正实现实体正义。5 群体的特殊性,是因为法官是法律的化身和代言人,一定程度上也是国家形象的代言人,他们必须是社会的精英,应具有高于一般人的特殊资质。法官一方面要以娴熟的法律水平裁判案件,另一方面要以崇高的职业道德行使裁判职能。法官职业道德的崇高性,起码应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法官自身应信仰法律和坚守法律。伯尔曼说过:“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6这里指的是社会公众对法律的信仰,如果作为裁决者的法官自己都不信仰法律,任何要求公众信仰法律的想法都是荒谬的。19世纪美国著名的米勒法官曾经说过在西治社会中人们所熟知的一句话,“任何人都不得凌架于法律之上,所有政府官员都是法律的仆人,都有义务服从法律。”那么,对于法官来说,法官应该是法律最忠实的仆人,除了公平、善良地运用法律进行裁决外,没有任何别的选择。正如马克思所说:“法官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如果连作为“法律最忠实的仆人”的法官都不遵守法律,那么,我们的法律就犹如白纸一张。对此,培根曾说过:“世上的一切苦难之中,最大的苦难无过于枉法”,因为“一次不公正的裁决,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冒犯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7 因此,法官在法官职业的岗位上使法律得到遵从和捍卫,这是法官首先应具备的品质。
第二,法官应格守职业操守,做到公正、平等地对待案件的每一方当事人。诚信是律师最重要的品德。当事人委托律师为自己提供法律服务,表明他在某一方面或某一事项存在困难,需要得到法律服务。当事人按照与律师事务所签订的法律服务合同,所付出的不仅是金钱,更多是对律师事务所和律师的信任。在市场经济的进行中,法律服务也是一种贸易,也必须是以等价交换和诚实信用为前提。
第五篇:律师与法官的法律职业伦理评价
Script>内容提要:
法官与律师是法律职业共同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法律职业共同体中不可或缺的两个主角。由于法律职业的原因,两者必然发生接触,形成一定的相互关系。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成员,两者的关系本应是一种彼此尊重、平等合作、相对独立与互相监督的关系。然而,另人担忧的是有些律师为了寻求有利于自己一方当事人的裁判结果,对法官进行拉拢、贿赂;也有一些法官利用手中的“自由裁量权”贪赃枉法、徇私舞弊,办“关系案”、“人情案”和“金钱案”。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损害了司法权威,败坏了法官和律师的形象,弱化了民众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任,造成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本文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角度上,结合最高人民法院与司法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法官和律师相互关系维护司法公正的若干规定》,就法官与律师的相互关系、法官与律师的法律职业道德与伦理以及法官与律师的非正常关系的成因与规制等问题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法律职业共同体 法官 律师 职业道德
随着依法治国的逐步推进,司法改革的深入进行,法律人的作用日益彰显,法律职业共同体逐渐形成。在法律职业共同体中,法官与律师已被社会广泛认知。法律职业有别于其他的社会职业,它是基于公平、公正的立场将法律运用到具体的人和事。1尽管法官与律师均属法律职业共同体,但他们的法律职业的社会角色是不同。律师,具有民间性,是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兼有法律人和经济人双重身份,一方面律师要为客户提供法律服务,解决法律纠纷,维护社会正义;另一方面,律师以法律服务为谋生手段,通过提供法律服务获取经济利益,具有逐利性。法官,则是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是“国家的法律工作者”,在职务行为中不能谋取任何经济利益,其惟一的目的是正确地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实现社会正义。因此,律师与法官作为法律共同体的成员,其特殊性表现在:律师的执业活动基于当事人的委托,其职业活动的种类与范围应当在当事人的委托范围之内;法官则是行使国家审判权的法律人,审判权的行使实质上是国家权利的行使,这是法官与律师法律职业的根本区别。另外,律师与其委托人之间是契约关系,双方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律师向委托人提供的产品是“法律服务”;法官则不同,其履行职务是在行使权力,权力的行使是基于特定法律事实的发生,并非基于当事人的委托,法官与当事人之间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因此,法官审判活动不具有服务性,也就不具有有偿性。
然而,法官与律师毕竟是法律职业共同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法律职业共同体中不可或缺的两个主角。因此,由于法律职业的原因,两者必然发生接触,形成一定的相互关系。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成员,两者的关系理应是一种彼此尊重、平等合作、相对独立与互相监督的良性互动关系。但是,从我国司法界的现状来看,有些法官与律师间却难以实现规范、有序的业务沟通;少数案件当事人及其委托的律师为了寻求有利于自己一方的裁判结果,违法对法官进行拉拢、贿赂;也有极少数法官利用手中的审判权力贪赃枉法、徇私舞弊,办“关系案”、“人情案”和“金钱案”。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社会对司法公正、司法权威产生怀疑。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个别法官和律师串通,违反职业道德和纪律,损害了当事人利益,影响了司法公正,严重损害了司法权威,败坏了法官和律师的形象,弱化了民众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任,造成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近年来发生的法官违纪、违法审判乃至犯罪,大部分都是在与律师的关系上出了问题,法官与律师的关系问题已成为影响司法公正和权威的一个关键问题。
为了加强对法官和律师在诉讼活动中的职业纪律约束,规范法官和律师的相互关系,维护司法公正,2004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与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法官和律师相互关系维护司法公正的若干规定》(下称:<若干规定>)。《若干规定》共十七条,但全文一共用了25个“不得”,13个“应当”来详细规定律师和法官的行为,最具有眼球效果的条款有:第三条:“律师不得违反规定单方面会见法官”;第七条:“当事人委托的律师不得借法官或者近亲属婚丧喜庆事宜以赠礼品、金钱、有价证券等,不得向法官请客送礼、行贿或者指示诱导当事人送礼、行贿”;第八条:“法官不得要求或者暗示律师向当事人索取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等。那么,这一具有“高压线性”性质的《若干规定》能否被我们的法官和律师自觉地遵守与执行,全社会都在拭目以待。本文拟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角度上,就法官与律师的关系、法官与律师的法律职业道德与伦理,以及法官与律师不正当关系的成因与规制等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一、法律职业共同体中的法官与律师
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在西方是一个长达数百年的历程,而这一历程又是与三个因素相联系、相适应的。其一是与社会进步相关联。人类社会从神权统治、君权统治到民主政治的发展,从统治到社会治理的转变,推动了法律职业及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其二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关联。首先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出现社会化大生产,使人们逐步认识到分工与协作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并将此广泛运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现代社会的高度专业化分工与更加密切的社会化协作的社会发展规律必然促使法律职业走上专业化的道路(从组织生产的角度看,实行专业化可提高效率,降低消耗,保证质量,大大提高规模效益),促进法律从业人员形成一种高度专业化的独立职业。其三是与人力资本理论的完善与应用相关联。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尤其是现代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的理论,对包括法律职业在内的社会各行各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和积极作用,其结果是法律职业愈加合理完善,法律职业共同体愈加健全,逐步形成一整套独特的法律职业标志、法律职业意识、法律职业语言、法律职业知识、法律职业伦理、法律职业思维方式、法律职业共同的发
展背景、法律职业的行业组织以及法律职业在社会中形成独立的阶层。在这个阶层中存在着三类法律人,第一类为应用类法律人,主要是法律实践者,由法官、律师、检察官以及立法人员等组成;第二类为学术类法律人,主要是法律研究者,如法学教授、法学研究人员等;第三类为辅助类技术应用型法律人,如书记官、法律助理、司法秘书、司法执行人员、司法警察等人员。
本文所称法律职业共同体中的法律人,专指法官与律师。首先,律师与法官是法律的实践者,他们有着职业的共性。律师和法官大都需要有一定程度的法学教育背景,应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律师和法官都以法律工作为职业,都在具体地运用法律,有着相对共同的法律的认知和法律思维习惯;法官与律师的最终职业目标,应该是为了维护司法公正,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其次,律师是法官与当事人交流的桥梁。基于职业特性,律师必须深入到社会生活中,与社会公众保持密切的联系;而法官则需要与世俗社会保持适当距离,以实现独立、公正判案。律师就成为法官与当事人交流的媒介和桥梁。再次,法官与律师事实上具有依赖性。法官是在双方律师为各自当事人追求法律的最大利益过程中,了解法律事实,正确适用法律,进而实现法律规定的正义内涵。因此,法官与律师具有依赖性,实质上属于一个利益共同体。
在以上法官与律师的三大关系中,“利益”是法官与律师关系中的核心要素。何谓利益?所谓利益,应该是一个人应该享有的和可以享有的有利于、有益于自己的物质的或精神的事物。这其中又有两个层面的内容:“应该享有”是从应然的、道德的角度,也即人权的角度而言的;而“可以享有”是从实然的、法律的角度,也即可以实现的法定权利的角度而言的。2 因此,法官与律师之间的“利益”关系正当与否,评判的标准只有两条——道德与法律。道德是规范法官与律师之间正当利益关系的支撑,法律是规范法官与律师之间正当利益的保障。当法官与律师“利益关系”超越法律职业的道德规范时,法律一定要让他们失去成本。
二、法官与律师的法律职业道德与伦理
人们大都认为,道德与伦理是一个东西。从两者在西方的词源涵义来说,确实如此。“道德”源于拉丁文“mos”,涵义为品性与习风;“伦理”则来源于希腊语“ethos”,涵义为品性与气凛以及风俗与习惯。所以道德与伦理在西方的词源含义相同,都是指人际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然而,我国的道德与伦理则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道德是部分,其涵义就是人际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伦理是整体,其涵义除指人际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还包括人际行为事实如何的规律。
3(一)法官的伦理与道德规范评价
恩格斯讲过:“实际上,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4法官的职业道德是适应国家审判工作的实践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行为准则,是特定化而且升华了的社会道德与伦理。法院是维护社会正义的力量,法官是法律的守护者、实现者,因而法官职业道德标准应高于社会道德标准。由于法官的权力、职业以及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法官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法官权力的特殊性,表现在审判权的“三性”,即权威性、重大性和导向性上。权威性,是因为司法审判权是调节社会各种矛盾的最终裁判权。不论个人或单位,对生效的判决必须执行;重大性,是因为法官审判权的行使,可以剥夺一个人的生命,可以影响或改变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一个组织的命运;导向性,是因为法官审判权行使得的结果,是要体现社会的正义、导向和价值标准。职业的特殊性,表现在审判的独立性、中立性、公开性和程序性上。独立性,不仅审判活动要独立,而且要求法官独立思考,自主判断,不受任何个人或上司的非法干预;中立性,法官是处于居中裁判的位置,必须平等地对待双方当事人,不能偏袒一方,歧视另一方;公开性,是法院基本的诉讼原则,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以公开促公正;程序性,程序公正是实现实体公正的保障。法官不能在“法律事实”以外寻求裁判的依据,而只有通过合法的法律程序所认定的事实才成其为“法律事实”。事实上,法官的护法使命意味着法官只有通过程序公正实现实体正义。5 群体的特殊性,是因为法官是法律的化身和代言人,一定程度上也是国家形象的代言人,他们必须是社会的精英,应具有高于一般人的特殊资质。法官一方面要以娴熟的法律水平裁判案件,另一方面要以崇高的职业道德行使裁判职能。法官职业道德的崇高性,起码应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法官自身应信仰法律和坚守法律。伯尔曼说过:“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6这里指的是社会公众对法律的信仰,如果作为裁决者的法官自己都不信仰法律,任何要求公众信仰法律的想法都是荒谬的。19世纪美国著名的米勒法官曾经说过在西方法治社会中人们所熟知的一句话,“任何人都不得凌架于法律之上,所有政府官员都是法律的仆人,都有义务服从法律。”那么,对于法官来说,法官应该是法律最忠实的仆人,除了公平、善良地运用法律进行裁决外,没有任何别的选择。正如马克思所说:“法官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如果连作为“法律最忠实的仆人”的法官都不遵守法律,那么,我们的法律就犹如白纸一张。对此,培根曾说过:“世上的一切苦难之中,最大的苦难无过于枉法”,因为“一次不公正的裁决,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冒犯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7 因此,法官在法官职业的岗位上使法律得到遵从和捍卫,这是法官首先应具备的品质。
第二,法官应格守职业操守,做到公正、平等地对待案件的每一方当事人。在审判活动中,法官应排除任何偏见,始终保持中立、超然的姿态,做到程序公正,实体公正,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保障,真正使公正裁判所形成的价值判断逐渐融入社会价值体系。要实现司法公正,首先法官必须是公正的。如果只有公正的法律,没有公正的法官,司法公正就成了一句空话。公正是对法官最起码的要求,也是法官最高的精神境界。如果法官对恶意的一方当事人心怀偏私,那么对善意的另一方当事人来说,只能求助于上帝
重要的品德。当事人委托律师为自己提供法律服务,表明他在某一方面或某一事项存在困难,需要得到法律服务。当事人按照与律师事务所签订的法律服务合同,所付出的不仅是金钱,更多是对律师事务所和律师的信任。在市场经济的进行中,法律服务也是一种贸易,也必须是以等价交换和诚实信用为前提。对一名律师来讲,信用就是一种向当事人信守承诺的责任感;信用就是对自己提供的法律服务之后果负责的道德感。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人们会把律师视作一种神圣的职业,赋予律师维护基本人权,实现社会正义的职责。如日本《律师道德》第二条规定:“律师应注重名誉、维护信用,努力培养高尚的品德和精深的修养”。我国的《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第五条规定:“律师应当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尽职尽责地维护委托人的合法利益”。事实上,无论是律师本人还是律师事务所,要生存,要发展,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诚实守信,信用是律师最重要的资本。1
2三、法官与律师非正常关系的成因与规制
尽管法官与律师的非正常关系是个别现象,但社会影响极为恶劣。笔者认为两者非正常关系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1、体制上的问题。中国司法不能独立。有些领导干部干预审判活动,习惯打招呼、批条子;律师为赢官司,也与当事人一起找领导打招呼,批条子。另外,一些法官认为:法官投入的劳动远远超出律师投入的劳动,但得到的却远远低于律师的收入,“同工”没有达到“同酬”,难免心态失衡。为此,用自己的权与律师或当事人的钱进行交易,来弥补失衡的心态。个别法官“下海”作律师,与法官“同事”立定“合作协议”实施“共同致富”等。
2、立法上的漏洞。由于立法上的缺陷,法律的保底性条款太多,使得我国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太大,因此律师为了打赢官司特别有兴趣用自己或当事人的钱与法官的权进行交易。律师明白,用钱与法官的权去交易,成本很低,收益却极大;法官也明白,用自己的权换取律师或当事人钱,风险极小。另外,我国的三大诉讼法中的回避制度,没有规定法官与律师的相互关系,它处在依法回避的盲区和边缘地带;我国没有陪审团制和三审终审制的制衡,法官行使权力受律师不当影响的风险相对大。
3、惩罚制度操作性差。在律师与法官的权钱交易中,律师行贿,法官受贿,大都被认为是道德的范畴;就好似医生收受病人的“红包”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道德”的范畴。笔者认为这是对法律与道德的严重曲解。每一个法律人都明白,法是具有明确的表现形式,规定在一定条件下人们的权利与义务以及违反这种规定的制裁或补救措施。道德往往缺乏准确的、正式的表现形式,通常指人们应该做出或不应做出行为的一般原则。13显然,法官与律师的多数权钱交易关系主要是法律调整的范畴,而非道德调整的范畴。正是由于这种误导使得法官受贿与律师行贿,竟然成了家常便饭;即使犯了事,内部只要作一处理即了之。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有关惩戒制度的若干规定”(下称<若干规定>),法官违反《若干规定》由法院的政治部门与监察部门办理。尽管我国《法官法》第32条列举了13种应受惩戒的行为,法官只要实施其中一种行为,就应当受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是由于法院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惩罚机制,也没有使这种惩罚机制贯彻下去的渠道,致使法官违法行为不能得到及时的预防与及制裁。
至于律师违法与法官建立不正当关系,《律师法》也有明确的禁止性规定与惩罚措施。按照《律师法》第44条规定的内容,律师“违反规定会见法官、检察官、仲裁员或者向法官、检察官、仲裁员以及其他有关工作人员请客送礼的,”由司法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给予停止执业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处罚。但是,不知该条中的“规定”指的是什么,缺乏可操作性。《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违法行为处罚办法》(下称 <惩罚办法>)第10条第2款规定,律师向法官、检察官、仲裁员或者其他有关工作人员行贿的,由司法行政机关给予吊销执业证书的处罚;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该《惩罚办法》第15条规定:“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在查处律师、律师事务所违法行为过程中,认为其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移送有关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按照该条的说法,律师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应先由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认定。如果司法行政机关或律师协会不认为律师的行为是构成犯罪,就可以不移交司法关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此,由于《法官法》与《律师法》规定的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加上没有专门的惩戒程序,特别是没有建立起一套对律师与法官不正当关系的认定与惩戒机制,导致对法官与律师关系中的违法与违纪的惩戒不规范,具有较多的“人治”色彩。
为规制法官和律师相互关系,切实维护司法公正,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建立一套“法官与律师相互关系的道德伦理体系”以及“法官与律师非正常关系的认定与惩罚机制。”
律师与法官的相互关系,尽管要靠市场经济下的律师与法官的法律职业道德规范来维持,但是在职业道德规范不足以调整律师与法官的非正常关系行为时,就要依靠一定的制度去约束律师与法官的非正常关系行为。笔者认为,建立一种“律师与法官非正常关系的惩罚制度”是不够的,关键是要形成一套使“惩罚制度”能执行下去的有效机制。对于那些违法进行交易的法官与律师,要加大其“建立非正常关系”的成本,使其不敢形成两者的非正常关系;在建立律师与法官惩罚制度的同时,也应考虑建立“律师与法官良性关系的激励机制”,使那些公正、诚信、博学、正义的律师和法官,因此而获得更大的利益。
2、法院应进行体制创新,律师事务所要完善产权制度。
法院的体制创新的重点是,法官制度的改革;法官制度的改革重点在于八个字:“选人用人、能上能下”,一定要在着八个字上进性创新。其中,前四个字的重点是“用人”,后四个字的重点是“能下。”同时,要建立法官与律师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执业禁止”制度,通常情况应禁止法官转行从事律师职业。“不提倡法
官转行当律师,或者在背后做中介,因为这对司法公正将是一个极大的冲击,也将对其他律师形成不公平的竞争,不符合司法的运行规律。”1
4律师事务所要完善产权制度。没有完善产权的经济是一个不讲信用的经济。因为产权制度就是使人们有一个稳定的、长期的、预期的制度。我国很多的合伙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并没有把其他非合伙人视为是一个团队的伙伴,仅仅把他们看作是一种聘用关系。这就使得聘用律师的预期极不稳定,结果导致他们产生一种奇怪的积极性去追求短期利益,今天他违法向法官行贿,他并不担心明天会失去“饭碗”。反而,行贿法官可能赢得案子,赢得案子就有“收益”。有的合伙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人手一本发票,在分摊了房租、水电费后全部装入个人腰包。所以,律师事务所一定要建立完善的产权制度,使律师在一个稳定的、长期的、预期的利益驱动下执业。
3、建立法官与律师非正常关系的公示制度。
有关部门能否考虑利用“中国律师网”与“人民法院网”现有的技术平台,建立一个技术先进、功能完善、运用灵活的“法官与律师非正常关系公示网”。凡是涉及律师在执业中贿赂法官、法官私自单方面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的律师,以及法官为当事人推荐、介绍律师作为其代理人、辩护人等行为的数据都可按照有关规定纳入“法官与律师非正常关系公示网”数据库,逐步建立“法官与律师非正常关系的公示制度”。当然,建立此类公示制度,一定要研究界定法官与律师非正常关系数据公开的范围、程序和时限等;同时还要认真研究界定法官与律师的个人隐私等,在公布这类数据的时候不能侵犯法官与律师的正当、合法权益。除此之外,还应设置有关制度,严惩提供虚假信息和数据的行为人。1
5期望以上建议能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并能够予以采纳。我可以肯定地讲:这是来自社会的呼声,人们都在期待着,让法官与律师的关系永远在阳光下生存与发展。
注释:张文显 《法理学》305页 高等教出版社 2003年。刘作翔 《利益冲突的几个伦理问题》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二期。王海明 《伦理学原理》66页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36页。陈兴良 《法官的护法使命》 人民法院报 2000年04月15日。伯尔曼《法律与宗教》 三联1990年。培根《论法律》,见何新译《培根人生论》216页、220页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参见美国《律师职业行为规则》5•4律师的职业独立。转引自青锋著:《美国律师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第168-169页。(法)色何勒———皮埃尔•拉格特、(英)帕特里克、拉登著、陈庚生等译:《西欧国家的律师制度》,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7页。参见日本《律师法》。张绍明 《律师为何要行贿法官》 载《律师与法制》杂志2004年第8期。王春晖 《中国律师应打造信用品牌》载 《中国律师》杂志 2002年 第10期。沈宗灵 《法理学》 237页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14肖扬 选自“中国法院网” 2004年6月3日。王春晖 《建立“信用中国律师”的几点建议》载2002年《律师与法制》第9期。
作者简介:王春晖 教授,法学博士、营销学博士;中国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清华大学访问学者
律师与法官的法律职业伦理评价(第5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