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讨桥梁灾害及其应对举措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事业,建立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网络,这不仅有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对促进文化交流、加强民族团结、缩小地区差别、巩固国防等方面,也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自改革开发以来,路、桥建设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对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的腾飞,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桥梁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由于反复承受着车轮的磨损、冲击,遭受暴雨、洪水、风沙、冰雪、日晒、冻融等自然因素的侵蚀破坏,外加我国交通量和重型汽车的不断增加,建筑材料的性质衰变,以及设计和施工留下的一些缺陷,必然造成道路桥梁使用功能和行车服务质量的日趋退化、不适应,甚至中断交通。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近代桥梁是在与事故及病害灾害的斗争中不断发展的,进入21世纪,将会是桥梁维修的高峰期,透彻研究桥梁病害灾害的根源是桥梁维修的根本所在。如果对桥梁病害及灾害有个系统、清楚的认识,就可以制定合理有效的桥梁维修方案,为桥梁建设服务。
因此,正确分析桥梁病害、灾害成因,掌握不同类型桥梁、不同病害、灾 害的特点,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关键词: 桥梁灾害, 灾害应对
探讨桥梁灾害及其应对举措
桥梁作为一种跨越地面障碍的结构物,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一 定的风险,在一定的条件下导致工程事故,甚至人身安全事故。古今中外桥梁工 程事故不计其数,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众多,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
桥梁灾害是指人为、自然因素引起结构的损坏甚至桥梁的坍塌。人为因素有结构因素、设计因素、施工因素、管理因素等,而自然因素包括超出设计的洪水、泥石流、漂浮物、地震、强风、冰冻等。
一、人为因素 1.1 设计因素
不少事故与结构型式复杂程度有关。特别是新型复杂的结构,在应初期阶段,人们对其结构特性认识尚不够深入,设计理论尚不够成熟,极易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诱发桥梁灾害的设计因素可分为:结构体系受力分析不完善、结构体系细节处理不当、对结构体系的影响因子考虑不周以及对材料的认识不清等。
1883年在美国纽约,世界上的第一座悬索桥—布鲁克林桥建成以后,悬索桥变成长大跨度桥的首选结构形式,美国相继建成许多悬索桥。轻型的桥塔、柔韧的桥面成了悬索桥美学设计的时尚。华盛顿州的塔库玛大桥就是在这种时尚思想指导下建造完成的,其桥面只有常用悬索桥桥面高度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虽然塔库玛大桥在建成前就被发现桥面波浪状运动已使一些建筑工人眼晕,人们对它的安全问题很担心,但塔库玛大桥还是通车使用了,并有人声言这种运动对桥的结构有益。通车使用后,司机在桥上驾车时会看到车的前端上下起伏,有的司机因不敢走这个桥,而绕道行驶。公众则会集到桥旁,把看这座桥当成娱乐。1940年11月7日,在风中振颤了几个月的塔库玛大桥,在风力的作用下,桥面扭曲变形过大,最终倒塌。这是因为人们当年对悬索桥受力体系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对空气动力带给桥梁的影响还没有足够重视。
由此可见,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加强对新材料的性能的认识,注重设计环节各项工作,可以有效防止因设计原因造成桥梁的损坏。1.2 施工因素
四川纂江彩虹桥,采用钢管混凝土拱桥结构,于1999年夏季夜,突然坠毁,据报道主要是钢管焊接质量较差等所致。
2002年10月上旬,湖北安康市境内混凝土拱桥施工合拢后,由于违章作业,拱上一侧填土,形成偏压而毁坏,造成2人死亡、1人失踪和1人重伤。
2002年12月14日下午2时,福建南安市英都镇荣星大桥石拱桥施工中,因脚手架坍塌事故,导致6人死亡,13人受伤。
可见在施工阶段加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加强各项技术交底、关键节点专项施工方案、各项材料严格按规范取用、严格监理制度等措施可有效防止因施工不当造成的桥梁的灾害。
二、自然因素
我国幅员辽阔东部濒临太平洋,西部绵延高地,北部靠近北极圈,南部达到赤道,深受台风、地震、火山以及由此诱发的再生自然灾害作用。
自然灾害引起桥梁灾害往往是灾难性的,主要原因有洪水、地震、强风、冰 冻及漂浮物的撞击等。其中洪水造成的桥梁破坏是最普遍的,洪水对桥梁的影 响主要是对下部结构的冲刷,而地震引起对桥的破坏是最严重的,对桥梁的各个 部件都有可能造成影响,风对桥梁破坏的研究始于塔克玛大桥风毁之后。2.1地震
根据地震历史记载而描绘的地震分布图(图一),全球地震主要分布在两大地震带上,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有些地区本身就是这两个地震带的组成部分,因此我国是一个地震活动较为剧烈的国家。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图二),由此引发的灾害相对较多。
图一 全球地震分布图
图二 我国的地震分布图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和毁灭性。全球每年发生大量地震,造成公路、铁路桥梁不同程度的损坏。桥梁震害可大体分为上部结构的震害、支座的震害、下部结构的震害以及基础的震害。
2.1.1 上部结构震害
梁、拱上部结构本身遭受震害而被毁坏的情形是较少见的,在发现的少数震害中主要是钢筋的局部屈曲破坏。
桥梁上部结构的移位震害在破坏性地震中极为常见,这种震害表现为桥梁上部结构的纵向移位、横向移位(图三)以及扭转移位。如果梁的移位超出了墩台等的支承面,则会发生更为严重的落梁震害(图四)。落梁是桥梁最严重的震害,它直接导致交通中断。落梁时如果撞击桥墩,会给下部结构带来很大的破坏。桥梁支座和墩台的毁坏也会导致梁的坠落。
图三 汶川大地震中上部结构横向移位
图四 汶川地震庙子坪大桥引桥落梁
上部结构的碰撞震害,如果相邻结构的间距过小,在地震中就有可能发生碰撞,产生非常大的撞击力,从而使结构受到破坏。桥梁在地震中的碰撞,比较典型的有:相邻跨上部结构的碰撞,上部结构与桥台的碰撞,以及相邻桥梁间的碰撞。
2.1.2 支座的震害
桥梁支座历来被认为是桥梁结构体系中抗震性能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在历次破坏性的地震中,支座的震害现象比较普遍。如在日本阪神地震中,支座损坏的比列到达了调查总数的28%。支座的破坏形式一遍表现为支座移位,锚固螺栓拔出、剪断,活动支座脱落,以及支座本身构造上的破坏等。其主要原因是支座设计没有充分考虑抗震要求,连接与支挡等构造措施不足,以及某些支座形式和材料本身的缺陷。
2.1.3 下部结构的震害
下部结构的严重破坏是导致桥梁倒塌,并在震后难以修复使用的主要 原因。大量震害资料表明:桥梁结构中普遍采用的钢筋混凝土墩柱,其破坏形式主要有弯曲破坏和剪切破坏。弯曲破坏是延性的,多表现为开裂、混凝土剥落压溃、钢筋裸露和弯曲等,并会产生很大的塑形变形。而剪切破坏是脆性的,伴随着强度和刚度的急剧下降。比较高柔的桥墩,多为弯曲性破坏;粗矮的桥墩,多为剪切破坏;介于两者之间,多为混合型。另外,桥梁墩柱的基脚破坏也是一种可能的破坏形式。
城市高架桥中常见的框架墩,在地震中也有不少震害的例子。框架墩的震害表现为:盖梁的破坏,墩柱的破坏,以及节点的破坏。盖梁的破坏形式主要有:剪切强度不足(当地震和重力叠加时)引起的剪切破坏,盖梁负弯矩钢筋的过早截断引起的弯曲破坏,以及盖梁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够引起的破坏。墩柱的破坏形式与其他墩柱类似,而节点的破坏主要是剪切破坏。
在历年的地震中,桥台的震害较为常见。除了地基丧失承载力(如砂土液化)等引起的桥台滑移外,桥台的深海主要表现为台身与上部结构的碰撞破坏,以及桥台向后倾斜。
2.1.4 基础的震害
桥梁基础破坏是国内外许多地震的重要震害之一。大量震害资料表明:地基失效(如土体滑移和砂土液化)是桥梁基础产生震害的主要原因。
2.1.5 桥梁震害的对策
地震因其作用的不定性,对于桥梁设计带来很大的复杂性,但正确的进行抗 5 震设计,能较为有效的减缓地震所带来的破坏以及经济利益的损失。简单来说,通过对大量桥梁震害的点差分析,可以得到的关于桥梁抗震设计的启示是:重视桥梁结构的总体设计,选择较合理的抗震结构体系(延性抗震体系或减隔震体系);要重视延性抗震,避免出现脆性破坏;要重视结构的局部构造设计,避免出现构造缺陷;要重视桥梁支承连接部位的抗震设计,避免出现落梁震害;而对复杂桥梁(斜弯桥、高墩桥梁或墩高度变化很大的桥梁),则应进行细致的地震反应分析。
2.2 洪水、泥石流
洪水对桥梁的破坏是很大的,往往发生面积较广,出现次数也较频繁。洪水 冲毁桥梁主要为砂砾河床墩台基底被冲空,使墩台基础悬空,以至倾斜影响桥梁 的自身安全;其次原来较宽的河床,由于桥孔压缩或水流与桥孔不顺,常发生洪 水冲毁桥头调治构造物,或冲断桥头两岸接线路堤,影响甚至中断交通。
洪灾属季发性灾害,伴之山洪的连锁作用,加剧了滑坡、泥石流、落石、淤 积及漂浮物的形成。相关灾害构成了群发性、叠加性的错综发应,这些灾害共同 对公路桥梁产生破坏作用。
在国外,洪灾对公路桥梁的破坏事例不少,英国的D.W.Smih对1847年一 1975年发生的143例桥梁跨塌事件作了分类,洪水及基础移动引起的跨塌的有 70座,占49%;法国曼萨尔特桥因桥孔不畅通于1710年11月8日被洪水冲垮。日本东海道干线富士川桥梁下行线4号桥墩于1982年8月2日被洪水冲毁,使 运输蒙受极大损失。沙特阿拉伯的Addillah和Ilwad两条干河地区发生暴雨使Taif 到Jizan的新建公路及其几座桥梁遭受严重破坏。
我国历来公路桥梁遭受洪水破坏的情况亦是十分严重。历代曾在黄河修建 10多座大桥,一座都未保留下来。黄河上第一座永久性钢桥—102孔、长3000 多米的广武山黄河大桥,1911年33号桥墩被洪水冲动,向东位移50cm,后被 另一次洪水冲毁。青海省1960年~1964年5年内,水毁桥梁172座,总长1782m 涵洞165道,总长1513m,损失资金达234.2万元;江西省1953年~1960年全 毁桥梁598座,总长11122m。宁夏回族自治区1964年在全区出现了近10年未 遇的洪水,17座桥梁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辽宁省1960年洪水对公路破坏特 别严重,冲毁大桥16座,总长2382.8m;冲毁中小桥220座,总长51995m。据 交通部公路司不完全统计,1977年9个省(区)水毁桥梁975座,总长5150m;局部水毁桥梁134座,总长3481 m;水毁涵洞2756道,水毁损失约5400万元。四川省于1981年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水灾害,全省公路和桥梁遭到了巨大的
损失和破坏,共有593条省县公路断道阻车;冲毁和局部冲毁桥梁457座,计 1298m,冲毁涵洞4647道,经济损失达6200多万元。据1989年一1993年四年 间的不完全统计,我国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达525亿元。其中仅洪灾损失就达100 亿元。
由上述国内外洪灾破坏公路桥梁的历史事实说明,洪灾是导致公路桥梁破坏 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桥梁水毁事例的调查资料显示,梁桥在山洪作用下的破坏 主要有上部结构破坏、墩台破坏、材料破坏等。
2.2.1梁桥受洪水的破坏形式
2.2.1.1 上部结构的破坏
洪水对梁体产生的直接冲击力并不构成多大威胁,上部结构的破坏主要是因支座的破坏、失效导致的上部结构破坏。由于洪水的侵蚀、洪水中异物的阻塞造成支座不能满足梁体伸缩要求,往往在雨后天晴、气温升高时造成支座被梁体膨胀变形推剪破坏,桥梁承载力严重削弱。
2.2.1.2 墩台、基础破坏
桥墩破坏是由于上部结构传来的洪水水平力及水平力弯矩、荷载偏心压力、自身受洪水冲击力等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构。其破坏形式有:墩身倾斜过大,墩底水平位移过大;合力偏心距过大,桥墩倾覆;高墩受弯压作用,发生挠曲失稳;墩身受弯出现裂缝。
桥台尺寸较大,刚度较大,自身遭破坏的可能性很小,其失效一般是刚体失衡,如倾覆等形式。基础破坏有:基础底面剪切不足,发生滑移;基础底面在偏心合力作用下,局部压力过高,地基发生塑性变形。
2.2.1.3 材料变异、裂缝扩展破坏
水流浸泡冲刷会加剧混凝土碳化,使原有裂缝、空洞扩大加深,砂浆抹面脱落,裂缝处外露钢筋锈蚀,进而使桥梁构件截面有效受力面积减少,防护层作用失效,桥梁承载力、耐久性削弱。
为使山洪对桥梁的影响降到最低,必须从山洪破坏力特性和桥梁抵抗机制两个方面着手,尽量减轻山洪的强度和集中作用,增强桥梁自身抗洪力。改进设计如减小桥梁阻水面积、支座部位特殊处理、T型梁构造处理;保证施工质量;改善环境;对薄弱部位增强、维修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拱桥是我国应用较多的桥型,拱桥由于其构造特殊,在洪水作用下表现出与梁桥不同的破坏形式。
2.2.2 拱桥受洪水作用的破坏形式 2.2.2.1 上部结构破坏
主拱圈拱脚截面在洪水作用下会产生弯扭剪压组合,其破坏形式为弯扭、偏压破坏;圬工材料在主拉方向上受拉开裂,与破坏实例的情形吻合。主拱圈拱顶截面在洪水力作用下会产生很大的横向弯矩,此外还有纵向轴力;该截面为偏压截面,远离偏心距的背水侧圬工材料可能出现拉应力。特别是石拱桥,该部位砌缝受拉极易开裂;砌缝开裂后由于洪水对裂口砂浆的冲掏,很可能造成拱顶食疗脱落,整座桥梁彻底破坏。
2.2.2.2 墩台破坏
拱桥墩台受拱脚传来的弯扭剪压组合力,自身也直接受到不利的洪水作用力,可能出现的破坏形式有墩身开裂、墩台滑移、偏斜甚至倾覆。连拱桥中跨被洪水冲垮后,该跨的两个桥墩将受单项推力作用,容易在桥梁纵向产生倾覆滑移破坏。
此外拱桥受洪水侵蚀冲刷产生的材料变异、砂浆抹面脱落、裂缝扩展亦不能忽视。
设计上尽可能保证桥下有足够的过水面积,或提高桥面标高以避免洪水淹桥的最不利状况;设置腹孔,减小阻水面积;在主拱圈拱脚拱顶局部区段加大截面或预埋受力钢筋进行加劲,增强其抵抗复杂内力组合的极限承载能力;桥墩在背水侧加大截面或设推力结构,基础埋深应考虑超过设计洪水位的特大洪水的情况。圬工拱桥砌筑质量是保证抗洪能力的关键,应严格控制;桥台周围的安全防护设施应尽可能完备齐全;对拱桥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损伤和病害要及时修缮处理,以免削弱拱桥抗洪能力。
泥石流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山区自然灾害,一次强大的泥石流,常常会冲毁 桥梁,淤埋铁路,淹没车站,中断交通。泥石流爆发后,沿途还会冲毁和淤埋大 片农田、房屋村镇、工厂和矿山,甚至堵塞河流破坏航道,是山区建设和铁路公路运输中必须注意的自然灾害。
泥石流冲毁桥梁的类型,第一种类型是泥石流凭借其强大的动能直接冲毁桥 涵建筑物,如推走梁体,剪断墩台等;另一种类型,也不可忽视,如因泥石流夹 带大量的泥砂石块堵塞桥孔,使河床迅速淤高,导致埋没桥涵,或使桥下净空严 重减小,降低桥梁的过水能力和使用寿命。
2.3 强风
风灾是自然灾害中发生最频繁的一种, 桥梁的风害事故屡见不鲜。风与结构的 8 相互作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象, 它受风的自然特性、结构的外型、结构的动力特性以及风与结构的相互作用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当风绕过一般为非流线型作用截面的桥梁结构时, 会产生旋涡和流动的分离, 形成复杂的空气作用力。当桥梁结构的刚度较大时, 结构保持静止不动,这种空气力的作用只相当于静力作用。当桥梁结构的刚度较小时, 结构振动受到激发, 这时空气力的作用不仅具有静力作用, 而且具有动力作用。
2.3.1 风静力作用
静力作用指风速中由平均风速部分施加在结构上的静压产生的效应, 可分为顺风向风力、横风向风力和风扭转力矩。在顺风平均风的作用下, 结构上的风压值不随时间发生变化,作用与桥梁上的风力可能来自任一方向, 其中横桥向水平风力最为危险, 是主要的计算对象。它所造成的桥梁破坏的特点主要是强度破坏或过大的结构变形。
2.3.2 风动力作用
大跨度桥梁,尤其是对风较为敏感的大跨度悬索桥和斜拉桥,除需要考虑静风荷载的作用之外,更主要考虑风对结构的动力作用。其中对桥梁的动稳定性研究尤为重要。颤振和抖振是桥梁最主要的两种动稳定性问题。
颤振会引发结构发散性失稳破坏。尽管颤振是桥梁风致振动中最具危害性的现象, 但只有精心分析与设计, 辅以风洞模型实验验证, 并采用提高主梁截面抗扭刚度等措施来提高颤振临界风速, 就能避免这类现象的发生。目前, 桥梁的颤振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
桥梁结构中最为常见的是大气紊流成分引起的抖振。结构的抖振虽然是限幅的随机强迫振动, 但由于诱发抖振的风速较低, 过大的抖振响应还将导致构件较大变形以及结构局部疲劳, 同时会引起行人或行车的不舒适。抖振分析业已成为桥梁抗风设计中相当重要的环节。
2.4 冰冻及漂浮物
山区河流上,漂浮物是很常见的,一般有木材、器具、油罐等种类。飘浮物自身重量较大,速度与水流一致,作用力较为集中,且可能作用在桥墩、主梁(或拱圈、拱上建筑)、桥面栏杆等多个部位,给桥梁安全造成很大威胁。漂浮物撞击对梁桥的影响:漂浮物撞击板桥对桥体的直接损伤一般较小,因为板桥横向尺寸大,刚度大,能迅速将撞击力传给支座。但T型梁桥由于其特殊的构造,在漂浮物撞击时,其梁肋、翼缘都可能出现局部破坏。此外,桥面栏杆也可能被直接撞 9 坏。(1)漂浮物撞击迎水面T梁肋,在撞击面上方梁肋根部引起很大的弯矩和剪力。随着水位上升,漂浮物会撞击到梁肋根部。T型梁设计时并未考虑配置抵抗横向水平力的梁肋受力钢筋。梁肋根部在弯矩和剪力作用下,会出现开裂、剪错等破坏形式,使该梁纵向剪力传递失效,严重削弱纵向承载力。(2)漂浮物撞击迎水面T梁梁翼,造成局部受压破坏。(3)漂浮物撞击桥面栏杆,当水位超过桥面,漂浮物可能会撞到栏杆的立柱或横栏,造成受撞构件严重开裂甚至断开脱落。
2.5 船撞
桥梁作为跨越航道的建筑物,对船舶航行来说无疑是一种障碍物,同时,桥梁的建成还会使桥区环境发生改变,如水流流速、风速、弯道、冲刷、淤积、潮位等,而通航船舶也愈来愈大,愈来愈快,愈来愈多,因此船撞桥事故的发生难以避免,这不但涉及到船舶通行的安全,也会严重影响桥梁的安全运营,于是对桥梁进行船撞安全风险评估、合理地采取桥梁防船撞措施及安全经济决策等就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九江大桥垮塌绝非个案,国内外统计资料表明,船撞桥事故的发生仍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近几10年来,世界上发生的船撞桥重大事故就已超过100次,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严重的环境破坏和恶劣的社会影响等。在世范围内,从不断发生的船撞桥事故也可以看出,无论采取何种措施,要想完全杜绝船撞桥事故的发生是很困难的,而且船撞桥事故不同于一般的交通事故,一旦发生则后果严重。
小结
桥梁灾害的形式分类繁杂,各种灾害或多或少对桥梁都会产生损害,科学分析灾害的作用模式,探讨有效的防治手段,即在保障交通顺畅的同时避免人民的生命财产蒙受灾害的侵扰。对灾害的研究任重而道远。参考文献
【1】 肖盛燮等。公路与桥梁抗洪分析。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2】 范立础。桥梁抗震。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3】 王君杰,耿波。桥梁船撞概率风险评估与措施。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4】 金玉泉。桥梁的病害与灾害。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5】 何宇航。桥梁事故灾害分析及加固技术研究。长安大学硕士论文,2010 【6】 肖盛燮。桥梁受洪灾异相耦合破坏作用的形态及仿真雏议[ J].1999 【7】 程兆君。浅谈桥梁抗风设计。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年第4期
【8】 付涛,王君杰。桥梁船撞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公路工程,2009年第4期 【9】 肖光宏杨露。桥梁抗震设计方法分析。山西建筑,2012年第2期 【10】 项海帆.公路桥梁抗风设计指南[ M].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第二篇:冰冻灾害应对措施
冰冻灾害应对措施
1.总则 1.1编制目的。
提高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综合防御和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体系和运行机制,减少和控制灾害损失,维护经济社会运行秩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措施》、《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措施》、《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措施》,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措施。1.3适用范围及定义。
本措施适用于全市范围内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本措施所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指由低温、雨、雪、冰冻等天气现象并发引起的自然灾害。1.4管理体制。
(1)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实行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2)各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场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根据本措施,编制本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措施,并报市政府备案。(3)市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负责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处置工作。2.组织体系和职责 2.1组织体系。2.1.1领导机构。
成立市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设在市政府。指挥长:常务副市长。副指挥长:各位副市长。成员:市政府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分管负责人,市发改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农办、市水利局、市农业局、市商业总公司、市卫生局、市林业局、市粮食局、市物价局、市安监局、市气象局、市供电公司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市发改局分管负责人。2.1.2办事机构。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局。办公室主任由市发改局局长担任,副主任由市气象局局长、市发改局副局长担任,各成员单位分管负责人或办公室主任为成员。2.2职责
2.2.1指挥部职责。
(1)统一领导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工作;(2)决定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御和救灾重大事项;(3)协调相关乡镇、有关部门应急处置工作;(4)决定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响应启动与终止。2.2.2指挥部办公室职责。(1)落实指挥部的各项任务;(2)执行指挥部下达的应急指令;
(3)组织协调制定具体应急措施并监督执行;(4)组织开展灾害损失及影响评估;(5)负责信息收集与发布;(6)负责指挥部日常工作。2.2.3成员单位职责。
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承担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防御和应急,根据本措施建立本部门或本单位的应急措施或工作流程,并负责组织实施。2.3咨询机构。
指挥部办公室设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专家组,由部分成员单位专家组成。专家组负责决策咨询、提出建议,必要时参与应急处置工作。3.预防和应急准备 3.1灾害防御规划。
市政府组织开展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风险评估,编制灾害防御规划,统筹安排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3.2避难场所准备。
市政府确定避难场所,设立标志,制订完善紧急疏散办法和程序,确保受到灾害威胁的群众安全、有序、及时转移到避难场所。3.3队伍准备。
市政府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承担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救援任务。各有关部门应建立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队伍。3.4培训与演练。
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组织制定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应急处置、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专业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3.5宣传。
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居(村)委会应组织开展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防灾应急、自救互救等知识普及教育。教育部门应指导学校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灾应急知识纳入教学内容。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应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灾应急知识,提高公众应急能力。4.预测与预警 4.1预测及信息报送。
(1)市气象局负责在每年月份组织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预测会商,将会商结论报送指挥部及成员单位,并定期向指挥部及成员单位报送一次监测预报信息。当预报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时,应每天向指挥部及成员单位报送监测预报信息。
(2)民政、交通、供电、通信、商业、粮食、农办、建设等部门应于月份对本系统防范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准备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并及时将检查分析报告报送指挥部办公室。(3)当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时,民政、公安、建设、交通、供电、农办、国土、卫生等部门,应每天向指挥部办公室提供灾情信息和应对措施建议;当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引发重大灾情时,应随时提供信息。4.2预警分级。
按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范围、强度和危害程度,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警分为四级: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预警分级参考《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管理办法》中的暴雪、寒潮、霜冻、道路结冰预警信号确定。5.应急响应 5.1应急启动。
达到预警级别时,指挥部办公室组织专家组讨论。当专家组建议启动应急时,由指挥部办公室报指挥部研究决定。Ⅳ级、Ⅲ级由副指挥长宣布启动;Ⅱ级、Ⅰ级由指挥长宣布启动。5.2应急响应行动。5.2.1Ⅳ级应急响应。
启动Ⅳ级应急响应后,指挥部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并在1小时内主持会议,制订Ⅳ级应急响应行动方案;每24小时向指挥部及成员单位和市委、市政府提供一次灾害天气监测预报信息、灾情信息及应急处置情况。
(1)市气象局应组织天气加密观测,增加天气预报会商次数和预报时次,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2)市交通部门应启动交通事故易发区域交通状况的加密监测,按交通应急措施采取措施,保证道路畅通;协调抗灾救灾人员、物资的运输;组织提供转移灾民所需的交通工具。
(3)市建设局应督导各有关部门组织清扫积雪、融冰化雪工作;组织抢修队伍,及时排除故障,防止停水停气事故发生;帮助和指导居民落实防冻保暖、安全用水用电用气的各项措施;组织检查建筑施工场所,责成建设单位在灾害期间停止室外施工,协助对建筑民工的妥善安置;负责保障城市供水、供气、公交等市政设施正常运行;保障城市主要交通干道通畅;会同工商部门对危房、临时建筑物、农贸大厅等场所以及广告牌匾、工地塔吊进行安全检查,及时疏散人员,防止倒塌伤人。
(4)供电部门应加强电网系统和电力设施运行监测,电力设施抢修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必要时应组织局部除冰,及时将影响和受灾情况向市政府报告。(5)其他成员单位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开展应急检查,做好应急准备,传播预警信息,启动相关应急措施。5.2.2Ⅲ级应急响应。
启动Ⅲ级应急响应后,指挥部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并在1小时内召开会议,制订Ⅲ级应急响应行动方案;密切关注灾情变化,及时收集有关信息,每12小时向指挥部及成员单位和市委、市政府报送一次灾害监测预报信息、灾情信息和应急处置情况。
参加Ⅳ级应急响应的部门应在1小时内提升响应级别,分管领导应到岗指挥,增加应对措施。以下部门应在1小时内启动应急响应,分管领导到岗指挥:(1)市公安局应监控治安秩序状况,维护灾区社会治安秩序,疏导交通,适时采取交通管制;协助有关部门在灾区开展抢险救灾;严厉打击各类趁灾实施的违法犯罪活动。
(2)市民政局应组织灾情核查和综合上报;根据灾害损失情况派出工作组指导救灾工作,协助受灾乡镇政府组织转移安置倒房和居住在危房中的群众;根据灾区需要及时下拨救灾应急款物,督促受灾乡镇政府做好灾民生活救助工作,保障灾民基本生活;负责申请、管理、分配救灾款物并监督使用,适时组织、指导开展救灾捐赠活动;负责组织协调灾后倒损民房恢复重建工作。(3)市农办负责种植业和养殖业冻害监测,指导做好防冻防压准备工作,指导做好大棚、养殖场畜禽房舍的加固工作;随时准备派出农技人员指导农作物防冻救灾;负责掌握和核实农业受灾情况,分析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措施建议;制定灾后补救措施,组织农民开展生产自救。(4)市卫生局应组织医疗卫生机构组建救灾防病应急队伍,随时准备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援、救灾防病和卫生防疫工作。
(5)市商业总公司应组织灾区各类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组织粮、油、肉、蛋、菜等重要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及时报告监测情况;会同物价局做好市场监管和平抑物价工作,维护市场稳定。
(6)市教育局应组织全市教育系统抗灾救灾工作,指导学校抗灾救灾;根据灾情调整教学时间,确保师生安全;动员组织学校开展除雪除冰工作,组织开展校舍教室安全检查,确保师生安全。
(7)市粮食局应做好粮食市场的调控和供应工作,确保灾民基本生活所需的粮、油供应。
(8)市工商局应依法打击囤积货物、欺行霸市等违法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负责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重点加强食品、食用农产品以及灾后重建所需农业生产资料、建筑材料等生活生产必需品的市场管理;协助政府做好因灾受损市场内经营户临时经营场地安置工作。
(9)市物价局应监测市场基本生活物品价格异常波动,及时查处相互串通、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物价等违法行为。
(10)市安监局应组织开展预防性检查、督查,组织专业救护队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开展安全工作的检查与监管。
(11)市旅游局应协调组织实施对因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滞留在景区内的游客和工作人员的救援工作,及时向本行业传递低温雨雪冰冻预警信息。
(12)电信、移动、联通等单位应及时对受损通信设施进行抢修,尽快恢复通信。
(13)其他成员单位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开展应急检查,做好应急准备,传播预警信息,启动相关应急措施。5.2.3Ⅱ级应急响应。
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后,指挥部在1小时内召开会议,部署应急响应工作,根据需要向受灾乡镇派出工作组,并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应急处置情况。参加Ⅳ级、Ⅲ级应急响应的所有部门应在1小时内提升级别,主要领导应到岗指挥,增加应对措施。以下部门应在1小时内启动应急响应,主要领导到岗指挥:
(1)市财政局应配合有关部门了解核实灾情,及时向上级财政部门报送灾情,申请上级财政救灾资金;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救灾资金分配方案,报市政府审批后及时下达;加强救灾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2)市国土资源局应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区(点)的监测和防范,发现险情时,及时向市政府报告,根据险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对策,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情况危急时,强制组织避灾疏散。
(3)市水利局应组织、协调、指导水利设施、工程的抗灾抢险工作,加强安全检查,配合做好防冻除雪,负责灾后水利设施的修复。
(4)市环保局应对灾区环境污染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并提出处置方案。(5)市林业局应按时统计上报有关林业受灾信息;派出工作组和专家组赴受灾乡镇核实灾情,协助指导受灾乡镇政府和林业站制订防灾应急对策,协调有关部门调拨林业救灾物资和资金。5.2.4Ⅰ级应急响应。启动Ⅰ级应急后,指挥部在1小时内召开会议,部署应急响应工作,明确防御目标和重点;随时向市委、市政府汇报有关情况;向受灾乡镇派出工作组指导工作,组织指挥重大灾情的抢险救灾工作。
所有成员单位进入Ⅰ级响应状态,主要领导24小时带班指挥本部门应急响应工作,确保与指挥部的联络畅通;应急抢险救援人员奔赴救灾现场开展救援;随时调用各种应急物资、装备、技术人员,及时补充应急物资、装备。市政府及各成员单位多渠道争取中央、省及咸宁市对我市应急工作的支持。5.3社会动员与参与。
(1)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的街道、社区、村组和其他区域应当按照应急指挥机构的决定、命令进行宣传动员,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协助维护社会秩序。
(2)企事业单位应服从应急指挥机构发布的决定、命令,根据需要,做好本单位的应急救援工作,组织人员参加所在地的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5.4应急终止。
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结束,灾害已得到有效控制,指挥部办公室组织专家组讨论后提出终止建议,报指挥部研究决定,由应急启动人发布终止令。6.灾后恢复与重建 6.1善后处置。
(1)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做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善后处置工作,修复损坏的公共设施,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2)各乡镇和有关部门深入开展灾害损失核定工作,制定并实施救助、补偿、抚慰、抚恤、安置等善后工作计划,对征用的民用场所、设备、设施和其他物资予以恢复或适当补偿。保险机构应及时做好灾害损失的理赔工作。6.2社会援助。
市政府依据有关社会援助制度,鼓励和动员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物资、资金、技术支持和捐赠。市总工会、团委、妇联、红十字会和慈善机构应组织开展捐赠、心理疏导等社会援助活动。6.3调查与评估。
应急响应解除后15日内,指挥部办公室组织专家组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影响进行调查、核实、评估,形成灾害评估报告并报指挥部。报告内容包括灾害损失评估、预测预报情况、救灾情况和经验教训、对应急工作的改进措施建议等。各部门应将监测资料、灾情资料、工作技术总结、服务材料等进行收集并整理归档。6.4恢复重建。
应急响应结束后,市政府立即制定恢复重建计划,迅速开展恢复重建工作。7.保障措施
各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措施规定,切实做好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做好安全保卫、交通运输、医疗卫生、通信等工作,确保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的需要,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保障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7.1人力保障。
有关部门应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充分发挥武警和民兵在灾害应急中的骨干和突击作用。
有关部门应当为专业应急救援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和器材,减少应急救援人员的人身风险。7.2财力保障。
市财政应安排应急工作预备费和一定数量的日常工作经费,保障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对工作的需要。7.3物资保障。
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完善重要应急物资的监管、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7.4基本生活保障。
民政部门应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受灾群众衣、食、住等基本生活条件得到保障。7.5交通运输保障。
交通、公安等部门应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和畅通。交通设施受损时,有关部门应当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抢修。7.6通信保障。通信、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应做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期间应急通信和广播电视保障工作,负责重大应急信息的传播。8.表彰奖励与责任追究
对在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及抗灾救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由市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在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及抗灾救灾工作中,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六十三条、第六十四条、第六十五条、第六十六条、第六十七条、第六十八条规定情形的部门、单位或个人,依法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第三篇:冰冻灾害应对措施
1.总则
1.1编制目的。
提高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综合防御和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体系和运行机制,减少和控制灾害损失,维护经济社会运行秩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措施》、《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措施》、《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措施》,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措施。
1.3适用范围及定义。
本措施适用于全市范围内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本措施所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指由低温、雨、雪、冰冻等天气现象并发引起的自然灾害。
1.4管理体制。
(1)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实行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2)各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场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根据本措施,编制本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措施,并报市政府备案。
(3)市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负责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2.组织体系和职责
2.1组织体系。
2.1.1领导机构。
成立市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设在市政府。
指挥长:常务副市长。
副指挥长:各位副市长。
成员:市政府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分管负责人,市发改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农办、市水利局、市农业局、市商业总公司、市卫生局、市林业局、市粮食局、市物价局、市安监局、市气象局、市供电公司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市发改局分管负责人。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局。办公室主任由市发改局局长担任,副主任由市气象局局长、市发改局副局长担任,各成员单位分管负责人或办公室主任为成员。
2.2职责
2.2.1指挥部职责。
(1)统一领导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工作;
(2)决定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御和救灾重大事项;
(3)协调相关乡镇、有关部门应急处置工作;
(4)决定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响应启动与终止。
2.2.2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落实指挥部的各项任务;
(2)执行指挥部下达的应急指令;
(3)组织协调制定具体应急措施并监督执行;
(4)组织开展灾害损失及影响评估;
(5)负责信息收集与发布;
(6)负责指挥部日常工作。
2.2.3成员单位职责。
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承担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防御和应急,根据本措施建立本部门或本单位的应急措施或工作流程,并负责组织实施。
2.3咨询机构。
指挥部办公室设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专家组,由部分成员单位专家组成。专家组负责决策咨询、提出建议,必要时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3.预防和应急准备
3.1灾害防御规划。
市政府组织开展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风险评估,编制灾害防御规划,统筹安排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
3.2避难场所准备。
市政府确定避难场所,设立标志,制订完善紧急疏散办法和程序,确保受到灾害威胁的群众安全、有序、及时转移到避难场所。
3.3队伍准备。
市政府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承担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救援任务。各有关部门应建立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队伍。
3.4培训与演练。
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组织制定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应急处置、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专业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3.5宣传。
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居(村)委会应组织开展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防灾应急、自救互救等知识普及教育。教育部门应指导学校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灾应急知识纳入教学内容。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应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灾应急知识,提高公众应急能力。
4.预测与预警
4.1预测及信息报送。
(1)市气象局负责在每年月份组织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预测会商,将会商结论报送指挥部及成员单位,并定期向指挥部及成员单位报送一次监测预报信息。当预报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时,应每天向指挥部及成员单位报送监测预报信息。
(2)民政、交通、供电、通信、商业、粮食、农办、建设等部门应于月份对本系统防范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准备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并及时将检查分析报告报送指挥部办公室。
(3)当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时,民政、公安、建设、交通、供电、农办、国土、卫生等部门,应每天向指挥部办公室提供灾情信息和应对措施建议;当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引发重大灾情时,应随时提供信息。
4.2预警分级。
按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范围、强度和危害程度,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警分为四级: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预警分级参考《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管理办法》中的暴雪、寒潮、霜冻、道路结冰预警信号确定。
5.应急响应
5.1应急启动。
达到预警级别时,指挥部办公室组织专家组讨论。当专家组建议启动应急时,由指挥部办公室报指挥部研究决定。Ⅳ级、Ⅲ级由副指挥长宣布启动;Ⅱ级、Ⅰ级由指挥长宣布启动。
5.2应急响应行动。
5.2.1Ⅳ级应急响应。
(1)市气象局应组织天气加密观测,增加天气预报会商次数和预报时次,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2)市交通部门应启动交通事故易发区域交通状况的加密监测,按交通应急措施采取措施,保证道路畅通;协调抗灾救灾人员、物资的运输;组织提供转移灾民所需的交通工具。
(3)市建设局应督导各有关部门组织清扫积雪、融冰化雪工作;组织抢修队伍,及时排除故障,防止停水停气事故发生;帮助和指导居民落实防冻保暖、安全用水用电用气的各项措施;组织检查建筑施工场所,责成建设单位在灾害期间停止室外施工,协助对建筑民工的妥善安置;负责保障城市供水、供气、公交等市政设施正常运行;保障城市主要交通干道通畅;会同工商部门对危房、临时建筑物、农贸大厅等场所以及广告牌匾、工地塔吊进行安全检查,及时疏散人员,防止倒塌伤人。
(4)供电部门应加强电网系统和电力设施运行监测,电力设施抢修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必要时应组织局部除冰,及时将影响和受灾情况向市政府报告。
(5)其他成员单位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开展应急检查,做好应急准备,传播预警信息,启动相关应急措施。
5.2.2Ⅲ级应急响应。
参加Ⅳ级应急响应的部门应在1小时内提升响应级别,分管领导应到岗指挥,增加应对措施。以下部门应在1小时内启动应急响应,分管领导到岗指挥:
(1)市公安局应监控治安秩序状况,维护灾区社会治安秩序,疏导交通,适时采取交通管制;协助有关部门在灾区开展抢险救灾;严厉打击各类趁灾实施的违法犯罪活动。
(2)市民政局应组织灾情核查和综合上报;根据灾害损失情况派出工作组指导救灾工作,协助受灾乡镇政府组织转移安置倒房和居住在危房中的群众;根据灾区需要及时下拨救灾应急款物,督促受灾乡镇政府做好灾民生活救助工作,保障灾民基本生活;负责申请、管理、分配救灾款物并监督使用,适时组织、指导开展救灾捐赠活动;负责组织协调灾后倒损民房恢复重建工作。
(3)市农办负责种植业和养殖业冻害监测,指导做好防冻防压准备工作,指导做好大棚、养殖场畜禽房舍的加固工作;随时准备派出农技人员指导农作物防冻救灾;负责掌握和核实农业受灾情况,分析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措施建议;制定灾后补救措施,组织农民开展生产自救。
(4)市卫生局应组织医疗卫生机构组建救灾防病应急队伍,随时准备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援、救灾防病和卫生防疫工作。
(5)市商业总公司应组织灾区各类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组织粮、油、肉、蛋、菜等重要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及时报告监测情况;会同物价局做好市场监管和平抑物价工作,维护市场稳定。
(6)市教育局应组织全市教育系统抗灾救灾工作,指导学校抗灾救灾;根据灾情调整教学时间,确保师生安全;动员组织学校开展除雪除冰工作,组织开展校舍教室安全检查,确保师生安全。
(7)市粮食局应做好粮食市场的调控和供应工作,确保灾民基本生活所需的粮、油供应。
(8)市工商局应依法打击囤积货物、欺行霸市等违法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负责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重点加强食品、食用农产品以及灾后重建所需农业生产资料、建筑材料等生活生产必需品的市场管理;协助政府做好因灾受损市场内经营户临时经营场地安置工作。
(9)市物价局应监测市场基本生活物品价格异常波动,及时查处相互串通、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物价等违法行为。
(10)市安监局应组织开展预防性检查、督查,组织专业救护队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开展安全工作的检查与监管。
(11)市旅游局应协调组织实施对因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滞留在景区内的游客和工作人员的救援工作,及时向本行业传递低温雨雪冰冻预警信息。
(12)电信、移动、联通等单位应及时对受损通信设施进行抢修,尽快恢复通信。
(13)其他成员单位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开展应急检查,做好应急准备,传播预警信息,启动相关应急措施。
5.2.3Ⅱ级应急响应。
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后,指挥部在1小时内召开会议,部署应急响应工作,根据需要向受灾乡镇派出工作组,并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应急处置情况。
参加Ⅳ级、Ⅲ级应急响应的所有部门应在1小时内提升级别,主要领导应到岗指挥,增加应对措施。以下部门应在1小时内启动应急响应,主要领导到岗指挥:
(1)市财政局应配合有关部门了解核实灾情,及时向上级财政部门报送灾情,申请上级财政救灾资金;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救灾资金分配方案,报市政府审批后及时下达;加强救灾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2)市国土资源局应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区(点)的监测和防范,发现险情时,及时向市政府报告,根据险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对策,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情况危急时,强制组织避灾疏散。
(3)市水利局应组织、协调、指导水利设施、工程的抗灾抢险工作,加强安全检查,配合做好防冻除雪,负责灾后水利设施的修复。
(4)市环保局应对灾区环境污染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并提出处置方案。
(5)市林业局应按时统计上报有关林业受灾信息;派出工作组和专家组赴受灾乡镇核实灾情,协助指导受灾乡镇政府和林业站制订防灾应急对策,协调有关部门调拨林业救灾物资和资金。
5.2.4Ⅰ级应急响应。
启动Ⅰ级应急后,指挥部在1小时内召开会议,部署应急响应工作,明确防御目标和重点;随时向市委、市政府汇报有关情况;向受灾乡镇派出工作组指导工作,组织指挥重大灾情的抢险救灾工作。
所有成员单位进入Ⅰ级响应状态,主要领导24小时带班指挥本部门应急响应工作,确保与指挥部的联络畅通;应急抢险救援人员奔赴救灾现场开展救援;随时调用各种应急物资、装备、技术人员,及时补充应急物资、装备。市政府及各成员单位多渠道争取中央、省及咸宁市对我市应急工作的支持。
5.3社会动员与参与。
(1)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的街道、社区、村组和其他区域应当按照应急指挥机构的决定、命令进行宣传动员,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协助维护社会秩序。
(2)企事业单位应服从应急指挥机构发布的决定、命令,根据需要,做好本单位的应急救援工作,组织人员参加所在地的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
5.4应急终止。
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结束,灾害已得到有效控制,指挥部办公室组织专家组讨论后提出终止建议,报指挥部研究决定,由应急启动人发布终止令。
6.灾后恢复与重建
6.1善后处置。
(1)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做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善后处置工作,修复损坏的公共设施,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2)各乡镇和有关部门深入开展灾害损失核定工作,制定并实施救助、补偿、抚慰、抚恤、安置等善后工作计划,对征用的民用场所、设备、设施和其他物资予以恢复或适当补偿。保险机构应及时做好灾害损失的理赔工作。
6.2社会援助。
市政府依据有关社会援助制度,鼓励和动员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物资、资金、技术支持和捐赠。市总工会、团委、妇联、红十字会和慈善机构应组织开展捐赠、心理疏导等社会援助活动。
6.3调查与评估。
应急响应解除后15日内,指挥部办公室组织专家组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影响进行调查、核实、评估,形成灾害评估报告并报指挥部。报告内容包括灾害损失评估、预测预报情况、救灾情况和经验教训、对应急工作的改进措施建议等。各部门应将监测资料、灾情资料、工作技术总结、服务材料等进行收集并整理归档。
6.4恢复重建。
应急响应结束后,市政府立即制定恢复重建计划,迅速开展恢复重建工作。
7.保障措施
各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措施规定,切实做好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做好安全保卫、交通运输、医疗卫生、通信等工作,确保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的需要,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保障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7.1人力保障。
有关部门应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充分发挥武警和民兵在灾害应急中的骨干和突击作用。
有关部门应当为专业应急救援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和器材,减少应急救援人员的人身风险。
7.2财力保障。
市财政应安排应急工作预备费和一定数量的日常工作经费,保障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对工作的需要。
7.3物资保障。
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完善重要应急物资的监管、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
7.4基本生活保障。
民政部门应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受灾群众衣、食、住等基本生活条件得到保障。
7.5交通运输保障。
交通、公安等部门应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和畅通。交通设施受损时,有关部门应当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抢修。
7.6通信保障。
通信、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应做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期间应急通信和广播电视保障工作,负责重大应急信息的传播。
8.表彰奖励与责任追究
对在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及抗灾救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由市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在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及抗灾救灾工作中,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六十三条、第六十四条、第六十五条、第六十六条、第六十七条、第六十八条规定情形的部门、单位或个人,依法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应对气象灾害九字诀
应对气象灾害“九字诀”
纵观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历史。我国人民在与气象灾害的长期斗争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中央气象学会专家将其概括为学、备、听、察、断、抗、救、保、练“九字诀”。
【学】学习各种气象灾害及避险知识。
【备】做好个人、家庭物资准备,常备清洁水、食品、常用药物、雨伞、手电筒、御寒用品、收音机、手机、绳索和适量现金。并为婴幼儿准备奶粉、奶瓶和尿布;为老人准备拐杖和特需药品。
【听】通过电视、广播、报纸、121电话等正规渠道,及时获取各级气象部门发布的灾情信息,不可听信谣传。
【察】密切观察周围环境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尽快报告,请专业部门研判和提供对策措施。
【断】在救灾行动中,首先要切断可能导致次生灾害的电、煤气、水等灾源。
【抗】灾害一旦发生,莫要过度恐惧、惊慌,尽量平和心态,积极抗灾。
【救】利用已学知识自救和组织互救。如洪水、大火中的逃生、对伤病员的紧急救护和卫生防疫等。
【保】积极参加防灾保险,如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农作物保险等,以减少经济损失。
【练】社区街道办事处、居委会以及乡村党支部、村委会应根据本地气象灾害特点,与相关部门配合制定气象灾害应急避险预案,并有计划地组织防灾演练。
第五篇:应对暴风雪灾害应急预案
应对暴风雪灾害应急预案
应对暴风雪灾害应急预案1
为了加强学校安全工作,保障全校师生员工的安全工作,打造和谐校园,防范当前雨雪天气安全事故的发生,并能快速、及时、妥善的处理突发事件,切实有效降低雨雪天气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区教育文件精神,切实从我校实际出发,制定本预案。
一、学校雨雪天气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
全面负责校园雨雪天气安全工作,校园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副组长:
组员:各班班主任
二、恶劣天气范围界定
大风、雷电、雨雪(中大)、冰雹、冻雨等天气
三、安全工作措施
1、当日值日人员全部到岗,早晨7:10到校,放学之前10分钟到达学校大门口,引导学生安全有序离开教学楼和学校大门口。
2、安全领导小组有关人员及时到岗,遇到雨雪天气时应提前通知各年级学生按时放学,并在大门口、教学楼等区域引导学生安全离开校园,引导家长站在大门两侧接送学生接学生。
3、班主任课间加强巡视,确保学生课间不追逐打闹,确保课间活动安全。遇紧急疏散时,在班级内疏散学生,各司其责,确保本班学生安全有序离开班级。
4、各班主任利用电话等通讯手段,要求家长教育孩子在上学途中注意安全,确保上学放学途中不出意外。
5、安全领导小组组织人员清扫校园内主要路段的积雪,对校园校舍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排查,发现问题立即上报,及时整改。
6、其他注意事项
(1)雨具使用引导:为避免学生因个别雨具锐利,倡导、鼓励家长为学生配备雨衣。
(2)对于使用雨伞的学生,提醒学生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进教学楼时要做到收伞;二是持伞时,伞尖要朝下;三是严禁用雨具打闹。
应对暴风雪灾害应急预案2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和依据
为提高应对暴风雪灾害的综合防御和处置能力,建立健全暴风雪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市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XX省道路运输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交通运输部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XX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XX市应对暴风雪灾害应急预案》相关专项预案,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预案。
1.2 适用范围
全市交通运输行业暴风雪、特大暴风雪灾害的预防与应急准备、预警发布与信息报告、应急处置与救援、灾后恢复与重建等活动适用本预案。
1.3 工作原则
暴风雪灾害应急工作应遵循下列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应对、预防为主原则;坚持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部门联动协调原则;坚持军地联动,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社会团体的作用,共同完成暴风雪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2 组织指挥机构及职责
2.1 应急指挥部组成及职责
暴风雪灾害应急管理工作实行各级行政领导负责制。在市政府暴风雪灾害应急指挥部领导下,成立XX市交通局暴风雪灾害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市局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由市交通局局长担任,副总指挥分别由分管公路、运输的副局长担任,成员由局机关安全生产监督科、办公室、公路科、运政科、财务审计科、组织人事科、宣传教育科、工会等科室负责人,局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两县交通局、XX区工贸局、XX区经信局主要负责人组成。
工作职责:负责组织领导全市交通系统暴风雪灾害的防御和救助工作,研究解决抢险救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县(区)交通部门和局属各单位的灾害防御和救助工作;及时向市政府汇报灾情并决定请求省交通厅支援等。
2.2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成及职责
市局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局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安全生产监督科,主任由分管应急工作的副局长担任,副主任由市局安全生产监督科科长担任,局属各单位负责应急工作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
工作职责:负责暴风雪灾害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传达市政府、省交通厅暴风雪灾害应急指挥部的指示和命令;具体协调处理应对暴风雪灾害工作中的有关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暴风雪灾害发生发展趋势进行研判,对暴风雪灾害损失及影响进行评估;负责暴风雪灾害信息的收集、汇总,起草灾情报告,及时向市政府、省交通厅暴风雪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反馈应急工作进展情况;承办市局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2.3 应急职能组的设置、组成及职责
2.3.1 应急职能组的设置
市局应急指挥部下设4个职能组,分别为公路抢通小组、运输保障小组、宣传报道小组和后勤保障小组。
2.3.2 应急职能组的组成及职责
2.3.2.1 公路抢通小组
由市公路管理处处长任组长,市公路管理处、市交通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处分管副处长任副组长,市公路管理处、市交通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处公路桥梁养护、项目办、安全科等科室负责人、县(区)公路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市交通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及相关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工作职责:负责组织全市县级以上(含县级,下同)普通公路除雪防滑工作;组织施工单位对所管辖的在建公路施工现场开展除雪防滑工作;向县(区)公路管理部门和施工单位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和协调县(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实施县级以下普通公路除雪防滑和应急救援工作;协助当地政府及高速公路管理局盘锦管区向被困人员和车辆提供必要的援助;承办市局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2.3.2.2 道路运输保障小组
由市运输管理处处长担任,市运输管理处、市交通稽查支队、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处分管副处长任副组长,市运输管理处、市交通稽查支队、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处客运、货运、出租、安全、稽查等科室负责人、县(区)运输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市长途客运公司、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市客运站及相关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工作职责:负责向县(区)运输管理部门及所管辖的运输企业发布预警信息;根据灾情调整线路班车、公交车辆出行;妥善安置被困客运站内的旅客,维护站内秩序,做好退票和解释工作;为滞留途中的运营车辆和人员提供必要的援助;组织运输车辆做好抢险物资和人员的运送工作。协助当地政府及高速公路管理局盘锦管区向被困人员和车辆提供必要的援助;承办市局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2.3.2.3 宣传报道小组
由市局宣传教育科科长担任,市局办公室、公路科、运政科、安全生产监督科宣传报道负责人和局属各单位宣传教育科室负责人为成员。
工作职责:负责收集、整理相关新闻报道,及时消除不实报道带来的负面影响;及时向社会通报应急处置工作的进展情况;负责组织有关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应急处置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与典型;承办市局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2.3.2.4 后勤保障小组
由市局组织人事科科长任组长,市局财务审计科、工会负责人任副组长,成员由局属各单位组织人事、财务审计科、工会等科室负责人组成。
工作职责:负责应急资金的筹集和拨付;对参与抢险救灾有关人员的奖励和处罚;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承办市局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3 应急准备
3.1 机械设备、运输车辆和物资储备
各县(区)交通部门,局属各单位每年应安排资金进行救灾物资动态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
市公路管理处负责全市县级以上普通公路和市属交通工程建设领域除雪防滑机械设备和物资储备的安排和调度;市运输管理处负责全市应急运输车辆的安排和调度。
3.2 预警发布
各部门、各单位接到市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预警信息后,应按有关要求,及时、无偿播报和转发暴风雪天气预警信息,确保公路工程建设领域、道路运输生产领域提前做好各项应对准备。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提前组织应急队伍和运输车辆、机械设备进入临战状态。
3.3 应急联络
各部门、各单位应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建立联络员制度,明确联络员的工作职责、通信方式、报告程序、报告内容等,确保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沟通联络畅通。各部门和各单位联络人员名单(含单位、姓名、工作职责、通讯方式等基本情况)应在每年10 月30日前报市局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市局安全生产监督科)备案。
3.4 应急队伍
市交通局组建两支应急队伍,即:公路除雪应急队伍和道路运输应急队伍,分别在公路抢通小组、运输保障小组领导下实施应急救援工作。
3.4.1 公路除雪应急队伍
由市公路管理处牵头,县(区)公路管理部门、施工企业配合,成立两支公路除雪应急分队:
(1)以公路桥梁养护管理部门和企业为主体的公路除雪应急分队,负责全市县级以上公路的除雪防滑工作;
(2)以项目办和施工企业为主体的公路在建工程除雪应急分队,负责在建工程除雪防滑工作。
3.4.2 道路运输应急队伍
由市运输管理处牵头,市交通稽查支队、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处、市长途客运公司、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市客运站、县(区)运管部门配合,成立两支道路运输应急分队。
(1)以客运企业为主体,成立道路客运抢险分队,负责受灾群众的转移;
(2)以货运企业为主体,成立道路货运抢险分队,负责抢险物资的运送;
市公路管理处和市运输管理处应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对应急队伍的组成、除雪防护机械设备、应急车辆和物资的储备进行统一部署和落实,并于当年的10月30日前报市局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市局安全生产监督科)备案。
4 预警级别
根据《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暴风雪灾害分为四个等级,按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从重到轻依次为红色、橙色、黄色、蓝色预警信号。
4.1 红色预警信号
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5毫米以上,或已达15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或已经对交通或农牧业有较大影响。
4.2 橙色预警信号
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0毫米以上、15毫米以下,或已达10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或已经对交通或农牧业有较大影响。
4.3 黄色预警信号
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6毫米以上,或已达6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对交通或农牧业有影响。
4.4 蓝色预警信号
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4毫米以上,或已达4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对交通或农牧业有影响。
5 应急响应
5.1 响应原则
暴风雪预警信息发布后,对可能出现的暴风雪灾害,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原则;坚持先主后次、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原则;坚持政府统一指挥,部门密切配合,军地联合救灾,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形成全民共同参与的联动机制。
5.2 响应条件
根据政府及气象部门发布的暴风雪灾害预警信息,县(区)交通部门和局属各单位应当充分做好预防和应对准备工作;雪情发生后,对雪情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研判,及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全面部署抢险救灾工作。
5.3 应急行动
灾情发生后,县(区)交通部门和局属各单位要按本预案明确的职责,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下发紧急通知,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指挥除雪救灾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调集人员和除雪机械设备,迅速清除县级以上普通公路和公路施工现场的积雪,重点保证境内国道、省道等主要交通干线畅通;
(2)对境内普通公路上被困营运车辆和人员、客运站内滞留乘客实施紧急救助;协助政府和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对被困营运车辆和人员实施紧急救助;
(3)积极配合路政和公安交警部门封闭不能保障安全畅通的公路;
(4)协助多方力量对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除雪防滑工作实施应急救援。
同时,要及时收集和掌握灾情信息,传达和落实应急指挥部的指示和命令,协调和调度各类应急资源,组织专家对灾情进行分析研判,汇总和起草灾害报告,编辑灾情专报,做好灾情评估总结工作。
5.4 响应终止
暴风雪天气结束、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后,由市局应急指挥部决定终止应急响应。
6 灾情报告和评估
6.1 灾情的报告和评估单位
县(区)交通部门和局属各单位是暴风雪灾害报告的责任单位,按行业归口调查、收集、整理、上报灾情评估报告。
6.2 灾情报告的时限要求
雪灾发生后,县(区)交通部门和局属各单位应立即调查、了解、统计受灾基本情况,将初步灾情迅速报告同级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并跟踪了解和掌握灾情动态,及时续报受灾情况。
灾情报告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
6.3 灾情报告和总结评估
灾情报告的基本要素包括:时间、地区、范围、强度、人员伤亡情况,基础设施和车辆设备受损情况、生产经营受影响情况,直接经济损失情况,组织抢险救灾的基本情况。
救灾工作结束后,县(区)交通部门和局属各单位要及时总结、评估灾害损失、救灾情况、经验教训,及时向市局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和同级政府报告。
7、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
(一)各县(区)交通部门要尽快对辖区重点受灾企业、地区实施有效救助,帮助恢复生产运营,必要时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援助申请。
(二)各级公路部门要尽快查明公路桥梁基础设施受损情况,协助路政和公安交警部门封闭交通;对不能通车的公路要设立绕行标志和安全警示标志;尽快帮助施工企业恢复冬季施工作业。
(三)各级运管部门要尽快查明车辆运营情况,发布道路通行信息,帮助企业恢复营运,维护运输市场秩序。
(四)市长途客运公司、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市客运站、市交通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要根据灾情,及时组织力量抗灾自救。及时安置和救助滞留途中和站内的人员和车辆,尽快恢复营运。
8 附则
8.1 奖励和抚恤
(1)对有效监测预警、预防和应对、组织指挥、抢险救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市局将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2)对因参与雪灾抢险救援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8.2 责任追究
对不按法定程序履行工作职责、不按规定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不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的单位和有关责任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通报批评和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对其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8.3 预案管理、解释与实施
(1)本预案是全市交通系统指导暴风雪灾害救援工作的专项预案,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订和完善。
(2)县(区)交通部门应按照当地政府统一要求,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暴风雪灾害应急预案,并报市局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市局安全生产监督科)备案。
(3)局属各单位应根据本预案要求和各自职责,认真做好内部灾害预警传达和灾害预防与处置等相关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应急行动预案和各类保障计划,作为本预案的子预案。
(4)本预案由市交通局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应对暴风雪灾害应急预案3
为了加强施工安全工作,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防范冰雪天气安全事故的发生,及时妥善处理突发事故,依照县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的通知精神,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防范应对冰雪天气安全施工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应对冰雪恶劣天气措施
1、做好冰雪恶劣天气的预报工作。领导小组每天查询天气情况,通过班前活动告知施工人员,加强防雪防冻知识宣传,提高施工人员自我保护意识。
2、对施工现场进行一次全方位排查,有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3、冰雪天气发生后,施工道路及施工现场有积雪时,要及时清理。特别是对在建工程的支模架进行详细检查,当积雪较厚时,应及时对支模架上积雪进行清理及对支模架进行加固。停止一切室外作业,停止塔吊、施工电梯等作业,保证施工人员安全。
4、检查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用水,检查有无线路老化现场,临时用水是否进行保护,保证施工现场正常的临时用电、用水。
5、冰雪恶劣天气期间,要加强安全巡查力度,对于突发事故要及时,要及时汇报领导,相关人员必须在15分钟内响应。
全体领导小组成员要本着对施工人员、对自己负责的态度,重视冰雪恶劣天气期间施工人员的安全,切实做好次生、衍生灾害和事故的防范工作。
应对暴风雪灾害应急预案4
一、指导思想
为做好全市应对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的严重影响,科学应对极端天气事件,规范和强化公安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的管理,提高公安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辽宁省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暴风雪应对及员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的框架下,各级公安机关统一组织指挥、社会广泛参与,促进我市经济全面、协调、有序发展,为我市城市建设创造和谐安全环境。
二、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履行公安职能,把保障公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充分依靠群众自救,与各部门共同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暴风雪给人民群众造成的危害。
2.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把应对暴风雪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落到实处,加强基础工作。做到预有准备、信息畅通、报告及时、指挥灵便、保障有力,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3.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建立健全分级负责、各负其职、属地为主的原则做好应对准备工作。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此项工作的领导,市局成立“应对暴风雪灾害工作指挥部”。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总指挥:公安局局长
副总指挥:其他党委成员
成员单位:办公室、指挥中心、政治部宣传科、督察、警务保障部、法制、信访、国保、治安、经保、刑侦、经侦、技侦、特警、交警、网安、出入境管理、边防等部门。
办公室设在市局经保分局,总指挥部设在市局指挥中心指挥大厅,负责灾情期间市局领导批示、指示的传达,督办反馈、协调落实。以及信息的收集、分析、管理、上报、发布等工作。
前线指挥部总指挥:分管安全生产的副局长
前线指挥部副总指挥:灾情发生地市、县(区)公安(分)局局长
前线指挥部下设由市、县(区)公安(分)局相关警种部门共同组成的8个工作组:
情况综合组 市局办公室牵头。成员单位:指挥中心、国保、经保、治安、特警、刑侦、技侦、网安等警种部门。负责全局性情况汇总,筹备综合性会议,拟制全局性的通知、通报、报告、公告等。
信息研判组 市局情报科牵头。成员单位:指挥中心、国保、治安、特警、刑侦、经侦、经保、网安、技侦、法制、信访、出入境等警种部门。负责组织各类情报信息的收集、分析、研判、传递、上报。
现场处置组 特警支队牵头。成员单位:经保、治安、交警、指挥中心、宣传科等警种部门。负责传达和督促落实各项命令;指导部署进行现场处置;掌握现场事态发生、发展过程;协调调度各地警力、装备、车辆。
舆情控制组 网安支队牵头。成员单位:网安、宣传等部门。负责指挥全市和协调市外互联网信息监控、侦控和舆情控制工作,在非常时期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有效实施舆情引导、控制。
指挥调度组 指挥中心牵头。负责警力、装备、物资调动,现场指挥部通信平台、无线通信网、卫星通信网、图像传输系统的搭建,全市电视电话会议保障。
交通管制组 交警支队牵头。负责各市、县(区)警力向事发地开进沿途的交通保障,指挥现场处置期间道路交通疏导和实施交通管制工作。
治安防控组 特警支队牵头。成员单位:特警、经保等警种部门。负责指挥开展社会面控制,做好社会面及重点部位巡逻防范工作。
后勤保障组 警务保障部牵头。负责联系提供外援警力集结地点、住宿地点、食宿保障、医疗救护和所需武器警械、防护装备、照明设备、摄录设备、交通工具,以及市局本级后勤保障工作。
宣传报道组 政治部宣传科牵头。负责联系媒体对外发布正面信息,集中报道公安机关和一线民警斗风雪保畅通的工作情况和为受灾群众服务的感人事迹。
应急处置流程图
四、工作任务
发生气象灾害后,按照市政府发布的四色预警信号,各级公安机关应立即做出应急反应,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抢险救灾,维护社会安定。
(一)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四级(Ⅳ级、Ⅲ级、Ⅱ级、Ⅰ级),按照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同时以中英文标识,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根据不同的灾种特征、预警能力等,确定不同灾种的预警分级及标准。
(二)暴风雪灾害发生后,各级公安机关要按照气象灾害速报制度要求的内容和程序及时上报。设立暴风雪灾害应急指挥部,各部门发现灾害线索都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指挥部接到报警后立即派人赶赴现场,对灾情、灾害等级做出判断并及时反馈给应急指挥机构。
(三)灾情确认分级。
根据暴雪发生强度、范围、影响程度划分为2个级别。
Ⅰ级:发生日降雪量在15毫米以上。
Ⅱ级:发生日降雪量在10毫米以上。
根据大风发生强度、范围、影响程度划分为2个级别。Ⅰ级:瞬时风速达到或超过17.0m/s或目测估计风力达到或超过8级的'风称为大风;大风将地面积雪吹起,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天气。
Ⅱ级:瞬时风速达到或超过11.0m/s或目测估计风力达到6级的风称为强风;强风将地面积雪吹起,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天气。
1、经保分局加强重点单位、关系国计民生的水、电、气、热等重点部位的安全保卫工作,及时排查并消除因极端天气带来的安全隐患。对接市应急管理局具体组织开展、实施相关工作。
2、交警支队根据灾情发生地实际情况,对受灾路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封闭有关道路,疏导车辆,维护交通秩序,确保执行救援任务的车辆出入灾情路段畅通。开展灾情调查,抢救灾情伤者。组织实施现场清障工作,尽快恢复交通。
3、特警支队加强社会面巡逻防控力度、维护灾情发生地治安秩序,担负灾情区警戒、人员疏散及撤离工作。开展因灾情发生的群死群伤事故的搜索救援工作。
4、治安、社区警务支队开展对人员密集场所、公共娱乐场所及中小学校舍等重点单位火灾隐患排查。
5、各市(县)区公安(分)局组织派出所民警深入居民小区,广泛宣传防范因极端天气期间家庭取暖容易造成煤气中毒、火灾事故等相关知识。
五、应急响应
公安机关根据实际需要部署警力,加强灾区的治安和交通秩序的管理工作,维护灾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城区干道、高速公路、普通公路的交通疏导工作,维护正常交通秩序,避免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
(一)暴风雪灾害的应急处理。
Ⅰ级暴风雪灾害发生后,各级公安机关启动暴风雪灾害应急预案,灾情发生地暴风雪灾害处理指挥部应立即采取措施,判定暴风雪灾害级别,规模等,并立即将灾情报告给市局应急指挥部,必要时,请求市局应急指挥部有关部门派专家组支援。在应急过程中,及时报告工作进展情况,直至应急工作结束。灾情发生地公安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对气象灾害灾情调查,并按规定将调查结果上报市局。
Ⅱ级暴风雪灾害发生后,各级公安机关启动暴风雪灾害应急预案,灾情发生地暴风雪灾害处理指挥部立即采取措施,安置疏散灾民;组织群众进行自救互救;平息谣传或误解,维护社会安定。在1小时内将灾情向市局报告,并及时报告工作进展情况,直至应急工作结束。组织人员进行灾情调查,并按有关规定将调查结果上报市局。
(二)联合救援
应急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统一调集各有关部门力量和装备组成救援工作组,赶赴受灾区参与救援行动。接到应急指挥部指令后,各有关部门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人员和救援装备集结,选择便捷交通路线和运输工具,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救援现场,实施现场处置、救援等工作。
(三)宣布解除暴风雪灾害预警和应急工作结束。
发布暴风雪预警后,根据天气预报未来3-5日内没有大雪以上降雪,灾情发生地人民生活安置妥善,生活稳定后应急结束。市局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及其它途径,及时向公众发布警报解除信息。由市局暴风雪灾害处理指挥部提出突发事件调查报告和应急经验总结及改进建议及上级上报情况。
六、措施保障
(一)资金和物质保障。
各级公安机关设立暴风雪灾害应急资金和必要的物资,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应急所需设施、设备和物资。
(二)技术保障。
暴风雪灾害应急指挥部成立专家组,由气象、农委、公安、交通、卫生、电业、民政等相关部门选派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对灾害的各项要素进行综合分析,为指挥部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
(三)信息保障
公安机关完善110、122接处警系统,配备必要的应急备用设施和技术力量,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道路交通安全紧急情况的信息收集、传递、处理、报送各环节的工作制度,确保信息报送渠道畅通。
七、工作要求
1、统一指挥,快速反应
接到灾情应急指挥部指令后,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迅速组织相关人员、车辆、装备在第一时间到达灾情现场,实施抢险救援措施。
2、服从指挥,分工协作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需在灾情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灾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完善预案,加强合作
各市(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制定开展灾情应急救援工作方案,加强备勤工作。抢险救援中,应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应对暴风雪灾害应急预案5
为确保出现暴风雪恶劣天气时,能够及时、有效的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师生伤害和学校财产损失,保障教育教学工作有序进行,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此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全体教职工要高度树立“生命无价,安全至上,责任如山”意识,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增强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加强领导,强化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将应对恶劣天气和学校安全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二、成立暴风雪天气应急处置工作领导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陈文超
副组长:曹汝彬
成员:周庆丰、顾俊娟、翟昌龙、张俊英、姚宝红及各班班主任
三、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陈文超:负责应急处置工作总体指挥。
曹汝彬: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
翟昌龙:负责应急处置命令上传下达和信息报告工作。
顾俊娟:负责课程调整或停课安排、向班主任传达学校应急处置安排。
周庆丰:负责清扫积雪工作。人员为田开祥、孟庆昌、陈永强、刘贺明、殷克宜。
姚宝红:负责组织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应急疏散工作。
四、具体措施
1、加强校舍安全检查。学校对校舍、围墙、厕所等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安排专人每天巡查。尤其是恶劣天气时要随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同时加强对校内电气线路以及各种教育教学设施与设备的检查,杜绝安全事故。采取保暖防风措施,保证学生正常的活动及学习条件。
2、加强安全教育。利用校会、广播等形式,加强宣传,提高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防止上下班期间发生各类事故,提高雨雪天气、大风天气师生安全意识。各班级对学生进行恶劣天气的安全教育,提醒学生及时添加衣物,防冻防寒,预防感冒。
3、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各班主任要利用办公室电话等通讯手段,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共同做好学生上放学途中的安全工作,及时了解学生迟到或未到校的情况及原因,要将出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并通知家长。
4、加强值班,保障安全信息畅通。学校实行教师值日执勤,校长带班制度,要求值勤人员及班主任教师保证通信畅通,提前到校,确保能够及时报告和迅速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5、大雪天气,要组织人员及时清除校内道路的积雪,加强后勤保障工作,提前准备好除雪所要使用的扫帚、推雪板、铁锹等工具,准备好地毯、纸版等防滑用品。
6、如突遇灾害天气,必要时,学校可采取停课、延迟上学时间、提前放学、临时放假等措施,避免师生出现安全事故(采取措施前,应提前通知家长)。我校师生要认真加强防范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实做好恶劣天气下师生的安全工作。
应对暴风雪灾害应急预案6
一、指导思想
为保障我园师生的身体健康安全,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提高师生自我保护能力,规范发生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响应行为,针对空气污染等突发事件采取科学合理有效对策,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在重污染、雾霾天气应急工作中,要高度重视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把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并切实加强对应急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
(二)居安思危,预防为主。各班主任要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认真做好应对重污染、雾霾天气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我园成立雾霾天气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雾霾天气处置工作。
三、成立雾霾天气工作领导小组
四、预警
预警分级
(一)四级预警(蓝色)
(二)三级预警(黄色)
(三)二级预警(橙色)
(四)一级预警(红色)
五、应急措施
(一)四极响应措施
当发布蓝色预警时,减少师生、幼儿户外活动,不做操。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室内活动。
(二)三级响应措施
当发布黄色预警时,避免师生、幼儿户外活动,室内活动;加强幼儿晨检、日间健康巡检,以及对特异体质和特殊疾病幼儿的健康管理和随访工作。
(三)二级响应措施
当发布橙色预警时,幼儿园在落实以上级别应急响应措施的基础上,停止学生、幼儿一切户外活动;
(四)一级响应措施
当发布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时,根据红色预警发布的不同时段,做好应急响应工作。幼儿园停课,通过网络、信息、电话等途径与家长联系,提出合理化学习建议。
六、加强联系
针对出现的严重雾霾天气,为避免或减少雾霾天气对师生健康、安全带来的危害,根据天气预报,要求各班老师利用电话、网络等通讯手段,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利用幼儿园宣传栏、校园网、电子屏等进行提醒,让全体师生提前防范,如:出入戴防尘口罩等。共同做好幼儿的安全工作,一旦出现问题需及时上报园领导。同时提示家长外出时注意交通安全,注意骑车速度和路途车辆,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七、具体要求
各班级在第一时间进行安全教育,讲解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带来的影响,并按照预案要求,提出具体要求:
(一)雾霾天气一律停止幼儿户外活动,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室内活动。
(二)如果出行,要戴好口罩。
(三)抵抗力较弱的孩子应该尽量呆在室内,防止患上呼吸道疾病。
(四)雾霾天气应少开窗、外出回来后应该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
(五)多喝水,多吃新鲜、富含维生素的水果,防止水分的丢失。
(六)一旦发现孩子有身体不适,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应对暴风雪灾害应急预案7
为确保广大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安全生产法》为依据,以维护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积极开展各种应对大风、雨雪极端天气的预防应对工作,确保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分工负责,相互配合,快速高效;
(二)以防为主,防救结合;全面部署,保证重点;
(三)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力量参与
三、组织机构
成立极端天气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全面负责应对雨雪冰冻天气应急工作)
执行组长:(具体负责应对雨雪冰冻天气应急工作)
成员:(安全管理办公室主任)
四、应对措施
根据本地区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具体情况,采取严格有效措施,严防事故发生。一是提前做好应急准备。配齐抗灾救灾物资,确保遇有突发情况,能及时妥善应对。二是加强交通安全工作。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开展一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出行安全教育,提醒家长做好孩子的监护工作。要妥善安排好在校学生的`校园生活,及时做好校园内主干道路及学校周边冰雪清扫,切实做好师生交通安全工作。三是确保校舍安全。学校要对校园内所有建筑物以及围墙、车棚、电气线路等区域和设备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对在建工程要采取防范措施,设立隔离区,明确警示标牌;做好停水停电停气的应急预案,保障校园正常用水用电用气。四是严防火灾事故。做好安全工作检查,收缴热得快、电热毯、火炉等违禁器具,杜绝私拉私接电线现象,严防师生因用电不慎而引发火灾、一氧化碳中毒等事故。
五、应急值班
低温雨雪冰冻气候应对工作要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责任制。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通信联络畅通。完善信息报送制度,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按规定及时上报县教育局。
应对暴风雪灾害应急预案8
为应对极端恶劣天气做好教学管理工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应急体系和运行机制,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上级相关文件要求,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统一有序、快速高效的原则,积极稳妥地组织全体师生应对极端恶劣天气,做好教学管理工作。
二、组织领导
成立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全校应对极端恶劣天气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及丽丽兼任,负责与气象和上级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对气象部门发布的极端恶劣天气预报和预警级别,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及时发布停课、提前放假或延期上下学时间等的通知和信息。同时成立危险排查小组、事故救援小组、信息通信小组、后勤保障小组等,按职责做好相应工作。
三、应急措施
(一)停课应急措施
1、正常教学时间遇极端恶劣天气确需停课的,及时向教育局请示,明确停课的时间和复课时间,提出相关要求。
2、要及时将停课通知告知每一个学生和家长,并调整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3、停课后,学校要妥善安排好各项工作,确保复课后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二)提前放假(学)或延期开学的应急措施
1、学期末或学期初遇极端恶劣天气,确需提前放假或延期开学,及时向教育局请示,确定时间。
2、及时将提前放假通知告知每一个学生和家长,及时调整教学工作计划,未完成的教学计划应在下学期中安排及时补上。
3、提前放假时,学校应妥善安排好期末考试、阅卷及素质报告单(成绩单)发放等工作,确保学期教学工作任务完成。
4、提前放假后,学校要妥善安排好各项工作,认真做好开学准备,确保下学期开学工作有序进行。
(三)完善通讯网络确保通讯畅通
为应对极端恶劣天气,完善“学校—班级—家长”的通讯网络,以便紧急联络。在应急期间,学校安排人员值班,对外公布值班电话,方便学生和家长咨询。所有责任人员必须保持通讯工具24小时畅通。
(四)规范发布通知和信息
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对外发布所有通知和信息。发布的通知和信息必须经组长签发。通过学校网站及家校通和飞信及时发布通知和信息。其他科室和个人不得擅自对外发布任何通知和信息。
四、责任追究
各小组按应急领导校长的统一要求落实工作,保持政令畅通,做到令行禁止、步调一致。对工作责任心不强、玩忽职守造成不良影响和损失的,依据有关规定进行问责,追究当事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