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及问题应对举措

时间:2019-05-15 03:04: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议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及问题应对举措》,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议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及问题应对举措》。

第一篇:浅议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及问题应对举措

浅议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及问题应对举措

广平小学 冯俊月

今年教师节前夕,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有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师者,人之模范也。’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好老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战略高度阐明了教师队伍在教育事业乃至整个国家和民族发展中的关键地位和战略意义,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师德建设工作的纲领和指南。

一、目前德育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育有德之人,靠有德之师。长期以来,广大校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默默奉献,潜心治学、教书育人,敢于担当、锐意创新,为教育改革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全社会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但在我国现阶段,受社会变革转型时期负面影响,少数教师理想信念模糊,育人意识淡薄,教学敷衍,学风浮躁,言行失范、道德败坏等,特别是近期极少数教师失德行为的出现,损害了教师的社会形象和职业声誉,使加强恩德教育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但在作为道德教育与品格养成主阵地的学校,却普遍存在着德育低效的状 1 况。

1、在德育目标的认识上,不从实际出发,习惯性的把德育目标定位在理想化的虚幻的境界中,脱离了学生的道德实际认知水平,学生只能肤浅地理解它。这就直接导致了德育目标指向的负载过重,过空,过高,进而导致德育内容的大而宽。德育目标贵在切实可行,贵在与生命主体的和谐通融。华而不实,大而宽的德育目标,必然在实践中失去信度和效度,进而造成德育实践的空耗,最终影响德育的实效性。

2、育人方法过于简单陈旧,缺乏新意,一味强调教育者单方面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德育,要借助于与德育内容和德育目标相关的情境,依赖于受教育者对真善美的真实体验,靠特定情境中的受教育者的反省,自责,自律等深层次的精神搏击过程,才能形成他的道德理念,进而转化为道德行为。

3、环境影响的消极化,德育工作的一大误区,就是试图将学校变成道德上的‚世外桃源‛。而德育系统是一个与外部社会相互影响的而又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运行系统。学生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他们的活动交往,接受的信息和受到的影响是复杂多样的。在校内受到教师,同学,集体的影响,在校外受到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如果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不一致,甚至相互抵消,德育的实效性将大大折扣,得不偿失。

二、德育工作存在问题的应对举措

落实以德施教,需要加大社会舆论宣传力度、加大师德教育培训力度、健全师德考核约束机制、完善师德评价监督机制等几方面组合发力。

其中,建立健全师德考核约束机制是落实以德施教的重要保障。当前,现行的师德评价制度跟不上教师队伍发展的新情况和新要求,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有关制度建设不能及时跟上,制度缺位、机制运行不灵是必然结果。在有些学校,甚至还出现过某个部门认为是存在违反师德规范行为的教师,却在另一个部门的评选中受到表彰。无法形成整体的师德评价工作机制,将大大降低师德评价的公正性和效率。

当然,考评、监督都只是从外界在对师德进行规范。‚六大机制‛也罢,‚红七条‛也罢,归根到底,师德建设需要规范他律,更要自觉自律。教师只有自尊自律自强,才能将外在的道德目标、规范内化为自身的主体体验,并自觉地用来衡量、规约和发展自身的道德行为,做学生敬仰爱戴的品行之师、学问之师,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引领者。

要做到立德树人,教师首先应该‚立己德‛。‚立己德‛重在立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与个人品德,坚守精神家园与道德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为人师,行为师范,自觉捍卫职业尊严,珍惜教师声誉。其次,还要积极‚树人德‛。‚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高校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仁而爱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向善的人性和高尚的情操,帮助青年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

三、大力发展学校德育特色

学校德育特色发展是一个不断传承、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的 3 过程。当学校德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可能会遇到瓶颈,难以有新的进展,但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校方要树立信心,不能气馁,坚持德育建设。具体而言,突破学校德育特色发展的瓶颈,既要‚传承‛——完善当前学校德育建设,又要‚创新‛——深化学校德育特色发展,更要‚提升‛——形成学校德育品牌。

1、准确定位学校德育现状,完善当前学校德育建设。突破瓶颈的前提是学校德育工作已有一定的基础,管理者首先要对学校德育现状有一个全面的分析和把握,尤其是要注重完善已具有一定影响的德育工作。既要防止某些德育特色建设项目‚赶潮流‛,潮流过后就逐渐淡化,又要防止某些德育工作‚形式化‛,虽然保留各种活动形式,但呆板僵化缺乏吸引力,没有内涵。因此,这位提问的网友应该对学校德育现状有一个全盘把握,并将‚社区教育‛继续深入的开展下去。

2、不断发现学校德育中的新问题,深化学校德育特色发展。在完善现有工作基础上,要突破瓶颈,管理者还需不断发现学校德育中的新问题。因为学校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各种突发事件比如校长更替、政策变化、教师流动等都会影响学校德育建设。比如‚社区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社区面临着流动人口增加、管理困难的问题,与之相应,社区教育也出现一些新挑战,管理者需对这些变化有着相当敏锐的认识,并能积极谋划予以应对,在适应环境变化过程中不断创新,深化学校德育建设。

3、提升学校德育特色发展经验,形成学校德育品牌。当学校德育建设积累到一定程度,管理者要注意总结和提升经验,并坚 4 持学校德育特色发展的两个标准:一是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二是面向全体学生。所以,管理者不能就某项德育活动谈学校德育特色发展,而是要以活动为契机,全面推进学校德育建设。比如在问题中所提到的‚社区教育‛,学校不只是要让学生‚喜爱‛这项活动,更要以此来推动学生自身发展。此外,管理者要提升学校德育发展经验,不能就德育谈德育,而要将德育与学校其他工作结合起来,关注课堂德育、家庭德育、师德等,以德育为支点,推动学校各方面的发展,进而形成学校德育品牌。

第二篇:从社区警务存在的问题看社区民警队伍的现状及应对举措

从社区警务存在的问题看社区民警队伍的现状及应对举措作者:沈寒冰 王文强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92 更新时间:2010-03-12【字体:小 大】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是公安部党委在新形势下为实现公安机关从反应型警务向主动型警务转变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社区警务的实施,拉近了警民之间的距离,实现了服务群众、治安防范的关口前移,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郑母派出所社区民警结合社区实际工作经验,谈一下社区警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改进措施。

一、当前开展社区警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派出所领导对社区警务工作重视不到位。从整体情况来看,派出所领导对社区工作重视程度高,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推动这项工作。但是也有部分派出所领导存在重视考核工作,轻视基础工作的不良倾向,对立竿见影能够及时体现在绩效考核上的治安打处重视程度高,相对而言,对打基础见效慢,一时体现不到考核成绩上的社区基础工作重视不到位。

(二)社区民警调整较为频繁。社区工作岗位据有特殊性,它需要深厚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群众基础的培养需要时间的积累,社区民警在社区工作时间越久,在人民群众中扎根就越深,工作成效就会越好。从公安业务来说,社区民警是一支最需要稳定的队伍,社区民警调整频繁从根本上讲是一种警力资源的浪费。从当前来看,各级领导在稳定社区民警队伍上采取了不少措施,如规定社区民警调整要层层审批,管片不满三年不得调整等,这些都对稳定社区民警队伍起到了较好的作用。社区民警在社区工作时间短,管片时间短,使社区民警对社区情况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知之不细,造成治安耳目建立不起来,社区群众发动不起来,社区积极分子利用不起来,治安信息收集不上来,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社区民警工作时间得不到保障。从当前来看,社区民警下不去社区是影响社区警务工作的最大难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是社区民警严重不足。二是工作时间不能保证。社区民警除社区工作外,还担负接处警、执勤、处置群体性事件等工作任务,这些工作占用了社区民警大量时间,使社区民警无暇顾及社区工作。

(四)部分社区民警工作热情不够高。表现为:一是部分青年民警职业认同感弱化。社区日常工作单调、枯燥、任务重、压力大,使青年民警感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工作激情逐渐衰减。还有部分民警认为做基础工作立功受奖机会少,不如办案民警容易出成绩,对社区工作岗位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工作积极性降低。二是对群众缺乏感情。由于当前群体性事件多,民警经常与群众发生正面冲突,而且缠访、诬告、围攻民警的情况时有发生。种种原因造成一些民警丧失工作积极性。三是社区工作难度大。当前业务部门经常给社区民警下达考核指标,如每天登记多少暂住人口,上报几条社区信息,走访几户群众,登记多少量机动车等等,不考虑社区民警的实际,使社区民警疲于应付,有的只好造假,挫伤了民警工作积极性。

(五)社区民警业务能力不够强。一是不擅于做群众工作。社区民警青年居多,他们缺乏社会经验,不懂群众心理,不懂群众语言,不懂与群众打交道的方式,和群众说不上话,不能很好的与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二是社交公关能力不强。一些社区民警不善于与街道领导、治保干部、居委会人员、乡贤人士等协调关系,不能充分发挥好他们在社区管理防范中的作用。三是处理社区事务能力不强。当前社区存在大量邻里矛盾、债务纠纷、上访问题等,这些看是小问题,解决难度大,当前一些青年民警在处理这些问题时,能力还欠缺。

二、应对社区民警存在问题的举措

(一)抓好教育,培养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在社区民警中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党的性质宗旨教育,执法理念教育。引导民警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根本态度,自觉当人民群众的公仆,做人民群众的服务员。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工作,通过社区民警的工作,让人民群众体会到方便,让人民群众感觉到安全,只有这样就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二)选好精兵,打造过硬社区民警队伍。社区工作是公安工作的基础,各级领导要加强对社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社区工作置于全局性、先导性的地位予以加强。一是要选好配强社区民警。在社区民警的选配上,要挑选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乐于并善于做群众工作,能够公正执法、清正廉洁的民警,通过配强民警,为加强社区警务工作提供保证。二是从制度上保障社区民警的稳定。保持社区民警的稳定,制度跟进是关键,要制定规范完善、操作性强规章制度。同时要跟进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早纠正,确保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三)抓好培训,提高社区民警的业务能力。一是开展岗位练兵。搞好社区工作需要掌握和占有大量的基础信息,不下苦功夫不行,没有刻苦的精神不行,要在社区民警中大力倡导勤学苦练的精神,定期开展熟悉人口等比赛,树立刻苦学习的典型,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二是搞好业务培训。要组织社区民警培训,提高社区民警的综合素质;定期邀请专家授课,提高社区民警解决难点问题的能力;适时召开现场会,使社区民警更好的掌握做社区工作的方法。三是抓好传帮带。在新老社区民警交结时,要改变以往简单交接户口册、重点人卷宗的情况,规定新老社区民警交接前,要利用一个月的时间,由老社区民警带新社区民警深入社区熟悉情况,待熟悉情况一个后,再进行下工交接。

(四)充实力量,确保民警集中精力下社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搞好社区工作,没有足够的警力不行,没有足够的时间不行。一是增加社区警力。要科学安排治安、巡逻、社区民警的比例,增大社区民警的比重。二是变革警务模式。对派出所现有的警务运作模式进行改革,实行社区民警专职化,社区民警不再参与派出所日常值班,案件办理等工作,让社区民警完全从其它工作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专心干好社区工作。三是为社区警务室配备辅警。增加辅警人员,为每名社区民警配备2名辅警,协助社区民警清查户口、宣传群众等,增加社区工作力量。

(五)改造环境,营造栓心留人的条件。要使社区民警热爱社区工作,安心社区工作,就要为社区民警创造良好的条件。一是改善社区警务室的住房条件。针对当前一些社区警务室住房条件差的情况,制定规划逐一维修,确保社区警务室干净、整洁。同时,将合署办公的警务室统一协调为独力办公,使社区警务有较好的住房条件作保障。二是提高社区民警的政治待遇。要坚持干部从基层来的原则,竞聘工作中适当增加从社区民警中提拔任用干部的比例。同时,增大社区民警的奖励、入党等比例,使社区民警有干头、有盼头、有奔头。三是强力推动社区民警进村居委会班子任职。分局和有关派出所要积极与区委、镇街领导进行协调,积极促进社区民警进入社区居委会,这既为社区民警开展工作提供方便,又能提高社会民警政治经济待遇。

第三篇: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 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发生,连校园外的一些违法活动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未成年人的身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方面的原因,例如,由于我国现阶段正处于政治、经济、社会剧烈而深刻的转型时期,特别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并广泛渗透于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不可避免的带来新旧思想冲突,社会思想混乱的局面;再如,目前社会文化结构失衡,网络色情、暴力文化泛滥等等。这些都对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校园暴力事故之所以频频发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校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过于注重智育而忽视德育。现在大部分学校仍秉承分数至上的传统思维模式,片面夸大智育成果在教育中的作用,单纯追求升学率和考试成绩,忽略了以德育为首的全面的素质教育。部分教师在教学工作、日常教学事务中也表现出偏袒优等生,忽视甚至歧视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尤其是“双差生”。结果导致部分学生自暴自弃,逃学甚至退学,到处滋事生非,发泄其内心的不满,甚至走向暴力犯罪。

由于目前对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没有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使得主管部门的检查、学校的落实都没有具体的“依据”。导致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教育专家认为,如果学校一味地强调学科考试成绩,而不注重提高和健全学生的品德,即便有教育成果也是有缺陷的。

2、课程的德育功效被忽视,三维目标落实不到位。就目前现状来看,无论是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还是初中的《思想品德》,都没有充分发挥出它们实施德育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其他各学科的教学更是只注重知识目标的落实而忽视德育教育的渗透。

3、德育教育家庭、学校结合做得不够。目前在农村中小学,学生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独生子女多,大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子女,单亲家庭、隔代看管、留守、寄养等情况较为普遍,家校联系、家庭教育比较薄弱,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德育教育合力。

针对上述问题,要预防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营造平安和谐校园,切实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健全和完善学校德育工作制度

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因而学校教育工作应以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

育为着眼点。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学校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发挥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导向和保证作用,为智育和体育、美育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因此,学校要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把培育“德才兼备”的育人目标作为学校的指导思想,健全德育教育工作制度。要健全德育教育工作制度,具体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学校要把学科教学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列入到学校的整体教学计划中,通过必要的措施来规范和保障其实施。在制定的教师的岗位职责中增加学科教学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使其成为考核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重要指标,并且影响教师的评先评优。

2、中小学校要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工作制度。班主任是学校班集体的教育者和组织者,也是接触学生最多的老师, 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要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校德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班主任要对学生指明努力方向,循循善诱,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使他们不断进步。班主任在平时就要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来要求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鼓励他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奋斗。对于工作出色的班主任,学校在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3、完善学生的思想品德评价体系,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持续持久的发展。学校要制定和健全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的综合考核评价方案。对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标准不能是只看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成绩;评价方式也不能只是教师评价学生,写几句带共性的评语,这样的评价起不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完善评价体系既要评价学生思想表现,又要评价学生人格因素。例如学校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把学生平时的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表现记入学生成长记录。

4、完善全员育人导师制,全员育人导师制就是教师全员参与育人。在政教处、教务处和年级组的统一组织下根据学生的学科学习实际、思想状况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由年级组统一安排,使每个教师成为几名学生学习、生活、心理品德等方面的导师。通过导师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强化导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促使教师从办公室自觉主动地走到学生中间,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学习指导和生活引导,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全面地发展。

“德育导师制”是学校班主任工作必要而有效的补充。具体说就是在“整体、合作、优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学校班级德育的诸

多目标、诸多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导师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刻意磨练,以志砺志;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从而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班级管理教师群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

5、完善对学校的德育评价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把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纳入学校全面教育质量评估中,加大德育工作在学校综合评估工作中的权重,加大道德行为在教师、学生综合评价中的权重。要注重评价的真实性、过程性和激励性。努力发挥德育评价在学校发展、学生成长中的教育激励功能。

二重视在各科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教育家徐特立说过:“教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教育后代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人。”教育家杜威说过:“没有离开智育的德育,也没有离开德育的智育”。这些名言都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处理好学科知识教育与德育渗透的关系。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观点,课改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要求教学要做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因此,要强调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的观点,开发各学科的德育资源,注重学科渗透,发挥各学科课程德育优势。各学科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在备课和上课环节上,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把握好教材中学科知识与德育的结合点,注重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真正体现“教材是对生活的总结、生活是对课本的延伸”这一宗旨,让每一个教师都既教书又育人。

各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最高境界就是“秋水无痕”,就是“润物无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这句话道出了“无痕教育”的真谛。“无痕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育人技巧。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中,要追求这种“无痕”艺术。有时,教师轻描淡写的一句鼓励,富有深情的一个眼神,不露痕迹的一个暗示„„都会给学生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产生极大的影响。与各学科相结合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应该是口号式的道德说教,而应该由我们每一位教师结合本学科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各学科教材德育素材,进行“无痕”渗透。

例如,充分挖掘各学科教材内涵,结合各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讲授《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课时,老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志愿军战士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品德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

气概,从而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

化学教学中讲到纯碱这种物质时,可向学生详细介绍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的事迹:他留学美国时,看到我国制碱工业被美国公司垄断,非常气愤,毅然回国,潜心研制制碱技术,打破了帝国主义对制碱技术的垄断。1926年生产出的“红三角”牌纯碱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他成功地改进了生产纯碱的索尔维法,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这样教学使学生深受感动,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英语课教学中讲到《

这一单元时,教育学生学习爱迪生从小立志为祖国为人民作贡献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地理课教学过程中在讲授《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一节时,告诉学生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统一是任何人、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历史教学中讲授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城、汉朝的造纸术和地动仪、隋唐时期的赵州桥、宋元时期的活字印刷和指南针,无一不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英雄的事迹可激发学生为中华之振兴而读书

则徐虎门销烟、大平军勇破洋枪队、邓世昌勇撞日本旗舰、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狼牙山五壮士抗击日军„„过这些史实的讲述使他们思想得到升华

体育课教学中可讲一些有关的国家优秀的运动员事迹

打吊瓶上奥运赛场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再如,充分挖掘各学科教材资源,制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教学燃烧、爆炸的知识时

人为或由于不负责任而发生的火灾、时,向学生介绍一些当今社会上利用浓酸毁容的惨剧事例

生体会到犯罪的严重后果和应受的惩罚

地理教学过程中可向学生介绍近年来国家制定的与地理有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土地法》、《森林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滥伐森林、滥占耕地、滥杀野生动物、滥排放废物污水废气等等违法行为必将受到法律惩罚。

:商朝的青铜器和天文历法、秦朝的兵马俑和万里长,为了祖国和人民的荣誉,Book 3 Unit 7 A Man Who Never G ave Up》: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林 通,点燃他们的爱国激情。,如许海峰,而不惜带病之躯的事迹,结合各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法,给学生详细地介绍一些爆炸事故;在教学酸一节的知识,从中让学,懂得法律的严肃性。教育学生作为一名中华人民培养学生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

共和国的公民就要遵纪守法,这样才能国富民强,否则将会变成历史的罪人。

数学教学过程中在讲到“圆的面积”时,结合飞机场环保要求,教师可编出“飞机场要想保证周围居民不受噪声污染,其半径、面积应大致为多大?”同时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法的知识等。

我们经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多学科整合的教学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道德实践,陶冶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科整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适度的原则,把握最佳的教育切合点;万不可随意相加,颠倒主次,以至于适得其反。

三 加强家校结合,构建德育网络,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可见,教育工作不仅需要学校,更重要的是需要家长的配合,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配合,才能更好的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要建立学校、家庭德育教育网络,就要进一步拓宽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渠道。学校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长接待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网上联系和教师家访等形式同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及时交流情况。学校可开设“家长接待室”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开家长会时要注重学生个性特点、发展状况的分析介绍,不能把家长会开成“告状会”、学生成绩排名会。家校联系过程中,学校要特别关注特殊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特殊家庭(离异、单亲、特困等

导。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传播成功教育案例,引导家长加强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等。学校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注重对子女的品德教育以及健康人格的培养。

可以说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补充,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连接纽带。只有家校两方面共同努力,相互配合,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才能给孩子品德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总之,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门艺术。加强中小学校德育工作,事关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兴衰大业。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探索,努力构建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网络,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以确保青少年学生校内外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家庭教育指向家长深入

第四篇:浅谈学校法制教育现状及应对措施

浅谈学校法制教育现状及应对措施

长期以来,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作为重点的普法对象,一直是我们开展工作而关注的重点。因此,我们认真贯彻上级有关规划精神,在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积极探索、落实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的法制教育工作。

邓小平同志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抓。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社会上也要进行这个教育。”进入新世纪,江泽民同志又从国运兴衰、民族复兴的高度阐明了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国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电视电话会议等专题会议的召开,更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然而,审视今天的小学法制教育工作,依然存在着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目前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应该说各校都已将它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了。但仍有打游击战的感觉。上头发文件时讲得多,有专项检查时讲得多,出现问题时才知平时讲得少,“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仍在许多学校存在。

对小学生而言,由于年龄少,理解能力较差。然而当今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法制教育教材却相当稀罕。于是就出现了就“法”讲“法”,对着一双双稚嫩的眼睛,大读《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情景出现。这样空洞说教的结果只能是学校完成了其所谓的法制教育任务,而孩子却无所得。

另有一篇发表在《北京青年报》的题为《法制教育拒绝应试》的文章中这样说,应试教育在法制教育中也同样存在,法制教育中的应试现象已经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后果,造就了一些像在文化课教学中那样出现了“高分低能”的学生。他们对法律条文背得很多、很熟悉,但不会应用,不会守法,也不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并且还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双面人”,他们在学校环境里是一种表现,走出校门又是另外一番表现。

近乎于应试教育的法制教育,只是一种纸上谈兵似的教育战术。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促使法制知识的内化。这种实践活动可以包括将法律法规要求转化到行动上,也包括用法律法规知识审视各种案例,警示自己走好生活中的每一步。

如何才能有效地改善学校法制教育的这些状况呢?

一、在根本上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认识是实践的先导。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法制观念,并非仅仅出于减少、控制在校生犯罪率的需要,它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依法治国战略目标的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从根本上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加大法制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列入目标责任制,做到与各项中心工作同计划、同检查、同评比,各个学校要通过广播、电视、班会、校会等多种形式进行法制教育的宣传,提高教师、学生的学法、懂法、守法意识。

二、形成网络化教育组织

学校法制教育是一项有别于学校其它教育工作的特殊的教育活

动,说它特殊,首先缘于它的教育任务的特殊,有效地完成这项任务对于现有的教育工作者是有难度的。其次缘于它正处于萌芽发展时期,教学内容与方法正处于摸索探究阶段。因而,建立由司法、公安、交通、教育等多个部门组成的法制教育网络,事在必行。教委和学校应当高度重视学生的普法教育工作,建立并充实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加强法制教育队伍建设。

三、丰富教育资源

建立结构合理的学校法制教育师资资源库是有效开展法制教育的保证。上级部门已为各校配置了法制副校长,条件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熟悉法律知识、语言表达好,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作风正派,适合做中小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优秀政法干警。

要编制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学习内容,如法制教育读本,使教育者能有章可循,有内容可讲。法制教育读本应因年段而异,如低段学生易儿歌式、顺口溜式,念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在不知不觉接受法的熏陶。如“红灯短暂,生命无限”、“找点时间,找点空闲,交通法规,经常看看”,这样类似于顺口溜式的交通法规宣传标语,特别容易被青少年所接受,成为他们受用终身的警示语。而高年级则可以将法理与案例相结合进行教学,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法律知识,特别是知法用法的意识。有些地区提出了像上语文课一样上法制课,都说明了这些地区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决心和力度。配置一些专题宣传版面。宣传版面图文并茂,更易于青少年接受。制作一些有动感的光盘,创作一些具有法律宣传作用的卡通片等。小学的法制教育应努力做到“以法律知识为船,以科学解读为舵,以兴趣形象为桨”,引导学生从小做个知法守法的小公民,载着小学生驶向依法治国的航道。

四、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学校法制因冠以“学校”两字,似乎是学校的“专利”,其实不然,而应该是借助于学生在校这一有利条件,对青少年开展高效的法制教育。司法、公安、教育等部门应统一协调,全面部署,明确职责。考核评价机制也不应单只评学校,而应对照职能,促使有关部门主动走进校园,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创设校园蓝天。

五、在结合上重视“转后”,齐抓共管。

要加强对后进学生的法制教育,加强帮教队伍建设,充分发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积极参与这一工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使每个后进学生在家有人关心,在社会有人帮助,在学校有人管理,提高后进生的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素质,进而带动全体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要建立后进学生档案,制定转化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鼓励教师从各方面接近后进学生,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表扬他们的优点和成绩,指出缺点和错误,调动他们要求转化的积极性。教师备课时要较多地考虑后进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尽可能做到具体、形象、深入浅出,让他们听得懂、学得会,尝到认真学习的甜头,由厌学变为爱学。要开展一带一、一对好的活动,让班里优秀生与后进学生结成对子,使后进学生受到优秀生良好品德、学习态度潜移默化的熏陶。

六、在形式上拓宽渠道,灵活生动。

除了课时学习法律外,还应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开辟校园普法宣传栏,张贴有关法律条文,营造一个浓厚的法制氛围。要发挥红领巾广播站、影视录像的作用,定期举行有关法律测验及法律知识竞赛,组织参观法制图片展览,使法制教育制度化、经常化。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来关心、爱护学校普法教育工作,把学校普法工作延伸到家庭、社会,形成网络,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以上这些措施,只是在现有总体教育格局情况下的对策,要想在根本上改变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的状况,必须着眼于社会进步对人材需求的发展大局,审时度势,转变观念,彻底改革现有的教育体制,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改变现有的教材编写体例,融各种需要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于一体,循序渐进,形成梯次;打破现有科目的划分界线,满足学生对任何知识的需求。只有这样,法制教育才会真正进入课堂,进入未来建设者的心中。

浅谈学校法制教育现状及应对措施

卫东区鸿鹰二小

李萌光

第五篇: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学校德育工作的问题

一是“德育首位”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核心”与“中心”的关系处理得不好。二是师德师风建设存在差距。部分教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表率作用发挥得不好,教师在德育中的榜样示范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甚至少数教师的不良言行起到了负面作用。

三是关爱学生方面做得不够。以学生为本,关心、尊重、爱护学生,与学生做朋友,在人各上平等相处;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培养等。在具体工作中,在持之以恒上做得还不够。

四是学校德育工作针对性不够强。在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和措施时不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分高低年级、不分学生的个体差异,内容和目标一味求大求全,不讲层次,抓大放小,脱离学生实际。

五是德育工作还缺乏实效性。在实施德育过程中重“教”不重“育”,重理论轻实践,知行脱节,枯燥说教,方法单一,德育效果不够理想。

六是德育合力不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统一和协调不够,相互配合不紧密,难于形成德育工作合力。特别是家庭教育工作滞后,家长学校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有关组织和学校没有承担起培训家长,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的责任,大多数家长普遍缺乏科学的家教知识。

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责任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学校内部的德育力量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全面辐射,没有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人人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局面没有完全形成。

八是重制度,轻落实。有的学校虽制定有好的德育工作制度和措施,但却忽视过程的监督、检查与评价,制度成了摆设,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九是经费投入不足。德育经费的投入没有体现“首位”地位,“德育基地”、“德育室”、“德育角”等硬件基础建设有待加强;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经费不足。

下载浅议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及问题应对举措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及问题应对举措.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山区学校德育工作存在问题

    山区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一些问题 南河镇中心学校帅德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外出务工成为趋势。在山区农村,绝大部分家庭都有人外出务工,很多是孩子的父母双双外出,其结......

    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问题及应对举措

    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下,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还存在极少数村干部经受不住各种考验和诱惑,或以权谋私,中饱私囊;或欺上瞒下,虚报冒领;或不思进取,沉湎赌......

    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问题及应对举措

    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问题及应对举措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部分,也是农村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农村党组织基数大,党员人数较多,既同群众接触最紧密,又是......

    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问题及应对举措

    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部分,也是农村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农村党组织基数大,党员人数较多,既同群众接触最紧密,又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实施者,起到了承上启下......

    小学德育工作现状及分析

    小学德育工作现状及分析 草窝滩龚家湾小学:苟正源 自国家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来,独生子女的人数越来越多,比例越来越大,其中大多数独生子女都能健康成长,但仍有少数未成年......

    落实四化举措 促进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汇报材料落实四化举措 促进德育工作灵宝市阳平镇第二初级中学2014年3月31日落实“四化”举措促进德育工作“德育为先,勤奋为径”这是我们校歌的主题,也是我校德育工作......

    学校德育工作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新世纪新阶段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途径 【摘要】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

    学校德育工作

    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组 长:朱 萍职务:校长 副组长:成 员:成 员:成 员:成 员:成 员:成 员:成 员:成 员:施学兵职务:党支部书记邹莉 职务:德育教导 虞佳 职务:大队辅导员孙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