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三年级教学论文 情境教学在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情境教学在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不高,但擅长对感性知识的识记。因此,在这个阶段应多运用情景教学来帮助他们充分高效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的知识。在重点探索情境教学含义的基础上,根据目前情景教学法应用于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与不足,提出教学所应遵循的原则,并运用情景教学法设计了一堂丰富多彩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课,以求为广大教师提供范例。关键词:情景教学法;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 0引言
小学三年级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代课老师必须想方设法把课上活,让学生把知识学活,努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杰明·富兰克林说:“告诉我,我就忘了;教我,我就记住了;让我参与,我就学会了。”而情景教学恰好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培养兴趣的基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使之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迎合了现今素质教育的要求。
1情境教学法与小学三年级语文和学生特点的分析 1.1情境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于20世纪30-60年代产生并盛行于英国。70年代后期这种教学法被引入中国,为我国语文教学界所熟知。所谓情景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学
生特点,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以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情绪体验,激活思维,激发学习动机,使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获取技能,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情景教学法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方法所提倡的唯智主义的条条框框,其最大特点是言、行、情三者融为一体。
情境教学法中可创设的情景多种多样,可以分为问题情景、真实情景、模拟情景、虚拟情境、协作情景、游戏情境、任务情景和故事情景,具有形真情切、情切意切、意境广远和理寓其中的特点和作用。选用上述哪种情景应用于课堂,要根据课堂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1.2小学三年级语文特点分析
语文作为小学三年级的一门重要课程,其目标:①让学生具备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②必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素养的基石。因为积累语言对于积累知识、培养语感、丰富情感和提高表达能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要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和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1.3小学三年级学生特点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特点包括哪些方面?下面对其特点作如下分析:
1.3.1心理方面
(1)个性差别大。小学三年级是学生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时期。这个年级的学生在接受别人评价的过程中,能意识和发现自身的价值,易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他们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容易丧失自信。因此,语文老师的因势利导十分重要。
(2)情绪不稳定。三年级小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难以释放心理压力,这容易使他们出现恶性循环的情绪。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争得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
(3)自控力不强。从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少年期,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并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1.3.2学习方面
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有的孩子比较聪明,即使不太认真学习也
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然而到了三年级,学生稍有马虎,学习成绩就有可能马上下滑。在语文学习中,又出现了一、二年级所没有的作文,难度明显增大。如何提高学习成绩,是每一个家长、孩子和老师深切关注的问题。1.3.3交往方面
三年级学生对友谊的认识相对低年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他们的择友标准较不成熟,往往把学习的好坏当作衡量人的能力的标志。并且,此时的父母对他们的要求也从“听话”的标准上升到“学习好,能力强”,而对他们的照料和关注则比以前要减少许多,因此父子、母女之间的沟通通常被忽视,容易出现矛盾和代沟。2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应用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 情景教学法并不是盲目地应用于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堂,它需要遵循如下原则:2.1突出语文课文的特点,展现优美的教学情境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影视手段展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播放一段段动听的音乐,使二者与课文内容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课文的语言文字。这给学生创造了极为广阔的思维空间,而学生的心情也仿佛融人了自然景物之中。虽然在情境中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充满创造的激情,但在展示教学情境的时候,切不可为展示优美的画面而展示画面,一定要根据小学三年级语文学科的特点,传授基本的文学知识,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让学生乐于表达”的基本观点。
2.2在学生情感的接纳中,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法的应用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整个课堂的主体和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说:“学生的兴趣、动机、态度、好奇心以及情感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方面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教师本身的感染、熏陶,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都替代不了的。”另外,学生从各个方面,尤其在情感方面接纳教师所创设的语文教学情境也十分重要,因为只有学生真正从心理上接受这种方式,才能产生参与课堂情景的强烈欲望和学习兴趣,这样,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景才具有深刻的意义和作用。
2.3激发情感,把表演引进课堂,开展愉快教学,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
语文是一门语言文字性教学,是我们的母语,从我们呀呀学语开始,就和它打交道。但是,要真正地把它学好、学精,需要我们全身心地参与其中,从而在愉快、和谐的友好氛围中开展学习。这样,它就可以使学生学得活,减轻学习负担,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为学习其它各科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2.4在情景教学中,让学生习作的语言活起来
人们常说:“童言无忌。”学生是天生的“作家”。他们有自己独创的话语系统,他们有自己的儿童文化:超常吸纳语言的本领,非凡的语言创新的能力,以及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他们要在自己的习作里来一场语言的革命,就像叶圣陶所说的那样:“我手写我心。”面对学生的一些“离经叛道”,只要是合理的,在情景教学中,老师不仅
要给予欣赏和包容,还要给予引领和点化: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习作;要引导学生用时尚的语言习作;要引导学生用优美的语言习作;要引导学生用创新的语言习作。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习作的语言真正地生动起来。
3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情景教学设计示例
笔者已经对情景教学法的应用原则作了分析,那么,如何应用上述原则和情景教学法,设计一堂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呢?下面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第4册第4单元“塞北江南”的一篇讲读课文《葡萄沟》为例,共同探讨情景教学是如何应用于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的。3.1教学内容
(1)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以及好在哪些方面。
(2)使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使学生学习用“五光十色”、“热情”、“有名”等词语进行口头表述。
(4)使学生能对课文优美的句子进行摘抄。(5)使学生感受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6)学生能说出葡萄干的制作过程。3.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葡萄沟美在哪里。(2)交际目标。利用对话和人热情相处。
(3)能力目标。学生自己动手感悟颜色的差异性,提高审美情趣。
3.3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难点。理解葡萄的特点及葡萄干的制作方法,准确地朗读长句。
3.4教具、学具
音响设备、纸做的葡萄、水彩笔、搭满葡萄架的挂图、各种颜色的真葡萄、新疆产的葡萄干、课件等。3.5教法
启发式、讨论式、表演式、游戏式、自学式。3.6教学过程
3.6.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每天坐在这个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一定感觉闷了吧?想不想走出学校,看一看外面奇妙而有趣的世界?老师带你们去旅游,你们高兴吗?现在我们组成一个大的旅行团,你们就是旅行团的成员,老师是导游,但是,我们的祖国有960万平方千米,幅员辽阔,你们想去哪儿?到底,我们今天要去哪儿呢?下面,听了这首歌你们就知道了。
(播放音乐课件:我们新疆好地方)
老师:刚才听了播放的音乐,谁能告诉我,今天我们要去哪儿旅游?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后,举手回答:新疆的吐鲁番。老师(手里拿着一面小旗,一个小喇叭,一身导游的装束):对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或新,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处欧亚大陆中心,面积166
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1/6,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今天,我就带同学们去新疆的吐鲁番,去看看那里非常著名的一个地方———葡萄沟。
老师范读课文第一段后:同学们,你们听懂第一段的意思了吗?那你们说一说,刚才老师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来介绍第一段的呢? 学生:高兴、赞美、热情。
老师(夸奖):说得很好!你们真棒!3.6.2分类游览,自由朗读
老师(边说边在黑板上贴图标):瞧,葡萄沟到了。各位游客,我先来介绍一下今天要去的景点:一是葡萄园,二是去维吾尔族老乡家做客,三是到葡萄沟的阴房去参观,这3个地方,你们最想去哪儿呢?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进行自由地朗诵。
3.6.3集中汇报,合作练说老师(拿小一喇叭做喊状):同学们,我们要集合了!你们在葡萄园里都看到了什么呢?那么,谁来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学生甲(结合图片):看到了夏天的葡萄。学生乙:看到了秋天的葡萄。
老师:同学们对葡萄都有自己不同的认识,给“五光十色”换个词,说说自己在葡萄架下的感受。
学生争相谈论自己在葡萄架下的亲身感受。
在场景维吾尔族“老乡家”,教师利用该场景为学生创设交谈的环境,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再配合多
媒体图片,让学生分组交流,共同探究,了解葡萄干制作特点。3.6.4升华情感,自由练说
老师:这次游览真让人大饱眼福。现在马上就要离开美丽的葡萄沟了,你们是不是舍不得这些新疆老乡啊?内心有什么话要对他们说呢?现在,请同学们签名留言,写上自己最想说的话,表达出最想表达的真实感情。学生各自签名留言。
老师:旅游到此结束,回家把你们这次去新疆吐鲁番———葡萄沟的旅游见闻讲给家里的爸爸妈妈听。看一看谁讲得最动听,最能让父母开心快乐,谁就是我们的好榜样。3.6.5教学后记
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就是这群三年级孩子探索人生路上的导航者、组织者、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遵循课堂有效性的思想:真实中见精彩,平实中显智慧,朴实中含韵味,踏实中求质量。情景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小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与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4结束语
由上面的案例可知,小学三年级教师在运用情景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语文教材本身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感悟所设计的教学情景,进人角色,轻松、快乐地学习知识,开发学生的潜能,启迪语文的智慧,真正实现从“让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从而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保证教学效果。
情景教学如何最有效地应用于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堂,并发挥最大化的效果,这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探究、不断发现、不断改进的过程,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与奋斗。不过,笔者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情景教学将会越来越受学生和教师的欢迎,能够更好地发挥促进课堂有效性的巨大作用。
第二篇: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正处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对他们进行素质教育,培养他们艺术综合素养形成的关键阶段。小学音乐教育作为一门艺术课程,他们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感受音乐魅力的重要课程。因此,要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教学模式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让他们能够结合情境教学感受音乐中所蕴含的无穷魅力。故此,加强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情境教学概述
所谓情景教学,就是指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当前一个时期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
学方式,为学生最大程度创设一种有趣轻松的教学情境,从而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在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情境化教学,它意味着作为音乐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创建适合学生发挥的轻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并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起学生对于音乐知识体系的认知,从而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紧跟教师的思维,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最大程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创新思维意识,最终实现对小学音乐教学的目标要求。
二、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对于音乐这门课程的学习,如果学生只是一味的被动接受教师单方面的知识讲授,根本无法获得对于音乐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也就无法感悟到音乐中所蕴含的真正的美。音乐作为一门抽象性的艺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利用声音、图像、故事等方式积极的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这样不仅能够最大程度调动和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让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二)有利于学生多种思维的开发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开展音乐教学工作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要让学生能够更多的掌握音乐基础知识,更重要的还在于对他们进行关于音乐所蕴含的更多美丽元素的熏陶,从而不断提高小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力,激发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敏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最终实现其多种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有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锻炼
一个人的能力再强大,再能独挡一面,如果离开集体,缺乏一定的合作精神,也注定其不能获得更大的成就。因此,要想得到更多能力的提升,就要注重合作能力的锻炼。合作是一种能力,更是一项重要生存技能,只有在不断的开展与同伴的合作,才能获得合作力的提高。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情境,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表演等方式,不仅能够实现课堂上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还能够通过这种彼此之间的合作交流有效实现其团队融入意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有利于学生健康心态的形成成功演绎一首音乐作品,并不能完全按照音符和乐谱进行生搬硬套,也不能仅凭演绎过程中没有走音和跑掉来评判演出的精彩程度。对于音乐的演绎,更多的是要有情感的流露,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要让欣赏者体会到作品中的真实情感,从而激发欣赏者做出相应的情感反馈。从当前小学音乐教材的内容来看,都是一些健康向上有利于小学生更好发展的内容。因此,在教材的感染和熏陶之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配合教材中健康向上的情境,最大限度带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能够投入其中,帮助他们形成健康乐观的心态。
三、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一)利用游戏教学创建情境教学模式
小学生生性好动,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精力很难长时间的集中,为了改变他们这一现状,可以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为其创设一种让他们感兴趣的情景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以一种学生更容易也更愿意接受的方式呈现在他们的面前,从而帮助他们理解歌曲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比如,在对《友邻多佳音》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课前收集好的不同国家的国旗,通过开展“听赏竞答”这个游戏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参考风景图片竞答国家名称、风景名称和音乐名称,答对了则奖励一颗小星星,游戏中小星星获得最多的小组将获得教师现场准备的礼物。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将学生快速的带入到教学内容当中,还能够更好地实现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达到快乐轻松学习的目的。
(二)通过语言讲解创建情境教学模式
音乐能够跨越国界,它让种族不同的人、语言不相同的人,能够通过音乐感知对方的喜怒哀乐,在一定程度上,它是搭建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之间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对外交流的语言。对于一首歌曲来说,歌词能够帮助倾听者和欣赏者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意思和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然而在小学音乐课堂上,也往往会涉及到来自国外、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形式音乐的鉴赏课程,在对这些音乐进行赏析的时候,教师则可以通过语言讲解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来更好的欣赏音乐作品。比如,在对《土耳其进行曲》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语言为学生介绍土耳其这个国家的一些民俗风情,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中所描绘的场景。
(三)借助多媒体创建情境教学模式
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不同的形式,将教学内容清晰明了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最大程度地丰富课堂教学氛围。比如,在对《快乐的泼水节》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情境教学模式的创建,播放一段泼水节的录像片段,请同学们边看边欣赏,随后向他们进行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感受到了什么?播放完影片之后,进行课堂导入,在我国西双版纳地区有这样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傣族,傣族有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泼水节,这一天,傣族人民载歌载舞,互相泼水,互相祝福。刚才大家看到的画面就是傣族人民在过一年一度泼水节的盛大而热闹的场面。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音乐教材中的内容,更好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揣摩学生的心理特点,按照他们的实际需要进行情境化教学,要善于利用游戏教学、通过语言讲解以及借助多媒体等方式,让学生在领会歌词的情况下快速进入情境,在用心感受的情况下,接受音乐的熏陶,从而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堂情境教学探究
课堂情境教学的探究
——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
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而语文课堂教学,更是风格万千,如深夜的点点繁星,璀璨生辉。人们都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求定法,但求得法。那么,作为教师如何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做到“得法”呢?我认为,课堂教学必须注重从开 展情境教学入手,从而使我们的教学做到“得法”。
情境教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这些都是将教学内容给予到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以使学生深刻感知所学内容,明确教学的具体目的,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刻记忆。
情景教学法是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提出的,它主张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创设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从形中、从情中去感知教材,逐渐感受到作品所赋予的美。
下面将以我所从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实例,具体谈一下,这种情景教学模式在我实际教学工作当中的应用。在我看来,小学生的求知欲都很强,而且很喜欢读书,同时要求上进,彼此互相“比”的劲头十足,他们好动,好胜,也很好新,他们的大脑处于发育阶段,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度很强,正是基于小学生的这些特点,我在实践的教学中比较青睐这种情境教学的方法。以李吉林老师提出的这种情境教学策略为基点,探讨在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根据教材重、难点来设计情境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天性是好玩,注意力易分散,那么良好的课堂气氛就能够让他们的注意力保持在你所讲的内容上。
1、情境导入
首先就要一个良好的导课,使学生尽快的进入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讲六年级的一课《北京的春节》,首先让学生自由的说一说当地过春节时的热闹景象,过节时自己内心的心情如何,然后通过多媒体播放幻灯片的方式再现各地各民族过春节时的氛围、让学生体会不同文化习俗下的春节场景,与学生交流看过后的一些感受,最后播放北京的春节是什么样的,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从而引出对这一课的学习。
2、设疑情境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发现现在的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很强,当我提出一个新问题时,他们都会积极思考,以不同的方式将所知道的答案告诉我。课堂设疑是开启学生心智,激发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到达知识彼岸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如果“疑”设到了点上,那么这些小学生们就会不由而发地给出答案。这一过程,必定会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与记忆。
3、游戏情境
我始终认为“寓教于乐”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不论是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更是在小学生的学习中,他们会很乐意的玩,教师在玩的同时,将所要教授的知识传递给他们,这样必定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讲《小马过河》这一课时,我让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也让小朋友根据书中的提示语来再现故事情节,如“小马连蹦带跳地说”“老马亲切地说”,让学生体会“连蹦带跳”“亲切地”这 样的情境。根据多媒体上的动画图面让学生尽量的按自己喜欢的情境去表演。激发他们独特的表演欲望,并适时的给予鼓励。
二、联系实际,激发语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语言艺术也是十分的有趣。一句话、一个词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它与生活的联系密不可分。小学是学生知识储备的最初阶段,所以,我们必须要准确的表达自己要传授的内容,并在实际的生活中去发掘那些与课本联系密切的知识。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是一篇刻画有关时间流逝的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虚度光阴的无奈与惋惜。也许小学生无法理会到作者这样的一种情感,于是,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抓住开头和结尾的设问句,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内容开始想,首先朗读课文,思考一下都提出了什么问题,作者是否回答,你又从中都感受到了什么,然后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想想自己平时的生活都是怎样过的?自己每天都做了些什么?又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做过什么正能量的事?你身边人的生活又是怎样过的?如果你是他,你会像他那样去过吗?......目的就是让学生以生活的实例来感受作者当时创作时的情感。
三、创设情境,获得切身感悟
1、描绘画面,呈现形象,产生美感,使儿童因爱美而要学;
如学习课文《春天的颜色》描绘一些春天的美丽景象,让孩子们感受体会春天的美好,孩子们因爱美而要学。
2、出示实物,在观察中引起思考,使儿童因探究而要学;
3、联系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亲切感,使儿童因贴近生活形成关注而要学;把课文中的情境设计成贴近孩子们生活的故事,我通常都会设计成德育故事一方面设计课堂情境吸引孩子们关注一方面进行生活中的德育教育。如《云儿》设计成云姐姐和云妹妹在空中挤来挤去,挤破了衣服挤出了眼泪、、、、故事情境既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又教给了孩子们有关下雨的知识。同时还教育了孩子们要学会谦让,让活动室等不要挤。课堂教学、德育教学效果都非常的好。
4、触及儿童的情绪领域,唤起心灵的共鸣,使儿童因情感的驱动而要学„„无论是好奇求知,还是情感、关注的需求求知,都能促使儿童形成一种努力去探究的心理。这种探究心理的形成,对具有好奇心、求知欲望的儿童来讲,本身就是一种满足,一种乐趣。其过程可简单地概括为:探究→满足→乐趣→内发性动机产生。这就保证了儿童在接触新课时,带着热烈的情绪,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事物的理解也比较直观,若要使他们真正的理解作者的感受及语言文字要表达的内容,就应该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感悟课文的意境,获得丰富的语感。有时,不妨让学生真正的去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去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样一来,哪怕只是口头表达都会得心应手,不会无感而发。
因此在把儿童带入情境后,我们要根据课文情节的发展、内容的需要,使情境成为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客体一直贯穿在我们的教学之中。如我在教学中为了把孩子们一步步带入课文描写的相关情境,让儿童感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即在情境中”,我进行了很多的尝试例如大家常用到的闭上眼睛想课文描述的画面你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然后说一说,我发现孩子们的兴趣不大,发言不积极,由于孩子们小他们的语言也不够丰富。后来我想到了一个方法改变了我的教学方式。“大脑电影院”让孩子把把课文中的情景设计成自己的电影,一幕一幕的把它描述出来。孩子们用语言无法表达的我就说你可以给它配音表演啊,这样孩子 们就进入了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特定空间,儿童可涉足其中,仿佛进入了其人可见、其声可闻、其景可观、其物可赏的境地。孩子们进入情境后的热烈情绪又反过来丰富了入胜的情境。他们发自内心的微笑、忍不住的哭泣、震动心灵的义愤、争先恐后地表述自己的感受、见解„„都使儿童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与“境”相互作用的持续中得到强化。这样,教学就成为“我”高兴参与的、有趣的、有意义的活动。他们禁不住挥动着举起的小手,向我暗示:“我知道”、“我会”、“老师,请让我讲吧”,这时学习已成为儿童的“自我需要”。在这里,没有丝毫沉闷的学习空气,没有强制,没有指令,完全摆脱了被动应付的状态。探究的乐趣,也绝不仅属于少数拔尖的学生,而是属于全体学生。在这种热烈的内驱力推动下,学生群体为求知而快乐,为探究而兴奋、激动,达到了一个比预期教学目标还要丰富得多、广阔得多的境界。有时候课上没说到的同学下课时,他们又涌到我的跟前,把上课没来得及提的问题、心里想说而未能有机会表达的感受,说给我听。在教师听完了他们的表述微笑点头时,满足的平衡感会使他们感到无穷的乐趣,得到一种精神的享受。在此情境中的教师,自己的情感也禁不住升腾了,一种工作的乐趣驱动着他(她)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努力地丰富精神世界的兴趣,真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使学习动机稳定、持续、强化,从课堂到课余,乃至延续到日后漫长的学习生活中。
情境的运用,给课堂带来了生气,带来了欢乐,改变了以往的“注入式”教学那种闭门读书、单一的“听分析”、运用复现式的记忆学习语言所造成的儿童负担重、效率低的被动学习的状况。它针对儿童思维的特点和认识规律,以“形”为手段,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智慧的源泉,促使儿童合理地使用大脑,且又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保证,使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探究的乐趣、审美的乐趣、认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自我需求的活动,儿童的学习兴趣、审美兴趣、认识兴趣,乃至向往丰富精神世界的兴趣,也在其间培养起来。这样的教学为儿童将来成长打下了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意志的坚实基础。
在我看来,情境教学就是给学生们创设一个立体的教与学的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知识素养和生活素养的提高。丰富他们的见识,扩展他们的视野。不论是小学生还是高中生,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必不可少。
第四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情境教学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情境教学的运用
盐城市亭湖区南洋小学 严芬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音乐渲染、图画再现、语言描述、实物演示、活动发展等多种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创设轻松愉悦的有声、有色、有形、有境、有情的课堂教学情境,营造鲜活的课堂氛围,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点燃思维的火花,开启心灵的智慧,感受成功的快乐,让情境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一座“桥梁”。
一、音乐渲染情境,创造学习气氛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通过对乐音有组织的安排构成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同时,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如果能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能真正实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中依据教材内容,运用听音乐的方法制造气氛,一首动听的歌曲或一段悦耳的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能产生动人心弦的力量。如教学《二泉映月》一课,课前让学生欣赏阿炳的《二泉映月》,《二泉映月》是阿炳一生坎坷命运的真实写照,学生在欣赏歌曲后,就能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感悟阿炳对悲惨命运的抗争和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在朗读教学中,如果能配上情调和谐的音乐作背景,就更能给学生一种直观的感受,从而营造出更强烈的情感氛围。背景音乐的选择要同范读课文的语调一样。
在阅读教学中借助音乐形象,烘托、渲染课文内容,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情的陶冶。例如,在教学《三打白骨精》一文,介绍《西游记》一书时,我选择了《西游记序曲》作为语言描述情境的配乐曲。课堂上,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变化,同学们都被深深吸引住了,仿佛看到了孙悟空的形象,仿佛看到唐僧四人风雨兼程地去西天取经„„为感受本课中孙悟空的形象作了铺垫,同时优美的音乐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强了学生的美感体验。
二、图画再现情境,丰富感性认识
小学语文课本中,大多数的课文都配有色彩缤纷的插图,图与文的内容是相通的,一幅图往往是表示课文的某一片段,甚至于整篇课文的内容。借助插图可以再现课文情境,运用图片展示再现情境时,教师加以指导和启发,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文中展现的情境,学生就充分感受形象,进人情境。文与画是相通 的,因此,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点和启发,以引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同时还要由感情地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课堂教学中,用图画再现情境,让他们进行直观的形象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符合儿童思维的特点。学习《看菊花》第二自然段时,我运用图画引领学生进入情境,感受菊花的多和美。(课件展示菊花盛开的场面)看了公园的菊花,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说话: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有__,有__,还有__)即便是红色菊花也各有各的美丽,瞧!(课件展示深浅不一的红菊花,体会颜色的多、美、神奇)红菊花好看极了,有淡红的、深红的、紫红的、橙红的,还有那白中带红的,颜色多漂亮呀!谁来看看图,照样说说公园里绿颜色的菊花呢?你能把这些菊花美丽、神奇的颜色读出来吗?(学生读文)(课件展示公园里各种姿态的菊花公园里的菊花不仅颜色多;还各有各的姿态呢?)(引导学生说出公园里的菊花有的像__,有的像__,还有的像__,真是好看极了。)让我们再来夸夸这美丽的菊花吧!(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读的要求逐步提高,使学生在获得形象感知的基础上读出形,读出情,读出神。瞧,这么多菊花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仔细看图,你能读出你的理解来吗?(指导朗读)利用多媒体的形象展示,引导学生探究多幅画面的比照,从而,更好地理解“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谁用朗读向我们介绍一下公园里又多又美的菊花!(教者给课件上的画面配上音乐,互相走动介绍自己喜爱的菊花)这么美的菊花,你还想看吗?公园里的人们也是这样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去。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学生有了充分的形象感知,能够读得有形有色,有情有意。
三、语言描绘情境,享受情感熏陶
教师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可以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沉浸于课文的情感氛围之中。当然,要让学生的情感通过教师的语言受到感染,产生共鸣,进入教学情境,教师就要将自己丰富的感情贯穿其中,这样才能“以情传情、以情染情。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所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如果教师未能为之动情,学生怎能动情?或绘声绘色地描绘,或饱含深情地范读,或热情洋溢地讲演,使学生受到感染,情绪变得兴奋,自然而然地“随文入情”。
学习第一册《江南》这首诗时,在揭示课题后,教者动情地渲染道:在我国的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是有名的鱼米之乡,清清的小河从
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流过。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你们瞧),(出示图片)这儿就是美丽的江南。多美的地方呀!这儿有什么?(鱼、荷花、采莲的小姑娘)(荷花就是莲花,荷叶就是莲叶,小姑娘采的是莲蓬)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就在于运用语言渲染情境,激发他们的阅读情趣,让他们做好阅读的准备;同时,也能降低学生理解诗意的难度,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习苏教版第二册《识字1》(春天)词串时,在指导有感情朗读韵文时,我用优美的语言渲染:春天来了,春风轻轻地吹,春雨淅淅地下,柳丝吐翠,小草茵茵,嫩芽破土,大地葱绿;燕子、布谷、蜜蜂飞来了,为春天增添了几多生趣;梨花、杏花、桃花张开笑脸,为春天增色添彩!你愿意美美地读一读吗?学生诵读韵文,边诵读边想象;达到熟记积累。让小朋友感受一下春天多美呀!这样,教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韵文的情境,激发了学生读好、读美的渴望。通过引导学生一边诵读一边想象,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和体验,使学生感受到了春天景色的美好,也享受到了春天美带来的乐趣。
四、实物演示情境,强化学习动机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创设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对于小学生来说,太过于抽象的语言描述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难以理解的,适当的实物展示便能将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如教读《好学的爸爸》,课前让学生到电脑室,让他们认识一下电脑。实物展示已经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了它们,有了实感体验,学生就更好地理解课文,上课时也就有话可说,有利于语言的表达。
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在教学苏教版第二册《识字4》(昆虫)词串时,我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小昆虫世界,在舒缓、轻松的音乐中。让学生三三两两自由结伴观察欣赏。那一朵朵鲜艳的花儿,那一只只可爱的昆虫,偶尔几声清脆的叫声,都给学生创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孩子们以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乐趣。这时,学生还不乐意去学习韵文,了解昆虫吗?在学习生字时,我把生字卡片做成昆虫形,孩子们喜欢昆虫,原意了解昆虫,爱屋及乌。也就喜欢学习生字了。快乐学习,能使学生自学不辍,并得到精神满足。
学习《乌鸦喝水》一文中乌鸦找到一个瓶子,里面有半瓶水,可是,瓶口小,乌鸦喝不着,怎么办呢?这一片断时,我准备了一个瓶口小,里面装了半瓶水的瓶子,指名学生用老师提供的纸板乌鸦嘴模型伸入瓶口演示,把喝不着的原因显性化了,强了感知的形象性、深刻性。大胆猜测是创新的前提,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呢?一下子激发了学生探索世界的浓厚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在读懂乌鸦喝到水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老师提供的瓶子和小石子进
行了实验,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乌鸦想到的办法。
五、活动发展情境,调动情感参与
小学生好奇、好动,在教学时,我们应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他们充分动起来,在动中学,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1、进入角色,表演自如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激励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开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为人的智慧和伟大感到骄傲。”那便是产生学习上的“高峰体验”,即处于最欢喜、最幸福、最完善的时候,学习效率自然理想。语文课堂上若运用角色表演便可达到如此境界。小学生的表现欲一般都比较强烈,如果让他们如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站在角色的立场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自己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就很快地理解了课文,同时也感到学习的轻松、愉快。对学习充满兴趣。学习《云房子》中的“一群小鸟飞过来”时,我笑盈盈地说:“小鸟在哪儿呢?噢,在这里(拿起一位同学的头饰为其戴上)在这里,在这里(连续为几个同学戴上头饰)(问学生)还有小鸟吗?还有小鸟吗?”学生一开始是兴致勃勃地看着,听着,当听到老师问还有小鸟时,孩子拿起自己桌上的头饰戴上,互相笑嘻嘻地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教室里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教者惊喜地望着全班小朋友。呀,这么多小鸟。这下,天空中可热闹啦!它们说——(出示句子:哇!这么多白云!)学生被老师的情绪所感染,大声说道:“哇,这么多白云!”教师很投入地说:“亲爱的小鸟们,看到这么多的白云,你们最想干什么?”学生忘情地说“造房子。”“那就让我们开始吧!”来,伸出小手。师示范造房子,学生跟着做动作捧一团白云铺地板,四周造成高高的墙,开一个小门,再开一扇窗,屋顶盖好真漂亮。够不着吗?可以跳起来。学生眼睛盯着老师,兴高采烈地跟着做动作(砌墙、铺地板、盖屋顶)一个个忙得热火朝天,有的还发出哎吆、哎吆的声音。学生经过一个造房子的过程,有了真切的体验和感受,为下面理解课文内容作好铺垫。
2、开展游戏,情趣盎然
儿童是生活在游戏中的。运用学生喜欢的游戏,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理解、亲身感悟知识,在不知不觉中记忆、掌握知识。
如在比较ai、ei、ui这三个复韵母读音时,我和同学们做了一个小游戏(师做哑剧表演复韵母口形,生举出相应的卡片;师读韵母,生闭眼听,举相应卡片,提问:老师读的是什么音?为什么?)这个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因而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这就很好地达到了巩固新知的效
果。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运用以上情境教学策略,并且把它们加以和谐、融合,创设出学生乐于接受、享受其间的情境,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快乐学习。
第五篇:浅谈小学音乐课中情境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音乐课中的情境教学
白城市洮北区金祥乡中心小学校 王小东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现在,艺术教育已逐渐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就成为学校艺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小学音乐课在上半个世纪以来几乎就是“唱歌课”。教学模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教唱法是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为完成教学任务。另一种是:受专业音乐教学的影响,其模式为:基本训练(发声训练、视唱练耳)歌唱(范唱、识谱、教唱、歌曲处理)。这样老套的教学方法越来越不受学生欢迎,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无法感受音乐给予的快乐,怎样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在音乐课中展现自我,感受音乐,表达情感呢?情境教学不容置疑的成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种好的方法。
那么什么是情境教学呢?情境教学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音乐课的情境教学则是运用音乐特有的艺术魅力,教师通过声光图等各种教学手段,感染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音乐。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情景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低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学唱歌曲和欣赏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非常需要教师精心创造各种有效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同时情境教学也正符合了新课程的要求,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在从事教育教学的十几年工作中,我深深的体会到情境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魅力所在。虽然从事音乐教学工作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从教学实践中,我对音乐课堂中情境教学也有一些粗浅的个人见解。此见解谈的主要是针对低年级的学生。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很多学生刚刚入学校,很多东西和事物他们都会感到很陌生,同时也很吸引他们的眼球,因为他们会感到新颖,下面将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浅谈一下小学音乐课中的情境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堂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所谓“万事开头难”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新课,把学生的听觉思维与想象都调动起来,这样学生的情绪也会被调动起来,而加强儿童音乐听觉能力兴趣的培养,使孩子们轻松地感受到老师更像一个共同学习的伙伴。
二、情境创设、游戏教学
在表演唱教学中,利用电教创设情境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授人音版一年级下册《小雨沙沙》一课时,教师先播放一段雷声隆隆、风声呼呼、雨声沙沙的录音,创设了一个春雨绵绵的情境,再以幻灯展示出一张空白片,学生判断出雨声后,教师便在幻灯片上画出雨丝,接着播放这首歌的旋律。在欢快的乐声中,教师再用幻灯展示出一颗颗种子发芽、生长出叶子的过程,这样,新歌的意境全部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听音乐——看画面——再听音乐——再看画面,深刻地理解了词义,这样把学生置身于音乐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
三、借助语言带入情境
语言也是音乐课情境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教学实践中,音乐老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要善于运用声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把学生带入音乐世界,因此教师的语言应充满激情。在备课时还要特别注意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的设计,使各环节之间连接得更紧密、更恰当。例如:在欣赏人音版一年级下册《挤奶舞》一课时,教师先引导学生用动作感受了草原上的传统节目,如骑马、摔跤、射箭等,然后用语言进行过渡:“同学们,进行了这么多的运动,你们累吗?渴吗?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已经来到了奶牛场,准备了新鲜的牛奶来招待我们,大家想去学挤奶吗?”由此导入《挤奶舞》的欣赏和表演。这样能激起学生的表演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四、以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开形象的主要手段,利用图画再现教材情境,实际上就是把歌曲内容形象化,符合儿童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识特点,在用图画再现情境时,需要教师加以指点、启发、描述,以主导学生的认识的方向性,从而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例如:在教授人音版二年级上册《大鹿》一课时,教师在黑板上或者事先准备好一幅森林图,图中有被狼追赶的小兔,还有童话中的面包房,房中站着大鹿向外张望的场景,让学生通过画面,体会兔子当时被狼追的害怕着急的心情,学生很好的就表现出当时的情景,并为很好的表现出歌曲处理中的情绪。
五、以律动体现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在音乐课上适当的根据歌曲内容,在教室中让出空间,让学生进行律动,用自己的动作语言来表现歌曲的情境,从而感受歌曲的情绪,这样既很好的表现了歌曲,又让学生得到兴趣的培养,例如:在欣赏人音版一年级上册《玩具兵进行曲》一课时,让学生模仿解放军叔叔的正步走,适当的加上动作,让学生在教室里走队形,学生兴趣高昂,一个个把歌曲的情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六、通过表演体会情境
学生喜欢表演,也喜欢看表演。通过动作和表情表达出歌曲的内容和感情。容易使学生体会歌曲的情境。例如:在教授人音版一年级下册《小象》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扮演象的妈妈和小象,通过舞蹈的形式使学生感受深厚的母子之情。这样,通过各种表演使学生加深理解了歌曲的内涵,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同时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七、借助生活领会情境
教师通过生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因此在教授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闪烁的小星星》一课时,可在前一天给学生留作业:晚上观察星星,让学生发现星星的各种形态,激发学生热爱美、表达美的能力。在上音乐课聆听歌曲之前,让学生说说自己所见的夜空景色,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在一段优美、宁静的乐曲声中,教师朗读“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学会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星星的印象进行绘画,创作《星空图》。
实践证明,低年级音乐课的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征,并紧密结合音乐课的特点,运用各种手段创设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使他们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引起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八、运用多媒体进行创设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了,它给新型的师生关系提供了丰富的土壤。音乐课也一样,运用多媒体进行创设情境,以图像、动画、表演等诱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创设情境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在音乐课中充分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能贴近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最佳状态,能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并能更好的使之与生动的教育技术相结合。能将音乐中的图像、内容、节奏等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调动他们的眼、耳、手等多种器官,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学生能很快进入到紧扣教材的特定的音乐情境中去。例如:《春天举行音乐会》是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书中的一首欢快的歌曲。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用欢快跳跃的声音演唱《春天举行音乐会》,引导学生从音乐节奏方面去感受春天的喜悦心情,并能自编简单的动作和歌词。在上这堂课时,我将春天的视频录象设制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一进课堂就被风和日丽、莺歌燕舞、山明水秀的大自然景色所吸引,把他们带入悠闲自得、心旷神怡的审美意境之中。接着多媒体动画呈现了“桃花、燕子、蜜蜂”等在高兴欢唱着,学生们的欢快情绪很快地被吸引而高涨起来,即刻将学生带入这充满春天气息的场景,以其鲜明、饱满的形象和深远的意境,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情绪和求知的欲望,伴随着歌曲优美的旋律,全心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但是对于很多的学生来说,很多东西都会感到模糊,感到新颖的。由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具有直观性,可以创设情境辅助教学,它通过生动的画面把学生带入情境中感受。让学生更清晰,更明白。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更好地运用好多媒体等一些辅助教学设备,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在音乐教学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用于音乐教学的起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可起到愉悦审美环境,唤起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用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和教学内容的连接,能达到承上启下,培育新的审美心境,唤起新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渴望;用于教学内容之中,则会使原有的审美要素,更加丰富多彩,产生更佳的宜人、感人、化人的审美效应。运用多媒体能为音乐教学创设形声兼备的音乐情境,全面增强音乐的时空效应,唤起学生的美感,提高他们欣赏美的能力。课堂教学中难以实现或者不能表达清楚的教学内容,根据作品内容选择与听觉直接相关的画面和间接的主题联想画面,增加音乐课堂教学的视觉效果,提高学生审美感受力。激发学生审美想象力,创设教学情景,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音乐则是表现形象的艺术,需要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就是直观的感性的形象。因此,我们在教授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挖掘音乐教材中可表现的因素,精心设计,营造出相关的情境,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不仅学到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能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情趣。
总之,在音乐课堂中,把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学生才会变“学会音乐”为“会学音乐”。思维科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们在接受信息时,必须强调调动个体所有感官的参与。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精当地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形、声、色、光等手段,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以声画并茂、动态呈现的效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产生强大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而使知识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的面前。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达到音乐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如果说:“情境是只船”,教师就不止是让学生坐在“船上”,而是要引导他们动脑筋、动手学习划好这只“船”,并与老师“同舟共济”划向美好音乐天堂的掌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