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夸父逐日 共工怒触不周山预习学案doc(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4 04:39: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25课夸父逐日 共工怒触不周山预习学案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25课夸父逐日 共工怒触不周山预习学案doc》。

第一篇:第25课夸父逐日 共工怒触不周山预习学案doc

第25课

《短文两篇》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词汇。

2、能通过想象,扩展文章省略的细节和场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感受夸父勇敢、坚强,自我牺牲的精神,以及共工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体会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热爱祖国古代文化 预习重点:

1、识记重点文言词语的词意;

2、在背诵课文的基础上,疏通文意。预习任务:

任务

一、查找工具书,完成文学常识填空。

《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之山》都是

(体裁)。《夸父逐日》选自

。《共工怒触不周之山》选自

。任务

二、学习课文

(一)《夸父逐日》

1、利用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并自主完成练习题 A.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1)逐走

(2)入日

(3)得饮

(4)河、渭不足

(5)北饮大泽

(6)弃其杖

B、翻译下列语句(1)未至,道渴而死(2)弃其杖,化为邓林

2、背诵课文,理解探究:想像一下:夸父为何与日逐走?

(二)《共工怒触不周山》

1、利用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并自主完成A、B两题 A.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1)昔者()

(2)怒而触不周山()

(3)地维绝()()(4)故水潦尘埃归焉()B、翻译下列语句

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2、背诵课文,自主探究: “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说明了什么?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预习诊断: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补充文中空白处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与日逐走()

②河渭不足()

③北饮大泽()

④弃其杖()

3、翻译下列句子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4、除了本文的神话中,你还知道其它的神话吗?用写出故事题目即可

预习质疑:

预习过程中,你还有哪些疑问?

第二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学案

《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学案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夸父逐日》选自:,《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它们都是(体裁)。

2、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 ”,结果是:“ ”

二、加点字词注音。

1、夸父()

2、颛顼()()

3、水潦()....

三、解释加点字词

1、逐走()

2、入日()

3、欲得饮()...

4、河、渭不足()

5、北饮大泽()

6、弃其杖()...

7、昔者()

8、怒而触不周山()..

9、地维绝()()

10、故日月星辰移焉()()....

11、地不满东南()

12、故水潦尘埃归焉()()...

13、天柱折()

14、入日()

15、道渴而死()...

四、翻译下列语句

1、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2、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3、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五、问答题:

1、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夸父这一人物的认识。

2、《夸父逐日》从哪些方面看出它的想象力与神奇性?(原文回答)

3、从“弃其杖,化为邓林。”可以看出夸父怎样的性格特点?

4、从《夸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

5、“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6、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7、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这个情节,你有和感想?

8、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命,这样做值得吗?说明理由。

9、夸父和共工的共同点。、《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练习参考答案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夸父逐日》选自: 《山海经》,《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 南子》,它们都是 神话故事(体裁)。

2、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 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结果是:柱折,地维绝。”

二、加点字词注音。

1、夸.父(kuā)

2、颛顼(zhuān)(xū)

3、水潦.(lǎo)

三、解释加点字词

1、逐走.(追赶)

2、入.日(追赶到)

3、欲得饮.(喝水)

4、河、渭不足.(够)

5、北饮大泽(喝)

6、弃其杖(丢弃)

7、昔者(从前)

8、怒而触不周山(碰撞)

《淮“ 天

9、地维绝(绳子)(断)

10、故日月星辰移焉(因此)(移动)

11、地不满东南(饱满)

12、故水潦尘埃归焉(积水)(归向)

13、天柱折(折断)

14、道渴而死(半路上)

四、翻译下列语句

1、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2、(共工)发怒撞不周之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

3、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

五、问答题:

1、答:夸父是一位执著、勇敢,敢于追求,乐于奉献,愿为人类造福的英雄。

2、答:从以下内容可以看出:“饮于河、渭;河、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3、答:从中可以看出夸父愿为人类造福的奉献精神。

4、答:要表达古代人民想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与精神。

5、答:“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6、答:古代人民不了解自然现象,把各种自然现象归结于神的在在与作

为。

本文中用神话解释的自然现象是“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

7、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这个情节,你有和感想?

此情节以富有诗意的想象力,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个勇敢追求,死而后已,甘为后人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具有浪漫主义魅力。

8、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命,这样做值得吗?说明理由。从探索未知世界的角度看,他的精神可嘉,值得。

9、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远古人类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的变化规律,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使神话富有现实主义色彩。

10、夸父和共工的共同点、一、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民族英雄;

二、他们都勇敢坚强;三他们都具有牺牲和奉献的精神,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邓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

第三篇: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一、导入

1、神话: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所以,神话作品通常具有超现实想象、夸张的浪漫主义特点。

2、《山海经》:《山海经》共18篇,作者不详,其中14篇是战国时期的作品,《海内经》4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

二、翻译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逐走:赛跑

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欲:想要 于:介词,在河:黄河

北:名作状,向北 大泽:大湖

道:名作状,在路上

而:连词,表顺承 邓林:桃林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三、合作学习

1.你怎么看待夸父这一人物?

夸父是一个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气魄非凡,意志坚强的英雄人物。

所以,现在人们常以“夸父逐日” “夸父追日” “逐日” 这些词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2.本文文辞简约,却给人丰富想象。对于“弃其杖,化为邓林”这个情节,你是如何理解的? 这一结尾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象力,丰富了神话的内涵,丰满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 追求、死而后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3.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 通过神话,表现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1.夸父追日对后世影响很大,人们常以“夸父追日”比喻什么?能以古诗文中名句做证吗? 人们常以“夸父逐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如陶潜《读山海经》诗有:“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句,柳宗元《行路难》诗有“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句。2.谈谈本课有哪些收获?

本文采用想象与夸张的写法,具有超现实的想象、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

《共工怒触不周山》

一、文学常识

《淮南子》

又名《淮南鸿烈》,是我国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论文集,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天文》。

“五帝”指的是黄帝和他以后的颛顼、帝喾、尧、舜这五个部落联盟领袖,他们被古代的历史学家尊称为 “五帝”。

“不周山” 不,表否定;周,周全,完整;山,高与地平面的自然隆起。不周山,就是不完整的山。这山一有名字,就不完整。共工氏怒触不周山,怒触的时候,这山就叫不周了。据传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他聪明敏慧,有智谋,他统治的地盘很大,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与颛顼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氏。(传说他是二人首蛇身,长着满头的赤发,他的坐骑是两条龙。)据说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他对农耕很重视,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颛顼部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认为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张的。于是,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

要说这两个人比起来,力气上,共工氏要强;论机智,他却不如颛顼。颛顼利用鬼神的说法,煽动部落民众,叫他们不要相信共工氏。当时的人对自然知识缺少了解,对鬼神之事都极为相信,不少人上了颛顼的当,共工氏不能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但他坚信自己的计划是正确的,坚决不肯妥协。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决心不惜牺牲自己,用生命去殉自己的事业。他来到不周山(今昆仑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来表示自己的坚强决心。共工氏英勇的行为得到了人们的尊敬。

二、翻译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昔者:从前

为:做

而:连词,表修饰

触:碰,撞

折:折断

维:绳子

绝:断

焉:代词兼语气词,在这里,在那里。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共工在大战中惨败)愤怒地去撞不周山,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系地的绳子断了,(结果)天向西北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向移动;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方向流去。

三、探究

1.了解文章的内容之后,在你的心目中,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时性格暴躁、偏激任性、不计后果。

2.“怒而触不周之山 ”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3.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

借共工撞击不周山的神话传说来解释天地运行的自然现象,表现出古代人民认识自然的朴素思想。

4.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①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

②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

总结:关于共工氏和颛顼争夺帝位,怒撞不周山的传说,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在那个时候,我们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因此在自然面前是那样的无力,因此把各种疑惑归之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

所以创造了神话传说,歌颂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话中盘古、女娲、黄帝等等传奇人物来。尽管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但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为民造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第四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练习

《夸父逐日》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共工怒而触不周山》原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一、加点字词注音。4分

夸父(kuā)

颛顼(zhuān)(xū)

水潦(lǎo)

二、解释加线字词

20分

1、逐日(追赶)

2、逐走(赛跑)

3、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4、欲得饮(想要)(喝水)

5、饮于河、渭(到)

6、河、渭不足

(黄河)(够)

7、北饮大泽(向北)

8、弃其杖(他的)

9、昔者(从前)

10、怒而触不周山(撞)

11、地维绝(绳子)(断)

12、故日月星辰移焉(所以)(到这里)

13、地不满东南(塌陷)

14、故水潦尘埃归焉(积水)(聚集)

三、翻译重点语句

16分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

2、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3、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共工发怒撞不周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

4、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1、《夸父逐日》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 《淮南子》,它们都是 神话(体裁)。

2、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

①积极意义:表现夸父的宏大志向,巨大的力量和气魄,英勇的气概。

②消极方面:比喻自不量力。但这种理解不合乎《夸父逐日》作为神话在本质上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3、怎样理解“弃其杖,化为邓林。”(4分)

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像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不仅表现他本领大,更丰富了这个英雄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或者:“邓林”就是桃林。夸父是因逐日口渴而死的,他的手杖却化为撑起一片绿阴而结满甘美果实的桃林。这就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像力,表现了夸父那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神话的内涵更加丰富,夸父的形象更加丰满,整个神话也更具有浪漫色彩。)

4、从《夸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4分)

表现古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毅力。

5、夸父是怎样一个人物?(2分)

夸父是一个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挑战大自然;热爱光明,憎恶黑暗;有理想、有抱负、有牺牲精神的人。(或者:夸父是一个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气魄非凡,勇往直前,意志坚强的英雄人物。)

6、“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正面:勇敢坚强、敢于挑战、自我牺牲精神,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反面:性格暴躁、偏激任性、不计后果

7、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8、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争为帝”,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

9、对共工与颛顼为帝而“争”,你是怎么看的?

共工与颛顼之间的战争以颛顼胜利而告终,是中国传说时代最早的战争。此时的战争已超出氏族部落间的械斗,而主要是发生在两个部族集团或部落联盟之间,战争已带有氏族酋长争夺统治权(联盟首领地位)的性质。从战争指导上看,已开始注意战前准备,利用天气条件和争取同盟军等因素。从战争结果看,还没有出现文明时代那种对战败者进行奴役的情形,而主要是胜利的一方将失败一方赶出原住地或与失败一方结为联盟。从各部落联盟不断交往,发生冲突,而又不断融合的传说中,表明各民族祖先在共同缔造中华文化的过程中都作出了贡献。

10.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①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

②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③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自我牺牲。

11、假如你无所不能力大无比你想干啥? 《夸父逐日》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1-6题。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补充文中空白处。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与日逐走()⑵河渭不足()⑶北饮大泽()⑷弃其杖()

3.翻译下列句子。

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⑵未至,道渴而死

⑶弃其杖,化为邓林

4.①下列词句中的“走”与“夸父与日逐走”的“走”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走马观花

B.儿童疾走追蝴蝶

C.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D.虎大吼,众人夺路而走

5.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答:

6.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

答:

7.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

8、如何理解本文主题?

附答案:

一、1、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2、(1)竞跑、赛跑;(2)黄河(3)向北(4)

他的,指夸父的。

3、(1)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2)还没赶到大湖,在半路就口渴而死了。(3)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4、C

5、此情节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象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魅力。

6、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7、略。(提示:从探索未知世界角度看,他的精神可嘉,值得。也可以从其他角度讲。)

8、通过神话,表现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第五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

《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2)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3)理解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4)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和翻译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以及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

3、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女娃造人的故事还记得吗?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娃补天,精卫填海)

二、复习一下有关神话知识。讲述神话的产生和特点及《山海经》。

1、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许多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像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2、《山海经》译,书名。18篇。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亦无定论,近代学者多认为不出一时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战国时作品,《海内经》四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晋郭璞作注,并为《图赞》,今图佚而赞存;其后考证注释者有清代毕沅《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今人袁珂《山海经校注》等。(教师可根据需要选取要点讲解)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节奏。

2、学生齐读2遍。(齐声朗读)

3、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文句,划出疑难字词,师生交流。逐走:竞跑,赛跑。

欲得饮:想要。

饮于河:黄河。

大泽:大湖。

邓林:桃林。

4、学生口头翻译课文。(同桌交流)加深理解。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5、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

——渴,饮于河渭——北饮大泽——道渴而死——弃杖化邓林

四、问题探讨

1、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夸父这一神话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想像、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

2、你对夸父追日的行为有什么看法?你能不能写一段夸父临死前的内心独白?

明确:夸父是一个古代神话英雄,他不向自然屈服,敢于和自然斗争,甚至为此献身,更令人感动的是,死后,他的手杖,还要化成一片桃林,将顽强的生命延续下去。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的可贵精神这篇神话对后世影响很大。

(对夸父这个人物,学生会有分歧,可能有学生认为夸父是不自量力,教师对此也不要断然否定,应该保护学生争论问题的积极性。可以从神话故事的特点方面引导学生从积极方面理解夸父的行为,从而理解夸父的宏大的志向,巨大的气魄。)夸父临死前的内心独白:学生自写,然后交流。

3、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夸父口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那么,什么是“邓林”呢?“邓林”实有基础,在现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据清代学者毕沅考证,“邓”“桃”音近,“邓林”即“桃林”。“邓林”为地名之说,与“邓林”即“桃林”之说并不矛盾。我们可以认为,“邓林”既是地名,也是“桃林”,“邓林”这一地名是因“邓林”的“桃林”之义而得名的。此处,“杖”与“桃林”同为木,形象上有相通之处;夸父的口渴如焚,与提供甘甜多汁果实和成片绿阴的'桃林',在内容上也是相合的。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一结尾,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像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成语“夸父逐日”(“夸父追日” “逐日”)意为: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5、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在学习《夸父追日》的基础上,拓展训练激活思维

1、朗读余光中的诗。

为什么要苦苦去挽救黄昏呢?

那只是落日的背影。也不必吸尽大洋与长河,那只是落日的倒影。与其穷追苍茫的暮景,埋没在紫蔼的余烬,——何不回身挥杖,迎面奔向新绽的旭阳,去探千瓣之光的蕊心?

壮士的前途不在昨夜,在明晨,西奔是徒劳,奔回东方吧,既然是追不上了,就撞上!

2、学生四人小组讨论,谈谈读后感受。

明确:余光中的诗引领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所谓“追不上”,也并不表示结束,面对人生的困境与僵局,不是一味的勇往直前,浪掷生命于错误的目标上,而是冷静理性地思索确认方向追逐希望,一切都将有峰回路转的突破。

(转换思维的视角,便柳暗花明。这就是逆向思维。)

3、拓展思维训练。

例:《愚公移山》是个寓言故事,传统看法往往从愚公移山的目的、精神的角度正面肯定愚公为修建一条通往山外的通衢

大道、改善生存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良好动机和勇于面对困难不怕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逆向思维:与其搬山,不如搬家;移山贻误子孙; “愚公移山,精神可嘉,方法不当” ;我们做事情仅仅具有满腔热情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科学的方法,三者结合,才能把事情办好。

创设情景:

(1)精卫填海:以自己弱小的力量要填平大海,写出他敢于向大自然挑战、持之以恒的精神。我们还可以这样思考……

(2)蜗牛:守旧、爬行主义、慢慢腾腾、四平八稳等。

我们还可以这样思考……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选代表展示讨论情况。)

二、点评各组讨论结果。

三、进入第二篇《共工怒触不周山》

1、作品简介

《共工触怒不周山》(《淮南子·天文》。《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2、导语

据传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号高阳氏,居子帝五(今河南濮阳附近)。他聪明敏慧,有智谋,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他统治的地盘也大了很多,北到现在的河北一带,南到南岭以南,西到现在的甘肃一带,东到东海中的一些岛屿,都是他统治的地城。古代历史书上描写说,倾项视察所到之处,都受到部落民众的热情接待。

但是颛顼也办过不合情理的事情。有这么一条律令就是他定的:规定妇女在路上和男子相遇,必须避让一旁;如果不这样做,就被拉到十字路口打一顿。这条法律虽然是传说,但是说明了在颛顼那个时期,由于生产方式的变化,男子成了氏族中的主导力量,妇女的地位已经低于男子,父系氏族社会过取代了母系氏族社会,男子在社会上的权威已经确立。与颛顼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氏。传说他是二人首蛇身,长着满头的赤发,他的坐骑是两条龙。

据说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他的部落在现在今天的河南北部。他对农耕很重视,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那个时候,人类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水的利用是至关重要的。共工氏是神农氏以后,又一个为

共工有个儿子叫后土,对农业也很精通。他们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把水利的事办好,就一起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况,发现有的地方地势太高,田地浇水很费力;有的地方地势太低,容易被淹。由于这些原因,非常不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共工氏制订了一个计划,把土地的高处的土运去垫高低地,认为挖下洼地垫高可以扩大耕种面积,高地去平,利于水利灌溉,对发展农业生产大有好处。

颛顼部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颛顼认为,在部族中至高无上的权威是自己,整个部族应当只听从他一个人的号令,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张的。他用这样做会让上天发怒为理由,反对共工氏实行他的计划。于是,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表面上是对治土、治水的争论,实际上是对部族领导权的争夺。

要说这两个人比起来,力气上,共工氏要强:论机智,他却不如颛顼。颛顼利用鬼神的说法,煽动部落民众,叫他们不要相信共工氏。当时的人对自然知识缺少了解,对鬼神之事都极为相信,不少人上了颛顼的当,认为共工氏一平整土地,真的会触怒鬼神,引来灾难,因此颛顼得到了多数民众的支持。

共工氏不能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但他坚信自己的计划是正确的,坚决不肯妥协。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决心不惜牺牲自己,用生命去殉自己的事业。他来到不周山(今昆仑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来表示自己的坚强决心。

共工氏驾起飞龙,来到半空,猛地一下撞向不周山。雾时间,一声震天巨响,只见不周山被共工氏猛然一撞,立即拦腰折断,整个山体轰隆隆地崩塌下来。天地之间发生巨变,天空中,日月星辰都变了位置;大地上,山川移动,河川变流。原来这不周山是天地之间的支柱,天柱折断了,使得系着大地的绳子也崩断了,只见大地向东南方向塌陷。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因为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日月星辰就每天都从东边升起,向西边降落;因为大地向东南塌陷,大江大河的水就都奔腾向东,流入东边的大海里去了。

共工氏英勇的行为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在他死后,人们奉他为水师(司水利之神),他的儿子后土也被人们奉为社神(即土地神),后来人们发誓时说“苍天后土在上”,就谈的是他,由此可见人们对他们的敬重。

3、“不周山”释义

不,表否定;周,周全,完整;山,高与地平面的自然隆起。不周山,就是不完整的山。这山一有名字,就不完整。共工氏怒触不周山,怒触的时候,这山就叫不周了。、事实

至于传说中的共工氏,当然并不一定实有其事,然而他那种勇敢、坚强,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是值得我们钦佩的。尽管前边所讲的神话和传说是后人的臆想和艺术加工,但在反映原始社会的某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接近历史的真实,象部落首领的被神化,就反映了原来是服务于部落的首领转化成了高踞于社会之上的权力。原始社会也就开始有了阶段的分化。

注:“五帝”指的是黄帝和他以后的颛顼、帝喾、尧、舜这五个部落联盟领袖,他们被古代的历史学家尊称为 '五帝'。

5、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节奏。

6、学生齐读2遍。(齐声朗读)

7、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文句,划出疑难字词,师生交流。

8、学生口头翻译课文。(同桌交流)加深理解。

译文: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王(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首领。颛顼: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轩辕氏的孙子),(共工)发怒撞不周之山(触:碰,撞。不周山:传说中的一座大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按,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拴挂),系挂地的绳子断了。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焉:代词兼语气词,与“于是”或“于此”相当);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潦:积水。水潦,这里泛指大地上的江河。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归:归向,这里指流向)。

9、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请学生发挥想象,描述“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的战争场景

二、质疑:、了解文章的内容之后,在你的心目中,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讨论并归纳:共工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

(1)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

(2)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

三、教师总结

关于共工氏和颛顼争夺帝位,怒撞不周山的传说,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在那个时候,我们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不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因此在自然面前是那样的无力,因此把各种疑惑归之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创造了神话传说,歌颂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话中盘古、女娲、黄帝等等传奇人物来。尽管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但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为民造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四、朗读背诵课文。

五、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练习。

烈日下,沙漠中,两个疲惫的旅行者取出唯一的水壶摇了摇。一个旅行者说:“唉呀,太糟糕了,我们只剩半壶水了。”而另一个旅行者却高兴地说:“

。”(1)另一旅行者会说些什么呢?(2)个旅行者的话分别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1、“哎呀,太好了,我们还剩半壶水呢!”

2、第一个旅行者面对半壶水看到的是更遥远的路,凭这半壶水恐怕难以走出茫茫的沙漠,充满忧虑和悲观。第二个旅行者面对半壶水看到的则是希望,坚信有这半壶水足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走出沙漠,充满乐观和自信。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三。

2、完成《练习与测评》上相应练习。

七、板书设计: 略

八、教学反思:

下载第25课夸父逐日  共工怒触不周山预习学案doc(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25课夸父逐日 共工怒触不周山预习学案doc(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短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学案 两篇教案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 1.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理解积累文言词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2.了解并掌握神话故事的知识,理解短文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3.有感情地诵读并熟练地......

    《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期末复习

    一、原文和重点词词解释夸父与日逐走(竞跑,赛跑),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渴,欲(想)得饮,饮于河(黄河)、渭;河、渭不足(足够,充足),北饮大泽(大湖)。未至,道渴而死。弃(遗弃)其杖,化为邓林(桃......

    共工怒触不周山导学案

    25、《共工怒触不周山》导学案 教师寄语: 在人生的旅途中,要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一种敢于挑战的精神,才能取得成功,赢得胜利!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淮南子》等相关的文学......

    25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

    25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理解积累文言词汇;正确掌握句 中的停顿。 2、了解并掌握神话故事的知识,理解短文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懂得事物具有多面性,......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设计设计.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 《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设计 杨寨镇中心中学 七年级语文组 【教学目标 】 1.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理解积累文言词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2.了解......

    《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

    《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 教材分析: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选取的是关于 探险的文章, 重在体会人类对未知的探寻和对自......

    《夸父追日》和《共工怒触不周山》

    上课时间:2011年月日星期:主备人:审核人:班级:姓名:课题:25、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1、掌握“逐走、河、道、折、绝、倾”等词语的含义、用法,积累文言知识。 2、背诵课文,了解神话的有关......

    《共工怒触不周山》说课稿

    《共工怒触不周山》说课稿 说教材: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选取的是关于探险的文章,重在体会人类对未知的探寻和对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