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民英雄纪念碑鲜为人知的故事解析
人民英雄纪念碑鲜为人知的故事
人民英雄纪念碑鲜为人知的故事 2008年05月04日 10:54:05 浙江文明网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王 婷 编辑: 毛昌伟
纪念碑浮雕《百万雄师渡长江》初拟画稿线描图。
当年纪念碑浮雕创作室内景。
当年加工碑心大石料的场所。
今年五一节的北京画院美术馆格外热闹,正在这里举行的“开篇大作——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50周年纪念展”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来客。在络绎不绝的观众中,有不少是当年参与纪念碑设计、建设的艺术家、设计者、石工等历史见证人。
50年后再聚首,历史见证人有着与旁人不同的感触。年近80的陈淑光说:“当年我们从各地被挑选出来聚在一起接受培训,记得范文澜还给我们上过近代史课,年轻人一起下乡体验过生活,那些日子我永远铭记。”陈淑光的叙述很真切。82岁的刘士铭是坐着轮椅来观展的,当年还是小伙子的他参与纪念碑建设时的主要工作是给老先生做助手,“老前辈们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让我受益一辈子。”64岁的陈光铭满怀深情地注视着纪念碑奠基碑文,当年赶制奠基石的就是他父亲陈志敬,他至今还清晰记得全家帮忙的场景,“我一直惦记着这块奠基石,至今还珍藏着那些刻石的工具。”陈光铭的讲述很动情……
正是这些历史见证人的七嘴八舌,与“开篇大作”的珍贵史料相互补充印证,为人们揭开了纪念碑建设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字毛主席共写了3幅
瞻仰过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人都知道,纪念碑正面的碑文为毛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大字,纪念碑背面则是毛主席起草、周恩来总理书写的150字碑文。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大字,毛主席共写了3幅,当时他还给工作人员带来口信说,要多请专家们提意见,问哪一幅可以用,也可以从这3幅字中选一些可取的字重新编排,如果认为写得不够好,还可重写。现在纪念碑上的8个大字,就是工作人员征求专家们的意见后,从3幅字中分别取字重新编排的,充分体现了毛主席的书法神韵。
为写好纪念碑背面的碑文,周总理那时每天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一遍碑文,他前前后后共写了40多遍,最后选了自己最满意的一篇。
纪念碑碑心石采用的大石料荒料重达300吨
在天安门广场高高耸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雄伟庄严,但在交通设备比较缺乏的建国初期,巨大的碑心石又是如何开采运输的?
从当年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当时选用的是青岛浮山所产的紫百合色花岗岩作为碑身用料。纪念碑的碑心设计为整块大石料。1953年在青岛浮山开采出的大石料荒料,长15.3米,宽3.55米,厚2.1米,重300吨。进行第一次加工整形后减重至280吨。当时一位鞍山老起重工张合符,凭借多年经验提出可以采用滚木及推土机一步步牵引滚移的古老办法,终于解决了搬运难题。8月9日起运,9月27日到达青岛车站。经过多天的运输,最后大石料于10月13日到达当时的首都前门西站。然后再在路上用钢管交替铺垫,滚动运输,从前门西站到广场纪念碑工地,几百米路用了几天才运到。最后完成的碑心石长14.4米、宽2.72米、重约60吨。
林徽因墓碑上的装饰图案
正是她为纪念碑设计的图案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花纹图案一直十分重要,不仅是纪念碑的建筑装饰组成,也生动地表达了人民对英雄的崇高敬意,浮雕花圈则表示着对英雄的永久纪念。
林徽因与梁思成是纪念碑上的花圈纹饰的重要参与设计者。他们采用百花和卷草作为碑座装饰纹样的主题,而在不同的位置上用不同的方式以求变化,以取得建筑物本身各部分所要求的装饰效果。
据纪念碑的设计资料所载:“百草花纹是我国历代人民所熟悉而喜爱的题材,有悠久的优良传统……而在细节各部如花朵、花梗、卷叶、丝带等,包含着崭新丰富的内容和现实的形象,能活泼地表现出我们自己这时代的精神。”
1955年,林徽因病逝后,由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负责林徽因墓的修建施工,梁思成亲自为她设计了墓与碑,墓碑上采用的浮雕装饰图案,正是梁思成与林徽因共同为纪念碑设计的图案。林徽因与她设计的图案永远相伴,长眠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现场的观众无论男女老幼,都带着庄严肃穆的神情,“品读”着纪念碑的“前世今生”,在这里,纪念碑的意义穿透了历史一直影响到现今,纪念碑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以及建造纪念碑的过程和经验,都是后人可以从中汲取养分的宝贵财富。
第二篇: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故事
【大历史】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故事
2014年8月31日,第12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0次会议作出决定,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而之所以将这一天定为烈士纪念日实与人民英雄纪念碑有重大关系,因为1949年9月30日是纪念碑的奠基日。<用料考究运输艰辛> 负责人民英雄纪念碑修建的兴建委员会在建设之初收到240多套方案,最终他们博采众长,作了综合性的设计。按此方案,纪念碑需一长约15米、宽3米、厚约0.6米的整块碑心石。专家经过分析考察,决定采用石质均匀、耐风化的青岛浮山大金顶上的石料。
经过“石神”李开山及众多石匠历时数月的艰苦工作,一块重约94吨的大石料在青岛火车站被送上了火车。由于火车运行缓慢,且为石料畅行还拆掉了3个道路狭窄的小村庄的5间民房,碑心石料从青岛运抵天安门广场共用了10天时间。<设计方案再度修改> 关于纪念碑的建址,当年也曾引起广泛的讨论。按中国的传统,碑祭性建筑的朝向几乎都是坐北朝南。人民英雄纪念碑最初的方案也是坐北朝南。但后来周恩来在审查纪念碑设计时提出,纪念碑应面向天安门,面向人民的广场,才做出了一反传统的决定。
起初,毛泽东题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并题写了 2幅。兴建委员会把2幅中比较完美的字又拼成1幅,共产生3个方案。但他们在反复研究讨论后认为,书法是一门艺术,字体应具有其气韵、笔势和连贯性,最终确定了现在选用的这幅,并决定选用阴文-阴文阴影形成立体感。<历时九年终成杰作> 从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到1958年4月22日竣工,纪念碑的修建前后历时9年。这当中,不仅凝结了梁思成等大师的心血,更包含了7000多位采石工为纪念碑的建成而付出的艰辛。
建成后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呈方形,分台座、须弥座和碑身三部分,总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通高37.94米。台座分为两层,四周环有精美的汉白玉栏杆,四面有台阶与天安门广场地面相通。底层台座东西宽为50.44米,南北长61.54米。
(凤凰网历史)2
第三篇:焦裕禄, 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焦裕禄, 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今年5月14日是焦裕禄离世50周年的纪念日。焦裕禄在担任兰考县委书记期间,带病坚持工作,带领群众治理内涝、风沙、盐碱三大灾害,深受百姓爱戴。焦裕禄去世之后,被树立为县委书记的榜样,成为一代代共产党人的楷模。如今,焦裕禄精神已经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让我们一起缅怀人民公仆的光辉事迹。
他是众人缅怀的人民公仆、干部旗帜,同时也是有家有口、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作为6个孩子的父亲,他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够养活一家老小吗?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在支持他,免除家庭的后顾之忧„„
他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他铁腕反腐的决心,他与灾害及病魔作斗争的无私与坚强„„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焦裕禄,那些鲜为人知的背后故事,从身边人口中娓娓道来。
高工资 无财产
上有2位老人,下有6个儿女,焦裕禄和所有男人一样承担着养家糊口的责任。而他所生活的年代,工资几乎是家庭的全部收入来源。
1962年始为兰考县委书记的焦裕禄,被定为14级干部。时任兰考县委宣传干事的刘俊生回忆:“当时我是21级干部,月工资51.5元,焦书记级别比较高,有130多元钱。”
在此之前,焦裕禄在洛阳矿山机械厂工作数年。工友张兴霖记得,焦裕禄工资有50多元钱,很多工人只有40多元,不过当时物价低,他们的生活相对宽裕。“工资低,物价也低啊,一斤猪肉才几毛钱,早饭吃油条、喝粥也就几分钱。”
无论在工厂还是当县委书记,焦裕禄都算得上“高收入阶层”,但焦家却经常吃不饱饭。“计划经济时代要凭票购物,粮票是按照职务、工种配给的,当时工人分粮多,干部粮食少。”焦裕禄任洛阳矿山机械厂一金工车间主任时的邻居张泉生回忆,“我一个月有59斤粮食,焦主任只有22斤,他家人口多,就那么点粮食怎么吃得饱啊!”他想给焦家点粮票,焦裕禄从来没要过。
有钱买不到,饿肚子也就罢了,蹊跷的是,如此高的工资,焦家却没有积蓄。焦裕禄回山东老家时,因为手头拮据,竟没能按家乡风俗给初次见面的侄媳妇包个红包。他去世后,除了常年佩戴的一块手表,没留下任何遗产。他的工资哪去了?
当年的兰考县葡萄架村大队会计孙世忠回忆,焦裕禄曾连续3个月在此调研,每天都交一斤二两的粮票和四毛钱作为伙食费。“好的时候能吃到馍,有时候就吃萝卜缨子、木薯干。”跟随焦裕禄下乡的刘俊生说,“他交的伙食费只多不少,碰到农民家里条件差的还会另给钱。”
原洛阳矿山机械厂工人吴永富第5个孩子出生时家境困难,焦裕禄送去了10元钱;工人刘辅臣妻子生小孩后想喝点小米稀饭,焦裕禄把仅有的2斤小米送到了他家。类似的故事听许多人讲起,焦裕禄工资高却一穷二白,这种怪账只有老百姓算得清楚。
背后的女人
人们谈起焦裕禄,却往往忽略了他背后的女人――徐俊雅。当年爱唱歌的姑娘与能拉会唱的焦裕禄结缘,携手走过兰考治“三害”的艰苦岁月,更在离开焦裕禄的漫长后半生,以一个女性的坚韧抚育6个子女成人。
“她操持我们这个家,确实不容易,有时会看见她坐在那里哭,但从没听她说过‘难’。”2005年,74岁的徐俊雅在41年的分离后追随焦裕禄而去,留在大儿子焦国庆记忆中的印象是“一辈子坚强”。
焦裕禄去世时,徐俊雅才三十出头,上有婆婆下有儿女,一贯清苦的家庭没有任何财产。“父亲去世前说,不能向组织伸手,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克服。所以母亲非常辛苦,受了很多罪。”长女焦守凤至今记得,焦家小院里一年四季摆着破布和旧衣服,母亲浆洗后就着油灯纳鞋底。
1932年,徐俊雅出生在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一个书香门第。18岁那年,她循着焦裕禄二胡的旋律来到那个浓眉大眼的年轻人身边,从此琴瑟相调,成为“榜样”的坚实后盾和温暖港湾。
“家里一切事由母亲管理,父亲很少在家,没时间管我们。”在焦国庆印象中,他们见不到父亲很坦然,但一会儿看不见母亲就到处找。作为妻子,徐俊雅的深情是连条手绢也不舍得让焦裕禄洗的体贴,是寒冬里把他的衣服放在两层被子中间焐热的温暖。经常不着家的焦裕禄,一有空就拉起徐俊雅喜爱的二胡,悠悠琴声成为子女们对温馨家庭的长久惦念。
“父亲最喜欢一家团聚,只要在家就陪我们玩,讲笑话甚至打牌,他走后家里很多年都没有鞭炮声。”女儿焦守军对母亲的失落印象很深,“过年时她总是一边包饺子一边默默流泪,然后在床上躺一整天。”
几十年来,徐俊雅忍受着悲痛和思念之情,把焦裕禄的品德和家风一点一滴传递给儿女。尤其是对做过县委书记的儿子焦跃进,她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你干得好,别人说你是焦裕禄的孩子,你干不好,别人也不会说你是徐俊雅的孩子。”
偷拍的照片
身披上衣、双手叉腰、眼望远方,这是焦裕禄照片中流传最广的一张,还曾印上邮票。如此充满意境的画面,竟是偷拍下来的。
作为全国最知名的县委书记,焦裕禄留下来的照片非常少,以至于在兰考的焦裕禄纪念馆内,很多场景只能靠绘画和雕塑再现。
“我给群众拍照片上千张,但给焦裕禄拍的只有4张,其中3张还是偷拍的。”焦裕禄在兰考的一年多时间里,刘俊生经常跟随下乡。如今已80岁高龄的他,讲起照片背后的故事仍兴致盎然。
1963年9月的一天,焦裕禄到老韩陵检查生产,在红薯地跟农民一块挥起了锄头。“这又激起我给他拍照片的念头,可是怕他阻止,就把身子转向另一侧,把镜头对准他,偷拍了一张他锄地的照片。”刘俊生说,以前每次拍照,焦裕禄不是把身子躲开,就是摇摇头、摆摆手。
随后,刘俊生又透过人群的缝隙,偷拍下了他蹲在花生地拔草、看花生长势的镜头。当天午饭后,焦裕禄继续到胡集大队查看泡桐生长状况。时隔50余年,刘俊生对当时的情景依然记忆深刻。
“焦裕禄把自行车往路边一放,说‘咱春天栽的泡桐苗都活啦,十年后,这里就会变成一片林海’。我看他那么兴奋喜悦,就掏出相机,当他叉腰走到一棵泡桐树旁时,又偷拍了一张。”
焦裕禄在泡桐前留影的那张照片传播最广,焦裕禄身后的泡桐就是著名的“焦桐”,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
一同下乡的干部向焦裕禄建议合个影,焦裕禄说:“咱照相有啥用?”刘俊生趁机问出长久以来憋在肚子里的问题:“焦书记,每次下乡你都告诉我带上照相机,为什么不让我给你照相呢?”“我是让你多给群众拍些照片,这对他们是鼓舞,又很有意义!你不要想着跑前跑后给领导拍照片!”
几十年来,一想起焦裕禄,这番对话就盘旋在刘俊生心头。“焦裕禄在兰考有很多感人的镜头,我却没有拍下来,这是一个通讯干事的失职。”刘俊生至今仍为此感到深深的遗憾。
铁腕反腐
有一次,兰考县检察院工作人员在下乡检查中,发现一名生产队长“贪污自肥”,原来该队长利用职务之便,偷了1.2万块砖、9000片瓦、32棵树盖了3间瓦房。此外,还偷了920斤麦种。当时正值灾荒之年,粮食产量和社员收入都非常低,此事无疑加剧了群众的生活困难。
接到情况反映后,焦裕禄对此做了长长的批示,称之为“天灾之外的人祸”。在河南省档案馆,至今存有当年手稿:“„„这样的坏党员在群众生活严重困难的情况下,贪污盗窃发了大财„„不立即严肃处理绳以党纪国法,是不能挽回影响的,不能平民愤的„„”
生命最后的53天
住普通病房,没人知道他是县委书记;强忍疼痛,他把止疼针让给别人牵挂兰考;见到家乡的人就显出兴奋
“兰考就是我的家,走得再远,你也不能不关心你家里的事啊!”这句话,郑大一附院的老专家杨璧卿记了50年。当她劝已经病重的焦裕禄少些操劳时,焦裕禄这样回答。
焦裕禄生命中的最后时光,是在河南医学院附属医院(郑大一附院前身)度过的。当时焦裕禄被“强制”送到医院治疗,他选择了消化科的普通病房。当年在这里上班的医护人员见证了病痛中焦裕禄的无私与坚强,也见证了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挂念的还是兰考的老百姓。
75岁的杨璧卿,是郑大一附院急救中心的老主任,头发已经花白的她,仍清楚地记得50年前的一位病人――焦裕禄。“一提起焦书记,总感觉他还在我眼前一样,我这辈子都忘不了。”
那是1964年的春天,大学毕业的杨璧卿,分配到河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刚刚一年多。
当时,杨璧卿在医院内西消化内科病区当住院医师,正是焦裕禄的管床大夫。
她回忆,那时的治疗手段很有限,经常有癌症患者疼得不停呻吟。但有位病人,从来一声不吭,他就是焦裕禄。她记得很清晰,焦裕禄大大的眼睛、高高的个子,喜欢披着衣服,很瘦。
由于病情较重,焦裕禄在郑州住了3天院,就被送到北京去会诊。会诊的结果是,晚期肝癌,全身淋巴结转移。
“查房的时候,经常看到他疼得满头大汗,可是他啥要求也不提。”杨璧卿说,那时,她和同事就在私下里议论,这人真坚强。
从北京回来后,省里有关方面的同志来医院看望焦裕禄,医护人员才知道他的身份――兰考县委书记。
现在有些县里来的干部,一来看病先自报家门,他们自己不说,跟班的也会过来交代。杨璧卿说,焦裕禄自始至终从没有提起过他的职务。
樊镜珍,时任内西消化内科病区护士。她说,当时医院也有干部病房,但焦裕禄选择住普通病房,后来医院为了照顾他,腾出一间大隔音间。“就是门厚点,玻璃是双层的,相对安静点。”
杨璧卿记得,焦裕禄的食欲非常差,一顿饭吃不了几口,医生说用点营养药,他都不让用,说给更需要的病人。“伙食影响肝脏,我建议他到营养食堂要点面汤甩鸡蛋,但他还是不同意,每次就是稀饭面条。”
尽管病痛缠身,行动已经非常困难,但只要见到医生、护士进门,焦裕禄总是尽量起身迎一下。后来,杨璧卿和医护人员都养成习惯,一进焦裕禄的病房,赶紧先摆手说“焦书记,你别动别动”,然后快步走到他身边。
“后来他越来越虚弱,但不起身也要欠一下身。”杨璧卿说,这种尊重让他们非常感动,现在想起来还想流泪。
随着病情越来越重,焦裕禄只能坐到床上。当时焦裕禄的主管大夫郭蓬芝今年已经83岁,她回忆说:“可他就没有正儿八经坐到过床上,长一个淋巴结都疼啊,焦书记是全身淋巴结转移,他都是半坐半倚在床上。”
“有时候,看他疼得汗水直往外冒,说给他打一针吗啡,焦书记也不愿意打,他说给别人打,自己能忍住。”郭蓬芝说,当时的止疼针只有吗啡,一个病区只批2~3针。
樊镜珍回忆,她曾发现焦裕禄的胳膊上有几处灼伤,问了他爱人,才知道那是他是为了转移疼痛,用热烟嘴烫的。
即使那么痛苦,焦书记也没有悲观和丧失意志。杨璧卿说。
杨璧卿查房时常遇到这样的场景,只要兰考县一来人,焦裕禄就会尽量起身迎到门口,拉着对方的手,说赶紧坐赶紧坐,精气神仿佛又回来了。
谈话从来不涉及病情,杨璧卿听到最多的就是泡桐树。“那时也不知道啥是泡桐,就听到他每次都关切地问,树长得咋样,种了多少亩了?”杨璧卿说。
杨璧卿回忆,到医院看望焦裕禄的很多是兰考农民。每次大家在外面等着,怕打扰焦书记,都是派两三个代表进来。焦书记一见到老乡,就会忙招呼让大家都进来,坐到床边上,用双手拉住大家,询问起兰考的情况:“前几天下大雨了,咱那里淹了没?”“咱种的泡桐树,长的咋样了?”
杨璧卿记得,有的乡亲见到焦书记很激动,会用很大的劲拉住焦书记的手,有的甚至会抱住焦书记痛哭流涕,焦书记就安慰大家不要难过。看到乡亲们大老远挎着篮子带来的鸡蛋、花生,焦书记坚决不要,他交代乡亲,咱们现在很多人还贫困,我在医院啥都不缺,你们把鸡蛋拿到供销社去换点盐吃。
送别乡亲,焦裕禄总要吃力地让人扶下床,慢步送出很远,眼中满是依依不舍。杨璧卿说,一到下雨的时候,焦书记就会站在窗前往外看,问他看啥呢,他说,不知道兰考那边下雨了没,有些群众的房子不好,不知道有没有漏雨的。
就在焦裕禄被送到北京会诊前,杨璧卿曾建议他在北京多住一些日子。可在北京只待了3天,焦裕禄就回到了郑州。焦裕禄后来解释,北京离家太远,还是郑州到兰考比较近,县里来人找他方便。
樊镜珍记得,从北京回来后,焦书记更虚弱了。白天黑夜,他都只能半坐着。因为淋巴结到处转移的结节,只要碰了就疼得要命。
来探视的家乡人常常给樊镜珍讲焦裕禄在兰考的事。樊镜珍这才知道,焦裕禄在兰考工作的475天里,走遍了兰考1800平方公里土地;他带领兰考人民同涝、沙、碱斗争,却顾不上自己的身体。
随着病情加重,焦裕禄身上的疼痛也越来越重,人瘦成了皮包骨头。他常常疼得浑身冒汗,汗水浸湿了衣服。他使劲咬着牙,牙都咬得快出血了。看着他疼痛的样子,杨璧卿说,焦书记,你喊出来吧,可是他也不喊。
进入1964年5月中旬,焦裕禄开始持续昏迷。5月14日,他永远闭上了眼睛,终年42岁。
樊镜珍回忆,焦裕禄去世后,病房里一片痛哭声,作为焦裕禄的护士,她忍着悲痛,为焦裕禄擦洗了身子、换了衣服。“焦书记已经瘦得不成形,身上到处是癌症转移点,他的最后时刻,该忍受了多大的痛苦啊!”樊镜珍说。
从当年3月23日焦裕禄被兰考县委“强制”入院到离世,只有53天时间。
焦裕禄去世后,樊镜珍整理物品时,在他的枕下发现两本书:一本是《毛泽东选集》,一本是《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链接》》相关资料
焦裕禄语录:那些直击心灵的话语
有这么一份焦裕禄语录,是经常陪焦裕禄下乡的原兰考县委宣传干事刘俊生记录、整理下来的宝贵资料。直白的话语闪耀着一个共产党人灵魂的光辉,在五十年后的今天,依然有着直击心灵的力量。
脚步?一个共产党人的为政信条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
――没有抗灾的干部,就没有抗灾的群众;干部不领,“水牛掉井”。
――干革命就得敢闯!成功了,有经验;失败了,有教训。只要敢闯,就能从困难中杀出一条路来。
――有些人干工作平平静静,说什么“上游太辛苦,下游打屁股,中游最舒服”。他们不愿动脑筋,不愿动手,不愿学习,重要会议也不记录,对下情只是一知半解,或者是只知不解,不知不解,人云亦云,信假为真,没有肯定的结论,回答问题总是估计、大概、差不多、没有把握„„这是干革命吗?不!这是混革命。
――农村工作干部要做到:抬腿就能跑,张嘴就能说,提笔就能写,见饭就能吃,躺倒就能睡。
――干工作,要走上步,看下步,心里想着第三步。要走在工作的前头,争取主动,一步主动,步步主动;一步被动,步步跟不上。
――我们要带上本子,发现什么问题,立刻记下来,回去再对照毛主席著作想一想,找出解决的办法,总结出经验。这就是说,白天要搞调查研究,晚上要“过电影”。
――这棵泡桐树,树干这样粗,树叶这样茂,没有扎得很深的根是不行的。你们是南方人,远离家乡,阔别亲人,这是为了革命,这是党的需要。只要在群众中扎下根来,你们的工作就像这棵泡桐树一样,根深才能叶茂。
印记?一个县委书记的家风
――啥是丢人?好吃懒做,贪图享受,才是真正的丢人。
――书记的女儿和工农子弟一样,都是革命的后代,没有什么特殊性,不能高人一等。如果说有什么特殊,那就是比别人更要好好学习,更要热爱劳动,更要艰苦朴素。
――你们说救济的条件是:家在灾区,生活困难,本人申请。那我家即不在灾区,本人又没申请,为啥救济我呢?
――孩子们生活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没有受过旧社会的罪,不懂得什么叫甜和苦;不懂得种庄稼的艰辛,不知道爱惜粮食。这样下去,将来就有可能被剥削阶级思想侵蚀俘虏。
――咱立个家规:今后,不管谁,都不准看“白戏”。演员演戏,花费了很多辛勤劳动,看戏不买票,就是剥削行为!
――你们不要以为她是县委书记的女儿,就另眼看待。把她分配到酱菜组,干些脏累活,对改造她的思想有好处。
――鱼塘是集体的,怎么能让我一个人尝鲜?如果大家都不遵守制度,乱尝鲜,集体财产不就变成私有财产了吗?
――目前,国家正处在困难时期,咱要为国分忧,过几年紧日子,如果一个共产党员整天想的是穿戴吃喝,不讲革命工作,那怎能行呢?朴素的土气,就是革命的正气。等到国家富强了,群众生活富裕了,我自然也就穿好衣服啦!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革命干部,不管其资历深浅、地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绝不能凭借自己的地位捞取特权,更不能以功臣自居,为自己的享受开方便之门,或者给自己的亲友发放所谓关心他们的“优待券”。
背影?一个革命者的生死选择
――病,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你压住它,它就不欺负你了。
――我的病没什么,兰考是个灾区,那里有许多工作在等着我。我怎能安得下心躺在这里休息呢?把病查清楚后,我要回兰考去,一边治疗,一边工作。
――一住院,听到的见到的都是病,跑进了病圈子,轻病也能重三分。工作的乐趣可以驱散疾病的痛苦。这样对战胜疾病反而有利。
――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不达目的,死不瞑目!
――有病更应该学习,因为这是病人的精神食粮。有了精神食粮,才能正确对待疾病。
――“除三害”是兰考人民的迫切要求,是党交给我的光荣任务,你们一定要搞好,我检查一下病,回来还要听你们的汇报。
――我活着没有治好兰考的沙丘,死后,希望把我埋在兰考的沙丘上„„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我死后,不要为我多花钱。
第四篇:鲜为人知的名人故事
鲜为人知的名人故事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
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叶天士拜师谦学》
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李清照少女填词》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杨禄禅陈家沟学艺》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王献之依缸习字》
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
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朱元璋放牛读书》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从小连私塾都没有念过,但是他聪颖过人,勤学好问,终于成为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
《柳公权戒骄成名》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屈原洞中苦读》
这个故事讲述了,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王十朋苦学书法》
王十朋从小聪颖过人,文思敏捷,可是书法却不如人意。于是,他痛下决心,一定要练好书法。终于,宝印叔叔的指点下,他终于悟到了书法真谛,成为一名大书法家和文学家。
《王羲之吃墨》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车胤囊萤照读》
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囊萤照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从我们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一定会明白。
《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张三丰创太极》
张三丰,名全一,又名君实,号三丰,又号元元子,因不修边幅,又名张邋遢,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明朝英宗时被封为“通微显化真人”。关于他的传奇故事当时曾经广泛流传于民间,甚至把他看成了神仙。我们大家都知道太极拳吧?太极拳最大的特点就是柔中带刚!你知道张三丰到底怎么创造的太极拳吗?本片要说的,正是这个故事。
《诸葛亮喂鸡》
诸葛亮,字孔明,东汉三国时期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如果你看过《三国演义》,肯定不会忘记诸葛亮。至今,诸葛亮的智慧一直被后人所传颂,许多人甚至把他当作了智慧的化身。可是你知道吗,在诸葛亮的小时候,为了上学,发生过一些故事,好玩极了!
《玄奘苦学佛法》
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岳飞学艺》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理想不是一只细磁碗,破碎了不有锔补;理想是朵花,谢落了可以重新开放。理想就在我们自身之中,同时,阴碍我们实现理想的各种障碍,也是在我们自身之中。理想是力量的泉源、智慧的摇篮、冲锋的战旗、斩棘的利剑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岳飞学艺》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1,贝多芬拼搏成长
大作曲家贝多芬小时候由于家庭贫困没能上学,十七岁时患了伤寒和天花之后,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爱情上也屡遭挫折,在这种境遇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与生命的顽强拼搏中,他的意志占了上风,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第五篇:人民英雄纪念碑
为纪念党成立九十周年,为加强我们对党、对历史的理解,7月4日,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第四党支部的几个积极分子在书记赵宇航的安排下,跟着组织委员吴瑞鹏来到天安门广场,以感受与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精神。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毛主席的头像,面向毛主席的头像,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他早年投身革命,在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中成长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做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这样一位伟大领袖仍坚持着简朴的生活,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和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我们怎能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下将老辈革命家的奋斗精神抛下,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学习毛主席勤劳简朴的作风,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并发扬光大;学习毛主席的坚持原则,要坚持方向并在群众中实现方向;学习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为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着想,并且依靠群众,共产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学习毛主席勇于创新的精神,他将马克思主义灵活地运用于中国国情,为我们开辟新的道路,我们要勇于创新,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而努力奋斗。
我们来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背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诠释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站在这鲜红的党前,驻足于这座英雄的丰碑下,我们感到一份庄严与神圣——我们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积极态度去描绘党旗的风采。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开辟了新的天地,在和平年代,作为积极分子,我们更应明白党交给我们的神圣任务,用我们的热情为祖国争光。我们大学生作为一个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社会群体,要在不断追求和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领导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我们在学习了较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外,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领会其精神内涵,认真思考永葆共产党先进性这一问题,掌握较多的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自觉为党旗添彩。
开展实践活动对我们来说具有极其深刻的意义。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是提升广大党员干部队伍理论素养的内在要求,是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们要增强搞好学习实践活动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来狠抓落实。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要大胆探索创新,结合本职岗位和实际工作创造性开展工作,使学习实践活动充分体现时代性和创造性。只有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按部就班扎实推进各阶段的学习实践活动,才能使得学习实践活动彰显成效,真正落到实处。同时我们也要狠抓落实,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新实效。要坚持统筹兼顾,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既不影响工作又能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正常开展和健康有序推进;要发扬创新精神,创新学习机制,创新组织方式,创新活动方式,创新载体,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有特色有亮点;要认真总结经验做法,强化宣传,加强信息交流和强化督查力度,确保活动取得实质性进展。
7月4日,为纪念党成立九十周年,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第四党支部组织活动,来到目前全国最大的纪念抗日战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参观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卢沟桥。
展览展出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战胜利这14年间的珍贵历史文物,以重大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有关遗物和文稿为主;半景画的陈列再现了“七·七事变”的战斗场面;人民战争专题馆展示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和浴血奋战场景;抗日英烈馆展示著名抗日英雄杨靖宇、赵一曼、左权、彭雪枫、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等人的英雄事迹象征着英烈不屈的精神。卢沟桥的桥身左右两侧石雕护栏各有望柱,柱头上均雕卧伏的大小石狮数不清,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至今,卢沟桥的望柱以及宛平城城墙上,当年日军的弹痕犹斑斑可见。“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从此,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同时,抗日战争也使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一个重要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与日本侵略者展开的殊死搏斗中,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拼搏精神,舍身救国的奉献精神,统一抗战的团结精神,坚持到底的自强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抗战时期积累的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历史充分证明,中国人民之所以创造了弱国战胜强国的伟大奇迹,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意志,领导和推动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浴血奋战于抗战最前线,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归根结底在于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坚强意志和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经过长期的艰辛探索,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终于找到了正确的道路。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我们要认真学习这些理论基础,体会其深刻内涵,并用它们引导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作为大学生,尤其是党员和积极分子,我们应该本着谦虚、谨慎的态度,树立共产主义理想,遵纪守法、求真务实,继续发扬以“不畏强暴的拼搏精神,舍身救国的奉献精神,统一抗战的团结精神,坚持到底的自强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抗战精神”,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依法行政,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把每一项本职工作做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培养,不辜负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和帮助。把人民放在心里,把国家放在心里,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建设节约型机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民主、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