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贫富差距扩大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及对策

时间:2019-05-14 04:11: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贫富差距扩大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贫富差距扩大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及对策》。

第一篇:试论贫富差距扩大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及对策

山东经济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试论贫富差距扩大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

党的第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强调:“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的建设摆在首要的位置。”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个问题从另外的角度讲就是要平衡与协调好我国各个群体之间的利益。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成功地进行了三十多年。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的贫富分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基尼系数也比较大,社会各个阶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利益分化。如何解决好贫富差距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本文首先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缩小贫富差距的必要性,进而分析了当前我国贫富差距的基本状况及其成因。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贫富差距的扩大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力求探讨缩小贫富差距的对策和措施,以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

关键词:基尼系数;贫富差距;和谐社会;

对策、缩小作为关键词不合适

山东经济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Try to talk about the widening gap between the influence of constructing the harmonious society,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题目不能有标点符号,标题中实词第一个字母大写

ABSTRACT The 16 Fourth Plenum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ointed out that our target is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It emphasized “we need adapt the profound changes of the society,the first position is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The Interpersonal harmonious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In other words, we need equilibrium all kinds of interest.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 has succeeded in 30 years.However,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the problem of China’s polarization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becomes more and more serious.How to resolve the issue not only concerns the vital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but also is the critical problem in the course of setting-up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necessity of reducing the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first, and then analyzes the basic condition of the widening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and its causes.Based on the front analysis,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will have harmful influence on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This paper tries to discuss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society.Key words:;Gini coefficient;Gap of rich and poor;Harmonious society

英文摘要字体不对,有些句子不通,格式有误

目录

一、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缩小贫富差距的必要性分析...........................................................................1

二、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表现及原因.......................................................................................................1

山东经济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一)贫富差距扩大的表现.....................................................................................................................1(二)贫富差距扩大的成因分析.............................................................................................................2

三、贫富差距扩大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3(一)贫富差距扩大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3(二)贫富差距扩大关系到改革的性质与社会前进的方向.................................................................4(三)贫富差距扩大损害了社会秩序的稳定.........................................................................................4(四)贫富差距扩大损害了社会心理的和谐.........................................................................................4

四、缩小贫富差距的对策............................................................................................................................5(一)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5(二)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6(三)逐步打破垄断,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6(四)扩大就业,充分发挥人民群众自身才能.....................................................................................7(五)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7(六)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7(七)推进教育机会均等化......................................................................................................................8(八)取缔非法收入,加强法制建设......................................................................................................8 参考文献.........................................................................................................................................................8

一、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缩小贫富差距的必要性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

山东经济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相帮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构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社会的安定和谐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因此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要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贫富差距问题近年来一直是政府和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命题的提出使这一敏感话题更加炙手可热,由此可见,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二、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表现及原因

(一)贫富差距扩大的表现

基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介于0~1之间.一般来说,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综合各类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78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317,但从2000年开始基尼系数已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年上升,2006年已升至0.496。这表明,我国的贫富差距正在不断扩大。据统计,我国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的份额仅为4.7%,而总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额高达50%。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所存在的诸多不公平现象,直接导致了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这种差距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社会群体之间都有明显的表现。

1.城乡差距逐年拉大

据2009年统计公报,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 15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 175元,城乡收入比率又上升为3.33:1。如果考虑到城乡居民的福利待遇差别,城乡居民实际收入比率会进一步扩大到5—6倍。目前,我国城乡间差距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不仅有收入水平之间的差距,更有教育、医疗、政府公共投入、社会保障等社会发展方面的差距。

2.地区之间收入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

国家依据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

山东经济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大经济地带。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由于在地理位置、经济基础、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加上改革开放初期东部沿海地区享受到了国家政策上的倾斜,经济增长明显快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2006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最高(上海20667.9元)和最低(新疆8871.3元)的省份(包括直辖市和自治区)之间的人均收入差距是2.33倍。同一时期农村人均纯收入最高(上海9138.7元)和最低(贵州1984.6元)的省份之间差距已扩大到4.6倍。目前,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势头更猛,而欠发达地区发展却相对缓慢,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种巨大的反差若不经过政府强有力的调节,势必会造成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

3.行业差距越来越突出

目前,我国行业之间的差距突出表现为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悬殊。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法制不够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善,加之国家相关政策的保护,导致了行业垄断的现象。我国的垄断行业主要包括电力、电信、民航、铁路、石化、金融、保险、烟草、煤炭、房地产等部门。这些垄断性行业凭借垄断经营的特权及国家政府的保护,限制、排斥其他行业参与竞争,通过垄断取得高额利润,使行业间差距不断扩大。根据国家2008年度统计结果,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是证券业172123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9倍;其他金融业87670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0倍;航空运输业75769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6倍。同时公务员工资也不断上涨,工人的收入确增长缓慢,还有大量的下岗失业者和数量庞大的以种地为生的农民,他们的收入更低,生存状况更差。

4.不同收入阶层形成“金字塔”型分布

我国贫富差距的另一个特点是不同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高收入阶层收入比重上升,中低阶层收入比重下降,呈现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2007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有名的共400人,他们2007年的财富总和为2800亿美元,比2006年增加了 1640亿美元,增加 70.73%。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百万、亿万富豪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人均GDP位居世界第122位,而富豪之多却居世界前列,占人口0.5%的富有家庭占有了中国60%以上的个人财富。这种畸形状况是中国贫富差距高于世界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贫富差距扩大的成因分析

1.自然条件存在差异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比较大,有些地方土壤肥沃、气候良好,有些地方土地贫瘠、气候恶劣。自然条件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自然条件差异是造成不同地区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不同的原因之一。

2.经济运行机制的不健全

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一套健全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尚没有真正建立,使得一些不合理的因素参与到市场竞争与收入分配之中,进而造成竞争环境的非公平性,从而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比如行政性垄断、劳动力市场流动壁垒等。在计划经济体制因素与市场机制因素同时并存的情况下,计划必然要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产生一定的权力“寻租”现象。政府部门又缺乏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导致部分政府官员、国有企业领导凭借手中的组织资源,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出现了灰色富有阶层和黑色富有阶层。这种富有阶层的出现致使社会财富分布不均,从而对贫富差距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制度不完善和政策倾斜对收入差距的影响

改革开放特别是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以来,我国在转变政府职能特别是建立

山东经济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调节收入差距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当前我国的税收制度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社会保障制度也很不完善。改革开放初期及其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对东部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实行的倾斜政策,也包括社会产品分配政策等对当前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总的来说,无论是倾斜政策,还是社会分配政策,都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具有必要性,对于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发挥了极大的积极作用。但是不可否认,这些政策的实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加大了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阶层间居民的收入差距。

4.教育不公平扩大了贫富差距

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K.墨菲指出,在当今社会,决定人们之间贫富差距的第一原因,是由知识积累形成的人力资本,而不是对物质资本的占有。事实上,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公平也是扩大贫富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中比较突出的不公平,主要体现在地区、城乡之间的差别上,还表现在教育收费的增加上。昂贵的学费对城镇贫困家庭以及大多数农村家庭来说不堪重负,许多贫困家庭的子女因此被拒之大学门外,使其还没有竞争就落后一步,使越穷的人越不能通过教育摆脱自身的处境。在我国,教育不公平导致的教育差距,实际上已经成为我国贫富差距逐步扩大的一个因素。

3.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使收入分配存在较大的差距。

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比较明显,如果国家不去努力改变这种二元经济结构,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会进一步扩大。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了一整套城乡差别十分明显的制度和政策,这些制度和政策或者以转移支付的形式直接扩大了城乡居民问的收入差距。

三、贫富差距扩大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一)贫富差距过大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贫富差距过大对经济发展也会带来不利影响,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但是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贫富差距过大是由于生产方式和生产要素决定的分配的结果,是分配不公的表现。目前我国不仅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且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矛盾比任何时候都错综复杂,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在全球化的新形势下,目前我国的发展进入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关键时期。现在的财富及居民生活水平都远没有达到物质极大丰富的地步,目前的有效需求不足只能是相对的有效需求不足。是由于个人收入差距拉得太大,造成了整个社会的需求内容与结构的不正常。少数人掌握、占有大量的社会财富,而他们边际消费倾向减少,该买的他们都买了,基本需求已经满足,消费水平在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便趋于稳定,消费支出剩余的那部分收入就转化为储蓄。而更多的中低收入群体由于占有社会财富较少、可自由支配收入少,他们虽有较高的消费倾向,但由于手中无钱,也形不成现实的购买力,导致无钱来购买所需商品,从而使得整个社会平均消费倾向下降,造成了社会产品的结构性过剩。近年来由于大多数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加上居民对收入预期的影响,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是逐年下降的,消费倾向的下降将最终导致消费需求不足,从而制约经济的持续增长。

(二)贫富差距扩大关系到改革的性质与社会前进的方向。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区别于一切剥削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根本优越性所在。目前,我国居民贫富差距悬殊,存在着两极分化因素。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目的是更快地

山东经济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实现共同富裕,但事实上已经存在富的越富,穷的越穷的现象。这些现象不应该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发生,因为这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不相容的。贫富差距逐步扩大,并在富豪之中混杂部分侵吞改革成果的暴富者,恶化了分配关系,削弱了政府的凝聚力,从而加剧了人民群众的不满心里。尤其是我国长期实行平均主义的传统分配体制,广大居民对于收入不平等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进程中,过分的贫富悬殊,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公民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一个冲击,会造成人们心理失上的失衡,甚至动摇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

(三)贫富差距扩大损害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曾指出:“收入分配的变化是发展进程中最具有政治意义的方面,也是最容易诱发妒忌心理和社会动荡混乱的方面。” 一定的社会秩序是社会运行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良好的社会秩序依赖于社会成员对社会规范积极、主动、自觉地遵守。财富越来越向少数人集中,贫困群体数量在不断增加,诱发失业率上升,导致惟利是图、拜金主义的思想蔓延,一些人试图通过走“捷径”致富,以侥幸心理对待非法收入,社会道德水准大幅度下滑,导致社会犯罪的频繁发生。社会治安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风险,在某个特定的条件下,甚至会使原本属于个案的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演变为整体化的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从而严重危及整个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如果不遏制过大的贫富差距,一旦这个庞大的群体被排除在发展之外,那么这个时候就会孕育着危机,经济也无法持续稳定地发展。社会上低收入群体由于处于社会底层,对社会主流价值与现存秩序往往缺乏认同感,容易产生社会对立和社会矛盾,进而影响社会稳定。哀莫大于心死,由于低收入群体生活拮据,社会地位低下,尤其是一些地方对无业或失业者的关心和保障的不足,极易导致他们对社会进行报复,对富人阶层形成以金钱为目的的安全威胁。现在社会上出现的下岗工人集体上访、无业游民增多、城市公共设施屡遭破坏等现象,大多与低收入阶层对社会分配不公的现状不满有关。这些由经济问题引发的社会问题,一旦大面积蔓延,后果将不堪设想,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四)贫富差距扩大损害了社会心理的和谐

1.社会不公平感增强,极度的心理落差必然造成心理失衡

对于贫富差距研究,我们过去一般都习惯于从测定实际差距入手,分析和推论人们对这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而把社会心态的变化简单地作为经济原因的结果。实际上,人们的意愿、需求、取向、偏好和预期等社会心态因素,在特定的情况下,也会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关键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收入差距的扩大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更重要的是人们关于贫富差距的社会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已经影响到人们对社会公正的信念。一部分人通过正当的手段和合法经营,完全靠自己的本事发财致富,人民群众还是可以接受的,并以此作为自己奋斗的榜样。但是另一部分人的腐败和非法致富,造成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并在人们心理上将现实中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放大。我国素来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在传统上是一个平均主义色彩十分浓厚的国家,建国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延续了平均主义的传统,在过去的平均主义时期,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利益,所有的社会财富都是平均分配,人们感觉这是很公平的,是被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对于当前贫富差距悬殊、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公势必会产生不公平感。当人们感到不公平时,就会很容易引发各种各样的社会心理问题,以致于造成心理上的失衡。

2.低收入阶层产生相对剥夺感,加剧仇富心理

过大的贫富差距目前已经引起一部分民众的“仇富”心理,这种极端化的社会情绪往往使人们在评判贫富差距问题是有失偏颇。如果贫富差距的形成被很多人认为并非来自于机会平等,过程公平,那么它所引起的负面心理将是巨大的,社会阶层之间的对立就有可能产生,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缓解,这种对立可能会导致社会阶层之间的疏离、隔膜,最严重的是可能引发大规模社会冲突。根

山东经济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近几年对全国2000多居民的抽样调查,市民们都认为在发展过程中收益最少的群体,第一是国有企业工人,第二是务农农民。这种情况,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如果一个社会的最基础阶层产生了相对剥夺感,那将是危险的潜伏因素。任何一个公平的社会,不可能消灭贫富差距,而是要把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可能消灭公平发展的自然结果,而是使这种结果不至于无限扩大。一个公平的社会必须要实现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力求消灭起点不公平、过程不公平。机会和过程不公平比结果不公平更能动摇人们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更能降低人们对社会秩序的支持。亚里士多德在论述古希腊的政治变迁时写道:“在所有情况下,我们总是在不平等中找到叛乱的起因”。那么,在我国,人们对这种不公平感可以忍受到何种程度?中国人对贫富差距的承受力是高还是低呢?对此我们必须慎重,我们绝不可考验国人对贫富差距的承受力,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实质上也都是与贫富差距有很大关系的,拉美的教训也给我们以警示。

四、缩小贫富差距的对策

(一)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指出,“十二五”期间,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些都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指明了方向。现阶段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它极大的激发了人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与以往的平均主义大锅饭相比是成功。初次分配主要由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来决定,国家主要是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来影响和调控再分配。如果国家过多地干预市场领域的初始分配,则必然会影响效率,而如果对再分配领域放任不管,则必然会导致贫富悬殊。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的再分配主要靠政府宏观调控,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利用税收杠杆。政府应加快完善税制改革,健全税收调节机制,强化税收征管力度。首先要继续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防止收入水平过分悬殊。要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以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福利水平,同时必须增加我国个人收人的透明度,使收入工资化和货币化,加快实行储蓄存款实名制度,建立和推行个人收入申报制度,减少隐性收入、福利收入和实物收入等对个人所得税征管的影响,从而达到调节高低收入者之间的收入差距,缩小贫富差距的目的。二是要完善税收制度,加强税收征管,税收是调节贫富差距的最有力杠杆,如果这个方面出现问题,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无法可依”,那还只是管理经验和管理能力问题,“有法不依”则涉及政府信用问题和监督的权威性问题,而在中国很多地方,私下里也流传着一个发财的秘密,就是“多行贿,少纳税”。实际上,无论是增值税、所得税还是关税,可谓有法有制,但在依法依制方面,都存在很大的漏洞。三是增加新税种,如对于一些高收入群体的奢侈消费,可考虑尽快开征“奢侈消费税”,在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同时,建立以个人所得税为主,辅之以财产税、遗产税、赠与税等多种税种的税收体系,有效调节高收入。再次,为了提高农民的福利水平,要在取消农业税的基础上加强对耕地占用税的征管,确保该项收入能最终补偿给失地的农民。通过改制促使农村剩余劳力和农民的剩余劳动时间与土地、资本、技术和市场的结合,通过向农民和农村让利恢复农民的元气,活跃农村的消费市场。

(二)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逐步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是一项长期战略,要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并在政策上支持欠发达地区,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一是要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西部地区的

山东经济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科技教育发展,加大对西部扶持力度,从财政、金融等方面落实给予西部的各项优惠政策,以加快中西部经济发展。二是要积极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调整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突出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全面落实国家的财政、税收、社保等支持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的优惠政策,特别是抓好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支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等。三是要落实促进中部崛起的政策措施,加强中部粮食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及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同时东、中、西部地区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在区域协调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滞后,进而导致城乡差别和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因而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是缩小贫富差距的基础工程。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把农村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6年一号文件以此为主题,把农村工作推向了新的历史高度,建设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行动纲领。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着力解决“三农”问题。一是合理调整国民收人分配结构和政策,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让公共财政阳光更多地照耀农村”;二要加大国家对“三农”的投入力度,把农民增收放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中统筹考虑,建立确保农民收人稳定增长机制。具体来说:首先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手点,其次要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要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等方面的歧视性规定及不合理限制,建立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制度,逐步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再次逐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加快实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改善农村医疗条件和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水平,构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最后还要消除体制性障碍,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户籍管理制度、义务教育制度和税收制度等,打破城乡二元体制,逐步形成有利于城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三)逐步打破垄断,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一些占有和利用公共资源较多的垄断行业,凭借市场支配地位,取得高额利润,并转化为企业职工的高收入,导致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扩大,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垄断行业的高度垄断主要依靠的是政府的经济管制提供的保护。当前工作的重点是要加快制定行业规范和市场转入原则,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监管,确保市场公平竞争,要解决垄断行业职工收入过高的问题,政府应采取措施进一步深化改革。具体来说,一是降低某些行业的市场准入程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消除行政权力直接配置社会资源,通过公平竞争,形成平均利润和平均收入,缩小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二是通过立法来限制、减少市场垄断特别是行政性垄断,消除垄断利润,为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使各行业处于平等地位。

(四)扩大就业,充分发挥人民群众自身才能

要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充分就业和再就业。充分就业是缩小居民收人差距的重要措施。我国一定要把扩大就业和再就业作为战略任务抓紧抓实。为此,应该始终把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要把降低失业率和创造就业机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及政府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首先,要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第三产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因此要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其次,深化户籍、社会保障等体制改革,为劳动力流动和充分就业创造宽松、良好的体制环境。再次,还要把农民就业问题纳入国家就业政策中考虑,采取切实措施扩大农民就业,同时在庞大的就业大军中,大学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家应该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使知识的价值能够真正得到体现。

山东经济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五)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指以各级政府之间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为基础,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品的均等化为主旨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处理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有效手段,其规范、完善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与影响着国家经济改革和制度创新的公平与效率,同时也影响着居民收人差距的扩大或缩小。所以,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调整中央与地方、地方各级政府间的分配格局,对缩小居民收人差距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要科学、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推进政府间财政关系法制化进程,提高转移支付制度的法律权威性和统一性。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一步规范完善转移支付办法,从制度上确保转移支付结果的公平、公正,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的财政支持,为缩小居民收人差距创造良好的环境。还要改革和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赋予各级地方政府相应的财权和财力,特别是加大省对下财力性转移支付力度,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促进县域经济和社会加快发展。同时研究建立横向转移支付制度,通过富裕地区直接向贫困地区转移支付、改变地区间既得利益格局来实现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的均衡。

(六)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有特殊困难和要求的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给予帮助和保障的分配制度。社会保障作为社会发展的安全网和国民经济运行的调节器,在克服社会分配不公和缩小社会贫富间的差距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缺点是保障水平低、覆盖面窄,因此我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重点应放在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和提高保障水平上。首先,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将城镇各类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全部纳人社会保险覆盖范围,逐步将城市家庭人均收人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全部纳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物价的上涨,适时适当提高标准,这是缩小城市居民收人差距最重要也是最见效的措施。在农村逐步建立和完善由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组成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农村新型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其次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做实、做大社会保障基金。最后应加快社会保障的立法工作,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律化和现代化,提高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程度。

(七)推进教育机会均等化

西方著名思想家罗尔斯指出:追求社会公平的价值取向,是在不公平的社会现实中,为处境不利者提供机会或利益补偿。教育机会均等化意味着任何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或文化方面的低下状况,都应尽可能从教育制度本身得到补偿。近年来中国教育机会不均问题十分严重,并有扩大趋势。一是义务教育财政资源分布严重不均等,全国小学年生均预算内经费严重不均,同时,城乡之间也是不均等的,全国初中年生均预算内经费城市和农村相差近两倍。二是地区之间高等教育机会分布严重不均,比如北京学生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机会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十几倍。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具有社会效益,国家要保证每个人享有均等的受教育权利和机会,逐步实现劳动者自身素质初始条件的均等化。为此,一要明确各级政府在教育特别是在义务教育方面的事权,确保教育经费的筹集、负担分配、使用有章可循。二要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和投人机制,着力抓好农村的义务教育,确保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机会均等。三是完善成人教育、在职教育、在职训练,对下岗职工进行免费培训,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技术培训。

(八)取缔非法收入,加强法制建设

山东经济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取缔非法收入,必须从源头抓起。运用法律手段,既要保护合法收入,鼓励劳动致富;又要打击各种违法经营活动,对通过非法手段牟取利益的行为要严厉打击,防止部分人用非正常的手段投机致富,以法律的威慑力来打击非法收入,维护经济秩序,为公平分配创造条件。强化对掌握权力和掌握公共资源的公务人员和机构的监督和约束,铲除腐败,缓解收入分配领域的矛盾。依法惩处侵吞国家财产和以偷税漏税、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谋取利益的一切腐败行为。

参考文献

[1]李中华.透视现阶段贫富差距的拉大[J].求索,2005(3).[2]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2-20(1).[3]施峰.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中国和平发展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J].经济研究参考,2005(7):53-58.[4]李培林.中国贫富差距扩大的社会心态影响[J].经济导刊,2005(2).[5]赵红霞.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贫富差距问题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5).[6]栾军波,姚晓红.缩小贫富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N].法制与社会,2007(2)[7]王继元.论缩小贫富差距与构建和谐社会[N].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5(2).[8]李军.社会转型的启动与贫富差距的扩大[J].求实,2004(5).[9]梅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J].社会主义研究,2005(4).[10]邹明洪.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1).正文内容规范,还是得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否则让人觉得似曾相识,参考文献格式有误

第二篇:扩大希望工程地区社会影响经验材料

扩大希望工程地区社会影响经验材料

服务创新展希望 扩大影响促和谐

希望工程北京捐助中心**区工作站成立于2003年12月。五年多的时间内,在各级领导的殷切关心下,在社会各界的鼎力襄助下,我们**区工作站已经渐渐走上了自己的公益发展道路。这是积极探索的五年,五年内我们在实践与反思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我们紧密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公益、志愿、服务、创新”的工作理念,以筹办、服务奥运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成立20周年为契机,以竭诚服务青年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强化管理和监督,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开创我区希望工程事业的新局面。

当然,工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在如何扩大工作站在本区的社会影响这个问题上有过较深入的思考,结合我们**区的特点,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希望工程在**区实施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希望工程自2003年在**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特别在过去的一年,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全年累计筹集资金390500元人民币,资助680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希望工程的实施在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综合效应。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依靠党政支持,希望工程得到快速发展。自希望工程在**实施以来,各级领导不仅主动向希望工程捐款,而且只要是涉及全区的希望工程行动都给予支持,这一切都给予希望工程实施机构极大的关怀和鼓励,把希望工程的发展推向快车道。

二是希望工程关注社会难点问题,配合政府不断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区非常突出,希望工程把促进**区高等教育的发展作为自己的宗旨,**工作站密切关注本区因经济问题而徘徊于高校门外的优秀人才,为他们解决燃眉之急,关注高等教育,注重中华民族整体发展,一直是希望工程追求的目标。

三是得益于各级团组织和希望工程实施机构的积极主动的工作。希望工程在**的实施,得到市直、高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团委的支持,各级团组织都把希望工程作为树立团的形象、帮扶个别贫困区域的重要举措积极实施,基层团委为**希望工程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是以传媒为载体,以活动为手段,大力宣传希望工程。作为共青团创立的一项社会公益项目,从创立到实施的效果,每一步都有一个让社会认知和支持的过程,离不开新闻媒体给予的积极关注和大力支持。同时设计和策划富有特点的希望工程活动,是希望工程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的法宝。例如:“希望之星(1+1)奖学金”和“学子阳光”、“明德奖学金”、“ 农民工子女助学基金”项目等,都为希望工程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把希望工程发展推向一个又一个新高潮。

五是紧紧抓住管理和监督这两个重要环节,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管理是希望工程的生命线,强有力的社会监督是希望工程的保护神,基于这样的理念,各级希望工程实施机构,都把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作为机构的生存之本。

加大力度进一步推进希望工程的发展

下一步,希望工程**工作站将继续坚持 “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有信心、有决心在北京市青基会、希望工程北京捐助中心的指导下,进一步拓展我区服务青少年工作新领域,为**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素质的全面提升,为构建和谐社会,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做出力所能及的更大贡献,进一步推进希望工程的发展。就如何扩大工作站在本区的社会影响,我们有如下思考。

一、争取领导重视,扩大希望工程工作的影响力

希望工程在品牌成立之后,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随着希望工程品牌的推进,这种重视应该继续延续并在基层党和政府中得到应有的体现。区域希望工程工作传承了希望工程整体品牌形象,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具有地域性。比如资金来源、人员配备、工作力度等,都容易造成希望工程工作的地区差异性。在当前环境下,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能在相当程度上弥补其他方面的缺陷。

领导的重视体现在政策支持上。争取让希望工程纳入区域慈善工作大盘子,在政策规定上进行确认。领导的重视体现在行动参与上。为希望工程题词、亲自参与希望工程活动、带头捐献资助等等形式,都能体现领导亲力而为,为希望工程的发展尽心出力。领导的重视体现在资源协调上。资源是扩展希望工程影响的重要因素。没有捐助资源,希望工程就无法有效开展工作,没有媒体资源,希望工程就无法进一步扩大影响,没有配套资源,希望工程的工作难以持久。只有领导在各个领域重视和支持希望工程工作,才有利于希望

工程持续扩大影响。

二、创新宣传策划,提升希望工程工作品牌的活力

希望工程的广泛影响与精确的宣传密不可分。没有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就没有希望工程今天的品牌形象和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在新的时期,宣传工作仍是希望工程的重要工作,要不断创新宣传方法,深化宣传力度,挖掘宣传深度,拓展宣传广度。

1、抓住宣传重点。要组织区域范围内的大型活动,承接上级部门的重要活动。在众多的宣传方式中,大型主题活动的宣传效果是最佳的,大型活动为媒体制造机会提供素材,有效地提升了希望工程的品牌价值。

2、注重两个结合。坚持“面上铺开”和“点上突破”相结合。要充分利用宣传工具,在全社会形成连续、动态、立体和全方位宣传态势,扩大宣传影响覆盖面,形成全社会人人知晓、人人关心的浓厚氛围。

3、强化宣传内容。瞄准品牌、成果和捐方。希望工程品牌为我们做好今后的工作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但是,如果我们不能适应变化的形势,希望工程品牌就难以创造新的价值。要广泛宣传希望工程资助成果,使社会公益的理念深入人心。同时要加强对捐赠方义举和爱心及企业文化的宣传,使社会各界看到企业的精神追求。

三、加强社会运作,积极整合社会资源

希望工程运用社会化的运作方式,取得了很好的综合效应。在今后一个时期,社会化的运作要形成模式并不断推广。

一是政府主导。这是希望工程各项活动的主要方式,政府背景、党和政府的认可和参与,对企业和民众的行为会有直接影响。要经常性地借助政府机构和领导干部的号召、带头捐款、题词等,推动活动的深入发展。稍微回顾一下十几年来“希望工程”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即在整个“希望工程”动员工作中,经常要借助于政府机构和官员的“象征性”活动。由此可见,政治背景、党和政府的认可和参与,会对企业和民众的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尽管这种影响是非正式的,但其作用是不能低估的。事实上,越是在基层,越是在具体的活动中,政府主导的作用就越是明显和突出。完全没有政治因素的社会动员在现实中是苍白无力的。因此,社会化运作模式并不意味着对政治因素的回避和忽视,相反,政府得在“希望工程”社会化运作模式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是广泛宣传。广泛的社会宣传是希望工程社会运作模式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大众媒体是宣传的重要途径;策划大规模的宣传活动是扩大宣传声势必不可少的手段。

三是企业参与。“希望工程”启动以来,良好的社会声誉实际上最终形成了一种“希望工程资本”,这种资本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资源。在这种资本的作用之下,厂商可以做质优价廉的广告;企业则可以借此接近政府,换取政府的信任和对企业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参与“希望工程”还有这样一种优势:支持“希望工程”是一种道德高尚的事情,损害“希望工程”在道德上是应当受到谴责的。这样的优势使企业参与“希望工程”节约了交易成本,对企业而言,可以达到双赢或多赢的效果。

四是社会联动。实施“希望工程”仅靠共青团一家是难以长久的,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要不断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公益平台,吸引公众关注并参与慈善事业,不断壮大拥护者队伍。只有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多方合作,实现社会联动,才能做到资源共享,形成合力,达到成全别人、壮大自己的目的。

四、加强监督管理,促进希望工程工作的规范化

信誉是希望工程的安身立命之本,只有实施严格的规范管理,才能保证希望工程这一社会良好形象不会受到损坏。我们要在实施规范管理中把握几条原则:一是资金安全至上原则。要使捐助的资金畅通无阻到达学生手中、到达实施的项目上,专款专用,万无一失。二是公开透明原则。希望工程的资金管理、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必须主动接受审计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让实施工作成为“玻璃口袋”。三是建设质量第一原则。项目工程必须做好招投标、地勘、设计、监理、验收全程各个环节的跟踪管理,确保每一个希望小学建设工程为质量安全达标工程。四是合理配置资源、节俭使用原则。实施希望工程要主动与教育部门协调,学校建设必须符合教育部门的布局布点,实事求是地设计工程规模,切实把好事办实。

五、注重人格塑造,传递希望工程和谐理念

希望工程毕竟不是救济机构,属于政府出面主导的政策层面上的福利事业。在进行帮扶的过程中,除了解决弱势群体当前的迫切需求外,希望工程工作还重点传递了“助人自助”的理念。所谓“助人自助”,即给予受助群体在物质上特别在精神上的帮助,让受助者树立起独立自强的生活理念,从而达到最终走出受助范围获得足够能力自谋发展的目的。可以这样认为,希望工程的物质帮助是对帮扶对象的阶段性帮扶,人格与精神上的启发才是工作的最终目标。

因此在希望工程的日常工作中,要始终注重对受助青少年群体的人格塑造。比如让接收资助的学生加入到服务他人的行列中来,我们称之为“爱心传递”。**区目前正在开展此项活动,通过让受助对象参与其中,既能够更好地理解帮扶对象的心理,促进工作开展,又能够让这些让他们也对希望工程的帮扶有个较全面性的认识和理解。当前组织这部分群体开展的是义务家教,让他们在劳动中体会“助人自助”的真谛,从而也得到人格的提升。

希望工程是一项崇高的事业,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完成时代赋予共青团的神圣使命,用我们的不懈努力,继续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我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减小贫富差距构建和谐社会

《自然辩证法》结业论文

缩小贫富差距构建和谐社会

专业:电气工程 班级:电研103 学号:201001319 姓名:刘聪

《自然辩证法》结业论文

缩小贫富差距构建和谐社会

摘要: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结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长达二十多年的“共同贫穷”状态,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国民财富增长的同时却出现贫富差距过大的情况,并已经成为导致社会矛盾与不和谐的因素。“缩小贫富差距”或为民众的共同呼声。我们要动员和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公正平等、团结互助、帮困济贫、和睦相处的氛围,以彰显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构建一个和谐社会。

关键词:贫富差距;共同富裕;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历史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当前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主要表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公成就,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积累下来了一不和谐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贫富差距扩大。

一、当前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的主要现状

(一)城乡发展不协调,城乡贫富差距逐年扩大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公报显示,2007年全年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扣除价格上涨因比上年实际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3786元,实际增长12.2%。尽管农产品价格上快,但是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仍快于农民,城入差距继续扩大:1984年为1.71:1,即19892.28:1,即1997年为2.47:1,2003年达到了:1,到了2007年城乡收入差距又上升到∶1。绝对额的收入差距已经达到8172.5元。有关资料显示,如果仅考虑货币收入,剔除农民中的实物部分,目前城乡收入差距将扩大为多,如果考虑到城市社会福利方面因素的差异,城乡实际收入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到6倍左右。从消费能力来看,总数占20%的“非农业人口”就消费了63%的社会商品。1 《自然辩证法》结业论文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36个国家的统计资料,绝大多数国家城乡收入差距均小于1.6倍。中国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

(二)区域发展不协调,地区贫富差距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对东部及沿海地区实行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给东部地区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发展机遇,而中西部地区只能作为支持东部地区发展的原材料基地,不仅牺牲了自己的环境和消耗有限的资源,还“无赏”的向东部地区提供其发展所需的原材料,使东部地区在不到20年的时间就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同时也使东西部地区的差距逐步拉大。据统计,2007年城镇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上海,达到65473元,北京第二,为57431元,天津为47972元。而最低的为贵州6742元。城乡收入差距已接近10倍。中国东部沿海五六个省市GDP超过全国GDP总量的50%以上,并且发展速度和富裕程度的差距在逐渐扩大。

二、贫富差距过大危害社会和谐,不利于发展

贫富差距过大激发社会矛盾,不利社会稳定,贫富差别过大会导致对社会公平的破坏,从而引发一种强烈的仇富心理,以及对社会财富重新分配的冲动,易引发**和暴力,甚至将危及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健康发展。)贫富差距过大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贫富差距过大对经济发展也会带来不利影响。我国现在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除了结构不合理、拼消耗的低水平扩张,就是社会消费拉动无力。另外在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过大中还隐藏着腐败、权钱交易、行业不正之风和行业垄断。这些情况的存在也会严重危害市场秩序和经济生活。而解决贫富差距过大问题本身就是改善经济环境和消除社会隐患。

三、缩小贫富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

(一)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人们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着的物质文化需要。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真正的和谐是发展中实现的和谐。没有发展,就没有社会财富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就没有保障,共同富裕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在物质匮乏和生活贫困的状态下,不可能出现社会的和谐,只会导致社会的纷争和**。只有发展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二)要坚持依法行政

《自然辩证法》结业论文

依法行政就是要依照法律程序办事,保障社会次序有序运转,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坚持依法行政,当前最主要的是要毫不动摇地支持、鼓励和引导非公经济的发展,给予非公经济以国民待遇,要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鼓励民间资本等生产要素进行投资;要创造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和谐环境,积极营造创造社会财富的良好环境,让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到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来。

(三)要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

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存在的初次分配不合理、再分配缺乏力度与公平、第三次分配几乎没有的状况,导致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因而解决分配不公,尽快确立合理、公平、共享的收入分配原则是缩小贫富差距的关键。一是要尽快提高劳动者收入在GDP中的比重,促使初次分配趋向合理化。改变片面强调效率优先而不顾公平的倾向,转到兼顾效率与公平上来,使劳动力的价值得到应有的体现。根据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每一个岗位的劳动对价值形成的贡献提取必要的社会扣除后,劳动者的所得越是接近他的贡献价值,越体现出财富分配的合理性。现在我国的工人工资只有美国的1/40,由于劳动力的过剩,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就与真实的劳动价值形成很大的距离。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工人工资的成本支出与老板的收入比例不合理,企业的利润大部分被老板获得。由于工资水平太低,在珠江三角洲的许多地方出现了企业招工难的情况。二是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向农村倾斜,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增加农民收入,彻底解决拖欠民工工资问题,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要加大对下岗失业职工的失业救济,安排

下岗职工就业和提高下岗职工收入。三是要对国有垄断部门和国有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加强监管,适当降低垄断行业收入水平,防止法理上归全体公民所有的垄断利润转化为小集团的利益和少部分人员的薪酬福利。四是应当调整过高收入,反对灰色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应当提高所得税,扩征遗产税。在政策上适当向困难群体倾斜,千方百计壮大中等收入者阶层的比例。通过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逐步理顺分配关系,努力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实现社会公平。

(四)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实行城乡就业一体化

《自然辩证法》结业论文

我国贫富差距的核心问题不是富人太富有,而是穷人太穷太多,主要是下岗职工多;失业人员多;无业人员多;困难企业的职工多和贫困地区的剩余劳动力多等等。因此,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以上各类人员积极创业,自主就业,缓解就业矛盾,提高就业率,减少失业人数。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是缩小贫富差距的根本途径。

(五)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这是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保证。城乡最大的差距是教育,最大的不公平也是教育。国民受教育程度不同是造成收入差距巨大的原因。全国政协委员郝如玉有一段精辟的论述:“教育才是缩小城乡贫富差距的主要手段。”因此只有发展教育,给穷人提供取得高收入所需要的相应教育的机会,才能使他们从根本上摆脱贫困,消除贫困,这也是发达国家注重使用的行之有效的缩小贫富差距的主要手段。

总之,出现贫富差距过大,与政策有关,与市场机制有关,与新旧体制的转换有关,它是在改革开放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各个阶层和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缩小贫富差距,是利益关系的调整,它一方面要强化国家的调节功能,另一方面也要动员和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公正平等、团结互助、帮困济贫、和睦相处的氛围,以彰显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构建一个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肖景华,洪向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25个理论热点.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5-07-01 [2] 刘志英.社会保障与贫富差距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2,5

第四篇:缩小贫富差距,构建和谐社会

缩小贫富差距,构建和谐社会

《左传》有云:“如乐之合,无所不谐。”古人用诗一样的语言描绘了如同音乐般美好的和谐社会。而在当今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了我们时代的主旋律。缩小贫富差距,从而减少由此所产生的各种社会矛盾,无疑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经济的空前高速增长所带来的社会变革,很容易在一定时期内造成社会贫富差距在一定程度上的扩大。这就要求我们政府,更加强调政府的服务功能,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缩小贫富差距。

首先,我们政府应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特别是强化对最弱势群体救助的服务职能。

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残疾人福利就业、贫困生助学贷款、农村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机制,强化对最弱势群体救助的服务职能,是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环节。由于我国有些社会保障机制还需求一个摸索和完善的过程。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优先考虑保障民政系统对最弱势群体救助机制。特别是对老少边穷地区的民政部门给与一定的资金倾斜。

其次,我们应当积极努力缩小城乡差别、区域差别。

我们要积极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的方针,加快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困难地区的扶持。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重点用于中西部地区,尽快使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得到改善,逐步缩小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再有,我们应当有效减少各种不合理“暴富”现象。

少数人的违法行为以及行业垄断、行业不正之风等各种不合理“暴富”现象,不仅加重了社会贫富差距,同时也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引进竞争机制,打破行业垄断所造成的不合理差别。各级执法机关要严厉打击靠不正当手段敛取不义之财暴富的违法行为。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让每一个中国公民都不会因没钱看病而发愁。”短短的一句话,情深意切,感人肺腑,充分表达了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关怀和体贴。我国地域广阔,现在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缩小贫富差距,构建和谐社会任重道远。

第五篇:对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对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陶洁

【摘要】:收入分配和贫富差距已越来越多的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众所周知,收入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会抑制经济的发展,这是中国过去的发展实践证实了的,收入差别的适度扩大虽然能够提高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然而差别过大,尤其是一部分人利用各种关系和权利牟取非法收入导致收入差别非正常扩大,则会引起人们的不满或可造成社会动荡,从而阻碍经济的发展。本文对我国收入分配的格局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即我国一直坚持“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二次分配注重公平”的分配原则,并从时间上分为改革前后,具体内容上分为行业地区差距、城镇内部差距、农村内部差距、城乡差距四大类,对我国收入分配的现实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类,通过分析比较,对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形式得出了几点基本认识:公平与效率是统一的、应用“四次收入分配理论”透视中国的不公平、经济增长才是硬道理。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日益突出,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与争议。本文通过系统地研究、分析贫富差距制约因素与促成因素,并对这些因素的层次性清楚认识基础上,初步建立关于当代中国的贫富差距的“因素体系”,即对贫富差距现象的存在和变化起作用的各个“影响因素”建立起互相联系的结构整体,形成一个“贫富差距的制约与促成因素体系”,应当说这一因素体系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这也作为本文的创新点之一。在分析对比美国、巴西、韩国、瑞典四国的收入分配模式之后,我们能够清楚的认识到,任何一个国家,其收入分配模式都是本国经济、社会现状的一个反应,有其一定的特性。在借鉴经验和吸取教训的同时,我们应探索出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模式,由于我国当前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城乡间的可比性较弱,因此,本文从城镇、农村、及城乡一体化三个方面,总结归纳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收入分配模式,并对此进行的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在存在普遍争议的收入差距临界点问题上,本文通过对我国洛仑茨曲线形状、收入差距两极的变化情况、我国就业情况和社会保障四个方面,分析总结出:我国收入差距已越过控制临界点,还没有达到转折临界点,我国社会经济对收入差距而言还有一定的承受空间;另一方面,我国属于第三种洛仑茨曲线,低收入人群占大多数,失业人数增加,使得社会经济运行状况具有较差的收入差距承受能力;而近年来发展较快的社会保

下载试论贫富差距扩大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贫富差距扩大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减小贫富差距构建和谐社会资料

    《自然辩证法》结业论文 缩小贫富差距构建和谐社会 摘要: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结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长达二十多年的“共同贫穷”状态,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关于构建和谐收费站的研究和对策

    回眸“十五”,拼搏,再生新亮点,铸就辉煌路;展望“十一五”,铁肩,营造六维管理模式,构建和谐收费站;公路系统是一个服务性的社会“窗口”部门,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路系统的形象......

    关于烟草对社会影响的调查报告

    关于烟草对社会影响的调查报告 调查项目:烟草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影响。 调查目的:烟草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影响到底是怎样的,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次调查针对烟草工业对......

    非理性主义兴起对德国社会影响

    非理性主义兴起对德国社会影响 ——群体视角下的19世纪末德意志社会(学号:20104093)黑龙江大学 文学院- 1 - 非理性主义兴起对德国社会影响 ——群体视角下的19世纪末德意志......

    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及对策分析

    09学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论文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及对策分析信息技术系 05级4班 沈珊珊(2047)[论文关键词]贫富差距 现象 影响 原因 对策[论文摘......

    对构建和谐国税的几点思考(推荐)

    对构建和谐国税的几点思考关键词:和谐国税税收法治优惠政策征纳关系思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

    对构建和谐烟草的几点看法

    对构建和谐烟草的几点看法来源:烟草在线专稿 作者:叶淑强 更新日期:2006-12-29烟草在线专稿党中央提出要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新发展,......

    对构建和谐婚姻的思考

    对构建和谐婚姻的思考(当代婚姻社会学期末论文)外语学院 旅游英语072班074050346颜小云对构建和谐婚姻的思考“家和万事兴”,重视家庭和谐关系是中国数千年文化的优良传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