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文化发展研究会姓氏文化研究中心章程[五篇]

时间:2019-05-14 04:51: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达州市文化发展研究会姓氏文化研究中心章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达州市文化发展研究会姓氏文化研究中心章程》。

第一篇:达州市文化发展研究会姓氏文化研究中心章程

达州市文化发展研究会姓氏文化研究中心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中心的名称:达州市文化发展研究会姓氏文化研究中心(简称:达州市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第二条 中心的性质:是由达州市各地从事姓氏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爱好者、企业家及热心支持本项事业的各界人士,自愿组成的联合性、专业性、学术性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

第三条 中心的宗旨:在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的前提下,团结从事姓氏科学文化研究的工作者、爱好者、支持者和相关管理工作者,传承中华历史悠久的姓氏文化、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的战斗力、向心力和凝聚力。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条例以及我省、市相关规定要求,开展有中国特色的中华姓氏文化的高端研究与普及,大力宣传中华传统姓氏文化的杰出成就。积极搞好姓氏文化源流研究,开展寻根问祖服务,促进海内外学术交流,进而拓展海内外联谊,增进乡情、亲情、友情、促进社会和谐建设,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作贡献。

第四条 中心接受业务主管单位(达州市文化发展研究会)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第五条 中心住所:达州市。为便于开展工作,中心在达州市各县(区)设立X X县(区)办事处;全国各地经申请和本中心批准,可在各地设四川省达州市姓氏文化研究中心X X姓文化研究室或四川省达州市姓氏文化研究中心X X姓文化研究联络处。

第二章 业务范围和活动原因

第六条 中心的工作任务

(一)坚持唯物史观,组织宣传收集、整理、研究、交流、宣传、开发、建设落籍于达州市境内的各个姓氏历史文化资源;

(二)了解掌握海内外落籍和发祥于达州市的各姓氏宗亲信息,搜集有关资料,撰写、编辑、出版、发行有关书刊、人物专著、族史谱牒等书籍;

(三)调查了解和协助有关部门发掘、保护各个姓氏的古祠庙宇、名墓名居、先贤圣迹、纪念性景点景物等文物遗存及人文景观。开发旅游资源,服务于达州的经济发展。

(四)组织海内外落籍或发祥于达州各姓氏宗亲的寻根问祖活动,做好联络、接待、咨询、考察等服务工作,吸引他们关注祖地迁徙、回乡观光,旅游、投资、兴业等事项;

(五)统筹组织全市各姓氏的文化和商务活动,做好各姓氏的研究开发指导工作; 1

保障各姓氏活动沿着有序、积极、健康的轨道发展;

(六)组织姓氏有关的研讨、纪念、展览、交流等活动;

(七)开展与姓氏源流、迁徙有关的海内外其他交流活动,与海内外同乡会、宗亲会、同学会等民间社团,加强联系,促进联谊;

(八)宣传、表彰、奖励姓氏优秀学术成果、学术论文、科普作品和影像制品,以及在姓氏研究、古迹文物保护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集体,以推动社会力量对姓氏文化研究的工作开展。

第七条 中心的业务范围:姓氏得姓传说、姓氏历史演变、姓氏人口分布、姓氏郡望堂号、姓氏家乘谱牒、姓氏文化遗迹、姓氏轶闻趣事、姓氏古今名人、姓氏趣名技巧、姓氏迁徙繁衍、姓氏民间组织、姓氏寻根问祖、姓氏商务合作、姓氏扶贫济困、姓氏文化交流、姓氏人才地理、姓氏文化遗产、姓氏先世祭祀,等等。

第八条 活动原则

(一)中心按照核准的章程开展活动,遵守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

(二)遵守本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

(三)中心开展各项活动,诚实守信,不弄虚作假,不损害国家、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利益;

(四)中心开展活动时,遵循“民主集中制”和“自主办会”原则,做到工作自主、人员自聘、经费自筹。

第三章 会 员

第九条 中心吸收团体会员、个人会员及名誉会员(特邀会员),凡承认中心章程,热心研究和弘扬姓氏文化的各界人士,由本人申请、会员介绍,经中心批准,即可成为中心会员,海内外知名人士由中心邀请,经本人同意,可成为中心名誉会员(特邀会员);

第十条 中心由团体会员、个人会员和名誉会员(特邀会员)组成

(一)团体会员:1.拥护本中心的章程;2.参与本中心活动,支持本会工作,从事专业姓氏文化研究的组织可优先入会;3.从事姓氏文化研究的组织及相关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社会民间组织(如:家族理事会)。

(二)个人会员:1.拥护本中心的章程;2.从事专业姓氏研究工作者,有姓氏研究成果者可优先入会;3.积极支持中心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及专业姓氏研究组织的设计者。

(三)名誉会员(特邀会员):1.拥护中心的章程;2.从事专业姓氏研究工作者;3.海内外知名人士。

第十一条 申请加入中心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承认中心的章程;

(二)在中心的业务领域有一定的造诣和影响;

(三)有加入中心的意愿;

(四)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十二条 会员大会的程序

(一)提交入会申请书;

(二)经中心主任会或办公室(或授权)讨论通过;

(三)由中心发给会员证; 第十三条 会员有以下权利

(一)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有参加中心的活动的权利;

(三)有获得中心服务的优先权;

(四)有对中心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五)有优先取得中心编辑出版的书刊、科普资料和影像制品;

(六)有优先参加中心组织的会议和学术交流权;

(七)有入会志愿、退出自由的权利。第十四条 会员应履行下列义务

(一)执行中心的章程和决议;

(二)维护中心的合法权益;

(三)按规定时限和标准交纳会费;

(四)参加中心组织的各项学术、咨询和科普活动;

(五)向中心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六)团体会员接受中心委托的工作,协助开展有关学术和科普活动;

(七)为中心事业发展捐赠、募集资金;

第十五条 会员两年不参加中心活动,视为自动退会(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中心,并交回会员证)。

第十六条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行为,中心主任会或办公会审议通过,予以除名。

第四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产生

第十七条 中心主要负责人实行任命制和聘任制:

任命制主体是:达州市文化发展研究会;聘任制主体是:达州市姓氏文化研究中心。第十八条 中心设主任1人,执行主任2人,常务副主任2人,副主任5人,秘书长1人,由达州市文化发展研究会任命。根据工作需要,中心特邀高级顾问、顾问、研究员若干人,还可成立专家组等。

第十九条 中心设秘书处:设秘书长1人,常务副秘书长2人,副秘书长4人。常务副秘书长和副秘书长由达州市姓氏文化研究中心聘任。秘书处主要负责执行中心各项任务,开展日常工作。

第二十条 中心的主任、执行主任、常务副主任、副主任和秘书长,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坚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政治素质好;

(二)具有奉献精神和社会活动能力;

(三)在中心业务领域内有较大影响;

(四)身体健康,能坚持工作;

(五)未爱过剥夺政治权利和刑事处罚的;

(六)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七)中心主任、执行主任、常务副主任、副主任和秘书长最高任职年龄不得超过75岁,如超过最高任职年龄者,须经中心主任会会议表决通过后方可继续任职。

第二十一条 中心主任、执行主任、常务副主任、副主任和秘书长任期五年,任期满后通过考察后经中心业务主管单位(达州市文化发展研究会)批准才可以连任。

第二十二条 本中心的职权: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并对中心内部管理的各项制度及职责的审定;

(二)选举和罢免常务秘书长好、副秘书长及各机构主要负责人;

(三)审议中心的工作报告;

(四)决定中心终止事宜;

(五)决定中会员的吸收和除名;

(六)领导中心各办事处开展工作; 第二十三条 中心主任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和主持主任会议和专家会议;

(二)代表中心签署有关重要文件;

(三)提名中心执行主任、常务副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及有关工作人员的人选;

(四)筹备、管理本中心的经费;

(五)由中心业务主管单位(达州市文化发展研究会)赋予的其他职权;

(六)决定中心其他重大事项。

第二十四条 中心执行主任、常务副主任行使下列职权:

(一)提名副秘书长以及各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主要负责人的人选,交主任会决定;

(二)检查秘书处对中心决议的落实情况;

(三)督促中心常设机构工作开展情况;

(四)由中心主任委托的其他工作;

(五)开展和处理本中心日常事务。第二十五条 中心副主任行使下列职权:

(一)处理分管区域日常事务;

(二)督促分管区域工作落实情况;

(三)由中心主任委托的其他工作;

(四)协调分管区域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的工作。第二十六条 中心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秘书处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年度工作计划,负责主任会议、专家会议等筹备工作;

(二)协调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开展工作;

(三)决定办事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工作人员的聘用;

(四)由中心主任委托的其他工作;

(五)处理其他日常事务。

第二十七条 中心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主任会会议;特殊情况的,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主任会会议须2/3以上人员出席方可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人员2/3以上表决通过方可生效)。

第二十八条 中心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体会员会议; 第二十九条 本中心常设机构

(一)内设机构

1.办公室: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工作人员3人。主要负责起草、收发各种文件;联系和督促各部门的工作;建立网络,会员发展,对外联络,出版刊物,组织活动,建立档案等各项工作;

2.图书阅览室: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工作人员3人。主要负责姓氏文化图书、资料、光盘、图(照)片等方面征集、分类、编号、查阅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3.财务管理部:设部长1人,副部长2人,工作人员3人,主要负责资金、物资的一系列管理工作;

4.商务发展部:设部长1人,副部长2人,工作人员5人。主要负责商务信息,交流发展与管理,搭建姓氏文化产业平台,建立各姓氏或姓氏之间商务合作平台,共谋发展,创造财富,增加收入。

5.谱牒编修部:设部长1人,副部长,工作人员5人。主要负责征集、编辑、出版、发行各个姓氏的谱牒工作。

6.姓氏宣传部:设部长1人,副部长2人,工作人员3人。主要负责宣传、培训的工作。

(二)分支机构

建立若干个姓氏分支机构,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并经主任会审议同意后方能建立,并报本中心业务主管单位(达州市文化发展研究会)备案。

分支机构应具备下列条件:

1.有规范的名称(例:达州市文化发展研究会姓氏文化研究中心李姓文化研究室<部>、达州市文化发展研究会姓氏文化研究中心渠县办事处);

2.有学术带头人和一定规模的专家、学者、爱好者群体; 3.有符合本章程所规定的业务范围; 4.能独立开展中心的业务活动; 5.有固定的住所;

6.有合法和相对稳定的经费来源; 7.有与中心的业务和管理协议书。

(三)代表机构

在达州市七个县(区)和成都等地设立办事处(联络处)。设主任1人,副主任、工作人员3-5人。代表机构负责人的任免和设立机构应具备的条件同上述“分支机构”。

第三十 条 中心有关工作人员原则上实行兼任(聘任)制,其福利待遇,根据中心经济状况和个人承担的工作任务者,中心给予适当补助或奖励。分支机构和代表机构所有工作人员的福利和待遇自行解决。

第三十一条 中心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章程规定的原则,制定会议制度、人事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有关团体规章制度,由主任会议通过后执行。

第五章 经费性质、来源、管理和使用原则

第三十二条 经济性质:中心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自负盈亏,独立承担经济和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中心经费来源

(一)政府资助;

(二)社会捐赠;

(三)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的收入;

(四)研究成果的转让收入;

(五)利息等增值收入;

(六)其他合法收入。

第三十四条 中心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会员会费。具体会费标准须经主任会审议通过,并报告中心业务主管单位(达州市文化发展研究会)备案后实施。

第三十五条 中心经费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内和事业的发展,不在成员中分配。

第三十六条 中心依法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第三十七条

中心配备会计和出纳人员(可兼职),建立规范的会计和出纳帐务管理制度。财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按规定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三十八条 中心的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中心成员和会员及财务部门的监督。资产来源属于财政拨款或者社会捐赠的,必须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并将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九条 中心的资产所有权属于中心集体与投资者,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第六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四十 条 中心的章程修改,须经中心办公会议表决通过后,报主任会议审议。第四十一条 中心修改的章程,须在中心主任会议通过后15日内,并由本中心业务主管单位(达州市文化发展研究会)核准备案后生效。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本章程经2014年 月 日主任会议表决通过。本章程解释权属于本中心办公室。

第四十三条 本章程自中心主任会议表决通过核准备案之日起生效。

第二篇:中华桑文化研究中心章程

中华桑文化研究中心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中华桑文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规范管理和高效运行,充分发挥桑植物在中华历史文化、农业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领域的积极作用,参照民政部、农业部的相关规定及文件的要求,制定本章程。

本章程是中心管理、建设、运行和发展的基本文件,中心以本章程为依据,制定有关的实施细则和配套制度,对中心各方面的工作实施规范管理。

第二条 中心作为依托山西康禾农业有限公司设置的实体性研究机构,接受国家台湾事务办公室的管理及其科研管理部门的指导。

第三条 中心的宗旨与目标是:立足华夏,辐射台海及世界,通过理论研究和文化探寻,服务中华民族及桑农文化的发展和经济建设,把中心建设成我国桑叶、桑葚文化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与养生健康产品的基地和平台。

第四条 中心关注中华农耕历史文化,桑(树)叶、桑葚文化、养生产品的新发展和新变化,从对历史的发掘入手,力求提炼出中华社会发展带有规律性和特殊性的学术观点,对该植物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对中华桑(树)叶、桑葚健康养生产品的开发和利用。

第五条 中心的具体任务包括:

1.在保证研究质量的前提下,完成所承担的各项研究课题,努力推出一批学术精品和产品,促进中华桑(树)叶、桑葚文化及产品(东

方木酒、桑叶茶)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2.通过举行学术研讨会、学术沙龙、学术讲座等形式,对中华桑(树)叶、桑葚文化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学术探讨。

3.努力拓展对外学术交流的空间,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开展与台湾等省市周边地区机构和团体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华桑(树)叶、桑葚文化研究及产品开发向纵深发展。

4.积极参与海内外文化及产品经济活动,努力争取研究课题并圆满完成,不断扩大中心及企业产品中华桑葚酒(东方木酒)影响,打造知名品牌。

5.管理建设好山西康禾农业有限公司及中心的专业网站和专业刊物。

第二章 机构设置和人员组成

第六条 中心设立管理委员会,由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及相关管理人员组成。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由主任提名并报有关部门备案。

第七条 中心实行管理委员会主任负责制。管理委员会主任的主要职责是:

1.全面负责中心的领导、协调工作。

2.负责推荐聘任中心副主任及研究人员。

3.负责经费的筹集和使用分配。

4.主持召开管理委员会会议。

5.组织和落实研究项目。

第八条 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协助主任管理中心工作,协调并组织有关研究项目的实施。

第九条 中心设立办公室主任一名。其职责是:

1.完成主任、副主任分配的工作。

2.具体负责处理中心日常行政事务。

3.起草中心工作计划、总结等工作文件。

4.收集整理归档中心日常工作资料,完善行政档案。

第十条 中心定期召开管理委员会会议,由中心主任召集会议,副主任及办公室主任参加会议。管理委员会会议主要负责研究和决策中心内部重要工作事项。其具体职责是:

1.讨论并决定中心的组织机构及人员构成的调整事宜。

2.讨论、批准、上报有关中心的管理制度。

3.讨论决定中心财务预算和审议决算。

4.讨论并决定中心的发展规划、计划等事宜,所涉及的重大学术问题提交学术委员会决定。

5.讨论并决定中心的其他重大活动。

第十一条 中心成立学术委员会,以指导中心的学术研究工作。学术委员会由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及委员若干人组成。学术委员会成员以中华桑(树)叶、桑葚文化艺术、历史文化、产品经济的研究专家、学者、企业家为主,聘请一定比例的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学术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1.制定和修改学术委员会相关工作制度。

2.审议中心的学术研究方向及中长期研究规划。

3.负责中心重大科研项目和一般项目的评审。

4.负责重大成果的评审鉴定工作,对重大课题经费的合理使用提出建议并进行监督。

5积极开发投资中华桑(树)叶、桑葚文化系列产品,打造国际知名品牌。

第十二条 中心研究人员由专职研究人员和兼职研究人员组成。兼职研究人员既可是本校人员,亦可是外校及其他文化机构或团体的学者。

中心实行研究人员聘任制和流动制,聘任期为三年。

中心主任根据研究需要和研究成效,及时聘任、续聘、解聘研究人员。中心专兼职研究人员受聘时均应与中心签订聘任合同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第十三条 中华桑(树)叶、桑葚文化学术委员会设专职科研秘书一名,在学术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及管理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责为:

1.完成主任或副主任交办的各项工作。

2.负责处理学术委员会日常行政事务工作。

3.负责起草学术委员会工作计划、总结等。

4.收集学术信息。

5.收集、整理归档学术委员会相关研究资料,完善学术档案。

第十四条 中心设专职图书资料员兼书刊编辑人员一名,其主要

职责是:

1.完成管理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安排的有关工作。

2.根据中心工作要求,起草编辑计划和总结等工作文件。

3.负责中心的图书资料建设,按计划采编研究资料。

4.编辑《桑葚(叶)文化研究通讯》《中华桑葚酒(东方木酒)》健康养生期刊。

5.收集、整理、归档编辑资料。

第十五条 中心按研究方向设置若干研究所。暂设历史文化、植物医学资料、健康养生文化、产品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各研究所设所长、所长助理各一名。其职责是:

1.负责研究所日常管理工作。

2.协助中心主任遴选研究课题及负责人。

3.帮助课题负责人进行课题申报工作。

4.课题完成后,协助课题负责人完成结题等相关工作。

5.所长助理协助所长开展工作。

第十六条 研究所所长和所长助理由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兼任。

第三章 科研管理

第十七条 中心在搞好中华桑(树)叶、桑葚文化研究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探讨与重点学科建设的结合点,用以凝炼学科特色,促进学科快速发展。中心将另行制定《重点学科管理办法》。

第十八条 鼓励、促进学术创新与探索。中心在课题立项及资金

支持等方面优先考虑和扶植具有理论前沿性或重大实践价值的项目。

第十九条 在具体研究项目的开展上,鼓励跨学科研究和横向协作。中心实行研究人员奖优罚劣的奖惩制度。中心将另行制定《科研管理办法》及《研究人员考核及奖惩条例》。

第二十条 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形成知识创新机制,建立机构开放、人员流动、竞争创新、“产学研企”一体化的良性运行机制。

第二十一条 一般科研项目由各研究所所长或副所长主持和负责管理,重大研究课题成立课题组并聘任课题组组长。课题组组长的聘任,由研究所所长征得中心主任同意后,经学术委员会讨论审批,由中心主任任命。

第二十二条 中心对科研活动实行合同管理制。从事中心科研工作的人员,无论自带项目或者以中心名义申报、承担项目研究,均由该项目负责人与中心签订合同,载明双方的权利义务,以保证项目顺利完成和研究人员的良性流动。中心主任与项目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应签订聘任合同书,由中心主任向项目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签发项目立项通知书,以明确该课题已进入研究中心及双方的权利义务。

第二十三条 中心每年应按照工作计划召开国内或国际学术会议(论坛),以达到互通信息、共同切磋、促进研究的目的。

第二十四条 定期或不定期编印出版《中华桑(树)叶、桑葚文化研究通讯》和《中华桑葚酒》,及时通报研究信息,刊载研究成果。

第二十五条 建立有效机制、加强对外联络,在中华桑(树)叶、桑葚文化研究领域追踪最新研究动态和学术前沿问题。

第二十六条 提倡严谨务实、独立思考的学风,要求研究人员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第二十七条 加强学术队伍建设,培植老中青相结合、业务素质强的专业学术梯队,确保中心研究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 财务制度和物品管理制度

第二十八条 中心实行经济独立核算,设立独立账号。中心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和审计。

第二十九条 中心严格实行财务制度,做到专款专用,收支平衡,使资金得到有效的使用。

第三十条 中心加强对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的管理,保障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第三十一条 中心经主管部门批准,可接受国内外组织和个人的合法捐赠和赞助。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章程由中心管理委员会表决通过后生效。

第三十三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于中心管理委员会。

中华桑文化研究中心简介

一、概况

中华桑文化研究中心计划于2014年 月成立,是多学科、高位势的综合性文化研究机构。文化中心将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以基础理论研究为支撑,广泛链接国内外高端文化研究机构,积极推动对涉及中华桑(树)叶、桑葚文化发展的一系列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和产品开发,力争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政策研究机构。

二、组织结构

中华桑文化研究中心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理事会对中心的发展和学术研究提供指导与支持。理事单位包括山西康禾农业有限公司,科研所、植物所、文学所、历史文化所、新闻所、考古所等。此外,一些院外理事主要来自如民政部、农业部、林业局、财政部、国台办等国家部委。

三、主要研究领域

中华桑(树)叶、桑葚植物发展理论

中华桑(树)叶、桑葚文化产业(产品)发展

中华桑(树)叶、桑葚养生健康文化发展研究

中华民族(台湾地区)桑(树)叶、桑葚文化发展历史及战略

世界桑(树)叶、桑葚文化及产品经济研究

企业桑(树)叶、桑葚(东方木酒)系列产品生产、品牌管理发展研究规划等。

四、山西康禾农业有限公司简介

山西康禾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8年5月,注册资金5000万元,位于山西省沁县松村农业科技园区,占地面积3560亩,现有职工83名。以优质桑椹种植和深加工为主、兼融特色种植、养殖及农村观光旅游开发为一体,是全省最大的优种桑苗种植企业和现代农业观光示范企业。

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研发团队,特聘请山西省资深蚕桑专家为技术总监、资深红酒酿造专家为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蚕桑所、中国蚕协会、山西省农科院的26名专家、教授、技术人员为技术指导团队,并且成立了由成钟、刘征等20多名海外高层次人才、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康禾桑椹生物科技有机产业博士工作站”。公司严格按照国家有机农产品标准进行种植和管理,2009年种植基地和主要产品“东方木酒”及“桑叶茶”均通过了有机产品认证,于2012年通过了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独创了代表东方红酒特色的酿造工艺。

康禾公司注重高科技农业的科研开发,挖掘桑相关产业的潜在价值,将桑产业高端化。2011年,公司与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医师协会、中山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等科研院校、高校、医院达成科研合作意向,共同组成了“中国临床营养联盟”,我公司专注于桑果、桑叶、桑枝营养粉的科研开发;2013年,康禾公司牵头成立了“山西

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由全国17家科研机构和企业组成。旨在激发相关产业主要企业、科研机构与国家有关机构之间开展合作,推动相关产业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形成产业核心技术标准,支撑和引领产业技术创新。

公司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化运作模式,辐射带动周边3000户农户种植优质桑椹,作为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公司成立以来,先后荣获“英国伦敦国际评酒会银奖”、“国家有机产业联盟推荐产品”、“国家农产品中心推荐产品”、“全国可持续发展农业示范基地”、“有机产品基地”、“长治市农业产生化龙头企业”;2010年被长治市科委授予“科技进步三等奖”、2013年授予“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1月东方木酒正式入驻上海世博有机超市;山西省十大特产企业;山西省信用示范企业。

主要产品简介

东方木酒(Oriental Woodwine)简介

东方木酒精选优质桑椹为原料,采用世界先进酿酒工艺精心酿造,以科学方式储藏。本品色泽深红,酒体晶莹透亮,丰满雅致,口感圆润醇厚,除含葡萄酒所有营养成分外,同时保留了桑椹极其独特的营养和药用成分,风味卓绝。原料

东方木酒的原料为桑椹。2000年前,桑椹已成为中国皇帝的御用补品。《诗经》、《本草经疏》、古代诗词中也都有食用桑椹的记载与 10

描述。东方木酒被专家称为“种出来的好酒”。

产地

美丽的千泉水城沁县是国家农业部认定的绿色农业产业基地。东方木酒的生产基地即位于该县涅河东畔。该区域地处北纬37度,水源丰沛、光照充足、土地肥沃、天然无污染,具有得天独厚的黄金区位优势。工艺

东方木酒引进意大利进口全套酿造设备,采用世界最先进果酒酿造工艺,严格把控酿造过程。在追求优质口感与品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桑椹自身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

曼馞丽子矜茶

曼馞丽子衿茶以康禾农庄鲜嫩桑叶精制而成,所选用桑叶在整个栽培过程中不加任何添加剂,是纯天然产品。桑叶味苦甘性寒,归肺、肝经,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功效。桑叶在古书籍中又称神仙叶,世界上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桑叶除寒热、出汗。”《本草纲目》:“桑叶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桑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此外,桑叶中的植物防御素有抗微生物的作用。传统中医认为桑叶以经霜后为佳。

爽生营养粉

爽生营养粉是康禾公司通过考察、调研,结合公司现有的产品及发展的产业,经过科研团队耗时一年以桑叶、桑果为原料的临床营养

制剂的研究、依托“中国临床营养联盟”技术合作优势,充分利用桑叶、桑椹的特殊营养价值、功能特点及药理、作用机理等方面的药用、食用价值,倾力打造的又一新品。原材料取自康禾公司有机种植基地,选用优质桑果、桑叶、桑枝,利用真空速冷、纳米粉碎技术,提取原料中活性成分,其中包括桑椹全组分分析,抗糖尿病、抗氧化分子及白藜芦醇、花青素、硒等的提取与研发,是一种保健品、功能食品。具有“大病辅治、慢病防治”的功效。

五、成立中华桑文化研究中心的优势与问题及建议 优势:

1、成立中华桑文化研究中心我公司有独特的产品优势和人才优势和文化底蕴:

2、成立中华桑文化研究中心我公司有独特的桑葚种植基地和生产企业;

3、成立中华桑文化研究中心我公司有独特的台农九号品种等。问题:

1、前期资金紧张,需解决经费(成立中心及组织论坛等费用);

2、需要政府有关部门支持与扶持;

3、国家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和扶持基金;

4、在北京设立该中心的办公场地等。建议:

1、国台办出面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2、统战部、国台办及山西康禾公司组织协商具体成立事宜,国台办牵头共同完成此项工程。

六、中华桑文化研究中心(成立)章程:附后

第三篇:霞浦县畲族文化研究会章程

霞浦县畲族文化研究会章程(草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团体名称:霞浦县畲族文化研究会。

第二条霞浦县畲族文化研究会是由畲族群众自愿参加、自筹资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保障、非盈利性的,属自发创办性质的民间文化教育研究社团组织。

第三条 研究会的宗旨是: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坚持“为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服务,为畲族群众服务,为推进畲族事业发展服务”的三服务方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集中畲族群众之智慧力量,帮助畲族群体,研究、挖掘、保护、弘扬畲族优秀文化,维护畲族群众的基本利益,推进畲族群众共同繁荣,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和谐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开展以不盈利为目的的畲族民间文化教育研究活动。

第四条霞浦县畲族文化研究会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接受相关事务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霞浦县畲族文化研究会注册地在福建省霞浦县松城街道。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六条霞浦县畲族文化研究会的业务范围

(一)弘扬畲族光荣传统,协助相关事务管理部门完成畲族文史资料的挖掘整理,编撰《霞浦畲族》简讯,设立“畲族三明网”网站,宣传霞浦县内外畲族社会和事业发展重大成就,讴歌畲族人民勤劳、朴实、勇敢、智慧的美德和风尚。

(二)保护畲族珍贵文化遗产,协助相关事务管理部门做好畲族文物、文化的保护和挖掘,尤其是挖掘、保护三明会馆文物遗产,传承民族团结之魂。协助整理,修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歌系列,招商引资开发畲族传统服饰、风情工艺品,弘扬传统文化,拓展市场空间。

(三)推进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设立民间教育基金,筹措资金帮扶品学兼优和特困畲族学生,大力弘扬尊师重教,对在畲族小学教育岗位上安心工作、并做出贡献的优秀教师予以奖励。

(四)协助畲族村沟通经济发展渠道,搜集、提供经济发展项目信息,促进畲族村经济发展。

(五)加强沟通,做好兄弟省、市、县民间畲族文化教育的联络联谊工作。

第三章 会 员

第七条霞浦县畲族文化研究会实行会员制。

第八条凡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热心本民族繁荣与发展的畲族同胞,均可成为本会会员。

第九条会员入会的程序是:

(一)提交入会申请书或填写申请表;

(二)经理事会或理事会派出机构讨论通过;

(三)由理事会或理事会派出机构发给个人会员证。

第十条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享有参与研究会管理机构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享受研究会举办的各项互助计划;

(三)享有对研究会管理工作的建议权和监督权;

(四)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第十一条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研究会章程,执行研究会的各项决议;

(二)遵守研究会的各项规定,维护其合法权益,不从事损害研究会和其他会员利益的活动;

(三)按自愿原则,参与研究会的活动,完成其交给的各项工作;

(四)向研究会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第十二条会员退会应提出书面报告(或申请),经霞浦县畲族文化研究会或派出机构同意,并交回会员证。

第十三条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行为,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予以退会。

第四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产生、罢免

第十四条 霞浦县畲族文化研究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一)制定和修改研究会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

(三)审议理事会、监事会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四)审议通过研究会发展规划;

(五)对研究会重大事宜作出决定;

(六)决定终止事宜;

(七)决定其他重大事宜。

第十五条会员代表大会需有2/3以上的会员代表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需经到会会员代表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十六条会员代表大会每届五年,因特殊情况需要提前或延期换届的,由理事会表决通过。

第十七条研究会由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及理事组成,在闭会期间由会长、秘书长主持本团体开展日常工作,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

第十八条 研究会的职权是:

(一)选举和罢免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及理事;

(二)筹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三)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四)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五)决定会员的吸收和退会;

(六)决定设立办事机构、派出机构;

(七)决定副秘书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八)领导研究会机构开展工作;

(九)制订研究会的经营方针和发展规划;

(十)提出研究会的章程修改方案;

(十一)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九条研究会需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需经到会理事会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条研究会每年召开若干次会议。

第二十一条 研究会的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

(二)在本系统业务领域有较大影响,或各地分会负责人;

(三)会长、副会长、秘书长最高任职年龄不超过70周岁;

(四)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五)未受过治安、刑事处理处罚,遵纪守法的;

(六)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十二条研究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如超过最高任职年龄的,需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三条研究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每届任期五年。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任期不得超过两届,因特殊情况需延长任期的,需经会员代表大会2/3以上会员代表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四条研究会秘书长为本团体法定代表人。研究会法定代表人不兼任其他团体的法定代表人。

第二十五条研究会会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和主持会员代表大会;

(二)代表研究会签署有关重要文件;

(三)提名副秘书长以及各办事机构、派出机构主要负责人,交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决定;

(四)决定办事机构、派出机构专职人员的聘用;

(五)处理其他日常事务。

第二十六条 研究会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办事机构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工作计划;

(二)检查会员代表大会决议的落实情况;

(三)协调各办事机构、派出机构开展工作;

(四)会员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第五章 监事委员会

第二十七条霞浦县畲族文化研究会设立监事委员会,对研究会开展的业务行使监督职能。

第二十八条监事委员会成员由会员代表和社会知名人士及专家三人组成,每届任期为五年。

第二十九条监事委员会成员由代表大会推举和罢免。研究会的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职监事委员会成员。

第三十条监事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派代表列席研究会相关会议;

(二)监督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及其他管理人员有无违反法律、法规、研究会章程及会员代表大会决议的行为;

(三)监督研究会财务状况;

(四)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

(五)会员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第三十一条监事会的决议需经三分之二以上监事同意方为有效。

第三十二条监事会行使职权而聘请律师、注册会计师、审计师等专业人员的费用,由霞浦县畲族文化研究会承担。

第六章 资产管理 使用原则

第三十三条霞浦县畲族文化研究会的资金来源

(一)国内外机构和个人的捐赠、赞助和投资;

(二)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

(三)基金利息收入;

(四)其他合法收入。

第三十四条研究会不强制规定向会员收缴会费。按照自愿原则,接收会员的捐赠、赞助。

第三十五条研究会资金收入由霞浦县畲族文化研究会统一管理。除留必要的管理费用外,全部并入总准备基金。

第三十六条研究会经费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第三十七条研究会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第三十八条研究会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得兼任出纳。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

第三十九条研究会的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国家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会员代表大会和财务部门的监督,资产来源属于国家拨款或者社会捐赠、资助的,必须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并将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向会员公布。

第四十条研究会的资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第四十一条研究会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参照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四十二条对研究会章程的修改,需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报会员代表大会审议。

第四十三条研究会修改的章程,须在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后15日内,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并报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后生效。

第八章 终止程序及终止后的财产管理

第四十四条研究会完成终止或自行解散或由于分立、合并等原因需要注销的,由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提出终止动议。

第四十五条研究会终止动议需经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第四十六条研究会终止前,需在业务主管单位及有关机构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四十七条研究会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注销登记手续后即为终止。

第四十八条研究会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发展与研究会宗旨相关的事业。

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九条本章程经×年×月×日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第五十条本章程解释权属霞浦县畲族文化研究会的理事会。

第五十一条

本章程自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之日起生效。

第四篇:中国姓氏文化

中国姓氏文化——“万”姓

作者:合肥工大附中高一(1)班 万智康

万,萬,wàn(单姓“万”念作wàn,复姓“万俟”中念作mò),中国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江西、浙江、四川、湖北、安徽等地区。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24%,居全国第86位。

一、历史来源

“万”姓的历史来源主要有:

1.出自姬姓,是以祖父的字作为姓氏。周朝有大夫受封于芮国(在今陕西大荔县朝邑城南,姬姓诸侯国,公元前640年为秦所灭),史称芮伯。春秋时,传至芮伯万,曾一度官至周王朝司...徒,但后因芮伯万宠姬太多,便被母亲芮姜赶出国去,住在魏城(今山西芮城),其子孙以祖父的字“万”为氏。

2.亦出自姬姓,以祖父的字“万”为氏。春秋时,晋国有大夫毕万,乃毕公高之后,因辅佐..晋献公有功,受封于魏(今山西芮城北,原为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功灭,把他封给了毕万),又称魏万,其子孙以祖父的字“万”为氏,称万氏。

3.出自他族改姓。南北朝时北魏有鲜卑族复姓叶万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为汉字单...姓万氏。一说代北(泛指汉、晋代郡和唐以后代州以北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山西、河北北部一带。)三字姓万纽于氏改为万氏。

4.周武王因“以万人而服天下”,其后就有人以“万”为姓氏。

.......

5.古代有弈叶的人,曾居住在阴山北面的万纽于山,他的后代以居住地为氏,取山名的第一....个字“万”作为姓氏。

二、家族名人

“万”姓作为一个古老的中国姓氏,人才辈出。以下介绍一些比较著名的人物: 万

章:战国时期孟子门下的得意弟子,是最早扬名于历史的万姓先人。关于他的事迹,史书..............是这样记载的:“孟子去齐,绝粮于邹薛,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修 :字君游。东汉茂陵人。更始年间(公元23--25年)任信都令,迎光武帝,拜偏将军。平河北,因功封槐里侯,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万安国:北魏代郡人,大将军,大司马,封安成王。

万宝常:隋代音乐家,擅长多种乐器,著有《乐谱》。.....

万其融:唐代越州人,善诗,文词俊秀,与贺知章扬名上京。

齐:唐代,代宗钦点翰林院大学士,后升殿前侍郎。

虎:唐代,代宗御前镇殿大将军。

彪:唐代,代宗九门提督大将军。

顷:宋代浙江绍兴人,十岁受帝召见诵经史、子书如流,钦赐文林郎。

万文胜: 宋代宁国人,倜傥有大志,累官至福州观察使总殿前诸军。宋理宗(公元1225-1264年在位)以飞白体书写“忠实”二字赐之。

万人杰:南宋,创前直谏大臣。

金:元代,进士,兵部侍郎。

玉:元代,进士,升传宣太史,时人称“万氏三龙”。

清:元代,进士,升枢密院使,镇守建昌路总管府。

万祥元:元末,进士,翰林院编修,诰封奉政大夫。

户:明代,第一个尝试用火箭飞行的人,被誉为“世界宇航第一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万

安:明代,宪宗,孝宗两朝,翰林院编修大学士。

万阳春:明代,进士,十岁能成诗对,十六岁中进士,两任知县,一任知州,诰封清祯惠民大夫。

万元吉:明代,军事纪监,兵部左侍郎。

表:世袭宁波指挥佥事。正德武进士。于国计赢绌,河流通塞,无不通晓。通经术,熟习先朝典故。曾求学于钱德洪(绪山),宗王(阳明)学。为明代武臣通儒之佼佼者。

万密斋(万全,1488—1580):湖北省罗田大河岸人,与李时珍齐名的明代大医学家。清初...被皇帝封为“医圣”,康熙四十七年(1708),罗田知县沈廷桢为他重建坟墓,并立墓碑。

泰:清代,户部主事,诗史学家。

万斯同:清代著名史学家,博通诸史,尤精明史。他讲求志节,坚决不愿在清朝为官。康熙...间,应邀以布衣参修《明史》五百卷,皆其手定。著有《历代年表》。万斯大:清朝经学家。他一生精于经学,对《春秋》、《三礼》尤有研究。为万斯同之兄。...

万寿棋:清代著名国画家。

树:清朝文学家、戏曲作家。在词的格律方面,造诣很深。编有《词律》20卷,为填词者所推重。又有杂剧、传奇21余种。

万启均:清代,江西南昌人,进士内阁中书,癸酉四川大主考。

云:清代,浙江仁和人,监察御史。

万人杰:清代,潼川人,资州学政。

诚:清代,涌州人,内阁中书。

川:著名画家、绘画理论家,博学能文,尤精绘画,擅长花鸟。用笔含蓄,色调柔和清新,富有天趣,为当时艺苑所推崇。有《绘事琐言》、《绘事雕虫》等绘画论著,影响颇大。

万玉山:名僧、气功大师。

万福麟:民国,国民党高级将军。

涛:民国,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烈士。

万家宝:笔名曹禺,共和国著名剧作家,曾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代表作《雷雨》等。..........

万国权: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

万海峰:共和国成都军区政委。

万绍芬:共和国江西省省长、省委书记。

万贤国:湖南省澧县人,中国原子能农学会理事长期从事水稻辐射育种工作,育成了“湘早糯 1号”、“湘激80—41”等。出版了《同工酶技术及其应用》、《水稻栽培》2本专著,发表了论文60多篇。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健:四川简阳人。“九三”学社社员。曾任甘肃省财政科学研究所副主编、编委、“九三”学社甘肃省委宣传部部长,甘肃省高校学术期刊研究会常务理事,甘肃省美学研究会理事。先后发表美学、诗歌研究、经济等方面的论文30余篇,诗词80余首,书画70余幅。学术研究、书画成果已分别入编《中国当代专家学者传略选》、《中国百科专家人物传集》、《中国当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大辞典》。

万百万:教授,江苏南京人。交通大学任,博士生导师。

万百五:教授,江苏南京人。西安交通大学任教,博士生导师。享有国务院给予的政府特殊津贴。在国内外发表270余篇学术论文。

万德钧:笔名鲁曼,广西玉林人。民盟盟员。广东肇庆市群众艺术馆戏曲部主任。中国国际名人协会会员、广东戏剧家协会、曲艺家协会会员、广东民俗文化研究会会员、肇庆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

一 :原名万梃森,河北昌黎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霞色》、《清幽》分别参加第六届、八届全国美展。1987年设计“猛禽”特种邓票一套四枚被评为银质奖。万望月:陕西洋县人。中国书协、世界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中国书研会会员,国家人事部中国书画人才研修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中外名人研究会艺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万联众:天津人。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理事。被聘为人民日报社历闻函授部黑龙江分校常务副校长。著有《郭玲春新闻伯选评》《消息写作艺术技巧》两书。成表新闻论文70多篇。

万龙骧:河北枣强人。沈阳汽车制造厂副厂长。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委员。沈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

里:1977年6月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1980年4月-1988年4月任国务院副总理。........1982年9月在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1988年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1986年荣获“奥林匹克勋章”金奖。1993年6月被世界桥联和北美桥联授予主席最高荣誉奖和世界冠军金牌奖。1994年1月被美国马里兰大学授予公共服务荣誉博士学位,同年10月7日被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授予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还曾被加拿大里加纳大学授予法学荣誉博士学位。

钢:上海市人,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十届全国政协三次会议增选为常务委员,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科技部部长。............

三、迁徙分布

万姓主要有两个支派,即出自于芮伯万及毕万之后。这两个支系后成了我国万姓的主要来源,.....自然,万姓发祥地应在今山西芮城一带。大致上,早在战国之时,已有万姓迁入山东省境,至汉代以前,万姓乃主要繁衍于山西大部、河南北部及四周地区。汉代,万姓已分布于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万姓有以“扶风”、“河南”为其堂号。换言之,主要发源于山西芮城一带万姓,在后来不久却称盛于今河南北部及陕西关中一带。魏晋南北朝时,河南一带由于他族改姓万,使得万姓家族的队伍更加庞大,同时,又因北方战乱之故,万姓同其他士族一样,又不得不大举南迁。早期主要南迁繁衍于今江西、浙江、湖南等省,其后不断向四周扩展,以至宋代已遍及江南大部分地区。

四、《万氏家训》

这是从百度贴吧-“万吧”找到的家族家训: ..万氏列祖,源远流长。国法家规,紧记心上。遵纪守法,莫乱朝纲。爱国爱家,忠孝莫忘。孝敬父母,长幼相帮。礼义廉耻,四维必张。君子风范,能忍谦让。为官为吏,恶惩善扬。夫妻平等,祸福共当。兄弟姐妹,互谦互让。乡邻四党,和谐至上。邻里有事,竭力相帮。为人处世,自立自强。光明磊落,胸襟坦荡。戒斗戒讼,为善为良。戒赌戒淫,身心健康。耕读并进,振兴家纲。扶贫帮困,共奔小康。兴我族门,为祖争光。先祖有灵,佑尔后昌。

五、万氏图腾

附录:

一、中国姓氏由来

在上古三代,姓和氏不是一码事。氏是从姓那儿派生出来。从汉代开始,姓氏混而为一。现代我们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考其来历,大致可分为12种类别:

1.以姓为氏。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母权.制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2.以国名为氏。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曹、胡、许等,皆成为今天常见姓。3.以邑名氏。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予同姓或异性卿大夫的封地。其后代或生活在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继之为氏。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岔生采邑于苏(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岔生后代便姓苏。据统计,以邑为氏的姓氏近200个。一些复姓由于漫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已不复存在。

4.以乡、亭之名为氏。这类情况不多,今日常见姓有裴、陆、阎、郝、欧阳等。..5.以居住地为姓。这类姓氏复姓较多,常带邱、门、乡、闾、里、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

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氏。出自此条的姓氏很多,据统计有五六百个,其中复姓近200个。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以林性传世。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孙以祖父字为氏,汉代时改皇父为皇甫。

7.以次第为氏。一家一族,按兄弟顺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后代相沿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顺序。但也有例外。鲁庄公之弟庄父、排行老二,本为仲氏、仲孙氏,因他有弑君之罪,后代便改姓孟,或姓孟孙。

8.以官职为氏。如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等。一些以官职为姓的姓氏,丹从字义上看,也..可以分辨出来,如籍、谏、库、仓、军、厨等。9.以技艺为氏。如巫、卜、陶、匠、屠等。..10.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11.以谥号为氏。..12.因赐姓、避讳而改姓。.........

二、中国姓氏人口排名

根据公安部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网站免费统计分析产品,2006年11月中国大陆前二十位姓氏户籍人口数据如下: 排名 姓氏 人数(万人)黄 2941 14 朱 1646 1 李 9255 8 赵 2618 15 胡 1497 2 王 9102 9 吴 2502 16 郭 1426 3 张 8669 10 周 2433 17 何 1334 4 刘 6528 11 徐 1855 18 高 1290 5 陈 5664 12 孙 1794 19 林 1250 6 杨 4168 13 马 1689 20 罗 1240 2007年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对全国户籍人口的一项统计分析显示:王.姓是我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第二大姓是李,有9207.4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19%;第三位是张姓,有8750.2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83%。.

二〇一〇年二月十二日

第五篇:姓氏文化论文

姓氏文化: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

摘要:形形色色的姓氏寻根追宗,全不能避开河南。因为《新百家姓》中,有73个姓氏能在河南找到发源地,而且有48个姓氏的主要发源地就在河南。

形形色色的姓氏寻根追宗,全不能避开河南。因为《新百家姓》中,有73个姓氏能在河南找到发源地,而且有48个姓氏的主要发源地就在河南。河南处于河洛一带,河洛是黄河与洛水的简称,也指黄河中下游和洛水流域的一些主要地区,是中原地区最核心的部位。这片土地孕育了母系氏族社会最繁荣的代表——仰韶文化,曾经是“人祖”伏羲、炎帝、黄帝、颛顼和帝喾的活动区域,还是夏和商的国都所在地、政治与文化中心,“八大古都河南居半”,无论如何,炎黄子孙的祖先曾经深情地眷念这片土地是毋庸置疑的,河南历史上最辉煌的年代都与姓氏的开端、发展息息相关。正是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催生了这个“大姓的故乡“。

河南是中华姓氏的摇篮,中华姓氏无论肇始与大量衍生都与中原关系密切。姓氏文化是河南独有的文化现象。

——徐光春

关于姓氏文化

姓氏文化,是指与姓氏有关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其内容包括姓氏起源、姓氏流变、家族播迁、名人事迹与遗迹、家谱、宗祠、世系、家训、郡望、堂号、堂联、字辈等等,以及由此形成的尊祖敬宗、报本反始、寻根问祖等族姓与民族文化认同理念。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姓氏是区分人类血缘与族群关系的文化符号,一个个的姓氏把一个个不同的家族群体区分开来。对于任何人类个体,姓氏都与生俱来,并将终生相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姓氏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徽章。无论你身处何地,只要见到同姓之人,即刻就会产生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姓氏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联系着同一姓氏的人们。在中国人看来,姓氏是祖宗所赐,是一个人尊严的表现,尊重姓氏便是尊重祖宗和自己。因此,对于一个家族来说,姓氏就是凝聚一个族人的最重要力量。寻根溯源,很多姓氏的根都可以上溯到人文始祖黄帝与炎帝,因此中国人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从这个意义上讲,姓氏也是联系全球华人的重要纽带。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母体,中原地区又是海内外华人的主要祖根地,这些赋予了河南丰富的根文化资源,成为海内外华夏儿女魂牵梦绕的寻根谒祖圣地,海外华人来河南寻根祭祖的热潮,也促进了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

华人祖根大半在河南

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大都出自河南或主要活动于河南;中华大姓除了个别例外,大都发源于河南;中华民族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出自河南。可以说,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在河南。

袁义达(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从人祖太昊伏羲氏“正姓氏,别婚姻”算起,姓氏发展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据《路史》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人伦之本,而民始不渎。”大约6500年前,在以宛丘(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为中心的黄淮区域,被尊为“人文始祖”、“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统一了九大部落,奉“龙”为华夏图腾。但让伏羲颇伤脑筋的是,当时部落男女的交媾生育十分混乱,往往“知其母,不知其父,知其爱,不知其礼”。为了制止乱伦、乱婚等愚昧现象,伏羲开始实践“制嫁娶,正姓氏”。他首先自定为“风”姓。接着,又为当时尚存的母系家族定姓,如:姒、姜、姚、妫、姬等,这些皆带“女”字的姓意指“源于同一女性始祖,而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族属”。他为庶民百姓定氏时使用了灵活、简便的办法。有以居住地的地形景物为氏的,如石、邱、高、沙、江、洪、谷等;有以驯养的动物为氏的,如牛氏、马氏等;有以周围常见的植物为氏的,如杨、叶、柳、花等,有以方位为氏的,如左氏、南氏等;有以天象变化为氏的,如雷氏、阴氏等;还有的以生活用品为氏的,如柴氏等。

李立新(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博士):中华民族的姓氏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由少到多,不断分衍,迄今历史上使用过的姓氏共有两万多个,得名的方式各种各样,无所不有,其发展演变可分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姓的产生。中华姓氏产生于伏羲、女娲时代的母系社会,是伏羲为了避免近亲交媾给后代带来危害,将族人按血缘关系区分为不同的集团,这些不同的血缘集团就是姓族或姓。周代“同姓不婚”制度就渊源于此。

第二阶段是氏的出现及其演变。氏大约出现于从炎、黄二帝时期开始的父系氏族社会,社会组织以男性为中心,原来的姓族分裂衍化出若干男性为主导的氏族,氏族显示着家族对土地和财产的所有,标志着贵贱和等级的差别。舜时的“赐姓命氏”,是大规模赐姓命氏的渊源。

第三阶段是中华姓氏普及和定型。周初实行周朝贵族内部的层层分封制,共建立71个诸侯国,还分封了不少有功的异姓贵族,至春秋时发展为140个国家,这些诸侯多以封国为氏,封国以下层层递封,有更多的人以封邑为姓,以官职为姓,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姓氏制度。中华姓氏在这一时期得到普及和定型。

第四阶段姓氏混一。战国时期,随着宗法制度的崩溃,等级制度被破坏,姓氏合二为一,标志着现代意义姓氏的产生。

第五阶段是少数民族的融合。秦汉以后,少数民族不断入侵和入主中原,中华文化以其特有的先进性、强固性和包容性,将它们一一融合,中华姓氏也不例外。

谢钧祥(著名姓氏文化专家):笔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来源可考的4820个姓氏中,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1834个,占38%。在按人口多少排列的占汉族人口90.14%的前120大姓中,全源于河南的姓氏有52个,即李(鹿邑)、张(濮阳)、陈(淮阳)、黄(潢川)、周(汝南、汝州、洛阳)、林(淇县、洛阳)、何(信阳、洛阳)、宋(商丘)、郑(新郑、开封)、谢(唐河、南阳)、冯(新郑、荥阳)、于(沁阳)、袁(洛阳、巩义)、邓(邓州)、许(登封、许昌、鲁山)、傅(安阳)、苏(温县)、蒋(淮滨)、叶(叶县)、阎(洛阳、荥阳)、潘(固始、洛阳)、戴(商丘、民权)、夏(巩义、淮阳)、范(范县)、方(禹州、洛阳)、石(淇县、洛阳)、姚(范县)、廖(唐河、固始)、孔(新郑、商丘)、康(禹州)、江(正阳)、史(新郑)、邵(汝南、安阳)、段(辉县)、雷(禹州)、汤(商丘)、尹(宜阳、安阳)、武(巩义、安阳、商丘)、赖(息县)、樊(安阳、淇县、济源)、兰(新郑、洛阳)、殷(安阳、许昌)、陶(安阳、淇县)、翟(鲁山、宝丰、叶县)、安(洛阳)、倪(新郑)、严(洛阳)、牛(商丘)、温(温县、洛阳)、芦(洛阳)、俞(新郑)、葛(长葛、宁陵、洛阳);部分源头在河南的姓氏有45个,即王(卫辉、洛阳)、刘(鲁山、偃师、洛阳)、赵(巩义)、吴(濮阳)、徐(安阳、淇县)、孙(濮阳、淮阳)、胡(淮阳、郾城、洛阳)、朱(洛阳)、高(新郑、洛阳)、郭(登封、陕县)、罗(洛阳)、梁(洛阳)、韩(新郑、洛阳)、唐(方城)、董(临颍)、萧(安阳、淇县)、程(洛阳)、沈(平舆、沈丘)、吕(南阳、新蔡、洛阳)、卢(洛阳)、蔡(上蔡、新蔡)、魏(开封、邓州)、丁(开封)、薛(洛阳)、杜(新郑、洛阳)、钟(洛阳、长葛)、姜(南阳)、熊(新郑)、陆(嵩县、洛阳)、白(息县)、毛(宜阳)、邱(淮阳、洛阳)、秦(范县)、顾(范县)、侯(辉县、洛阳)、孟(濮阳)、龙(新郑、临颍、鲁山)、黎(洛阳)、常(新郑)、贺(洛阳)、龚(新郑、辉县)、文(鲁山、濮阳)、施(安阳、淇县)、洪(辉县)、季(开封);两项合计,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97个,占120大姓的81%,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52%。在占汉族人口98.24%的300大姓中,全源于河南的姓氏有97个,部分源头在河南的姓氏有115个,二者合计,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212个,占300大姓的71%,占全国汉族人口的84.9%。概言之,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占全国汉族人口的85%以上。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河南是姓氏资源第一大省,海内外华人的祖根大半在河南。

河南是中华姓氏的摇篮。如果进一步把中华姓氏史与河南历史加以对照,就不难发现,无论是姓氏的萌芽、产生、发展,还是普及、定型,无不与河南息息相关,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六点:

河南是姓氏肇始时期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在姓起源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制时期,河南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在氏起源的父系氏族社会,中原地区(主要是今河南)氏族林立,这成千上万的氏族、部落便是“氏”的渊薮。

河南是华人祖先炎黄二帝和太昊的活动中心。从血缘关系上说,当今120大姓分别属于三个族系,即黄帝族、炎帝族、东夷族,出自四位祖先,即黄帝、炎帝、太昊与少昊。其中,属于黄帝族的有86姓,占120姓的72%;属于炎帝族的有6姓,占5%;属于东夷族的有8姓,占7%;兼属黄帝族与炎帝族的有11姓,占9%;兼属黄帝族与东夷族的有9姓,占7%。河南长期是这三族活动的中心,因此,其姓氏也多数是在河南境内形成的。

河南是姓氏发展时期夏、商两代的国都所在地。夏、商时期,从奴隶制兴起到全盛,也是中华姓氏得以发展的时期,而这两个朝代活动的中心地带均在今河南境内。

河南在姓氏普及时期的周朝占有重要位置。周朝是我国产生姓氏最多的朝代,姓氏基本上普及,并相对定型,此后没有更大的发展。而河南是在这一时期起到关键作用的地区。

河南有得天独厚的产生姓氏的优越条件。河南历史悠久,产生的姓氏必多,人口密集,得姓受氏者必众;建都频繁,得姓的机会必广。

河南是北魏鲜卑族政权入主中原改姓的基地。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于493年迁都洛阳后,进行汉化改革,令鲜卑人改姓,仅见于《魏书·官氏志》单独列出的,即有114个。

许顺湛(著名考古学家、河南博物院研究员):炎帝族后代曾占据15个属地,有107个氏;黄帝族后代占据101个属地,有510个氏;舜族后代占据7个属地,有61个氏;禹族后代占据12个属地,有33个氏;契族后代占据12个属地,有124个氏。总共属地147个,835个氏。835个氏到后来都演化为华夏族的姓,现在汉族人的姓氏都来源于此,是为炎黄子孙。作为炎黄子孙祖源的这147个属地、835个氏,主要分布在中原地区。

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

姓氏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国脉、文脉,形成了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信息学遗产。中华民族一向具有厚德载物、报本返始、依恋本源、尊祖敬宗的传统,这种品性是一种民族认同感和归宿感的体现,根文化正是出于这种民族品性,是中原历史文化的特质。

谢钧祥:姓氏,本是姓与氏的合称,是标志家族系统、表明血缘关系的符号,也就是人的根。研究中华民族的姓氏,继承祖国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可以帮助海内外华人实现寻根谒祖的夙愿,而且对加强海内外华人的联系与交流、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加速经济建设等方面,也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袁义达: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氏“正姓氏,制嫁娶”体现了人类自然进化的规律。中国人姓氏形成的血缘链如同大江河流,永不中断,牢牢联系着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每一寸土地,以及这块土地上的每一个子孙。中国人姓氏的遗传本质如同血脉,世代相传,始终维系着中华民族这一大家庭的生存。中国人姓氏的血缘链、遗传本质和传统文化理念最终形成了一股坚韧的、能够一脉相承、绵延连续的民族凝聚力,始终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祖国的统一。

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除了猿人化石、甲骨文字、千古长城、秦砖汉瓦、敦煌壁藏、典籍文献等无以计数的实体文物与载体外,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就有具体生动的体现,这就是人人皆有的姓氏。中华姓氏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进程。由三皇五帝等中华祖先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姓氏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国脉、文脉,形成了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信息学遗产。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姓氏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而深广,涉及历史学、考古学、民俗学、社会学、民族学、语言学、文献学、遗传学、文化人类学等诸多学科,生动而具体地反映着我国历史上的社会形态演进、文明起源、民族融合、中外交流以及历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习俗的发展与变革,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原生态文化,具有世界上其他民族姓氏文化所未有的鲜明特色。姓氏文化对于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乃至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推动全世界华侨华人的文化认同,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李乔(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姓氏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几乎所有家族的家训中都包括孝父母、和兄弟、睦宗族、和乡邻的内容,主张“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元气团结”是“家道隆昌”必不可少的条件,“父不慈,则子不孝”、“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在宗族内部,强调“相爱相敬”、“平则同安乐、患难则共扶持”;在邻里关系上,强调“傍金傍银,不若傍个好乡邻”、“患难扶持”、“宁我容人,毋使人容我”。研究姓氏文化,发掘其中的和谐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王剑(周口师范学院教授):弘扬姓氏文化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几千年来形成的以汉族为主体、各少数民族共同建构的一种民族向心力,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以及与世界其他民族的一个重要区别。正如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所说的那样:“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在中华民族凝聚力这个广泛的概念下,所包含的主要是文化上的共同心理、共同习俗与血缘上的认同和延续等因素。所以我们今天研究和弘扬姓氏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凝聚力形成的基础和动力,更好地把握凝聚力发展的途径和保障,并利用这一巨大的精神力量推动祖国建设和民族发展。

郑强胜(寻根杂志社副主编):维系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文化认同是很关键的一个因素,中华民族的文化核心是传统的儒家文化,而姓氏文化的很多内容包含在传统文化里面。姓氏文化除了血缘认同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文化认同,一个姓氏、一个家族在起源、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家族文化,如家谱、家规、家训等,这是维系一个家族、一个姓氏向心力、凝聚力的基础,也是区别于其他家族的根本所在。我们研究姓氏、研究家族史,不仅仅要了解姓氏的起源、演变、发展,而且还要深入挖掘家族史的主要内涵,了解家族文化,使家族文化在今天的文化建设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姓氏文化在今天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凝聚全球华人的文化认同,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寻根问祖、追根溯源,不仅仅要追姓氏根,还要追文化的根,港澳台地区、全球华人,同文同种、同根同源、同山同水,正是这些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血脉、共同的土地,才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这是民族强盛、国家统一的根本。

姓氏寻根有助中原崛起

寻根认祖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认同。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在中国人的观念中,特别重视乡土之情,依恋本源,讲究重生报本、尊祖敬宗。而当代世界各地华人华裔纷纷回归祖国故土寻根祭祖,正是中华文化、民族血缘强大凝聚力的生动体现。中原崛起离不开现代的科学技术,也离不开传统的文明和文化基础。要加大姓氏文化的研究和推广,加强姓氏寻根组织服务,促进中原崛起。

李乔:对炎黄子孙来说,寻根最终要落实到一个祭祀祖先的行动上,而亲自到祖先的陵墓前,或到祖先曾经生活的地方祭拜,则是对祖先祭祀的最好方式。因此,物化的姓氏文化资源才是吸引海外华人前来寻根谒祖的最重要因素。这方面,河南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河南有众多的人文始祖遗迹。黄帝生于华阳(今新郑),今新郑有黄帝故里、始祖山,新密有黄帝宫,灵宝有铸鼎原;黄帝之后颛顼、帝喾皆以河南为主要生活区域,今内黄有颛顼、帝喾二帝陵;河南还是尧和舜生息繁衍的主要地区。同为三皇的伏羲、炎帝也在河南留有遗迹,伏羲居于陈地,死后葬于陈地,今河南淮阳有太昊陵,即伏羲墓。传说中的神农氏炎帝,又名朱襄氏,今沁阳有神农祭天坛、柘城有朱襄陵、淮阳有五谷台。

二、河南有丰富的古城古国资源。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姓氏形成的重要时期,而这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在河南,曾有众多的古国建都在这里。

三、河南有众多的姓氏郡望地,如荥阳郑氏、颍川陈氏、陈郡谢氏、弘农杨氏、汝南周氏、济阳蔡氏等。

四、河南是众多历史名人的祖籍地及生活地。名人是家族的骄傲,他们出生、生活的地方无疑是后人祭祀、缅怀的圣地。

五、河南是历史上移民的重要集散地。中国历史上三次最大规模的移民运动中,即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乱后的北人南迁,移民的主体大都来自河南。河南是客家人、闽台人、粤港人的祖根地。而唐代固始人陈元光、王审知兄弟的两次率众入闽,使得固始成了福建、台湾乃至东南亚华人的祖根地。

李立新:河南有三个地点是东南沿海和海外华人梦魂牵绕的寻根圣地,一是洛阳的洛阳桥、二是信阳市固始县、三是开封的宋都珠玑巷。

所谓客家人,是指原籍为河南地区的中原汉族,在西晋灭亡后南迁,开始成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在后来的几次大的迁徙行动中,逐渐形成今天具有独特风貌的客家民系。客家民系是中华汉民族的一个支系,今天客家人遍及世界各地,人口超过1亿,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及港澳台地区;在海外的客家人分布很广,较集中的是东南亚一带。客家人根在河洛,不少台湾人和海外华人都称自己是“河洛郎”,认定“根在河洛”。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大演讲时提到:“在台湾,我们有原住民,有客家人,我们大多是‘河洛郎’。”而洛阳的洛阳桥,正是客家人普遍认同的最初迁出之地的标志。福建省泉州市也有洛阳桥,位于泉州城东13公里处,它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桥,是客家人从中原南迁的遗迹。泉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无数客家先民就是从这里走向异国他乡的。所以,无论是洛阳的洛阳桥,还是泉州的洛阳桥,对于客家人而言,其重大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

固始是中原姓氏的一个重要的迁出地,在东南沿海和台湾等省的许多华人的族谱上都写有“光州固始”的字样。第一次南迁始于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陈政、陈元光父子先后率兵3600名赴福建地区镇抚山民骚乱。陈政父子所率入闽将士及眷属8000余人,计有80余姓,落籍闽地。第二次南迁始于唐僖宗光启元年(公元885年),固始人王潮、王审知兄弟率乡民随农民义军入闽,后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王审知被封为闽王,所率将士50余姓,也在闽地落户。据考证,在固始南迁的中原后裔中,既包括陈水扁的祖辈,也包括连战的先人。1953年台湾官方的户籍统计,当时户数在500户以上的100个大姓中,有63个姓氏的族谱上均记载其先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这63个姓氏共670512户,占当年台湾总户数828804户的80.9%。这就意味着:每5户台湾居民中,有4户先民来自固始。固始成为东南人民眼中的“大槐树”。

珠玑巷,位于广东南雄市北9公里沙水村,是粤港人寻根问祖的圣地。南雄珠玑巷得名于宋时开封府祥符县(今河南开封县)的珠玑巷,是由于南宋时移居此地的官吏士民眷恋故土而得名。《广东新语》载:“吾广故家望族,其先多从南雄珠玑巷而来。盖祥符有珠玑巷,宋南渡时,诸朝臣从驾入岭,止至南雄,不忘竔榆所自,亦号其地为珠玑巷;如汉之新丰,以志故国之思也。”调查显示,珠玑巷移民家族有797支之多。今天,这些移居南雄的中原人士的子孙已经遍布粤港,从广东方志和许多姓氏族谱中可以追寻到其祖先出自宋都开封,到南雄珠玑巷,再辗转各地的踪迹。

黄典诚(厦门大学教授):河南固始地方方言的用语和发音,同台湾人口中的“河洛语”(闽南语)有非常惊人的相似之处,如“天亮”说成“天光”、“太阳”说成“日头”、“水开了”说成“水滚了”、“清晨”说成“早起”、“下雪”说成“落雪”等。

台湾同胞的祖根,500年前在福建,1300年前在固始。福建与中原曾有四次人口大交流,许多固始人迁徙闽,繁衍子孙。至今台湾及闽南一带,陈、林、黄、郑四大家族的族谱上,也都明确的记载,其先祖为河南光州固始人。

寻根起点是闽南,终点无疑是河南。寻根到中原,河洛是故乡。

王建华(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自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门洞开,海外华人一批批到祖国大陆寻根问祖,由沿海到内地,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寻根热。据侨务部门不完全统计,20多年来,河南省共接待过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人数达30多万人的各种寻根谒祖团。2003年在郑州召开规模空前的“世界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有3000余人参加,把海外华人中原寻根活动推向高潮。刘姓、张姓、谢姓、杨姓、范姓、温姓、钟姓等单姓的世界性联谊大会在河南频频召开。新郑黄帝拜祖大典、郑州公祭炎黄二帝活动、周口姓氏文化节被定为省级节会,得到空前重视。不少海外华人通过寻根祭祖活动增加了对祖根地的了解,积极为祖根地捐资或在祖根地投资兴业,促进了家乡的经济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谢钧祥:姓氏寻根就是人们以姓氏为纽带所进行的文化寻源活动。河南既是姓氏资源第一大省,就应当充分重视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并要真正利用好和发挥好这一资源优势。一是要切切实实搞好姓氏研究,真正摸清姓氏“家底”;二是要在高等院校开设“中华姓氏学”课程,培养姓氏研究人才;三是要利用各种手段,如图书、影视等广泛宣传河南的姓氏资源优势;而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河南创建一座“百家姓寻根城”,形象生动地展示当今300个常见姓(重点是前100大姓)的来龙去脉,使这里成为海内外华人寻根谒祖的圣地。这当是河南由文化大省迈入文化强省必不可少的内容,它定会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会创造更多引进外资的机会,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从而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当然,也可先办一个“百家姓寻根展览”,到各地巡回展出,以扩大影响。

张新斌(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要从更高的角度认识河南的姓氏文化。一是维系海内外华人的重要纽带。要从祖国统一大业的高度、从增强海内外华人凝聚力的角度去认识姓氏文化的意义,要承担起历史赋予河南的重任,充分发挥河南的文化优势,做好姓氏文化开发这篇大文章。二是实现中原崛起,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的助推器。要利用河南的姓氏文化优势,吸引更多的海外华人与民营企业家到河南创业,以寻根为纽带,深入挖掘更多的人力资源,将文化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为实现中原崛起和开放带动战略奠定良好的基础。三是要有我们的寻根文化战略与产业。通过建立完善的寻根文化资源开发性的研究体系、系统的寻根文化资源的保护体系、特点鲜明的寻根文化对外宣传体系、全面系统的网络性的海内外华裔联谊体系和紧密配套的寻根文化资源开发的产业体系,打造姓氏文化的品牌与基地。

八大姓氏溯源

李姓约占汉族人口的7.94%,拥有将近1亿人口,是中国也是世界第一大姓。李姓出自嬴姓,颛顼帝和皋陶是其远祖,上古世代为理官,即掌管司法的官员,后以官命族为理氏。商末理征得罪商纣王被杀,其妻与子利贞逃难于伊侯之墟,食木子得活,遂改理为李氏。得姓始祖是李利贞,李利贞居于今河南省鹿邑县,他的11世孙李耳,就是《道德经》的作者、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也生于鹿邑县,所以河南鹿邑县是今天天下李姓的祖根地。

王姓是当今中国第二大姓,其人口约占汉族人口的7.41%。王姓的起源源头众多、族派纷繁,多数以爵为氏,正如《姓氏考略》所谓:“大抵子孙以王者之后,号曰王氏。”在众多王姓支脉中,有两支起源于河南:其一

出自姬姓。东周灵王太子姬进,因直谏被废为庶人,其子宗敬在东周任司徒,世人称为“王家”,以后便以王为姓,出自今河南洛阳。其二出自子姓。商王子比干因苦谏暴君商纣王被杀,葬于汲郡(今河南卫辉),后留居汲郡守陵墓的子孙,以本为王族之故改为王姓。

张姓是今天中国第三大姓,约占汉族人口的7.07%。张姓的始祖是黄帝的孙子挥,挥观察弧矢星受到启发,发明了弓箭,任弓正之职,因此便以张为姓。张字本义为弓上弦,引申为开弓,其得姓与官名“弓正”及古星名“弧”均密切相关。

挥处于颛顼帝之时,其活动地点在颛顼帝的都城帝丘(今河南濮阳)。

刘姓是当今中国第四大姓,约占汉族人口的5.38%。刘姓的起源主要有两支:其一出自祁姓。帝尧的后裔中,有一个重要人物刘累,他生于夏代后期孔甲之时,善于豢龙,为孔甲帝养龙。刘累出生时有文在手曰“刘累”,所以就以刘累为名,其后裔以刘为姓,刘累先居于今河南偃师县,后隐居于今河南鲁山县,死后也葬在鲁山县。其二出于姬姓。形成于春秋时期,系以邑为姓,出自今河南偃师。即《元和姓纂》所云:“周大夫食采于刘,亦为刘氏。康公、献公其后也。”

林姓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华姓氏中名列第17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18%。是今天台湾第二大姓。分布主要集中在福建、广东、台湾。林姓来源有二,均出自河南。其一,出自子姓,形成于西周初年,是商王子比干的后裔。比干苦谏暴君商纣王,被剖腹挖心处死,其妻陈氏有孕,逃于牧野附近的“长林石室”中生男名坚。后来,周武王因其居长林而生,遂因林而命氏,赐为林氏。所以林姓始祖是比干之子林坚。比干是沫邑(今河南淇县)人;牧野在今河南淇县西南、卫辉西北一带;“长林石室”即深山密林中的一个石洞。今卫辉市西北12.5公里有比干墓、比干庙。其二,出自姬姓。形成于东周初期洛阳,是周平王的后裔。周平王姬宜臼有庶子名叫林开,林开的子孙有的以祖辈名字为氏,也称林氏。

陈姓在中华姓氏中为第五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4.53%。陈姓是今天台湾第一大姓,与林姓有“陈林半天下”的美誉。周朝建立后,周武王追封先贤遗民,把帝舜裔孙妫满封于太昊之墟陈(今河南淮阳县),建立陈国,让他奉守帝舜的宗祀。妫满去世后,谥号为胡公,故又称胡公满,是为陈姓的血缘始祖。今淮阳县城有陈胡公墓。陈国共传20世、26代君王,历时588年,于公元前479年,陈灭于楚,亡国后的陈国子孙以原国名为姓,就是陈氏。

郑姓在中华姓氏中居于第21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78%。分布以浙江、福建居多,是今天台湾第12大姓。郑氏出自姬姓,公元前806年,周宣王把小弟姬友封于郑(今陕西华县东),是为郑桓公。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西

周都城镐京,郑桓公为国捐躯,其子掘突袭位,是为郑武公。郑武公护送周平王东迁,趁机灭掉了郐国和东虢,在溱水、洧水之间建立了新的郑国,是为新郑。郑国在春秋初期为强国,至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灭,亡国后的郑国子孙以国名为氏。后居于荥阳郡的一支人丁兴旺、英才辈出,于是“荥阳”便成了郑姓最著名的郡望和堂号。

黄姓为当今中华姓氏中第七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2.23%。黄姓是今天台湾第三大姓,与郑姓享有“郑黄排满街”之誉。黄氏出自嬴姓。上古帝舜时,伯益因佐禹治水、佐舜调训鸟兽有功,被赐姓嬴氏。伯益的后裔有14支,其中就有黄氏。黄氏的先人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县建立黄国,因被周朝封为子爵,又称黄子国。公元前648年,黄国被楚国灭掉,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姓氏,就是黄氏。今河南潢川县西北6公里的淮河南岸有黄国故城遗址,出土有大批黄国青铜器。

宋代编写的《百家姓》将赵姓列为全国首姓,是因为赵姓是宋朝的国姓,实际上以人口和望族排列并非如此。据专家考证,赵姓是当今中国的第七大姓。

赵氏出自蠃姓,与秦国蠃姓同祖。赵氏的祖先是伯益,具体始祖是造父。伯益是夏朝东夷族首领,蠃姓各支的嫡系祖先。

伯益的9世孙造父,是西周时着名的驾驭车马的能手,传说他在桃林一带得到8匹骏马,调训好以后献给周穆王。周穆王配备了上好的马车,让造父为他驾驶,经常外出打猎、游玩。

有一次西行至昆仑丘,见到西王母,乐而忘归,正在这时听到了徐国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周穆王非常着急。在关键时刻,造父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迅速镐京,及时发兵,平定了叛乱。由於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将赵城(在今山西洪洞县北)赐给他,自此以后,造父族称为赵氏。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赵姓的祖先是蜚廉,蜚廉有二子,一曰恶来,恶来之后为秦;二曰季胜,季胜之后为赵。季胜的曾孙就是造父。造父六世曰奄父,为周宣王御。

奄父生叔带,因周幽王无道,离开周王室去晋国,为晋文侯御,这样,赵氏便进入晋国,他的后世事晋为大夫。周威烈王时,与韩、魏分晋,列为诸侯,开国君主赵烈侯(名籍)是晋大夫赵衰的后代,建都晋阳,后迁都邯郸,战国时为七雄之一。赵姓归於以国名为氏的一类。

赵氏早期主要是在北方发展繁衍。

秦代,河北正定人赵佗任南海郡龙川县令,后为南海尉,於秦末兼并桂林、南海和象郡,建立南越国,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受封为南越王。此后,赵佗的子孙繁衍於今广东、广西一带。

唐高宗总章年间,中原人赵端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五代时,河南上蔡人刘龙天在广州建立南汉,洛阳人赵光裔、光逢、光胤兄弟三人因此而在南海安家。

元兵攻陷杭州后,南宋末代皇帝帝迁於崖山(在广东新会县南大海中),不久兵败,帝沉海而亡,南宋宗室赵氏散逃至澎湖,潮阳等地,后在闽、粤一带发展繁衍。

从清康熙年间开始,闽、粤赵氏陆续有人迁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移居海外,分布於欧美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由於秦汉以来,尤其是唐宋以后,赵氏遍布江南、岭南各地,加之南宋赵氏政权统治淮河、秦岭以南的半壁河山长达150多年,所以,目前赵姓在南方人中所占比例较高。

赵氏不仅是汉族大姓,而且在长期多次的民族大融合中还有不少人融入北方的匈奴族和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中。

本论文引用了一些专家学者以及网络上的看法观点,也结合了本人对姓氏起源的一些观点,河南地处中原地带是炎黄子孙的发源地,也是各大姓氏的祖源,而认祖归宗又是中华炎黄子孙比较看重的一件事,由此进行的一些交流必然会推动河南的经济发展,本论文从中华文明谈起,介绍了姓氏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演变经历,粗略的介绍了几大姓氏的起源,对姓氏文化——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相信对中华民族姓氏文化的发展交流会有一定推动作用!

姓氏文化: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

姓名:赵泉深

学号:041408243

下载达州市文化发展研究会姓氏文化研究中心章程[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达州市文化发展研究会姓氏文化研究中心章程[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华朱氏宗亲文化研究会 章程)

    中华朱氏宗亲文化研究会章程 前言 中华宗亲文化源远流长,众姓主流和支脉构筑了中华民族的不朽脊梁。为了研究朱氏文化事业和开发朱氏宗亲文化产业,恢复先祖亲情血缘之脉。在......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周姓委员会2017年工作总结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周姓委员会2017年工作总结 2017年是我们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周姓委员会成立之年,在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的正确领导和关心帮助下,以及全体周姓族人同心......

    姓氏文化(共5则)

    姓氏文化探索研究 高一五班 郑太真 一、 姓氏起源 时间:在中国,大约在五千多年前。现代欧美各国的姓氏, 大多来源于中世纪,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帝国。 具体背景:......

    姓氏文化(共5篇)

    姓氏文化: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 摘要:形形色色的姓氏寻根追宗,全不能避开河南。《百家姓》中,有73个姓氏能在河南找到发源地,而且有48个姓氏的主要发源地就在河南。河南是中原地区最核......

    姓氏文化研究(5篇范文)

    姓氏文化研究 一、 姓氏起源 1) 时间:在中国,大约在五千多年前。现代欧美各国的姓氏, 大多来源于中世纪,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帝国。 2)具体背景: 中国第一部解说方块文字......

    英美姓氏文化五篇

    英语姓氏大全英语姓名的一般结构为:教名+自取名+姓。如 William Jafferson Clinton。但在很多场合中间名往往略去不写,如 George Bush,而且许多人更喜欢用昵称取代正式教名,如 B......

    桂阳张氏文化研究会章程[五篇范例]

    桂阳县张氏文化 研究会章程 (讨论稿)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全称为:“桂阳县张氏张氏文化研究会”。 第二条 会址:设于桂阳县城龙潭西路 号。 第三条 宗旨 按照社会主义价值观......

    广西马山县钟氏文化研究会章程[推荐5篇]

    广西马山县钟氏文化研究会章程 (二0一一.六) (参照广西总会章程) 第一条:广西马山县钟氏文化研究会(以下简称本会),是由热心于广西马山县钟氏文化研究和宗亲联谊活动的人士自愿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