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厦门城市“双修”工作方案双修工作方案
厦门城市“双修”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会议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住建部关于推进城市“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要求,全面推动厦门作为全国第二批“双修”试点城市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落实生态文明改革,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厦门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行动方案》和《厦门市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规划》,通过“双修”工作探索形成厦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模式。
促进城市发展转型,提升城市竞争力。以“双修”工作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补足城市短板、促进城市发展模式转型。营造美丽宜居、公平包容、活力共享的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吸引高端资源和高端人才的聚集,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缔造美丽厦门,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厦门应充分发挥其环境优势和文化特质,进一步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塑造整洁、美丽、精致的城市空间环境,提升居民素质,建设两岸同胞情感融合的共同家园,将厦门打造成为内外兼修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到 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在全国率先成为集中展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样板城市。
创新“双修”规划编制与实施,为规划改革作出探索示范。落实住建部“加快城乡规划改革,积极应对新常态”的新要求,探索新的规划建设管理方法。作为住建部第二批“双修”试点城市,在规划的任务目标、组织方式、理念方法、政策举措等方面加快创新,成为全国可借鉴的示范。不仅要形成一批全国“双修”示范项目,还要推广一套先进的“双修”规划方法与工作机制。
二、工作内容
(一)规划期限和范围
工作期限与厦门市总体规划相一致。工作期限为2017-2040年,工作基期年为2016年,研究展望至2049年。
工作范围:厦门市行政辖区。
(二)基础工作与支撑性研究
1、全面开展现状调查评估
技术评估工作。开展城市生态环境评估,对城市山体、海岸、水系、湿地、绿地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空间开展摸底调查,找出生态问题突出、亟需修复的区域。开展城市建设调查评估和规划实施评估,梳理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历史文化保护以及城市风貌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城市修补的重点。
居民问卷调查。对厦门市民开展全面的问卷调查,提升市民对“双修”工作的公共参与程度。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居民对厦门的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交通出行状况、公共空间满意度等城市宜居度的调查,以及对厦门的景观环境、风貌特色等城市形象特色方面的调查。
2、同步推进专题和专项研究
专题和专项研究的目的是要对城市重点难点问题作出系统性和专业性诊断,该研究是确定“双修”重点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也是指导“双修”工作采用先进理念和技术方法的重要基础。
(1)生态修复
山体修复专项研究:梳理系统化评估,识别山体破损及退化成因,采取修坡整形、客土喷播、垂直绿化、植被毯等修复工程措施,制定近远期实施目标,探索多元的山体修复利用模式。考虑山体稳固、绿化覆土、树种选择以及后期人工管护和成活率等方面的因素,提出经济高效修复方案;重点修复和利用中心城区周边的山体,结合废弃地修复、文化、景观专题研究,打造山体公园和登山步道。研究中心城区的山体景观与城市建成空间的关系,研究城市天际线与山体天际线的关系,实现“显山”。
近海海域及海岸修复专项研究:划定市域滩涂、湿地、岸线保护范围,确定各类岸线的保护措施;提出近海海域污染控制策略,提出沙质海岸、红树林海岸、河口湿地海 岸生态恢复策略;制定原生植被培育与恢复、无居民海岛保护、近海海域清淤、人工入海河流设计计划。研究城市建成环境与海岸的关系,保障海岸景观的公共性,避免城市建设对海岸的侵占,实现“露海”。提升海岸空间品质,建设连续滨海栈道,打造多样化的休闲滨海空间,实现“亲海”。
河流修复专项研究:通过水体功能退化诊断技术,评估识别厦门市河流生态受损的程度、成因与分布情况;整合厦门市6条黑臭水体整治方案和9大流域治理计划,提出厦门市河流生态修复整体策略,全面推进小流域综合整治工作,完善农村污水管网建设,系统建立“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河流水体生态恢复与保持长效机制。把小流域综合整治与景观提升结合起来,研究城市滨水空间的空间环境,保障滨水空间的公共性,提升滨水环境品质,促进小流域区域产业转型及旅游发展。
林地与廊道管控专项研究:进一步落实厦门市十大生态廊道控制与修复工程,串绿连廊、通山达海,拓展城市主要山海廊道,修复城市主要生态脉络,实现“山海城相融”。提升大型林地斑块与生态廊道的景观环境和游憩设施,和旅游发展、健身休闲相结合。
废弃地修复专项研究:对市域内主要废弃地(包括工业废弃地、矿区、塌陷区、垃圾处臵地等)进行筛查,从废弃地表面恢复与土壤修复两方面提出整体修复技术思路,结合旧工业区功能更新,形成废弃地修复策略与计划。(2)城市修补
城市存量空间更新模式研究:对厦门市存量用地现状数量、特征及空间分布分析,存量用地改造现行政策梳理。研究厦门存量用地改造模式和策略。(该专题已经在总体规划中开展研究。)
城市增绿专项研究:分析当前城市公园绿地的服务效率,以全面提高宜居度和休闲旅游服务水平为目标,提出增加城市绿地和“三维绿量”的策略。
社区提升专项研究:根据当前社区建设的主要问题,梳理出社区的主要类型,总结典型社区改造提升经验,提出未来社区提升的主要策略。识别需要改造更新的居住社区和乡村社区。
文化活力提升专项研究:提炼总结厦门城市文化特色。识别具有历史文化特色和传统地域特色的城市空间,包括历史街区、历史建筑、旧工业区等。选取典型地区的改造作为重点项目,总结经验与模式。
棚户区改造专项研究:梳理全市需要改造的城中村和棚户区,确定分期改造计划。
交通优化专项研究:结合总体规划交通相关研究,识别厦门交通拥堵的主要问题和“治堵”难点。提出“治堵”的近期行动计划和重点项目。
公共空间品质提升专项研究:分类识别厦门最受关注、最受欢迎、最有活力和最有潜力的公共空间,提出提升品质的策略。城市景观提升专项研究:识别对城市形象和风景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景观节点,提出改造和优化的策略。
(三)主体工作与预期成效
1、“双修”总规,长期推进“双修”的纲领性文件 从城市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合理有序地安排“双修”工作,系统建设“以人文本”和“生态文明”城市。
“双修”总规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开展,全面对接总体规划编制。从生态、交通、绿地、居住与社区空间、历史与文化空间、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景观与公共活动空间、存量空间更新等九个系统提出“双修”的工作重点和核心策略,明确顶层设计。
(1)生态系统:对总规划定的非城市建设区进行修复和管控。依据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不同、生态敏感性的差异和人类活动影响程度等,对生态空间进行生态功能区划,确定允许发展和不允许发展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区域单元,有针对性地分区提出修复和整治策略,并构建控制指标体系。对生态空间进行总体景观规划,明确总体景观格局和利用方式,与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发展相结合。对山体、海岸、河流、生态廊道提出初步修复策略,为编制专项规划提供指导依据。
(2)交通系统:在总规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基础上,完善城市支路系统,打通断头路,落实“窄马路、密路网”的道路布局理念,增加城市交通“微循环”能力。落实和 细化总规确定的交通设施。根据街道的交通属性、功能特征等对街道进行分类引导,为编制街道空间设计导则提供指导依据。
(3)绿地系统:增加城市公园绿地面积,在总规绿地布局的基础上,完善各类公园绿地尤其是社区级公园、街头绿地的布局,构建15分钟绿色生活圈。加强城市绿道建设,串联山体、海岸、河流和各公园绿地,编织城市绿化网络。对公园绿地和绿道提出初步设计指引,为编制技术导则提供指导依据。
(4)居住与社区空间:统筹配臵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补齐公共服务功能短板,构建15分钟生活圈。明确各改造社区在产业导入、功能提升、形象控制等方面的规划要求,为编制技术导则提供指导依据。
(5)历史与文化空间:明确各类文化空间的保护思路,划定保护范围,提出针对性的保护利用和功能提升措施,为编制技术导则提供指导依据。
(6)公共服务设施系统:落实和细化总规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对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细化分类。根据各类相关规范,明确各细类公共服务设施的选址原则、建设规模,为编制专项规划提供指导依据。
(7)市政基础设施系统:以保障城市安全为目标,在总规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和细化市政基础设施包括供水、排水、排涝、电力、通讯等设施的规划,并把绿色市政、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理念融入规划设计建设之中,提高基础设施的韧性,为编制专项规划提供指导依据。
(8)景观与公共空间:衔接总规中总体城市设计和城市空间特色专题研究,在专题研究确定的总体空间格局和设计结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空间形态、建筑风貌等重要空间系统的设计指引,为编制设计导则提供指导依据。
(9)存量空间更新:紧密结合总规中的存量用地更新内容,挖潜存量用地,梳理各类需要拆除重建、环境整治、功能转型、设施提升、用地调整、减量优化和收储整备等处理方式的存量用地,织补城市功能,优化城市功能与结构,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行动计划与项目库,有序落实规划的建设抓手 将规划成果转化为“成体系、分阶段、可操作、易落实的”行动计划,将项目推进作为落实行动的具体抓手。结合住建部“双修”试点工作和《福建省宜居环境建设总体规划(2015-2020年)》要求,制定2018-2020年三年行动计划和配套项目,确定责任部门和实施主体。此外,行动计划还将突出组织领导、管理制度、资金支持、监督考核等保障机制。
根据行动计划形成逐年实施的重点项目库,提前设计,提前筹措资金,确保项目实施。同时梳理目前厦门正在实施或待实施的工程项目,策划一批亟需整治的工程项目,开展具体项目方案设计和施工设计,优先形成一批高质、高效示范工程,并逐步推进后续其他项目的规划与实施。
(1)生态系统修复工程
主要包括山体、海岸、河流、生态廊道的工程修复,如万石山、仙岳山-狐尾山、海沧蔡尖尾山-太平山、集美天马山、同安莲花山、翔安香山等水土流失严重区域进行山体生态修复,海沧湾、同安湾、马銮湾等近海海域开展生态修复和岸线整治,瑶山溪、官浔溪、埭头溪、内田溪、莲溪等河流开展溪流整治,针对美峰生态廊道、东坑湾生态廊道、五缘湾-湖边水库生态廊道等区域开展修复整治。
(2)交通系统修补工程
以形成“两环八射”快速路系统为骨架的城市道路系统网络为目标,完善城市道路系统布局,优化路网系统结构;结合机场、厦门北站、港区等交通枢纽集疏运系统,以及完善骨架路网、新城片区、重点开发片区。具体工程包括有同南高速(南安至同翔大道段)、机场集疏运通道及配套道路、海沧港区集疏运系统及马銮湾片区、油轮母港片区、五缘湾片区、前埔片区等的道路体系完善,同时加快全市自行车体系的建设,推动自行车道发展。
(3)绿地系统修补工程
在人口集中密集区域增加城市公园绿地项目建设,包括有湖里五通体育公园、同安卢戆章公园、翔安区后山岩公园、翔安区下潭尾湿地公园(一、二期)等。
(4)居住与社区空间修补工程
针对人口密集、建设密度高、基础设施落后的居住社 区和乡村社区进行修补改造,如湖里殿前村、寨上村,同安后田村、汀溪镇前格村,翔安区澳头旧村等。
(5)历史与文化空间修补工程
针对具有历史文化特色和传统地域特色的城市空间,包括历史街区、历史建筑、旧工业区进行修补改造,如思明厦港片区,湖里老工业区,海沧新垵、霞阳等闽南大厝集中的特色村等。
(6)公共服务设施修补工程
针对人口的服务需求,优先对公共设施缺失严重的区域,补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如思明区、湖里区、海沧新城片区、杏林老城区、同安老城去、翔安马巷片区。
(7)市政基础设施修补工程
针对城市安全需求,重点针对基础设施薄弱区域开展修补提升,如厦大涝区、湖里海天路涝区、海沧角嵩路南侧村庄、集美后溪镇片区、同安大同等严重涝区,五缘内湾、新阳排洪渠、翔安店头溪等黑臭水体。
(8)景观与公共空间修补工程
针对城市重要景观区域、人流密集的公共空间开展,如湖里忠仑公园、观音山岸线、马銮湾湿地公园、集美北部新城红树林湿地公园等。
(9)存量空间更新修补工程
梳理生产工艺落后或效益严重低效的工业区,或城市闲臵存量用地,研究其处理方式,织补城市功能,如湖里 火炬园及龙头山片区、思明龙山工业园、集美杏林工业区等。
(具体实施项目下一步与各责任部门、各区政府详细对接后确定,初步建议项目清单详见附件1。)
3、专项规划,系统开展专项行动的技术依据
重点从交通优化、绿地系统、景观引导、居住与社区提升、基础设施提升、文化提升、公共设施提升七大方面编制专项规划,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实施导则、实施标准、设计条件,细化各项工作内容,作为各部门开展系统工作的专项蓝本,确保城市“双修”工作一盘棋、不走样。
4、技术导则,全面提升建设水平的技术支撑
“双修”的重要目标是通过试点经验总结,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城市建设和高品质生态环境保护。因此,形成一批技术导则,可以长期、全面指导各类建设十分重要。通过本次规划,拟形成七方面设计导则,既可全面指导厦门建设,也是“双修”试点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住建部推进全国城市建设水平提升提供技术支持,为全省和全国其他地区作出示范。
(1)街道空间设计导则:对道路断面、街道设施、绿化景观、家具小品进行详细设计。对步行空间和自行车空间进行详细设计。加强街道界面景观提升,包括沿街建筑立面提升、广告整治等。对城市的步行空间进行统一设计和管控,构建独立连续的步行空间系统。对步行空间的空 间环境、标识指引、绿化景观等提出设计和管控指引。
(2)公园绿地设计导则:对各级各类公园、绿地和广场进行分类设计引导,对各类公园的设计主题、用地布局、绿化种植、服务设施、市政设施等提出设计指引。加强对城市绿道的设计指引,明确绿道的功能、分级和分类,对绿道的选线、断面、标识、绿化、设施、节点等进行详细设计。
(3)老旧社区更新导则:对需要更新改造的老旧社区的建筑质量、安全防护、公共服务、市政设施、景观环境、形象风貌等提出设计指引。对社区邻里中心的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形象风貌等提出设计指引。明确社区更新和邻里中心建设在资金筹措、公众参与等方面的保障实施机制。
(4)美丽乡村建设导则:根据村庄资源禀赋和现状特征,对村庄进行分类设计指引。对各类村庄的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市政设施、景观风貌等提出详细的设计指引,注重保护传统文化和传承地域特色,打造独具厦门特色的魅力乡村。
(5)旧工业区更新导则:对需要改造更新的旧工业区在功能转型、设施提升、景观优化、风貌改造等方面提出设计指引。和总规的存量用地更新内容紧密结合,提出旧工业区的更新改造实施机制。
(6)建筑风貌设计导则:研究福建和厦门的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风貌特色,在总体城市设计的基础上,分区域对具体地区的建筑风格、建筑色彩、建筑高度、建筑屋顶、建筑墙身、底层临街界面等据图建筑元素提出详细的设计指引。
(7)建筑高度控制导则:根据总体城市设计确定的空间形态,对各区重点地块的建筑高度进行详细规定和控制,尤其是山边、海边、河边、公园绿地、重要街道等重要开敞空间以及历史文化保护地区周边等。明确地标性建筑、高层建筑的分布区域,构建景观视觉廊道,对视觉廊道控制区内的建筑高度进行控制。
5、经验总结,成为“试点工作”审查验收的技术成果 通过“双修”试点工作,形成一批示范项目、总结一套规划方法、形成一批技术导则和一套完整的工作机制:
形成一批示范项目。结合试点要求,选择一批操作性强、对“双修”重点难点问题有破题和示范作用的项目集中攻克,运用最先进的规划理念和方法,最前沿的工程技术,大胆探索和创新,为全国“双修”工作作出示范。通过示范项目,总结规划与建设经验。
总结一套规划方法。对城市问题进行系统性梳理,从城市总体、专项、项目三个层次强化规划指导作用,协同既有规划体系,保持规划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同时加强对规划中新技术方法的总结。
形成一批技术导则。推出一批关于街道整治、社区更新、美丽乡村建设、工业区更新改造等方面的技术导则,展现高水平建设城市的先进理念和方法。
形成一套工作机制。建立由专业机构评估、专家定期 咨询、公共广泛参与、官员绩效考核、地方立法保障五个系统构成的“双修”长效工作机制。
最终从建成项目、规划方法、技术导则和工作机制四个方面总结试点经验,形成“试点”样板模式。
(四)工作进度
结合厦门实际,2017年将完成《“双修”总体规划》、导则制定,启动示范项目建设;以示范项目为样板,全面推进“城市双修”工作,具体进度安排如下:
1.2017年5月初,成立“城市双修”前期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部门责任,建立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
2.2017年7月底,完成现状调查评估,形成双修总体规划初步方案、编制实施导则;开展示范项目规划设计,为项目实施做准备。
3.2017年9月,在征求部门意见和与区县政府协同的基础上,形成“双修”行动计划和近三年项目库,系统指导2020年前的“双修”建设,同时为制定长远的财政支持和融资计划提供技术准备。
4.2017年10月底,完成“双修”总体规划成果编制,专项规划形成阶段性成果,开展管理政策研究;全面开展2017年首批实施的示范项目的具体设计、审查、可研立项及施工图设计工作。
5.2017年10月-12月,启动示范项目的建设施工,完善各专项规划内容,出台部分管理政策。通过“多规平台”,统筹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明确2018年实施项目。
6.依据《“双修”总体规划》制定年度实施项目计划,各责任单位按年度实施计划全面推进“双修”工作,至2020年使厦门的城市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与修复,城市功能和景观风貌明显改善。至2030年,厦门城市“双修”工作要取得显著成效,实现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把厦门建设成为我国东南地区国际门户城市和国际知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三、工作机制
(一)组织领导
1、成立领导小组
成立厦门市城市“双修”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双修”工作的决策部署、工作指导、统筹协调、整体安排、督促落实,议定相关重大事项。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市各职能部门和各区政府等共30家。各成员单位负责“双修”规划编制与项目实施。各成员单位需指定一名分管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双修”协调工作。具体成员单位包括:市委宣传部、市规划委员会、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市环境保护局、市建设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教育局、市体育局、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铁路指挥部、机场指挥部、厦门港口管理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市市政园林局、市海洋与 渔业局、市旅游局、自贸区管委会、海沧台商投资区管委会、火炬高新区管委会、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思明区政府、湖里区政府、海沧区政府、集美区政府、同安区政府、翔安区政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市规划委。市规划委作为“双修”工作成员的牵头单位,负责落实领导小组的各项工作安排并组织各阶段的技术及日常工作。
2、成立九大工作组
为抓细抓实城市“双修”各项工作任务,领导小组除下设办公室外,同时设臵九个具体工作组:
规划统筹组。主要工作包括:负责对接行动纲要的编制工作,统筹协调各专业组工作组织、工作进展、规划内容、项目拟定等相关事宜,搭建政府部门和技术部门间沟通交流平台,构建各专业组间工作协调机制,起草相关工作文件、组织相关会议。
交通优化组。主要工作包括:负责开展交通优化专项。聚焦对外交通衔接与内部优化两个方面;整合梳理既有交通相关规划与研究工作,提升区域对外枢纽节点功能,江海一体的水上交通,明确城市快速路成网的交通骨架,具体节点的缓堵方案,打通断头路实施、远景目标与近期任务结合,明确交通优化的具体实施项目。
社区更新组。主要工作包括:负责开展社区改造专项。用全市一盘棋和经营城市的理念,锁定全市需要进行棚改的片区;摸清各片区人口、房屋征收和土地征收等方面底 账,制定房屋合法性认定的具体办法,开展违法建筑拆除行动;统筹配臵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补齐公共服务功能短板;明确各改造片区在产业导入、功能提升、形象控制等方面的规划要求,提升城市功能及形象;统筹布局社区改造安臵空间、村集体发展空间,保障民生诉求;分区、分类、分时序划定社区改造具体实施单元,明确实施项目。
水体治理组。主要工作包括:负责开展水体治理专项。从海绵城市和水体流域统一治理的角度出发,重点考虑水系优化联通、排污控制、管网排查与修复方案、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与雨污分流改造方案、河道生态化改造方案、水体水质保持措施、海绵化改造详细规划布局等方面内容,明确水体治理的具体实施项目。
城市增绿组。主要工作包括:负责开展城市增绿专项。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构建城市绿地景观系统,结合城市公共空间提升和存量空间再利用补充城市绿地,打造城市绿道绿廊,明确实施中重点提升的道路绿化和核心景观区域。加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绿化,构建城市湿地景观系统。明确城市增绿的具体实施项目。
文化提升组。主要工作包括:负责开展文化提升专项。在充分挖掘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基础上,对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性、专业性的保护与延续,引入合理的城市旅游与活动,实现城市文脉的延续与文化的复兴,明确文化提升相关的具体实施项目。
功能优化组。主要工作包括:负责开展功能提升专项。聚焦公共空间功能提升和市容品味提升两方面工作内容。系统梳理城市特色片区公共空间存在的现状问题;明确城市公共空间提升、城市家具设计的定位和主题;针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建筑形态、建筑体量、建筑天际线、色彩体系、材质搭配、风貌特征、城市家具、广告标识、夜景照明、主题塑造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管控和指引要求;明确城市功能提升相关的具体实施项目。
土地修复组。主要工作包括:负责开展土地修复专项。坚持生态保护理念,开展受损土地排查摸底工作,结合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数据,主要开展针对废弃矿坑、废弃地、垃圾填埋场的生态化和再利用等一系列生态修复工作;明确土地修复相关的具体实施项目。
项目统筹组。主要工作包括:负责汇总整理各专项组确定的实施项目,明确项目年度实施计划和时间节点安排;统筹协调各业主单位和实施负责主体,明确项目资金来源;保证2018年上半年高质、高效完成一批典型示范项目,在2017年-2019年三年内陆续启动完成相关实施项目。
(二)技术支持
1、规划技术团队
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主要规划编制单位,承担《“双修”总体规划》以及部分重要专题和专项规划研究工作,如步行空间设计导则、街道景观提升导则等。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可委托国内外其它具有专项特长的规划设计和研究机构参与各专题和专项规划的研究工作,广集智慧,为规划编制提供有力支持。
3、专家咨询团队
成立厦门市“双修”专家咨询委员会,邀请规划、交通、生态、环境、建筑、景观、园林、海洋、基础设施等领域的高水平专家作为咨询专家,为厦门市长期高效推进“双修”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三)实施保障
1.创新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城市双修”试点工作,创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式,探索形成有利于“城市双修”的管理制度。鼓励增加公共空间,研究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和提升的激励机制。抓紧建立公共建筑拆除管理程序和评估机制,防止城市大拆大建。完善园林绿化管理制度,研究建立生态修复补偿机制,切实保护和增加绿色空间。
2.积极筹措资金:积极争取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的支持,多渠道、长期稳定地增加对“双修”工程项目的投入。推动将重要的“双修”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保持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双修”项目,发挥好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发动社会力量推进“双修”工作。
3.加强监督考核:“双修”工作领导小组应加强对“双修”参与部门和各区级政府工作的跟踪指导,建立考核制 度,严格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和工作问责。研究制订“双修”工作评价考核办法,定期组织开展实施成效评价,并把评价结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围。
4.加强公众参与:加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普及生态环保知识,提高社会公众对“双修”工作的认识。要创造条件,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及时听取社会各界和有关专家的意见,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深入细致做好群众工作,认真听取群众诉求,维护群众利益,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群众在“双修”中有更多获得感。
四、效果预期
通过开展城市“双修”工作,厦门将不仅实现物质空间环境的修复修补,也将实现城市软环境(社会、文化、行政等)的修补和提升。
在物质空间环境方面,通过开展“双修”工作,治理城市顽疾,补齐城市短板,优化城市形象,提升城市活力,改善民生保障,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城市体系,在“整体、系统、协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形成全国示范,塑造“美丽中国〃厦门典范”金名片。
在城市软环境方面,“双修”工作不仅是项目安排、工作计划,也是有关城市发展建设法规制度的逐步完善和优化,体现的是城市综合治理能力和执行能力的提升,市民素质意识的提高,城市文明的发展进步。
第二篇:“城市双修”规划库
“城市双修”规划库 序号 项目名称 具体内容 责任单位 进度安排 1 AA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现状调查与评估 开展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调查评估,查找生态、城市功能设施、空间环境、历史文化保护以及特色风貌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明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重点任务。
市规划局 2018 年 6 月底前 2 AA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规划 通过城市生态环境评估和建设调查评估,聚焦山、泉、湖、河、城等资源要素以及生态环境、风貌特色、设施配套等问题短板,明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重点,制定专项规划库、实施项目库及近远期行动计划,指导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推进实施。
市规划局 2018 年 6 月底前 3 AA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技术平台及实施机制研究 搭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技术平台,研究制定工作推进制度和机制,保障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长效、有序推进。
市规划局 2018 年 2—12 月 4 工业企业疑似污染地块名录 结合城市东部、北部老工业区功能更新,建立工业企业疑似污染地块名录,组织开展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和评估工作。
市环保局、市发改委、市国资委 2018 年 2—12 月 5 商业、养老、基础教育、文化、体育等设施三年建设规划 结合各部门职责编制三年建设规划,明确各类设施配置标准、用地选址和四至范围,制定建设计划,保障设施空间落实。
市商务局、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体育局、市卫生计生委,市规划局 2018 年 2—12 月
序号 项目名称 具体内容 责任单位 进度安排 6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科学指导市公共交通政策制定、线网发展、场站布局、运营组织及车辆发展,支撑我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打造轨道+BRT 的特色公共交通系统。
市城乡交通运输委、市规划局 2018 年 2月-2019年 12 月 7 “1+5”特色街区综合更新规划设计 在开展现状调研和问题梳理分析的基础上,以街区建筑立面整治、街区景观提升、公共空间增设、景观照明优化为重点,制定特色街区更新提升规划设计方案。
市城市更新局、市规划局、相关区政府 2018 年 2—6 月 8 解放阁百花洲等标志性节点整体风貌提升规划 编制解放阁百花洲等标志性节点整体风貌提升规划。
市城管局、市旅发委 2018 年 2—12 月 9 各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三年行动计划 按照“15 分钟生活圈”相关要求,制定各区 15 分钟社区生活圈三年行动计划,每年选择 1-2 个街道编制“十五分钟生活圈”规划,增补街道网格内各类社会民生服务设施。
各区政府、AA 高新区管委会 2018 年 2—12 月 10 各县区“城市双修”相关专项、城市设计 章丘区城市色彩规划,白泉古村传统文化街区规划,夜景亮化规划。
平阴县县城、AA 县西城区城市设计。
章丘区、平阴县、AA 县政府 2018—2019 年 11 AA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生态水系专项研究 为充分利用好湿地、水系等自然水体资源,开展 AA 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生态水系专项研究工作。
AA 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管委会(筹)
2018 年 2—12 月 1 北湖片区景观提升北湖等重点片区景观环境品质,促进城市建筑、街道立面、色彩与环境更AA 城市建设集团 2018 年
序号 项目名称 具体内容 责任单位 进度安排 2 风貌规划 加协调、优美 2—12 月
附件 2
AA 市“城市双修”项目库
序号 项目名称 责任单位 进度安排 山体生态修复行动 1 城区山体公园建设 市林业和城乡绿化局,相关县区政府、AA 高新区管委会、相关市级投融资平台 2018 年-2019年 12 月 2 城区山体绿化提升 市林业和城乡绿化局、相关县区政府、AA 高新区管委会、市南部山区管委会、相关市级投融资平台 2018 年-2019年 12 月 3 郊野公园建设 市林业和城乡绿化局、各区政府、AA 高新区管委会、市南部山区管委会 2018 年-2019年 12 月 4 南部山区青龙峪、老峪村、金刚纂村、刘家峪村矿山生态修复工程 市南部山区管委会 2018 年-2019年 7 月 5 省泰山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工程 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城乡水务局、市林业和城乡绿化局、相关县区政府 2018 年-2020年 6 南部山区九曲村环湖路、拔塑泉等 5 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市南部山区管委会 2018 年-2019年 7 月 7 南部山区大水井村、外石村、杨家庄村、付上村石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金刚纂村公路旁崩塌、西许村山体等 4 处市南部山区管委会 2019 年启动
序号 项目名称 责任单位 进度安排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8 英雄山风景区山体生态修复工程 市城乡建设委、英雄山风景区管理处 2018 年 5 月-2020年12月 9 南部山区 4 万亩荒山绿化项目 市林业和城乡绿化局、市南部山区管委会 2018 年-2020年 10 文昌山公园 长清区政府 2018 年-2019年 11 赭山片区项目 章丘区政府 2018 年-2019年 12 胡山片区项目 章丘区政府 2018 年-2019年 山体生态修复行动 13平阴县山体生态修复及绿化工程 市林业和城乡绿化局、平阴县政府 2018 年-2019 年 7 月 14 千佛山南侧裸岩岩石绿化 市城乡建设委、AA 千佛山风景名胜区管理中心 2018 年 8—10 月 水体生态修复行动 15 城区河道有水工程 市城乡水务局、市排水中心,相关县区政府 2018 年-2021年 16 韩仓河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AA 城市投资集团 2018 年-2019 年 7 月 17 千佛山区域补源项目一期、二期建设 市城乡水务局、城乡建设委、市林业和城乡绿化局 2019 年 年底完成 18 锦绣川水库、狼猫山水库水源地达标建设 市城乡水务局 2018 年
序号 项目名称 责任单位 进度安排-2019年12月 19 龙脊河、小汉峪沟河道整治及景观提升工程(河道工程)
AA 轨道交通集团 2018 年-2019年12月 20 小清河城区段生态清淤工程 市城乡水务局、AA 城市建设集团 2018 年 年底完成 21 兴济河、西泺河河系、东泺河河系、柳行河(胶济铁路-小清河段)、北太平河天桥段生态修复及景观整治工程 天桥区政府 2019 年 年底完成 22 陡沟河黑臭水体整治、玉符河沿线排污口治理工程 市中区政府 2019 年 年底完成 23 长清南大沙河东坦段综合治理工程 市城乡水务局、长清区政府 2019 年-2020年 24 长清老城区护城河污水整治工程二期 市城乡水务局、长清区政府 2018 年 年底完成 25 北大沙河区段治理工程 长清区政府 2019 年 年底完成 26 章丘区白云湖改造提升、“两横五纵”城市水系、十二条天然冲沟水系景观整治、白泉湿地建设工程 市城乡水务局、章丘区政府 2019 年 年底完成 27 AA 县环城河整治工程 市城乡水务局、AA 县政府 2018 年 4—12 月
序号 项目名称 责任单位 进度安排 28平阴县水体生态修复和黑臭水体治理、浪溪河整治工程 市城乡水务局、平阴县政府 2018 年 年底完成 29 南部山区部分河道治理项目 市城乡水务局、市南部山区管委会 2019 年 年底完成 水体生态修复行动 30 天下第一泉景区—护城河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市城乡建设委、AA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管理中心 2018 年 5 月-2020年12月 31 景区引水补源工程—历阳湖引水工程 市城乡建设委、AA 千佛山风景名胜区管理中心 2018 年 5—12 月 工业用地修复行动 32 济钢厂区污染工业用地治理 市发改委、市环保局、AA 城市投资集团 2018 年启动 公共服务设施完善行动 33 商业、养老、基础教育、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的补充提升 市商务局、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卫生计生委等、相关县区政府、市级各投融资平台 2018 年-2020年 34 典型社区 15 分钟生活圈实施建设 市规划局、各区政府、AA 高新区管委会 2018 年-2020年 35 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网络体系建设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8 年-2019 年 7 月 36 齐鲁医科大学 AA 主校区建设项目一期工程 AA 城市投资集团、AA 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管委会 2018 年-2019 年 7 月 37 市中区福景佳苑幼儿园、爱都幼儿园、三中领秀城校区市教育局、市中区政府 2018 年
序号 项目名称 责任单位 进度安排(食堂)项目-2019 年 7 月 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行动 38 城区供水加压站及供水管道建设工程,东湖水厂供水、配套加压站及供水管网建设工程,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移交,旅游路水厂供水工程 市城乡水务局 2018 年-2019年12月 39 鲁能领秀公馆、CBD、西客站等片区分质供水工程 市城乡水务局 2018 年启动(配合片区建设同步推进)
南康水厂深度处理工程 市城乡水务局 2019 年 年底完成 41 鹊华水厂、南郊水厂等地表水厂改造工程 市城乡水务局 2019 年-2020 年 42 南部山区泉泸水厂安全饮用水及自来水厂应急水源建设 市城乡水务局、市南部山区管委会 2018 年-2019 年 7 月 43 城区道路积水点改造 市城乡水务局 按照轮式整治要求,每年整治一部分 44 水质净化一、二厂扩建工程,腊山水质净化厂新建工程 市城乡水务局 2018 年 年底完成 基础设施45 大涧沟、东客站污水处理站工程 市城乡水务局 2018 年-2019 年 7 月
序号 项目名称 责任单位 进度安排 配套完善行动 46 市中区二环南路管网雨、污水排水配套工程 市城乡水务局、市排水中心、市中区政府 2018 年-2019 年 7 月 47 市第二城肥(粪便)处理厂、第二餐厨废弃物处理厂、大件垃圾综合处理厂、建筑渣土再利用处置厂建设 市城管局 2019 年-2020年 48 南部山区机扫大队、环卫基础设施、垃圾转运站更新及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等工程建设 市城管局、市南部山区管委会 2018 年-2019 年 7 月 49 “外热入济”城市内网改造、供热自管换热站移交接管建设 市城乡建设委 2018 年-2019 年 7 月 50 腊山热源厂热源及配套管网工程 市城乡建设委、AA 城市投资集团 2018 年 年底完成 51 燃气高压环线及配套场站建设项目 市城乡建设委、AA 城市投资集团 2018 年-2020年 52 高压天然气外环管网工程,华山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冷热电三联供工程 市城乡建设委、AA 城市投资集团 2018 年-2019年 7 月 53 南山燃气管网建设及配套设施 市城乡建设委、市南部山区管委会 2018 年-2019 年 7 月 54 新东站片区内开源路、开源中路、钢化北路、坝王路、田园大道南幅地下综合管廊AA 轨道交通集团 2018 年-2019年12月
序号 项目名称 责任单位 进度安排 建设 55 仲宫北、西营、柳埠镇办驻地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 市城乡水务局、市南部山区管委会 2018 年-2019 年 7 月 56 章丘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工程 市城管局、章丘区政府 2017 年-2019年12月 57 AA 县老城区市政管网修复工程 AA 县政府 2018 年 4—12 月 58平阴县城重点道路雨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平阴县 2018 年-2019年12月 城市形象风貌提升行动 59 “沿高铁、沿高架、沿高速”外部重点区域,经十路、北园高架两侧、泉城特色风貌带“等重点区域的风貌提升、绿地增补 市林业和城乡绿化局,有关县区政府、市级投融资平台 2018 年-2019 年 7 月 城市形象风貌提升行动 60 1+5 特色街区综合更新 市城市更新局、相关区政府 2018 年 1—12 月 61 高新区舜华路综合提升 AA 高新区管委会 2018 年-2019 年 7 月 62 长清大学路街区城市更新工程 长清区政府 2018 年 年底完成 63 华山—白泉景观廊道项目(一期)
市城乡水务局、市林业和绿化局、AA 轨道交通集团 2018 年-2019年12月
序号 项目名称 责任单位 进度安排 64 先行区生态水系治理和景观打造(引爆区段)
AA 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管委会(筹)
2018 年-2019 年 7 月 历史文化和泉水特色塑造行动 65 商埠区保护与更新试点项目实施建设 AA 城市投资集团、槐荫区政府 2018 年-2019 年 7 月 66 白泉湿地公园项目(一期)
市城乡水务局、市林业和绿化局、AA 轨道交通集团 2018 年 3 月-2019年12月 67 千佛山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工程 市城乡建设委、千佛山风景名胜区管理中心 2019 年 8—10 月 68 天桥区不可移动文物调查摸底,部分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项目实施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天桥区政府 2018 年-2019年12月 69 槐荫区不可移动文物调查摸底,峨眉山古建筑群项目实施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槐荫区政府 2018 年-2019年12月 70 天桥南三角地块项目老建筑保护工作 AA 城市投资集团 2018 年启动前期工作,2019 年年底完成老建筑加固修缮 71 AA 成丰面粉厂 AA 城市投资集团 2018 年启动规划设计,2019 年启动实施加固修缮 “一湖一72 解放阁、百花洲等标志性节点环境整治、风貌提升和文市城管局、市旅发委、历下区政府 2018 年
序号 项目名称 责任单位 进度安排 环”核心区及城市重点区域风貌提升行动 旅融合工程-2019 年 7 月 73 “一湖一环”景观照明工程、“明湖秀”水景表演工程 AA 文旅发展集团、城乡建设委 2018 年 年底完成 绿地与公共空间增补行动 74 各区建绿工作 市林业和城乡绿化局、各区政府 2018 年 3—12 月 75 护城河沿线等绿化整治提升 市城乡建设委 2018 年 3—11 月 76 环城公园绿化整治提升 市城乡建设委、AA 天下第一泉风景区管理中心 2019 年 3 月-2019年11月 77 千佛山风景名胜区重点区域环境整治提升 市林业和城乡绿化局、历下区政府 2018 年-2019年12月 78 千佛山环山健身路改造及两侧山体护坡绿化 市城乡建设委、AA 千佛山风景名胜区管理中心 2018 年 5 月—2019 年 12月 79 英雄山、五里山西坡绿化提升 市城乡建设委、市英雄山风景区管理处 2018 年 7—10 月 80 城区可绿化裸露土地治理 市林业和城乡绿化局、各县区政府 2018 年 3—12 月
序号 项目名称 责任单位 进度安排 81 老旧小区绿化改造提升 市林业和城乡绿化局、各区政府 2018 年-2019年12月 82 城区道路绿化提升 市林业和城乡绿化局、各区政府 2018 年-2019年12月 83 幸福柳广场绿化提升工程 市林业和城乡绿化局、历城区政府 2018 年 3 月-2019 年 6 月 84 杨柳、法桐飘絮治理 市林业和城乡绿化局、各区政府 2018 年-2019年12月 85 湿地保护与恢复 市林业和城乡绿化局、各县区政府 2018 年-2019年12月 86 青龙峪片区、黄金洞片区园林绿化生态修复工程 市林业和城乡绿化局、市南部山区管委会 2018 年-2019 年 7 月 87 南部山区街道办事处驻地和河道景观亮化、镇区绿化提升及管理 市林业和城乡绿化局、市南部山区管委会 2018 年-2019 年 7 月 88 AA 县商中河两岸绿化提升、西城区水系绿化工程 AA 县政府 2019 年 1—12 月 89平阴县城区水系改造,建绿透绿工作平阴县政府 2018 年-2020年 便利出行度提升行90 飞跃大道西延(西起盛福片区东至韩仓河西路)、纬一路(经一路-经七路)、开源路南延(工业北路-涵源大街)市城乡交通运输委 2018 年-2019年12月
序号 项目名称 责任单位 进度安排 动 等 10 余条道路建设和市政管线敷设工程,黄河堤顶路道路建设工程(西起济西湿地东至京沪高速)
便利出行度提升行动 91 世纪大道(工业南路-章丘世纪东路)、燕东新路(正大城市花园南侧路-经十路)等道路建设和市政管线敷设工程 市城乡交通运输委 2019 年启动 92 二环北路建设工程、顺河快速路南延建设工程(南外环-南绕城高速公路)
市城乡交通运输委 2018 年-2019年 12 月 93 北园大街西延等无轨电车走廊建设 市城乡交通运输委 2018 年启动 94 天桥区大魏庄路(魏新路)、生产路北延、蓝翔中路西延工程 市城乡交通运输委、天桥区政府 2018 年-2019年 12 月 95 天桥区药山西路(北起二环北路,南至铁路)、美里路(西起二环西路,东至药山西路)工程 市城乡交通运输委、天桥区政府 2019 年启动 96 市中区背街小巷交通微循环工程 市中区政府、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2018 年-2019年 7 月 97 AA 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衔接三桥一隧的骨干路网(一期工程)
AA 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管委会(筹)
2018 年-2019年 7 月 98 南部山区济泰高速东线工程 市城乡交通运输委、市南部山区管 2018 年 1 月
序号 项目名称 责任单位 进度安排(济泰高速建设北崖村至长城岭段)委会-2020 年 6 月 99 南部山区老 002 线(南园—金牛)段道路整修工程、镇区道路提升改造(锦府路北延道路),危桥加固改造等工程 市南部山区管委会 2018 年-2019年 7 月 100 南部山区省道 103 线、327线改造工程 市城乡交通运输委、市南部山区管委会 2019 年启动前期工作 101 南部山区 S103 及港西路、省道 327 线路灯亮化,办事处驻地亮化等工程 市南部山区管委会 2018 年-2019年 7 月 便利出行度提升行动 102平阴县道路及交通设施建设平阴县政府 2018 年-2020年 103 AA 县西城区起步区路网建设(宝源街、商西路、苏家路、孟西路、规划一路、规划二路)
AA 县政府 2018 年 6 月-2019年12月 104 AA 县银河路中段建设工程(西起商中路,东至商东路),花园街西延等工程 AA 县政府 2018 年 4 月-2018年12月 105 AA 县彩虹路东延、文昌河(人民路-国道 340 线)建设项目 AA 县政府 2019 年 1—12 月 106 轨道交通 R1 线工程 市城乡交通运输委、AA 轨道交通集团 2018年7月完成轨通,2019
序号 项目名称 责任单位 进度安排 年 12 月开通运营
第三篇:城市双修工作汇报材料
雨湖区城市双修工作调研材料
我区始终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获批全国第三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为契机,以治理“城市病”、补齐城市短板为主要目标,着力恢复城市生态,着力修补城市功能,为建设美丽雨湖奠定扎实基础,现将我区城市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工作开展情况做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为扎实有效推进我区城市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以下简称城市“双修”)工作,我区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城市“双修”有关文件要求,结合雨湖区实际情况,制定了《雨湖区城市“双修”实施方案》,并经政府常务会、区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同时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由区委书记任顾问,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任组长,相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雨湖区城市“双修”领导小组,并进一步细化任务要求、明确领导小组、各责任单位职能职责,建立城市“双修”工作检查、督办、通报等制度,确保形成合力,全面推进城市“双修”工作。
二、2018年工作思路
近几年来,我区围绕精美湘潭行动和创文两条主线,开展系列城市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工作,促使城区面貌显著改善,城市功能不断提高,城市发展方式切实转变。下一步,我区将坚持服从全市城市“双修”工作大局,充分发挥我区的职能职责,重点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实施旧城改造行动。雨湖区历史悠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城,改造任务十分繁重。2017年通过大力实施保障性住房工程、小区提质改造等民生项目,40个市级老旧小区,40个区级老旧微型小区、30条小街小巷和6765户棚户区、城中村被改造完成,居民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城区空间逐渐开阔,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市容环境更加精美,2018年,我区将把重点放在城市空间规划组织上,仍然以保障性住房工程为着力点,充分利用棚改政策和专项补助资金,对存量棚户区进行进一步摸底,加快完成窑湾-白石、河西滨江、火车站、三桥北四个重点片区的扫尾,集中成片推进江麓片区;同时,全面总结提炼老旧小区改造经验,将“零星改造””和“成片改造”相结合,有侧重点、有针对性地逐步改善老旧小区居民生活环境,在2018年完成20个区级老旧小区、20条小街小巷提质改造目标,进一步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
2.推进拆违控违。控违拆违工作直接关系到街道、老旧小区等公共区域空间的拓展能力,城市建设的发展。近5年来,我区共拆除违法建筑33万平方米,其中在2017年“三化两拆两改”行动中,拆违1.2万平方米,拆除招牌1.4万平方米。2018年计划在双修双改项目部分拆除2万平方米违法建筑,并全面开展违法建筑摸底调查和依法认定工作,制定违法建设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开展违法建设集中整治行动,实现违法建筑零增长,为城市建设飞速发展提供保障。
3.开展蓝天保卫战。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补齐环境治理短板的要求,深入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业污染防治,全面推进VOCs(可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着力推进油路车综合防控、深化面源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加大环保执法和监管力度,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
4.推进园林绿化建设。2017年,我区强化资金保障,投入资金800多万元,完成2.7万平方米的绿化建设,促使全区园林绿化建设呈跨越式发展。今年,我区将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严格遵循生态修复、海绵城市建设、生态网络建设等新要求,通过全面开展裸露黄土整治、增绿补绿、社区公园建设、拆墙透绿等工作,着力优化城市绿地布局,积极拓展老旧城区、中心城区的绿色空间,打造精致精美的市容市貌、宜居宜游的城市空间。
5.加快水体治理。2017年,我区在水体治理方面成效突出,在年底前全面完成了11条黑臭水体清淤、消臭及水质评估工作。今年,我区将以打造“千里湘江第一湾”为重点,全面落实河(渠)长制,大力实施一水厂水源地保护、雨污分流改造、楠竹山和姜畲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等工程,实现水体长治久清的目的。重点解决黑臭水治理后临时用地整治复垦等相关问题,并充分利用市区两级现有的管理机构和管理能力,加强黑臭水体支渠治理工程建设,目前我区已召开专门会议,研究确定了临时用地整治复垦的具体措施及补偿方式,对后续问题的解决会常抓不懈到底。
6.成果巩固。根据市人民政府第33次常务会议精神,我区在消除暂缓实施后“双修双改”项目安全隐患问题上,主动作为,积极与市级平台公司对接,明确由区安委会牵头,各乡镇街配合,全面摸清区域范围内暂缓实施项目的安全隐患,并聘请第三方服务机构对暂缓实施项目进行安全评估,出具整改措施及建议。同时细化责任,明确整改任务到各单位,要求在2018年6月1日之前完成相关整治,确保不出现安全问题,切实维护大局稳定。
三、存在的困难
1.债务压力大。精美湘潭建设和创文过程中,大批项目实施,资金投入量巨大,且在2017年6月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坚决制止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融资的通知》(财预〔2017〕87号),使得原本捉襟见肘的建设经费形势更为严峻,平台公司债务压力剧增,项目推进更加艰难。
2.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一是因多数项目的战线长,范围广,建设项目数量与所需管理人员数量严重不相匹配,导致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二是项目业主与实施主体“两张皮”,导致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信息不对等、监管难到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管理机制建设效果的发挥。三是区级职能职责不健全,审批、监管职能基本都在市级,而部分工作的考核与问责却按属地原则划分在我区,导致有些指标难以完成。如建筑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区级没有质监机构,也没有施工许可审批权限,且大多重点项目都是以市级投融资平台为建设业主,从而导致安全生产工作监管难度大,责任压力重。
3.干事创业劲头有所减弱。创文期间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力度都很大,因此许多单位在创文过后慢慢转变为“修生养息”状态。且市人民政府第33次常务会议明确表示要严格控制投资规模,对不属于中央重点项目和省委省政府安排的12项民生实事的项目与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重点项目,未开工建设的,一律停建,因此大批计划要实施的项目被缩减,大家热火朝天干事的激情进一步被削弱。
4.项目策划包装经验不足。区级一般以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小项目实施为主,因此在大项目的布局建设上经验严重不足,且区级财政经费安排紧张,导致优质项目在雨湖落地难,实施难。
四、工作建议
1.逐步理顺体制机制。建议市级借鉴安全生产考核机制,对平台公司、主管部门和项目属地实施同步考核,以实现监管有力,履职到位。我区也会充分利用好此次市政府调整下放一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机遇,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办事流程,创新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全面理顺管理机制。
2.拓宽项目建设资金筹措渠道。要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及时研判形势,积极钻研国家政策争资争项,如我区创新性地把老危楼修缮项目列入棚改范畴,使得长期以来城市危房管理无专项资金、无优惠政策的难题得以有效解决,填补了城市危房管理的政策盲区。因此建议坚持政策导向,充分利用乡村振兴战略、“双修双改”行动等,在这些领域中精心摸排项目,选择实用性强、配套资金少的项目进行申报。同时充分利用第二轮棚改项目建设,抓住政策的尾巴,将项目建设中尽量与棚户区改造相结合,对于非棚改项目,则通过招商引资等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
五、打造特色亮点情况
1.进一步扩大老危楼修缮范围。2017年,我区不断拓展思路、创新理念,在全国率先将1000户城区老危楼的修缮改造纳入棚户区改造范畴,为老百姓彻底解决了房屋安全隐患,提供了宜居的住所,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赞扬。为此,我区主动作为,充分抓住此次因防范债务风险对棚改指标调整的机会,建议市住保办将征拆类指标向“改扩翻”类指标调整,因此我区在2018年计划改造1437户老危楼修缮的基础上,另外向市住保办争取4952户老危楼修缮指标。因老危楼修缮无需新增建设用地也不涉及征地拆迁,且资金来源为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补助资金,所以在大批项目被“停缓调撤”之年,此举不仅能使棚改任务被超量完成,还可进一步缓解债务压力,消除存量危房安全隐患,造福民生,提升群众满意度。
2.大力开展调研活动。我区将以“五联五问”活动为契机,贯彻践行“四责四诺”精神,深入到各个项目、各企业实地考察了解所存在的实际困难,摸准我区城市建设中的短板和弱项,并形成问题清册。再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对存在问题逐一进行讨论研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确保更加科学全面地规划建设项目,避免不必要的建设浪费。
3.着力推进绿建节能。积极推动绿色建筑节能发展,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大力推行绿色材料,对政府投资项目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确保2018装配式建筑占新开工建筑面积比例50%以上,且达到节能环保要求。同时在城区老旧小区改造中,也把节能改造纳入到改造工作重点。
第四篇:景德镇市城市规划局“城市双修”改革纪实
景德镇市城市规划局“城市双修”改革纪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城市工作。在2015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对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提出了明确要求,李克强总理做出了工作部署。会上强调,我国城市工作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依法治市,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
景德镇市城市规划局作为引领城市建设的首要部门,主动谋划,当好参谋助手,按“城市双修”的工作理念,围绕群众关心的“医疗、教育、住房、出行”等焦点问题,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规划编制与研究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强了城市研究和城市设计工作,强力推进城市环境整治,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人居环境,陶溪川工业遗存的规划打造,不仅成为广大市民休闲、留住记忆、回忆乡愁的好去处,而且成为住建部“城市双修”的样板。在“城市双修”工作上,一是在城市修补中:对中心城区26条断头路的走向、路幅等技术问题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已启动了景德大道延伸段等城市道路建设。取消了中心城区部分路面停车位,利用十八桥附近等14块闲置零散土地建设社会停车场,有效缓解了中心城区道路拥堵和停车难问题。启动了人民广场周边、珠山西路段建筑立面与环境改造,引导城市建筑与历史风貌相适应。二是在生态修复中:依法划定旸府山等山体城市绿线,规划建设了王家坞等多个街头绿地与山体小公园,保护城市生态山体绿地。规划了西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工程,着手启动昌江百里风光带等项目规划工作。三是在城市设计中:优化城市入口东南西北四大门户等节点地区城市设计,编制完成西河湿地景观、迎宾大道绿化景观工程、佛手湖公园、五龙山公园、中央森林公园、松涛公园规划设计方案。邀请专家设计我市的地标LOGO—“CHINA•景德镇”,通过“城是一幅景,景是一座城,景区城市化,城市景区化”的理念来打造现代城市景观工程。
景德镇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对城市管理和规划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该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 “复兴千年古镇、重塑世界瓷都、保护生态家园、建设旅游名城,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发展战略,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的景德镇样本,坚持“规划一张蓝图”抓到底,并从以下方面推进工作落实。
一、坚持规划科学引领城市建设,不断健全完善规划体系。坚持逐步完善“总规为纲领、专项规划为支撑、控制性规划为管控”的规划体系。一是深化控规编制和完善专项规划。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和方向,编制了河东老城区、高铁商务区和迎宾路周边地区等8项控规,使全市规划区控规覆盖率由2年前的40%提高到了80%,在2017年将达到控规的全覆盖。启动了景德镇市旅游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了市中心城区环卫设施、市中心城区消防专项规划,在2017年将编制完成地下综合管廊、城市综合交通、海绵城市、抗震防灾、中小学布点、电力设施等一系列专项规划。二是全面启动全域规划编制。按照“先摆棋盘后落子”的要求,先期已做好了专家座谈、考察调研、成立领导机构等全域规划启动筹备工作,并将整个编制工作分为工作启动、现状调研、完成初稿、纲要论证、规划成果、规划报批6个阶段。全域规划编制完成后将从区域、城乡整体协调的高度确定城市定位、谋划城市发展,根据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引导调控城市规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形态功能,实现城乡空间“一张图”管理。
二、坚持老城保护与新区开发并重,传承文脉彰显特色。坚持积极做好名城保护与城市发展这篇大文章,既延续千年历史文脉,又以人为本推进城市发展,做到了修旧如旧、创新如新。一是传承历史保护老城。在老城的保护和建设中按照小规模、渐进式的策略,重塑老城肌理,对老城区进行微循环更新改造,主要进行基础设施提升、道路建设、立面整治,提升老城整体环境。规划对御窑厂周边道路进行改造,对太平巷周边里弄进行整治,实施人民广场交通优化及环境提升,启动三闾庙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项目和陶溪川二期规划建设。二是显山露水建设新区。突出“治山理水、显山露水”,重点推进昌南拓展区开发,规划建设了昌南湖、体育馆、陶瓷博物馆等大型公用设施,今年将继续做好昌南湖上游湿地公园的建设及西河的环境整治,加快推进新区学校、医院等公建项目建设。
三、坚持“城市双修”理念,提升城市宜居品质。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规划编制与研究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强城市研究和城市设计工作,强力推进城市环境整治,着力提升人居环境。一是完善路网建设,畅通交通循环。合理布局,继续打通“断头路”,解决居民出行难的问题,形成“安全、畅通、便民”的出行坏境。规划建设站前二路延伸等东西向通道,陶玉路延伸、通站路延伸等南北向通道。推进戴家弄延伸、天门山路等断头路优化贯通,畅通路网系统微细循环。二是加大环境整治,改善城市面貌。落实城市“双修”工作,规划城市干道环境整治,拆除干道两侧有碍风貌的违章私建,增设街头绿地和活动场地,整治建筑外立面,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增加公共活动空间、提高城市品位。规划对瓷都大道、新厂路、景东大道等一批道路进行环境综合治理和街区立面改造。三是加强生态修复,做到还绿于民。计划对森林公园,云门公园,松涛公园三个现状公园进行改造提升,打造凤凰山公园,对旸府山进行生态修复;同时打造4321厂街头绿地、瓷都桥头街头绿地、陶玉路南侧街头绿地、恒大御景北侧街头绿地、童宾路北侧街头绿地等5个街头绿地。四是完善防洪排涝,保障居民安全。规划建设下水道与排涝站,增加防洪与截污措施,结合现有河道建设蓄洪湖,主要项目有老南河片区防洪排涝设施建设,茶山片区防洪排涝设施建设,争取解决我市的洪水、内涝顽疾。
今年,江西省住建厅将在景德镇市召开“城市双修”现场工作会,进一步推进我市“城市双修”工作向前迈进,使瓷都更加宜居宜游。
第五篇:2021年县林业局“城市双修”工作总结
2021年县林业局“城市双修”工作总结
按照《x县推进“城市双修”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x县林业局按照责任分工,积极推进x县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工作,认真开展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改善人居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xxxx年x县完成人工造林面积x.xx万亩,其中:完成新造林xxxx年春季共完成新植补植造林x.xx万亩,秋季完成新植补植造林x.xx万亩。完成了年内新增造林x万亩的任务目标,并按照“城市双修”工作的要求,完成了城市生态修复工作。
(一)对未利用地进行植被种植,形成绿色空间
1、轻纺城闲置土地绿化。
按照计划,林业局针对轻纺城闲置土地面积大,造林费用高等问题,通过义务植树、吸引社会力量造林等方式,完成轻纺城闲置绿地xxxx.xx亩,自治区、x市xx家机关事业单位共xxxx人,x县xx家机关事业单位和xx家区属事业单位共xxxx人参加了义务植树,植树xx万余株。在节约资金的情况下,圆满完成了造林工作。
(二)完善绿地系统
1、完成x县生态公园建设
按照计划,x县完成了生态公园一期建设工程,投资xxxx万元。主要完成了公园内的苗木栽植和水利设施建设,共栽植各类苗木 x.x万株,引入了胡杨、法桐等新优树种,一期建设总面积xxx.x亩。
2、建设城市小微公园
按照计划,xxxx年春季完成了芳草公园(二幼北侧)xx亩、蔷薇公园(原种场贺立路两侧)x.x亩、和平家园东侧绿地xx.x亩三处小微公园建设,提高x县公园绿地面积,完善县城公园绿地系统,3、县城裸露空地绿化。
为提高城镇化建设水平,林业局对县城内裸露空地实施了绿化,xxxx年主要实施和平超市南侧(观澜国际西侧)、二月龙庭北侧、如意湖中学南侧等x处裸露空地绿化,完成县城裸露空地绿化xxx亩。
4.做好县城绿化美化工作
一是提升节点绿地景观品位和档次,彰显城市特色。实施迎宾广场、高速路口东南角等主要道路节点绿地改造提升工程,通过补植色叶花卉植物、种植常绿树木,增加绿地层次感,增加造型灯,着力改善绿化节点植物层次不鲜明、亮化不足等缺陷,提升绿地品位。二是更换行道树种,提升城市绿地品位档次和色彩美感。实施利民路、xxx国道县城段绿化改造提升工程,在县城xxx国道、利民路栽植x栾、五角枫等新优树种,提升主干道路绿化效果和色彩美感。三是打造绿化精品示范道路,建设“盆景式”道路景观。牢牢握住园林绿化“加密、加绿、加色”的关键点,“见缝插绿”在银河路、富兴街等主干道路摆放木质花箱xxx组,花箱栽植宿根花卉和彩叶造型树,努力营造“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的浓厚氛围,形成一路一品、一街一景、特色鲜明的绿化格局。四是实施天平街、富民路绿化工程,绿化总面积xx亩。完成道路两侧行道树栽植及分车带绿化工作。五是开展美化家园活动,扮靓市容市貌。为各住宅小区、机关单位提供苗木和技术支持,鼓励机关单位、公众场所、住宅小区结合各自特点与优势,制定深入推进绿化工作的有效措施,完善造林绿化规划,共建美丽x。六是艳丽鲜花扮靓县城,为迎接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本着“创新、求美、求变”原则,形式多、花样多、品种多、数量多,在县城主干道路、节点、公园、广场等地摆放鲜花十多个种类x万余盆;在形式上,设置主题植物雕塑,从颜色、口号、主题、地摆花坛进行设计、制作,新增加了档次较高植物主题雕塑和雕塑小品。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x县县城内的裸露空地均为建设用地,无法长期保存。二是x县内没有未利用地,多为已出让但没有利用的土地。三是我县造林资金短缺,仅能满足苗木供应,没有足够的绿化管理资金,后期管护跟不上。四是各部门的联系还不够紧密,造林规划的前瞻性不足。
三、下一步的打算
下一步,x县林业局将与各部门紧密配合,继续细化“城市双修”规划内容,完善城市生态系统。一是继续实施生态公园二期建设,完善公园内绿化植被,规划建设园路、亭子等园林设施建设。二是对县城内的小区、庭院内的绿地进行改造,通过破硬复绿、见缝插绿等方式,拓展绿色空间,提高绿化效果。三是继续按照县委政府安排,对县城内裸露空地实施绿化建设,并对县城内道路交叉口等地段进行改造,建设小微公园,改善绿地功能和提升绿地景观效